政治参与态度构建政治生态形势(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0:3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参与态度构建政治生态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参与态度构建政治生态形势》。

第一篇:政治参与态度构建政治生态形势

政治参与态度构建政治生态形势

摘要:政治生活形式决定了一个国家领导的权威性程度,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但是所有的人都是阶段性的政治动物。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对于政治的参与态度将会构建一种政治生态,所以本文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论述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老百姓和受教育的青年们应当如何采取科学实用的政治参与态度去构建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形式,力求从上层抓管理,中层抓建设,基层抓监管和贡献来构建生态政治的文明。关键字:政治参与态度 政治生态

人类是不完美的政治动物,这其中包含着经济的干预,所以要谈及到政治的生态,不得不结合政治经济一起去融会贯通,但是,一个社会,当半数以上的人都参与了政治,并热衷于参与政治也是不正常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建设还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所以我们要看清楚的是,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政治参与态度,才能够实现各司其职,更好的建设政治生态形势。一,政府管理部门的参与态度及改革推进

政府管理部门对于政治参与应当是敏感的,并且有自己的坚持和主见,善于从自身去反省和比较,进行内在的自我剖析。政治生态要落实政府官员的廉政建设,并且要致力于把老百姓的事当做大事去解决,反复的进行分析和实践,不忘记自身的使命,作为老百姓忠实的守护者,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固有力的建设者。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心系家国天下”,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为百姓解决发展中同时伴随的问题。比如我们知道政治、经济、社会是分不开的,是相互建设的,所以政府管理部门和我们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党要为老百姓分忧,应当是党的建设中需要不断深入人心的理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形势,应当在经济建设上把好关,“在社会形式中完全由买卖产生职业体系…有关价值的问题是基本的问题。几乎每个关系到社会商业利益的观点都包含了任何价值利息原理,这层关系中微不足道的错误,传播到相关的关于我们其他结论的错误上来【1】”这句话正说明了政治建设中,经济价值的建设要始终贯穿其中,要相互周全考虑到,所以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政治问题由敏感性,同样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关注经济市场和价值取向的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社会建设的格局有一定的预见能力,才能审时度势,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通过经济的手,商品交换的利益过程中为百姓谋取良好的生活。只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具有不以现代制度代表者的意志为转移的调节商品交换的社会“自然”规律的性质。但尽管如此,在奥地利人的学说中,政治经济学的心理主义即经济个人主义才得以论证,得以最完整和彻底的理论解释【2】。而政府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个人经济得到多方位的发展,才能让政治局势得以良好的巩固,才会让现代制度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这样才是社会的生态政治,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

所以政府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权力的部门,应当正确的运用手中的权力,同时有充分的理由利用自身的权力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结束之后,我们的社会总体布局增加了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是环境生态的文明建设,同样也包括了政治和经济各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在政治生态上,我们也不断的加强了自身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党员队伍的建设等等,这些措施都说明了我们的领导人在问题的认识上,具有一定的深刻性,所以,接下来的是需要更多的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落实,持一种认

真的态度去落实到实处,彻底的实现改革道路上政治体制的改革,为的是我们的政局稳定,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尽快的实现。二,企事业单位的政治参与态度与遵循标准

企事业单位是我们的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的经济载体,我们的经济发展需要企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一方面增加企事业单位发展的自信,支持他们的不断改革开放和积极进取,同时还要避免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纯粹的“食利者”,还要用政治的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来讲,对于政治参与的态度应当是遵守和积极的配合。实现国家和企事业单位的双赢,也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我们已在孔狄亚克的《贸易与政府》中找到未来“边际效用理论”基本思想的论述。孔狄亚克竭力强调价值的“主观性”,价值在他那里不是价格的社会规律,而是一方面以有用性,另一方面以稀缺性为基础的个人判断。该作者是如此十分“现实地”提出问题,以至于在“现时”需求和“未来”需求之间也做了划分。这和划分在由价值理论向利润理论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所以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政治参与的态度也是一样,需要从价值和利润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响应政府的贸易和对外开放等相关政策,同时积极的对于税收政策进行支持,并且在加强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中也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始终与国家和人民站在一条政治的线上。比如在钓鱼岛事件中,很多的企业都处于政治形势,对于日本的行为感到不满,因而自觉地打起了“抵制日货”的旗帜,导致了夏天的中国对日的旅游爆冷,日本旅游业受到严重的重创,这就是企业通国家的前途和发展保持的一个共性态度,在工业生产和生活当中,要符合并遵循政治形势大潮流和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发展自己,甚至我们可以用边际效用的拥护者凯恩斯的观点来说明,他认为“工业生活的现象不能由从人性的少数一般规律中演绎出的唯一方法加以充分解释”。而应当是多数的人的行动中不断的加以总结和发展,才能够实现自身自然的、生态的发展局面【4】。三,百姓和青年后备军对于政治参与应持有的态度

老百姓是水,百姓的力量是强大的,看似柔弱的水却能演变成山洪,有它的爆发力和冲击力,所以我们说,天下,永远都是百姓的天下。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只求安居乐业,所以他们遵循着生产和消费的简单的生活,重复着简单的生活,对于政治的卷入程度往往是比较轻的,他们需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努力,追求安定的、稳定的生活,同时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的正确号召积极响应,对不合理的基层建设措施和官员的服务程度进行有力的监督,这是亿万双眼睛的监督,能够促进社会管理制度更加的完善,而每一个百姓都应当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权利,这就是一种政治态度。同时加强生产,因为生产生产着消费,首先是因为生产为消费创造材料,另外是由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并且因为生产靠它起初当做对象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消费者身上引起的需要【5】。所以我们的国家在增强经济建设过程中要求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实体经济,扩大并通过生产和消费拉动内需等政策,都要求百姓对其不断的贯彻和落实,这样才能够积极的实现有效率的生产,合理的消费,稳健的经济增长。

同时我们要看到,社会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的,科学的发展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发展将会呈现一种快速增长的方式,所以我们在百姓问题上不仅要重视百姓的生活,还要注重在高科技的发展下,不要一边建设,一边损害,更不要用建设社会的科学的工具去打破我们的建设平衡。比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我们就是致力于保护网络的信息安全,保护公众的利益,防止少数的人利用网络进行对企业和个人的人身攻击,并且致

力于缓解社会因为网络科技的先进而造成的矛盾,所以有人说网络治理不管好,社会就没办法好好管,因此对于公众,我们应当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时合理的运用自身的权益,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打下基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由公众百姓而意识到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持有的参与政治的态度,就是用辩证的观念去思考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我们青年是国家社会的储备军,需要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去支配我们的行动,在行动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真正的学到知识,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能够不负社会教育的栽培,成为一个有用的、有利于社会建设的人。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的建设和政治、经济是分不开的,不同的人参与政治所持的态度不用,会构建一个生态政治的良好局面,而我们应当认识到自己是谁,自己需要在哪方面付出努力,这样才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持一种合适的态度,付出相应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自己的价值观的落成打下基础。参考文献: 【1】穆勒,《政治经济原理》,第三版,1869年第10页 【2】阿尔伯特.莎茨,《社会和经济个人主义》1907年,第3页 【3】孔狄亚克,《贸易与政府同样重要》,巴黎,1795年6-9页 【4】《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马努洛夫译,莫斯科,1899年70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95页.,

第二篇:形势政治

系别:教师教育系专业:初等教育学号:1105112029

姓名:陈秋香

课题:《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讲师:潘成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

一、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机遇,更带来挑战 全球化是当今许多话题的焦点,是社会分析和政策选择不得不考虑的重要背景。尽管人们对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动力因素、性质特征、表现形式、社会后果等存在着许多分歧,但不能不承认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从商品交换发展到资本交流,从劳动力流动发展到技术互通,从比较优势发展到经济合作,发展迅猛的国际金融已成为一种超越国界的经济力量——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各利益主体受利益驱动而引发的时代潮流。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着积极影响,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亚洲,改变着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

势。瑞士洛桑管理学院“200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2003年的经济成就突出,国民经济增长9.1%,外汇储备达4000亿美元。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国。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和大学生就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有关统计表明,1990-2003年,中国从业人员规模从6.5亿人扩大到7.4亿人,增加了近1亿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社会问题。全球化带来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扩大、就业机会和工资的减少、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和贫困化趋势更加严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国家与富国的差距在缩小;但是还有140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继续拉大。全球200家最大的公司现在的销售额相当于全世界经济活动的28%,但是它们所雇用的员工却大大低于全世界职工人数的1%。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全球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的冲击,就业机会愈益减少,就业的条件和要求则愈益提高。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各个国家都在努力调整政策,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希望在新一轮的全球经济变革中获得利益,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与隐患。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希望抓住新的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在新一轮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调整中重振自己的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资源与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

态失衡、社会分化与贫困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紧迫、影响最为深刻的问题,无疑是教育和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刻不容

缓 中国大学生人口规模大,每年新增劳动力数以千万计。随着中国加入WTO、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据中国劳动保障部的《中国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当前登记求职的大学生占到大学生总数的70%。有人把它称为“20-30岁新失业现象”。这种大学生就业与失业的危机,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其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农村存在大量富余大学生劳动力,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中国要实现1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和大学生人本身缺乏就业所需的观念、技能、知识和经验。据中国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政治学院“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政策”课题组的调查),有41%左右的失业大学生认为,失业是因学历太低、技能水平达不到工作要求造成的。技能水平低、知识储备不足和由此带来的工作经验缺乏,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障碍。经济全球化,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兴起,劳动密集型工业大量从工资较高的发达国家流向工

资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低薪体力劳动职位大量减少,造成发达国家大学生失业率急升,发展中国家同样未能在这种结构性转移中获得太多的益处。跨国企业实行灵活管理,强调要适应产品和市场的快速转变,大学生新增的劳动力,难以从中获得稳定、长期的工作岗位。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大学生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和周期性失业并存的状况,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失业危机,不单是大学生人在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准备不足的问题,也不仅是劳动力市场总体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是各种综合因素造成的,需要我们客观、深入、全面地加以分析,寻求更加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

和措施 大学生就业是影响大学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对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和问题都予以高度关注。中国政府根据国情,吸取各国的先进经验,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政府坚持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近年来,中国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的同时存在,以及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突出问题,实施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中国政府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面实行一至三年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职业指导的必修课程。为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中国政府实施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措施,主要有:(1)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针;(2)鼓励

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3)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他们提供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和创业培训;

(4)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同时,引导高校适应市场要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我国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农民就业,也采取了以培训和权益保护为主的一系列积极措施。

中国的大学生组织,近年来以“中国大学生创业行动”为重点,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中国大学生创业行动”的基本内容为:(1)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2)实施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3)深入开展“下岗青工创业行动”;(4)开展“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5)鼓励扶持不同大学生群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创业。大学生组织所开展的工作,以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创业为主题,以创业扶持、技能培训、中介服务、观念引导、就业援助为主要手段,以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等阵地建设为保障。这些工作,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世界各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各国所采取的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政策与措施也不尽相同。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也都认识到,以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相信,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都有其针对性和长处,也都需要相互学习和借鉴。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会议的讨论和交流,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认识。

第三篇:形势政治

一、如何实现中国梦?

1、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活力之源;

3、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引领;

4、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实现中国梦应该坚持党的领导;

5、实现中国梦应该走共同富裕道路,应该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应该坚持和平发展。

二、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

1、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

2、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3、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

4、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5、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

6、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

7、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

三、中美战略关系对中国和平崛起有何意义?

1、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2、美国是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最为关键的外部因素;

3、中美战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

4、中美战略关系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安全环境;

5、中美战略关系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利于美国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积极认可。

四、论述和平发展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2、它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是一条与世界潮流共同发展的道路;它是一条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它是一条渐进发展之路。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

4、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平发展是中国基本国情的要求;和平发展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

五、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概念主要着眼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强调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历史视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内涵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一脉相承,次第渐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扩展和升华。在实践上,二者是相通和统一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生态文明。

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七、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1、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3、必须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5、应该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6、严格执法,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八、如何实现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目标?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2、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重视加强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九、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癸巳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决议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主要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

会议共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专家学者出席。[1]

2013年11月12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十、四大群岛与南海问题

四大群岛:东沙、西沙、中沙、南沙。

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主要是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

十一、对于南海问题中国面临的困境

1、谈不拢、打不了、拖不起;

2、政治问题;

3、可能与钓鱼岛、台海问题纠缠在一起,动一发而牵全身。

十二、中国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一)广泛搜集南海是我国领海的法律依据

我们要回顾历史,查阅相关文献,从历史和法律上证明南海是我国固有领土。

(二)外交上严正抗议

面对南海诸国在南海的非法行为,我们不能沉默,应该提出严正抗议。

(三)必要时候动用经济武器

面对南海诸国侵犯我主权的行为,我们完全可以动用经济武器,牺牲一部分经济利益,用经济制裁迫使其放弃继续侵犯我主权。

(四)必要时候以武力维权

虽然我国奉行和平的外交策略,但这是建立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上。并不是说我国永远不会动武,军队的天职就是保家卫国,必要时候,我们可以在南海军事演习,威慑南海

诸国。

综上所述,立足南海的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南海问题由于其复杂性,所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软硬兼施,以多种方法灵活的运用来解决。从而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完整。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是中国的原则立场和坚定意志,也是中国和广大东盟国家共同利益之所在。

十三、当代欧美高等教育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不是单一的市场机制,而是由政府、市场、高校三个部分组成的一种混合机制。国家通过拨款和立法等手段对高校实行宏观调控,市场则通过教育生产要素和产品的供求关系制约着高校的发展,高校在内部教学和行政事务上享有较充分的自主或自治权。

十四、中国留学现状

1、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已经居世界首位;

2、中国留学规模在持续扩大中;

3、出国留学者变得更加理性;

4、国外院校的资源日益丰富。

十五、近年来中国留学生面临的问题

1、打工问题

尽管能够到海外留学的学生家庭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将国外所有的物价折合为人民币来算对很多留学生家庭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压力,需要留学生自己打工支付一部分。

2、语言交流问题

在外国,讲的几乎都是外语,虽然中国留学生出国前都会学习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外语,但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很难一下子就说得非常流利,即使呆上一两年,也很难摆脱中国口音。

3、就业问题

大多数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在海外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将来回国之后就会比没有工作经验的留学生更具优势。但是,如果没有什么合理的身份(永久居民身份),仅凭学生身份几乎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除非你有极特殊的才能或该公司的职位非你莫属。

4、移民

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希望能拿到一个国外身份,但是,在其他国家就读的学生,目前都很难在当地直接移民。

十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关于农民利益的实现

(认识、反思、正视、思考)

1、概念

农民权益是指农村居民作为社会成员、国家公民享有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等各种权利和应得的利益。从农民权益实现的方式这个角度看,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知情(知晓)权。二是参与权。三是决策权。四是拥有(享有)权。

2、必然性

保障农民权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保障农民权益是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保障农民权益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保障农民权益是建设政治物质精神三个文明的基本要求。

(四)保障农民权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五)保障农民权益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

3、农民权益保障程度分析

(一)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时受到侵犯。

(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时受到剥夺。

(三)农民的就业权益未能得到根本保障。

(四)农民受教育的权益很不平等。

(五)农民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的现象比较普遍。

(六)农民参与管理国家(集体)事务的权益还不充分。

(七)农民的社会保障基本上还是空白。

(八)农民的精神权益更为缺失。

(九)农民的自由结社权益尚未破题。

4、如何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一)高度重视保障农民权益问题

1、提高保障农民权益问题的认识。

2、把保障农民权益列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3、政府切实履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1、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2、尽快研究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

3、改革不合理的户籍管理制度。

4、提高执法力度和执法效果。

5、增强农民维权意识。

(三)健全保障农民权益的各项制度

1、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2、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保障制度。

3、完善农村基本义务教育制度。

4、建立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制度。

(四)调整利益分配机制

1、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

2、调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方式。

3、减少农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

4、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分配格局。

(五)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切实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3、允许农民建立自己的群众性组织。

十七、通过***、刘志军腐败案,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反腐工作。

对***、刘志军等人问题的查处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直强调不论是谁,不论职务有多高,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将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纪委也正在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2013-2017年的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党内反腐倡廉的教育、预防、监督、惩治的制度体系。

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体制机制上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切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形成健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逐步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十八、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现任领导

工学院党委书记: 王勇明

工学院院长:汪小旵

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兆同

工学院副院长: 缪培仁、孙小伍

工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张兆同(兼)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请问,十八大报告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生态文明的?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第四篇:形势政治

一、必答题(10分):

请谈谈如何将爱国情怀转化为爱国之志、报国之才?

答:我们作为青年学生,究竟应该如何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报效祖国?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不同的任务,青年学子的任务是什么?作为青年学生,最重要的是学好知识,努力锤炼报效祖国的本领。国与国的竞争不是靠义愤、靠意愿解决的,不是靠口号就能取得胜利的。国与国竞争的根本,现在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要真正提升我国的国家实力,就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从政治到文化、从经济到科技,全面提升国家实力。我们的青年学生一定要认识到——和平与稳定是国家一切发展的保障,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合法、理性的活动,努力学习,共同维护稳定大局。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二、选答题:(以下八道题目请自选三道题目做答,每题30分,每题回答400字以上)

1、形势有哪些基本特征?

(1)客观性:形势的内容和判断形势的标准都是客观的。一方面,形势的内容是指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判断形势好坏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变化性: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形势正像是一幅社会运动的复杂图像,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我们要从形势的动态方面,从形势的发展过程和趋势中去观察形势。(3)阶段性:形势既具有变化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形势的稳定性具有一定时间范围的限制,这种相对稳定性使形势在量变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4)相关性:形势的相关性即形势在时间、内容、范围等诸方面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的特性。(5)规律性:形势的规律性是指形势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2、请谈谈建国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成果及未来发展趋势。

成果一:党内民主建设的理论取得重大成果: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成果二: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长足进步:民主需要一个形式,需要制度,需要机制。成果三:党委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提高。成果四: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更加完善。成果五: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成果六:基层党内民主形式丰富多彩。

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未来进行党内民主建设时应着力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1、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2、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3、进一步完善各级党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强化全委会的功能。

4、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5、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3、试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1)有利于我国从外部获得短缺要素;(2)有利于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3)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4)有利于我国更多地获得国际分工利益。挑战:(1)利用外商投资虽稳步增长但也带来诸多问题;(2)外贸依存度过高引发诸多风险;

(3)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成为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4)我国企业境外投资规模增长但抗风险能力需增强;(5)能源消耗巨大使我国经济发展受限于世界形势变化;(6)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可能使我国产生输入性通货膨胀。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4、请从高等教育的量和质两方面谈谈高等教育对科教兴国的意义。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的多少,对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国家转变,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升级,相应地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归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原因: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产业结构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还是低水平的量的要求。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教育与一般技能教育有一些区别,它离不开人文教育,它一定是把大学生作为一个负责任、有理想的社会人去培养的,而不是把人培养成社会工作所需要的没有个性的“螺丝钉”。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对于培养创新性科技人才举足轻重。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特别是创新性科技人才,这就涉及到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5、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如何看待我国各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民族地区处处呈现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首先,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其次,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各族群众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第四,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日益巩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特殊性、国际性和重要性。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民族问题处理不好,将打乱国家的经济、政治秩序,造成国家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在矛盾、冲突、动荡和不安中进步;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的福与祸,民族问题处理得好,民族团结和睦,就会天下大定、国家大治、社会快速进步,人民安局乐业。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相互交织,民族关系与宗教关系往往相互渗透,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往往相互影响,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往往不可分割。在民族地区,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造成影响。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6、试述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其实质是国家主权问题,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首先,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其次,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是涉及中国是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最后,台湾问题不同于东西德、南北朝鲜问题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政。(以上为答题要点,学生需进行一定阐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7、当前我国环境形势还相当严峻。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你是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的?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但是,中国的发展基本沿袭了工业发达国家的道路,尤其是在人口庞大、资源相对贫乏的压力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中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资源正在危险地支撑着有史以来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主要体现在:第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在经济

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削减任务十分艰巨。第二,环境污染严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十分突出。第三,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第四,环境风险居高不下。突发性环境事件进入高发时期。第五,群体性环境事件呈迅速上升趋势,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导火索”。近年来,群众的环境投诉以每年30%的速度上升,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导致上述严峻的环境形势,特别是污染减排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许多应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还没有退出市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扩张尚未完全遏制;三是污染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物产生量增长的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规模大;四是环保投入不足;五是环境执法监管不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六是污染减排的各项措施到位需要一个过程。

(以上为参考答案,学生可以围绕答案要点之一进行阐述,亦可在相关知识点下进行论述,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8、试述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内涵及其传统文化背景。

(1)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内涵:中国坚持以相互尊重为出发点,以协作、共赢为原则处理对外关系,追求国际政治关系民主化以及国际经济关系的公平、合理化。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只有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而政治关系处理得当,才能做到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下,世界各国只有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环保问题,各国需要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需要深刻尊重文明多样性,求同存异;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与文化是完全可以相互借鉴的,只有加强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才能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2)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相比,更崇尚合作,更少诉诸于战争,有很强的兼容并蓄能力。为推动世界向实现持久和平的方向发展,需要重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道德和文化力量。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核即“和为贵”;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此处的“和”,是作为与“同”相对立的范畴提出的,它是一个包含了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存在,是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平衡、协调与统一。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和”代表着秩序。儒家思想认为,为了达致“和”的秩序,首先,要“各明其位”,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都要明确各自在统一的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其次,要“各得其所”,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要在统一的整体中构成一定的关系,相成相济,共生共长;再次,要“各尽所能”,各种要素、各种成分、各个局部要在统一的整体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使这一整体呈现和谐、稳定和有序的状态。传统儒家的这一基本思想对于国际社会来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国际社会的典型特点是“无政府性”,即主权国家都是各自独立的实体,互不隶属,在各主权国家之上并不存在超主权的世界政府。基于这一特点,国际关系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认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实力外交、国家利益至上。而在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单靠实力、利益原则解决不了当前世界面临的核武器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因此,国际社会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必须加强合作,以共同解决仅靠单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国提倡的和谐世界理念,不是自欺欺人地认为当今世界是和谐的,也不是追求世界和谐的空洞表态,更不是像某些别有用心者所歪曲的那样把“和谐”作为动词来宣示同化、干涉其他国家,而是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协调合作、共创双赢和多赢的负责任大国的善意与诚意。“和谐世界”的主张再次定义、更加明确了中国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国际责任,即作为世界的中国,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

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视学生回答情况酌情给分。)

第五篇:「党课讲稿」怎么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

根据上级关于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部署要求,今天我以“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题,举办一期专题党课,与大家一起交流共勉。这个问题,我们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以及到县(市、区)局检查调研时都反复进行强调,现在与大家再作一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接下来,我想着重从四个方面谈谈当前如何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一、全面回顾我国历史发展中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宝贵经验

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逐步形成了阶级和国家,公共权力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产生。这个阶段在我国大约出现于“五帝”时代后期。随后,在我国漫长封建社会中,贪污腐败问题始终伴随政治发展始终。历代王朝为维护统治、安定社会,均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以遏制腐败势头蔓延。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太平盛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君圣臣贤、官清吏廉。其中,有些做法对我们新时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同样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一)注重思想教育,积极倡导廉政。

历代明君贤相,都十分重视官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以此营造廉洁的社会风气。被赞誉为“春秋第一人”的郑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子产说过:“德者,国家之基”;“敬德必胜,失德必败”。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说为政者要坚守正道,树立榜样,才能引领良好的风气。为利于道德教化,开明君主也积极率先垂范,对高层宫员进行反贪倡廉教育。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注重道德教化,并以身作则。他患有气疾,不适合住在潮湿的地方,但他却在隋朝比较阴潮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他多次对太子和大臣们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告诫大家若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损害百姓的利益,就像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填肚子,肚子饱了,自己也没命了。因此,贞观年间统治阶层一般都能做到洁身自好、清廉自重、勤俭自持,涌现出魏徵、马周、王珪等一批清官,并带动全社会形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风气。

(二)注重法制建设,加强行为约束。

纵观中国历史,古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使反腐败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早在尧舜禹时期,司法官皋陶就制定了“昏、墨、贼”三项死刑罪名,其中的“墨”就是指“贪以败官、贪得无厌、败坏官纪”。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杂法》规定的六禁之一“金禁”就是惩罚受贿行为的规定。秦朝秦律规定,官吏要清正廉洁,“审悉毋私”,即官吏不得利用职权鱼肉人民,谋取非法利益,也不能利用职务便利进行商业活动。如官吏利用为其配备的马匹和差役而进行贸易牟利,要处以流放重刑。隋唐时期,反贪立法主要体现在《开皇律》及《唐律疏议》中,《唐律疏议》以国家大法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划分了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界限,为惩贪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此外,古代封建王朝还创立了一些具体廉政制度,如官员回避制度、轮调制度等,较为有效地防止官员的徇私舞弊或徇私枉法。

(三)注重监督执纪,构建监察体制。

加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建设也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正风肃纪、巩固统治的一条重要举措。他们精心制定了一套完备而又严密的监察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改善了吏治,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曾出现的“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所谓“太平盛世”与监察制度完善密不可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二者共同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在防范官员腐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耳目,职责是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责就是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从封建社会多年的吏治实践来看,这一初创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的监察制度,成了历朝统治者整饬吏治、整肃纲纪的一道政治防御工程,对稳固统治秩序和保障社会安定都有着积极意义。

(四)注重奖惩并重,形成鲜明导向。

我国历朝历代对腐败官吏,都注重奖与惩并用,对清廉守正的官吏表彰重用,对贪腐奸邪官吏苛以重刑。秦律中就规定贪与盗同罪,而对于“清廉毋谤”的官员“必有大赏”。汉代对官吏的贪污行为处罚很严,上至丞相九卿,下至郡县小吏,“赃至十金,则至重罪”,要处以终身禁锢,对于居官清廉有政绩者,则给予物质和精神上奖励。唐宋时期对贪官贪赃枉法的刑事责任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严重者处以“绞刑”,而对“清谨勤公”,考评在中上者,皆加官晋级。到了明初,朱元璋提倡重典治吏,仅对贪官使用的重刑就有削足、去指、枭首等,对贪赃受贿官吏一律严惩不贷;同时对清廉自守、政绩斐然的官员,如济宁府方克勤,朱元璋称赞他“善治民,赐宴仪曹”,并召入朝中做官,加以重用。历史上各王朝鲜明的奖惩制度,对官场政治生态确实起到了惩恶扬善的正面导向作用,使封建王朝在一个时期内保持了政通人和,蒸蒸日上的活力和景象。

我国古代的吏治和反腐倡廉思想,是先人留下的一份珍贵历史遗产。其中许多的廉政主张和肃贪措施,客观上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民普遍愿望,对促进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过积极作用,在今天仍给我们巨大的启示。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治吏惩贪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全过程,但封建王朝的官吏腐败却屡禁不止,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一个一个封建王朝的覆灭。中国封建社会治贪而又亡于贪的教训说明,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从严于法纪开始,不断完善廉政制度,且需长期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确保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成功,才能保证国家政权稳固、长治久安。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

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讲的政治生态,主要是指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政治发展环境,它是政治生活状态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全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内政治生态是否良好,对全体党员干部、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整个国家政治系统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把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13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党内政治生态问题,他要求:改进工作作风,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的从政环境。2014年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从严治党不到位。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净化政治生态,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提出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要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等等。简单来讲,衡量政治生态是否“山清水秀”,就是看一个地区或部门是否做到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些论述和要求,为我们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引和遵循,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

一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部署。由于党在我国各项事业中居于核心领导地位,党的自身状况、建设水平对其他方面工作具有更大影响。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战略性举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能够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添不竭动力;能够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进行;能够促进依法治国有序开展,党员干部带头遵法守法,司法公正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弘扬。而一旦政治生态出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能不再成为众心所向的奋斗目标,贫困人口脱贫不再被作为必须攻克的难关;全面深化改革可能偏离正确方向,甚至沦为少数人攫取利益的手段;全面依法治国可能变为空谈,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可能被形形色色“潜规则”把持,社会公平正义被肆意践踏;这样的状况不仅使“四个全面”难以维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也将名存实亡。由此可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是顺应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世界格局正在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实力竞争正在全面展开,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对我们党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智慧定力构成了严峻考验。从国内来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还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难题。国家发展,关键在党。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着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克服和消除党的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倾向,才能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抵御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和考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三是解决当前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强决心和有力举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为党和国家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但从严治党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党内政治生态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习总书记强调的“七个有之”,即党内一些干部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有之。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开展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切实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充分认清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严峻挑战

政治生态是一个政党、集团或者个人成长发展的政治环境。它和自然环境一样,山清水秀、阳光灿烂、空气清新,人们就能健康成长;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才能形成一个风清气正、廉洁自律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让我们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不仅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贯彻落实,更为严重的是,将逐渐滋生和蔓延庸俗、腐朽进而病态的“官场文化”,而这些正是腐败行为赖以生存的土壤。

由此可见,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以上率下,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前后接续、持之以恒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全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从狠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等“四风”腐败问题,到“打虎拍蝇”力度有增无减,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让人们看到了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决心和行动,全党全社会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出台了《准则》《条例》,近期,不到三年间,又对《条例》进行了再次修订,在改善党内民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内监督等方面出重拳、下猛药,将净化政治生态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党的政治生态被严重污染。为此,有人总结了不良政治生态的种种表现:比如,“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能力不如关系”的庸俗关系学;“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心态;“干的不如看的”论资排辈状况;“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作风;“摆平就是水平”的权谋哲学;“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无所作为风气,等等。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当前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针对性。总体而言,政治生态恶化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表现。

一是政治方向的扭曲。

中央要求我们要坚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工作上坚定不移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党中央的方向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党中央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指南,而我们的各级党组织有没有按党章的要求去做呢?我想,或多或少都还存在着偏离党中央方向的事情发生。如果方向发生了偏离,对党的决议执行就不会步调一致,必然造成实际上的同党离心离德,这是政治方向扭曲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是政治立场的扭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扭曲,政治立场也随之扭曲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一个党组织的整体,本应该为人民做事情、对事业做贡献,就会变成只想着打个人的小算盘,老百姓的冷暖疾苦完全不放在心上,必然导致其所在党组织的政治立场发生偏移。

三是政治规矩的扭曲。

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恶化,必然表现在政治规矩的扭曲。如果政治生态恶化了,跑关系、走后门、钻营取巧、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现象自然就会多了起来。民主集中制方面,就会出现要么只有集中没有民主,要么只有民主没有集中,各说各话、各行其是的现象。就会出现纪律松弛的问题,问题多了,必然导致其所在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纪律整体松散,纪律散了,队伍也就散了,战斗力自然无从谈起。

四、深入贯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实践要求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对目前本系统政治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深刻总结反思,必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针,科学把握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把政治生态打扫得更清洁一些,把从政环境整治得更健康一些,形成政治体系内外的良性循环。结合单位实际,就是要努力实现“组织清廉、干部清正、政治清明”三个目标。组织清廉,就是要做到办事用权依法依规,政策执行公开透明、行政执法公正廉明;干部清正,就是要做到官清吏廉,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政治清明,就是一个单位或部门要做到选人用人公平、评先评优公道,杜绝“庙小妖风大,人少妖怪多”的歪风邪气,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构建良好和谐的同志关系。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突出“举旗铸魂”,切实树牢理想信念。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每一名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基。历经九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无数共产党人能够在顺境时不骄躁、在逆境时不消沉,靠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现在,我们有的干部口口声声“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际上对党章党规党纪和中央精神知之甚少,平时借着工作忙、事务多等各种借口,不深入学习,即使学也只是做表面文章,一知半解。我们要针对问题找突破,把学习形式搞得再灵活一些、再生动一些、再贴近工作一些。前一段,党委坚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深抓实“三会一课”落地,取得了一些成效,希望今年党建工作有所突破。比如,围绕党建品牌创建等活动,丰富党建载体,强化教育实效,大力构建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突出“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头雁效应。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净化政治生态搞得好不好,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息息相关。领导干部立身正、讲原则、拒腐蚀、守纪律,就会带出比较好的政治环境,正气可以压倒邪气,党员干部也会心情舒畅,士气高涨。反之,如果领导干部容忍官场文化庸俗化,甚至自己也融入其中,必然导致潜规则大行其道,必然导致政治生态腐化。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肩负起管党治党建设党的主体责任、政治责任;带头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遵党纪守规矩;带头弘扬正气,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带头搞好团结、倡导和弘扬廉洁精神,带领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干好本职工作。

三是突出“政治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认真贯彻《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突出强调讲政治、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政治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关键在做,要落实在行动上。一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精神实质,自觉划出政治红线和行为底线。要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把上级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忠诚教育,打牢看齐核心、维护核心、服务核心的思想基础,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三是要落实好党内各项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更要正确对待批评。

四是突出“从严从实”,严格落实党内监督。

我们有的党员干部把信任与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党组织的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这些认识既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也不利于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法国近代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领导干部要习惯在监督下工作,这是今后的常态。一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严格按制度规矩办事,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做法和认识。建立制度重在执行,不去执行就是“一纸空文”。二是要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深入基层联系点加强党建工作指导,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全面”,努力提升全系统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三是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不断拓展“三重一大”制度的广度和深度,认真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制度。四是要深化防控廉政风险、述职述廉述党建、经济责任审计、巡视巡察、督查等工作,形成对权力运行结果制约监督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集中治理“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过程中,我们要狠抓几个典型,从严从重处理,好好地震慑一下这些“害群之马”。

五是突出“强基固本”,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基层组织就是推动建设的最基础单元。党建工作做得怎么样,很大程度上要看党支部建得强不强,活动开展得实不实。一是要大力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作用。传达学习好党的会议、文件精神,让普通党员及时了解党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多开展以支部为单位的党员活动,让普通党员更多地参与其中。不能上级推一推,才动一动;不推不动就成了“一潭死水”。各党支部要主动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二是党支部书记要当好“第一责任人”,全面履行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带头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三是典型示范引领。要深入挖掘身边人的典型事迹,以先进事迹感染人、触动人、教育人,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下步,要结合重点工作,适时的、阶段性地搞一搞评选表彰,做得好的要表扬,做得不好的要批评,时时刻刻发挥党的引领带动作用。

同志们,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政治生态,由每名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作风点滴汇聚而成,能够在一言一行中让人民群众、让身边的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因此,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面而非片面的,是行动而非口头的,是具体而非抽象的,是务实而非务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座每名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为人诚实守信、为官清正廉洁、处事公道正派、干事争创一流,时时刻刻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系统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推动XX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XX持续凝聚正能量、增添新动力!

下载政治参与态度构建政治生态形势(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参与态度构建政治生态形势(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析政治生态视野下的公民政治参与

    试析政治生态视野下的公民政治参与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吴喜双编辑:studa1211 论文摘要 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有序的政治参......

    形势与政治

    “十二五”规划的解读 第一章 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题、主线 指导思想 ——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

    形势与政治(合集)

    于我国的接壤邻国比较多,所以我国周边的领土纷争是比较多的。经过我国的多年努力,解决了与一些国家比如与俄国、外蒙古等的领土纷争。但仍与一些国家存在领土纷争。 譬如与印......

    形势政治感想

    形式与政策读后感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

    形势政治心得体会

    形势政治心得体会091强跃最近我学习了形势政治,我了解到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尽管受到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一至九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百分......

    2014形势政治作业

    1. 怎样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

    形势政治作业[本站推荐]

    1.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周边安全环 21世纪初我国周边安全战略的基本架构可以用“稳定两翼,强固后背,经略东南,斗而不破,打牢依托”来勾画。(一)稳定两翼:改善在亚太多边关系......

    形势政治5篇

    中国对待海权的原则: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