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浅谈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浅谈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史水旺
在人生的征途中,初中学生如何迈出坚实的一步,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德育教育是现实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缺憾。怎么样弥补这种缺憾?我认为,应该把现代的道德观念与传统国学有机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古今互补,搞好中学教育的德育工作,培养新型、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德者,品行也。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就是最讲德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凡有作为者都把“德”作为立身之本。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精辟地阐明“德”的重要。“一个人如果无才,最多是用处少一点;但是没有人格那就害人,如果非常有才华,但是十分缺‘德’,那就是大灾难;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德行才能有大用处。”这段至理名言阐述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道出了“德才兼备”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联系现实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恰恰没有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只注重智商教育。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那就“一俊遮百丑”,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误区,致使学生在校不知尊师爱友、不懂礼仪,在家不知尊老爱幼,在校是“小霸王”,在家是“小皇帝”。这种现象如果发展下去,下一代的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古人的名言,并将其化为行动,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道德教育又是塑造其灵魂的有效方法之一。古人的教育方法仍有现实意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强调了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弟子规》中的这段话提醒我们,一个人如果重德,就会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自勉奋发图强,才能有所得。怎样取得进步,使德行有长进,就是要从自身做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现今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很明确地道出了助人为乐的实质。
另外,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厘清是非。现在有的老师把扫地、擦黑板作为惩罚学生的措施。劳动本是光荣的,把其作为惩戒,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很容易成为对立面,结果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这种方法非常不妥。
德育工作还有很多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索,作为老师,我们只有把书本中的人生道理、文化融合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让学生健康踏入社会,读懂社会这部厚重书籍,进而成就完美人生。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
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
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人都有自己生活领域,学生也不例外,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阔,人与人交往越多,他们必须认识这样交往。正确处理交往间各种矛盾,但当前大学生并非都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品德,使他们在处理相互利益,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关系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方式,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必经途径。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
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
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人都有自己生活领域,学生也不例外,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阔,人与人交往越多,他们必须认识这样交往。正确处理交往间各种矛盾,但当前大学生并非都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品德,使他们在处理相互利益,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关系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方式,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必经途径。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摘要: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找不见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已经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上自我约束能力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其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人都有自己生活领域,学生也不例外,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阔,人与人交往越多,他们必须认识这样交往。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马鹿中心校:张世伟
小学生好素质的根本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对他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他成才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现存的问题
小学学校里有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道德问题:自私,好打架,易发脾气,说脏话,偷东西,没有礼貌,不尊重教师等。
二、分析成因
在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教育评价方式下,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工作成为教育的薄弱环节,还有家庭教育没有跟上,社区风气也不好.
三、解决办法
以学校为主,家庭`社区参与,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学校和社区提供文明风尚`卫生优美的环境,教师`家长管理学生并及时有效的教育学生,为德育工作保驾护行.
四、具体实施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应以多元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变以往分数说了算的局面.教师更要把德育工作看作自己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
<一>、关爱、了解学生是德育工作开展的课前准备.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贴心人,并通过谈话和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学生在校与同学交往等情况,跟踪学生的动向,切实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教师在各科授课时,在班会`队会`课外活动时,在授《品德与生活》时,在发现学生品行问题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
<三>、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具有针对性`持久性`实效性的开展工作. 学生品德的教育方法我觉得可以用以下几种:1、加深认识,说服教育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从而自觉纠正错误行为。2、榜样示范法.以品德高尚的学生为榜样,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3、评优竞赛法.各班把每天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每周评比一次,获胜评为本周的先进人物,引导学生争当先进,先进最光荣.4、实践活动体验法.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助人的快乐.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植树节义务为社区种上一棵树等.5、意志磨练法.常带学生参加跑步`爬山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
6、正确发挥奖励和惩罚的激励作用。运用奖励或惩罚必须因人而异。就性别而言,女生应以鼓励为主;就表现而言,差生需要多鼓励。对于个别问题学生,还要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缓解心理压力,矫正心理问题,使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善于交往.当然,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需要学生坚持不懈.
家庭是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通过培训,让家长明白对孩子品行教育的重要性,使他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让家长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孩子.家长还要创建和睦幸福的家庭,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社区是德育教育的大课堂,是检验学生品行的地方.学校要以社区沟通合作,要求社区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力契机,除恶扬善,进化社区风气,创建文明社区,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五、成果总结
在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德育教育网络教育之下,在教师`家长的有力管理和精心引导之下,小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就会有效的促进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切实提高了小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