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元2018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广元市2018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激发改革创新创业动力活力,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全力推动简政放权
(一)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按照《四川省行政权力清单(2018年版)》,精准指导我市各级各部门动态调整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及时对外公布。(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法制办。排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强化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运用的监管。完善市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运作机制,深入推进“全程代办制”“联合评审勘验”等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投资项目审批跨部门跨层级全程网办、互联审批、“一窗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再压减一半。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对不新增用地“零土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三)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管理。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对已取消的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和证明材料,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对保留的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要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并对外公开。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重点整治涉审中介组织强制服务、强制收费行为。加快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主管部门脱钩,切断利益关联。放宽中介服务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各类资本进入中介服务行业和领域,破除中介服务垄断。对导致垄断的行业政策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审查清理,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各部门设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部门间中介服务机构执业限制一律取消。严禁限额管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营造服务高效、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企业自主选择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不得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政府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性服务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服务费用一律由部门支付并纳入部门预算。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级有关部门)
(四)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结合市、县(区)党政群机构改革,统筹推进行政审批行为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破除体制性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率。深化“两集中、两到位”,督促部门进一步向窗口授权、放权。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责任单位:市审改办、市级有关部门)
(五)探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结合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落实中央明确的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5个领域的— 2 —
执法体制改革任务。按照中央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要求,整合部门内部、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大幅减少市、县政府执法队伍种类,实行综合设置,探索实行综合执法。(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级有关部门)
(六)开展建筑许可便利度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推动在建设工程领域实行联合评审、联合踏勘(测绘)、联合图审、联合验收。实行城乡规划、规划建设和住房、国土资源、消防、环保等部门并联限时审批,探索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等管理模式,大幅减少建筑许可办理时间。在实行“多规合一”基础上,探索“规划同评”。(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消防支队)
(七)有效放宽社会领域行业准入。放宽医疗、康养、文体、教育等领域准入条件,贯彻落实省上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实施细则,大幅减少许可限制和前置条件,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领域活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工商局)
(八)扎实推进教育卫生综合改革。贯彻执行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区)比例达到95%以上。不再核发全市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包括未定级的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透析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
二、深入推进放管结合
(一)全力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监管。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纳入各县(区)、市级各部门工作目标,加大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强化执纪问责,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和所有行权事项网上网下同步运行,确保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网运行总量位居全省市州前列。(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级各行权部门、各县区政府)
(二)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减税降费活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深入清理规范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推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管理;加强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监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大力实施“多证合一”改革,扎实推进“照后减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做好国家、省整合事项承接工作,再整合一批备案事项到营业执照上,缩减企业办理证照时间。大幅精简企业开办、涉税事宜、施工许可、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勘测、矿产压覆、地质灾害、水土保持、文物保护、洪水影响、地震安全性、气候可行性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级有关部门)
(四)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 4 —
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基础上,大力推行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双随机”联合监管模式,在全省全国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工商局、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
(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四川省统一部署,依托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平台,积极推进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公示”工作,健全和推行相关领域实名登记制度,制定信用红黑名单及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办公室、人行广元中心支行、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
(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按照国家、省关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快建立形成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实现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信
— 5 — 息在统一的平台体系上公开公示。(责任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七)强化招标投标领域全过程监管。按照省上统一部署,缩小必须招标项目的范围,提高必须招标项目的规模标准。严格执行四川省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加强招标投标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借牌挂靠、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三、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一)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贯彻落实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方案,梳理、公布我市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2018年10月底“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80%以上,年内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法制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区政府)
(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建立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推动市、县(区)与省上同一事项类型、名称、编码、设定依据等基本要素保持一致。聚焦不动产登记、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建设工程、民生事务等办理量大、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 6 —
逐项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按照国家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的有关要求,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压减自由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应逐一加以明确,不能明确且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上一个审批服务环节已收取的申报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交。(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
(三)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限时办”。在梳理公布政府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基础上,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进一步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合法合规的事项“马上办”,减少企业和群众现场办理等候时间。积极推行“网上办”,凡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实现市、县(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达到80%以上。已在实体大厅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补填网上流程。面向个人的事项“就近办”,完善基层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功能,将审批服务延伸到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等,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推动一般事项“不见面”、复杂事项“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原则上一次办结;需要现场踏勘、技术审查、听证论证的,实行马上响应、联合办理和限时办结。加快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
— 7 — 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和数字化审图、告知承诺、邮政或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根据企业和群众办件频率、办事习惯,不断优化调整窗口设置。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建立健全部门联办机制,探索推行全程帮办制。通过预约、轮休等办法,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办理通道,探索实行“5+X”工作日模式。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大力推行“3550”“限时办”,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
(四)强化政务服务热线整合。按照省上要求,将各类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到“12345”热线平台,将“12345”热线平台中的信访和民生事项分离处理,将信访事项分离到新的信访热线,将民生类保留到“12345”热线平台。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的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或网上咨询,详细了解办事流程、所需材料和其他相关事项。〔责任— 8 —
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委编办(市审改办)、市委群工局、市财政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级有关部门〕
(五)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加快部门内部的信息系统整合,完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系统接入和省市平台级联对接,加快数据开放工作。继续深化整合共享样板应用建设,推动共享信息资源嵌入部门业务应用流程。(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卫生计生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文广新局)
(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深入推进政府信息“五公开”。重点抓好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完成青川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形成推广经验。全面落实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制度。(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级各部门、各县区政府)
(七)进一步做好公共服务事项清理、优化。开展公共服务事项清理并公布目录,完善办事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选择不动产登记、户籍办理等群众办事频率较高的办理事项重点推进,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户籍办理便利程度大幅提高。(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
(八)持续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在2017年的基础上,继续在天然气、自来水、电力、网络及保险服务等重点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网上办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办理业务;增
— 9 — 设服务网点,最大程度地减少办事环节、要件,压缩办事时间,为群众生活增便利。(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级有关部门)
(九)建设“十分钟政务服务圈”。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8年6月底前,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延伸至乡(镇),2018年底前,2个县(区)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村(社区)。(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区政府)
(十)深入开展“马上办”提速行动。围绕“三减一转两提高”,持续深入开展“效能革命”。突出抓好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市领导签批件等重点事项的贯彻落实。加强118项基层取消开具证明、373项涉企优惠政策的清单管理。继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开展部门之间互开证明资料清理规范工作,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大力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说明理由并对外公布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严格实行清单式管理。对保留的证明,要加强互认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级有关部门、— 10 —
各县区政府)
第二篇:“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2020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全区2020年“放管服”改革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区委X届X次全会对“放管服”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高点定位、务实创新,持续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新高地,为姜堰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
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动态丰富马上办、容缺办、不打烊、承诺制、一件事清单事项,强化客户思维、用户体验,深入挖掘和化解实践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巩固提升改革成效,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好的办事体验。
2.全面推进“一件事”改革。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持续围绕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开展“一件事”改革。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分类公布“一件事”清单。在政务大厅分批设立“一件事”主题窗口,强化办事指南颗粒化梳理,加快推进“一件事”移动端应用开发。以“要素齐全、形式直接、结构完整、易看易懂”为原则,编制办事指南,并通过多种途径向企业群众公布,实现全方位指引。
3.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建立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进入特定行业或领域开展经营。改革审批方式,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推进改革。加强与“一件事”改革接轨,在涉企审批领域广泛推行并联审批、证照联办,切实打通企业办事环节,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4.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全链通”平台应用,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提高便捷程度,试行“长三角”地区营业执照通办。深入打造“泰融易”服务品牌,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覆盖全区银行网点,从办理营业执照到上线产融平台实现一日办结。推行除股权变更外的所有变更登记全程电子化,变更审批登记由3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企业简易公告时间由45天压至20天,80%以上企业注销实现即时办结,公告结束后无异议企业即时完成注销审批。
5.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项目审批专区建设,完善各阶段综合窗口审批和链条式闭环审批,综合推进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多测合一,提升虚拟审批改革成效。持续推进工程建设与市政管线并联审批、施工许可一窗速办。加大园区项目审批服务力度,扎实开展能评、环评、稳评和地灾评估和水土保持在内的区域评估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完善水电气相关业务入驻窗口,实现水电气申请与施工许可证一表申请、一次办理,进一步精简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固化联合验收工作流程,提高项目竣工验收效率。分类整理资质审批的依据、标准、审核要点等,推进资质审批“零自由裁量权”。强化实体“中介超市”和线上“多评合一”系统建设,探索实施“中介联合体”,实行一份报告多家共享,促进中介服务优质化。建立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库,为每个项目建立审批档案,归集证照批文,实现材料“一次收取、反复应用”。
6.优化不动产登记。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大力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的应用,优化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加强不动产登记中心管理,推动登记、交易、缴税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不动产登记机构与公安、税务、住建、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不动产+银行”模式,群众可选择就近到银行办理相关登记业务。
二、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 7.推进智慧政务建设。进行大厅智能化改造,建设综合自建系统,形成融合办件分析、窗口服务“好差评”、人员考勤、请休假及内部办公管理系统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改革。拓展政务大厅自助办理区域,增设自助办理终端,提供24小时自助办理服务。加强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丰富“不见面审批”场景。
8.加快政务平台整合。及时跟进省市政务平台整合,以XX政务服务网姜堰旗舰店为载体,按照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投诉建议、统一好差评、统一搜索服务等“七个统一”的要求,将分散、独立的条块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平台”。
9.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政务“一张网”与部门业务管理系统对接,切实提升网办能力。按照省市系统建设要求,做好线上线下预约叫号、推进实现日程预约、排队提醒、办理叫号、进度反馈、结果评价等办事全流程闭环,实时对接、实时共享办件全过程信息,支撑窗口受办分离,线上“一网通办”。加强镇、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申请的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和运行。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加强电子证照应用,推行线下“最多跑一次”,加大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力度。以“XX政务服务”移动端为载体,整合各部门移动端服务资源,开发不见面审批(服务)应用程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移动办”“指尖办”。
10.动态完善办事指南。按照“四级四同”要求,强化政务服务事项及实施清单标准化建设,完善新版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实施清单动态维护工作。推进业务办理项基础要素标准化,统一规范基础要素信息,确保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保持一致。
11.优化线上办事体验。提高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受理、审批环节的应用,开发完善移动端“扫码亮证”功能。优化用户空间服务,深化“一人(企)一档”建设,推进办事“一照(证)通”,减少申请材料,公开审批流程。逐步实现办件量大、流程简易的“一件事”全程网办,开展无人干预自动办理试点。
三、完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12.推进一门式、一窗式服务。根据企业群众把办事需求,合理增加政务大厅服务种类、事项,优化窗口设置,压缩单个事项窗口数量,增加综合窗口,提高综合受理、一窗出件能力。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为一窗综合受理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只对一扇窗,能办更多事。
13、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深化红色导办、帮办代办,对企业群众反应强烈的“急难愁盼”事项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设立专职帮办员负责在政务大厅网办自助区对线上申报的适时指导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向镇街延伸、便民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下沉,发挥基层网格员优势,建立与政务中心服务供需联动,切实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征集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意见建议和迫切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策。
14、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融合线上线下发展,全面加强政务大厅软硬件建设。深化一次性告知要求,及时公开、主动推送办件进展和结果。加强审批业务拔尖培训,遴选窗口业务尖兵,形成首支熟练本部门全业务、跨部门相关联业务的“全岗型”审批人才队伍,打造“窗口首席”“窗口通办员”。建立检查督促、明察暗访和情况通报制度。
四、创新做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15.推进平台建设电子化。充分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按照“成熟一项、推动一项、落实一项”的思路,稳步推进交通、水利、限额以下项目电子化交易平台和系统的建设,切实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和社会项目的进场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推进不见面开标系统推广应用,探索电子保函、电子中标通知书、电子发票的应用,实现全类别全流程不见面。建设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精简交易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16.确保监督体系全方位。建立“招投标开放日活动”制度,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工程项目开、评标等环节,广泛征求对招投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的监督。不断改进流程,开展标后评估探索。坚持实事求是、有责必究、权责一致、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对已经完成招标的项目进行评审,系统、客观地评估招投标各方主体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行为,完善招标投标“回头看”制度。
17.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性。围绕消除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规范服务收费等方面,深入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清单,制定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保证金在线收退系统建设和担保保函应用。归并和减少各类企业服务收费,在CA与签章、投标工具、平台使用等服务收费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五、打造服务热线升级版 18.做优“12345”服务热线。进一步完善投诉问题的办理程序和督办机制,促进群众诉求办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持续深化“三次派单”办结制度,强化疑难(扯皮)工单的会办督办,探索诉求办理全流程的嵌入式监督,提高群众满意度。对派至我区的涉企问题工单,在确保及时处理办结的同时,结合开展涉企政策精准解读推送,提供涉企政务事项优质服务,发挥热线平台“总客服”功能。
六、加强部门信息互联互通 19.加强信息系统整合。坚持“上云为原则、不上云为例外”,配合省市同步做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上云工作,按照“一部门一系统”的目标,清理整合各部门单位政务信息系统。完善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持续推动政务外网延伸拓展,实现各级部门单位全覆盖。清理整合部门专网,推动各部门非涉密业务系统向政务外网迁移。
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探索适合其特点的监管方式,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充分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畅通公众知情和参与渠道,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强化舆论监督。
21.扎实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要求,完善我区目录清单、实施清单维护及行为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强化监管数据归集共享。依托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综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联合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能,规范执法行为。
22.强化审管联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厘清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权责边界,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监管程序、监管责任和监管要求。建立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市场监管机制,做到审批与有效监管的无缝对接。实行并联审批的,审批部门、主管部门、监管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控风险。
八、加快推进法治制度保障 23.全面清理现行制度。各部门对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及市、区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全面梳理已出台的涉及政务服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并分类提出清理意见,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工作机制、管理制度。
24.加大宣传贯彻力度。运用各种途径,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及市、区“放管服”改革有关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力度,增强社会知晓度。组织专题培训,切实增强政务服务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及时贯彻落实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各阶段任务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改革举措,以便民利企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制定本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切实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第三篇:“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通知要求,我市系统梳理了本地2019年以来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了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现汇报如下:
一、做法和成效
(一)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示范情况
为深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濮阳市发展改革委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事项、重点环节,积极探索创新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容缺办理”机制。为破解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互为前置等突出问题,2019年5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了《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濮政办﹝2019﹞15号),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二是建立“多评合一”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评估流程,缩短评估时限,提高评估效率,2019年6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了《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多评合一”实施方案》(濮政办﹝2019﹞20号),各类技术性评估事项,由牵头部门实行并联集中办理,切实提升政府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制定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创新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能,确保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按照市政府安排,起草了《濮阳市工程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实施方案(试行)》,已完成部门征求意见和“模拟审批”平台测试工作,预计6月底之前通过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正式出台实施。
(二)投资法规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濮阳市严格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3号)以及《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6号)、《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豫政办〔2020〕23号),2020年11月修订出台了《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濮政〔2020〕30号),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管理、审批管理、设计管理、实施管理、资金管理、竣工管理、代建管理、监督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建立了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运行高效、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系,保障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核准目录进行核准,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和创新创业的活力。根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统计情况,2019年初至2021年5月底,审核备立项项目共计6825个,其中,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等审批项目1861个,核准项目36个,企业备案项目4928个,占比72.2%,项目变更严格按照《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和概预算调整管理办法》规定履行变更程序。
(三)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应用情况
我市大力推广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推行投资项目审批统一平台、统一赋码制度,促进审批流程公开、审批信息共享,全面提升了项目审批和监管能力。2019年至2021年5月底,审批办结事项共计7217项,其中,审核备立项办结6825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办结384项,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办结7项,建筑工程规划许可1项;按照项目投资领域两个管理办法,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在平台填报项目开工信息,定期调度更新项目建设进度。
(四)事中事后监管情况
严格按照《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中监督管理规定,不断加强对全市核准、备案项目的监督指导,及时纠正项目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政府投资项目,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定时调度项目进度信息,适时开展项目现场调研督导活动,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照审批、核准和备案内容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广应用成效欠缺。市发展改革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广平台应用,但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只有发改及生态环境局等少数部门使用情况较好,其他多数部门因为有其审批系统而没有使用该平台。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政务服务网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的陆续使用,该平台使用情况不理想。2019年至2021年5月底,审批办结事项共计7217项,其中,发改系统办理6825项,其他部门办理392项,仅占5.4%。
(二)部门协同不足,推广创新举措较慢。为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了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容缺办理事项和材料清单,但是推行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委正在研究制定项目“模拟审批”实施方案,在土地手续办理期间,将其余前期手续实施土地容缺办理,在土地手续完善后将模拟审批转换为正式审批文件,大力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审批周期,但是各部门使用平台不统一,拟将模拟审批平台在工改系统的基础上搭建,在征求各部门意见中,由于需要提前接入技术性审核以后后期转换正式文件,加大了审批部门工作量,各部门反馈态度不积极。
三、下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两个《管理办法》规定,与重大项目现场调研、集中观摩等活动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并督促项目方及时整改,严格按照审批备案内容以及其他政策法规规定建设,对整改不力的要根据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按照规定将相关信息列入项目异常信用记录,纳入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
二是进一步探索审批创新机制。深化投资领域简政放权改革,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进项目“模拟审批”方案实施,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
附件1
文件清单
序号 | 文件名称 | 文件号 | 出台日期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和概预算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 | 濮政办〔2017〕56号 | 2017年7月13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 濮政办〔2018〕29号 | 2018年4月24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暂行办法的通知 | 濮政〔2019〕8号 | 2019年4月29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 濮政办〔2019〕15号 | 2019年5月21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多评合一”实施方案的通知 | 濮政办〔2019〕20号 | 2019年6月11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 濮政办〔2019〕23号 | 2019年7月7日 | |
濮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和核准管理的通知 | 濮发改投资〔2020〕240号 | 2020年9月1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 濮政〔2020〕30号 | 2020年11月13日 |
第四篇:“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县2017年“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深改组第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之后,我县迅速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县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放管服”工作有序推进。县委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专题研讨调度“放管服”改革工作,并在多次重要会议中重点部署,研究出台了《***县2017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放”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一是审批效能不断提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5次动态调整县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市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7项,保留本级行政审批事项157项,精简本级行政审批事项301项,精简率达65.7%,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由2014年年初的20.74个工作日,缩减至4.48个工作日。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下发了《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推行行政审批“容缺后补”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办法〉的通知》,严格执行“并联审批”“容缺后补”制度,于6月设立并联审批受理中心,实现建设项目“一窗式”审批,办结时限由以前8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时限缩短率为62.5%,效果逐步显现。
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对原有137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或予取消或改为后置审批,只保留了28项,企业登记办结时限大幅缩减。今年以来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43户,同比增长10.5%,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扎实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106条惠企政策措施,预计全年企业减负1.41亿元。
三是行政权力不断瘦身。进一步厘清政府权力事项,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权力项目的决定》,取消和调整了行政权力事项162项,制定并公布了乡镇政府行政权责清单共计129项。进一步清理规范性文件,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坚持“立改废”并举,清理现行有效的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性文件202件,废止23件,修改7件,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143件。进一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出台了《简政放权减证减时利企便民专项活动方案》,对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涉及的各类证明和盖章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公共事项材料证明4项,暂停1项,合并5项。
(二)“管”的制度进一步健全。
一是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县37个行政执法单位已全面完成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随机抽查监管工作机制。今年以来,随机抽查事项331项,检查对象9875项,市场监管执法事项135项,其它执法事项196项,执法人数592人,均创历年新高。
二是信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出台了《***县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信用体系更加完善。强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用,实行“双告知”制度,推进部门信息录入及共享,实现共享信息2193条。融合征信平台推进信用信息的应用,联合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县诚信社会建设有力推进。
三是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对10多个涉及城市管理执法单位运行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拟定了事权调整方案;创新购买城乡保洁服务,投资3199万元引进北控公司开启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了干管分离,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将乡镇农村住房有关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下放或委托乡镇实施,赋予了乡镇更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服”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务服务实现规范化。印发了《关于转发<***市行政服务中心系统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县推行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工作方案》《2017年***县政务服务工作要点》《***县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进了县乡村三级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印发<***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规范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建设。全面梳理了27个单位所有办事流程,完善优化了244项审批项目的一次性告知事项,缩减了审批办事程序和办事流程,做到零超时或提前办结。
二是政务服务实现集中化。制定了《***县推进“一窗式”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按照“统一受理、内部流转、分类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积极推进“一窗式”审批服务改革,实行集中审批,实现信息交换、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了审批事项的办结率。已有27个单位分别采取行政审批股整体进驻、委托办理业务和设立综合窗口轮流派员坐班的形式进驻中心。全面推行“四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模式,有力提高了全县政务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已提供“四服务”220多次,帮助群众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60多项。
三是政务服务实现信息化。制定了《***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实体行政服务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认真梳理并集中公开了县本级公共服务事项454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事项19项,并实行动态调整。大力整改办事要素缺失,进一步完善***分厅办事指南。完成了***省政务服务网***分厅与县政府门户网站、***县网上审批系统的对接,统一网上办事事项入口,有效推进部门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优化了96333群众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及相关运行机制,并按要求逐步向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过渡。下发了《群众参与评价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投诉举报及意见建议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立群众参与和评价机制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提速提质提效的通知》等文件,推动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12345”政府服务热线、***政务服务网***分厅等途径参参与评价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各类市场主体运行成本明显下降,全县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一些保留的审批事项办事流程还不够优化;二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健全;三是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等等。
三、下一步打算
“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是优化为民服务的关键一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做好简政放权“减法”,做好加强监管“加法”,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坚定不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一)做好“放”的减法,持续激发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简政放权的协同性,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力度,确保企业申请开办时间压缩、项目审批提速、群众办事方便。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对现保留的157项审批项目实行“身份证”管理,防止和纠正变相审批,确保审批事项目录扎扎实实执行到位。按照“能简则简、能并则并、规范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二是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继续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切实解决企业“准入不准营”问题。三是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建设。按照联合审批、联合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综合性审查服务平台,提高涉及多个中介机构的服务事项审批效率,同时统一监管标准,杜绝多头管理、行业分割和部门垄断。
(二)做好“管”的加法,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在推进放权的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监管信息化、精细化水平,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一是全面推行清单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动态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进一步理清政府权力边界和职责,严格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针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情况,加快建立健全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同时抓紧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清单”。二是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认真做好企业年报信息公示工作,对未按时参加年报公示以及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面向社会公开,并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限制和约束,努力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三是构建综合监管机制。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执法联动机制,将监管责任落实到部门、岗位和人头。加强监管信息平台的整合力度,加大不同信息的归集力度,提高数据使用效率,降低执法成本,杜绝“信息孤岛”。
(三)做好“服”的乘法,稳步提高便民服务水平。“放管服”改革协同推进,既要“放”到位,也要“管”的住,更要服务好。突出政府服务的便利性,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一是加快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实体行政服务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继续完善优化***政务服务网***县分厅,协调做好各单位推进业务系统与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的对接,打造实体行政服务大厅和网上大厅相结合的新模式。二是全面公开审批流程。通过服务指南、告知单等形式,全面公开审批事项办理依据、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监督渠道等信息,实时公开办理过程和结果,为群众提供全程信息服务。同时,建立网上动态意见评价反馈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12345”政府服务热线、***政务服务网***分厅等途径,定期征询群众意见,对审批结果进行跟踪问效。三是深入推行“一窗式”改革。优化组合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将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建立健全同类事项“一窗式”受理、“一网式”审批、“一档式”管理的审批运行机制,形成一体化对外审批服务模式,全程可追溯的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为我县打好*********建设提供坚实的政务服务保障。
第五篇:区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2019年我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区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全省“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简政放权、激励创业创新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切实营造亲商、重商、安商、护商的良好环境。
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扎实开展“政府效能提升年”活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提升政府系统行政效能,进一步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审批效能、服务效能、运行效能、执行效能和机关效能,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牵头单位:区政府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紧紧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点突出当前营商环境短板,持续在企业关切的主要着眼点上发力,用心用力用情解决民营经济“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问题,坚决破除“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努力将顺庆打造成投资的洼地、创业的福地、开放的高地。〔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三)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具有顺庆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建立营商环境通报制度,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责任单位:区优化办、区发改局〕
(四)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组织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消除在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五)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清理公布保留的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明确办理时限、工作流程、申报条件、收费标准。依法整治“红顶中介”,督促取消、降低相关单位中介服务收费。〔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六)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减负。认真落实国家、省普惠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提升纳税服务便利化水平。继续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清理整顿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牵头单位: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七)持续推进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建设,提高上传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据的质量,实现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ca数字证书兼容互认以及房建、市政、交通、水利项目“无纸化”招投标。〔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
(八)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用好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推行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使用信用承诺或信用报告。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牵头单位: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九)精简规范权责事项。依据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废、改、立、释的情况,进一步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清理规范各类行政权力、公共服务、涉审中介服务等事项。〔牵头单位:区司法局、区委编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区行政审批局职能调整及人员划转的督促、指导及协调,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牵头单位:区委编办、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一)动态调整公共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全区公共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指导区级各单位开展动态调整工作,按照“应上尽上”原则推动目录内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全省一体化平台规范办理。〔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二)清理整改变相审批和许可。开展变相审批和许可自查整改工作,重点规范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消除审批和许可“灰色地带”。〔牵头单位:区委编办、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三)压缩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时限。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各环节前置要件、优化审批程序和缩短办理时间,2019年上半年全区范围内实现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牵头单位:区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四)对接用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对接用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强化电子印章、电子证照、数据共享等基础支撑。2019年年底前,实现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逐步实现“不见面审批”。〔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
(十五)改进科研管理方式。制定全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实施意见和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开展科技人员减负行动。〔责任单位: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区财政局〕
(十六)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包容监管。引导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推动政府部门加大对共享经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度,围绕医疗健康共享、空间共享、产能共享等方向,着力打造共享经济典型案例。〔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十七)着力破解创业创新融资难题。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通过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探索建立就业创业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创业创新。〔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金融办〕
(十八)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做好与省、市职业资格证书管理信息化系统数据对接,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电子证书。深入推进职业资格评审制度改革,逐步向具备评审条件的社会组织下放职称评审权。〔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区科协〕
(十九)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力度。加快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强化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重点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二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健全市场监管、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等部门(单位)的数据共享机制,确保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
(二十一)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对全区“多证合一”改革涉企证照事项实行动态管理,条件成熟一批,纳入整合一批。〔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二十二)加快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拓展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压减办理时间。改革和完善企业注销制度,建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行企业注销“一网”服务。〔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商务局、区税务局、经开区税务局〕
(二十三)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托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区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四、持续优化政务服务
(二十四)开展政务服务对标行动。强化对政府窗口服务的监督,提升区、乡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强化窗口工作人员培训,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机制和“好差评”制度,并纳入绩效考核。〔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政府办〕
(二十五)优化整合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进一步完善区级政务服务集中服务模式,除因安全等特殊原因或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外,政务服务事项进入综合性实体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年底前,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办理比例达到100%。〔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十六)实施“一窗受理”。对政务服务大厅升级改造,设立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窗通办”和“全科服务”。推广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在自助设备上开通咨询、取件、领表服务功能,推动自助服务设备由“查询型”向“办理型”升级。〔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十七)优化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依托区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建立重大项目服务经理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尝试对全区重点项目全部落实1名牵头部门的中层干部为项目服务经理,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经理式服务”。设立代办服务窗口,配备代办工作人员,根据企业需要,无偿为区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全程代办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十八)实施联动服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项目审批区、乡(街道)、村(居委会)“三级联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延伸,努力实现政务服务“线上无休、线下无缝”,基层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牵头单位: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
(二十九)推行“最多跑一次”。加快梳理汇总公布第二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到100%。全面推行“一次办”,做到办事指南“一单清”、群众咨询“一口清”、受理材料“一手清”、业务办理“一次性完成”。实行“马上办”,2019年6月底前达到60%的事项“马上办”,12月底前力争达80%。推进“网上办”,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办事流程,完善免费邮寄送达等配套措施,实现全区10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在线办事大厅。〔牵头单位:区委编办、区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各审批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