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出台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 15种情形将被追责
辽宁出台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 15种情形将被追责
2014-11-13 09:04 来源:中华先锋网
(中华先锋网讯)为从严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近日,省纪委机关和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针对全省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明确列出应当问责的15种不作为不担当情形,同时对问责的方式和适用情况作出了具体规定。
应当问责的8种不作为情形
1、对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传达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或者打折扣、做选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
2、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消极怠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认真履职的,该批办、交办事项不及时办理,该限时办结事项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贻误工作,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或者被投诉经查实的;
3、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明令督查并要求整改的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或者因为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没有明显改观的;
4、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年度重点工作未完成目标任务,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打不开局面的;
5、作风漂浮、好大喜功,不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脱离实际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
6、不能认真履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重视、不研究,被动应付,缺乏有效措施,工作严重滞后的;
7、组织领导能力弱,业务素质和决策水平低,导致不作为的;
8、其他不作为的情形。
应当问责的7种不担当情形
1、对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怕担风险、畏首畏尾,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影响事业发展的;
2、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
3、对怕担责任、不敢果断决策,导致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造成事态扩大和恶劣影响,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
4、对在职责范围内监管不力、处置不当,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
5、对应由几个地区或者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地区或者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地区或者部门不积极配合,推诿扯皮,致使工作延误的;
6、怕得罪人,对直接管辖的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制止或查处的;
7、其他不担当的情形。
问责的方式和适用
1、本办法所列应当问责的情形,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情况,应当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2、有本办法所列问责的情形,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应当给予政纪处分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3、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4、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实行。
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处理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综合考虑其以往一贯表现、资历、特长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或者相应工作任务,并同时确定相应的职级待遇。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后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得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所列问责情形,根据该文件规定方式实行问责。
5、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对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监督作用,对群众举报和新闻媒体曝光的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题,要及时调查核实,并按规定严肃处理。
6、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实行问责,适用本办法。
对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领导成员的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7、本办法由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8、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0日起施行。
第二篇:辽宁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我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者将被问责。
为从严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日前,省纪委机关和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15种不作为不担当情形将被问责。
《办法》规定应当问责的不作为情形包括:对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传达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或者打折扣、做选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消极怠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认真履职,该批办、交办事项不及时办理,该限时办结事项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贻误工作,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或者被投诉经查实的;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明令督查并要求整改的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或者因为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没有明显改观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重点工作未完成目标任务,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打不开局面的;作风漂浮、好大喜功,不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脱离实际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能认真履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重视、不研究,被动应付,缺乏有效措施,工作严重滞后的;组织领导能力弱,业务素质和决策水平低,导致不作为的;其他不作为的情形。
《办法》规定应当问责的不担当情形包括:对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怕担风险、畏首畏尾,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影响事业发展的;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对怕担责任、不敢果断决策,导致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造成事态扩大和恶劣影响,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对在职责范围内监管不力、处置不当,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对应由几个地区或者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地区或者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地区或者部门不积极配合,推诿扯皮,致使工作延误的;怕得罪人,对直接管辖的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制止或查处的;其他不担当的情形。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将依规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
《办法》规定: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实行。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第三篇:襄阳41种情形将被问责
41种问责情形
一、执行力不强政令不畅:
1.大局意识不强,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不力,贻误工作的; 2.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分工不清、责任不明,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的; 3.工作中不讲原则、不敢碰硬、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工作绩效平庸的;
4.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人员失察失管,或包庇护短、有责不究、执纪不严,出现严重问题或产生不良影响的;
5.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有关申请、投诉和举报应当受理而不依法受理的;对应履行现场管理职责而不及时履行或无故拖延的;应予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而不予保护的;
6.不认真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划、土地、建设、城市管理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查处违法建设的决定,对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对违法建设监管不力、查禁不力,纵容、庇护、放任单位及个人进行违法建设,或不积极配合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导致辖区发生严重违法建设的;
7.不认真执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迟报、漏报、误报、瞒报、拒报工作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
8.对管辖范围内出现重大事故、重大事件和重大案件,不及时到现场处置或者处置不力、处置失当,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利益:
1.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故意刁难企业经营者和办事人员,到企业吃、拿、卡、要、报的;
2.对已明令取消、合并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取消、不合并;擅自设置行政审批事项,增加审批前置条件和环节,或者将备案事项变相审批的;
3.在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不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对已经明令取消、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目或标准收费的;
4.在各项管理服务过程中搭车收费,强制服务对象缴纳各种会费;无偿服务变相收费,有偿服务只收费不服务或者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5.违法对企业实施检查,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或者查封、划拨企业的财产、资金和冻结银行账户,或者违法传唤企业法定代表人的;
6.违反规定向企事业单位强行摊派财物,或者强迫企业接受无法定依据的检验、检测等服务的;
7.违反行政处罚规定,不具备行政处罚主体资格或者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违法事实实施行政处罚,以及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
8.违规对企业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行为,干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
9.违反规定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者委托给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搞有偿服务或者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获利;强行要求行政相对人接受中介服务、加入行业协会,或者指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为其服务的; 10.不认真履行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以致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发生违法违规操作的;
11.违反规定设卡对过路车辆强行进行检查,或者违规扣车、扣证、罚款的;
12.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不讲诚信,对符合招商引资政策的承诺事项不兑现落实,服务不到位,或对投资者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影响投资项目进展,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
13.对属地管辖范围内的“三强”(强装、强卸、强揽)和“三霸”(沙霸、石霸、砖霸)等欺行霸市行为打击不力,致使社会治安和企业周边环境混乱,给企业造成损失的。
三、不作为乱作为侵害群众利益:
1.不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或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工作推诿扯皮、方法简单粗暴,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
2.违反减轻农民负担有关政策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对农民乱罚款和进行各种集资、摊派的;
3.截留、挪用、克扣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应发给农民的各种补贴资金的;
4.在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中,不严格执行规定程序,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的; 5.决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引发信访突出问题或群体性事件的。
四、纪律不严作风涣散:
1.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蛮横粗暴,以及有其他不文明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 2.违反工作纪律规定,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炒股、玩电脑游戏,以及从事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
3.擅自脱离工作岗位、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4.未经请示报告擅自外出,或不认真执行请销假制度,贻误工作的;
5.不按规定参加会议,无故迟到、早退、缺席,不遵守会场纪律,造成不良影响的; 6.“带彩”打牌的; 7.违反规定搞迎来送往的;
8.利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非法敛财的;
9.擅自驾驶公车,酒后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不良影响的;
10.生活情趣不雅,违规参加不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及行为不检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不积极主动推诿扯皮行政效能低下:
1.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故意拖延、相互推诿,不按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理的; 2.对符合法定条件且资料齐全,应当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合格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照证书,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超过办理承诺时限的;
3.对应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未做到“应进必进”或授权不到位,导致服务中心窗口和部门内设机构“两头受理”的;对进入“绿色通道”的市重点项目未按规定执行“联审联办”、“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等制度的;
4.对上级单位交办的事项敷衍塞责,不按时限办理,造成不良影响的; 5.对下级请示报告不及时办理,久拖不决、不予答复,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篇:干部问责办法
哈尔滨铁路局
干部作风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务行为,促进各级干部在推动全局改革发展中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
干部作风问责,是指全局各级干部因作风建设方面问题,给部门、单位工作或形象声誉造成损害或不良影响,但又不构成违纪,不在党纪政纪条规约束范畴,而对其进行的责任追究。
第三条
干部作风问责的对象是全局各级干部。
第四条
干部作风问责的决定机关是路局和局属单位党政组织。具体执行部门是路局和局属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人事部门。
第五条
干部作风问责坚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施问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权责对等的原则;坚持有过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的原则;坚持问责与教育干部、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条件
第六条
在思想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党的事业、铁路事业缺乏应有的忠诚度,理想信念淡化,在重大问题和复杂情况面前,立场不够坚定。
(二)纪律观念淡薄,特别是政治纪律性不强,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态度不够坚决,行动不够自觉、迅速;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组织观念不够强,不按组织原则办事,阳奉阴违,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四)思想品德不端,热衷传播小道消息和政治谣言,充当“民间组织部长”,搬弄是非,制造矛盾,影响团结。
(五)思想僵化,观念滞后,工作守摊,不思进取,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扭转不了被动状况,致使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发展缓慢,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第七条
在学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不注重政治、业务学习,对党的基本理论、上级的政策精神以及对铁路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等不了解、不掌握、不熟悉,不能很好适应本职工作需要。
(二)不注重理性思考,满足于完工作成任务,学习浅尝辄止,缺乏对工作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不注重调查研究,没有把调查研究作为深化学习、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理论学习与现场工作实际相脱节,不 2 掌握第一手资料,导致工作或决策质量不高,甚至引发矛盾或造成损失和影响。
(四)不坚持学习制度,不遵守学习纪律,经常不参加本部门、本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三次以上),经常不完成自学任务(三中次以上),参加集中学习经常迟到、早退(三次以上)。
(五)在学习上弄虚作假,学习笔记或心得体会不认真,或由别人代写,甚至抄袭剽窃他人讲话、文章,或在各类学习闭卷考试中发生抄袭行为。
第八条 在工作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政令不畅,擅自出台与上级政策精神相违背,或超出上级政策范围的“土政策”,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
(二)官僚主义严重,长期脱离基层、脱离一线、脱离现场,致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以致引发后果。
(三)形式主义严重,贯做表面文章,工作不深入、不具体,指导工作照本宣科,检查工作走马观花,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四)好人主义严重,工作怕担责任,遇到问题绕着走,见到矛盾躲着走,不敢抓、不敢管、不敢闯,履职不尽责,致使本单位、本部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工作消极怠惰,缺乏激情和活力。
(五)本位主义严重,以自我为中心,牵头工作不组织,配合工作不支持,推诿扯皮,影响工作,甚至造成后果。
(六)工作不在状态,守摊思想、等靠思想、临时思想严重,不想事、不干事,无所事事,长期干不成事。
(七)工作标准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横比竖看,不思进取,长期满足于一般化,甘当太平官。
(八)工作敏感性不强,对待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问题,行动迟缓,态度生硬,方法简单,处置不当,引发或扩大事态、后果。
(九)谋划工作不认真,一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研究、不细化、不结合实际,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
(十)落实工作不务实,一贯不指导、不检查、不跟踪、不问效,说了就当做了,安排了就当落实了。
第九条
在领导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大局意识不强,单位利益、部门利益至上,不能很好坚持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务整体,下级服从上级,以致对全局性工作造成影响。
(二)民主集中制意识不强,不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作风专断,行事武断,甚至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导致决策和工作失误,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
(三)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不强,长期脱离职工群众,不关心职工群众疾苦,不解决基层一线困难,导致本单位、本部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人心涣散,影响工作和队伍稳定。
(四)团结协作意识不强,日常沟通协调不到位,工作掣肘,相互拆台,甚至以人划线、拉帮结伙、搞小圈子,严重影响了班子整体形象和战斗力。
(五)率先垂范意识不强,工作不能做到尽职尽责、严抓善管,律已不能做到方方面面、时时处处从严,在干部职工中威信不高或不认可。
第十条
在生活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热衷于吃喝玩乐,饭局多、牌局多,精力旁顾,在职工群众中或工作上造成不良影响。
(二)借婚丧嫁娶、子女入学入伍等大操大办,造成不良影响。
(三)远离职工群众,趋炎附势,攀富傍款,交友不慎,在职工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四)情趣不健康,生活上有失检点,造成不良影响。
(五)不孝敬老人、不善待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一条
在机关(科室)作风建设上,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工作纪律涣散,经常迟到早退或无故欠勤;经常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二)服务意识淡薄,不履行服务公约,工作态度生、冷、硬,甚至故意折腾、刁难基层,基层反映强烈或被基层投诉或造成恶劣影响。
(三)工作效率不高,办事拖沓,经常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正常工作任务;处理基层请示、报告推诿扯皮,违反限时办结有关规定,贻误工作或产生不良后果。
(四)工作质量不高,提供的文字材料、出台的文件电报,言语不通;错字连篇;自相矛盾;朝令夕改;不符合基层、现场实际;操作性不强,甚至给基层造成错误导向或工作后果。
(五)素质能力不高,不适应本职岗位要求,工作经常出现差错或问题,对负责的工作心中无数,研究工作、指导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又缺乏自我学习提高的自觉性。
(六)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讲排场,接受吃请娱乐,甚至勒拿卡要,在干部职工中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二条
第六条至第十条同样适用机关(科室)干部。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三条 干部作风问责按以下方式进行,可以单独或合并使用。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做出书面检查或在一定范围公开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通报批评。
(五)停职检查。
(六)引咎辞职。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
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可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对需要采取
(一)至
(四)项方式问责的,可直接做出问责决定;对需要采取
(五)至
(八)方式问责的,应向同级党委和行政提出问责建议,按权限和程序问责。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问责:
(一)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四)对投诉人、检举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采取不正当手段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问责的。
(六)拒不纠正错误行为、不能主动采取措施挽回影响的。
(七)具有其他从重情形的。
第十五条
具有以下情节之一的,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六条
启动。在下列信息来源中,发现问责对象有本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问责决定机关批准,启动问责程序。
(一)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
(二)全局干部、职工以实名投诉、检举。
(三)媒体曝光。
(四)组织人事部门工作考核、职代会民主测评结果。
(五)审计、办案、执法监察、路风监察中发现。
(六)其他方式。
第十七条
调查。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问责执行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八条
报告。负责调查的部门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形成书面报告,向问责决定机关报告调查结果。需要问责的,提出问责的具体建议。
第十九条
问责。问责决定机关在接到调查报告后
5个工作日内,做出问责或者不予问责的决定。需要问责的,由调查部门负责起草《干部作风问责决定书》。
第二十条
复查。被问责人员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干部作风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申请复查。问责决定机关决定复查的,由调查部门进行复查,并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复查报告。复查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一条
问责决定机关根据复查报告,分别作出以下决定:
(一)原调查报告情况属实,且问责处理适当的,原问责决定继续执行。
(二)原调查报告主要事实清楚,但情节轻重有偏差的,调整问责方式。
(三)原调查报告情况不属实的,终止原问责决定。
第二十二条
问责调查、复查期间,应当听取被问责人员的陈述和申辩。问责调查和复查,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被问责人员应在调查材料上签署意见。对拒不签署意见的,由调查部门在调查材料上说明。
第二十三条
问责决定和问责复查决定由调查部门负责草拟,按有关程序报经问责决定机关批准后,采取书面形式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其享有的申诉权利。同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转送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十五条
各局属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可结合实际进行细化。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局纪委、监察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对不作为不担当就当甩出“问责鞭”
对不作为不担当就当甩出“问责鞭”
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问责!这个道理,再次在通报中得到证明。
近日,天津市委对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不作为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市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朝兴被免职。通报指出,天津市工信委与国家某局签署合作协议后三年多来,一直未组织研究细化协议条款、明确具体内容,存在不负责任、推诿扯皮、不作为问题,造成信访举报,产生不良影响。
树有根,水有源。通报的不作为问题发生在业务职能方面,根子还是管党治党不力。梳理已有报道可知,早在去年10月,天津市委巡视二组向市工信委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就曾明确指出其存在“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机关及基层党建工作薄弱,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到位,贯彻执行中央、市委决策部署推动不力、落地不实,系统上下慵懒散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可惜的是,李朝兴和市工信委党组对巡视反馈意见置若罔闻,仍然教而不改,在不作为不担当这条歧路上任性狂奔,一条道跑到黑,这充分说明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惰性之强、惯性之大。
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是一种腐骨蚀心的慢性恶疾,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危害并不亚于腐败。要想根治这种“痼疾”,不使出“杀手锏”、不甩出“问责鞭”,怎么能行!
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开刀问斩”,要盯住“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关键在党委、要害在一把手,根本要靠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一把手如果当“甩手掌柜”,带坏的将是整个班子的风气,挫伤的将是干事创业者的心气。只有把一把手这个“风向标”校准调正,使其真正扛起担子、负起责任,才能引领一个地区和部门一路向前。
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开刀问斩”,目的是倒逼责任落实。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说的就是问责的震慑和警示效应。对于不作为不担当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不留情面,不仅仅能让庸庸碌碌混日子、装模作样走过场的“庸官懒官”头皮发紧、背后出汗,更能树立起正确的导向,让敢于担当者看到前途和希望。
问责的制度利器,需要在实际行动中释放力量。去年,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规范和强化问责工作提供了制度“标尺”,也让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明确了行动“戒尺”。近期,河北、天津、湖北等地对不作为不担当问题的严肃处理和密集通报,就是落实问责条例的生动实践,持续释放了从严问责的强烈信号。如此,以眼里不 揉沙子的认真劲儿,把问责不断推向深入,才能让制度长出锋利的“牙齿”,让“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观念逐渐成为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的常识和共识。(记者 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