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射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20:2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射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射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对射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射阳县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方面,通过出台文件、加大宣传力度、部门联动、多渠道开发、列入考核等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人社部门在管理中力不从心、公益性岗位人员全心全意投入工作难、用工单位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积极性不高、短缺的补贴资金无法满足岗位开发使用需求等问题。本文提出,要想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工作,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和加大资金投入。

关键词:公益性岗位 开发 使用 管理

近年来,江苏省射阳县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帮助了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期笔者对该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射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情况

1.基本情况。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225个,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行使公共管理职能设置的协管岗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岗位、政府投入相关基础设施形成的服务性岗位、政府补贴及社会共同出资形成的社区服务岗位;累计安置各类就业困难对象996人,享受政策期满退出356人。2013年至2015年全县共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359.75万元。

2.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射阳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射政发[2006]11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射政发[2009]96号《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意见》、射政发[2014]8号《射阳县公益性岗位认定使用管理办法》。三个政策明确了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开发使用、认定管理及相关扶持政策等内容。文件规定: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政策扶持或社会筹资,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的行政事业编制外的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属于政府所有,实行政府统一管理,具体由人社部门履行管理职能。用人单位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用人单位安排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与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县人社、财政部门共同核定,确有必要给予岗位补贴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用人单位工资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县当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30%,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3.主要做法。一是注重宣传。为推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开展,射阳县除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公益岗位开发重要性外,还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单、举办专场招聘会等形式宣传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优惠政策。二是部门联动。全县机关、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公勤、保洁、保绿及保安岗位大多都安置了就业困难人员。县司法局、水利局、计生委、工办、流通办等部门主动吸纳下岗失业的困难企业军转干部,既解决了下岗失业企业军转干部就业问题,又帮助政府分了忧。县人社局积极带头,腾出编外合同工岗位及公勤、保洁、保绿、保安岗位,一下子就安置了12名就业困难对象。县教育局动员各学校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担任宿舍管理员。三是多渠道开发。在工作中,能够根据就业困难对象的特点,并结合县情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开发安置。针对困难家庭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年龄小和综合素质较高情况,结合社区建设需要,开发了劳动保障协理员、民事调解员和矫正员等社区公益性岗位,2013年一下子就安置了“两困”高校毕业生110人。针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领取2年生活补助费期满仍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身体素质好、年龄偏大等特点,将公益岗位开发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加大交通协管、治安、保洁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共安置98名未就业的被征地农民。针对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想创业但无启动资金情况,在县城北菜场购置了500个摊位,免费提供给下岗失业人员经营,并给予小额贴息贷款扶持,多年来已有412人次的就业困难人员进入菜市场经营,实现了就业和创业。四是列入考核。将公益岗位开发使用工作与就业工作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各镇(区)及相关部门评比先进相挂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社部门在公益性岗位管理中力不从心。按县政府文件要求公益性岗位管理由县人社部门具体负责。但在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部门或单位未按规定要求操作,我行我素,自行开发自行使用,根本谈不上主动申报,接受认定与管理。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人社部门很难调动起相关部门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益性岗位开发进度。

2.公益性岗位上人员全心全意工作难。由于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三年,协议到期后的就业困难人员随时面临失业的可能,致使这部分人很难安心工作。如射阳县近几年连续招录的劳动保障工作大学生协理员,他们在上岗后,绝大部分人员或是忙于考公务员、或是积极备考事业编,或是准备跳槽到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或是忙于做生意挣钱,很少有人沉下心来钻研业务、安心工作。另外,公益性岗位人员与单位在编人员相比,在工作量、工作强度与薪酬方面形成的不对等,加之在工作中常常受到身份上的歧视,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极大地挫伤了工作积极性。

3.用工单位吸纳就业困难对象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由于部分就业困难人员自身年龄偏大,加之缺乏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和日常业务指导,不仅缺乏工作技能,而且工作能力较差,这些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一些公益性岗位使用单位不愿意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期望值过高,加之公益性岗位用工合同期不长等原因,用工单位随时面临长期培养出来的业务熟手提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造成一些公益性岗位业务脱节,致使用工单位对公益性岗位人员重视度不够,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照顾不多。

4.短缺的补贴资金无法满足岗位开发使用需求。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可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扶持政策,补贴扶持资金一般由上级划拨和地方配套这两部分组成。由于射阳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县,每年地方筹集的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非常有限,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造成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的有关扶持政策不能很好地执行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与使用。

三、几点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级以上政府行政首长任组长,人社、财政部门及相关有公益性岗位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统一领导、分线管理”的领导体制。领导小组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总结布置工作。领导小组可充分授权人社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空岗报告制度,因辞退和个人辞职等原因形成公益性岗位空缺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限定期限内向县级以上人社部门提交公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履行减员手续。人社部门要随时掌握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增减情况,根据公益性岗位空缺情况和用人单位意见,及时在就业困难人员中推荐补充。

3.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领导小组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各用人单位应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与考核工作,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实施奖优罚劣提供依据;要鼓励居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强对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的监督,并形成监督合力,以促进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管理健康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合理整合就业专项资金,加大公益性岗位资金投入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按预算要求合理筹措资金,及时将资金切块到用人单位,以保证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正常化。经济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上级财政可实行全额拨款,以满足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兑现基本需求。

第二篇:浅析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与对策

浅析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与对策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多渠道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体就业压力,有力地保障了民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随着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许多的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这严重制约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对此,有必要分析原因、查找不足、提出措施,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的现实意义

(一)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健全完善就业援助体系的客观要求。就业困难人员因年龄偏大、文化、技能偏低、观念陈旧等原因,再就业一直是一大难题。政府依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集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帮扶下,积极实现就业,这不仅让困难家庭增加了收入,而且也促使就业困难人员能够更好融入社会,一方面使就业困难者受益,另一方面也延伸了就业援助服务功能,促进了社会稳定。

(二)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各级人民政府拓展就业的重要途径。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虽然不等同于正规就业,却对正规就业形式起到补充,拓展了就业的范围和渠道。公益性岗位的出现,不仅创造了一些符合公共利益的岗位,也解决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绿化、社区保洁、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用人难的问题,更使一些就业弱势群体有岗可寻。

(三)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实现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的有力举措。公益性岗位开发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使其在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下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一项惠民工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关怀。就业困难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后会有归属感,精神面貌也将焕然一新,这无论对就业困难对象及其家庭,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是促进困难群体充分就业的现实需要。就业困难人员由于年龄、学历、技能、身体条件等因素,在市场就业中常处于劣势,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希望同健全人一样,热爱劳动,珍惜机会,渴望自食其力,通过参加工作来体现自我。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调动了他们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劳动的热情和实现自我价值、体现社会价值的信心,他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在工作岗位上又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重建美好家庭。

二、目前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畅,缺乏统一管理部门。据调研发现,目前多数区县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录用主要是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和社区自行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负责主体不明确,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在人员招录、培训、待遇、使用方面自行其是,导致公益性岗位无法实现人员有进有出、能聘能退的动态管理模式。

(二)工种待遇差异大,岗位人员供求不平。就目前的公益性岗位分类来看,主要分为社会公益性岗位和社区公益性岗位。社会公益性岗位主要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发的后勤服务、公共管理等岗位,这些岗位劳动强度不大,适合人群比较多,因此社会公益性岗位招用人员目前在多数区县并不难。但是部分社区公益性岗位(如城乡环卫、道路养护、助残服务、康复护理等)由于工资报酬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一些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不愿意竞岗,因而人员招聘难,人员岗位不稳,有时不得不违规招聘一些超龄人员,而这些人员又不符合公益性岗位补贴对象,村(社区)为了争取补贴往往存在冒名顶替、虚报领取岗位补贴资金的情况。

(三)人员身份受限制,岗位安置群体狭窄。目前,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对象一般只涉及城镇人口的困难对象,而广域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于户口的原因则没有纳入其中,致使部分农村基层设置的一些公益性岗位(如就业社保协理、医疗卫生防疫服务、文化科技服务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很容易导致农村部分村(社区)岗位急需用人却无人的情况,这无形之中缩小了公益性岗位安置群体对像范围。

(四)岗位补贴期限短,人员进出机制不全。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工作期满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后将不能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这由此就产生了新的矛盾。一方面,被安置到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技能也相对单一,对社会岗位的竞争力明显低于其他人员,很难从公益性岗位上走出去。另一方面,政策期满人员要继续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用人单位就将投入更多的资金用来安置他们,但由于多数区县由于地方财力薄弱,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该项工作,用人单位也不愿意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吸纳公益性岗位人员,致使公益性岗位人员重新走向失业。

(五)岗位需求量膨胀,资金支付压力增大。随着各地对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公益性岗位急剧膨胀,各区县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充分就业的同时,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按照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目前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除了得到政府发放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外,区县财政一般还要补齐用人单位向聘用人员支付的工资和社会保险。一个公益性岗位财政每年投入的各类资金一般在1.5万元左右,而省市补助资金只有5000元或2000元,多出来的近1万元将由地方政府买单,对公共财政而言压力不小。

三、对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议省市一级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文件,规范公益性的岗位开发与管理的相关程序及有关要求,指定各区县就业服务部门为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主管部门。同时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合理整合公益性岗位资源,形成公益性岗位开发合力,实行管理与监督分离,明确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使各部门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能。区县就业服务部门应严格人员进出制度,规范岗位的招聘条件和审核程序,按照属地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在符合岗位需求的前提下,优先录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专业特长且家庭困难的就业援助对象;在岗位开发上,应严格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人的原则,由用人单位根据开发安置计划向区县就业部门提交申请,经资格审核后认定,避免出现开发失衡情况。

(二)规范补贴标准,实行依岗确定待遇。取消现行的定额补贴标准模式,实行以社会最低工资为标准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同时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五项保险缴纳的减免力度,通过合适的比例来确定各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待遇,对具体工作进行合理量化,依据岗位的劳动强度、环境优劣、工作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岗级,并依此对岗位补贴划分档次。对城乡环卫、道路养护、助残服务等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岗位,适当予以高的补助,增强岗位吸引力,改变这些岗位招人难、用人难的状况。

(三)强化申报登记,合理界定补贴对象。一是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就业信息网络延伸到村(社区),同时,要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制度,就业困难人员只要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确认属实的,就可纳入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对象信息库管理,从而做到台帐清、对象准、信息明,并以此作为公益性岗位招录人员的必经程序,这也是公益性岗位统筹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为促进城乡统筹就业、消除人员身份差别,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除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外,应该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进城务工的劳动者安排在公益性岗位上,享受相关补贴政策,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又扩大了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的范围。

(四)规范聘解程序,完善人员进出机制。将目前公益性岗位补贴一般不超过三年的期限(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可享受至退休)进行调整,采取更为灵活的补贴时限规定。建议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一年一聘的办法,并签订用工协议,对聘期满表现合格的可续聘,不受三年的限制。同时,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了退休手续以及根据各用工单位的考核表现差的及时使其退出公益性岗位,实现公益性岗位能进能出的良好运行模式,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的健康运行。

(五)严格监督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要适度扩大岗位开发数量,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随着统筹城乡就业力度的加大,适度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范围,吸纳更多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合理整合资金,加大对公益性岗位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公益性岗位人员缴纳五项社会保险的减免政策,建立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加强对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对到位资金使用对象不能随意放宽或缩小,保证被开发岗位所从事的人员能按时享受补贴;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对虚报冒领、骗取岗位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所有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篇: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进一步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更好地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以就业困难群体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为安置重点的原则;

(二)以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为主的原则;

(三)符合条件,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原则;

(四)统一规划,属地管理,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 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统筹管理全省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各级就业部门负责拟订本地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上报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负责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公益性岗位的范围及安置对象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主要由政府投资开发,符合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管理和服务岗位。主要包括:

(一)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街道(乡镇)、社区从事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监察及相关事务等管理服务工作。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协理、人力资源开发协管、劳动关系协调协理、劳动监察协理等。

(二)基层农业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农村基层从事农业、扶贫开发等公共服务工作。如村主任助理、新农村建设指导、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信息咨询、乡村科普服务、农业技术指导、乡村扶贫开发等。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防疫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等从事医疗、卫生、保健、防疫等辅助性服务工作。如乡镇医疗卫生辅助服务、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协管、乡镇卫生院护理服务、乡镇(社区)公共卫生监督协管、乡镇(社区)卫生防疫协管、乡镇(社区)妇幼保健、社区护士、社区卫生服务等。

(四)基层文化科技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街道(乡镇)、社区为居民提供文化、科技、体育等公益服务。如文化服务、文化室管理、文化宣传、科技服务、体育服务等。

(五)基层法律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街道(乡镇)、社区为居民提供从事普法宣传、民事调解等服务工作。如司法协理、普法宣传、民事调解协理等。

(六)基层民政、托老托幼助残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街道(乡镇)、社区从事政府资助的为居民提供社会工作助理、托老、养老、托幼、助残等服务工作。如民政助理、社区托(助)老服务、社区托幼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助残服务等。

(七)基层市政管理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街道(乡镇)、社区从事政府加强城市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管理等辅助性管理工作。如道路交通协管、消防安全协管、环境保护协管、城市规划协管、市场协管、流动人口协管、治安维护协管等。

(八)基层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类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在街道(乡镇)、社区从事公共设施设备管理、养护、清洁、绿化等工作。如道路维护、水利设施维护、廉租房配套设施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绿化、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社区公共卫生保洁等。

(九)其他公益性岗位。主要是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报经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公益性岗位。如社区主任助理、低保协管、残疾工作协管、社区矫正协管、森林防火管护等岗位。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下列人员:

(一)大龄失业人员;

(二)“零就业家庭”成员;

(三)单亲抚养未成年者;

(四)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

(五)未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六)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军人配偶、烈属;

(七)符合条件的残疾失业人员;

(八)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

(九)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十)其它就业困难人员。

第三章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申报制度。

(一)用人单位申请。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用人单位, 应向当地就业部门报送公益性岗位开发申请。申请材料包括:提交书面申请;填报《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开发申请表》(见附件1);提供机关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当地就业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二)就业部门初审。各级就业部门负责对用人单位申请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初审,并按照“因事设岗、按需定员、满负荷工作”的原则,为其核定岗位数量,经审核认定符合条件的纳入本地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

(三)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各级就业部门将本地开发计划,包括书面申请、《黑龙江省 市(县)公益性岗位开发审批表》(见附件2)及各用人单位申请材料等上报省厅审批后组织实施。公益性岗位于每年6月30日前和12月30日前分两次审批。

第七条 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全省失业人员和就业资金情况,对公益性岗位总量进行宏观控制。各级就业部门按照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就业资金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本地公益性岗位规模。

第四章 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与管理

第八条 各级就业部门根据省厅批准的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条件,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第九条 各级就业部门负责制定招聘工作方案,做好组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核、拟用公示、择优聘用等工作。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基础上,通过双向选择初步确定拟聘用人选,并及时在人选所在社区或原单位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正式确定聘用人员。

第十条 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上岗前,由用人单位和当地就业部门负责组织岗前免费培训,并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从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不超过3年的书面劳动合同,并报所在地就业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直接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确定具体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对其上岗情况进行考核,作为工资发放和缴纳社会保险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终止劳动合同,并及时报告当地就业部门,停止发放各项补贴。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的;

(二)公益性岗位工作已满三年的;

(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四)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五)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六)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管理制度的;

(七)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公益性岗位人员出现自然减员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当地就业部门应及时核减公益性岗位,并上报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如确有需要,可重新申请或从其他公益性岗位人员中调用。

第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在岗工作期满后仍难以就业,且工作期间考核优秀的人员,经各级就业部门审核,报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后,可延长工作期限,续签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 各级就业部门要将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录入金保工程网,实行网络化实名制管理。

第五章 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

第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岗位补贴两项组成,岗位工资和岗位补贴合计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岗位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额度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0%;岗位补贴由当地就业部门从就业专项资金中按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拨付。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的岗位补贴应在用人单位所承担的岗位工资落实到位后给予拨付。用人单位应对公益性岗位人员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并将发放工资花名册报送当地就业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由就业专项资金给予全额补贴。补贴不包括就业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以及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其他保险费。

第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发生工伤事故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并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和《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意见》(黑人保发[2010]116号)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申请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程序按照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黑财社[2009]14号)执行。

第二十一条 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的补贴标准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级就业部门在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中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招聘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十三条 各级就业部门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使用及安置就业人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空岗、挂岗、虚报冒领、冒名顶替、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格,并追回套取的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补贴资金必须设立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接受就业、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安置、聘用、检查、监督的相关单位和经办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对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依纪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各地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宁德市人社局近日与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补贴类型和招聘程序都做了明确规定。据悉,这是宁德市首次出台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政策文件,对宁德市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提供了更加精准、明确的保障。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吧。

关于印发《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人社〔2017〕152号

各县(市、区)人社局、财政局,东侨人劳局、财政局:

为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7〕31号)、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印发宁德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33号)和《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9号)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宁德市财政局

2017年6月20日

宁德市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进一步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根据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十五条

措施的实施意见》(宁政〔2017〕31号)和宁德市财政局、宁德市人社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宁财社〔2017〕9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主要由政府投资开发或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管理和服务类岗位。(城市非营利性、辅助性社会公共管理岗位和城市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岗位,如: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矫正专职社会工作者、卫生保洁员等。)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开发基层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岗位为主;

(二)以就业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成员为安置对象;

(三)符合条件,自愿申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顾困难;

(四)统一规划、分级负责,保持规模、动态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辖区内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

第二章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实行规模控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就业资金承受能力,合理控制本地公益性岗位规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每年7月底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报下一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当公益性岗位资金使用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进行审核,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下一工作计划和就业资金预算安排。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确定下一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

后,应将开发计划及资金需求情况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

第六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确定的开发计划,征集辖区内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对用人单位申请开发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拟核定的岗位数量、时限和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标准及资金需求,提交《公益性岗位开发申报表》(附件1),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审核意见,经财政局复核后,列入公益性岗位开发。

第三章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第七条 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适当额度的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无经费来源和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A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根据岗位劳动贡献、劳动强度、技能要求等,按

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不高于工资指导价位标准确定岗位补贴标准,按其实际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人数给予岗位补贴。对用人单位开发的有经费来源或经营收入的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B类岗位),由当地财政、人社部门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岗位补贴。

第八条 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作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单位,由当地财政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应由企业(单位)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享受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前已享受过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的人员,享受期满后,不再重复享受该政策。

第四章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招聘与管理

第十条 公益性岗位,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按照公开公平、兼顾困难的原则共同负责招聘。具体程序:

(一)方案上报。用人单位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同提出招聘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定。

(二)信息发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广泛发布公益性岗位招聘信息,发布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三)组织报名。乡镇或社区(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应根据招聘要求,积极推荐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人员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也可自行到组织招聘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名。报名人员应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交《就业困难人员申请

公益性岗位登记表》(附件2)和本人居民身份证、《就业创业证》等相关证明资料(原件和复印件)。

(四)推荐应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招聘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推荐,并会同用人单位组织招聘,进行面试(如因工作需要可增加笔试)。

(五)拟用公示。公益性岗位拟聘用人员名单应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公告栏、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和就业困难人员户籍所在地乡镇或社区(村)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聘用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在招聘结束7个工作日内将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用人单位或其委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劳务派遣机构,在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之日起一个月内,应与其签订不超过3年的书面合同,并将劳动合同、《就业创业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用人单位依法处理。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死亡的;

(二)连续旷工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三)考核不合格的;

(四)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出现解除劳动关系以及自然减员等情况时,用人单位应在7个工作日内报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即停止发放各项补贴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备案。如确有需要,可按规定流程聘用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已满继续留用的,可由当地财政提供适当的岗位补贴。

第五章 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的申报和拨付

第十三条 对A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按季预拨、季末结算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0日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A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3);

2、本季度《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附件4)(首次申请无需提供);

3、本季度用人单位(或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首次申请无需提供);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

内对申报材料予以审核,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十四条 对B类岗位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实行先缴后补、按季申报的办法,由用人单位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一季度已发放的岗位补贴和已缴纳的社保补贴。用人单位需提供:

1、《宁德市B类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按季申报表》(附件5);

2、《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月明细表》;

3、上季度用人单位(或委托劳务派遣公司)为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

4、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

申报材料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

核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复核后,每半年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就业资金专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将补贴资金分拨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第六章 公益性岗位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在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招聘做到公开公平、兼顾困难。同时,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七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使用及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虚设岗位、冒名顶替、空岗挂岗、骗取补贴资金等行为的,要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的资格并追回套取的补贴资金,并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具有我省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我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城镇居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连续失业一年以上(包括离校未就业一年以上高校毕业生,其中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城市规划区内,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具有宁德市户籍,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转移就业愿望,并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

登记的以下人员: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年满40周岁以上、女年满30周岁以上人员;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残疾人证农村居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

第二十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xx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暂行办法

xx县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合理开发和管理乡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和引导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贵人社发〔2022〕9号)、《毕节市财政局

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毕人社通〔2022〕6号)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该办法。

第二条

按照《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贵人社通〔2021〕48号)文件确定的“乡村公益性岗位”名称调整为“乡村公益性岗位”。

第三条

乡村公益性岗位招用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杜绝“优亲厚友”和“人情安置”等问题,通过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作用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主要目的,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岗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

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

第四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使用就业补助资金和东西部劳务协作等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合理开发一定数量的乡村公益性岗位。

第五条

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采取自愿申报,公开招聘,属地管理,指标控制原则。针对农村低收入户、易迁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具备劳动能力的人群中,优先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且有能力胜任岗位的残疾人、重病患者或有子女上学、家中缺少劳动力等特殊家庭的人员。

第六条

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应遵循“因村设岗、因需设岗、因岗定员、因岗定责”的原则,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乡(镇)本级或所辖行政村、村民小组合理设置岗位,坚持“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谁考核”的用人原则。

第七条

乡村公益性岗位坚持就近就地就业原则,尽量在本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安置就业。在岗位设置过程中,严格把握“一人只能从事一个岗位”的原则。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主要包括农村公共卫生保洁员、乡村道路养护员和护河巡查员。

第三章

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

第八条

岗位申报审批

1、下达计划。按照“总量控制,统筹调配”原则,由县社局、财政局、乡村振兴局根据各乡(镇)上报的岗位需求数量做出岗位设置分配计划报政府同意后,及时将岗位设置计划分配表下达至各乡(镇),各乡(镇)根据行政村、村民小组需求,自行安排调配。

2、个人申请。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根据岗位设置原则、岗位设置总数和自身劳动能力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向村民小组提出申请并提提交相关材料,村民小组对申请人员进行评议。

3、小组评议。各村民小组按照个人申请,汇总本小组报名情况,结合申请家庭实际,经村民小组会议评定后提交村委会。

4、村级评定。各行政村结合下达的村级岗位设置计划分

配名额,汇总各小组上报的个人申请,经村“两委”研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定后提交乡(镇)人民政府。

5、乡(镇)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根据行政村上报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进行汇总、初审,通过会议评定并逐级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按要求提供相关申报资料,送交县就业局。

6、县级审批。县就业局负责初审并填写初审意见,经办人和负责人签字、单位签章后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后,填写审核意见,分管领导签字、单位签章。

7、协议签订。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到岗后,由乡(镇)

人民政府及时将人员安排到相应的岗位工作,并与安置人员签订《岗位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将上岗人员名单和服务协议报县就业局备案。

第九条

岗位考核管理。乡村公益性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县级下达的乡村公益性岗位数量进行开发,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考核措施。村(社区)委会负责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后的日常管理考核和监督,考核情况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每季度将考核情况进行公示。

第十条

岗位期满安置。仍符合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的人员,可继续按程序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

第十一条

岗位调整及终止。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解除(或终止)聘用协议,并对岗位进行调整。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向县就业局报告,停止发放补贴并追回已发放的补贴。

1.虚设岗位。即聘用后实际未上岗的。

2.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的。

3.确实不能坚持正常履职的。

4.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期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不能超过三年);

5.严重违反乡(镇)考核办法和乡村会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的。

6.有违法违纪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死亡或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的。

8.聘用期内2次考核为不合格或3次考核为基本合格以下档次的。

9.无故旷工连续

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

天的;

10.因政策调整需要减少或取消乡村公益性岗位的;

11.其他不适宜继续工作的法定情形。

第十二条

乡(镇)、村(社区)职责。乡(镇)、村(社区)要严格履行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的具体责任,加强对相关公益性岗位的岗前培训、业务指导。乡(镇)、村(社区)有关管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对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对虚报冒领、空岗、挂岗、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骗取岗位补贴的,除负责追回所涉及的资金外,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县就业局将定期不定期、随机组织开展工作督导、检查政策落实情况。

第四章

乡村公益性岗位资金

第十三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对乡村公益性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实现动态调整。用人单位要与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签订劳务协议,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有条件的村(社区)为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十四条

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渠道主要为东西部对口帮扶支援专项资金、贵州省再就业补助资金、涉农资金等渠道结合实际向县财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申请使用,开发的岗位补贴按照现行相关文件标准为1000元/人/月。

第十五条

符合条件安置在乡村公益性岗位上的人员,可按规定享受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高于当地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水平,具体标准根据不同性质岗位的公益性服务程度、服务时间、资金支付能力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本县失业人员和就业资金情况,按照乡村公益性岗位需求和就业资金承受能力,合理开发。岗位开发情况应报县财政局备案,并由县就业局审核后拨付补贴资金到各乡(镇)财政所,各乡(镇)应及时通过银行拨付至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个人银行账户,乡(镇)年终将兑付情况报县人社局备案。

第五章

乡村公益性岗位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乡(镇)每季末25日前将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上岗情况,在乡(镇)、村(社区)进行公示,并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书面报告,作为发放其岗位补贴的依据。

第十八条

各乡(镇)在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发、日常管理和补贴发放等过程,要主动接受县纪委、县人社局和县财政局的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招用过程公平、公正、公开;管理使用合规、合理、合法;待遇发放有依、有据、有迹。乡村公益性岗位使用单位对所申请拨付的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就业、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xx县就业局要依托贵州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乡村公益性岗位实名数据库实行实名制管理,动态掌握人员在岗情况和领取补贴情况。各乡(镇)对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建立实名登记台账,建立基础档案管理,做到一人一档。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相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第二十条

县就业局对各乡(镇)乡村公益性岗位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对安置非就业困难人员、虚报冒领骗取补贴、“吃空饷”等违法违规情形,及时纠正查处并清退违规在岗人员,停止其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格,收回岗位指标、追回套取的补贴资金,并及时报县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及所在单位责任。

第二十一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县财政局要做好资金支出使用情况监管和检查工作。各乡镇要按照“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指导村“两委”做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管理,要定期不定期对各村、组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变相发钱”,防止福利化倾向。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聘用、监督、检查中相关单位和经办人员应严格履行职责,若出现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要依纪依法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办法与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不一致的,以国家、省市的规定为准。

下载关于对射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射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与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承诺书

    **县公益性岗位使用管理承诺书**县就业局:为加强公益性岗位使用和管理工作,根据《大理州就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的通知》(大就局〔2016〕19号)精神,我单位就公益......

    XX街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基本情况报告

    xx街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基本情况报 告xx街劳保所根据省、市文件,2010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9个,并制定了公益性岗位工作职责和考核制度,强化了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工作,保证了公......

    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十七条措施的通知》(X政办〔2018〕X号)、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

    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5篇)

    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 作者:市劳动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712 更新时间:2005-8-21 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 最近,我们就公益性岗位开......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

    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府办发〔2012〕73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市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国家、省、......

    有关高校毕业生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思考

    有关高校毕业生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思考近年来,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就业困难群体向普通高校毕业生转移,一大批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