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5篇)

时间:2019-05-14 14:0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

第一篇: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

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

作者:市劳动保„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712 更新时间:2005-8-21

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

最近,我们就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在汉滨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基本情况

汉滨区总人口93.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的23%。目前,全区(含市直)共有下岗失业人员7499人。其中,“4050”人员2500人,“4050”人员占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34%。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成了当前汉滨区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此,我们会同汉滨区劳动保障局对公益性岗位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1、调查的范围

这次调查的公益性岗位主要有:(1)社区管理岗位,包括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交通执勤、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2)社区服务岗位,包括社区保安、卫生保洁、环境绿化、停车场管理、公用设施维护、报刊亭、保健、扶老、托幼服务等。(3)社区单位后勤岗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门卫、收发,后勤服务等。从摸底情况看,汉滨区的公益性岗位涵盖了上述公益性岗位三种类型的70%以上。

2、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容量

城区共有各类医院11家,按平均每家医院20名陪护及清洁服务人员,就可提供220个就业岗位。②除城区三纵五横几条主街道外,有背街小巷130多条,按每条街道设置1名清洁员,即可提供130个就业岗位。③城区共有机关、学校和医院等事业单位192个,这些单位的门卫和收发按每单位2个服务岗位计算,就可提供380个就业岗位。④城区各商场、宾馆门前保洁员岗位可达100人以上。⑤城区内共有居住小区16个,按平均每个小区使用30人左右,可开发利用就业岗位480个,加上待开发的家政服务岗位,每个小区可容纳10-15人左右,还能开发利用就业岗位200人左右。仅以上五项即可提供公益性岗位1500多个,如果全部用来安置“4050”人员,可以解决60%“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

3、公益性岗位开发的重点

从就业容量来看,当前城区各住宅小区公益性岗位开发潜力较大,因此,我们把城区主要住宅小区作为重点考察对象。

在各住宅小区,急待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集中在小区的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方面,一是社区保洁、保绿、车辆看管类的服务岗位;二是开办早餐亭、便民店和利民修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三是开发辖区内的家政服务市场,包括搬家、钟点工、家庭清洁服务员、幼儿和学生接送服务的岗位。从调查的长兴小区、南门小区、朝阳小区、世纪新村、临江小区这几个已正常投入运营的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用工情况看,平均每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用工在30人左右,其中60%左右的岗位集中在保安和保洁,其他岗位用人不多,有些岗位比如家政服务,在各小区都还是空白。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汉滨区市政建设日趋完善、小区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社会化服务需求逐渐提高,各住宅小区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岗位必将越来越多。但如何能将这些岗位用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4050人员,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政策环境偏紧。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文件,这给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开展此项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联动机制未形成。例如,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由城建部门主管,而物业管理公司的部分公益性岗位开发,又由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负责,两者本应建立一种稳定的信息沟通、工作联动机制,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意,双方还需在招用工环节加强协调,以便劳动保障部门能及时掌握公益性岗位的数量和用工情况。另外,岗位用人标准不

一、分散混乱的局面大量存在,如城市交通协管员由公安交警部门直接面向社会招聘,城市街道清洁工人由城建部门直接招聘等,没有将有限的岗位纳入统筹使用的范围。

3、宣传力度不够。从调查的几个小区看,绝大多数物业管理公司对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知之甚少。宣传工作跟不上,舆论氛围不浓,也极大的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4、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职能定位有待完善。现在最主要的是,各社区机构都承担着管理本辖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责任,但法律地位仍然不清晰,从而导致社区机构有责无权,缺乏必要的手段来约束用人单位。

5、“4050”人员的自身因素。“4050”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这些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影响了公益性岗位的推广。

三、对策措施

根据调查的公益性岗位目前的现实情况,就如何有效地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要确定公益性岗位开发的重点突破口。目前公益性岗位开发重点应放在各住宅小区。各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工量不大,少则1、2人,多则10人。而住宅小区仅现有的用工量就已达到平均每个小区30人左右,如果再有新增服务项目,那么用工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所以,确定住宅小区为公益性岗位开发的重点,符合现实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

2、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政府确定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政府主导、整体开发,合理立项、统筹规划。一是要充分发挥再就业协调领导小组和再就业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会议,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共同推进再就业工作。同时,要明确劳动保障部门在这项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二是要加强政府对公益性岗位就业的统配。凡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4050”人员,建立公益性岗位空岗报告制度,以帮助“4050”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三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3、加大宣传力度。各新闻媒体都应安排合理的时间、版面、栏目,宣传政策,树立典型,介绍经验,让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家喻户晓。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进入街道、社区、居委会和单位、人口聚居地广泛宣传。

4、明确安置任务。劳动保障部门要把这部分岗位全部拿在自己手中,有很大难度,因此,需要为用人单位确定一个合适的安置比例,籍此亦可形成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确定安置比例时,主要应考虑小区面积、居住人口和工资状况。我们认为,在20%-40%之间灵活掌握确定,比较客观、合理、可行。

5、进一步加大对4050人员的培训力度。尽快提高这部分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要针对物业管理的特点,来确定培训内容;针对4050人员的自身情况,来确定培训方式。

6、社区机构应该大有作为。政府应给予社区一定的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使其切实承担起开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责任,做到名正言顺、有为有位。另一方面,在一些公益性岗位较多的社区(如教场社区,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用人单位通过他们招到门房或保安),可以考虑成立一个集招工、职业介绍、办理社会保险等项劳动保障业务为一体的劳务派遣工作机构,以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开展业务,主要按照市场机制来安排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这也是公益性岗位开发的一条有效途径。

7、严格执行对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保障措施。一是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政策。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4050”人员。二是岗位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的“4050”人员,从再就业资金中按政策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岗位工资性补贴,以保证他们在公益性岗位上的收入水平。三是社会保险补贴。根据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在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4050”人员就业的,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以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四是培训补贴政策。根据现行的相关政策,落实专项补贴经费,加强对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公益性岗位开发是一项全新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各级政府要调整思路,把这项工作作为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完善得力,考核上严格把关,各部门形成合力,让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再就业。

第二篇: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全市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市着眼于解决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任务较重难题,积极推进城乡公益岗设置改革创新,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模式,变“因人设岗”为“因事设岗”,统筹做好“八个结合”,创新设立“八大专员”,既有效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问题,又有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走出了具有**特色的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新路径。目前,已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3894个,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5年内将开发1.1万个岗位,惠及群众1.2万人。

一是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创设帮扶互助员。

开展“老弱病残”照料行动,优先聘请有劳动力的脱贫户,为60岁以上独居老年人、“一户多残”家庭和患大病脱贫户等特殊群体提供照料服务,实现困难群众稳定脱贫、劳动致富、邻里互助、基层自治良性循环。

二是与扩大村级劳务中介覆盖面相结合,创设劳动保障协理员。

在推进村级劳务中介、“零工小站”等创新工作中,开发劳动保障协理公益岗261个,开展招工、求职对接服务,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或有序转移就业。

三是与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相结合,创设垃圾分类辅导员。

创新农村生活垃圾“两次四分”“一站四点”“市场化运作”“智慧云平台”“网格化管理”五大模式,垃圾分类辅导员通过广播、直接入户等方式指导村民垃圾分类,让青年人更自觉、老年人“不掉队”,农村垃圾分类由“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

四是与守护文化遗产相结合,创设文物保护巡护员。

我市现存古文化遗址175处、不可移动文物517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聘用84名文物保护巡护员,开展日常巡查、消防检查、隐患上报等工作,构建起“村居文物保护巡护员日查、镇街文物联络员周查、市文物保护专业队伍月查”三级保护体系,有效保护文物安全。

五是与健全四好农村路养护体系相结合,创设农村道路专管员。

健全四好农村公路养护体系,招用农村公路专管员140名,每名专管员负责县乡道5公里片区的农村公路巡查管理,人均排查隐患30余起,上报灾毁等信息80余次,农村路列养率达到100%,好路率超91%。

六是与保护乡村绿水青山相结合,创设生态护林员。

增设生态护林员公益岗90个,护林员队伍总数达到688人,开展日常巡护,管理野外用火、劝阻破坏林草资源行为,有效保护绿水青山。

七是与为民服务“管得宽”相结合,创设民生事务协理员。

在基层选用243名民生事务协理员,充分发挥居民地点熟、人情熟、情况熟的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激发民生服务新活力,人均解决植草砖更换、下水道维修、公厕修缮等问题30件以上。

八是与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相结合,创设防疫协助员。

664名防疫协助岗遍布城乡、坚守在一线,充分发挥疫情防控“宣传员”“排查员”“值守员”作用,织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护网。

第三篇: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公益性岗位开发流程

一、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申报对象:

公益性岗位的援助对象以就业困难人员中的特困人员为重点。特困人员主要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处于失业状态的以下人员:

1、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4555”人员(女性年满45周岁以上,男性年满55周岁以上);

2、登记失业的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中的“4050” 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男性年满50周岁以上,以下相同);

3、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4050”人员;

4、登记失业的残疾人;

5、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部分城镇军队退役人员中的“4050”人员(部分城镇军队退役人员指安置在企业的转业志愿兵„士官‟、参战退役士兵、复员士官、涉核军队退役人员、残疾军人);

6、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烈士家属中的“4050”人员;

7、属于城乡低保家庭、孤儿、残疾人、纯农户家庭(毕业生父母双方均为农村户籍且从事农畜牧业)的毕业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二、申报程序:

1、乡镇街道、社区申报。各乡镇的用人单位向劳保站、社区申报公益性岗位人员花名册,同时填写《常德市申请公益性岗位对象登记表》,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社区、劳动保障部门各存一份。

2、资料收集。

⑴用人单位的法人登记证或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⑵申报对象的户口本或身份证复印件; ⑶申报对象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

⑷用人单位与申报对象签订的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⑸申报对象参加养老保险的凭证,包括个人帐户手册或断档补缴证明或缴费发票复印件;

⑹用人单位上个季度的工资表复印件。

3、资料上报。各劳保站、社区按季度上报公益性岗位开发资料。

4、汇总公示。就业处对各乡镇、社区申报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汇总、核实,通过公共网站公示,接受监督举报。

5、财政部门复审,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用人单位。

第四篇:武汉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人社发〔2012〕47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全市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武政规〔2015〕1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开发,安排就业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从事非营利性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临时性救助岗位。主要包括:

(一)政府开发的基层社会管理类岗位;

(二)政府开发的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

(三)政府开发的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其他岗位。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具有武汉市户籍的、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重点是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主要包括:

(一)女性年满40周岁或者男性年满50周岁的失业人员;

(二)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人员;

(三)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

(四)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或者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五)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

(六)毕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七)残疾人;

(八)各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和社会成年孤儿;

(九)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上述人员中已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就业援助的,不再列为公益性岗位援助的对象。第四条

在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筹开发”的原则,由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由市、区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协调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岗位的开发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坚持“因事设岗、适度开发、按需定员、总量控制”的原则,开发总量控制在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1%左右,开发方向应重点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适应全市重大改革的需要、适应全市就业工作发展的需要,优先向基层服务窗口倾斜,向急需加强公共服务和民生管理的部门倾斜。

结合本市实际,公益性岗位设定为以下4类12种:

(一)基层和窗口服务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类,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理、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和劳动关系协调协理等2种岗位。

(二)基层民政事务管理与服务类,包括民政工作协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理等2种岗位。

(三)基层市政公共环境及设施管理与服务类,包括公共设施维护协理、公共环境绿化养护协理、公共卫生保洁协理、治安维护协理等4种岗位。

(四)其他基层管理与服务类,包括工会协理、调查协理、统计协理、综治协理等4种岗位。

各区可根据本区实际情况,设定其他种类公益性岗位。

第六条

开发使用公益性岗位的单位,应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向市、区人社部门、财政部门提出岗位开发使用申请。

对审核认定的公益性岗位,由同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岗位开发使用单位联合发文,纳入全市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管理。其中岗位开发规模、招聘对象、招聘条件与形式、日常管理方式等由同级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确定;岗位人员待遇标准及补贴资金来源渠道由同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确定。用人单位自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不得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第三章

人员的招聘

第七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招聘工作本着“面向社会、保证重点、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市、区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组织实施。

第八条 符合公益性岗位招聘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应持《就业创业证》,按公益性岗位招考公告要求报名。

第九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按岗位对象不同,采取公开考试或公开考试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开考试参照人事考试相关规定组织实施。

1、基层和窗口服务单位社会管理类岗位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进行招聘。属市级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市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组织实施。通过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等环节后,对考试合格人员,由市人社部门审核后办理备案。对聘用后不到岗或到岗后1个月内因个人原因辞职的,按依次择优聘用原则,从未聘用面试人员中,按序补聘并充实到岗。属各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区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参照以上程序组织实施。

2、基层公共服务类和政府开发的其他类岗位,采取公开考试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聘。属市级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市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根据报名人数情况,采取直接面试确定或推荐安置的办法进行。属各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由区人社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参照以上程序组织实施。

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招聘,按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武汉市社区公共服务干事选聘暂行办法的通知》(武人社发〔2016〕21号)文件执行。

第十条

新招聘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经审核后,应在市、区人社部门或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天。

第四章

用工管理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市直或区直单位服务窗口工作的,应由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见附件1),在街道(乡镇)、社区服务窗口工作的,由街道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合同规定管理。

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不得采取劳务派遣方式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实行一年一签订,劳动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可以在规定期限内续签。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全日制从业人员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公益性岗位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为公益性岗位全日制从业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对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通报表扬,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奖励;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下一不再继续聘用。考核具体办法由用人单位制定。

第十五条

建立健全公益性岗位人员退出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按有关规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

(一)通过其他途径已实现就业的;

(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已死亡或已享受退休待遇的;

(三)不能胜任分配的工作且经过培训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四)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五)连续旷工15日或半年内累计旷工30日的;

(六)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

(七)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八)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发生变更的,用人单位应于次月10日前将变化情况报同级人社部门,申报补贴资金时应如实报告公益性岗位人员增、减情况。

第五章

补贴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全日制从业人员,依法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岗位补贴确定为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1.5倍,具体补贴标准根据每种岗位的职责任务等不同情况,由人社部门、财政部门会同岗位开发使用单位共同协商确定。社会保险补贴按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最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确定。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由本人承担。

第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或政策享受期满后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期限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第十九条

新开发的基层和窗口服务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安排在市直单位服务窗口工作的,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市财政负担;由市级开发且人员安排到各区服务窗口工作的,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市、区财政共同分担;对各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由区财政负担。

目前已经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其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按原补贴方式和资金来源渠道不变。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按在岗人数和补贴标准,定期向市、区人社部门申报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拨付程序为:

每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内,市直单位服务窗口的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由用人单位向市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区直单位服务窗口以及街道(乡镇)、社区的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由用人单位向区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报,并提交以下资料:

1、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登记证或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1份(初次申报时提供);

2、《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2,初次申报时提供);

3、《武汉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3,每季度提供);

4、《武汉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申报名单》(一式三份,见附件4,每季度提供);

5、《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变化情况表》(一式三份,见附件5,每季度提供);

6、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就业创业证》原件及证件中记载岗位补贴内容的复印件1份(初次申报或变更时提供);

7、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的《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1份(见附件1,初次申报或变更时提供);

8、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为公益性岗位人员发放工资凭证的原件及复印件1份(每季度提供)。

市、区人社部门应在收到申报资料的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同级财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将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支付到公益性岗位人员个人银行帐户,将社会保险补贴资金支付到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帐户。

市、区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在《就业创业证》“享受有关就业优惠政策情况记录”栏内,如实记载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

第六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

市、区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和补贴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未达到要求的,停止拨付公益性岗位人员相关补贴资金。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按要求申报公益性岗位人员变化情况,造成相关补贴资金流失的,由用人单位负责追回,造成严重后果的,核减该单位公益性岗位用人计划。

第二十三条

对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补贴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补贴资金外,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要按有关规定问责处理。

第二十四条

市、区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应健全和完善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发放台帐,加强对补贴资金审核、发放等工作的管理。

每年12月20日前,市直使用单位将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名单报市人社部门。每年12月10日前,区直使用单位及街道(乡镇)将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名单报区人社部门。12月20日前,各区将汇总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报市人社部门。第二十五条

健全和完善公益性岗位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立人员数据库,加强对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人员以及补贴资金的信息化管理。

第七章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武人社规〔2011〕2号)同时废止。

附件:

1、武汉市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

2、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申报表

3、()年武汉市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

补贴申报表(月至

月)

4、武汉市()公益性岗位人员申报名单

5、武汉市()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变

化情况表

第五篇:公益性岗位存在问题

公益性岗位存在的问题、发挥的作用及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存在问题方面:

1、一些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人员受年龄偏大、体质差,又无技能等因素影响,很难适应已开发的一些公益性岗位的用工需求。

2、蔬菜销售协管员是有蔬菜销售公司管理的,但蔬菜销售公司管理考勤方面经常出现漏报问题。

发挥作用方面:

1、沙区开发的保洁、保绿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使社区环境卫生有了很大改善,给社区居民带来优美的生活环境。

2、政府开发的蔬菜销售协管员岗位给社区居民也带来了便利和实惠,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3、在街道和社区工作的公益性岗位这些人员都结合自己工作,苦练工作技能,都熟练掌握了本职岗位技能,胜任本职工作,树立了爱岗敬业和为名服务的观念,他们工作得到了社会群体的认可和称赞。

建议方面:公益性岗位的开发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多开发公益性岗位,首先,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公益性岗位补贴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调动各类用工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下载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汉滨区公益性岗位开发问题的调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

    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主导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提供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

    公益性岗位调查摸底工作总结

    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摸底调查 有关情况的总结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根据省厅《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摸底调查有关情况的通知》(甘人社【 2009 】 274 号)精神,我局组织人员深......

    榆林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办法

    榆林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陕西......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

    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府办发〔2012〕73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中......

    浅析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与对策

    浅析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与对策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作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多渠道安置就业......

    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进一步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更好地发挥政府社会管理和......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市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国家、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