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2011、5(范文)

时间:2019-05-13 03:3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2011、5(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2011、5(范文)》。

第一篇: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2011、5(范文)

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

鄂尔多斯市达旗第八中学 石春翔

课改典型案例的研究从2010年6月开始,到现在为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在这一年里,课题组成员全力以赴,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资料的积累整合。广泛收集资料并将其整理完善,利用课堂教学尝试探究。同时撰写优质教案、教学反思,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果。

一、广泛收集“课改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收集得越多,选择的空间就越大,越能选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案例来源渠道多,范围广。这些教学案例大多以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成为教师立足课堂的一手材料。

1、课题组成员首先对自己的教学事实、教学案例加以整合完善。

2、对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事实、教学案例加以研究。

3、对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事实、教学案例搜集。

4、通过外出听课或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获得的外校、外地教师的成果案例。

5、从音像制品销售部门购买名家的教学录像。

6、从教育报刊或教育书籍中提取的优质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

二、对收集到的课改案例进行筛选。

课题组的成员将收集到的课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选择的标准,一是典型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可行性。在选择的过程中,简单的“用”已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教师,开始了从“随意运用”向“有效运用”转变。选取案例中适合于教材,适合于学生的优质资源,一方面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对有些不适合的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后再使用,这就为教师如何使用优质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题组的成员依据本组教师的特点及学科特点,首先,确立课堂教学研究目标,并通过多种教研活动,如在课前大家共同寻找资源进行集体备课,课后各抒己见,指出优点、不足及合理化的建议。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尝试,教师们一致认为效果不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师们在各级各类赛课活动中表现突出:2010年11月,有三位教师参加市级学科带头人讲课获奖;有四位教师参加市级教学能手比赛获奖。同时有数篇论文心得体会在各级刊物发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1、案例搜集的不够充分,对资料的整合不是完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2、在今后最大的设想是建立优质资源库。

以人教版教材为重点内容,立足本校实际,分学期分学科完成了阶段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任务。利用网络的优势,通过搜索引擎,查阅相关图书和期刊,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主要资源有课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可供教师以后教学参考借鉴,课件可以信手拈来,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可帮我们取长补短,教学反思更让我们明白每一课要注意什么。

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

达 旗 第 八 中 学

石 春

2011、翔5

第二篇:课改阶段总结

“10+30”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教师:祁小林

2009年12月2日

我校强力推进“10+30”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能够一起解决课堂中的问题,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下面就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英语课各课型教学环节及安排

英语预习课

第一步自由对话,让学生在课前有几分钟的英语交流时间。可以是一人话题作文,也可以是二人小对话。题材不限,主要是在课堂之前营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

第二步,预习目标的出示。

第三步单词:先让学生们自读单词,对单词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让学生们对单词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拓展,像反义词,过去式,单复数,也可以是词形的变化等等,然后指定学生带领大家认读音标,再拼读单词。最后听录音,通过听主要是纠正单词的发音,然后是老师就单词进行拓展,让学生重点记忆,马上再检查学生读的情况,或者记忆的情况。

第四步课文:先粗读,先让学生们自己读,可以是两人读,多人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能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再听读让学生听录音读,然后根据课文,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然后细读,让学生读背记课文单词。我认为,读课文和读对话很有必要。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比赛读课文,或者根据课文对话内容创设自己的对话或课文

第五步知识点的处理:通过对课文的预习,让学生找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让几个小组长写在黑板上,老师用彩色粉笔标出重难点并点拨,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预习笔记。

第六步达标测评:预习课上的达标测评比较简单一些,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和单词。题目可以是课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句型和首字母填空。本学期学校规定备课和学案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预习和学习。

预习课是我们课堂上的生命线,是最重要的一环。展示课上课程序

第一步Writing,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课本的重要短语词汇和句型,学生互相改正,最后教师把关。也可让学生出纸条的形式,互相进行检查。

第二步Listening: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听力,听力题目比预习课上的有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合上课本听。

第三步Acting表演对话,给学生们几分钟的预备时间,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对话,展示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本课的语言重点进行整合的能力,第四步Language Points语言点,让学生根据在预习课上,找到知识点,针对预习笔记中的重难点造句。让学生在班上展示,同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第五步Practice让学生练习、反馈重点的题目。让学生先讨论再个体讲解,然后再抽查待转化生。

第六步课堂评价,老师,课代表,小组长对本课进行评价,主要是鼓励和表扬。我认为评价应该贯穿在课堂的始终。及时的评价是很必要和必须的。

反馈课介绍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在黑板或在练习本上听写这一单元的重要的单词和短语。

第二步集中练习这一单元的对话,先让学生们准备7-8分钟,然后再展示,达到复习和反馈的目的。

第三步反馈题目。题目可以是以学案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打印在多媒体上,可以是以检测的形式,也可以是先讨论,再讲解,最后就几个重点的题目进行抽测。

第四步课堂反思和沉淀。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让学生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做一个总结和整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通过这一环节,又一次地让学生们达到了我认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反馈课虽然是一个课型,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课。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环节,它可以在下节课时,让学生们进行一个反馈,可以是课前板演,可以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反馈。然后在进行新课的预习。当然也可以是一整节课进行反馈,比如在学习了一单元,或者两课后,认为可以给学生们进行一个复习和巩固了,就可以上一个反馈课。实际上反馈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复习和巩固。

二、做好课堂评价 具体操作:

1、组长领读一次加2分。

2、提写单词时,个人全对加2分,小组加每人加一分,6个单词以下,个人扣2分,小组成员每人扣1分。

3、集体朗读、背诵无误加1分,有误减一分,一人不会减一分,累积。

4、展示一次1、2、3号学生加2分,4、5、6、号学生加3分,7、8号加4分。

5、点评一次加一分。单独背诵加2分。

6、一周汇总一次,将结果报送班主任处。

7、教师及时做好评价。

8、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三、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1、在备课时,多备学生,在平常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长有所了解,安排好每个小组在课上讨论的任务,做到有序。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讨论问题的结果有很广泛的思考,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给学生。

2、课堂上,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把学习的空间、时间、机会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动起来,陶醉于学习的快乐中。课堂上学生敢说、会说、能说、能写、会作;讲解、分析、点评、辩论、表演、板书、绘图无所不能。使得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课堂,同时也正是“归还”造就了学生,课堂才变得如此精彩。

3、在课后,找出备课和上课中不足和建议;找出上课过程中成功的措施和方法,做好学生的评价。

四、“10+30”课堂教学模式的困难与困惑

1、课堂效率较低,本来一节课的内容,现在两节课也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并且经常拖堂。

2、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所下降。

3、有一部分学生经常不参与活动,没有更好的方法。

4、听力教学该如何操作,提高学生听力。

第三篇:课改阶段总结2014.4.28

落实新课改阶段总结

以推进“一案五步三问”课堂教学模式为中心,科学的评价与监控为保证,立足课堂,打造精彩,是本阶段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首先,我校加强了领导和老师的随堂听课,评课,在交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其次,利用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交流的舞台,我们举行了课改观摩课、展示课,在这个展示的舞台上,骨干教师王晓丹的五年语文《再见了,亲人!》,赵丽教师的三年数学《摆一摆》,实现了课堂的六个转变即“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在生活中学习、向课堂要效益”,把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线,练为主题”,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的栩栩如生。我们欣喜的看到,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扎根,教师们形成了自己独特教学风格,教学更加开放而具有魅力,每一个课堂都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所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从而变得精彩起来。

第三,我们召开了课改经验交流会,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拓视野,共享教育资源;教学随笔,心得交流的时间,既记录了教师们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烦恼,也倾诉着教师们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今天的课堂,民主氛围浓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落实,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关注与尊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今天的课

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教师实现教育梦想的天堂!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有条不紊的开展着,领导的重视,老师的热情参与努力探索,学生的浓厚兴趣,使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尽管还不成熟,课改实践中存在着与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但是在各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在老师们认真学习,不断探索下,我相信:新课程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4年4月26日

第四篇: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静 听 花 开 的 声 音

——民和县川垣学校课堂教学典型案例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荡漾着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2002年秋季,川垣学校根据教育局的安排也拉开了课程改革的序幕。十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川垣学校全体老师肯钻研,勇创新,对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头绪,抓住了特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教师们以教学为主阵地,努力实践着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一、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

课改以来,我校的实验教师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自主探究,寓学于乐。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是本次课改的中心任务之一。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来自活动的结果或事物,而是来自活动本身。为此,我校实验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融游戏、活动于语文学习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了学习的乐园。

案例1:川垣学校李洁老师展示的声母学习的起始课“b p的发音和拼读”时,课堂上,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找宝贝”、“贴花瓣”、“摆字母”、“做试验”„„独特、有趣的教学设计,吸引着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吸引着每位观摩课的教师,原来只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空间,枯燥、难学的拼音也可以在这么轻松的玩中学会。

李老师教学学生深感枯燥乏味的拼音时,就通过多媒体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皮卡求带进课堂,由他带领学生进行闯关游戏,在进入创声母这一关时,老师便把学生易混的d、b、q、p采用变魔术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动画演示猜一猜,自己看看还有哪个拼音字母也可以变个魔术,考考大家,此时,即使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变起魔术来,孩子们在玩中,动手、动脑、动口,进行着有效的自主学习。案例2:川垣学校李玉兰教师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在学习较为枯燥的 拼音时,创编了“手指操”,帮助学生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创造性的识记拼音。

案例3:川垣学校霍瑾老师在执教《窃读记》时,把生字熟词编成了儿歌 :“踮脚尖,钻腋下,贪婪窃读心惧怕。饥肠辘,腿难撑,挨饿受罪终长大。”

案例4: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持教《触摸春天》时,也把生字教学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小小盲童创奇迹,花间流连触春意。生活权利要珍惜,缤纷世界属于你。”编成了儿歌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愉快的读着,兴奋地做着,在同时巩固了生字,复习了熟字,渗透了识字,还进行了健身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2、尊重差异,以学定教。

一年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前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度也各不相同,学习基础当然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校实验教师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定教。

案例5:川垣学校陈晓荣老师在执教《字与画》时,根据学情摸底调查,发现本班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识字,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因为本课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而逐图逐字领着学生学习,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关系,然后让已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识记生字。因省却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上,教师还安排拓展练习,让学生给“门”、“墙”、“黑板”、“窗”、“课程表”等字在教室里找到“朋友”,为学生创设渗透识字的氛围,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案例6:民和县教育局在对本学校一年级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后,提出了“让位教学法”,教师充分发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在班级中,带领小伙伴学习。因为教师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小小的教者兴致盎然,在带领别的同学学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相信成功的喜悦会激励他们更主动的学习。与此同时,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又促使小小的学者鼓足学习的劲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争当教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案例7:川垣学校李晓红老师在执教《特殊的考试》一课的写字时,没有逐字指导,而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难写的字,比如“考、试、及”等字,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其他的字则让学生当小老师或自学的形式解决了,虽然本课生字较多,而且笔划比较复杂,但因尊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及差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看似教师“教”的少了,实际上是把“学”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和信心,而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会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

3、平等交流,师生互动。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在语文课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游戏、一起诵读、一起奇思妙想„„语文学习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中进行。

案例8:川垣学校郭秀萍老师在执教“梦想”这一单元时,当教师问及学生自己的梦想时,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月球上看一看”,有的说“我的梦想是到世界各地去旅游”„„这时有位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管老师高兴的回答:“老师的梦想就是希望你们快快长大,超越老师。”提问的学生满意的坐下了,学习在融洽的氛围中继续着。这虽然只是一个教学的瞬间,但我们不难看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建立,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发展。

案例9:学习《乌鸦喝水》时,川垣学校马玉花问:“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有位不太喜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怯怯地说:“回家找妈妈。”轰的一声,同学们都笑起来,那个孩子立刻脸涨的通红,头陷得很低很低。我微笑着对大家说:“多听话的孩子呀,遇到事情先想到妈妈,你们能做到吗?”同学们静下来,乖巧的像妈妈怀里的宝宝。“让我们继续来帮乌鸦想办法吧,想到办法乌鸦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就这样,同学们又动脑筋为乌鸦想起办法来,而那个可爱的孩子也慢慢抬起了头,不再羞涩。

案例10:川垣学校郭秀萍教师在教学《雨铃铛》这首欢快的儿歌时,学生有声有色的诵读完后,还沉浸在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师不失时机的问:“读完后,你还想到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想起了五彩的春雨。春雨是无色的,却给大地带来了万紫千红。”教师不由自主的说:“这么美的语言,吴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感谢你使我增长了知识。能说说你现在的感觉吗?”“老师常让我们阅读课外书,我觉得把课外阅读书上的文章说给大家听,我很骄傲。”“老师也为有你这样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女孩感到骄傲。”一个学生听到这,以不服气的口吻说:“我要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春雨沙沙》,这是在艺术课上学的。”说着就唱了起来,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听完歌,教师随机说:“你看,她将艺术与语文结合起来学习、记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这种学习方法可真奇妙。”教师适时的评价,将师生的距离越拉越近,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有序的进行着。这时又一个学生迫不及待的说:“我还知道《春夜喜雨》。”说完就绘声绘色的背了起来。在座的同学都被他抑扬顿挫的背诵迷住了。她背完后,有一个学生起来说:“马小萍背诵的古诗很有感情,我想为他鼓鼓掌,大家同意吗?”“同意!”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那一张张喜形于色的小脸上,看到的是他们真诚的赞美,发自内心的掌声。

二、走出教材,教师“活”起来了。

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更大了,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也更大了。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实践上也更具开放性。

可以说对于教材,老师们更多的是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把教材作为完成教学目的的凭借。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大胆调整教材的内容、进度以及相关的思维训练点。这在过去,可是大多数老师不敢想也不会去做的事。

1、发挥个性,重组教材。

案例11:张雪莲老师在执教《丁丁冬冬学识字》第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认识7个生字,张老师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识字经验,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一节课认识7个生字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就把第二课中带月字旁的字提前到第一课来学习。如果说学生通过第一课 的3个带月字旁的字发现了月字旁表义的规律,那么第二课调整上来的字,则给了学生运用规律实践的机会。这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案例12:川垣学校的许多教师打破教材顺序,在冬天下雪的那天,适时安排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先领学生到校园观察雪景,玩雪,再学习课文。学生学得特别有劲。学生给课文进行补充,说冬天这个魔术师还会变可爱的雪人、白茫茫的大地和光秃秃的树枝。

案例13:川垣学校何青芳老师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在课前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冬天的各种图片、资料,上课伊始,在学生交流所得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了一段亲自录制的雪景,树挂、积雪、雪人等这些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进入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冬天的世界,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地想探究大自然的神奇,这种学习的劲头一直保持到下课,他们用朗读、画画、表演等形式由衷地表达了对冬天的喜爱之情。

2、抓住时机,拓展教材。

案例14:川垣学校张小梅老师在《春天的手》一课中设计了“画一画春天到来时你身边的变化,照课文的样子编一句儿歌”,学生简直就是天才小诗人。他们编道:春天的手抚摸着天空,天空高兴的哭了。春天的手抚摸着柳树,柳树发芽了。春天的手拂过广场,广场上放风筝的人多了。春天的手掠过树林,小刺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在讲《池塘边的叫声》一课时,张青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怎样帮助小鱼呢?”学生想出了许多奇妙的方法:“青蛙买了一台防水摄像机,把岸上的样子录下来,再到池塘里放给小鱼看。”“青蛙把岸上的样子画下来给小鱼看。”“青蛙把小鱼装在一个玻璃鱼缸里,带着它到处游玩,把岸上的样子看了个够。”

案例15:《珍贵的纪念》一课学生学完后,川垣学校秦永敏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想对这些小动物说些什么?学生这样说:“谢谢小刺猬,你为大家建了小亭子,还种上美丽的鲜花,把亭子打扮得更漂亮,你的心真好。”“其他小动物也很好,因为他们为大家盖了一间小亭子,让大家有一个休息的好地方。”“如果他们也像小刺猬那样不乱写乱画就更好 了。”“写下名字让别人看了,会觉得这个人很讨厌,破坏了公物,这不是纪念。”“小刺猬种上了花草树木以后,人们更喜欢到小亭子来玩了,而且也喜欢小刺猬。”讲完《特别的作业》一课,何群老师这样提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带来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回答极为精彩:“我也画成画带来”。“我把落下来的花、树叶制成标本,然后带来。”“我用照相机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给大家看。”“我自己动手制作纸花。”

案例16:川垣学校陈慧芳老师在执教《妈妈的爱》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结合教材特点,及时拓展,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妈妈的爱是没有刺的鱼肉”“妈妈的爱是一件件新衣服”,“妈妈的爱是冻得通红的手”(冬天洗衣服),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了对妈妈的爱。这不能不说是教师及时拓展教材的结果。

从学生富有童趣、富有创造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师生双方在课堂中已不仅仅满足于对课文的简单理解,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发现,学生的探究以及学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3、创设情境,体验教材。

案例17:川垣学校安玉娴老师在教《触摸春天》一课时,由反义词游戏入手。师:光明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黑暗。

是:同学们,你们喜欢光明还是黑暗? 生:光明。

师:大家都喜欢光明,而且我们每天用眼睛感受光明,可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空,看不见清澈的湖水,也看不见芬芳的花朵,他们每天生活在黑暗之中,那么他们的眼前是否也是一篇黑暗呢?今天我们走进盲童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感受春光,触摸春天。

接着安老师让学生解决最难写的生字。

师:拿起你的笔,把“瞬”这个字在生字表旁边好好写一遍。写完的同学对照屏幕,看看你写对了没有。如果写错了,在旁边订正。

师:同学们写得不错。下面我们再写一遍,但是,这次请你闭上眼睛写。

生:闭目书写。师:比较一下自己写的这两个字,你觉得哪个字漂亮一点?为什么? 生:我觉得第一个字漂亮一点,第二个字就差远了。因为是闭着眼睛写的。

师:写的时候是什么感觉?生:感觉一片漆黑。

师:眼前一片黑,所以就写成了这样。我们闭着眼睛写个字,都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盲童安静整天生活在黑暗当中,却做出了很多让我们惊奇的事。我们不由得要惊叹一声,她所做的一切真是一个——(板书:奇迹)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生动、鲜活的体验性活动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上课前,安老师安排的一次让学生的体验性活动,借助身边的道具红领巾来帮忙,让学生蒙住眼睛,然后让学生在本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再让学生谈在本上写下字的感受,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案例18:川垣学校马雪梅执教《歌声》的教学片段:

学生刘:绝望是什么意思?

学生杨:没有信心,灰心丧气。

师:你是怎么知道“灰心丧气”这个词的?

生:我在《比本领》这篇课文中学到的。

师:这就是积累词语的好处。瞧!现在用上了。

学生于:我想给大家挑点毛病,大家读“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了”,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读。

师:为什么要小声?

学生于:因为“筋疲力尽”已经没劲了。

师:不但没劲,还没有信心了,谁能读一读?让我们和绝望的马金钠在一起,看谁能把我们在座的人拉倒马金纳身旁。

学生一起读。

师:可绝望的马金纳此时却听到了歌声,你就是马金纳,此时,你在想什么?

学生李:我会很高兴,因为听到歌声,会有人救我。

师:她看到了生的希望。学生沙:他听到这首歌,会终身难忘,是这首歌救了他。师:马金纳此时浑身充满了———力量。此时,已不再是绝望的马金纳,而是一个充满力量的马金纳。我们来读一读,让我们体会到歌声的力量和神奇。

三、开发资源,学习内容“丰”起来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为了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老师们积极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而是不断开发和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和习得学习语文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广大教师首先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室、走廊入手动起了脑筋,努力使教室、走廊变成了学生发挥创造的小天地,展示才能的乐园,探索求知的空间。

走进我校低年级教室,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周围环境,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教育信息和课程价值取向。老师们都在努力创设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育环境,让环境在美化的同时,更突出其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许多学校的老师都巧妙地将环境按板块,设计呈现了相应的主题内容。

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老师们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以识字学习为重点的特点,纷纷把教室里的黑板、讲桌、门窗、卫生角、电视等实物上都一一贴上了相应的汉字,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视觉冲击与再现,潜移默化地时时处处渗透识字。尽管根据环境渗透的这些汉字并不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但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容易产生识字探究的兴趣,有效地为识字教学奠定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低年级学生大多善于表现自我,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赞赏,于是很多教室老师们都为学生安排了“每日一读”、“诵读明星”、“文明礼仪”、“作品展示”等专题展示内容。教室的墙壁上有学生自己画的画,自己写的汉字、拼音,还有学生搜集的图片资料、续编的故事、仿写的儿歌„„生动丰富的环境创设,不仅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体味成功 的乐土,更是师生共做、共学、共享的平台以及提高阅读、思维、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段时间的尝试,老师们发现一成不变的内容会失去它原有的吸引力。环境创设要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还要根据学生成长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充分体现其开放性、动态化的特点,以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是,环境创设由主题板块的呈现渐渐迈入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拉得更近、贴得更紧的动态方式。老师们设计的环境,有的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有的是课堂进行中的探究场所,还有的是教学后的延伸拓展。

案例19:课改刚开始,川垣学校在学习了《人人都讲普通话》这篇课文后,开展了“普通话进家庭”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在家里既是说好普通话的带头人,又是指导爸爸妈妈说好普通话的小老师。小学生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家长纠正青岛方言,在实践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案例20:教材中每册都设计开放性的识字活动,川垣学校很多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了“环境识字”、“每日一读”、“识字快车”、“扑克擂台”、“独立识字储蓄罐”等识字活动,把识字教学延伸拓展至各种教学活动的始终,并通过读书、读报、看广告牌、看车站牌、看电视、看电影等生活资源,拓展识字渠道,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用语文。许多学校为进一步延伸教材,还开展了每天诵读古诗、识字考级、阅读摘抄、“海阔天空”小演讲、查找搜集资料等活动。

案例21:川垣学校还创造性的开设了“美工与阅读”课,将折纸、捏橡皮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美工制作与儿歌、故事、古诗、科学知识等阅读内容互相融合,穿插进行,学生在认知、实践、欣赏、感悟、想象、创造的愉悦环境中多方收益,其乐融融。

案例22:课改以来,川垣学校纷纷开展“识字大比拼”、“识字万花筒”等扩大学生识字量的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到生活的大课堂中主动的认识更多的字。还创建了学生自己的文学团体,办起了《小树苗报》,给学生一方自己的小天地,用童心看世界,用童言诉心声。连一年级的学生也被吸引,学着用拼音写的文章,积极投稿,被发表在报上 了。

案例23:结合《爱护》这一主题单元,川垣学校白登祥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争做绿色小使者”活动。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看了学校附近被破坏了的植物,然后与学生一起制作了“护绿宣传牌”,指导学生在宣传牌上写下了“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请不要踩我”,“我有生命,请爱护我”等话语,还配上了自己画的画作为装饰。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宣传牌在春风中守卫在草地上,都兴奋的欢呼起来。从此,学生们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经常去给小树、小草和花儿浇水,看到有同学摘花和采叶的行为就上前劝说,爱护植物的意识已经深深扎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了。

尽管我校乘课改的东风,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水平、教育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通过反思,我们认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重新认识。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先进的教育观念尚有差距;学校间、教师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还存在不均衡性;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能充分满足课改的需要;关注课程多维度目标的同时有忽视双基能力的趋势等等。

然而,我们坚信课程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实践的过程。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与创造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与时俱进、不断反思,为了教育也为了孩子,使课程改革实验在我们的汗水与智慧中,不断成熟、完善。

20012年4月18日

第五篇:课改总结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总体来说,我感觉课改就象我从教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在浅谈一下我在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我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却不佳。反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我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说,甚至去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及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心”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心”字;还有一个学生讲“照”字,他走上讲台后,说:“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滴了四点血!”简单的一句顺口溜,便将“照”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绿叶的梦》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田园里,让孩子们在田野做搜集绿叶,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标本、玩具、饰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采集本展览等。来评价学生,多一种衡量的标准,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①口头评价。如“你读得真准确!”“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②作业评价。如:“你真行”“正确、整洁”“小书法家”等,定期发放 “进步卡”。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孩子们的教育,课程是孩子们的课程,教育应向孩子们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用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一统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是语文课程的返醭归真。

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收获总结。

课改总结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整整十个年头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积极参与到课改的大潮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首先就要革思想,有了全新的思想,才能有全新的作为。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强调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学习愿望和能力等,方法上将突出过程评价,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到今天,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有些心得想浅谈一下: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做为语文教师,我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课改让我渐渐认识到,教师角色该转变了,不再是从前课堂的导演者,转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我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则是主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把握好与学生的亲和度、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参与度、小主人翁地位。

三、知识结构的更新。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四、学习方式的更新。课改让我意识到,要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我课堂上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生思维活跃,闪光点频频,他们已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要快速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

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用现代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手段,培养现代的人。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习作评改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强调通过教育的改善,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成功

教育对于作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作文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

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4.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小学高年级儿童希望教师指出毛病,由自己修改的占89.05%。希望教师直接改正作文错误的学生占24.36,希望教师指出错误,学生自己动手修改的占75.44%。”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

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

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

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组织或让学生自行向报刊杂志投稿。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5.建立学生习作档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方式。

6.培养学生对习作的欣赏与修改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在各学科领域转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以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等能力。建立民主、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前一阶段,以五年级一个班

(3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测查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年)1.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月—2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研究档案(案例、反思、学生作品),进行研究。

2. 实验阶段(2010年3月—12月)(3月—5月)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交流研究情况。反思前段研究情况,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执教一堂汇报课。

(6月)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7月—12月)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1年1月)进行实验后测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课题验收。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

——如何搞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的目标要求:高年级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就是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作。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心、口、耳、唇、舌,多种感官积极的投入活动,有视觉神经所感受到的书面文字经过传导中枢传至口,变成口头的有声语言,并且还受到耳的监视,比较输入和输入是否一致。从教学效果来看,朗读能加强学生思维《语能力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训练的。

一、正确认读,养成习惯

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准备一本字典。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预习,看准字形,查找字音,先“读”为快。宋代的朱熹对都市曾提出过严格的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我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诵读,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顺应了部分学生好动、多动的生理习惯。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查字典比赛活动,朗读比赛的活动。在开展的活动中,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

二、熟练朗读,掌握节奏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也会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连贯,节奏分明,语速适中,语读清晰。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在课堂上,我先降停顿,语速和重音的一般规律告诉学生。然后拿出一个语段,让不同的学生来读,比较其好坏。熟练朗读一定要跳出第一步——正确朗读的桎梏,由单个的文字换位到整篇的文章。已故电影制片厂演员邱岳峰同志曾写过一篇有关朗诵的文章。他说:“不要去念字儿,而要去说事儿.”中央电视台的赵忠祥老师在给《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封信里也说:“朗读时,要避免浮在表面上念字儿,还必须运用丰富的内心现象,也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各种人物形象就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景色也展现在你面前,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发展也如同你亲身经历。”在诗词教学中,常常感觉开头难读,所以往往是为了读而读,不能尽快进入意境,读起来生硬造作。这是姚加大读的量(次数)。朗读量的加大,定会引起质的变化。这里的质,是指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精义的理解以及以后对其他文字的理解。如学习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本文是一首词,在学生预习之后,我再帮他们标出重音和节奏: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然后学生们分组试读,大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节奏,演绎抑扬顿挫的和谐美的音韵。通过重读的字词,学生自然能领悟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特点一篇文章开始时并不一定能力极其深刻的含义,但只要通过反复地、大声地朗读,使它浮现于学生的脑际,成诵于学生的嘴边,就自然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的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思维活跃,慢慢悟其真义。

三、感情朗读,体验情境

清代刘大魁在《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儿诵之,神气出矣。”此处之“神气”,我们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准了字句,掌握了音节,熟练朗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透彻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神气”,与文中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即由文学、文章上升到文学,上升到对文化的品味、鉴赏的层次。这也就是小学第十一册语文课本读写例话中要求学生试着做道德“把心放到文章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生活面窄,所以不可能一下子来回那么多的包含文字中的生活场景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带领他们去读呢?

一篇文章,在熟读以后,我要求学生掩卷深思,仔细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并相互探究由此而获得的真切的感受。我们知道,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文字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能把这些文字转化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读“山”便会有山之巍峨雄壮,读“海”便会有海之博大深邃。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由朗读,才能够缩短时空距离,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从而激起学生体验、对话的

欲望。用心、用情去读,这种情境会让学生永难忘记,文中人物也会让学生长久记忆。

朗读、吟咏,符合汉语言特点和规律,是培养能力之道。*读*吟取得的效果,有的*讲*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读来的东西感受最深,掌握最牢。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每一篇文质兼美且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章,我觉得都应指导学生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不断加强自身内心的体验,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题小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师生在教与学中自觉地意识到: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不良倾向,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求能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操作策略。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

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素质,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的探讨,得出一些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并积极推广到其他学科中去,为其他学科的课堂生活化教学提供宝贵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提高。

三、研究重点

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四、主要任务

1、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作为主课题,具体落实到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1)低年级课题组研究“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2)中年级课题组研究“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3)高年级课题组研究“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课题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各课题组要对教材进行再设计,力求从生活中

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通过思维迁移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活动方式方面,要通过教师课堂生活化的语言、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另外,还要设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所学内容,这样更容易掌握知识。师生之间要积极互动,相互讨论、交流,相互理解、对话,使课堂真正

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也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好像不是在课堂,而是在家里父母或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充满着亲情和友情,同时指导学生之间的评价也要贴近生活,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课堂教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能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

下载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2011、5(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典型案例研究阶段总结2011、5(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课改工作阶段总结

    Xx学校课改工作阶段总结 2009年,划归小店区教育局管理后,我校课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2年,借助“一三三区域课改”的东风,我校在学案设计和使用、小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

    课改阶段小结

    课改阶段小结 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

    典型案例5

    未经允许改资费 消协调解助维权 ◆ 案情简介 尖子沽乡雁翎庄村村民毕女士反映其之前办理的联通宽带每月花费80元钱,2017年1月份因为要过年怕使用超出没时间缴费就提前交了1......

    课改典型经验材料

    课程改革几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以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与进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

    初中课改阶段总结与研讨会

    初中课改阶段总结与研讨会工作方案一、“课改先进教师”评选1、学校初评推荐。5月18日前,各校每学科评选推荐一名课改先进教师,并报推荐材料。2、学区复评审核。(1)时间:5月25日,......

    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

    自20xx年秋季20xx级新生入校伊始,我校全体师生都已投入到课改实验工作中。所有参研教师均已先后参加了全市新课改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均具大专及以上学历,符合上岗要求。课......

    课改实验阶段工作总结(定稿)

    自2005年秋季2008级新生入校伊始,我校全体师生都已投入到课改实验工作中。所有参研教师均已先后参加了全市新课改实验教学骨干教师培训,均具大专及以上学历,符合上岗要求。课改......

    学案课改阶段小结

    平头中心校 课堂改革阶段工作小结 在县局的统一指导下,我中心校的4-6年级于本学期全部进入导学案课改之中。历经暑假以来校长及教师等40余人次的县级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