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_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2006年5月22—26日,我院接受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我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从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师生队伍建设、学科专业的发展、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充分肯定了我院在迎评促建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充分肯定了我院坚持质量立校、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和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所做的努力,充分肯定了我院师生员工求真务实和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学院在三年的迎评促建工作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标志着学院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几代建院人付出巨大努力和心血的结果,是全院师生员工一千多个日夜兢兢业业、卓有成效工作的回报。
同时,专家组就学校今后发展还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希望学校不断更新观念,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推进各项规划全面落实,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更加合理的学术梯队,带动师资队伍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二,希望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优质课程的建设,形成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进一步加强基础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不断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水平和基础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为此,针对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院 “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学校教学评估整改方案和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评估整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学校接受教育部评估以后,全校师生员工人仍应继续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在评建工作所奠定的办学基础上,狠抓内涵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等待发展机遇,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内涵建设包括评建专家提出的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尽快整改;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学科发展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狠抓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新校区建设,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深化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改革等六方面的内容。
在特色项目和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北京高校中的特定地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全国视野、国际视野把握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审视与我校同类院校的办学情况以及与我校相关的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趋势,认真分析自身学科专业的现状和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北京高校的地域优势,开放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推进学校在新时期的更大的发展。
在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方法与途径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差距,要着重考虑如何以学生为本,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等问题,给学生更多选择专业、教师、课程和进度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要针对北京学生特点,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上,改变满堂灌、照本宣科的传统方式,多采用启发、研究、讨论、案例式教学,把学科前沿带到课堂上,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坚持我校的办学特色,很抓实验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试验,以及课程考试、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强调和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及办法,要加强毕业设计参考文献的规范要求。
评估工作不能以专家离校而结束,全校师生员工要继续认真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要注重实效,讲求整改工作的整体性和实效性;要把在三年评建中建立起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质量监控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措施,转变成学校办学的长效机制,凝固成学校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评估整改工作具体安排
我校的评估整改工作从2006年6月开始,到2007年5月底结束,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规范》的规定,在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考察评估工作结束后,被评学校必须进行为期一年的整改,整改工作结束后,学校将于2007年5月底向教育部呈报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整改报告。
1、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弘扬评估精神。
2006年6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总结大会,对三年来的迎评促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学校下一阶段教学工作重点与目标。
2006年9月,召开学校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评估期间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奖,大力弘扬评建期间努力工作的精神。
2、认真研讨,提出具体整改方案和未来3-5年发展计划。
2006年6月,完成院系和职能部门机构调整、新一轮教师聘任工作。2006年7月,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评估专家意见和本单位机构调整后的实际情况,考虑学校未来3-5年发展要求,提出本单位的整改方案和发展设想,并安排暑期进行研讨,由学校汇总后形成学校的总体发展计划。
(1)人事处牵头,各单位配合,提出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学术梯队、带动师资队伍水平全面提升的具体措施。
(2)教务处牵头,各单位配合,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优质课程的建设、争取形成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的具体措施。
(3)教务处牵头,基础部和有关系部配合,提出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建设、基础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提高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水平、提高基础实验室开放程度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4)各教学教辅单位和职能部门,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和建议,提出书面的整改计划与措施,切实加强整改,把整改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整改计划包括2006/2007学年第一个学期的计划和2007年的年度计划。
2006年7月,教务处牵头,各个教学单位配合,按照评估要求完成本学年的教学文件资料检查、整理和归档工作,巩固评建成果,完善教学评估长效机制。
3、落实整改计划,加强教学检查与监督,务求取得实效。2006年暑期前后,结合2007年教学专项申请落实基础教学和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立项,把建设任务落到实处;以立项促教改,以教改出成果,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及项目支持。
2006年10月,组织和举办建校七十周年校庆,抓住机遇,凝聚人气。2006年12月,召开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研讨会;落实大兴新校区建设规划,力争实现年底开工的目标。
2007年1月,总结2006年教学工作,提出2007年教学工作原则意见和工作计划;利用假期前后时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培训。
4、总结整改经验,提出整改报告。
2007年3-4月,进一步检查各项整改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学校将分期分批对各个教学单位进行评估验收。
2007年5月,认真总结一年整改的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报告。
三、教学评估整改重点工作计划与措施
1、学校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评估办形成常设机构
学校将评估办设置为常设处级机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开展经常性的和专题性的全校教学评建工作。特别在2006年下半年的工作中,针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更加鲜明的、具有长效机制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教学评估资料和数据信息管理制度。
2、以评建工作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重点,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搭建三个平台,促进学校的快速稳定发展
三项工作,即新校区建设,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培养以及作用的发挥工作;继续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工作,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在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引进、借智、培养三种方式,使人才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学校将启动1000万资金引进10—15名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双聘、客座教授等方式借智,聘请10—15名左右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10—15名学科带头人,最终将形成50—60人左右分布在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在学科建设工作方面,要分析出我校各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找出差距,制订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学位点的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进研究生教育,通过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形成一批有标志性的成果。
搭建三个平台,即加快新校区建设,搭建学校发展的空间平台;通过学校学科专业的调整,重要的学科发展规划的调整,解决学校内涵发展的平台;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学校发展的基础平台。
3、推进院系结构调整和学科群建设,进一步搭建内涵发展平台
院系结构调整要依据学院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推进学科互补、符合学科定位与目标、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等原则开展工作。我校的学科调整也反映了学科内涵的提升、要求的提高,因此要有利于优势学科的巩固,特色学科的形成,新兴学科的产生,有利于进一步搭建内涵发展平台,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使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要处理好优势学科专业和一般学科专业的关系,积极促进新专业的发展。所有具有新办专业的教学单位要提出加强新办专业的建设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
学校即将迎来七十年校庆,学校七十年是一段非常有底蕴的历史,我们要认真总结七十年的办学经验,按照第四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指明的方向,以本次评估为契机,在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学校发展。
4、对未来三年本科教学工作提出具体操作性的目标
通过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特色实践教学环节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巩固评估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目标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各项教学工作水平每学年均能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良好以上为标准,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五年后能够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标准。
(2)专业建设目标
巩固和发展8个老专业,使其专业建设水平均能达到市级品牌建设专业的水平;
继续加强12个新办专业建设,使其各专业建设水平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良好标准;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定位的要求,现阶段要按照巩固工学、加强理学和管理学,兼顾发展其它学科门类的原则设置新专业。近5年拟增设5-6个本科专业,使我校本科专业达到25个以上。
(3)课程建设目标
由教务处组织基础部、土木系等单位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充分研究,深化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分层次(市级、院级)分类(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开展课程建设,加大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3年内,校级精品课程要达到30门,校级优秀课程要达到100门,其中各教学单位要完成至少两门以上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和十门以上的校级优秀课程建设任务;
学校力争每年有至少1门课程评为市级精品课程,使我校的市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以上。
(4)实践教学建设目标
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以物理、力学、化学实验室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教育和基础实验室建设力度,对基础教学给予更多的倾斜政策,使基础实验教学条件和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提高实验开出率,积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学,要求所有基础实验和理工类专业必须开设,并达到评估优秀标准。加强综合性实验室建设,建成1-2个市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结合新校区建设,探讨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基地、测绘实习场等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院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要面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或综合型等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基地目标进行建设。(5)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教学建设,努力取得标志性教育教学成果,其中市级教学成果达到2-3项,并力争在国家级教学成果上有所突破。
(6)各教学单位要以加强教学基本功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尤其注重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科学分析、严谨治学、学术能力、教书育人方面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课堂教学中的信息量,注意新思想、新方法的引入,将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加强对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严格批阅和检查。
(7)人事处牵头、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配合,提出将教育教学改革任务及完成质量纳入到岗位聘任与考核工作中的具体政策,健全教授、副教授上课保障机制,调动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调动教师开展教学手段、方法、内容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教学单位还要根据学校对教案的基本要求,提出更加规范、标准的具体措施,教师要进一步梳理教案的内容,促进教案内容的规范化。
(8)学工办牵头,各教学单位配合,提出加强学生课堂纪律教育,进一步抓好课堂纪律管理的具体办法。在强调教学规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调教育创新。各教学单位和全体教师,应充分结合北京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特点,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9)教务处牵头,各教学单位和部门配合,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把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转化为具体的量化的质量标准,并把这些标准分解到各个环节中去。
学校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评估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责整改组织工作。结合常规教学检查,检查整改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确保整改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使整改措施得到具体有效的落实。学校将加强督促检查,向全校通报评估整改工作进程与质量,交流经验。整改结果与本科教学有关奖惩政策挂钩。
学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规划好、落实好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相信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实现第四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将学校办成一个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特色的,以工为主,理、工、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整体办学水平处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二六年六月六日
第二篇:北京联合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北京联合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北京联合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受教育部委托,以朱传礼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于2006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进驻我校,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北京联合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评估。在考察评估的基础上,专家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北京联合大学的考察评估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家充分肯定我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教学中心地位突出;注重应用性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成效显著;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教学管理组织完备,制度健全,质量监控严格;产学研合作教育覆盖面广,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专家同时指出:
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尽早建成更集中、更完整、更宽广的校园;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建立更和谐、更合理、更顺畅的运行机制。专家在小反馈当中,实事求是地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我们尚存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建设及研究工作,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北京联合大学今后长远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一、整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整改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此次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认真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原则,认真消化、理解、落实教育部专家组《意见》,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继续向前迈进。学校以“整建结合、统分结合、点面结合和项目管理”为指导思想,指导本次评估整改工作:
1.整建结合。坚持以整改促建设、以建设求发展。把整改工作纳入学校的“十一〃五”规划,做到将一年整改与学校长远发展相结合,与学校日常建设相结合。
2.统分结合。从学校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学校尚存的问题,坚持分析—综合—分解的思路,着眼整体解决方案和分工实施。
3.点面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把学校较为全面的基本建设、基础建设与重点项目的建设相结合,做到点面结合、同步推进。
4.项目管理。用项目管理的形式把整改和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改的基本目标
通过认真整改,建立学校教学评估的长效机制,巩固已取得的评建成果,尽快消除制约学校建设发展的薄弱点,使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使“三个应用”等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更进一步得到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整改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和加强校园建设。在一年的整改期间中,继续积极争取扩大校园,至少在现有校园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校园基本建设项目。
2.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建立更和谐、更合理、更顺畅的运行机制。在一年的整改期间中,积极争取和充分论证,选定切实可行的理顺和整合方案,首先在学科专业整合上收到成效。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基本技能的抽测优良率得到提高。
4.科学地解决部分课程不及格率偏高、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偏浅等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在继续保证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比例呈良好态势的前提下,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应用性和实际水平(其中,使双师素质的师资所占比例达到20%以上)。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优势项目建设,加强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国内外交流,积极开展重点建设项目。争取3年建设初见成效,5年建设初步实现学校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定位和目标,跻身于应用型大学的先进行列。
(三)整改的阶段划分
为了使学校的整改既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又为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特将学校的整改阶段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整改阶段划分表
阶段 累计时间 主要标志 阶段目标
I 半年
整改第一阶段
完成整改项目立项、调研及前期工作
II 一年
整改第二阶段
完成一年整改,以改促建初见成效
III 三年
实施三年重点建设项目
完成重点建设工程,“十一〃五”任务过半
IV 五年
实施“十一〃五”规划
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二、整改的基本项目
(一)主要项目及任务 根据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我们必须从现象看本质、从表面看内涵,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任务。其中,有些任务是学校自身努力就能完成的,有些任务则离不开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认为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基本建设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基础和整改的主要任务,具体如下:
1.校园规划与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争取扩大和加强校园的基本建设。
2.学科专业建设项目。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建立和谐顺畅的运行机制,整合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校整体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3.实践技能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4.课程考核和毕设质量建设项目。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教学措施,科学地解决部分课程不及格率偏高、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偏浅等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5.师资队伍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应用性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际水平。
(二)主要措施
整改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将以 “整合、应用、质量和队伍建设”四方面内容为主线,围绕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展开,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使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的措施
针对校园规划与建设项目,提出此项措施。就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和加强校园基本建设问题,学校将其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或尽早建成更集中、更完整、更宽广的校园;或在现有校园的基础上,通过基建等建设项目改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等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2.优化和整合学科专业结构的措施
针对学科专业建设项目,提出此项措施。在“进一步理顺办学体制,建立更和谐、更合理、更顺畅的运行机制”方面,学校要克服困难,立足现在,明确首要任务是优化和整合学科专业结构。针对目前学校多校区办学和校内重复设臵学科专业的现状,学校以优化、整合、建设为重点,根据不同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实力开展建设工作,提高学校整体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1)在学科专业优化整合方面,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专业整体优势,消除重复设臵专业”为目的,根据北京市政府支持力度以及学校发展情况,拟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分别制定三个不同的整合方案,依据实际可能,选择实施。
整合方案一:在获得北京市政府批准的土地之后,全面调整、优化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科专业结构,以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为出发点,做好整体校园建设规划,全面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重复设臵学科专业的问题,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和实效。
整合方案二:在现有体制下,争取北京市政府对学校基本建设的支持,尽最大可能在全校范围内优化资源配臵和学科专业结构,尤其是对重复设臵的学科专业进行优化和整合。
整合方案三:对已经具备整合条件或时机的学院和专业进行合并调整,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组织手段,加强教学管理,稳妥推进学科专业优化整合工作的进程。
学科专业优化整合工作是学校“十一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学校将从2006年底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对三个整合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在统一思想认识和取得北京市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制定实施方案,并争取在2007年上半年开始实施。
(2)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首先要针对应用性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尽快构建以产学研结合为主体的科研平台,制定相应的科研管理政策及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承担应用性研究项目、进入行业或企业担任兼职工作、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加大他们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科研促进教学的力度,通过相关制度要求教师把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中,实现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其次,要总结骨干专业及试点专业建设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编制2007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制(修)订的原则意见,促使全校本科专业在2007年初步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培养计划,以保证“三个应用”的办学宗旨得以深入落实。
3.促进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技能的措施 针对实践技能建设项目,提出此项措施。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各专业实践教学的负责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
(1)组织各本科专业理清本专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的内涵,分析培养学生掌握这些技能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并以专业为单位编制调查分析报告,于2007年初完成。依据各专业的分析报告,学校组织各专业制(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改革现有考核方式和方法,努力开发实践课程,充分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2)进一步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和时间。
明确各专业实践教师的上岗学历条件和能力条件,以实验室为单位细化教师的工作规范,科学、合理地调配实践教学人员,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建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评教工作机制;
各学院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要科学地分析实践教学学时设臵和资源条件是否满足教学需要,对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室要制定延长实验室工作时间的方案,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落实学校有关实践教学的各项政策,保证由具有高水平或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任务。
(3)继续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学院开展数学建模、物理实验、电工电子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英语听说等多种形式的基本技能竞赛,加大实验室开放配套政策的建设,细化实验室开放的实施方案,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放在更突出的位臵上,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4.坚持“以学生为本”,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学措施
针对课程考核和毕设质量建设项目,提出此项措施。就评估专家反馈意见中加强基本理论与应用能力协调发展的建议,学校要继续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科学地解决部分课程不及格率偏高、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偏浅等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1)分析典型课程近三年的教学效果,遴选有代表性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要课程,组织教学督导专家、相关专业教师、相关专业学生班主任及教学管理人员成立的项目组,对近三年相应课程的考试试卷、学生成绩分布以及教师的教学小结、班主任的工作总结等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基本理论教学中的问题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于2007年上半年形成调研分析报告。针对分析出的结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有针对性的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和开展新的试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和学生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
(2)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规定,适时推进学分制,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本,为优秀人才、有特长人才的成长以及一般学生的成长开辟不同的学习途径,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应用性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针对师资队伍建设项目,提出此项措施。为保证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师资队伍必须具有应用性和高水平。为此,学校要采取措施,建设一支应用性特色明显、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逐步建立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的管理机制。
(1)加强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指导实际工作。本学期开展对国内同类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的调研,于2007年上半年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明确近五年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2)在继续优化和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加大对有实践工作经历的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促进其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在一年内完成对骨干教师进行应用性教育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的培训工作。同时,以规范化、示范性课程展示和树立优秀教师典型等形式,加强对现有教师的专业教学培训,促进教师整体应用性教育执教能力的提高。
(4)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在2-3年时间内,实现《关于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意见》(京联人„2006‟32号)中提出的建设目标。(5)规范兼职教师管理,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的培训,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符合教学要求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其在应用性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整改中的建设项目
整改中的建设项目都是有较好的前期改革建设基础、得到评估专家的肯定、或对应用型大学的改革和建设有重要影响的项目。这些建设项目(分A、B两类)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品牌建设,为学校在国内同类大学中争创一流奠定基础。其中,A类项目指学校发展应用性教育急需的、已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项目,学校将对这些项目进行投入。B类项目指学校为发展应用性教育即将进行遴选的项目,这些项目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还需学院进行一年的调研、整合,然后学校进行遴选、投入。
(一)整改中的建设项目(A类)
整改中的建设项目(A类)包括应用性高等教育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项目、技术学科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项目、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建设项目共四个。这些项目都是学校发展应用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基础、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得到了京内外评估专家的肯定,学校将以立项的方式继续加强这些项目的投入与建设。
1.应用性高等教育研究平台建设项目
学校在应用性本科教育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以“应用”为核心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系和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教学改革项目试点,奠定了建设应用本科教育研究平台的基础。应用性本科教育研究平台建设包括:设立课题和争取课题,把课题研究重点指向中观微观研究,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和考核等方面;与国内同类院校、同类研究机构之间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建立学校牵头组织的学术交流环境等。学校将用一年的时间,建设起一个能有效支撑应用性高等教育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用性教育研究平台,并争取对学校、北京市和国内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2.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项目 学校要尽快设臵课题,开展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项目,目前主要包括两个:一是对“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应用性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明确与当前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应的人才类型需求、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打好基础。二是对照当前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标准、应用型大学的标准进行研究,争取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初步拿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性教育、应用型大学的标准和建设规范等指导性文件。
3.技术学科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项目
技术学科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项目旨在建立实施技术教育本科的公共基础课程,解决适用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问题。学校在对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技术教育本科基础课程改革实践基础上,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为重点,探索如何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引导基础课教学改革,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立适应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出版相应教材,形成改革成果。
4.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建设项目
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建设是发展应用性教育的关键。机电学院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统一了思想认识,形成了一支适应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了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有突破性进展。2004年,该项目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学院设项目探索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今后三年内对该项目进行投入,完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课程开发以及产学合作等方面,争取形成优秀教学成果。
(二)整改中的建设项目(B类)
整改中的建设项目(B类)包括特殊教育学院的本科教育建设项目、应用性本科教育教学法改革建设项目、应用性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应用性本科教育网络教学项目、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是发展应用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对这些建设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由学院和相关部门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整合,然后再由学校进行遴选、投入。
四、整改的保障系统
为了保证整改方案的具体落实,促进学校今后的发展建设,学校将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系统。
(一)观念和舆论保障
继续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型研讨会,对应用性教育理念、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讨论,促进全校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道路等方面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通过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在教职员工中营造出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全校师生中树立起人才强校、制度强校、创新强校的观念,通过观念的更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为学校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人员保障
通过政策导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整改工作中,首先要满足整改工作的重点项目带头人和骨干队伍的人员保证。学科专业建设中,要尽快改变部分学科建设中有将无帅,或有帅无将的状况。既要重视培养帅才,配好带头人,也要培养一批将才,建好团队,形成合理梯队,形成团队优势。努力提高机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下大力气提高机关人员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造就一支业务上素质高、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管理干部队伍,适应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需要。
(三)经费保障
开动脑筋,加强策划,多方筹措资金,增大教学投入。在2007年经费预算的基础上,加大教学基本建设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相关单位的工作、教学、科研条件,支持校级骨干及骨干建设专业的建设、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应用性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支持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训。经费投入要有重有轻,保障重点,整改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要重点投入。
(四)制度和政策保障 鼓励广大教师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将在一年内建立起引进实践经历人才、鼓励教师主动参与行业和企业的科研开发项目、积极承担学校实践教学任务的优惠政策;尽快完成2007版培养计划原则意见的制定工作,促进专业和课程改革;制定网络教学管理制度,提高网络教学的规范化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机制保障
建立教学检查、督导、评估的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专家组按评估方案,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检查,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督导,形成督导与专家检查相结合的保障机制,通过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巩固现有评建成果,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整改的责任体系
(一)整改的基本项目 1.校园规划与建设项目
负责人:校党委书记、校长、主管校长 负责部门:党校办、规划处、基建处 整改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10月 2.学科专业建设项目 负责人:校长、主管校长
负责部门:规划处、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各教学单位 整改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10月 3.实践技能建设项目
负责人: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 负责部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整改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整改项目立项、调研等
2007年3月—2007年10月:完成一年整改,以改促建初见成效
4.课程考核和毕设质量建设项目 负责人:主管教学、学生工作的校领导
负责部门: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督导室、科研处、财务处、各教学单位 整改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整改项目立项、调研等
2007年3月—2007年10月:完成一年整改,以改促建初见成效
5.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负责人:主管人事工作的校领导 负责部门:人事处、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整改时间:2006年11月—2007年3月:完成整改项目立项、调研等
2007年3月—2007年10月:完成一年整改,以改促建初见成效
(二)整改中的建设项目(A类)1.应用性高等教育研究平台建设项目
负责人:校高等应用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 负责部门:校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建设时间:3年—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2.应用性高等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项目 负责人:校高等应用性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 负责部门: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建设时间:3年—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3.技术学科本科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项目 负责人: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
负责部门:基础部、实验实训中心、信息学院 建设时间:3年—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4.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建设项目 负责人:教学副校长、机电学院院长 负责部门:机电学院、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建设时间:3年—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三)其它要求
1.整改中的建设项目(B类)在学校立项后由各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建设方案、组织实施,并按一年、三年、五年分三个阶段完成项目阶段总结。
2.除上述整改的基本项目和整改中的建设项目外,44个观测点所对应的牵头部门和负责人继续对相应的整改工作负责,并完成一年的整改总结。3.各部门、各学院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专家组的考察意见和学校的整改方案,对照指标体系找差距,制定出本单位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并提交到校本科评估办公室。
4.学校将在“整建结合、统分结合、点面结合和项目管理”这一整改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整改目标、任务和要求组织检查,确保经过一年的整改工作收到实效,力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学校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广州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广州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一 评建过程与现场评估的基本情况
广州大学“以评促建”工作,主要经历了启动准备、全面评建、检查整改三个阶段。在启动准备阶段(1996-2002),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合并前1996年原广州师范学院就已经开始的迎评建设工作、合并后学校立即成立了新的迎评机构组织学校的迎评个做;在全面评建阶段(2003.1-2005.9),广州大学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加强迎评领导机构建设、按照迎评计划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开始自查自评、促建促改促管工作;在检查整改阶段(2005.10-2006.12),广州大学完成的主要工作有:确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强迎评办公室力量、迎评总动员和落实责任制、查漏补缺、接受省教育厅预评、做好全面准备接受教育部评估等。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广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办学特色获得彰显,做好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切准备工作。
教育部赴广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于2006年12月9日至12月14日对广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期间,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学校自评报告以及相关支撑材料;听取了广州大学庾建设校长关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汇报;考察了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间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及图书馆、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馆等主要公共设施;走访了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等所有的22个学院(部),以及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教务处、评估中心等15个职能部处(单位);召开了校领导、知名学者、老教师等8个专题座谈会;观摩了学术科技节闭幕文艺晚会;考察了学生公寓、食堂并巡视了学生晚自习等情况;随机抽选105名学生进行了计算机、英语、师范生和大学物理等基本技能测试,听课43节,抽查了33门课程的1309份试卷,审阅了25个专业的822份毕业设计(论文),审阅了71份实习报告。
二 专家组的评价:总体印象与主要成绩
教育部专家组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形成了如下考察意见: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州大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五校合并以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和发展全局,秉承“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明显增强,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势头很好。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把迎接评估的过程作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建设、系统总结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三年来的评建工作,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专家组认为:1)广州大学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思路明确;2)教学中心地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深入;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和培养措施有力,成效显著 ;4)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经费持续增长;5)教学管理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6)校风、学风良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同时认为,广州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秉承博学笃行优良传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专家组的建议,广州大学在评建过程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巩固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尤其要加大新专业的建设力度。二是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创新团队、学术梯队和新教师的培养。四 整改指导思想
整改工作是以教育部〔2005〕1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点建设”的二十字评估方针,以解决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与建议为重点,继续巩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各项成果,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自我评估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 具体整改措施
(一)学科专业建设
整改关键:紧紧抓住学科建设龙头,拓展优势,彰显特色,重点加强新专业的建设。
1.巩固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
在既往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学校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策略,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办学层次与实力大幅提高,拥有12个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学科配套建设,研究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同时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学位点,大力推进名牌专业建设,积极建设一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名牌专业,并通过名牌专业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全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以此为基础,学校要进一步紧紧抓住学科建设龙头,在巩固已有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基础上,根据学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大力培植和发展新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通过整改,为形成高度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群和学科专业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整改期内,学校需要完成的整改任务是:
(1)进一步拓展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的覆盖面,争取在现有基础上新增15个左右的省重点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和一批市重点学科,进一步形成优势学科群,重点培育一、二个实力强影响大的学科,为申报国家级重点学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完善《广州大学名牌专业评估方案》,进行新一轮校级名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的建设与遴选,制订十一五期间拟新增的名牌专业的发展规划,尤其做好拟申报国家及省特色专业的发展规划,建设长效的名牌专业与特色专业的激励机制,以整体提升广州大学的专业建设水平;
(3)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出台相应措施,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建设规划,分期分批实施,部分亟待加强的新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优先实施,为学科与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实验条件平台,为申报国家、省重点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4)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为基础,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增建一批省市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大的突破,重点进行各类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的网络化建设与营运管理,进一步推出一批特色课程及其相应的特色教材。
2.进一步加大新专业的建设力度
学校自2000年以来,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办学定位的变化,先后在原有多年专科办学历史及本科专业方向基础上新设置了41个本科专业。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类专业,积极发展适应对外开放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管理类专业和与地方支柱产业关系密切的应用型专业,同时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基础专业,尤其是依托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的优势,创建了一批高新技术及应用类专业,总的看来,这些专业具有较好的学科基础,有相应的重点学科和研究生学位点支撑,具有多年的专科办学历史或原为本科专业方向,已经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新办专业的办学条件及教学质量的满意度高。从已有毕业生的20个新办专业来看,毕业就业率达到100%。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由于新专业增加得较快,其各方面建设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根据教育部专家组的意见与建议,学校在整改期内着重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部分新专业教师队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学校各类新专业教师核心骨干配备基本上能保证一正两副的框架与格局,专业教师队伍能保证在6——10人左右,这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少数专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少数新办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问题;二是交通工程、日语、广告学、动画等四个新专业还存在缺乏学科带头人的现象,学校将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争取在上述专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大的进展,争取在整改期内使新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
(2)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重点抓好培养过程的执行,保证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要进一步改革各专业尤其是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新专业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彰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4)以正在启动的全国专业教育评估为契机,全面加强新专业的内涵建设,强化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使新办专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家专业评估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
整改关键:规划落实创新团队建设,完善学术梯队建设,着力进行新教师的培养,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
1.创新团队的建设
“人才强校”是广州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以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骨干的师资队伍作为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实现进入强校行列目标的关键,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实现学校中长期目标的角度看,我们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仍然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承接重大科研课题的竞争力不够,还难以适应学校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学校要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力度,培养一批学术大师、教学名师,打造更多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开发与服务能力,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进军,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整改期内,学校将着力开展以下工作:
(1)深入调研,进一步确定学校在近期与中长期建设中创新团队建设的数量、条件和学科方向,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出台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办法,重点建设6——8个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2)将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学校提升科技开发与服务能力紧密结合,瞄准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领域凝练学科方向,积聚学科力量,规划建设2个左右能承担国家及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团队。
2.学术梯队的建设
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积极引进学科专业建设所需优秀人才,师资队伍的结构、规模、素质都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还得到地方政府的褒奖。教育部专家组提出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从学校的长远目标看,进行大规模高水平高质量及的学术梯队建设已经成为广州大学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与办学水平的关键条件。整改期内,学校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广州大学学术梯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术梯队建设激励机制。对已有相当基础的学术梯队,做好梯队的整合工作,对已有一定基础的学术梯队,作好带头人和梯队成员的遴选认定与补缺工作,对于缺少相应基础的学术群组,做好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培养工作;
(2)以申报新的博士点与硕士点为契机,以国家级研究项目及省市级各类重大研究项目及重大科技开发项目的申报与实施为纽带,加强学术梯队的合作,强化学术梯队建设。
3.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本着“教学立校”的办学理念,素来重视新教师的培养,有较完善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等一系列培养培训制度,制订有《关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意见》,实行青年教师培养指导制度,指定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传、帮、带”,采取得力措施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规定每个新教师和45岁以下教师都必须接受教育技术培训等,这些都为新教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很多青年教师经过数年的锻炼已经成为非常优秀的教师,但由于学校近年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引进的新教师数量多,如何从整体上使这批学术基础好、学历层次高的新老师迅速成长为合格以至优秀的高校教师,是广州大学在今后相对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着力关注的事情。整改期内学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广州大学主讲教师资格认定与复查办法》,进一步完善新教师培养指导制度,使所有新教师在主讲课程之前,不仅要获得资格,而且要接受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和教学全过程的听课、辅导、试讲、指导实习等方面的训练,达到相应的教学水平;
(2)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在新教师中普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要求所有青年教师在入校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次校或院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促使其钻研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艺术、熟悉教学规律,教学水平能够在三至五年内达到较高层次。
4.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经过长期的队伍建设,尤其是近年来通过深化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干部竞争上岗,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年富力强的人员调整到校院二级教学管理的关键岗位,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大幅度提高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水平和和本科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整体看来,教学管理队伍稳定,结构合理,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爱岗敬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管理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教育部专家组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基于此,学校在整改期内继续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培养、引进和调整等各种渠道,整体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培训与学习,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2)对于新近走上院系教学管理领导岗位的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业务培训,使他们注重敬业投入,注重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学校在整改期内将以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为契机带动学校整个本科教学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在全校形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管理文化,进一步完善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关注教学的机制,保障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六 整改实施阶段与期限
根据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要求,广州大学的的整改建设工作时间为期一年,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12):调整成立评估整改工作机构,梳理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考察意见与整改建议,提出学校总体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确定学校整改的工作进程与工作抓手。
第二阶段(2007.1——2007.2):组织校院两个层面的评估情况汇总与调研,召开专题座谈研讨会,细化整改方案,将每项整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院(部)教学单位及有关职能部处与教辅单位,各教学单位、机关部处及教辅单位形成各自的整改方案,学校领导与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整改责任书,确定整改进度,明确整改目标,结合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启动整改提高年活动。
第三阶段(2007.3——2007.10):整改方案全面推进落实,建立整改汇报反馈通报机制,整体推进,分片整改、分片落实、分片检查,推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第四阶段(2007.11——2007.12):校院全面进行整改总结与检查验收,包括教学单位、机关部处及教辅单位自评自查和学校整体验收评查两个环节,形成学校整体整改工作报告并向教育部汇报。
广州大学有着“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先进办学理念,有着“重基础、重实践、重质量、严管理”优秀办学传统,有着博学笃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办学特色,在整改期内,广州大学一定能够在既往评建工作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意见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向国家与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的整改答卷。
2006年12月
第四篇:河南中医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河南中医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河南中医学院
关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的报告
教育部:
自教育部评估专家莅临我校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院实际,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制定了整改方案。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现予以呈报。
附件: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二OO七年一月六日
附件:
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整改方案
从2003年起,我校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迎评促建”工作。通过以评促建,办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各项工作前进了一大步,整体办学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6年12月3日-8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校评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反馈意见认为:河南中医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全校师生统一认识,目标一致,同心协力,积极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认真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加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将中原文化与优良传统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立德铸魂、培养德术兼备的中医药人才的办学特色。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专家组对我校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建议和希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新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强化后期临床教学;加快新校区建设,完善新校区教育教学功能等。专家组离校后,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分析、研究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通报了专家组评估意见,向省教育厅汇报了评估专家组在校考察情况和评估意见。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认为,整改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巩固和发展评建成果的重要措施,必须高度重视,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抓紧抓好。
为了使我校的整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深刻领会办学思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新办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新校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整改工作的原则是:认真学习、领会专家组反馈的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在自评自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理清整改工作思路,梳理、确定整改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切实做好整改工作。
二、整改内容与措施 按照创建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突出的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要求,根据专家组反馈的意见,结合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办学思路
经过三年多的评建工作,我校的总体办学思路已经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学校的办学思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将办学思路贯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和学院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一流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现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优化师资培养环境,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加强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强化激励机制,吸引、培养、造就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提高我校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在全校牢固树立“人才兴校”、“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要素”的理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强服务意识,定期了解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加大人才激励力度,进一步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在住房、安家费、配偶安置、工资待遇、科研启动资金和职务评聘等方面提供更优惠的条件。继续发挥省(校)级特聘教授、创新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作用,实行特岗特薪,稳定并培养校内高层次人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依托,明确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加强短期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专业进修、聘请外校名师、现代教育技术轮训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年教师拓宽知识面,积极提高业务素质;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和教学观摩等一系列培养培训措施,通过教学竞赛和教学观摩活动,培养青年教师扎实的授课能力;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学历层次;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拔优秀人员,予以重点支持,培育新生骨干。
加强学术梯队建设。认真落实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学科三级师资培训体制,完善三级师资培训制度,促进师资培训工作的整体指导与分类落实。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经费投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完善“有制度、有组织、有经费、有考核”的师资培训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多渠道、全方位的师资培养、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完善师资队伍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运行机制,加强教师引进、培养、晋升、考核、奖惩等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充分保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顺利实施。认真落实《河南中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类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意见》,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定岗、定编、定责,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保障体系,促进师资建设与管理。
(三)加强新办专业建设
稳定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建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教学质量及专业建设、改革、管理具有较高水平的优势专业。按照河南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建设标准,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力争在五年内创建3-5个省级名牌专业,全面提升我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实现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围绕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新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规划。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设比例。按照“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增专业办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对新办专业进行检查和评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按照新办专业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各专业的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保证新办专业建设经费满足使用。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图书建设、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效保证各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依托相应学科对现设专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专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促进各专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加强直属附属医院后期教学建设,进一步完善医教结合体系,严格管理和监督,保证后期临床教学质量。
加强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完善非直属附属医院后期教学功能。一是加强对非直属附属医院的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二是加强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保证充足的带教教师数量。三是扩充非直属附属医院数量。严格按照部颁标准进行遴选与建设,争取在三年内增加3-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使生均床位数得到大幅度提高。
进一步加强非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外语、人文、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实习基地开发和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及评估考核标准,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良好环境。
(五)加快新校区建设,完善新校区办学条件 尽快完善新校区教育教学功能,做好老校区向新校区整体搬迁的各项工作。
加强新校区图书馆建设,尽早开通校园网,全面提供各类型文献信息服务。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根据专业需要加强数据库和电子文献建设。加强新校区体育设施建设,尽快完善体育教学条件。增加体育维持经费,购置必备的器材与设备,满足体育教学、训练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加强新校区实验室建设,尽快投入使用。改善实验室环境和条件,建设一定数量的开放性实验室,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三、时间安排
整改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2月):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专题研讨会,认真学习领会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形成学校和各部门、各单位整改方案,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2007年3月-10月):全面整改,把各项整改任务落到实处。期间组织整改工作中期检查。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12月):总结、验收整改工作,提交整改报告。
四、组织领导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领导小组加强对整改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按照分工和整改任务分解情况,各司其职,统筹安排,把握进度,抓好落实。
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督促各项整改工作的进行,保证整改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快完成整改任务,把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
2006年12月3日至8日,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为组长、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对学校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学校高度重视评建整改工作,评估结束后,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立即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计划,巩固评建成果。
一、专家组对哈工大实地考察的反馈意见(根据考察意见反馈大会录音整理)
(一)总体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隶属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教育部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20年。经过86年的建设,现已成为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办学传统,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依托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精英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具有高度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校紧紧抓住教学评估这一历史机遇,严格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理清发展思路,加大教学投入,加快学校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学校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良好发展态势,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主要成绩
1.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实施有效。学校从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为国家发展建设输送杰出人才,为科技创新贡献高质量成果,为社会文明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学校科学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突出成果。近年来,学校又制定了“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又分别制定了“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本科专业“十一五”建设总体规划、“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这些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
2.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教学工作置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围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制定了“厚基础、宽口径”与“强工程实践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强化基础教育的同时,保留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模块,突出工程实践教学,基本构建了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一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得以有效实施。“十五”以来,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达1.6万人次,学生在国际和全国性的科技竞赛中共获奖300项。近三年,本科生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1篇,申报、获准专利23项。
3.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优惠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吸引高水平师资;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立了教学带头人制度,促进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构建学科梯队和教学团队;积极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有序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形成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发展态势好。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勤勉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涌现出以马祖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十五”以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文体活动中心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图书馆、校园网、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力度,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
4.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及时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充分发挥发挥科研优势,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方针,通过以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及时地转化为教学和教材内容以及实验教学设备等途径,为学生创造了尽早参与科学研究的条件,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充分发挥了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对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显著作用。
5.加强教学研究,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显著。“十五”期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以及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教学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了教学督导、学生评教、院(系)评价、教与学沟通、教师培训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管理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了一整套健全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并得到了有效落实,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6.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逐步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模式;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广大学生继承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涌现出以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杨振岭和刘建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生,学生工作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级表彰。学校以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为基础,通过开展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坚持加强就业指导、拓展就业市场,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办学特色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86年的办学过程中,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世界,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内涵丰富的哈工大精神;“严”、“实”结合的办学传统;开放办学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办学风格。
学校始终坚持以国家的需要、国防需要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形成了“爱国、奋进、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哈工大精神。这一精神已经成为学校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学校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在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中,“严”字当头,“实”在其中,始终坚持从国家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学校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中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开放风格,吸取前苏联、俄罗斯、日本和欧美高等教育有益的经验,走有特色的自主发展道路。
(四)问题与建议
1.建议学校从长远发展着想,稳步加强理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建议学校从整体发展着想,进一步加大威海校区建设及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二、整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扎实做好评估整改,巩固发展评建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推进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整改任务与措施
第一项任务:进一步统筹协调学校各学科的发展,在保证强势学科继续领先发展的前提下,稳步加强理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扬工科优势,大力加强理科和生命学科建设,提高人文社会学科的实力和水平,明确学科建设层次,完善学科建设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研究领域和高水平学科,形成与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结构,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更坚实的学科基础。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理工结合,切实提高理科整体水平。理科建设是工科发展的基础,一流的工科必须有实力雄厚的理科为后盾。通过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培养年轻学术骨干,尽快建设一支与理科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术队伍。通过建设理学研究中心,设立基础研究基金,全面促进理工结合等措施,大力加强理学学科建设,切实提高理科的整体学科水平,以使我校理科得到迅速加强和发展,为工科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坚实的支持。
3.大力加强理学类基础学科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平台上的教学与科研,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培养、引进高水平师资,提升全校基础课教学质量。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在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诸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力争达到国内高校先进水平。
4.进一步加强理学研究中心和学科建设办公室建设。发挥理科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学科建设办公室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理科和文科发展规划,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各项建设计划。
5.突出重点,加大投入,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博士点学科建设为目标,努力建成重交叉、有特色、入主流的文科学科群。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水平学术团队,进一步提高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整体水平。切实做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做好文科师资队伍建设;突出重点、合理规划,加快文科学科博士点建设;加大力度改善文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硬件条件。
6.着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办学实力。依托工科优势,文融理工,突出特色,加快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建设,迅速提升专业在国内的位置和影响力,提高专业办学实力。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加强文理结合的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和文化素质,建设好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第二项任务:稳定规模,增加内涵,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大威海校区建设及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1.威海校区内涵建设
(1)坚持哈工大品牌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办学。进一步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提升内涵,凝炼特色。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采取措施启动人才工程战略,逐步完善学术梯队建设,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力争在学历、学缘等结构方面有较大改善。
(3)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目前威海校区的精品课程数量较少,只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下一步将加大优秀课程建设力度,实现学校课程建设的“十一五”计划。同时,加大选修课建设力度,在2007年秋达到150门以上的全校选修课,以满足本科教学的基本需求。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威海校区有本科教学实验室105个,主要存在问题是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实验室面积偏小。对此,将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改善教学计划安排与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以期更好地满足本科教学的要求。
(5)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继续坚持青年教师助课制、导师制,加强教研室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坚持开新课、新开课教师的教学试讲制度,坚持每年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评审、教学优秀奖评选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进行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6)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与执行力度,细化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向精细化管理过渡,为本科教学的正常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7)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威海校区将进一步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术研究工作,把科研成果转化成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8)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威海校区将加大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投入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中的研讨,完善创新活动立项、论证、指导、评比体系,创造良好的创新活动氛围,使学生创新活动再上一层楼。
2.校本部和威海校区优势特色互补
进一步加大校本部与威海校区的互动与互补。充分利用校本部和威海校区的社会资源、人才优势、优秀生源和办学基础,实现校本部和威海校区的协调发展,增强优势特色的互补。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整合课程资源,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发挥校本部教学名师和教学带头人的作用,利用暑假安排教学名师和教学带头人赴威海校区培训青年教师;选派威海校区的青年教师到校本部进修课程,进行科研合作,提升青年教师的水平。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规格,加强校本部对威海校区教学管理的指导,积极探索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办法。
第三项任务:以评估整改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以优秀教师培养一流本科生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讲台准入制度。新开课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技能培训,走过助课全过程,写全全部教案,上讲台前经过试讲,上讲台后接受教学督导专家跟踪听课,经过3~5年任课资格考核合格者,方能取得主讲教师合格证。对于教学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技能培训,重走主讲教师资格审核程序,仍不合格者必须转岗。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组织开展教学法研究,举办各类教学培训班。通过教学带头人传帮带,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过好教学关。通过教学技能培训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强化教师岗位职责。加强教学过程监督,严格质量控制,对于教学质量不合格的教师在聘岗晋升中切实实行一票否决。受聘教学岗位的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承担本科生授课任务。教授每年至少为本科生上一门课或开设一门创新研修课程。
(4)实施名师工程。完善教学带头人制度,实施“教学名师”计划,设立校教学名师奖,培养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候选人。
(5)加大教学优秀团队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优秀团队支持计划,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材建设、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目标,打造一流的教学师资队伍。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习马祖光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7)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加强学习动机引导,深化班主任导师制建设,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自我教育平台建设,制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完善入学、毕业和国防教育体系,继续拓展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渠道,继续挖掘典型,继续调整辅导员队伍结构,继续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打牢杰出人才的思想道德基础。
2.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1)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召开第十三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深入研讨“哈工大如何培养出更多的杰出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办出自己的特色”。
(2)优化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创新教育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体现哈工大学科专业特色,突出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建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新模式。
(3)深化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广泛开展研究型教学。扩大创新研修课程覆盖面,改造传统课程为研究性的学习课程,设置综合的研究性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进一步推进研究型教学的开展。
(4)加强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扩大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开放,依托科研优势,深入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加大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调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将科技创新活动提升为教学环节,设立创新学分,大力推进创新教育。
(6)营造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创新文化氛围。继续加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7)加强实验学院建设,进一步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按类培养、加强基础、严格分流、突出创新”的培养原则,完善高起点、全过程的本硕连读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8)继续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适应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要求,不断改进学生评教、专家督导和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评价制度,加强教与学联络制度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保障能力。3.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加强管理,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利用率
(1)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力学、数学、机械基础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物理、化学、机械基础、工程训练中心4个世行贷款实验中心模式,组建实验教学大平台,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一批学生创新活动中心。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力度,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营造优良环境。
(2)进一步加强图书资料建设,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加强管理,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3)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学现代化中的作用。
(三)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强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整改任务的完成,学校成立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树国 郭大成
副组长:周 玉 李绍滨 孙和义 崔国兰 邓宗全 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雪梅 马家辰 王建文 王明秀 王桂芝 王淑滨
王锡仲 付石友 冯吉才 任南琪 安 实 朱 宁
齐晶瑶 何明升 吴松全 吴林志 张中华 张兰威
张姗姗 李 旦 李一军 杨 韬 杨庆海 邹超英
姚 郁 赵希文 赵海峰 徐晓飞 徐殿国 谈和平
崔令江 崔福义 梁迎春 梁国伟 游 宏 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改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教务处。主 任:周 玉 李绍滨 副主任:李 旦 崔福义 王明秀 成 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建文 王淑滨 朱 宁 齐晶瑶 吴松全 张中华 赵希文 崔令江
(四)整改任务分工
第一项任务:进一步统筹协调学校各学科的发展,在保证强势学科继续领先发展的前提下,稳步加强理科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
负责人:丁雪梅、游 宏、杨 韬,各院院长(系主任)2.理科学科建设
负责人:丁雪梅、游 宏,有关学院院长(系主任)3.理科专业建设
负责人:李 旦、齐晶瑶、游 宏,有关学院院长(系主任)4.理学研究中心和学科建设办公室建设
负责人:丁雪梅、游 宏、杨 韬,各院院长(系主任)5.文科学科建设
负责人:丁雪梅、杨 韬,有关学院院长(系主任)6.文科专业建设
负责人:李 旦、齐晶瑶、杨 韬,有关学院院长(系主任)第二项任务:稳定规模,增加内涵,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大威海校区建设及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
1.威海校区内涵建设
(1)坚持哈工大品牌标准,高起点、高规格办学 负责人:李绍滨(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负责人:李绍滨 马家辰,威海校区各院院长(系主任)(3)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负责人:马家辰 崔令江,威海校区各院院长(系主任)(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
负责人:马家辰 崔令江,威海校区各院院长(系主任)(5)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负责人:马家辰 崔令江,威海校区各院院长(系主任)(6)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负责人:马家辰 崔令江,威海校区各院院长(系主任)(7)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负责人:付石友 马家辰 崔令江,威海校区各院院长(系主任)(8)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负责人:马家辰 崔令江,威海校区各院院长(系主任)2.校本部和威海校区优势特色互补 负责人:李 旦 崔令江
第三项任务:以评估整改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以优秀教师培养一流本科生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投入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讲台准入制度
负责人:李 旦、崔福义、赵希文、朱 宁,各院院长(系主任)(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负责人:李 旦、崔福义、齐晶瑶,各院院长(系主任)(3)强化教师岗位职责
负责人:李 旦、崔福义、朱 宁,各院院长(系主任)(4)实施名师工程
负责人:李 旦、崔福义、齐晶瑶,各院院长(系主任)(5)加大教学优秀团队支持力度
负责人:李 旦、崔福义、王明秀,各院院长(系主任)(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负责人:李 旦、崔福义,各院院长(系主任)(7)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 负责人:吴松全 李 旦
2.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负责人:李 旦、齐晶瑶,各院院长(系主任)、教学副院长(系副主任)
(2)优化培养方案
负责人:李 旦、齐晶瑶,各院院长(系主任)、教学副院长(系副主任)
(3)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负责人:李 旦、齐晶瑶,各院教学副院长(系副主任)(4)加强实践教育
负责人:李 旦、张中华,各院教学副院长(系副主任)(5)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
负责人:李 旦、张中华、齐晶瑶,各院教学副院长(系副主任)(6)营造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创新文化氛围
负责人:王淑滨、李 旦、吴松全、张中华、齐晶瑶(7)加强实验学院建设 负责人:李 旦、齐晶瑶(8)继续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负责人:李 旦、赵希文,各院院长(系主任)
3.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加强管理,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利用率
(1)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负责人:李 旦、王明秀、张中华,各院教学副院长(系副主任)(2)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负责人:王锡仲、王明秀(3)校园网建设
负责人:杨庆海、李 旦、朱 宁
(五)整改工作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7年3月),启动阶段:各院(系)、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教育部专家组的考察意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整改方案,于2007年3月23日前报学校本科教学整改办公室。
第二阶段(2007年4月~11月),整改阶段:各院(系)、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整改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整改工作。
第三阶段(2007年12月),整改复查阶段:各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认真总结一年整改工作,形成整改工作总结报告。学校本科教学整改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形成学校整改工作总结,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二○○七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