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基基础工程需解决的问题
地基基础工程需解决的问题:
建(构筑)物的地基强度设计、变形控制、稳定性控制、基础材料设计、检验与监测技术和相关施工技术。
地基强度设计:应包括,地基原位测试技术、室内测试技术、允许设计取值。变形控制:应包括,地基变形计算、建筑物允许变形、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稳定性控制:应包括,建筑物整体稳定性、抗浮稳定性、抗震稳定性。
基础材料设计:应包括,材料抗冲切、抗剪、抗弯设计、耐久性设计及地基土的材料特性。地基土的材料特性:应包括土的组成、化学成分、成因、应
力历史、地下水条件、物理力学指标等。
地基基础的工程研究:地基材料特性、结构类型适应性、施工技术可行性。
.1
基础工程的可靠性、耐久性研究已
发展到新的水平。1.1.1 可靠性
70年代我国科研工作者跟进国际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研究,全面开展了对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的研究。
85年国际标准ISO2394《结构可靠性总原则》发布,这种设计方法在世界各国结构工程界得到实施,标志世界结构工程设计的全面技术进步。
84年我国国家标准GBJ68-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发布。
我国89版国家标准体系全面引入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简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
89版国家标准体系的特点:
结构可靠度设计的范围仅限于构件设计的可靠度;
对结构体系的可靠度研究还未达到使用阶段;
国家规范体系中还没有全面涉及耐久性设计的内容2000版国家标准体系的公布,进一步明确了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和适用范围,全面引入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使我国结构工程的技术水平随国际同步,达到了新的技术水平。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修订为《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2)由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有一定特殊性,由原标准要求的“应遵守”本标准,改为“宜遵守”本标准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中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使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对荷载组合的设计取值和相应的抗力给出了明确规定。对地基和桩基的承载力采用了极限值、特征值和安全系数的方法,并对荷载组合设计取值给出了规定4)基础工程可靠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工程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基础工程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基础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或因过大变形引起上部结构不适合继续承载; ·基础工程的变形引起结构裂缝或影响正常使用; ·基础工程的耐久性1.1.2 耐久性
国外对耐久性的认识是使用极限状态的问题,认为结构或构件出现不可接受的外观损伤,是经济合理的使用寿命问题。
国内则更多的认为是安全问题,将耐久性看成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问题。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
1)钢材的耐久性;
2)混凝土的耐久性;
3)环境作用的耐久性问题。
钢筋锈蚀。混凝土冻融损伤。化学物质的侵蚀。
碱骨料反应—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碱金属与骨料发生反应。碱—硅酸反应
碱—碳酸盐反应 机械物理损伤—磨损、空蚀、冲撞。
大气侵蚀—酸雨、空气污染、雨水冲淋、风沙。
溶蚀—长期浸泡在流动水中的混凝土,有效成份被水溶解。生物侵伤—海洋环境和城市污水的影响。
1.2
更加强调原位测试的重要性。
地基土(岩)由于成因、应力历史、地下水条件等的改变,对土的基本力学性质影响很大,基础工程设计参数更加强调原位测试的重要性。
近20年的工程实践,在土的原位强度、变形特性的测试技术、软土、砂土的非扰动取土测试技术不断发展,如:静力触探仪技术、旁压仪技术、扁铲测试技术、软土的薄壁取土技术,砂土的二重管、三重管取土技术等研究和应用,已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的可靠性。如有的学者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如德国,原位触探类测试与取土钻孔在工程上的比例与我国比正好相反,静力触探除有压力传感之外,还安装摄像和其他传感器,大大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水平和能力。
我们国家总的状况是触探技术应用的多一些,大都是传统的取土测试,先进的取土技术、旁压仪、扁铲等应用面较小,设备的差距较大。1.3
强调按变形控制的基础工程设计原
则: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明确规定了按变形设计的原则、方法,地基基础工程按变形控制设计的思想是国内外岩土工程学术领域的共识。
分析所有地基基础工程的事故,因地基强度引起的比例很小,大部分是因地基过大变形引起的倾覆和开裂,或因差异沉降引起的裂缝而影响正常使用。
黄熙龄院士在1991年~1997年,通过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变形控制设计研究,并进行了工程实践,同时把这一重要设计思想编入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即在一个整体大面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或多层建筑,应按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标志着我国地基基础设计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省原云南省设计院总工刘岳东教授级高工,已年过80高龄,经过多年的调查、分析、研究,出版了《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内力分析》一书,对现行规范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论点:如,对基础内力分析的弯曲与弯矩的概念及相应的“倒梁法”计算的不同观点;对基底摩擦阻力抵消基础整体弯矩的讨论。同时针对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工作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分为9个章节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刘老的这部专著对我们更深入准确地学习贯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并把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工作的设计思想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和实践有指导作用,刘老这种对工程科学问题严谨且不断探求的精神,是我们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的榜样1.4
重现监测技术:
监测技术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地基基础工程灾害的预警系统。同时监测数据是检验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依据。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要依靠监测技术实现。
监测技术包括:
测试原件、监测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和反分析技术。
监测技术研究包括:
测试原件、仪器仪表的可靠性、耐久性研究,自动测试系统可靠性研究、远程监控技术和自动报警系统。
近十年国内外在监测技术的研究方面已基本上实现了:
除传统的应变、频率测试外,发展了远红外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并在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上大大提高,并且实现了长期监测和自动预警的系统设计功能。监测和研究的内容: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监测;
大型土石坝工程的裂缝、应力观测和监测;
大型边坡工程、填筑工程的沉降监测和裂缝监测; 地铁工程建造期和使用期对地上建筑物影响的监测等。1.5
大型区域工程的相关技术和综合利用。
区域性基础工程包括:
区域性地下空间开发功能设计、基础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
地铁车站建设的地下通道与周围建筑群的联结;
地铁道路对线路上建筑物基础(包括超长桩基础)的影响;
地下车库在区域地下空间建设的道路设计;
小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规划、建筑设计等。
随着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地下空间开发的地下车道、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的需求越来越大,区域基础工程研究的问题是综合规划、建造、增加投资效益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率,减少由于单体设计、施工引起的人为地质灾害,包括基础支护结构及锚杆对邻建建筑物的影响、地铁线路穿越高层建筑桩基础等引起的相关问题。目前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已初步考虑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问题,但对相关基础工程设计和相关联结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地基基础工程技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进入21世纪,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住宅产业项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交通建设等规划设计、施工综合研究的需求,对我们结构工程师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为基础工程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内发达地区在超深超大基坑工程、大底盘多塔楼高层建筑、地下商场、地下车库、以及大跨空间多层地下建筑等,不仅在大型公共建筑而且在住宅小区建设中都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其面积已达到总建设面积的10%。
综上所述我们结构工程师在思考、研究和实践中,应在如下几个问题有所突破。2.1
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设计的进一
步研究和实践。
建筑物的基础沉降都是“盆形”沉降,即四周小,中间大。
规范中所列的单体高层建筑箱形基础,当地基较均匀、竖向结构构件布置均匀、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均匀时,箱形基础的底板、顶板的内力近似于局部受力的内力,但这种情况在工程实践中是很难遇到的。
工程中大量遇到的情况越来越需要进行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设计。如:
(1)箱形基础或裙楼比塔楼扩大,刚度较大荷载分布也较大核心筒,造成荷载不均匀,由于功能的要求竖向构件的布置不均匀。
(2)目前上部结构内力计算均把基础作为嵌固的固定端来假定的,因此整个结构体系没有考虑“盆形”沉降而引起的附加内力。
(3)有的项目实测研究认为,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计算和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内力变化和分布,有的项目实测表明,当施工到9~11层时对结构体系,特别是对地基基础的计算起控制作用,即过多地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参与是不安全的。以上仅是复杂工程实践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原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实践2.2
按变形控制设计
为减小沉降设置桩基的设计思想,是我国应用变形控制进行基础工程设计的成功经验。
减少建筑物整体沉降可以采用减少结构自重从而降低基底附加压力;采用深埋基础;采用桩基等各种措施和方法。
对于差异沉降的控制可采用设置沉降缝,设置施工后浇带等措施和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功能要求,不允许设置沉降缝;或因地下水位较高或希望工期缩短,采用施工后浇带要增加施工费用,对工期也有影响。
因此就出现了按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
如:云南省设计院完成的北京中华民族园,根据业主的需求,用一层到九层的阶梯形建筑构成人造山体,建筑内部为商业用途地下一层停车库,总面积十二万平方米,荷载的差异非常大,并且不可能设缝。因此采用桩基独立柱承台,再用防水板做地下室底板,其核心就是不采用天然地基,而用桩来控制差异很大的变形。这一方法得到北京首规委组织的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建成后说明这一方案是成功的,且是经济的其他各地也有若干成功的实例。
但整个按变形控制设计方法还有待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和系统地深入研究。
另一个方面,目前深基坑工程对于周围建筑及地下管线、道路的影响,在城市建设中事故率较高,深基坑工程设计必须按变形控制设计已列入规范,但某些支护技术对变形计算的研究还十分欠缺乏(如土钉墙支护),事故率也比较高,因此按变形控制的支护设计计算方法还有待全面地总结完善2.3
全面提高原位测试技术水平。
作为基础工程设计依据的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技术研究目前积累的大量资料以地基强度为主,而且开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均衡,对于原位地基变形参数的研究较少,至使工程设计或由于参数保守,造成工程浪费,或由于估计错误,造成工程事故。随着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设计和按变形控制设计的要求,变形参数原位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十分重要,特别对于砂土、粉土、风化岩等室内评价有困难的地基土更加重要。并且这项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装备和仪器,还需要积累量大面广的工程资料和经验总结。因此在市场经济的现实中,还需要我们在观念上给予重视、在方法实施合作,推动这项技术的进步。2.4 进行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监测数据是信息法施工和动态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总结和调整地基基础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大量监测数据的积累,为工程设计反分析,建立区域地质资料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基坑工程研究方面的投入还十分欠缺,监测技术的实践和研究包括测试原器件、测试系统及自动化预警系统等方面内容。
第二篇: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指引
大连瑞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指引
一、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0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
—8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 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 106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
93—9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
施工规程》JGJ4--80
地区标准、规定和条例
施工图纸、资料
二、检查内容
1、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1.1地基处理、桩基施工等单位的专用资质情况;
1.2水泥浆液流量计的计量标定情况;
1.3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1.4各种建筑材料的存放条件;
1.5护坡、桩基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和各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证;
1.6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及沉桩机械的定期鉴定情况;
1.7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
1.8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防护措施。
2、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检查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
地基加固范围、加固方法、支护方案、检验要求及施工顺序和要求等。
明确采用桩基类型、数量、单桩设计容许承载力、设计桩长、桩径、桩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标高、接桩形式、停锤控制标准、试桩要求、桩位偏差要求、桩的检测要求等。
3、质保资料检查
3.1各种加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准用证和进场检验报告;钢
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证明书、复试报告及准用证;预制桩出
厂合格证;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书和准用证;
3.2混凝土、水泥土试块的强度测试报告;
3.3单桩或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报告及其他地基质量检验报告;
桩基轴线及样桩放线定位及复核测量记录;
3.4打(压)桩施工记录、灌注桩成桩施工记录;
3.5桩基隐蔽验收记录(包括预制桩接桩、灌注桩成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吊放、混凝土灌注等);
3.6灌注桩混凝土试块报告及评定结果;
3.7单桩静载和动力测试报告;
3.8桩位轴线偏差和标高验收记录;
3.9桩基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3.10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11桩位竣工图和竣工验收资料。
4、检查要点
4.1基坑支护
4.1.1根据基坑深度、气候条件、土质情况和周遍位臵建筑情
况,合理选用基坑支护形式;
4.1.2砂浆护坡、锚杆护坡、预应力锚杆护坡和排桩护坡等护
坡施工质量要符合相应规范和规定;
4.1.3合理排放坡顶和基坑的水,坡面和坡顶的水得到有效排
放,能较好地维护土质结构。
4.2打(压)桩
4.2.1混凝土预制方桩(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应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可运输,采用锤击法沉桩时,混凝土预制方桩还需满足令期不得小于28天的要求。(GBJ 7—89第8.6.2条,JGJ 94—94第7.2.1条)
4.2.2沉桩过程中若发现以下异常现象,要及时研究由设计单
位认定处理意见。
A.锤击沉桩、贯人度突变;
B.桩身出现明显的倾斜移位;
C.静力压桩阻力骤减或骤增;
D.多接桩接头破坏和错断;
E.桩顶发生破碎,桩身裂缝扩大。
GBJ 202—83第 4.2.22、4.2.25条)
4.2.3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的停打(压)控制原则应符合以下
要求:
A.设计桩尖位于坚硬、硬塑的粘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士
或风化岩等土层时,以贯人度控制为主,桩尖进人持力层深度或桩尖
标高可以作参考。
B.贯入度已达到而桩尖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其每阵10击的平均贯人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值,控制贯人度应通过试验
确认。
C.桩尖位于其他软土层时,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人度
可作参考。
D.压桩应以桩端设计标高控制为主,压桩力作为参考。
E.桩基施工图要求实行双控时,若发现桩顶标高已符合设计要
求,但贯人度仍未达到要求或贯人度已达到停锤标准而桩顶标高达不
到要求需截桩时,都应取得设计单位的认定手续后方可实施停锤和截
桩。地基变化不是太大时,可以了解周边类似建筑桩基数据作为参考
依据。
F.采用液压压桩机沉桩时,若桩顶标高已达到设计要求,而其
压力值小于设计荷载较多或压力值远大于单桩极限荷载值,但桩顶标
高仍未达到设计要求需截桩时,都应取得设计单位的认定手续后,方
可停压或实施截桩。(GBJ 202—83第4.1.7条,JGJ 94—94第 7.4.5条)
4.2.4焊接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10 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焊接质量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程的要求。(GBJ 202—83第4.2.28、4.2.30条)
4.2.5混凝土预制管桩和钢管桩,在沉桩前除检查强度报告和
出厂合格证外,尚应按有关标准抽样检验。
4.2.6钢管桩焊接应符合国家钢结构施工的验收规范和建筑钢
结构焊接规程,其每个接头除按下表要求做好外观检查外,还应按接
头总数的5%做超声波或2%做X光射线拍片检查,在同一工程内探
伤检查不少于3个接头。气温低于0℃,雨、雪天气和桩身潮湿时,无可靠措施确保质量时,不得进行焊接操作。(JGJ 94-94第7.6.1.6条,JGJ 94—94第 7.6.1.8条)
4.3灌注桩
4.3.1成孔用钻头直径应等于桩的设计直径,桩身实际灌注混
凝土体积和按设计桩身计算体积加预留长度体积之和的比,即充盈系
数不得小于 1,也不宜大于1.3。
4.3.2清孔应分二次进行,第一次清孔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第二次清孔在下放钢筋笼和浇捣混凝土导管安装完毕后进行。
4.3.3钢筋笼经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安装入孔,在起吊、运输和安装
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安装时,钢筋笼应保持垂直状态,对准孔位
徐徐轻放,避免碰撞孔壁,下笼过程中,遇到阻碍,严禁强冲下放;
应吊起查明原因处理后,再继续下笼。
4.3.4钢筋笼安装位臵确认符合要求后,应采取措施使钢筋笼
定位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拱。
4.3.5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始终埋在混凝土中,严禁将
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埋人混凝土的深度以 3~10 m为宜,最小
埋人深度不得小于2m。
4.3.6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现场应进行塌落度测定。
4.3.7水下浇筑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强度应比设计强度高一
等级进行配制,以确保达到设计强度。所以,混凝土试块强度按高一
等级验收,设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4.3.8沉管(套管成孔)灌注桩应根据不同沉管方式如锤击沉
管、振动沉管、振动冲击沉管、静压沉管;按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制订防止缩径、断径等措施,通过试成桩符合要求后,方可采用。
4.3.9沉管符合要求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尽量减少间隙时
间;灌注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桩管内是否吞桩尖或进泥、进水。(JGJ
94—94第6.4.3条)
4.3.10为确保沉管混凝土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拔管速度;同时
还应根据不同的沉管方法采取使混凝土密实措施。
4.4回填土
4.4.1前期准备:
A.从经济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挖土的施工顺序和时间,减少运土
工程量,回填土优先选用基槽中挖出的原土,但不得含有垃圾及有机
杂质。
B.回填土使用前含水量应符合规定,简单的测试方法:手攥成团,落地开花。
C.回填土施工前,必须对基础墙或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等进
行检查验收,并办好隐检手续,而且砼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回填坑垃
圾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回填。
D.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煤气管道安装检查分段打压无
渗漏后,管沟墙间加固后再进行。
E.施工前,必须看清图纸,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回填土的高
度和厚度,如在基坑(槽)或管沟边坡上,每隔3m钉上水平橛,室内
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上水平控制木桩。
4.4.2过程中控制:
A.回填土必须分层铺摊,每层虚土厚度应根据密实度要求和机
具性能确定。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
于200mm,虚土铺摊时,随铺随找平。
B.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
行相接。
C.深浅不一致的基础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础标高
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依次类推。如必须分段填夯实,交接处应填
成踏步槎,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m。
4.4.3事后控制:
A.验收方法按规范要求,夯实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B.部分室外回填土在雨后可查看有无沉陷,若有较大量的沉降,必须重新补填夯实。
4.4.4冬施注意:
A.冬季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其中冻
土块体积不超过填土总体积的15%,其粒径不得大于100mm,铺填时冻
土块应均匀分布,逐层压实。其虚土厚度不得超过150mm。
B.填土前,应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室内土基坑(槽)或管沟不得
用含冻土块的土回填,冬施回填土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底或已填
受冻,应及时采取防冻措施。
第三篇:报县政府需解决问题20170320
峨山德康家庭农场推进需各部门支持问题
林业:
1、坡改地未验收,还属于林地,如何处理。
2、整治用地如何办理。
3、涉及商品林、退耕还林、荒山荒坡如何做林勘。
4、公益林可否建设家庭农场。
国土:
1、家庭农场选址涉及基本农田调规事宜。
2、家庭农场修建地占用非基本农田,需办理设施农用地审批手续,地点确认需测量单位、国土部门参与,可否集中办理,先行动工。
3、坡改地未验收,整治用地如何处理。
4、办理设施农用地需家庭农场立项、审批并办理营业执照,可否按县政府和公司签约协议立项,农户不设立个人公司。
环保:登记表可否集中由乡镇统一受理再到县环保局备案。供电:
1、供电部门电费收取及变压器设计费用能否统一办理,免收设计费用。
2、电价按农用电管理收费。
3、安装费用能否在预算基础上下浮30%。
乡镇:加快选址、进行测量,预留出适合养殖地块。
峨山德康希望生猪养殖有限公司
2017年3月20日
第四篇:地基基础分部工程自评报告
地基与基础分部验收自评报告
本工程为徐州汉之源拆迁安置房C区C1号楼,位于郭庄路南侧。本工程建设单位为徐州城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堪察单位为江苏科信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徐州市第三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江苏集慧建设集团;监理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建设监理咨询中心;监督单位为徐州市质监站。该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885㎡。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六层及阁楼层,基础为整体筏板基础,±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3.18m。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砼结构强度等级:基础筏板及地下室外墙为C30补偿收缩防水砼,外露构件采用C30其余为注明处为C20砼。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为MU10,砂浆强度等级:地下室内墙为M10混合砂浆。
一、资料情况
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控制资料及实体检测资料完整并合格,各种原材料的合格证、试验报告齐全,并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其中钢筋出厂合格证16份,测试报告16份经试验均符合要求; C15砼标养试块1组;C30砼标养试块3组;C30P6抗渗试块2组。土方开挖分项为1个检验批,模板分项为5个检验批,钢筋分项为6个检验批,砼分项为4个检验批,现浇砼结构分项为2个检验批,1 砖砌体结构分项为1个检验批,防水砼分项为2个检验批,卷材防水分项为2个检验批,各检验批均一次性通过验收,砼强度、各种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为了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汉之源工程项目经理部组成了以项目经理为首,以项目执行经理、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及各班长为成员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质量目标进行了分解,明确其基本要求,控制各工序要点,建立并完善技术交底制度,所有原材料进场必须待见证取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的各项规定,严格控制进场建筑材料放射性指标的检测。对施工完毕的基础各部位进行钢筋保护层实体检测。各工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合格后报予监理验收,每道工序经多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的操作,做到层层把关,对各分项工程质量具体控制做到如下:(1)测量定位
a、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轴线,采用经纬仪盘左、盘右折中法定出该拟建建筑物的坐标,再根据计算、测量、复核定出建筑物的各个轴线控制点,以减小传统尺量定位的误差。
b、在各轴线点上打龙门桩,把轴线点和水准点标记在龙门桩上。c、根据这些控制点用经纬仪、钢尺、水准仪等测量工具定出各施工段的轴线和标高尺寸。
d、各点测量定位平面尺寸及水准高程均验收合格。
(2)土方工程:
根据地质堪察报告提供的持力土层深度,在基坑四周打入竹片,用于控制基底标高,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请堪察人员到场,确认土层情况。机械开挖至基底上200mm后,采用人工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由业主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及地质勘探单位对基底土层进行验槽,并做好验收记录。(3)模板工程
a、认真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未接受技术交底的工人不得上岗,工人在模板安装前,根据交底内容进行复线、配模。b、施工中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测放符合要求、标注清楚。标注线和记号显示在稳固不变的物体上。放样弹线时,除按图纸弹划出工程结构外轮廓线外,并弹划出模板的安装线和检查线。
c、木模板接头处、梁柱板交接处,认真配制,细心操着,防止了烂根、移位、胀模等质量问题出现。
d、在加固模板时严格控制轴线间的尺寸、底模标高,使几何尺寸、垂直度、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支撑按施工方案要求搭设。e、拆模必须有拆模报告且在监理批准和技术负责人同意后进行。f、模板工程施工中,随做随检,做好验收记录。模板工程完成后具备完整的自检、互检资料。
g、预埋件在安装前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 3 置上。(4)钢筋工程
a、钢筋按绑扎和成型分别进行技术交底,未接受技术交底的工人不得上岗,焊接工均持证上岗。
b、钢筋原材料经复试合格后使用。钢筋的品种、规格、级别、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c、钢筋绑扎结束后,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 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规格、级别、直径、数量、间距是否正确。
② 检查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③ 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④ 钢筋的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⑤ 钢筋表面不应损伤,不得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⑥ 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d、钢筋连接试件报告均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5)混凝土工程
a、混凝土在浇筑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b、混凝土分层振捣密实,专业人员持振动棒,并予以一定奖罚。c、混凝土浇筑现场“随做随清”,对滴洒在模板上、脚手板、支撑上的混凝土应刮净,浇一段、清一段,保证操作段文明整洁。
d、混凝土养护:砼浇筑完毕后能按要求及时养护。
三、结论
地基、基础分部工程于2009年10月29日结束,控制资料完整,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检验批部位验收主控项目符合要求,一般项目合格率均达90%以上。
综上所述,地基与基础分部评定为合格。
第五篇: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
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机构程序文件
文件编号: 2014-PM01 版 本:
第一版 第0次修改 主题:安全作业管理程序
颁布日期:2014年7月8日 必须经过室负责人的批准,并由专人陪同。未经许可不得照相、复印文件、查阅资料和独立开展检测操作。(2)试验室规定客户不得独自停留在试验室的检测区域
14.4.6 化学试剂和有毒品及腐蚀品的管理
(1)化学试剂和有毒品及腐蚀品应当分开存放。其中剧毒和强腐蚀品应由双人双锁保管,建立出、入库领用登记。
(2)化学试剂应当建立专柜存放,存放应符合摆放原则。
(3)化学试剂的废液必须建立回收制度,严格禁止随意排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14.4.7 现场检测活动的安全
(1)检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测,应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2)现场检测时的安全细则应严格遵守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并填写《现场检测安全作业记录》。(3)现场检测出现意外事故除参照执行本程序4.4条规定外,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公司经理。
(4)现场检测的安全监督检查有安全监督员实施。14.5引用文件和质量记录
[1]《设施控制和环境保护程序》(2014-PM01-15)[2]《现场检测安全作业记录》(2014-PM01-14-JL01)第36页 /共 59页 文件编号: 2014-PM01-15 程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