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中国铝加工行业发展情况报告(范文模版)
2015年中国铝加工行业发展情况报告 中国铝及铝加工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1.1 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铝工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格局----中国和其他,全球影响力不断提高。2014年,中国电解铝产量占了全球的52%,消费量占了全球的49%;氧化铝产量占全球的45.6%;再生铝产量占全球的46%;铝材产量超过全球的55%;铝土矿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48%;废铝进口量占全球的26%;铝材出口量占全球23%。
中国铝加工业已经历经60多年的历史,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铝材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已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铝挤材供应基地。特别是在过去10年,铝加工企业抓住机遇,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期。当前,中国铝加工业在进入规模化的新台阶后,增速放缓,今年以来市场更是进入中低速发展期,产能过剩及营商环境逐渐恶化,铝加工企业进入运行的微利时代,也正处于变革与转型的重要时期。
1.1.1 中国铝挤压材—全面满足内需,出口大幅增长
2014年,中国铝挤压材产量1470万吨,比上年增长9.3%,2004-2014年,铝挤压材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7.2%;2014年铝挤压材消费量1345万吨,增长7.6%,2004-2014年铝挤压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7%;2014年出口量85.4万吨,增长39.5%。
1.1.2 中国铝箔材—满足内需,出口竞争力强
2014年,中国铝箔产量达到320万吨,近10年铝箔产量年均增长率达20.6%;铝箔消费量达到236.4万吨,同比增长12%,2004-2014年铝箔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7.31%;铝箔出口量86.77万吨,净出口量80.80万吨,2004-2014年出口量年均增长27.74%,铝箔净出口量占产量的25.25%。
1.1.3 铝板带材—中低端产品大量出口,高精产品仍需进口
2014年中国铝板带产量达到967万吨,比上年增长10.5%,近10年产量年均增速为20.8%,近年来中国铝轧制工业尤其是高精铝板带轧制业已成为中国铝加工行业新的发展热点。2014年消费量达到814万吨,同比增长10%,2004-2014年均增长率达到16.18%。2014年铝板带出口量达到173.84.万吨,净出口量139.11万吨,净出口量占产量的14.39%,2004-2014年出口量年均增长37.49%,1.2近年来中国铝加工业发展的9个特点
中国铝加工行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很多,我主要概括以下9点。
1.2.1 投资规模大,产能产量增长快
2014年我国铝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共完成固定投资1965亿元,同比增长25.2%,占当年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和压延加工投资额的51.6%。单个项目规模、技术装备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增加。投资项目分区域来看,河南、山东等地比重加大,西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地。
2010-2014年铝加工产能迅猛增长。其中,铝板带(冷轧)增长119.5%,铝挤压增长46%,铝箔增长67.5%。
1.2.2 新项目起点高,技术装备水平高
热连轧、冷连轧、双零箔、大型材产能集中投产。熔铸、热处理、轧制、挤压、后处理、精加工装备全面升级。大量进口先进设备,很多企业装备水平世界一流。截止2014年底,已有(1+5)式热连轧生产线1条,(1+4)式热连轧生产线10条,(1+3)式热连轧生产线4条,(1+1)式热粗-精轧生产线10条,连铸连轧生产线1条,6辊不可逆式冷轧机22台,仅CVC-6plus就有17台。据尚轻时代最新的调查,到今年底,投产的45MN及以上大型挤压机将会达到超112台,其中80MN及以上重型挤压机38台。2000mm级宽幅铝箔轧机有80台,进口的就超过50台。
1.2.3 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
据尚轻时代初步统计,电解铝生产企业延伸铝加工业务的有36家(不包括仅有铝圆铸锭和板锭铸造的电解铝厂)。铝液直供短流程生产铝挤压圆锭、轧制板坯比例不断加大,节能降本增效显著。
1.2.4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铝产品出口对产业的拉动明显
据尚轻时代统计,过去12年,是中国铝加工材、铝制成品出口的黄金年代,累计出口铝及铝合金、铝加工材、各种铝制品累计达到4621万吨。年均增幅仍然达到10.52%。2014年达到创纪录的617.6万吨。(铝加工材367万吨+铝及铝合金66.7万吨,铝制品184万吨)。如果考虑2014年铝合金车轮出口量79万吨。还有诸如车辆、工具、灯具、家电、3C产品、机电设备中的间接出口的铝合金。估算2014年中国用于出口的铝应该在800万吨以上,甚至更高。粗略统计,铝系列产品出口的出口量占到国内全铝产量的22-25%以上。
铝产业的发展支持了与铝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产品的出口,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国内铝的消费,刺激了铝产业链的投资。因此,铝产业所涉及的产业链规模、出口规模巨大,带动面、影响面较大。
1.2.5 并购重组和产业整合加快
近年来,铝加工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变求竞合,并购重组项目增多。这包括:铝加工企业之间重组;铝加工企业向上一体化;铝加工企业向下一体化;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重组等。每一类别的重组和整合都有成功案例,为行业下一步调整树立了样板。
1.2.6 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各有特色
在骨干企业带动和地方政府推动下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铝加工基地。主要有:广东佛山——铝型材及深加工;河南巩义——铝板带箔;长三角——高精铝板带、双零铝箔;山东龙口、滨州——铝液短流程系列深加工;吉林辽源——轨道车辆型材及深加工;重庆、天津、长春——铝铸造及汽车产品等特色铝加工基地。
形成一批规模化、实力强、有影响力的铝加工企业。轧制企业:南山铝业、明泰铝业、鼎胜铝业、厦顺铝箔、南南铝业、中铝瑞闽、中铝西南铝、魏桥铝加工等。挤压企业:丛林铝业、忠旺铝业、亚洲铝业、豪美、兴发、利源铝业、华昌、坚美、凤铝等。
一些铝加工企业精耕细作,形成专业化特色。例如:吉林麦达斯铝业、辽源利源精制、广东和胜、金桥铝材、格朗吉斯、诺贝丽斯、大亚丹阳铝业、亚太轻合金、无锡银邦、山东裕航等。
1.2.7 资本运作和上市融资促进优势企业成长
目前铝加工行业上市公司已经有20多家,绝大多数都能借助资本市场,抓住机遇,占据市场先机,获得到良性的发展,成为行业领先者。
上市的挤压企业:利源铝业、麦达斯、兴发、罗普斯金、忠旺、闽发、栋梁新材、亚太轻合金、中飞等。上市的轧制企业:南山、明泰、鲁丰、银邦、鑫仁、众和、中孚、云铝、常铝、中基、东阳光等。上市的铝合金企业:四通新材、怡球金属。
在过去几年中,尚轻时代为上述大多数企业成功上市和再融资提供了专业化的行业顾问服务,助推这些铝加工企业成为公众公司。
1.2.8 整体的产品开发能力提高,进口替代进程加快
由于国内铝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的提高,进口替代十分明显。一些传统的的进口产品如印刷版基、罐料、双零箔等都已经开始出口。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的铝加工材需要进口,进口量呈下降趋势。
1.2.9 部分企业开始跨地区、跨国投资布局产业,产业转移。
如兴发、南山铝业、忠旺、麦达斯、鼎胜、常铝、龙马铝业等实现多地布局,集团化运营,铝加工企业国际化也开始起步。
总之,铝加工行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也在浪潮涌动,向好向前!并酝酿新的突破!中国铝加工行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1 铝加工产能过剩,竞争日益激烈
多数企业细分市场及某一精专项目关注不够,都盯着高档铝板带材和大型工业型材,造成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过剩向高端产品领域蔓延。这里仅举几例。
航空铝厚板材,按精整设备通过能力计算,目前已建成产能35万吨/年,在建项目有9个,估计全部建成后产能将近100万吨/年。但包括客机和货机在内的全球航空铝材需求量每年不过60万吨,中国2020年后的需求量也不会超10万吨。
目前在产及在建的45MN以上大型挤压机以及80MN以上重型挤压机,已分别超过112台和38台,生产能力超百万吨,多数都要面向轨道车辆市场,但轨道列车(包括高铁、地铁和轻轨)大型铝型材年需求量不过10万吨。其他的大型材市场也极为有限,大挤压机开工率可想而知。
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在建的铝合金板带冷轧项目有16个,其中仅生产能力达300万吨/年就有2个,总生产能力在1200万吨/年以上。
2014年,中国罐料的生产能力近90万吨,在建的生产能力约35万吨,而去年市场需求量58万吨,考虑出口的话也就只有66万吨。2015-2016年,将会有多个主打罐料的项目投产,加入到罐料市场中来,预计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到2016年中国汽车车身铝板产能会达到55万吨,而乐观预计到2020年需求量也就至多有15万吨。
2.2 受经济环境影响,铝加工企业经济运行效益不佳,营商环境恶化
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10亿元,同比增长11.52%,实现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6.64%,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9%(数据真实性令人质疑).全行业仍低效运行的状况仍没有改变。铝加工企业面临的经济压力主要表现在:
内外销铝加工材加工费不断下降,出口低价竞销,引发系列反倾销。
客户占压货款严重,资金普遍紧张,承兑汇票比例过大,融资成本高。据我们了解,国内铝加工厂特别是铝轧制厂普遍闽临货款账期过长长的困扰,货款中承兑汇票的比例大多在70%以上。
企业过度投资和短贷长用,导致负债率高,偿债压力大,运营风险大。
市场法治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到位,逃税骗税、骗贷、融资套利、灰色交易、负利竞销等恶性竞争手段和现象扰乱竞争秩序。在某种程度上,铝产品成为投机套利的工具,铝及铝加工项目成为融资套利的平台。
企业经营效益出现分化,总体上看,品牌优势大的企业比一般企业好,上市公司好于未上市公司,铝挤压企业好于平轧企业,有深加工的好于只做初级加工材的。
可以说,铝及铝加工行业——中国工业经济的缩影和典型样本!多年累积形成的不健康的虚拟经济、权贵经济、诸侯经济透支了中国经济和实体企业的现在和未来,侵害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的可持续性发展。
2.3 国内铝消费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
我同意一个说法,中国房地产业是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过去10余年,是中国房地长投资的黄金时期,拉动了中国乃至全球与之先关的产业发展,是经济奇迹的最大推手。人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如果在中国,罗马可以壹两周内建成。
但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还在持续探底。今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增速为7.0%,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占固定资产投资三分之一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已降至3.5%的水平,相比去年同期降10个百分点,也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低增速。而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了16.8%。据初步估算,中国全铝消费中,与建筑、房地产投资的相关的领域占铝消费的比例超过40%,加上间接相关的比例应该超过50%。在此背景下,铝消费增长速度必然下滑。与此同时,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增幅也呈现下降,1-8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0.24%,对铝消费增长也有抑制作用。
有机构分析说,今年1-8月铝表观消费增长率仍有9.3%,我认为其实不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通常讲的铝消费是原铝消费,这是包括用于出口的铝及铝材的,而1-8月仅铝材出口量同比增长了30%多,这里面包含有很大的非正常的因素,即出口投机套利行为。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废铝进口量出现下降,原来一部分再生铝的市场需要原铝来补上。因此,基于对全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探底的预期,并考虑上述两个因素,我们预计今年国内真实的铝及铝材消费量增长率会在4-5%左右,大大低于以往两位数的增幅,进入中低速甚至低速增长新阶段。如果经济持续下行,铝及铝材消费量下降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2.4 国际市场低迷,出口难以持续增长
多种因素会导致未来铝出口难以持续增长,需要逐步改变出口导向,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贸易壁垒增加的背景下,在较高的出口规模基础上继续扩大出口会遇到更多障碍,出口增速会放慢,甚至出口量还会下降。
过去几年的出口量剧增与国内外铝价差、升水、资金利率、汇率、投机套利等因素密切联动,呈现有投机性、阶段性特点,更有赖于政策支持,并不能乐观的认为国外市场兴旺和留给我们的市场空间巨大。未来出口将会越来越难,很难持续增长。
因此,铝加工厂、电解铝厂、氧化铝厂和投资者都应该有清醒认识,不要被一时的市场繁荣所蒙蔽,导致市场误判。
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铝工业也要适应和进入新常态,我们需要为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刺激付出代价,困难与挑战可能要持续更长时间。我们的发展要从高速增长向中高/中低速转变,要从追求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和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要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中国铝市场和铝加工业的机遇与前景
前面说了一些问题,下面我还要把话说回来,讲一些积极的东西。尽管铝行业和铝市场挑战较大,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定力保持信心。要看到市场的潜力和增长的空间。没有不赚钱的买卖,只有不赚钱的人,再好的买卖也有人赔钱,再不好的买卖也有人赚钱,一切都是事在人为,适者生存。铝行业的积极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人均铝消费量和社会存量较低,仍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铝的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全球铝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铝消费产生了巨大推动。中国虽已成为全球铝消费第一大国,但人均铝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按照2013年的同口径比较,中国人均全铝消费是21公斤,而美国是25公斤(峰值是35公斤1999年),日本24公斤(峰值是32公斤1997年),德国是34公斤,荷兰是45公斤,挪威是52公斤,比利时是29公斤,加拿大是26公斤,韩国是25公斤。
同时,中国铝使用存量水平也较低,仍处于快速积累阶段。铝的使用存量是指正在使用中的各种终端产品(如汽车、房屋、冰箱)中所包含的铝的数量。综合估算,则2013年中国铝使用存量约为13840万吨,人均约100公斤,仅相当于目前美国的18%,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3.2 在新常态下,扩大铝的消费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措施。
第一,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第二,有利于扩大内需,化解过剩产能,减少贸易摩擦。第三,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改善民生。第四,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带动制造业水平提升,铝材料的开发及扩大应用,可以成为制造业自主创新、升级改造的重要突破口。特别是加快铝在汽车车身薄板、新能源、电子通讯、环境保护、生物工程、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带动制造业水平提升,进而提高铝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五,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以铝节木”、“以铝节铜”等应用,可降低一次性资源和再生性较差资源消耗,同时减少国家稀缺资源的消费,从而降低对外稀缺资源对外依存度。3.3 未来铝扩大应用的重点领域
今年1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受国务院参事室委托完成了《扩大铝的应用范围,促进循环发展的战略研究》。研究报告认为,当前铝价处于低位,是我国扩大铝在交通车辆轻量化“以铝代钢”、推动电力行业“以铝节铜”、建筑领域“以铝节木”等应用的最佳时期。
据调研了解到,当前扩大铝应用的重点领域包括:交通运输(全铝挂车、铝合金敞篷运煤车、轿车高精铝合金薄板),建筑结构(铝合金建筑模板、围护板),电力领域(铝合金电缆、铜铝复合导体)。此外,还包括铝合金托盘、铝合金防洪设施、铝合金桥梁、铝箔包装等产品及领域。
4吉林辽源市有条件打造更专更强更大的铝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本次会议由吉林辽源市经济开发区承办,昨天我们参观了三家铝加工厂,刚又听了王立平市长的介绍,我想借此机会对辽源市的铝加工产业做一些积极的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我的看法是,辽源市致力于打造中国高精铝加工基地的规划定位是正确的、理性的和可行的。既符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和环境条件,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
首先,两家本地铝加工龙头企业麦达斯铝业、利源精制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是这个城市亮丽的产业名片。麦达斯铝业、利源精制都是在本土生长起来的企业,多年精耕细作,专业化特色显著,已经进入工业型材第一阵营,并成功向精深加工和制造业延伸转型。在经济下行、行业困难的环境下,两家企业能保持良性健康发展势头,获得用户和行业认同十分不易。相比之下,国内一些铝加工企业陷入较大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债务风险,面临可持续性的挑战和危机。
两家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较早实现上市,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并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两家龙头企业的稳步发展为本地区和国内铝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源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投资软环境,反映了辽源市的治政能力水平、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素质、地域文化适于企业成长。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辽源市现在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的规模的铝加工产业集群。现有铝合金及相关企业11户,其中骨干企业6户,上市公司2户,产值超10亿元企业2户。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铝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年产能达到50余万吨,年产值超39亿元。
其次,辽源市具有良好的发展铝精深加工的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辽源市毗邻沈阳经济区,长春经济区,融入长辽一小时经济生活圈。靠近铝加工高端用户群,又具备良好的从事高端制造业配套服务的各种要素条件。周边的与铝加工密切相关的产业基地包括:长春轨道车辆基地、长春汽车制造基地、沈阳汽车制造基地、沈阳航空制造基地、沈阳装备制造基地、齐齐哈尔货运车基地、东北石油开采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医药生产基地、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等。
第三,辽源市靠近内蒙古通辽—霍林河煤电铝一体化产业基地,具备原材料供应优势,以及良好的物流优势。比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铝加工企业原料优势明显。
总之,有上述发展基础和条件,加上可以借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业4.0、一路一带、产业布局调整转移等重大战略实施和配套政策支持,以及城镇化、消费升级、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等市场环境。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辽源市可以说是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有条件发挥更大潜力,打造更专更强更大的铝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注意,我的建议首先是要专,其次是要强,最好才是大。适应新常态发展铝加工产业需要把握的重点
总书记近期视察吉林时强调:适应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我认为,铝加工行业参与者也要如习总所说,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但更要着眼未来、面对现实、适应新常态走出一条与以往不大相同的新路。
5.1 铝加工新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需要把握的重点
适度规模的投入和产能扩张。不要急于求成,不论新老企业、哪类项目都要量力而行,避免市场低速增长和产能过剩下的高投入、低回报产生的风险。也避免未来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包袱。需要滚动发展,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放缓一般性、同质化的铝加工项目投资。在特色加工、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尽量不做或者少做加工费低、附加值少的项目和产品,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发挥利用好。目标是从铝材加工转变到铝部件、铝制品、制成品的深加工。
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进而提升价值链。要发挥现有铝加工企业潜力,沿其产品上下链条招商引资;也要跳出现有产品和企业,协调、引导本区内外投资主体把握市场热点或前沿技术,整合资源、创新产品、创新合作模式、协同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开创新的产业绿洲。招商引资的发力点在资源整合、找对切入点,不要一味的优惠让利!
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入区铝加工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使产业与城市改造、新农村建设、社会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如电动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绿色包装等方面,都可为铝材扩大应用创造新机遇。
优选投资机构,引入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建分厂、开分店。防骗子、防忽悠!这个行业假象不少,编故事忽悠地方政府圈地、圈资源、套钱、骗税的总有。当然,铝加工厂被一些地方忽悠去投资后被翻账、围剿、盘剥的案例也不鲜见。
5.2 新常态下对现有铝加工企业的期待——转型升级
对现在正在运行的铝加工企业来说,以拼规模、拼价格、拼成本的路数参与竞争很难会有更大的发展,更好的前程,转型升级是必然的。纵观国内外的成功企业发展经验,我认为今后铝加工企业的发展方向是要努力走上以下五条发展之路:
第一,走专业化差异化之路,要有产品主攻方向,突出开发重点,形成专业特色。
第二,走智能化制造业之路,要努力延伸产品链,做好铝材的精益制造和惊喜加工,提高价值链。
第三,走协作化共赢发展之路,要与客户、供应商、服务商、金融投资机构合作,针对特定产品和市场形成战略联盟,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合作平台,开辟新的产业蓝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四,走集团化全球化发展之路,要借鉴国外铝加工企业成功经验,借助资本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组建集团化企业,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便利客户服务,并逐步实现全球化运营。
第五,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要有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企业未来的最大的竞争力。包括产品与市场的可持续开发,环境、健康、安全、员工的可持续改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的担当、资产和财务的健康,技术和转备的持续提升等等。
5.3几个方向性的铝项目及项目集群建议
在目前行业形势下,我不大主张和支持一般性的铝加工项目。再去搞个几十万吨甚至数百万吨的铝挤压铝轧制项目,意思不大,且不说你有钱没钱,产品有市场没市场,单就是跌而再跌的铝产品加工费,就会让投资者很难有利可图。费挺大的力气,干一件不挣钱甚至亏钱的事情,何苦而为呢?如果你真是有信心有实力有耐心,我建议可以在铝材产品延伸方面下点功夫,在13.7亿人口的市场,一个小的产品都可能成就大的产业,造就巨型的企业!要是放眼全球呢?而这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有可能培育出一些新的产业集群,增加经济总量。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去年凉茶品牌加多宝和王老吉都改为铝罐,增加了70亿只铝罐,一下就给铝行业带来了10万吨铝罐料的销量,给企业带来几百亿的产值。另一个是从事汽车内外装饰条生产的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他们的产品多是铝合金的,很小的产品,但去年销售收入24.4亿元,利润5.7亿元。
下面我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些与铝相关的项目,看看你们辽源市有没有兴趣将其中的几个推进下。当然,其他企业和地方也是一样有机会。
包括:铝型材—铝半挂车、客车制造;铝板材—铝罐车专用车制造;铝型材—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轨道车辆内饰装备产业;功能饮料-铝罐-铝罐料产业群;饮料/无菌包-制药/药包-铝箔;铝箔-铝箔容器-预包装食品加工产业群;铝电池-新能源汽车项目;泡沫铝-新型建材-家具-铝合金城市设施;铝型材-机加工-消费电子产品;3D打印-智能制造;铝合金石油钻管-石油机械;铝材-医疗器械;铝合金建筑模版-脚手架;彩涂铝板-铝合金房屋-光伏一体化建筑;铝合金仓储物流设施装备„„
地方政府部门要想在新常态下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走出新路,就要在产品开发、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方面都要深入下去,要走出去!要做好项目策划和专案、有针对性招商,做好链条设计和市场培育,产业衔接。做好科技项目对接和产业孵化,做好产业产业服务。
最后,我要再次表达的是,铝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阶段会面临不同的议题。过去10多年,中国铝工业的参与者们在中国经济崛起的最关键的时期,克服困难,创造性的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业和经济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功不可没。而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当前和未来铝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制约,发展战略和发展之路必须重新审视。同时,我们还面对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更多的挑战。这需要铝业的决策者参与者们有更多的信心、更多的责任、更宽的视野、更多的智慧、更多地胆略、更深的合作,更快的行动。要在给国家生产更多铝金属,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给客户带来更多产品,给员工带来更多福利的同时,给社会带来更多文明成果和可持续性,给父老乡亲留下更多的青山绿水,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资源能源,这样才能给产业带来更多尊严,赢得更多尊重!
第二篇:2003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物流业
2003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物流业
一、政策环境
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各级政府逐步把发展现代物流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国家在“十五”规划中,第一次将物流列入发展的重点。为了切实推动中国物流的发展,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会同其他几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从政府的角度下发
的第一个有关物流发展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为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原国家经贸委公布的2002年90亿元技改国债贴息重点支持行业中,流通业首次成为10大行业国债技改支持重点之一。这次技改国债贴息支持流通业的核心内容是: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为工业企业提供快速低成本的增值服务,降低中国企业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中国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加强物流园区的规划和服务;重点推进流通企业现代化,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得到发展,培育5至10家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额在20亿至50亿元的连锁企业集团。
与此同时,交通部为加快物流发展也颁发了《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物流服务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为促进国际贸易及物流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原外经贸部发布了《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在市场准入和审批程序方面做了规定,以起到对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整顿和规范作用。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涉及:
1.外商可投资商业物流配送中心
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有三方面当务之急:一是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二是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三是推进国际合作,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文件中,没有对物流产业的开放做出专门承诺,但在分销、运输等部分的承诺中,都包含了物流产业开放的相关内容。在实际审批中,国家已明确允许外商投资连锁商业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
2.外商投资民航业政策放宽
新《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8月1日正式实施,外商投资中国民用航空业的范围﹑方式﹑比例和管理权等全部放宽。新规定除了扩大投资范围,由原来规定外商投资公共运输企业只试点一至两家,改为取消试点数量限制,除允许外商投资现有任何一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外,还放宽了外商投资比例,由过去的投资民用机场中方必须控股,并且比例不可超过49%,改为外商投资民用机场,只须由中方相对控股便可以。
3.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的试点工作
为促进国际贸易及现代物流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原外经贸部拟在国内部分地区开展外商投资物流业的试点工作。目前暂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及深圳经济特区进行试点。并对外资企业投资的形式与业务、申请条件、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说明。
试点的目的是对物流业有秩序地开放,通过引进外资资金和管理来促进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同时对中国整体物流业起到整顿和规范作用。
4.鼓励外国大型连锁企业在华采购
为鼓励和方便外国大型连锁商业企业采购中国产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鼓励跨国商业企业在华设立采购中心,并解决其通关、外汇管理、税收等问题;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使产品质量、性能及包装等适合跨国商业企业的要求;举办类似“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等活动,为国外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与国内生产企业建立直接贸易关系提供条件。
5.政府采购法出台
《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适用于中国境内进行的政府采购活动。制订采购法,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然一步。政府采购将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将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在该法颁布之前,重庆、深圳、江苏、山东、河北、安徽、山西、北京、上海等大部分省市已相继进行了政府采购制试点和推广,效果显著。
6.港口可再组建外轮理货公司
据交通部透露,除原各港外轮理货公司外,原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可根据本港理货业务的需要,组建第二家理货公司。凡具有与开展船舶理货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企业法定代表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符合国家有关公司注册资本的规定的单位均可设立第二家中国性理货总公司。
二、行业的发展前景
(一)物流服务供给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已经从原来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
物流费用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三个环节产生,约70%的企业干线运输占物流费用的40%以上,而有48.10%的
企业采取铁路的运输方式(见表23)。
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物流服务需求分析
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2002年中国的GDP为10.24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空间。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000多亿元扩张到11000亿元。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做了乐观的预测(见图29)。
中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另外,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有强烈的物流需求,加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行投资多元化,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能力已提到议事日程,同样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这些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1.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企业视物流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其越来越重视。根据2002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一次典型调查显示,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高(见图28)。中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见表24)。以马士基物流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均预测中国现代物流的服务需求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中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而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有较大空间。据统计,中国目前工业品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
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方面,费用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0%(见表25)。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占货价的10%-32%,最高为32%;英国平均为14.8%,最高25%。因此,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业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见表26),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总体来看,物流总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2.物流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1)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的服务非常有限。
(2)现行物流的满意度不高
工业企业对物流代理的满意度并不高(见图30),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
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3)新物流商的选择
新的物流代理商依然是企业“不变”的选择。在调查企业中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根据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对自理方式(17%)或代理方式(31%)不满意的企业,正是现有物流企业的潜在市场机会,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机会广阔,同时变数也较大。
(4)在未来1-3年内,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需求
购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呈增长趋势;对仓库的需求类型,则是低成本和高容量;同时冷藏库的需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三、物流业投资领域及建议
在整个物流系统的建设中,有不少投资数额较大的工程项目。流通项目投资同生产项目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如果生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有所失误,项目建成后可能会有一些补救措施;但如果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出现失误,补救的困难就大得多,因此选择物流项目是十分重要
的。
物流产业从总体讲是一个高投入、见效慢的产业。一般来说,建立一个比较现代化的有10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差不多需要1亿-1.5亿的资金规模,中国很少有一个单独的物流企业能够做到这种投资的强度,这样就使得它的规模比较小,效率也比较低。
在工业企业中,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往往是利润埋藏相对集中的环节,尤其是当前在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支持下,容易实现无缝衔接等物流管理,易于在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当前,不少生产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釆取联合与协作的形式进行专门物流服务的尝试,结果都是比较成功的。物流投入能够很快得到效益回报,这是当前有实力的工业企业纷纷加大物流方面投入、组建或者分离出物流运营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而投资的决策要充分考虑风险,以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物流业也是分散和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
随着物流需求增加,物流供应企业服务将从低值基础性服务转向高附加值服务。因此,以下物流环节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一)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基础设施的自然地理和空间特性显著。比如已经建好的机场、码头、港口等,具有不可再生性,往往容易凭借其位置在物流系统中取得天然的垄断地位。基础设施企业的独占性和垄断性使其在与外资合作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外资参与建设经营可大大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但是,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大、建设期长,只有那些资金实力雄厚,且能得到政府支持的企业才能够占领市场,并稳定已有的市场份额。
(二)综合物流业务
综合物流服务企业不仅可以扩大经营规模,也能降低经营成本。目前,中国物流业的服务功能单一,基本都是仓储或点对点的运输服务,很少具备综合增值服务功能,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对他的服务能力有充分信心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
(三)交通运输业务
中国企业物流费用支出最大部分就是交通运输业务。随着物流量的增长,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必然大大增加,运输业市场空间仍然很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国内企业以及跨国企业大多数选择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的增长使重型运输货车需求量增加。航空运输目前份额虽然不大,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近几年的增长都超过了20%。专业运输市场较为看好,如专业的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快件运输。还有特种运输业务,对专一产品的运输、运燃油料及其它液态、粉状货物,冷冻、冷藏货物等运输的技术性强,进入壁垒高,对一般企业来说,如不具备相关技术,没有足够的实力则很难与市场中的现存企业相较量。
(四)快递业务
在所有货运业务当中,快递业务利润率最高。快递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企业对货运快速、及时的要求越来越高。快递业务包括航空特快、铁路快递。航空快递虽然费用高昂,但在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据预测,在未来5-7年内,航空货运量将以两倍的速度增长。行业的发展前景
(五)物流服务供给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已经从原来的“货物配送”发展到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成为一种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
物流费用主要由运输、仓储、包装三个环节产生,约70%的企业干线运输占物流费用的40%以上,而有48.10%的企业采取铁路的运输方式(见表23)。
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六)物流服务需求分析
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2002年中国的GDP为10.24万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空间。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000多亿元扩张到11000亿元。麦肯锡咨询公司也对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做了乐观的预测(见图29)。
中国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工业远离加工工业的产业布局。“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等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另外,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有强烈的物流需求,加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实行投资多元化,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竞争能力已提到议事日程,同样形成了巨大的物流需求,这些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1.物流市场需求量分析
企业视物流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其越来越重视。根据2002年3月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一次典型调查显示,很多企业认为物流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比较高(见图28)。中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见表24)。以马士基物流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物流企业均预测中国现代物流的服务需求年增长率在20%以上。
入世后,关税水平的大幅下降,必将带来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大大促进进出口贸易物流需求的增长。据估计,仅外贸海运量的增幅就达8%—10%。
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中国工商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而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有较大空间。据统计,中国目前工业品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
产品从生产到销往用户手中,95%的时间耗在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方面,费用平均占到总成本的50%(见表25)。95%的时间与50%以上的成本空间,便是巨大的“利润源泉”。美国平均的物流费用占货价的10%-32%,最高为32%;英国平均为14.8%,最高25%。因此,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物流业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见表26),社会物流业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平均物流量相近,但物流费用支出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供应物流一般都由生产企业来承担。总体来看,物流总量的增长率要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说明物流业的成长性较好。
从工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对目前物流运作质量的满意程度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潜力巨大。
(3)新物流商的选择
新的物流代理商依然是企业“不变”的选择。在调查企业中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根据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对自理方式(17%)或代理方式(31%)不满意的企业,正是现有物流企业的潜在市场机会,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而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机会广阔,同时变数也较大。
(4)在未来1-3年内,对物流设施设备的需求
购建仓库、装卸设备的需求呈增长趋势;对仓库的需求类型,则是低成本和高容量;同时冷藏库的需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第三篇:中国高尔夫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高尔夫行业发展报告
高尔夫在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几乎是一面倒的讨伐,占地、耗水、环境污染等都是“罪证”。《小康》调查显示,65.7%的受访者认为高尔夫球场对环境破坏严重,62.6%的公众认为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环境不可持续的休闲方式,应严格限制。事实究竟怎样?本刊记者访问多位业内专家,以期对这些问题给出冷静的答案
下午3点,李源来到一家高尔夫球俱乐部,这里位于北京市中轴线北端,与鸟巢近在咫尺。刚一到球场,他就深深呼吸,这里空气清新,安静怡人。湖畔水景风格的球场,与碧草白沙的地理环境融为一体。
仅仅看到这些,就已经让人心生向往。
尽管李源家距离这里有一段距离,但是一个星期至少有五天,再忙他都会坚持来这里“泡一泡”,“即便不打球,只是在草地上散散步,也非常舒服。”
打球代替吃饭
从事金融行业的李源今年51岁,他不仅是这家俱乐部的资深会员,也是中国高尔夫行业的“老玩家”。早在1997年,当时在深圳工作的李源就开始正式接触这项运动。
那时,在深圳,世界闻名的高尔夫俱乐部观澜湖已经建成了,而这座城市也被冠上中国“高尔夫的故乡”之名,在高尔夫设施的发展上,比较完善。由于毗邻香港,在周末,许多港人都会相约来深圳打球。
把李源拉向高尔夫球场的,也是他的几个来自香港的客户。“阳光,空气,运动!”李源用三个词形容他迷上了高尔夫的理由。而更重要的是,他发现高尔夫是一项兼具休闲与商务的运动,高尔夫球场也是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绝佳场所。
“与陌生人谈判的时候,需要了解双方的各个方面,专业知识、这个人的特点、公司的特点等等,打一场球四个半小时,这个过程全部压缩在里面。”李源说,拥有大片绿色的草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人的心情也会变好,这个时候,最适合沟通。很多需要几天谈下来的事情,可能在那几小时内就谈完了。
而且,“球品看人品”,在高尔夫球场上更能从细枝末节中了解一个人的为人,进而决定是否在商务中有合作的可能。
在一场球里,如果前方遇到障碍物,有的人或许因为性格直爽一些,就会勇往直前;有的人性格温吞一些,就会采取稳妥、安全一些的处理方式。从这些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倾向。除此之外,李源更看重的是球友的文明礼貌:“比如穿衣戴帽、举止言谈、对同伴的态度、对球场工作人员、球童的态度等等。”在李源看来,打一场球后,基本上对方的人品,都了解得差不多了。
在接触了高尔夫之后,李源和朋友越来越喜欢通过高尔夫谈事情,而不是参加传统的、大多要拼酒的饭局。
确实,用打球替代吃饭,成为了中国更多商务人士的选择。而且,在行内也流传着一句话:全世界每年都有近十万亿美元的交易发生在高尔夫球场上。
现在,13年后,高尔夫已经成为了李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其中,他可以清晰感到13年间的变化,中国高尔夫球发展的速度。
《朝向白皮书——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指出,2010年国内球场共产生992万打球轮次,相较去年的872万轮次上升了13.8%。高尔夫核心人口数增至33.3万。而近两年随着一些运动员打出成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运动,更多的青少年也开始投入到这项运动中来。
“现在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练习高尔夫,学习本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享受这项运动。”北京SGA高尔夫培训中心的教练大卫说。大卫来自高尔夫的发源地苏格兰,在那里,高尔夫一直是一项非常大众的运动,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去。
在他看来,尽管中国有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职业高尔夫球手,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把它当作一种锻炼、休闲方式。“中国的高尔夫行业发展迅速,有的人从小就开始学,有的人退休后才开始学习,每个年龄层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健康、快乐。”
这种向大众化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年龄上,还有价格上。早在2002年11月,一向打上“贵族”标签的高尔夫,在深圳市龙岗建成开放了标准18洞的公众高尔夫球场。平时打一场球,平均消费在300元左右,相当于一般高尔夫球场的30%。
“从行业本身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高尔夫这些年的发展应该是很不错的。”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院长张晓春总结道。而这个“不错”体现在这几方面:从球场的数量来说,达到了600多家;从高尔夫产业本身来说,球场拉动了经济的发展。据《朝向白皮书》的最新调查与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高尔夫球会中工作人员约有14万人,平均每个球会从业人员为280人/18洞;还有高尔夫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上占有很大的份额。据国际高尔夫球协会统计,中国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尔夫球用具生产国。
堵,是行不通的
“以后,中国的高尔夫或许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吧。”李源满心期待,但是话语间,却有些犹豫。
李源从会所的透明玻璃窗望出去,球场边传来一声声“好球!”这个会所一向都是李源最喜欢的球场,这里无论地理、环境、质量还是服务都是一流的。可是,最近李源却敏感地意识到这里被笼罩上了沉重的气氛。
而这股沉重,似乎也笼罩在中国整个高尔夫行业上。
2011年5月,央视在《焦点访谈》栏目以“目无禁令的高尔夫球场”为题,曝光了云南石林县新建的高尔夫球场用地问题。
这无疑是个导火索,使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在高尔夫土地占用问题上——其实早在7年前,国家就对高尔夫下发了禁令。
2004年10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分别实行禁止和限制用地,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审批。
当时,全国有170家高尔夫球场。等到2011年,当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环保部等11部委掀起的“整治高尔夫球场风暴”席卷全国时,这一数字变成了600多家。
“这说明堵的措施根本行不通,国家应将其视为一个产业加以疏导。”张晓春说。之所以禁令止不住,他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需求很大。
张晓春发现,在东南沿海地区,打球的人越来越多,对球场的需求量也必然增大。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喜欢把高尔夫球场当做一个很好的构建城市环境、招商引资的条件。“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的高尔夫往往是跟房地产紧密结合在一起,房地产通过这样一种优化环境达到增值。”
而球场的需求量,最先体现的则是对土地占用的需求。2004年,正是因为触碰了占用大量土地、引发农民纠纷这条红线,高尔夫球场才在蓬勃发展的初期遭遇到了禁令。
“事实上现在大部分球场都不会占用耕地。”张晓春说。行内人都很清楚,真正的高尔夫球场并不需要平坦的耕地,高尔夫球场的乐趣在于地形的起伏变化,离开了起伏的丘陵地貌,球场的质量必将大打折扣。“现在一面倒地说高尔夫球场占用多少土地,实际上缺乏一些精准、科学的数据。”
张晓春认为,外界在占地方面对高尔夫确实存在误解。“我们在给别人做咨询的时候,从来都是首先强调国家的耕地政策是一个不能碰的底线。”
禁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横亘在眼前的,是引起更为广泛关注的、受到舆论诟病的高尔夫生态问题。
对高球破坏生态要科学分析
2011年8月初,央视《经济半小时》持续聚焦高尔夫球场耗水现象。报道指出,许多看似美轮美奂的高尔夫球场,竟都是直接用城市饮用水水库的水来浇灌草坪,又把混杂着农药、杀虫剂的污水回赠给了水库。
从那时起,舆论似乎一面倒地开始批评高尔夫。
有报道指出,在西部修建一座36洞的球场,每年耗水量会高达500万吨,更有人推算,北京的高尔夫球场一年会抽取高达4000万吨的地下水。网友评论,这种行为跟吸血无异。那么,这些情况到底是否属实呢?
“就拿央视二套报道的数据来说,那个数据其实是一个简单化的计算。”张晓春说,它只是算球场有多少个喷头,每天喷头喷多少水再乘以365天,得出来的数字肯定惊人。“但实际上,在管理当中肯定不是这个样子。”
“我们不能否认它是一个用水量非常大的地方,”张晓春说,“但是,在行内,其实大家都非常清楚,水的循环使用是高尔夫球场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如果完全是用买水这种方式进行浇灌,任何一个球场都没法维系它的基本生存。”
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朝向白皮书》统计了国内51家球场2010年全年的灌溉用水量,测算出我国一个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设施的年均灌溉用水大约为27.6万吨。白皮书也提到,“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灌溉量也有所不同,且差异较大。用水量最多的球场样本,18洞一年灌溉水超过60万吨,同时也有不足15万吨的样本。”
“一亩草坪需要多少水,这跟天气的变化有关,比如下雨的时候就不用灌溉,降雨量在15毫米的时候就不用灌溉,15毫米以下就需要灌溉。”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对草坪深有研究的马宗仁教授说道。
而且,在马宗仁看来,设计也是一个重要要素,如果设计得好,高尔夫球场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用水问题。“用大气降水可以把水储存起来,设计的时候,需要把全年的用水量计算出来,然后在此基础上,乘上30%的保有量、缓冲量,然后再把池塘挖出来,这样,高尔夫球场就有了一个内循环系统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球场当中有很多的湖、荷塘,一个是作为球场障碍,另一个是利用天然降水,存水,循环使用。”张晓春解释。从他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对于水资源这一块,更多的球场是在利用循环水,利用中水,进行处理之后,循环使用。
至于涉及到生态的另一个方面,目前众多报道中提到的中国高尔夫球场滥用农药、杀虫剂,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问题,张晓春告诉记者,超过标准就是污染,这是他们对污染的界定,但是现在他们并不知道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确凿的数据来说明,另一方面是国家并没有下达确定的污染标准。”
“由于没有一个标准,很多时候只有参考类似的标准,比如农作物。”马宗仁说,长时间以来,高尔夫球场的肥料和农药都是与农田共通的,而实际上,农作物所需要的农药量要比草坪高得多。
对此,作为东方高尔夫集团的CEO兼总裁,潘仲光曾在博文中指出,美国调查过91个球场,他们发现球场使用药量平均是77公斤,其中64%是杀菌剂、2%是杀虫剂、34%是除草剂。而另外有一个统计是在一个城市里面,关于私人庭院、果菜、花苗等行业和个人的农药使用量。调查结果发现,换算成球场大小每1000亩的庭院、果菜、花苗等行业和个人的使用量每年是300公斤,也就是高尔夫球场用量的2到20倍。
“在新加坡,由于所有的球场都建造在饮用水水库旁边,所以农药的种类和使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中国也能做相同的规定的话,则球场农药的使用量就只有庭院、果菜、花苗的二十分之一而已。”潘仲光说。
前途未卜的高球命运
“我的看法是这样,只要用国家所规定的农药,这些农药是高效低毒的,在球场设计上,如果设计成环保型的球场,大部分问题都会避免。”从事多年高尔夫研究并兼任中国高尔夫场地委员会常务理事的马宗仁说。他表示,如果规范自身,高尔夫球场不仅不破坏环境,甚至还可以给环境带来积极的作用。
“高尔夫球场的用地主要以荒坡地、废弃地、垃圾场为主,把它们改建成环境优美的绿地,难道这不是好事吗?”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院长张晓春反问。李源打球的高尔夫球场就是在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熟知当时情况的内部人士说,那绝不是一项便宜的工程,地上铺了一层覆膜,采用了先进的技术,用了两年的时间,把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改造成了空气清新的绿地。
现在,在11部委的整顿还没有出来一个最终的结果前,高尔夫行业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焦虑地等待。但在张晓春看来,这一次的整顿,未必就是坏事。
“一个是确实需要摸清家底,在高尔夫的发展当中,球场和相关产业,到底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第二,与其让别人不得不去走一些比较曲折的路,倒不如由国家订立标准、规范,然后根据这些标准、规范去进行严格地审批,这对于高尔夫的健康发展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但是,张晓春在心底也有一个顾虑,担心这次整顿的结果还是像以往那样一刀切。有人跟他开玩笑说,这次要把国内三分之一的球场停掉。“我说且不算别的方面,几百号人的就业怎么解决?而且,投资商的投入怎么算,已卖出的会籍权益怎么保证?”张晓春说,这很难简单化地去解决。
李源绕着高尔夫球场,放缓步子,感受着照射的阳光、柔和的微风,有偶尔碰到的球友向他招招手,叫一声“老李”。
他望向不远处,一只鹤停留在湖泊边,然后飞向天空。
很多时候,李源和其他来会所打球的球友都已经忘记,这里在几年前曾是个垃圾场,只有在会所中央,挂着的那些对比的照片,凸显着高尔夫所带来的那些改变。
第四篇:上半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
上半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发展报告
第一篇 宏观运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7月,国家统计局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用“总体良好”来评价过去的半年。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均实现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2.4%,中部地区增长17.8%,西部地区增长17.3%。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1.48%。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203亿元,同比增长27.9%。在39个大类行业中,3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个行业同比下降。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7%,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6%中部地区增长31.0%,西部地区增长29.2%。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1.04%。从全国中央空调市场上半年的运行表现来看,也与国家宏观经济的表现一致,中西部地区在总体增长速度上明显优于华东、华北、华南市场,而越成熟的市场越表现出增幅放缓的趋势。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其中,住宅投资18641亿元,增长36.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2.1%。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0991亿元,同比增长21.6%。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1.75。总体而言,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也因此,中央空调行业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而水涨船高,表现在数据上,2011年上半,全国中央空调市场总量约300亿元,创造了新的规模纪录。然而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放缓,显然,国家连续的宏观政策已经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了实际的调控作用。在国家坚定的楼市政策调控下,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放缓仍将继续成为本内的特点,这也将逐渐在中央空调行业中得以体现。
二、制冷剂
从2010年初至今,R22、R134a和R410A等几种主要用于空调、热泵热水机、冰箱的制冷剂供求处于很不稳定的状态。受到空调和冰箱产销量持续增长、变频空调市场飞速发展、制冷剂原料供应紧张以及发达国家逐步关停R22生产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冷剂供应趋紧,这使得近一年多来主要制冷剂的市场价格整体上扬。总体来看,不同制冷剂的市场情况也各不相同。R22原料——三氯甲烷供应紧张的状况正在缓解,2011内中国三氯甲烷生产装置高速扩容,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三氯甲烷供应逐渐充足,价格已经出现回落。而R134a的价格则从2011年1月的每吨5.5万元涨到5月份的7.3万元左右,由于R134a海外部分
产能转产或搬迁,致使全球产能下降,再加上R134a技术难度较高,国内装置开车不稳,扩产不易,从而引发了R134a明显的供需缺口。因此,未来R134a的市场需求量还存在一定变数。碳氢制冷剂在今年上半年中表现的相对活跃,以R290为代表的碳氢制冷剂已经开始批量应用于家用空调之中,为了满足市场对碳氢制冷剂的需求,各厂商都在积极扩大产能。而主要应用于家用空调及多联机的R410A制冷剂需求大增,原因在于:首先,中国空调能效标准的出台,加速了空调高能效机型的转化速度;其次,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国家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R410A空调内销市场的繁荣;最后,R410A空调出口增加,美国空调市场从2010年开始全部使用R410A制冷剂,一些东南亚国家的R410A空调市场也开始启动。
未来,尽管随着新建和扩建的制冷剂产能不断释放,制冷剂的供应压力将有所缓解,但是,可能随之而来的“电荒”、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让制冷剂的供求状况很难预料。
三、铜
2011年上半年铜市跌宕起伏,反复震荡,几次冲高回落,最终以0.64%的跌幅小幅收跌。现货铜价年初在69800元/吨,年中跌至69358元/吨。
进入1月份开始由于商家看好节后市场涨势市场被推升走高,持续攀升至2月中旬的74900-75030元/吨;后半段时间由于消费低迷市场开始震荡下滑至一季度的最低位68600元/吨左右,随着日本危机的缓解以及现货市场需求增加,3月下旬铜价也回归到72000元/吨以上,此后由于欧洲债务危机重现,国内货币紧缩政策打压现货铜价的升势,加上需求预期不强,3月末价格再度回落至70500元/吨附近。二季度开始铜价反复震荡,上下盘整。虽然铜价动荡频繁,但就整个上半年金属的表现来看,铜市的调整幅度是最小的,同时,从5月中下旬开始,部分冶炼企业甚至矿山都已接到限电限产通知,这影响了精炼铜的产量,加上国内库存减少导致铜供应短缺,供应问题对期铜上涨起支撑作用,铜价相对表现稳定。
今年电力行业定单充足,家电行业也比预期的要好,在以上两个行业的带动下,国内铜的消费就会增长在7%以上,对铜价形成很大支撑,因此下半年铜价仍不乏震荡走高的可能。
第二篇 微观运行分析
说明:“2011上半年中国中央空调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是《暖通空调资讯》首次发布的基于半市场的发展分析报告,由于缺乏以往的半数据,因此,在本报告内将不包括增长率对比的数据及图表。总体而言,本报告以图表为主,文字阐述为辅,简要概括上半全国市场的总体发展特征、品牌格局及产品格局。
一、品牌格局分析
开局良好——上半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发展明显传递出这样的信号。过去的半年中,全国中央空调市场总容量约为300亿元,而去年全中央空调市场总容量为近450亿元。尽管不能给出一个直观的同比数据,然而将上半中国中央空调市场的总体规模与去年全行业总体规模相比,即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
根据企业的不同属性,我们将行业中的主流企业分成六大类,包括五大美资企业、冷水机组企业、国内家电系企业、日韩多联机组企业、水地源热泵企业、溴化锂机组企业。数据显示: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企业包括大金、美的、格力,大金、美的、格力已经构成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的第一梯队。其中,大金半销售超过40亿元,继续在中国中央空调行业中领跑。美的、格力半销售均超过30亿元,美的则在半程市场中成为国内企业的领头羊。
美资四大冷水机组企业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继续稳居第二梯队,他们在冷水机组市场中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并且在短期内难以被逾越。同样身处第二梯队的还有海信日立,作为专业变频多联机组企业,海信日立在专业化发展战略下保持了快速的增长。
综合而言,与往年行业发展所相同的是,以离心机、螺杆机、模块机为主的冷水机组和变频多联机组、常规单元机组构成的三大类产品仍然是中国中央空调行业中最重要的产品形式,在这三大类产品市场中表现优异的企业构成了行业主流企业的中坚力量。
分不同类别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图来看,五大美资品牌中约克仍在规模上占有明显优势,开利、特灵、麦克维尔几乎不分伯仲。传统冷水机组品牌中,天加依旧握有领先优势,此外,盾安、广州日立、国祥、EK、申菱等企业构成了国内传统冷水机组企业的重要力量,过去的半年里,他们继续在规模化道路上深入发展。从国内家电系企业的占有率对比来看,包括海尔、格力、美的、志高、奥克斯、TCL在内的国内家电系企业已经在中国中央空调行业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其中,美的与格力已经跻身中国中央空调空调行业前三甲,并稳稳占据了这一位置,而凭借集团优势以及销售网络、渠道优势,国内其他家电系企业也正在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日韩系多联机组企业逐渐形成两级分化的态势,除了大金仍然一枝独秀之外,包括海信日立、东芝、三菱电机、三菱重工、三星等在内的品牌市场表现活跃,因此呈现出相对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相反,尤其随着国内家电企业在多联机组市场上快速壮大,以及一些新品牌的进入,部分专业化多联机组企业正在陆续丧失掌控市场的能力。在专业水地源热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对比图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除了克莱门特仍然拥有领先和颇具规模的市场份额之外,其他专业水地源热泵企业仍然为寻找一条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而努力。相比之下,在由专业水地源热泵企业开辟出的水地源热泵市场上,目前享有更多市场成果的仍然是规模型企业。而在溴化锂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对比中,所有企业的占有率相对较为稳定,这与溴化锂市场竞争强度相对较低不无关系。
各区域市场占有率对比反映的是不同的区域市场在全国市场中重要程度的差别,而从区域市场占有率的阶段性变化中,亦可以反映出某区域市场发展速度及成熟度的变化情况。比如,在华东市场各区域占有率图中,上海市场占有率相比2010有明显下降,这说明上海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较高,饱和程度也相对较高,而江苏、浙江、安徽市场较为稳定。
由于整体市场仍然在快速稳定的增长轨道中发展,因此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区域市场仍然保持着与以往相同的步调。此外,区域市场的发展仍然遵循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即在国家重点政策支持的中西部区域,其中央空调市场的发展也明显表现出步伐相对较快的特征。
三、产品格局
对于上半年市场的产品格局分析,2011半报告延续了以往的产品划分方式,与以往的报告不同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本报告未对各类产品进行细分,而是将离心机组、风冷螺杆机组、水冷螺杆机组、模块机组统一归为冷水机组,其他冷水机组如水地源热泵和溴化锂则仍单独列出。
从2011年上半各大类产品的占有率情况与2010对比来看,总体而言,各大类产品的占有率情况较为稳定,波动平缓。不过其中仍然表现出值得关注的变化:多联机组和水地源热泵的整体占有率均略有下降,单元机组的占有率则有明显上升,这一现象说明了已经成为中国中央空调行业最重要产品形式的多联机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市场高峰,水地源热泵产品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逐渐归于冷静,而在国内家电系企业格力、美的等企业的推动下,单元机组大幅放量,增长尤为迅速。
各区域不同产品的占有率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区域分布特征。冷水机组产品通常在越为发达和成熟的区域市场中占比就越低,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包括江浙沪在内的华东市场冷水机组产品占比平均仅有20%左右,相反,包括西南、西北、东北、华中在内的中西部区域市场,其冷水机组产品占比平均约为30%。从冷水机组市场品牌占有率情况来看,以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四大美资品牌组成的阵营,毫无悬念仍旧把持着冷水机组市场中最大的份额,其中约克继续在冷水机组市场中独占鳌头。而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家电系企业美的和格力在规模上进一步缩小了与领先品牌的差距,比如,上半中格力在包括广东、山东、安徽等区域市场中连续获得了众多大型甚至超大型项目的认可,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离心机组、螺杆机组等等冷水机组设备。此外,一大批国内传统冷水机组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冷水机组市场中的主要力量,包括天加、盾安、国祥、堃霖、扬子、瀚艺、欧威尔、汇中、台佳、澳柯玛等等。
相比冷水机组的区域特征,多联机组大体上与之相反,其特征表现为越是欠发达和仍不成熟的区域市场,多联机组产品的占有率就相对较小。数据显示,华东区域继续承担着全国最重要的多联机组市场的地位,而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北京、广东、山东市场上,多联机组均占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反之,中西部地区的多联机组产品市场份额则较小。从多联机组市场品牌占有率对比情况来看,美的已经在销售规模上成为仅次于大金的品牌,另一个国内家电系品牌格力亦有不俗表现,上半中,格力紧随海信日立之后成为另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此外,传统的日韩系多联机组品牌大多仍在多联机组市场中表现优异,无疑,日韩系多联机组品牌是这个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力量。
溴化锂机组在区域市场表现出来的差异较大,在传统的成熟市场包括以江苏、浙江、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和以广东、福建为中心的华南市场上,溴化锂机组均已经从主流市场中悄然退出。相反,在工业相对发达的北方市场上,溴化锂机组仍拥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数据显示,在华北及东北市场上,溴化锂机组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溴化锂机组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真正活跃在中国溴化锂机组市场中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即便包括远大、双良、荏原、三洋、LG等在内的主流溴化锂品牌,也不得不面临着溴化锂机组市场空间越来越狭小的现实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上半中,荏原的吸收式热泵机组获得阶段性的成功,而吸收式热泵机组恰逢其时的为传统溴化锂机组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水地源热泵市场与溴化锂机组市场有着类似之处。近几年来,华北及东北市场一直是水地源热泵产品最活跃的区域,这与水地源热泵产品本身的特性必然相关。此外,在地质条件及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水地源热泵也获得了极为迅速的增长,河南市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越往南方,水地源热泵市场的空间就越狭窄。然而从企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专业型的水地源热泵企业在2011年的上半年中似乎显得并不乐观,尽管作为专业型水地源热泵企业的代表克莱门特依旧在该市场中扮演领跑者的角色,实际上,除此之外的专业型水地源热泵企业们已经集体遭受到了来自规模型企业的挑战。数据显示,包括麦克维尔、顿汉布什、盾安、清华同方在内的一大批传统的规模型企业已经在水地源热泵领域内超越了绝大部分专业型企业。而对众多专业型水地源热泵企业而言,如何应对规模型企业在资源、营销网络、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找到一条适合专业型企业发展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中央空调产品形式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类型,单元机组产品总体而言并无特殊性,从区域分布来看,对中央空调产品需求越大的地方,单元机组产品的销售占比就越高,数据显示了在需求相对偏小的东北市场,单元机产品占比相对偏低。从品牌占有率的角度来看,报告所选取的样本全部是国内家电系企业,包括海尔、格力、美的、志高、奥克斯、TCL,仅上述这几个品牌就已经占据了全国单元机市场总量的超过85%,而其中,仅格力和美的这两个品牌的市场占有总和就已经达到近70%,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完全被国内企业所掌控的市场。
末端产品作为主机设备的配套,其整体发展特征与主机设备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区域发展特征不做赘述。而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内专业型的末端产品生产企业逐渐在丧失市场优势,相反,传统的主机制造企业反而更能掌控末端产品市场。究其原因,末端产品不存在进入门槛,在大多时候价格是决定末端产品销售的最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市场中,专业型企业很难真正的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和壁垒。不过在近几年里,一些代表了高端技术的末端产品正在走向市场化,这将有助于将一些真正具有实力的专业型末端企业从整体竞争力欠缺的
末端企业群体中区别开来。从数据来看,冷水机组销售规模占比最大的约克在末端市场上同样占有了最多的份额,冷水机组销售规模越大末端产品的占有份额就越多这一理由同样适用于开利、特灵、麦克维尔在内的美资冷水机组企业。相反,国内企业中在末端市场上占有份额最高的是天加,而天加是一个典型的由末端产品切入市场,从而逐渐向主机渗透的企业。而由末端产品切入市场并逐渐向主机市场渗透,这同样是包括EK、盾安、国祥在内的传统冷水机组企业的策略选择。
来源:暖通空调在线
第五篇: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6)总结 1、2015年,是不断膨胀的资金规模带来的资产配置压力的剧增。
2、新的外部环境要求资产管理人在产业链中精确定位,寻找差异化发展思路,沉入实体经济,寻找风险中潜藏的收益。3、2015年,资产管理行业规模及增速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然而资产荒和防风险的压力也进一步加大。
4、目前的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近90万亿元。
5、面对经济增长的“L”形前景,庞大的资金规模反而带来配置压力,匹配资产越发难觅,管理能力瓶颈凸显。6、2015年央行共降息5次,降准5次。
7、汹涌而来的资金所面对的是投资品匮乏的窘境:核心投向中的地产行业受库存压力,不少金融机构选择主动规避产能过剩行业,转而以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突破口。8、2015年上半年大量杠杆资金涌入资本市场并将股市推上5000点高位,下半年市场遭遇断崖式下跌,投资者信心遭受重挫。9、2015年的需求端资金极度充裕,但供给端各类资产的基本面疲弱。
10、管理规模的扩张、资产轮动的节奏与自身投资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的构建速度往往很难匹配。
11、去产能是十三五五大任务之首,未来政府将侧重经济转型与供给侧改革,清理僵尸企业。
12、成熟市场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规律,机构投资者将逐步取代个人投资者,成为金融市场上的主要玩家。
13、在A股市场上,部分险资高调介入,频频举牌,一时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14、当不良资产大量出现时,我们需要能够识别其中的风险与机会,通过重整改造资产后证券化出售的投资者;股市连续下跌后,我们需要敢于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反向进场的投资者;当市场浮躁沉寂时,我们需要持续深耕某一细分领域的投资者。
15、在场景化的思路下,金融资产与特定场景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融资、投资、消费都在同一个场景下形成闭环。
16、消费金融领域的率先试水者是京东白条;网络信贷领域则是阿里小贷。
17、资产证券化核心要义在于寻找适宜被证券化的资产,并借助结构化内部分层与增信手段,通过模型化风险测算,对标的资产实现风险分层。
18、投资范围的扩大一定是伴随着投资能力的提升。
19、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投资者似乎永远都热心于为价格的涨跌找到答案,然而每当所谓的“原因”被发现,市场已经转入新的博弈逻辑。20、风险只能被分散不能被预测。
21、市场不振时关注定增,一二级市场价差大时关注并购,市场风险加大时偏重量化对冲,通胀抬头时关注商品。
22、我国金融领域实施分业监管,在资管行业已经进入实质性混业经营的时代,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会监管之间的界限依然存在,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规则对于各自管理的业务监管要求和口径也不尽相同。
23、庞大的资产管理行业只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因财富效应、流动性影响而诞生的金融产物。若要将一时的繁华沉淀为百年基业,在纷繁的业务现象、资金的追逐扎堆中找到金融牌照背后为社会发展创造的价值,并借助自身能力将其最大化,是每一位有使命感的资产管理从业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24、中国过去30多年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政府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
25、改革开放30年,在资本利用上,一方面是各地政府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另一方面是银行体系有效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生产率大幅提高,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化产业链中迅速崛起。
26、美国2007年爆出次贷危机,是由于很多不符合借贷条件的次级借款人向银行过度借贷,再加上过渡资产证券化的助推。
27、欧洲危机的表现是主权债务危机,其实质是财政危机,欧洲各国的高福利,如医疗、养老、教育、失业等公共事业的高支出导致过多的财政赤字。
28、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国政府快速应对,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国经济增长从依靠出口更多转向依靠投资和内需拉动,对于经济稳增长保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明显副作用。
29、企业将融资需求转向影子银行,甚至是较高利息支出的民间融资,由此带来了影子银行在过去几年里的持续繁荣和全民泛金融化的兴起。但是,企业的利润并不足以支撑影子银行和民间融资的高成本,出现了影子银行陆续违约,不少网贷平台和第三方理财平台的持续跑路的现象。
30、国内企业从负债结构来看,主要是银行的短期负债,美国企业的债务中有相当比重是企业发行的债券。
31、与国外相比,中国的资本市场还缺乏养老金、企业年金、员工持股计划、捐赠基金、慈善基金、教育基金等更多的长期机构投资者。
32、银行理财是债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33、银行理财资金通过FOF、MOM等方式,利用外部机构的专业管理能力,对接不同领域和不同策略的资本市场直接投资。
34、信托传统三驾马车:银信合作、政信合作和房地产业务。
35、新能源(光伏产业、电动汽车电池)、医疗、消费、新兴产业(互联网+、快递物流)成为焦点。
36、目前信托QDII产品主要投资香港市场IPO和美元债券为主。
37、信托公司投资新三板业务,一方面出于产品创新的考量,另一方面是希望借此机会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的粘性,为后续提供包括并购、借壳上市在内的贯穿企业生命周期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做好铺垫。
38、保险资金配置的另类资产质量较为优良,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项目多为国家或省市重点项目,绝大部分有国家级专项基金、国开行、符合条件的大型商业银行或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提供本息全额不可撤销连带担保责任,少部分辅以资产抵押作为增信措施,兑付风险较低。长期股权投资多为金融、消费、医疗等行业。
39、安邦、前海、生命等为代表的保险公司频频举牌上市公司。40、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优势,一方面是保险公司持有大量的自有资金和保费收入;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海外投资政策相对宽松,标的选择余地较大。
41、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平、安邦保险、阳光保险、泰康人寿等险企纷纷布局海外房地产。
42、在目前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很多传统的重点产业面临淘汰,现在产生的很多不良资产都是来自于产能过剩行业,而这些传统的行业恰恰是信用融资支持的重点。
43、险资目前较为成功的业务实践是中小保险公司联合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通过定增战略持股进入董事会,以一致行动人的形式参与公司决策,围绕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融资需求展开综合金融服务。参与上市公司融资时,风险厌恶型可以选择债权,风险偏好型可以选择股权、夹层或者投资并购标的的方式。
44、伯克希尔哈撒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业务是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0年前,是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在沃伦·巴菲特的精心运作下,如今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拥有股票、债券、现金和白银的保险王国,同时它还有许多实业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范围包括保险业、糖果业、媒体、多种经营、非银行性金融、投资、不同性质的公司或是联合大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混合型公司。
45、券商资管自大集合被叫停之后,只能发行100万元门槛以上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这使券商资管产品线收到极大的限制。因此申请公募基金管理资格便成为券商资管扩展产品线、提升客户结构的重要方式。
46、券商资管中主动管理业务占比最高的是东方证券资管,各大券商均把受托委外主动管理作为重点,带动主动管理规模的迅速增长。
47、资产证券化从供给端来看,对企业有着优化财务报表,降低融资成本等诸多积极效果,从需求端来看,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48、在全球市场中,养老金、政府基金和保险公司是PE基金的主要LP。
49、带着投行能力做投资,将成为资产管理突出的加分项,投资银行业务中的并购融资、绿色融资、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都存在超额收益机会,特别是在结构化改革的过程中,产业重组与价格体制改革往往酝酿着巨大的投融资机会,通过投行业务对基础资产的掌握和理解,很多看似风险之处也不再是风险,甚至可以形成带来超额收益的优质资产。50、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初衷是在经济下行期提振实体经济,希望资金流入实体企业,甚至包括协助政府优化债务结构,进行债务置换。然而,实体经济因为杠杆率相对过高,资产负债表失衡而信用创造受阻,相对充裕的流动性并未流入实体经济中,大量资金以泛资产管理领域负债的模式流入金融市场,带动了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规模高速增长,使得金融市场遭遇了资产荒。
51、债权类资产中,租赁资产、小额贷款、应收账款的发行数量领先,而收益类资产中,基础设施收费项目占比较大。
52、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综合资产证券化业务,既包括依托金融牌照为企业或金融客户提供资产证券化融资服务,也包括使用管理的资金投资于市场存量的资产支持证券,还包括将自身持有的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盘活,以资产证券化作为战略模式开展资本中介业务。
53、中概股的回归动机,一方面源于中概股估值与A股的巨大映射差异,在境内A股上市的同类型公司市值往往达到在美中概股企业市值的数倍;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接纳度和包容度越来越高,去VIE架构不仅降低了企业本身在监管法律方面的风险,同时能够更好地分享境内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54、并购重组不仅是企业分享资本市场红利的方式,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内在需要。
55、类固定收益资产:打新基金、股票结构化配资、两融收益权、股票质押式回购和量化对冲等。
56、大宗商品:黄金和原油。
57、资产荒并非没有资产,而是缺乏收益相对较高的低风险资产。
58、TMT行业:科技、媒体和电信。
59、房地产基金成立之初是为了解决企业自身面临的融资困境,特别是房地产企业购地及前期开发环节;随着房地产公司自身融资问题的缓解,房地产公司逐步以自身的专业优势识别优质项目,输出管理经验,作为财务投资者参与项目开发。
60、在购地阶段,可以配套股权型或者债权型的购地融资业务;在建设阶段,可以配套房地产贷款;在销售阶段,可以尝试以购房尾款为基础资产,开展证券化融资,加快销售款的回笼;在运营阶段,可以尝试物业费收入证券化、租金收入证券化,以及基于买卖交易的类REITs业务。61、一类债务,是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是法律意义上的负债主体,属于政府债务。
62、PPP项目是中央政府大力倡导、改变政府负债率过高和解决运营低效的新型业务模式。但在法律保障制度、配套措施、成功实践案例较为匮乏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大多持观望态度。而对地方政府而言,一些市场化的利益机制安排又有可能被怀疑为国家利益的流失,再加上PPP项目期限长、运营期间变数大,社会资本投资时往往会考虑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诚信欠缺的问题,担心地方以政府换届、规划变更或财政困难等为理由,违反合同、不履行合同规定的法定责任。
63、传统行业企业希望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而新兴行业上市公司则期待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布局。
64、在不同时期,出于上市公司不同的目的和需求,资产管理机构都能找到业务切入点。从服务于上市公司补充流动资金、并购、购置资产,到IPO、增发股票,再到响应救市号召的大股东董监高增持融资,另外还包括海外注册、海外上市、主要业务在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退市后回归境内或转板至香港上市,以及境外IPO等。
65、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金融场景化,所谓场景化是指在特定的网络环境所发生的金融与实体交易融合的过程。
66、经营稳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拥有大量用户历史信贷、交易行为,乃至人际网络和通信相关的数据,通过加强自身数据分析能力,理论上可以实现对资产信用风险的充分预期和量化评估。通过消费数据、物流数据、支付数据等的积累不断完善风控模型和算法逻辑,建立由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体系。
67、MOM模式的真正优势在于其集合了多个精选的投资管理人,使得在不同的市场和资产类别下,各超额收益来源之间的协方差较低,进而在提高收益的前提下,不会增加太多的额外风险。
68、在MOM模式中,资本市场研究可以分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宏观研究层面包括全球与特定资本市场的宏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管理人群特征等;微观层面则包括特定资本市场回报驱动因子、投资管理人收益来源、企业盈利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投资风格与团队配备之间的关系等。69、2014年债券市场牛市,15年初权益投资方面改革牛杠杆牛,下半年又经历了恐慌性踩踏下跌,见证了千股停牌,在经历了国家队救市以及人民币贬值,16年又经历了股票市场熔断的试行和取消,以及京沪深住宅价格的攀升。
70、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来维护客户,如提供资本运作、法律保障、财务核算、税收统筹、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婚姻风险规避、家族传承等各类方案,渗透到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
71、在宏观经济较好的时候,投资项目的风险被掩盖,项目的高收益可以被项目方的再融资能力或者盈利能力覆盖。
72、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他的人。颠覆性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技术与颠覆性思想的结合。
73、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趋势是不断的向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去拓展边界。74、所谓区块链技术,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