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批转区民政局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文件
西政发„2005‟17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批转区民政局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区民政局《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第26次区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并组织实施。
二○○五年十月十四日
- 1 -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支持下,近年来我区老龄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社区为老服务进一步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相比,服务与需求的矛盾依然很大。目前,我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14.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0%,其中高龄老人21823人,空巢老人22833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调查显示,由于家庭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不足,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因此,在适度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时,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是当前老龄工作的重点,也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为此,我区将就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试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现就作好这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的有关政策为依据,以发挥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组织、服务实体、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和政府购买服务为手段,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
- 2 - 工作方针,通过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为老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广大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都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任务与目标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和市老龄工作会议精神,为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入开展,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采取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有偿、低偿、无偿服务与政府补贴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政府、市场、社区和家庭之间搭建起功能互动的养老平台,形成政府、市场、社区和家庭联动的养老服务机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构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逐步使居家老人都能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养老服务,实现困有所助、难有所帮,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开创政府购买服务的新途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要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及社区服务志愿者的参与,逐步在全区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运作市场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和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 3 -
三、组织机构与责任分工
(一)成立以主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西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组织协调,其成员包括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局、区地税局、区财政局、区老龄办及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主要领导。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制定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政策,确定服务内容并积极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其主要职能是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宏观调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筹措补贴资金等。
(二)成立区、街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挂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牌子,负责对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指导与监督;培育和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掌握和汇总有关统计数据;委托有关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行业评估;开展评先表彰和交流活动;开展有关调研工作;对申请补贴的对象进行资格认定和经费核算等。
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依托养老机构或社区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和推进;负责招聘和管理从业人员;拟订有关规章制度;对服务实体进行指导和监督;统计上报有关数据和信息;对申请补贴的对象进行资格审核;开设服务咨询电话;调解有关争议和纠纷;以准入或加盟等形式,将辖区服务实体组织起来,实现资源整合,- 4 - 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辅助队伍,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促进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
区政府以项目运作的方式为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拨付办公经费10万元/年,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办公经费6万元/年,由区、街按1:1的比例拨付;以后所需经费可按年度列入预算,经批准后执行。
(三)社区居委会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由分管老龄工作的主任、老年人协会负责人、老年人代表等人组成),对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考评;掌握补贴对象的经济、健康状况;受理补贴服务申请并报街道审核;参与对申请补贴人的资格评估;推荐服务人员;了解和反馈需求信息;组织辖区服务网点和志愿者开展为老服务等。
四、服务范围及补贴对象
在我区居住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都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都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其中,户籍也在我区的符合规定条件的老人可以享受由政府出资补贴的居家养老服务。符合以下条件的老人为首批补贴服务的对象:
(一)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的80岁及以上高龄空巢老人。
(二)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
(三)享受低保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
- 5 -
(四)享受低保的空巢百岁老人。
补贴资金以补贴服务券的形式发放,服务实体凭券提供相应的服务。具体补贴办法和补贴标准由民政局与财政局共同研究制定。
对符合补贴条件的80岁及以上高龄空巢夫妻户老人,如果夫(妻)另一方有照料能力并能履行照料责任的,可以视同居家养老从业人员,领取被照料人的补贴金。
五、补贴资金来源
居家养老补贴资金主要来自区、街财政,区福彩资金和其它资金等。财政资金、社会其它资金按1:1的配比,先期拨付80万元,主要用于解决特困急需老人的服务补贴和区、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办公经费,对从业人员、服务实体的培训奖励经费及汽南、德胜两试点单位的服务补贴等,以后所需经费可按年度列入预算并逐年增加,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我区更多有需求的老人纳入社会综合扶助的范围。
六、服务内容
居家养老服务以生活照料、日托服务、保健护理、精神慰藉为主。
对享受补贴服务的老人,由区卫生部门免费提供以下关爱服务:每周1次入户巡视,了解健康状况,回答医疗咨询,量血压等;每月1次入户医疗服务;每年1次体检。对享受补贴服务的老人,由政府出资安装紧急求助呼叫器,组织服
- 6 - 务实体和志愿者开展温情关爱服务。
七、服务队伍与教育培训
向社会公开招聘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优先录用在本区登记的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与再就业工程相对接。在本区登记的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应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可享受劳动部门制定的相关扶持政策。
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实行培训后持证上岗制度。由区劳动部门指定有培训资质的单位,按照统一大纲和教材对服务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及素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颁发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印制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按照劳动部门有关培训政策规定,对失业和低保人员首次技能培训实行免费。
八、表彰与奖励
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权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业管理。对居家养老服务满意率高、服务时间长的从业人员和服务实体,给予表彰和奖励。表彰和奖励办法由民政局参照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九、实施步骤
(一)10月底以前,月坛汽南社区和德胜街道完成试点工作,做好总结、评估准备。其他各街道根据本《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做好相关准备;
- 7 - 有条件的街道也可提前进入实施阶段。
(二)11月上旬对月坛汽南社区和德胜街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总体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推开。
(三)2006年6—7月对各街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评估。
(四)2006年底前,对街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表彰,在此基础上制定进一步推进措施,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深入持久地开展。
十、工作要求
在全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工程,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举措,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惠及全体老年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与推进,要求各级领导提高认识并予以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都要把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列入日程,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全力支持。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动员、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果。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引导广大老年人转变养老观念,更新消费观念,逐步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要重视发
- 8 - 挥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志愿者服务的作用,重视发挥服务实体的作用,倡导和鼓励对广大老年人实行低偿优惠服务,以体现为老服务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进一步加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适度发展机构养老和日间托老服务,积极倡导和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社会关爱服务。继续组织好开展好对老年人的结对服务、包护服务、信息网络服务及紧急求助服务。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优化社区养老环境,大力宣传和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引导广大老年人走出家门,步入社区,融入社会,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要加强对空巢老人子女的宣传教育,督促他们履行赡养义务,多给父辈些亲情关爱,支持父辈购买服务,妥善安排好父辈的晚年生活,为居家养老创造温馨、舒适的条件与环境。
区文化、体育、卫生、老龄等有关部门要深入社区,深入家庭,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与指导,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活动。各街道要因地制宜,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高起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管理服务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 9 -
主题词:民政
老龄问题
意见
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各
处、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公安分局,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武装部。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年10月14日印发
- 10 -
- 11 -
第二篇:《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2015年1月29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基础,在政府主导下,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
第三条 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以居住在家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坚持自愿选择、就近便利、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原则。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为老年人提供社区老年餐桌、定点餐饮、自助型餐饮配送、开放单位食堂等用餐服务;
(二)为老年人提供体检、医疗、护理、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
(三)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
(四)为失能、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五)利用社区托老所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六)为老年人提供家庭保洁、助浴、辅助出行等家政服务;
(七)为独居、高龄老年人提供关怀访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不良情绪干预等精神慰藉服务;
(八)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第四条 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扶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需要由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家庭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和数量,承担相应费用。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
(二)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老年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
(三)完善与居家养老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统筹规划、按标准配置社区养老设施;
(五)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完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六)制定服务规范和标准,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监管和信息网络建设;
(七)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完成期限,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应当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下列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二)指导、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服务中心(站)及专职养老工作者为老年人服务;
(三)通过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经费补贴等扶持政策措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四)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健全社区服务网点,运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开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
(五)推行社区老年人和志愿者登记制度,探索建立为老年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和激励机制。
第七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发挥民主自治功能,组织社区老年人和其他居民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居民信息自愿登记,了解、反映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二)协助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管理、运营社区养老设施及其他服务项目的情况进行监督、评议,向政府反映居民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建议;
(三)组织开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和低龄老年人扶助高龄老年人的活动;
(四)组织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区县民政部门或者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可以根据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要,通过签约、购买服务等方式确定服务商和服务单位。
企业和社会组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使用政府提供的设施和场所,也可以自行兴建养老设施。
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享受政府给予的政策扶持,并应当执行政府制定的服务规范、标准,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社会的监督。
第九条 鼓励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周边社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第十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在城乡社区配置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的规划建设、配置标准、资金筹措、产权归属、移交方式、运营监管等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
新建居住区的养老设施,应当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没有养老设施或者现有设施未达到配建指标的,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配建的养老设施出租用于其他用途的,应当收回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整合社会资源,制定鼓励政策,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将居住区附近闲置的场所和设施,用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引导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放所属场所,为附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引导农村地区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利用农家院等场所,建设托老所、老年活动场站等养老设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逐步推进老旧小区的坡道、楼梯扶手、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
第十三条 本市应当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第十四条 市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投资兴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务:
(一)建立健康档案,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和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提供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开展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指导;
(三)提供优先就诊和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等服务;
(四)根据需要与社区托老所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五条 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等部门应当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完善基层用药制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为老年人在社区治疗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提供方便。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障,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适当补贴。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评估制度。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进行评估;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根据需要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
第十八条 本市应当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培养具有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推进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当吸纳专业人才,并对从事养老服务的员工进行培训。
第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察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居家养老公共服务活动中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职责,导致老年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追究责任;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者、使用者擅自改变政府投资或者资助建设、配置的养老设施功能和用途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责令退赔补贴资金和有关费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收回管理权、使用权。
第二十一条 享受政府补贴或者政策优惠的养老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没有履行相应义务的,由发放补贴的部门收回补贴,取消其享受优惠的资格,并记入本市信用信息系统。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全文
第一条 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就近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和实际困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在家庭依法承担赡养扶养义务的基础上,以居家生活的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社会力量为支撑,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的以解决生活不便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包括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的公益性和互助合作服务,企业的市场化服务。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老龄事业规划,制定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规划和计划;
(二)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老年人口增长及其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健全居家养老工作体系,建立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决策、执行、指导和监督工作协调机制;
(四)统筹规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培育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支持养老行业协会发展,实行行业自律和信用评级管理;
(六)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七)制定引导市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完善与老年人多样性需求相匹配的社会化服务供给机制;
(八)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和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与服务评价制度,定期发布本市居家养老服务报告;
(九)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完善低收入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十)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应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服务功能,建立集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组织提供的公益性和互助合作服务、企业提供的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二)组织、指导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运用政策引导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
(三)帮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服务机构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载体,汇集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供给机制;
(四)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导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者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家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养老服务;
(五)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网络服务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六)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指导、推动各类基层社会组织开展日常为老志愿服务;
(七)组织专职养老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为老服务。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挥自治功能,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一)建立老年人社会需求和服务项目登记制度,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系统了解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发布老年人需求信息,接受服务信息反馈;
(二)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组织联络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和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利用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帮助和支持;
(四)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运行进行监督,对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为老服务进行监督;
(五)在居民、村民自治范围内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依法建立老年人组织和专项互助合作组织,开展邻里互助、社会交往、文体娱乐、互助养老等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六)对本社区居民、村民进行志愿服务登记,组织居住在本社区的机关干部、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学生志愿者参加社区养老服务志愿活动,开展低龄老年人帮扶高龄老年人的志愿互助活动。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范和标准,分区分级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行标准化配置。
在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应当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旧小区没有养老设施或者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应当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出租用于商业活动的,应当予以收回,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配置。
支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开放所属场所,为就近社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文化体育等便利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利用辖区内闲置的企业厂房、校舍、商业设施、农家院等场所和设施,采取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统筹资源,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场所。
第七条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应当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行政村可以利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自有房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第八条 社区服务中心、托老所、养老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站、室)、养老服务企业和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等,可以根据老年人需求,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紧急救援、法律咨询等服务。
养老服务企业和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者赡养人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事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监督协议的执行。
第九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社区和居民家庭的工作,逐步提高老年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下列服务:
(一)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和流感疫苗接种服务,提供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及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
(二)对老年人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全程跟踪,开展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指导;
(三)为老年人提供优先就诊、优先出诊等服务;
(四)开展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服务;
(五)根据需要与社区托老所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优势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
支持利用社会资本举办护理院、康复医院等机构,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服务。
第十一条 市社会保障、卫生等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范围,并建立药品配送渠道,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满足居家生活的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需求。
第十二条 本市逐步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因疾病或者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服务保障。
完善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承担老年人因长期医疗护理、医疗专护或者居家医疗护理照料产生的,符合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部分费用。
鼓励、引导保险公司开发、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鼓励居民投保长期护理保险。
具有本市户籍且常住本市的低收入失能老年人,经评估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居家养老护理补贴。
第十三条 本市培育发展为老公益慈善组织,支持慈善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
鼓励、支持大学和中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和志愿者组织应当建立志愿服务情况登记档案或者记录卡。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和录取有志愿服务经历者。
扶持发展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建立为老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和激励机制,志愿者进入老龄后优先、优惠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第十四条 鼓励社区商业服务企业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行、助洁、助购等便利服务。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规划、住建等行政部门应当推进老旧小区的坡道、楼梯扶手、电梯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
第十六条 老年人家庭进行设施无障碍改造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指导;对低收入失能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补贴,配备基本的生活辅助器具。
第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兴办和运营费用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
第十八条 本市支持社会资本创办养老服务培训机构,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相关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养老服务企业和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应当对从事养老服务的员工进行培训。
从事培训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和养老护理员的,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培训补贴。
第十九条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管理者、使用者,擅自改变政府投资或者资助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和用途,由民政部门责令改正,退赔补贴资金和有关费用,并可以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享受政府补贴或政策优惠措施的养老服务企业和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没有履行相应义务的,由有关部门取消优惠措施,收回补贴。
第二十一条 对不履行居家养老服务职责的部门和单位,由市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国家工作人员因失职致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汇总
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汇总
先行先试 勇于创新
扎实有序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福州市人民政府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六个老有”为工作目标,以实施《福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主线,以打造“有福之州、敬老之城”为抓手,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着力整合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形成了以点带面,逐步深化和拓展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适合市情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组织保证
福州市现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9.7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4.11%,其中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6.4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1.17%。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快,高龄人口剧增,空巢化速度加快。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就加强老龄工作作出批示,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专题研究,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被作为有效解决我市大多数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的“民生工程”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重头戏”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07年,我市率先在鼓楼、台江两区开展以政府购买服务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08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入2008年、2009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此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五城区全面展开。
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具体协调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各城区也相应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网络,区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街道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点,通过三级组织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目标、任务及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将居家养老服务惠及到社区的老年人。
二、制定政策,扶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走上正轨
为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市为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四个方面政策支持:一是在为老服务设施配备方面,通过改造或盘活利用现有服务设施,整合各类为老服务资源,使社区能够提供文化娱乐、助餐送餐、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日间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2001年以来,全市已建成247个“星光老年之家”,我们计划以“星光老年之家”为基础,分期分批对其进行改造升级,改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今年年底前,五个城区要完成55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目前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29个,在建的15个,其余的也已全部完成选址、规划等工作。二是给予财政支持。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作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具体用于以下项目:对社区新建或改建居家养老服务点的,根据规模给予5—1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对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工资报酬由政府给予补助;对经审批的民办养老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每张床位给予1000元的开办补助;鼓楼区、台江区还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配备老年应急呼叫救助系统“一拨通”。三是税费减免政策。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组织,在用水、用电、管道燃气方面执行居民收费标准,免征营业税,同时还规定政府特许经营的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价格优惠。四是就业补贴政策。居家养老护理岗位被列为政府公益性岗位,从业护理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补贴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突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
我市坚持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逐步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老年权益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及服务项目,并注重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老年人最关心、最突出、最迫切的养老服务问题。按照特殊人群优先、以“空巢老人”为重点的原则对生活困难老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分为无偿和低偿两种形式。无偿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240元,低偿服务的标准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无偿服务对象为持有本市户口,年满7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且在市区无子女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和革命“五老”人员;低偿服务对象为年满70周岁,生活不能自理且在市区无子女照顾的低收入老人和年满80周岁在市区无子女照顾的独居老人。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主要做法是采取“一岗解两难”模式,即由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优先选聘“4050”人员为居家养老服务护理员,既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又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按照就近的原则,一般社区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按照1:3比例配备,即一个护理员负责为3户老人提供服务,每天至少上门一次。服务时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均由老年人自由选择,并按服务项目单价向养老护理员支付养老服务券。目前各社区普遍已开设的服务项目有家政服务、陪医取药、代购代买、精神慰藉、文体娱乐、教育学习等。为强化对老年人的应急呼叫救助服务,200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老年应急呼叫救助数字网络系统及“一拨通”服务平台,并创办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福州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及老年应急救助服务网已加入110、119、120等社会应急联动工作网络,成为福州市社会应急联动部门成员单位。中心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充分发挥应急救助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的优势,积极参与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拓展“一拨通”居家养老服务中实行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逐步在鼓楼区、台江区部分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终端站点,发展了一批老年人会员,推出了包括专业服务、志愿者服务的爱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与社区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受到社区和老年群众的好评。
四、规范服务,努力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关键是要有一批与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增长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针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主要由“4050”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构成,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方面培训的状况,我市从去年开始开展居家养老专业护理人员上岗培训。目前主要是委托师资力量较强的市护理学会和市中医院组织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和护理员。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老年人常见病护理及应急处理、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指导等。至今已开办了3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培训护理人员150多人。同时,建立健全有关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录用条件、考核标准、服务承诺、奖励措施等工作制度和服务规范内容,组织对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按星级进行评定,促进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各区也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相关制度,如鼓楼区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构和职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与功能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规范。台江区专门针对护理员详细制定了百分制量化考核标准,对全区养老护理员进行考核,以促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水平。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社区发展社区义工服务队伍、志愿者队伍,建立专业服务和义务服务以及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五、培植典型,营造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良好氛围
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我市认真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注重培育不同类型的典型。鼓楼、台江两个区每个街道都重点抓好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典型培育和经验的推广工作,发挥典型经验的交流、借鉴和引导作用。晋安区、马尾区、仓山区也都在加大推进力度。省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老龄办、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下达后,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及时成立了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福州市协调指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并筛选出有条件的16个社区作为全省试点单位。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对全市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城市社区要有效整合3个以上为老服务资源,农村社区要依托老年活动中心(室)“星光老年之家”,整合村民学校、文化活动场所、体育设施、农民书屋、电教室等,增设为老服务内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二是拥有3名以上专业服务人员和一支10人以上、活动经常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三是服务内容要针对本社区老年人最关注、最需要的养老服务问题,开展5项以上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四是为社区享受政府无偿购买服务的对象和80周岁以上空巢低收入老年人安装老年应急呼叫救助“一拨通”。五是为社区老年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生进家庭制度。目前正在拟定试点工作达标要求,以进一步指导规范全市试点工作。
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舆论的引导和推动作用。通过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关政策及开展情况的宣传力度,同时,以和谐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开展以敬老为主题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组织社会有关单位为社区老年人送温暖、办实事、献爱心,宣传、推广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中好的典型和经验,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二套的专题节目组来我市专题采访报道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国老年报》在第一版刊登了专访市领导的报道,介绍了我市加强老龄工作的经验,省、市新闻媒体也多次对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报道,在全市进一步营造了“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调动了社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全社会关注、关心养老服务事业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
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资源得到进一步有效挖掘和整合,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和深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我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认真解决。今后,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结合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及省政府的《实施意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站位、四求作为,积极借鉴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继续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扩面”和“深化”工作,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开创全市老龄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福州在建设“两个先行区”中打基础、挑大梁、树形象、走前头做出积极的贡献。
政府主导 依托社区 努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鲤城区人民政府
鲤城区是泉州市的中心市区,人口近26万人。目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3.87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5.2%,是全市老龄化比例最高的城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带来的挑战,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立足我区实际,逐步探索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机制
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老龄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重点责任目标计划和考核范围,建立了领导责任制,不断强化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组织和服务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国老龄办等10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及省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到实处,我区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推动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破解日益凸显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作为促进和谐城区建设、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抓实抓好。区政府结合本区实际,认真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统筹安排,大力推进。
(二)搭建服务平台。按照服务就近、就便、经济的原则,我区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老城区社区建立了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的实施主体和核心平台,配备相应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等各种服务,同时对行动不便和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行非营利性运作,服务中心的运作和管理费用由财政、街道、社会捐资给予补助,目前已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立,为更好地开展居家养老各类服务,引导更多的社区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提供了平台,也为社区与居家老年人的交流开辟了窗口。
(三)拓宽服务领域。我区坚持依托社区,积极整合利用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等服务资源,就近、就便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尽可能在社区范围内解决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确立以独居、空巢、高龄、病残老年人为服务的主要对象,将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生活照料包括为居家老年人料理家务、洗衣做饭、清理卫生、陪医配药、代理购物等。在此基础上,各示范社区积极创造条件,增加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二、突出试点引路,积极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试点,突出试点引路,注重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探索新形势下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积累经验,做好准备。
(一)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全国老龄办等10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及省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省老龄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一是制订出台了《鲤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原则、目标和任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确定11个社区为区级首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示范单位,区财政拨出36万元专项资金作为试点启动资金;2007年,4个社区被市财政局、民政局、老龄办授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并获得创建专项补助资金;2008年以来又将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列入慈善资助项目,并安排30万元资助4个社区配备专职管理员和添置养老服务器械;同时,我们还为60周岁以上的低保对象、孤寡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包括“五老”人员)等生活不能自理的446个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每人每年300元,共拨出专项资金13.38万元。二是开展调查摸底。组织对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的家庭、身体健康状况及养老服务设施、机构和社区闲散、剩余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案。三是开展人员培训。先后2次对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和省政府有关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四是先后召开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调研座谈会,举办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试点单位经验交流会,推广我区浮桥街道坂头社区的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一是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买菜做饭、陪护聊天、陪送看病、代购物品、清洁卫生、家电维修等服务。二是开展便利医疗保健服务。我区卫生部门把老年医疗服务列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发展规划,通过医疗机构改革,将老城区4家卫生院改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老年人设立康复、保健、家庭病床、医疗护理项目,全区已建立老年人医疗档案1.45万份,家庭病床350床;在区级医院开设老年门诊、老年病床,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优质、方便、快捷医疗护理服务,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4556位退休干部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全区老年健康档案普及率82%,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医。三是开展特色服务。海滨街道金山社区突出老有所助,实行“五助”(学习互助、邻里互助、社区辅助、医疗辅助、家政帮忙),营造温馨、融洽的社区养老服务氛围;临江街道伍堡社区突出老有所乐,建立老年人腰鼓队、南音队等文体队伍10多支,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生活;鲤中街道促进社区突出老有所扶,建立三大平台(社区暂托养老机构、文体娱乐中心、社区家政服务站)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鲤中街道新峰社区针对老年人占辖区人口三分之二以上,且分布集中的特点,成立十几个便民服务点、医疗康复点,实行上门服务、结对帮扶服务,形成了吃、穿、医、住一条龙服务,确保了社区老年人老有所扶、老有所助。
三、发挥设施功能,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服务支持
我区在加快各级老年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结合组织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等需求服务。
(一)建立健全社区养老组织网络。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我们成立了社区养老服务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名,负责调查养老需求、受理申请、签订协议、派工服务、监督等工作。同时,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与家政服务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老年人购买服务。有的社区成立老年自愿互助组,对社区孤寡、空巢、重病老年人开展聊天、按摩、护理等互助活动;有的充分发挥青年自愿者队伍,面向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开展敬老助老活动。
(二)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我们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入手,建立完善老年人室内外活动场所,设置图书阅览室、健身康复室、棋牌娱乐室、社区课堂等,免费供老年人使用。2003年8个街道各新建一座750㎡的老年活动中心;全区新建门球场31个,地掷球场35个,气排球场77个;45个社区均安装了健身路径;77个社区老年协会均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室),总面积13013㎡。设立社区养老服务热线,建立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库,随时掌握老年人的动态需求,为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金山社区设立了四个空巢老人活动点,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联系卡、服务登记薄、金晚霞老年人服务卡、老年服务热线等,组织开展助老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活动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三)充分利用养老服务设施资源。我区在抓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养老服务设施现有资源,积极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服务支持。如充分利用区社会福利院的托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目前福利院设有老年公寓4幢,床位180张,入住老年人135人。先后投入40万元添置福利院床位老人呼叫系统135部,投入50多万元购买原市救助站用地作为福利院老年公寓新扩建设用地。
(四)积极开展社区老年文体活动。我区注重引导社区组织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目前,有社区老年体育队伍198支,健身辅导站36个,常年参加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有1.6万人次。一是着力解决社区可供老年人开展各项活动的场所,做到社区学习有阵地、体育活动有场地;二是社区组织经常性文体活动、比赛,引导老年人参与活动,强身健体;三是社区积极配合组织参加“夕阳红”健康旅游活动,有800多名老年人参加旅游;四是社区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三个文明”建设,现有老年志愿者队伍63支,积极配合政府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基础设施、服务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下一步,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紧紧抓住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难得历史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站位,认真汲取兄弟省、市、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创新思路、谋划对策、扎实工作、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闯出一条具有侨乡特色、健康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子,为推进我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以人为本 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鼓楼区鼓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随着老年人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服务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老年人的重视。鼓东街道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于2007年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在市、区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和关爱老年弱势群体,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原则,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子,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构建无缝衔接的社区为老服务网络,努力为更多的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使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截至今年6月底,全街道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为268人,街道专职助老管理员4名,除引进市金太阳综合服务中心的专业助老服务外,街道还自行聘请了居家养老服务员9名,区民政局在鼓东街道投入居家养老专项资金22万元,街道及社区自筹资金20多万元,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主要做法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部署
鼓东街道地处福州市城区繁华地段,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人达5289人,约占辖区总人口17.63%。在社区开展居家养服务是街道及社区居委会的重要工作内容。这项工作好坏不仅关系到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关系到“和谐社区”的建设。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根据《鼓楼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街道书记亲自召开多场调研会,组织有关同志学习区委主要领导的4次居家养老调研工作讲话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街道分管民政副主任为副组长,街道财政所、司法所、综治办、卫生服务中心、劳动站、文化站、民政办和各社区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街道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为促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今年初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带队,组织各社区书记、街道有关人员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较早的青岛、大连等城市学习取经。
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下,各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构并开展了上门服务工作,在日托方面,有的社区把租赁的房产收回作为服务站用途,有的到辖区省直单位争取租赁公房作为服务站用途,有的争取到开发商的支持新近购买了廉价的商品房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站。目前街道开元社区、庆城社区已被列入2009年福州市16个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其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得到了省政协居家养老重点提案视察组的高度评价。在区组织的十街镇党工委书记互相参观评比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区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鼓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在鼓东街道召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
二、找准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服务中心
鼓东街道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项目,并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充实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在区民政局专项经费的保障下,鼓东街道因地制宜,在颐养阁老人院基础上,投入20多万改扩建成立了鼓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各种无偿、低偿、有偿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平台,形成了以街道服务中心为龙头,各社区服务站为依托,覆盖整个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街道服务中心一层设置有助老餐厅、日间照料室、网络信息室、医疗室、棋牌室、多功能厅、读报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法律咨询室、健身室、浴室、洗衣室等。服务中心以生活照料服务为主,为社区老人提供全托护理、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家政等服务。同时,中心还提供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专项服务,成为集机构服务、居家养老、娱乐保健、修身养性于一体的专业化、系列化综合性的老年人服务场所。
街道服务中心二、三两层共有30个全托床位,为辖区困难老人提供安度晚年的场所。费用方面,对具备经济能力的残疾、孤寡老人实行入住费用低廉,含管理费伙食费水电费护理费共530元,每月全托收取的费用仅够街道聘请的工作人员和水电费开支,街道以此努力为老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服务。
三、做好服务工作,尽力让老年人满意 目前街道服务中心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了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服务中心配有140多人的蒸饭车,已有四十多位老人寄膳或由助老服务员送餐;有6张日间照料床,提供每天来中心的老人日托午休,并能够为日托老人提供洗澡、洗衣被;有6台电脑可提供老人上网;为老人订阅海都、东南、晚报、日报等报刊。在上门服务方面,除邀请金太阳助老服务中心介入外,街道的2名专职助老管理员和自行聘用的9名服务员能为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低偿服务。同时接送日托老人,并把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送餐也纳入服务范围内。
街道服务中心开设了一个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义诊的诊所,原由爱国华侨许栋基金会在颐养阁承办十多年,现因许栋先生年事已高,由鼓东街道红十字博爱门诊接承办,诊所每周定时都有医生来为老人免费体检,看些常见病,免费开些常见药,也为周边老人提供应急救助服务。如低保孤寡老人李佑荣,因为每天在服务中心日托寄膳经常免费体检,年初在这查出了疾病,通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诊断与发动,辖区红十字会单位福州市中医院不仅为其全部减免了医疗费一万多元,而且全院上下红十字会志愿者都积极地关心他、照顾他。
为了能够每天了解到独居老人情况,鼓东街道积极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扩面工作,为辖区68位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对政府购买的服务对象,街道组织他们可以在街道或社区办的助老餐厅用餐,也可以享受街道引入的市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专业服务人员或街道自聘的服务员上门服务,或者享受社区协调的有签订助老协议的服务网点享受服务。考虑到有的老人腿脚不便难以接受服务,而街道又对他们放心不下,街道服务中心另外为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每天提供一次的送奶探视服务,由专职助老管理员每天早晨为辖区独居老人送一份长富牛奶。像唐文基老人一人独居又不愿意给人添麻烦,街道就在“助老档案”中将其列为免费派遣助老员上门服务的对象,管理员利用每天的送奶服务时间向老人了解身体状况,并详细记录,及时向服务中心提供相关信息。
为了让60岁以上不能自理的无直系亲属的老年人得到全面的照顾,街道服务中心协调省慈善总会开展了机构养老全托助老服务,只要辖区内不能自理的又无直系亲属的老年人本人同意,街道均为其办理入住鼓楼老年公寓手续。费用超出老人的固定收入外的,一部分由区民政局审批将老人的低偿服务券转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补贴,另一部分由街道协调省慈善总会给予全额补贴。如身患帕金森病的老人林善平,家庭月收入900多元,每月固定药费450多元,养女16岁在学。林老经常因病撞得头破血流,有次甚至在炒菜上油锅时一头往油锅撞去。街道前期安排了每天定时的无偿服务也无济于事。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后,他的问题得到解决:通过120元的低偿服务券及每月410元的全额助老补贴,他住进了鼓楼老年公寓。日前,他委托亲属给街道送来了一面写有“为民办实事、人民好公仆”的锦旗表示感谢。
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街道服务中心组织了书画、读报、电脑、扇舞、棋牌、舞蹈、腰鼓、拳剑操、门球、乒乓球等十支兴趣小组,经常组织辖区内的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今年83岁的曹德草老人是个书法家,自打服务中心成立兴趣小组后,他便成了书法兴趣小组组长,现在兴趣小组已经有来自周边六个社区的20多个老年人。曹老不仅能和朋友切磋书画技艺,还在中心配备的电脑室内开始“触网”,在淘宝网上开办起网店,为自己的书画找到了销售平台。
此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为23名70岁以上低收入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老年应急呼叫救助“一拨通”,并宣传动员有经济能力的高龄老人自费安装“一拨通”。辖区有8名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独居高龄困难老人享受到区居家养老领导小组购买的无偿居家养老服务,有服务员每天上门做家务。逢年过节,街道都联系辖区机关、学校、志愿者慰问困难老人,尤其在“拗九节”、“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街道都专门设宴款待独居老人、组织老年人观看闽剧等,让困难老年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下一步打算
今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继续按照区民政局制定的鼓楼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关制度规范要求,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中心安装配备空调、电视、洗衣机等,改善服务设施。在管理方面,进一步健全服务项目、服务队伍管理、监督考评等各项规章制度,充实服务内涵,争取早日评上三星级鼓楼区居家养老示范中心,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实践证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利民惠民。随着普惠式居家养老服务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空巢孤老将真切地体会到“夕阳无限好,社区重晚情”的深刻内涵,这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真正实现“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继续努力提升工作水平,为更多的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推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依托社区 共享共建
着力构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思明区莲前街道前埔南社区
前埔南社区,毗邻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辖区占地面积0.86平方公里,有5个生活小区,居住居民6886户,人口18000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900多名,其中社会化退管老人1004名,人口老龄化比例为10.5%。社区生活配套完善,居民尊老敬老氛围浓厚,社区环境很适宜老年人居住生活。近年来,社区两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龄工作方针指导下,通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整合社会资源,依托社区,逐步构筑起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一、整合资源,营造居家养老社会支持网络 一是成立社区老龄工作室。为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我们社区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社区老龄工作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在日常的工作中走门串户摸清社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建立老人基本情况档案,及时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按月发放政府补助金,有针对性地通过街道劳动保障站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服务老年人的家政培训,为有需求的老年人输送既专业化又廉价的专业家政服务。此外,社区还为濒临去世的孤寡老人提供临终关怀和善后服务,让他们安祥地度过余生。
二是建立“安康通”孤寡老人呼叫救助系统。在老龄、民政部门和电信公司的支持下,社区为孤寡老人和有需求的特殊老年人安装了“安康通”,老年人在需要时按响操作简单易行的“安康通”,立即会有与其结对的志愿者上门查看和帮助。如社区有位体弱多病眼盲的陈老,每天都会多次使用“安康通”,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楼组老年志愿者都会及时到他家中进行生活上的帮助,或让社区的医护人员进行病情检查等。
三是开展“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社区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使社区成员都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居家养老的良好氛围。为此社区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我们通过教育甚至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法律的,予以依法追究。
四是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在社区两委的重视下,社区建立了针对老年人生活需求和帮助的各类志愿者队伍,目前有医务志愿队、党员志愿队、青少年志愿队、巾帼志愿队、银发志愿队、科普志愿队、文体志愿队等10多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在银发志愿者服务中,鼓励一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与邻近有需求的老年人结对子帮扶,帮着做家务、寻医问药、陪同聊天谈心、陪同外出散步或娱乐等。在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中,开展了“学校关爱进社区”活动,社区共建单位前埔南区小学、大同中学、城市大学都定期组织师生进社区对老年人进行关爱。
此外,社区居委会还与邻里的明珠养老院达成共建,把有经济能力且又需要接受服务的老年人进行转介服务。明珠养老院服务较人性化,院里建有老年人的各种娱乐场所、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生活护理人员、营养师,老年人可以在此娱乐、养身、就餐、住宿,也可以日托的方式白天在养老院,晚上回家住宿,整个养老院是一种开放式无墙院的管理模式,养老院还根据老人们的口味烧不同的饭菜,价格低廉,这里成了社区有需求老年人的营养餐桌。
二、共享共建,建立健全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机制
近几年来政府实施了惠民工程,如安康计划、全民医保着实为老年人的治病医疗减轻了费用负担。安康计划对老年人医疗费的补助,为支付医疗费有困难的老年人解决了燃眉之急,确保经济困难老年人治病有保障。全民医保使没有进入医保统筹的老年人摆脱了大笔医药费的支付压力,特别是享受低保的老年人,由政府买单为他们购买每年的医疗保险,使他们大病住院治疗有了保障,加上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的关爱和帮扶解决了他们看病的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我们社区还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组织医务人员定期为老年人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跟踪服务。随着厦门市医疗体制的改革,一些名医专家定期轮流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大大方便了老年人大小病不出家门就能有好医生看,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医护人员走进家门治疗和护理的实惠。居委会还通过与辖区单位前埔医院共建,结合社区的便民利民活动经常组织医务志愿者为老年人义诊、健康咨询并举办健康讲座,每年还为社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免费赠送定额医疗卡等献爱心活动。
三、创新方式,丰富居家养老文化生活
为给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区居家养老精神生活环境,我们社区通过创新工作方式,以“三方联合办学”的特色,率先在全区开办了思明区老年大学前埔南社区教学点,办学经费和场地也得到区老年大学、莲前街道办事处、辖区物业单位的支持。老年学校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在通过摸底、征求老年人意见的基础上开设,体现了办学的人性化和适用性,目前共开设了10个专业16个教学班,每学期学员达500多人次,自2005年春季开学以来累计学员总人数已达5000多人次。主要课程有:音乐、电脑、交谊舞、健美操、健身气功、书法、绘画、中医养生、推拿按摩、民族舞蹈等。师资力量发挥社会离退休老年人的资源优势,聘请有特长且热爱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社区老年学校开办以后许多老年人告别了闲赋在家的寂寞和冷清,在老年学校感受着新型的人际关系,并得以交流感情、增进友情。如社区里有一位林氏老人,丈夫是教授,却不幸在一次意外医疗事故中去世,这一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儿女又在外地工作不能给她许多精神慰藉,退休之前在单位历任主要领导的她一时无法理性地摆脱伤痛和寂寞,在社区工作者和邻里退休老年人的关爱下,她尝试着参加社区老年学校学习及参加老年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就这样改变了自己,快乐地体会人生,“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益处在居家老年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搭建好居家老人文体活动的社区平台,市、区、街道三级政府在我社区共投入近300万元的经费,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老年人开设健身室、棋牌室、阅览室、电脑室、多功能舞厅等文化娱乐活动阵地。音响灯光齐备的舞厅、藏书5000多册及订阅多种老年人刊物的阅览室、配有20多台电脑的网吧、洁净宽敞的棋牌室、器材齐全的健身室等活动阵地每天免费向老年人开放,社区组织文体志愿者义务担任文体活动教练员和管理员,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进行娱乐或健身活动。在日常的文体活动中,由居委会搭建平台,经常开展老年人交谊舞会、群众K歌会、棋牌联谊赛、诗歌朗诵会、小手牵大手社区网上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社区居委会还通过培育老年人文体骨干,建立老年人人才资源库,发挥有文体特长且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同志作用,使他们成为文体活动的教练员和辅导员,来带动社区老年文体队伍,助推社区老人“老有所乐”的普遍性。目前有老年文体骨干300多名,文体队员900多人,有柔力球队、门球队、气排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腰鼓队、秧歌队、登山队、服饰队、太极系列队、合唱队等10多支老年文体队伍,在节日、纪念日与辖区单位共建单位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如举办老年人运动会、登山运动、社区届会、游园趣味活动、秧歌表演、腰鼓表演、交谊舞比赛、健身操比赛、太级健身展示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搭建平台,发挥居家老人社会作用
居家老年人是社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区两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通过退休人员党支部、老年协会、居民议事监督委员会、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老年服务志愿队等组织为他们提供献言献策及建设和谐社区的平台,定期组织老年人骨干及老年人代表召开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采纳好的意见建议,实施于我们社区的工作之中。如设立党员困难基金、整合社区文体队伍成立社区文体协会、在南区一里十字路口设立红绿灯,杜绝屡屡发生的交通事故等等,都是我们居家老年人在参与社区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社区文明安全督导队、文明建设宣传队大多数是我们的老年朋友。社区的退管小组长、计生小组长大部分也是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社区居家老年人更是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关心下一代的“五老”志愿者对社区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进行分类开展结对服务,医务志愿者跟社区残疾儿童结对子,帮助康复;离退休老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对家庭贫困的孩子给予经济上的帮助等。在寒暑假期间老同志们还组织中小学生冬夏令营,组织孩子们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文体活动。一些思想先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老同志还成了义务民事调解员,他们把居民矛盾和邻里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部分法律专业人士还主动当起了义务普法宣传员,既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及家庭服务又为社区的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整体而言,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学习吸取兄弟城市、社区的新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挖掘社区资源,努力构筑一个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连城县北团镇溪尾村
我村有4个自然村,全村584户,2376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362人,占总人口的15.24%,是一个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山区农村。全村有五保户40户,农村低保户68户,低保户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5人。2008年3月我村成立了全省首个农村居家养老的服务机构---照料储蓄社,该社以妇女为主要成员。照料储蓄社是指社员自愿用自己的时间和劳务付出为村里需要帮助的人(主要是老年人)提供护理、照料、家务、耕作、寻医、聊天等生产、生活、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并将帮扶照料的内容、时间记录下来,到自己需要照顾帮助时,根据各自储蓄的服务时间和内容,可优先享受到其他社员的帮助。照料储蓄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照料储蓄社的由来
1984年,我村妇代会原主任罗桂招在以往邻里互助的基础上,把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义务送柴队,专门为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砍柴送柴。义务送柴队有12名队员,每年“三八”节和秋冬之际,义务送柴队都组织队员上山砍柴挑到五保户和孤寡老人的家中,还帮他们做些家务,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1998年,为了适应组织妇女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罗桂招在义务送柴队基础上成立了“姐妹乐园”,全村有18名妇女通过“姐妹乐园”这个载体一起学知识、学文化,一起帮扶村里需要帮助的人。进入新世纪,和全省大部分农村一样,我村的青壮年,特别是男劳力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全村有756人外出,老年人多、妇女儿童多造成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凸显在人们面前,越来越多的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无人照顾或因疾病等原因而无法照料自己,并且呈逐年加重趋势。2008年3月,继罗桂招之后担任村妇代会主任的李香华在北团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村“两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照料储蓄社,22名妇女成为首批社员,其中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30多岁,平均年龄约40岁。社长由村妇代会主任李香华担任;副社长由村计生管理员林莲红和村老年协会会长黄一钦担任。
二、照料储蓄社的主要做法
(一)在日常的照料、帮扶工作中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进行结对。照料储蓄社成立后,为了方便照顾村里的40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相对固定的帮扶对象,李香华组织照料储蓄社的社员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与这些对象一一结对,由照料储蓄社的成员在日常为自己结对挂勾的对象提供生活、生产、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帮扶。与以往义务帮扶不同的是,照料储蓄社成立当天,除了社员与帮扶对象一一结对子之外,每位社员都领到了一本红色的“照料储蓄记录卡”,社员为村里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照料、帮扶后,将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向社长报告,经社长确认后记录下来,以后自己需要帮助时可优先享受到其他社员的帮助。至目前止,已参加结对帮扶的社员有30人,确定结对帮扶对象42户。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照料储蓄社员共为100多户村民提供帮扶照顾,总计时长2000多个小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95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李新兰是照料储蓄社社员罗玉妹的结对帮扶对象,她的生活起居由罗玉妹义务护理。一提起照顾自己的罗玉妹,95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李新兰就老泪纵横,她说“如果没有玉妹的照顾,我早就不在了!”。去年11月,老人因路滑将手摔断,罗玉妹凭借自己的一些医药知识,上山采药,并每天帮老人喂药、敷药、喂饭。在罗玉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二)对于一些偶尔需要帮助的人,照料储蓄社采取谁有空谁去或是大家一起去的办法,集中帮扶与分散帮扶相结合,使相对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作用。2008年4月,正是烤烟生产的关键时节,村民李先民的女儿患白血病在龙岩住院,全家人都赶去照顾,5亩多的烟叶眼看就要烂在地里。社长李香华知道这一情况后,组织20多名姐妹帮助李先民家摘烟、串烟、烤烟,连续一周天天干到晚上10点。从医院回来的李先民看到谷仓里1000多斤存放好的烟叶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此外,在一些节庆日,照料储蓄社还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在“中秋”、“重阳”等节日组织看望困难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
(三)村老年协会穿针引线,架起照料储蓄社与帮扶对象之间的连心桥。以退休教师黄一钦为会长的村老年协会的三名理事,对照料储蓄社的工作尤为重视和热心,特别是会长黄一钦同志,主动要求加入照料储蓄社,并成为了该社的副社长。他们利用自己与村里其他老人经常在一起活动,了解老年人需求,掌握老年人情况的优势,及时将本村老年人尤其是一些急需帮扶的老年人的情况提供给照料储蓄社,让照料储蓄社的社员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让困难的对象能及时得到救助。今天三月份,在镇村两级的关心和支持下,村“两委”将自己的两层办公楼腾让出来,第一层作为老年协会的办公室和活动室,并在大院内增设了老年健身器材;第二层作为照料储蓄社的办公室和会议室,这样村老年协会与照料储蓄社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今年5月20日,原来“义务送柴队”的老队长、现年七十多岁的罗桂招卧病在床,子女都在外打工无人照顾。黄一钦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打电话给结对照料她的社员吴良娣。接到电话后,吴良娣赶到罗桂招家里,并请来乡村医生给她看病开药,在罗桂招生病期间,吴良娣给老人端水服药、洗衣做饭,一直到罗桂招的病痊愈。现在罗桂招老人一提起吴良娣就乐开花,常在人前说:“以前我挑柴送给别人烧,现在吴良娣像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我。真是好人有好报呀”。
(四)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壮大队伍。2008年3月,照料储蓄社成立之初有22名女社员,成立一年多以来,照料储蓄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发展新社员,并提出了入社的三个要求:一是要政治思想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村规民约;二是必须有爱心,在群众中有好口碑,入社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三是必须遵守照料储蓄社的宗旨和章程,必须履行照料储蓄社社员的义务。一年来,共发展了8名新社员,其中4名为男社员,男社员有身高、体力和技术上的优势,为照料储蓄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提高社员的素质,照料储蓄社还经常组织社员学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请镇农技站、烟草站、司法所的干部为社员讲解有关农业、烟草、法律等知识,还利用 “元宵”、“三八”等节日组织开展集体活动,以增强照料储蓄社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五)不断完善组织,加强管理。照料储蓄社作为一个群众组织,必须有相应的运转机制,有具体的操作制度,这样照料储蓄社才能有序运作。我村照料储蓄社以“构建和谐新风,促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为目标,以“社长负总责、副社长分工负责,社员自愿帮扶”为工作机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照料储蓄社宗旨》、《照料储蓄社社长职责》、《照料储蓄社社员职责》、《照料储蓄社社员的权利义务》、《社员结对帮扶表》等,使照料储蓄社工作初步迈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三、照料储蓄社的主要成效
一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农村要有一种能够为他们提供家庭养老所需服务的组织,解决农村养老难的问题。照料储蓄社这个土生土长的民间互助组织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群众加入照料储蓄社后,在帮助别人、缓解当下农村养老问题的同时,为自己将来“老有所养”储蓄劳务时间,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照料储蓄社”开展的诸如“照料老人、送柴火、干农活、陪聊天”等活动都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提供的服务主要以无偿服务为主。社员得到的服务有一部分是自己前期的储蓄,一部分是社员的无偿帮助,一般不需要经济的付出,对于经济收入不是很好的家庭无疑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养老形式。
三是可以让社员得到亲情化的服务。中国人讲“竹根亲”、“五百年前是一家”。在广大的农村,村民之间很大部分不是邻居就是亲戚,这给农村养老带来很大的便利。农村人相信“善有善报”,做好事是积阴德。互相帮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邻里、亲戚之间有事了互相帮忙。正因为有这种淳朴的品质,储蓄社社员之间一般都能以亲人相处,加上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所以,不管是帮助人的还是被帮助的都容易接受,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社员得到的是亲情化的服务。这是养老院养老所无可比拟的。
四是可以让民间互帮互助的文明乡风得到传承和发展。通过照料储蓄社,村民之间助人为乐、济善为怀、同舟共济的美德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照料储蓄社肩负着一项使命,就是要不断壮大这个队伍,扩展这个平台,在壮大与扩展的过程中,让这种美德生生不息,让这股文明的乡风薪火相传。
照料储蓄社是一项新生事物,在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如缺乏经费来源;“时间储蓄”的理念还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社员和村民在思想上还局限于“帮别人做好事不图回报”的朴素理念;队伍还不够大,简单照料和复杂照料区分界定难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探索和解决。而有些困难和问题不是村级照料储蓄社本身可以解决的,还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照料储蓄社的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队伍。二是争取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我村没有什么产业,村财收入非常少,每年只有上级转移支付的7000多元,基本上属于“空壳村”。看到照料储蓄社这么受大家欢迎,村“两委”也曾想帮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解决帮扶必要的经费、三八节慰问社员的经费等等。但由于村财有限,村里除了为照料储蓄社提供办公场所外,很多事情往往是有心无力,需要出资帮扶的时候一般都是社员们自己掏腰包凑钱。长此以往无疑会加重大家的负担,有可能挫伤社员们的积极性。建议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必要和适当的经济支持,如将村级照料储蓄社的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日常运转支出,甚至可以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尝试对社员的付出进行适当的货币化补偿;可以发动企业、热心人士进行捐助,成立照料储蓄基金等。同时政府的各有关部门,如计生、妇联、共青团、民政、司法、农技、烟草等部门可以出台相关的倾斜优惠政策,予以联动帮扶。三是逐步解决群众思想观念的问题。我村照料储蓄社很多社员的“照料储蓄记录卡”上,往往只有寥寥几页登记有内容,据社员说,有很多都没有记。“不习惯登记”、“我们不图回报”、“做就做了,登记感到很别扭”。农村很大一部分村民对已经如约而至的老龄化问题的认识不足,认为那还是很遥远的事。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村民进行老龄化问题的宣传。当村民有了对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充分认识以后,参与照料储蓄的热情就会极大的提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树立起“今天我帮助别人、明天别人帮助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新观念。
积极作为 强化服务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鼓楼区水部街道莲宅社区
莲宅社区位于鼓楼区六一中路北段,东临晋安河,西至能源巷、古乐巷与闽都社区毗邻,南至六一公寓、乐天泉巷,北至古田路、六一环岛中线,辖区面积0.1962平方公里。社区内有莲宅新村、东光花园、东光大楼、宏裕新村、荣恩中环、富裕世家、凤翔大第、闽都嘉源、六一公寓、皮革新村、棕榈泉花园等楼院六十六座,常住户数1730户,人口6139人,其中空巢老人112人,独居老人11人,身边无子女照顾的困难人老人5人。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和《鼓楼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树立“一符合三有利”的工作理念,即只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利于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有利于推进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于2月份成立了“莲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组织为载体,通过上门、日托、邻里互助、“自雇”等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以“六助”(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社区党委认真学习省政府《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既满足老年人需要照料又不愿离开家庭的要求,又与现阶段生活水平相适应,既有效地缓解了老年福利机构不足的矛盾,又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具有服务方式灵活,服务费用低廉,服务对象广泛的特点。广泛适用于高龄老人、空巢老人、非自理老人在内的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照料服务。社区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全体社区工作者参加的社区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一名社区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调查摸底,搭建平台 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先导,按照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署,开展了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调查摸底工作。摸清我社区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经济状况、需求状况等,并以此为基础,按60岁、70岁、80岁以上三个年龄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老年人基本情况信息数据库,居家老年人服务需求档案等。同时积极协调东光花园业主委员会,腾出230平方米,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老年人日间休息室、餐厅、棋牌室、健身室、书画室、文化室、谈心室等。完善服务站硬件设施,购置了电风扇、消毒柜,快餐盘等,添置了图书、音响。确定了包含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志愿服务等在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度,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流程,确立了以独居、空巢、高龄、病残老年人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提供低偿、有偿、无偿的服务。如对户籍在本社区并年满7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且市区无子女照顾的重点优抚对象、五保老人和革命“五老”人员实行无偿服务;对户籍在本辖区且年满70岁,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子女照顾的低收入老人或年满80岁,无子女照顾的独居老人实施低偿服务。开展老人日托、寄缮就餐、订餐送餐、精神抚慰陪聊、文体健身等。
三、建立队伍,强化服务
为了推进居家养老工作,社区组建五支服务队伍,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一是低保义工服务队。由社区招募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和区慈善总会聘请的义工组成,为社区李瑞兰、林淑珍、谢依康、陈明华、欧赛珍等5位家庭经济困难、自理能力差的孤寡独居老人,每周2-3次上门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代购物品、陪聊等全方位服务。二是医疗义工服务队。由水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医务工作者,对行动不便,患慢性疾病的70岁以上孤寡老人、独居老人,每月一次上门诊疗,送医送药,开展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疗服务。今年以来,共诊治228人次,免费赠送降压降糖药品价值2000多元。三是“以老养老”义工服务队。组织社区内健康的低龄老人与身边的高龄独居老人开展“邻里相助”结对帮扶服务。如,莲宅新村1-401,95岁高龄的李瑞兰平时由保姆照料,每当保姆回老家,对门的社区党员林忠平就主动照顾李婆婆,代购物品,照料一日三餐。四是青年义工服务队。社区党委、团支部组织党、团员,辖区单位的青年志愿者开展理发、家政服务、精神抚慰、法律咨询等服务,如东光花园8-306蒋营仙子女不在身边,生活较为寂寞,时常为疾病烦恼,我们就上门与老人聊天、沟通思想,及时排忧解难。五是专职社工服务队伍。即政府出资聘请服务人员,在老人需服务时,只要拨打社区服务热线,专职社工就上门服务。目前已为社区5位老年人购买了居家养老服务券,每人每月120元,每天享受1小时家政服务,同时,5位老人还分别享受到了水部街道拨专款用于老人的配套服务,如:免费理发、送煤气等。从简单的帮扶帮困到提供服务、家政、理疗、护理、谈心、心灵慰籍、代办、代看、代购等无偿或者低偿服务,让更多老人得到照看和帮助。
四、拓展领域,深化服务
一是发放“三卡”。(1)爱心免费卡。对社区的高龄困难老人和孤寡老人,凭卡免费享受社区在指定服务网点提供的理发、洗衣被、送煤气、陪医、洗头、剪指甲等服务。(2)结伴同行卡。对社区内持此卡的独居老人,注明老人们的联系方法、爱好,每月召开一次“独居老人联谊会”,引导能自我行动的独居老人走出家门,到社区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医疗服务站等自愿接受服务,结识朋友,远离孤独。如“拗九节”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妈妈义工们为老年人熬煮甜蜜香浓的“拗九粥”;送“太平”,端午节居家养老服务队与空巢、独居老人们共同包粽子,拉家常等。(3)安全通道卡。为智残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发放安全通道卡,卡上注明了老人居住社区、24小时联系电话及地址,一旦老人不慎走失,方便路人据此给予援助。如有次李瑞兰老人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凭此卡热心人及时与社区联系,免除了家人的担忧。目前已发放爱心免费卡5张,结伴同行卡22张,安全通道卡12张。
二是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今年2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立。社区居委会随即组织老人开展托乒乓球、夹珠子、投圈等活动,组织他们参观“新乐园”、低偿居家养老服务站开餐“第一餐”。之后,居家养老服务站每两周举办各类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健身、棋艺PK、书画展、花艺交流、剪纸培训等,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低龄老人林云玉举办了家庭废料利用作品展,废弃的可乐瓶、可乐罐成了精美的花瓶等工艺品。爱好书画的老年人也在服务站挥毫泼墨。日前,莲宅社区夏令营系列活动之“我与爷爷奶奶同游戏同欢乐”,社区20多名小学生与社区部分老人一起玩:丢手绢、跳皮筋、扔沙包、抓五粒子和跳花色绳子等游戏;老党员、老红军战士张大刚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小营员们讲述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的故事。如今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已成为老年人尤其是空巢、独居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好去处。
实践证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应社情民意,利国利民。水部街道莲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才刚刚起步,就得到了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水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尤其是区委主要领导莅临服务站调研指导,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的代表,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导,不断创新载体,完善机制,着眼长远发展,着力工作实效,积极、稳步、扎实地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向服务对象全覆盖(面向社区全体老年人)、服务内容全方位(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多样需求)、服务方式专业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方向不断推进。
强化组织领导 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逐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台江区人民政府
福州市台江区是省会城市商贸中心区,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73个社区,全区总人口32.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7.6万,占人口总数的23.4%,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状况正日趋严峻。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我区通过专业护理员上门服务、就近服务、提供多样化设施等服务形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我区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新华通讯社、国际广播电台、福建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都曾对我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做过专题报道。我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明显,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党政重视,营造居家养老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把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区政府于2007年制定下发了《台江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2007年开始,连续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内容,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今年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增加到150万元。为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区里成立了“台江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区长亲自任组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分别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区民政局、老龄办、社区办、新闻中心、财政局、劳动局、卫生局、司法局、广电局、妇联、团委、效能办、文体局、物价局、科协、民宗局、文联等部门领导及各街道办事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员5名。在区、街道、社区分别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三级管理服务机构。其中区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协调、政策引导及业务指导工作;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实施和质量监督考评,了解和反馈需求信息,发动服务网点和志愿者开展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同时,注重结合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区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等,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阵地,及时总结推广、宣传报道试点工作中的好典型、新经验。在社区广泛开展以“读敬老书、做敬老事”为载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并以每年的“拗九节”、“老年节”为契机在社区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系列活动,较好地促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老龄问题,极大增强了关爱老年人和重视老龄问题的意识,全区尊老敬老助老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齐抓共管,建立有效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
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及街道工作情况汇报,具体研究部署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配合,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研究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及相关政策措施;坚持督查制度,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制,认真履行好各自责任和义务,形成上下工作互动、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还开展为老年人送温暖、办实事活动,积极组织志愿者上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义工服务。区民政局作为创建活动的责任单位,拓展延伸部门的职能,指导全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功能完善;区老龄办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牵头作用,搞好基础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保障。区劳动保障局抓好社会养老公益岗位指标的落实,联系相关专业教师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各类的专业培训和继续再教育,维护养老护理员的合法权益;区卫生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坚持为享有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定期开展社区义诊和上门走访巡视,对各社区开设的老年人餐厅的食品卫生进行指导和检查,定期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办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区司法局在各街道建立法律援助站,对老年人中的特困群体实施法律援助;区宣传部门不断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及时反映好典型、新经验,烘托舆论、营造氛围。区慈善总会充分发挥慈善救助的作用,积极向省、市慈善总会争取居家养老的资金支持,并与吴熙中医院协作,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援助。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增强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良好格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居家养老和社区托老服务制度,并由此建立起经济、有效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加强调研,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点
为了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切合我区实际,我区通过开展调查摸底,针对全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确定以生活照料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起步阶段开展服务的重点内容,以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对象,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包括“三无”老人、低保困难老人、革命伤残老军人、重点优抚老人、百岁老人等。目前,全区已为185名老年人提供了无偿服务。服务项目主要有:为老年人料理家务、洗衣做饭、清理卫生、代为购物、陪医配药、助浴等。与此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的其他服务需求,我区还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展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的服务要求。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的逐步拓展和丰富,切实改善了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规范管理,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队伍
为了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区积极培育两支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一支是社区下岗失业“4050”人员和低保困难人员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专职队伍,另一支是以社区助老义工、志愿者为骨干的居家养老服务义工队伍。前者主要承担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后者实施公益性的无偿服务。对专职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一般经过街道、社区考察、推荐和审核,并经过区里统一组织的业务培训方可上岗。截止目前,经过培训从事政府购买服务的专职居家养老专业护理服务人员已有58人。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我们按照有关规定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其工资待遇,并给予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切实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今年2月份,我区为规范管理养老护理员队伍,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质量,认真组织制定了养老服务百分制量化考核标准,对全区43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考核,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不定期派人走访了解服务质量,倾听老人对服务的诉求,按考评结果确定护理人员的绩效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在具体考评中,主要围绕是否遵守居家养老工作守则、服务承诺、养老护理员工作奖惩制度等工作制度和行业规范进行考核。经过考评,43名养老护理员的综合评分均在90分以上,其中5位综合评分为99分的养老护理员被评为“优秀”。通过开展养老护理员考评,提高了养老护理员的业务素质,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精神风貌,让被服务的老年人得到真正的贴心关怀。
五、因地制宜,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
2008年5月开始,我们因地制宜,在政府为养老服务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按照居家养老服务就近、方便、经济的原则,选择在老年人相对比较集中的我区亚峰、宁化、长汀、奋斗等社区,先行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增设服务内容,逐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功能,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覆盖面广、投入适当、收效明显,极大地满足了社区老年人就近、方便的养老需求。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站是群众广泛支持、普遍欢迎、行之有效的养老方式。目前,我区已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站11个,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年内可再建成7个社区综合服务站。这些服务站可以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学习、阅读等各种服务。服务站的建立健全,为更好地开展居家养老各类服务,引导更多的社区老年人走出小家庭,融入社区大家庭提供了平台,也为社区与居家老年人的交流开辟了窗口。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还在起步阶段,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比如在基础服务设施,服务队伍培育,以及推进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目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区将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方面的挑战,学习省内外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有益经验,开拓思路,谋划对策,深化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安康计划” 服务居家养老
思明区人民政府
思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城区,是厦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85万,其中户籍人口56万。下辖10个街道办事处,96个社区居委会。目前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近72000人,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区委、区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十分重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围绕全国和省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创建标准,制定和出台居家养老服务的措施和制度,“安康计划”就是落实这一政策的载体和平台。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思明区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六个老有”中“老有所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安康计划”就是以关注居家养老事业、改善困难老人生活条件为目的,以保障城市“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或赡养人)和低保对象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通过“引进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政府适当补贴,走市场运作道路,服务社区老人”的运行模式,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爱心工程。
“安康计划”自2007年2月份全面开展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宣传报道累计330余次,厦视新闻、“十分关注”也多次进行报道。2007年10月17日,福建省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会上,思明区被省民政厅推荐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示范区”。2007年11月,“安康计划”项目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社区服务优秀项目奖”;2008年7月,“安康计划”被厦门市民政局评为“行业服务创新奖”。下面谈谈我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安康计划”的几点做法。
一、“安康计划”的服务内容
我区出台了《思明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安康计划)实施办法》,在全区10个街道全面开展“安康计划”。“安康计划”服务对象为居住在思明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户籍且常住在思明区的60岁以上低保老人、“三无老人”和重点优抚老人及低收入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确需助养的老年人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向社区居委会申请,经评估批准程序,享受每人每周3小时的家政服务和1小时医疗服务。
(一)服务模式
1、居家养老服务。依托与各街道签订协议的专项和自费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活动。累计至2009年7月,我区已为符合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标准的老年人提供家政及医疗方面上门服务达15278人次,服务时间89415小时,支出养老助养金为98.3万元(含小额医药支出15.88万元)。
2、社区养老服务。在有条件的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设立日托服务机构,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并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活动。
3、机构养老服务。通过社会养老机构,为全区的老年人提供在院养老服务。同时,对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进行政策扶持,加强管理,规范养老服务,扩大服务范围,向周边社区老年人联动服务,目前全区共有19家养老院、托老所等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达90%以上。
(二)服务内容
1、家政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为不能(不愿)出门的老年人提供做(买)饭、家宴帮厨、代购物品、户外活动服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整理家务、代购物品、送饭、洗衣等家政服务。累计至2009年7月,全区已开展家政服务64288小时。
2、医疗服务。解决老年人求医问药和日常护理问题,依托辖区医疗单位,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在社区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和入户巡诊服务。按每周1小时的服务,累计至2009年7月,全区已开展上门医疗服务25127小时。
3、文体服务。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面向老年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融入社会,活跃身心。“安康计划”实施后,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均设立了老体协组织,组建了文艺队、歌咏队等共300多支老年人文体队伍,并安排专人负责,有计划地开展老年人体育锻炼和文艺排练。累计至2009年7月,全区已开展文体服务2840次。
4、法律服务。开展普法及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确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调解各类纠纷,包括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如举办“老人与法”为主题的活动,印制《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知识手册》一书15000本分发到各个社区,区老龄办还与区司法部门联合设立“老年人维权服务中心”,嘉莲街道还定期请心理医生为退休老年人讲解法律知识。累计至2009年7月,全区已开展法律服务319次。
5、志愿者服务。各街道和各社区及教育、工青妇部门,通过吸纳和发动素质高、责任心强、志愿从事助老服务公益事业的人员和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与辖区老年人特别是困难老人结成助老服务对子,定期开展聊天、读报、心理疏导、保健咨询、整理家务和其它公益性助老服务志愿者活动。在“思明区第二届社区志愿者奉献日”活动中,区委、区政府将“爱老、敬老、助老”定为活动主题,区街联动,点面结合,进社区进家庭,在全区开展助老服务。同时,还组织百位安康老人前往同安思明工业园,环东海域“思明工业园”新建设项目参观。累计至2009年7月,全区已开展志愿者服务5063次。
6、“安康通”服务。在2008年初之际,思明区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在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础上实施“安康通”(平安铃)项目,将其纳入“安康计划”的实施规划,建立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使其配合“安康计划”,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进程,成为“安康计划”服务的延伸。目前全区已为348户老人提供“安康通”服务。
7、其他有利于助老养老的服务。例如:
(1)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组织社区志愿者到孤寡老人家中进行陪聊天、读报、心理咨询等,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互助活动,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缓解老年人的孤独心理。
(2)爱心助老服务。在全区10个街道成立“爱心超市”,为生活困难老年人、弱势群体搭建爱心救助平台。在厦港街道还启动了助养和救助特困老人的“助老工程”,两年来共为40位老人发放近5万元救助金。
(3)军地共建服务。鼓浪屿长寿园养老院与某部队疗养院共同成立了军民共建文明园领导小组,部队疗养院充分发挥部队医疗优势,几年来一如既往地坚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部队一七四医院也长期与开元街道共建,定期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二、“安康计划”的保障措施
(一)领导重视
区委、区政府把居家养老工作(安康计划)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它列为2007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首,并作为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2007年2月份我区正式启动“安康计划”,区政府成立思明区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区相关部门及各街道分管领导为小组成员。2008年、2009年区财政在2007年拨出专款200万元的基础上各增加到500万元,做到“领导、机构、人员、经费”四到位,此外,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安康计划”工作,深入基层社区调研,了解掌握情况,区政府办督查科将安康计划列为专项督办工作,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实处。
(二)政策保证
我区出台了《思明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安康计划)实施办法》,并制定了《思明区安康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使用范围包括医疗救助、助学资助、养老助老,扶贫助残,为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区卫生局下文将“安康计划”的医疗服务列为对医疗机构考核指标。区劳动局在《关于贯彻落实我区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家政、托老类社区劳动组织招用的本区非正规就业人员直接给予最低工资标准50%的岗位补贴。在开展养老服务的同时,结合老年人的需求,由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联合发文,出台了《关于启动“安康计划”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小额医药补助的通知》,对“安康计划”养老助养医疗服务方面进行调整,为患病急需治疗、不属于大病重病而又无力支付医药费的老年人,每月给予50元小额医疗补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累计至2009年7月,全区已为942人次提供了医疗救助,发放安康医疗救助金为400.51万元;在助学资助方面,累计至2009年7月,我区已为849名贫困家庭学子发放了214.4万元安康助学金。
(三)社会参与
落实和健全促进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使其成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事业的主要力量。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助养老事业,为居家养老事业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区民政局向社会发出为“安康基金”捐款的倡议,区领导、机关干部带头捐款,该活动也得到众多企业家的支持,源昌集团等几十余家纳税大户企业爱心响应,累计至今共为安康基金捐款达597.1万元。另外,我区注重整合社区资源,发动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用各自方式广泛参与,形成合力发展居家养老社会化事业。我区还定期召开“安康基金”使用情况座谈会,邀请安康基金捐款代表及受助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如何为发展慈善事业,为促进和谐安康做出新贡献。
(四)加大投入
思明区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有9000平方米、100张床位的思明区社会福利大楼,并引进社会力量兴办公办民营医养结合的金尚老人公寓,为老年人提供了设施现代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的新型老年服务机构。同时,不断加大对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投入。我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现分设在两个区域,面向社会老年人开放,面积达3500平方米,现有专职管理人员7人,设有乒乓球室、图书室、多功能舞厅、教学舞蹈练
第五篇: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试题
乡镇(街道)村(社区)姓名 职位 分数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试题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1.《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是在第__届人民代表大会第__次会议通过。
A.十四,三 B.十四,四 C.十三,三 D.十三,四 2.《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于2015年__月__日通过,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A.1月25日 B.1月29日 C.1月19日 D.2月9日 3.《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内容由__部分组成.A.三 B.四 C.五 D.六
4.《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主要针对我市__的老年人面临的比较突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问题。A.90% B.92% C.96% D.98% 5.为了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的质量,《条例》是根据《 》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市实际情况制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B.北京市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按顺序回答下面6、7、8、9题
《条例》所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 为基础,在 主导下,以 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公益互助服务,满足居住在家老年人 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
6.A.社会 B.家庭 C.社区 D.政府 7.A.社会 B.家庭 C.社区 D.政府 8.A.社会 B.家庭 C.社区 D.政府 9.A.社会化 B.家庭化 C.社区化 D.政府化
10.居家养老服务应当以 为导向,坚持自愿选择、就近便利、安全优质、价格合理的原则。A.居住在当地的老年人服务需求 B.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服务需求 C.居住在当地的老年人生活需求 D.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生活需求
11.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A.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扶养义务的人 B.社会组织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扶养义务的人 C.政府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扶养义务的人 D.对老年人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扶养义务的人
12.需要由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家庭根据服务项目的,承担相应费用。A.内容和数量 B.性质和数量 C.内容和性质 D.性质和价格 13.区县民政部门或者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可以根据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需要,通过 等方式确定服务商和服务单位。A.授权、购买服务 B.签约、购买服务 C.合作、购买服务
14.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享受政府给予的,并应当执行政府制定的服务规范、标准,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社会的监督。A.资金扶持 B.政策扶持 C.优惠条件 D.补贴扶持
15.政府应当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在城乡社区配置。A.托老所和老年文化中心 B.托老所和养老照料中心 C.托老所和老年活动站 D.老年活动站和养老照料中心
16.居住区应当符合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A.新建 B.改建 C.扩建
D.以上三项都有
17.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逐步推进老旧小区的 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设施的改造。A.体育健身设施 B.紧急呼叫设备 C.人行道
D.坡道、楼梯扶手、电梯
1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建立,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定期免费体检和流感疫苗接种服务。A.就诊档案 B.健康档案 C.身体档案
19.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 服务,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综合管理,开展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指导。A.社区上门就诊式 B.社区免费看病 C.社区家庭护理式 D.社区家庭医生式
按顺序回答20、21、22题
市人力社保、卫生计生等部门应当完善,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完善,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配备,为老年人在社区治疗 用药提供方便。
20.A.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制度 B.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用药报销政策 21.A.基层用药制度 B.基本药物制度
22.A.常见病、老年病 B.常见病、慢性病 C.老年病、慢性病 23.本市应当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 建设,培养具有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A.职业化、多样化 B.职业化、专业化 C.专业化、多样化 D.专业化、全面化
24.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居家养老公共服务活动中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职责,导致老年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 》追究责任。A.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B.北京市行政问责办法
25.社区养老设施的管理者、使用者擅自改变政府投资或者资助建设、配置的养老设施功能和用途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责令退赔补贴资金和有关费用,可以处 以下罚款。A.1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50万元以下
26.享受政府补贴或者政策优惠的 和 没有履行相应义务的,由发放补贴的部门收回补贴,取消其享受优惠的资格,并记入本市信用信息系统。A.企业,社会单位
B.为老服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C.为老服务企业事业单位,为老服务协会
27.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保障。A.短期护理保险 B.长期护理保险 C.终身护理保险
2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优先就诊和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 等服务。A.预约转诊 B.双向转诊 C.快速转诊
29.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评估制度。对特殊困难老年人 的 进行评估。
A.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 B.家庭人员状况、身体状况、养老服务需求 C.家庭经济状况、精神状况、养老服务需求 D.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生活服务需求
30.政府应通过落实 等扶持政策措施,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A.政府资助服务 B.政府购买服务 C.政府扶持服务 D.政府补贴服务
3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发挥民主自治功能,组织社区老年人和其他居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A.民主合作功能 B.民主自治功能 C.民主管理功能
32.乡镇街道办事处应运用 开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A.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B.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C.养老照料服务平台
33.开展居民信息自愿登记,了解、反映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 的职责。
A.区县人民政府 B.乡镇街道人民办事处 C.居民村民委员会
34.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力量。A.政府
B.企业和社会组织 C.家庭 D.社区
35.《条例》全文共 条。A.20 B.21 C.22 D.23
二、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1.未来10年内,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呈现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增幅快速、需求大量增加等特点和趋势。()2.据统计,北京90%的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仅有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3.《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目的是解决居家老人们遇到的最基本和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在用餐、医疗卫生、家庭护理和紧急救援等方面的需求。()4.政府应当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将居住区附近闲置的场所和设施,用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5.企业和社会组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可以使用政府提供的设施和场所,也可以自行兴建养老设施。()6.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失能、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给予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根据需要进行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配备生活辅助器具。()7.鼓励养老机构利用周边资源优势,为周边社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服务。()8.政府将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给予补贴。()9.政府应当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监察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10.政府应当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教育培训规划,推进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1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需要与社区委员会开展合作,为老年人提供签约式医疗卫生服务。()12.本市应当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13.新建居住区的养老设施,应当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14.托老所和老年活动场站的规划建设、配置标准、资金筹措、产权归属、移交方式、运营监管等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规定。()15.基层委员会应组织开展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和高龄老年人扶助低龄老年人的活动。()
三、简答题(共1题,每题15分)简述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