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联合帮教经验材料

时间:2019-05-13 03: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法局联合帮教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法局联合帮教经验材料》。

第一篇:司法局联合帮教经验材料

司法局联合帮教经验材料

近年来,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途径,采取优势互补、关口前置、帮教延伸的方式,开展社会帮教向监狱内延伸、监狱监管改造向社会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体系,实现了监狱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破解难题,探索联合帮教新思路

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发生变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监(所)管理和社会帮教彼此脱节。一方面,有些地方向监(所)投送犯人、劳教人员一送了之,缺乏向大墙内延伸帮教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有的监(所)因对服刑在教人员家庭状况不了解,教育改造工作缺乏针对性,致使有的服刑在教人员情绪出现波动、思想出现反复,教育改造的成果难以巩固。二是监(所)和地方沟通联系相对滞后。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不报到、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甚至不回原籍,直接流散于社会,造成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三是生活保障和就业安置互为冲突。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家庭矛盾、生活困难、就业安置等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引发重新犯罪。针对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地方安置帮教工作向监狱延伸,监狱的教育改造向地方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思路,把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工作贯穿到从刑罚执行到刑释解教后的全过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实行联合帮教。实践中,我们与监狱签订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为做好罪犯回归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健全机制,确保联合帮教互动衔接

为使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联合帮教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常态帮教机制。与监狱联合成立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定期排查更新刑释解教人员分布、就业及重新犯罪等信息,建立服刑人员档案,记录家庭情况、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无一脱管、漏管、失控。将刑释解教人员联合帮教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之中,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安置帮教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帮扶救助机制。定期排查长期无人会见、老人孩子无人照管、家庭婚姻关系危机等影响教育改造的突出问题,并通过谈话教育、启动监狱解困基金和社会应急救助等形式,帮助罪犯疏导情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其安心改造。三是建立了监狱社会联合培训机制。通过监区、监狱、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自主和联合办班,实现监狱生产技能培训与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罪犯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的能力。四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搭建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专用网络平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通报反馈,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全面掌握罪犯入监、服刑和出狱后的各方面情况,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人人有登记、个个有着落。

三、多措并举,推动联合帮教有效延伸

为了克服过去司法行政部门协调安置帮教工作“疲软”的现象,我们积极争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帮助,形成了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由司法、民政、工商、税务、劳动、教育部门参加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会议,重点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及服刑在教人员家庭困难。同时,将“双延伸”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主要目标考核责任制之中,量化细化,进行考核。二是因人施策,无缝对接。监狱按照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监管改造措施,努力做到因人施教、一人一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了必送必接和教育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漏管失控。三是多措并举,力求实效。为实现监、所与社会无缝对接,使刑释解教人员可查、可控、可管、可帮,最大限度地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市民政部门为符合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均办理了低保补助;劳动就业部门对刑满释放、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培训技能,推荐安置就业。我们还通过举办“中华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讲座、“情系中秋”亲情帮教活动、在监狱设立市司法局监狱法律援助联络处形式,放大“双延伸”联合帮教工作成效。“双延伸”活动开展以来,为服刑人员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现场解答法律咨询6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起。一些县(市)区还专门建立了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刑释解教人员。

四、积极推进“两基”建设,拓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渠道

我们以“安其身,稳其心,育其人,正其本”为目标,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管理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新途径,着重加强安置基地建设和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408人,培训就业人员286人,刑释

近年来,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途径,采取优势互补、关口前置、帮教延伸的方式,开展社会帮教向监狱内延伸、监狱监管改造向社会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体系,实现了监狱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破解难题,探索联合帮教新思路

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发生变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监(所)管理和社会帮教彼此脱节。一方面,有些地方向监(所)投送犯人、劳教人员一送了之,缺乏向大墙内延伸帮教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有的监(所)因对服刑在教人员家庭状况不了解,教育改造工作缺乏针对性,致使有的服刑在教人员情绪出现波动、思想出现反复,教育改造的成果难以巩固。二是监(所)和地方沟通联系相对滞后。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不报到、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甚至不回原籍,直接流散于社会,造成脱管、漏管和失控现象。三是生活保障和就业安置互为冲突。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家庭矛盾、生活困难、就业安置等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引发重新犯罪。针对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地方安置帮教工作向监狱延伸,监狱的教育改造向地方延伸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思路,把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工作贯穿到从刑罚执行到刑释解教后的全过程,动员各方面力量,实行联合帮教。实践中,我们与监狱签订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责,为做好罪犯回归后的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健全机制,确保联合帮教互动衔接

为使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联合帮教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常态帮教机制。与监狱联合成立了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定期排查更新刑释解教人员分布、就业及重新犯罪等信息,建立服刑人员档案,记录家庭情况、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无一脱管、漏管、失控。将刑释解教人员联合帮教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之中,形成了内外结合的安置帮教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帮扶救助机制。定期排查长期无人会见、老人孩子无人照管、家庭婚姻关系危机等影响教育改造的突出问题,并通过谈话教育、启动监狱解困基金和社会应急救助等形式,帮助罪犯疏导情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其安心改造。三是建立了监狱社会联合培训机制。通过监区、监狱、社会三个层面进行自主和联合办班,实现监狱生产技能培训与社会就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强罪犯回归社会后自食其力的能力。四是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搭建监狱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专用网络平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通报反馈,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全面掌握罪犯入监、服刑和出狱后的各方面情况,确保刑释解教人员人人有登记、个个有着落。

三、多措并举,推动联合帮教有效延伸

为了克服过去司法行政部门协调安置帮教工作“疲软”的现象,我们积极争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帮助,形成了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一是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由司法、民政、工商、税务、劳动、教育部门参加的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协调会议,重点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及服刑在教人员家庭困难。同时,将“双延伸”工作纳入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主要目标考核责任制之中,量化细化,进行考核。二是因人施策,无缝对接。监狱按照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监管改造措施,努力做到因人施教、一人一策。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了必送必接和教育管理制度,有效防止了漏管失控。三是多措并举,力求实效。为实现监、所与社会无缝对接,使刑释解教人员可查、可控、可管、可帮,最大限度地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市民政部门为符合低保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均办理了低保补助;劳动就业部门对刑满释放、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培训技能,推荐安置就业。我们还通过举办“中华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讲座、“情系中秋”亲情帮教活动、在监狱设立市司法局监狱法律援助联络处形式,放大“双延伸”联合帮教工作成效。“双延伸”活动开展以来,为服刑人员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现场解答法律咨询60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起。一些县(市)区还专门建立了安置帮教基地,安置刑释解教人员。

四、积极推进“两基”建设,拓宽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渠道

我们以“安其身,稳其心,育其人,正其本”为目标,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管理为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新途径,着重加强安置基地建设和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408人,培训就业人员286人,刑释 解教人员得到安置和受到就业培训人员无重新犯罪。

在安置基地建设上,一是鼓励刑释解教人员创办基地。XX区扶持两名释解人员成立私营企业,创办安置帮教基地,承担刑释解教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基地自创办以来,先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318人次,无一重新犯罪。二是在重点企业建立基地。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的木业公司、精信和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安置基地。仅20xx年以来,三个基地就安置刑释解教人员106人。三是把公益岗位做为基地。区政府预留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今年以来已有近50人在公益岗位就业。在培训基地建设上,市政府投资40万元,依托南岔技师学院创办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汽车维修、物业管理、电焊、机加、厨师、美容美发、种植养殖等实用型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培训学员286人。

联合帮教“双延伸”活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沟通顺畅,信息共享。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沟通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服刑人员释放前和释放后的基本信息,无脱节现象发生。转递刑满释放通知书(五联单)、出监鉴定意见等材料,投递准确率由过去的87%达到现在的100%。二是形成互补,实现共赢。通过开展联合帮教“双延伸”工作,社会帮教有效地弥补了监狱自身教育改造的不足,增强了教育改造成效,使教育改造工作由空洞的“无形说教”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有形动力”,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效应”,带动了全狱罪犯的思想改造,由“羡慕犯人的待遇”到“学习犯人的行动”,教育改造整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监狱顽危犯转化率达70%以上,罪犯遵纪服法率达到97%以上,教育改造工作在全局名列前茅,有力地促进了监管安全“四无”目标的实现。三是有效解决了一些监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我们通过帮助监狱协调解决监管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监狱在全省监狱系统评比中获第一名。释放的68名籍刑释人员全部及时接回,没有再发生流失断茬现象,无一例重新违法犯罪。四是自主创业,回馈社会。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仅刑释人员自谋职业者就占到了60%,开办了10家过渡性安置企业,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共计捐款13600元。目前,在受助者中已有82人考入本科,其中重本11人。20xx年,青海省XX县发生地震后,我市的刑释解教人员主动为灾区捐款5800元。目前全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由去年的2.9%降至1%,“双延伸”工作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第二篇:联合帮教责任书

对联合接茬安置帮教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加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接茬安置帮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切实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维护好农村社稳定,镇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与村(居)委、单位签订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的联合安置帮教责任书如下:

一、正确执行党的安置帮教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管理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不断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水平。

二、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不歧视,要尽量解决好他们刑释解教(矫)后的安置问题,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的生活、工作、思想及表现情况,要密切关注,发现问题及时与镇安帮办联系。同时,做好教育工作。

四、健全安置帮教工作机制,落实帮教工作人员;继续坚持每年2-3次的谈话制度,并做好谈话记录。

五、对外出务工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要督促其亲人加强帮教,坚持每月追踪,收集其帮教情况;同时,与其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矫正)人员保持联络,畅通信息。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镇安帮办及村(委)或单位帮教工作小组各—份,自签订之曰起生效。

安置帮教目标管理单位:安置帮教责任单位:

坪山镇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办公室村(社区)帮教工作小组

年月日年月日

联系电话:(023)74591148联系电话:

第三篇:安置帮教经验材料(本站推荐)

安置帮教经验材料

保华司法所谢芳

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根据司法局关于安置帮教的具体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始终以加强基础建设,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刑释解教时的衔接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置帮教制度建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管理措施

1、根据全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置帮教工作方案。

2、对本辖区5年来刑释人员和3年来解教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并认真登记造册,全镇5年来共有刑释解教人员59人,并逐人建档,落实帮教责任人,签订帮教责任书,把帮教工作落到实处。

3、坚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正面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帮教记录登记制度,坚持每季度和刑释解教人员见面谈话一次,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并详细做了谈话记录。发现矛头及时给予思想上的引导,协助他们寻找就业渠道,让他们人人有活干,天天有事做。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在全镇范围内建立镇、村(居)

二级帮教组织17个,共配备安置帮教工作人员79名,落实帮教志愿者30人。每一名刑释解教人员由司法所、材委会、刑释解教人员家庭形成三结合的帮教工作机制,并定期向镇帮教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二是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全镇对各村季度效能考核内容,与经济工作一样同检查、同奖惩。

此外,在抓好技能培训,给刑释解教人员一技之长后,我们着力帮助其拓宽就业渠道,主动协调、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帮扶机制,切实为回归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对“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将其纳入特困范畴,实施社会救济。对丧失劳动能力者,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保障措施。亲负责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帮扶工作。五是建立定期回访制度,每季度一次回访,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发现不稳定苗头及时解决,将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三是每村、居委会配备帮教信息员一名,发现问题及时向两级领导小组汇报,做到消息通、信息灵,有效的控制了重新犯罪案件的发生。在刑释解教人员管理工作中,着重对他们进行再教育,经常引导他们学习时事政治、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加强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公德教育,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成为

社会有用的人。在镇党委的重视和两级帮教组织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把各种不安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没有发生重新犯罪案件,为我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作用,必须时刻放在党的议事日程,长抓不懈才能抓出成效。

第四篇:司法局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司法局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振奋精神塑形象开拓进取创辉煌

队伍是工作的基础,工作开展得好坏与否,成效是否明显,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今年以来,市司法局以领导班子的调整为契机,大力加强和改进了司法行政队伍的建设,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里,通过采取“四抓”,实现了队伍的“四个转变”。

一、抓思想,以正确的精神信念为先导,促进队伍的面貌向“奋发型”转变

思想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信仰目标,也是队伍的灵魂所在。市司法局过去在抓队伍建设上,总的来说一直比较重视,六年多来通过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严格内部管理制度、狠抓作风整顿教育等措施加强了队伍的建设。但尽管力没有少出、钱没有少花、招也没有少使,可队伍建设的成效就是不尽人意,队伍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比如说,在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中,有部分干部身上存在着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本职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在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中,有少数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纪律不严、作风不正、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有的在代理案件中对当事人敲吃敲喝、索取财物,有的不依法办案、公正办案,有的对当事人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有的超标准收取代理费,有的缺乏应有的道德修养,说话粗野、态度粗暴、不讲文明,有的为帮当事人打赢官司不择手段,甚至不讲政治、不讲大局;在基层司法行政干部中,有的不安心工作、有的不尽力工作、有的不熟悉工作,影响了基层司法行政重要职能的发挥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一是由于队伍中有少数人本身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对待队伍建设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或存在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工作上不思进取、学习上不求上进、业务上不求甚懂;二是由于有部分单位对队伍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使队伍建设流于形式,成效甚微;三是由于在部分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存在着不团结的现象,导致领导班子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战斗力,使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实力度不够;四是由于有的领导干部自身在队伍建设上不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工作缺少诚心,对单位缺失爱心,对同志缺乏关心,奉献精神不足,导致机关干部人心涣散,信心丧失,工作消极。因而过去市司法局的各项工作只能是徒有其表、而缺乏真实的内涵,有其形但无其神。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过去的市司法行政队伍中缺乏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缺少队伍的灵魂。因此,市司法局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首要任务就是抓队伍的灵魂,只有抓住队伍的灵魂,才能真正改变队伍的精神状态,才能使队伍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才能够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新的领导班子经过认真地调研后,确立了“以树立正确的精神信念为先导”的队伍建设思路,把抓队伍的奉献精神、抓队伍的创新精神、抓队伍的实干精神、抓队伍的奋斗精神,作为抓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来抓。通过实施“灵魂工程”,使市司法行政队伍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奋发向上、努力工作,促进了队伍的面貌向“奋发型”转变。

二、抓作为,以打造“五型”机关为目标,促进队伍的作风向“实干型”转变

作为是衡量一个单位形象地位的砝码,只有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过去的市司法局由于班子软队伍散,机关干部在工作上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干起事来拈轻怕重,都想贪清闲图舒服,工作拖拉,效率低下,谈不上有什么作为。前年底,市司法局在机关中层干部中搞了一次自选式的轮岗交流,由中层干部自己报名选择希望轮换的岗位,结果7个机关科室中有4个科室没有一个人选,有人选的3个科室中报名者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纪委和政治部这两个没有具体工作任务相对而言较为清闲的科室。之所以出现这种怪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多年来市司法局机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有的人说是“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玩的、玩的不如捣蛋的”。所以大家心灰意冷,不愿干事,对工作能躲的尽量躲、能推的尽量推,作风出现飘浮,工作效率也很低下,因而也就无所作为。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所以市司法局多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心目中无关紧要,以致干部调整时被提拔的干部都不愿意到司法局来。今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这是阻碍司法行政工作正常发展的桎梏,决定花大力气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因此,新的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后,采取了切实有效地的工作措施,想方设法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力求让大家做到干无所忧、干有所为,用工作上的作为来谋求市司法局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比如对机关干部该提拔的提拔,该轮岗的轮岗,并出台奖勤罚懒的激励制度,使“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尽量把能干事的、想干事的、能干得成事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同时结合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打造“五型”机关的奋斗目标,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法制型、高效型、廉洁型”机关的奋斗目标来激励广大干部,改变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促进他们多干事、干好事、干实事。现在,司法局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个星期一碰头、一个月一小结、一个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评比。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司法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作风也过硬了,由不愿干事

变成了想干事、想干成事,促进了队伍的作风向“实干型”转变。

三、抓创新,以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改革为动力,促进队伍的管理向“规范型”转变

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使工作持续发展。过去的司法局,虽然也总是在思创新、讲创新,但那时的创新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结果仍然是思路不新、观念不新、体制不新,这最终导致工作上出现僵化,没有特色,没有成效,甚至发生倒退。市烈山公证处从成立开始就是一个合作制的公证处,但多年来市司法局一直采取了行政式的管理体制,由公务员直接进行管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其他公证处而言,竞争不公平,管理不公正,社会影响也不好,业务量也逐年下降。因此,市司法局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紧紧抓住创新的工作思路,决心以创新来谋求发展。今年3月,局领导班子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决定将烈山公证处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实施创新的第一步,让机关公务员不再担任公证处的行政负责人,而是面向社会招聘了具有公证员资格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并对他们实行了聘任制,使烈山公证处成为名符其实的合作制公证处。市司法局新的领导班子在工作上大胆创新,不断改革,勇于实践,通过改革理顺了关系,突破了束缚,促进了队伍的管理向“规范型”转变。

四、抓团结,以“抓带促”活动为契机,促进队伍的氛围向“和谐型”转变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出成绩。市司法局过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团结所造成的,班子间存在着不团结,机关里存在着不团结、干部中也存在着不团结。由于大家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块使,导致市司法局机关班子成员之间、领导与同志之间、同志与同志之间,相互猜疑,相互对立,各自为政,形成一盘散沙,影响了工作,也损害了形象。今年3月,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很快认识到团结问题是导致司法局形象、地位不断滑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市司法局在今年的队伍建设中,突出抓了团结问题。通过在机关深入持久地开展“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活动,树立广大机关干部同甘共苦、同呼吸共患难的团结意识和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的协作精神,让大家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荣辱与共、团结奋进,共同为创造司法局美好的明天,重朔司法局良好的形象而不懈奋斗。通过“抓团结”,促进了司法行政队伍的氛围向“和谐型”转变。

市司法局新的领导班子通过在队伍中开展“抓灵魂、抓作为、抓创新、抓团结”,鼓舞了队伍的士气、增强了队伍的干劲、振奋了队伍的精神。目前,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勤政务实、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热点”、“亮点”、“看点”工程正在逐步增多,努力开创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

《司法局队伍建设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司法局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第五篇:安置帮教基地(实体)联合帮教协议书

安置帮教基地(实体)联合帮教协议书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乙方:

负责人:

地址:

为进一步拓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渠道,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江苏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实体认定办法(暂行)》文件的相关要求,经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共同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名称为“伍佑街道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基地办公室设立在甲方公司。

二、本协议所称的刑释解教人员是指:本街道范围内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且身体健康,思想表现良好,个人家庭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

三、甲方的责任:

1、按照乙方需求每年提供工作岗位,安排刑释解教人员就业。

2、对刑释解教人员不得歧视,与其他员工一样,同工同酬,保证刑释解教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享受政策规 1

定的有关待遇。

3、对安置的刑释解教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在职人员的劳动保障,搞好安全生产的同时,配合乙方开展帮教工作,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4、每季度向伍佑街道司法所安帮办反馈被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的表现情况,对提出离开安置基地工作的刑释解教人员,应当在了解清楚其离岗原因后予以允许,并及时告知乙方。

5、自觉接受司法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规定报送有关报表,禁止弄虚作假骗取优惠政策。

四、乙方的责任:

1、根据甲方实际,负责推荐有本市户籍,思想表现良好,个人家庭生活确有困难,有迫切就业愿望,同时符合甲方用工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到甲方就业,并如实提供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

2、协助甲方管理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落实帮教工作措施,经常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教育帮教对象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3、协调落实省、市有关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补助经费,及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五、甲、乙双方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相互通报情况,共

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六、本协议履行过程中未尽事宜或需变更事项,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并可签订补充协议。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八、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有效期三年。期满后,甲、乙双方可视情况决定是否续签。

甲方:乙方:

法人代表(签字):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日期:日期:

下载司法局联合帮教经验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法局联合帮教经验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法局上半年度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司法局上半年度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

    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我区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法制化”的要求,采取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等有力措施,以管控有违法犯罪......

    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我区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法制化”的要求,采取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等有力措施,以管控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为重点,不断创新帮教机制,进一步......

    县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

    近年来,拜城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采取围绕一条主线,把好两道关口,强化三项管理,落实四条措施,抓好四个环节,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

    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最终定稿)

    我区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法制化”的要求,采取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等有力措施,以管控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为重点,不断创新帮教机制,进一步......

    司法局安置帮教工作汇报(共五则范文)

    XX市安置帮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XX市安置帮教工作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创新工作体制,拓宽安置思路,收到了显著效果。2011年全市接收新回归刑释解教人员X人,其中刑满释放人员......

    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我区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法制化”的要求,采取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等有力措施,以管控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为重点,不断创新帮教机制,进一步......

    行为偏差生帮教经验

    行为偏差生帮教经 验1、建立特殊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特殊生的管理工作,由学校德育分管领导,政教处负责特殊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与督促,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或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