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位一体”构建煤矿企业特色安全文化
“四位一体”构建煤矿企业特色安全文化
加强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安全物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生产的硬件、软件建设。主要体现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上。硬件具体涉及矿井安全生产的设施、设备、装置、仪器、检测手段、安全信息手段、物化环境及灾害防治的应急手段等物质条件。良好有序的生活环境和安全卫生的操作条件,可以焕发职工的生活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矿山设计,可以大大缓解职工的劳累程度;配备灵敏可靠的安全防护预警装置,可以让职工享受到一种无忧无虑的舒畅之感;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以让人们摆脱视觉疲劳、感觉迟缓、情绪低落及精神疲惫等不良状况。所以,煤矿应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整体推进硬件、软件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在软件建设方面,完善安全科技开发机制,在技术创新开发过程中实行立项论证制、资金合同制、项目负责制、抵押金制、项目会商制与考评验收制,激发工程技术人员科技攻关、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先进技术和技术创新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强化课题技术研究,重点进行特殊地质条件、高瓦斯条件下开采技术研究,保证工作面安全推采,通过以上课题的研究,矿井生产方式可以得到升级,矿井整体安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王石凹矿近年来开始按照“省煤集团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标准要求,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和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做出细致安排规划,以次促进“七大专业”质量达标。从提高装备水平入手,完善了安全监测、监控设备,安装KJ-216煤矿顶板安全监测系统一套,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井下主要运输大
巷安装使用“信集闭”系统,井下变电所、瓦斯抽放硐室、水泵房、绞车房全部规划建成标准化机电硐室;井下运输大巷、采掘辅助运输巷等全部安装节能灯实施“点亮”工程。压风机实施变频改造,综采面实现二次负压降尘,主要行人通道安装液压自动风门等,以科技创新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加强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安全制度文化作为煤矿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促使企业职工在施工管理和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企业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从而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可见,制度文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包含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落实,企业安全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建立等。为此,煤矿企业首先应该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特大安全事故追究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其次要形成职工安全联保制度、安全教育坚持制度、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安全管理信息化制度、违章人员警示帮教制度、领导带班下井制度等有自身特色的“安全制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者要依托这些制度和标准来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解决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容易反弹的问题,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王石凹矿按照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健全制度的要求,本着科学、规范、简洁、实用的原则,对本企业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了认真的筛选、整合、充实和完善,精心编写了《王石凹矿安全管
理制度汇编》。该制度集在102页的篇幅里言简意赅的汇集了包括矿井七大专业近60个工种在内的各工种岗位责任制,使每名职工都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创建施工作业程序化、规范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理论依据。该矿为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由传统单一的制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的转变,还针对安全工作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安全法规、制度、及部分安全警言警句、安全漫画进行了整理和再创作,编辑下发了《安全文化手册》。《手册》以“导入理念、规范行为、创新载体”为创作思想,分为亲情嘱咐、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安全引导、安全知识、安全标识等六部分,将“安全生产方针、职工入井十项权利、三大规程、三不伤害、四书三帐”等统一归纳整理,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安全文化内涵。该矿还定期开展开展顶板管理会战、小绞车运输系统安全运行会战、大型固定设备安全运行会战、矿井瓦斯、防灭火、防尘专项治理及“一通三防”会战、电气设备会战等活动,该矿通过严格合理的制度实现了作业环境标准化和人员行为规范化.加强安全思想文化建设
安全精神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从本质上看,它是全体职工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安全思想和意识、情感和意志的综合体现。它是职工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接受安全熏陶、教育、约束后所逐渐形成的具有自觉性、主动性的安全心理和思维特点的安全综合素质,它反映了大部分职工对安全的认知与对危险辨识的总体平均能力。精神文化对安全生产起着导向作用。为此,煤矿企业应该注重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确立“生命至上、安全 的责任理念。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建立起“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认知体系;增强安全管理及事故超前预防的意识;建立起职工“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认知体系,增强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珍惜生命、修养自我,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意识;事故源于“三违”与失误的认识;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意识等。
王石凹煤矿今年来,创新运用积极推行了施工现场“安全询问法”、和基层生产区队班组安全管理“五必访”“五必谈”“六必帮”新模式。通过:职工伤病住院必访,职工生活及家庭遇到特殊困难必访,职工发生意外事故必访,职工受到处分处罚、有思想情绪必访。职工思想波动必谈,职工违章、违纪必谈,职工岗位调整变动必谈,职工之间发生矛盾必谈,职工受到表扬或批评必谈。职工家庭出现以下六方面困难必须帮助,职工家庭遭遇天灾人祸,职工生病住院,女工分娩产假和职工或父母死亡,职工家庭出现不能正常维持生活,职工工伤或因公死亡,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需要调解,职工因家庭、经济或其它问题影响生产思想波动和行为异常时的“五必访”“五必谈”“六必帮”新模式。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新途径,树立安全管理新理念,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由传统的制度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管理转变。
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是文化的表现,也是文化引导的结果。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安全文化的主要目标。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动态部分。安全行为文化的建设包括领导、职工及家属安全行为的建设。为此,煤矿企业在安全行为建设方面,一要注重强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关注度;提高现场指挥的能力;落实安全经费的 使用;端正对安全专职人员的用人及态度等问题。要求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习安全规程、知识、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及事故发生时指挥协调能力。同时,要营造具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关注每一件事,关心每一个人,及时解决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职工能够安心工作,减少不安全行为。二是可以在全矿范围内推行准军事化管理,使每一位职工明确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建立起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培养职工文明生产、学习及生活的优良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可以实施班前宣誓制度,从个人诚信、忠于企业的高度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自我约束力,增强职工的正规操作意识,减少习惯性违章现象,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保证安全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三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启动“和谐矿区”创建活动,实现企业、员工、环境的和谐相处。
王石凹矿始终注重“以人为本”,从提高员工的服从意识和执行意识入手,进一步规范员工岗位操作标准和日常行为规范。今年来,该矿在井下施工现场严格实行班组长、安检员、瓦检员、验收员“四位一体”开收工安全检查制度的基础上,日前又将新近制定推行的统一规范的全矿54个岗位工种“手指口述”安全操作标准;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安全“询问制”;到岗“报告制”等制度方法与现场安全管理有机衔接融合,并与生产单位主要领导联责考核,形成了由始而终的循环闭合系统。该矿还严格规范职工日常行为标准,本月初制定实施的《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及考核标准》从职工列队、做操、着装、行姿等七个方面,对三千多名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统一”。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佩带矿徽、上岗证,着统一工
作服和制式服装参加各类集体活动。员工出入井候罐候车、班前会结束、班后离开作业场所、机关科室晨操完毕等必须整齐列队有序进入或离开。该矿进一步规范岗位操作标准和员工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养成和安全精细化管理活动,变“散乱”为“规范”,变“无序”为“统一”,逐渐解决人的不规范、不安全行为,确保了安全生产。
总之,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单靠说教其力度是不够的。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彻底解决人的问题。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行为文化”融为一体,整体推进,才能规范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行为,从而形成职业安全与健康共同的价值观,构筑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
第二篇:四位一体 特色育人
四位一体 特色育人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解读
皮书举 李有斌 陈 杨
【按语】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前提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高职院校越来越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突出问题。对此,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考和探索。她是:
国家示范(骨干)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院校
国家星火科技农民培训学校
湖北省示范性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她的光环耀眼夺目,她的成绩有目共睹,她就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襄阳职教领域的璀璨之星,化育四方学子,桃李遍布天下。她是如何创造这样的辉煌呢?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梁建华、院长蔡泽寰教授始终坚信: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人格的培育与滋养;一所好的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成长成才,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一所好的学校,人人都是“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倾情实践者。为此,他们以校为家,以生为本,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四位一体”班级团队化教育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使班级建设有了抓手、学生教育有了助手、专业能力培养有了舵手、班级活动开展有了推手。各“位”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由过去的“要我做”变成现在的“我要做”,把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创造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
千帆竞发
教学、育人、工学结合、就业四方联动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剧烈变化、教育改革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冲击以及学生自身情况的不断变化,都增加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凸显出诸多的不适应,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构建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组建12年来,学校党委、行政“一班人”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以就业为导向,以班级为主体,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导,研究室主任、专业课教师(职业导师)、思政课教师(德育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四位一体”的班级团队化教育管理模式,就是在新形势下科学总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全员育人,使四“位”对接学生成长
“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明确对“四位”人员进行了职责分工,即德育导师(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专业研究室主任、职业导师(专业课教师)是学生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专业师傅;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的日常管理者,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督导者。在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各“位”相互协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尽己所能、全员育人,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规划、心理问题、评奖评优、贫困生的帮扶等问题以前只是辅导员的工作,现在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导师、德育导师等都参与解决这些问题。以往那种辅导员力不从心、专职教师视而不见的现象减少了,整个工作体系的覆盖面更广了。”生物工程学院班主任王会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涂进喜老师,负责2006级三个班的学生管理工作,2009年兼任该院的德育导师,对实行“四位一体”模式给学生教育管理带来的积极作用有更直接、更深刻的体会。具有一定职业体验的涂老师特别关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经常与专业课教师、研究室主任沟通交流,2009级“四位一体”示范班学生也由于赶上“四位一体”全员育人的好时机,相比上一届所带的2006级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英语六级通过率和英语四级通过率相比2006级分别提高6%和8%。在全省高职高专职业技能比赛中,由涂老师参与指导的小新星订单培养班“宜城小新星”创业团队,获得2010年湖北省“青春在沃”创业设计大赛银奖(全省仅有2所高职高专入围),取得该校在此项赛事上的重大突破。
在如今的襄樊职院,专业课教师、研究室主任主动参与德育过程,辅导员(班主任)自觉学习专业知识的现象已蔚然成风。“四位一体”人员全面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学、产学结合、就业等工作,多方面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教育功能,通过不同方式接触了解学生、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人人都是班级管理者,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体教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同时,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班同学自觉配合“四位一体”人员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形成了“比学习、赛技能、强素质”的深厚学习氛围。
全过程育人,为职业梦想插上翅膀
襄樊职院党委书记梁建华经常强调:“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是要就业,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高职教育价值的体现,是学校办学实力、水平、竞争力的体现。我们要把学生就业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四位一体”班级团队化教育管理模式,摒弃了传统的学生工作重常规管理缺乏对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素质培养的缺陷,通过“四位一体”人员引导学生主动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未来的人生目标、职业可行路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四位一体”教育管理团队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职业生涯设计策略。大一为“了解期”,职业生涯规划突出对未来职业的憧憬以及实现目标所进行的学习安排,比如:邀请企业专家为对所学专业不熟悉的新生作行业介绍,“四位一体”人员作职业选择与发展定位、人才供给与需求、就业政策与形势的介绍,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人才观,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大二为“内化期”,通过专业研究室主任和职业导师主导的企业文化体验、职业技能训练,“四位一体”全体人员主导的创业就业知识学习、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通过社会实践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质;大三为“收获期”,针对毕业前后这一特殊时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就业教育。例如:专业研究室主任和职业导师主导的应聘技巧、就业心理、模拟招聘,“四位一体”全体人员主导的实习指导、毕业教育等。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顺利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通过三年贯穿始终的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使高职生在校三年“满怀希望走进来、充满信心走出去”。
经济管理学院申长永老师,在市场营销1001班采取“职业化班级管理模式”。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职业相关活动,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到班级教育管理之中。大一由辅导员和德育导师组织以未来职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由辅导员和职业导师组织采访营销主管等活动;大二由辅导员和职业导师组织沟通能力训练,开展模拟电话营销等活动;大三由辅导员和职业导师组织开展求职自荐信制作大赛、模拟招聘等活动。“四位一体”人员把全班学生分为四个营销团队,每个团队自主选择经营品种进行实际经营活动,每学期进行经营业绩评奖。在该班全体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注册成立“雏鹰公司”,2011年3月,由全班学生组成的四个营销团队正式营业,当月即实现了丰厚的盈利。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四位一体”班级教育管理团队“全程化”密切协作,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已经成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品牌,数万名学子通过参加大赛为自己的职业梦想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全方位育人,让素质教育“落地开花”
有人说,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就业,只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去处,教育就是成功的。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质量观导致了职业教育过于功利化倾向。职业教育重视就业的特殊性不能抹杀教育的本质,那就是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襄樊职院“四位一体”学生班级教育管理团队以素质拓展项目为载体,注重“文化自觉”的教育引导,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技能培养与拓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6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方位地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看吧,这是人文艺术学院学生一周的课余生活,该院将之定义为“一周文化套餐”:周一早上升国旗,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周二晚上“企业文化论坛”,老总与学生面对面;周三晚上“人文讲座”,既有专家讲座,也有学生自己的报告会;周四下午“社团阵地”,有共同爱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让爱好升温,让成长加速;周五晚上“千山剧院”,组织观看励志、青春、正面偶像类影视,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获得自我激励;周六晚上“百家讲坛”,播放百家讲坛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片,让名家、大家的思想陶冶学生,带着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提高;周日晚上“主题班会”,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导师和德育导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收获与感悟。
“很幸运,我赶上了学校全面推行‘四位一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好时机。素质拓展活动就像一扇门,为我开启了通向知识殿堂的大门,在那里,我学到了书本以外的人文知识、做人之道、创新之道„„通过各位导师的全面指导,让我有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善于创新的意识,使我的大学生活成为人生旅途上最炫的闪光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汽车工程学院苗典武同学告诉笔者。
“我们在办学之初就提出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学生毕业后,不仅应当具备专业知识从而拥有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追求。我们坚持全方位育人,要让素质教育‘落地开花’。”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蔡泽寰教授如是说。
百舸争流
“四位一体”四方联动教育管理模式结出硕果
立德树人,培养敢于担当的高技能人才
“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不同教育功能,通过不同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按照“社会人”的要求在学生中全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培育出了一大批社会责任意识强、深受社会好评的优秀毕业生。有被授予省、市劳动模范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感动襄樊”人物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周毅;有被授予省、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荣获湖北省大学生“文华科技品学优秀奖”的舍己为人、勇救落水儿童的2005级学生朱秀建;还有被评为襄樊市首届“十大爱心人物”、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湖北分库“爱心使者”称号、襄樊市首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优秀毕业生冯耀东等等。他们用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构筑了社会的精神“脊梁”。
素质拓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培育出了一大批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10年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100多项,获国家专利18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茅。学校连续10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省级一二等奖,在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奖。2008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苗典武同学凭借自己发明制作的“破障钳”,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七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省高职院校仅一人获此殊荣。
着眼就业,毕业生成为抢手“香饽饽”
“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全过程育人成效显著。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能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学校就业率连续数年都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高达90%。如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正大班”毕业的学生3人担任襄阳正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余人担任部门(区域)经理、40余人成为公司技术骨干。学校2005年开始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合作,50余名毕业生大多走上技术管理岗位;200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定该校为合作院校,在2011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以优异的表现荣获团体一等奖,并在单项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顶岗实习个人一等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襄樊职院人从未停止对学生教育管理规律的探索,从提出全员育人的学生工作理念,到形成“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襄樊职院人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将在实践磨砺中日臻成熟和完善。
第三篇:构建四位一体教育
农村学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网络”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谭青山
摘要: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的德育应与家庭、社会配合 关键词:四位一体;学校教育;家长;网络;
一、构建四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背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访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常规,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班主任在一个学期中至少对每个学生做一两次家访。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在许多学校,只听说召开家长会,教师的家访逐渐冷落,甚至悄然引退。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学校教育的效果,越来越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谓的 “5+2=0”现象(“5+2=0”,是指中小学生每周5天的校园德育教育,常常会因周末2天时间,被不良环境、不良影响冲刷得干干净净。)日益成为校园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向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是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家校联系不断弱化、家访悄然隐退。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命在教育中如何自由健康的成长,教育又如何精心呵护和培育生命;学校教育如何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如何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构建家校联系平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教育必须还教育以本源,让生命回归教育,让教育关注生命,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其次关注生命的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在教育中,影响教育的诸元,即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协调的环境。第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学校、家庭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从而打破“5+2=0”的困惑。
二、指导思想
学校校长及中层干部、班主任、任课教师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家访活动,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掌握学生的校外表现,了解群众和社会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三、构建四位一体教育的内容
(一)校长、教师进社区(村庄)、进家庭
教师在学校校长的带领下走进社区(村庄),走进家庭,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真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也了解了家长的希望、要求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存在的误区,为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把脉、指导,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校长、教师走进学校所在社区(村庄)家访的同时,广泛听取社区(村庄)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对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学校工作。、(二)建立社区(村庄)学生辅导站
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庄)建立了学生辅导站,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到辅导站“坐堂”助学,对学生、家长开展学业辅导、心理咨询、政策解读、教育咨询等。
(三)结对帮扶“学困生”、“贫困生”、“德困生”“留守儿童”
校长、教师主动与“学困生”、“贫困生”、“德困生”三类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结对帮扶,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帮扶“贫困生”解决就学困难,树立求学信心;关爱“德困生”促其端正态度,增强道德修养。关心“留守儿童”关注其生活和学习,让其健康成长。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会诊”,针对每一个帮扶对象精心设计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明确帮扶责任,跟踪落实,做到帮扶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核、有评比、有效果,并把帮扶效果作为考核教师实绩的重要依据。(四)建立家访长效机制
以经常性、广泛性、针对性为目标,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经验与创新相结合,在巩固已有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优活动内容和形式;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点有面,学校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创新、创出特色;坚持活动推进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既开展有创意的活动,又扎实推进经常性的家访工作,建立家访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积极参与的家访工作基本队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教师联系,每学年至少接受一次家访,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群体,探索富有成效的家访措施和方法,加强学校、教师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和谐氛围。
(五)、网络世界资源就像一个聚宝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谁勤于在这座金山上耕耘劳动,谁就会有所得。可以从中最快地查找学习资料,可以学会更多课堂外的知识,并灵活地运用课内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然而,网游文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掌握技能、促进沟通的同时,混杂其中的不良内容又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脑已逐步走入家庭。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掀起了全球信息革命的狂潮,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势不可挡的网络热潮同时也涌入校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兴趣和踊跃参与。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友伴,成为孩子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他们在网络上玩游戏、传Email,交友聊天、他们在网络上学习社交、学习“生活”,体验那个虚拟世界里的美好与罪恶。网络世界对孩子们的影响,早已比真实世界更真实。作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的影响力远大于任何一种传统教育手段。
电脑作为高科技产物,有着其他事物不可比的优势,特别是现在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广交良友。大部分学校和家长都意识到了电脑及其网络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他们在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都想让孩子能尽快地掌握电脑和网络知识,以便在将来的工作、学习和就业中能领先一步,但电脑游戏、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等副作用又让人们望之生畏、言之变色。网络游戏的兴起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的60年代末,而中国网络游戏的出现是在90年代末,但仅仅几年,网络、网络游戏就迅速的发展、普及起来,且青少年已成为网游文化创造与消费的主力军。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村庄)、网络四位一体教育网络成效和认识
通过家访教师们获得了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一个重要契机,唤醒了沉睡的良心,提高麻木了的责任感,进而内化为一种境界和素质,由此而带来教育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对正师观,塑师魂,强师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次家访并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帮助教师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改善了师生关系、完善了教师的教育艺术,让教师从职业中得到了更多精神满足。二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建立了一条双向信息沟通的渠道,使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实施高强度的辐射、高密度的渗透。三是使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沟通更加深入,感情更加深厚、亲密。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四是重树了教育、教师在社会、群众中的形象。面对新时期教育的挑战和困惑,我们重拾家访这一传统,在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着力打造一个互相沟通的和谐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学生自由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和谐氛围。让生命回归到教育之中,让教育直面生命,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生存,让我们教育工作者用“生命”这把钥匙去开启“生活世界”的大门,在洋溢着生命气息的生活世界里,去寻找那久已失去的教育本源。
第四篇: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扎实推进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市着力健全组织网络、强化制度约束、创新活动载体、推行服务代理,构建起了组织、制度、载体、服务“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健全组织网络,夯实创建基础
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乡镇是基础,村级是主体。为有效解决镇村纪检监察干部力量配备不足、专职不专用的问题,确保创建活动有人管、有人干、能干好,我市重点抓了镇村纪检监察干部的配备和素质提升工作。
一是充实乡镇纪检监察力量,做到有人管事。为了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力量,我市严格考察程序,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纪检工作、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干部选配到乡镇纪检干部的岗位上来,全市20个乡镇全部配备了专、兼职纪委副书记和专职纪检干事,共新增配乡镇纪检干部43名。莱城区各乡镇纪委副书记都由乡镇后备干部担任,并经区委直接任命,保证了纪检干部的整体素质,树立了纪检干部的权威。同时,乡镇(街道)纪委书记原则上不再承担与纪检监察无关的工作,确保了纪检干部专职专用、主业主抓。
二是设立村级纪检员和监察员,做到有人干事。我市在各村党支部设立了纪检员,在村委会设立了监察员。纪检员和监察员代表党员和群众行使监督职能,直接对党员大会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接受乡镇纪委和村党组织的双重领导。全市共增配专职纪检员和监察员1580名。为使他们说话有底气,我们赋予其6项权力,即对村“两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村务公开、工程建设、干部履职等情况的监督权;对村级事务、财务及资金、资产、资源等的审核权;对村务活动和事关群众利益事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有疑义的村务活动要求解释的质询权;对村务活动中违法、违纪、违规和不合理事项的否决权;对违纪违规和不称职的村干部,向村民代表会议或上级组织提出罢免的建议权等。乡镇纪委定期与各村纪检监察员联系,每季度召开一次纪检监察员会议,收集党风廉政信息和热点、难点问题线索,研究解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各区都制定了考核细则。雪野旅游区规定,年终考核合格的纪检监察员可领取600元补贴。村纪检员、监察员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了党务、村务公开的“监督员”,服务农村发展的“护航员”,维护农村稳定的“协调员”和廉情预报“信息员”的作用,有效地杜绝了腐败问题的发生。今年以来,全市反映农村基层干部的信访件比去年同期下降8.5%。
三是着力提高乡镇、村纪检干部履职能力,做到能干成事。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经验交流会、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等措施,加强对农村纪检干部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升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对1623名乡镇(街道)、村级新任纪检监察干部普遍培训一遍。通过多种渠道的培养和锻炼,农村纪检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为做好基层纪检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强化制度约束,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制度的落实,是推动示范村创建活动不断上水平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制度约束。
一是健全廉政教育制度,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思想道德防线。村干部官虽小,但和农民群众接触最多,他们廉洁与否,直接体现着党在基层的形象。为此,我们加大了对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力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对镇村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廉政教育纳入基层惩防体系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培训规划,通过在市、区建立教育培训基地,下发廉政教育读本,纪检干部授课辅导,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观看《儿行千里》廉政剧目,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力度,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对镇村干部管理和监督的规定》,建立了农村干部廉政谈话、廉政承诺、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个人相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健全完善了“乡财乡用区管”、“村财村用乡管”的农村财务“双代管”、村级“零招待”、村干部待遇公开等制度,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规范了农村党员干部的行为。同时,对违反规定的农村党员干部,加大了查处力度,今年以来,重点围绕扩内需保增长工程建设项目,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土地征用、宅基地审批、房屋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等方面查办案件45起,仅莱城区就查办了28起,处理农村党员干部32人。
三是实行调度督查制度,全面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年初,以市“两办”文件形式对各成员单位所承担的任务进行了再明确,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日常工作中,我们实行“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半年考核、年终奖惩”制度,加强对创建活动的检查指导。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通过《莱芜纪检监察》进行通报,对创建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宣传推广。截止目前,全市各级通过调度、督查,收集整理各类意见、建议136条,向基层反馈指导性意见80余条,促进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创建活力
为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我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市镇村推进“两公开、三监督”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年初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形式进行了印发,把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监督、党员监督、上级监督(两公开、三监督),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载体。
围绕“两公开”,我们一是对党务和政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方法、步骤、群众反馈意见的处理,公开栏的规格标准、记录档案的管理等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印制了15万册《服务手册》发放到村民家中。二是确定每月15日为党务公开日,16日为政务、村务公开日。每到党务和政务、村务公开日,各乡镇都抽调人员对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并拍照存档,对不按时公开、公开内容不真实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群众提出的咨询、批评进行打击报复的,进行严肃处理。三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及时调整公开内容。如国家实行扩内需保增长政策以来,我们及时将国家扩内需项目调整为公开内容,并要求对扩内需项目必须实行六步公开,即:公开项目建设规模、投资额度等情况,公开各项审批手续办理情况,公开工程招投标情况,公开建设进度、施工监理情况,公开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情况,公开举报电话和受理方式。通过公开,确保了我市涉农扩内需项目全部规范高效运行。
围绕“三监督”,我们把管好钱、权和事作为重点,制定完善了财务管理会签制、农村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承发包规定、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相关制度,健全了村民理事会、民主监督听证会等民主管理组织,认真受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信访举报,开展对涉农政策落实情况等的专项监督检查,组织辖区内的“两代表一委员”对村干部进行综合评判,使村干部全方位接受群众、党员和上级监督。
开展“两公开、三监督”活动,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村干部“零距离”接受村民的质询和评议,增强了村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强化了他们依纪履职的意识。颜庄镇南下冶村支部书记闫加群不无感慨地说:“以前想干什么、怎么干,自己说了算。实行„两公开、三监督‟后,想干什么要公开,干得怎么样要接受监督,不提高水平、不洁身自好,真胜任不了现在的工作了。”
四、推行服务代理,深化创建效果
在开展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开展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在强化农村党员干部公正、廉洁意识的基础上,大力倡树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化了创建活动的效果。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就是在市、区、镇、村四级普遍以无偿代理的形式,让群众“只跑一趟路、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把事办成”,由原来的“干部动嘴、群众跑腿”变成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工作中,一是建立代理网络。全市各乡镇普遍建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各村按“八有”(有办公室、代办人员、标识牌、工作制度、明白纸、工作流程图、咨询电话、办事台帐及档案)标准,建立了村级代办点,在全市形成了以市区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居代办点为基础的横到边、纵到底的为民服务网络。村级代办员全部由村干部兼任,无偿为群众服务。二是完善运行机制。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共计165项全部列入代理范围,按照“一室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严格“受理、承办、回复”程序,健全了投诉举报、经费保障等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运行机制。三是加强监督约束。把服务代理纳入各级各部门实绩考核内容,加强了对村级代理员的考核奖励。各区将市区两级发放村级干部工作补贴的30%作为绩效工资,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发放。钢城区艾山街道设立专项基金,每月将各村的代理件数、户均代理率、办结率、群众满意率进行量化考核,对考核前5名和后3名的村进行重奖重罚。今年以来,全市已为农民群众代办各类事项近5万件,基层群众普遍比较满意。
我市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开拓创新,推动我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再上新水平。
第五篇:企业四位一体党建自查报告
企业四位一体党建自查报告
企业四位一体党建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完成好太长公司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工作任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太长公司党委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结合目标责任考核,对各党总支、支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四位一体”季度动态考核。
4月27日至4月30日,党工部分三个考核组深入基层,通过看资料、查记录、听汇报、问卷调查、现场征询等方式对各党总支、支部落实目标责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第一季度的考核。共性内容主要考核了四项工作20xx的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检查了支部会议专题研究四位一体建设的情况,重点查看了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员工三支队伍教育的情况以及各党总支、支部领导班子落实“两个责任”的情况;在党建工作考核中,重点检查了各党总支、支部的学习、“三会一课”以及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和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的开展情况;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重点考核了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落实提醒约谈、廉政谈话、落实公司规范操办和参加婚丧喜庆破除陈规陋习规定和落实三公经费和文山会海相关规定的情况;在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点考核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宣贯、“学、树、建、创”的具体措施和成果、“五个一”活动的开展以及青年文明号四级联创、公司九个创建及文明单位、巾帼岗、工人先锋号等创建工作的具体情况。此外,考核组还对各单位的品牌文化建设、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礼仪培训以及爱心文化和社团文化建设分别进行了考核。
经过几天的认真考核,从第一季度的考核结果来看,各党总支、支部对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四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支部书记能够做到四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及职工学习认真,有计划、记录、笔记。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资料整理基本完整。部分单位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将上级的文件精神、政策要求和本单位开展活动的安排、阶段情况及时传达给每位员工,使大家在工作中思想统一、步调一致。还有部分单位社团活动丰富,在新创作的作品中,融入了员工的工作生活,题材创新,真实感人。总体来看,各党总支、支部落实目标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完成较好,对存在问题的部分支部,考核组也提出了整改意见。
企业四位一体党建自查报告
近年来,建湖县顺应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行产业集群“组建、运作、活动、管理”为内容的“四位一体”党建新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是顺应发展需求抓组建。依托合作组织建、围绕种养基地建、挂靠专业市场建、依靠龙头企业建的四种产业集群党组织组建模式。围绕产业基地建。依托石油装备、节能电光源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成立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党委。通过“产业集群党委+企业党支部”和“辖区党委+企业党支部”纵横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两大特色产业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的有机融合。依靠龙头企业建。依靠江苏森达鞋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两大领军企业牵头成立皮鞋产业集群党委和纺织产业集群党委。通过“龙头企业党委+配套党支部”的垂直运作模式,实现了产业间企业的合作共赢。挂靠专业市场建。顺应城东制种、沿冈炕孵等产业的发展,挂靠皮岔河制种交易市场、上冈炕孵专销市场等专业市场组建了制种产业集群党总支和炕孵产业集群党总支。通过“产业集群党总支+专业市场党支部+村专业党支部”的叠加模式,放大了产业集群的富民效应。依托合作组织建。依托沿荡水产业、沿冈养殖业及内圩林木业等,先后成立5个农业产业集群党委,以产业集群党委为纽带,进一步增进产业间的联系互动,加快产业集群式发展。
二是整合社会资源抓运作。从整合党建资源入手,探索建立“组织联网、阵地联建、人才联育、发展联动”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党组织运作模式,以党建资源的整合推进产业集群资源的整合。组织联网。在产业集群内部各类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以县委、基层党委和产业集群党组织三方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合作组织为支点的产业集群党建交流合作平台。阵地联建。在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中设置多功能的党群服务中心,为产业集群内各类企业开展组织活动、培训职工提供平台。人才联育。组织集群内经济组织互相选派党员职工、技术骨干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去年以来,全县16个产业集群党组织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76期,选派了96名优秀党员骨干相互挂职锻炼,实现了产业集群内部人才资源的共享。发展联动。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系合作,通过技术上“扶”、资金上“帮”、销售上“助”等方式,实现错位发展、抱团作战,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结合产业特点搞活动。结合产业集群中党员流动性突出、个性化需求和差别化知识水平的现状,探索推行了以“四加”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活动动态组合模式。必修科目加选修科目。每年初由产业集群党组织聘请县内外专家学者,组成“专业授课团”,围绕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提高党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需要,编写相应专题,由集群党组织下辖支部每月主讲、党员适时选修,满足不同从业党员的个性化需求。内部参活加外部参活。深入开展“看、听、议”系列活动,组织党员赴县外同类产业集群基地考察学习,使他们在“看”中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在“听”中提升层次、理清思路,在“议”中交流思想、增进共识。统一集中加小型分散。各基层党支部根据产业特点,分类组织一些基地培训、报告演讲、结对帮扶等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使党员活动趋于小型化、分散化。传统形式加载体创新。普遍推行以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会、行业动态形势分析会、产业集群联席交流会和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推广课为主要内容的新“三会一课”制度,努力使职工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产业树形工程融入到党建文化建设中,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是注重绩效考核抓管理。坚持将目标管理的理念引入党建工作,以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为重点,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党组织服务转型发展的效能。健全目标管理提升公信力。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对产业集群内部党建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指标化考核、实绩化评价,督促基层党务工作者按照时间进度、质量要求、工作标准抓好落实。通过定期抽查、互动督查、验收考查等方式进行考评,并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考评结果作为产业集群内部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评先评优和兑现奖惩的依据。推行双重管理增强凝聚力。积极探索对产业集群内部下辖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实行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既隶属于镇(区)党(工)委管理,又接受产业集群党组织管理。每年初各基层党组织分别向镇(区)党(工)委和产业集群党组织递交目标责任书,通过上下协调抓管理、横向沟通促互动,助推产业集群良性发展。实施岗位管理激发创造力。在产业集群内部深入开展以“党员先锋岗、团员示范岗、职工模范岗、党员示范责任区”为内容的“三岗一区”创评活动,引导党员职工把技术攻关、新品开发、优化流程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成为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目前,石油装备、绿色照明、森达鞋业、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占全县份额达70%以上,以党建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集群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企业四位一体党建自查报告
府谷县黄河集团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建材、化工、电力、交通、民爆、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下设8个子公司。
这一转变的背后,与企业多年来秉承“党建铸魂,引领发展”的理念密切相关。据介绍,黄河集团下设6个企业党支部,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市四星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多年来,已经逐步探索形成了党委议事定战略、人才培育强班子、党员评议献智策、光彩事业添活力的“四位一体”党建模式,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党建也是生产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党委议事定战略
当好助推发展“主心骨”
上世纪90年代,府谷乡镇企业遍地林立,污染严重,产品能耗高,市场竞争激烈,集团党委提出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关小上大”,即关掉小生产线、建设大型水泥厂。XX年3月,经过近两年建设的十万吨水泥厂正式投产,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中,这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在随后十多年间,集团党委积极协同企业筹建了多个项目,为企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向着纵深发展,单一产业成本高、污染大、效益低,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集团党委又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打造黄河循环工业小区,目前该项目基本形成了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工业“三废”废渣、废热、废气全部实现了综合利用,还为企业创造3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人才培育强班子
党员与业务骨干双向培育共同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党员和人才共同成长对企业壮大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团党委秉承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培育各类人才,实行企业管理层与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人才,把业务骨干人才培养成党员。
在具体实践中,该企业先定向培养各类型人才,后招聘掌握现代技术的大中专生到企业工作,再选一批管理层、员工到省、市、县有关部门、对口单位和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培训、考察学习,提高了科学管理和现代技术的应用水平。
党员评议献智策
把民主评议作为党员组织创先争优的参考
近几年,受经济整体状况低迷的影响,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一度出现了负增长。面对困境,企业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立足本职岗位创新工艺,节约成本,加班赶任务,出门拓销路,最终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该企业还建立了党员评议制度,要求党员从自身建设、榜样带头、关爱员工等十个方面,评议集团党委、下属支部的领导班子和企业领导班子,实现了队伍强、班子强目标。
以强化企业效能管理为例,企业鼓励党员提出革新思路,推行节能降耗、目标质量一票否决制,党员评议岗位定耗、定质、定产、定安全、定环保、奖罚分配制度,对改善生产环境、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使各个企业在产量质量、节能减排、降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上都达到了国家要求标准。
光彩事业添活力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
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府谷黄河集团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形成了乐善好施、帮扶济困的新风尚,为推动地方、企业发展凝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该企业一方面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采取推行职工持股制、缴纳养老保险金、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困难、给每位考取大学的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新建职工家属房和职工宿舍等一系列措施,尽可能为企业员工谋福祉。另一方面,饮水思源,积极奉献爱心,先后安置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村民进厂工作,解决了500余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