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

时间:2019-05-13 03:5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

第一篇: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

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

1、新教育的价值观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限相信每个师生的潜能;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科研范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生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

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重塑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打造中国的新教育共同体。

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一面旗帜,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教育学派。

态度决定一切;说你行你就行;体罚近乎无能;读书改变人生;课堂属于学生;性格主宰命运;特色就是卓越;理想创造辉煌;爱心产生奇迹。

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通过亲子共读、师生的共读,演绎、传递、探讨经典故事中的文化道德意蕴,穿越人类历史而积淀下的最经典的儿童读物,拓宽提升孩子们的视野、识度、精神面貌、语言修养等。师生相互编织有意义的教育生活,书写个人的教育史,书写自我生命的传奇。

2、新教育的阅读观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是人类文化精神的集体守望;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授之以渔的最终目的;对社会,阅读是一种消弭不公的改良工具,是对人类崇高“价值”和应有“秩序”的坚持;对个体,阅读是一种弥补差距的向上之力,是终身受益的个体福利,是开阔眼界,豁达胸怀,陶冶情操、启迪心灵、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是构建幸福的精神世界的根本途径。

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其蕴藏的伟大和神奇。把最没好的书籍,给最美丽的童年。

3、新教育的课程观

晨诵,午读,暮省。晨诵——与黎明共舞;午读——与经典同行;暮省——体味当下,书写自我。——新教育的儿童生活方式

让儿童用绘画、口头、语词片段这三种语言共同创作自己的梦想与生活,让他们以润泽的方式,逐渐获得灵魂的舒展与更新。——新教育的儿童“读写绘” 教室是河道,课程是水流,两者相得益彰,才会涌现教育精彩。课程以人为中心,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课程的丰富决定着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卓越课程,应该实现新教育实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使命;应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应该经历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应该充满惊奇,触及灵魂,生命在场;应该实现知识与生活、生命的深刻共鸣。

在我们的课程意蕴中,起点处,是人,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各种可能性;终点处,还是人,是人的问题的解决,是人的幸福完整的实现。这活生生的人,既是教师也是学生。学生不断成长,教师不断超越,这正是师生以穿越课程来共同书写传奇的新教育生命叙事。

只要行动,就能唤醒,坚持行动,就有奇迹。课程只能在课程中学习,研发课程必须首先穿越课程。研发,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包含加减乘除在内的整合建构。实施,是一个卓越课程的终点,却正是新的卓越课程研发的起点。

教师应该具有“我就是课程”的胸怀和气魄,从一次次小的改进与创造开始,把自己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开发。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新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新教育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卓越课程的研发者、完美教室的缔造者。

4、新教育的教室观

谁站在教室里,谁就决定新教育的品质,甚至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将愿景、文化、课程等融合在一间教室里,就是师生汇聚在伟大事物的周围,穿越在伟大事物之中,吻醒故事和经典,编织诗意的生活,最终让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走向卓越;就是把这一间教室,当成茫茫宇宙的中心,天地间的所有美好,逐一在这里显现,并在岁月中汇聚成生命的大河;就是要一边关上教室的门,将这个世界的冷漠与暴力拒之门外;一边打开教室的窗,让风带着整个宇宙的信息进来。

一间完美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的。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努力在教室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师和学生在充满信任、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游戏、创造,超越分数的异化但仍然确保教学的高质量;就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在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父母以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共同体中,信息与情感、知识与人格充分地交流与交融;就是努力让知识经历重新发现的过程以及相伴随的喜悦,通过唤醒沉睡的知识,进而以知识唤醒我们自己的灵魂,在心灵与知识、与他者、与自我的三重对话中,实现深刻的共鸣,体察到生命与宇宙的庄严。每一个课堂的细节,都是朝向完美教室的努力。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以文化为自己的教室立魂,让自己的教室,让自己和孩子们书写出独一无二的自己的故事。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与主旨。要把传统文化中那历久弥新的原创精神作为最重要的财富,贯注到教室之中,使其弥散着母语的芬芳、馨香和温度;就是要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关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个孩子成为教室的主人,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守住每一个日子。教室里的每一个日子都值得珍惜,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日子,如果我们用心去做,就能够把他们擦亮。这些日子,就会写在学校的历史上,写在学生的心坎上;缔造完美教室,就是要求我们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最不平凡的大事情。一间小小的教室,一个大大的梦想。

5、新教育的教师观

教师专业发展=职业认同+三专之路。

三专模式: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登;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以孔子为职业榜样,为人生典范;重新体认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依然有生命力及超越意义的思想传统,把它们作为自己生命叙事的元语言;把自己的生命看成一首由自己书写的诗歌,一部精神的小说(传奇);选择一种优美与崇高兼具的生命文风;无论如何,对世界抱以一种开放的信任,对生命抱以一种坚定的信念,对职业抱以一种深沉的敬畏;既让自己的生命恒久地处于诗与思的状态,又不断地修炼自己的职业技能,以努力达到在教育教学之事上左右逢源的自由之境;并最终把这一职业生涯锻铸成一部精致而隽永的历史。

让每一个生命成为自己叙事的主角:只要每个个体的生命叙事没有真正启动,那么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沙滩上建房子,岁月的潮水会在一夕之间把成功和繁华席卷而去,而徒留一片废墟残垣。无论愿意不愿意,这或平庸或卓越的一生,完全由我们自己所写成的。

6、新教育的艺术观

艺术呈现人的美好。艺术教育成就人的美好。从“呈人之美”到“成人之美”,艺术教育是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的手段;教师是最擅长于“成人之美”的人,首先帮助成就他人、同时在此过程中成就了自己的“成人之美”。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对学校而言,艺术教育是碎裂学科的粘合剂,是倦怠时刻的兴奋剂。对家庭而言,艺术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悦化。对社会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弥合被不同标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会的内聚力和创新力。对民族而言,艺术教育是传续民族精神的瑰宝,是积淀民族文化的法宝。对人类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只眼,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

新艺术教育必须人人参与、舒展个性。新艺术教育必须立足生活,吻合节律。新艺术教育必须学科渗透,走向综合。

7、新教育的课堂观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课堂与阅读的推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卓越口才的培养和完美教室的缔造等教育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生命在场。理想课堂首先源于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课堂上,教师丰富的生命能量、蓬勃的生命状态是最重要,甚至必不可少的教育条件。理想课堂需要学生的生命参与。从教学走向学教,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是课堂变革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舞台。

理想课堂需要资源的有机整合。课堂连接着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合着社会的广阔天地,关联着人类的历史未来。课堂教学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集、处理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课堂资源的整合上,教师应该不断地向资源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延展,向师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使课堂经历成为学生基于自身经验,结合课堂情境,形成观点,建立概念,发现关联,实现成长的过程。理想课堂需要教学框架的科学组织。理想课堂应清晰地划分若干板块,分板块预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理想课堂需要对话的积极展开。课堂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与社会、与自我生命对话的过程。课堂学习还是一种相遇。理想课堂中的相遇是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社会在生命深处的相遇,彼此进入深度的对话、积极的互动,让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深刻共鸣。

8、新教育的文化观

文化,是一个社群曾赖以生存、借以辉煌的模式,记录了这个社群自古至今的爱憎、企求、失败和荣耀。文化,既有在特定历史中与具体环境相适应的形式部分(如中国文化中的礼乐、习俗、古代法律),也有超越时代的精神实质部分(如仁、义、爱、自强不息、逍遥自然)。文化即教育,教育即文化。文化和教育的这种高度的同一,正是人类完全不同于、超越于其他生物的最大特征。人之成为人,人类之成为人类,其本质乃是文化,乃是教育。文化是一条流动不息的河流,每一个人都是某一文化河流中的水滴。没有水滴的河流会迅即干涸;而没有河床,历史将失去方向,每个个体将陷入生物性的本能中简单重复。我们(任何社群和个体)藉文化而拥有语言、拥有自我;文化藉我们而得以延续,并获得创生、更新的可能性。

创生、更新文化的,就是文化中的英雄、榜样、先知、楷模,他们创作的或为他们创作的诗篇、传统、故事、传奇,成为一个文化最明亮、最动人的部分。于是,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法自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最珍贵的精神珍品,留下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留下了龙飞风舞的中国书法,留下了黑白之间天地宛然的中国绘画,留下了四大发明和无数历史景观,留下了石猴成佛的神话传说……

教育的过程也是文化“选编”的过程。一种合宜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就是梳理自身的文化,对文化进行辨别、抉择,把文化中的创造部分、开放包容部分,传授给下一代,让文化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让文化藉他们而得以更新、重新显现上述的这些根本精神。

好的教育应该有文化的自觉与自我省察。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爱历史不是爱历史中的罪恶与挫败;爱英雄与榜样但不是依样在新时代画不合时宜的旧葫芦;爱诗篇是要写出这个时代的新诗篇;爱传奇是要写出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的传奇,和“我们”的传奇;爱中国文化,就是要让它在我们身上显现其根本的创造精神。

非道弘人,人能弘道。新教育人的使命,就是自觉地把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我们教育的根基和创造之源;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推动文化的自我创生,让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我们自己的身上重新活出来,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显现并焕发青春。作为教师,我们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成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这样的文化重建者,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通过我们每一个新教育人的文化自觉,通过我们自己这个湍急的隘口,让中国文化这条河流奔涌前行。文化,为学校立魂。使命愿景价值观: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核心;校风校训:新教育学校文化的精神之窗;制度: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契约;师生行为: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气质;仪式节日与庆典:新教育学校文化的节气;建筑:新教育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故事:新教育学校文化的英雄叙事。

9、新教育的生命观

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不同的遗传基因、不同的社会经验、不同的心灵感悟,决定也造就了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世界犹如花园,美在百花齐放;生命犹如鲜花,美在各美其美。

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在苍茫世界、浩瀚宇宙之中,每一个生命都显得那么脆弱、微小,存在的时间是那么短暂。所有生命都是深受局限的存在。人的生命同样如此。生命的存在,受制于空间和时间,既被周围的环境深刻影响,又被不可逆的时间牢牢束缚。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人追寻的梦想。人只有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生命的价值,才能感受到幸福。人只有发挥生命的潜能,张扬生命的个性,才能谈得上完整。

纵观生命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肉身的诞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实;交往关系的存在,则是生命的社会事实。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理解生命的三个基本向度。所以,新教育把生命理解为具有三重意义上的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拓展生命的长宽高。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人。

10、新教育的德育观

以行为导向,从小事切入,把德育、养成、公民教育等渗透在每月一事中,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植树开始,学会公益;从日记开始,学会毅力;从唱歌开始,让学生热爱艺术......其他

方向比方法更重要。草根行动,行政推动,自觉行动;精英启动,榜样带动,群流涌动;面和点的结合、质和量的结合、管和理的结合、培与评的结合、官与民的结合、专与兼的结合。

新教育是什么:幸福的教育,完整的教育,心灵的教育,行动的教育,星星的教育,信仰的教育。

新教育话语只对两种人有益和言说:已经走入新教育在寻找着教育真谛的人,他们将永远需要同道中的这种真切的声音,也惟有他们,才明白这些声音的含义;另外还有那些感受到教育的荒芜与喜悦,希望通过一个契机,来让自己获得更高见解的有缘者。一句话,都需要尺码相似。

尽管我们很困难,尽管我们戴着镣铐,如果把应试比喻为最大的镣铐的话,那么我们戴着镣铐也要跳出最精彩的镣铐舞。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向着明亮那方。

上了路,天天走,一定会遇到隆重的庆典。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心为火种,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让榜样言说,用故事书写。新教育不是贴标签,不是赶时髦,新教育是唤醒,是编织,是仪式,是刻写,是穿越,是成长。

新教育能够记入历史的,绝不会是概念和口号,而是榜样和故事。有榜样就会高大,有故事才会久远。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个团队可以走得很远。

第二篇: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集锦

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集锦

(文章来源于陈东强局长微博)

1、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2、价值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3、目标愿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科研范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重塑中国教育的人文精神;打造中国的新教育共同体

4、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

5、主体内容: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构筑理想课堂课程、新教育儿童阅读课程、校园文化和学校管理课程

6、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7、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

8、儿童课程:晨诵,与黎明共舞;午读,与经典同行;暮省,体味当下,书写自我。

9、读写绘:让儿童用绘画、口头、语词片段这三种语言共同创作自己的梦想与生活,让他们以润泽的方式,逐渐获得灵魂的舒展与更新

10、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通过亲子共读、师生的共读,演绎、传递、探讨经典故事中的文化道德意蕴,穿越人类历史而积淀下的最经典的儿童读物,拓宽提升孩子们的视野、识度、精神面貌、语言修养等。师生相互编织有意义的教育生活,书写个人的教育史,书写自我生命的传奇

11、五大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

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12、新教育精神: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

13、密码词语:编织,汇聚,卓越,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网师,寻找相同尺码的人,生命叙事,石头汤的故事,犟龟的故事,小王子的故事,生生不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向着明亮那方,相信,是一种力量。

14、管理铁律:底线加榜样。让榜样言说,用故事书写

15、相信种子,相信岁月。新教育人是完美教室的缔造者,是卓越课程的开发者,是自己独一无二生命叙事的书写者;他们一步步走过的痕迹,他们把自己和孩子们的脚印,烙在一间间属于自己的教室里,筑造,栖居。歌唱。.16、让爱陪我们一起走:新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新教育存在的理由。如果没有爱,新教育人和所有视教书为饭碗的人,没有任何两样。除了爱自己,我们新教育人还爱自然,爱世界,爱国家,爱社会,爱朋友,爱家人。如果没有爱,我们的教育生活就不可能幸福不可能完整

17、让榜样言说,用故事书写:新教育不是贴标签,不是赶时髦,新教育是唤醒,是编织,是仪式,是刻写,是穿越,是成长。新教育能够记入历史的,绝不会是概念和口号,而是榜样和故事。有榜样就会高大,有故事才会久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个团队却可以走得很远

18、让每一个生命成为自己叙事的主角:只要每个个体的生命叙事没有真正启动,那么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沙滩上建房子,岁月的潮水会在一夕之间把成功和繁华席卷而去,而徒留一片废墟残垣。无论愿意不愿意,这或平庸或卓越的一生,完全由我们自己所写成的。.19、使命愿景价值观: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核心;

校风校训:新教育学校文化的精神之窗;

制度: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契约;

师生行为: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气质;

仪式节日与庆典:新教育学校文化的节气;

建筑:新教育学校文化的物质载体;

故事:新教育学校文化的英雄叙事

20、校园文化:文化,为学校立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学校文化之魂;信: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文化认同;用新教育精神践行新教育学校的文化使命;月映千川: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21、每月一事:以行为导向,从小事切入,把德育、养成、公民教育等渗透在每月一事中,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从演说开始,学会表达;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从植树开始,学会公益;从日记开始,学会毅力;从唱歌开始,让学生热爱艺术.......22、三个故事:南瓜的故事: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犟龟的故事:上了路,天天走,总会遇到庆典。蜗牛老鹰与金字塔的故事.......23、实验区建设:方向比方法更重要。草根行动,行政推动,自觉行动;精英启动,榜样带动,群流涌动;面和点的结合、质和量的结合、管和理的结合、培与评的结合、官与民的结合、专与兼的结合。.24、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就是恳求自己开出一朵花来,为自己,为世界。就是把那潜藏着的好的梦想和好的理念,拼着命活将出来。让你成就为你自己。无论身处何方,不让四季虚度;让每一季,世界看我时,枝头总有花开。.25、新教育是什么:新教育,乃是一条道路,一条寻道的道路,一条有待每个人用脚踩出来,即亲身印证的道路;新教育,乃是一种道说,一种书写生命传奇的道说,一个应缘而生,但最终将由自己亲自书写的生命叙事;干国祥:http://url.cn/2ttQB126、新教育是什么:幸福的教育,完整的教育,心灵的教育,行动的教育,信仰的教育......。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http://url.cn/39Oakm.27、新教育话语只对两种人有益和言说:已经走入新教育在寻找着教育

真谛的人,他们将永远需要同道中的这种真切的声音,也惟有他们,才明白这些声音的含义;另外还有那些感受到教育的荒芜与喜悦,希望通过一个契机,来让自己获得更高见解的有缘者。一句话,都需要尺码相似。

28、新教育是什么:是朱永新老师身上的梦想与激情;是研究中心孜孜不倦翻阅、破译的心理学、教育学、中外哲学、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是那些在各自的校园里、教室里,创造着理想教育的一个个故事;是一群精彩纷呈、有着具体形象与故事的人„„.29、罕台新教育:为每一个孩子颁发特殊的生命奖。每个孩子将依据生命的特质,而为这个世界贡献若干美好的词语,从天真、漂亮、端正,到认真、执着、专注,到善良、热情、友爱,到卓越、君子之风。孩子们分享这些词语,这些不同的词语,汇聚成一个教室的曼妙。(干国祥)

30、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http://url.cn/1r9CfK31、朱永新教育报告中妙语连珠: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活人与死人相比,就差一口气;活人与活人相比,就差一点状态。”“尽管我们很困难,尽管我们戴着镣铐,如果把应试比喻为最大的镣铐的话,那么我们戴着镣铐也要跳出最精彩的镣铐舞。”

“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才能活得精彩!”„„

第三篇:破译林海音语言的密码

破译林海音语言的密码

——我的教学叙事 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

肖绍国

2008年的冬季似乎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在南方暖湿气流的强大攻势下,北方的冷空气迟迟未能南下。我的心情有些莫名的沮丧,因为我喜欢冬天干冷的感觉,我觉得愈是干冷愈是有冬的情致。在干冷的冬阳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穿行在故园乡间的草垛之中,稻草头上结出的冰瘤子在冬阳的照射下正缓缓地磬出水来。

12月5日前后,寒潮终于袭来,气温骤降到零下5度,我窃喜,因为我知道干冷的冬天随即来临。而就在此刻,由于自己在专业成长上的一次跌倒,让我的心情滑入暗谷。还好,我又一次来到王崧舟先生门下授业,跨入“王崧舟工作室”,好似找到了心灵的港湾,感悟着先生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妙谛,充斥在脑海中的浮躁、颠倒、阵痛暂时被我放下了。放下了,自在了。

初到工作室,崧舟先生便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业——对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进行文本细读。对于先生文本细读的功力,在小语界没有人不惊叹的,譬如他的《〈长相思〉的精神三变》、《在“可解”和“不可解”之间寻求“和解”》、《〈一夜的工作〉文本细读》、《〈小音乐家杨科〉文本细读》、《〈小珊迪〉文本细读》等文字着实让我们释怀。当他布置让我们细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不禁有些窃喜,因为此前我已经解读了此文,而且已经写下了详尽的教学设计。我心想:先生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岂不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吗?我可以静坐倾听别室友对文本的细读,而后对我的设计加以修改。这是后话。

当初,我决定要开发《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犹豫后定下来的,对于这篇文字,基于我来说,不是那种一见钟情类型的课文。以往我读赵恺的《木笛》,全文最后绾在一个“如泣如诉”上,一见钟情;我读笑源的《姥姥的剪纸》,好一个“有声有色”,一见钟情;读平凹的《月迹》,通篇的叠词和儿化,酥酥的,软软的,更是一见钟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但文字却给我很“散”的感觉,文字内部的“气”始终寻觅不见。每每拾起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又放下,放下又拾起,当我看见很多人演绎这堂课后,我曾经想彻底放弃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你与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没有缘分。但,转机出现在2008年7月,崧舟先生给我《月迹》作的点评发给我后,我惊喜万分,连读六遍,细细琢磨个中的滋味。先生在文稿中提出两个观点:其一,写法决定教法;其二,读法决定教法。我眼前一亮,前一个观点,崧舟先生在他的《〈长相思〉的精神三变》中已经抛出,他为纳兰的《长相思》一文作的文本细读浸透了他整整一个暑假的汗水,读来让人倒吸一口气:原来,文本细读可以这样深刻。后一个观点,是在他给我的《月迹》点评稿中第一次出现。我连忙回溯以前自己的一些课例,我读《木笛》,由“读薄笛声”时的情境感知,进入“读厚笛声”时的意境领悟,进而迁升至“读出心声”时的心境体认,缘情入境,立象尽意,由此,便有了我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读薄笛声—读厚笛声—读出心声”的生命轨迹;我读《月迹》,最直接的感受是,平凹、二弟、三妹这仨孩子跟月亮在玩儿,在捉迷藏,于是乎,月亮也变成它们家的最小的一个孩子,可能是四妹子。还有那么多叠词和儿化的运用,这种写法奇妙呀!这种感觉奇妙呀!于是,就有了在课堂上寻觅月迹和感悟心迹这两条主线一明一暗,始终相互缠绕、相互印证的一段生命轨迹。那么我叩问自己:你读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感觉是什么呢?难道除了有淡淡的伤感味道,有英子纯真纯净的面孔之外,其它就没有了吗?从“语文意识”上你就读不出什么东西吗?从英子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上你就读不出什么吗?于是,我再一次读《城南旧事》,和我的学生一起读,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开了一堂班级读书会,我发觉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林海音的文字,特别是女孩子对《城南旧事》中惠安馆的疯子、草丛的小偷、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谢了等故事饶有兴致。我们在读书会中聊的那些话题,诸如,小说像几幅独立的水墨画那样,而文字内部又似乎有一条主线把它们串联起来等等,对我后来的教学设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书看完后,我又找来吴贻弓先生的电影《城南旧事》看,和女儿一起看,我注意到我的8岁小女儿非常喜欢这本电影,尽管片子很老,节奏很慢,画面退色之后斑斑驳驳。这样做了之后,我感觉到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不简单,写法肯定有秘妙,要不孩子们怎么都喜欢呢?这样,我和《冬阳•童年•骆驼队》越来越拉近了。

我坚信:上《冬阳•童年•骆驼队》必须从“言语”上去观照,也就是要把着力点放在“怎么写”上,因为: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

宗白华说:“文学是如何地经过艺术家的匠心而完成,接着如何以微妙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不是„常人‟所注意,也不是„常人‟所了解的。” 朱光潜说:“表达总是独一无二的,一种思想只能有一种方式精确地表达出来。在思想和方式之间需要寻找的桥梁,途径,载体,那就是语言形式,那就是话语形式,那就是语言意图,那就是话语意图。”

王国维说:“我们要关注的是那个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秘妙——文本秘妙。”

而我正是要引领孩子们破解林海音语言密码、文本秘妙的人。2008年10月,我完成了对《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文本细读:

——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她的怀旧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印在这部书的扉页之中。既然林海音把这篇文字放在序言的位置上,可见,作者本人对这篇文字的喜爱。细细读来,轻轻地咀嚼文字,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立了起来:秃瓢上的白烟、英子学骆驼咀嚼、谈论驼铃的用处、看垂的老长老长的驼绒、在石榴树下问妈妈骆驼的行踪……似乎英子的童年和骆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老北京城下特有的孩童的童年生活渐次映入我们的眼帘。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

——这篇文字的题目非常抢眼,也就是在《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些文字之间有两个小圆点,这样表达的用意在哪里?表面上看,很明显,文章是否写三个板块的内容:冬阳—童年—骆驼队。但细读课文,你会发现:林海音把大量的文字全用来描写骆驼(不是骆驼队),冬阳只是在“看驼绒”处用了几个字描写“太阳特别暖和”;在文章结尾的两段文字中,“童年”一词共出现了3次(如果按照林海音原文中内容:“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共5次,就在结尾的两段文字中,这样的频率非常高,值得关注,英子在向我们传递些什么呢?再回到题目上来,这题目中间的两个小圆点是林海音随便点的吗?还是别有用意?和童年有什么关系?冬阳和骆驼队为什么要包围着童年?

——入文的第一句话很值得琢磨:“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你去读读,你的关注点在哪个字儿上呢?我会停留在“停”这个字儿上,一个“停”字儿,风景全在其中,后面的叙述全因这一个字,因为“停下来了”,才可以娓娓道来,不慌不忙。四个特写镜头:学骆驼咀嚼—谈驼铃的用处—看垂下的驼绒—问娘骆驼的去处。你看,前三个镜头全是因为“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最后一个镜头,虽然是在炎炎的夏日,骆驼不在眼前,而骆驼仍在心里牵绊着。——再次细读全文,有一处描写在我耳边回荡,那就是“铛、铛、铛”的驼铃声,一共出现了三次:“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对驼铃声最直接的描写三处:铛、铛、铛;清脆;缓缓悦耳。——这驼铃声我似曾熟悉,因为我听过许多关于驼铃声的歌曲,譬如: 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小轩《梦驼铃》)再如: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王立平《驼铃》)又如: 每当太阳落向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

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彷佛又回月牙泉。

(杨海潮《月牙泉》)……

难道这“驼铃声”仅仅是一种巧合?它会不会是如古诗词中的“意象”呢?你想啊,在茫茫的大漠中,没有妻儿的陪伴,没有好友的问候,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清泉绿野……有的只是大漠的茫茫,孤星弦月。就在这样的白天和黑夜,驼铃声正好带去了人们对故园、对亲人的温暖的怀想。曾几何时,那温暖的驼铃声,在远离故园时响起;在别离亲友时响起;在我们长大时对童年的怀想时响起。于是,我相信,“驼铃声”已经化为某种“意象”,闻驼铃声,必怀想童年,必想念故园,必思念亲友。——驼铃声已经深深地烙在了英子的生命底层,挥之不去。所以在文字中留下了一条明线:驼铃声。那么,文章有无暗线呢?很多人理解这篇文章的暗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这条线当然是对的,文字中从头至尾暗含着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但我要找的不是这条暗线,我要找的是林海音语言表达上的暗线,因为我深深地知道,要上好这篇课文,必须破译林海音语言的密码。但英子的文字给我的是那么“散散”的感觉,作为语言表达上的暗线,却始终寻觅不得。

——把目光再次投向那几首关于驼铃声的歌曲,我轻轻地哼唱费玉清的《梦驼铃》、刀郎的《驼铃》、田震的《月牙泉》,我惊喜地发现这三首歌曲的节奏都是那么“缓缓地”,我再读英子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无独有偶,语言的节奏同样是那样“缓缓地”。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林海音的语言密码就是“缓缓地”。你听: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歌曲靠作曲家对节奏的控制来把握节奏,那么文字靠什么来体现“缓缓地”节奏呢?英子的文字中有哪些“魔法”使得“缓缓地”节奏感流淌出来的呢?我经过细读,发现,英子的手法不外乎这么几种:

重复地使用某些词语,拉长语言的节奏,譬如:“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假如你改一下,“那样丑的脸,长的牙,安静的态度。”感觉节奏一样吗?就快多了。

运用ABAC、AA式的叠词,拉长语言的节奏,譬如:上句中的“磨来磨去”,如果改成“磨着”,味道、节奏就不一样了。“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叠词的使用,一呼一应,语言像荡秋千似的,节奏是那么舒服。

此外,无限想象,也使得语言的节奏被放慢了、舒缓了,譬如:与爸爸谈论驼铃用处的那段文字,看垂在肚皮底下的驼绒那段文字,在小英子无限的遐想中,驼铃是赶狼还是增加行路的情趣,驼绒终究有没有被剪掉,英子都没有写下去,但语言的节奏被无限地被拉长了,读者不知不觉早已沉浸其中。

——沿着课文的“驼铃声”和内部“缓缓地”节奏感,两个问题便十分清晰地盘亘在我的脑海里:

“为什么驼铃声总在分离的时候响起?”

“为什么忆及驼铃声的歌曲和文字的节奏都是那么缓缓地?”

其实,这驼铃声响在英子的耳畔,响在英子的心中、梦中,也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梦中。

写法决定教法,读法决定教法,林海音写《冬阳•童年•骆驼队》,重复地使用某些词语,拉长语言的节奏;运用ABAC、AA式的叠词,拉长语言的节奏;无限想象,拉长语言的节奏……通篇文字的节奏是那么“缓缓地”。而我也正是“基于语言”的文本细读倾向,发现了英子语言的密码。在课堂上当然要跟孩子们玩味这种语言表达的妙处,于是在2008年11月,有了如下的教学设想: 锚定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读写并理解“咀嚼、寂寞、情趣、悦耳”等词语,感受课文中的叠词“默默、慢慢、缓缓、软软、磨来磨去、不声不响”所体现出来语言节奏,体会叠词的运用对语言节奏影响的妙处;2.在感情朗读中,让文字的画面立起来,在冬阳底下编织着英子与骆驼的故事:缓缓地学咀嚼、缓缓地谈驼铃、缓缓地看驼绒、缓缓地问行踪,一切都是那么缓缓地;3.感受林海音笔下的童年是缓缓的、默默的、慢慢的,品味作家的心其实是想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

驼铃声声入课来

由《梦驼铃》:“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驼铃》:“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引到“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渐次入课。

驼铃声声入味来

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伴随着驼铃声,英子回忆了童年冬阳底下和骆驼的哪些个往事?(学咀嚼、谈驼铃、看驼绒、问行踪)

2.在“铛、铛、铛”的驼铃声中,英子傻傻地学骆驼咀嚼;在“铛、铛、铛”的驼铃声中,英子轻轻地谈驼铃;在“铛、铛、铛”的驼铃声中,英子愣愣地看驼绒;在“铛、铛、铛”的驼铃声中,英子连连地问行踪。好像她的童年注定跟骆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所以在文章的结尾,远离故乡的英子动情地写到:“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把感觉聚焦到这段话的节奏上,听,这段文字的节奏带给你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缓缓的)林海音写驼铃声的文字节奏是这样缓缓的,再来看看写驼铃声的那两段歌词,你们听我唱一唱,听,在节奏上有什么感觉?教师现场演唱《梦驼铃》、《驼铃》中的两句歌词。什么感觉?节奏上?(缓缓的)

驼铃声声入言来

“缓缓地”学咀嚼

1.林海音用了什么魔法使得文字呈现出缓缓的节奏感呢?来,静静地默读这句话,细细地体味,把那些魔法词语都捡出来,咀嚼咀嚼。(学生默读)——是呀,“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一口气连用了三个“那样”,读上去感觉怎样?在节奏上?如果就用一个“那样”,你听我读一下,“那样丑的脸,长的牙,安静的态度。”感觉节奏一样吗?看来,使得语言节奏缓慢下来,某些词语的重复使用是林海音的魔法之一。

——还咀嚼出了哪些减缓语言节奏的魔法?“磨来磨去”其实是对“交错”的解释,如果从词语的构成上去观察它,它是什么词?(叠词ABAC型)用叠词和不用叠词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听我读读:“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着,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通吗?可以吗?味道一样吗?节奏一样吗?看来,放慢语言节奏的另一魔法是叠词的运用,“磨来磨去”相比“磨着”,味道、节奏完全不一样了。2.(音乐:古筝《琵琶语》响起),伴随着老师的描述在脑海中想象:你瞧,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睁开眼,看大屏幕……(课件播放《城南旧事》英子学咀嚼的片段)看到骆驼咀嚼了吗?看到英子学咀嚼了吗?电影的节奏和文字的节奏你觉得吻合吗?(吻合)都是那样缓缓的、悠悠的,来,把自己融进去,来读读这段话。“缓缓地”谈驼铃 1.品味“荡秋千似的”语言。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叠词的使用,一呼一应,语言像荡秋千似的,节奏是那么舒服。

2.品味“富有情趣”的想象语言。把目光聚焦到英子对爸爸说的那番话上,用心揣摩英子的话语中哪些词眼让你觉得节奏是那么缓缓的?(软软……软软……一点点……三天三夜……不声不响)你觉得英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会吧哪些词语夸张夸张?来,谁来扮小英子,我就是爸爸,把那些影响语言节奏的词语夸张一下,神秘兮兮地告诉爸爸驼铃的用处。(师生表演读)

3.寂寞长途,拉骆驼的人没有儿女的声声呼唤,有的只是大漠的沉寂孤独,还好耳畔传来了……“铛、铛、铛”的驼铃声,这就是行路的……情趣;

寂寞长途,拉骆驼的人没有妻子的嘘寒问暖,有的只是大漠的沉寂孤独,还好耳畔传来了……“铛、铛、铛”的驼铃声,这就是行路的……情趣; 寂寞长途,拉骆驼的人没有好友的慰藉暖怀,有的只是大漠的沉寂孤独,还好耳畔传来了……“铛、铛、铛”的驼铃声,这就是行路的……情趣。“缓缓地”看驼绒 “缓缓地”问行踪 朗读勾勒,一笔带过。

驼铃声声入梦来 1.最后再回到课一开始那两段歌词和英子的那段话上,看看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响起驼铃声?(离开家乡、送别战友、远离童年)节奏都是那么缓缓的。问题就来了,什么问题?(学生质疑)“为什么驼铃声总在分离的时候响起?”“为什么忆及驼铃声的歌曲和文字的节奏都是那么缓缓的?”

2.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林海音的文章中就能找到,从哪里能读出? ——“为什么驼铃声总在分离的时候响起?”

当远方的游子在黄沙漫天的高峰望故乡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驼铃声,他定会是想到了……(学生想象)就让驼铃声……(学生想象)当依依送别亲爱的战友离开故乡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驼铃声,他定会是想到了……(学生想象)就让驼铃声……(学生想象)

当英子在天涯海角遥望北京城南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驼铃声,她定会是想到了……(学生想象)就让驼铃声……(学生想象)

——“为什么忆及驼铃声的歌曲和文字的节奏都是那么缓缓的?”

3.你听……(音乐:邓伟标《空·无觉》响起)那驼铃声逐渐清晰,“铛、铛、铛”敲打着英子的心,英子渐入梦乡,在梦境中她仿佛听到驼铃声在对她说:“英子呀,英子呀……”驼铃会向英子倾诉些什么呢?写一写。注意,那种缓缓的节奏,展开你的想象,可以重复某些词语的使用,可以用进一些叠词,驼铃也舍不得小英子呀,慢慢地写,默默地想。4.这驼铃声让英子的心渐趋宁静,让英子的梦更加香甜,这驼铃声响在英子的耳畔,响在英子的心中、梦中,也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梦中。

带着新鲜出炉的《冬阳•童年•骆驼队》,2008年12月,我跨入杭州市拱宸桥小学,走进“王崧舟工作室”,对这个地方我并不陌生,因为2005年5月,我曾经在崧舟先生门下授业半月,当时聆听他的“诗意语文”专题讲座。也就是因为当年那半个来月的授业,使得我跟崧舟先生慢慢走近。后来我陆续推出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木笛》、《姥姥的剪纸》、《月迹》等课,我每每要到先生的学校试讲,而他每次都会静静地听我的课,课后,几个峰回路转地点评便在静静地改变着我的课堂。这几年,我的课,受他的影响很深,就连他自己也说:“绍国的课,在我应该是听得比较多、看得比较细、也是想得比较深的了。”今天,2008年12月10 日,是王崧舟带领我们这批学员细读《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日子,我们驱车来到杭城的“和茶馆”,走进茶馆,崧舟先生点了一味观音王功夫茶,这是他最喜欢的茶,他端坐我前方,手捧《冬阳•童年•骆驼队》读起来,我们都期待着这场头脑的风暴。

第四篇:阅读:幸福的教育密码

阅读:幸福的教育密码

教师阅读:叩问大师,更新自我。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通过两种方式改变着,一是通过我们交往的人,二是通过我们所读的书。如果你不结识新的人,不读新的书,你就不会发生改变,你就不会成长。”是的,当我们面临教育上的困惑,面对自身的不足,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就会促使我们阅读相关的书籍。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在继承前人经验和了解最新资料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才能以更加高远的见识从事当前的事业。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们带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

多维阅读:营造自我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工作中,教育教学任务好比是“责任田”,以外的学习和研究则是“自留地”。两者都需要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的精神家园来实现,而阅读则是营造精神家园的最有效途径。

1、自主阅读。

A、童书。因为陪自己家孩子读书,我读了许多儿童书。从安徒生、格林的经典童话,到《笨狼的故事》《思考的魅力》《草房子》《男孩全书》等等……读童书的过程让我感到儿童文学对孩子精神成长的巨大价值,最美好的东西——童书就应该献给最美丽的童年(朱永新语)。童书曾经改变过许多错过了阅读关键期的成年人,借助童书,我们的童年被唤醒,并与孩子的童年发生共鸣。作为教师,我们要补上童年的很多课,比如儿童读物。我认为这是我们理解孩子,从教的基础。

B、教育类书。我认为教师应该读一些最基础的教育名著,触摸经典,和大师对话,给心灵一份营养,给思想一方晴空,我们才会少走弯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求真教育”、“教学做合一”在今天依然闪亮;苏霍姆林斯基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教育信条和自我教育的学生观经常回荡在我的脑中;《静悄悄的革命》中关于“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创建学习共同体”等观念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参照。这些名著都是我们思考教学问题的原点,正统而深刻,构建我们必要的专业背景和基本的思维能力,让我终生受益。

数学学科方面,《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让我对课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期刊,使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新突破,教学设计有新亮点,教学方法更有效……

爱好朗读的我,读了好多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们变为立体感的声音浸润着我的灵魂,让我陶醉其中,更让我感到朗读独有的魅力,我因此而读了王宇红的《朗读技巧》和吉姆·催利斯的《朗读手册》。

阅读是需要练习和激励的。为了更好的阅读,我读了几本关于阅读的书籍。朱永新《我的阅读观》,商务印书馆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斋藤孝的《阅读的力量》,它们都给了我阅读的热情和指导。

C、人文类。我认为非功利性的随性而为的人文阅读,对教育产生一种“功夫在诗外”的精神塑造。在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后,我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假期和闲暇,翻阅了钱穆的《论语新解》,傅佩荣先生解读的《孟子》。它们中的只言片句都是金玉一般的宝贝,更像是滴滴甘霖,粒粒文化精华,让我流连沉醉。《断舍离》《好食集》《家的样子,你的样子》等书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精致,更美好。

2、共同阅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共同阅读是集体智慧的碰撞,是团队精神的体现,让我们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获得发展。乃林蒙古族小学自2015年以来开展的读书工程,以全体教师为阅读共同体,每年选定固定书目进行共读交流,每人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效果十分好。

3、“开讲了”听读沙龙:学校在QQ上开设“开讲了”教师读书论坛。全体教师按序开讲自己读书体会(上传音频和文本),其他教师进行听讲,并撰写体会。这种方式利用集体的力量,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完成这项巨大的读书工程。大家聆听、梳理、选择、吸收有价值的东西,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结构,就像是我们自己的“樊登读书会”。

4、移动阅读(电子阅读):订阅移动设备自媒体阅读。我订阅了“郑老师的话”“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留声”等公众号,即时、快捷,见缝插针,有效利用了零散的时间。

5、诵读结合:热爱朗诵的我加入了“元宝山我朗诵协会”“郑老师语言表达交流群”“杨恕朗诵交流群”等几个语言交流群,在群里与老师们一起“咬文嚼字”,诵读经典文章,在朗诵中提高了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6、因读而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言亦适用于读书。因读而写就是最有价值的思考。写作过程充满了大量的阅读,这是写作对阅读量的提高;写作过程需要不断分析思考阅读的材料,对信息再加工。重复加工促进阅读效果的巩固和提升,这是写作对阅读质的促进。所以写作是对读的整理和创造,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大量的阅读一次又一次刷新了我,使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有感而发经常在书页上信笔涂写感悟和批注,写了一本本读书笔记。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我写了大量的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它们都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阅读收获:幸福甜美的成长果实。

读书和写作逐渐成为我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我始终认为“人与人的差距主要取决于各人的休闲时间”。阅读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每有闲暇我必坐在办公室里或坐在自家的书桌旁,宁心静气,安心翻开一本书,津津有味阅读或是写上一段文字,那是我最惬意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在书中与哲人交流思想或在笔下倾诉自己的心声,已然成为我的一大乐趣。发现好文章、好书我会及时与同事分享。每次外出带上几本书,以备空闲时间阅读。每年自费订阅几种教育刊物,网购需要的图书成为习惯,以满足我对阅读的需要。

通过阅读,我认可了“教育是农业而非工业”,于是我的工作不再简单化,一刀切;我知道教育要拥有耐心,要因材施教,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我会在工作中给每个孩子阳光雨露般的关爱和帮助。我也总结出了“关爱、引导、熏陶、鼓励、期盼”的育人理念。几年来,多篇论文在旗市区获奖;2012年参加赤峰市基本功竞赛获得一等奖;同年取得赤峰市骨干教师资格,荣获“赤峰市数学学科教学能手”称号;多次承担学校公开课、展示课并代表学校参加全旗基本功或课堂展示活动,得到一致好评,2016年在全旗“高效课堂构建成果展示”中被评为课堂教学一等奖;2017年在“一师一优课”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课例,同时被评为赤峰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参与的多项实验课题通过旗、市、区验收,2013年和2017年两次被评为旗级优秀实验教师;2013年在全旗中小学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7年在全旗“辉煌与梦想”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同年在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中获赤峰赛区一等奖。

马克思说:“我们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流下热泪”。只要心中有梦,只要信念依然,就完全可以充满激情,诗意地栖居。

教育,不能不明就里,粗放应付,要求真。教师,要博雅,要厚重,精神葱茏,气象万千。专业底色烙着书香印记,专业素养在阅读中潜滋暗长。阅读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阅读就是我心灵深处幸福的教育密码。

第五篇:教育密码是真爱(20分钟)

师德演讲稿

教育的密码是真爱

源汇区许慎小学

唐丽惠 2011年5月

教育的密码是真爱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唐丽惠,来自许慎小学,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首先感谢领导对我的厚爱,让我能有机会走到台上汇报工作。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教育的密码是真爱》。

我出身于教师之家,小时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只要有不会做的难题都会去请教我那当物理教师的爸爸,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别人家的收音机坏了,也会拿到我家来,爸爸再把这些收音机拿到教室边拆拆、卸卸、装装,边给他的学生们讲其中的原理,坏了的收音机修好了。当时,爸爸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伟大,当教师的理想在我心中发芽。长大后,真的像歌中唱的那样,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从教这二十二个年头里,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张张花儿般灿烂的笑脸时,我就想,孩子们真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旦遇上技艺精湛的雕刻师,一定会成为器中之宝,我一定要用心去雕琢他们。

一、执着的追求

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却发现理想与现实是不太一样的:理想中的教师令人羡慕,而现实中的教师工作却是那样的烦琐劳累。刚上班时,我班的学生有88个,站在讲台上,一眼望不到边,一节课下来嗓子就说不出话来。从家长的目光中我读懂了什么叫作不信任,我知道他们担心我这个年轻的孩子王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在父亲的鼓励下,我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备不完的课带回家备,改不完的作业带回家改。八小时之内我虚心向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八小时外我拼命地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潜心钻研教材。我想:只要我这样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教一年级孩子的汉语拼音时,我发现孩子学习每一个拼音字母时掌握得很快,可拼读音节这一关怎么也过不了。我对孩子说:“拼读音节很简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孩子们就是碰不到一块儿。我很着急,家长们也很着急。我让家长回家把自己家的物品上都贴上写好拼音的纸条,让孩子拼读。我自认为这应该是绝顶的好办法,但很快家长就反馈回来说孩子看见了也不读。哎!看来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课堂上多领读。这样枯燥的重复性练习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学得机械,学得乏味,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收效甚微。这样时间

久了,势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这可是我们当老师的最担心、最不愿意看到的。让孩子喜欢上拼读音节,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他们读拼音的兴趣呢?

有一天,我看见树阴下一对父子正在打扑克牌,打得很尽兴,这孩子看上去也就六七岁,正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相仿,没想到他的扑克牌竟然玩这么好。我突发奇想,能不能让孩子也像玩扑克牌一样去读拼音呢?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尝试一下。我先让学生做好字母卡片,像扑克牌一样在同一张卡片的四个角上都写上同一个字母,中间空白处还可以画上与这一字母有关的图画。课堂上我随意挑了一个孩子做的字母卡片,像玩扑克牌一样先打乱,再整理一下,便和这个孩子你一张我一张地开始起牌。我告诉他出牌的时候如果我俩同时出的牌可以相拼成音节的话,谁先抢着拼对音节就剐一下对方的鼻子,若拼错了,可以向对方请教后说声谢谢即可。如果同时出的字母牌不能拼成音节,则捶包捶,谁输了谁就换牌,直到换到能拼出音节为止。这个孩子刚上台时有点儿放不开,被我连剐了两次鼻子。为了报仇,他终于抢着拼对了第三个音节,我赶紧弯下腰让他也剐一下我的鼻子。这一剐,不仅剐出了他的胆量,更剐出了他的兴趣,于是,父子俩在树阴下兴致勃勃地玩扑克牌的情景在我们这一对师生身上得到了重现。再看教室里,孩子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玩伴,更有甚者,有的竟然席地而坐,玩得热火朝天。下课铃响了,孩子们根本没玩尽兴,于是,操场上、花坛边、树阴下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玩拼音牌的快乐身影。放学了,我告诉孩子,还可以三个人、四个人一起玩。第二天的放学路上,几个家长见了我都兴奋地说:“唐老师,你真有办法,把孩子不读拼音的嘴巴给撬开了。”

在分享学生的快乐的同时,我深深地明白:好教师不仅仅是认真教课,更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课。这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参书上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是,只要真爱学生,灵活巧妙的教育方法就一定会被老师找到。我就是这样,在教学方面不管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总相信一定有办法解决。于是,我趁热打铁,写下论文《快快乐乐学拼音,轻轻松松过难关》在市科技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以后,在生字教学中,我在“趣”字上下功夫;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作文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分享他们的的成功„„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上教会学生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多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也让学生自觉、自主、快乐地学习。每次测试,在平行班六个班中,我班的成绩名列前茅。孩子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同时我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在前几年的小升初考 2

试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能考上重点中学,其中丁薇的总分是全市第一。

二、关心学生的健康

学生的喜欢,家长的信任,更增强了我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我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立即住院治疗,我不但在身体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内心更忍受着思念学生的煎熬。经过两年的歇息和治疗,我的病情越来越好,终于能自己走路了。我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三尺讲台,我好激动,好兴奋,从没感觉到头上的天竟然那么蓝,校园的花儿竟然那么鲜,孩子们的笑脸竟然那么灿烂。为了使我的身体快点恢复,办公室的对我进行了特别照顾:从不让我打扫卫生,禁止我用水瓶提水。学生发现我要抱作业时,立即就有人抢,哎!这种滋味真不知道是幸福还是痛苦。

有一次,我正在上课,发现小陈鑫两眼眯缝着,脸色蜡黄,我正在纳闷,忽然她倒在了她同桌的身上。我哪里还顾得上讲课,赶紧打120急救电话,联系家长,并一把抱起她就往外跑,经过一番折腾,第二天,她按时坐在了教室里上课。后来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同学晕血,上课的时候刚好同位的手上流了一丁点的血,她又刚好看到了,于是出现了那惊险的一幕。听这个学生的妈妈说,孩子平时太挑食,身体瘦弱。于是我除了告诉陈鑫挑食的坏处,还建议她平时多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引导她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增强体质。她认真地听着,满心的幸福荡漾在小脸上。后来办公室的老师说起这件事时还笑着问我,当时你的腰不疼了?我一听,也是呀,平时连茶瓶都不能提的我当时抱着几十斤重的孩子怎么还跑那么快呢?后来想想,这一点儿也不见怪,在关键时刻,无论是哪一位老师,谁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呢?

这就是教师,痛苦着家长的痛苦,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如此普通,却又是如此的快乐。也许这就是我们能够带给孩子最珍贵的东西---真爱。真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真爱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奉献;真爱是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他们的成长。这种爱的付出使学生如此的快乐,又使我们老师如此的幸福!真爱就是教育的密码。

老师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于是,我们班上的学风越来越浓,师生的友谊越来越深,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也在悄然无声地进行着,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各显其能,个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张扬,无论在任何比赛中,孩子们就像鼓足了气的皮球,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3

原来的学生王子莹已经在实验中学上初三,正好那天不上课,就来学校找我,我们聊了一会儿,该上课了,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我一下课就过来。”没想到她却说:“唐老师,我还想到教室听你讲课。”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这里面蕴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多少信任、多少思念啊!我听后眼睛湿润了,什么也没说,搬了一把椅子放在教室里。这节课学生听得特别认真。

有爱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成功,我相信,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爱,点点滴滴都会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的学生们在爱的土壤中一定会长得更加茁壮。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

其实,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小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总是面向全体学生,与优秀学生相比,潜能生更渴望老师的理解与尊重,由于学习不好或纪律差,他们长期受冷落、歧视,所以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所以我总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事实证明,教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我们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内向,上课从不发言,写作文从不带标点,考试成绩总在后几名。于是,我找到他进行个别谈话,我尽量用温柔的语气对他说:“课堂上要发言,即使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怪罪你的。写作文的时候要加标点,一句话没写完就用逗号,完了就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好等等。”第二天上课时,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提问时,目光首先落在了他的身上,希望他的目光与我碰撞。然而,我所期待的结果却没有出现。是不是这个问题太难,换一个容易点的,可能就好了,我仍旧不放弃,因为我毕竟找他谈过话呀!他怎么也不能一言不发吧!可事实就是他真的一言不发。我又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希望一起改变孩子这种对学习冷漠的现状,没想到家长不但知道这种状况,还说孩子有轻度的自闭症,正苦于没办法解决。我暗下决心,我一定不会放弃你的,我一定要改变你!

一天同学们在上体育课,乒乓球台前围满了小乒乓球迷们,他们打得好不热闹。于是,我禁不住诱惑,也加入了激烈的比赛之中。不一会儿,几个学生就成了我的手下败将。为了赢回面子,他们把这个学生喊了过来,没想到他一会儿扣球,一会儿旋球,一会儿来个擦边球,不知是自己的球技太低,还是因为对方的球技太高,反正我这一局我输了。他和同学们一起庆祝胜利,那高兴的样子与平时的他真是判若两人。这时,我忽然萌发一个念头,何不趁现在这个大好时机继续接近这个孩子呢?于是,4

我向他请教打乒乓球的经验,他还真的就认真地给我讲了起来,我们聊得很愉快,就像好朋友一般。

又是一节语文课,内容是我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平时一言不发的他忽然出现了转机,竟然发言了,写的片段中也有标点出现了,尽管有很多地方还不是太准确,但毕竟从无到有了,这真是一个质的改变,为此我兴奋了很长时间。我抓住这一契机不放,继续树立他的自信心,使他天天都有小进步。学生高兴,家长也高兴。长跑运动会选拔运动员时,没想到他不但入选了,还为班级争了光呢!期末考试时,他的成绩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

看来在学生心中我们不能只扮演老师的角色,还应该经常变换角色,换位思考,不但与学生同学,还要同玩、同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因为,春雨细微,润物无声,真爱可以融化一切。

同样,我又何尝不是在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领导的厚爱,同事的关爱,学生的喜爱使我繁忙的工作变得快乐起来,使我更加热爱我的工作,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我都会收到许多美好的祝福,当时的幸福感相信老师们都无数次的体验过。我常常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让我有机会每天与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更愿成为一片绿叶,和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的大树上组成一片片绿荫,永远给学生爱的绿色。

谢谢大家!

下载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教育自己的语言密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C语言密码输入程序(写写帮推荐)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10 int main { char a[N],c; int i=0; sprintf(&a,"**********"); //memset(a,0,sizeof(a)); // sprintf(&a,"%s","00......

    新三板挂牌审核密码(最终5篇)

    股转反馈背后的审核密码 新三板不是想挂就能挂,毕竟还有5%的公司被股转公司拒绝。要上新三板,必须研究股转公司的偏好。相比股转公司的公开言论和政策指引,股转公司对拟挂牌公司......

    手机新语言

    新词新义(皆来自手机报) 1、 月老族:是指兼具月光族和啃老族的综合版:月初是月光族,大手大脚地花自己的钱, 月末变成啃老族,自己的钱花光了,只好向父母伸手要钱。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没......

    教育随笔:用新教育思想武装自己

    新教育随笔:用新教育思想武装自己底张乡下高村小学新教育思想让众多一线教师如沐春风,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使我们的学校、师生都沐浴在这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享......

    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育:拔萝卜 活动名称:《拔萝卜》 (中班·语言)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拔萝卜》。 2、掌握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语言和语调。 3、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语言教育总结

    大三班语言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大三班语言教学工作.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基本完成教育计划之内的事情,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通过认真、深入地学习《规程......

    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 我国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幼儿社会化、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

    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 1.机械模仿说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在(A)年代一直很流行。 A.20世纪20-50 B.19世纪20-50 C.20世纪20-80 D.19世纪50-80 2.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是(B) A.了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