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3:1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考

关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考

2004年6月1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辽政发[2004]19号)。辽宁省加快发展养老产业,是基于本省城镇人口比重高、大部分城镇老年人有一定收入以及辽宁省加工工业基础雄厚的实际情况,通过发展养老产业,可以创造就业岗位,为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提供新的途径;还可以发挥本省的制造业优势,生产相关产品,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同时通过在大专院校设立相应的专业,建立起专业化的研究队伍和从业队伍。

作为辽宁省率先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大连市(早在1987年大连市就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坚持居家养老和机构照料并重的原则,在开展养老服务模式创新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由于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连市开展养老服务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大连市发展养老产业的实践

首创全国“家庭养老院”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基础的供养方式,但是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以及老年人身体状况的下降,居家养老必须要依托社区的支持才能持续发展。大连市由民政部门牵头,各区成立“家庭护理员管理办公室”,街道建立中心,社区成立服务站,对从事养护员工作的大龄下岗、失业女职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免费护理培训(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设有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并承担此项培训),并免费安排体检,之后在街居的安排下以“家庭养护员”的身份进入需要照顾的孤寡、特困或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负责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每个家庭称作1个“家庭养老院”(这一模式实际上是养护员上门服务,把养老院建在老年人的家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养护员的报酬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养护员和被照 1 料的老年人家庭协商制定,政府通过财政、彩票资助和建立慈善基金,对那些有困难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补贴。为鼓励社会力量捐助,还采取了“家庭养老院”的“冠名权”等方式对捐赠者予以表彰和鼓励。目前,全市已经建立“家庭养老院”500多个,力争到今年年底达到2000个。由于养护员与服务的老年人家庭大都在同一社区,老年人放心,养护员也可以就近就便照顾自己的家庭,因而深受双方的欢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模式把为老服务、社区支持和下岗再就业三方面的工作整合起来,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创办“大连银发养老服务超市”。所谓“银发养老服务超市”,实际上是养老服务的中介组织。它是在辽宁省民政厅和大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成立的,由大连银发集团(一个专门从事老年产品开发、销售的企业)、世达集团两家企业和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联合承办。这两家企业创办养老超市的基本思路是:面对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把所有与老人有关的服务和产品集中到一个店里,在涉老产品的企业与老年群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创办一个为老年人服务的中介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选择服务和产品”的“方便店”;建立和培育涉老产品的销售网络,为本企业的养老产品打造平台。它在企业乃至社会力量如何参与老年保障工作,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产业发展之路,做了大胆尝试。它之所以命名为“超市”,是由于同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需求基本上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的服务。目前,超市为老年人无偿提供涉老法律咨询及维权求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咨询,老年保健、医疗知识咨询,公益活动推广及信息传播,异地养老及旅游咨询和老年产品配送等6方面的服务。

“家庭式小型养老院”大量涌现。“家庭式小型养老院”在当地又被称为“迷你”养老院,是指个人利用自家的住宅开设的小型养老院。这类养老院规模一般不大,床位数基本上不超过9张,多数在7张左右。同大的养老机构相比,该 2 模式的优势是可以让老年人融入家庭,享受家庭般的照料和温暖,所以亲情照顾、个性化服务是其显著特征,但是它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由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在运营方面会有较大风险。很多“家庭式养老院”的经营状况是基本持平,略有盈余。但是,如果把他们的住房的房租以及个人劳动的付出算成机会成本的话,这些养老院肯定是亏损的。比如一家由下岗夫妻开办的名为“三祥”的家庭式养老院,就租了街道办事处的一套三居室房子,由于要支付房租,这家养老院目前运转艰难。二是这类养老院的护理专业化程度较低。尽管开办者充满爱心,但是老年人护理特别是介护老人的护理需要较高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不是仅有爱心就可以胜任的。三是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法律支持,一旦出现纠纷,这些“家庭式养老院”难以应对。因此,政府应当对这类养老院给予必要的扶持和资助,对“家庭式养老院”的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制定统一的合同范本,帮助他们降低风险。

民办福利机构方兴未艾。与其他地方相比,大连的民办机构规模较大,档次和入住率都较高。这主要得益于大连较高的老龄化程度和大连作为国内外知名旅游度假城市所具有的独特气候、地理、人文环境,吸引了许多周边地区的老年人到大连养老。此外,大连还在探索为社区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代币券”、入住福利机构老年人参加“介护保险”等多种形式灵活、注重实效的养老服务模式。针对大连养老服务方式呈现出的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考虑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将那些实践证明可行的做法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于养老产业的思考

辽宁省政府文件提出的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路,站在省级政府的角度和立足本省的省情而言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对于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关注老年问题、推动老龄产业发展和加快传统福利事业的改革是十分有益的。同时,由于辽宁省政府的文件核心涉及到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养老事 3 业的发展和建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这一根本问题,因此也有必要进行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笔者就此作一抛砖引玉的分析。

关于老龄产业的问题:所谓老龄产业,主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具有同类属性的行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日益旺盛而导致市场供给的产生从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即我们常讲的有需求就有市场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老龄产业尽管有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和产业发展处于初期等特点,但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同其他产业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是完全一样的,是受价值规律这只无形的手操纵的。为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政府需在政策等方面加以前期的引导和必要的扶持,对于部分获利较多比如医药保健、老年旅游等项目,为避免恶性竟争,政府还应当进行规划。

关于养老产业的问题:在老年人的众多需求中,养老服务需求是其主要需求,养老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老年人能否安度晚年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对于养老服务的概念界定尚无定论,有人把养老服务统称为老年福利服务,也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养老服务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养老产业,一部分是老年福利服务事业。为了更好地分析问题,这里采取后一种观点,即养老服务的二分法。其中的产业,是指那些为高、中收入或经济保障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这些老年人有能力支付养老机构的各项费用,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机构。而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则是为社会上更多的经济状况不是很优越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样旺盛,但是受收入的制约,他们住不起机构,或承担不了其他类型的养老服务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关于老龄产业与养老产业的关系问题:从前两个方面的分析来看,养老产业应该是老龄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老服务是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需要重点 4 发展的项目夕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总体思路来看,他们对养老产业的定位显然大于上述分析的内涵,还包括了老年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内容。但从文件来看,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养老方式的,既包括了产业部分,又包括了事业部分,对老年产品的开发只是笼统地提到。因此,辽宁省在加快发展养老产业的同时,尚需对养老产业、养老事业与老龄产业这三者的定位和关系问题做进一步明确。

政府在老龄问题特别是养老服务上的角色定位问题:这是一个引申的问题。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日益成为我们经济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二老年人的问题涉及面广,其内容纷繁复杂,但从政府的角度而言,解决这些问题不外乎两种手段,即市场的手段和制度的手段。那些能够通过市场方式解决的问题,政府要做的只是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而已;只有在市场无法完善或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才需要加以适当的干预和安排。基于此,对于高、中收入或经济保障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政府实际上不需要更多介入,他们的需求通过市场就可以基本得到满足。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实际情况是我国除了对“三无”老人无偿提供服务外,对于大量的低收入老年群体并没有任何制度性的养老服务安排。在养老问题尚未得到普遍重视、各级财政对社会福利事业投入(中央财政没有投入)少之又少的情况下,在目前我国整体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现实国情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总体尽管旺盛,但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政府还应当继续在老年人养老设施的投入方面充当主要角色,还应该为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主要矛盾,即满足大量低收入老年人的需求做大量的工作_1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的政府直接投资、直接管理福利机构的老路上,而是在运行方式上,必须要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既讲公平,又要强调效率。一但是,归根到底,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绝不等同于政府可以推卸责任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借鉴近年来引起较大争议的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教育产业化这条路究竟是对是错,一直有两种观点。赞成教育产业化的认为其有两大好 5 处:1,国家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而短期内由于国力所限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同福利事业一样),产业化能刺激民间投资进入这个领域,从而使教育进入竞争行业,最终能使其发展壮大,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产业化还可达到扩大内需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而反对教育产业化的认为:

1、教育本应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产业化与其本质不符。么教育产业化增加贫困家庭负担,一些孩子上不起学。

3、它增加教育领域腐败现象。

4、由于教育收费使家庭储蓄倾向加重,不可能真正达到扩大内需的效果。事实上,很多学者认为,如同养老服务一样,教育有多种类型,应该根据教育的不同类型来考虑不同的政策:l、严格区分公益性质教育(含义务教育)和商业化教育。

2、不能因规范教育产业化而禁止民办教育,反而应大力发展,但民办教育应象其他国家一样,尽可能成为非营利性机构,享受免税及获得社会赞助。

3、严格区分财政投资和社会投资,前者只能投向公益性教育,后者可以投向商业化教育。

4、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在GDP中的占比。

社会福利事业(包括养老)所具有的社会公益的特征要强于教育,那么,我国的养老事业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在当前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时候,我国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呢?我国各级政府受传统福利救助模式的影响,对社会福利的定位明显偏低,缺少对社会福利的应有重视,把老年人当成是边缘群体看待。同时,受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我国行政权威往往在调配资源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对社会福利定位偏低,同样也造成对管理部门定位偏低,应有的财政投入偏低。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应当充分认识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性,强调其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强调突出其“社会福利”属性,强调政府的责任。否则,我国的养老事业永远无法真正步入“社会福利事业的春天”。(转自《社会工作》)

第二篇:积极发展养老产业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省已于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末,全省老龄人口已达729.38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5.56%,今后一个时期还将以每年4%以上的速度增长。为此,应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发展养老产业空间广阔

养老服务产业化绝非单纯的养老概念,确切地说,它应该属于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其基本内涵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其外延至少包括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心理咨询等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而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养老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以养老服务市场为例,目前我国城乡空巢老人比例达到了1/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300多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1/4左右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目前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而我国养老机构的床位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0.84%,缺口非常大。

在国外,养老产业被称之为“银色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相当成熟,如日本银色产业1998年产值3100多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7000亿美元,2005年韩国银色产业产值27万亿韩元。养老产业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足1000亿元人民币。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需求为4000―6000亿元,2010年将达1万亿元,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养老服务吸纳就业能力强。我们测算,按照就业人员与有需要的老年人数1:4的比例计算,预计到2020年我省各类养老机构大约需要280万名服务人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或地区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的重要举措。如日本政府最近推出的一揽子提振经济方案,其中一项就是培训失业人员成为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据统计,到2010年,日本养老机构需要新增服务员超过10万人。再如,贵州省日前提出把贵州建成中华养老基地”,经推算,将为贵州创造上千亿元的绿色GDP,并将以年均20%~30%的速度实现可持续增长,将年均拉动贵州5%~10%的经济增长。

此外,随着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关注,政府财政将逐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社会保障机制日益健全,保障功能越来越强,公共服务的总量越来越大,相应地将会促进老年人消费的快速增长。因此,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不仅是市场内在的驱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发展养老产业具有紧迫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养老服务体制迈出了实质性的改革步伐。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老龄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老年服务业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政府养老服务管理体制逐步改革,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有了初步发展。然而,受计划经济模式、思想和观念的长期影响,整个社会对推进养老服务产业还缺乏认识和准备。首先,由于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相对隐蔽性,地方政府特别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养老看成是国家的事,单纯地依赖国家发展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的主体定位于政府,服务机构性质定位于纯福利性、公益性和微利性,没有真正认识到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产业来扶持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其次,片面地认为

发展养老产业与发展社会福利相悖,或是把养老产业等同于养老行业、养老事业,没有正确认识到养老产业的内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各地对什么是社会福利、什么是养老产业不甚明晰,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都看作是养老产业,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区)都视为社会福利事业;有的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养老产业;有的又以营利与非营利来区分社会福利和养老产业。第三,整个社会对养老产业发展途径基本处于观望阶段,在对待发展养老产业的问题上采取“等、靠、要”的态度,没有形成一定的工作合力,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尊老、敬老、爱老的意识不强。比较而言,无论是休闲娱乐、教育、医卫、日常用品等方面,现在整个社会对少年儿童需求的产业比较重视,而对老年人群需求的产业比较忽视。第四,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年人多数不愿入住养老机构,导致社会投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不高,养老服务市场培育与发展严重滞后。

庞大的老年群体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预计到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达1122.03万,2044年将达到最高峰2100万,占总人口的41%左右,而且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绝对数量将一直呈上升趋势。另外,当前单身的、不要孩子的夫妇增多,几十年后将会出现一大批丧偶和独身老人步入独居老年人行列,成为特殊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既无家庭,更无儿孙辈的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照料在相当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社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省城镇独居老人户和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的纯老家庭户已高达67.6%,农村纯老家庭户达50.34%;城镇有子女的老年人只有26.01%与子女同住,实际空巢率为73.99%,农村有子女的老年人44.51%与子女同住,实际空巢率为55.49%;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占6%左右,约有42万人。因此,要解决这些日益严重的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仅靠政府运作是不现实的,这就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家庭功能弱化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主要原因:一是子女数的减少;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三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作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子女”与“孝顺子女”的冲突。因此,一方面,家庭规模核心化、小型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退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代沟加深,双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异地分居等方面的摩擦与矛盾增多。老年人没有合适的思想交流对象,易产生孤独感,精神压抑,心理负担加重。因此,纯碎单一的家庭养老从老年人的心理方面来说也难以满足其需要。再一方面,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和更高精神慰藉需求的特点,现代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以上四个特点,健康问题带来的对照料的依赖以及医疗需求等压力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稳定发展,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

国(公)办养老机构暴露的问题迫切需要社会承担起养老责任。一是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真正能够享受政府承担养老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非常低,主要集中在“三无”、“五保”困难高龄老人。二是由于多数国办的养老机构没有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压力,并存在不当享受社会福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的现象。三是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水平比较低,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主要集中在吃、穿、住、医等方面,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比较少,许多领域还没有得到开发,入住老人容易产生精神抑郁、孤寂落寞等心理疾患。因此,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事业,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有效解决国(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举措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与发展养老产业存在的巨大商机,我们必须早字当先,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以期争取主动,造福人民。

早提高认识。受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理念多是停留在道德层面、社会层面,强调的是道德伦理和个人、家庭责任。然而,在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今天,社会形态、社会结构、经济体制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养老理念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实际和适应社会时代的需要。因此,创新养老理念显得尤为紧要而迫切。在肯定传统养老理念合理价值,积极倡导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快推进养老的产业化、市场化,培育人们在养老理念上的市场概念、社会概念和产业概念;更多的是要借助社会力量、市场力量,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合理配置社会养老资源,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养老产业放到重要位置。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意义,通过舆论宣传、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重视养老问题,引导社会进一步转变养老观念,增强责任和义务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关心支持养老产业的良好氛围。

早制定规划。目前,政府对养老服务的规划、布局缺乏科学引导,一方面,政府没有将养老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没有制定养老产业中长期规划;另一方面,对具体的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布局、规模档次以及资金、用地安排等缺乏统筹安排,以致造成“低、小、散”的局面。当前,省和各市县都在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全省各地在“十二五”规划中应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重点和亮点。为此,一是要把养老产业纳入各地经济结构调整中,组织发改委、人保、民政、财政、国土、税务等部门组成联合课题组,对养老服务产业化情况开展一次调研,摸清本地区老龄人口状况和产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时段进行科学预测,尽快编制发展养老产业的远中近期发展规划方案,合理确定发展目标,以规划来引领养老产业发展。二是把老年服务和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三是掌握老年人的实际消费需求,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确定近期、中期和长期养老产业优先发展的领域,确保养老产业持续发展。

早采取措施。一是尽快出台养老服务产业政策。政策扶持的重点和对象应该是民营养老产业。涉及的产业应当包括老年家政服务业、医疗护理业、老年保险业、老年理财业、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用品、老年用品、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咨询等行业。二是尽快出台国办养老机构改革办法。目前许多地方已经觉察端倪,开始探索国办养老机构发展新方式、新办法,如辽宁省提出,要“转变政府投资观念,今后政府原则上不再兴办国有独资的养老机构”,“要实行钱随人走的货币化养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让老年人获取优质的服务。因此,要借鉴辽宁、上海等地的做法,改革以往国家办福利机构的实施方法,对于已建好的国办养老机构,也要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改革。对“三无”、“五保”、“低保”等特困老年群体,政府应实行货币化养老方式,鼓励其入住养老机构。三是制定产业管理政策法规。据了解,目前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行政审批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当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制定养老产业的管理法规,完善行政管理政策,规范行业秩序,使养老服务机构合法、有序经营。对于明确不同性质养老服务机构的界定标准,是否可以考虑套用福利企业的标准模式操作。四是尽快出台一些具体优惠补助政策,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的认定、政策扶持、经费资助、日常监管等具体操作办法,并做好服务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共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要及早抓好试点。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经济社会和个人家庭等多个方面,既不能漠然对待,又不能一轰而起。要区分类型,选好项目,先行试点,抓好典型,扎实而稳妥地推进。当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的程度等,分别选择一些县区、企业等,进行产业化养老模式的探索,进行发展养老产业、宣传教育、设施建设、财力保障和运作程序等方面的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如我省的嵊州市,近年来积极培养养老产业块状,初步形成了“养老一条街、养老一个镇、养老一个村”产业布局,既突出块状经济,又重视产业的集聚效应,具备了发展养老产业的坚实基础。再如我省的温州、嘉善等地,养老产业都已有初

步的发展。是否可以考虑,在全省先选像嵊州、温州、嘉善等地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开展试点,以点带面,全线铺开。此外,关于老年群体的养老费用问题,一方面,是否可以考虑向城镇职工开征养老保险税,即个人在退休前交住房公积金的同时划出一块作为单独作为养老保险金,待到退休时直接将这部分资金划到相应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是否可以考虑按农村大病医疗保险的模式进行运作。还有,就是探索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是否可以考虑在金融制度创新实验区建设中,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扶持保险企业开办商业性护理保险,并由政府组织,医保、卫生、民政等联合开展建立社会保险性质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先期可在社会医疗保险中适当增加老年护理项目,适时在部分人群中试点试行,待条件成熟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险种。

第三篇: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市合作与招商局国内招商二部对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摸清现状,为养老产业招商引资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和工作建议。

一、我市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时代背景和条件优势

(一)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市老龄化趋势逐渐突出,高龄化、空巢化和失能失智老人的增多,使家庭和社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养老服务业,已成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为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有备而老”,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有关政策的要求,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框架,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养老产业正呈日益升温趋势。

(二)发展养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因“蓝天、碧海、金沙滩”而享誉,地处东部季风区,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宜人,风景秀丽,生态良好,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度假胜地。2009年我市因出色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划而获得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联合国人居奖。我市发展面向全国各地的休闲养老养生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其“山海兼备”的优势自然资源,建设面向全国的高端养老养生休闲项目,打造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三)发展养老产业的市场优势。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2015年末老年人数量将增至2.21亿,占比将达到 16%;202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占比将达到约20%。作为全国老年人口第一大省,截至去年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00万。我市目前也已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截至去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53万,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8.27%,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0万,约占总人口的20%,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比例接近11%,而该部分老年人也基本进入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状态。同时,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中年,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城市家庭子女外出求学、工作、出国定居,农村家庭子女外出打工、到城镇定居等原因,城乡空巢老年家庭数量快速增加,亟需照看护理。因此,社会老龄化的现实为养老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市场基础。我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从2003年开始起步,经过10余年的持续发展,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运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10家,总床位1670张;公办养老机构6家,其中已运营的2家,正在建设的4家,总床位2480张。目前,我市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养老问题,必须立足我市实际,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尤其要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

(四)发展养老产业的政策导向优势。老龄化社会的深度发展,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聚,形成发展合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发展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等家庭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2013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13〕35号)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鼓励个人举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去年5月份,省政府又专门出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以下简称鲁政发〔2014〕11号),要求坚持政府引领,完善政策体系,激发社会活力,大力推动养老方式多样化,培育养老产业集群,支持养老服务中小企业加快发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养老知名品牌,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的养老产业集群。我市先后出台了《日照市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规划(2011-2015年)》、《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日政发〔2014〕17号)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按分解到各个区县、部门。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沿海地带规划旅游养老养生中高档社区,规划建设特色休闲养生、医疗康复、文化教育养老基地,把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充分结合,形成日照特色“山、海、温泉”养老养生产业带。并且要推动养老服务企业集聚发展,打造集老年产品研发、检测、生产、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展览展销等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园区。

根据国发〔2013〕35号和鲁政发〔2014〕11号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将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30%以上,基本形成政策健全、机制完善、标准规范、平等参与、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业市场环境。

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一)推出土地供应政策,保障养老设施建设用地。国家、省和市的养老产业实施意见中都指出,要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可将闲置的公益性用地调整为养老服务用地。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可以依法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按照国家对经营性用地依法办理有偿用地手续的规定,优先保障供应。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养老用地,降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成本。

(二)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占用耕地的免征耕地占用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养老机构建设要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线(数字)电视一次性建设费(入网费),减半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符合条件的各类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组织,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对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家庭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其他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转业退役军人创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落实补贴支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养老服务评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要求各区县政府都要设立发展养老服务业专项资金,地方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要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鼓励各级采取公私合营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服务业领域,推动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促进建立多元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共同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按照日政发〔2014〕17号文件规定,对“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或投入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床位达到20张并且符合有关部门资质要求的,享受市级财政资金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对建筑面积 300平方米(含)以上、750平方米以下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给予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对开业运营半年以上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建设配备规范、运营管理良好、服务达标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视规模给予3—5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对“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的内部设有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利用医院、镇卫生院等现有医疗资源兴办的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专门为智力、康复期精神病和重度残疾人(二级以上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和多重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生活照料的托养服务机构,除按规定享受建设、运营补助政策外,再给予10—100万元开办补助;同时,为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素质,市财政也会对取得从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分情况给予补助。鲁政发〔2014〕11号规定,自2014年起,省财政对新增养老床位不少于20张,并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45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已运营且床位不少于20张的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按实际入住的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数量,省财政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60元,600元和720元的运营补助,连补三年。

(四)简化审批程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将营利性养老服务列入工商部门登记范围,纳入财政补助扶持范围。允许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收益,用于奖励投资者。除国家有明确规定外,涉老组织、机构审批及立项、环保、卫生、消防等手续办理一律下放到区县,养老机构固定资产项目立项一律实行备案制。推行并联审批,必要时可集中会签会审,提高审批效率。连锁经营的养老服务企业,允许由企业总部统一办理企业登记手续。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确保养老服务业项目顺利开展。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各金融机构须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抵押担保方式,强化同业合作,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养老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应享受省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政策补贴。政府出资建立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要优先为养老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服务。鼓励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探索以“建设—运营—移交”模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农村可以将未承包的集体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三、我市发展养老产业项目的五个适宜地块

(一)太公山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北部,与青岛市为邻,东临国家4A级风景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距海岸线3公里,南接日照大学科技园区,景区占地1万多亩,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度假旅游、康体益智、祈福求安为一体的综合性近海山岳生态旅游区。

(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是1995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融旅游度假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度假区。东濒黄海,西邻日照大学科技园,北连青岛市黄岛区。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是避暑、度假、疗养、会议和发展“3S”旅游的理想胜地。今年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将养老服务业定为主导产业,目前正在商讨规划养老服务产业园区。

(三)河山景区:位于市区北郊,南依日照大学科技园和日照高科技工业园,北临青岛,交通便利。景区内树木苍翠葱郁,小溪四季长流,自然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怡人,河山岩壁上“日照”二字的摩崖石刻为世界之最,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该景区是避暑、度假、旅游投资的极佳选择。

(四)五莲山、九仙山旅游度假区: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东毗青岛,北邻潍坊,南接日照市区,是市委、市政府依托北部山岳旅游资源,实施“山海”联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山、海、泉”等自然资源优势。整个区域规划面积17.91平方公里,规划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包括山地运动区、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区、茶文化体验区、风情古镇等多种功能区。

(五)莒县沭河公园风景区:始建于2007年,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是结合沭河综合治理兴建的一处大型城市休闲公园、生态森林公园和植物园。该园区集生态旅游、文化观光、影视拍摄、休闲娱乐于一体,适合投资建设养生养老项目。

四、我市发展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从总体上看,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爬坡阶段,特别是养老产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尚有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是认识不到位,缺乏整体合力。相关部门对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性及如何发展养老产业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有把养老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谋划、推进。很多企业对养老产业的特点及内在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既想涉足养老产业但又心存顾虑,持观望态度。

二是扶持力度不够,发展动力不足。政府对养老产业发展支持态度是明确的,但在产业发展所涉及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具体环节上,有些扶持政策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

三是开发层次低,供需矛盾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养老机构仅限于提供吃、住等基本服务,基本上以照顾和护理老人为主,服务品种尚不丰富,缺乏护理、医疗、康复、教育等综合化服务,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

四是发展养老产业投资主体单一。我市现有养老服务基本定位在福利性、公益性原则上,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靠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来自社会、民间团体投资的养老服务机构太少,投资主体单一;有些优惠政策过于强调福利性和公益性,影响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产业的积极性。

五是养老产业空间布局不明确。从招商引资角度看,我市在哪些适宜地块发展养老产业目前没有明确界定,来我市洽谈考察的投资者大多因此而不了了之。

针对我市发展养老产业存在的上述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建议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业服务”作用,激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逐步实现政府基本保障以外的、适合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向社会办转变,实现产业化经营。

2、依托基础,发挥优势。建议准确把握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发挥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历史文化和生态人居环境等优势,培育发展以老年人养生保健、异地休闲养老、医养配套、健康保险、金融服务、养老地产、文体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产业。

3、强化招商,项目带动。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知名企业和国外先进理念,做大做强养老产业。以政府保障性养老项目为引导,以社会资本投资养老项目为主体,推进养老社区建设,促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4、明确布局,示范带动。建议在市区近郊环境优美的合适地段,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以上的生态养老养生基地,打造一种集养老养生、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于一体的新型休闲养老产业模式,吸引全市及全国各地中高收入的老年人到此休闲养老,并通过延伸链条,扩大规模,发挥生态养老养生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市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养老项目建设,形成养老产业集群。

5、因地制宜,集约发展。建议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兴办规模合理、设施齐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老机构。鼓励发掘现有设施潜力,有效利用其他设施资源及存量土地发展养老产业。

2016年关于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一个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以维护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为目标,涉及医疗服务、保健休闲、营养食品、康体健身、养老养生、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的生产和服务领域。该产业涵盖面广、辐射力强,兼具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环保节能型产业之长,具有拉动内需增长、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生活质量等重要功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著作《财富第五波》中将健康养生产业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郴州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资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一、郴州市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医疗服务业发展较快。基本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4820家,其中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33家,中医院10家,妇幼保健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家,乡镇卫生院243家,村卫生室3456家,其他医疗机构1415家,共有编制床位2.46万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56万人。全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本市患者基本上“就医不出市”,邻近的衡阳、永州等地不少患者亦慕名来郴就医。中医医院得到长足发展,市中医医院通过“三甲”中医院验收并授牌,宜章、桂阳等6所中医医院通过“二甲”中医院评审验收,市中医院骨伤科等9家中医医院临床科室被确定为中、省、市中医重点或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儿童孕产妇保健服务等已逐步开展。

2.养老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引导和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市基本构建居家养老、集中供养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市建成乡镇敬老院204所,床位9949张;公办福利机构10所,床位1440张;民办养老机构4所(福城老年公寓、飞天山老年公寓、资兴湘煤集团老年公寓、颐心老年人护理照顾中心),床位400张;农村幸福院359所,床位1220张;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所,床位220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8个,床位552张,医院护理床位719张,共计14500张。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序推进。

3.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业初具规模。全市目前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1444家,以保健食品批发企业、超市和药店为主,其经营产品涵盖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减肥等27类保健功能食品,全市还没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单位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含量不高,全市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家,批发企业64家,兼营医疗器械的零售药店1177家。

4.中药材种植加工、绿色食品业异军突起。受健康生活理念和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影响,全市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发展较快,已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涌现了湖南(安仁)湘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大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桂阳济草堂药材种业有限公司等成长性能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济草堂公司生产的“本草茶”、大成公司的杜仲保健茶颇受市场亲睐。另外,除已颇具盛名的东江鱼、临武鸭、冰糖橙、玲珑茶外,以资兴长寿宴、清江桔,桂东黄菌干,汝城富硒米(茶),莽山红茶、蕨根粑等为代表的有机绿色食品被市场热捧。

5.体育健身业持续升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加上市委、市政府创建“体育之城”的号召,全市掀起全民体育健身热潮,“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已有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137个,全民健身指导站325个,健身活动点82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余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8%,市民健康素质普遍提高。体育消费日趋活跃,全市体育用品经营单位500多户,年销售额3.3亿元以上,各类体育经营场所300多家,固定资产8.6亿元,从业人员1000多人,涉及球类、游泳、高尔夫、攀岩等近50个项目。

6.健康养生旅游业势头强劲。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中国温泉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形成以汝城热水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以仙岭高铁温泉文化园为重点,以苏仙区许家洞镇、宜章县一六镇、安仁县龙海镇、永兴县悦来镇、资兴市汤溪镇、嘉禾县珠泉镇等六大温泉小镇为支撑的温泉产业整体格局。大力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全市共有农业庄园1140处,涌现了北湖区三合村、桂阳县神农峰庄园、临武县龙归坪生态农庄等较为有名的休闲农庄品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未形成推动合力。由于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兴起和影响扩大是近几年之事,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和发展前景认识不足。部分党政领导还存在把健康养生理解为医疗服务的片面认识,部分部门不清楚本单位存在推动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职能职责。虽然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但全市至今未出台推进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文件,未形成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的部门协作机制。市县两级均未制定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规划,统计部门也未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纳入产业统计指标体系。

2.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不平衡,规模普遍不大。目前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处于自发成长和起步阶段,产业规模普遍不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占GDP比重约为4.2%,高品位、优品质、上档次的企业不多,且健康养生服务业发展远优于健康养生制造业(比例约为1:9)。具体行业而言:(1)医疗服务业侧重于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对于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养老康复、营养干预、美容整形等泛医疗服务重视不够且无暇顾及。这些泛医疗服务机构大都衍生或依附在各类医院中,只是其中一个专科或一个领域,特色化、专业化不明显。全市只有1家专门健康体检机构。(2)养老服务业虽然体系比较健全,但供给严重不足,且尚未实现医养融合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70.24万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10.26万人,空巢老人28.48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11万人。80岁以上老人、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是特别需要照料的群体,基本上应进行集中养老。但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仅14550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供给严重不足。目前市城区公办养老机构只有一家市本级与北湖区共建的社会福利中心,苏仙区没有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全市是全省市州中唯一一个没有独立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的市州。(3)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业规模偏小。目前全市没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只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规模也不大,大都依附于超市、药店、医院,且非法经营现象不少。医疗器械业大多为经营企业,生产企业仅9家,产能偏小、科技含量不高,整体发展水平有限。(4)中药材种植加工和绿色食品业营销不够。中药养生饮品、绿色食品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一定品质和知名度。但是普遍品牌策划包装意识不强、力度不大。除济草堂、东江鱼、临武鸭、冰糖橙、玲珑茶外,还没有更多更响亮的品牌,影响力仅局限在省内甚至市内,在全国层面影响不大,未形成辐射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5)体育健身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虽然全民体育健身掀起热潮,也开展多项国际国内赛事活动,但郴州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品牌效应和经济拉动效力的运动赛事品牌。比如东江湖具有举办自行车赛、龙舟赛、马拉松赛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目前也举办了环东江湖国际自行车赛、湖南省首届群众性龙舟赛预赛,但未成为基地、未形成品牌。若持续用力、强化策划,环东江湖系列赛事完全可以成为与环青海湖系列赛事相媲美的赛事品牌。(6)旅游业与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不够。郴州虽拥有众多“山水洞泉石”旅游资源,但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度不够,旅游览胜没能与养生养老、疗养保健、康复休闲等服务项目融合发展。在目前这个体验旅游大行其道之时,全市没有一个游客集散中心,没有一个旅游景点建立自驾游营地,飞天山、仰天湖、八面山等适合露营的景区也没有设立露营基地。众旅游景区没有依托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建立高端的疗养、养老、养生基地。

3.部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社会资本进入不足,市场化趋势不够,政府压力巨大。比较突出的是医疗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体育场馆建设业。全市现有民营医院50家,编制床位2232张,仅占全市床位总数的10.2%,业务收入近1.2亿元,医疗服务量只占全市总额的3%左右。民营医院普遍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小、信誉低,市场竞争力弱,社会办医积极性没有充分体现。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4家,床位数400张,约占全市总床位数的2.8%,且目前这4个民办养老机构均只能勉力支撑。全市还没有一个社会资本建设的体育场馆。社会办医、社会办养老、社会建体育场馆发展如此步履维艰,关键还是其与公办医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体育设施未享受同等待遇,处于竞争不平等地位。由于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体育场馆建设领域不足,使得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二、郴州市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机遇和优势

(一)郴州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个“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理念逐步转变,人们对健康养老养生需求越来越大,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主要由六大产业集群构成:①以医疗服务、药品器械产销应用为主体的医疗产业;②以健康检测、咨询顾问、健康理疗、康复调理、美容化妆为主体的泛医疗产业;③以保健食品、功能性饮品、健康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④以体育休闲、养生旅游、健康养老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⑤以消杀产品、环保防疫、健康家居、有机农业、生态美食为主体的新型健康环保产业;⑥“健康养生+”相关产业,如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旅游地产等行业细分产业。上述产业在全市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甚至少数产业是空白。目前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占GDP比重约为4.2%,而在发达国家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超过10%。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的消费偏好和结构发生变化,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市场将迅速扩大。全市人均GDP早已超过3000美元,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潜力十分巨大。二是产业扶持政策日渐清晰。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从市场准入、科技创新、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税收政策等方面对健康服务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中,提出发展健康和养老服务业的思路。今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健康和养老服务业列为2015年“十大经济增长点”。2015年市委第6次常委会议指出,要突出抓好健康养生养老等四大产业发展。相信不久全市具体支持政策也将会出台。三是产业发展契合转型需求。截至2015年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同期9.7:56.8:33.5调整为9.7:54.7:35.6,呈现“一产持平、二产萎缩、三产缓增”的格局,而二产中资源相关产业仍占很大比重。某种意义上说,全市长久以来致力破解的资源路径依赖仍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总书记指出:“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第三产业、拉动消费、推动科技创新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兼具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环保节能型产业所长,具有产业链条长、低能耗低污染等多重优势,有利于将全市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于全市兴产业促转型、提品质保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郴州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一是生态秀美宜人。1.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山水洞泉石之精华,凝奇险秀美幽之神韵,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山好水好空气好”是四方来客对郴州的评价。森林覆盖率达67.7%,5个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110多处,市城区已建成118个公园、游园、绿地广场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真正做到了“开窗见绿色、出门进游园”。全市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划要求,东江湖淡水蓄量81.2亿立方米,常年保持国家饮用水一级标准,是湖南省战略性水资源地。空气质量常年优良,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1.77%,排名全省第一,桂东、汝城等地更有“天然氧吧”的美誉。二是养生资源丰富。由于历史文化沉淀、自然资源禀赋、长期培育形成,郴州具有各式各样且初具规模的养生资源,主要有:以东江湖、莽山、八面山为代表的生态养生资源;以神农尝百草、橘井泉香、安仁药王节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养生资源;以热水、悦来、龙女、一六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资源;以苏仙、无量寿佛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养生资源;以长寿宴、玲珑茶、富硒米为代表的健康美食养生资源;以排球五连冠精神为代表的体育养生资源;以通天玉、七彩石、黄龙玉等为代表的玉石养生资源;以北湖三合村、桂阳神农蜂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养生资源,等等。三是区位交通便捷。郴州处于纵向“长株潭地区—珠三角地区”、横向“闽三角—海西经济区—大西南”两条经济带的交汇腹地。境内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及复线和106、107国道纵贯南北,厦蓉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加上即将兴建的郴州机场,郴州已成为区域交通枢纽。郴州进入了与广州、长沙的“同城时代”,是粤鄂赣桂自驾游的重要目的地。

三、郴州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的建议

(一)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理念,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核打造“生态福城·康养天堂”城市品牌。经过几年持续发力大规模投入,“生态郴州”这一招牌越来越响亮,“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优美环境成为郴州人最引以为傲的资源,这是郴州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最关键因素,也是发展健康养生产业的最大优势。平心而论,全市要在短期内在工业方面赶超长沙、岳阳、株洲、衡阳等底蕴深厚的工业城市难度很大,但生态优势我们得天独厚。因此必须按照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郴调研时“始终坚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加快发展”的指示精神,持续发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全市生态这篇文章做精做优做强,把郴州打造成一个生态精品城市。一要以生态优先作为产业发展标准。无论是发展一产、二产还是三产,都要以促进生态建设为要求,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积极推进二产入园工作,将园区打造成产业洼地、企业洼地和财源洼地,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的目标。执行最严格的环保监管制度,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严格控制“两高”企业上马,尤其对桂东、汝城及东江湖等重点生态区域进行重点监管,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二要持续发力推进各项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农村建房,继续大力植树造林,落实“五禁”措施,打造“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强力开展“绿城攻坚”活动和城市绿荫行动,推进老城区增绿补绿平衡工程,确保城市园林绿化持续增量提质,实行市城区最严格城市管理整治,加大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序化工作力度,将市城区这一“城市客厅”提质升级为“城市花园”。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三是聚核打造“生态福城·康养天堂”城市品牌。城市品牌于城市而言,是画龙的点睛之笔,是城市精髓所在。这些年郴州有很多城市品牌,但都未能叫响叫亮,究其原因,关键是未能聚核持续打造。建议把“生态福城·康养天堂”作为城市品牌,举全市之力,久久为功,通过中省主流媒体、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持续开展品牌策划、舆论宣传,使之成为郴州最响亮的名片,使“郴州即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将郴州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此带动郴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抢抓机遇,尽快出台推动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出台推进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从市场准入、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保障、信息建设、用地保障、资金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列入“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专节形式予以阐述。根据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特色化的要求,高起点编制《郴州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招商引资要精、专、实”的理念,梳理一批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招商项目(包括健康养老、疗养康复、养老养生旅游地产、休闲旅游、绿色食品、休闲农业庄园等),赴珠三角、长三角开展健康养老养生专场招商,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开发全市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市县两级建立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发改、经信、财政、卫计、文化、旅游、民政、食药监管、商务、金融等部门协作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开展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强化“健康养生+”思维,做好融合文章,努力推动健康养老养生相关产业科学跨越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满足公共卫生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各级各类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康复调理、营养干预、美容整形等泛医疗业务,加快建设郴州康复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大力鼓励社会办医,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骨科医院、口腔医院、整形美容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等专科医院和专业体检中心。优先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制定倾斜政策措施,将以“治未病、重预防”为核心理念的中医保健模式发扬光大。将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农合报销范畴,拓展中药自制药品、中药饮品、中药膏方使用范围,经协定后在市内各家医院互相流通使用。鼓励市中医医院积极开展“治未病健康体检中心”业务。

二是推动养老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尽快建设市本级社会福利中心,督促苏仙区尽快建设区级社会福利中心,稳步有序增加集中养老床位。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抓紧制定出台“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养老机构优惠政策,逐步提高财政对民办养老机构基本建设一次性补助标准,对已开展业务且社会认可的民办养老机构严格落实运行经费补贴政策。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推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房、开展老年康复业务,鼓励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行政部门指导范畴,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

三是推动中医药、保健食品和医药器械业规范发展。鼓励中医药、保健食品、医药器械生产企业加快发展,扶持湖南(安仁)湘众药业有限公司、湖南(郴州)大成中药饮片公司等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现有中药饮片基础上,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保健食品。鼓励桂阳济草堂药材种业有限公司加大产品研发、营销策划工作力度,将“济草堂”品牌经营成能与加多宝、王老吉媲美的功能性饮品。鼓励华润三九中药材原料种植基地、桂东铁皮石斛养生园等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以宜章阳普医疗为龙头,加大上下游产业招商,做大做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范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发展,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四是强化营销策划,唱响郴州养生食品品牌。充分挖掘全市丰富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副产品资源,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原则,鼓励企业创建“名、优、精、特”品牌。对获得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称号的企业,在项目建设、产品研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鼓励县市区开展“一县一品”建设。市本级适时开展“郴州市十大健康养生食品”等评选认定活动,除已颇具名气的东江鱼、狗脑贡茶、临武鸭、坛子肉、玲珑茶、冰糖橙外,重点将苏仙的金朵菊花,资兴的长寿宴,汝城、桂东的富硒系列产品,宜章莽山红茶、蕨根粑等品牌打响。尤其要将目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汝城、桂东富硒系列产品重磅推出,富硒农产品在富硒环境中生长,其硒元素含量比同类农产品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食用后能达到补硒作用(硒被称为“生命的奇效元素”,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癌变、抑制肿瘤等奇效)。积极引导企业、经销商借助展会、农博会和互联网等平台,构建辐射全国的营销网络,逐步扩大名气和影响力。

五是推动旅游和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旅游和健康养老养生融合发展,其实质就是变以往观赏式旅游为体验式旅游,在现有旅游资源中注入运动健身、养生怡情、休闲保健、疗养康体、娱乐美食等元素,延长旅游链条,提升旅游附加值。其一,以安仁、桂东为重点,以中药养生为主题,打造“中华药都”品牌,深挖药材养生文化,通过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集散基地、观赏园、药膳中心等,打造中药养生旅游目的地。其二,以汝城、宜章、北湖为重点,以温泉养生为主题,辅之中草药、茶叶、食疗等手段,打造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其三,以桂东为重点,以避暑养生为主题,打造避暑养生旅游目的地。其四,以资兴、桂阳为重点,以运动养生为主题,持续举办环东江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龙舟赛和桂阳油山越野车、山地车赛,将东江湖打造成堪与青海湖媲美的运动基地。其五,鼓励北湖区三合村等农业庄园提质提效,建设养生餐厅,打造一批五星级农业庄园。推动资兴狗脑贡茶、桂东玲珑茶、宜章莽山云雾茶、汝城富硒茶生产企业,由单纯的茶叶生产向茶叶种植加工、茶文化展示、采摘体验、茶叶膳食、茶疗康体等综合业务拓展,形成一批高品位、上档次的茶叶养生观光园。其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市本级游客集散中心。对飞天山、仰天湖、八面山、通天山等适合露营的景区,配套建设露营基地。对东江湖、莽山、热水温泉、飞天山等自驾游客较多的景区,配套建设自驾游营地和房车营地。

六是推动养老地产、养生地产、旅游地产发展。近两年由于商品房供求关系变化,商品房库存严重,房地产业步履维艰。但在此形势之下,苏仙岭景区旁的保利·苏仙林语、南岭植物园旁的青城美林、小埠古村的金科·钻石山等房地产项目销售情况依旧火爆,其原因在于这些项目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这些年人们生活理念逐渐转变,“逆城市化”趋势越来越盛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去环境优雅的郊区或类郊区生活居住。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的居民购买第二套改善房的意愿是环境优雅的郊区或类郊区。房地产市场进入细分时代,养生、养老、旅游地产仍是前景乐观的房地产细分市场。建议:一方面在不影响景区建设发展的前提下,在景区周边或附近适当整理出部分建设用地,布局高端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养生地产和度假酒店,为长株潭、珠三角都市人群建设第二居所。重点把东江湖区域、桂东、汝城打造成康体疗养圣地、养老养生天堂。另一方面,将健康生态、养生休闲理念渗透到房地产开发中,“建房先造景”,以优雅环境、美丽景致赢得市场竞争。

(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一是强化资金支持。在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引导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集中支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公共卫生、养老、体育等公共产品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逐步增加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类别和数量。鼓励社会资本进军健康养生产业,对社会办医、社会办养老、社会建体育场馆等行为实行重点支持和政策倾斜。二是强化土地支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养生产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养老养生产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规定在公共服务设施中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健康服务设施配套。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享受与公立健康服务机构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用地,以市场配置方式获取。在不影响生产、教育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工矿、农林场所的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对外经营开放。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三是强化税费支持。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养老养生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健康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实行与公办健康服务机构同价政策。对非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强化人才支持。高薪引进健康养生产业的高端规划、策划、营销专家。积极开展健康养生产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培育护士、养老护理员、药剂师、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技能人才。对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补贴。建立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第四篇:乌丹星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思考

乌丹星: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思考

2013年10月26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承办的2013中国老年住区项目交流会暨第二届亚太养老论坛在宜兴。凯宾斯基大酒店(3楼大宴会厅)举行,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中房协老年住区委员会专家乌丹星,就“养老住区服务体系构建、人才结构及培训体系”做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养老产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无数人问:“做养老真的赚钱吗?”。我相信到今天为止,有80%的人说:“NO,做养老是不会赚钱的。”还有人认为做养老产业在国外赚钱,在中国是不能赚钱的。为什么呢?因为国外市场成熟了,国内还不成熟。

很多人说做住宅地产可以赚钱,做养老为什么不能赚钱?因为地产是刚性需求,住房是每个家庭必须的。那么养老是不是刚性需求?我认为养老一定是刚性需求,所以研究来研究去,得出来的结论是:这个市场不是政府决定的,是需求决定的。但是,中国养老市场在哪里?什么是刚需?活力老人需要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是活力老人的刚需?有人说活力老人不会买单,你给他做什么活动都可以,但是你不能收费,你一收费他就不要了。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惑。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不解决商业模式,“持续发展”是空话,不解决服务体系,商业模式是空话,不解决人才问题,服务体系是空话。

作为一个养老产业的研究者,我认为,从工作的角度来讲,未来有两条主线是中国养老产业必须解决的。其中,一条主线就是项目实践必须去做,像很多项目的策划、咨询,一线的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等必须去做。

—、中国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

关于中国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问题,首先,我们从传统的商业模式说起,提到传统的商业模式,我们通常会想到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和营销模式。但是广义上,尤其是在养老产业上,我们必须继续增加它的内容,即项目的运作模式,运营的模式,客户模式,收费模式,复制模式,最终它的品牌模式。加起来这10个模式就是养老产业人才培养最核心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项目的发展思路就清楚。

从产品模式来讲,现在有四大类最重要的产品模式:1.郊区化大型的养老住区。2.城市中小型以活力老人或持续照料为主的。3.酒店式的老年公寓。4.城市中的小型护理院。美国的养老地产发展模式是从活力老人55岁-65岁独立居住然后到辅助社区一直到护理院或者到CCRC持续照料,美国是按照老人生理功能衰退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模式。那么,中国的老人大家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中国的老人和美国老人是不一样的,美国老人的文化特征和养老理念是不觉得孤独,不怕孤独和享受孤独。美国老人更多的选择自由,而中国的老人更多选择的依赖。对于美国传统的模式CCRC,我们认为中国应该把中间那个Retirement改成Family。

对于中国的郊区化的大盘,我们看到的模式有三种。1.纯粹的持续照料。比如:泰康的社区,CCRC,2.CCFC,3.养老综合题。这三个模式在社区模式和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上是有区别的,在此,不再展开细说。

接下来,谈下运作模式。一个养老项目,我们现在情况就是地产公司自己出资拿钱盖房子,然后卖房子资金回笼。最后剩一部分出租,老人交费,然后把运营公司和物业公司统一为一体,进行后期的服务。这是中国养老项目的一个运作模式。对于这样一个模式,我们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在养老项目的前期定位、策划都没有很好的思考。好比说,我有一块地,我想做养老,我直接找规划设计公司,规划设计公司给我图纸,然后我就按照图纸建造,至于这个项目定位对还是不对?至于这个产品形态对还是不对?运营模式成不成立?我不知道。服务体系够不构?我也不知道。那么就形成了很多的上万亩、上万户、上千户的超级航母大盘,地有多大就做多大,能做多大就做多大,越大越好,比谁更大,好地块盖房子,差地块做养老。这就是中国养老目前所处一个阶段,运营和硬件设计倒着做,先做硬件后做运营,结果空间不对,使用不对,后边运营团队没有办法做。最后的结果:空城一座,一座空城。美国养老地产的运作项目有两种模式:普通模式和REIFS,都是非常成熟的。对比国内外的模式,我们发现,中国是一种商业行为,国内是一种个人行为;国外是基金投资,中国是个人投资;国外是团队作战,中国是一个老板作战;国外是风险分散,中国是风险集中;国外是市场成熟,中国是市场欠缺。

这就是我国养老地产项目不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养老项目的操作流程应该由运营商、开发商、投资方共同来论证和决策,美国在这个流程里面大概有30多个细节,而我们基本上是“拍脑袋”工程,所以这就决定了它非常大的风险。

盈利模式方面,中国的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是地产销售+保证金。70%销售,30%自己持有,自己持有的这部分从老人手里收一部分保证金,然后再收一个月费,这是中国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但是真正的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除了我们中国这一种开发和卖房子之外,它有5种。还包括管理公司、物业增值和一般的社区。在这5种盈利模式当中,中国现在4种都有,唯一没有的是“管理公司”。也就是说“管理公司”靠管理输出来实现自己的利润,这个模式还没有形成。在商业模式上,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离开卖房子,养老企业能不能活?养老产业生存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我不想做更多的解释,我只希望给大家一个答案——美国经过70年的发展,30家上市公司一多半都不是做房地产的,一定是投资方、运营方、开发商结合起来做的,所以结论很明确:“这个产业的基础不是靠房地产。”这个结论已经非常明确。

复制模式方面。现在很多企业就是“复制、复制、复制”,复制什么呢?复制一个地,复制一个房子,复制一个社区。但是你可以复制一个团队,复制一个体系吗?对于“复制”来讲,有三个先决条件:1.模式一定是成熟的,一定是经得起推敲的。2.团队一定是坚强、强大的。我们现在很多养老项目、很多养老企业,除了老板一个人,第二个人都派不出去,这还是可复制吗?3.对当地资源的融合。在上海做,在北京做,靠关系都能拿到很好的条件,但是,能保证到四川、到长沙、到海南还拿到同样的条件吗?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情,地域文

化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不要轻易谈复制,复制是有先决条件的。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最重要的,是不可复制他的团队,不具备团队能力,所以不具备复制的能力,所以这个产业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二、中国养老产业服务体系构建

对于服务体系来讲,就是三件事:硬件,系统和人。硬件是基础支撑,核心是技术支撑,人是技术核心的执行者。这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结构、设备、硬件会影响到系统,系统会影响到人。举个例子:1.硬件对系统和人的影响。硬件,好比你盖了一座房子,划分了区域,对服务人员和入住老人,对成本、范围、心理、内容、效率、管理、效果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系统如果做统一标准的东西,产品形态、社区业态、运营管理、投资回收资本运作等等都和硬件有直接的关系。复制的是不是统一模式?这是由硬件来决定的。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餐厅用餐的问题,在一个养老社区里有餐厅“1.2.3.4.5”,那么我们需要问设计,为什么这样布局?这样布局的道理究竟是什么?设计必须要讲的清楚。在系统设计上,我的问题是:老人的供餐和用餐方式。用包裹用餐,自助、零点等等,无论用什么都涉及到供餐方式和供餐内容,而这些直接和设计有关。2.怎么样准备和完成这个流程。怎么采购,怎么运输,怎么从中央厨房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不同的楼宇?这里面从运营和服务来讲,就要求四个动线,要做到用餐的便捷和用人成本的最低化。(1)老人行走距离。(2)送餐备餐的距离。(3)厨房的动线。(4)楼宇之间的动线。没有这个“动线”,我们的服务是没有办法做的。所以硬件设施对于养老项目的影响是很重的。我们过去讲“一碗汤的距离”,在这儿给大家讲一个“一碗面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失眠老人晚上想吃东西,结果楼层服务员没有,厨房也不开门,这个老人就黑夜里到商店买面吃,结果这个老人就滑倒了,最后老人肺部感染,终生就没有再起来了。我们既然是“家”,在家想吃是可以吃到的,那么怎么样让老人做到24小时想吃的时候都有?失能老人屋里没有厨房,这种问题怎么解决?美国解决的就很明确,失能老人的楼层里头一定要有公用厨房,楼层里的公用厨房就是给老人24小时随便煮一点的,在工作人员或者家属离开工作之后,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做不到这样的服务。这是硬件对系统和人的影响。反过来,系统对硬件和人的影响。系统在建设住区之前,系统决定了硬件怎么投资、怎么定位、怎么配置,决定了怎么用人,需要花多大的成本。在建设之后,系统又决定了硬件的使用效率和品质,决定了服务的效率和效能。系统的作用是要把软硬件,把硬件和人有机的合二为一,这就是系统要做的事情。所以要非常认真的来构建这个系统,考虑怎么让它合二为一。那么,一般的系统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在建设之前,一个社区规划500张床活力老人高端服务,然后1:5配,需要100人提供高端的服务,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目标。建设之后算了一下,床均成本,每个床达到100万以上,投资超过5个亿,开发商要求5年回本,那么运营成本和收费模式大家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在做系统、盈利模式和收费模式的时候,在建设前和建设后提出这样的设想,对后期运营的人产生的效果是什么?1.逼着运营团队必须高收费,前期不收80万、100万不行。2.人员配置尽量少用、不用。3.专业人员尽量少用、不用。为什么?因为达不到投资回收的目标。一个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没有办法合二为一,这就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人对硬件和系统影响,对于硬件的认知,对于系统的设计,对于人的使用,老板的想法是大投硬件,高端豪华,硬件最理想,然后要求大笔回收,快速回报,急功近利。而运营团队被迫强行收费,任意抬价,不顾老人的感受,压缩开支,服务缩水,人才缩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养老产业做不下去。很多人经常说 “我们就缺人才培养。”但是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们看到许多的项目,挖的人才也不少,培养的也不少,但是没有做成。为什么?是因为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整个构思和老板,以及团队之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再高的人才也留不下,也会走。

三、关于养老产业人才体系构建的问题

中国养老产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我认为中国养老产业人才分为三个层次: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非专业技术人员。

•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是什么?是由董事会聘任,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技能及管理才能,能够承担养老项目规划设计、商业运作、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及养老战略发展规划等重要职责的专业人才,像养老规划师,养老机构院长,评估师。规划师要做的绝不是概念上的硬件规划,而是整体规划,评估师是要对所有的项目进行评估,院长是必须做负责人。职业经理人是全面的综合的对一个人的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专业的老年医生,专业的养老护士,专业的护士,专业的护士助理等一线实操人员。还包括:老龄社工师、老龄康复治疗师、老龄康复技师,老龄康复助理,老龄咨询师等。

•养老人才教育

学历教育在中国是非常欠缺的,本科只有老年学。大专只有一个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营养、心理康复本科、硕士、博士都没有。在职培训目前从课程体系设置、定位、内容、收费等等都有非常大的欠缺。基础条件差,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缺乏大型情景化教学基地,缺乏形象的教材,实习实训的场地完全缺乏。而人才的培养任何一个层面都需要这些方面的支持和技能。我们刚开始做中国养老产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必须从全方位的认知,从所有的模块一个一个去认知这个产业到底怎么回事。

此外,我们还缺乏职业资格准入,也就是说做酒店的、做教育的、做人文的转行做养老,必须要有职业资格证,而我们的职业资格体系也是缺乏的,这是从顶层设计上要解决的。从技术层面上讲,我们一直没有解决护士和养老护理员到底怎么做,他们的岗位职责划分与区别,岗位交叉和合作机制,如何制定共同职业规划,如何体现合理薪酬水平等等。养老护理员是不是一定比医生的工资低?NO。

四、中国养老产业前景展望

中国养老产业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是路还很远很长很艰难,没有办法快速实现大跃进。中国养老产业需要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有三个要素——市场需求,产业政策和产业内涵,这三个缺一不可。

从市场需求来讲,中国老人收入水平还很低,旧的习惯和观念还很旧,包括很多年轻人还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是一种不孝、没有面子。我们中国传统的家庭照护资源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法律还写着“子女要有赡养义务”。国家对制度的安排和家庭的责任到底应该怎么样划分呢?国外之所以养老产业发展这样好,是因为个人一生当中从没有出生一直到人老都有完整的制度建设,而中国在这方面是缺陷的,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市场需求也没有从潜在需求变成真正的刚需,养老观念还需要转变。对于养老,很多人还是希望依赖政府,而对于购买服务,市场还没有形成习惯。

对市场的判断,有老人就一定有机构养老的需求吗?有需求就一定会有市场吗?有市场就一定会赚到钱吗?有钱赚就一定能复制吗?能复制就一定能够上市吗?市场规律不是这样的。我们面对的现实也是很多政策是没有办法落实,甚至对产业政策有一些误判,认为政府做不了了,就一定交给市场。在中国永远不可能实现“养老100%的市场化”,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市场一定会失利,中国养老市场一定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只要市场化就等于开放了,开放了就等于只要做养老政府就支持,只要政府支持养老就一定能够成功,市场是真道理。

目前,我们对产业内涵的理解还很低层次,认为养老不就是建医院吗?不就是吃点,喝点,加配套吗?不就是对老人好点吗?不就是增加几个护工吗?所以,对中国养老产业,我个人认为并没有真正的启动。表面上的热闹,也是刚刚开始。真正的市场刚需并没有形成,内在发展动力还有非常多的不足,也就是说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引擎到底是哪一块,因为靠地产是挣不了钱的,也持续不了,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床位数,是为了政绩。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四个阶段——起步,成熟,平稳,衰落。中国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对于起步的一个产业,它最重要的产业特征是看到市场前景纷纷进入,政策不明、监管不明市场机会最大,浑水摸鱼最好赚钱,赚一把是一把,机会主义。但是养老是你投进来,你出不去,你跑不掉,存在你会把你自己圈在里面的问题,所以应该非常清晰的跟着市场节奏走。真正到一个产业成熟,会出现核心价值的服务体系,客户跟随的市场口碑,强大的团队形成复制能力和产业的领军人物。所以我们说:中国养老产业只有先行者,实践者,没有真正的成功者。因为它不可复制。中国养老产业20年的进程预测,是从十二五开始发烧期跑马圈地大兴土木十;十三五开始重视人才培养和运营管理;十四五发展期,品牌运营黑马杀出到十五五产业有序稳步成熟。

20年的发展期,是一定要的。中国养老产业和其它产业发展是一样的,先粗犷后精细;先城市后农村;先高端后普及;先数量后品质;先政府后民间;先鼓励后打压;最终我们会形成有品质的中国养老产业的代表人物和航母。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企业来讲,参与养老是一种责任。同时养老对于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避险的方法。通过研究美国30家上市公司,尤其在08年金融风暴的时候,我们发现养老产业是最稳定的,因为老人总是要花钱。所以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讲,高速发展的30年总会走向低潮;快钱、热钱之后,稳定现金流为王。

做养老需要有四个视野——全球视野,中国视野,企业视野,百姓视野。四个“视野”缺一不可,缺一个就不可能做成领军人物和品牌。对于任何一个老板,投资养老有三个宏观问题——定位,运作模式,盈利模式。一个项目向上决定了你的发展战略定位,向下决定了你项目是否能成功。向上是大的商业模式和以它为母版的复制,向下是盈利模式、服务体系以及人才团队。这个发展战略是非常清楚的。

中国养老产业不应该走中国电影的老路,李安三次获得奥斯卡奖,但是我们中国这么多奖,却得不了奖。奥斯卡评委对中国导演的评价是“一场视觉盛宴。”没有故事。养老不是一场视觉盛宴,是平凡人的平凡事,是咱爸、咱妈,咱家那点事儿。中国的老人,我们的父辈活着,他们这一辈子没有过上高品质的生活,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到的服务,这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悲哀。但是我们现在做,就要想到,我们研究今天的老人就是研究明天的自己,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希望当我们老了不要像我们的父辈那样,我们能够有尊严的优雅老去。中国养老产业前景光明,市场够大,精准定位,目标明确,小盘试错,控制风险,重视人才,大舍大得。

有没有外援,中国养老产业都将大踏步向前发展。信任自己、信任市场、信任国家。重视机遇,重视研发,重视人才,让我们这个社会,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为中国的养老产业,为千千万万的老人,也为我们自己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问题

(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国际养老产业关联阅读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 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 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 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国外养老社区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现在,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

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截止现在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目前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

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养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老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基本道德追求之一,而这种道德追求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为载体,以老年人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一种养老模式。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家庭养老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极其现实而又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下面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谈认识。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养老法制观念。一方面,加强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所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定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子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们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养老法制意识。宣传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动用法制手段,规范人们的养老行为,强化人们的养老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村多数人对法律了解得不多,特别对养老方面的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宪法》、《民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养老的规定,特别要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方针,宣传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是人们知法、懂法,增强养老法制观念,要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侮辱虐待老人、拒绝赡养老人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要让老人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老年低保范围,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都纳入低保,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途径,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三)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或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托老所,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代养费搬进有条件的农村福利院或城市社会福利院,由其代养。

(四)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因此,农村老年人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拓展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从乡镇到每个村、组建立起配套的老年组织网络机构,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非同城市,城市里有以解决家庭问题养老矛盾为主要职能之一的街道居委会。而农村家庭矛盾,养老问题以往大都通过亲朋好友及家族内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者出面给予调解。如今这种传统的调解方式已日渐势微,急需成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管理的配套机制。

尊老、敬老、养老是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富强,又为我们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要追求一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更高目标。

下载关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辽宁省发展养老产业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辽宁省养老保险条例

    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修正)阅读次数:2203------------------辽宁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条例(修正) 来源:颁布单位: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添加日期:2004-12-1第一章、总则......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一、2016年政策名录及趋势分析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人口篇 一、人口规模递增,2017年或将实现城乡养老“保底”体系全覆盖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根......

    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县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2017年*月*日)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神,积极顺应健康养老的社会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创新,稳......

    养老产业[精选5篇]

    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OLDAGE)提出养老产业是针对不同年龄、地域、气候、环境、亲情习惯、心理状态......

    辽宁省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

    构建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格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未来五年,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拟构建的总体目标是:立足辽宁实际,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

    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思考

    加快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的思考 当前,对于贵州省来讲,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既是新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建设的崭新内容,也是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和全省经济......

    动漫产业发展的思考

    动漫产业 热潮与冷思 当年,迪斯尼凭借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卡通形象在儿童心目中树立的牢固地位,针对少儿推出动漫主题公园。而今,“动漫文化景观”作为我国新兴的旅游业态,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