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点类 教师用

时间:2019-05-13 03:0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特点类 教师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特点类 教师用》。

第一篇:历史特点类 教师用

历史特点类解题方法

设问呈现:

历史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角度四,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应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答题模版一: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

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答题模版二:专项分析(1)政治分析

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2)经济角度

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3)思想文化方面

要体现时代特色。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民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如:批判了君主专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答题模版三:从历史特点的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某一时期的特征。如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应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例]一 材料1: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 材料2: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材料3: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后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1)依据材料2,分析英国政府为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特点?

措施:推行社会保障措施。特点:以自愿为主。

(2)根据材料3,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

特点: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保障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

[解析] 第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措施”及其“特点”,问题主体是“解决材料1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有两个限制性条件,即回答依据(材料2)、采取措施的力量(英国政府)。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发达国家福利制度,限制性条件是回答依据(材料3)、时间(二战后)。

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材料2、3都重点介绍了英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第(1)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从做法上总结(自愿原则);第(2)问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答题模板,主要从依据、涉及面方面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以自愿为主”“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障”“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例二: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材料2: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 理财 操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1)依据材料1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儒家学说(四书五经)。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2)与材料1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你怎样评价?

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解析:第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要求据材料1回答“核心内容”和“特点”;第(2)问要求在比较材料1、2的基础上,总结材料2中课程内容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第二步,套用“答题模板”。根据材料,结合答题模板,第(1)问的“特点”应从目的、内容两方面思考,第(2)问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总结。

第三步,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第(1)问由材料1中的“学而优则仕”和“男儿欲遂平生志”可知读书人的“平生志”是做官;由“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所读之书主要为“六经”(儒家经典)。第(2)问中材料2与材料1的对比主要是课程内容上的比较,材料1中课程内容为“六经”,而材料2中,除经学外,还有多门社会与自然方面的课程,可见课程内容有同有异。答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例三:材料1: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其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近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2: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3: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简析材料1中“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的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2中的观点。

“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指“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自认为是天朝大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外国人,视外国为夷”。“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指“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发动对华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

(3)概述材料3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产生;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经济、军事近代化虽以失败告终,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体制、政治思想的近代化。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在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起步;地主阶级最初担负着近代化的重任;缺乏资本积累;过程艰难曲折。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含义”,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作答。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对观点的“论证”,可从两个方面(1840年前、1840年后)回答。第(3)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观点”“不同影响”,“主要观点”据材料3分析概括,“不同影响”据所学知识阐述。第(4)问要求回答的是“主要特点”,回答依据是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知识主体是“中国近代化”,中国近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根据答题模板,主要从相关准备、领导力量、是否顺利等方面总结特点。从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出西方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这一特点,其余的特点要根据所学知识总结。

例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心;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1875年法国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2:目前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形成的和人民革命胜利的成果。改变这种政党制度实质上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政治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制度与西方的民主政治的最大区别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制度。

(1)依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

①通过革命走上民主政治之路;②以启蒙思想为建立民主政治的理论依据;③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

(2)依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问题主体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答案来源是材料1和所学知识。由“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和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可以得出西方民主政治确立的条件和方式;由“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可知启蒙思想是理论根据。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探索”,问题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治,答案来源是材料2和所学知识,时间限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例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表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占比重(%)。国别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年份

1937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材料2: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大大提升了美元的地位,并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 “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材料3: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西德、法国、英国在工业产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表(%)。国别

项目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英国 工业产值 37.8 9.45 10.1 6.5 6.5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6.8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6.3 4.7(1)根据材料1,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

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或“美国在资本主义各国中拥有绝对的经济优势”)。

(2)结合材料1、2和所学知识,指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并分析这一体系的影响。

原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地位持续上升,英法等国的经济地位日益下降,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使美国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世界经济秩序。

影响: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稳定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秩序。

(3)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特点: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原因: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经济发展;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美国的经济优势相对减弱。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的是“突出特点”,问题主体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时间限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答案依据是“材料1”。从表中可以发现美国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超过其他五国之和,说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首屈一指。第(2)问要求回答的是“原因”“影响”两项内容,问题主体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回答依据是“材料1、2和所学知识”。第(3)问要求回答的是“特点”“原因”,问题主体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时间限制是“20世纪70年代”,答案源自材料3和所学知识。

第二篇: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新课改理念及评课关注点

——顾志跃等编著《如何评课》读书摘记一

一、历史学科特点

1、历史学科课程定位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学是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中学历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历史学科的特点

(1)存在形式的过去性。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2)认知结构的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知途径灵活多变,不应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而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为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

A、整体性。历史是人类在特定时空环境中留下的“足迹”,因此学习历史要从时间、空间、人物三方面去整体把握。人类活动具有世界性,每个国家都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因此学习历史要扩大视野,把历史事件放到世界背景中去考察、定位,形成对历史发展过程的立体的、整体的认识。

B、因果性。社会中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的发生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题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理解历史的能力的手段之一。

C、发展性。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继往开来的过程,后一个过程总是在前一个过程基础之上的开拓创新;从认识论上看,人们的认识处于发展与深化之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具有前瞻性,培养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总结历史,认识历史的规律,使之服务于现实和未来。

(3)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灵活性。求异思维是针对常规定向思维而言的反向思维,是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应重视史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解读的能力,以及思维与逻辑的严密性。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育思想。

(4)学科联系的交融性。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二、历史学科新课改理念

1、历史学科新课改理念

中学历史课程要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育的本质,即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奠

定基础,因此要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出发,突破以知识记忆为目标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规律,纠正急功近利的简单化做法。

新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理念:(1)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现代意识;(2)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为主线;(3)多维度构建历史课程框架;(4)研究性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5)重视过程评价和质性评价。

2、新旧历史教学理念的比较

(1)教学目标之比较。传统历史教学目标强调传授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其中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思想教育是灵魂。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整体设计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总体目标。

(2)教学手段之比较。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以粉笔、黑板、图表、插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为主,教学信息大都是静态的,且信息量少,信息渠道单一。教学手段缺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撑。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手段,在对传统教学手段继承、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重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历史教学结构、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改善历史教学效果。

(3)学习方式之比较。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过分突出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而放弃社会实践活动,过分注重学习的量与结果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质与过程。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并将这些视为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4)课程资源之比较。传统的历史教学将教科书及少量的历史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课程资源的全部。新课改《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它分属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个层面,包括教参、课外读物、直观教具、视听材料、多媒体资料库、互联网、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历史展览馆、历史遗址与遗物、当事人和亲历者的回忆等,新课改课程资源较之传统教学课程资源丰富了不少。

作为课程资源核心的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也大量增加了有关文化、科技、社会史等方面的内容,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丰富性和人文色彩,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这样更好地发挥了教科书作为历史教学的“基本工具”的功能。

(5)学科能力之比较。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定位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历史。这一能力目标空泛,缺乏可操作的层次。

新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能力分为一般学习能力和历史学科特殊能力。一般学习能力又分为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贯穿历史学习的始终。历史学科特殊能力又可根据递进关系,分为识记鉴别、领会诠释、分析综合、评价论证四项,并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挂钩。新课程的能力目标,较之传统目标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历史新课程理念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理念的批判、继承、创新和发展,广大历史教师应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加深对传统历史教学理念弊端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历史新课程理念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在历史课程改革中自觉地加以贯彻实施,使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历史学科评课关注点

1、看是否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

育思想。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这里所谓历史的眼光就包括这种整体的眼光,这种史学的洞察力和穿透力,对自己、对社会的洞察力和穿透力。通俗地讲,就是在认识问题时能看得深、看得广、看得远,能看到别人一般看不到的层面,这是一种历史的独特眼光,是史家之法的核心。

课程标准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从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出发,把握教学内容;从历史认识的角度出发,把握教学方法、手段与策略;从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出发,提高教学效率。要重视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使用外语进行历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讲求实效地认真试验和逐步推行。

2、看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

历史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改善,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鼓励学生广泛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水平。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发现不同问题,听辨不同声音,懂得多元理解,敢于“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使历史学真正成为一门启迪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的聪明学、智慧学、人文学。

求真、求实是史学的根本宗旨、原则,是灵魂。有了正确的史料,还有一个如何解释和评价史料的问题。在目前大力提倡的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我们要着意为孕育历史学的求真、求实精神而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悟治史之精髓。

3、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1)看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看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鼓励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强调对主干知识的把握,重视知识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所谓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指能体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的知识以及重要的历史结论等。

(2)看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看教师是否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史料分析能力。现行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实际,适当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和分量,采取了在一段史实旁边设置一则史料,或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叙述中穿插一段史料的方式,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就地取材”,眼光向下,对于教材中的“第一手资料”要珍惜,不能熟视无睹、轻易放过,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

突出学科能力,注重以学科基本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关注学生综合意识的形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历史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科,“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教育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激起学生一种“天赋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培养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趣味,使学生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造就一种成己成物、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宽阔胸怀,升华学生的人生境界,促使学生追问人之为人的终极目的。历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同哲学、文学一样,从终极目的上来讲是要关注人的心灵和生存状况的。历史课程的讲述要从阶级斗争史转向文明史,从精英视角转向民众视角,从理解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解读,从线性思维走向网状思维、立体思考等等。共同呵护学生的心灵,共同关爱学生的成长,这才是历史学科的终极意义。要把学科特点、学科体系和基础教育现状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协调,发挥其培养现代公民的“素质”的作用。

历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动过程。因此,我们在研究考察历史事件时,绝不能孤

立地、静止地去作观察,而应当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作具体的、动态的分析,既要弄清楚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的存在状态,又要展现这一事件对现在所发生的及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这种多维的时间意识,不仅关注“过去时”,还要正视“现在时”,同时着眼“将来时”,学会前瞻后顾、左顾右盼;学会领悟其中蕴涵的那种历史感。

4、看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从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的历史认识思维出发,引导学生以课程资源为载体,从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获取历史信息,强调对文献、实物、口述等各种类型史料的阅读、搜集、甄别、整理、分析、对比和综合运用,使学生掌握初步的了解往事的方法,形成基本的思考往事的能力,以促使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

第三篇:朱子语类教师用讲义

《朱子语类》三则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2、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读书方法、理欲问题、义利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思想。

3.初步了解宋明理学,既要继承其思想精华,又要批判其僵化、禁锢人性的一面。

教学重点

了解朱熹关于理欲问题的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联曰:“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二,作家,作品介绍 1,作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如果把孔孟看作前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朱熹则是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是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宋明直至清前期主要的哲学思潮,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七百年之久。

2,《朱子语类》

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三,具体研习第一则.1,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略晓:大略通晓

别:另外

厌:通“餍”,满足

得趣:明白其中旨趣

恁:指示代词

愦愦(kuì):昏乱不清醒 2,分析课文(师设疑)(1)此卷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请结合具体的句子予以简要分析.。熟读,精思,不贪多

朱子认为学者必须通过熟读精思,其学习才会取得进步。只有通过熟读,才能真正掌握书中所讲的义理,领会其真味。大凡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2)在你的印象中,还有哪些名言警句是谈论此类读书方法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王国维《人间词话》

熟读的故事: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2)由“人心之灵,天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这两句还讲了什么意思? 读书目的:领会真味

理解义理

朱子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领略书中的真味,就是说要对书中的义理有深刻的体会。因此,朱熹所讲的读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而且与他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他主张通过读书来穷理,来体认天理,最终达到道理品质的完善。朱子所讲的“穷天理”,最终还是指人伦、圣言、世故规范。,即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读书穷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增加知识,而是要提高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

板书:第一则:读书方法---熟读是基

精读为贵

读书目的---理解义理

提高修养

一.导入第二则的学习.一天有人问朱熹:“平时做事时知道哪是天理哪是人欲,可是行动时却往往被人欲引诱而丢失了天理,,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朱熹是怎样回答的.? 二,朗读第二则,多种方式并用(一生读,齐读,自己大声朗读)三,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芜秽(wú huì):杂草丛生

交战之机:交战的关键 直:应该

仁:实现仁德 大段:仔细

以为:以„„为 四,朗读并思考理解文意(师设题生回答)

《解人颐》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根据《法制晚报》的公开报道整理统计发现,2010年查处一大批贪污腐败分子,其中超过半亿以上大贪有10人,这10名大贪官,贪污总数达到50多个亿,相当于西部一个贫困县60多年的财政收入。这些落马高官有以下特点:

1、落马高官全涉受贿罪;高官敛财以受贿为主。2.所受贿、贪污的金额高之又高。10名落马高官所受贿、贪污的金额无不超于500万元,有的官员受贿、贪污金额甚至达到了千万元以上。

3、落马“病根”大都由于贪婪与好色。

4、多为50年代出生的高学历官员。

1、大路,小路指什么 ?人们为什么舍大路而取小路 ? 大路:天理 小路:人欲 “无克己工夫”(外物无穷无尽地撼动人心,而人好恶的情感又不能加以节制,这样很容易被人欲左右)

2、很明显这一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依天理而行,贤人比圣人稍差,普通人则在后天的修养中更加用力,时刻克己复礼,不为人欲所牵引,最后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谨慎对待,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修养的最终目标.)板书结构:

理欲问题

生活现象---忘理向欲 修养关键---存理灭欲

理欲选择---圣人——自然存理

贤人——分辨获理

中人——克己求理

3、作为常人,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

o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o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o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探究交流:同学们如何辩证地看待朱子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理念的?

材料:

(1)朱熹的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一餐吃一盘荤菜,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要求美味,一餐吃三盘以上荤菜,超出了保持生命和健康的目的,那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朱熹的理学思想,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天理,人欲。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人不能不吃饭,这是正常的欲望,是天理;追求过高的享受,要求美味,就是人欲。朱子认为天理、人欲是人性中相对的两个方面,即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孔子的“克己复礼”,到孟子的“舍生取义”,到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乃至“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都真实地反映了儒家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态度与主张。

(2)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大声疾呼“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自朱熹之后,理学家进一步夸大了“人欲”的危险与罪恶表现出禁欲主义的倾向。“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虽然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也是明显的。很多思想家对这一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清人戴震就曾指出“舍人欲无天理”、“理者存乎欲者也”,认为理学家的主张会导致“丧尽天良”的后果。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理与欲之间的矛盾。当今学者更愿意客观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5、同学们请结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朱熹在理欲之辨上的观点

A、提示:人的正常需要范围内的“人欲”是值得肯定的,除此之外的人欲都是违背了“天理”;人应该注重“天理”,抵制“人欲”。B、小结:审材料——析观点——明答案

朱熹所说的“人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因此,朱熹并不一概反对人的欲望。他说:“如‘口对于美味,眼睛对于美色,耳朵对于好听的声音,鼻子对于香味,四肢对于安逸,(都是极喜欢的,)这是天性,圣人与常人皆如此,是同行。然圣人之情不溺于此,所以与常人不同。”朱熹反对的是沉溺于人的欲望之中。

6、请试举例探究在现代社会中人应该如何客观辩证地看待理与欲之间的关系。(1)【观点】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欲望,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在追求满足个人的欲望的同时,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偏废。

(2)【例子】、A、一夫一妻这是天理,有了老婆,还要情人,一个嫌少,还要小三小四,那就是人欲。

B、有些同学偶尔玩网络游戏,属于放松精神,调剂生活,不过分,这是天理;逃课,晚上爬围墙出去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且充钱买装备,不应该,那是人欲。C、.平时努力学习,废寝忘食,考试得高分,成绩显著,这是天理;平时慵懒,考试用手机舞弊,忙翻资料,偷看他人,那是人欲。

(3)小结:高考选做题古代文化经典阅读类答题思路:摆观点——析事例 ,朗读三则.一,导入

朱熹的弟子问他:“现在应当读什么书? ”那么他是怎样指导他读书的呢? 到底应当读些什么书呢?让我们来学第三则.二,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切己:切身

说话:说教

剖(pōu)判:辨别,分析

喻:明白

不肖:不才,不正派

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无实意 三,理解文意.1,本则围绕一个什么问题展开

义利问题

2,请大家归纳孔子、孟子、朱子三位圣人如何对待义利问题的。

义利来源于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子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板书:

义利——孔子----有义无利

孟子----存义灭利

朱子----明辨义利

3、有哪些名言警句是关于义利问题的? 义与利名言

o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o 不义且富贵,于我若浮云.。

o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o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o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多行不义必自毙。

4、义与利故事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知耻才能舍生取义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君的儿子,商朝末年人;武王继位,推翻商朝的统治,统一了天下,伯夷和叔齐认为吃周朝的粮食是可耻的,便跑到首阳山去隐居起来。他们采一种叫薇的野菜当作食物吃。后来,想到薇也是周朝的,便决心连薇也不去采了,最后活活地饿死了。

重义轻利的唐太宗

——信义比财物更重要

一个番邦使者抱着一只天鹅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安,想献给唐太宗。可是他却在给天鹅洗澡时,不小心让它飞走了,只剩下手里的一根羽毛。他非常恐慌,害怕唐太宗怪罪。他只好痛哭流涕的作了一首诗,其中就有两句:“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知道后,很受感动,没有因为自己没得到那只珍贵的天鹅而生气,反而大大奖赏了那个使者,因为他看重的不是礼物财物,而是使者的那份信义和诚心。

5、本则门人向朱熹问的是关于读书的问题,朱熹却回答义利之辨,是否答非所问?

朱熹回答义利之辨看起来好像是答非所问,但其实是朱熹所认为的关于读书的大事情。读书首先要明辨义利,是“为人”还是“为己”,是为了成圣成贤,还是趋于愚昧不肖,这是读书的原则,朱熹认为,这是个是非分界的问题,不容讨论,认清了这个问题,读什么书,“却好商量也”。所以,整段语录也是和读书密切相关的,他说的是读书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6、探究交流: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下面事例探究儒家“义利观”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1)、材料

A、成克杰的堕落人生

成克杰身为国家高级干部,滥用职权,肆无忌惮地收受贿赂,谋取非法利益,数额特别巨大,影响十分恶劣。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本应奉公守法,为人民谋福利,他却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疯狂为自己攫取钱财,大肆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达四千余万元,最终被依法执行死刑。

B、美国的“阿罗兹”饼干是一个知名品牌,主要销售地在澳洲。经过几年的市场开拓,“阿罗兹”饼干的销量扶摇直上。圣诞节后的一天,阿罗兹食品公司突然接到一个可怕的消息,一个匿名电话向公司宣布,他在澳洲某一地区待售的饼干中投了毒。“阿罗兹”饼干在澳洲有上千个品种,当月的批发量已经达到 4000 万澳元。如果仅查封这个地区的饼干,显然不能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几个小时后,董事会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撤下澳洲所有的“阿罗兹”饼干。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内,全澳洲所有的商店柜台上的“阿罗兹”饼干被全部撤下。此举让阿罗兹食品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正当阿罗兹食品公司在巨大的打击中慢慢复苏的时候,警察局查出了那个打匿名电话的人,他竟然是个精神病人。“阿罗兹”饼干在澳洲的遭遇,成了当年商界的一大笑谈。但谁也没有想到,原先一直抵制“阿罗兹”饼干进口的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知道该公司为消费者考虑的做法,竟纷纷进口“阿罗兹”饼干。当年,阿罗兹食品公司不仅挽回了在澳洲的全部损失,而且还大赚了一笔。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举例。(3)、教师总结:

当今社会,儒家“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律和法治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事件、郑州双汇猪肉事件等,都是企业见利忘义自毁前程的典型例证。

在对待个人获取财富的原则和途径问题上,朱熹倡导儒家“见利思义”、“先义后利”,认为对于“天理之公”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但不应否定,还应该加以宣传,而对于“人欲之私”的利己之心,则应受到道德和论理的规范和限制。因为“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地使用“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人的物质欲望与社会规则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的利益追求与道德准则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今社会,物质虽然高度丰富了,但一些人欲壑难填,在物质的狂迷中丧失了自己,完全突破了伦理道德乃至法律的底线,“人欲”无度,“天理”何存?从大的方面说,人类为了谋生存求发展,向自然过度索取,以致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其实也是放纵欲望的结果,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因此,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说,都应当正确的处理欲望与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人的正常需求才能最终得到合理的满足。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还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必须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正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鹿奶粉等事件中,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不齿,也有很多人很多事令我们感动。

第四篇:历史类谜语

历史谜语

“报与桃花一处开” 历史名词 华兴会

“磁石引长针” 历史名词 南北朝

“大旱之望云霓” 历史名词 没落时期

“三月正当三十日” 历史名词二 明朝,夏代

“此夜年年月” 历史名词 八一五光复

“刺出一剑,脚步已然踉跄” 历史名词一 北平之战

“读书破万卷,下笔好有神” 历史名词 广学会

“极天烽火掩神州” 历史名词 战国时候

“家祭无望告乃翁” 历史名词 文献通考

“灵药已能驱疾竖” 历史名词 成康之治

“奈何桥上等三年” 历史名词 九七回归

“农之子恒为农” 历史名词 永业田

“凭君传语报平安” 历史名词 行中书省

“其势非置之死地” 历史名词 齐会战斗

“其势非置之死地” 历史名词 齐会战斗

“如有破绽,当即发还“ 历史名词 红花会

“阮籍青眼” 历史名词 色目人 “山是高昂的头” 历史名词 丘隆起义

“十年宦比梅花寒” 历史名词 官渡之战

“四面边声连角起” 历史名词 宋辽战争

“王师北定中原日” 四字历史名词 上楼,太平天国

“往来无白丁” 三字法国革命历史名词 雅各宾

“夕阳吻着流水” 历史名词 亲日派

“相遇一开颜” 历史名词 兴中会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 5字历史名词 烽火戏诸侯

“一朝嫁得征戍儿” 历史名词 楚汉战争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4字历史名词,双钩 光武中兴

哀兵 历史名词 戚家军 林石

八十白头图报国,安居宝岛话壬午 中国历史名词 乌台诗案 白俄罗斯 历史名词 秋收起义 百姓祈求土地神 4字世界历史名词,卷帘格 巴黎公社

半坡梅逐双蝶飞 历史名词一 土木之变

报与桃花一处开 历史名词一 华兴会

别有幽愁暗恨生 历史名词一 兴中会

拨开乌云见太阳 历史名词 反清复明

不废江河万古流 历史名词 洋务运动

不欢而散 历史名词 兴中会

不醒人事 历史名词 天地会

不知其中之意 历史名词 明末清初

才出昆仑便不清 历史名词 吐谷浑

长剑既照曜 历史名词 光武中兴

朝朝夕夕皆相盼 四字历史名词一 晚清早期

撤出矿资保官位 历史名词 留头不留发

晨兴理荒秽 历史名词 清朝

出入境简化手续 历史名词 行省制度

触目愁肠断 历史名词 张楚 吴家宏

春风得意马蹄疾 历史名词一 晋中大捷

此身常想向天游 历史名词一 图腾

此中详情不太了解 历史名词 明末清初

从落伍走向时尚 古代历史名词 改土归流

打幺鸡 历史名词,调首格 二十一条

大地春来物更新 历史名词 土木之变

大海扬波永不停 历史名词 洋务运动

大树成阴荫后代 历史名词 蒙古人种

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历史名词 永业田

但使龙城飞将在 历史名词一 胡服骑射

当年书画琴棋诗酒花,如今柴米油盐酱醋茶 四字历史名词 七七事变

灯谜艺术大提高 历史名词 晋商文化

第二天早晨 历史名词一 明朝“到黄昏点点滴滴” 地理名词 暗流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四字地理名词 地貌生态?

“风水为乡船作宅” 4字地理名词[此谜猜中不算] 长江上游

“横也丝来竖也丝” 地理名词 经纬线

“青山遮不住” 地理名词 河流 “把汝裁为三截” 地理名词 横断山脉

“白下有山皆绕郭” 闽地名连地理名词 周宁、丘陵

“别时各有泪” 地理名词一 分流

“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 地理名词连城市,卷帘 省会/武汉

“当我想你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 地理名词,4字 有感地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三字地理名词 北寒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五字地理名词 特别行政区

“归来见天子” 三字地理名词 回龙观

“话到嘴边留半句” 地理名词 省道

“还家未久又离家” 地理名词?潮土音 北回归线

“回头下望人寰处” 4字地理名词 埃及首都

“溅血满长衢” 地理名词 赤道 “举世皆浊我独清” 地理名词,卷帘格 云贵高原

“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 地理名词

植被图

水连天,天连水,一脉血,二处分 地理名词 温泉

水上军旅流行曲 三字地理名词 北部湾

水土一不服,人剩皮包骨 3字地理名词 大滑坡

探骊索隐,张弓求隐,重在参与,有十分投入,就有十分收获 地理名词二 珠三角、长三角

讨好你的老丈人 地理名词 阿尔泰山

天山一望无边际,晚雾枝头飞

鸟鸣

地理名词 大陆架

天下真花独牡丹

地理名词一

英国首都

团扇家家画放翁·蕉心格 地理名词二 风图,大陆

为他松绑 新津地理名词 解放渠

问君能有几多愁 地理名词一 流量

我欲乘风归去 地理名词一 高原

无奈终守首阳山 地理名词 大陆

无条件投降 地理名词 北极点

梧桐半死清霜后 地理名词 雨林

五千仞岳上摩天 地理名词二 高峰,高山

武大郎挑担吆喝 地理名词 火烧云

武皇开边意未已 国名连地理名词 加纳地图

武皇开边意未已 地理名词 新疆地图

三八线两边(猜一历史名词)省吃检用(猜中国古代官职名称)

毛遂自荐(打一字)

山东马戏团(打一历史人物)捷报(打一古代历史人物)只会打仗的皇帝(猜一皇帝称号)

厉害的仆人(猜一历史上的少数民族)

万般皆下品(猜中国古代官职 名称)

秀才当兵(才成语)

江苏原野(打一古代历史人物)遥望南岳(猜一古代历史人物)一棵白菜没有叶(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下笔如有神(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游览手册(猜一古代历史人物)

晋室东渡(猜一古代历史人物)淮阴侯中计(打一成语)定期上工(打一历史人物)附:谜底 南北朝 巡检司 尚书 衙 投笔从戎 陈胜 吴广 光武帝 张衡 匈奴 刘邦

历史谜语

.1、谜面 阿波罗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三国

2、谜面 安不短兵相接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宁远之战

3、谜面 安乐死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太平天国

4、谜面 百年参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

保护幼苗(猜一古代历史人物)说话有分量(猜一古代名著)夕阳西下(猜一古代地名)

杜诗 卫青 陈胜 《论衡》 司马迁 洛阳

信以为真 班固

底 老根据地

5、谜面 保安团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太平军

6、谜面 春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载初

7、谜面 此言淡而无奇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太平道

8、谜面 放眼天下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大观

9、谜面 否极泰来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天地会

10、谜面 该出手时就出手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义和拳

11、谜面 改天再开会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一大二公

12、谜面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

词语 谜底 正德,道光

13、谜面 海啸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洋务运动

14、谜面 含笑花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华兴会

15、谜面 汉唐宋元明清 谜语类型 打一中国历史词语 谜底 六朝

第五篇:历史类书目

历史类书目:

【注】个人口味,喜欢中国史,尤偏好海外汉学家。不过黄仁宇先生的作品是史学经典,尤其是《万历十五年》,可作为入门书来读。

学术著作类: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

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叶凯蒂《上海•爱:名妓、知识分子和娱乐文化》

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

史景迁:《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李贞德:《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杨国强:《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

岳南:《南渡北归》(三部曲)

通俗类: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下载历史特点类 教师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特点类 教师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

    鼓风机的历史及特点

    鼓风机的历史及特点鼓风机属容积运转式鼓风机。使用时,随着压力的变化,流量变动甚小。但流量随着转速而变化。因此,压力的选择范围很宽,流量的选择可通过选择转速而达到需要。历......

    新闻类主持特点浅析(最终5篇)

    新闻类主持特点浅析作者:戴景林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新闻节目与其他类型的的视听节目不同,它们的位置和整体风格(包括广播的主持风格),都有特殊的要求。一个很好的新闻......

    教师面试问题历史政治类(共5篇)

    教师面试问题历史政治类 素质, 合格, 招聘条件, 和我, 理由 1、我校教师招聘的公告已经明确规定:凡是应届毕业生必须是重点师范大学就读。而你所读的是一所普通的本科师范院......

    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几年,但什么是课改课,什么是传统课仍然在争论不休。我认为一节好的课改课要具备两个特点:既要反映学科特点,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就......

    社会历史规律的特点

    社会历史规律的特点 (1)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①从形成机制上,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②从作用方式上,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③从表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