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高中历史 第5单元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阅读以下当时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个评论的含义大概是:这一性质的著述人们以前很少看到,它介绍了大量外国的情况,对抵制外国的侵略非常有用。而《海国图志》是魏源所写的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专著,其目的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答案为A。
2.“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程度不同 ③阶级立场不同 ④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从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关系设题,考查对二者的理解。障碍在题肢①,认为前者是爱国的,后者是维护清朝统治。实际上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他们都属于地主阶级,其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题肢①不正确,应排除,同样排除③。解答本类题目一定要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认识人物的主张和活动。
3.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B.开展洋务运动求强求富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李鸿章提出西方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先进,因此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持清王朝统治的主张,展开了一场洋务运动。
4.“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与这一观点相符合的是()A.西学东渐 B.中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可变的是“法制”“器械”“工艺”;不可变的是“伦纪”“圣道”“心术”。说明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因而是“中体西用”的思想。
5.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制度 养兵练兵之法
解析:选A。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其核心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他对西方的学习只限于器物的层面,没有涉及政治制度。
6.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倡导者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王韬 D.康有为
用心
爱心
专心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扩展到制度层面”的只有C和D,但“较早倡导者”则只能选C,因为王韬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7.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 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 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洋务派依然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并没有给传统儒学思想增加新的时代内容,但其又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这在客观上是对儒家思想的某种否定,C、D两项均与题干不符。
8.梁启超说:“自失香港、烧圆明园之后,感觉有发奋自强之必要„„”梁启超致力于“发奋自强”事业的方法是()A.宣传革命思想 B.投身变法运动 C.创办民主政党 D.投笔从戎
解析:选B。结合梁启超所代表的阶级及时代特点即可作出正确选择。9.严复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其目的是()A.倡导社会变革
B.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C.与外国人进行商业竞争
D.适应外国侵略中国的社会现实
解析:选A。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含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理解为列强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必须起来自救自强,变革社会,才能摆脱外来压迫,否则落后就要挨打,A项符合要求。
10.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维新派认为只要清帝下诏,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就能“庶政尽举,民心知戴”,这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可以看出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11.请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解析:选D。严复和陈独秀都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人物,二人的活动反映出当时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12.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新文化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
1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里“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的事件是指()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选C。据材料中的“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是辛亥革命后,“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可以判断出这是对人们的思想不够解放表示不满,故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
二、非选择题(第16、17题各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2: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3: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4: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请回答:
(1)材料1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6分)
用心
爱心
专心
(2)材料2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1,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8分)(3)材料4与材料3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1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第(2)问要抓住材料2中“稍变祖宗之法”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
卓越品质源于永不满足—————————————————————————优化方案·成功相伴答案:(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2: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3:近二三十年来,多数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对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新概括。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4分)(2)依据材料1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6分)(3)依据材料2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6分)(4)依据材料3的观点,你会对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任选一件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进行评价。(4分)解析:第(1)问要注意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剪断了一些枝叶”的表现。第(2)问应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分析。第(3)问应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方面分析。第(4)问要注意理解材料3,并要从“近代前期”选出评价较高的事件,再列举“从中华民国成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事件,再要写出评价。
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创办新式海军。
(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破坏中国革命;革命纲领不彻底。
萌发的表现: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3)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
(4)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如选新文化运动,则从“宣传民主与科学,促进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是思想观念的近代化”方面进行评价。(回答其他事件,言之成理也可)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篇: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5.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有教无类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6.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①“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源于“道”的哲学概念
②“无为而治”体现出反对苛政和严刑峻法的主张
③“无为而治”就是无所作为
④“无为而治”只是一种难以付诸实践的哲学境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7.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的富贵”。这表达了()
A.没落贵族的愿望
B.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 C.小生产者怀念“小国寡民”社会
D.小生产者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8.诸子百家学说,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诸子百家可以说是政治学派的总称,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治国方略。下列主张按照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排序,正确的是
①“无为而治”
②“以德治民”
③“兼爱”“尚贤”
④“以法治国”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9.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1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11.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12.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无为而治
13.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C.“三纲五常”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天人感应”
14.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①“大一统”的政治观 ②“仁政”的思想 ③天人感应学说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
16.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18.成语“程门立雪”中的“程”是指程颐,他与兄长程颢被世人合称为“二程”,他们都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下列各项中,属于“二程”理学观点的是()A.天理的核心是“仁” B.“心即理也”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心外无理”
19.“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20.“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1.下列不属于陆王心学基本思想的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D.“是非之心,不虑可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2.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2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24.清代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了残酷的刑罚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5.《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26.下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明了()
①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②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天人关系为研究重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尊重自然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28.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这个“时代”指
()
①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②封建专制衰落时代
③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时代
④封建制度高度发展时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9.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 想是()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A.经世致用
30.2010年9月为纪念某历史人物,《光明日报》评论:“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他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31.“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张。……晚年所撰写《读通鉴论》《宋论》,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这段材料描述的思想家()
①是一位杰出的唯物论者 ②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 ③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命题 ④反对儒家六经为治学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3.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34.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35.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在中央电视台主演的小品《说事儿》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难!做女人难……”请问 这个“难” 的深刻含义是:
A.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艰辛 B.赶上经济危机,股票折损过重C.儿女情长,剪不断、理还乱 D.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的约束
36.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在反思和批评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学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贼也
③是非取决于学校
④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7.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B.社会环境变化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38.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个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39.宋代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
40.“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评价的应是()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41.(18分)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候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为什么?(5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3分)(3)从材料三中看出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的不同社会地位。(4分)(4)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出现的社会根源。(6分)
42.材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的莫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三
明末李贽对理学大加鞭挞,他讽刺理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欲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
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代文人怎样的人格追求?(2分)
(2)材料二,指出理学成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的原因。(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对理学批判的主要思想观点。(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理学影响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答案:41.(18分)
(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的思想。(2分)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1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2分)
(2)坚持君主专制。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3分)
(3)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大一统”。(2分)秦朝时受到压制。西汉武帝时上升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
(4)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分)社会根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治日益腐朽。(4分)
42.(12分)
(1)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分)
(2)理学继承发展了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
(3)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提倡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4分)
(4)宋明理学维护专制统治,压抑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但理学注重人的气节和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4分)
第三篇:第3单元过关检测卷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线段有()个端点;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2.角通常用符号()表示,量角的大小要用(),角的度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3.1周角=()平角=()直角
()直角=1平角
4.15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角;6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角。
5.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6.从()引出()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7.150°的角比平角小()°,比直角大()°。
8.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的最大角的度数是()度,能画出的最小角的度数是()度。
9.如图,∠1=()。
10.图中角的度数是()。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所以直线比线段和射线都长。()
2.小明画了一条长4厘米的射线。
()
3.小于90°的角都是锐角,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4.左图中两个角的度数相等。
()
5.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周角有()条边。
A.0
B.1
C.2
2.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的角是()。
A.160°
B.40°
C.120°
3.对下图中的射线描述正确的是()。
A.射线A
B.射线AB
C.射线BA
4.将一张半圆形纸片对折一次,得到的角的度数是()。
A.90°
B.45°
C.180°
5.把一个平角分成不相等的两个角,较小的那个角是()角。
A.锐
B.钝
C.直
四、请按要求解决。(共36分)
1.你会读出量角器中的角吗?并算一算。(8分)
∠1=()° ∠2=()°
∠1+∠2=()°
∠1-∠2=()°
2.试试你的动手、思考的能力。(每题6分,共18分)
(1)先以点A为端点画一条射线。
(2)经过下面的A、B两点画一条射线AB。
(3)以下面的射线为一条边画一个60°的角,并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3.考验你对各种角的认识有多深。写出各个角的名称,并按角度大小从小到大排列起来。(10分)
五、相信你会正确解决问题。(1题5分,2题6分,其余每题4分,共27分)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并写出你的发现。
∠1=()∠2=()
∠3=()∠4=()
(1)发现度数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现度数相加的和等于180°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组)
3.如图,已知∠2=35°,那么∠1=________。
4.如图,已知∠1=45°,那么∠2=________。
5.如图,已知∠1=40°,∠2=60°,那么∠3=________。
6.如图,已知∠1=50°,那么∠2=________。
答案
一、1.两
射线
直线
2.∠
量角器
度
°
3.2
4.直
平
5.无数
6.一点
两条射线
7.30
8.180
9.35°
10.60°
二、1.×
2.×
3.×
4.√
5.×
三、1.C
2.C
3.C
4.A
5.A
四、1.130
180
2.(1)
(答案不唯一)
(2)
【点拨】射线字母表述是有顺序的,前面一个字母表示射线的端点。
(3)略
3.钝
平
锐
直
周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五、1.略
2.40°
140°
40°
140°
(1)∠1=∠3,∠2=∠4
(2)∠1+∠4=180°,∠3+∠4=180°
(答案不唯一)
3.55°
【点拨】∠1=90°-35°=55°。
4.135°
【点拨】∠2=360°-90°-90°-45°=135°。
5.80°
【点拨】∠3=180°-40°-60°=80°。
6.80°
【点拨】∠2=180°-50°-50°=80°。
第四篇:第3单元跟踪检测卷
第3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填一填。(1~6题每题2分,7、8题每题4分,共20分)
1.1.8÷0.25=()÷25
4.7÷1.23=()÷123
2.1.05959…是()小数,它的循环节是(),可以简写为(),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两数相除的商是6.72,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为原来的100倍后,商是()。
4.在、0.303、、0.303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先找规律,再填空。
(1)1.2 0.6 0.3()
(2)6.4()0.4 0.1
6.一只蜗牛爬行0.36
m用了45分钟,平均每分钟爬行()m;
它爬行1
m要()分钟。
7.在里填上“>”“<”或“=”。
1.26÷1.011.26
3.66÷3.71
4.32÷0.1243.2÷1.2
0.75÷0.890.75×0.89
8.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360.5=72
360.5=18
362.5=14.4
362.5=33.5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小数除以整数(0除外),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除以小数,先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
()
3.8.858858858…的循环节是885。
()
4.小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
5.一个数除以0.5,与这个数乘2的结果相等。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0.75÷0.012的商的最高位是()。
A.十位
B.个位
C.十分位
2.不用计算,判断出商最大的是()。
A.56.9÷1.09
B.56.9÷1
C.56.9÷0.77
3.计算42÷28时,你同意()的简算方法。
A.42÷(20+8)
B.42÷4÷7
C.42÷7÷4
4.如图,装11.7
kg油至少需要()个这样的油桶。
A.2
B.2.6
C.3
5.妈妈买了14个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买这样的橘子10千克,有()。
A.50多个
B.60多个
C.80多个
D.100多个
四、计算挑战。(共30分)
1.直接写出结果。(每题1分,共6分)
0.72÷0.8=
3.6÷0.09= 4.8÷0.01=
100÷0.5=
8÷0.2=
1÷0.25=
2.列竖式计算。(带△的需验算,带※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商是循环小数的要简写)(每题3分,共12分)
4.872÷2.4
△11.7÷0.18
※5.63÷7.8
4÷15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每题3分,共12分)
0.78+0.22÷5
4.8÷2.5÷0.4
(6.3+0.72)÷0.9
(7.5-2.3×0.4)÷0.01
五、按规律填数。(每空1分,共3分)
81÷9=9
88.2÷9=9.8
88.83÷9=9.87
88.884÷9=()
88.8885÷9=()
88.88886÷9=()
六、解决问题。(1~4题每题5分,5、6题每题6分,共32分)
1.三峡永久船闸的闸门共24扇,最大高度达到38.5
m。
2.大地社区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小兰、小强两家哪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电费多?
3.同学们去春游,需要租几辆大巴车?
4.2019年春运期间,某4个汽车客运站一周(7天)运送旅客达72.8万人次,平均每个汽车客运站每天运送旅客多少万人次?
5.每冲一杯咖啡大约需要15
g咖啡和7
g咖啡伴侣。冲完这瓶咖啡,大约需要多少克咖啡伴侣?
6.某日,中国银行外汇牌价如图,这一天:
(1)一位香港人士要在内地买一块这样的手表,需付多少港元?(结果保留整数)
标价2000元
(2)100元人民币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玩具?
每个标价2.8美元
答案
一、1.180 470 2.循环 59 1.0 1.06 3.6.72
4.0.30 0.303 5.(1)0.15(2)1.6 6.0.008 125
7.< < = > 8.÷ × ÷ -
二、1.√ 2.× 3.× 4.√ 5.√
三、1.A 2.C 3.C 4.C 5.B
四、1.0.9 40 480 200 40 4
2.=2.03 =65(验算略)
≈0.72 =0.2
3.0.78+0.22÷5
4.8÷2.5÷0.4
=0.78+0.044
=4.8÷(2.5×0.4)
=0.824
=4.8÷1
=4.8
(6.3+0.72)÷0.9
=6.3÷0.9+0.72÷0.9
=7+0.8
=7.8
【点拨】形如(a+b)÷x的题型,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7.5-2.3×0.4)÷0.01
=(7.5-0.92)÷0.01
=6.58÷0.01
=658
五、9.876 9.8765 9.87654
六、1.38.5÷1.4=27.5
答:闸门的最大高度是我身高的27.5倍。
2.小兰家:58.8÷6=9.8(元)小强家:23.7÷3=7.9(元)
9.8>7.9 答:小兰家平均每月节约的电费多。
3.(10+166)÷40≈5(辆)答:需要租5辆大巴车。
【点拨】此题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4.72.8÷4÷7=2.6(万人次)
答:平均每个汽车客运站每天运送旅客2.6万人次。
5.500÷15≈33(杯)33×7=231(g)
答:大约需要231
g咖啡伴侣。
6.(1)2000÷0.89≈2247(港元)答:需付2247港元。
(2)2.8×6.89=19.292≈19.29(元)
100÷19.29≈5(个)
答:100元人民币可以买5个这样的玩具。
【点拨】先求一个玩具需要多少元人民币,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再求100元人民币可以买几个这样的玩具。
第五篇:第3单元过关检测卷
第3单元过关检测卷
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18分)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把一张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就可以折出一个()角。
3.在我们学过的角中,()角比直角小,()角比直角大。
4.《典中点》的封面有()个角,都是()角。
5.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角;红领巾上最大的角是()角。
6.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无关。
7.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并比较大小。
8.在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个直角。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2分)
1.下面物体的表面有角的是()。
2.下面()拼成的角是直角。
3.下图中有()个钝角。
①3
②1
③2
4.下图中角最小的是()。
①
②
③
5.下图有()个角。
①1
②2
③3
6.把一个钝角折一下,得到一个()。
①钝角
②直角
③锐角
④钝角、直角、锐角都有可能
三、找一找。(12分)
1.在角的下面画“√”。(8分)
2.在直角的下面画“”。(4分)
四、拼一拼,下图中拼成的角各是什么角?(6分)
五、画一画。(9分)
1.画一个锐角、钝角、直角。(6分)
2.用剪刀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把你的剪法画出来。(3分)
还剩()个角 还剩()个角 还剩()个角
六、数一数。(12分)
()个直角
()个直角
()个锐角
()个锐角
()个钝角
()个钝角
()个直角
()个直角
()个锐角
()个锐角
()个钝角
()个钝角
七、下面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什么角?写一写。(8分)
()
()
()
()
八、按要求画一条线段。(9分)
有2个直角 有3个直角 有4个直角
九、解决问题。(14分)
1.动物园有猴子40只,梅花鹿17只,山羊55只。
(1)猴子和梅花鹿一共有多少只?(3分)
(2)梅花鹿比山羊少多少只?(3分)
2.根据张叔叔和李阿姨的对话信息回答问题。
张叔叔:星期六有很多人买水果,我的店里卖出了28箱葡萄。
李阿姨:我的店生意也不错,星期六一共卖出了30箱桃。
张叔叔:我的店里还剩下48箱葡萄。
(1)张叔叔店里原来有葡萄多少箱?(4分)
(2)张叔叔和李阿姨星期六卖出葡萄和桃一共多少箱?(4分)
答案
一、1.1 2
2.直
3.锐 钝
4.4 直
5.直 钝
6.有关 长短
7.直 锐 钝 锐 直 钝
8.1
二、1.③ 2.② 3.③ 4.② 5.③ 6.④
三、1.(√)(√)()()
(√)()(√)()
2.()()()()
四、钝 直 锐 直 锐 钝
五、1.2.六、1 2 0 0 0 5 0 2 2 3 0 2
七、钝角 锐角 钝角 直角
八、(答案不唯一)
九、1.(1)40+17=57(只)
(2)55-17=38(只)
2.(1)28+48=76(箱)
(2)28+30=58(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