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辉煌的时代烙印
辉煌的时代烙印
——《党的历史》读后感
一颗颗如珍珠般的记忆串连起来凝结成一串串历史宝藏,一个个脚印连接起来形成一座座历史长城。回眸那残酷但又精彩的岁月,我想,此刻我的心早已有深深的烙印了。
属于党的那段史册,是无价的,又是感触极深的。因为它的光芒,驱散了黑暗。
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自1840年以来,我们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腥风血雨,太多的硝烟,太多的家破人亡。难道中国经历过这些,还会完好如初,安然无事吗?不是的,它也已经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了。此时,中国与人民一同陷入了万丈深渊,只能等待救赎。也许,那时人们以为化成吞噬悲伤与痛苦的鬼,也无所谓吧!多么麻木,多么腐败啊,难道他们不知道振作吗?
此时,光出现了。
在为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随之一连串的运动,更加为中国光明的未来打下基础。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爱国青年,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国家共存亡,所以,他们只有拯救国家。所以,党的存在出现了。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国家政策以及工人有功,而且那不断涌现的爱国青年更是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们,中国只是副不具有灵魂的空壳而已,更深入的话,就没有现在的新中国。我真的很想大声赞颂,歌唱他们,而且发自内心感激他们。
现在的中国虽已飞跃了一大步,成为第二经济大国,但这目前还往往不够,我认为我国还需要更多的人才与爱国青年,更少的叛逆之徒。
落樱浅看眼欲湿,展翅飞翔更高昂,似有余音听雨去,描出祖国交响乐。
2012级8班
叶
冰
指导教师
张
燕
难忘那崎岖的历程
——阅读党的历史的读后感
今年是党成立90周年,回顾往昔,那是怎样一段艰难历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地点:上海。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毛泽东、何叔衡、陈谭秋等人,参加会议的还有包惠僧。他们代表中国及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党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全议。在会议进行过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于是,最后一天的会议,便转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钢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七月一日: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七月一日:中国人民永远不能记忆的日子——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我为此感到自豪与骄傲,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然而,在这辉煌的时刻,是以充满艰辛、崎岖的道路而作铺垫的。因此,我倍感辛酸与愁苦。
党建立以后,迎接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在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后,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第一军第二军,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后来在1928年,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员从1927年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然而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1933年被迫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虽批评了错误,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多万减少到4万人左右。这是一段艰难的历程,阳光总在风雨后,此后通过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及全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我们党更加健壮,更耐“风寒”。越来越美好。
在整个历史中,共产党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起到了影响世界的作用。通过阅读历史,我更清楚了解了党,我现在做为一个团员,以后要做党员!
2012级11班
李
欣
指导教师
张
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每一次升旗时,主持人总要说:“升旗、奏乐、敬礼。”这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为什么要对着这面红旗敬礼?为什么每个人都严肃地、庄严地凝视着它?难道它有什么魔力不成?
直到我上了初中,学了历史才知道这面红旗的“魔力”:
历史又重归1949年10月1日这天。下午3时首都3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顿时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声音响彻云霄。像是一个刚出生正在啼哭的婴儿,要让全世界知道她的诞生。毛主席在这震耳欲聋地声响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后他按动电钮,庄严的五星红旗和着音乐冉冉升起,人们眼中洋溢着幸福的泪花,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是党和中央给了中国新生,给了人民幸福。这一天,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剥削和压迫,宣告了我们民族的独立,让中**亲在世界面前抬头挺胸!
历史的眼眸一闪,呈现在眼帘的是水深火热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里毛主席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这一天无数人民、学生、红卫兵涌上街头,将一大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及著名专家、学者抄家和查封住宅,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迫使一起学生、文人有家不敢回,整天提心吊胆。最惨的是我们的主席刘少奇被迫停岗下位。他一心一意为国家作出贡献,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到头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第二年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而那些真正地反革命分子正在蓄谋着他们的阴谋,党和国家危在旦夕,最后关头人们终于觉醒了,惩治了反革命分子。但我们的主席却再也回不来了。不久,毛主席也逝世了。
在党和中央生死悠关的时候,人民一致推选邓小平为主席,邓小平肩负重任。在通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全国上下一心,致使中国慢慢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回忆历史的道路,坎坎坷坷。从开国至如今已有60几年了,中国已从以前的小米加步枪发展到现在的飞机大炮。可以说中国是彻底腾飞了起来。这条龙,将要去搏击长空,它将会在明天的东方上挂一道绚丽的彩虹,腾飞得更高更远吧!
现在我听见主持人在台上说:“升旗、奏乐、敬礼。”时不禁从心里涌出一种自豪感。在这面严肃的红旗庇护下,我们将茁壮成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12级7班
苟元宝 指导教师
李
燕
祖国在我心中
龙,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是在的传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就是华夏儿女泱泱的气节,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中国!
从我懂得爱国那一天起,“李大钊”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1926年3月,李大钊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每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华夏儿女的钢筋铁骨养成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像李大钊这样捐躯国难,视死如归“的英雄在我们祖国有何止他一个;精忠报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两弹一星的邓稼先、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无数仁志士用碧血央丹心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之歌。他们就算死也要为祖国效忠。
同学们,我们应该为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为这些民族之花而骄傲!我们每一个人也要向这些爱国者学习,就算不能为祖国死,也要为祖国尽自己最大的力。爱国不应该流于形式,它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祖国,您将永远在我心中占有崇高神圣的地位,因为如果没有日益强大起来的您,就不会有我们大家现在的幸福生活,祖国,我永远爱您。
2012级7班
袁
祥 指导教师
李
燕
回望那几十年
——阅《党的历史》后的读后感
忘不了,忘不了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马克思主义开始疯狂的传播。忘不了,忘不了抗日战争爆发时,那一个个挺身而出的民族战士。忘不了,忘不了一声声枪响,一场场内忧后,国民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一段段艰辛的历程,一场场内忧的事件,全都在那个火热的世纪随之爆发。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散播开来。
随后,1919年5月4日,由于北京“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的喊声震撼中国,于是中国历史随之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1920年4月,共产党的成立开始酝酿,而也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随之开始。
1921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历了种种困难,死伤的人员不计其数,可迎难而上的中国人却比死伤的人更多,更坚持。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于1949年取得革命胜利。
其间,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1941年,在割地开产大生产运动; 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
1946年6月,国民党发生了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次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一件又一件的随之发生; 1949年,中国七届二中全会召开,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革命胜利后,我国随后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
1957年,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而在它的前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随之召开。而下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5年后召开。
1992年,中国共产党又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终于,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7年召开。
恐怕谁也无法想像,只不过是那么一个短暂的世纪,居然发后了这第的事件。不过,这就是我们的《党的历史》。
看着这一件又一件的事件,一段又一段的历程时,我究竟在想什么连我也不知道。那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说不出来。它既不是兴奋,激动,又不是悲伤,压抑。有时就连我自己也在想,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竟能让我如此迷茫。
试想一下,英勇的战士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在拿命打拼;国家领导只为我们能过上舒适的生活而劳心费神。它们无私的奉献终于有了成果,可那些英勇的人们也早已不在了。我们又该用什么方法去报答他们了。
说感谢显得太过肤浅,说报恩又太不现实。而我们真正能做的就只有努力的学习,长大后为国效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报答那些为国努力了那么久的战士啊!
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歌颂„„
忘不了,忘不了那些挥洒热血在战场上的战士;忘不离,忘不了那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勇士;而我更忘不了的是那些党的历史。
2012级11班
周红
指导教师
张
燕
祖国在我心中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九中学校 2012级6班 李佳莲
知道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虽然党的诞生纪念日并不是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但是“七一”这个光辉的节日已经深深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为人们每年进行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部分。
无论是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蒸蒸日上,正是因为始终有一批站在时代前沿的共产党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是《新青年》。《共产党》的月刊是中国共产主义者最早出版的党内刊物,主编是李达。李大钊是中国最早著文歌颂十月革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蔡和森主编的《向导》是中共中央最早的机关报。最早译配《国际歌》词典的是瞿秋白„„然而“中华第一舰”它是中国海军第二代驱逐舰的第一艘舰,112舰,装备有新型导弹,全自动舰炮和反潜武器系统具备对海、对空、反潜立体作战能力。它在1997年出访美洲四国五港,完成了“航海史上的一次罕见的航行。”
几十年来我国各族人民与我们党同呼吸,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改史进程中,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展示了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坚强意志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光荣属于中国人民,这也是历史的结论。
周总理是我们国家领导人之一,他为振兴中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周总理之所以创立了丰功伟绩,是和他小时候树立为中华民族而读书,这个伟大志向分不开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总理年少时代讲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缩小与世界的差距,争创一流的业绩,为党旗增辉。我们要为中华腾飞而读书!
党 的 历 史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九中学校
2012级8班
贺蓝瑶
共产党主要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站起来的辛酸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九中学校
2012级6班 袁荣露
我爱我的祖国,不仅仅因为她地广物博,而是因为它是一只雄狮,一直站起来了的雄狮。
现在的祖国可以说是繁荣富强,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以前由清政府统治的中国是落后挨打而且还被帝国主义分割,但是中国可以说是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打败爱国人民的心。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同帝国主义,同西方列强斗争,终于创立了中华民国。这里面不知让多少正青年蓬勃的学生,有理想的爱国青年葬送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但是他们并没有埋怨过,他们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成为强国,找到一个能让人民走向幸福平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出路。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一段坎坷的开始,在当时我国还是很弱,我们国家被一些居心叵测的帝国主义侵略,让祖国人民遭受灭顶之灾,鲁迅说的很对,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脊背上,它是不会动弹的。一刻刻的警钟,一篇又一篇的历史,中国在最危险的时候,正如国歌里面所唱的一样,人民冲上了战场同敌人抗争,可是这一打就打了八年,不容易啊!更令人心寒。鲁迅在笔下写出了中国人的腐败和社会的“墙壁”,老舍的笔下写出了社会的黑暗„
我们经历了自己谱写的历史悲歌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毛泽东的声音传向了大江南北。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不在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找对了富强的道路,找对了共产党。但是在党的成长中也是那么的坎坷呀!这其中发生了许多给予人们深痛教训的故事,那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是千万记住教训,要记住那吹人泪下的历史!
今天看祖国,让我们觉得有多么的美好,这都要感谢中国共产党,正如人民所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珍惜,更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明天!感谢有你——中国共产党!
第二篇:时代的烙印结婚证书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81岁的何木根在展示自己当年的结婚证,他和老伴金彩凤已携手走过了53个春秋。
“团结友爱”、“热爱集体”……这不是小学课文,而是结婚证上曾经流行的话语。上周五,“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集老照片”大型活动走进了南星桥街道徐家埠社区,在社区里,我们看到了60年来各式各样的结婚证书。一本小小的结婚证,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50年代 结婚证像奖状
3张上世纪50年代的结婚证一打开就引起了轰动,居民们纷纷争相传看,兴奋地交谈着。那时候的结婚证更像是奖状:上方是五星和国旗,下方是一个大红双“喜”字,周围是牡丹、石榴、白鸽、稻穗组成的美丽图案,象征吉祥喜庆、幸福美满。中间为男女姓名、性别、年龄,和各自的一寸照片。
50多年前的婚姻,其实很民主。比如1956年1月12日结婚的何木根、金彩凤,他们的结婚证上就印着四个大大的水印——“自主自愿”。1952年2月18日结婚的沈林海、韩阿东的结婚证上,水印则是“团结友爱”。(图一)
周鸿潮、张铭菊在1955年1月31日结婚时,还签了一个《家庭爱国公约》,列举了7条准则,夫妻双方必须遵守。其中一条写道:“双方有正当行动的自由权,相互不得干涉。”
那时候的恋爱和婚姻也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今年81岁的何木根在结婚前就已是望江乡(今江干区近江村一带)的副乡长,结婚时28岁,在当时已算大龄。为什么一个年轻有为,长得也清秀的小伙子,个人问题却这么迟才解决?
何木根说:“找对象难有好几个原因,主要是不敢找。我当时是国家干部,找对象必须一次成功,要是谈谈又吹掉了,就是作风问题,所以我很谨慎。”
上世纪60年代 “听毛主席的话”
上世纪60年代的结婚证渐渐由奖状向证书过渡。证书上的鲜明特征是拥护毛主席,特别是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这个特点更加突出。
裘方根和吴掌珠是1969年结婚的,他们的结婚证还是“奖状”的样子,上方正中间是毛主席头像,头像下是两排醒目的字:“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图二)1971年结婚的陈水根、周春媚领到了真正的“证”,因为这时候的结婚证已经变成了证书的样子。翻开后左边这页就是毛主席语录:“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图三)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个年代就出现了“计划生育”这个词,1968年结婚的倪阿大、魏云仙,结婚证的背景就是这几个大字的水印。
上世纪70年代 “棕绷已登记”
结婚总要置办点家当吧。在上世纪70年代,想要买张当时流行的棕绷床是很不容易的。
几张1974年前后的结婚证上,都敲有一个章,上面是几个蓝色的字“棕绷已登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居民说,那时候的棕绷必须凭结婚证购买,而且一家只能买一张,所以要在结婚证上敲这个章,既提供方便,又防止一家多买。
上世纪80年代 证上贴上甜蜜合影
沈连华和冯爱娟是1986年10月领证的,他们的结婚证上贴的是两个人的合影,黑白的,两个人的脸上是幸福而内敛的微笑。
在展示现场,80年代之前的结婚证上要么没有照片,有照片的也只是把夫妻双方各自的一寸照并排贴在一起。(图四)
上世纪90年代 全省证书基本统一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结婚证上的落款还都是各个地方政府。沈林海1952年的结婚证上敲的公章是“杭州市人民政府江干区公所”,后来的结婚证上则出现过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民政厅等,而且同一时期各结婚证的外观也各有不同,有大有小,有纸面的、皮面的、缎面的。
施卫良、李清于1996年3月3日结婚时,结婚证的样式跟别人都是一样的。封面落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内页敲的是民政部婚姻证件管理专用章。夫妻俩的照片也是统一的彩色合影。
直到现在,结婚证的外观、格式、落款部门等,都基本沿用了这个形式,只在尺寸上出现过差别。
第三篇:——特别节目《烙印》第一集
——特别节目《烙印》 第一集 深圳市政协成立的台前幕后
摄像:古伟波 范国胜 编导:周占武 主持人:王梅 现场记者:王壤
周兆华 深圳市一届政协委员 时任宝安县宝城小学校长 周溪舞 深圳市一届政协主席 贾兴东 深圳市信息办副主任
古 可 深圳市一届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后来任深圳市科协主席 汪 斌 深圳市一届政协副主席
岳 雷 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第一任主任
李世雄 深圳市一届政协副主席兼市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 张业光 深圳市果菜贸易公司总农艺师 严处长 深圳市农林渔业局处长 刘 波 深圳市一届政协副主席
李 定 深圳市一届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肖劲夫 深圳市一届政协常委 时任深圳市中医院院
片头:
《烙印》宣传片
王梅:
参政议政 关注民情 民意 民生 各位好 这里是《政协论坛》 2008年 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 随着12月18日的到来
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宣传报道 和文化活动也进入到了高潮 《政协论坛》作为深圳 历史最悠久的电视节目之一 也将汇入这一洪流
共同回顾深圳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讴歌深圳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从本期开始 我们将连续播出4期特别节目 我们给这4期特别节目 起了一个名字 《烙印》
因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 深圳的发展
汇聚了各方面的力量 千千万万的建设者 共同托起了深圳的太阳 可以说在深圳发展的历史上 留下了无数群体和无数人的烙印 其中 有一个烙印
虽然是中途加入进来的 但它同样坚定而深刻 这就是深圳市政协 和政协委员们的烙印
第一集宣传片
配音: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 深圳市政协更年轻
它的诞生比深圳特区还晚10年 1990年12月
深圳市第一届政协成立
来自29个界别的116名委员 组成了这个光荣的集体 这116位政协委员们一亮相 就给人们带来了朝气蓬勃的印象 时任宝安县宝城小学校长的 周兆华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 她是1986年调到深圳的 深圳市政协成立
她被推选为第一届政协委员 说起当年走进市政协会场时 的第一印象 她还记忆犹新
周兆华:
当我第一次戴着委员证
进了我们大(会)堂的时候 我一看 哇
深圳来的这些委员们 都是各个解别的 首先一个是年轻 给我的一个感觉 是非常非常年轻 原来以前在内地吧
我们看到政协委员都是年纪大的 老头啊 老太婆啊 那比较多 一到深圳我一看 哇 好年轻啊
感到一个 首先年轻 第二 听他们发言以后 哎呀 水平好高 他们学历可能很高吧 我就问这个 问那个 什么 大学的
大部分都是大学的 只有很少像我一样 中专的 大专的 很少 都是本科 学历很高
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很羞愧 觉得这个参政议政 自己可能当不了 可能不行
当时就有这样的压力
配音:
有人说
政协是退居二线的清谈班子 其作用就是举举手 喝喝酒 在周溪舞看来 完全不是这样 周溪舞
革命军人出身
曾担任江门市和佛山市 党政主要领导 1981年
作为特区第一批建设者来到深圳 任中共深圳市委常委 副书记 后来又长期担任常务副市长 主抓工业发展
在深圳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 周溪舞当选为第一届政协主席 周溪舞:
从政协章程来看 从政协历史来看 这个政协的工作面很广 几乎是所有的工作 政协都可以参与
现在不是有事干没事干的问题 是你如果按照政协章程真正做完了 你铆足了劲 恐怕你才能合格 所以后来我就讲
我说 政协不是退居二线的班子 应该是一个在参政议政 第一线工作的班子 因为你要做很多事情嘛 而且我提出来
深圳政协应该办出特区政协的特色 这个特色就是
深圳是改革开放现行一步的试验地 政协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也应该进行探索 有所作为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政协开始办公
我就向所有的同志宣布 我说 除了那些老同志 年纪大的
可以不按时上班 按时下班 其他你们所有的人 都应该像党政机关一样 按时上班 按时下班 不能松松懈懈
配音:
“政协不是二线班子
而是参政议政的一线工作班子” 周溪舞主席的话掷地有声 “工作”就是行动 一种高度的政治热忱 一种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激励着来自各方面的政协委员 为特区建设积极献计献策 市政协刚一成立
民盟深圳市委便以党派名义 集体向市政协递交了
《关于促进深圳跨国经营的政策建议》 此外 1990年12月至1995年5月 深圳市一届政协的五年间 政协委员们提交的
关于推行ISO9000国际系列标准 关于建立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 关于改进特区税制 关于改进口岸管理 关于教育发展大计 关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关于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 等一系列重大建议
对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 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壤:
这里是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 大家可以看到 40多个政府部门
在这里设置了服务窗口 企业和市民到这里办事
只要在一个窗口输入相关资料信息 各部门之间就可以信息共享和并联审批 企业和市民享受到的是 一站式的审批服务
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信息化工程 2004年投入运行 是全国第一个城市级 涵盖全市范围的
电子政务联合审批系统 这样的电子政务系统
仅仅是深圳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那么 经过10几年的发展 深圳信息化建设 还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深圳的信息化建设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又处于怎样的位置呢 深圳市信息办副主任贾兴东就在我身边 请他来介绍一下 记者:深圳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贾兴东:
经过多年不写的努力
深圳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 深圳市与北京 上海等地一道 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
那么我们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达到了国外中等城市目前达到的水平深圳市是国家首家电子政务试点城市 我们改版后的政府门户网站 深圳政府在线
现在可以提供15万多条的 政务公开信息
和2000多项的办事事项 那么行政服务大厅信息系统 城市应急指挥系统 行政审批电子检察系统 税务信息系统
以及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 等一大批应用系统
在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方面 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深圳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 发展的形势也是非常喜人的 我们除了传统的IT行业里头 如中兴 华为等在电子商务
和企业信息化方面非常出色之外 其它行业也是非常优秀的 像房地产中的万科 像农业方面的中农网
像我们商贸方面的网上天虹 银行方面的招商银行网上银行 等等
都是在它的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同时 我们还涌现出一大批
像腾讯 迅雷 A8音乐网站 芒果网 易雅通等一大批优秀的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业的企业
王梅: 说到深圳的信息化建设
不能不提到我手上的这份文件 这是一份复印件 它的原件是一份由
市政府档案部门永久性保存 印有政协深圳市委员会字样 的红头文件 1994年9月
深圳市政协向市政府提交了这份
《关于建立市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议案》 建议案认为
作为“排头兵”和“试验场”的深圳 应超前作出决策
力争在建立信息高速公路
和发展信息产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方案建议
对现有网络进行联网和技术改造 2000年内通过新建一部分网络 将联合网完善和提高到一定水平2010年全面建立
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高速公路 古可是这份建议案的主要发起人
他当时任深圳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 后来任深圳市科协主席 说起当年的情形 他颇有感触
古可:
政协委员基本上可以说
或者说大多数都是由各行各业 的杰出人物或者代表性很强的人物组成的 由于有这些人才 有这样的组成力量 因而它所做的工作往往 比一般部门来讲 是比较超前一点的 看的远一点 考虑的也深一些
特别我们这里有一些是从国外回来的 再加上我们经科委 政协 和科协 科协我刚才讲了 也是政协组成部分嘛
我么对世界上新的科学动向 新的科技发明创造 新的产业的革命 新的苗头 我们是非常爱学习的
经常去熟悉和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王梅:
提到深圳市政协参政议政的 超前性 前瞻性
不得不说说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的成立和它所起的作用 1992年4月
在市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 汪斌 古可 梁文森 施展熊 廖小燕 谭尚滔等委员提出了
《关于设立生产力促进机构的建议》 提案建议在深圳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 向中小企业推广新技术 新工艺 先进生产管理经验
和国际认可的品质管理方法 以提高中小企业产品 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993年4月汪斌等再次提出了上述建议 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这一建议终被采纳
汪斌是深圳市一届政协副主席 也是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提案的 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
汪斌:
经科委的成员 组成的成员 差不多个个都是专家 个个都是顶尖级的人物
所以我么完全有条件为市委市政府 出一些好的主意
也就是说 我们自己也想到
我们应该把自己作为一个市委市政府的智囊 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 前瞻性意见 带有全局性的意见
虽然我们每一个委员都是作为某一个行业的 某一个具体企业的工作
但是假如我们稍微把视野放开一点 能站得更高一点话 那我相信一定能做出一些很好得建议
配音:
为体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专业性 让它真正发挥作用
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筹备阶段 便通过公开招聘选拔负责人 岳雷就是通过公开招聘 选拔出来的第一任主任
岳雷:
我们当时在全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当中 有影响的一个就是快速成型的一个服务 那么从这个里面演变出来
我们在1995年底在深圳市首创提出来 设置了深圳市工业设计市长杯 这个影响非常大 被深圳市设计界称为
深圳设计界的里程碑的事件
第二个就是 比如说ISO9000的品牌服务 培训信息服务等都是逐步通过 几年努力去培育的生产促进中心的 品牌服务项目
因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实际 还是一个服务机构 它的对象是中小企业
沟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
王梅:
我们在采访岳雷时
他说 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 其中一项业务就是
为中小企业提供ISO9000 国际标准体系服务
其实 推广ISO9000系列标准
也是当时深圳市政协一项前瞻性建议 现在 人们对于什么是ISO已经不陌生了 看到手里商品包装上印有
“本产品已引入ISO9000” 等字样 我们都大概知道是什么意思 因为中国已经加入WTO 加入WTO就要执行国际质量标准 但在10几年前 ISO还是新鲜玩意 李世雄时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兼市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 也是当时推广ISO9000 国际标准体系建议的 主要提出者和负责人
李世雄:
比较科学的 比较完整的 质量的保证体系
这个 以前我们没有这个东西 所以他们只有请外国人来 请外国人 当时外国很贵 搞这么一个要几十万 就是这样子
所以工厂就提出来了
提出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样的话他们增加成本很多 我们的国家也应该有这个 也是一个国力的表现
国家管理体制现代化的表现 你要和国际接轨嘛 其中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就是到蛇口
蛇口有一个现代化的玻璃工厂 叫做氟化玻璃
它是生产大平板玻璃 那个墙幕 这种玻璃
它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的一个工厂 那么它生产的产品要出口到欧洲去 氟化玻璃厂
已经出口到那边去了
人家就查它有没有ISO认证证明书 那个合格的证明书 他们拿不出来
然后制整批被打回来了 损失很大
这样 实际就是我们在这里生产的产品 就是合资工厂非常迫切地提出这个要求
王梅:
深圳市政协的超前意识和前瞻性 不仅仅体现在借鉴世界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上
对于涉及城市发展的全局性老问题 他们同样坚持
“多在事前出主意 少当事后诸葛亮” 深圳市一届政协五年的时间里
始终如一地关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的菜篮子工程 1992年
市政协提案委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调查 提出了建立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的建议案 并提出了尽快建立农业保护用地的意见 市政府很快采纳
并组织专门机构落实万亩蔬菜基地 和47万多亩农业保护用地
配音:
今天 深圳的发展面临许多瓶颈 其中土地已经是第一位的制约因素 其实 在1991年左右的时候 这个问题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当时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 越来越多的农田菜地被占用 深圳市政协委员意识到长此以往 将会使深圳的发展失去平衡 使几百万城市人口的副食 水果和蔬菜供应无从保证 如果等到问题突出
矛盾尖锐时再来抓就为时已晚
王壤:
这里是龙岗区坪山田地 农业科技园蔬菜基地
大家看到在我身边是一大片的大白菜 在远处还有麦菜 香菜等等
在旁边的大棚里还有西红柿 茄子 就是一个个这样的蔬菜基地 装满了我们每天的菜篮子
这个基地是1992年深圳市规划的 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的一部分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我们采访一下深圳市果菜贸易公司 总农艺师张业光博士
记者:你好 张博士
这些年来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张业光:
1992年的时候 因为城市发展的用地 很多地方 包括农田的荒芜 还有很多地方蔬菜供应不上 在这个菜篮子工程的指导下 深圳市政府就创建了这个基地 当时我们这个公司
像这些地方原来都是深沟 山坡 荒地 通过平整改造
现在都是非常肥沃的农田了 还有 有了这个基地
深圳市不但是数量上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还有蔬菜的丰富性和质量
包括很多原来靠进口的高档的蔬菜 现在在温室里面 我么都钟出来了 还有现在发展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无公害蔬菜的基地 深圳在全省也是领先的 也是靠这样的基地 还有精品农业的发展 都市农业的发展
都是因为在城市建设里面 保留了这片菜地
才有今天市民不但是餐桌上的丰富 还有他们文化生活各方面消费的丰富
配音:
张业光博士只是
深圳一个蔬菜基地的负责人 或许对于全市的情况 他还不完全掌握
那么 对于当年规划的蔬菜基地 深圳农林渔业局掌握的 全局情况又如何呢
严旭东:
虽然这一万亩蔬菜基地
它的生产量占市场供应量大约 也就10%左右
但是在这种应急状况下
它还是有一个比较及时的反应 对这个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有一个平衡的作用
市政府早年就把它征下来 所以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这些年从数量上讲
总的规模还是没有大的减少 基本上都是做到了占补平衡
配音:
深圳市一届政协副主席刘波 分管提案委工作
对于推动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 他非常坚决
因为作为深圳第一批建设者
他经历过蔬菜以及副食品供应紧张 生活艰苦的历史
刘波:
我是1981年到特区的
1981年到1990年搞了10年 虽然搞了10年特区了 但是当时特区的物质供应 特别是生活资料这方面
特别是鲜活的 比如说鱼 蔬菜这些 你就没办法 离不开农村的嘛 供应不上的 很紧张的
王梅:
人民政协是宝贵的“人才库” 在特区政协 这一特点更为鲜明 市政协聚集了不可多得的专门人才 他们又密切联系着一大批
中 高级知识分子和管理技术人员 这正是深圳市一届政协能够提出 前瞻性 全局性建议的智力保证 那么 是不是依靠这些政协委员
这些专业人才就可以很好地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了呢
深圳市一届政协意识到 光靠政协委员是不够的
必须依靠政协这个平台凝聚更多 更广泛的智慧和力量 深圳市政协自1992年起 在全市广泛开展了
“我为特区建设献良策”活动
赢得了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配音:
李定是深圳市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他也是“我为特区建设献良策” 活动的主要策划者
李定:
穿梭吧士 就是现在的黄吧
就是献良策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 当时(香港)在港人管辖的时候 我们就出来 就是在落马洲那个地方 有两公里的地方 没有车来往
那里怎么过来 当时就提出搞穿梭巴士 穿梭巴士把人接过来 但当时穿梭巴士 当时是港人管理的
要两家协商搞一个穿梭巴士 是非常非常难
当时我为了这个事情
去北京不下十五 二十次 去北京 到香港也要一二十次 现在穿梭巴士还在
深圳人同香港往来 都十分方便
王梅:
如果说深圳市政协参政议政的 不竭动力来自于上下一致 有所作为的理念 那么
参政议政的实际效果则取决于 政协委员“敢讲”真话的实际行动 而政协委员之所以敢讲真话 则依赖于政协宽松民主的环境 肖劲夫是深圳市第一届政协常委 来自医药卫生界
对于政协的民主氛围和 “敢说话”的风气 他印象非常深刻
肖劲夫:
来到(政协)以后
我就感觉到深圳政协里面的 这个民主的氛围很强 环境也比较宽松
所以 我觉得我们所有深圳市的政协委员 大家都能够很宽松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 直击一些时弊
周溪舞:
因为政协是个参政议政的地方嘛 如果政协委员连政协会上都不敢讲话 那你还到哪儿找民主去 找不到了 是不是
这就是让你讲话的地方
要你来民主监督的地方 你都不敢 那你别处更没民主了
所以当时我比较注意发扬民主 什么话都可以讲
那当然不是没有原则了
王梅:
在这期特别节目制作过程中 我们认真翻阅了深圳市政协 第一届委员会大事记 大事记的详细记录
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协委员们 贡献城市建设的拳拳之心 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委员们的 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 深圳市一届政协在
深圳改革开放实践中留下的 深深烙印告诉我们 深圳市政协绝不是 第二线的清谈班子
而是冲在第一线并与特区 同呼吸 共命运的优秀集体 它无愧于特区政协的招牌 在深圳市政协的集体中 活跃着一些特殊面孔
他们来自于一衣带水的香港和澳门 户籍不在深圳
但他们的角色不是顾问 也不是观察员
他们就是深圳市政协委员
下周同一时间请收看《政协论坛》 特别节目《烙印》第二辑
第四篇:共青团的烙印
当我听到“共青团的烙印”这个题目时,我心中不禁激动了一下,想一想共青团员的身份伴随了我八年的时光,它对我的影响在我的生活中举足轻重。
共青团,多么神圣的字眼,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当我带着红领巾的时候,我是多么向往成为共青团员。
还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追求向学校的团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在申请书的第一句话中,我庄重的写下了“我志愿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心情激动的使我下笔时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些颤抖,这是我心中积蓄已久的话语,反映了我的思想从中国少年先锋队提升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转变,当时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政治思想的一个重大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较之以前也要相应更加严格。幸运的是,我很荣幸地被学校选为“小龄团员”(指年龄不够就入团的学生)。我深刻地记得昂首肃立在鲜红的团旗下面对庄严的烈士碑握拳宣誓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这么多年过去了,那时颤抖的声音仍然在我心中回响,时时提醒我坚守共青团员的信念。那个时候我便在心中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要将共青团的伟大精神发扬光大!
在成为共青团员后,我佩带着团徽,看着周围的同学都还带着红领巾,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是共青团员,我向中国共产党又走进了一步。与此同时,我也明确了我肩上的责任又多了一份。但我坚信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团员,因为我有一颗对团挚爱的心。
受共青团的影响多年,在我心中共青团是给与我们精神养料的学校。在这里我们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启蒙,始终紧跟着党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这里我们高扬理想的旗帜,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自觉地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之中,勤奋学习、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无怨无悔地挥洒着自己的满腔热诚。
至今为止,我始终记得老师第一次带我们去扫烈士陵园的场景。我们与烈士们生死相隔,但真切地感受到那石碑下那灼热喷薄欲出的青春之火,满目的苍松翠柏正是他们理想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那时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英雄人物的身影:甘当“螺丝钉”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奋不顾身拦惊马的欧阳海;舍身救战友的王杰;跳入火海抢救国家财产的向秀丽„„做出这些英雄壮举的人物无不都是中国共青团员中最优秀的代表。或许我不能像那些伟人一样伟大,但我会努力进取,为普通群众做出表率,不辱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个光荣使命。
作为新时期的共青团员,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把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开创共青团事业的新局面。记得余秋雨说过,历经春温秋肃,总要平一平呼吸,缓一缓心跳,回归心境的自然。我最初加入共青团时,心里总有忐忑,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旅途,选择共青团,就是选择了自己的信仰与志向。
历经八十余载风雨飘摇,踏寻历史的足迹我依然能够看到从共青团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在暗夜里播种着五四精神的火种,她是先进的青年向着未来进军的誓师,使青年的思想从觉醒走向成熟。从此以后,先进的中国青年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更紧密地集结在一起,在党的领导和团组织的带领下,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在中华民族赢得独立自由,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进程中,用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浓彩华章。
回顾往昔,我不禁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更加豪情满怀。共青团经历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探索和开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考验,为祖国的繁荣强盛,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共青团这所学校里锻炼成长,积极响应党的召唤,奋勇投身革命、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共青团的光辉历程,是一部中国先进青年高擎理想旗帜,为探求和实践真理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记载中国青年,在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哺育下,茁壮成长的历史。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对党的迫切追求,现在我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积极分子了,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共青团陪着我一步步走过成长的迷茫和青涩,不断引领我从容面对每一个交错在年轻旅程中的抉择。
不会忘记是共青团与我一起度过我的青年时期,共青团在我的青春里留下了永久的印记。我更会牢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让我们在团的影响下,在党的领导下,继往开来、无愧青春、无愧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厚望,用青春和热血肩负起国家的兴亡
第五篇:汉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
汉代是中国历史的辉煌时代,也是南阳历史的鼎盛时代。说起南阳的历史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汉代。汉代南阳基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都有着特殊的成就,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兴盛时期,汉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其艺术成就令世人瞩目,影响深远,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南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有“南都”、“帝乡”之称,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汉代南阳音乐兴盛的表现1.歌舞场面盛大汉代南阳舞乐百戏极为发达。截止目前南阳已出土的4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中大都刻有表现舞乐百戏的画像,汉画像中的乐舞场面的铺张恢宏与张衡在《南都赋》中对汉代南阳歌舞聚会活动汪洋恣肆的颂吟,相互辉映,再现了当年黄钟大吕、歌舞升平的盛大场面。“汉画中丰富多彩的舞乐百戏图像,展现了汉代乐舞的艺术水平,既蕴含道德教化精神,又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它以精湛的技艺、优美的造型、妩媚的形象和广阔的意境,发挥其娱乐功能,达到祈福禳灾的功利性目的。”张衡的《二京赋》和《南都赋》中就生动地描述了祭祀祖先、上巳节日和重大庆典的乐舞百戏活动。南阳人民历来具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每逢家族聚会,祭祀大典之时,定将“以速远朋,嘉宾是将,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馐琅歼,充溢圆方,琢碉狎猎,金银琳琅”。这欢洽友好的气氛、金镶玉嵌的器具、山珍海味的佳肴,处处充溢着醇厚热情的民风。宴会开始以后,“侍者蛊媚,巾鲜明,被服杂错,履蹑华英。儇才齐敏,受爵传觞,献酬既交,率礼无违。弹琴,流风徘徊,清角发征,听者增哀。客赋醉言归,主称露未唏,接欢宴于日夜,终恺乐之令仪......南阳汉文化在当时诸郡国居于领先地位,显示出明显的先进性、丰富性,艺术文化灿烂
汉代南阳艺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技艺精湛。舞乐百戏丰富多彩。张衡《南都赋》载,南阳聚族蒸尝祭祀,宴请宾客之际,“弹琴(扌厌)龠,流风徘徊,清角发声,听者增哀”。南阳士人在三月上巳日纷纷到河边踏青游乐,举行歌舞聚会活动,“于是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弹筝吹笙,发出动听的新声。南阳画像石中有许多歌舞演奏场面,其中撞钟图、击铙图,十分生动,而弹琴、抚琴、击鼓更是栩栩如生,并有管弦打击乐器伴奏的乐队,所见有瑟、竽、排箫、埙、拍、铙、钲、钟、磬、建鼓、鞞等多种乐器,令人仿佛听到了《寡妇曲》的悲吟,鵾鸡曲》的哀鸣,听到柔丽多变的“新声”。画像中的“七盘舞”、“建鼓舞”、“独舞”、“双人舞”、“巫舞”、“长袖舞”,舞者个个细腰长袖,翩跹起舞,体现和反映出了丰富多彩的舞姿,状如白鹤,形同流云,使人应接不暇。画像中乐舞场面的恢宏盛大与张衡在《南都赋》中的汪洋恣肆的吟颂,相互辉映,令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音乐文化异彩纷呈的汉代。汉画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杂技表演,诸如飞剑、跳丸、倒立、冲狭、弄壶、戏车等,技艺高超,令人赞叹不绝。特别是戏车,再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绝妙非凡的车上履索杂技表演,堪称杂技之精粹。品种繁多是汉代娱乐文化的一大特点。其中就具有舞台表演性质的娱乐形式而言,大致上可以分为“乐”和“戏”这两大类。“乐”指音乐歌舞,在汉代,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音乐歌舞有一专门名称,称为“倡乐”,以别于朝廷典雅之乐和儒家的“雅乐”。《后汉书》卷二十《王霸传》记载建武四年王霸与苏茂、周建交战时作倡乐的情形:“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又卷二十八《桓谭传》说桓谭“性嗜倡乐”。《桓子新论·政事第十一》有曰:“扬子云大才而不晓音,余颇离雅乐而更为新弄。子云曰:‘事浅易善,深者难识,卿不好雅颂而悦郑声,宜也!”,(据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卷十五)据此可知,桓氏所嗜好的“倡乐”,即是与“雅乐”相对的俗乐新声,这是汉代“倡乐”的本义。“倡”即倡人,《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人》:“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又卷九十三《佞幸传》:“李延年,中山人,身及父母兄弟皆故倡也”。这两处提到“倡”时,颜师古都以“乐人”注之。从李延年、李夫人兄妹的情况看,“倡”正是以音乐歌舞为业的乐人,“倡乐”亦即娱乐性的音乐歌舞。与“乐”并提的“戏”,是汉代的发达情形仅次于“乐”的一类娱乐艺术,其纯粹追求娱乐、趣味的性质则更甚于“乐”。“戏”的种类十分繁多,且变化多端,各种“戏”,并无太多的固定形式和表演创作的程式可言,唯以追求娱乐效果和刺激性为原则。当时单称“戏”,或复称“诸戏”,如《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记载召信臣为少府时“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其效果突出者,又称妙戏,张衡《西京赋》有“呈角觝之妙戏”一语。其内容幽秘、不常示人者,又称“秘戏”,华峤《后汉书·灵帝纪》记载灵帝于平乐观“设秘戏以示远人”[12]。可见汉戏种类之繁多,性质之复杂。汉戏后人多称为“百戏”,详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七《乐考·散乐百戏》条,马氏叙述汉时杂艺时说:“如是杂变,总名百戏”。但“百戏”一词也可能汉人已经使用,《唐六典》云:“后汉少府属官有承华令,典黄门鼓吹百三十五人,百戏师二十七。”不知“百戏师”一名为唐人用以称汉戏人员,是汉人原用之名,待考。
百戏艺术具体内容究竟如何,已难全面描述。据其内容性质分,似乎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角之类的杂技表演;另一类有人物表演乃至演出事的成分,有些是属于戏剧萌芽时期的艺术形。上文所引《唐六典》中的“百戏师”,似乎主要是前类杂戏的表演。这类杂戏有尚力、宣武、逞技的特点。这类百戏表演,若借用后世戏剧文武戏分的说法,颇具有“武戏”的特点,而后世武戏的某因素,汉代“武戏”中已经具有了。与此类尚力、宣武、逞技之百戏相对的,是以歌舞表演、杂以滑成分的杂戏,它们的演员在当时统称为“优”或“优伶”、“徘优”。广义来讲,“百戏师”也应包括在优人里面,但一般所说的优人,似乎并不包括角觝戏、杂技戏等“百戏”演员。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汉代“乐”、“戏”两大娱乐艺术的类型,其分别界限即在于“乐”为音乐歌舞,戏为逞技表演的百戏、杂戏;“乐”的演员通称“倡”,“戏”的演员通称“优”或“徘优”、“优伶”。“倡优”这一词组在汉代典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正代表了汉代社会娱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部分。《桓子新论》中桓谭说自己的父亲在汉成帝时为“乐府令”,“凡所典领倡优伎乐盖有千人”。这是西汉朝廷乐府最盛时的情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的乐府机构,不但掌音乐歌舞,也掌百戏众艺,而其机构之基本功能在于提供娱乐,也昭然可见。由于乐府机构“乐”、“戏”同掌,所以这两大艺术类型之间,具有虽有分界而又相参合渗透的关系。大抵可以这样说,“人分艺合”,即每类演员各有执掌范围,专业性强;但在表演之时“乐”“戏”常常配合起来。这里应该提出的是,在汉代,“戏”更依附于“乐”,“乐”可脱离“戏”而单独表演,但“戏”则基本上离不开“乐”的配合,即使是角觝走索、舞弄刀剑之类的武戏,也都需要有音乐的配合。简单地说,戏乐之关系中,多体现为“乐”类艺术为“戏”类艺术服务。就乐府诗歌来说,不但有歌词、舞词这为人习知的两类作品,还应该有一类可以称之为“戏词”的乐府诗。今存的《徘歌词》即是这一类。这首《徘歌词》见于《南齐书·乐志》,载云:
《俳歌词》:俳不言不语,呼徘嗡所。俳适一时,狼率不止。生扳牛角,摩断肤耳。马无悬蹄,牛无上齿。骆駼无角,奋迅两耳。
右侏儒导舞人自歌之。古辞《俳歌》八曲;此是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侏儒所歌,摘取之也。
据《南齐书》作者介绍可知,在齐时尚存古徘歌八曲,这里是其中一篇,并且也只是这篇二十二句中摘取的几句。这篇《俳歌词》齐时即称为古辞,可能是汉魏时的作品
[13],它是扮演兽类的侏儒戏的“戏词”。可见汉时的乐府诗中,有为诸戏演出而写作的戏词,但因为这类歌词十分粗朴,大多是用极通俗的文字记录表演的程序和动作,文学性很弱,所以随原戏失落后,这种带有后世戏剧舞台脚本性质的“戏词”也随之坠失了。
现在我们再引一些材料以证实汉代乐戏结合之关系。《后汉书》卷十《皇后纪》记载:永初三年邓太后事,“旧事,岁终当飨迁卫士,大傩逐疫。太后以阴阳不和,军旅数兴,诏飨会勿设戏作乐。”此“设戏作乐”四字即是汉时常语,见汉代戏乐常常同时表演之真相。又《汉书》卷六十八《霍光传》载霍光等奏废昌邑王诏中云:“大行在前殿,(昌邑王)发乐府乐器,引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这里“俳”即俳优戏,它与歌唱一起演出。其他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兹不赘引。汉人在欣赏娱乐艺术方面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爱好众艺杂陈、百乐俱作的场面,尤其是上层阶层中,这一欣赏习惯更为突出。汉代大型娱乐场所京师平乐观,就是典型的众艺杂陈的娱乐场,许多节目同时演出,务使观众达到穷欢极娱的效果。对于这种众艺杂陈、穷欢极娱的特点,辞赋中多有详细的反映。如张衡《西京赋》在历叙宫馆游娱、平乐观戏、深宫歌舞之后,有“于是众变尽,心酲醉,盘乐极”之语。班固《东都赋》赞扬东汉明帝永平中崇兴雅乐的行动,但从赋中可以看出,即使是“雅乐”最受重视的这一时期,帝王的作乐场面,仍是雅俗俱陈追求浓厚的娱乐效果,这从《东都赋》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赋中云:“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群臣醉”;又云“圣上睹万方之欢娱”。在这种比较严肃的典礼场面尚且要观众艺、极欢娱,则专门以娱乐为目的的设戏作乐场面的奢侈更可想见了。西汉元帝成帝时,可说是乐府艺术的盛世,非但朝廷有乐府、黄门等掌乐机构,员额逾千,就连贵戚大臣也都有私蓄的倡优,成帝时“郑声尤甚,黄门名倡丙强、景武之属富显于世,贵戚五侯,定陵富平外戚之家,淫侈过度,至与人主争女乐”(《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就是一般的富吏民之家,也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倡优,元帝初贡禹的奏章有云:“豪富吏民蓄歌者数十人”(《汉书》卷七十二《贡禹传》)。由此可以想见,朝廷之外各阶层人的作乐设戏场面,也都有颇为可观的规模。汉代这样的娱乐风气,客观上有利于乐戏各门类、各品种之间相互刺激、彼此渗透,造成一个体系极庞大的娱乐艺术系统,其盛况也许是我们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汉代的乐府艺术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发展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