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3 03:3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

第一篇: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

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

——以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为例

田香兰

2013-3-21 15:41:22 来源:《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英文标题】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Old-Age Care Undertaking and Old-Age Care Industry: Evidence from Japan

【作者简介】田香兰,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天津 300191

田香兰(1968—),女,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tianxl@vip.sina.com.cn.【内容提要】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经历了初创期、扩充期和转换期的三个不同发展时期。其间,先后颁布了《生活保护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等六项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需求、健康需求、情感需求、生活需求和其他需求等。较为成功的日本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史告诉人们,无论是养老事业,还是养老产业,都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必须实现老年人福利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老年人不断变化的不同需求,才能全面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

The old-age care undertaking and old-age care industry of Japan have gone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which are early stage, branched stage, and transformation stage.During these periods, Living Protection Law, Citizen Health Insurance Law, Citizen Annuity Law, the Aged Welfare Law, the Aged Health Care Law and the Nursing Insurance Law were promulgated.Th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preferably fulfilled the economic needs, healthy needs, emotional needs, living needs, and other needs of the aged.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history of Japan indicate that both the old-age care undertakings and industry need a set of relatively integri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a guarantee;the welfare of old-age must be socialized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different needs of the aged, so that we can fulfill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needs of old-age and improve servce level for the aged in an all-round way.【关 键 词】日本/人口老龄化/养老事业/养老产业Japan/aging/old-age care undertaking/old-age care industry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率最高、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08年版《老龄社会白皮书》指出,截至2007年10月1日,日本总人口(1亿2 777万人)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已经达到2 746万人(较前年增长3%),占总人口的比例为(老龄化率)21.5%。其中,75岁以上的后期老龄人口达到1 270万人,占总人口的9.9%,成为全球老龄化率最高的国家[1]。到2050年,日本老年人口将达到3 764万人,占总人口的39.6%[2]。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超过20%就进入超老龄社会。日本老龄化人口比例由1970年的7%递增到1994年的14%,仅用了24年时间,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随着日本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单纯依靠家庭养老或靠国家养老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于是出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养老模式。日本政府着手建立和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以解决老年人的收入、医疗、护理等保障问题,并大力发展了养老产业。其结果实现了老人福利法制化、运行机制多元化和专业化。

一、日本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一)日本的养老事业

“养老事业”是指为老年人基本生活服务的部分,它是由政府主办的、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事业,是以法律形式保证其公平和公证性,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事业。日本政府把护理问题看作是养老事业的最大课题,于1997年12月,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并从2000年4月开始实行了“护理保险制度”。护理服务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设施护理服务两大类。其中居家护理服务种类多达14种[3],这说明日本政府提倡居家护理。

1.居家护理服务

居家护理服务包括访问护理、访问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管理指导、通所(到养护中心)护理、通所康复训练、短期入所生活护理、短期入所疗养护理、痴呆症患者共同生活护理、入住特定设施者的生活护理、提供租赁或购买福利用具所需费用、住宅改造和居家护理援助。

2.设施福利服务

(1)政府指定的护理老人福利设施(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政府指定的护理老年人福利设施是指根据老年人福利法建立的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是都道府县知事指定设立的。主要收容那些身体或精神残疾较重、在家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由专门受过训练的人员照料入浴、排泄、进食,并帮助进行机能训练和健康管理或疗养以及其他生活照料。

(2)护理老人保健设施(老人保健设施)。护理老人保健设施是指经过都道府县知事同意开设的设施。主要针对那些病情稳定、需要护理的人员,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机能训练或日常生活照料。

(3)指定护理疗养型医疗设施(疗养型病床)。指定护理疗养型医疗设施是指医院或诊所拥有疗养病房,是都道府县知事指定设立的。入住疗养病房的老人,在医生和护士等的指导下进行机能训练,并进行其他必要的医疗服务[4]。

(二)日本的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以满足高层次生活、文化需求为目标,向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民间营利事业活动的总称,亦称老人福利产业、老龄产业、银色产业等。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是两个界限分明的概念,前者属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范畴,体现了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政府责任,是普遍性福利概念;后者是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更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市场模式的产业概念[5]。日本的养老产业是目前日本老龄社会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养老产业的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原因是这时日本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需求也相应增加,而政府承担的社会福利事业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于是政府对老年人福利政策进行调整,鼓励民间发展福利事业,以适应老龄社会的多种福利需求。1974年,厚生省公布了“收费养老院设置运营指导方针”,建立了市场规范及行业标准。“指导方针”对养老机构的属性、设施标准、人员配置、服务标准和优惠贷款制度等做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养老机构每年向政府提交报告,接受政府监督。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政府针对养老机构及养老产品混乱局面,制定了“银色标志制度”,成立了“银色标志认证委员会”,开始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养老机构、老龄产品和服务及其厂商等进行认证并公布于众。1988年5月,日本政府对以往的社会福利以及医疗事业团体法进行了修改,政府为民间兴建或经营具有医疗、看护功能的福利设施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同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修改法案公布后,养老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随着老年人社会保障的成熟以及老年人经济力的增强,老年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和物质享受。1994年,老年人口超过14%,迎来了老龄社会。1994年3月,老年社会福利展望恳谈会发表了《21世纪福利展望》,提出应建立尊重老人意愿的以自立为目的的利用型体系。同年12月,修订黄金计划,出台了新的《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新黄金计划)。新计划的主要内容有:1)充实地区服务;2)支援老年人的自立;3)综合实施痴呆症老年人对策;4)促进社会参与。1999年12月,由厚生省、财务省(原大藏省)、自治省共同制定了《今后5年老年人保健福利政策的方向》(黄金计划21)。其基本方针为:建设充满活力的老年人形象;维护老年人的尊严,支援自立;建设互相帮助的地区社会;提供利用者满意的服务。

养老产业是一项营利性事业,内容可以划分为六个方面[6]:一是老年住宅产业——收费型老人公寓、老人集体住宅、昼夜看护服务旅馆、三世同堂住宅、老人住宅的改建和整修;二是老年金融产业——终身保险、看护保险、特殊医疗保险、年金资产代管等;三是家务服务——家务服务、保健护理、登门洗澡服务等;四是福利器械用品——销售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疗养床、轮椅、拐杖、多功能便池等福利器械;五是文化生活服务——组织老年人旅行、老年人文化大学、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六是其他相关产业——老年人生活用品开发、销售。实施护理保险后,全国各地利用护理服务的人数增多,活跃了地域经济。由于企业、医院等医疗机关,或农协、NPO等各种主体参与护理产业,使护理市场在竞争中不断扩大。目前,护理产业吸收的雇佣人数在社会保障领域最多,对地域经济的影响也非常大。家庭护理员已达到40万,假如包括在护理设施中工作的人员,护理从业人员突破100万。也就是说超过在汽车产业工作的职工人数[7]。

二、日本养老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保障效果分析

1.日本养老的有关法律、法规

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体系。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二是扩充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三是政策转换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这三个时期分别制定了与养老有关的各项法律。

(1)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日本工业飞速发展,经济得到恢复性发展。政府在初创期制定了《生活保护法》(1950年),形成了战后日本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框架,其重点是生活保护,而且仅限于那些符合救济条件的无依无靠的低收入老年人。《生活保护法》明确指出国家责任、无差别平等、最低生活保障等内容。政府根据《生活保护法》,开设了养老院等保护设施。此时的养老院是一种收容设施,主要针对贫困阶层。此后,政府通过了《国民健康保险法》(1958年)和《国民年金法》(1959年),实现了养老、医疗的全民覆盖。“皆年金、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味着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日本全体国民当生病或年老时,都可以得到由医疗保险和年金制度提供的医疗费补贴和年金收入的保障。这些制度的建立,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安定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说明日本社会保障由生活救助为主向社会保险转变。医疗保险制度一般分为以普通劳动者为对象的健康保险、以公务员和私立学校教职工为对象的被雇佣者保险和以自营业者和无职业者为对象的国民健康保险。

(2)扩充期。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日本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国家也相应地充实和提高了对老年人的福利投入。对于养老而言,1963年制定颁布的《老年人福利法》作为“福利六法体制”的第五项法律,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该法也被称为“老年人宪章”[8],它确立了日本现行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该法规定,老年人福利的基本概念是尊敬老年人,促进老年人的自觉和确保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同时规定,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有增进老年人福利的责任,需要努力谋求老年人福利事业的发展。

(3)转换期。20世纪80年代后,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不得不对有关老年人保健及医疗政策进行修改。为了解决各项医疗保险制度间老年人医疗费支出不平衡问题,1982年制定了《老年人保健法》。主要用公费(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支持老年人医疗费。其对象为参加医疗保险并年龄在70岁以上或者65~69岁卧床不起的老年人。《老人保健法》对有关老年人保健、医疗的服务单独制定了法律,并规定了新的社会服务项目。《老年人保健法》第一条(目的)指出:“为了谋求国民老后能够维持健康及确保必要的医疗,综合实施疾病预防、治疗、机能训练等保健事业,以增强国民保健水平及增进老年人福利。”保健事业是为保持国民老年期健康,以市町村为实施主体,对40岁以上居住者为对象实施。具体内容包括发放健康记录本、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医疗、技能训练和访问指导等。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瘫痪或痴呆症老年人增加,而家庭的护理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的护理问题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过去,老年人护理主要根据老年人福利法和老年人保健法实施,因此综合利用服务方面存在问题。福利服务方面,在行政措施制度下,利用者无法自由选择行政服务种类和提供服务的部门。保健医疗服务方面,普遍存在以护理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住院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1989年制定了“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10年战略”(黄金计划),规划了1990—1999年10年间的有关老年人设施和服务的计划。同时,以护理社会化为目标,1997年制定了《护理保险法》,并于2000年4月开始实施。护理保险法第一条规定:“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心变化带来的疾病需要护理。如需要在入浴、排泄、饮食等方面提供护理,另外还需要技能训练、看护以及其他护理。为了使需要护理的人能保持尊严,并能够通过护理正常生活,提供必要的保健护理服务以及提供福利服务有关的费用。制定护理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保健医疗水平,增进福利。”

2.日本养老的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效果分析

在探讨老年人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时,需要考虑老年人需求及由谁来满足这些需求。老年人的需求从理论层面上讲,是指社会为满足老年人物质或精神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切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所谓老年人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生活、维护老年人健康、充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设施与服务。从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出发,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归纳为经济保障需求、健康保障需求、情感保障需求、服务保障需求[9]和其他保障需求五个方面。

(1)经济需求的保障。日本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除了来源于家庭和自己的储蓄外,社会化的保障主要来源于养老保险、老年救济和老年津贴等。1959年,日本制定了适用于全体国民的《国民养老保险法》。1961年,公共养老金以厚生年金、共济年金、国民年金等形式覆盖了20~59岁的日本全体居民,从而实现了“国民皆年金”的目标。这种“全民皆年金”的强制性保险措施,使所有连续25年以上参加保险的日本人,都能在65岁后领取养老年金,使基本的生活水平得到保障。该制度作为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政策,主要考虑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要。1989年,在年金制度上引入了与物价相关的浮动制。1994年,把领取养老金的起始年龄推迟到65岁。日本的养老金制度由公共年金制度、企业补充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养老制度等三大支柱构成,体现了公助、互助和自助原则,其中公共养老金制度居主导地位。2004年,日本通过了有关《国民年金法部分内容修正法案》及《管理年金的独立行政法人法案》。2004年版《养老金修正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把保险费上涨幅度控制在18.3%,给予养老金的标准控制在此范围内;给付标准长期保持在平均收入的50%;基础养老金的国库负担比率提高到二分之一。2004年国库负担了272亿元,相当于基础养老金总额的三分之一,到2009年将上升到二分之一。在日本老年人的收入中公共年金所占的比重为70.2%,老年人家庭当中只靠公共年金生活的占59.9%[10]。

(2)健康需求的保障。人进入老年阶段后,患病的概率增加,医疗保健对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和老年医疗保健福利对老人有着重要意义。日本实行“国民皆保”的医疗保险制度,每个人都必须参加保险。日本医疗保险制度一般分为以普通劳动者为对象的健康保险、以公务员和私立学校教职工为对象的被雇佣者保险以及以自营业者和无职业者为对象的国民健康保险。日本针对老年人的情况,制定了医疗和保健服务一元化老人保健制度。这一制度是以1982年制定的《老年人保健法》为依据。主要用公费(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支持老年医疗费。其对象为参加医疗保险并年龄在70岁以上或者65—69岁卧床不起的老年人。但是,老年医疗费支出不断膨胀。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2001年度,日本老年医疗费为约11兆6 560日元,占国民医疗费总额的37.2%。老年医疗需求的增长势头有增无减,原来的制度已经很难适应新的社会经济以及人口形势。其结果是,2002年国会通过了《健康保险法修正案》,规定在部分医疗费中老人个人要负担10%(但有每月最高限额)。并规定从2002年10月份开始,用5年时间阶段性地提高医疗费给付年龄,把年龄从70岁提高到75岁,70岁老人个人负担医疗费的10%,公费负担比率从30%提高到50%。2003年开始一般患者需要负担30%。另外为了预防疾病以及保持健康,2003实施了《健康增进法》,还制定了“饮食健康教育指针”,并对40岁以上的人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诊断、技能培训、访问指导等保健活动。

(3)情感需求的保障。日本家庭结构小型化和少子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许多老年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老年人不仅需要自己转换角色,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情感保障。日本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满足。一是为老年人创造了学习机会和环境。为此,政府制定了“振兴终身学习的措施”,支援地方的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活动。2005年6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都道府县设立了“终身学习审议会”分会,在市町村设立了终身学习责任分会。43个都道府县和1 350个市町村制定了中长期终身学习计划和基本构想。地方政府作为促进终身学习的核心部门,提供学习信息、咨询,调查学习需求,开发学习项目等。二是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体现人生价值。各个都道府县都设有“建设光明的长寿社会促进机构”,形成老年人的知识网络。鼓励老年人带着所具有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学习成果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老年人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经验到海外去发展。独立行政法人国际协力机构负责老年人的海外志愿者活动。

(4)生活需求的保障。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疾病或瘫痪而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增加,需要家庭和社会提供生活照料。由于现代社会家庭照顾的功能相对减弱,社会照顾的作用显得很重要。日本老年人福利和服务的内容非常具体。2000年4月1日开始《护理保险法》正式实施。这个制度是通过社会保险来共同支持老年人护理所需的设施、服务等费用,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40岁以上的人和老年人负担保险费。护理保险制度的对象分为两种被保险人:一是65周岁以上的老人,称为第一种被保险人;二是40周岁到64周岁的参加了医疗保险的人,称为第二种被保险人。当这两种被保险人因卧床不起、痴呆等原因需要起居护理或需要有人帮助料理家务和日常生活时,可以得到护理保险服务。护理保险费一半是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其中19%是第一种保险人负担,31%是第二种保险人负担;另一半是由公费负担。公费负担的部分,由国家出50%,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出25%。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被日本称为社会保障改革的第一步,它不但减轻家庭负担,而且为日本商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形成老年人护理产业。

(5)其他需求的保障。老年人虽然退休或退出生产领域,但他们仍需要有社会参与来增进自己的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社会参与包括老人再就业、老人自愿活动等。日本政府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再就业需要,为老人提供再就业辅导。日本的社会福利协会一般开办老年人职业介绍所,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免费服务。另外,从雇用政策和雇用保险两个方面加强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社会参与功能。政策方面,重点从老年失业者的生活保障转向雇用调整和职业转换、能力开发等社会参与。《高龄者雇用稳定法》是日本政府应对老龄社会所建立的一种制度。2005年,日本政府修改了《高龄者雇用稳定法》。规定2006年4月以后雇主有义务必须在如下的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作为企业的制度:一是把退休年龄逐步提升到65岁,到2013年必须达到65岁;二是废除退休制;三是维持现有退休制度,但员工退休后,如仍有工作意愿,对愿意继续工作的员工,原企业必须重新雇用或延长合同。日本的雇佣政策并非由政府直接创造雇用机会或限制解雇,而是采用通过向雇主提供援助金的方式,间接进行政策目标诱导,这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雇佣保险三事业。雇用保险三事业即雇用稳定事业、能力开发事业、雇用福利事业。雇用稳定事业中包括高龄者雇用稳定,主要通过向企业提供连续雇用促进援助金和高龄者雇用环境改善奖励金的方式推进。日本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引导老年人由“老有所养”转变为“老有所为”。综合上述老年人的五大需求表明,日本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强调养老金等经济保障需求,还强调医疗护理等健康保障需求,而且越来越注重老年人的情感保障需求和服务保障需求,强调其服务性,也强调通过社会参与满足个人全面发展需要。也就是说,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必须满足老年人生存型福利服务与发展型福利服务需求。

三、几点启示

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大国,不仅老年人口基数大,而且增长速度快,因此,加快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率已达到8.1%。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率将达到23%。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面临着严峻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形势。中国老龄化问题呈现出高速、高龄、老人数量多、老年抚养比大、地区差异大等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在某种程度上比日本严重,这是因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差。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需求急剧增加,而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的供给严重不足。据《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的调查,全国有98.1%的老年人依靠家庭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的服务,只有1.9%的老年人由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组织照料养老。目前,大约有1 400万老年人有进入福利机构养老的需求,而全国各类福利机构提供的老年人床位149.7万张,仅仅只占老年人人口总数的1%[11],这与日本设施入住比例6%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借鉴日本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经验,推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协调发展是适应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福利需求的有力保障。

(1)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法律规范作保障。中国可以借鉴日本有关老年福利的法律法规,完善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有关的法律。日本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取得另人瞩目的成就,靠的是立法先行,在立法保障下,实施改革,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日本有关老年保障的制度与我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在普及化及高标准化上。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保障范围上,日本有关老年保障的法规涵盖的内容不断扩展。日本老年保障支付标准高、项目多、保障全面。除国民年金外,还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地方自治团体还为在社区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公民馆、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俱乐部等。二是在保障方式上,日本法律具有强制性。例如,国民年金及护理保险法都强制要求符合年龄的国民投保。而且,养老金的数额采取随物价联动机制,根据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情况,调整老年人养老金或福利标准,可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不因物价波动而下降。三是在责任承担上,注重保障老年人的权利,在宪法中明确政府要承担直接责任。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保障由国家统一管理,国家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管理老年人事业。例如,老龄社会对策会议由会长、委员组成,会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委员由总理大臣从内阁官房长官、有关行政机关官员中任命。会议负责制定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草案,协调老龄社会对策机关之间的关系,审议有关老龄社会对策的重要事项,促进对策的实施。另外,根据老龄社会对策基本法,内阁府下设老龄社会对策会议调整各个厅的政策,制定老龄社会对策大纲,进行对老龄社会对策有关的调查研究,对国民进行宣传、启发,从宏观上综合促进老龄社会政策。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具体负责此项事业。二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管理,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老年人相关保障的享受条件和支付标准。《生活保护法》、《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老龄社会对策基本法》、《老年人雇佣安定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日本发展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只有1996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今后,应制定出台《社会保险法》,加快老年社会保障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巩固家庭养老的措施,初步建立老年法律体系。为此还需出台《养老保险法》、《老年人福利事业法》、《老年人保健法》、《护理保险法》、《老年人就业保障条例》等重要法律。老年人法律保障制度的核心是要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实现老年人的权利。老年法律保障制度不应被看作是静止的、封闭的制度,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分阶段逐步完善的体系[12]。

(2)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化。20世纪60年代,日本刚刚确立老年人福利制度时,基本上是由国家包揽一切福利。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逐步将国家福利行政转让给地方政府。20世纪80年代开始,又把发展民间福利放到重要位置,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国家、地方政府、民间福利团体、市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社会福利网络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始终承担着社会福利的主要责任,还负责社会福利的整体规划,并负责实施与监督。地方政府是国家福利财政的重要补充,实施《护理保险法》以后,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的财政水平和福利需求,自行制定福利计划和开展自主的福利活动。民间社会福利团体是社会福利运作的主要力量。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委托或招标的形式,让民间社会福利团体经营和管理社会福利设施。社会福利是为居民提供的,社会福利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目前,日本福利事业与福利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与居民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经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普遍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就是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的状况,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会福利事业[13]。服务对象普遍化就是要改变社会福利机构只面向社会最低层老年人的做法,以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运行机制市场化就是要按照产业化思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福利产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方式多样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福利网络,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就是要通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精通业务的福利服务专业化队伍。

(3)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盈利型养老产业迅速发展,这区别于纯福利型的老年人福利服务。纯福利型养老事业是以低收入老年人为对象,提供一般的服务项目,这使老年人在利用福利服务时受到许多限制。盈利型养老产业是以高收费、高质量、多项目为特征,适应了社会中一部分阶层的需求,弥补了纯福利型服务的不足。今后,中国的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将是巨大的市场。应该把老年人护理产业看成是21世纪新兴的成长产业。养老产业涉及住宅关联产业(带有护理功能的住宅,收费型高档老人公寓),护理用品、日用品等生活关联产业以及休闲娱乐关联产业。发展养老产业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但是,一定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政府扶持方面,把养老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制定引导养老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项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具体措施有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支持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形成老年服务网络体系,为居家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14]。

(4)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日本98.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居家养老服务种类最为齐全。从日本情况可以看出,居家养老与设施养老的背后有非常完善的“护理保险法”。中国应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体系,以解决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费用问题。只有解决费用问题,老年人才能自由选择护理服务,养老事业也才能健康发展。居家养老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出现了分离。“居家养老”不一定就是“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形式已经多元化。养老院所向养老、休闲、文化娱乐、康复一体化方向发展;社区服务向老年人养护、日间照护、康复保健、精神慰籍、家务帮助、福利用品配送、法律帮助、文化娱乐一条龙服务发展。根据老年人的年龄结构、身体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养老机构可以分为高、中、低档次;根据护理需求程度不同,护理服务可以分为健康自理型、部分护理型、全面护理型等,让老年人自由选择。一是针对无法自理的老年人,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服务。二是针对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主要以上门照料和社区服务相结合。低龄老年人可以通过社会参与实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老年人开辟第二职业,也可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三是针对生活基本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老年人,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这些老年人白天可以接受护理和康复服务,也可以参加社区活动。

【参考文献】

[1]内阁府.平成20年版高龄社会白书[M].东京:佐伯印刷株式会社,2008:2.[2]林闽钢.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3.[3]日本健康保险组合联合会.社会保障年鉴2008年版[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2008:115.[4]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377.[5]日本统计协会.从统计看日本[M].东京:产业统计研究社,2007:110.[6]田多英范.现代日本社会保障论[M].东京:日本光生馆,2007:230.[7]成清美治,加纳光子.社会福祉[M].东京:学文社,2007:60.[8]陈叔红.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49.[9]沈洁.日本老人福利制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129.[10]京极高宣.社会保障与日本经济[M].东京:慶応大学出版社,2007:34.[11]胡务.社会福利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40.[12]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64.[13]周良才.中国社会福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9.[14]侯世标,石义金,张泉,等.老龄工作手册[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45.

第二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问题

(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国际养老产业关联阅读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 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 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 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国外养老社区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现在,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

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截止现在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目前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

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养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老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基本道德追求之一,而这种道德追求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为载体,以老年人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一种养老模式。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家庭养老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极其现实而又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下面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谈认识。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养老法制观念。一方面,加强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所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定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子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们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养老法制意识。宣传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动用法制手段,规范人们的养老行为,强化人们的养老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村多数人对法律了解得不多,特别对养老方面的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宪法》、《民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养老的规定,特别要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方针,宣传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是人们知法、懂法,增强养老法制观念,要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侮辱虐待老人、拒绝赡养老人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要让老人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老年低保范围,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都纳入低保,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途径,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三)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或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托老所,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代养费搬进有条件的农村福利院或城市社会福利院,由其代养。

(四)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因此,农村老年人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拓展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从乡镇到每个村、组建立起配套的老年组织网络机构,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非同城市,城市里有以解决家庭问题养老矛盾为主要职能之一的街道居委会。而农村家庭矛盾,养老问题以往大都通过亲朋好友及家族内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者出面给予调解。如今这种传统的调解方式已日渐势微,急需成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管理的配套机制。

尊老、敬老、养老是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富强,又为我们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要追求一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更高目标。

第三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OLDAGE)提出养老产业是针对不同年龄、地域、气候、环境、亲情习惯、心理状态、社会发展文明和经济基础、执政水平和力度作为基础,针对个体提供的生命保障产业;养老产业在历史的今天我们可能会认为是步入退休年龄和一定年龄阶段人的服务链和供应链的问题,其实不然,养老产业作为全社会和全生命历程的需求设计和准备,需要从生命的开始就实现维护,养老只是我们对身体机能退化又要尽可能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一个名词,所以养老产业就一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 1背景简介

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数据是准确的,但按照生命规律我们如果存在,必将面临进入老年人口阶段,所以为了我们的现在和明天,养老产业的科学化设计和准备是全社会重视的重要背景。2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切忌不可仅仅为满足部分生命的服务,并且养老产业绝对不可以只针对老年人群,应该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因为健康生命的延续和简单,所以OLDAGE提出了养老产业是生命开始的需求研发、设计、准备、应用产业是养老产业的定义,并且一切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都是为其服务的产业。3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4问题

(1)社会普及率差

养老产业其实一直是一个不同时期的生命话题,但是生命缺乏的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包括意识准备、资源共享准备、需求设计和预测准备,建立庞大的全球化养老产业数据库是全球养老产业基金公司和旗下的研究中心在未来10年将完成的重大课题和工作。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4)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要将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从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到需求养老。5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

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6国际养老产业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7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8国外养老社区编辑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9国外养老设施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

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

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

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10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1]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

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11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

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第四篇: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提高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

xx区人民政府

我区是xxx的主城区和老城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6.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4%,其中,空巢、三无、低保老人家庭4431户,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6.9%。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近年来,我区在省、市民政部门大力支持指导下,积极探索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10年,我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

一、加强领导,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组织保证 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关系民生,不仅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迫切需要,更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社区的内在要求。区委、区政府把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 “民生工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年任务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成立了由区委主管书记任组长,区民政、发改、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养老服务的有效措施和办法,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目标任务。

出台了为老服务工作制度和养老机构管理标准。各街道、社区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区、街、居三级养老服务组织网络。区成立了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建立养老服务站,通过三级组织将养老服务工作的政策、目标、任务及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将养老服务惠及到社区的老年人。区政府投入资金建成一批“星光老年之家”,按照社区建设“三个100”和“五室一校”服务用房标准,完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

二、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一)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星光居民服务公司是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平台的家政服务中介机构。2007年,我区免费提供场地,引进该公司入驻xxx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社区服务信息中心,区民政局通过支持、规范并利用其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开展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信息中心呼叫坐席30多位,专业信息分配员40多人,实行24小时热线服务。中心与3000多个家政服务企业签订了服务协议,服务项目涵盖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家政、家电维修等20类200余项。社区居民只要拨打xx或xx社区服务热线或登陆社区服务网站,就可以得到安全、可信、便捷、优质的生活服务。在此基础上,我区成立了xxx养老服务中心,中心整合呼叫服务、救助指挥、短信应用等资源,专门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研究和开展为老人的服务。一是采用“电子保姆”呼叫服务器。主要方便记忆力较差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呼叫器设红、绿两个键,分别是求救和求助功能。老人使用“电子保姆”可以不记号码“一键”得到及时免费反馈的服务信息。

第二是推出了“百姓通”老人手机。老人手机除具有大键盘、大字体、带收音机、手电筒功能方便老人外,还设置了一键求助、求助功能,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安装了“电子保姆”和配备了“百姓通”手机的老人,中心都对他们的相关信息进行注册登记,老人只要使用这些终端,中心自动就了解到了有关信息,可以及时有效的给予生活照料和抢救。中心还选择老年人口集中、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了入户调查,了解老人的服务需求,建立起老年人信息库。针对低龄健康老年人,还建立了“老年人才储备库”,老年人可利用自身的一技之长,进行相互帮扶。到目前为止,养老服务中心已注册xxx多人,提供服务20万人次,由于抢救及时挽救86名老人生命。

(二)规范管理服务队伍。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为老服务站都建立了规范化管理制度,在各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推行“规范服务、放心服务、亲情服务、专业服务和便捷服务”;养老服务中心建立了自己专业的服务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通过签订服务协议、实行服务中、服务后跟踪、监督等方式,明确服务人员的职责和服务标准,实行星级管理,对服务信誉不好的服务商进行末位淘汰;对区—街—居三级养老服务组织人员实行岗前政策培训,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针对“三无”老人,实行定期探望制度,服务人员每周三次定期到老人家中服务,帮助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服务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使老人感受

到亲情般的温暖,进而对服务人员提供的服务更加信赖。区民政局被河北省文明办、省民政厅和省老龄办评为“敬老爱老助老”示范单位。

(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是养老服务体系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重点保障困难群众和优抚对象养老问题,08年我区慈善协会募集善款13万多元为500户60岁以上的低保老人家庭安装电子保姆。今年6月养老服务中心与市联通公司联合推出 “百姓通”老人手机并拿出4000部老人手机免费发放给60岁以上困难、优抚对象老人。辛集市一位残疾农民主动为我区老年人捐赠大白菜十吨。3514社区在单元楼之间成立了邻里互助组,明确一名热心公益的健康老人为小组长,负责组织成员之间相互走动,采取“一个电话、一声招呼、一次串门”这种相对自由、温馨的互助方式,解决老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全区开展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社区党员、大中专学生、爱心人士和老人邻里参与志愿服务。部分社区和老年公寓依托辖区高校较多的资源优势,建立起大学生志愿帮扶队伍。青年志愿者定期到老年公寓和社区老人家中开展活动,丰富了老人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加大宣传力度。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中,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环境,提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号召全社会都来关爱、帮助老龄群体。各街道、社区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在社区市民学

校开展“百善孝为先”、“孝道与和谐社会”等传统文化讲座、开展孝亲个人、文明家庭和“社区好儿媳”评选等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和典型的带动,在社区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五)丰富服务内容。一是对全区60岁以上的“三无”、低保对象和优抚对象老人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服务项目不仅包括了洗衣、做饭、保洁等基本生活服务,也包括了聊天、心理疏导等精神慰籍服务,使老人在生活和精神上得到双重保障。二是提高了百岁老人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20元,百岁老人去世后,增发三个月660元作为丧葬补助费,让高龄老人更好地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三是依托社区,拓展服务内容。区老龄、商务、卫生、文体、司法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为老服务进社区工作,社区商业服务、社区养老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文体服务和老年人法律援助等综合性服务项目相继开展,老年人在公园游览、医疗门诊、法律援助等方面享受优惠,初步形成 “十分钟”养老服务圈。社区为老服务站结合实际,开办了日托、老年餐桌等各具特色的为老服务项目,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歌咏比赛、书法比赛、老年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积极协调购物、洗浴、理发等商业网点,对老年人提供优惠和低偿服务。xx社区健全了老年人信息档案,利用社区服务用房开办了小型托老所,设置了老年餐桌。卓达玫瑰园社区依托物业公司,利用职工食堂为本社区老年人提供午餐送餐服务。

(六)提升服务质量。在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中,我区注重在规范服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在各社区和为老服务机构推行“5S”服务标准,即规范服务、放心服务、亲情服务、专业服务和便捷服务,用优质完善的服务使老人走出对儿女的依赖,走入社区享受养老服务。例如,社区服务信息中心实行严格的用人、培训和管理机制。员工上岗前都要经过详细的考察建立个人档案并签订劳动协议。针对“三无”老人建立了定期探望机制。服务人员每周三次定期到老人家中进行服务,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老人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改善了这些无儿无女老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我区信息网络平台开通以来,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量明显增多,其中30%以上的求助都来自于老年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改变自己的养老观念,走入社区享受更为完善、便捷的服务。

(七)合理支持规范机构养老建设。老年公寓建设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我区采取支持与规范并重的方针,一方面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有的利用闲置厂房改造而成;有的老年公寓是依托医疗机构开办的。对于有条件建设养老机构的,我们主动上门服务,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协助办理手续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通过上述措施,极大调动了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中。另一方面,加大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与培训机构对接。对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执行持证上岗

制度,建立了老年公寓动态管理台帐。通报月报表科学的测算出每名服务人员管理的老人数量,从而评估服务质量。把老年公寓作为预防突发事件的重点部位,定期会同相关部门对老年公寓就消防、卫生等进行实地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目前,我区共有老年公寓9家,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现有养老床位1650多张,入住老人1060人,入住率达64%以上,在全市处领先地位。

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受到上级机关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9月,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全省50多个与会代表对我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参观,给予了较高评价。副省长宋恩华带领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政府办公厅、省老龄办等相关部门领导到我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省人大、省政协、市人大等领导到我区视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也都给予了较高评价。新疆、内蒙古、大连、天津等市到我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考察,给予了充分赞扬。

存在主要问题:一是场地问题;二是资金问题。区级中心、社区为老服务站等找地方比较难;资金严重不足,建站、培训、人员工资等都需投入,但这方面资金很少,需出台政策强力支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完善以居家养老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为老服务站建设,开拓工作思路,充实

服务内容。依托社区资源,探索“家庭式”小型日间托老所建设模式,将分散在社区的老年人集中组织起来,开展日间照料、午餐配送、文娱等服务。进一步支持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为更多的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推动我区养老服务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养老事业改革总结与计划

2012年的工作安排

一、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宗旨,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二是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机构示范作用,三是抓好创新管理,把现有的政策落实好,实行绩效考核。

二、加强社会办养老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打造升级达标示范性养老机构,引导社会办养老机构按照我市养老需要发展布局发展,培育助老家庭连锁管理机构科学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经验。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完善社会办养老机构规章制度。一是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增加奖惩和处罚内容,提高执行力度,更好地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市场;二是认真落实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补贴方案,制定政府补贴标准,将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的工作落到实处。

四、创新工作模式。重新启动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工作,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对养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养老机构进行等级评定等工作。

五、筹划我市养老机构老人意外伤害保险,为入住机构的老人享有一份人身保障,降低养老机构行业风险;规范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市场,解决养老服务行业培训内容、标准混乱等问题。

六、继续开展十县(市)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点培育2-3个示范点,典型引路,带动全面发展。

下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老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庞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同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村家庭结构日益小型......

    养老地产研究探讨

    远景设计研究院 养老地产研究探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地日趋严重,养老地产既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房地产企业当前转型和追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市场细......

    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每栋大楼都有不同颜色,老人可以根据颜色辨别自己家在哪个门栋,每位老年人佩戴着紧急呼叫的胸卡,无障碍设计遍布居屋和小区。十多栋大楼都用连廊连接,做到风雨......

    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DOC

    模式篇: 一、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报告纪要 1.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 “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这一养老模式强调......

    积极发展养老产业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省已于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末,全省老龄人口已达729.38万人,占人口总量......

    泛养老产业5篇

    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 2012年7月24日,民政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意见》认为......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养生养老“产业”,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借鉴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