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4: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养老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养老产业》。

第一篇:养老产业

我国的养老产业

一、目前国内养老基本情况………………………………P.2

(1)养老方式

(2)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趋势及需求分析(3)养老政策

二、中国养老产业宏观环境分析…………………………P.6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文化环境

三、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的影响分析………………P.7

(一)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二)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四、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P.8

五、如何积极构建我国城市养老体系……………………P.10

(一)继续提倡家庭养老

(二)积极发展社区服务

(三)进一步发挥养老机构作用

(四)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险

一、目前国内养老基本情况:(1)养老方式:

①.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

②.机构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

③.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

(2)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趋势及需求分析

目前,许多地方在探索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即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就是适应和改变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多病和白天无人照顾的老人,提供日托、陪伴、家政、送餐等多种日常生活服务,发挥街道养老机构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根据社区老人的生活经济状况,开展低偿、无偿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针对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配齐医生、护士等医务人

员,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延伸,充实社区专业医疗人才,这样一方面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有效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下岗职工及“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一举两得的善事。

居家养老我们讲就是老人不离开家,或者说不离开社区,就能够享受到他需要的养老服务。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的一种充实和更新。居家养老这种模式,可能是我们破解越来越沉重的养老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也是我们中国未来养老的一个基本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居家养老可以说是代表我们中国未来养老服务的一个方向。

首先它有着非常大的需求。根据我们了解,目前老年人口当中,大约有6%~8%的人是需要到养老机构去养老。那么这样算起来,不要说今后的发展,就是目前现有的老年人口1.53亿,按照6%算,就需要900万张床位,而我们现在全国各种养老机构的床位加在一起只有173万张。我们需求是900~1200万张,现在只有173万张,所以缺口很大,满足不了到机构养老的需求。

再有居家养老符合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更注重家庭,尤其是老年人特别注重家庭给他带来了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只要他能够活着,只要不是完全不能自理,哪怕有部分不能自理,社区能够给他提供必须的服务的话,他还是不愿意离开家,还是愿意在家里面养老。所以这就是我们目前为什么全面的推进居家养老的迫切性,也就是它的必要性。

做好居家养老工作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全国老龄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劳动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等等一共10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的意见》,就是为了进一步推进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有1.53亿老年人,需要提供居家养老的占到了85%。但85%是不同程度、不同内容。有的就是只需要护理,是程度比较高的,有的是只解决一份中餐,因为早餐、晚餐子女都在家,只要解决中餐,这也是社区服务。有的连中餐都不需要,就需要到你那儿去活动活动,阅览、交谈等等,不同形式,不同层次都叫“居家养老”。这样的话85%就是1.2亿左右,需要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居家养老服务。推行居家养老的重点是从东部发达的地区,从城市做起,然后逐步向西部蔓延。同样一个地区来说,先从城市做起,然后逐步向农村蔓延,这样顺其自然,也符合老龄化形式的规律。

(3).养老政策

国家鼓励发展民间养老机构,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意见调整和完善养老服务扶持政策

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

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机构较快发展。

北京市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京政发[2000]36号),提出了以下优惠政策:

1、划拨土地。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减免土地测量费。

2、减免费用。社会福利机构免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费、防洪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费、供电贴费、自来水厂建设费、煤气厂建设费、污水处理厂建设费;减半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使用电力、自来水、天然气(煤气)按居民生活收费标准付费;救护、生活用车减免公路养路费;使用电话等电信服务享受优惠和优先照顾。

3、运营补贴。北京市民政局对符合资助条件的,非政府举办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福利机构,按入住满一个月的托养人员实际占用床位数,每月每张床位补助100~50元。

4、税收优惠方面。社会福利机构暂免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其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

2007年11月22日上海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浦东新区“十一五”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在《意见》中,共有7条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方面的扶持政策。包括收养本区户籍老人给予每人每月100~120元的补贴。落实养老床位建设经费的补贴政策,对新增养老床位给予5000~24000元的补贴,对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30万元以下一次性开办经费补贴。社区公益性养老机构需要贷款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高50万元金额、最长5年期限及50%贴息等方面的优惠,同时推进居住区养老设施建设,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土地性质和养老设施用途。

2008年1月17日,重庆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城乡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办法》,采取“监管平等、扶持有别”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二、中国养老产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1、出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快老龄事业的快速发展

2、十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导并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4、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

5、出台了扶持福利性老年社区政策

6、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

(二)经济环境

1、我国的老龄化处于“未富先老”的经济发展阶段

2、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差别较大

3、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区域差异较大

(三)社会环境

1、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超过国际公认的标志线水平

2、人口老龄化需要社会解决日益突出的养老保障问题

3、中国目前的三种主要养老方式

(四)文化环境

1、老年人生活观念在发生转变

2、社会化养老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三、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的影响分析

(一)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我国养老产业已初具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2、我国养老产业可以借鉴国外养老产业的发展经验,避免走弯路

3、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巨大,吸引了不少国外投资主体的眼球,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发展我国养老业

(二)宏观环境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我国处于“未富先老”的经济发展阶段,养老产业市场短期内不会有巨大的盈利空间

2、我国养老业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但目前为止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亟待开发并规范

3、部分老年群体多受传统养老模式影响,需要时间从思想上适应并接受社会化养老方式

4、尚未出台扶持商业化老年社区的政策

四、我国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老龄化的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总体供求之间呈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严重地制约了机构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老年人对院舍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质量差、增速慢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目前,我国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的状况和保有的存量,与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前面谈到,我国老年人的需求是900~1200万张床位,现在只有173万张,所以缺口很大,满足不了到机构养老的需求。

(二)养老机构服务对象的市场化定位与最需要机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的老人支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和评估标准的规范操作程序,加之政府资源配置的不足或缺失,众多养老机构在收住服务对象时更多地运用市场法则和市场定位,使得我国的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出现了一种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法则悖行的

现象:一方面是大量需要机构住养服务的介助或介护老人因支付能力不足住不进来;另一方而却是许多高收入但身体健康的自理老人占据了大量床位,在本该属于调节社会公平的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这种状况不解决,机构养老的方向就会偏离正确发展的轨道。

(三)日益拓宽的开放的社会化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与相对禁锢、保守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和经办来发展养老事业已不能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由此“社会福利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思路和经办方式应运而生,为新时期解决我国社会面临的养老服务难题闯出了一条新路。政府提出“公办民营”,实行政事分离,但政府包办包管体制造成的高耗低效、高投入低产出弊病已成痼疾。由此造成在市场上完全靠政府资源经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与完全靠自身力量经办的民办养老机构无法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被无情践踏,结果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面临更加艰难的局面,公办养老机构进一步增加了躺在国家财政身上不思改革进取,得过且过的惰性。

(四)机构住养老人对照料护理的专业化服务需求与机构中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机构养老应该定位在最需要长期照料护理服务的失能老人。这些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技能和生活能力不断退化,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生活自理程度越来越低,对长期照料和康复护理等方面服务的依赖性需求越来越多,因此专业化的机构住养服务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机构收住此类服务对象,需要专业化的护理照料必须跟上,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手法、技巧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可是,反观我国养老机构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状况,却与失能老人的专一业化养老服务需求存在着巨人的反差。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现有的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仅有2万人,与上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使与上百万已经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相比,也是一技难求、难以应对的。

(五)国有养老机构的床位供不应求与民间养老机构经营惨淡,仅能维持生存的矛盾亟待解决。一方面,我省国有养老机构的床位供不应求,甚至出现入院排队的现象;另一方面,一些民间养老机构因为在硬件和软件上不尽人意,入住率只有50%,而一些无证托老所也混迹其中,伤害老人感情的事件时有发生。

五、如何积极构建我国城市养老体系(一)继续提倡家庭养老

养老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传统职能,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家庭养老虽然受到挑战,但并未完全消失。而且情感关心是家庭成员之外的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由子女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仍然是很多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因此目前我们应大力提倡家庭养老。

为鼓励子女与老人共居,可以学习新加坡的做法,为养老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养老补贴或特别优待。比如对那些赡养老人的人,增加假期;对照顾无自理能力老人的家庭,提供资助;对子女和老人同住或就近居住的,给予减税优惠等。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不能与老人共居,也要力求在居住距离上二者尽量靠近,对此,日本的“一碗汤距离”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积极发展社区服务

考虑到家庭养老功能削弱的客观情况,我们还应该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的形式可以有两种:托老服务和上门服务。托老服务是对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白天家人将生活无法完全自理的老人送入托老所,晚上子女将老人接回家照顾,这样既减轻了子女照顾的负担,又没有将老人完全隔离在“家”之外,对增进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上门服务是对居住在自己家中、生活能部分自理的老人提供的一种服务,比如上门做饭、打扫卫生、陪同购物、陪老人聊天等,这种服务可以减少老年人对养老

机构的依赖,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日常照顾与精神关怀。

经济条件富裕的社区还可安装远程中央控制的电子呼叫系统,及时了解老年人的需要。没有条件的社区,也应建立联系人制度,把老年人的需要及时反映给本社区。针对社区服务资金紧张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社区服务点能够制定更多优惠政策,使社区服务收费低廉的优势能够保持下去。

(三)进一步发挥养老机构作用

机构养老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也应当承认,其对老年人尤其是对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长期照料的高龄老人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兴建更多设施比较齐全,服务质量比较好的养老机构。对于现有的养老机构,也应该着力改善设施设备,提高服务水平,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生活得更舒心。

在国家加大对养老机构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在老人有需求而家庭成员提供又有困难的时候,将其送进养老院非但不代表子女不孝顺,却恰恰是对父母负责的体现。因此,无论是老人自身还是子女、社会都应该摒除对养老机构的偏见,根据家庭及老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

(四)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险

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任务主要由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来完成,而经济供养则应该主要依靠社会养老保险。国家应进一步扩大城市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提高老年人养老保险水平,让老年人在退休后都能领取到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的养老金。在主要依靠养老金的同时,老年人也应该树立自我保障意识,在年轻时积极为自己制定储蓄计划。

第二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问题

(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国际养老产业关联阅读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 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 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 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国外养老社区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现在,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

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截止现在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目前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

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养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老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基本道德追求之一,而这种道德追求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为载体,以老年人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一种养老模式。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家庭养老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极其现实而又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下面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谈认识。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养老法制观念。一方面,加强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所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定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子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们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养老法制意识。宣传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动用法制手段,规范人们的养老行为,强化人们的养老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村多数人对法律了解得不多,特别对养老方面的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宪法》、《民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养老的规定,特别要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方针,宣传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是人们知法、懂法,增强养老法制观念,要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侮辱虐待老人、拒绝赡养老人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要让老人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老年低保范围,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都纳入低保,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途径,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三)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或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托老所,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代养费搬进有条件的农村福利院或城市社会福利院,由其代养。

(四)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因此,农村老年人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拓展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从乡镇到每个村、组建立起配套的老年组织网络机构,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非同城市,城市里有以解决家庭问题养老矛盾为主要职能之一的街道居委会。而农村家庭矛盾,养老问题以往大都通过亲朋好友及家族内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者出面给予调解。如今这种传统的调解方式已日渐势微,急需成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管理的配套机制。

尊老、敬老、养老是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富强,又为我们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要追求一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更高目标。

第三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OLDAGE)提出养老产业是针对不同年龄、地域、气候、环境、亲情习惯、心理状态、社会发展文明和经济基础、执政水平和力度作为基础,针对个体提供的生命保障产业;养老产业在历史的今天我们可能会认为是步入退休年龄和一定年龄阶段人的服务链和供应链的问题,其实不然,养老产业作为全社会和全生命历程的需求设计和准备,需要从生命的开始就实现维护,养老只是我们对身体机能退化又要尽可能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一个名词,所以养老产业就一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 1背景简介

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数据是准确的,但按照生命规律我们如果存在,必将面临进入老年人口阶段,所以为了我们的现在和明天,养老产业的科学化设计和准备是全社会重视的重要背景。2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切忌不可仅仅为满足部分生命的服务,并且养老产业绝对不可以只针对老年人群,应该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因为健康生命的延续和简单,所以OLDAGE提出了养老产业是生命开始的需求研发、设计、准备、应用产业是养老产业的定义,并且一切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都是为其服务的产业。3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4问题

(1)社会普及率差

养老产业其实一直是一个不同时期的生命话题,但是生命缺乏的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包括意识准备、资源共享准备、需求设计和预测准备,建立庞大的全球化养老产业数据库是全球养老产业基金公司和旗下的研究中心在未来10年将完成的重大课题和工作。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4)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要将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从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到需求养老。5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

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6国际养老产业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7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8国外养老社区编辑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9国外养老设施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

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

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

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10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1]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

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11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

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第四篇: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读懂中国养老产业

一、我国老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现状

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的严峻挑战。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3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成为人口老龄型国家。此后,伴随建国后第一次出生高峰人口陆续进入老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02亿,占总人口的约15.2%。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六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我国老年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目前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发展中国家,约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总量将逼近5亿,分别占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1/4,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

二是老龄化发展速度快。1999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0,目前为1/7,2020年为1/6,2030年为1/4,2050年达到1/3,并且一直保持到本世纪末。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要用100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我国预计仅用41年时间,除了日本外,这个速度是人口大国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从2010年至2049年,我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从1904万增长到1亿人,平均不足5年净增加1000万,年均增长210万。本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始终是世界上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本世纪中叶,高龄老人总数将占世界的1/4多,相当于发达国家高龄老人的总和,是预期寿命最长的日本高龄老人总数的7倍。

四是家庭小型化程度高。我国平均家庭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6下降到2000年的3.42,呈现持续缩小趋势,2030年为2.61,2050年为2.51,未来1—2人的小家庭户的增长要远远快于较大规模的家庭户。持续的低生育率使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新增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未来35年,我国20—44岁年轻劳动力将比目前减少1.6亿,减幅达28%,随着劳动力数量减少、结构老化和比例失调,长期以来伴随我国经济高度增长的劳动力优势将逐步消失。

五是城乡老龄化差别大。我国农村老龄化显著高于城镇,人口老龄化二元结构明显。目前,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到2028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将突破30%,高于城市11个百分点,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39.9%,高于城市7.7个百分点。全国约有28个省区的农村老年比例高出城镇20%以上。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六是未富先老问题突出。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是先富后老或边富边老,基本是在人均GDP 达到1万美元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只有840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具有明显的未富先老特征。目前,我国人均GDP仍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应对老龄社会的经济能力还比较低。

(二)发展趋势

根据专家的研究和预测,本世纪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迎来第一个增长高峰,平均每年增加780万,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老龄化水平将提高到17.8%,社会总抚养比从历史最低点的42%提升到57%。这个阶段社会抚养负担较低,人口红利优势明显,有利于我国做好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战略准备。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35年是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迎来第二个增长高峰,平均每年增加1140万,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老年人口数量将由2.58亿增加到4.18亿,老龄化水平由17.9%提高到28.7%,社会总抚养比将超过100%。这一阶段老龄问题将集中爆发,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最艰难的阶段。

第三阶段,从2036年到2055年是缓速老龄化阶段。出现第三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平均每年增加320万。老年人口数量将由4.23亿增加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29%提高到35%,社会总抚养比达到最大值102%。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

第四阶段,从2056年到2100年是稳定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增长期结束,老年人口数量将由4.8亿减少到3.83亿,老龄化水平始终稳定在1/3上下,社会总抚养比稳定在90%以上。老龄化高位运行,形成一个稳定的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

二、我国养老服务现状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制度。养老服务对象拓展到全社会所有的老年人。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政府负责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并提供无偿的养老服务。对于高龄老年人,全国18个省份出台了标准不同的高龄补贴制度。对于经济困难老年人,全国22个省份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并提供低偿或者无偿的养老服务。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有偿养老服务,满足他们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政部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法律、规划和政策,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有章可循。

三是基本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在城镇建立了以保障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为重点,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在城市街道和社区普遍建立了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社区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种便民利民服务,全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覆盖率已达到65%。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全国建成社会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4万多个,床位390多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0.5张。

四是初步形成了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相结合的能力保障体系。推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制度,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建立社会工作者介入养老服务机制,倡议、发动、引导志愿活动,探索建立“劳务储蓄”制度,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颁布实施了《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等标准规范。建立国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

五是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行业规范、业务主管、监督管理职能,形成了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工作合力。民政部、全国老龄办成立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组织协调。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建设,构建政府、中介组织、养老机构三方管理体制,开展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交流和行业培训。

三、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只有20.5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同时,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偏少,设施功能不完善、利用率不高,与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是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养老机构基础差、起步晚,面临问题更为突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和床位闲置现象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

三是政府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对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对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比较少,对养老机构政策落实不到位。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分配使用上,有些地方没有重点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民间参与不充分。国家为了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地方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激励扶持作用。

五是专业化程度不高。每年取得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只有几万人,全国从业人员不足百万。大部分养老护理员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经验和技能,专业化程度较低。养老机构中的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人才缺乏。

四、今后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全体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

一是完善老年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政府供养制度,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推动省级层面建立统筹的高龄补贴制度,按月向80周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老年人社会化发放生活补贴。推广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支持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购买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此为依托,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在城市普遍展开,在农村加快发展。到2015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100%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全国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样、方便适用、广泛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床位。到2015年,全国养老床位总数达到660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按标准改造30%现有床位,养老服务设施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四是加快养老服务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健全养老服务法律法规,完善扶持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和扩大老年人社会优待,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目标明确、体系健全的政策法规和具有支架性的标准体系,社会养老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轨道。

五是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国家层面基本建立起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城乡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建立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初步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素质优良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延伸阅读:国内外养老模式大全 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以房养老

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或非金融机制,将住房蕴含的价值尤其是自己身故后住房仍然会保留的巨大价值,在自己生前变现套现用来养老。以房养老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

适合人群:对于手头有房,无子女或者不愿意将房产留给子女的老人。异地养老

鉴于不同地域的房价、生活成本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从那些生活成本高,而居住环境恶劣的大城市移出,迁移到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较低的城镇养老居住。适合人群:经济条件不太好但喜欢旅游的老人,旅游养老两不误。售房入院养老

老年人将自己的住房对外出售,用这笔钱财居住到较好的养老院养老,既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又使得养老生活增添了众多的乐趣,将部分售房款送交寿险公司办理养老寿险,可以保障自己晚年的生活无忧。

适合人群:有房产、又不愿与子女同住,喜欢热闹的老年人。售后回租

人们将已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售,再通过“售后回租”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可以获取一大笔款项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持晚年期对住房甚至是原有住房的长期乃至终生的使用权,照常有房可居,对老人的更好养老增添了相当的保险系数。适合人群:不愿意离开家,投资比较谨慎的老年人。租房入院养老 人们将具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先行出租,再通过另租房居住或入住养老公寓、养老院的方法达到以房养老的目标。既保障晚年期照常有房可居,并获取持续稳定的租金收入用于养老生活,又能保证在自己身故后原有住房仍能照常遗留给子女,符合国人养儿防老、遗产继承的传统习俗。

适合人群:有一套以上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大的老人。基地养老

在大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区域,建造大规模的养老基地,将城市的老年人自愿移入居住,实施基地养老。这一做法既可大大提升养老的品位和生活质量,又相对节约了养老成本。老年人居住在基地养老后,还可以将原居住于城市的已闲置住房,通过出租或出售的方法将价值搞活。

适合人群:有一定经济实力,喜欢亲近自然又不愿离家太远的老年人。旅游养老

如今,出现了一些候鸟式的老人,分别在青岛、哈尔滨、杭州、海口、昆明等名胜景点购买住宅,一年四季作观光游览式的养老。

适合人群:退休后身体状况颇佳,经济条件非常好,乐意于趁腿脚灵便时好好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老人。大房换小房

老人退休后,卖出原居住的大屋,再买进适合居住的小屋,用售房购房的差价款作股市或债券投资,可为养老提供更有实力的保障。老人还可将该笔差价款办理养老年金寿险,每年支取现金用来养老,等到一定年份再将该小房用以房养老的办法,继续获取现金流入,养度晚年。或者把这个小房子对外出售,自己住到养老院安度晚年。适合人群:住房处于市区较为中心位置的老人。合居养老

一些老人可以商议将自己的住房出售,将钱财合并一起,对养老问题做个特殊组合,在较好的地段合资购买面积较大,功能较好的住宅,大家居住一起,合作购房,共同居住开销,结成一个养老的生活共同体搭伴养老。养老生活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又消除了寂寞空虚感。适合人群:若干志同道合且又收入较低、住房环境较差的老年人。集中养老

浙江省的农村,以乡镇为单位举办养老机构,将村庄的“三无”老人适度集中一起居住养老,由政府来买单。此举解决了农村老人的众多问题,受到好评。适合人群:农村的“无儿女、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义务”老人。家内售房养老

美国的许多家庭有一种富有特色的家庭内部售房养老的交易行为。父母将自有住宅出售给子女,借以换得房款做养老金。这是将父母与子女的赡养与继承关系,用金钱的方式加以明码标价、等价交换,对不愿意赡养父母而只喜欢承继房产的子女是一大打击。适合人群:容易接受新观念的老年人。钟点托老

在居住社区内像举办幼儿园那样举办一两个托老所,或者说老年活动室等,向老人们提供饮食、娱乐、图书等,老人们白天在此托管,儿女们也感觉到很放心。适合人群:住在社区内的老人。遗赠扶养

老人同亲朋好友约定,由对方负责养自己的老,自己死亡后,将住房遗赠给对方。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民间社会广泛流传,今日仍由国家法律认可的“遗赠扶养”模式。它作为“你给我住房,我为你养老”的以房换养的鼻祖,已有了悠久历史。适合人群:没有子女又希望和熟悉的人同住的老年人。招租养老

老人在家中招徕年轻的大学生做房客,一扫往日的沉闷暮气,身边既多了人员照顾,又有一笔可观的房租做为生活费补充;对年轻大学生而言,也有助于解决住房和情感归宿问题;城市的住房资源也得到较好运用,极大地缓解了住房的紧张局面,可谓是一举三得。适合人群:城市中的孤寡老人。小型家庭养老

利用自己的住房,把其装修成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场所,一般10张床左右,雇用养护员或由原家庭成员为受养员服务。

适合人群: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货币化养老

货币化养老就是由相关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以货币券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发放,老人可以持券到社区购买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适合人群:城市特困和孤寡老人。消费养老 在不改变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市场商业习惯下,通过日常消费,由国家授权单位,通过一定消费积分比例,增攒养老金。适用人群:18岁以上成年人。其他新型养老模式

一、养生养老社区养老

随着养老需求不断释放,一些新型养老模式也已出现,如养生养老社区,该项目通过会员型养老公寓结合产权型亲子养老产品,依托于全配套设施,实现父母同子女两代居住的生活理念,打造三代人全龄共生的社区。

二、农村社会互助养老新模式

“村级主办”就是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村集体量力而行地承担水、电、暖等日常运转费用。“互助服务”就是由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和子女保障。院内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群众参与”就是由村集体组织、动员和鼓励村民、社会力量和志愿者,特别是外出经商“成功人士”回报乡亲,为互助幸福院提供经济支持或服务。“政府支持”就是由各级政府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

第五篇:泛养老产业

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 2012年7月24日,民政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意见》认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对于实现养老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养老逐步呈现出政府保障型养老和市场盈利型养老双轨制的趋势,政府保障型养老由政府组织开发和经营管理的社会福利性老年机构已经开展,在此不做赘述,我们重点探讨市场化养老趋势下,如何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创新区域综合开发模式。

一、养老产业的升级需要民间资本的参与

养老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包括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物质精神文化方面构成的一个产业链,是多个产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产业。养老产业自身具有很强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其在区域开发中可以形成以养老为核心的相关产业的集聚,是未来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动力之一,养老产业到泛养老产业的升级,需要多产业、多行业的参与,这就为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的三大保障

1.政策保障

政策保障需要政府落实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土地、财政、税收、物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养老产业更具活力和吸引力,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将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纳入政府规划和计划中,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符合条件的,按照土地划拨目录依法划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免税收入不计入所得税应纳税收入等等相关政策。

国内的养老地产起步晚,发展快。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逐步推进养老产业规范化,标准化。2012年国家出台了国标《养老机构基本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养老机构”定义的国家标准。2013年10月18日,在全国老龄办、国家标准委的指导下,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了《老龄宜居社区(基地)标准》发布、《养老基地连锁服务标准》启动仪式,拉开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的序幕。

2.配套保障

养老产业需要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因此在传统的养老院升级到养老综合体乃至区域综合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文化传媒、家政服务、金融和房地产等产业资源,形成以养老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例如以高尔夫+养老模式,温泉+养老模式、禅茶+养老、度假+养老等模式,充分发挥其他产业及其资源的作用。

在完善养老产业配套保障的过程中,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养老产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专业型的养老人才严重不足,包括在一线的护理服务人员、机构运营人员等等。加快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也是目前国家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工作。2013年11月23日,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京成立,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35号文件”)中对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是改善养老服务人员缺口巨大的一项重要举措。

3.模式保障

模式保障,包括投资、建设、运营、退出模式,即养老产业的BOT模式和BOO模式,BOT政府与私人企业签订特许权协议,授权私人企业承担养老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与维护,让其充分发挥市场运作的优势,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养老项目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BOO模式在期满后项目的所有权不再交还给政府,由企业负责项目的运营。

目前,国内的养老产业市场正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模式,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但面对巨大的养老产业蛋糕,各企业都开始了大胆、谨慎的实践,并逐步摸索出了一些适用于国内市场的经验和模式。

三、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

传统的养老产业模式研究,通常从单一的产品形态入手,如CCRC(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老年公寓等,而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是以养老产业为重点,旅游休闲度假相结合,城镇化发展为整体框架的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具体表现为“1+X”的综合体模式:

四、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从城镇体系结构的分层提升与建设上进行细分,包括养老新城模式、养老小城镇模式、养老综合体模式和新型农村养老社区模式。

1.养老新城模式

城市依托当地全国闻名的养生养老环境,吸引全国各地的退休老年人慕名而来,从而形成以养老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构成人口与要素集聚,最终形成城市。美国太阳城是养老新城的典型代表,太阳城的面积约33.2平方公里,人口已接近20万,而且面积和人口还在继续猛增。

2.养老小城镇模式

城市远郊的中小城镇依托自身某种特色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形成养老特色化发展。例如温泉城镇、滨湖城镇、滨海城镇、度假城镇等特色城镇。例如亲和源温泉养老产业园等。

3.养老综合体模式

养老综合体以泛养老产业的整合为根本支撑、以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护理服务配套为重要基础,以养老服务和管理的创新为基本保障,可以实现“就地城镇化”。例如北京东方太阳城等。

4.新型农村养老社区模式

以乡村原生态养生环境和农业资源为依托,通过完善乡村休闲商业和医疗卫生设施,解决因子女外出务工出现的空巢村、空巢乡问题,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探索中国农村养老的一种新途径。目前农村社区养老的条件还不具备,但这也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种积极探索。

五、愿景

目前国家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养老产业,老年客群市场已形成规模,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地产的“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具备,但是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好,这需要政府在土地、财政、税收“三大基石”制定出更为具体可行的政策,而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拿地、建设、运营、转让四个途径参与进来,从养老产业涉及的多个领域分享养老产业的红利。

民间资本在泛养老产业集群理念引导下必将打造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国情的区域养老综合体模式,绿维人愿为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加上浓重的一笔。

美国的太阳城开发模式和CCRC精细化管理服务,我们认为是两种比较典型的美国的养老地产的开发模式,我们希望对两种美国模式的研究和中国国情的对比,能够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方式。美国的太阳城特点是开发规模很大,有精准的客户定位和产品定位,CCRC是持续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跟太阳城的内涵,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中国如果进行社会化养老,在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企业参与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如何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的方式。

第一部分:美国太阳城的开发模式

这张图片很多人都见过,是比较有代表性美国太阳城的图片,太阳城是始建于1960年,到现在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了,最早法院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开发商是Del Webb。现在中国已经有很多项目都在借鉴美国的太阳城,包括明天要去看的卓达太阳城,美国太阳城这种模式应该对中国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国现在有很多太阳城,在西海岸、东海岸、南部等等,包括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都有很多的太阳城,我们对美国十几个太阳城做了一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看到美国的太阳城实际上从规模上来讲应该分为两大类:一是最早的1960年开始建设的在凤凰城的太阳城,凤凰城有两个太阳城,一个是SUNCITY,占地约8.9英亩,长宽南北长度7盈利,东西宽2.75盈利,总数44000多人。这个太阳城最大的特点规模大、配套全,有7个康娱中心,7个18洞高尔夫球场,有402个床位等等。西部太阳城是18年以后,在太阳城竣工这年开始建设的,到1998年人数是31000人,跟第一个太阳城同样的特点规模大、配套完善,也有297床的医院,也有表演艺术中心等等。除了这类的太阳城以外,我们发现大量的其他的太阳城实际上规模也就是几千人、1万人左右,基本配套没有那么全,只有一到两个康乐中心,几个俱乐部,配备1—2个高尔夫球场。我们有很多朋友,有的人都去美国看过各种各样的太阳城,我觉得现在我们对太阳城的理解不一定是完整的,实际上这种大规模的太阳城和快速复制的牧场太阳城是不同的,我们对主要的可复制的类型总结了几个特征。

1、都是在郊区低密度,占地大、容积率低;

2、住宅用地属房地产开发性质,依靠销售产权房屋回款;

3、低层建筑。建筑形态多为单层、独栋或双拼为主;

4、售价低。售价约为市内房价的1/3。

5、目标客群:活跃健康老人。必须55岁以上老人才能购买入住,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小孩儿可以来,但是一年不能超过三个月。

6、配套设施以会所和运动场地为主。专为老人设置运动设施,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等,7、一般不自建医院和护理设施。医疗和护理主要依靠所在城镇的大市政配套。

8、一般都会配建社区的商业中心,少区周边一般都会有商业中心,但是不只是为自己小区服务,而且还为周边的社区提供服务。

9、兼有旅游渡假功能。凤凰城的太阳城总人数44000人,其中28000人常住,16000人季节性旅游。

美国太阳城开发模式对中国的启发值得借鉴的方面:

1、住宅立项,依靠销售迅速回款;中国很多人都在纠结这个事儿,做养老地产到底是产权还是使用权还是会员制,实际上美国做住宅立项做产权销售太阳城是很大的特点。

2、客户定位精准,以活跃老人为主要客群,为其进行产品定位,满足其特殊的生活、交往、活动等需求。老人在社区里面的活动需求跟青年人、儿童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产品比较能够满足老人的需求。我们到美国去看到很多老人在一起活动,都非常的开心,也没有青年人打造,所以他有特殊的客户定位。

3、不设医疗、护理等配套设施,降低了前期投入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开发风险。这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也得思考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4、在市场和产业链日趋成熟时,可与分时独家管理公司紧密合作,在项目开始时便实现订单生产。

不适合国情的问题:

1、人多地少不合适大量低密度,单层的单体建筑,应以多层、小高体为主。

2、中国的公共医疗资源匮乏,如社区内不能提供一定的医疗、护理配套、市政配套的公共资源又跟不上,就会影响老人的入住选择。中国的老人和子女,选择老年住区最为关心的,还是所在社区能否提供及时、持续的医疗、护理条件。

第二部分:CCRC精细化管理服务

CCRC的概念: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在美国有专门的认证,有专门的证书。对老人实际上有很多分类,一般按照老人的生理年龄、健康状况简单来讲分三类。一是健康活跃老人;二是半护理需要照料的老人;三是需要全护理的老人。

CCRC的定义是为各类老人都能提供相应的居住产品,以满足老人在不同生理年龄阶段,对居住和配套服务的不同要求,老人不需要搬家就可以在社区中安享晚年的综合社区。

细分的产品可能只能提供一部分给老人一个阶段的居住产品和服务配套,但是CCRC老人退休以后到了这个社区,一直到最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一直到临终,这个社区都能提供服务。有持续照料老年社区、生活辅助型社区、专业护理设施、专科护理(特护),美国的市场和产品都非常细分了,中国还刚刚开始。

案例:这是美国某一个社区,刚才所说的7种类型老人社区都有标识,分别给老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适合哪些老人在里面居住,分的非常的精细。

美国CCRC九大特征:

1、目标客群与使用功能复合。至少不会为一类老人建立空间和配套。

2、户型平面按照目标客群和使用功能不同而变化,如厨房的配置。

3、三类产品配比不同。如Knedal on Hudson 6:1:1。

4、医疗、护理配套完善。如紧邻医院社区内设有医疗室,每层设有护理站(秘书站)等。

5、设有老人食堂。一般有2个不同标准。

6、不设大会所,但康娱设施化整体为零,满足功能需要,同时节省不必要的前期的投入。

7、经营模式以会员制为主。主要包括两部分:入门费+年费。

8、郊区区位,但规划布局紧凑。管理路线短,服务快捷,减少无效成本。单体都是五、六层、多层,不像太阳城都是单层、低层、低密度。

9、管理与服务人员比例高。KENDAL ON HUDSON的比例:1:1。国内很多养老项目管理任务人员比例也非常高,比如说亲和源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占到了34%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比例。所以,老人入住以后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料。

美国CCRC开发模式对中国的启发值得借鉴的方面:

1、满足了老人医疗、护理、康复、健康管理、家政服务等基本需求。

2、在同一社区中满足了老人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差异化的养老需求。

3、经营方式上多中方式:

1)会员费(入门费);

2)持有产权支持品牌扩张;

3)年费(月费)日常收益;

4)部分租金回报。

值得注意的方面:

1、配套要求高,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较慢,尤其是一个没有品牌的公司,如果开发CCRC这样的社区,老年人或者购房的年轻人能不能相信你这个品牌,能不能给老人提供很好的服务,直接关系到你的会员卡,你的入门费能不能收得上来。我们知道会员也是这样一种模式,下午华总会详细介绍,亲和源本身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2、会员制经营方式的支撑,品牌信任度。

3、会员制存在经营管理和监管不善带来的风险。

第三部分:中国:复合型老年住区开发

1、居住人群的复合在中国现在目前比较粗放的市场的环境当中,因为我们不可能像美国一样细分服务,目前这个阶段可能不需要那么细分。第二中国的传统概念还是希望老人三代能够在一起,不能同堂,最好在一个小区,也希望人群是复合的,老人希望能够看到小孩儿。另外,老人现在住进去,当时50多岁变成60多岁,70多岁,从健康老人变成半护理、全护理,这个社区里的老人自然会发生这种变化,人群也是复合人群。

2、服务功能的复合不能只是卖房子,开发企业的惯性就是盖房子、卖房子,要真正的转型一定要把刚才讲到的6、7类的专业配套跟上,有很好的队伍位老人提供服务,这样可持续发展。

3、产品形态的复合比如说老少户、老人专用户等等,适合不同的居住人群,提供不同的产品。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以前我们也经常提空间的可变性,我们想如果是老人现在进去是55岁,属于健康活跃老人,过了5年、10年,需要半护理、全护理,是否要让他搬家,让他挪到另外一个地方呢?有些项目提供了护理院、社区医院,但是老人不希望搬家,所以从他进去是健康老师逐渐年龄增长以后,我们希望这个房子空间是可变的,减少了浪费,也减少了安享幸福晚年的骚扰。

4、产业的复合中国现在刚刚开始,我们能不能很好的发展养老地产,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养老的产业链必须要尽快形成,来支撑养老地产的开发。比如说老年人的设施设备,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老年人所需要的服务,包括团队,包括很好的管理公司等等。

一个好的产业链的形成应该会选择一些大的城市群,找一些产业园区落地,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在一些主要的核心的城市带选择这样的大的养老产业,比如说城市一体化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块儿产业园区,能够带动很多国外的成熟的养老设施、设备、管理公司、教育机构等等能够入住养老产业园区,就能够辐射周边很快的发展未来养老地产项目,这是很重要的。

5、盈利模式的复合刚才我们介绍了两种方式,一种是产权销售模式,一种是会员制的方式,可能还会有其他的盈利模式。开发企业在从事养老地产开发之前,一定要做好盈利模式的研究,尽量减少单一的盈利模式,有可能会带来资金链的紧缺。比如说有的项目一开始品牌不够,可能买会员卡入会的人不多,就必须得销售一部分,如果你的项目里面有一部分能够按照住宅立项,那就为将来会员制的方式提供灵活的保障。

下载养老产业(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养老产业(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养生养老“产业”,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借鉴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老......

    积极发展养老产业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省已于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末,全省老龄人口已达729.38万人,占人口总量......

    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每栋大楼都有不同颜色,老人可以根据颜色辨别自己家在哪个门栋,每位老年人佩戴着紧急呼叫的胸卡,无障碍设计遍布居屋和小区。十多栋大楼都用连廊连接,做到风雨......

    养老产业培训实施方案

    养老产业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理念:为家庭分忧 为儿女尽孝 二、培训对象:公司内部会员三、培训方式:授课+实训(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四、培训等级:初级 中级 高级 技师五、培训期......

    2015年养老产业回顾

    2015年养老产业回顾 【内容摘要】关于顶层设计中长期照护保险。长照险的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度膨胀把没有治疗价值的退行性疾病需要长期照护的群体与医疗分开。青岛从结余......

    市场化运作养老服务产业

    市场化运作养老服务产业 近日,中央财政下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4亿元,支持在吉林、山东、安徽等8个省份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试点通过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引......

    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健康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健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广义的健康概念,是随着人们的健康理念的延伸而产生的,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