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养老产业产值破10万亿

时间:2019-05-12 18: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30年养老产业产值破10万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30年养老产业产值破10万亿》。

第一篇:2030年养老产业产值破10万亿

2030年养老产业产值破10万亿

导读: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中国各类养老机构有4万多家,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床位仅有380多万张。养老产业是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已被不少投资者视为未来的又一掘金点。

中投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总经理李景彬表示,中国目前已经形成养生养老产业规划。前不久国土资源部也明确了养老用地性质的政策,标志着中国养生养老产业作为独立业态,有些市场主体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大型房企、机构投资者已经加快布局养老产业,但是养老地产不仅在项目开发阶段面临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还必须对项目运营后服务产品进行投入,这与以往房地产开发的短期盈利模式不同,也给投资带来风险。

在养老产业投资方面,李景彬表示偏好重资产、短约期和大规模。

“企业资产有轻有重,产业各个环节的市场主体不同,目前阶段,我们侧重养生养老地产的发展。”

此外,他们偏好短约期,养生养老地产是养生养老健康服务业的一环,也是房地产的一种。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重视资产的流动性。

“尽管中国的养生养老地产为代表的产业只是起步阶段,我们还是偏好大规模,获取规模效应和资本运营。”李景彬称。

不过,目前的优惠政策还较为有限,或者针对性不强,作用效果不够明显。这也造成了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面临较高的门槛。据民政部测算,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市场需求是8000多亿,但在上海、浙江等地,增加一张床位即便不算土地成本也需要16万元。对于自身在养生养老产业的角色定位,李景彬表示:一是长期资本的募集者。通过IPO募集长期资本;设立私募基金,将保险等资金转化为养生养老产业需要的长期资本。第二个是市场主体的协调者,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第三是金融市场的创新者。满足各种新兴主体的资本需求。

结语:中投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执行总经理李景彬表示,中国目前已经形成养生养老产业规划。前不久国土资源部也明确了养老用地性质的政策,标志着中国养生养老产业作为独立业态,有些市场主体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二篇:养老产业“四大痛点”待破

养老产业“四大痛点”待破

2013-09-02 08:10 | 评论 | 分享到:作者:张昊来源:中证网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产业发展日益被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业,未来必将成为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李克强总理近期也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级政府不断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但我国养老产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很多方面仍不尽完善。诸如所谓的养老地产,目前更多的只是一个噱头。由于缺乏服务内核,社会化养老的可持续经营还存在一定问题,真正激活养老产业还需破解一系列难题。

卖房子还是卖服务?

在深圳以东几十公里的惠州大亚湾、巽寮湾沿岸,数十个以“养生、度假”为卖点的楼盘一字排开。这些主要面向深圳需求的楼盘多依托滨海资源,一些楼盘甚至为购房者描绘了一幅将父母接来养老的愿景:在徐徐的海风吹拂下,一对对老年人在依山傍海的社区中穿行漫步,他们的子女在几十公里之外的深圳打拼奋斗。

然而现实相当残酷,深圳东区域的养生地产现状不容乐观。夜色降临之后,一片片已经建成的高层住宅少见灯光,大面积空置,这片少有人烟的住宅区被当地媒体称为“鬼城”。很显然,这些仅仅依托山海资源的养生地产难以引起深圳购房者的兴趣,“将父母送到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一定算不上孝顺,”一位深圳购房者表示。

这些楼盘开盘以来的销售成绩大多差强人意,一位深圳地产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这里的“养生楼盘”普遍销售不畅,“其中一个楼盘,17亿的货量,开盘快两年了只卖了1个亿”。

虽然目前有诸多开发商都提出拓展养老地产,但是似乎还没有开发商能够真正把“卖房子”和“卖服务”之间的关系厘清。即使是自诩为行业领跑者的万科,在首个养老地产项目、位于杭州的万科随园嘉树售罄之际,总裁郁亮却表示售罄并不意味着这一项目的成功,因为买家多为40岁左右的“少壮派”。“目前养老行业里面不少是公益模式,并未看重商业模式,但万科不可能走到慈善养老领域去,”郁亮说。养老地产的口号已经提出多年,至今还缺少真正的成功案例。

养老地产目前更多的只是一种概念,但这种概念的背后,却是社会养老服务现状的尴尬。一方面,在多数人的眼中,将父母送至养老院依然是一件不孝的事情。另一方面,真正能够运作良好的养老院少之又少。以北京为例,专注于养老院市场推广的晚霞网市场总监肖利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京城的养老院还停留在比拼硬件的阶段,“宣传资料上都在宣传装修的富丽堂皇,收费也十分高昂,每月超过万元的费用使能够负担的人并不多。”肖利军介绍,即使收费偏高,目前北京能够实现盈利的养老院少之又少,由于床位空置率始终较高,多家养老院已经处于倒闭的边缘。虽然养老产业的广阔前景一直被看好,但是在运转多年之后,这个看起来很美丽的朝阳产业还停留在有名无实的阶段。

“中国养老事业在5年前各方都关注的情况下开始实验。实验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堆痛苦的经历,还有媒体的质疑,”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表示。

破除产业发展“痛点”

包括养老地产在内的养老产业遭遇尴尬,缘自四大难题未解,世联地产顾问事业部总监李亚南将之称为“四大痛点”。诸如养老院、养老旅游等,无不面临着这一难题。

这四大痛点分别是:市场模糊、盈利困难、营销乏力和难以持续。

“到目前为止,养老产业面对的还是一个模糊而想当然的市场,”李亚南说。可以根据健康程度对老年人群进行一定的划分,而目前的养老产业还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按照李亚南的划分,可以把老年人群分为高端健康老人、高端自理老人以及需要护理的老人。“几乎所有介入养老产业的商人都将目标对准了高端健康老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群体的实际规模与购买力。”另一方面,健康老人也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因为自然规律决定了每一位健康老人最终都会走向需要护理的阶段。很显然,多数养老机构还拿不出一套完善的护理老人的服务方案。

养老产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盈利困难。“很多接触过养老地产、投资过养老院的商人都表示,养老产业是一个比较慢、比较贵、比较不赚钱的产业。对于养老地产而言,赚钱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李亚南介绍很多养老物业的土地性质都比较冷门,有医疗划拨用地、工业用地、集体土地甚至军事用地,很多养老物业都难以销售,投资方难以收回成本。对于手续完备的养老项目而言,政府还会设定很多条件,要求开发商建设基础设施,这极大地推高了养老项目的成本。

如何营销养老产品也是整个养老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对老年人进行营销?到底是卖房子还是卖服务?这些问题搞不清楚,怎样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李亚南表示,对于养老产品的营销而言,卖物业还是卖服务,卖给老年人还是卖给他们的子女,营销方式的差别很大,因此需要不同的营销渠道和手段。由于这些基本问题还没搞清楚,因此目前养老产品还难以做到有效的营销。

正因为养老产业的诸多不完善,所以养老机构的持续经营是一个更大的难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完善的养老服务团队,无论从人员培训还是团队管理方面,养老机构都难以做到专业可持续。加之养老产业还需要医疗等更加专业的资源,真正能够持续经营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然而持续经营对一家养老机构而言至关重要,台湾养老机构恒安照护集团董事长胡世贤表示,“养老产业是一个进入就不能退出的产业,如果半途而废将对社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实现精准定位和营销

一方面,国内养老产业面临诸多难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产业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破解上述“四大痛点”也并非无方可寻,台湾、日本等的经验为加快养老产业的成熟提供了路径。

世联地产顾问事业部总监李亚南表示,改变当前养老项目定位模糊的现状,需要事先做好市场调研,李亚南举例说,北京和深圳的养老需求就不一样,北京本地有大量的老龄人口,加之北京的房产往往价值不菲,以房养老将有巨大的市场;而对于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市场而言,由于深圳移民较多,养老市场更多的侧重团聚需求。“只有做好了前期调研,才能做到精准定位。”

目前多数养老项目的盈利都存在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做好前期规划。“如果没有计算好投入的节奏,前期投入过大往往入不敷出,前期投入过小则难以吸引首批客户,这需要经验的积累,与专业团队的策划。”

做到了精准定位与盈利规划之后,营销难题也有望迎刃而解。李亚南表示,成熟的养老市场经验很有价值,“以台湾为例,老年照护的付费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缴纳一笔较大金额的押金,就可以免去缴纳服务费用,因为这笔大额押金可以为运营商节省融资成本,从这一点来看,金融行业和养老产业的结合存在较大的空间。”

不过对于养老项目如何持续运营,李亚南表示目前确实没有明晰的思路,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整体市场环境的成熟。“由于目前整体养老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在人才培养,团队组织等方面依然停留在摸索阶段。”

正是看到目前大陆养老产业的现状,台湾恒安照护有意拓展大陆市场,并于去年正式在北京设立了分支机构。但恒安照护遇到的问题是,其推行的以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还难以落地。胡世贤介绍,近年来恒安照护接待的来自大陆的参观考察团体多达6000多人次,“很多前来参观考察的官员和商人都对目前台湾的养老产业模式感兴趣,但当我们主动到大陆推广我们的产品时,依然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这可能与大陆商人赚快钱的心态有关,”胡世贤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目前购买力有限依然是国内养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养老产业距离真正的朝阳产业还缺乏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目前国人的文化传统与西方社会的养老观念也有一定的出入,“多数中国的老人依然希望把房产作为遗产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作为养老的本金。”

不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现实可能会倒逼国人接受西方的养老理念。“未来80后夫妻赡养双方父母的压力很大,以往的中国式养老很可能遭遇很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的基础可能更加充分。”张车伟还指出,目前国内养老产业还没有形成赚钱效应,“据我了解,投资养老产业的商人收益都十分有限,这使得养老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培育。” 养老产业概念静待市场挖掘

随着养老产业被寄以“朝阳产业”的厚望,养老概念个股也引发市场关注。其中养老信息服务和养老地产是受关注的热点。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养老产业概念将逐渐走进投资视野,相关个股可能被激活。

医疗信息业受重视

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会议指出,要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等养老机构的转诊与合作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养老服务更注重区域信息的联网、自动报警、健康档案记录等服务,必将带动医疗信息化的需求。事实上,美国的医疗信息化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例如Google跟美国的医疗中心合作,为几百万名社区病人建立了电子档案,微软也推出了一个新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平台。英特尔和IBM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进展。IDC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70.8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6.6%。IDC预计到2017年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的规模将达到336.5亿元,2012至201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5%。

从国内情况来看,东软集团的医疗信息服务具备相当优势。宏源证券研报指出,公司在政府信息化、电信行业、公共卫生和医疗IT、能源等多个领域继续保持市场优势地位,在宏观形势较差的情况下实现了各业务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奥维通信则率先开始对养老信息产业的积极布局。据公开信息,2012年10月该公司独家出资200万元组建南京奥维居家养老云服务中心,今年4月公司又独家出资100万元组建天津市虚拟养老服务中心,今年7月公司再次独家出资100万元组建成立甘肃民维虚拟养老服务中心。今年,该公司还在深圳招聘养老项目经理,按照目前的趋势,预计公司未来可能会在全国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养老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

相关板块值得期待

在房地产行业,养老地产一直都是热门话题,虽然现有的养老地产项目多停留在造概念买房子的层面,但是养老地产始终引起行业内人士的兴趣。

A股唯一的地产服务类上市公司世联地产,8月19日在深圳与台湾恒安照护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世联地产将进入养老产业。世联地产方面表示,通过战略合作,双方可以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共同探索真正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

此外,并非以房地产开发作为主营业务的塔牌集团,近期也有意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塔牌集团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蕉岭县人民政府签订《蕉岭县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意向书》,拟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蕉岭县境内开发旅游项目,蕉岭县人民政府为公司提供政府文件规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支持。有蕉岭人士分析,从目前情况看,塔牌该项目在养老地产业发力的可能性比较大。今年7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批准蕉岭县为“中国长寿之乡”,成为广东客家地区第一个长寿之乡和全国20个长寿之乡之一。目前已有碧桂园等超大型开发商在当地开发相关项目。险企“跑马圈地”养老市场

近两年来,监管层逐步降低了保险企业投资门槛,扫除了保险资金进入养老市场的障碍。目前,泰康人寿、新华保险、平安集团、合众人寿等多家寿险公司已加快步伐在养老市场跑马圈地。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险企在快马加鞭布局养老社区的同时,实际上也面临着诸多难题。

投资成本较高

2009年底保监会开始批准中国保险行业投资养老社区试点资格。自此以后,保险大军开始大举进入养老地产市场。虽然监管部门放开了对险资的限制,但是保险公司进入养老地产市场仍有诸多难题需要应对。

首先是营利性保险地产的政策导向尚不明朗。申万研究报告显示,保险行业进军养老地产具有营利性质,冲淡了传统的集中式养老机构半公益的性质,因此国家政策的导向尚不明朗。保险公司介入地产开发不仅会受到开发资质等各种限制,进行养老社区的一级开发则更是难上加难。

二级获地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养老地产的用地性质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开发企业通常以住宅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或工业用地形式拿地,成本与普通商业用地没有差别,但养老地产回报期是商业地产的两倍,投资高却回报率低。北京昌平区目前已有的53家养老机构中,除少部分公办机构外,绝大多数为社会办非营利机构。北京市昌平区民政局表示,该区至少已有三年未审批新的养老机构用地。

因此,投资成本高、拿地难是险企进军养老地产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另外,目前国内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仍未成熟,挂钩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前景不明朗、“只租不售”也将可能使养老地产的回报周期被拉长至10年、甚至20年以上,加大了投资开发的风险。

相关产品“难产”

虽然险资正积极投入养老社区,但是相关挂钩产品的前景不容乐观。去年4月份,泰康人寿推出“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购买该养老计划的客户有入住泰康社区的资格。合众人寿随后也推出了一款与养老社区相关联的保险产品,对投保该产品达到一定金额的客户也提供入住养老社区的增值服务。

但是北京保监会自2012年起,前后两次对购买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保险产品发出风险提示,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

监管层的态度打乱了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相关产品的步伐。新华保险官网信息显示,该公司曾计划在去年6月下旬推出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保险产品,其产品和销售政策会与泰康的保险产品有不同之处,此后便再无下文。中国证券报记者昨日向相关人士核实,该产品目前仍未发布。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目前保险机构对推出挂钩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较为谨慎。目前相关产品多见于泰康人寿和合众人寿。

记者了解到,目前泰康与养老社区挂钩的“幸福有约”产品北京三期项目共计有3000份名额,目前已经销售了1000多份。早前有报道指出,从今年7月25日开始,合众人寿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保险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销售。开售两个星期后,保费收入超5000万元。胡世贤: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在养老产业开始被广泛关注的同时,来自台湾的恒安照护集团也看好大陆养老产业的巨大空间。恒安照护集团于去年进驻大陆开展业务,恒安照护集团董事长胡世贤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的养老产业起步较早,大陆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恒安照护集团愿意在大陆推广台湾养老产业取得的经验。

人口结构存商机

中国证券报:恒安照护集团怎样看待大陆养老产业的前景?

胡世贤:大陆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速度要远大于台湾,由于大陆实行了计划生育,未来大陆的人口结构将十分特殊。目前大陆是四位老人、两位子女、一名儿童的“四二一”结构。按照这样的发展,随着大陆生活品质的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我预计未来大陆的人口结构有可能变成“八四二一”。我们从去年起开始拓展大陆市场。

中国证券报:恒安照护服务的老年人主要是哪种类型?

胡世贤:我们的主要照护对象还是需要护理的老人,在台湾被称作失能老人或者失智老人。事实上,越是健康的老人,经济状况越好。但是即使是这样支付能力较高的老人,身体机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是自然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被照护。但是两岸的老人都一样,希望身后为子女留下一些遗产,这也限制了老人的支付能力。

养老产业空间大

中国证券报:大陆的养老产业最有可能从哪个方面开始启动?

胡世贤:我们发现,目前大陆的很多商业养老项目投资不菲,虽然规模很大但是缺乏运营管理经验,一些物业并不适合老年人居住,因此造成一些失败的案例。我们注意到,华人文化中,老年人都希望“在地老化”,他们希望老年阶段生活不要脱离之前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老年人有三怕,怕死、怕病、怕孤独,其中孤独是一种持续的困扰。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制订了一些针对性的方案。

我们估计,目前大陆一线城市中,有三成左右的老人能够接受每月一万元人民币以下的养老服务。目前台湾的养老机构还属于非营利组织,在免除税务的背景下,每年能够实现8%左右的利润。所以我们认为只要产品定位合理,大陆养老产业有着巨大的空间。

中国证券报:恒安照护提倡什么样的养老服务?未来将通过哪种渠道进行推广?

胡世贤:我们提出了安全、尊严、充实、快乐的养老服务理念,目前我的父母就住在恒安照护的养老院中,按照我目前的财产水平,如果我的父母愿意住,那么多数老年人都会愿意住。恒安照护前不久与地产服务类公司世联地产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养老产业的多个方面展开合作。大陆市场的特点是,任何一个小市场做到全国的时候都非常巨大。

第三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养老问题是事关公平与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不立即着手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无法集中高效使用有限的社会优质劳动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3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据预测,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2.48亿,2050年将达4.37亿,届时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1.2%,也就是说每3到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我国在90年代末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07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53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1.6%。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

问题

(1)历史欠帐较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没有完成养老积累,这个包袱留到了现在。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目前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

(4)目前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应为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产业的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国际养老产业关联阅读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 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 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 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

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国外养老社区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现在,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

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

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

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截止现在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目前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目前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

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我国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养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老有所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基本道德追求之一,而这种道德追求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为载体,以老年人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而坐享天伦之乐为目标的一种养老模式。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家庭养老在当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极其现实而又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下面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谈认识。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养老法制观念。一方面,加强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所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定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子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们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养老法制意识。宣传教育不是万能的,因此,动用法制手段,规范人们的养老行为,强化人们的养老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村多数人对法律了解得不多,特别对养老方面的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宪法》、《民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养老的规定,特别要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方针,宣传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是人们知法、懂法,增强养老法制观念,要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对侮辱虐待老人、拒绝赡养老人情节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也要让老人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老年低保范围,尽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人都纳入低保,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途径,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三)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或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托老所,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代养费搬进有条件的农村福利院或城市社会福利院,由其代养。

(四)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因此,农村老年人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拓展大病医疗救助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建立专门的基层组织协调管理养老方面的工作。从乡镇到每个村、组建立起配套的老年组织网络机构,这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非同城市,城市里有以解决家庭问题养老矛盾为主要职能之一的街道居委会。而农村家庭矛盾,养老问题以往大都通过亲朋好友及家族内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者出面给予调解。如今这种传统的调解方式已日渐势微,急需成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管理的配套机制。

尊老、敬老、养老是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精华,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富强,又为我们的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这就是要追求一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更高目标。

第四篇:福建省确定机械工业发展目标 向万亿产值挺进

福建省确定机械工业发展目标 向万亿产值挺进

www.xiexiebang.com 2011-08-26 09:55 陈晓燕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26日讯(记者 陈晓燕)记者从省经贸委了解到,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我省确定机械工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福建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十二五”时期,我省装备制造业要重点推进船舶修造、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电工电器、环保设备、飞机维修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轻纺、电线电缆、建材、冶金、石化等机电一体化产业装备和海洋工程装备、大功率风机、港口机械等,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竞争力强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5日记者获悉,《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出炉,福州17家企业纳入我省百亿大企业培养名单,另有9家企业纳入重点培育的50家行业领军企业名单。

推进十大重点区域产业集聚

规划指出,将以闽江口、湄洲湾(南、北岸)和厦门湾区域为重点,打造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推进环三都澳、闽江口、平潭综合实验区、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古雷—南太武新区、武夷新区、三明生态工贸区、龙岩产业集中区等十大重点区域产业集聚。

其中,闽江口将依托福州港口枢纽和交通通道,重点建设罗源湾、长乐滨海和江阴临港产业集中区,以及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提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冶金化工等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罗源湾金属及深加工、长乐纺织化纤和福州光电显示等千亿元产业集群(基地),加快推进福州台商投资区、罗源湾不锈钢产业园、青口汽车城、融侨电子产业园和江阴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等建设,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福州17家企业纳入 百亿大企业培育范畴

未来5年我省将发展大企业大集群。福州市已经有17家企业被纳入百亿大企业培育范畴,分别是: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海西钢铁集团、华映企业(含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华映视讯有限公司等)、福建华冠光电有限公司、福建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福建经纬集团、福州蓝星化工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继集团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飞毛腿集团、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新大陆集团。

福州市还有9家企业列入重点培育50家行业领军企业名单,分别是: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福州晚报记者 汤淌)

东南网-福建日报6月12日讯(记者 兰锋 郑昭)乡音乡俗溢亲情,两岸携手话交流。11日晚,由海峡两岸66个相关机构、社团共同主办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海峡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致力于形成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经贸合作的平台、两岸合作交流政策研讨的平台和两岸合作交流枢纽的平台。

20时许,在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宣布:“第三届海峡论坛开幕!”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春兰,代省长苏树林,省政协主席梁绮萍,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文清出席开幕式。苏树林主持开幕式。王毅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说,海峡论坛是由两岸同胞共同打造的论坛,是两岸民众平等参与的论坛,大家都是主人翁,都是参与者。在这个舞台上,我们一起来为论坛鼓劲,一起来为论坛出力,一起来分享论坛的成果。希望今年的论坛能够办得顺利圆满,希望两岸关系能够顺应两岸民众的需求,顺乎历史前进的潮流,顺风扬帆,勇往直前。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曾永权在致辞时说,两岸关系已经迈向和平大道,开启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时代。两岸关系曾经经历风风雨雨,我们要惜福感恩,珍惜得来不易的局面,千万不能再走回头路。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后代子孙能在和平繁荣的环境中成长、茁壮,希望两岸关系能像今晚一样喜气洋洋、和乐融融。

开幕式后,由来自海峡两岸的6名主持人共同主持的“中华情·海峡缘”晚会拉开帷幕。从主题歌舞《海峡缘》、歌曲《两岸同歌》、舞蹈《青花》,到大型杂技《腾·韵——顶碗》、四川民歌《康定情歌》和民族时装歌舞秀《相亲相爱》等,两岸演艺界人士为大家共同演绎了精彩的节目,掌声阵阵,现场洋溢着浓浓的海峡情。

第三届海峡论坛于6月11日—17日在我省九个设区市举办,以“聚焦基层、共享成果”为主议题,体现“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特色,将举办大会活动、台湾特色庙会、两岸民俗和佛教交流、两岸文化交流、入岛交流等五大板块13大项活动。

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以及亲民党荣誉副主席钟荣吉、台湾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新党全委会顾问陈癸淼、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台湾桃园县县长吴志扬等和来自两岸的8000多名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

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支持厦门经济特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行政管理制度、产业发展机制、公共服务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改革步伐,率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率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厦门经济特区的定位和要求,以及厦门市自身发展条件和需要,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突出一个主题,落实两个任务。一个主题,即: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两个任务,即:一是围绕密切两岸关系,构建推动交流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先行区;二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示范区。

构建推动交流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先行区

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康涛详细解读了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两大任务”。其首要任务就是:围绕密切两岸关系,构建推动交流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先行区,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体制机制。主要是在对台经贸体制、文化体制、口岸管理、社会领域进行先行先试。为此,厦门将在以下4个方面重点推进——

在对台经贸体制上先行先试,打造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根据海西意见关于“同等优先,适度放宽”的原则,在促进投资贸易正常化、便利化、制度化方面,实施更加开放和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促进厦台产业尝试对接、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并为ECFA后续各项协议的商谈工作提供经验。重点包括:推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建立厦台产业分工合作机制;推进两岸贸易便利化,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开展涉及两岸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等方面重大改革等。

在对台文化体制上先行先试,打造两岸交流交往最重要基地。拓宽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渠道和领域,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全面提升厦台之间文教卫体等方面交流合作的水平和实效,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从经贸领域向社会领域拓展探索经验。重点包括:创新两岸文化交流机制,加快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新两岸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深化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医疗卫生体制,建设国家级两岸卫生合作与交流基地。

在对台口岸管理上先行先试,打造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率先试行更加便利两岸直接往来的措施,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和“黄金通道”,为推动两岸人员互动和深化交流合作探索管理经验。重点包括:建立口岸大通关机制,健全两岸人流、物流往来的便捷有效管理机制,推动厦门电子口岸率先与台湾口岸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施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的管理办法,争取在实施赴台自由行试点、扩大在厦暂住人员赴金门旅游等方面率先突破;完善两岸“三通”机制,加快建设两岸海空运输综合枢纽等。

在社会领域改革上先行先试,打造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按照国际惯例及通行规划,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建立新型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继续优化保护和服务台胞正当权益的法制环境,探索鼓励台胞融入社区生活的管理体制。重点包括: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制等社会领域改革,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对台胞在厦置产置业、就学就业、居住生活等实行市民待遇,建设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办和海协会、海基会等两岸协商组织,在厦门设立派出机构,建设两岸事务重要协商地等。

康涛说,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示范区,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探索经验、作出示范。为此,厦门将在以下7个方面重点推进——

构建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和国有企业等领域深化改革,建立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效机制。

构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城市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建设一批区域创新支撑平台,完善风险投资、技术交易、人才引进等创新服务体制。

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构建有利于岛内外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包括建立岛内外一体化的公共政策和管理体制,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相关配套政策,实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构建促进现代航运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重点包括实施国际航运相关业务支持和配套扶持政策,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探索促进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行政问责制等。

构建一体化高效的区域协作体制机制。立足打造厦漳泉大都市区,推进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重点包括统筹区域发展规划,探索区域内城市间资源一体化管理机制,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等。

构建全方位开放的体制机制。着眼于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探索建立旅游、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的国际深度合作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机制,建立健全双向投资促进机制等。

如何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

袁荣祥介绍说,2009年,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海西战略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新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同时,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省会城市保持和谐稳定,为做好2010年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今年的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袁荣祥说,省委、省政府对福州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去年底省委书记孙春兰来福州调研和参加省委全会福州组讨论时,对加快省会中心城市建设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今年福州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在扩大需求中着力推动持续增长,在转变方式中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在先行先试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在改善民生中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打造宜居城市,努力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袁荣祥介绍说,福州初步确定今年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增长30%,力争增长35%;将重点组织实施322项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5235.71亿元,计划投资618.54亿元,切实把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发展方式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通过项目带动来优化结构、促进转变、推动发展。这些重点项目,包括向莆铁路福州段、江阴铁路支线等7项铁路项目;福银高速公路福州南连接线、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等9项高速公路项目;福清核电站、华电三期等10项新能源建设项目,同时,全线开工建设城市地铁1号线,推进10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新开工建设7个深水泊位。

在谈到产业发展时,袁荣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工夫,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今年福州在产业发展上将重点抓好“三个提升”:一是加快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现代服务中心,注重依托省会中心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代理、会计和律师事务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提速发展。二是加快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认真贯彻落实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涉及福州市的159个制造业重点项目,确保建一项成一项,尽快产生效益。抓好青口镁合金等58项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德盛特钢等180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加快推进中铝瑞闽、锦江科技等160项工业技改项目,努力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龙头企业、超千亿元产业集团。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进工业向“南北两翼”集聚,全力推动中化化工基地、中储粮和华粮物流项目、神华煤炭储运等央企大项目落地动建。坚持区港联动、港城互动,在加快推进江阴、松下、罗源湾港区深水泊位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大官坂工业用地开发和江阴工业区东西部填海造地,着力吸引重大临港产业项目落地,加快构建环罗源湾、闽江口南翼和江阴等重点产业集聚区。三是加快提升新兴产业比重,瞄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海洋等新兴产业,力争培育一批高技术含量、高成长性的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全面推进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打造以软件园为依托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海西动漫创意卡通城,努力把福州建成海西创意中心。

打造宜居城市,不仅是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重心辐射作用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民生、造福于民的迫切需要,更是一个城市吸引投资、改善环境、提升品位的现实需要。袁荣祥进一步介绍说,福州将继续按照“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的思路,促进省会中心城市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将加快构建三环、四环等环城快速路网和城市地铁,继续拓宽改造一批市区道路和交通节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实施第一批500万平方米危旧房(棚屋区)改造,突出抓好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海峡金融街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和功能提升,着力推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网格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不断改善城市宜居品质。

去年,福州市认真贯彻国务院《意见》,提出要把福州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城市,榕台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先行先试取得新的成效。袁荣祥说,今年在全力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人员互动和科技、教育、卫生合作的同时,当务之急是抢抓机遇,全面推进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平潭海峡大桥、平潭环岛路、对台客运滚装码头以及水、电等配套设施,争取今年第四季度建成平潭海峡大桥;切实加快生产性项目特别是旅游等服务业项目落地,力争在设立两岸合作海关特殊监管区上取得突破,积极探索两岸合作具体模式。加快培育闽江口产业对接集中区,推进建设东南IC制造基地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基地,积极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转移;抓住海峡两岸签署金融合作监管备忘录的机遇,吸引台湾金融机构来榕投资设点。同时着力拓展榕台“三通”,争取增辟榕台空中航线,开通海峡快捷走廊,组建两岸邮轮公司,建成两岸邮政枢纽中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就业方面,福州市今年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以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4万人;在社会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推进跨统筹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着力改善居住条件,认真落实《2009—2011年廉租房保障规划》,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房供给任务。同时,加快推进26项社会事业项目,以及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生态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推动可持续发展。袁荣祥说,新的一年里,福州将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更好地把发展经济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统一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宁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实施意见

(2009年9月4日中国共产党宁德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充分发挥宁德在海西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宁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快速崛起,根据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总体部署,制定如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国务院《意见》对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国务院《意见》的出台,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对我省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国务院《意见》和我省这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为宁德市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局,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有利于发挥宁德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长三角前沿平台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浙南地区乃至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增强发展后劲;有利于宁德构建“北承南接、西进东出”的快捷交通网络,形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和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交通枢纽;有利于发挥宁德在对台交流合作方面的独特优势,构筑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宁德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山海资源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布局大型临海工业项目,打造新兴临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利于宁德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和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有利于加快宁德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构建环三都澳城市群,壮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推动宁德在海西东北翼迅速崛起,使之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二、明确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把握发展定位。国务院《意见》赋予海峡西岸经济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四大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重要作用。宁德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重要增长极,应结合区位、资源、环境、产业、人文等优势,重点明确六个方面发展定位: ———海西对接长三角前沿区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增强与长三角区域的互动融合,大力推进金融、物流服务、商贸流通、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及招商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双向对接,重点加强与温州、丽水、衢州等浙南地区和上饶等赣东北地区的区域合作,主动承接其产业、资金、技术及人才转移,增强要素虹吸效应,加快建成海峡西岸对接长三角的前沿区域。

———对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发挥对台前沿优势,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对台直航口岸、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和万亩台湾工业园等建设,争取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推动与基隆市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努力把环三都澳区域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科学规划,加快开发深水港湾资源,主动对接台湾制造业,积极推进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大力发展能源、冶金、机械、船舶、石化、风电设备等产业,鼓励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打造技术先进、支撑有力、竞争力强的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大力推进高等级公路、大运力铁路、深水泊位等交通通道建设,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便捷的“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海峡西岸服务内陆省份和拓展对台合作的出海大通道,打造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交通枢纽。

———海西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胜地。发挥宁德“山海川岛湖林洞”等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交融的独特优势,精心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风景区,大力推进4A级以上旅游区创建和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提升“闽东北亲水游”品牌,增强宁德市旅游景观对海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同时拓展与弘扬畲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茗茶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将宁德打造成为海西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绿色宜居海湾新城。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施环三都澳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规划。按照“临海、跨海、环海”三步跃升的城市发展战略,走产业、城市、港口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高度重视县域规划,大力推动环三都澳城市群发展,建设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绿色宜居的城镇体系。

(二)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国务院《意见》和省里《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全面实施环三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环三区域发展。

———建设起步阶段(2009-2010年)。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环三都澳区域产业吸纳与集聚功能增强,临海重化产业布局建设取得突破,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对台交流合作逐步扩大,全方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心城市带动力得到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新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较大改善;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全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开发阶段(2011-2015年)。通往内陆省份的主要通道基本建成,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成为海西东北翼、内陆省份及浙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环三都澳区域溪南、赛江、漳湾三大临港工业区全面开发,石化、冶金、电力等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带动相关临港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升级;对台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两岸三地联系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到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5年,与全省发展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全面发展阶段(2016-2020年)。到2017年,与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环三都澳区域开发目标初步实现,基本建成新兴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港口枢纽和绿色宜居海湾新城,成为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海峡西岸东北翼重要经济增长极;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科学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三)完善战略布局。完善环三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环三区域核心区、主体区、统筹区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三区”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各县(市、区)要紧抓机遇,主动融入,力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环三区域发展中求先行、谋发展、争作为。蕉城区、东侨开发区要壮龙头、做表率、求先行。着力加快

城市东扩南移、面海跨海,集中精力做大产业规模、提升科技含量、做优城市环境、做强经济实力,实现经济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建设优良人居环境、增强中心城市集聚带动辐射功能等方面实现大突破。福安要挑大梁、走前头、求先行。围绕建设“中国中小电机之都”、“中国民营造船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社会创新力、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以加快产业南移带动城市拓展,集中精力打造临海港口工业城市,争取尽快跨入全省经济十强县,进而跻身全国百强县。福鼎要当先锋、谋对接、求先行。主动承接长三角及浙南地区产业转移,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产业升级同步,加快建设以核电为主的东南沿海电力能源基地,着力打造沿海生态型工业城市。霞浦要立潮头、争跨越、求先行。大力引进临海大工业项目,以溪南海西工业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通港达海通道,临海沿线尽快布点配套产业项目,着力打造临海重化产业基地。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要在大局中找定位、争作为,做到强特色、重互动、求先行。加强与核心区、主体区的协调互动;大力改善交通条件,打通向西延伸、向海靠拢的快速通道;依托各自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生态优势,整合旅游资源,联手打造沿海开发的“后花园”,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和休闲避暑的最佳目的地。

(四)遵循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按照“六个着力”要求,坚持“四个重在”、“四求先行”、“四求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努力将环三区域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实现环三区域发展目标任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境界,提升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全力实施环三区域发展战略中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宁德实际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人才、科技和资源等瓶颈问题,(上接A1版)努力提高宁德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拓展发展优势,大力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创造活力和机制活力。必须坚持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采取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推动科学发展、拓展宁台交流合作渠道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整合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以差异化战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快速集聚,加快核心区具有竞争力的板块开发,实现率先发展,带动全市共同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创新区域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协调处理区域之间关系,加快构建港口群、产业群、城镇群和交通网、风景带、生态链,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化统筹协调、互动并进。

三、着力先行先试,构筑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着眼于产业高端合作,立足优势互补,深入拓展宁台在经贸、旅游、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将宁德打造成为新兴的台商投资集中区和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构建

合作平台,实现对台经贸合作和产业对接新突破。在漳湾片区规划建设万亩台湾工业园,并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成为出口加工区,重点引进台湾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光电等高科技产业和食品加工业。以赛岐经济开发区樟港片区和东元福安电机工业园为依托,争取引进若干个台湾电机项目或整体转移项目,建设福安台湾电机电器工业园。充分利用宁德船舶修造产业优势,发展台轮维修业务,打造台轮修造基地。整合临港产业资源,承接台湾机械制造、冶金、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等产业转移。以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为依托,发挥“海带之乡”、“紫菜之乡”以及优质榨菜种植基地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台湾食品加工业的合作,建设霞浦台湾食品和水产品加工区。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在霞浦三沙设立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把园区建设成为集引种、试验、筛选、繁育、推广为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摇篮和窗口。安排宁台农业合作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重点项目、交流平台建设等。以海峡大茶都为平台,加强宁台茶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古田海峡两岸食用菌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提升食用菌精深加工水平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层次。

(二)加强载体建设,实现对台招商引资新突破。办好一年一度的“6·16”海峡西岸·环三都澳宁德投资洽谈会,并借助这一平台,举办两岸产业论坛及两岸产业对接会,推进宁德重点产业和台湾优势产业对接。积极筹备两岸渔博会和两岸电机电器博览会,引进台湾渔业优良苗种和先进技术,吸引台湾企业参与宁德市电机电器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对宁德市沿海无人岛进行布局规划,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台资开发。落实宁德、基隆两市签订的合作协议,推进两市投资、贸易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科学整合招商资源,拓展对台招商渠道,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招商引资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开辟客货航线,实现对台直航和旅游合作新突破。加快建设漳湾、三沙、沙埕等对台客货综合码头,完善口岸通关各项基础设施,把环三都澳区域建设成为对台客货运的前沿平台。引导宁台两地港航企业互设办事机构,合资组建船队,做好直航对接工作。促成宁德港与台北港签订两地航线(客货)互为代理框架协议。尽快开通宁德港与基隆港的双向航线,实现直航常态化。推动两岸旅游业界对接,积极落实宁德与基隆达成的旅游对接合作意向,联合基隆、马祖等地区,联手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建立健全宁台双方旅游交流合作机制,组建宁台旅游协会联谊会,与基隆、马祖结成旅游友好合作区,共同开辟两岸旅游精品线路,建立两岸旅行社联营网络,允许两岸旅行社在两地设立办事机构,大力拓展双方旅游客源市场,做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加强两地旅游市场管理,建立两岸无障碍旅游协作区,把环三区域打造成为对台旅游的重要窗口和集散中心。

(四)推动两岸互访,实现对台文化交流新突破。发挥宁德对台“五缘”优势,举办陈靖姑文化旅游节,组织好“临水宫祖庙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规划修复、扩建临水夫人祖庙。举办爱国高僧圆瑛法师佛教思想研讨会暨纪念活动,筹建圆瑛法师纪念馆,修复圆瑛法师故居及圆瑛小学,推进对台佛教文化交流。以“ 弘扬历史名人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大力弘扬闽东朱子文化,筹建闽东朱子文化博物馆;开展两岸甘国宝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打造甘国宝名人品牌,增强台湾同胞的历史文化认同感。保护与发展畲族文化,开展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发挥畲医畲药在推动宁台医疗领域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以国际廊桥研讨会为平台,开展两岸文化保护学术研讨活动。组织北路戏、四平戏等国家级保护项目珍稀剧种到台湾演出,组织柘荣剪纸、霍童线狮、福安茶艺等民间传统艺术到台湾举办民间艺术展示交流活动。有效整合宁德文化资源,适时组织到台湾举办“宁德文化周”活动。邀请台湾主流媒体到宁德市采访,向台湾民众全面介绍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的发展规划、资源优势、投资环境和风景名胜,吸引更多台湾客商和民众到宁德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五)深化对口交流,实现宁台更高层面和行业协会合作新突破。整合宁德港三都澳、沙埕、三沙、赛江港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宁德———基隆经济文化对口合作协调处的作用,加强宁德市与基隆市在口岸、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保险、代理、信息等相关港口配套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地招商会展合作,争取共同举办专项招商和会展活动。以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和基隆市渔会为平台,加强两地在海洋渔业捕捞、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双方各行业、各界别团体开展文化、教育、艺术、体育、卫生、青少年等领域的交往交流。建立健全宁台民间团体、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交流沟通机制。密切与台湾工商界人士的民间往来,深化两地合作内容。探索建立行业标准、行规行约、贸易争议等方面的合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形式和错位发展的新商机。加强各县(市、区)乡镇与台湾有关县市乡镇对接,争取部分乡镇进入我省首推50个乡镇对接计划中。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建设海西东北翼综合交通走廊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原则,以支撑港口开发、临港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为导向,加快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航道、电力、水利和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一)加快建设“三纵四横五联”高速公路网络,拓展五大出省通道,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围绕构筑中西部新的通港出海大通道和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大通道以及市域高速交通环网,近期在完善沈海高速公路福宁段、罗宁段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沈海高速公路复线福鼎至宁德段、宁德至连江段,尽快规划建设寿宁至周宁高速公路;推进京台高速屏南连接线、宁武高速路屏南连接线建设,形成全市贯通南北的“三纵”高速大通道。加快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新开工建设京台高速古田段;推进福安至寿宁(闽浙界)高速公路、宁德至古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形成全市“四横”高速公路大通道;加快连接港口、机场等重要港站高速公路连接线规划建设工作,重点抓好溪南、沙埕疏港高速公路、宁德机场、三都岛高速公路连接线以及霞浦城关至东冲半岛高速公路等五条连接线的建设,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速目标。通过温州、福州、丽水、上饶、南平,拓展面向长三角、珠三角、浙南地区和中西部五条出省(市)通道。

(二)规划建设“一枢纽三纵五横九支线”铁路网络,形成六大出省(市)通道,力争实现县县通铁路目标。围绕建设宁德中心城市区域性铁路枢纽,积极构建中西部的大运量便捷通港出海大通道和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客货大通道,加快形成“一枢纽三纵五横九支线”的铁路网络。“三纵”铁路网中,在2009年实现温州至福州铁路通车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沿海货运铁路、宁德至漳州客专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建设,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将温福铁路转换为城际铁路。“五横”铁路网中,要加快合肥至福州高速铁路古田段建设;加快衢州至宁德铁路前期工作,力争2011年开工建设;积极筹建宁德至古田、宁德至丽水、宁德至上饶铁路,进一步加强宁德与内陆地区的横向铁路连接,构建环三都澳区域港口后方通道。结合港区、作业区建设情况,加快港口铁路支线的建设工作,近期重点动工建设白马支线,抓紧开展溪南、漳湾、城澳、龙安等支线前期工作,中远期做好三沙、东冲、下白石、三都岛等四条港口铁路支线衔接工作。通过全市“一枢纽三纵五横九支线”铁路网络建设,最终形成以宁德港为中心,通往温州、丽水、衢州、上饶、南平、福州六个方向出省(市)大通道。

(三)加快港口码头建设,完善口岸基础设施。以宁德、福州两港整合为契机,加快环三都澳区域港口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度,改善港区集疏运条件,推动环三都澳区域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枢纽和服务浙西南与赣东北、拓展中西部内陆腹地的重要出海口。深化、细化港区规划,编制重点港口作业区控制性详规。加快建设集装

箱码头和三都澳港区深水航道,引导企业实行紧密型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宁德港口的总体竞争力。近期重点开发溪南、白马、漳湾作业区,争取2020年建成亿吨大港。开展区港联动试点工作,加快工业集中区、高新产业园和综合性保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优先组织建设港口与开发区、加工区、保税区之间的货物疏运快速通道。着力构建“大口岸”,优化口岸环境,加快沙埕、三沙、溪南、白马、城澳、漳湾口岸园区和电子口岸建设,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尽快理顺关系,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口岸对外开放程度。

(四)抓好宁德机场民航扩建工程建设,开辟航空通道。按4C级标准抓好宁德机场民航扩建工程建设,争取2012年建成,并开辟国内大中城市航线,使之成为海西布局合理的支线机场。

(五)加快水利供水工程建设,提供用水和防洪保障。按照科学决策、合理开发原则,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项目。抓紧以霞浦东冲半岛供水工程、赛江(交溪)流域重点河段防洪工程、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和霞浦、蕉城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等项目为重点的配套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宁德市第二水源工程官昌水库等一批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为环三都澳区域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用水与防洪保障。

(六)加快构建电力干线网络和通讯信息网络,提高供电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至2015年,形成以宁德500kV变电为中心,以220kV宁德~溪尾~岚后~树蔸~桐城~韩阳~宁德的环网结构为主体的宁德电网近期主网架;至2020年,形成220kV宁德~金涵~兰田~漳湾~下白石~宁德、220kV宁德~甘棠~溪北洋~韩阳~宁德的局部小环网结构,切实提高中心城区和福安地区的供电能力及可靠性。根据海西宁德工业区的发展速度,优化区域电网结构。加速传统网络智能化改造,提高信息网络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综合基础信息平台的发展。完善包括3G网络在内的信息通讯网应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无界限的无线宽带城市,构建高覆盖、高速率、高质量以及支撑宽带多媒体和融合业务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保障地方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实施,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七)加快推进滩涂围垦造地工程建设,为海西发展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将宁德市沿海重要港湾可围垦滩涂作为环三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基地,进行科学规划,并制定政策鼓励多元投入。扎实推进霞浦福宁湾(沙头)、蕉城金港、霞浦溪南等围垦项目前期工作,增加土地供应,继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满足海西建设新增用地需要。

五、着力对接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重视和加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环三都澳区域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石化、冶金、能源、船舶及机电装备等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和海洋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快发展以石化、冶金、机械、船舶修造等为重点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加快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建设,争取布点建设千万吨以上大型炼化一体化及配套产业项目,采用先进的石油炼制和乙烯生产技术,生产清洁燃料及石化产品,重点发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深加工、精细化工等主要产品。通过一体化、基地化、园区化布局和清洁化生产,形成以成品油、聚烯烃、芳烃系列有机化工为重点的,具有较高产品集中度、产业配套能力、生态环保型的新兴石化产业基地。密切跟踪国内外钢铁产业重组的趋势,争取“十二五”布局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设备先进、工艺一流、产品高端、环保生态的千万吨级大型临海钢铁项目及配套的产业链项目,建设先进的冶金基地。依托优良港湾,大力支持中高档游艇制造、研发、会展及售后服务产业发展,建设游艇产业区。大力推动海上工程装备及大型专用船舶项目建设,延伸船舶及装备制造产业链,促进船舶工业及装备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建成东南沿海重要的船舶工业、海上工程装备生产基地。大力支持闽东电力公司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展广泛合作,抓紧建设兆瓦级海西宁德大型风机制造基地及海上风电场示范基地,形成百亿以上的产值规模。

(二)致力打造东南沿海重要的能源储备、生产、输送基地。推进宁德火电二期尽快上网商业营运,争取近中期开工建设宁德火电三期工程。加快推进宁德核电一期工程建设,四台机组按序时进度投产发电。适时开工建设宁德核电二期工程,积极争取布点建设第二个核电站项目。抓紧霞浦大京、烽火岛等陆上风电场开发,并争取海

上风电项目从规划转入规模化试点开发。加快宁德抽水蓄能电站、福鼎八尺门潮汐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列入国家近中期开发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宁德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发电及沼气发电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蕉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着力发展新一代环保、高能电池。积极争取国家布点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和煤炭储备、中转基地,加快油气管线规划建设,争取近期开工建设宁德260万立方米/年LNG接收站和福州-宁德-福鼎等输气干线,推进连接县城的输气支线建设,2015年前实现县(市)城区及主要乡镇供应天然气,并逐步向上饶、温州、丽水、衢州等地供气。依托LNG接收站,配套建设燃气电厂和冷能利用工程。力争2020年全市电力总装机达1500万千瓦以上。

(三)改造提升食品加工、电机电器、汽摩配件等传统产业。提升宁德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与档次,打造以研发、制造、物流为核心,以安全、绿色、品牌为特色的优质食品生产强势区域,提高宁德食品加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争取2020年全市食品工业产值达400亿元。积极推进宁台电机产业的深度对接,促进电机产业配套生产朝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建设硅钢片等上游产品生产项目,引进发展动力系统等下游产品,提升宁德市装备工业水平。建设福安“中国中小电机之都”、国家级电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全国性的电机电器专业市场等,建设完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2020年实现电机电器工业总产值600亿元,从区域性制造基地初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拥有若干个全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组成的产业集群。抓住世界汽车、摩托车工业快速发展及其配件行业国际整合重组、全球化趋势,瞄准台湾汽车产业转移,努力把宁德市建设成为中国机动车配件生产和承接世界零部件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之一,力争到2020年实现汽摩配件产业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建设福鼎“中国化油器名城”,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并争取成为国家化油器行业技术标准;培育化油器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化油器原辅材料批发市场。扶持“中国刀剪之乡”柘荣县进一步做大做强刀剪传统产业。

(四)大力发展海洋、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宁德市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整合科研力量,鼓励和支持宁德市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联合组建区域性海洋技术开发机构。探索和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海洋科技发展模式,积极引进各种海洋高新技术项目,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海洋药品、保健食品、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新材料工业,重点抓好电熔法提炼高纯氧化锆产业化建设项目,大力发展脱硅锆、特级锆、稳定锆和高纯化锆等新产品,不断提高工艺水平,延长产业链,努力把寿宁县建设成为亚州乃至全球最大的高纯电熔氧化锆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医药业,寻求与国内外先进医药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生物医药研发水平,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医药科研开发平台,不断提高医药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吸引台湾先进医药企业到宁德市投资办厂或与现有医药企业合作,加快柘荣“闽东药城”建设,建立柘荣太子参等植物药材示范生产(GAP)基地。规划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医药产业园,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医药企业入园创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努力把宁德市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新型重点产业,力争到2020年医药工业产值达100亿元。

(五)大力发展以大宗工业原辅材料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环三都澳深水港口开发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利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构筑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规划建设以铁矿石、石油、煤炭等大宗工业原辅材料为主的物流集散基地,使其成为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物流平台。规划建设宁德火车站前场铁路大型货场,使其成为宁德市乃至闽东北直达中西部地区、浙南地区海铁联运的货运枢纽。规划建设白马物流园区,以白马作业区为依托,大力拓展集装箱、大宗散货及机电化工产品集散运输业务。规划建设东侨物流园区,开展国内物流分拨配送、货物集散、货物中转、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规划建设大唐物流中心,建成集储存、中转、混配加工为一体,煤炭、矿石散货兼营的大型现代化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建设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及商务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中国海峡船舶机电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合作建设交易市场、仓储、加工、配送运输,开展船舶、机电等网上交易、网下物流配送等为主的业务。加快建设闽东北(古田、柘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医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购置现代化物流仓储设施系统。

(六)加快建设海西东北翼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中心。精心打造宁德特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将宁德“山海川岛湖林洞”等自然资源,与畲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茗茶文化等人文景观相结合,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系列产品,进一步提升“闽东北亲水游”旅游品牌。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把连接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公路、码头建设列入交通重点建设计划。修编《宁德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环三都澳旅游规划和滨海旅游项目详规,强化项目生成机制,确保宁德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行集团化经营管理,吸引境外、省外有实力的旅行社到宁德市开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推进与台湾地区、周边地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旅游城市合作,将宁德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六、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环三都澳城市群建设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鼓励沿海地区城镇率先发展,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强化中心城市地位,推动环三都澳城市群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形成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一)加快建设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立足环三都澳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推进环三都澳城市群发展,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域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环三都澳城镇体系。要按照临海、跨海、环海“三步走”战略,高标准、高起点做好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及城市景观设计,加快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物流、高端商务、滨海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各县(市)要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实力,提高带动能力,使其成为县域产业、人口聚集的重要载体。加强小城镇规划,择优发展小城镇,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建制镇发展成为中心镇,促进农村人口与产业向中心镇集聚,推动小城镇建设规模化、特色化,成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节点。

(二)全力打造城市绿色宜居环境。依托青山碧水自然生态环境,突出滨海城市景观特点,协调城市建成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化内部景点组织,整合提升城市公园、中心广场、街头绿地,改造完善滨海、滨河、道路绿地,建设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节点,形成纵横交错的城市绿色景观脉络。建立环境友好、地域特征明显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凸显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中心城市的建设要结合丰富的自然地貌,利用城市边缘与自然山体、水体的过渡带,着力构建滨海休闲旅游和环东湖景观体系,打造“山、海、湖、岛”浑然一体的滨海生态城市核心景观。力争2010年中心城市和福鼎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15年前中心城市、福鼎、柘荣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霞浦、福安、屏南创建省级园林城市,2020年前各县全面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部分县(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三)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城市路网、公交、电力、供水、广电、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环三都澳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道路标准和路网密度,完善城区路网结构,促进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快建设滨海大道、三都岛跨海大桥、溪南半岛大桥,完善中心城市便捷道路交通网络,提高中心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组织,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拓展延伸城市公交线路,建设城市公交快速通道,方便市民出行。完善和提升城市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使城市公共服务业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与人口集聚程度及发展速度相适应。加快学校、医院、体育馆、文化中心、汽车站、火车站、商贸街、宾馆、市场、休闲娱乐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推进城市污水管网延伸和垃圾中转站等环卫配套设施建设,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全力提升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合理规划、适时推进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城市水厂及管网建设,保证城市供水能力适度超前。加快城市堤防建设,提高城区防灾减灾能力。

(四)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适时组建综合执法局,有效集中行政处罚权,同时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高管理效力。强化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经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道路、公交车、广告牌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市民教育,充分发挥城区、街道、居委会的作用,搞好区域共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市民树立城市理念,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七、着力改善民生,开创社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做到城乡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宁德社会和谐进步。

(一)大力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优先发展教育,落实教育经费 投入的“三个增长”,积极推进“双高普九”进程,到2013年全面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到2012年全市所有农村中小学都达到合格校标准。完善“以县为主”教师管理体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整合市、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和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宁德学院和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步伐,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规范和发展民办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扩大新农合覆盖面。健全医疗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其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控制医疗服务费用,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战略眼光、驾驭市场能力强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抓紧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宁德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基地作用,开展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优惠政策,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鼓励支持台湾科技、教育等领域人才到环三都澳区域开发创业。设立宁德市院士科技园,鼓励企事业单位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人才市场,构建人力资源配置平台,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政府对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力度,创造良好的使用人才和吸引人才环境。

(三)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建设,改革劳动和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一、区域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平等的就业制度。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范拓展劳务派遣。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拓展两岸职业培训合作范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政策,着力帮助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着力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四)健全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步伐,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和受益面。多渠道落实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继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增加廉租房房源供应。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制度,规范销售管理,切实保障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需求。探索建立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赁房保障制度,着重解决大中型企业引进人才、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家庭的住房难问题。探索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开辟“新市民公寓”项目建设,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房问题。逐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各层次保障对象的住房需求。

(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前,中心城市建成中国畲族博物馆、宁德市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全市各县(市、区)拥有达标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和可供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的文化广场。建成覆盖全市村级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规范化站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完善电影市场运作机制,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持续有效的实施。以闽东诗群、海洋摄影为龙头,整合文化资源,打造霞浦滩涂摄影基地等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牌。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争取设立国家级闽东畲族生态文化保护区,争取将闽东古廊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工作,完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等基础设施。着力培育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努力使环三都澳区域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扶持“柘荣剪纸”、“福安银器”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争取将“霞浦树石盆景”、“寿宁乌金紫砂陶”和“古田双坑油画”建设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争取在2015年前建成宁德“闽台文化产业园区”、海峡文化交流之旅三沙图书文化中心。

(六)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持续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坚持和谐发展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措施,建立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质量。深化平安宁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

预防和妥善解决社会群体性事件。畅通信访渠道,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依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避免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层面更大力度的扶持,深化财税、土地、金融、开发区管理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增创招商引资新优势,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积极争取将海西宁德工业区列为国家级开发区,拓展东侨经济开发区和福安经济开发区范围。按照“高标准站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要求,争取将海西宁德工业区列为国家级工业区。近期重点抓好石油储备、LNG接收站、海洋石油装备制造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远期发展油品深加工、冶金、机械、仓储物流产业,到2015年工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以上,努力把溪南半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临海重化产业开发区和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下放管理权限,促进东侨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将三都澳开发区整合纳入东侨经济开发区开发范围,使其向东拓展延伸到漳湾临海工业片区;向南整合三都澳经济开发区,形成集台商投资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航运物流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并逐步推进东侨经济开发区过渡到建制区。拓展福安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范围向赛江工业片区延伸,将南部赛江沿岸的福安工贸集中区、白马船舶工业园及大唐能源基地整合并入,发展成为集能源、船舶、机电装备等临海工业及大宗工业原辅料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发挥沙埕湾的天然良港优势,拓展、整合资源,积极申报沙埕湾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强全市重点开发区功能建设,逐步拓展开发范围,建立全市重点开发区专项考核与激励机制,提升开发区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抓紧落实中部地区财政税收等政策,积极争取参照执行西部地区优惠政策。运用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大对环三都澳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对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落实对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税收扶持政策;落实国家需要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参照执行国家有关西部地区在建设资金投入、建设项目安排、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信贷支持等方面优惠政策。(三)积极探索在沿海有条件的岛屿(半岛)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点考虑在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的海西宁德工业区、漳湾工业片区、湾坞工业片区、三沙陇头设立保税港区或保税物流园区。积极争取在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东冲半岛、三沙烽火岛、北澳岛或福鼎小嵛山岛等条件成熟的区域设立两岸合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实行更加开放政策,促进宁德形成港区联动的开放格局。

(四)加快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力争在2010年底基本完成登记发证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宅基地流转管理机制。加大土地整理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提高对宁德市土地整治补助标准,加大市、县级财政土地整治投入。鼓励社会投资者作为业主参与土地整治。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规范有序、以民为本”的原则,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村庄、集镇建设用地整理形成的耕地可以100%置换为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建设用地挂钩指标优先满足本地新农村建设用地需求,结余部分主要用于小城镇建设和房地产项目用地。结余的挂钩指标由市统筹,在全市范围内有偿使用。

(五)推进金融创新,构建服务环三发展的融资体系。积极探索政信合作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弥补宁德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环三都澳区域的渠道和形式,争取组建三都澳商业银行。积极探索设立环三都澳产业投资基金,有效吸引民间投资。设立创业投资风险基金,带动和吸引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重视培育良好的金融环境,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到宁德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争取省里将宁德优先列入申报地方政府债券、借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国家规划。积极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加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政策支持与业务辅导工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九、着力互动联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全面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一体化大格局。(一)积极争取将环三都澳核心区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加快临海产业和

人口集聚。发挥环三都澳区域港深海阔,发展条件好,环境资源承载力强,具备大规模开发建设的优势,科学谋划区域空间布局,争取将环三都澳核心区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培育新兴临港产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高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增强环三都澳核心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功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明确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加强山海协作,促进山区县与沿海县(市、区)互动联动发展。打破行政区划,消除行政壁垒,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环三都澳核心区、主体区、统筹区协调合作、联动互动、共同发展。核心区、主体区要充分发挥沿海港口资源的优势,按照产业优化布局的原则,加快培育若干临港产业集群,推动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板块跨行政区延伸,辐射带动统筹区发展。统筹区要充分发挥土地、水电、劳动力、旅游等优势资源,找准发展定位,做好为核心区、主体区产业配套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山海经济融合,核心区、主体区要把扶持统筹区发展作为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市场容量和调整优化自身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加大对统筹区的对口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飞地政策”,鼓励沿海与山区、沿海与中部地区共建临港工业园区。

(三)建立更加紧密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跨市跨省区域合作。依托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充分利用协作区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和交通、产业、旅游、环保、警务、商贸、信息等合作平台,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机制,抓好协作项目落实。强化区域内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和通讯、电力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协作,加强区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促进基础设施共建。依托闽浙赣皖四省十四市经济协作区,积极推进跨省区域协作,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交流平台,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产业的延伸、聚集和拓展。全方位加强与江西等中部内陆地区及浙西南地区的合作,推进跨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深水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市场开发和产业对接,促进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完善旅游协作体系,建立旅游资源、网络、信息、市场等共享机制。建立警务平安、防灾减灾等和谐社会协作体系,以及人才、劳务、信息、金融、市场等的生产要素协作体系,实现互利共赢、联动发展格局。

十、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态立市,以建设最适宜人居环境为目标,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宁德建设成海西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一)全面推进生态立市工作。着手编制《宁德市生态建设规划》,以规范的生态规划统领生态立市工作。切实把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严格保护岸线资源、海洋资源、无居民海岛和海岸自然生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努力将环三都澳区域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文化繁荣的现代林业实验区。不断完善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林地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森林资源抚育更新,提升森林覆盖率。着力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强化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恢复治理遭破坏的生态,避免和减少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破坏,保持全省生态环境领先水平。2015年争创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同时加快推进生态市和生态县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工作,力争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加强风景名胜区建设和湿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和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恢复治理工程,严格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防治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防止林地毁坏、水土流失。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循环型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工业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园区污染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加快推进循环型农林产业建设,促进散养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循环型农业园区建设,使循环型农业园区成为绿色农副产品基地和海峡两岸农业合

作的窗口。扎实推进节约能源试点工程,选择一批冶金、医药、食品加工等重点用能企业应用变频、无功补偿等典型技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利用新能源,积极引进各类资金开发太阳能、抽水蓄能、潮汐能、水能和生物质能。(三)加大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力度。坚持预防与治理并重原则,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强化污染源头防控,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土地、区域、流域、海域等各类开发建设利用规划环评制度。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到2010年,30%的规模以上重点骨干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快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加强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严格执行核与辐射工作许可制度。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城市各类污染源的整治力度,按期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推进海洋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内河污染问题。实施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大力创建园林城市,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园创建工作。加快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进程,推动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环境监督执法体系,到2015年,建立完善宁德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市、县二级环境安全应急响应系统,提高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四)建立江河流域治理的有效机制。加强与福州、南平、浙西南等地区的协调与合作,联手构建和谐区域生态体系,扎实开展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做好闽江(古田段)、敖江(古田段)、交溪、霍童溪、七都溪等省市重点流域的保护与治理,实施严格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引导畜禽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乡村生活污水垃圾规范处理,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稳定增长制度,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县域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江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管理,逐步建立断面考核机制和补偿机制,凡河流上游地区排污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事故或者交界断面水质达不到考核目标的,上游地区承担赔付补偿责任;交界断面达到和优于考核目标的,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

(一)加强党建、强化保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全面实施环三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继续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环三都澳区域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本领和能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经常性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五重五不简单”选人用人标准,牢固树立公正选人、科学用人的正确导向,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使之成为推动环三区域发展的骨干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着力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反腐倡廉、弘扬正气。反腐倡廉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更是关系到宁德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理直气壮抓发展,旗帜鲜明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改革、纠风六位一体的反腐倡廉体系。要加强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加快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要倍加珍惜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坚持“四求作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狠抓《意见》的贯彻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分解落实到具体项

目上,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精心筹划、主动对接、跟踪细化,及时制定宁德市贯彻意见的分解方案及具体措施。要健全党内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做到失职必查、渎职必究,着力在全市上下形成知责履责、尽职尽责的工作氛围。各地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范围,在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实践中考核、评价、使用干部。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贯彻国务院《意见》的督促和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协调,完善机制。要根据国务院《意见》精神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宁德市加快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努力发挥各自作用,准确定位、主动作为,形成各级各部门各有其位、各尽所能、分工协作、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要设立高规格的环三区域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协调办事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环三区域全面发展。市、县两级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分工,互相支持配合,积极做好与省直各部门以及中央部委的沟通对接工作,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支持政策,在资金投入、投资比例、项目支持、布点与审批、土地利用等方面逐项逐条落实到位。要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对基层和企业的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紧密联系,整合优势,互动联动,统筹协调环三都澳区域与周边省市发展。要加强市直各职能部门之间、县(市、区)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确保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五)加强宣传,凝聚合力。宣传部门要精心组织好《意见》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全面推进环三区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制定学习贯彻《意见》的宣传方案,策划一批宣传报道主题,营造贯彻落实《意见》的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交流,推广经验,在全市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要进一步增进团结,同心协力,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环三都澳区域建设发展上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要充分发挥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的优势,找准位置,主动融入,积极作为。要继承发扬双拥传统,加强军政军民团结,鼓励和支持广大驻宁部队官兵积极投身于环三建设事业。同时下大力气抓好软环境建设,努力实现市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好、风气引领好、队伍锤炼好、形象树立好的“四好”目标要求,同心协力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快速发展,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局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来源:宁德网)

第五篇: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全球养老产业研究中心(OLDAGE)提出养老产业是针对不同年龄、地域、气候、环境、亲情习惯、心理状态、社会发展文明和经济基础、执政水平和力度作为基础,针对个体提供的生命保障产业;养老产业在历史的今天我们可能会认为是步入退休年龄和一定年龄阶段人的服务链和供应链的问题,其实不然,养老产业作为全社会和全生命历程的需求设计和准备,需要从生命的开始就实现维护,养老只是我们对身体机能退化又要尽可能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一个名词,所以养老产业就一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 1背景简介

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数据是准确的,但按照生命规律我们如果存在,必将面临进入老年人口阶段,所以为了我们的现在和明天,养老产业的科学化设计和准备是全社会重视的重要背景。2养老产业概念

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切忌不可仅仅为满足部分生命的服务,并且养老产业绝对不可以只针对老年人群,应该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因为健康生命的延续和简单,所以OLDAGE提出了养老产业是生命开始的需求研发、设计、准备、应用产业是养老产业的定义,并且一切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产业都是为其服务的产业。3现状

(1)老年人口基数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3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

到204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该过程发达国家用了100年。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全国老年总人口的9.7%,而且每年增加4.7%。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4问题

(1)社会普及率差

养老产业其实一直是一个不同时期的生命话题,但是生命缺乏的是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包括意识准备、资源共享准备、需求设计和预测准备,建立庞大的全球化养老产业数据库是全球养老产业基金公司和旗下的研究中心在未来10年将完成的重大课题和工作。

(2)“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10000美元,我国尚不足3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3)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直接导致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成倍增长。“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4)养老方式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中国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单纯以进入养老院的养老方式无法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要将中国的主流养老模式从社区居家养老提升到需求养老。5政策解读

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养老问题,养老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篇就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继而强调要以“基本养老”为重点,“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强调要“加强老龄工作”。老有所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政府、社会都在积极支持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城市养老模式,解决在创新养老模式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满足老龄人口的需求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

(2)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措施。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

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3)全国老龄委联合民政部等国家十部委发文——《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坚持依托社区;第三坚持因地制宜;第四坚持社会化方向。居家养老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政府、社会、家庭都要参与,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透露2009年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要政策措施。从2008年元旦起,继续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要明显高于前3年每人每月80元的平均水平.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 6国际养老产业

经典案例:英国老年社区特点:配套设施齐全的全龄化大型老年社区

英国的老年社区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与功能区划分,是集合了居住,商业服务,度假疗养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社区。

经典案例——丹麦老年住宅特点:环境优美,设计精当

乡村城市——田园风光般的美丽和宁静,众多的庄园点缀广阔绿野上,开阔的乡间公路,如画图一般的古老的乡村教堂,独具丹麦风味的小餐馆,构成和谐的生活画卷。

经典案例:德国的养老社区特点:老年住宅与养老院相结合 德国老年产业分为两种体系:社会住宅体系,养老院体系。

社会住宅体系里的老年住宅,内部多为无障碍设计,政府对老人住房采取补贴措施。在生活援助方面,老年住宅房产主与民间福利团体签订提供服务的合同。该合同可成为房产主获得建设资金贷款的融资条件。

养老院体系里的老年住宅是一种接近住宅形式的养老院。在规划上,设计者把社会体系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毗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共用。7国外养老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早在1965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之后是瑞典。20世纪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

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辅以相应的服务管理体制。

亚洲国家中,日本、新加坡等也逐步进入了老年型国家之列。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些国家一方面汲取了西方社会福利养老的特点,充分赋予老年人优厚的社保;另一方面,基于传统东方家庭观念的延续,它们还致力于开发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提倡和鼓励“多代同居”(例如“两代居”集合住宅和“多代同堂组屋”等)。

8国外养老社区编辑

世界上较早进入“银发”时代的国家——英国,对老年人采取的社区照顾的模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这一模式,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亦有370万。英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已增至71岁,女性更是增至77岁。如今英国已出现了一些“老年人城市”,如贝克斯希尔、海斯汀、伊斯特邦等,这些度假城市风景如画,退休的老年人纷纷迁入安度晚年,城市中老龄人口已占20~50%。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社区照顾的模式。

社区照顾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的照顾,打扫卫生,代为购物等)。生活照料又分为:居家服务、家庭照顾、老年人公寓、托老所等4种形式。第二,物质支援(提供食物、安装设施、减免税收等)。如,地方或志愿者组织用专车供应热饭,负责为他们安装楼梯、浴室、厕所等处的扶手,设置无台阶通道和电器、暖气设备等设施,改建厨房和房门等。第三,心理支持(治病、护理、传授养生之道等)。如,保健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免处方费;保健访问者上门为老年人传授养生之道,如保暖、防止瘫痪、营养及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等。另外,还规定了为老年人提供视力、听力、牙齿、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服务。

第四,整体关怀(改善生活环境、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如,由英国出资兴办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社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娱乐、社交的场所。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由中心定期派专车接送。同时,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老年人的收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

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之长,更符合人道的原则,更注重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使老年人过上了正常化的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

9国外养老设施

美国

建筑规模大,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代表楼盘:太阳城中心、凤凰城。

日本

日本的老龄人的生活质量是在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的。提供无障碍设施的老龄人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老龄人住宅产品、能和家人共同生活(二代居)的住宅产品。代表楼盘:港北新城。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突出自助自理。

欧洲

国家政策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建筑将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城市意味、社区功能和生态目标。代表楼盘:荷兰弗莱德利克斯堡老年人公寓。建筑元素的集合处理,让老年公寓不显孤独。

新加坡

一般兴建在成熟的社区中。公寓户型一般分为35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为一位或两位老年人提供生活空间。住宅的户型设计及内部结构设计标准的特殊化考虑。

从国外的以上产品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设施与硬件配套,社区乃至老人居住的空间必须是特别为老年人设计、符合老年设计规范的居住设施和服务;另一方面,提出适合老人养老的健康环境以及为老年人配套的软性服务。10其他养老模式

在丹麦,目前最流行是自助养老社区(DIY)。在那里,老人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约上老友,或是志趣相同的伙伴住在一起,一块儿钓钓鱼、养养花,共同建设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独享的公寓,共享的餐饮、花园,个性化的小手工艺车间、小农场等,老人们只要想到的,在这儿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他们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这种社区在哥本哈根郊区每月要1000欧元。

[1]

旧的养老方式的打破,意味着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国际大公司已经嗅到了世界养老产业发展的巨大商机。一家大型投资(Sanyres Mediterrane)公司计划沿西班牙海岸建设大型养老社区,将配套建设商场、剧院、医院、24小时安保等,每月费用在2000欧元左右,将于2008年正式开业,建成后不仅能吸引西班牙老年人,而且能吸引北欧国家众多喜欢阳光的老人。

异地养老、跨国发展养老产业在欧洲渐成潮流。挪威的卑尔根、奥斯陆、贝鲁姆等市已经先后在西班牙南部开设了大型养老公寓,那里低廉的地产价格,充足的阳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老年人。北欧其它国家的老人到西班牙养老,看中的不仅是那里自然环境,还有功能齐全的养老设施、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险服务等。与此同时,西班牙的实业家们也盯紧了那些希望来西班牙养老的北欧人的“钱口袋”,异地养老实在是一项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和老年人所认可。

欧洲养老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仅仅吸引了欧洲的企业,许多欧美一流的大公司也开始抢滩登陆。全美最大的老年人生活服务提供商加国安老院,已在德国开办9家联合企业,在英国开办了15家,正在开发西欧市场。该公司在伦敦附近开设的一家老年公寓,每月的费用虽高达4000英镑(7917美元),但仍客源不断,经营业绩一路飘升,该公司的股票已经上升了32%。

独居老人增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强盛,多数为私人控股公司所掌握。据欧盟和美国退休者协会2006年的一份报告,在挪威、荷兰和丹麦,96%的老人独居,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在英国,居家养老服务是老龄产业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价值110亿英镑的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多数被大公司控制。这个市场在德国也很强盛,目前有10000多家养老院为体弱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近8年内上升了23%。

在美国,社会非常发达,还是家庭养老为主。真正进入机构养老院的只有20%,其余都是家庭养老。很多美国老人都有拿着退休金到风景优美、适宜养老的国度、地区养老的人群,如美国的退休老人到佛罗里达、夏威夷、墨西哥海滨购房长住,安度晚年。

在美国一些地方,“以房养老”已被许多美国人认为是一种最有效的养老方式,美国,是“以房养老”模式的鼻祖。许多美国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为了自己养老而购买了房子,然后把富余的部分出租给年轻人使用,利用年轻人支付的房租来维持自己的退休后生活。由于美国的房屋出租业比较发达,美国人支出的房租大约占个人支出的1/4到1/3,因而房屋出租的收益也是比较可观的。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至今已有20多年的经验。“倒按揭”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三种形式,前两种与政府行为相关,后一种则由金融机构等办理,不需政府的认可手续。除美国之外,加拿大也是倒按揭贷款业务发展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据日本总务省2001年6月公布的人口统计,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

达2227万,占总人口的17.5%。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方式也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其中,把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是日本流行的养老方式。企业在养老方面也在做出各种尝试,松下国际电子公司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部门,准备在大阪建造一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综合型养老院。在那里,老年人可以和机器宠物玩耍,还能通过互联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韩国三星等公司也在积极开拓针对不同消费层的老年公寓。11现有养老模式

综述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院养老是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兼顾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

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正规的养老机构,其日常管理均要严格。机构养老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

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但在其他城市,状况有所不同,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养老机构,入住率较高。

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个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里,享受服务中心提供的营养和医疗护理以及心理咨询,并由服务中心派出经过训练的养老护理员按约定定时到老人家中为老人提供做饭、清扫、整理房间等家务服务和陪护老人、倾听老人诉说的亲情服务。所以,有人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个无围墙的养老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相对于机构养老,更为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于他们安度晚年,也更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的社区为老服务的新路子。

下载2030年养老产业产值破10万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30年养老产业产值破10万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老产业调研报告

    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摘要 养老行业以服务老人和社会为己任, 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和市场状况下, 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是主要方式, 民营养老方兴未艾。本行业分析报告首先对养老......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养老产业地产解读 每栋大楼都有不同颜色,老人可以根据颜色辨别自己家在哪个门栋,每位老年人佩戴着紧急呼叫的胸卡,无障碍设计遍布居屋和小区。十多栋大楼都用连廊连接,做到风雨......

    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DOC

    模式篇: 一、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报告纪要 1.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 “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这一养老模式强调......

    积极发展养老产业

    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按照国际划分标准,我省已于1987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8年末,全省老龄人口已达729.38万人,占人口总量......

    泛养老产业5篇

    泛养老产业集群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新模式——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养老产业 2012年7月24日,民政部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意见》认为......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养生养老“产业”,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借鉴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老......

    2015年养老产业回顾

    2015年养老产业回顾 【内容摘要】关于顶层设计中长期照护保险。长照险的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度膨胀把没有治疗价值的退行性疾病需要长期照护的群体与医疗分开。青岛从结余......

    养老产业(五篇范例)

    我国的养老产业 一、目前国内养老基本情况………………………………P.2 (1)养老方式 (2)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趋势及需求分析 (3)养老政策 二、中国养老产业宏观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