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守则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生守则》公开征求意见:提出爱祖国讲文明等内容 发表时间:2014-08-02
来源:光明日报
教育部8月1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简称《新守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守则》明确提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讲文明,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护家园,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相比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新守则》取消了“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等提法,并突出了“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
酝酿多时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于昨天正式公布,向公众征求意见。新版《守则》在以往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基础上合并而成,由过去的70条精简为9条,删去“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要求,同时出现很多新提法,包括“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等。
新版变化:语气更友善,提法更新颖,要求更具体
《中小学生守则》内容更为凝练,把过去的70条规范浓缩成9大准则,短短三四百字,着重讲“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
记者对比发现,新版《守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叙述语气更为平和友善,对学生而言更易接受。在旧版《守则》和《规范》中经常出现的行政命令式语句,比如“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这类语句少了很多。
此外,新版《守则》中还出现了不少与时俱进的提法,例如“爱劳动”中提到“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爱学习”中写道“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护健康”中则要求,“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
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1.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2.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
4.讲文明。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6.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7.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8.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
9.护家园。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篇:中小学生守则为开学第一课
重庆学生春季开学第一课将围绕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展开,学生与老师一起学习守则,贯彻落实《守则》的引导作用。
24日开学当日,将为全市500余万中小学生献上“大礼包”——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围绕《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展开学习,授课风格更为有趣多元,而《守则》也将融入师生和家长的生活学习中去。
《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守则》补充了更接地气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根据市教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修订)的通知》,全市各中小学将进一步修订完善校规、班规等建立与《守则》相一致的制度规范,同时,老师也需学习内化《守则》,做出表率,家长可用《守则》为契机,制定家庭公约,培育良好家风。
市教委方面表示,贯彻落实《守则》对引导中小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具有深远意义,为学生终生成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市教委也于今日下发了《关于做好教育管理干部和教研人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教研科研机构每年要选择20所以上有代表性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开展集体教学视导,组织送课下乡、专题讲座、课堂点评等活动,帮助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区县教研机构则要对辖区内的薄弱学校逐一开展教学视导,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入手,帮助学校解决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指导学校开展多层面、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成“百姓身边好学校”,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以上是‘重庆学生春季开学第一课将围绕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展开’的内容,更多最新的教育资讯发布在这里,欢迎大家来查阅。
第三篇:农药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7月20日15:19
为了增强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将《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现行《农药管理条例》自1997年5月8日颁布实施以来,对促进我国农药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药管理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药登记、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相关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农业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办在两次征求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意见的基础上,经与农业部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共八章、八十四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完善农药登记制度。取消准入门槛偏低的农药临时登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药登记程序,明确申请农药登记应当提交的资料,细化安全性、有效性评估、审查方面的要求,明确行政许可审查时限,规范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第二章)
二是加强农药生产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原材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及农药出厂销售检验记录制度,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确保生产产品与经登记的产品的一致性;对农药包装、标签予以明确规范;并规定了委托代为加工、分装农药的条件和相应的备案程序。(第三章)
三是规范农药经营。设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明确经营农药应当具备的条件;完善农药经营者进货查验及购销台账制度;要求农药经营者向购买者正确说明农药的使用范围、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禁止农药经营者加工、分装农药或者向农药中添加物质,禁止销售未包装、未附具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全的农药。(第四章)
四是强化农药安全使用监管。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农药生产企业及经营者依法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和指导;要求农业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要求农药使用者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规范,严格按照标签标注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施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要求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药使用记录。(第五章)
五是落实农药监督管理职责。细化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职责权限;要求农业部门对已登记的农药组织监测,发现已登记农药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有严重危害或者较大风险的,农业部门应当根据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依法宣布禁用或者限制使用。(第六章)
此外,征求意见稿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二、关于提出意见的方式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以在2011年8月31日前,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出意见:
(一)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公开征求意见稿-宁夏物价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建住房交易价格
行为规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区新建住房交易价格行为,建立和维护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价格条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发改价检[2011]548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政发[2015]88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所发生的新建住房交易价格行为,适用本规则。
本规则所称新建住房交易活动,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国有土地上开发建设的,达到预售许可条件的各类住房进行首次交易的行为。包括各类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住房。
第三条 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根据商品房的建设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依法自主制定。
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住房销售价格由各市、县人民政府制定价格,制定价 格前应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测算),并将成本监审(测算)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应按照国家会计、财务等规范和制度要求,核算新建住房的成本费用。
新建住房的成本费用主要由以下项目构成:
(一)土地成本:包括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增值税、契税等税费及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征用土地和拆迁补偿等所支付的征地和拆迁安置补偿费等土地开发成本。
(二)前期工程费:开发项目前期工作所发生的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规划及建筑设计等前期费用;施工通水、通电、通气、通路及平整场地等前期工程费用。
(三)建安工程费。列入施工图预(决)算项目的主体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费。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以及其他附属工程费。
(四)基础设施费和公共配套设施费。在小区用地规划红线以内,与住房同步配套建设的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以及按政府批准的小区规划要求建设的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
(五)期间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六)税金及附加。
第五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价格行为应当符合国家 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应当努力改进生产经营管理,降低开发成本,为购房者提供价格合理的住房,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合法利润。
第七条 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商品房价格备案,不再将商品房价格备案作为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前置条件。
第八条 新建住房销售应严格执行价格诚信的有关规定,实行“一口价”政策。新建住房销售价格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与购房者最终结算的合同成交价格,合同成交价格之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与新建住房配套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有线电视工程,安全监控系统、进户门、信报箱、国家规定执行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推行的部品部件以及其他面向所有业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等建设费用,一律计入开发建设成本之中。
第九条 对于新建住房建设成本中个别工程(或配套设施)项目确因特殊原因暂时无法预算费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应当公示说明并与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约定收费及其收费方式。如没有任何约定(合同、协议)的,在交付新房时,开发经营企业不得在销售价格之外收取任何费用,或委托物业企业在交房时收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价外费用。第十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在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之前,不得以任何名目向购房者收取预订款性质的费用。
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价格管理制度,配合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开展成本公开、成本调查、成本监审(测算)、价格监测、价格监督检查等工作,如实提供价格信息和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有关资料。
第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应当执行明码标价制度。已取得新建住房预(销)售许可证的经营者,在正式销售前及时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并按照明码标价规定内容要求对外销售,明码标示的价格减去公示的各项优惠后应当与合同成交价格相同。新建住房需明码标示以下内容:
(一)开发经营企业名称、预售许可证、土地性质、土地使用起止年限、楼盘名称、坐落位置、容积率、绿地率、车位配比率;
(二)楼盘的建筑结构、每栋楼的总层高、装修状况以及水、电、燃气、供暖、有线电视、通讯、安全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配套情况;
(三)当期销售的房源总量及每套房屋的销售状态、房号、楼层、户型、层高、套内建设面积和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四)实行优惠售房的应当标注优惠折扣及享受优惠折扣的条件;
(五)销售地下停车位或车库,应标明每个停车位、车库面积和销售总价,出租地下车位一次性使用权的,应签订使用合同,并明确使用年限;
(六)房屋交易过程中发生的代收代办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代收代办收费应当标明由消费者自愿选择;
(七)前期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内容、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八)相关规定要求公示的其他内容。
第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应当执行“价格承诺制”。价格承诺书应当作为房地产经营企业制订的新建住房预售方案的内容之一,由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对销售过程中的明码标价、房屋销售价格及价格有效期等作出承诺,向项目所在地房管部门一并备案。房地产经营企业应当在销售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价格承诺书。
第十四条 房屋交易等过程中的各项中介服务,应当由购房者自愿选择,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不得强制服务、强制收费。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不得将新建房屋办理首次登记的费用转嫁给购房者。凡属开发经营企业或相关部门委托(指定)的中介服务,所需费用全部由经营者或相关部门负担,不得转嫁给购房者。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后,开发经营企业不得自行决定增加新的收费项目或提高包括售房时公示、明示的前期物业服务收费在内的收费标准。
第十五条 新建住房交易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其他单位、个人不得向购房者收取电商费、团购费、茶水费等其他任何价款或费用,不得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使购房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价格。
第十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管,对价格上涨较快或者可能显著上涨、出现社会反映强烈或者集中举报的价格问题的房地产项目进行专项调查,采取书面通知、约谈、公告等方式提醒告诫,引导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合理定价。
第十七条 价格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监测和预警、发布价格走势信息,促进房地产市场价格信息透明,正确引导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和社会预期。
第十八条 价格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督和检查,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将作为不良记录记入价格诚信黑名单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诚信黑名单。
(一)不按规定明码标价;
(二)以高于明码标价所标示的价格销售或在明码标价之外加收任何费用;
(三)将应在新建住房销售价格中包含的成本(费用)改为价外另行收取;
(四)擅自提高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收费标准,在新建住房交付使用时,强制收取服务费等其他费用;
(五)在新建住房交易及产权转移过程中,违反公平、公开和自愿选择原则,强制或串通其他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变相强制收取相关费用;
(六)向购房者收取电商费、团购费、茶水费等其他任何价款或费用,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限定方式,使购房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价格;
(七)将自身义务转嫁给购房者并收取相关费用;
(八)使用虚假、模糊的价格标示,误导购房者与其交易;通过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等各种不正当手段,哄抬价格;
(九)其他价格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畅通监督渠道,鼓励购房者和相关组织对价格行为进行社会监督,依法受理和查处新建住房交易违法价格行为举报投诉,依法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行业组织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规则,引导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依法公平竞争,规范会员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第二十一条 本规则试行期 年。自治区物价局、建设厅印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建商品房交易价格行为管理暂 行规定》(宁价费发[2008]3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价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年 月 日
第五篇: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
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完善重大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重大项目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重大项目,是指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并纳入计划管理的项目。市重大项目分为四种类型:
(一)社会民生事业类。包括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财政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社会投资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或1500万美元)以上。
(二)产业发展类。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先进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或1500万美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额应达到2亿元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投资额应达到3亿元(或5000万美元)以上。
(三)城市基础设施类。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公路、水务、电力、能源等行业,属于财政投资的,项目投资规模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属于社会投资的,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人民币(或1500万美元)以上。
(四)城市更新类。其中,产业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亿元以上;产城融合项目投资额应达到10亿元以上,产业用地比例不低于40%,且房地产用地比例不高于40%;公共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应达到5000万元以上。
市重大项目坚持产业发展和质量效益导向,对一些产业链关系大、质量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可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门槛,经批准后纳入市重大项目管理。
第三条
市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市重大项目工作,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关于重大项目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决策部署,研究决定市重大项目管理的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大安排;
(二)审议市重大项目投资总额和计划安排,以及省重大项目建议名单;
(三)督导市重大项目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2—
(四)批准市重大项目考核和奖惩方案;
(五)其他重大事项。
第四条
市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重大办”),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开展市重大项目工作调研,研究提出市重大项目管理的政策措施、工作制度和工作建议,并提请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二)建设管理市重大项目预选库,开展产业发展类项目评估,提出市重大项目计划和调整计划,提出省重点项目计划;
(三)落实市领导挂钩督导市重大项目制度,协助制定督导方案,并实行动态调整;
(四)统筹推进市重大项目进度,协调项目规划、用地、环保等前期工作,督促项目加快建设,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五)牵头落实省市领导和领导小组关于市重大项目工作的指示批示和决策部署;
(六)跟踪监测市重大项目工作进度,按月分析通报项目进展情况;
(七)牵头组织开展市重大项目工作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
—3—
(八)组织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履约后评价工作;
(九)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市发改、规划、国土、林业、海洋渔业、住建、水务、交通、财政、环保、招商等部门,以及各园区、镇(街道)分别按职能负责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落实相应机构、人员和经费,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和管理效能,强化重大项目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征地拆迁等属地责任,共同推动市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六条
建立市重大项目预选库,制定市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市重大预备项目是指当年不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市重大建设项目是指当年已经开工或者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市重大预备项目原则上应从市重大项目库预选中产生,市重大建设项目原则上应从市重大预备项目中产生。
第七条
市重大项目预选库实行适时动态管理。申请入库的项目,应当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提供项目简介、前期工作、投资意向(产业类项目)等基本情况,经市重大办审核后入库。
第八条
市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由市重大办每年第四季度组织编制。申报市重大预备项目,应当符—4—
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已纳入市重大项目预选库;
(二)项目已初步确定用地红线,符合我市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三)项目建议书已批复(财政投资类);
(四)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产业发展类),初步投资规模、产出效益等;
(五)完成控规调整(城市更新类);
(六)其他必要的材料。
申报市重大建设项目,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已纳入市重大预备项目;
(二)项目已完成立项,企业投资项目完成项目核准(备案),财政投资项目已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投资协议(产业发展类),包括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产出水平、税收贡献和履约保障方面的约束性条款等指标;
(四)项目已完成供地(城市更新类);
(五)其他必要的材料。
第九条
建立市重大产业项目评估机制。对申报的市重大产业类建设项目,由市重大办牵头,组成评估委员会,从项目投资主体、产出效益、科技创新、资源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作为项目准入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具体评估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条
市重大预备项目计划和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经市重大办初审并征求市各相关部门意见后,经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市政府审定,并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市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后,予以公布。
—5—第十一条
市重大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市重大项目计划确定后,当年下半年启动计划调整,符合条件的项目由相关项目主管单位申报,经市重大办初审并报领导小组同意后,增补列入当年重大项目计划;预备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的,由相关项目主管单位申报,经市重大办初审并报领导小组同意后,可调整为建设项目。
第三章 资源配置
第十二条
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项目用地指标。符合省核销指标要求的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项目,最大程度争取省级指标,无法由省级指标解决的,优先由市统筹指标解决。
第十三条
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指标。符合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指标奖励条件的优质产业项目原则上申报省重点项目,最大程度争取省奖励指标,无法由省奖励指标解决的,以项目评估结果为依据,按项目质量高低依次由市统筹指标解决。
第十四条
无法由省、市解决用地指标的项目,通过镇街(园区)的奖励指标、盘活存量用地(含“三旧”改造及拆旧复垦等)等方式解决。
第十五条
加强项目用地监管。对于已安排用地指标的项目应由属地镇街(园区)及项目单位明确承诺供地时间,尽快完成供地。由国土部门、属地镇街(园区)履行用地监管责任,—6—
做好用地监管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六条
创新重大项目土地供应。探索试行“先租后让”方式供应土地,涉及招拍挂的,招拍挂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租赁期满符合条件的,或者完工达产后经后评价认定合格的,产业用地可直接协议出让至投资企业。集体建设用地,经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可在征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直接协议出让至投资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可实施带方案出让,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承诺按照合同约定的方案和条款进行建设并落实相关要求,设计方案免于审核。
第十七条
实行环保排放指标与项目质量挂钩。对产业类重大项目,环保排放指标由市统筹,以项目评估结果为依据,按项目质量依次安排环保排放指标,确保优质重大项目排放指标需求。
第十八条
优先安排财政资金。市发改、财政部门在制定实施财政投资基建项目预算计划时,应优先满足重大财政投资项目资金需求。
第十九条
支持社会投资类重大项目融资。开展重大项目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向重大项目放款,经认定为市招商引资重特大项目的,可享受《东莞市重特大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相应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安排公办学位。项目建设期内,重大产业项目
—7—投资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有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需求的,项目所属镇街(园区)应当优先安排学位。
第四章 服务保障
第二十一条
实施重大项目预审批。列入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在土地出让阶段同步实施预审批,各审批部门预先办理工程规划、施工图等审批事项并加盖蓝章。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由政务服务办协调各审批部门转盖红章,直接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第二十二条
实行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列入计划的重大项目,各审批部门实行“科长服务制”,做到“马上就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在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过程中,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出具“路条”后,可提前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介入手续,缩短项目开工时间。城市更新类项目中涉及产权分割销售的用地部分不享受审批“绿色通道”政策。
第二十三条
加强重大项目批后监管。各审批部门督促有关单位及时完善“绿色通道”审批的后续手续,并加大查处力度。
第二十四条
保障规划空间。对纳入计划的重大项目,应按规划实施,确需调整控规的,一般性规划调整在符合技术要求前提下,原则上3个月内完成控规调整审批。支持重大工业项目提高容积率,免增收土地价款。
—8—
第二十五条
推行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对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实行“代办制”,由项目管理单位负责,1个项目指定1名代办员,全程跟踪代办项目审批事宜。
第二十六条
重大项目“五个一”管理制度。对列入建设计划的重大项目,管理单位应严格按照“五个一”要求,落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条龙服务、一月一检查,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建设。
第二十七条
市领导挂钩督导重大项目制度。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作推进存在问题的重大项目,由市领导按分工实行挂钩督导,并视问题情况按月动态调整。
第二十八条
重大项目巡查制度。对重大建设项目,由市重大办牵头,会同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按季度开展现场巡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第二十九条
重大项目进度预警制度。根据《东莞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度预警及协调处置工作规程》,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强化问题三级协调机制,提升服务保障会议质量,全面加强我市重大项目进度预警及协调处置能力,有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十条
重大项目问题管理制度。以问题为中心,从问题收集、分类处理、督查督办、办结归档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确保项目问题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9—第三十一条
重大项目通报制度。重大项目实行一月一通报,对重大预备项目,通报重要节点审批进展情况;对重大建设项目,通报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必要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通报。
第三十二条
重大项目信息统计制度。衔接重大项目与全市投资项目库,对已开工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全市投资项目库;暂未开工不符合入库条件的重大项目,开工后第一时间入库,确保重大项目数据真实。
第三十三条
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项目建设单位应依照有关规定,将真实完整的项目档案报市档案局和市城建档案馆进行验收和移交,确保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
第五章 考核评价
第三十四条
加大考核力度。将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纳入全市考核,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考评事项。
第三十五条
开展专项考评表彰。市重大办每年年底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工作考评,分别对市重大项目审批服务部门、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市重大建设项目和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个人进行考评,对先进单位、先进项目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排名后三位的建设管理单位和重大项目给予通报批评。具体考评办法另行制定。
—10—
第三十六条
实行重大项目退出机制。重大预备项目,两年内仍未动工建设的,原则上取消重大项目资格;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进度严重滞后、投资计划完成率不到60%的,取消重大项目资格;已开工的单一重大产业项目,五年内仍未完工的,原则上取消重大项目资格。
第三十七条
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后评价。产业类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后第二个完整会计结束,由市重大办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履约评价,重点对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履约情况优秀的项目投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在当年重大项目考核中给予所属镇街(园区)或责任单位适当加分;对严重失信的项目投资企业,纳入严重失信人名单,实施惩戒措施,在当年重大项目考核中给予所属镇街(园区)或责任单位适当扣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省批准的市属省重点项目、经认定的市级倍增试点企业优质项目、经认定的市招商引资重特大项目直接纳入市重大项目管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重大办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原《东莞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东府办〔2015〕109号)同时废止。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