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党群联动”为抓手,推进创先争优活动(20101120)上报材料
以“党群联动”为抓手,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创先争优活动自开展以来,我院党支部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在职党员为主体,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新型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形成党群工作一体化格局,以党内创先争优带动了医院的创先争优工作和文明单位建设。
一是机制联动。
健全协调机制,建立党群联动工作协调小组,充分发挥医院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与群团组织的统筹协调,积极构建共同参加、共同关心、共同建设的医院党建新格局。完善服务机制,深入开展党群联动优质服务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专业服务团队,下社区、进学校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健服务。深化激励机制,选树党员、妇女、青年等各类创先争优典型,确定特检科、防保科分别为“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
二是阵地联建。
坚持党建与医院文化建设,文明单位创建,职工书屋建设相结合,整合党建、工会、妇委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力量,做优党建服务阵地,增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按照“共建共享、全面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党建与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满足党员群众的各项需求。为丰富职工文化业余生活提供有力、有为、有效的服务,提升了广大党员、党支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群团组织先后成功创建了先进职工之家、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三是活动联办。
由党组织牵头、群团组织开展的各项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活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体活动联办,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结合医院文化建设年规划,组织开展了医患沟通小品比赛,综全病区的“相亲”、妇产科的“职责”分获一二等奖;在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的医患沟通征文比赛中,邱定金的“护患沟通,从心开始”,余凤萍的“医患沟通,需要真诚”,吴慧的“换位思考,优质服务”分获一二等奖;我院女子汽排球队获得“新电旅游杯”浙江省老年汽排球邀请赛女子第五名;在海宁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我院郝秋芬同志获铅球第一名,铁饼第四名,周学亮获4*100米第二名,100米第三名,跳远第五名,黄中杰获跳绳团体第一名,个人第六名的好成绩;培训、技术比武活动联办,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护理操作技术比武等;党建活动联办,坚持开放式组织生活,既教育组织内部的党员,又惠及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组织志愿者下社区、进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知识宣讲。
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第二篇:以“联动、联办、联合”为抓手
以“联动、联办、联合”为抓手
打造“多元一体”社区教育新格局
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潍坊新村街道成立于1986年7月, 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现有人口10.8万,居民3.27万户,下辖27个居委会,拥有市区级文明小区20个,文明小区覆盖率达74%,是上海市首批05版文明社区之一。
“提高人、凝聚人”是社区建设的核心任务,社区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街道本着“政府倡导、各方参与、构建网络、提供机会”的教育思路,制定了《创建学习型社区,推进社区“五大文明”建设三年规划》和《关于推进和深化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学习型社区创建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多元化社区教育投入机制。经过几年努力,初步构建了社区终身教育网络,有效提升了社区市民的终身学习理念,基本形成了具有潍坊“多元一体”特色的社区教育格局,使街道的社区教育连续多年获得了“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社区教育标兵单位”等多个荣誉。
一、阵地建设:实现多层次联动
教育实践阵地形成了社区学校同居民区市民分校及“特色延伸班”多层次联动格局,在社区营造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学习环境。
1、将社区学校打造为居民学习交流的主平台。街道2005年共投入250万元对社区学校进行改建,建成了远程教育网络、多媒体教室、三维互动影院、手工制作室、科普原理馆等专业教室。社区学校每年春、秋两期招生办班,全年开设科普常识、手工技能、娱乐休闲、文化鉴赏类等30余项课程,其中尤以插花、茶艺、书画、诗词等为特色。课程的丰富性和可选择性,使社区学校成为居民的“学堂”、文化休闲的“乐园”,每年有4000余人在此学习。通过多年探索,社区学校建立了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由师生组成),共同参与教务管理的良好机制,并倡议推行了课堂教学班长负责制、民管会成员听课评课制、通讯信息报送制、开学典礼升降国旗仪式、课前十分钟文明礼仪教育以及课间操制度等,让学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模式,引领学员学会学习、学
会共处,学会发展。三年来,社区学校硕果累累,在2006年新区举办的社区学校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成果展示一等奖。
2、将居民区市民分校打造为“教育近在咫尺”的学习场所。近年来街道始终把最贴近居民的市民学校教学点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27所居民区市民学校开展了“两室两点”(即活动室、图书室、教学点、健身点)建设,拓展市民学校有限空间的功能,完善教学硬件设施。目前各居民区市民学校教学点已基本达到100m2。27所市民学校以“按需施教”为原则,共开设了154个贴近不同年龄层次及需求的各类特色班级。如:适合老年人的江南丝竹班,时事政治班,书画班、体育健身班;适合中年人的英语口语班、电脑班、戏曲班、交谊舞班;适合青少年的科普兴趣班等。为了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市民学校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形成了课堂面授式、示范实践式、轮流教学式、讲座式、小组学习式、家庭学习式、外出交流式、影视教育式、展览展示式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深受居民欢迎。
3、将“特色延伸班” 打造为“一居一品”特色营地。2006年,社区探索性地开展了社区学校“特色延伸班”评选活动,其目的一是为了表彰鼓励市民学校特色办学,二是为了延伸社区学校教学手臂。我们将各市民学校的班级中办班较成熟、有特色的班级选出来,将其列入社区学校的班级之一,面向整个社区招生,以此作为社区学校办班的延伸,以更充分的利用好师资、场地等资源,提供社区居民更多的选择。截止目前,社区共评出“特色延伸班”20个,其中不乏具有多年办学经验,师资力量强,办学有成果、学员遍布整个社区的班级。街道以经费扶持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支持,进一步促进了特色办学的积极性,在社区形成了“办学创特色”的良好态势。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三年来社区居民学习热情日趋高涨,学习参与率越来越高。平均每年累计社区居民参与各类非学历的教育培训达到了10万人次以上。
二、载体依托:实现多形式联办
社区积极探索多种载体形式,通过依托各类载体,构建“活动形式多样,群众广泛参与,教育深入民心”的良好社区学习氛围。
1、以节兴学,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街道按一年四个季度,分别开展社区四 2
大节活动,即体育健身节、科学普及节、文化艺术节、教育读书节。每个季度丰富多彩的文体教育活动让居民们欢欣鼓舞,经过多年的培育,社区已形成了200余支活跃的文体团队,并形成了排舞和风筝这两大特色。每年的第四季度为“社区教育读书节”。教育读书节一届一个主题,2005-2007年先后以“读书让社区更和谐”、“我爱读书、我爱生活”、“同学习、促提高、迎世博”为主题,通过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书市进社区优惠展销、居民多余书籍文化用品调剂交流、“读书乐”书法摄影作品征集、世博英语会话邀请赛、时事评论邀请赛、礼仪展示邀请赛、学员作品展等活动,吸引了社区不同层次的居民广泛参与,连续多年的读书活动逐步形成求知、求新、读书、评书的社区风情,居民从中感到充实、愉快,营造了社区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2、以家促学,掀起学习型家庭建设热潮。三年来,社区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紧紧围绕“以家庭和睦促楼组和睦、小区和睦,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氛围”的目标,各类创建活动蓬勃开展,硕果累累。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弟2006年6月21日代表社区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的由全国妇联组织的“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建和谐家庭 促和谐社区”论坛开幕式上作了专题发言,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社区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入绿化、卫生、娱乐、安全、健康、读书、互助、和谐、科普、法宣等内容,通过分层设目标、分类作指导、精心育载体等方式鼓励家庭自创、分类分批推进,促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同时,通过学习型家庭特色创建示范户的评比活动,点亮特色家庭,带动普通家庭,学习型特色家庭队伍日益壮大。目前,社区学习型家庭创建总数已达27301户,占社区家庭总数的83.4%。
3、以礼带学,促进礼仪教育深入人心。街道文明礼仪教育已坚持数年,早在2002年即首先在社区学校提出了“课前十分钟文明礼仪教育”模式,全校各班不分专业学科界限,每节课前十分钟实施文明礼仪教学,每周一个专题,形成了“请身边人、讲身边事、育身边人”的模式,此项活动也被评为“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工作品牌优秀奖”,被记录到《社会宣传工作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大事记》一书中。2006年,街道积极响应市委市府号召,将礼仪教育作为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手段,积极组建志愿者宣讲团,拟定万人培训计划。街道确立了34个教学点开展分类分层培训,对社区居民、外来建设者、社区单位职工、社区青 3
少年开展生活、社交、涉外、职场、校园和公务礼仪等内容的培训,截止今年7月份,共进行了200余场文明礼仪讲座,通过测试的人员达14115人。此外,精心设计教育载体,开展“家庭礼仪展演大赛”、青少年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进家庭”格言征集、“文明礼仪场景演示”、“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手中”等活动,以倡导文明行为,树立文明风尚,成效显著。
4、以讲促学,创新社区培训新模式。为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渠道,2007年9月,街道在社区学校开设了“潍坊社区讲坛”,讲坛紧紧依托新区“六进社区”、新区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以及社区方方面面的资源,开设时政、金融、卫生、经济、法律、科普等多方面的讲座,深受居民欢迎。为了吸引更多居民的参与,采取了加强宣传,适当激励的措施,通过社区各类宣传媒体发布信息,通过发放听课凭证的手段予以激励。讲坛活动两周一次,2007年9-12月间,共开设了讲座24场,2000余人次参与。
三、资源整合:实现多方面联合
街道多年来立足社区,积极调动辖区内社会力量,注重开发“组织机构型”、“基地场馆型”、“社会名人型”的隐形资源,拓展条块结合的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多方面联合解决了当前社区教育师资、场地等不足的困难。
1、共享政府资源
社区(街道)于2004年12月10日与辖区内14个中小学校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学校各类文化体育等设施向社区开放。为此,街道建立了社区资源共享协调管理委员会,下设14个资源共享管理小组,建立目标责任机制、评估激励机制,并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签约,为14个学校完成了如果设施器材保障出现意外事故和损失责任险的投保工作,每年合计3万元。三年来,这样的资源共享模式深受居民欢迎。
2、整合师资资源
按照智力资源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和共有共享的理念,街道紧紧依靠各方,采用“五法”建立起一支由副教授、国家级书法师、美术师、工程师等共237人组成的稳定的社区教育志愿者师资队伍。“五法”是:特约法,即特约社区内的进修院校和中小学的英语、电脑、声乐等专职教师到社区学校任教;聘请法,即由街道协调各行各业协会和财经法律单位,聘请书法、国画、摄影、烹饪、插 4
花大师和具有高中级职称的经济,法律工作者赴校担任兼职教师;特邀法,即由社区学校与本市文化、艺术、科技界协商,特邀知名人士担任指导老师;求贤法,即由学校教务处到居住在本社区的资深离退休教师家中,上门求贤,请他们“出山”,发挥“余热”;传承法,即把社区学校办成市民学校的“师范学校”,挑选优秀学员到市民学校去讲课,把社区学校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市民学校学员。
街道还通过“社区人文资源”信息调查,挖掘出各类人才474人,并建立数据库。由此也挖掘出了一批“名人”,于是,街道积极利用“名人资源”效应,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的榜样,形成学习的氛围。街道先后邀请《解放日报》高级记者、“脚踏两极第一记”的李文祺同志在社区开展“科学考察作品展”及专题报告;邀请全国劳模包起帆在社区举办“科技创新报告会”、“创新之路成果展”;邀请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在社区举办《孽债2》签名售书活动,并聘请李文祺为科普中心高级顾问,聘请叶辛为社区高级文化顾问。
3、开发场地资源
我们通过辖区的文化体育场馆、知名企业等,为社区成员提供观摩、实践参观的机会,促进对社区居民进行文化鉴赏、科学普及的教育,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提高素质的效果。在潍坊辖区内有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源深体育场;现代化宾馆、办公楼宇和商贸区,还有汇众汽车公司轿车配件生产基地等等。对此,我们重视开发这些场馆和基地的教育功能,对居民和学生进行开放式的科学普及、文化熏陶、科学健身等方面的教育,居民们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寓教于乐,效果显著。实现了社区与教育、企业与教育、社会与教育以及环境与教育的紧密结合,从而大大丰富了社区学校的教学活动内容,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学习教育活动中来。
4、打造品牌资源
潍坊辖区内共有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20家,通过多方协调,街道与辖区内10所民非机构达成共识,为社区居民提供优惠,并汇总形成了《潍坊地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向潍坊社区居民提供的主要课程目录及优惠或免费课程目录》,通过社区网站、《潍坊社区报》、社区学校及居民区市民学校宣传阵地等途径宣传到社区内的每户家庭,倾力打造“民非教育进社区”的品牌资源。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课程、师资、硬件共享的成果。
课程共享——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根据自身课程的优势,结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提供了适合社区青少年学习的思维训练课程、英语课程和艺术课程;适合社区成年人的艺术、技能、语言等类型的课程,并对社区居民予以一定的优惠。
师资共享——民非学校的教师成为了社区学校志愿者教师,成为“潍坊社区讲坛”讲师,成为社区“阳光之家”义务教师,成为教育读书节活动专业评委、社区特奥接待活动英语翻译等等。
硬件共享——马丁外语培训中心、未来教育培训中心、昊晟教育培训中心等先后于双休日借用社区学校场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既满足了民非教育机构的需求,又满足了社区居民就近学习的需求。
以上是潍坊社区三年实践所形成的教育成果和经验。今后我们将继续以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抓手,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社区教育的新模式、新手段,打造新亮点、培育新特色,开创社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以创先争优为抓手 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本站推荐)
以创先争优为抓手
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泰兴市济川街道创先争优情况总结
我们街道地处泰兴市市区,去年4月,根据省政府批复,撤销泰兴市泰兴镇改设济川街道,下辖18个社区居委会、19个行政村。其中18个城市社区总面积29.56平方公里,有居民住户62546户205958人。近年来,街道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着力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促进了街道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街道先后被省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省环境优美乡镇,经济工作连续十多年被泰州市授予“经济工作十强乡镇(街道)”称号。迄止2011年底,有8个社区被授予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2个社区被评为江苏省文明社区,5个社区被评为省绿色社区,5个社区被评为泰州市和谐社区,五里墩社区、复兴社区等被评为泰兴市优秀党组织,近3年,有6位社区书记被市表彰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为推进创先争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创先争优工作,不仅把创先争优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而且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全过程,保证了创先争优工作有位置、有目标、有措施、有展示。
一是建立组织有位置。街道建立了创先争优工作领导小组,由
/ 7
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其他各党政负责人抓好各自工作片的创先争优工作;同时,建立街道考核考评领导小组,由党群副书记任考核考评小组组长,负责对全年目标管理工作和创先争优工作考核考评。
二是争先进位有目标。在创争活动中,首先明确街道在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中的位置排名,目标放在全市工作争第一、年终考核列第一,多年来,我街道在全市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其次,对基层创争工作,在制订工作目标时,要求各社区对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排名以及党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在创争工作推进会上作公开承诺。
三是正确引导有措施。每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均要出台《关于在全街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和目标管理考核意见,要求街道各部门“部门工作争第一,全市排名列第一”,年终评选出机关十佳科室和十佳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引导社区创先争优、争先进位,对位列社区考核前6名的社区年终授予综合奖,对排名进位3个名次以上的给予争先进位奖,对连续两年列最后两位的党组织书记引咎辞职。
四是创争成果有展示。每年举办一次创先争优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展示、表彰在创争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创争活动开展不力或效果不明显的,给予通报批评,以促进创先争优工作持续开展。
二、落实关键措施,以扎实的基础工作促进创先争优工作的开
/ 7
展
1、强化社区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在推进创争活动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十分重视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一社区带头人、领头雁队伍建设。首先,通过公推直选、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形式,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把那些能工作、会办事,肯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且得到党员、群众拥护的人选拔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并尽可能与社区居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保证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提高社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到目前,18个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有14人“一肩挑”,占77.8%。其次,强化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的教育培训。去年,街道组织举办了以“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干部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中办[2010]27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2011]15号文件,进行了社区干部“应知应会”内容的业务培训,同时组织他们先后到张家港、宜兴、杭州、扬州、大连等地区学习考察社区建设工作,既提升了能力、开阔了视野,又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不足,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和追赶的目标。
2、强化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撤镇设街行政体制改革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针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特别是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将街道、社区的职能实施再定位。在街道层面,把过去单纯以发展经济为主的职能,改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职能,从而在职能的定位上保证了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等社会事业、社会管理工作的开展。在领导精力的分配上,为便于对
/ 7
社区工作的领导、指导,街道设立了四个社区指导中心,由街道党政负责人兼指导中心主任,保证了街道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指导、检查、督查到位。在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的确立上,把加强社区服务、创新社会(区)管理作为社区工作的第一职能、第一要务,这样,通过职能转换把社区基础工作抓好了,才能赢得居民群众的拥护与信任,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创先争优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3、强化市级机关部门和社区辖区单位结对共建、共驻共建活动。加强和促进社区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街道、社区注重发挥各方参与社区创争活动的积极性,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一方面,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的形式,请挂钩结对共建的市分工领导、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和辖区单位相关人员,对社区创争活动提出建设性建议,共同参加社区创建活动、创争活动;另一方面,动员挂钩共建、共驻共建的单位部门或资助社区公益事业,如助建党员活动室、捐助活动器材;或单位党员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参加社区党员义工服务活动;或辖区单位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形成创先争优的有效合力。市科协挂钩共建五里墩社区,不仅主动参加社区各项创争活动,同时还将科普讲座开办到社区,并在该社区建设了青少年科普馆,推动了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还为社区创争活动添加了重重的“砝码”。
4、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创先争优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街道注重在创争活动中,突出活动的作用,争取更多的人参与。按一居
/ 7
一品的要求,各社区在开展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开展针对性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越街社区组织辖区及社区党员,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从社区环境整治到便民利民服务,再到助残帮困活动等,到处有党员义工服务队的身影。国庆社区的社区艺术团将创争活动中的好人好事,编排成文艺节目,在全街道社区、村巡回演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华泰社区的夕阳红义务执勤队结合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到主要交通路口宣传创建、纠正违章、维护秩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到2011年底,全街道有各类志愿者25411人,其中社区注册志愿者就达11093人,包含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医疗卫生人员、离退休人员、老党员老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等各类群体。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几点体会
第一,必须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创先争优工作的重要内容。创先争优工作不能单纯为创争而创争,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城市社区必须紧密结合服务居民这个主题,才能体现创争活动的宗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来。我们街道在工作实践中,除工作职能定位上明确社区服务为社区主要工作职能外,在考核奖励上,重点突出了社区建设、为民办实事、社区特色工作上,大幅增加了为民服务的考核内容、考核分值和奖励力度,其考核分值占双文明目标管理考核分值的66%,这一鲜明的工作引向,使社区干部明白了社区该做什么工作,怎样才能做好社区本职工作。府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后,一直处于半开半
/ 7
关的状况,新的考核办法出台后,社区整合多方资源,解决了资金不足、管理人员不足、制度不健全等实际问题,使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常、规范、有序运转,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第二,必须把服务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先争优也好,为民服务也好,必须具备一定的服务设施,如果没有这个阵地,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就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从我街道的实际看,前几年,由于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缺乏,很多活动不能有效开展,社区知名度不高,居民群众没有归属感,党组织的凝聚力得不到增强,战斗力受到了削弱;相反,近年来,市、街道、社区加大了办公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特别是一站式服务大厅的设立,各项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居民群众对社区这个“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归属感的增强必然使凝聚力得到增强,战斗力得到提高。今年,围绕市委提出的4个15分钟便民圈(即15分钟健康圈、服务圈、文化圈、休闲圈)建设的目标,街道和社区将全力打造建设好4个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站)、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1个50m以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室,真正向有人办事、有钱干事、有阵地做事、有制度议事的“四有”目标迈进。
第三,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创争活动效果的唯一标准。开展创争活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宗旨,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群众满意不满意。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街道在各社区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基本做法是将社区按区域、小
/ 7
2区或自然居住地等划分一定数量的管理网格,由社区两委会成员或专业社工担任网格长,再在网格内选出若干名门栋楼长,由门栋楼长选举产生居民小组长,形成了社区居委会及下属委员会、社区网格、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管理新格局。社区在网格配有网格长工作室,网格长工作在小区、在网格、在居民小组、在楼院门栋,天天与居民群众见面,方便了与居民群众的沟通,随身携带的工作日记、民情日记,随时记录社情民意,同时随时解决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由社区研究解决或给予答复,增加了与居民群众的感情,居民群众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度、满意度大幅提高,构建和谐社区落到了实处。今年6月,街道在鼓楼社区指导中心,以电话随机调查的方式,就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者工作满意度做了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创先争优为抓手,着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为目标,不断强化社区党的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建设的基础,为打造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新济川而努力奋斗!
二O一二年七月十日
/ 7
第四篇: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解 祖 西安政治学院军队党的建设学系
胡主席在会见全军党的建设座谈会代表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对于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认清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胡主席对军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极为重视,专门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当前军队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加以强调。胡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强大动力,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军委领导对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总政对贯彻落实胡主席和军委领导指示要求迅速作出部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首要的是要把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学习领会好,与学习胡主席关于党建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军党的建设座谈会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对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全军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更加牢固地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全面加强了部队各级党组织建设,提高了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有力促进了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特别是落实到基层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常态化的重要机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军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三湾改编”起就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和制度。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落实党的决策、凝聚广大官兵、实施坚强领导的重要作用,成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组织保证,成为带领部队完成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但也要看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要更高、要求要更严。创先争优活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条件,反映了军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客观要求,揭示了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规律,体现了履行使命任务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提出的新要求。扎实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就能有力推动以科学理论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使命任务的动力机制。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早在红军时期,就提出“要以师为单位建立模范支部的工作”、“订立支部与支部的竞赛条约”,“以发扬党、团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在《关于巩固党与党的工作的规定》中提出了创造模范党支部的五项主要标准,八路军政治部编印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明确了模范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六项条件。解放战争时期,全军部队普遍开展创造和评选模范党支部、模范党员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创造和评选“双模”活动的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这项活动逐步发展为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成为军队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当前,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必须更加重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创先争优活动与部队的中心任务、与党员的本职岗位、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能为完成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任务提供强大动力和组织保证。
把握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鲜明主题。总政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第一位的目标,把搞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把在本职岗位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要求。创先争优活动要始终抓住理论武装这个根本,组织党员系统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学习贯彻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针对部队新党员不断增多的实际,把理论武装和军魂教育结合起来,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确保部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
坚持把抓好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强书记才能带出强班子。按照选准配强、培养提高、严格管理、关心爱护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作风实、形象好的书记队伍。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流动快、成分新、经验欠缺的实际,从基层干部的调整补充、培养提高等基础工作抓起,切实在稳定队伍、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上见成效。借鉴一些军师级单位每年对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旅团利用“指导员之家”搞好经常性培训、领导机关与基层实行挂钩帮带等有效做法,不断提高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把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也是创先争优活动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应把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方式来推进,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基本素质来培养,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来落实,严格按照党支部工作条例的规定,不折不扣地抓好会议、党日、党课、报告工作、民主生活、党员汇报、民主评议党员等七项制度落实,以党内生活的经常化保证创先争优的经常化。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关键是抓住党性修养、强化组织功能这个要害,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治好人主义和党内生活庸俗化的不良现象。着眼新的形势任务,不断丰富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创新方法和手段,使党组织生活更具时代特色、创先争优活动更富有生机活力。
坚持把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部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改革和兵员成分结构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比如,针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情况,如何抓好党员教育,铸牢军魂、强化精神支柱;针对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增多和野外驻训时间长的情况,如何抓好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基层党组织建设;针对士官党员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加强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等,都需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研究,探索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上见成效 牢固树立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想。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见到成效。中央和总政的文件明确要求,创先争优活动要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部队的各项建设和工作都是创先争优的平台,创先争优就是要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大动力。党组织创先就在本单位的工作中,党员争优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评选表彰是手段,推动工作是目的,坚持用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效检验创先争优活动。
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帮带。各级党委机关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努力形成党委高度重视,有力推进活动;书记当好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好活动;政治机关精心谋划,跟进指导活动;广大党员人人争先,踊跃参与活动的工作格局。旅团级单位党委机关是指导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层级,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搞好具体筹划,抓好骨干培训,实行挂钩帮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切实把活动抓实、抓具体、抓出成效。同时,要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和促进共青团、军人委员会建设。
注重搞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分类指导。各类基层党组织职能不同、所在单位担负任务不同、建设状况也不尽相同,党员也分布在不同岗位上。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高度重视搞好分类指导,按照中央和军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把分类制定实施办法的工作抓到位,把分类研究问题的工作抓到位,把分类帮带的工作抓到位,把分类探索路子、推广经验的工作抓到位,切实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运用典型引导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尤其要注意树立和宣扬本单位和党员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板报、灯箱的作用,采取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扬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以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做法,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
搞好与部队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把握好创先争优活动与基层双争活动的内在联系。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党内开展的,双争活动面向全体官兵,但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目的都是推动基层建设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创先争优活动标准要求更高,更要体现先进性。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带动和促进本单位全体官兵争创先进单位、争当先进个人。各级在工作筹划和指导上,要把两个活动结合起来抓,贯穿于基层各项建设和完成各项任务的实践中。同时,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结合起来,与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五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抓手,有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007-06-30 22:03:10
摘要: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因而教师也必须具有很高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师;策略
一、提高信息素养──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时代的推进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经不再仅仅是为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于是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界最响亮的口号之一。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或全新领域的信息保持冷静,并及时准确判断并快速妥当处理,即对信息的归纳概括并分析判断的能力。如今的社会已经步入了数据的世界,社会发展的标志就是全世界的数据信息共享,学生必须学习掌握信息处理的技能。当今社会的各个学科领域中都要求人才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眼光,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固有的仅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接受新时期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构架适应时代潮流的教学内容,充分适应全新的信息技术要求,同时将其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培养了顺应时代的全新人才,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充实了教学方法。
学生要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各项功能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处理。但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可否?教师在本身尚未掌握此项能力的时候又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呢?所以当今社会的教师也必须具备这个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拥有该项素质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全面提升教师本身的素质。
二、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职业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应包括:
1、基本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信息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基本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及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的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多媒体或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素养。信息时代使教学产生了巨大变革,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了现代的“三机一网(电脑、投影、实物展示、因特网)”进课堂外,教师还应当掌握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网页制作、几何画板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再现知识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素养。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传输文件和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与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能自己制作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带进课堂。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素养。(1)高效获取并合理鉴别吸收、归纳存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料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2)创造性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要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然后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形式编制和输出新信息。(3)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加快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模式。
三、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本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下面结合我校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扎实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例,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我们的思考:
学校管理者理念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学校教育信息管理层是指校长、主任等管理人员。他们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管理者而言,虽不要求他们成为技能上的行家,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明确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方案,而不是领导的政绩策略,更不是谋求利益的手段。这样才能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制度的建设,管理的策略趋于合理,并力求逐渐走向完善。从而在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实践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科课程的整合,网络环境的打造,适时师资的培训,适当资源库建立更加科学有效。
我们的策略:
(一)、抓领导,确立以“一把手”工程为特征的领导机制
实施信息化工程,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形成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网络。领导小组由正副校长、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年级组长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各部门负责人、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相互合作,并且定期召开例会,互相交流沟通。学校主要领导总是带头参加每次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积极更新观念,积极掌握基本技能。学校领导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不进则退。学校信息技术领导小组将制定的《雪浪中学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分解成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经常向教师宣传,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抓建设,确立以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为特征的管理机制
为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学校的校园网络真正延伸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全面开展网络教学打下了一定基础,现已成为我校师生学习、从网上获取资料、检索信息的主渠道,极大地弥补了以往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空白,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条件。目前,我校教师均拥有个人高性能笔记本电脑,构建起了移动办公的高效率平台,用于备课、制作课件、获取资源和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效益。学校为营造一个高效率、网络化、智能化的办公环境,促进了各方面工作的提升。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对教育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硬件是物质基础,软件才是灵魂。学校在狠抓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投资于软件建设。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正版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软件、课件资源、多媒体教学光盘等,一应俱全。除此之外,学校还引进了资源库,满足了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服务,也为学校管理者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思考:
实践者参与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者是指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学生和相关的管理员、技术员等,他们是信息化实施过程的协作群体。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学校信息化环境,是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过程互动的平台,参与者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否真情体验到“学有所做,做有所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们不仅决定着参与现实的积极性,而且影响着参与者发展的自信心。
我们的策略:
(三)抓应用,确立以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学校在初步完善校园网络的硬件建设之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让它充分的发挥作用,让全体师生充分感受数字化校园的魅力。
1.建好校园网,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⑴建好学校主页,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本学期我们对学校主页进行了全面改版,主要开发了校园动态、教育现代化、名师风采、特色资源库、公文系统等特色栏目。我们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主页建设,加快了校园新闻更新的速度,加大了特色资源库的信息量,增加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据统计,每周点击我校网站的次数高达2000多次。
⑵开发体现年级组整体实力的年级组主页和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教师个人专集。鼓励各年级组和教师通过网络来展示和宣传自己,充分突显了数字校园的优越性。
⑶建立班级网页和优秀学生的个人网页,突显班级特色,增强家校联系沟通,充分体现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全校每班都开设班级论坛,教师布置作业、安排班级工作,学生探讨热点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家长参与学校办学、指点子女教育等都可以在论坛上进行。
⑷尝试建设具有“辅导教师”作用的网校。学校尝试建设学校的网校,尝试对学生进行远程教学的实验。网校中开设的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内容较为丰富,趣味性和实用性兼顾,正逐渐成为学校自主学习的辅导者。
2.运用校园网络,改革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引用与修改了《雪浪中学网络办公系统》,组织师生边学习、边摸索、边使用,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运用网络进行教师管理、教务管理、总务管理、档案管理、资料统计、班级管理等。学校行政实施了无纸化办公,并能突破时空的界限,实行远程办公。网络管理还延伸到我们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我开设同学健康聊天室,对学生的上网进行正确引导。学校购置了硬件防火墙,封掉了黄色的、反动的、不健康的游戏网站,使师生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地学习与聊天。
3.运用信息技术,支撑新的课程改革
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第一层面就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层面从上学期开始尝试的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借助课题研究,积极提升信息技术的研究水平,主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学校还聘请专家对课题的实施进行定期辅导,同时,让科研骨干教师与专家学者拜师结对,使骨干教师尽快成长,并通过教研活动、学术沙龙、示范教学等手段推广,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课题研究和教师业务素质同步成长。校园网最终作用的发挥就是应用。在组网、建库的同时,学校开始了“转变应用观念、培训学科教师、实施团体互动、形成规模应用”的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内外结合、资源互补、突出自我的路子。
我们的思考: 校本培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基础。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层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技术能力,是实现学习者“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基础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正视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相关的事实,直面学生网络痴迷不返的实情,我们认为对老师的培训的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理念,这就是所谓的“技术支撑,理念先行”的策略。只有当我们的管理者,教育者、实施者都能将自身有机地融合技术与课题整合之中,而有效实施对学生的素养教育和学科教学,而不是居高临下,袖手旁观的指挥官,教育信息化的“学有所做,做有所为”的激情感悟时代才会到来。我们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来实现对学校教师的培训,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理论对教师理念的转化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毕竟这种方式机会不多,条件受限,因而,我们认为切实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校本培训,我校的校本培训早已走出了纯技术的泥潭,而是以“理念驱动技术”的校本长效培训机制,并力求制度化,规范化。将培训与目标 教育实践结合,将培训与学科课程整合沟通,作好记录、改进策略、谋求发展,是我们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方案。
我们的策略:
(四)抓培训,确立以人才和环境牵引为特征的智力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地实施步骤,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1.保证观念先行
学校通过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宣传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邀请专家来校讲座、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等手段,让教师们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引导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更新。
2.分阶段、分层次的对教师进行不同目标的培训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搞一刀切,而是根据教师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对其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要求:骨干教师要示范,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为此,首先结合江苏省“信息技术考核”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使全校100%的教师顺利通过了考核,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聘请电脑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网页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培训对象采用自愿报名并交纳一定培训费的方法,保证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培训合格后,再通过奖励措施来进一步的激励。培训内容上应重点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的教学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平台,快速有效地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再进行取舍。(3)信息综合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据此简洁明了地传递给学生。(4)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分析、归纳、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挖掘出具有相关性、规律性的信息,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自身生活和学习及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6)信息交流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和协作。
3.鼓励自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始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敢于创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中探索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素养。学校积极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日常事务,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定期举办信息技术沙龙,共同探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教师们能学以致用,因充分感受到计算机的优越性而乐此不疲。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工作;同时,教师也从中看到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总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加强教育改革力度的核心,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而,政府、社会、学校及教师本人都应直面教师信息素养低下的现实,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政府加大投入,学校重视运用政策引导,充分挖掘及发挥教师的能力,教师转变观念,善学乐教,为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