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延东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大会上讲话
刘延东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大会上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大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奖教师和青海玉树、四川汶川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广大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是我国1600万人民教师的杰出代表。三尺讲台上,同志们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热爱教育、情系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为人梯、无私奉献,为国家育英才,为人民谋福祉,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彰显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你们的事迹,你们的精神,令世人感动,堪为时代楷模,将永载共和国教育发展史册。实践再次证明,广大人民教师是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好队伍。党和国家信任你们,人民群众敬重你们!
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描绘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教育战线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我们一定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切实提高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征程,召唤着广大教师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执著的事业追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9月6日教育部作出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决定,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这些楷模为榜样,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要学习他们坚持理想、坚守信念,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把个人理想和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
——要学习他们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导和帮助学生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学习,把一代代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不懈探索,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不断钻研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在教育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要学习他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社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树立光辉的榜样。
再次向在座的优秀教师并通过你们向所在学校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同志们和你们的亲人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大家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大会上的演讲稿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大会上的讲话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征程,召唤着广大教师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执着的事业追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文章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9月6日教育部作出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决定,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这些楷模为榜样,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要学习他们坚持理想、坚守信念,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把个人理想和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
——要学习他们为国育才、立德树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导和帮助学生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学习,把一代代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不懈探索,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不断钻研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在教育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要学习他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做社会文明新风的引领者,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社会树立光辉的榜样。
再次向在座的优秀教师并通过你们向所在学校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同志们和你们的亲人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大家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刘延东在2007—2008学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刘延东在2007—2008学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2009-02-27
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07—2008学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我代表国务院,向参加颁奖大会的学生代表以及全体获奖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广大高校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关部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意义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国家奖学金制度,是党和国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一个对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教育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教育仍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因此,中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作为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方针。
教育公平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前提。这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始终把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全面免除了城乡所有学生的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每年惠及1.6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中职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体资助面超过20%。这是维护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各类优秀人才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每年受资助的学生总人数接近1.8亿人,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难问题。可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财政投入最多的制度安排,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
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实现教育公平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显现的情况下,这项任务更加繁重,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不会改变,扶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措施不会改变。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不会改变。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将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使之惠及更多的学生。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免费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落实好高校各项资助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层单位就业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实行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级政府、各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落实好资助政策的重大意义,青年学生要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大家共同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不懈努力。
二、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开创高校资助工作新局面
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世纪以来最困难时期,落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压力加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当前形势下保障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措施,以百倍的信心和扎实的工作,抓重点、解难题、办实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受资助同学的心坎上。这里,我强调四件事。
第一,确保资助经费落实到位。各级财政要创造条件,按照规定足额安排资助经费,并及时拨付到位。各高校必须按照规定比例,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资助经费。要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要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第二,扎实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要认真总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试点经验,完善政策,理顺机制,进一步扎实推进。已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省区市,要保证覆盖所辖全部县市;没有开展的省区市,要尽快启动工作。各地政府要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密切配合,县级资助机构和经办银行要履行职责,确保这项重大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抓住重点多办实事。今年的资助工作要在全面推进现有资助政策落实中,力争在重点工作上有较大突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政策,通过政策导向,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边远基层工作和应征入伍服兵役等,以缓解就业压力。要关心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临时伙食补贴工作。要继续密切关注汶川地震受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落实好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资助政策,使同学们能够安心学习。
第四,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在当前经济困难形势下,国家千方百计确保资助政策的实施,是很不容易的。要进一步加大资助政策宣传的广度、深度和力度,让同学们全面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贯彻落实资助政策中,要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奖助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为国分忧、回报社会的意识。
三、大学生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在高校资助政策体系中,国家奖学金是荣誉最高、奖金额最大的国家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制度实施两年来,每年奖励5万名左右特别优秀的高校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高校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勇攀高峰的热情,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刚才,听了获奖学生代表的发言,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获奖学生是青年学生的杰出代表,是引领大学生前进的青春榜样,在你们身上体现了青年学生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和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联想到去年抗震救灾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中,广大青年学生表现出的坚强不屈、友爱互助、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联想到北京奥运会广大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火炬传递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微笑成为北京的名片,所展示的精神风貌令世界瞩目。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不愧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党中央对青年一代充满期待、寄予厚望,青年学生一定要时刻牢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打牢知识基础,参加社会实践,用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广大青年学生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借此机会,我向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奉献才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希望大家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确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考验都能够坚定不移、矢志不渝。要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时刻心系民族复兴、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国家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去。这样,青春将因奋斗而闪光,人生将因奉献而辉煌。
第二,勤奋刻苦学习,掌握扎实本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勇挑重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我国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青年学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大学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舞台,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希望大家珍惜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时代,就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创新热情,为未来攀登科技高峰励志图强。
第三,塑造人文情怀,培育宽广胸襟,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中贡献力量。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需要当代青年学生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的重任。希望大家无论现在学习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要了解和热爱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要开拓视野,培养开放兼容的气度和胸怀,积极学习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当代大学生作为走在时代前列、最有创造活力的群体,只有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才能为创造伟大时代的精神财富作出贡献。
第四,坚持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业绩。青年学生要实现更大作为,必须经受基层实践的锻炼。要深入企业、农村和社区,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开展社会调查,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志愿者服务,进一步了解国情、增长知识、丰富阅历,强化奉献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全面发展,为走上社会、服务人民、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应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优势、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要转变择业观念,勇于投身到农村和基层一线,到最艰苦的地方施展聪明才智。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成才报国最理想的地方。
第五,磨砺精神品质,锤炼道德修养,在战胜困难和考验中成长成才。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直面挫折、战胜困难应该成为当代青年的优秀意志品质。要发扬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保持积极乐观、宽容平和的心态,培育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品格,磨砺意志,完善自我,不断迎接新的挑战。贫困和艰苦都不能磨灭斗志,应当成为激励大家奋进的动力。希望同学们既要胸怀大志,又要脚踏实地;既要敢为人先,又要虚怀若谷,使自己的意志品质更加坚强,更好更快地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同学们,青春和知识是大学生最宝贵的财富,这个财富只有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彰显出更大的价值,只有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贡献力量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不负众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2009年2月22日)
(责任编辑 张珏瑛)
第四篇: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的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11/7/2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就是选择了跟我们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伟大的教育事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因为教师这个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引领学生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启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曾讲过:“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做教师一定要德才兼备,自己的思想言行要给孩子做榜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里讲的“格”,不是指电脑上的排位,而是国家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把后代交给我们教师,国家就放心了;老百姓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我们教师,他们就放心了。这才是合格。
一、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清醒地认识自己
做教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论语·子路》篇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经常和年轻教师讲,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绝对不会是零。教师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界观、人生观的亮相,你整天和学生在一起,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自然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自己首先必须做一个一身正气、有中国心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在我心中有很多榜样,苏步青、谢希德先生那样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意识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是个凡人,一名平凡的普教老师,但是我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也可以一步一步攀登,一步一步修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放心的教师。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塑造自己人格魅力的前提。
我22岁大学毕业做老师,不知天高地厚。做了老师以后我才发现,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接受教育的程度,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两件事情一直让我刻骨铭心。讲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就这样和学生讲,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阳春白雪是高雅的。后来读宋玉《答楚王问》才发现,我教的是多么不准确。原来它是这样的,有客到楚国都城郢唱《下里》、《巴人》这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数千人;唱到《阳春》、《白雪))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到了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属而和者数人而已,因此曲弥高和弥寡。我由于治学不严谨,误把第二等的作为最高的。基础教育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因为它是伴随人的终生的,小学学的字、对数字的概念,一辈子都在用。当时我非常内疚,对学生讲,我讲错了。我是改行来教语文的,因此我要用五倍、十倍的力气来学。天天学习,明灯陪我过半夜。我用了三年的时间,把大学中文系全部课程学完。九点以前工作,九点以后自修。有一次批改作文,对面坐的是个语文老教师,他看我写睡着了的“着”字,羊字头下面一个目,我把羊字头断下来了。他看到了,就对我说:于漪,你要知道,你写错了就会影响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这样的教导,我真是刻骨铭心啊。从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想做教师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当时,我们语文组有18名老师,我是唯一的女教师。那个时候听老教师一堂课很难啊,不像今日,现在党和国家对青年教师的关爱和期望是我年轻时候没有感受到的。我们那个老组长很有学问,有一天他来听我的课,我清楚记得上的是王愿坚的小说《普通劳动者》,讲的是将军和士兵的故事。课上完后,我向他请教,他先表扬了我几句,接着说道:“不过,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我简直像五雷轰顶一样,晕了。他说:“人物分析有像你这样分析的吗?将军平易近人,热爱劳动,这是贴标签。”他的话激励了我一辈子:既然做教师,我不仅要把大门找到,而且要登堂入室。
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拜众人为师,以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每次教研组开会,我都拿本子记。每个人思考问题都会有很精彩的地方,我用心听,认真记。我体会到教师要学会借脑袋,要博采众长,把别人所有的长处、思考问题的结晶都学过来。别人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给自己以启发,所以我向教研组所有的老师学习。我不断地“照镜子”,寻找自己的不足。
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课上下来我都有“教后”,每堂课都要反思。“教后”记两点,一是记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全神贯注学习的时候会超水平发挥,往往超过我备课时的所思所想。这是孩子创造的火花,我要把它记下来。二是记自己的不足。不管备课的时候多么认真,但是当孩子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预备总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因此我就记下自己的不足。不用长篇大论,一二三四五写下几点,这样长期下来就掌握了教与学的规律。二、一辈子自我教育:学而不厌、勇于实践
教育事业真是遗憾的事业,我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罗曼·罗兰说过,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每个创伤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每次课上下来认真思考,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缺陷乃至错误,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深度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的琐碎的工作与我们党未来的事业、与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非凡意义。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有两根支柱,一根支柱是学而不厌,一根支柱是勇于实践,两根支柱的聚焦点是反思。
第一,学而不厌。要诲人不倦,首先要学而不厌。一个教师学不好,就无法担当教书育人的重任。关于学而不厌,我想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重要的理论要反复学。一定要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现在教育问题纷繁复杂,不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思考,就会非常茫然。比如,学习小平同志讲的“三个面向”,当联系很多具体材料学习这个理论的时候,我就觉得重任在肩,坐立不安。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惊人的。撒切尔夫人曾经讲过,办教育要有救火一样的紧迫感。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时,发现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因此他就花十年时间搞一个特种阅读挑战,花了15亿美元,动用100万中小学教师、10万大学生半工半读来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学校曾和英国牛津大学教育学院、美国密西根大学教育学院搞了个跨国研究课题,研究职初教师培训“师带徒”的方法。我们的优点是,“师带徒”教育的技能技巧是三个国家中最强的,但是我们带徒弟的视野明显落后于美国,师生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也不如人家,这使我不得不思考一些问题。我们课题组里有个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他的孩子在硅谷小学读四年级,我问他暑假作业是什么,他说没有书面作业,就是读40本书,其中就有儿童版的《水浒》和《西游记》。每个理论的后面,都有丰富的内涵,要联系国内外实际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会使人更加清醒。
二是要紧扣教材深入学。我经常想,假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同一层面移动的话,学生怎么会有求知欲?教师起码要提高一步,要紧扣教材深入学。教是要教在学生不知道的地方,教在他似懂非懂之处。比如,教《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东西南北”方位词写木兰替父从军购置行装准备出征的繁忙。于是我紧扣这一点深入学习,其他诗词里面是怎么用方位词的呢?《楚辞·招魂》中是这样的,“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四方不可以留,楚怀王的灵魂要回归故里,这是表现屈原忠君爱国思想的。这和《木兰辞》的用法不一样。在曹植的《游仙诗》里面又是另外的用法,“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玄天堵,南翔陟丹邱”,东西南北都无路可走,表现他受到猜忌,郁郁寡欢。《捕蛇者说》里面是结合起来用,“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还可以有打油诗的用法,在《儒林外史》里面,落拓知识分子杨执中屋里壁上的对联是“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深入学,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什么叫做备课?备课不是让字躺在纸面,而是钻研到让它站立起来跟你对话,那你就不仅知道字的表面意义,而且知道字的后面作者为什么这么用词造句、谋篇布局,不仅知道工具的使用,而且知道工具背后的情和意,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后汉书·列女传》中讲:“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我就是用古人讲的这种精神来学习的。学习是光荣的荆棘路,教师没有丰富的智力生活是不可能点燃孩子旺盛的求知欲的,是不可能让孩子在每一堂课都兴味盎然地吮吸到精神养料的。
第二,勇于实践。教育事业是实践的事业。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怎么做,用什么教育理念来指导,非常重要。
我一辈子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1978年第一批评上特级教师,堂堂课有人听,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所有的事情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但也有个好处,使我养成了严谨的习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还有就是做班主任。我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带过。比如,1977届的学生乱到全校没有办法上课,我们年级组有30几位老师,女老师除了我没有哭过以外全部哭过。我担任年级组长,天天早上6点多钟到学校,一直到晚上9点多钟才走,有一个阶段,我还上三个班的语文课。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抓好各个班级的小干部,把他们抓在手里培养。我把各个班的小干部集中起来,每周集中培养两次。一个下午专门学习理论,把学生的思想理论底子打好,学理论其实也在学文化;还有一个半天,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特长,搞各种各样的课外小组、课外活动。粉碎“四人帮”后,1977届学生参加“文革”后首届高考,两个快班百分之百考取大学。因此,做老师的一定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孩子是有未来的,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虽然当时我顶着“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吹鼓手”、“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但我想,在一个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国家是无法建设社会主义的,这种状况是一定会改变的。
我年轻时多病,唯一的一个儿子,身体极差,生了很多病,小孩子有一年住了七八次医院,两次是病危。我是班主任、教研组长,教两个班级的语文,工作一直超负荷。孩子胸口生了一个疖子我都不知道,后来发展为败血症,住进了二军大医院。我和爱人轮流值夜班陪护。一天夜里,医生找我们谈,说药用了没有明显效果,要我们有思想准备。他说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要用一个健康男子的血液给他输进去,看看能不能扳过来。谁没有亲子之爱?我求医生救救孩子的命。我每天早上离开医院时,把他扶起来总吐得我一身,嘴唇都烧焦了,头用冰袋敷着。我每次走他都要哭,问我他会不会死,让我不要离开。我说这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好,一定会救你的命。其实我心里非常难过,但我不是医生,我救不了孩子的命,我咬咬牙还是去学校上课了。那时正值高考复习,考大学确实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我不去上课,谁来代课?我想,我一定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爱学生。什么叫懂道理,懂道理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口里的,身体力行才是真正的懂。所以,我几十年来,没有为家庭私事脱过一节课、请过一次假。我孩子的命最终救过来了,但人一直抖,一年未能读书。
后来我们老书记说你这么困难为什么不说,我说我不是医生不会治孩子的病,但我是老师,学生在高三最后一个月复习,我走了,谁来带?我们的事业要千秋万代,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嘱托,这是沉甸甸的历史使命,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负起责任来。因此,我觉得一辈子肩上都挑着千斤重担,”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所以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三、“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不断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 教师要努力攀登,追求理想境界,也就是说要不断地自我超越。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去做老师满腔热情,四五年下来就会有些懈怠;有的评上了高级教师,就产生“高原现象”。我觉得,作为教师,一定要追求高尚的理想境界,不断地努力攀登。我对自己有八个字的要求,即“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一定要有书,这个书不是教本、学本,而是书要烂熟于心,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
我上课是从来不带教案的,拿着教案怎么面对全体学生?你要察言观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备得十分熟练。备课要目中有人,我们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育人,这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就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把学生蕴藏的潜能通过教师的开发把它变成现实。我体会到,一个班教好一二十个学生是不稀奇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那是千难万难的。因此一定要深入了解,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晃,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你只有了解学生,知心才能教心。不知心,他觉得你讲的都是假的和老八股。因此,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非常重要。
要研究学生的心灵世界,我连周杰伦的歌都研究,为什么?现在学生上老师的课不感动,开班会不感动,一个“还珠格格”就把初中女生全部打倒了,周杰伦起码打倒了百分之八十的高中女孩子。于是,我把周杰伦的带子买回来,听听到底好在什么地方。我找了些女生聊天,我说我不反对流行歌曲,韩红的《青藏高原》,激昂高亢,歌颂青藏高原,她们说不好,太露了;腾格尔的《天堂》,歌唱家乡,那种浓浓的乡情,她们说也不好。我说周杰伦好在什么地方啊?她们说,周杰伦的歌就是学不像,好就好在学不像。这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想的和学生的距离有多大啊!
后来我再和她们聊,觉得也是有道理的。周杰伦的歌词有它的文化含量,如《青花瓷》、《双截棍》等,都有中国文化的元素。还有就是,他的歌是又说又唱,很适合现在的孩子。现在的孩子条件好了,回家一个人一个小房间,爸爸妈妈忙得没有办法和他们交流。但是孩子要成长、要诉说,所以又说又唱是很合适他们的。
做老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误解孩子,不能随便对孩子说“不”,“不”是最没有力量的。“不”是否定,否定一百遍也不等于“行”。我教课也是如此。学生作文写不好,不能说你怎么怎么不行,而是要精心地指导,教他怎么写就能好,就能行。要正面引导,让他们饮琼浆,对他们灌醍醐,让他们有精神养料。所以一定要目中有人,走进学生的世界。教育确实是春风化雨,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才可能逐步地引导向前,绝不能高高在上。
我所写的几百万字的文章,都是教育教学中学生帮我出的问题。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要思考、要学习、要探讨、要试验。有一次学校请人作报告,报告内容很好,我跟学生说,“今天报告很好”。谁知一个学生说:“好什么呀?”我看他的笔记,一个字也没有记,画的全是“正”字。他说这个人一共讲了150多个“这个”,都给他统计好了。我听了很震动,简直没想到,这样的一个语病竟影响了孩子对报告内容的吸收。我马上反躬自省,我有没有?我是江南人,也有语病,脑子转不过来时就来一个“呶”,或者“但是”,其实是不要转折的。我想,既然教语文,我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而且课堂就是活的语言学习场所,我自己的语言必须规范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怎么纠正?当时我年纪轻,有股劲,就用以死求活的办法,用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我就写详细的教案,把自己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认真修改,把可有可无的字去掉,把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去掉,然后把它背出来再口语化。
我每天要走一刻钟才能上公交车,于是就利用这一刻钟在脑中过电影。我怎么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这堂课怎么铺开、怎么发展、怎么掀起高潮、怎么收尾,一个个环节都考虑好。就这样用以死求活的办法大概搞了两年,力求“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教师的思路十分清晰,教课才能一清如水。我自己的体会是,当我对问题透彻理解的时候就能一语中的;如果我对这个问题有些含糊的时候也是我废话最多的时候。废话一多,学生就倒霉了,如坠五里雾中。我一直和年轻教师讲,你一路走过去,教育脚步有深有浅,你要停下来,深入思考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不足的,久而久之就能摸到规律了。
课堂教学是要深入研究的,老师绝不能做教书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智力,熏陶情感,要育人,我在80年代就在课堂教学中试验了,绝对不是“我讲你听”,“你问,我回答”。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要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育人和求知应该互相渗透。语文教学不仅有实用功能,还有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和审美功能。比如,《岳阳楼记》里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难道只是讲字句知识吗?不是。它不知道哺育了多少代志士仁人。因此,智育和德育是紧密结合的,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绝不是班主任管德育,教务处管智育,体育老师管体育,课堂教学本身就应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德育、美育、体育。教师是给孩子的心灵滴灌智性与德性的,智性是孩子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而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是外加的、分离的。因此,所有课程都要能够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改革开放以后,我多次面临着调工作,包括从政、到高校,但我舍不得这三尺讲台,我说三尺讲台就是我生命闪光的地方。上课,我是用生命在歌唱,因为我觉得每节课都影响到孩子的生命质量。课如果只是教在课堂上,随着声波的消失也就销声匿迹了,课要教在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一部分。
四、教师责任大于天: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师身上
退休以后我主要抓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可以说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期盼。教育的希望在青年教师身上,所以我对教师教育非常重视,从7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带教年轻教师,手把手地教。我做第二师范学校校长时就是这样的。校长是培养教师的第一责任人,我要求学生明日教师今日做起。良好的习惯能形成良好的素质,良好的素质能造就高尚、完善的人格,因此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我做校长,顶大的事情就是培养青年教师。我出入课堂听课,听完课就评,听一节课,起码评两三节课,要站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来评课。我倡导的是“活的教育学”,要让老师觉得上这堂课是师生都有收获的,要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不足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足,怎样改进。人是要靠培养和鼓励的,不足的地方,我们具体指导,因此我们年年有提高、有发展。
我一辈子做基础教育的教师,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有位诗人在读了届原的《离骚》之后,写了这样几句诗:“你埋下了一坛老酒,酒坛上的红纸沉沉地写着黑字——魂。每当到了汨罗江悲怆的那一天,那酒坛里就溢出芦叶的清香,回荡起亘古不变的激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了,喝过这坛酒的人,都醉成了龙的脊梁。”我一辈子上下求索,就是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让学生能成为龙的脊梁。生命是有限的,我毕竟已81岁了,但是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我们的希望在中青年教师身上,你们手里掌握着国家的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物质文明方面,还要用高度的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那才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想,教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人成才,能够出现数以亿计的素质良好的建设者,能够出以千万计的拔尖人才,我觉得特别要出卓越人才,不仅要对我们的民族国家做贡献,还要对人类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的期望。育人先育己。我一辈子走的是同学生一起成长的路。在教育学生的同时首先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成为一个堂堂正正、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的有中国心的中国人,成为一个能和学生知心教心的教师。
我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一辈子都在学,不断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我梦寐以求的是,上海的教育兴旺发达,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我希望中青年教师人才辈出,创造教书育人的新业绩。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通过我们的艰苦奋斗,把这个理想变成光辉的现实,理想实现之时,就不仅是全国的创新,在世界上也是了不起的创新。
第五篇: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荐)
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铸教师高尚灵魂
丛壮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通过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并结合我一年的教学经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爱是优秀教师共有的特质。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
为了让学生提高成绩,规范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难免会唠叨学生,训斥学生,或是无恶意的请家长到校一起“研究”某个学生的缺点。这样的教师不是不爱学生,而是没有掌握爱的表达方式、心灵的关怀策略。这种关怀方式一般不会有太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记得前不久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教学一年来,我结交了很多“学生朋友”,其中就有很多后进生朋友们。他们猜想新学期我可能会教新初一,不能继续教他们而难过。我不敢说我是一个多么会爱孩子的人,但我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尽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孩子,鼓励每一个孩子,抓住一切机会表达我对他们的支持。
责任源于神圣的使命
姜美云
责任,简单地说,就是做好分内的事,责任同时意味着担当和付出。对教师来说,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左相平老师所言:“教师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明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
每次学校开教职工会议,领导总会说:“咱们这批新教师特别有责任感。”我非常赞同领导的表扬,同时也深深的敬佩我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我的搭档——潘翠美老师,自从担任四班的班主任以来,每天早七点之前到校,晚七点之后离校,他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教室,陪着学生学习。为了提高学生语、数、外三科成绩,他开始设计“当日学习检测试题”,每天放学后陪学生一起完成试题,检测当日学习效果,晚上放学后把学生的这三科检测作业再带回家自己亲自批阅。
还有很多很多的同事,他们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其他老师辅导学生。
看看每天的晨读——英语老师在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科学老师在帮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再看看每天的自习——数学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题,英语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句型。
看到这些,我感觉我们学校的所有人拧成了一股绳。我们有着巨大的力量,随时要爆发。
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
孙美娜
多少年以后,左相平老师的学生回忆恩师当年的教育时,不无感触地说:“于老师教学生,教得定好的是教做人。”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学会孝敬父母、理解父母,尊敬老师,热爱同学,诚实守信。尽管我一直在努力,可是与潘老师相比,在育人工作上,我还需深入、细致。
潘老师在育人工作上,不是简单的说教,更多地是用自己的行动感化每一个同学。他们班里有一个叫让让的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差,因为他的存在,各科成绩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位学生的家长也多次和潘老师商量,说家长没时间教育孩子,想把其送到城里小学去就读。潘老师始终没有同意家长的做法,他多次向老师和同学们解释:让让虽然学习差,但品质不差,可以说是一个品质相当好的学生。我不会赶他走,更不会瞧不起他。如果他到了城里没有老师管他,再染上恶习,就真的完了。潘老师的所作所为感化着每一位同学,班里很多同学还争着要做让让的小组长,辅导他的学习。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也使每一位同学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和班级凝聚力。
除了此事,潘老师组织的一次班会也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是日本发生地震后,网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些国人幸灾乐祸,认为日本遭遇此难,实属活该;有些国人认为同样是生命,生命可贵,值得哀悼。他让同学们就这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讨论后,他说:“中华民族想要强大,不能只活在仇恨中,而是要想办法怎样创新技术,发展自己。仇恨只能让我们止步不前!让我们为人所耻!不管是国家之间,还是个人之间,想让别人敬佩你,不是仇视别人,丑话别人,而是壮大自己,明白吗?”学生高呼:“明白!”这一声响亮的“明白”使我更加领悟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道理。
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绝不仅是知识技能,也不仅是保证学生平安度过学校时光,而是要着眼与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教育工作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教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
创新让教育生命长青
于莉莉
同样一份工作,有的人干起来索然无味,有的人却是有滋有味。究其原因,后者的秘诀就是在于常干常新,不断迸发出创造灵感。
教育很容易变成一项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看似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课程、不变的生活节奏,容易让老师总在“原地打转”。实际上,每一届学生都不一样、每一节课都有新变化、每一天都有新变化。
在全国教书楷模身上,最能展现新时期师德师风的一点,就在于他们都非常注重改革创新,注重教育的科学性。
莫振高老师,在1978年提出“教文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构建“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曾深深影响了一代教师。可贵的是,1996年,已经67岁的她仍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又进一步提出“弘扬人文”的主张,再次在全国引发了对语文性质观的反思。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还缺乏太多的教育教学理论,还不能完成一些课题研究,但是我要做到力争我的每堂课有创新。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有新意的课堂活动、师生互动的“专家会诊”、不同层次习题的选择,这些都能为我的每堂课注入新鲜血液。
仅是上好每一堂课不应该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目标,我们更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只有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人类文化和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