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弘扬红岩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第三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3:3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序言)弘扬红岩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第三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序言)弘扬红岩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第三版)》。

第一篇:(序言)弘扬红岩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第三版)

(序言)弘扬红岩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2011年11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巴渝文化、红岩文化、红岩精神交相辉映、光芒四射。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构建重庆文化,乃至构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源泉和重要内容,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元素。红岩精神与红岩文化,是我们重庆市的深厚精神积淀和宝贵的文化财富。长期以来,重庆市委高度重视红岩精神的研究、传播,大力支持红岩文化产品的创作、创新与开发,开展了一系列弘扬红岩革命精神的活动,红色经典文化的传播和红岩精神的传承在全市,甚至全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西南大学作为一座人文积淀极其深厚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直以挖掘、开发重庆本土文化为己任,在大力培养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紧跟社会、时代、文化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自身人文社科研究的优势,不断探索高校开发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思路、新途径。在探索统筹文化精神开发和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结合、人文社科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人文学科教育和服务社会的结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召开“红岩精神·时代责任”理论研讨会,组建“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红色之旅学习实践团,深入革命老区,对其精神风貌和民风民俗进行详尽的调研,并在2011年11月“红岩精神·时代责任”理论研讨会上,就调研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及成果做了汇报,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众多媒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红色之旅学习实践团于2011年5月份正式组建,实践团北上南下,对革命老区延安和抗战陪都重庆的革命文化、精神面貌做了详细的调研。这是学校深入推进研究生实地调查革命精神文化,并进一步为研究、开发文化产品提供高水平决策服务和理论支撑的又一有益尝试。在2011年11月“红岩精神·时代责任”理论研讨会上的成果汇报,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相关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欢迎。重庆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党史研究室主任周勇肯定了西南大学对红岩精神的弘扬和研究取得的可喜成绩,并对研究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青年学子在红岩精神研究中应突出其特点,以构建重庆精神;二是青年学子应不断加强红岩精神研究,以不断深入高校研究;三是青年学子要立足现实,把精神力量转化成实际行动。

西南大学《含弘论丛——红岩精神·时代责任》论文集就是对红岩精神、红岩文化的研究、弘扬活动的系统总结和理论升华。论文集

集中展现了当代研究生弘扬红岩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论文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围绕“红岩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红岩精神的宣传与弘扬”三个维度展开,研究红岩精神的源起、形成和发展规律,系统总结和阐释红岩精神的特点、内涵和现实意义,深入探讨革命精神的传承和青年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光荣而伟大的革命精神,有理论的分析和升华,更有实践的总结和检验。这些论文虽然角度各异、各有侧重,但研究的问题都是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都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胆尝试和实践,这是构建重庆文化的关键之一。我们相信,这本论文集的出版,必将对我市红岩革命精神的弘扬,甚至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研究成果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理论指导实践也是一个检验理论的过程。我们期待这些理论成果对我市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一方面能充分发挥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继续为我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精神指导和智力支持。

弘扬红岩精神,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和计划,作为地处重庆本土的高校,我们有责任担当重庆精神文化的开发、研究和保护,已有的实践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在当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我们要再接再厉,共同面对新形势,提出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为重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二篇: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次全会是一次从战略上对文化改革发展进行研究部署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决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再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推动着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回答好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个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

第三篇:弘扬红岩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弘扬红岩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英语学院2012级8班

焦晗影 20201238020236

陈涵20201238020269

王灿灿20201238020282

邓黄莺20201238020278

核心提示:

红岩精神发祥于重庆市和四川省华蓥市,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重庆市委将其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红岩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精神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实可靠的根基,弘扬红岩精神是接受国情教育的重要环节,红岩精神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红岩精神不仅在民族教育中独树一帜,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它使重庆历史中积淀升华了一种带有民族性的精神张扬,与老一辈无产阶级的奋斗有着极其大的精神关联。而红岩魂精神彰显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什么是真正的立党为公,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有力的答案和最有影响力的楷模。红岩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所反映的人的生命价值,人的理想信念,人的精神追求,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既是一面历史镜子,又是一个人生标杆。因此分析红岩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则不难发现,红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息息相关,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基本内容之中,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活蓝本和宝贵教材。

因此,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弘扬红岩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设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红岩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体现出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一步加大弘扬红岩精神,使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红岩精神对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丰富,导向明确,体现了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深广意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红岩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庆这个赋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团结和带领革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际斗争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红岩精神同中国革命精神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及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科学的革命精神,内容博大精深。它与中国革命精神其他组成部分,既具有相同的核心价值观,又有其自身的特色。正因为它博大精深,在坚持它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前提下,根据百家争鸣的方针,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它深邃而丰富的内涵进行深刻、全面而准确的探讨是非常有益的。因此红岩魂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红岩精神,大体可以概括为: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在当下及今后若干世代,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团结多数的“和合”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筑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衷共济,合作共事;自强不息的奋斗意志,自觉地去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永不懈怠,发奋图强;鞠躬尽瘁的献身情怀,毕恭毕敬地贡献出全部智慧和力量,直至宝贵生命。红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领导缔造的无产阶级政治文化,就其对无产阶级革命团体自身及其事业的发展而言,它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为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缔造的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土壤之中,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折射出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诠释着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孕含着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大力发扬红岩精神,有助于更好的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性与凝聚性,更好的弘扬民族精神。

红岩精神的宣传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可以加深中国人民对苦难历程的铭记,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吐旧纳新,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代,培养爱国情怀与时代责任感。红色文化资源形式的多样化,能使人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通过对战斗岁月的回忆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使人们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尤其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起到不可替代的巩固作用。

红岩精神的创新可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红色文化具备的创新能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是红色文化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正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毛泽东思想之后,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由此可以看出,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承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设与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红色文化提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以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了正确真理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人们提升了共同进取的高度,爱国主义和创新精神为人们构建家园提升了内在精神追求,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道德境界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标准。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功能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求促进了理论创新,并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这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而红岩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内在统一的。大力发扬红岩精神,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综合国力,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红岩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尤为重要的必要性。

坚定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境界、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为主要内容的红岩精神,从本质上讲是信念与正气。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广大群众最需要的就是信念和正气。因为,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每个时期都离不开正确的、鼓舞志气的、人们都接受和认同的政治追求。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世界上占据了较高的地位。越是到了最关键的发展阶段,越需要冷静思考,甚至需要反思,真正从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念、正气等方面去教育、引导、巩固、提高尤为重要和必要。作为红岩联线的一名职工,思考红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的关系,不仅有助于自己政治素养的提高,也是应尽之责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岩精神的集中体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是红岩精神的高尚情操,巨大的人格力量是红岩精神的魅力所在,浩然革命正气是红岩精神的坚强斗志。坚定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境界、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这四句话虽然只有“24个字”,却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寻求真理,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今天,我们提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细细思考,红岩精神的主要标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观点是多么的一致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坚定理想信念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靠的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紧密结合,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从本质上讲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实践运用。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巨大人格力量是多么的相通、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归纳为“八荣八耻”,即对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巨大人格力量作为红岩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岩英烈们,用巨大的人格力量为党的形象增辉,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智慧所在。爱党、爱国、爱同志;清廉、和谐、勤奋;无私、无畏、坚强等,都突显了红岩精神的气概。这些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八荣八耻”的一致性。

红岩精神所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坚定理想信念是紧密相联的,红岩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崇高思想境界是一脉相承的。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从本质上讲就是提高全民族团结、和谐、向上的精神,需要全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即:国家富有安定,社会秩序规范,内外环境优化。崇高思想境界作为红岩精神的直接表现,从本质上讲具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的思想基础。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红岩精神浩然革命气节是一致的。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不屈不挠,固守疆土的大气、大节,中华上下五千年不计其数的爱国典范已深深铭记在国人心中。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于用否定之否定的态度,使事业的发展不断拓展与延伸。浩然革命气节的红岩精神,从本质上讲,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奉献、进步、开拓、创新的意志,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相一致的。红岩精神浩然革命气节,尤为显示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本身就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一尘不染、开拓创新的概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

综上所述,红岩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必要性。

三、进一步加大弘扬红岩精神,使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全国各高校促进当代大学生发扬红岩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新生力量,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表现主要体现在:1.1.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认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3.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认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6.关心国家大事,是非观念清楚。而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级人才的重任。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的正确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校广大师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塑造高尚道德情操,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几年,学校紧密联系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深入,使得学校整体状况和大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政治理论课教学

1.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2.改革教育、改革教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模式3.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

理论支撑4.学校重视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骨干的作用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1.对大学生进行爱校教育2.营造校园文化的育人氛围3.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创新性开展大学生实践教育活动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网络新媒体建设

为更好地适应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实现主动学习、互动参与、学有实效,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学校还尝试创建了从学校党委到各二级学院党委,到各基层支部及各支部所辖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的自主学习党建在线教育平台。平台涵盖了信息发布、课程学习、互动交流、党务管理、量化考核五大主体功能。从课程设置来看,现已完成《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简史》、《党校教程》、《中国近代史纲要》、《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网络课程,另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导读》等课程正在建设中。打造这个党建网络平台,更好地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服务。

总体来说,通过对红岩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学习,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红岩精神教会我们奋进自强、自强不息、坚毅不拔、弃旧图新、勇于奉献精神的沉淀、延伸和升华。大学生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才能树立一些正确的思想信念,养成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纪律的青年。作为国家培养的人才,我们要不负众望,努力做到最好,用我们的知识和本领反馈给社会。

第四篇:材料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http://lxks.offcn.com

【2018中公遴选·材料分析】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我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与此相适应,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所有这些,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复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综合分析 [权威论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原因]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人民的需要已从物质文化需求发展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对我国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

放眼全国,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各地重要的标志性、功能性的文化建筑;从中心城市到山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城乡群众都可以便利获得的基本权益;公共阅读、艺术普及、非遗传承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有些文化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例如,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保建筑,明明是开放的,普通群众却“没资格”进入;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文化遗产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自己的责任……服务于当下和未来,这样才是有尊严。

[意义]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首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国家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凝聚起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强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其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就在于我们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不仅为自身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只有推动社

http://lxks.offcn.com

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提振起全党全国人民的信心和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再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就不可能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随着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更加期待好看的电影、电视剧、图书、戏曲,更加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更加盼望社会风气和文明风尚的提升。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最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科技力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当今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突出,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提高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只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才能更好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使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提供有力的硬支撑。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

一是文化建设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一旦脱离人民,文化建设就会丧失根基,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旦偏离大局,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损害。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要提倡创新,提倡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鼓励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文化创新精神竞相迸发、持续涌流。当然,我们讲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无原则的尊重、无底线的包容,决不能让错误的东西、腐朽的东西、落后的东西滋生蔓延。要注意研究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辨析主流与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生态。知识分子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团结、加强引导,最大限度发挥他们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把他们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凡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文化,既渗透着历史基因又浸润着时代精神,既延续着本土文化的血脉又吸纳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守”和“变”、“中”和“外”的关系,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文章素材 [标题] 1.繁荣中华文化 实现伟大复兴 2.文化繁荣,故事还能更精彩 [开头] 示例一

http://lxks.offcn.com

中华文化化育着中国人生活、规范着中国社会,同时为中国人提供了高远的理想。比如,“大同社会”的观念,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公正的价值取向;“协和万邦”的观念,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息息相通;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于它的文化理想与道德理想,在于它的大同思想与整体主义;还在于它的务实性与“此岸性”,在于它的自强不息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意义重大。

示例二

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文化消费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新标志,人们的消费领域从传统物质产品消费逐渐向文化产品和服务领域拓展,文化消费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但是,我国文化消费量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明显的消费缺口。可见,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通过多方努力来实现。

[结尾] 示例一

文化艺术属于人民,一切文化创新的手段也必须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始终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中,才会有创新活力的充分涌流,才会有文化精品力作的春色满园。

示例二

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民生活富裕了,文化需求自然就会产生。虽然现在我们的市场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文化消费的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但这恰恰是希望之所在。提升文化消费水平,就是要让人们在生活中“打起精神”,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申论范文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还能扩大文化消费市场,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扎下深厚的根基。

然而,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既表现于城乡,也呈现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文化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如何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文化服务的热情,也需要有完善的措施。这些问题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基层政府,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从而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

可喜的是,当前系列政策和会议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到了比较迫切的位置,将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事实上,我们各级政府也已经做了一些成功的尝试,比如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些耳目一新的举动必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由此可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文化大发展的根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单一国有资本投资体制和投资效益低下、基础设施落后、覆盖面窄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以及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机制不活、服务数量不足、服务质量普遍较差的问题。

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构建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根本上来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国民文化素质的整

http://lxks.offcn.com

体提高,政府有责任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部分来源:

人民日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者刘奇葆

第五篇: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①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④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⑤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力。③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那么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它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下载(序言)弘扬红岩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第三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序言)弘扬红岩精神,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第三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团日活动策划 计算机学院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2班 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2班 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纪念11.27......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团日活动策划计算机学院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2班200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2班活动主题: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岩精神 ——纪念11.27,重温红......

    弘扬红岩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弘扬红岩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赴重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张 先 锋在局、办党组的组织下,10月16日—21日,我们一行27人赴广安、重庆参观了邓小平故居、华蓥山游击队整训......

    弘扬红岩精神 做好本职工作

    弘扬红岩精神 做好本职工作 ——赴重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心得体会 陆汉琼 7月12日,学校党总支组织了我们党员同志前往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革命纪念馆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五篇模版)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1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08月24日13: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范文

    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Liuzh 通过这几天在地区党校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案

    ※形式与政策 教案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教学目标 1、 分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意义 2、 引导当代大学生重视文化软实力 3、 加快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