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度量衡业自行检定管理办法
【法规名称】 度量衡业自行检定管理办法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2003-08-06 【正
文】
度量衡业自行检定管理办法
第 1 条
本办法依度量衡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办法所称检定,指制造出厂前或输入时之初次检定。
第 3 条
自行检定申请人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领有度量衡制造或输入业许可执照,并办妥营利事业登记。
二生产厂场应取得由财团法人全国认证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认证之验证机构所核发之 CNS12681(ISO9001)品质管理系统验证证书;
其认可登录范围,应包含申请自行检定度量衡器之生产。
前项申请人应在国内设有具下列条件之测试实验室:
一测试实验室之检定设备应符合度量衡器检定检查技术规范规定。
二测试实验室应取得由基金会核发之认证证书;其认证范围,应包含申请自行检定度量衡器之所有检定项目。
三测试实验室应置符合下列资格之实验室主管及检定技术人员:
(一)实验室主管应取得度量衡专责机关所核发之计量技术师证书。
(二)检定技术人员应取得度量衡专责机关所核发之计量技术士证书。
基金会尚未成立前,第一项第二款生产厂场应取得由中华民国认证委员会(CNAB)认证之验证机构核发相同登录范围之 CNS12681(ISO9001)品质管理系统验证证书,前项第二款测试实验室应取得由中华民国实验室认证体系(CNLA)核发相同认证范围之认证证书。
计量技术人员管理办法未施行前至施行满一年之期间内,第二项第三款之实验室主管及检定技术人员,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实验室主管应为大专以上学校理、工科、系毕业,并从事相关测试工作三年以上者。
二检定技术人员应为大专以上学校毕业,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年以上,或高中(职)学校毕业,并从事相关工作三年以上者。
第 4 条
申请人申请自行检定,应填具申请书,连同许可费及证照费,并检附下列文件,向度量衡专责机关申请:
一营利事业登记证明文件影本。
二生产厂场品质管理系统验证证书影本。
三测试实验室认证证书影本。
四检定设备一览表。
五实验室主管及检定技术人员在职证明文件。
六实验室主管及检定技术人员资格证明文件影本。
第 5 条
前条申请人于不同地址分设测试实验室执行检定者,应就各该测试实验室分别申请。
第 6 条
度量衡专责机关受理自行检定申请后,经审查不符者,得限期补正;届期未补正者,应驳回其申请,并退还其证照费。
前项申请经度量衡专责机关审查符合者,发给度量衡业自行检定许可证书。
前项许可证书应记载许可自行检定度量衡器之种类、范围、生产厂场及测试实验室;度量衡业自行检定不得逾越其许可证书登记事项。
第 7 条
度量衡业自行检定许可证书有效期间为三年,自发照日起算;有效期间届满一个月前,原申请人得填具申请书,连同许可费及证照费,并检附第四条各款文件,向度量衡专责机关申请延展,经审查符合者,换发许可证书。
前项换发许可证书之有效期间自原许可证书届满次日起算三年。但于有效期间届满前一个月内申请换发且未能于许可证书有效期间内完成换发者,其有效期间自发照日起算三年。
第 8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应依度量衡器检定检查技术规范规定,全数逐一执行检定,并依度量衡器检定检查办法第十一条及第十三条第二款至第六款规定办理。
第 9 条
经自行检定合格之度量衡器应附加检定合格印证,其式样由“”字正方形及自检许可字号组成,“”字线条与间隙之比例为一比二,自检许可字号应紧邻“”字之正下方。
第 10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应依下列规定制作及使用合格印证:
一依前条规定式样及度量衡专责机关订定之格式自行制作合格印证;其内容应清晰可辨且不易磨灭。
二落实合格印证管理制度。
三依度量衡器检定检查技术规范规定方式附加合格印证。
四标示有效期间之合格印证,未于年度内使用完毕者,应于当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报请度量衡专责机关派员会同清点销毁。
度量衡业制作前项合格印证前,应先将其样本及起讫号码送经度量衡专责机关审查符合后,始得自行制作。
经撤销、废止自行检定许可或自行检定许可证书有效期间届满,未重新申请换发许可证书之度量衡业,其至许可失效日或有效期间届满日,仍未使用完毕之合格印证,应于一个月内,报请度量衡专责机关派员会同清点销毁;届期未报请会同销毁者,由该机关迳行公告注销之。
第 11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应按月于次月十日前检附检定月报表,向度量衡专责机关依检定数量缴纳检定费。
前项月报表应记载各度量衡器器号及其相对应之合格印证号码;其格式,由度量衡专责机关定之。
第 12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于许可自行检定期间,其测试实验室新任实验室主管或检定技术人员资格,应符合第三条第二项第三款或第三项规定,并应于任职次日起十日内报请度量衡专责机关备查。
第 13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其迁移地址或变更组织者,应填具申请书,连同证照费、许可证书正本及有关证明文件影本,向度量衡专责机关申请换发自行检定许可证书。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其生产厂场或测试实验室迁移地址者,应填具申请书,连
同证照费、许可证书正本及有关证明文件影本,向度量衡专责机关申请换发自行检定许可证书;非经审查符合,换发许可证书,不得自行检定。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其增加自行检定度量衡器之种类、范围及变更商号负责人者,应依第四条规定办理。
第 14 条
度量衡专责机关得不定期派员至其生产厂场、测试实验室或仓储场所执行抽测。但经连续二次无法现场取得抽测样品者,得至经销场所执行抽测。
第 15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其取得之度量衡器型式认证认可经度量衡专责机关撤销或废止后,不得自行检定该度量衡器。
第 16 条
以诈伪方法取得自行检定许可之度量衡业,度量衡专责机关应撤销其许可。
第 17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度量衡专责机关应限期改正:
一未依第十条第一项或第二项规定制作或使用合格印证者。
二未依第十一条规定送交月报表者。
三未依第十二条规定于期限内报请备查者。
四未依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申请换发自行检定许可证书者。
五未依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申请换发自行检定许可证书者。
有前项第一款或第五款情事者,应停止其自行检定;非经改正,不得自行检定。
有第一项第二款至第四款情事之一,经限期改正,届期未改正者,应停止其自行检定;非经改正,不得自行检定。
第 18 条
经许可自行检定之度量衡业,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度量衡专责机关应废止其自行检定许可:
一主动申请废止自行检定许可者。
二违反本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规定,规避、妨碍或拒绝查核达二次者。
三未能有效维持第三条之资格条件者。
四违反第六条第三项规定,逾越许可证书登记事项者。
五检定纪录或月报表有虚伪不实之情事者。
六未依规定缴纳检定费,经通知限期缴纳,届期未缴纳者。
七商号负责人变更者。
八依第十四条规定抽测一年内二次不合格者。
九有前条第一项第一款或第五款情事,未于限期内改正者。
一○未依前条第二项或第三项规定停止自行检定者。
一一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经度量衡专责机关认定情节重大者。
有前项第四款或第十款之情事,或违反第十五条规定自行检定者,该自行检定合格之度量衡器,视为未经检定。
第 19 条
经撤销或废止自行检定许可之度量衡业,应于收到撤销或废止处分书后停止自行检定,并依限期缴回自行检定许可证书;届期未缴回者,度量衡专责机关得迳为公告注销。
前项度量衡业经撤销或废止自行检定许可者,于三年内不得申请自行检定许可。但经依前条第一项第一款或第七款废止许可者,不在此限。
第 20 条
自行检定许可证书遗失或毁损者,得填具申请书,连同证照费,向度量衡专责机关申请补发或换发。
第 21 条
本办法自发布日施行。
第二篇:计量检定人员考核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 105 号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经2007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1987年7月10日原国家计量局公布的《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局 长李长江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计量检定人员管理,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素质,保证量值传递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等技术机构中从事计量检定活动的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计量检定人员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省级及市、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计量检定人员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计量检定人员从事计量检定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并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取得计量检定员资格。
第五条 申请计量检定员资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中专(含高中)或相当于中专(含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二)连续从事计量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并具备6个月以上本项目工作经历;
(三)具备相应的计量法律法规以及计量专业知识;
(四)熟练掌握所从事项目的计量检定规程等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五)经有关组织机构依照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等要求考核合格。
第六条 申请计量检定员资格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格申请书;
(二)考核合格证明。
第七条 申请计量检定员资格的,应当按照规定向其主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即时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八条 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作出核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计量检定员证》;作出不予核准决定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计量检定员从事新的检定项目,应当另行申请新增项目考核和许可。
第十条 《计量检定员证》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计量检定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向原颁发《计量检定员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核换证申请。原颁发《计量检定员证》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复核换证。
第十一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将申请和核准等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前款规定的档案保存期限为自作出核准决定之日起7年。
第十二条 具备相应条件,并按规定要求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注册计量师注册证》的,可以从事计量检定活动。
注册计量师注册管理,依照注册计量师制度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计量检定员证》或者《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第十四条 计量检定人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从事计量检定活动;
(二)依法使用计量检定设施,并获得相关技术文件;
(三)参加本专业继续教育。
第十五条 计量检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依照有关规定和计量检定规程开展计量检定活动,恪守职业道德;
(二)保证计量检定数据和有关技术资料的真实完整;
(三)正确保存、维护、使用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四)承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的与计量检定有关的任务;
(五)保守在计量检定活动中所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十六条 计量检定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篡改数据、报告、证书或技术档案等资料;
(二)违反计量检定规程开展计量检定;
(三)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
(四)变造、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计量检定员证》或《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第十七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计量检定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计量检定人员管理档案,并将计量检定人员有关情况逐级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十八条 计量检定人员出具的计量检定数据,用于量值传递、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等,具有法律效力。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计量检定人员违反计量检定规程或者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不得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计量检定人员依法执行任务。
第二十条 未取得计量检定人员资格,擅自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等技术机构中从事计量检定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1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未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未构成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处1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等技术机构,是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授权的其他技术机构。
本办法所称计量检定活动,是指法律规定的或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活动。
第二十四条 计量检定员资格申请书、考核合格证明和《计量检定员证》的式样以及计量检定员考核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1987年7月10日原国家计量局公布的《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管理,根据《国防科技工业计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是指经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或其授权的机构考核合格,在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技术机构从事计量检定和校准的人员。
第三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在计量检定、校准工作中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严格执行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其他技术规范;
(二)正确使用计量标准器具及相关测量设备,并负责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保证计量检定、校准数据的准确和有关技术资料的完整;
(四)维护计量检定、校准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遵守保密规定,保护计量检定委托方的技术秘密及其利益。
第四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按照考核合格的专业项目开展检定、校准工作。用于量值传递、技术考核、裁决计量纠纷和实施计量监督的检定、校准数据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定、校准结果进行干预。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计量检定人员使用未经考核合格或超过有效期的计量标准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工作。
第六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或相当的文化程度;
(二)熟悉计量法律、法规及规章;
(三)具有计量基础理论和所从事的专业知识;
(四)掌握所开展检定、校准项目的操作技能,一般应具有一年以上本项目的工作经历。
第七条 国防科技工业各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专业计量站和区域校准实验室的计量检定人员,由国防科工委计量管理机构授权的计量考核机构组织考核,经考核合格的,颁发计量检定员证书。
第八条 国防科技工业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检定人员,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组织考核,经考核合格的,颁发计量检定员证书。
第九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工作,按照国防科工委计量考核机构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考核的内容包括计量基础知识、所从事的计量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十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所在单位应为计量检定人员提供参加所从事专业新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时间、经费和其他必要条件。
第十一条 承担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工作的主考人员,由考核机构从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中聘任:
(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职称;
(二)从事主考专业计量工作五年以上;
(三)具有考核专业项目的检定员证;
(四)熟悉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的有关规定;
(五)有独立分析处理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考人员,由国防科工委计量考核机构统一组织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者,颁发计量主考人资格证书。取得主考人资格证书的计量主考人员,由计量考核机构聘用,并监督其考核工作质量。
第十三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计量主考人员,每五年由原考核机构进行资格确认。
第十四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员证、计量主考员证,由国防科工委统一印制。第十五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在下列工作中成绩显著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给予奖励:
(一)在研究计量检定、校准方法和技术手段,维护和改进关键测量设备工作中贡献突出的;
(二)在量值传递与溯源、国际国内比对、计量仲裁、产品验收与索赔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三)在产品研制、生产、使用和型号计量保障工作中解决关键计量测试技术问题贡献突出的。
第十六条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检定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立即停止工作,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检定和校准数据的;
(二)因工作失误,出具错误数据的;
(三)工作失职造成计量标准器具失效、贵重仪器损坏的;
(四)使用未经考核合格或超过有效期的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校准的。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 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XXX,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
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单位财务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具有下列职权:
(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预算;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
(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定期向单位负责人、单位办公会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总貌;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首先保证经常性支出,然后根据单位财力安排建设性支出。在经常性支出中,必须先保证基本的人员经费开支和单位日常运转经费,确保投入的日常经费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日常预算支出以各职能部门为预算单位,专项经费预算支出以项目为预算单位。第十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分析基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充分考虑计划期的各种可变因素; 2.结合单位发展整体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充分考虑计划的资金供给状况,做好计划经费收支的预计和分析。
(二)收入预算编制
1.事业收入,主要是XXX,由管理二科测算;
2.其它收入,单位获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及其它零星杂项收入;根据往年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业务活动测算;
(三)支出预算编制
事业支出是指单位开展教育、科研事业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专项支出;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聘用人员费用;按照单位人员编制计划和工资标准测算;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支出、医疗费、住房补贴等;按照核定的人数及支出标准确定;
3.日常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维修费、网络租赁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车运行维护费等;
4.专项支出包括综合管理工作经费、信息系统维护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第十一条每年年底财务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分析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算的变化因素,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下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预算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十二条预算开始后,单位正式预算在未批复前,为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可以先按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第十三条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单位及各部门都应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全面责任,要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第十四条为强化预算控制,财务处对无计划、无预算或超计划、超预算的开支可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确需调整、追加的,由部门提出追加预算申请报财务,经财务审核、论证后,提出追加预算方案,提请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章决算
第十六条每结束,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转账业务和年终决算,所有收支均纳入决算。
第十七条为了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保证年终决算数字的准确、完整,财务要认真做好年终清理工作。
(一)核对预算收支数字;
(二)清理本预算应收应付款项;
(三)清查财产物资;
(四)进行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
第十八条财务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年终决算,并综合分析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原文地址:http://fanwen.wenku1.com/article/8609065.html X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XXX,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自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
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单位财务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具有下列职权:
(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
(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预算;
(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
(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五)定期向单位负责人、单位办公会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任务。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
(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总貌;
(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
(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首先保证经常性支出,然后根据单位财力安排建设性支出。在经常性支出中,必须先保证基本的人员经费开支和单位日常运转经费,确保投入的日常经费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日常预算支出以各职能部门为预算单位,专项经费预算支出以项目为预算单位。第十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认真分析基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充分考虑计划期的各种可变因素; 2.结合单位发展整体规划、事业发展计划,充分考虑计划的资金供给状况,做好计划经费收支的预计和分析。
(二)收入预算编制 1.事业收入,主要是XXX,由管理二科测算;
2.其它收入,单位获得的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及其它零星杂项收入;根据往年实际执行情况及预算业务活动测算;
(三)支出预算编制
事业支出是指单位开展教育、科研事业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专项支出;
1.人员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费、聘用人员费用;按照单位人员编制计划和工资标准测算;
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人员支出、医疗费、住房补贴等;按照核定的人数及支出标准确定;
3.日常公用支出包括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维修费、网络租赁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车运行维护费等;
4.专项支出包括综合管理工作经费、信息系统维护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第十一条每年年底财务根据国家有关预算法规、政策及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分析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预算的变化因素,结合单位的发展规划提出下预算编制的原则和要求,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四章预算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第十二条预算开始后,单位正式预算在未批复前,为保证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可以先按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第十三条预算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单位及各部门都应自觉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全面责任,要积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第十四条为强化预算控制,财务处对无计划、无预算或超计划、超预算的开支可不予受理。
第十五条确需调整、追加的,由部门提出追加预算申请报财务,经财务审核、论证后,提出追加预算方案,提请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章决算 第十六条每结束,应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办理转账业务和年终决算,所有收支均纳入决算。
第十七条为了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保证年终决算数字的准确、完整,财务要认真做好年终清理工作。
(一)核对预算收支数字;
(二)清理本预算应收应付款项;
(三)清查财产物资;
(四)进行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
第十八条财务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年终决算,并综合分析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财务处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内业管理办法
内业资料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为做好工程处内业管理工作,促进内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内业质量,根据公司和分局有关规定,结合工程处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内业管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内业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工程处内业人员应当忠于职守、言行严谨,具备有关专业知识;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
二、管理办法 ㈠公文处理
收发文件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收发文件由专职内业人员统一收发、分办、传递、用印、立卷、归档和销毁。
公文处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保密规定,确保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的安全。
1、行文规则
⑴行文应确有必要,且少而精,注重效用。
⑵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
告。
⑶要大力精简文件。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除法规性文件外,一般不得转发,应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
⑷工程处要控制行文,注重实效,同时注意参照分局行文具体格式统一规范行文。
2、收文办理
⑴收文办理一般包括签收、登记、拟办、批办、传递、承办、催办、查办、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⑵工程处要建立收文登记制度。公文由专职内业人员统一登记。没有经过专职内业人员签收的公文,应当到专职内业人员处补办登记手续。收取电子文件也应由专人管理,统一编号并及时处理。
⑶需要办理的公文,由技术质量部主任提出拟办意见后,再送领导人批示,转有关部门办理,紧急公文,应当提出办理时限。需送领导人批示时,应当同时将主要内容告知主办部门。涉及几个部门的问题,分办时应当确定一个主办单位。分辨不清主办单位的,应当与有关部门协商或者请示领导确定。
⑷收到需办理的公文后,各部门要抓紧办理,不得延误、推诿。对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或者不适宜由本单位(部门)主办的,应当退回交办的部门并说明理由。
⑸送领导批示或者交有关部门办理的重要紧急公文,综合办公室要负责催办、查办。对下发的重要公文,应当及时了解和反馈执行情况。重要
的限时的文件,承办单位如确定需要延长办理时间,应当
㈡内业资料管理
1、内业资料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建立如下档案归档:
⑴施工准备
1.设计文件:保存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及设计交底资料(技术台帐1); 2.设计审查和现场调查:保存设计审查意见书及业主回复意见,调查资料及业主回复等;
3.施工组织设计:保存总体施组、单位过程施组等;
4.施工方案:保存特殊过程、关键工程、控制性工程等的实施性施工方案;
5.标准规范:保存各类施工规范、标准、定型图,并按盒归档,建立台帐(技术台帐2);
6.测量成果:保存交接桩记录,过程复测、定测资料及放样测量资料等;
7.试验资料:保存材料取样、土工试验、配合比实验资料等单独成盒归档,并建立台帐(技术台帐3);
8.开工报告:根据开工报告台帐归档,一盒不够可分多盒归档,并建立台帐(技术台帐4);
Ⅱ、施工阶段
9.作业指导书:保存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10.技术交底:保存各类技术交底,并建立台帐(技术台帐5);
11.变更设计:保存各变更设计,并建立台帐(技术台帐6); 12.隐蔽检查:保存各类隐蔽工程检查证等,并建立台帐(技术台帐7);
13.过程试验:保存各类过程施工试验资料,并建立台帐(技术台帐8);
14.质量评定:保存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并建立台帐(技术台帐9);
15.技术创新:保存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收集资料、数据图片等以及各类技术总结、QC或工法等;
16.施工日志:保存施工日志;
17.各类原始记录:保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如混凝土施工记录、钻孔桩成桩记录、预应力梁张拉记录等各类原始资料;
18.安全质量信息台帐:保存各类安全质量通知书、通报、安全质量事故等内容及制定相应整改措施(技术台帐10);
19.环境管理:保存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 20.安全管理:保存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 21.质量管理:保存质量管理体系及各种质量管理制度;
22.材料合格证:保存所有材料合格证,并建立归档台帐(技术台帐11);
23.工程数量:保存设计、合同、最终审核、责任成本、收方计价数量及变更设计数量;
Ⅲ、竣工验收
24.单位工程竣工资料:随施工进度逐步完成,当一项单位工程完工后,按建设单位文件要求及时按单位工程收集整理竣工文件,绘制竣工图,以保证整个工程竣工后竣工资料的及时移交。
2、纸质档案归档具体详见下图:
3、工程处应根据以上归档名称及资料,对部分档案资料建立内业资料电子档案,具体详见下图:
4、技术交底、隐蔽检查、过程试验、质量评定、施工日志等内业资料按单位、分布、分项工程进行归档。
㈢图纸会审
1、图纸会审是指在收到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熟悉,审查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情况并提交设计院进行
处理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图纸会审可以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
2、在收到施工蓝图后,由工程管理部组织、项目总工主持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的内容包括:
⑴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⑵地质勘探资料是否齐全。
⑶设计图纸与说明是否齐全,有无分期供图的时间表。⑷设计地震烈度是否符合当地要求。
⑸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设计的图纸相互间有无矛盾;专业图纸之间、平立剖面图之间有无矛盾;标注有无遗漏。
⑹总平面与施工图的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等是否一致。⑺防火、消防是否满足要求。
⑻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建筑图与结构图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制图标准;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有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的构造要求在图中是否表示清楚。
⑼施工图中所列各种标准图册是否具备。
⑽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代换;图中所要求的条件能否满足;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有无问题。
⑾地基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建筑与结构构造是否存在不能施工、不便
于施工的技术问题,或容易导致质量、安全、工程费用增加等方面的问题。
⑿工艺管道、电气线路、设备装置、运输道路与建筑物之间或相互间有无矛盾,布置是否合理。
⒀施工安全、环境卫生有无保证。⒁图纸是否符合监理大纲所提出的要求。
如施工图纸在开工前未全部到齐,可先进行分部工程图纸会审。
3、参加图纸会审的人员包括项目总工、各部门主任(综合部和财务部可不参加)、工程管理部全体人员、工区或施工处总工,参加人员在图纸会审会议签到表上签字,图纸会审后要由工程管理部形成图纸会审记录,工程部对图纸会审产生的问题整理后按规定格式发给设计或参加业主组织的设计交底会,或以上两项同时进行。
㈣施工日志管理
施工日志也叫施工日记,是在工程整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等有关施工活动和现场情况变化的真实的综合性记录,也是处理施工问题的备忘录和总结施工管理经验的基本素材,在整个工程档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1、施工日志填写要求
⑴施工日志应按单位工程填写。⑵记录时间:从开工到竣工验收时止。⑶逐日记载不许中断。
⑷按时、真实、详细记录,中途发生人员变动,应当办理交接手续,保持施工日志的连续性、完整性。施工日志应由施工员和现场技术人员记录。
2、施工日志填写内容
施工日志填写的内容可分为五类:基本内容、工作内容、检验内容、检查内容、其他内容。
⑴基本内容
①日期、星期、气象、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可记为XX℃—XX℃,气象按上午和下午分别记录。
②施工部位。施工部位应将分部、分项工程名称等写清楚。③出勤人数、操作责人。出勤人数一定要分工种记录,并记录工人的总人数。
⑵工作内容
①当日施工内容及实际完成情况。②施工现场有关会议的主要内容。
③有关领导、主管部门或各种检查组对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查意见和决定。
④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提出的技术、质量要求、意见及采纳实施情况。
⑶检验内容
①隐蔽工程验收情况。应写明隐蔽的内容、分项工程、验收人员、验
收结论等。
②试块制作情况。应写明试块名称试块组数。
③材料进场、送检情况。应写明批号、数量、生产厂家以及进场材料的验收情况,以后补上送检后的检验结果。
⑷检查内容
①质量检查情况:如当日开挖、填筑、模板安拆、钢筋焊接及安装、混凝土浇筑及成型等的质量检查和处理记录;砼养护记录,砂浆、砼外加剂掺用量;质量事故原因及处理方法,质量事故处理后的效果验证等。
②安全检查情况及安全隐患处理(纠正)情况。③其他检查情况,如文明施工及场容场貌管理情况等。⑸其他内容
①设计变更、技术核定通知及执行情况。②施工任务交底、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情况。③停电、停水、停工情况。④施工机械故障及处理情况。⑤冬雨季施工准备及措施执行情况。
⑥施工中涉及到的特殊措施和施工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使用情况。
3、施工日志填写其它要求
⑴书写时一定要字迹工整、清晰,最好用仿宋体或正楷字书写。⑵当日的主要施工内容一定要与施工部位相对应。
⑶其他检查记录一定要具体详细,不能泛泛而谈。检查记录记得很详细还可代替施工记录。
⑷停水、停电一定要记录清楚起止时间,停水、停电时正在进行什么工作,是否造成损失。
⑸施工日志记录人员由总工程师按照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专人进行记录。
⑹工程大事记由总工程师和工程部长一起记录,定时汇总到内业人员处,定时进行更新归档备查。
⑺施工日志每周由技术质量部专职人员进行一次检查并随时接受上级单位或部门的检查,每个月由技术质量部内业人员归档一次。对记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按照填写标准操作。
㈤资料上报
1、项目总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重难点工程方案等资料经项目总工、项目经理审查,按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上报监理、业主批准后实施。经业主批准后的这些资料的电子版本应及时存档(经盖章签认后的封面、审批表保存扫描件。);
2、调度报表:日进度报表经监理审核后每日16:00前上报总包部工程管理部邮箱;周进度报表经监理审核后每周末18:00前上报总包部工程管理部邮箱;月进度报表经监理审核后每月22日18:00前以书面形式上报总包部工程管理部;季进度报表每季末月22日18:00前上报总包部
工程管理部;
3、工程处应建立统一邮箱,收集汇总工程处上报电子资料。
㈥竣工资料移交
1、工程处应按在建工程项目验收规程和合同的要求,准备完工交验资料,并将其在完工验收时出示,在工程移交时同时移交。
2、工程处自施工准备阶段起,应明确由总工程师主管、技术质量部主办,其他有关部门配合,并配备专人负责以合同工程量清单为基础,完整地收集、整理和归档管理工程验收资料,不得丢失。进入工程施工尾工阶段,更要加强力量、重点汇总,按期完成,保证完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特点不尽相同,业主对提交完工资料或竣工资料的标准要求也有差别,所以,在工程建设初期阶段以及在资料收集整理编制的过程中,工程处要加强与业主单位的沟通,在业主单位没有特殊编制要求的情况下,按照《施工项目完工资料编制指导书》(局发[2005] 7号)的要求做好完工资料或竣工资料的编制。
4、整理的文件和资料主要包括:竣工图、构成工程产品的材料(设备)质量验收记录、供货商提供的材质证明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变更文件、单元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和质量等级评定记录、工程施工技术文件及资料、工程质量保证文件及资料、整体或单位工程关键(隐蔽)施工部位照片(摄像)、相关会议纪要及社会往来文件、合同规定的其它资料等。
5、工程保证资料的整理应按专业特点,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分类组卷。
6、工程检验评定资料的整理应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元工程)划分的顺序进行分类组卷。
7、竣工图的整理应区别具体情况按竣工验收的要求组卷。
8、竣工文件和资料的整理按照《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中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执行。业主对竣工资料整理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以合同规定为准。
8、工程处负责按照业主有关要求,配合工程档案管理单位对竣工资料进行的预验收。
9、竣工资料整理存档份数应满足合同要求及交公司存档份数需要,项目经理对完工交验资料准备工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