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03: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第一篇: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总体框架

一、“十一五”期间的成就与不足

(一)学科建设的成就

1.学科布局明显优化

2.学科结构和学科平台逐步完善

3.师资队伍结构显著改善,质量明显提高 4.育人环境显著改善,结构更趋合理

5、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社会贡献度不够 3.领军人才匮乏 4.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 5.学科建设资金不足

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2.学科发展目标

三、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

1.国际化战略 2.人才强校战略 3.学科交叉战略 4.产学研联盟和区域合作战略

四、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1.夯实基础学科 2.突出重点学科 3.强化特色学科 4.培育新兴学科

5.建设学科公共服务平台

五、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学科体系多元支撑

1.优化结构 2.交叉融合 3.突出重点

(二)公共服务资源保障有力

1.人才培养公共资源 2.信息保障资源

(三)管理与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1.学科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2.学科建设周期性推进 3.重大与重点项目管理机制

4.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软环境建设 5.经费管理和监督体系 6.学术评价评估机制

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上海大学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广泛讨论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的成就与不足

(一)学科建设的成就

学科布局明显优化。“十一五”期间,学校基本完成了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数理化文史哲等传统基础学科师资队伍得到加强,教学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学、流体力学、钢铁冶金等优势学科在国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影视、美术等特色学科有了突出的发展。国家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数量明显增长,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优势与重点比较突出的综合性学科布局,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科结构和学科平台逐步完善。学校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专业方向、13个博士后流动站、132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1个学士学位专业、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高校E-研究院、2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师资队伍结构显著改善,质量明显提高。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已达到282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6.6%,35岁以下教师占 34.5%,正高级职称教师占16.7%。现有两院院士9人,入选“千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4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4人,教育部跨世纪和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7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2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育人环境显著改善,结构更趋合理。学校坚持围绕“三制”(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教育管理模式,推动各项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推进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形成了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约26000人,研究生数约8000余人,本硕比达到3.2:1。

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显著提高。学校初步完成了从人人搞科研向科研上水平的转变。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项目构成显著改善。科研论文的数量、发表论文的刊物层次和被引用率显著提高。专利成果快速增长。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科研成果被认可度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校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学校学科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包括:

学科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相对完整的学科结构中,基础学科存在薄弱环节。学科重点不够突出,缺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一级学科,部分强势学科后继乏人,创新团队建设成效不明显。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面与未来的发展需要相比仍较窄。

社会贡献度不够。对解决国家和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贡献度不够,学科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原创性研究成果和能够带来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大 4 应用研究成果不突出。

领军人才匮乏。严重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年轻拔尖人才偏少,与国际同行进行高水准交流的人才不多;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机制有待完善。

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在学校的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国际化战略尚处肇始阶段。教师师资队伍中有海外留学及研究经历的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国际化动力不足。

学科建设资金不足。和国内一流学校相比,学科建设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与“985”大学的人才竞争中,能够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的资金严重不足。

二、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内涵建设,推进科学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为导向,遵循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调整学科布局,夯实学科基础,围绕国家及上海发展的重大需求找准自身优势,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人才培养和解决重要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力争在若干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要进一步做好“抓机遇、抓重点、抓国际化、抓交叉”的工作,同时抓紧学校的学术思想建设。在学科布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科建设中坚持人人有所作为。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团队、重点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和重点基地建设上的突破,带动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2、学科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和上海需求,以重点学科为龙头,构建基础扎实、重点 突出、特色鲜明、交叉渗透、文理工和艺术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相互融合支撑,需、特、强合理定位布局的学科体系,为实现把我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奠定基础。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使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使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所突破,力争使社会学等有局部优势的学科进入全国前5位。继续加强特色明显的二级学科和学科方向建设,争取增加2-3个国家重点学科,并有10个左右学科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前沿水平。踏踏实实建设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力争大幅度提升基础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市级重点学科的覆盖面,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学科建设的发展战略

围绕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十二五”期间,从国际化层面继续坚持“两个找准”,从战略层面重新思考学科布局,推进内涵建设,实现上海大学学科建设的科学发展。

1.国际化战略

从建设一流大学的高度认识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性,从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理念、管理体制与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国际化战略。采取具体措施,拿出专项基金,确保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顺利开展。

创建以研究型大学为参照系,以科学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各类国际合作模式。实施“送出去”战略,推进教师尤其是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走向国际舞台。设立“学术带头人国际合作基金”,资助他们到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交流合作。设立“青年教师访问学者计划”,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设立“教师参加国际会议专项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 6 会议。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海外知名学者驻校讲学、演讲,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并为其提供相关的软硬件服务。组织、引导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努力扩大国际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建海内外科研团队,积极争取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学校与跨国公司研发部门的合作研究。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基金”,支持由我校主办的国际会议。

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积极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等资源,使在校学生享有较为充裕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建立健全国际学位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等)的培养与管理机制,吸引、聚集国际优秀人才。

2.人才强校战略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未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将突出强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主题,以满足上海、长三角地区及全国发展的需要为调整指南,以培养、选拔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际化为手段,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取向的基本方针和建设原则。

重点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精心为现有学科带头人创造进入学科前沿和融入国际舞台的条件,积极从海内外引进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形成上海大学学科建设的人才高地。

加强优秀青年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学校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前往国际一流大学访问深造、开展短期合作与交流、参加国际会议等。为获得国家和上海市专项支持的青年教师提供配套经费,不断充实科研后备人才,增强学科专业力量。

学校将加大创新团队的建设力度,围绕创新团队建设需要,培育 7 与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国家级专家等领军人才、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长江学者和杰青等优秀学术带头人、以及新世纪人才和东方学者等优秀骨干,为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必要的经费支持。

建立教师岗位准入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提升队伍水平。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建立严格的新进教师答辩、考评和录用审核制度。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中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使之达到教师总数的53%以上。加大从海外和企业引进人才的力度,设定新进教师准入“硬门槛”,并特别加强在专业学术媒体上的招聘宣传。

继续实施高级实验技术总监等一系列实验技术岗位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他们的培训和提高创造条件,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激励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把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改善管理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提升管理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管理队伍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管理队伍的生活待遇。

合理设置与分配岗位资源,继续抓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把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结合起来,进一步补充完善专业技术职务破格聘任条例和同级聘任条例,逐步推行副高以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向学院转移的做法,使学院能够将设岗分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学科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

建设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重点,形成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文化环境和科研环境,建设教师公寓以解决新进教师的住房困难,努力筹集资金提高教师待遇,为人才成长和吸引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上海大学成为优秀人才聚集成长的好地 8 方。

3.学科交叉战略

围绕学校建设目标,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推动学科交叉。深入探讨学科交叉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屏障,继续完善和落实《上海大学关于促进学科交叉工作的若干办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营造学科交叉氛围,保护和提升教师从事学科交叉研究的积极性,大力拆除学科交叉的各种壁垒。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通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基础学科对应用学科的支撑力度和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度,提升基础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前沿性创新课题和重大项目为载体和纽带,在创新研究中,进一步集聚学术团队,推进学科交叉,凝练学科方向,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平台上设立学科交叉基金,专门支持其他学科的教师到该学科平台上工作,并在学科平台上推动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跨学科青年教师互动平台,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交叉学科发展。

4.产学研联盟和区域合作战略

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区域合作,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提升学校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度。加强校企科技和管理合作的信息交流渠道的建设,完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校内外知名人士和专家,认真研究行业需求和融入模式,赢得企业信任,进入行业主流。密切跟踪企业产品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需求,通过开展有企业支持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集成,与企业研究人员共同进行应用研究,直接参与企业开发活动,加强与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合作,壮大产学研联盟。

积极有序地聘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企业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 9 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极稳妥地从企业聘请具有博士学位的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

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上海城市发展主题,进一步整合学校内部资源,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地位的科研项目,孕育核心技术,打造学校品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与项目建设,为解决全国、“长三角”地区和上海高速发展中出现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研究和理论支撑。加强经管类学科与项目建设,聚焦上海物流中心建设和以大飞机为代表的战略产业需求,努力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基础研究支撑。加强自然科学类重点学科与项目建设,瞄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个重点领域需求,集中解决上海高速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进一步完善上海大学和上广电电子平板显示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OLED高新技术为抓手,进行新型平板显示领域的战略布局和长远规划。

四、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夯实学科基础,突出重点,形成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学科建设格局,为最终将上海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奠定基础。

1.夯实基础学科

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和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长远发展需求,扎扎实实地建设数、理、化、文、史、哲和生命等基础学科,通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融合,推进基础学科面向问题的研究,引导基础学科融入国家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基础学科对应用学科的支撑作用,提高基础学科的建设水平,形成上海大学基础学科建设特色,大幅度提升基础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市级重点学科的覆盖面,并有一个基础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突出重点学科

围绕学校确定的重点布局领域,重点建设社会学、流体力学、钢铁冶金和机械电子工程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力争使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上海大学品牌学科。在重点学科建设中,侧重一级学科的合理布局。通过所在一级学科师资队伍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以及重要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突破,带动所在一级学科的发展,力争建设成1~2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为建设上海大学品牌学科奠定基础。

3.强化特色学科

围绕上海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以现有各级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若干个在上海地区具有特色与优势的学科,提高这些学科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提升这些学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并争取增加2-3个国家重点学科。

4.培育新兴学科

瞄准科学发展前沿和重大创新需求,以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电站自动化技术、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和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等重点实验室、以及材料复合与先进分散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政党研究中心、非线性活动中心、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基础,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力争打造成若干个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共同从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平台,形成2~3个新兴交叉学科,在数字城市、低碳环境、装备制造等研究领域形成具有上海大学明显特色的研究领域。

5.建设学科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学校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努力建设高性能计 11 算中心、微结构分析测试中心、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

(1)高性能计算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与上海市超级计算中心的联合与错位发展,加强上海对周边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确立上海大学在该领域在全国高校的竞争优势,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满足上海大学科技创新活动中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2)微结构分析测试中心。将科学研究与测试服务相结合,在提高装备建设水平的同时,通过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满足上海大学微结构研究需求,将中心建设成为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为最终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

(3)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形成以定量研究和高层次学科交叉研究为特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多学科共享的社会科学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决策咨询服务中心、专业人才培训中心。

五、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学科体系多元支撑

根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遵循“优化结构、交叉融合、突出重点”的方针,加强学科体系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多元支撑。

优化结构。着眼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基础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持人文经管学科,有计划地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交叉融合。发挥综合大学多学科优势,在关键领域推进广泛交叉与深度融合,为知识创新和先进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学科资源。

突出重点。在学科体系多元支撑的基础上,着力支持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重要研究基地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发展。

(二)公共服务资源保障有力

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重点建设和完善若干全校性的学术资源公共系统,构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信息保障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学校的基础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公共资源。

1、人才培养公共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平台,为上海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和教研成果,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建设四个中心,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数据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心、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研究中心。

基础教学公共平台。建设基础教学公共平台,包括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体育教学训练综合实验中心等七个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力争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基础平台。建设具有生命科学基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主动适应和融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领域。

2、信息保障资源

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文献资源为基础,利用先进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全方位文献信息的优质服务。继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文科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优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团队建设。

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上海大学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集成系统,制 13 定我校信息化标准体系与管理规范,在整体上进行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和支撑。重点建设高等级和高可用性的数据中心,依托数据中心建立业务数据交换平台,促进各类管理功能的完善。

(三)管理与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学科建设管理运行机制。优化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强化学校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宏观调控和全面统筹,进一步突出学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院行政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任务和职责,促进管理权下移,强化学术权力。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学术评议、评审、学术决策咨询和监督工作中的作用,保证学术评价客观公正,学术决策规范科学。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各项建设事业,特别是学科建设中提议、监管、评价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

学科建设周期性推进。完善和落实《上海大学学科建设相关工作年度安排》制度,保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学校各项事业沿着健康、有序、高效的道路推进。

重大与重点项目管理机制。积极研究和创新有助于教师组织大团队,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主流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学校资源投入机制。继续完善和落实《上海大学关于设立重大重点项目校内子课题的管理办法》,研究和设立鼓励教师参与重大项目的经费投入办法,提升我校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在保证项目负责人学术权力的同时,保护和激发项目参与者的积极性。

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软环境建设。积极研究和创新有助于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软环境建设,继续完善和落实《上海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破格晋升条例》,加大支持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经费投入 14 力度,研究和设立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经费管理和监督体系。完善经费管理与监督体系,推行“绩效预算、分期追加”的经费管理模式,加强各项建设经费的预算论证和支出审核,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做法,实施投入控制、过程控制、产出控制和反馈控制,形成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学科建设的投资效益。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中,建立项目变更及终止制度,保证学科建设项目按计划建设内容和计划时间执行。在经费分配上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考虑惠及全校的投入,优先考虑基础性学科投入,优先考虑冲击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基地的学科,优先考虑培育国家奖项的团队及个人。

学术评价评估机制。完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由单纯的数量评价转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和内涵评价,并在成熟的学术团队探索团队考核模式,营造竞争向上的学术环境,激励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催生重大学术成果。将刚性制度与柔性化整体衡量结合起来,将长远发展态势评估与短期考核指标评估结合起来,全面评价学科建设情况,正确发挥考评和管理体系的导向作用,将学科建设引导上一条注重发展质量、以内涵建设取胜的道路。

第二篇: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Microsoft Word 文档

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检验科不同于临床其他科室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多学科组成的桥梁学科,包括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等专业。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巨大区别,在专业建设上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向。因此,我们应建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广阔的发展空间、宏伟的发展目标,激励人才建设,创立专业特色,使之成为市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检验科,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增色添彩。

在未来“十二五”建设中,我们将以发展科室特色为手段,坚持医、教、研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大力凝聚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市内具有一定品牌和特色的检验科。

在“十二五”期间,以ISO15189质量认可为目标,构建出程序清晰、操作规范、质量第一的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检验水平。大力进行人才建设,狠抓特色,增强优势,提高各专业学术水平,保证至少2-3个专业成为市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以发表SCI论文为目标,加强科研积累,夯实研究基础,完善研究平台,全面推进各专业的科研建设,打造学术氛围浓厚的开放型实验室,增进国内外交流,力争取得省临床化学和微生物两个参比实验室资格。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业务收入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发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论文40-50篇,其中SCI2-3篇,中华级5-8篇。每年获得市级科研成果1-2项,争取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1-2次。引进本科生6-8名、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生1名。对我科现有的硕士生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和已立项课题的完成工作。争取购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各1台,使之发挥最大的功能和效益。其他要添置的设备力争及时到位。

在“十二五”期间,检验科继续高质量完成卫生部和省临床检验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室间质量控制。各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按时合格完成,失控有原因分析,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执行我院制定的对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和ISO15189质量体系的各项指标。每年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3项。全面完成三甲医院的必备项目,达到三甲医院的各项标准,创造条件,争创市级重点专科。

第三篇: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行操作考试,心肺复苏人人参加;各科室每月进行操作考试,成绩均记入个人业务技术档案中,为晋升和评比提供资料,真正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6、安全护理方面

安全护理是深化护理质量的前提,护理部要加强全院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护士长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行政查房,严格缺陷管理,及时汇报和处理,并进行认真登记、讨论、定性分析,护理部每季度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做到连续五年无护理事故发生。

7、做好专科护理人员的培训

为配合医院工作安排,尤其是重点项目的开展,做好护理专科人员的培训。每年选送5—8名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结合护理人员院内科室轮转,加强护理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丰富各专科知识。定期举办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培训班。

8、继续教育工作

提高护理人员学历层次,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护理人员总数的70%;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0%。积极培养临床教学的师资力量,各病区安排有带教组长,并且分开带教大、中专学生。护理科研组,要求积极吸取新知识、新理论,掌握护理发展的新动态,争取每年发表国家级护理论文2-5篇,五年内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2个。

总之,我们将努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和优质服务,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满足患者的需求,赢得患者的信赖,赢得社会的赞誉。赢得医院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护理部

第四篇: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我科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发展规划如下:

一. 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一支高质量的技术队伍,对一个学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检验科共有检验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主管检验师2人,检验技师4人,检验士5人,无职称人员14人,检验本科1人,检验大专7人,检验中专11人,非检验专业人员3人,无主任和副主任检验师。因此我科的人员素质还很薄弱,因此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近期目标:2年内要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4名,至少要有1名检验本科,检验师职称人员达到7人以上,保证每个专业至少有一名检验师。2.中期目标:2013年至2015年内要招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6名,至少有2名检验本科。3.远期目标:十三五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40人,至少有1名主任检验师,2-3人副主任检验师,主管检验师至少8人,检验本科8人,保证每个专业组有一名检验本科和一名主管检验师专业技术人员,2名检验医师,争取十三五人员编制和人员素质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具体措施:

1.扩大宣传工作和采取优惠政策引进人才。

2.鼓励本科中专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大专和本科的学习。

3.选送思想品德好,肯专研业务技术的年轻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进行重点培养。

4.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学科活动和专业学习班。二.检验设备

没有精良的设备,没有先进的仪器是走不到学科的前沿。近几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一流现代化先进的医疗大型检验设备,目前检验科有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ADVIA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日本SysmexXT-1800i、西门子ADviA、法国ABX-PENTRA60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和日本SysmexKx-21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日本SysmexUF-50尿液沉渣分析仪、长春迪瑞500尿液分析仪、西门子IMMULTE1000化学发光分析仪、西门子ADVIAcentaur-xp化学发光分析仪、西门子Microscan药敏细菌鉴定仪、SA-6000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雷杜ABL-520血气分析仪、生物安全柜等先进进口仪器设备,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需要引进的设备有:

1.近期引进的设备:2012年计划引进的设备有,干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CA-7000全自动血凝仪,进口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等设备。

2.2013-2015年,计划引进设备有,全自动流水线尿液分析系统、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全自动细菌血液培养仪、全自动多功能血液体液分析仪、荧光定量PCR分析仪,过敏源检测仪等设备。

3.十三五计划引进,大型高速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水线全自动酶联免疫工作站、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多功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多功能全自动血型鉴定分析仪、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等设备。三.技术水平

目前检验科设有临床生化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室、血库六大专业,开展了一大批具有临床特点的诊断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各种体液、血流变、尿沉渣分析、骨髓细胞分析、Rh血型、肝功、肾功、电解质、心肌标志物、血糖、血脂、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肝炎二对半、丙肝、艾滋病抗体、结核抗体、妇女激素水平测定、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标志物、细菌培养鉴定、药敏等试验及耐药菌的检测等,共200多个检验项目。现有专业的检测项目基本上开展了室内质控工作,95%以上的项目CV值符合新疆临检中心推荐要求,参加了卫生部和新疆临检中心的质评活动,合格率达95%以上。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2012-2015年准备开展的项目:血药浓度的检测,过敏源的检测,产前筛查,自身免疫抗体,胰岛素浓度,性病的检测,特定蛋白、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测,血型抗体筛查试验等项目,对已开展的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测进行补充和完善,争取在2015年检验项目达到300个项目以上。

2.新技术开展:2014年-2015年建立临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展PCR检验技术,开展乙肝病毒,戊肝病毒核酸测定,丙肝病毒核糖核酸测定,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的测定,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的检测等项目。

3.目前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技术水平和临检室血细胞形态学及体液有形成分形态学检验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具体措施:

1.加强与临床的沟通,特别是要加强与上海援疆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按计划引进先进的检验设备,保证检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从2012年开始每年选派2名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3.加强科室业务学习,每月不得少于2次,每月有一个专业组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定期的进行考核。

4.希望医院2012年医院能聘请一名微生物检验专家,对我科细菌室进行技术指导,提高阳性检出率。四.信息管理

加强实验信息管理(LIS)系统的建设,提高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临床和患者及时的提供检验信息,希望医院在2012年能实施LIS系统的建设,以便能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五.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实验如果通过认可,就意味着这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质量得到了一定承认。因此检验科计划到2020年争取通过ISO15189的实验室认可。

总之科室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要我们加倍的努力工作,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第五篇: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关于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学院:

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为迎接审核性评估,大力促进我校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各学科教学科研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结合各学院、各学科实际,充分发动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安徽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坚持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各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应兼顾本学院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整合资源,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尽快形成优势学科。

3、从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着手,认真研究和规划二级学科,各学院建设和规划的重点、特色学科应具体到二级学科。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1、学科建设现状:主要指本学院学科建设的现有情况,包括现状和差距等。

2、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言简意赅。

3、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包括总体建设目标,并围绕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学科队伍建设、学科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硕士点申报等方面阐述具体建设目标,要讲清学科发展的规模与布局,体现重点和特色。

4、学科建设的保障措施:即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主要举措,要求明确、具体。

三、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注意事项

1、建设目标及任务均需有刚性指标。

2、规范格式和用语。规划应力求语句简练、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内容科学合理,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规划应按照要求的格式分“现状分析、基本原则、建设目标、保障措施”四部分撰写。

3、请各学院分别制定两份学科建设规划,具体时间为:2009年-2011年;2012年-2015年。

4、规划标题统一确定为:《皖西学院XX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9—2011)》;《皖西学院XX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015)》。

5、请各学院务必于10月10日前将编写好的规划加盖公章交科技处,并将电子稿发至电子邮箱:xshjl@wxc.edu.cn。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写工作,规划形成后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科建设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各学科应充分研讨、形成共识,并确保按时提交。

联系 人:陈慧

联系电话:3307053

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二O一二年九月十八日

关于制定各系(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的通知(2014-2016)

[日期:2013-10-17] 阅读:561 次

各系(部):

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为大力促进我校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各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立足当前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结合各系(部)、各学科实际,充分发动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全体教师进行深入研讨,要以发展的眼光,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广东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坚持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各系(部)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应兼顾本系(部)各学科,并在此基础上,选准主攻方向,整合资源,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形成优势学科。

3、从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高度着手,认真研究和规划二级学科。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现有基础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

1、学位点建设目标

2、重点学科建设目标

3、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

4、科学研究

5、教学

6、学科队伍建设

7、人才培养

(四)学科建设的措施

三、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注意事项

1、建设目标及任务均需有刚性指标。

2、规范格式和用语。规划应力求语句简练、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内容科学合理,原则上不超过5000字。规划应按照要求的格式(具体情况见附件)。

3、请各系(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间为:2014年-2016年。

4、规划标题统一确定为:《惠州学院XX系(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16)》。

5、请各系(部)于10月25日前将编写好的规划加盖公章交科研处,并将电子稿发至电子邮箱:cxyk@hzu.edu.cn。

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写工作,规划形成后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科建设和评估的重要依据,各学科应充分研讨、形成共识,并确保按时提交。

联系人:胡松

联系电话:0752-2529062 附件:各系(部)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科研处

二〇一三年十月十二日

附1:中长期(2005—2010)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提纲(返回)

一、学科名称

二、本学科发展概况

1、本学科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2、所在领域发展对本学科的需求

3、本学科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三、本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目标

四、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两个以上)及其特色

五、本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学术队伍现状分析、预期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措施、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现状分析、预期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3、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编写教材实际情况、预期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措施、人才培养状况分析(层次、数量及培养能力等情况)与发展目标、工作条件(实验基地建设、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下载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我科根据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发展规划如下: 一.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一支高质量的技术队伍,对一个学科发......

    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发展关系重大,它对学术梯队、人......

    青海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青海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是院部事业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起着指导作用。为了加快生物化学学科的建设步伐,培养更多的......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

    十二五发展规划(模版)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近年来我院在为晋庙铺镇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卫......

    街道“十二五”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梳理今后五年xx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xx街道今后发展战略目标,对于xx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接和促进"xxx"以来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

    “十二五”发展规划

    盐源县中医院肛肠痔瘘科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医院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制定本规划。 一, 科室规模 (1开设病床20张 (2)年门诊量600人次,床位使......

    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西学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学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快更好地实现办人民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