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曲江中学现代教育示范校建设项目工程推进汇报材料Doc1
转变观念,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曲江中学现代教育示范校建设推进汇报材料
校长:杨忠明
一、场面开场白。
二、学校基本情况。
三、教学模式的形成及进展情况。
四、主要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五、努力的方向
尊敬的上海方略教育专家 先生、女士及各位领导、专家、来宾们,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建水县曲江中学133名教职工和2200多名学生对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校示范校建设项目工程的进展情况作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曲江中学地处红河州北大门,坐落在曲江镇南郊著名的温泉度假村旁,是一所以“严格管理,认真负责” 而享誉社会的学校。校园占地面积206亩,建筑面积23618m2,在校学生人数2288人,教职工133人。花园式的学校绿树成荫,花草满园,景色秀丽,风景宜人。气势雄伟的教学综合大楼、庄重典雅的欧式多功能报告厅、色彩绚丽的现代化办公楼,布局合理的多功能食堂构成了校园主体建筑。现在标准化的学生宿舍楼已经竣工,将在近期投入使用。学校建成宽带的计算机网络以及电话、电视网络,建成了计算机教室三个,多媒体教室三十多个,还有县内最大的多功能报告厅,形体室,琴房(有20多台电子琴,叁架钢琴),以及县内一流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每个普通教室均配备彩电及饮水机,教学和生活设施完善。
学校从农村初级中学实际出发,提出“面向全体,分类推进,培养个性,全面提高”的办学思想和“提高优生率,降低辍学率”工作目标,以及“培优补差”为工作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造就了一个“引领勤廉,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一支“爱生敬业,厚德博学”的教师队伍,形成了“求实求真,立德立人”的校风和“尊师笃志,省身勤学”的学风。创建了管理机制年级化、养成教育军营化、艺体教育分层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四大办学特色。
辛勤的汗水培养出美丽的花朵,严格的管理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几年来,学校中考成绩在全县乡镇初级中学中名列前茅,多次荣获红河州中考优秀质量奖,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现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初级中学、中国基础教育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授以的“教改实验学校”、“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州级“文明学校”、县级“甲级绿化美化学校”和“青年文明校园”、“州级家长示范学校”等。
现在,朝气蓬勃的曲江中学正朝着创建省内知名的优质品牌农村初级中学的目标阔步前进!学校建设为示范校项目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曲江中学“和谐互助兵教兵学习模式”的描述。
(一)前提:
“师徒”之间要形成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样是为了让自己的小徒弟变得更优秀。
1、小师傅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研究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2、要像老师了解学生一样,先了解小徒弟的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督促、引领小徒弟学习;
3、解决教师力量单薄的问题。
(二)跟传统模式比较
最大的不同是:传统模式(老教材、传授式、填鸭式教学),教师主讲,讲完后懂的就懂,不懂的也不问,也没人去管,教师整堂课在用力讲,最终效果却是不太明显;而此模式(新教材、合作探究、小师傅主讲)在教师点拨后就把任务(复习、讲解、加深、提高)交给小师傅,教师的任务就是去教会小师傅,然后再由各组的小师傅去督促、引领各组员学习,实践证明该学习模式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非常的适用,也非常的有效果。
(三)新模式教学过程(六步十一法)
1、预习交流:(1)教师(必须提前一天)布置预习目标,让师徒做预习交流,找重点、难点。(2)找一组师徒上台展示,其他组可作补充,教师最后做规范。
2、互助探究:(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相互讲解,教师点拨讲解。
(2)教师出示精心准备的“变通题”,徒弟演示,师傅批阅。
3、分层提高:(1)教师出示难度各异的“变式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2)集体交流,然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难度一般的师傅讲给徒弟听,难度较大的由教师点拨后,各组讨论,教师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1)教师根据各组交流、掌握情况进行补充、纠正、点评;(2)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5、巩固反馈:(1)教师出示相关不同档次题,“师徒”讨论后完成并交老师处;(2)师傅帮助徒弟课后过关复习。
6、老师布置、出示下节课预习内容。
(四)几个重要环节的的补充说明。
1、备课:主要完成导学案的编写。年级学科备课组根据课标和考标,结合学生实际集体编制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1—3种导学案,经过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签名后任课教师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
2、预习:每天午辅导和晚自习时间为学生合作学习导学案时间,辅导教师引领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合理分配导学案完成时间,对合作学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等,学习小组师傅把疑问和难点及重点归纳后提供给上课教师。
3、组织教学:检查预习5分钟,小组展示10分钟,教师释疑10分钟,检测10分钟,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分发导学案)5分钟。
4、巩固与提升:学生学习时间被锁定,无课外作业。备课组根据学生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课和检测,及时巩固并作必要个拓宽和提升。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状况,同一学案中要体现对学生不同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5、督导和考评: 根据模式的特点,在主要环节“备课”“预习”“组织教学”“检测”上做硬性规定,起草了新的《曲江中学教学月常规考核方案》。定时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召开模式推行的分析总结会。
三、教学模式的形成及前期运行情况。
(一)模式形成的背景。
我校课改起步早,根基牢固,工作踏实,成绩显著,2010届的初三年级,200多人升入高中,其中50人升入建水一中,位居全县同级同类学校第一,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当时主管教学的杨副校长(现在的杨校长)从该届学生的初二开始就尝试采用“兵教兵合作学习”模式,到初三时,这一模式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
(二)模式的形成及前期运作。
2010年5月,校长王飞越、教学副校长杨忠明到蒙自三中参加示范校项目工程导入培训。2010年7月,校长、教学副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部分学科教研组长及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先后分两批到蒙自三中参加示范校暑期培训。
2010年8月,由校长牵头,成立曲江中学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策划、领导课改工作的开展。其机构为:
组长:校长王飞越。
副组长:书记陈进国、教学副校长杨忠明、行政后勤副校长陈宏林
成员:教科室主任朱志勇、教科室副主任赵田、教务主任赵红艳、政教主任李强、团委书记万江红。
办公室:教务处,教务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常规工作。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成员观看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模式的课堂实录,反复学习其模式的相关资料,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我校课改模式的名称和内涵,名称为“和谐互助兵教兵学习模式”,环节为“六步十一法”,并且根据课改进程由浅入深逐步推进。
2010年9-10月,动员、讨论、形成决议和试运行阶段。
1、校长作动员报告;
2、分年级组织全校教师学习;
3、教研组讨论;
4、全校教职工会议表决。决定每位教师必须应用“和谐互助兵教兵学习模式”。
5、召开曲江中学第四届教代会,通过了《曲江中学课改实施方案》。
2010年11-12月,改良、推进、制度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阶段。
1、在阶段性小结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改进模式中不切合学校教学实际的成分,形成曲江中学特色的“和谐互助兵教兵学习模式”,2、调整教研组,规范学科备课组。为了更充分的整合教师资源,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整合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力量改组成文科综合教研组,生物、物理、化学改组为理科综合教研组,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改组为艺体计教研组。三个年级分别成立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艺体计备课组,起草新的《曲江中学教学月常规考核方案》及相关制度,为课改的全面开展和进一步推进起引领和督导评估作用。3、2010年11月,课改领导小组部分领导及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先后分批到昆明“北师大附中”学习,观摩其“生命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4、2010年12月,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校内“曲江中学第十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为青年教师搭建模式课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为分析、总结前一阶段模式运行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本次竞赛中,参赛的14位教师全部应用“和谐互助兵教兵学习模式”,很多参赛选手对模式运行的各个环节把握比较到位,课堂较为轻松、活跃,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青年教师普娜,以娴熟的技艺、完美的课堂组织、极高的课堂效益赢得评委及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摘取本次竞赛一等奖。
四、本学期的实施情况。本学期的课改工作已经进入相应成熟的阶段,主要做好巩固、深化、规范和提高方面的相关工作。
1、加大课改领导力量,进一步做好课改督导工作。本学期课改工作分三块(即三个年级)进行,为适应这一扁平式的教学管理,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宏观领导下,在三个年级分别增设三个教务副主任,具体负责课改督导和教学常规工作。三个年级的课改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计划得当,督导考核措施有效,正稳步全面向前推进。
2、拓宽思路,深化课改。结合学校实际,首先,在组织落实上,三个年级在学校课改实施方案的总体下指导下,每周安排2-3个备课组上观摩课、示范课,备课组对课型和教学环节作认真分析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其次,在内容上创新培优补差的方法,充分调动小师傅力量,通过小师傅对本学习小组成员的帮扶来完成部分培优补差的工作。第三、推行导师制,为了配合课改的推进工作,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实施导师制,由学生选择老师作为导师,导师要从学生的思想和学习两方面来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3、广泛学习和交流,不断充实和积累课改经验。3月初,由课改领导小组组织课改论文征稿活动,共收到参赛论文42篇。3月中旬,学校选送了赵勇老师、李美玉老师、陈进国书记到上海参加名校访学活动,本学期按照课改领导小组的计划,将在4、5、6月分别带领部分学科教师到我县的项目学校四中、五中及昆明北师大附中、蒙自部分项目学校学习交流。
五、课改中的启发和困惑。我校对课改工作的决心是坚定的,信心是十足的,我校教师已初步品尝到课改给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所取到的良好效益,但是,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也存在着更多的困惑,真诚希望专家给予指导。
(一)得到的启发。
1、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通过互相教来促进学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学生本人主动地去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学习,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提高优生(小师傅)的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尽可能地把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运用到课堂中,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4、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学更有针对性。
5、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高了,让老师们在课前不敢麻痹大意,因为每堂课都有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这有助于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教学观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前准备。
(二)存在的困惑
1、我们学校实行分层管理,在下面层次的班级里很难找出领头羊,小组合作难以展开。上面层次的班级小组合作参与面小,讨论不热烈,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部分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学习好的学生在发言,教师要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如何扩大参与面?
2、小组合作有时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但有时在小组活动中,纪律差的学生浑水摸鱼地说闲话、做小动作,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实际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学习效果。
3、学生的思维有局限性,思考或回答得出的结论往往很幼稚,思维较狭隘,思路较曲折。常常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4、师生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老师组织教学的水平达不到娴熟的地步,对学生不敢大胆放手,有时会不由自主把着讲,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不够,习惯于依赖资料书和老师,不会归纳总结。
5、教师不易把握教学的深浅度。一节课的问题需要引申启发到何种程度?很难把握。
6、总觉得课时不够,效率不高。新课改实施的基础环节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师从讲台上请下来,把课堂交给学生。新课改所提倡的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确实能够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但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课程安排上,必然会影响原有的课时安排,原本两个课时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需要至少三个课时,这就背离了新课改精神,从某些意义上来说,影响了教学进度。因为每个学期的课时有限,感觉时间不够用。
7、平时花的教学时间多,但学生考试不会考,成绩不理想。
8、教师害怕失败,不敢大胆进行尝试。
第二篇:创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汇报材料
平泉县洼子店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XX年之前,在校学生300余人,教职工30人。学校占地1万余平方米,校舍全是低矮的平房,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设备落后。XX年暑假开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近900万元,积极改善了办学条件。筹建了3600平方米的教学楼,2800平方米宿舍楼,800平方米餐厅及其它附属设施。目前,学校占地XX0平方米,建筑面积9366平方米,教学班24个,在校生1369人,教职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学校以“敦品励学,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并把建设“数字化校园”、“温馨校园”、“绿色校园”、“名师校园”、“优质校园”作为办学目标,各项工作上档升级。近三年来,连续被教体局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中考成绩优秀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绿色环保学校”、“十佳和谐校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绿色创建先进单位”、“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单位”、“文保系统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绿色学校”。由于各项工作较为突出,我校先后为省、市、县义务教育均衡现场会提供了参观场所,受到与会领导一致好评。
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这个“制高点”,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全校干部教师形成广泛共识,教师、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XX年,我校通过 “承德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XX年通过“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近三年来,在省、市电教馆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承办市、县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由普及、应用阶段上升到了探索与创新阶段,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下面我们将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应用引领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信息技术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导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领导——教导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与校园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校园网站更新条例》,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关的《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广播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采购、使用与维护制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评价制度》《电教硬件、软件借用制度》等。一些制度还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3、树立超前意识,规划发展远景
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中,我校领导班子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对我校未来五年教育技术现代化及综合发展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我校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作是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及软件投入,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继续营建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方面,我校根据中央、省市级电教馆的课题研究方向,结合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确定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并组织专业师资队伍进行攻关,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稳步前行。
二、加快软、硬件建设,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当地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设施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应用高水平”为基本原则,加快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步伐。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硬件建设。XX年,投资13万元新添30台计算机,保证了2生一台计算机。XX年投入15万元装备多媒体演播室和语音教室各一个。XX年投入8万元装备教师电子备课室,并接入了宽带,建立了校园网络中心,开发了校园局域网。XX年投入12万元再次装备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XX年投入6万元购置了两套移动式多媒体设备,极大方便了教学的应用,并投入1万余元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XX年年,建立了校园网站。又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笔记本电脑9台。2010年,一次性投入42万元,购置了学生机38台,教师机4台,并为24个教学班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各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同时新购置笔记本电脑21台,服务器3台。接入了光纤,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每一台电脑都可以与互联网连通,极大的方便了老师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几年来,学校共购置学生机128台,教师机56台,多媒体28台,总投资102万元。几年来,学校还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5万元添置了影碟机、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视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软件建设先后投入1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如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资源和各学科教学课件、题库、教学设计等。同时自主开发了大批教学软件,如学校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软件等。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教学。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师资。教育终身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作为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新技术”作为师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加强以搞好网页制作、网上教研为内容的网管员、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培训,力争做到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为此,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均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统计。我校的这种培训制度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同时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吃透教材、吃透教参,而且要熟知本学科教学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先进的经验。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它当成自主学习的工具。网络世界非常精彩,那里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养成每天网上读书的习惯,这样,教师能及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名校名师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理论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
在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重点抓好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我校面向学生开设了电脑兴趣小组,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近年来,我校多名学生电脑作品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如XX年年王也同学设计制作的网页《青春小站》在“河北省第七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获初中组二等奖,他在第十六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中获初中组三等奖。马保国电子报刊《校园周刊》在“河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获初中组三等奖。孙雪婷在第十一届“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中获河北赛区一等奖。
四、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应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的直接结果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近三年来,我校在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方面作了以下工作。
(一)、建网。学校接入了光纤,联通了因特网,建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网,并配置了3台“联想万全”服务器,保证了网速和扩容空间,保证了每个教师用机、学校管理用机、学生机房、语音室、电子图书室、电子备课室之间都有效链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资源共享机机通。
(二)、建站。学校开发了自己独立的校园网站,精心制作教师个人主页,班级网页,通过校园网站传达上级政策、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三)、建库。学校重视教学资源积累,
第三篇: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汇报材料
平泉县洼子店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XX年之前,在校学生300余人,教职工30人。学校占地1万余平方米,校舍全是低矮的平房,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设备落后。XX年暑假开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投入近900万元,积极改善了办学条件。筹建了3600平方米的教学楼,2800平方米宿舍楼,800平方米餐厅及其它附属设施。目前,学校占地XX0平方米,建筑面积9366平方米,教学班24个,在校生1369人,教职工99人,其中专任教师71人。学校以“敦品励学,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并把建设“数字化校园”、“温馨校园”、“绿色校园”、“名师校园”、“优质校园”作为办学目标,各项工作上档升级。近三年来,连续被教体局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中考成绩优秀单位”、“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绿色环保学校”、“十佳和谐校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绿色创建先进单位”、“交通安全教育先进单位”、“文保系统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绿色学校”。由于各项工作较为突出,我校先后为省、市、县义务教育均衡现场会提供了参观场所,受到与会领导一致好评。
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的一个“制高点”,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抢占这个“制高点”,可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材形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可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由于全校干部教师形成广泛共识,教师、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XX年,我校通过“承德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XX年通过“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近三年来,在省、市电教馆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承办市、县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我校由普及、应用阶段上升到了探索与创新阶段,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下面我们将从组织机构、设施建设、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应用引领等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优化组织机构建设,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
1、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信息技术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全面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所有工作。学校教导处负责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各级组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领导——教导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抓好制度建设是适应现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校在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生成各种规章制度。如与校园网络管理有关的《网络中心维护管理制度》《校园网站更新条例》,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有关的《计算机室管理制度》《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多媒体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广播室管理与使用制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采购、使用与维护制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评价制度》《电教硬件、软件借用制度》等。一些制度还正在建设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制度建设与应用,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3、树立超前意识,规划发展远景
在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中,我校领导班子立足现实,明确目标,对我校未来五年教育技术现代化及综合发展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我校在“xxx”期间,重点工作是加大学校硬件建设及软件投入,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继续营建一支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又精又专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教学网络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在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方面,我校根据中央、省市级电教馆的课题研究方向,结合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确定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并组织专业师资队伍进行攻关,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稳步前行。
二、加快软、硬件建设,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离不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当地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设施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应用高水平”为基本原则,加快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步伐。学校多方筹措资金,进行硬件建设。XX年,投资13万元新添30台计算机,保证了2生一台计算机。XX年投入15万元装备多媒体演播室和语音教室各一个。XX年投入8万元装备教师电子备课室,并接入了宽带,建立了校园网络中心,开发了校园局域网。XX年投入12万元再次装备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XX年投入6万元购置了两套移动式多媒体设备,极大方便了教学的应用,并投入1万余元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XX年,建立了校园网站。又投资5万余元,购置了笔记本电脑9台。XX年,一次性投入42万元,购置了学生机38台,教师机4台,并为24个教学班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各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同时新购置笔记本电脑21台,服务器3台。接入了光纤,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每一台电脑都可以与互联网连通,极大的方便了老师教育资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几年来,学校共购置学生机128台,教师机56台,多媒体28台,总投资102万元。几年来,学校还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5万元添置了影碟机、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视机、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软件建设先后投入1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如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资源和各学科教学课件、题库、教学设计等。同时自主开发了大批教学软件,如学校管理软件、教务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图书管理软件等。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师生教学。
三、强化师生培训,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在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这项工作关键在师资。教育终身化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学校作为知识传承与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与提高,把“新技术”作为师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加强以搞好网页制作、网上教研为内容的网管员、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利用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培训,力争做到校长懂、骨干精、全体通。为此,我校采取“以点带面”、“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培训学时及考核情况均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统计。我校的这种培训制度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同时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教师的学习不仅是吃透教材、吃透教参,而且要熟知本学科教学最前沿、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先进的经验。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它当成自主学习的工具。网络世界非常精彩,那里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教师养成每天网上读书的习惯,这样,教师能及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名校名师的先进经验,以此促进理论的提高和知识的更新。
在学生信息技术培训方面,我校除按国家课时计划开设好信息技术课外,重点抓好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我校面向学生开设了电脑兴趣小组,并配有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应用计算机的水平,促进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近年来,我校多名学生电脑作品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如XX年王也同学设计制作的网页《青春小站》在“河北省第七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获初中组二等奖,他在第xx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中获初中组三等奖。马保国电子报刊《校园周刊》在“河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中获初中组三等奖。孙雪婷在第十一届“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中获河北赛区一等奖。
四、加强资源建设,充分应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运用的直接结果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种类越来越多。近三年来,我校在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方面作了以下工作。
(一)、建网。学校接入了光纤,联通了因特网,建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网,并配置了3台“联想万全”服务器,保证了网速和扩容空间,保证了每个教师用机、学校管理用机、学生机房、语音室、电子图书室、电子备课室之间都有效链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资源共享机机通。
(二)、建站。学校开发了自己独立的校园网站,精心制作教师个人主页,班级网页,通过校园网站传达上级政策、发布学校信息、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教师研究成果、进行校际交流与对外宣传。
(三)、建库。学校重视教学资源积累,建立了资源库。通过自主开发、网上接收与下载、校际交流、学校购置等途径,不断充实学校的资源库,教育资源分类存储,及时印发目录,供教师方便选用。
五、抓实研究应用,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水平
抓实教育科研。学校大力加强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并以此为重点,以课题为载体,全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探索工作。我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教研活动每学期6次以上,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引导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积累经验,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100%的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工作。刘淑清老师等承担的省级实验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实验教师刘淑清在“中国教育学会课例评选”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课堂教学《平移》在“承德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大赛”中获特等奖。小组课题研究论文多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在课堂教学中,100%的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60%以上。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创造情境,营造氛围,扩展视野,突破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达到80%以上,教育效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生合格率80%,学科优秀率30%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著提高。近几年中考成绩逐年提升,今年由XX年的全县第六名跃居为第二名。在科研方面,我们正在把引导教师建立个人博客,书写教育日志,通过博客进行课后反思、发表教学论文、与名师对话、开展网上论坛与学术交流,进而形成博客群作为一个主研方向,力图通过博客团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博客团队研发具有一定水准的教育教学成果,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抓实应用引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应用,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一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积极开发校长办公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师考核与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阅卷系统、教学成绩分析系统、校务公开系统等。二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校组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人人参与的“讲、评、说、做”活动,使教师逐步做到网上学习、网上备课、网上教研、网上办公。三是大力拓展信息辐射空间。
1、学校通过远程教育设施以及教育资源网等渠道,使每个学生能够聆听到名校名师的优质课,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以此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2、家长座谈会、专家讲座、学区教师集中培训、晨会、广播等都充分利用了校园多功能演播系统、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站。多功能演播系统、广播系统能够结合学校教育主题,定期更换内容,较好地发挥了宣传教育功能。
3、我校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省、市、县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人次、市级特等奖4人次、市级一等奖2人次、县级一等奖4人次。李素娟等教师多次为全县骨干教师做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整合”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我校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论文、课题、课件等也取得了欣喜的成绩,有力推动了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教学研究工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带动我市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4、近三年,学校多次承办市、县级教学研究活动,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活动,如全县远教工程“模式三”培训等,并为省、市、县义务教育均衡现场会提供了参观场所。这些展示、交流活动及我校教师的外出赛课和发表的有关文章、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等有力地促进了兄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共同发展,带动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5、在我县许多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校信息部门都给以了技术上的指导,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
6、利用计算机信息站为“三农”发展服务。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创建信息化校园,管理是关键、培训是前提、学习是根本、建设是保障、研究是动力、应用是核心,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将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研究,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实现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示范性的办学目标。
第四篇:二小现代教育示范校汇报材料刘
打造信息平台 发挥网络优势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育人质量
——古蔺二小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学校硬件建设有了彻底改变,在装备管理运用水平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学校提出了争创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的工作目标。2013年,学校正式向主管部门递交创建申请,学校根据《四川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评估标准》不断完善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省、市两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创建工作,现将相关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春,和风化雨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是泸州市2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古蔺二小位于县城东部,是全县办学规模最大的小学。
我校创建于1910年,清末宣统二年,当时古蔺籍青年罗锐白、张锐周等从成都求学归来,目睹家乡文化落后,封建礼教深固不堪,确定了开办教育,解放山乡妇女的大志,于是开创了第一间女校——开智女子学堂,女子学堂规模日益扩大,后更名为县立女子小学。并从城中部搬迁至现址,建成完整的小学模式,学校先后更名为中城小学,城关二小,古蔺镇二小。
2009年,县委政府通过资源换资本的形式,对二小投入了1600多万元,将学校拆除新建,在逐步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后,二小在硬件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已跻身泸州市名校前列,初步确立新二小形象。
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2900多名学生,教职工118人,大专以上学历达96%,中级以上教师占48%,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6人,专兼职现代教育教师共4人。学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8 千多平方米。功能室齐备;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监控系统、校园录播系统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百年老校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在“健美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支撑下,围绕以“强体健心,真善汇美”为核心的育人目标,学校科学务实地提出让现代教育资源物尽其能,让一流师资乐善其职,让全体学生优其赋、扬其美!的具体目标
二、冬,雪萌春芽
新校区落成后,面对古蔺教育的期盼和上级领导的苦心,如何准确定位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培养,学生的成长成了我们深思的问题,恰如一场瑞雪来临。新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一系列的新课题摆在我们历任校长面前。在当时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学校决定加大装备建设提升管理水平,2011年我们倾力投入,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进行全面装备,力求在技术平台和设备方面充分发挥我校的先导性、实验性、示范性的作用。
在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下,我校承担了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子课题两个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以此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整合,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逐步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迈进。
三、夏,如火如荼
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方向后,学校开始努力搭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逐步为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立具有一级域名的学校网站;利用学籍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等,实现学籍管理、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增配学生微机室学生用机,确保信息技术课的需要;鼓励和提倡教师学习并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1、加强网络教室建设
为了落实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 陆续扩建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按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选拔了部分对信息技术兴趣浓厚、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最初他们跟着老师画画,打字,学构图,到后来能基本独立制作主题宣明、版面合理、整体美观的电子手抄报。孩子有时还将学来的技术活儿在班队课,节庆活动上展示,六3班几位同学在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幻灯片展示自己收集、拍摄的环保图片《红龙湖》,一张张身边的图片教育学生保家乡最美;六5班的同学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制作幻灯片《妈妈》,师生其乐融融的场景配上悠扬动听的轻音乐,可把班主任感动一阵;五5班班干部,在同学过生日时,总记得提前做张幻灯片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充满五彩童真的画面上一段简短的问候语,配上全班同学齐声的问候,这样的生日祝福简单却让每个过生日的孩子难忘。就是这样一些初步的现代教育运用、尝试,给孩子们传递着时代前进的信息,促使学生探索新的领域,挖掘新的潜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信息技术的乐趣,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全面建设高规格的课堂教学系统
目前,我校装备了50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其中9套用在功能室,41套用在班级常规教学,实现了网络信息班班通,交互式电子白板堂堂用。每套交互式电子白板均配有计算机、数字实物展台、投影仪、独立音响系统、监控摄像头等现代化设备。开辟了古蔺县电子白板交互式教学的先河,让师生感受到了教育手段与其方法的优越性。在学校王国才、曹安乐等计算机教师的精心管理、规范培训下,我们的广大教师正逐步发挥课堂教学系统的使用效能,在2013年5月,由古蔺县教育技术装备站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课例竞赛我校教师李光丽、熊 秀娟、李雅丽均获得了小学数学、音乐、英语学科的一等奖。我校教师刘晓燕还获得说课竞赛一等奖。
3、充分利用校园录播系统,加强教学交流,辐射带动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录播系统,真正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先进装备的作用。利用录播系统进行校内优秀课堂录播、展评,相互学习,横向带动;随堂课录制、反复审视,不断反思,纵向提高;上传课堂实录到学校网站进行教研,适时呈现,互通有无。同时充分利用录播系统和校园网为平台加强校际交流,从外校引进优质课堂,2013年春季学期还承担了泸州市小学科学学科送教活动的全市录播,将市级科学名师的丰富经验的交流和精彩课堂全市直播,使全市科学教师在家门口就领略了省市名师舒礼章、蒙梁、韩龙华、郭敏对实验教学的精彩演绎,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共享资源、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缩小校际差距的作用。
4、校园电视台的建设
我校电视台建成后,根据学校师资情况,抽选胡勇同志负责电视台工作,胡勇同志肯学勤研开始用影像记录校园,并大胆实践制作专题片,我校电视台独立制作的节目《我的中国梦》参加2013年四川省网络评选获得较高选票,刚才播放的专题片《落鸿河畔起神韵,现代教育展新姿》也是由我校电视台独立撰稿、拍摄、播音、制作,虽然比不过专业电视台的水准,但通过制作充分体现了物尽其能,锻造人才的目的;电视台间周制作一期《一周扫描》,通过一周扫描将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形象慨括地呈现在师生面前,充分发挥电视台的教育性、宣传性;通过电视台我们将许多师生活动用数字影像记录下来,像《2013年元旦晚会》及《教师节庆祝活动》每看一次心头都暖暖的,让老师们不时回味那些难忘的时刻,增进教师情感,调动老师工作激 情。
作为县内小学唯一的校园电视台,“古蔺二小校园电视台”在全校学生中遴选优秀播音员、小记者,用孩子们自己的声音传递正能量,二小活动、二小专题、一周扫描都在审核后发布到学校网站,促进教育教学研究,使工作透明化,充分发挥了电视台的有效作用。二小成为了古蔺二小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5、学校网站建设
在学校网站的建设中,现己实现了三条光纤专线上网(包括一条50M光纤专线用于学校学生网络教室、一条10M光纤用于教学和办公、一条10M光纤用于考试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我校门户网站的建立注重了学校健美教育办学特色宣传,网站栏目设置齐全,包括校园新闻、网校视频(学校制作的一周扫描可在网上点播)、个人空间(3个百分之百)等栏目。利用学校网站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更加高效快捷的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网站的开通为全校师生健康上网、海量的信息对学生信息的获取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网站内容时时更新,交互性更强。学校的最新动态及时发布,让社会充分了解学校建设与师生风采,能更好的树立学校形象。网站还能接纳学生、校友的意见与建议,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虽然新的校园网站的建设才刚刚完成,但学校一定会加强管理与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秋,硕果累累
在教学与管理实践中,广大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向教育刊物投稿,近年来统计发稿300余篇,各类等级获奖达230余篇,其中吴朝萍老师的《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获全国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 等奖,崔晓老师的论文《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指导作文教学》获国家级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我校1/3的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检测,2/3教师参加四川省“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培训全部合格。而我校教师参加市、县、镇、校各级各类赛课,均获不同等级奖次。各类软件、课件、教具制作获奖达100多人次,其中《小壁虎借尾巴》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基础教育组课件二等奖及四川省“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邓小平爷爷植树》获四川省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软件三等奖;《夏夜多美》获泸州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制作教具《凹面镜聚光演示器》获泸州市2011年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二等奖。
2011年11月我校承担了省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和国家级课题《大面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和缩小校级差距的有效途径研究》的子课题《教育技术运用下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两个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目前课题正处于中期专家审核阶段,并在“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课题资料上传,接受省上专家管理。
通过自查评估,我们认为,在创建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活动中,学校行政高度重视,广大教师切身参与,装备条件进得到改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效益初步显现。基本符合评估要求,敬请上级主管部门和各位专家审核。
古蔺县古蔺镇第二小学校 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第五篇:特殊教育中心四德工程示范校汇报材料
“四德工程示范校”创建
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把学校近期“四德工程示范校”创建工作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根据区委宣传部的工作部署和区教育局〔2014〕9 号文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四德工程建设暨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我校结合教育实际周密部署,积极推动该项工作, 通过开展活动实施四德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师德风貌,实现四德工程示范校创建。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召开动员大会。经过校委会召开小组会议并讨论,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3月3日我校召开了“四德工程示范校”创建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市中区教育局〔2014〕9 号文》和《市中区特教中心四德工程示范校创建实施方案》,校长作了动员讲话,就如何抓学习、提素质,抓服务、树形象,以“四德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我校各项工作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后与各位教师签订责任书计29份。
二是认真组织集中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爱、诚、孝、仁”为核心,制定了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培训、自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四德工程”建设有关文件。学习中深入挖掘“四德工程”建设的内涵,准确把握教育 内容与要求。在集中学习阶段,每个教师都写出了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教师对“四德工程”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了思想道德认识水平。
三是宣传教育到位。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四德工程”建设》专栏、手抄报展、校园网、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发放《倡议书》、唱响雷锋歌曲与四德歌曲以及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四德工程的重大意义、具体内容和标准要求,营造浓厚的宣传学习文化氛围,让“四德工程”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师生皆知。借用每周升旗仪式,及时表扬那些在开展 “四德工程”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善行义举榜样,大力营造“四德工程”建设的舆论氛围;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四德”活动中的感人事迹,表彰先进。利用学校网站和qq群组,展示了师生“立足雷锋精神 保护身边环境” 和“我给妈妈献孝心”活动照片,在全校形成浓厚的教育氛围。
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教育。
学校与“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系列活动相结合,通过手抄报、观看图片和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建设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家乡的喜人变化,教育引导全体师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开展“从我做起、文明你我他”主题教育。结合学校实际,一是组织师生开展 “ 爱我学校”、“做文明市民”、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如在开展“ 爱我学校”活动时,以班级为单位,对校内外周边进行清扫,教育学生保持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又如在开展“做文明市民”活动时,通过发放《倡议书》,倡导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遵守社会公德,使家长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建设,保护环境卫生整洁。二是结合养成教育精细化管理工作要广泛开展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的创建评比 活动。学校推行“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学雷锋做好事”等品德优秀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倡导从小处做起,从细微处做起。
3.开展“修师德,铸教魂”主题教育。结合我区“修师德、铸教魂”专项教育活动及市中教法〔2014〕9 号的通知精神,认真开展了师德主题教育,树立广大教职员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光辉形象。一是组织教师开展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四德工程”建设等文件,自行收集全国各地“四德”先进典型事迹,并树立本校“四德”优秀榜样,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实效,激发了教师“为人师表,做人楷模”的信念。
4.开展“感恩父母、孝行天下”主题教育。组织家长开展“一带一经典诵读”,诵读经典诗文、励志格言等;组织班主任利用晨会、班(对)会等时间广泛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诵读活动,提高师生的孝行意识;在三八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 “我给父母献孝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争做一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又倡导广大教职员工要常回家看望老人,每周给老人至少打一次电话等孝心举动,正确处理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建造一个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和谐家庭。
5.开展“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学校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学生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是结合“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学校组织部分师生开展清扫校、内外附近卫生。二是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我区教育系统道德模范,以“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全面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6.大力开展“公民大讲堂”活动。学校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普及四德工程教育,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四德工程主题教育实践活 动。根据区局工作部署,学校设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与“道德大讲堂”的活动场地,并根据创建标准认真做好部分工作落实。
各位领导,我校的“四德工程示范校”创建工作,自开展以来领导非常重视,家长满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要求,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改进方法,把工作做细、做实,不断推进“四德工程示范校”创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和谐 秀美 文明”新枣庄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各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