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的SWOT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的SWOT分析
一、邮政储蓄优势分析
(一)渠道优势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开展是以结算网络为基础的。结算网络既包括有形的营业网点,也包括无形的信息传输网络。在我国银行业竞争还不充分的情况下,结算网络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尤为重要。邮政储蓄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提供邮政储蓄服务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服务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业务网点2万个,ATM机近1万台。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邮政储蓄是当地居民惟一可获得的金融服务。因此从渠道分布来看,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城以下区域大规模撤并网点后,加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电子化水平相对偏低,服务手段比较落后,使得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市场具有相对优势。
(二)资金优势
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在资金来源的数量上具有优势。截至2007年7月,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达到1708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5位。城乡居民在邮政储蓄机构开立的账户达到3.5亿个,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1.4亿户。去年,通过邮政储蓄和汇兑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2.1万亿元,在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1/5。目前,邮政储蓄本外币资金自主运用规模已经接近1万亿元。此外,据悉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也会像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一样,谋求在境内和境外上市,这会进一步拓宽其融资渠道,提高其自有资本的数量。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数量上的优势为其将来的批发业务将提供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具有资金运用的质量优势。目前中国邮政储蓄没有任何坏账之忧。这主要是因为在旧的体制下,邮政储蓄的资金全部转存中国人民银行,资金自主运用渠道狭窄,这一方面限制了资金运用业务的开展,同时不能否认的是也为其规避了资金运营的风险。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在借鉴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与邮政在客户信息方面实现共享,以期在争取客户以及管理信贷风险、业务营销等方面保证资金运用的质量。
(三)成本优势
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业务是在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开办的,基本上不需要特意为开办储蓄业务而另寻营业场所,因此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因为邮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其优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比如在场地成本方面,国家政策规定,政府在城镇建设中,邮政网点作为必要的配套设施按人口、服务半径等纳入政府发展规划中。一般邮政使用的场地按建筑成本价向开发商购买,免除地价。而相比较而言,银行的营业场地基本上按市场价购买或租赁,并且往往多分布在商业繁华区,场地成本支出居高不下。再者,在人员成本方面,人员工资、福利等支出一般都是企业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邮政长期亏损,其员工收入一般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而商业银行员工人均收入列当地前列,成本远远大于邮政储蓄。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后,城市中场地成本和人员成本必然会有所上升,但毕竟不是所有的场地和员工都要更换,其平均成本仍将具有优势。
(四)品牌优势
邮政行业有着数以十万计的投递员,由于他们特殊的一对一的投递服务方式,使邮政储蓄在农村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绿色邮政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在某些地区非常高。这将极大地增强邮政储蓄银行的吸储能力和产品推广能力。
二、劣势分析
在邮政储蓄银行建立之前,邮政储蓄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其最大的劣势在于其经营体制不顺,假定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能成功解决体制、机制问题,那么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劣势
由于邮政储蓄最初的定位导致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只开办存款业务以及部分代收代付类的中间业务,不能办理贷款业务。使得邮政资金的运用渠道十分有限。一些金融创新产品如教育储蓄、小额抵押贷款等均不允许邮政储蓄部门办理,产品品种单一,从而难以产生业务联动效益,规模效益差。
(二)人才劣势
邮政储蓄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基于原有的邮政金融从业人员。当邮政储汇转型为邮政储蓄银行,尤其是转为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这就意味着对邮政储蓄原有保护消失,邮政储蓄银行需要与银行业中的为数众多的商业银行在各个银行业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其中取胜的一个关键是人才的作用发挥。而目前从事邮政金融的人员大多数是从包裹速递等邮政战线上分配而来的邮储从业人员。尽管近几年各级邮政储蓄机构招聘了部分金融专业人员,其内部人员知识结构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但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之际,在其现有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仍然高达70%。人员素质仍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业务操作技能,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金融知识政策水平普遍较低,对邮政储蓄的经营特点、优势,甚至监管部门都所知甚少,对防范资金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人员素质不仅影响了现有业务的高效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业务创新,难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技术设备劣势
从某种程度上讲,科技支撑是一家商业银行确保持续经营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前提。那些优秀商业银行均具有科技领先优势。如招商银行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与其科技领先地位是绝对分不开的。而邮政储蓄虽然在结算网络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科技设备上明显落后,尤其是电脑设备比较陈旧。
邮政储蓄基础设施不到位,大部分网点特别是农村地区,都是原有的老式简易的钢管栏杆,封闭作业做得不好,没有安装防弹玻璃,安全设施较为落后。有的网点甚至没有自己的金库,有的个别网点设立了金库,但未按照监管当局和公安部的金融机构金库的标准建设,金库较为简陋。
三、机遇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邮政储蓄正面临两大环境机遇:
(一)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要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该文件甚至明确指出,要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
事实上,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邮政储蓄机构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机构改革的力度,一大批县(市)支行及其附属机构被撤并,农村地区金融真空问题凸现。至2002年网点撤并工作接近尾声时,中国工商银行共撤销网点8700家,中国银行撤销2722家,中国建设银行撤销3601家,中国农业银行撤销16000家。四大行基层网点的撤并给农村金融市场留下了空白,并一直没有得到弥补。在这一期间,两项改革给邮政储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一是2001年人民银行启动的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使邮政储蓄网络由封闭走向开放,邮政储蓄绿卡(以下简称“绿卡”)业务由过去单一的存取走向个人结算。二是2004年12月13日全国31个省邮政储蓄绿卡网络新老系统成功切换上线。统版后的邮政储蓄交易处理能力全面提升,交易成功率从统版前的不足90%升至98%以上。邮政储蓄实现了对内连接城乡、汇通全国,对外随银联卡走出国门,成为全国最大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
邮政储蓄银行不但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网点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而且邮政储蓄长期从农村抽走资金后更有必要尽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经过20年的发展,多年来因“只存不贷”而遭遇农村资金“抽水机”质疑的邮政储蓄,其“输血机”的作用逐渐显现。邮政储蓄已成为农民工工资、农产品供销、乡镇企业资金回流的重要途径。2003年邮储资金自主运用以后,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村返回资金。
(二)开展中间业务的环境机遇
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往往是利用其网络、技术、信誉、信息、设备等现有优势向客户提供服务,因而具有风险相对较小,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支柱业务之一。
中间业务收入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外,各国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开展中间业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今天的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英国由28.5%上升到41.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这对于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无疑是减少了竞争的压力。因为在中间业务这一快,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和其他商业银行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邮政储蓄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金和网络优势,大力挺进中间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平分秋色。从2003年8月,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断开始,邮政储蓄中间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代理保险、代理国债以及各类代收代付业务上逐渐作大规模,稳定了一批低端客户群体,同时也在个人理财和基金业务领域有所突破,得以通过与保险、基金以及大型企业合作,开始进入高端客户市场。
四、威胁分析
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为邮政储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形成了威胁。威胁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城市中,不仅要面临与中国同业之间的竞争,同时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邮政储蓄银行还要与外资金融机构抢夺优质客户。在农村市场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会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一定的威胁。二是指从邮政储蓄现有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人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一个金融组织,一个金融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和经营理念、经营观念的转换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来看邮政储蓄内控制度薄弱,操作风险隐患较大。
五、运用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
通过上述SWOT分析,本文认为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实行SO战略,即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将其业务定位于以下三个方向:农村零售业务、城市批发业务和中间业务。
(一)农村零售业务。针对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机遇,以及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条件下,邮政储蓄银行首先应定位为农村业务,因为其在农村地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网络优势。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其对农村地区、农户情况比较熟悉的特长,开展农村小额质押贷款等各项业务,和其他商业银行实现错位竞争,重点发展“农村零售”业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消除城乡二元金融结构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城市批发业务。从邮政储蓄银行所具有的优势来看,资金充裕是其中重要的一点。一般意义上,对于那些资金比较充裕的银行,往往会在资金批发业务上形成特色,所以邮政储蓄银行应该利用其资金数量上的优势,尝试办理批发性信贷业务,如委托贷款,投资债券、投资基金,以及在货币市场上发放银行间同业拆借贷款等等,成为政策性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资金供应商。
由于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一旦开展零售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在一段时期之内,邮政储蓄银行在资产运用方面采取以批发为主的模式,可以省去大量贷款审查和风险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良贷款的出现。
(三)中间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开办中间业务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可以开发与邮政业务相结合的金融中间业务,充分利用邮政拥有的庞大实物传递网络和投资队伍,形成在中间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邮政储蓄开办中间业务还具有理论上的后发优势。这主要是指邮政储蓄作为中间业务市场上的后来者,可以通过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引进,进而赶超市场上的先来者。200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局的邮储统版上线工作顺利完成,从而实现邮储所有账户、资金、绿卡在全国的共享大大提高了交易速度,降低了交易失败率。
六、日本邮政储蓄银行的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对邮政储蓄体系进行了改革。其中,日本储蓄银行因有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相似的历史背景最值得中国借鉴。
(一)日本邮政储蓄与中国邮政储蓄的相似背景
1.具有政策性银行的公共性特质。如上所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之一是面向“三农”,在农村地区开展零售业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因此,邮政储蓄银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是具有很强政策性银行的公共性特质。同样,日本的邮政储蓄虽然已进行了几十年的改革,但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邮政储金局仍然是一个政府机构。日本邮政储蓄的经营目标有两个:一是为稳定民众的生活,提供简便、安全的储蓄和汇兑服务;二是作为一个非赢利的公共经济实体,要充分利用所吸收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公众利益的实现。长期以来,日本邮政储金局都把邮政储蓄所吸收的全部存款转存于大藏省,作为政府的财政投资,然后再从大藏省借出部分资金应对金融自由化,因此,日本邮政储金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而被称为日本的“第二财政预算”,具有突出的公共性特质。
2.庞大的网络与资金优势。日本邮政储蓄同样以其庞大的邮局网络为依托,以国家信用做后盾。既向全国居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基本金融服务,又起到收集零散资金的效用,对保证财政投资的资金来源,促进日本经济增长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邮政储蓄在吸收个人储蓄存款上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日本邮政储蓄一直大力发展多用途家庭账户业务。工薪储蓄和对公用事业机构支出自动划转,是多用途家庭账户业务中的两项主要的服务项目,这两项服务不仅可以促进用户把邮储账户作为家庭的主要预算账户,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定期储蓄和货币市场存单。日本邮政储金局自1988年起代销政府债券和政府定期存款券,由于政府债券的利息较高,因而极大地促进了居民使用邮政金融服务。
3.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和专业人才的匮乏。与中国邮政储蓄类似,日本邮政储蓄资金运用自由后,失去了享受过去将其资金交给财务省资金运用部委托运用得到的高利率(即10年期国债利率再加0.2%的利率),导致收益环境恶化。而且随着市场利率水平的浮动,日本邮政储蓄要承担利率风险。在金融专业人才方面,日本邮政储蓄同样面临资金运用人才的匮乏,这已成为束缚日本邮政储蓄发展的障碍之一。
4.成本与效益核算的难度。由于日本政府对邮政储蓄的隐性补贴,以及邮政储蓄自身存在的成本计算方面的问题,如与邮局共享房屋租金、实物设施的成本计算偏低等,导致日本邮政储蓄在成本计算方面不够精确,影响邮政储蓄产品的定价能力。
(二)借鉴日本经验,实现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的措施
1.提高资金的运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日本邮政储蓄在很长一段时期,将其全部资金通过大藏省资金运用部,交给财政投融资进行运用,自己不对资金进行任何运用。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及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日本邮政储蓄开始对其部分资金进行运用,并最终发展到资金的全额自主运用。综观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只是刚刚开始资金自主运用的尝试。当前邮储资金运用渠道相当狭窄,资金过度集中于债券和银行存款,经济环境一旦开始进入下滑期,整体赢利能力将大幅减弱。在加强拓展资金批发业务运用渠道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展资产零售方面业务,如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人消费贷款,分散风险。
2.注重资金向农村地区的回流,确保农村地区的资金供应。我国邮政储蓄长期以来将存款全部转存中央银行,基本上没有向农村地区回流,这是导致农村地区资金供应紧张的原因之一。农村资金倒流回城市,削弱了金融支持农业的应有力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金融的二元化格局。2003年9月1日,人民银行规定邮政储蓄可以与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之后,情况开始有所变化。截至2006年末,邮储返还的资金已经达到了1200亿元,占到邮储自主运用资金的18%。但相对于农村庞大的贷款需求,这一比例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农村有1.2亿户农民有贷款的需求,对于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目前我们只能满足到60%,1.2亿有贷款需求的农产中,有7000万户能够贷款,主要是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农村的小企业贷款,满足率是50%。
3.建立邮政储蓄专门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效益。要正确处理邮政储蓄与传统邮政业务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邮政储蓄有借助国家邮政的信誉、庞大邮政网点而发展壮大的一面,又要看到邮政储蓄具有不同于传统邮政业务的特性,更是一家金融机构,因此,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使邮政储蓄与传统邮政的优势互补,争取达到双赢的局面。为达此目的,应尽快改变目前邮政业务与邮政储蓄共用一本大账的状况,使得邮政储蓄真正转变成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4.注重邮政储蓄产品创新。日本邮政储蓄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提供福利定期邮政储蓄和新福利定期邮政储蓄、看护邮政储蓄,对于高龄病弱的群体,推行送退休金到家服务等。2002年1月还开始提供美国式退休金账户等。我国邮政储蓄还没有开发出一个与商业银行不同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低下。笔者认为邮政储蓄应该利用其天然的网络优势,开发与邮政有关的产品,与其他商业银行实行错位竞争。
5.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为邮政储蓄发展奠定基础。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中的人,而不在于技术或产品。从这意义上讲,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所在。尤其是对银行业来说,同质性特征决定了银行竞争最终体现为服务上的竞争。而服务能力的高低则与人员素质水平密切相关。由于传统邮政储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在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时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努力提高邮政储蓄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以满足邮政储蓄银行运营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否尽快配备并打造一支合格的金融专业队伍,将决定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成败。因此,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现有邮政储蓄人员队伍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吸收各类专业人才。要定期开展素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篇:邮政储蓄银行SWOT分析(免费下载)
邮政储蓄银行SWOT分析
(一)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分析
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依托邮政良好的信誉,众多的营业网点,畅通的网络优势,鲜明的经营特色,在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1.网络优势
至2008年底,邮储银行营业网点达到36508个。这些遍布城乡的网点,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三农倾斜,这种网点的分布数量和结构都非常有利于邮储银行其他优势的发挥。邮储银行很好地利用了邮政集团信息和物流优势,实现了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有着便利的运作条件。
2.资金优势
2008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列全国第4位。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数量上的优势为其将来的批发业务将提供有利的条件。
3.成本优势
邮政储蓄业务是在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开办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因为邮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其优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
4.品牌及信誉优势
。长期储蓄业务的开展,使邮政储蓄机构在广大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其开展金融服务打下了诚信的基础。
5.区位优势
在农村地区“三农”经济发展对于涉农金融服务在总量、结构、品质等层面的多元需求,为具有网点多、覆盖广、联网率高等整体优势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了涉农金融服务的市场空间。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分析
1.资产负债结构单一
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债市场投资、协议存款两大类低信用风险业务,在资产选择上缺主动性.在负债结构方面,邮储蓄银行的资金来源极为单一,仅为居民储蓄存款。
2.人才劣势
邮储从业人员过去大多从事邮政业务,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相对欠缺。
3.体制机制
长期隶属于邮政局的邮政储蓄明显带有浓厚的计划行政体制色彩,效率低下。
4.金触创新能力不足
(三)邮政储蓄银行的机遇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日益完善,资本市场的繁荣、外汇市场的发展和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使得银行业面临一场深刻的变化,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邮政储蓄正面临两大环境机遇:第一,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机遇。第二,开展中间业务的机遇。
此外以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资金用适当形式投向“三农”,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邮政储蓄银行的威胁分析
威胁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城市中,面临与同业之间的竞争,与外融机构抢夺优质客户。在农村市场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会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一定的威胁。二是指从邮政储蓄现有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
邮政储蓄银行SWOT分析
(一)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分析
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依托邮政良好的信誉,众多的营业网点,畅通的网络优势,鲜明的经营特色,在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1.网络优势
至2008年底,邮储银行营业网点达到36508个。这些遍布城乡的网点,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三农倾斜,这种网点的分布数量和结构都非常有利于邮储银行其他优势的发挥。邮储银行很好地利用了邮政集团信息和物流优势,实现了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有着便利的运作条件。
2.资金优势
2008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列全国第4位。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数量上的优势为其将来的批发业务将提供有利的条件。
3.成本优势
邮政储蓄业务是在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开办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因为邮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其优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
4.品牌及信誉优势
。长期储蓄业务的开展,使邮政储蓄机构在广大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其开展金融服务打下了诚信的基础。
5.区位优势
在农村地区“三农”经济发展对于涉农金融服务在总量、结构、品质等层面的多元需求,为具有网点多、覆盖广、联网率高等整体优势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了涉农金融服务的市场空间。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分析
1.资产负债结构单一
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债市场投资、协议存款两大类低信用风险业务,在资产选择上缺主动性.在负债结构方面,邮储蓄银行的资金来源极为单一,仅为居民储蓄存款。
2.人才劣势
邮储从业人员过去大多从事邮政业务,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相对欠缺。
3.体制机制
长期隶属于邮政局的邮政储蓄明显带有浓厚的计划行政体制色彩,效率低下。
4.金触创新能力不足
(三)邮政储蓄银行的机遇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日益完善,资本市场的繁荣、外汇市场的发展和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使得银行业面临一场深刻的变化,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邮政储蓄正面临两大环境机遇:第一,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机遇。第二,开展中间业务的机遇。
此外以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资金用适当形式投向“三农”,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邮政储蓄银行的威胁分析
威胁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城市中,面临与同业之间的竞争,与外融机构抢夺优质客户。在农村市场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会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一定的威胁。二是指从邮政储蓄现有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储部门根
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
邮政储蓄银行SWOT分析
(一)邮政储蓄银行的优势分析
邮储银行成立以来,依托邮政良好的信誉,众多的营业网点,畅通的网络优势,鲜明的经营特色,在有着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1.网络优势
至2008年底,邮储银行营业网点达到36508个。这些遍布城乡的网点,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随着国家政策逐渐向三农倾斜,这种网点的分布数量和结构都非常有利于邮储银行其他优势的发挥。邮储银行很好地利用了邮政集团信息和物流优势,实现了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有着便利的运作条件。
2.资金优势
2008年末,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列全国第4位。邮政储蓄银行资金数量上的优势为其将来的批发业务将提供有利的条件。
3.成本优势
邮政储蓄业务是在邮政业务的基础上开办的,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因为邮政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国家从多方面给予其优惠及扶持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营运成本。
4.品牌及信誉优势
。长期储蓄业务的开展,使邮政储蓄机构在广大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其开展金融服务打下了诚信的基础。
5.区位优势
在农村地区“三农”经济发展对于涉农金融服务在总量、结构、品质等层面的多元需求,为具有网点多、覆盖广、联网率高等整体优势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了涉农金融服务的市场空间。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劣势分析
1.资产负债结构单一
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主要集中于债市场投资、协议存款两大类低信用风险业务,在资产选择上缺主动性.在负债结构方面,邮储蓄银行的资金来源极为单一,仅为居民储蓄存款。
2.人才劣势
邮储从业人员过去大多从事邮政业务,金融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相对欠缺。
3.体制机制
长期隶属于邮政局的邮政储蓄明显带有浓厚的计划行政体制色彩,效率低下。
4.金触创新能力不足
(三)邮政储蓄银行的机遇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日益完善,资本市场的繁荣、外汇市场的发展和银行经营战略的调整,使得银行业面临一场深刻的变化,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邮政储蓄正面临两大环境机遇:第一,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机遇。第二,开展中间业务的机遇。
此外以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资金用适当形式投向“三农”,参与新农村建设。
(四)邮政储蓄银行的威胁分析
威胁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一是指邮政储蓄银行在城市中,面临与同业之间的竞争,与外融机构抢夺优质客户。在农村市场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会给邮政储蓄银行带来一定的威胁。二是指从邮政储蓄现有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储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
第三篇: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
作者:聂萍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21期
[摘 要] 在我国银行体系构成中,邮政储蓄银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对邮政储蓄银行进行改革也对中国邮政改革有着较大的影响。邮政储蓄银行只有确立科学的市场定位,才能实现其改革与发展。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探讨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
[关键词] 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发展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3)21-0034-02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
在6年之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还不是独立的主体,而是依托在中国邮政下面而发展的,自其脱离中国邮政以来,金融体制的改革工作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有了新的发展[1]。但新生事物总是会面临较多的挑战和困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改革初期也不例外,其不仅要转变成一家商业银行,同时也有着服务“三农”的艰巨任务。这就需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能够在自身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实现平衡,不仅让企业自身有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要为国家的金融战略规划做出贡献。
为此,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工作,通过颁布相应的政策,同时给予“三农”一定的补贴,减少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压力。为了推动新农村的建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购买农发行债券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 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
目前金融界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但没有取得出共识。笔者认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在政府的监管下,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城乡金融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作为目标,其主要业务是零售以及其他中间业务。
2.1 农村零售业务
国家为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力度,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来支持新农村的建设,以期能解决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农村业务就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主要业务方向,这也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一项竞争优势[2]。因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对农村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农民的金融能力,为农民提供相应的贷款或者是其他服务,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来说,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空间很大,这也
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帮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扩展市场,实现自身发展。
2.2 城市批发业务
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邮政储蓄银行具有资金充裕的特点,这也是能够加以利用的一大竞争优势。银行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能够在资金批发方面发挥出较大的优势,形成自己强大的竞争力。因此,邮政储蓄银行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发一些新的信贷业务,像委托贷款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贷款等其他方式的业务,这样也能带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然而,金融业务的开展是有一定风险的,而邮政储蓄部门对此没有足够的分析与控制能力,不能有效防范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极有可能蒙受较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邮政储蓄银行将资金批发业务作为主要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风险,减少由于市场风险而造成的损失。
2.3 中间业务
邮政储蓄银行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并且跟其他银行都不一样,因而也能开展一些独特的业务,像邮政业务相关的一些中间业务等。邮政有着非常完善的实物传递网络,并且其所具有的投资队伍也非常强大,这使得邮政储蓄银行有较大的竞争优势[3]。在金融市场上,有邮政储蓄作为强大的后盾支撑,邮政储蓄银行能够快速开拓中间业务这个市场,这是因为邮政储蓄银行有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邮政储蓄银行的发展策略
3.1平衡好国家战略、社会责任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定位的关系
邮政储蓄肩负着一定的政治使命,国家要鼓励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在邮政储蓄的支持下实现。邮政储蓄开展相关业务的前提也是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解决实际的“三农”问题。与此同时,邮政储蓄毕竟是具有商业性质的,需要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也要为所有者带来足够的利润,这样才能实现邮政储蓄的稳定发展。
3.2 大力发展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
我国正不断深化银行贷款利率改革,靠利率差异来提高商业银行的利润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寻找其他的利润增长点,邮政储蓄也具有商业银行的性质,也需要开展新的业务。这种情况下,中间业务成了各家银行角逐的对象,而在这个方面邮政储蓄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有着庞大的网络体系与充裕的资金支持,能够在这个领域占据更大的市场,同时提高邮政储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3.3 建立健全银行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
邮政储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实行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方式,这使得邮政储蓄缺乏完整的数据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不利于邮政储蓄风险防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监管部门要对邮政储蓄银行实行强有力的监管,使其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邮政储蓄管理水平,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3.4 打破制约邮政储蓄发展的人才瓶颈
邮政储蓄在现阶段处于极度缺乏专业人才的境地,邮政储蓄银行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摆脱困境,尤其是邮政储蓄正在不断开展新的业务。为了在市场中谋求发展,邮政储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不仅要对现行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留住现有的人才,同时还要提高人才的竞争意识,让银行人才能够应对市场中的各种变化。此外,金融市场存在多种潜在的风险,邮政储蓄银行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同时要注重工作方式的创新性,能够根据市场的各种变化情况和信息来及时采取措施。银行职工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便能够帮助邮政储蓄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结 论
中国邮政储蓄是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立开始就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对中国邮政储蓄进行科学的定位,以确保邮政储蓄银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中国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我国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为邮政储蓄提供必要的支持,使邮政储蓄能够抵御各种风险,实现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月,吴勇.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56-257.[2]牛艳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1(20):257-258.[3]李春胜,魏忠海,董占宇.基层邮政储蓄银行市场定位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
(9):312-313.
第四篇:swot分析法分析邮政储蓄银行
用五力模型分析银行业的行业状况
SWOT分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一)优势分析
1.国家信誉支持。与其他非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作为国家主要扶持的商业银行之一,邮政储蓄银行依靠中国邮政为依托,可以长期获得低成本资金。这使得其能获得百姓的信任,具有强大的信用支撑。
2.市场领先地位。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是其他商业银行所不能比拟的。与外资银行相比,他们拥有一套适合中国金融市场情况的完善的本币清算系统和配套服务,并且他们深刻理解中央的金融监管条例和规则,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经过长期的经营活动,国有银行都拥有了为数众多的稳定客户资源。尤其是与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建立了多年的业务联系,与广大居民也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较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更有亲和力,具有较强的企业文化优势,客户忠诚度相对较高。
3.资本规模大,实力雄厚。邮政储蓄银行号称中国第五大银行,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银行资产大部都是优良资产,没有坏账。
4.服务网点众多。邮政储蓄承担国家普遍服务的义务,网点遍布城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其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国内分销渠道十分广泛。众多的网点为其拓展业务,加强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劣势分析
1.冗员问题。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尽管国有银行都在精简,但仍然冗员众多。人员众多,不可避免在一些岗位上存在着机构重复、人浮于事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2.众多网点的管理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大都按行政区域设置,带有浓厚的机关色彩,尽管近几年借机构改革撤并了一些机构,但这种体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此外,大量基层网点的设置没有考虑不同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外部环境的差异,不利于调动各级网点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全行的经济效益。
3.管理体制不完善,与其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差距大。邮政储蓄银行作为07年刚改制的国有大型银行企业,起步比其他银行低,步入行业时间晚。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三)机会分析
1.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从整个宏观经济角度看,加入WTO后,我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外企业来华投资的数量大量增加,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金融需求,这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为其选择优良客户、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2.邮政储蓄作为改制商业银行,摆脱了邮政系统。邮政储蓄作为改制后的国有大型银行企业,改善了自身的资本结构,增强其竞争能力。
3.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给国有银行带来契机。入世后,外资银行带着国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营销理念和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参与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对国有银行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推进其市场化改革,加速国有银行的根本性改造和业务经营重点的转移。目前,中国银行业普遍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业务发展的重点从传统的存贷款转向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从而降低经营风险,为其拓展市场带来了机会。
(四)威胁分析
1.行政干预问题。各级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仍然难以根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从银行取得发展资金是一条主要途径。即使收不回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也是银行自己的事情,但银行所支持的项目和建设已经无法更改,这是政府干预银行的内在动力。
2.WTO带来的竞争压力。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20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概括地讲,除中国银行外,其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事外汇业
务时间都比较短,缺乏与国外银行打交道的经验;员工素质不高、高级管理人才不足;通信及结算手段落后。国外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才、中间业务、高端客户等诸多方面的竞争都在所难免。
3.金融立法不及时、不健全。要使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从法律上给予支持或约束,应当是先立法后展业。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法制建设始终处于一种滞后状态,经常是一种新的业务已经开展,或在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后才逐步进行立法约束,或者干脆用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制气氛比较淡薄。
对策建议:
1.树立顾客满意理念,实施关系营销。这是中国银行业占有和保住客户,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国有银行树立质量、服务和营销三位一体的关系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一站式”服务。
2.充分利用网点众多的优势,邮政储蓄可以在边远地区和城镇乡村与其他商业银行展开强有力的竞争。
3.实施全面服务质量管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对服务质量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单项性、局部性和临时性的质量管理上,没有设立较规范、统一、合理的服务质量标准,即便有也是软指标。因此,要更好地提升银行竞争力,就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导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现代化管理;提高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质量,并对其进行零缺陷管理;正确对待服务失误,建立客户补救服务文化,制定系统的服务标准。
4.实施金融创新。这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金融创新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服务、融资方式、管理技术以及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国有银行应通过完善业务创新的组织机构、业务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等途径建立有效的业务创新机制;充分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经验,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改造,建立各种电子系统,实施技术创新;创新经营观念,重视存贷款增加的同时,更重视客户资源的建设,重视综合效益的开发、培育扶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银行业务进行全程式、标准化管理,使银行管理实现由事后反映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完善内部管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第五篇:swot分析法分析邮政储蓄银行
Swot模型来分析储蓄银行
(一)优势分析
1.国家信誉支持。与其他非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作为国家主要扶持的商业银行之一,邮政储蓄银行依靠中国邮政为依托,可以长期获得低成本资金。这使得其能获得百姓的信任,具有强大的信用支撑。
2.市场领先地位。国有银行的市场份额是其他商业银行所不能比拟的。与外资银行相比,他们拥有一套适合中国金融市场情况的完善的本币清算系统和配套服务,并且他们深刻理解中央的金融监管条例和规则,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经过长期的经营活动,国有银行都拥有了为数众多的稳定客户资源。尤其是与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建立了多年的业务联系,与广大居民也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较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相比,更有亲和力,具有较强的企业文化优势,客户忠诚度相对较高。
3.资本规模大,实力雄厚。邮政储蓄银行号称中国第五大银行,具有较大的资产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银行资产大部都是优良资产,没有坏账。
4.服务网点众多。邮政储蓄承担国家普遍服务的义务,网点遍布城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其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国内分销渠道十分广泛。众多的网点为其拓展业务,加强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劣势分析
1.冗员问题。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尽管国有银行都在精简,但仍然冗员众多。人员众多,不可避免在一些岗位上存在着机构重复、人浮于事的现象,极大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2.众多网点的管理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大都按行政区域设置,带有浓厚的机关色彩,尽管近几年借机构改革撤并了一些机构,但这种体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此外,大量基层网点的设置没有考虑不同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外部环境的差异,不利于调动各级网点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全行的经济效益。3.管理体制不完善,与其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差距大。邮政储蓄银行作为07年刚改制的国有大型银行企业,起步比其他银行低,步入行业时间晚。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三)机会分析
1.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从整个宏观经济角度看,加入WTO后,我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外企业来华投资的数量大量增加,必然会产生大量的金融需求,这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为其选择优良客户、建立稳定的客户群体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2.邮政储蓄作为改制商业银行,摆脱了邮政系统。邮政储蓄作为改制后的国有大型银行企业,改善了自身的资本结构,增强其竞争能力。
3.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给国有银行带来契机。入世后,外资银行带着国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营销理念和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参与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对国有银行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推进其市场化改革,加速国有银行的根本性改造和业务经营重点的转移。目前,中国银行业普遍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业务发展的重点从传统的存贷款转向加快发展中间业务,从而降低经营风险,为其拓展市场带来了机会。
(四)威胁分析
1.行政干预问题。各级政府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仍然难以根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从银行取得发展资金是一条主要途径。即使收不回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也是银行自己的事情,但银行所支持的项目和建设已经无法更改,这是政府干预银行的内在动力。
2.WTO带来的竞争压力。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20个城市,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概括地讲,除中国银行外,其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从事外汇业务时间都比较短,缺乏与国外银行打交道的经验;员工素质不高、高级管理人才不足;通信及结算手段落后。国外金融机构与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才、中间业务、高端客户等诸多方面的竞争都在所难免。
3.金融立法不及时、不健全。要使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从法律上给予支持或约束,应当是先立法后展业。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法制建设始终处于一种滞后状态,经常是一种新的业务已经开展,或在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后才逐步进行立法约束,或者干脆用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制气氛比较淡薄。对策建议:
1.树立顾客满意理念,实施关系营销。这是中国银行业占有和保住客户,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国有银行树立质量、服务和营销三位一体的关系营销观念,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一站式”服务。
2.充分利用网点众多的优势,邮政储蓄可以在边远地区和城镇乡村与其他商业银行展开强有力的竞争。
3.实施全面服务质量管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对服务质量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单项性、局部性和临时性的质量管理上,没有设立较规范、统一、合理的服务质量标准,即便有也是软指标。因此,要更好地提升银行竞争力,就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积极导入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现代化管理;提高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质量,并对其进行零缺陷管理;正确对待服务失误,建立客户补救服务文化,制定系统的服务标准。4.实施金融创新。这是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金融创新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服务、融资方式、管理技术以及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国有银行应通过完善业务创新的组织机构、业务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等途径建立有效的业务创新机制;充分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经验,对现有的业务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化的技术改造,建立各种电子系统,实施技术创新;创新经营观念,重视存贷款增加的同时,更重视客户资源的建设,重视综合效益的开发、培育扶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对银行业务进行全程式、标准化管理,使银行管理实现由事后反映向事前控制转变,并完善内部管理,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