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黔东南州实施七大工程
黔东南州实施“七大工程”推动 少数民族地区党组织建设
黔东南州通过大力实施“七大工程”,实现全州基层党组织服务优质、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优良、基层基础建设保障优先、基层组织建设满意度优异、经济社会发展业绩优秀的目标,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与和谐稳定。
着力抓 “基层民主”工程。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务政务公开透明度;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总结深化“组管委”经验,推广锦屏县华寨村“合约管理”做法,认真推行“双诚信”、“双承诺”村民自治活动。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和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开展“两代表一委员”民情联络活动,充分发挥党代表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着力抓“产业强村”工程。结合自身特点引导和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各类合作组织,实现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广“支部+协会+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抓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强化技能培训和项目扶持力度,发挥党员带富作用。各级各部门积极为群众创业致富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引导农村基层组织抓紧实施特色产业和合作组织发展工程。
着力抓“和谐稳定”工程。坚持用惠民政策和民风民俗及乡规民约解决社会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推广台江县发挥“五老”作用和锦屏县华寨“合约管理”的成功经验,推进村民自治建设;成立县乡群众工作中心(站点),直接调解处理社会问题,变矛盾的“中转站”为“终点站”;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工作效率。
着力抓“文明传承”工程。抓好乡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配备民族文化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挖掘和保护苗侗等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大力提倡积极健康的民间习俗文化,推动农村、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结合实施财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项目,以进村入户便道水泥硬化为切入点,抓好农村道路硬化、房屋修缮、垃圾处理等建设工程,加大文明村寨(乡镇、社区)创建力度,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着力抓“基础保障”工程。建立社区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推行县城所在地社区由县级管理的“社区直管”模式。以机关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三力”建设为突破口,严格执行机关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完善园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切实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下大力整顿后进基层组织,健全完善“帮联驻”管理工作机制,深化干部驻村工作。健全村居社区干部工作报酬正常增长机制,促使村干部工作报酬稳步增加,社区干部报酬不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着力抓“典型示范”工程。整合州县乡和省州扶贫及挂帮工作队等多方面资源,从今年10月开始,用3-5年时间分别打造100个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建设典型示范点,确保五年内树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建品牌。今年州县集中力量共同打造16个农村基层组织精品示范点,在基层党组织中选树一批“树得起、立得住、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精品示范点,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局,打造党建工作品牌,全面提高全州党建水平。
着力抓“工作创新”工程。一是积极探索工作思路创新。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总思路,全面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二是大力加强工作载体探索创新。围绕发展服务总目标,找到推动工作的好的实现形式,以点带面,推动发展。三是努力实现工作方法创新。以课题的形式研究工作提升党建水平的捷径和方法,促使完成任务不走弯路,确保提升水平成效突出。
黔东南州实施“七大工程”推进发展报务型党组织
建设的内容
1、“基础保障”工程:抓思想建设;抓组织建设;抓制度建设;抓队伍建设;抓阵地建设和经费保障。
2、“产业强村”工程: 抓好“农村特色产业”;构建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发挥党员“创业带富”作用。
3、“基层民主”工程: 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动基层民主管理;推动基层民主监督;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4、“和谐稳定”工程: 宣传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保障和改善基层民生;加强基层信访维稳工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5、“文明传承”工程:丰富基层文化活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加大文明村寨创建;发挥网络文化传播作用。
6、“典型示范”工程: 培育示范点;“典型示范”工程;打造精品点;
7、“工作创新”工程: 探索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创新工作方法。
第二篇:黔东南州“十二五”继教工程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请各中小学及时组织人员讨论,于9月18日前将修改好的意见上报:jspxzx.cg.gz@163.com
师训中心
2011年9月14日
黔东南州“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善于管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州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目标要求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2010-2020年)》,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州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县、校两级培训,提高教师教材把握能力和课堂教学技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服务、均衡协调、引领促进的原则。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向农村地区倾斜,努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均衡协调,培训工作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培训实现“方向引领、专业促进”的功能。
(二)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重点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加大骨干教师、学科名师和特级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三)坚持师德为先,全面发展。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州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用五年时间对全州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培训学时的具体安排,在州教育局指导、统筹下,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和培训需求可自行确定。在总学时中,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到以生为本、爱生如子、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切实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创设一个公正、平等、自由的学生成长空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 4 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中小学骨干教师“十百千”培训计划。五年内,加大力度培养一批中小学“种子”、示范型教师群体。即培养一批“州级教育名师”、州级骨干教师、县市级骨干教师,打造一批本州名师、骨干教师群体。选拔、培训20名中小学“州级教育名师”,500名中小学州级骨干教师,1500名中小学县市级骨干教师,使全州州、县两级骨干教师总数达2000人。各级骨干教师覆盖所有的乡镇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地教师总数 5 的3.5%培训本县市骨干教师,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培养。
中小学州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对“十二五”期间评选认定的州级骨干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和五年任期已满的省、州级骨干教师再认证培训,对遴选已认定的州级教育名师送出省外进行高级研修培训。通过培训,使州级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教育名师”,使州级教育名师逐步成长为州级教育专家,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在省、州、县三级集中培训农村学校教师的基础上,州教育局组织州内特级教师、省级教育名师、省级州级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巡回讲学。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每年加大(举办)对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班一期),提高紧缺学科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紧缺学科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各县要为乡镇农村学校培训、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支持凯里学院对全州各县市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臵换脱产研修实施项目。逐步加大对“特岗教师”、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 6 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州、县每年分别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培训,使培训覆盖每一所幼儿园(公办、民办)的全体教师。
4.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州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全州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州县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高中新教师培训由州县共同负责实施,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教师培训团队系指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团队和培训 7 者团队。通过省、州、县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省、州、县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工作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三)学历提高培训
全州中小学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学历层次,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在职研究生进修等学习形式,提升其原所学所教学科专业一致学历层次。以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小学教师学历达到专科以上的不低于85%;初中教师学历达到大学本科以上的不低于80%;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达到3%左右。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各县要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再认证试点工作,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要给予批评,对无故不 8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考试考核,擅自中断参训,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不能申报职称,不能评优评先,不能晋职晋级,不能报销此次培训学习费用,由学校制定方案减发奖励性绩效工资。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把教师培训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工作。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全州统一教材、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培训、统一登记、统一考试,州统一印制《黔东南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登记册》,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学校和教师将参加每一期培训(含校本研修)情况在登记册上作好记录。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省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合格并参加州教育局组织的全州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和课堂教学能力测试合格者。才能颁发“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管理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州实际,努力构建以高等师范院校、州、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其他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我州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利用国家远程教育提供的优质培训资源,以信息化带动教师培训的现代化。建立与全国教师教育网联相衔接,覆盖城乡、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充分发挥凯里学院在教师培训中的主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黔东南分校、黔东南民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州级项目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
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构建“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校、下辐射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构建州、县、乡(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至2015年,全州各县均应建立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各县均应创建3所以上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县级示范校,州在各县校本研修县级示范校基础上评估创建校本研修州级示范校15所。并选送省评选校本研修省级示范校。10 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和各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创建纳入省、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范围。
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立和完善州、县、校三级教师培训师资专家库。建立送教下乡、巡回指导等制度。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工作实行州、县市、乡镇、校四级管理。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工作,要建立和健全中小学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继教工程工作开展。
州教育局负责规划、实施、管理好全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工作,制定州级实施意见、管理办法,落实州级教师培训经费,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州级培训计划和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和课堂教学能力测试,统筹管理全州州级教育专家、省州“教育名师”、省州级骨干教师、州县继续教育工程管理者、培训者、辅导教师,负责州级教师培训基地、校本研修州级示范校建设及管理,对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检查和州级评估。
县市教育和科技局要切实抓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工 11 作的具体实施和县、乡、校的三级管理;落实县级教师培训经费,统筹管理全县县级骨干教师、县继续教育工程管理者、培训者、辅导教师,负责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县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和校本研修县级示范校建设及管理。明确由县市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培训中心)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级培训计划,确保中小学教师在“十二五”期间每人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任务。对乡镇、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乡镇、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州中小学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各县市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和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 12 制。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10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县市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中,各县市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深入基层和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农村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州县每年对全州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工作作专项检查。2013年组织全州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工作中期检查,迎接省教育厅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6月底前,各县市完成对乡镇的检查验收;7-9月底前,州完成对县市的检查验收。10-12月,州县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验收。
省评估验收结束后,州拟将对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第三篇:黔东南州林业局活动实施意见
黔东南州林业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共黔东南州委关于在全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党办发[2009]3号)精神,按照中共黔东南州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黔东南州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黔东南学组发[2009]4号)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就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局直属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组织和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觉学习科学发展观,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能力,为构建“和谐黔东南”、加快我州林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认清我州林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加强局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黔东南林业实现新的跨越。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原则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抓住重点环节,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开展评议、积极实践。着重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活动始终,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突出实践特色。着眼于指导实践,着力加强实践
锻炼,重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总结黔东南州林业科学发展的经验结合起来,与推动黔东南林业在贵州省林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结合起来。
(三)坚持群众路线。着力于广开言路,发扬民主,广纳民意,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成效的重要标准,并注意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
(四)解决突出问题。着眼于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重在突出重点,取得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推动解决影响和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五)正面教育为主。着眼于自我提高,加强自我教育,重在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及教训,自觉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目标任务
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力争取得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和机制成果。具体要达到如下目标:
(一)统一认识,强化科学发展理念。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使全州林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生态立州”战略部署,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大力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以战略思维谋划发展,找差距、找问题、找突破口,对事关本单位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有争议的问题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推进我州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理清思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增强各项决策的针对性、适用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勇于实践,大胆创新,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三)解决问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以尽快解决好一线职工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为突破口,研究解决好影响和制约我州林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共享性,促进我州林业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直接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
(四)建章立制,创新发展机制。坚持制度创新,建立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及时关注基层和干部职工的制度创新实践,营造有利于体制创新的氛围;建立科学的政绩导向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之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定,保障我州林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密联系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本单位实际,坚持边学边改,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按照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着力查找和解决发展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清、发展信心不足、发展方式落后、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尤其要克服不求发展、不议发展、不抓发展的惰性思想,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推进林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结合林业工作的职责要求,着力查找和解决为民服务意识淡薄,不能深入了解群众愿望、顺应群众要求,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关注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不够,对惠民政策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的倾向,防止和纠正低水平、低效益、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着力查找和解决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缺乏整体发展观念,不重视夯实林业发展基础,不重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不重视整合资源、集聚要素提升发展水平等问题,努力实现林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各项林业持续推进、协调发展。
(四)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着力查找和解决全局意识不强,缺乏战略思维,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有令不
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通,不重视与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相呼应,不重视与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相衔接,不重视统筹城乡、区域和各项林业发展等问题,切实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更加自觉地运用于林业工作实践,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处理林业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提升林业工作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着力查找和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行党纪不严的问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党员意识不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不正确、作风漂浮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努力把全局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为推动林业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六、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和具体要求。参加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州林业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全体党员。
学习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时间2个月左右)。要重点精心组织学习培训、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三项工作;局党组将对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并组
织全体党员参加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州第八次党代会报告,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省委、州委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时间2个月左右)。要重点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认真组织群众评议三项工作。局领导班子要采取形式多样,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是否统一、发展思路是否清晰、查找问题是否准确、采取措施是否有力、体制机制是否健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检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领导班子召开检查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时间2个月左右)。重点要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三项工作;局领导班子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针对存在的
问题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责任、措施和整改时限;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有条件解决的要及时解决,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谋划,明确责任,分步解决。
七、切实加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林业部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局属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属各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领导;局党组成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局属各党支部(总支)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好领导和指导责任。
(二)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以“党员干部进万家,解难问计促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工,每人都要建立联系点,并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努力使联系点成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示范点。
(三)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局直属单位要注重对活动开
展情况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全面展示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要利用专栏、简报等形式,深入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及时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大力宣传本单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使科学发展观深深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头脑之中,真正成为推动我州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牢固理念,在本部门营造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统筹兼顾,搞好结合。局直属单位要统筹安排好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到有机衔接;要正确处理好完成日常工作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关系,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二日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七大工程(模版)
新农村建设七大工程
一、加快农民增收工程。加快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中心任务,促进农民增收要多措并举。农业职能部门围绕做大做强我市优势产业,实施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种苗四大产业振兴规划,抓住国家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机遇,围绕“肉禽蛋奶菜花果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一批既服务城市又致富农民的安全“菜篮子”大型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生根,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着手探索制定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就业的保障扶持政策,提高技能培训比例,增加务工性收入。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节点,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功能。
二、山区生态建设工程。南部山区生态保护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验区,是我市“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实施山区生态建设着力点在于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围绕人的流向制定政策。总体思路是:把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试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以及山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实行田、水、路、林、村的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三、重点城镇提升工程。重点城镇提升工程方面,从济阳、平阴、商河、章丘4个县(市)中遴选4个经济基础好、集聚能力强、有条件优先发展的中心城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地域特点,优化招商环境,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使小城镇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良性互动,打造1个在省内有影响的强镇、3个在全市有影响的强镇。
四、新型社保覆盖工程。新型社保覆盖工程包括新农保、医疗惠民、弱势保障、教育均衡四项内容。2011年1月1日,我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前实现全覆盖,全年斥资4亿元,使60余万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不用缴费每月可领到55元养老金,彻底解决了农村千百年来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局面,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目标。
五、基础设施强化工程。实施基础设施强化工程,全面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抓好农村公路的改造保通。实施产业体系振兴工程,突出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种苗等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年内建设提升60个都市农业园区和40个特色品牌基地。实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年内新建农村沼气2万户,力争20%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六、实施产业体系振兴工程。蔬菜产业振兴:通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化蔬菜区域布局,建立省城储备菜田制度,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做深做精加工出口蔬菜,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20万亩,设施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冬暖大棚达到4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总产值实现136亿元。畜牧产业振兴: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和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健全完善动物防疫、检测、检疫监督体系,加强畜禽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到2015年,全市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200家,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40万吨、60万吨。林果花卉产业振兴:通过改良果品品种,做强优势果品,做精特色果品,大力培育和推广精、优、鲜、亮果品,提高果品科技含量;充分利用商河地热优势,建设地热花卉设施栽培产业园,发展花卉苗木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到2015年,全市实现年加工木材100万立方米,生产各类板材10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发展经济林面积23.2万亩,经济林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新建苗木花卉生产基地4万亩。种苗产业振兴:强力推进种子产业化工程,在市农科院建设1处农业生物工程实验室,加快转基因技术研究,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打造瓜菜集约化育苗产业优势,建立脱毒种苗三级繁育体系;到2015年,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畜牧业肉羊、肉牛、奶牛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 70%、80%、90%,生猪、蛋鸡全部实现良种化,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七、实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农村环卫:到2011年底,建城五区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80%,到2012年底,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建设达标率达100%,初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环卫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农村沼气:以解决农村秸秆燃烧、人畜禽粪便污染等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户用沼气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0万户,户用沼气保有量达到35万户以上;新建大中小型沼气工程500处,总量达到700处,使全市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到85%以上;推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0万平方米,总量达到40万平方米,使全市25%的农户用上太阳能热水器;“三沼”综合利用面积达到30万亩,加快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链模式。农村文化体育: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大院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社区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完成国家下达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任务。乡村文明争创:“十二五”期间,力争有 50%以上文化广场达到市级文化广场标准:力争50%以上新建农村新型社区达到市级以上文明社区标准;力争50个以上乡镇(办)达到市级以上文明乡镇(办)标准;力争有60%以上村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标准,有20%以上户达到市级星级文明户标准。
第五篇:七大工程方案[最终版]
麻江县第二中学“七大工程”活动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麻直党通„2013‟19号和麻党建办通„2013‟28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搞好我校党建工作,营造热爱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树立“见先进就学、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进取精神,从而达到党的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促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州委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工作会议、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施全国、全省、全州教育规划纲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准确的办学定位,坚持明确的培养目标,坚持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定位,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上创先争优、增比进位,在人民群众对我校教育的满意度上有明显提高。
二、总体目标
学校党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进一步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考质量逐年提升,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逐年提高,校园安全、稳定、优美、和谐,在各种检查和评估中取得好的成绩。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任玉时(校长)
副组长: 刘汉光(党支部书记)李时勇(党支部副书记)组 员: 王 卯(办公室主任)
唐昌明(政教主任)宋聚敏(教科室副主任)邹祖方(总务副主任)刘锡云(教务处副主任)
凌文敏(教务处副主任)黄红梅(组织委员)龙永洋(宣传委员)王顺发(纪检委员)李宏滔(组工信息员)
四、开展“七大工程”活动的基本内容
(一)政治保障:学校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严谨治学、以德施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按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有个性、有特点的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优秀文化,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道德修养;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着力拓宽学生基础知识覆盖面,打牢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学问教育、引导学生,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民主治校:坚持民主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大局出发,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联系到学校的实际,就是努力建设和谐校园,使大学的制度、环境、氛围里处处都体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鲜明特征。
(三)四抓五比:立足当前我校的实际,将“四抓五比”讨论的内容深化到党的活动中来。
1、一是围绕“四抓”展开讨论。即研究政策抓机遇,推进改革抓活力,转变作风抓发展,加强统筹抓和谐。
2、二是积极开展“五比”大讨论。即在行动上比速度,在落实上比效率,在发展上比质量,在工作上比奉献。
(四)党员示范:服务岗位党员热爱本职工作,亮牌上岗。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在“整脏治乱”、“三创一办”、“五化三园”和周边环境治理、维护安全稳定、学生和食堂管理服务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创
建教师安居乐教、学生安心乐学的安全、稳定、优美、文明、和谐校园。党员教职工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祖国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坚持以学为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等活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带领广大同学共同进步。
(五)工作创新:
1、创新办学理念、激活办学思路,坚持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立了“创一流学校,育时代精英”的办学目标;坚持“创新学校管理,打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按照“以育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
2、创新模式,优化我校教师教研教改坚实的培训“平台”。
(1)、科学、合理地设置教研组。
我校共设置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共6个教研组,教研组下设集体备课小组,以学科为单位,兼顾学段或年级,利于教师教研教学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用学校活动带动教研组的常规活动,创造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平台。
如:我校每学年都有计划的进行全校性的上课、说课、评课、写教案比赛或各学科的技能大赛等等,要求所有的学科教研组都要参与其中。除此之外,每个学期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举行一些不同特色的主题教研活动。通过活动带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外,我校执行教研例会制度,使教研教改形成常规、日常的管理,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3)、用课题研究工作带动教师的发展。
我校积极组织各教研组教师承担课题研究,在教务处的指导下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个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进行教研教改活动,使每位
教师在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以提高。目前我校已有4个课题获得省级立项成功,今年的《提高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在政史地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已成功结题,等待评奖。
(六)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用课题研究工作带动教师的发展。
我校积极组织各教研组教师承担课题研究,在教务处的指导下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个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进行教研教改活动,使每位教师在教研组的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以提高。目前我校已有4个课题获得省级立项成功,今年的《提高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在政史地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已成功结题,等待评奖。
(七)和谐稳定:狠抓学校管理,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促进学校的规范化发展。一是管理重心下移,实行校级领导“三包”责任制,加大学年权限,改变过去校长一统垂直领导。学校制定管理目标和制度,加大对学年考核力度,给予学年主任在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选用资料、制定教师奖惩制度的权利。管理上条块结合,强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奖惩挂钩。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管理的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四制两管”的管理体系。“四制”即教师聘任制、全员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工作激励制。“两管”即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实施校务公开,凡是涉及学校发展的大事一律由校代会、校务委员会决定,并征求家长委员会意见。校长和各处、学年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各部位的责、权、利,进行全员考核,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和考核奖惩意识。各处、学年每月初都要制定工作行事历,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协调性。每月底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对尚未完成或开展不利的工作,查清原因,限期完成或改进。学校建立自评制度,实行全员参加,全面自评,全过程评估,每学期开始制定自评方案,以此指导推进学校工作。坚持每年一次对标自评,自评与学校工作计划、工作过程监控、工作总结相结合,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目标完成。
五、开展“七大工程”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开展活动中,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基本功能,一要增强领导和推进中心工作的能力,既要防止基层党组织建设仅限于学习教育,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又要防止以业务工作替代党组织建设。二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努力形成聚才育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三要凝聚人心、团结队伍、协调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团队方面关系,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创先争优,推动学校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全面优质、高效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深入开展“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要继续深化拓展学校党支部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省、州、县关于深入开展创先创争优活动精神的具体要求,找准位置、明确责任,实现“创”的目的,争创大批先进岗。
(二)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加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工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教育思想,自觉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指导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要重视创先争优理论研讨,力争推出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较大影响力的力作精品。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表率,把为党员上党课、为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作为经常性的工作长期坚持。要继续宣讲好党的重要部署,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根本宗旨教育。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要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的创造力,在扎实开展好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活动基础上,按照“一个总支一个亮点、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要求,广泛、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立体化、互动式、信息化的工作平台,拓展发挥作用的空间,增强党组织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有效激发、正确引导、切实爱护青年教师的政治热情,常年保持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积极入党,并安排党校进行系统教育培训,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和有关规定,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考察和工作程序,完备手续,健全档案,及时把青年教师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
党,稳步提高党员比例。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树当代党员形象”活动,指导、帮助、促进青年党员在广大党员中充分发挥作用。
麻江县第二中学党支部
201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