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集镇王大会创业事迹
胡集镇王大会创业事迹
王大惠同志,现任宿迁市沭阳县胡集镇胡集居委会妇代会主任。自上任以来,她能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展开工作,为广大妇女儿童做实事、做好事,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女性党员干部的风采,充分诠释了新时期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历次获县、乡镇表彰,并当选沭阳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对广大妇女姐妹来说,她是最贴心的娘家人,对留守儿童来说,她是最热心的志愿者。担任胡集居委会妇代会主任以来,她以做居委会姐妹们的“知心人”、“连心桥”为目标,始终坚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在妇女维权工作中,她积极组织一批妇女姐妹走上街头宣传《新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让广大妇女姐妹充分了解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接待妇女姐妹来访中,她总是积极热心地接待,不厌其烦地为她们排忧解难。
在助推妇女创业工作中,她带头引领创业。2013年,她自费赴江浙地区考察各类项目,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决定从礼品着手。依托沭阳县具有的苏北最大的礼品生产基地——安阳工艺的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广阔的市场,王大惠同志克服资金不足以及技术上难题,创办了胡集镇妇女创业基地。目前该项目产品主要以深加工为主,经过该基地加工的礼品可直接作为成品装箱。目前该项目已陆续投入资金80万余元,得到了近100名留守妇女的支持,平均每人每天可收入30元以上。她不但带头引领创业,还积极助推其他妇女姐妹创业。在妇女小额贷款工作中,她积极入户宣传此项政策的实惠之处,为想创业、能创业的妇女姐妹解决资金难题。
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她积极响应上级妇联组织的号召,组织爱心妈妈队伍,为留守儿童送关怀、送温暖。她还将全居委会贫困儿童登记造册,定期、不定期对他们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及时组织救助,全居委会无一儿童因为经济原因辍学。本居委会有一梁姓儿童,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家中仅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她经常赴该名孩童家走访,了解其思想动态,同时为他送去学习用品、生活必需品等。
胡集镇妇女创业基地坐落于胡集镇胡北村,于2013年9月由妇代会主任王大会同志创办,依托江苏安阳工艺品有限公司宽广的销售渠道、系统的管理模式,该基地已成为胡集镇首个有规模、效益好的典型的三来一加示范点。现拥有职工210人,其中留守妇女占89%,并且正有更多的妇女姐妹加入其中。来料加工的产品主要为节日礼品的后续加工,2014年至今实现销售额300余万元,成为带动留守妇女就业的典型示范基地。
一直以来,该创业基地不断吸收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产品加工过程中注重以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强技术学习,提高生产效率,产量已由最初的一天几十个礼品发展到每天可完成上千个礼品的订单,并且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深受客户好评。同时,该创业基地十分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通过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派遣员工赴安阳工艺实地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该创业基地还不断创新产品分发模式,依托部分产品可以直接在家里加工的独特优势,该创业基地在全镇16个村居建立了16个联系点,吸收妇代会主任参与到创业基地的运行,从而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就业。
创办人王大惠是妇代会主任中的杰出代表,参加省妇联组织的赴义乌学习后便萌发了创办胡集镇妇女创业基地的想法,并且在不断探索中付诸实践,实现了带动更多留守妇女创业致富的梦想,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女能手。
这就是王大惠,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了广大妇女姐妹的关心和支持,在平凡的工作中赢得了留守儿童的尊敬和爱戴,在普通的生活中赢得了全家老小的信任和尊重。
第二篇:沭阳县胡集镇汇报材料
胡集镇“三来一加”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自2011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关于实施“三来一加”工程的有关文件精神,始终把“三来一加”工作当作是镇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致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三来一加”产业。截止目前,全镇共有“三来一加”企业145家,产品涉及服装玩具、文体用品、电子、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吸收和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达5000余人,工人平均月收入达1500元。截止八月底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3428万元,利税212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23%;新增“三来一加”工业企业56家,新增“三来一加”从业人员936人,分别占全年任务目标的136%和110%;新发展项目经纪人122人,占全年任务目标的300%,新增村组干部带头创业人员32人,站全年目标任务的105%,新增“三来一加”专业示范村4人,占目标的200%,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大力推进“三来一加”工作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来一加”工作,年初就把“三来一加”工作提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做到提前规划,专人负责。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农经、工贸、工商、信用社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三来一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三来一加”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并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富民强镇”的战略,积极扶持农民创业,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并将“三来一加”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
展总体规划,参与全年目标考核,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及考核细则,实行季度评比年终考核,兑现奖惩。
二、强化服务意识,大力扶持发展“三来一加”项目
为了积极推进全镇“三来一加”工作的快速进展,扶持发展“三来一加”项目不断成长壮大,在年初的全镇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大力宣传“三来一加”工作的重大意义,并通过播放图片和请能人大户以及有经验的经纪人上台现身说话,谈体会、传经验,激发广大群众的创业激情。会上对2010年“三来一加”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方法进行了认真总结,并对在“三来一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能人大户进行了表彰和奖励,把“三来一加”的亮点辐射到全镇每个村组、每个农户,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目前我镇“三来一加”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片地开花。此外,我镇还在加工项目特色上下功夫,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全镇现已建成液压配件、木材加工、服装加工、玩具加工、足球加工和猪毛加工等12个特色专业村,占全镇行政总数的75%。
三、加大资金扶持,不断壮大“三来一加”项目经济
今年以来,我镇充分利用发展农村经济的信贷政策,积极协调金融部门为“三来一加”项目提供扶持贷款,帮助有项目缺资金、有意向、有经验的人创办“三来一加”项目,截止8月底全镇通过采取个人及大户带小户等方式发放小额贷款1500余万元,其中用于“三来一加”项目的扶持贷款在60%以上。有效的推动了我镇“三来一加”项目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四、加大考核力度,推动“三来一加”工作深入开展
为了把“三来一加”工作落到实处,胡集镇党委研究出台了《胡集镇开展“三来一加”工程考核办法》,党委主要领导和各村(居)支部书记鉴订了“三来一加”工作责任状,层层下达任务目标。每月组织镇村干部对各村“三来一加”工作进行检查观摩,每次观摩评出先进和落后村居,严格兑现奖惩,不打和牌。严格执行月考核、季评比、年终总结的奖惩办法,将“三来一加”工作考核当做各村居考核的重点。
9月份以来,我镇“三来一加”办公室也加大了考核力度,采取“有项目、有地点、有人员、有台账、有图片、有电话”的考核办法,即要求全镇各村居在8月份的基础上有新增项目,每个新增项目都有固定的集中加工点,9月份新增从业人员在50人左右,实地考察时要对项目的人员、产品和台账进行拍照,镇“三来一加”办公室还经常随机拨打从业人员和项目经济人的电话以确保台账信息的准确性。科学细致的考核办法,有力推动了我镇“三来一加”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五、积极开拓创新,促进“三来一加”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广大镇村干部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更多的“三来一加”项目,并着力提高项目的含金量,不仅要在项目的总量上求突破,更要在群众收入上求突破,使“三来一加”工作切实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创业增收的好机遇。我镇始终坚持以“强镇富民”为目标,把“三来一加”工
作摆上突出位置,在吸引广大群众全民创业上下功夫,始终把“三来一加”发展作为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村级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服务和帮办理念,开拓服务范围,帮助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加强经纪人业务培训,加大资金扶持数额,推动全镇“三来一加” 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胡佩兰事迹
胡佩兰事迹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仁心大医——记2013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来源:郑州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4-06-18
“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
——胡佩兰
序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这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201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给她的颁奖词。
“人活着,就要留下脚印,要经得起检验。我老了,更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守好这个阵地,多为群众看病。”这是她在河南电视台2013“感动中原”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道出的心声。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产科医生,她学医行医70年,接生过的新生儿有6万多名,看过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她就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称号的胡佩兰。
“仁心大医”胡佩兰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群众,更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
2014年5月12日,郑州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向胡佩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指出,胡佩兰是我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向胡佩兰同志学习,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自觉行动的具体实践,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热爱岗位、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胡佩兰,就要学习她诚信友善、践行公益的优秀品格。全市各行各业要积极投身于“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基本要求,积极做“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活动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为推进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1岁的她从原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足够她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了,家人都劝她歇歇,但她却不愿意闲着,“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处,”胡佩兰说,“对人没一点儿用处多没意思啊!”
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她创办了“胡佩兰妇科专科医院”——郑州最早的民营医院之一,用自己的专长奉献社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满头银丝、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的胡佩兰,每天都要接待一个又一个病人,一笔一画地伏案写病历,那一幕,让人肃然起敬。
家人回忆,胡佩兰老人在89岁高龄时,还坚持在临床一线做手术。“没日没夜,拼命工作”是家人对胡佩兰最直观的回忆和印象。
医院在不停地拆拆建建,名字都跟着换了。但她的病人却觉得,除了岁数在增长,多了一把轮椅,胡大夫没有改变。
当胡佩兰坐在旧式的木头长椅上,下午的阳光照进来,她就开始昏昏欲睡。她的大儿子、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微博里称,母亲可能是中国年龄最大的坐诊医生了。
2012年,胡佩兰已经96岁,在郑州市一家社区医院做妇科大夫。虽然出门只能坐着轮椅,但这个高龄的老太太每天都要“捍卫”她的权利:工作。她的头发全白,还有些稀疏,脖子上的皮肤已经松弛。她的轮椅也换了两个,但是车轮仍然“吱吱”前进。
她说,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她的病人在等她。
确实,在她那间不到15平方米的诊室里,几乎每个出诊日的上午,病人都会把这里挤得只剩下一条过道。木凳和病床上坐一排人,墙边站着三四个人。她们中间的一部分,可能来自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或者农村。
岁月终究是不饶人的。要搭上去医院的车,对于这位老人来说,并非易事。她缓慢地从轮椅上起身,一只手抓住汽车座椅后背,另一只手摁住挡风玻璃下的仪表盘。这是一双老得像枯枝的手,青筋凸起,上面还布满褐色的斑点。她拒绝身边人的搀扶,好似用尽全身力气蹬上了齐小腿高的汽车台阶,弓着背,身子往前倾,屁股才终于挨到了座位。
可是,只要她一穿上干净的白大褂,就会立刻显得精神焕发。
一旦开始坐诊,她就无法闲下来。一个接一个的病人,推门而入,围在她身边。
“你哪儿不舒服啊?” 她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大声地问。病人需要趴在她耳边回答,实在听不清,就找她的学生帮她“翻译”一下。她的鼻梁上架着眼镜,戴着橡皮手套的手在病历本上一笔一画地写着字,没有一丝颤抖。在10 年前,她还可以做剖腹产手术。
胡佩兰的生活几乎就是工作,她的爱好也是工作。“上班”对这位年迈的老大夫来说,是一件光荣甚至带着仪式感的大事。“多活一天,就干一天。只要还能看病,我就要上班。”对胡佩兰来说,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必须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 铁律”。只要她坐着轮椅出了家门,看见那辆专程来接她的旧面包车,她这一天就能收获好心情。
直到一个雪夜她在走下医院台阶时,摔断了三根肋骨,才被迫休息了几个月。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上岗的医生,她常常自豪地说起自己是新中国首批全国“劳模”的事情。当她回忆起参加1951 年国庆大阅兵的往事时,一改她平日坐诊时的平静,脸上流露着满足感。
胡佩兰的病人不少是慕名前来找她看病的,有的是一家几代人,有的是同一个社区或村子里的居民。胡大夫换医院了,很多病人打听出来新地址,再去找她看病。
“ 胡大夫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全家妇女都找她看病。”她的病人说。
在病人看来,这位医生值得信赖的地方是,“医术好,看病仔细,而且从不乱开药”。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
她用几句大白话总结了自己一直以来信奉的准则:“我用药,一是看疗效,二是要便宜,尽量不开进口药。”
“没这毛病,为啥还要检查?”面对一位心急的病人,97 岁的老大夫拿出医生的威严,劝说对方不要花冤枉钱“乱检查”。
2013年7月7日上午,胡佩兰的诊室内,木凳上和病床上坐满了病人,墙边还站着四五个病人。
看病时,患者诉说病情,她努力地侧过身子,仔细地聆听,有时候实在“听不懂”,旁边的学生便帮忙“翻译”。询问完病情,患者走进一门之隔的检查室,她双手用力地摁着桌子,慢慢站起来,将身子扭成45度,停留几秒后,扶着椅背,走进检查室。
检查完病人,她一手扒着门框,一手扶着桌子,缓缓落座,一笔一画写下诊断意见,她就不断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直到下午1点多,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一个上午,老人没有喝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三儿子胡心一说,这是老人几十年来的习惯,看病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怕耽误了患者的时间;看病从不限号,坚持看完最后一个才结束坐诊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喝水、上厕所。”
那时的胡佩兰老人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要靠钢板支撑,小腿浮肿,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每次问诊结束,她都会顺手拿起桌上一沓打印的小纸条,抽出一张,夹在病历本中。有时,还会在纸条背面特意写下几行字——上面是建议去哪个医院做B超,以及注意事项,都是老人行医多年精挑细选出的“价格便宜,检查认真,距离患者相对较近”的医院。有一次,她给一个外地患者的小纸条上,清晰地标注上了检查所去医院的公交线路。
如今医患矛盾突出,应该怎样改善?胡佩兰老人在世时常说,双方要多沟通、多商量。当一名好医生,要有细心、耐心和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患者也要多体谅,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在健康方面,医生只能是一个拐棍,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病人来找你,那是信任你,你得用真心对她们。”老人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开药便宜有效,有的家境贫困的患者付不起医疗费,她还要帮忙垫付,用她的话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
20多年来,除了坚持出诊,胡佩兰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凑一起,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托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2000年,她听说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在召集志愿者,两次打电话强烈要求参加,2001年4月,终于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为公益事业奔波。
2005年,胡老决定想办法为希望工程做点事,她找到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陈启明,希望医院帮她开设“爱心门诊”,把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从此,只要身体允许,胡佩兰每次坚持坐诊三四个小时,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
“从2005年开始,胡老先后捐出了7万多元的退休金和坐诊收入,8年时间捐建50多个书屋。” 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陈晓蔚说。那时,胡大妈每月都会从1200元退休金中拿出800元单独存着,积攒到一定数额后捐出,并计划到百岁时捐够10万元。生前老人已经捐赠了7万元,她原打算等自己百岁的时候,“再捐3 万元钱”,但遗憾的是,老人没有实现百岁捐赠的目标。
2014年1月24日,胡佩兰老人遗体告别仪式上,她的大儿子、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代表家属承诺,要完成老人的未竟遗愿。
1月27日,胡佩兰老人的儿子李宁
一、胡心
一、李建一等一行来到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代表老人向希望工程捐赠3万元。这笔捐款将用来新建12个以胡佩兰名字命名的希望书屋。
“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2014年1月21日晚上,胡佩兰老人休息前,跟家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挂念的依然是她的病人。
1月22日凌晨5时30分,“中国最年老的出诊医生”胡佩兰走了,享年98岁。她用简单平凡的一生感动了郑州,感动了中国。
2014年1月24日上午8时30分,郑州市殡仪馆内哀乐低回,花圈似海,胡佩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老人的家人、生前的同事、患者等近200人前来给她送行,表达对她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老人的孩子们来了,生前的老同事来了,还有经她治过病的患者也来了。胡佩兰老人的遗像悬挂在灵堂中间,这是老人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面容平静、眼神温和,伴随老人的是两副黑色的挽联,一副上写着“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治的是病,救的是心”;另一副是“万众婴儿啼哭送别伟大母亲,廿座希望书角未了今生心愿”。
胡佩兰的大儿子胡大一致悼词时说,“老太太一生学医行医70年,仅接生新生儿就有6万多名;工作拼命、没日没夜,遇到难产或疑难杂症,随叫随到,一干就是十几小时不休息;老人家一辈子不好玩,麻将、扑克等与她无缘,她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和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新知识、新技术,为患者着想。”
“亲爱的妈妈,病人都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胡大一哽咽失声,现场很多人也忍不住落泪。
“胡大夫上个月刚给我看过病,想起她当时嘱咐我的点点滴滴,心里都疼得难受。”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患者王女士没忍住,瞻仰完遗容蹲在一边捂嘴哭了起来。
在二七区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说起胡佩兰,她的老患者72岁的高阿姨失声痛苦,泪如雨下。高阿姨说,最让她难忘的是一次看病时,胡佩兰发现她穿得太单薄,立即让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他医生为她买来了衣服。“胡老师待我像亲娘一样,我亲娘也没有这样对过我。后来,在胡老师的治疗下,我的病好了,有了幸福的家庭,所以,我的这一切都是胡佩兰老师给我的。”
回想起恩师,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几度哽咽,掩面而泣。“医德大于一切,你要对病人好,我不是你最好的老师,病人才是你最好的老师。遇事要冷静,要心里装着病人。”这是26年前唐利平见老师第一面被面授的“秘决”。唐利平说,“那个时候我就下决心,要做跟到你最后的那一个学生。”
胡佩兰的感人故事被省会媒体报道后,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在内的一百多家网站竞相转载,一时引发全国网友热议,在微博上也掀起了转发浪潮,网友写诗赞美胡佩兰是“真英雄”——
@一生平安:老奶奶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追风筝的男孩l:向胡老致敬,医者民心,这才称得上白衣天使。
@黎明前的桔光:在医患纠纷如此高发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能向老奶奶学习,那么社会将和谐很多,医患矛盾也会少很多。
@妖娆的背影:老奶奶是正能量美好人物的代言人,我们急切需要更多“胡佩兰”式的人物出现。
@难得糊涂:白发苍苍一老翁,白衣天使真英雄,春夏秋冬数十载,救死扶伤为人民。心静如水医德高,普度众生除病痛。人格高尚良心正,菩萨心肠人人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可敬!可敬!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2014年2月10日,胡佩兰当选中央电视台2013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彤给出的推荐理由是: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医生是一个有博爱精神的职业,应该感情投入的职业,应该是有医德的职业。不应该光看着钱。”胡佩兰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说的一番说,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令人回味。
第四篇:创业计划书胡
服装服饰店创业企划书
一、项目介绍
由于资金有限,想来想去没有什么更好的项目,时间紧张也没有更好的灵感,那还不如走传统行业路线——服装行业。
我决定进军服装行业了,其理由如下:
1、衣食乃生身所需,市场之大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作为衣食住行之首,人类对锦衣美服的追求似乎永远没有止境。不管是遍布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个性服装店,还是各大商场的高档品牌服装,从几十元的低档地摊货到高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进口服装,尤其是女式服装只要符合潮流和消费者的口味,都有人愿意掏钱捧场。人可以吃好吃坏,有的还可以自己家的,但人不能不穿衣服,更不能自己生产,所以在这方面上是肯定有需求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都随之而变,不仅讲穿,还讲究怎么穿,穿什么样的,穿的是否如意;所以穿,有着很大的市场,每人都必须的;冷静一下,市场之大,竞争者,也比比皆是;犹如一块奶烙上,己有了无数的蚂蚁,都在啃食着这块蛋糕。究竟怎样,自己能不能成为这块蛋糕主要占领者,要看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定位,及生存方式;让消费者欣赏自己的产品,是最重要的;这就是我们即将面对的最重要的根本。
2、服装业便于倔起,利于把握生存原则;
我之所以认为选择服装业便于倔起,是因为市场之大,购量之强,只要你的产品迎合了大多的消费群体,在一夜之间,你就是赢家。因为是多少人在演绎着这个市场的生存规律,所以,只要你冷眼观看,就能知道自己该怎么着手于这个行业,前行者们都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不用你再去花钱去买了。再则选择开服装店的优势是服装行业较为成熟,项目需要的成本较低,容易进入也容易启动,很适合我们这些刚涉足商业的创业界层,而且自己对服装也有点感兴趣,算是兴趣与事业相结合吧。
“没有失败的行业,只有失败的企业”这句话,蕴涵了生存的规律及危机,但给予我们一处警示,我们要想生存,就必须解决一些问题:我们服装规模、产品定位、群体目标等。
我们的项目是做服装行业,开个女式服装店。
二、市场分析、目标定位
本店的目标对象是20-35岁年龄段的女性群体
国内成年服装年龄段分类基本为:18-30岁,30-45岁,45-65岁,65岁以上。1、18-30岁: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最主要的群体,是消费群体中服装购买频率最多,总体购买金额较多的群体,其中女性消费的频率高于男性。该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很强的购买欲望,时尚、追求流行、个性、敢于尝试新事物。
2、30-45岁:该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是服装消费的主要群体,是消费群体中购买单件服装价值最高的群体。
该群体是消费群体中经济基础最为雄厚的群体,购买欲望同样较强。但该群体大
多数的人生观和价值已相对成熟,因此对风格、对时尚都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当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对新品牌的接受程度较低。
3、45-65岁和65岁以上就不用考虑了
从上面数据可知,18-4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消费力相对较高。而处于该年龄段的女性大多都是职业女性或年轻少妇,她们对于服装的追求较为强烈,但对服装的档次不会过分要求。本服装服饰店的目标对象主要定在20-35岁之间的职业女性和有工作的主妇。前者是所谓的单身贵族,后者被称为双薪族。这一目标群体月收入约在1500元以上,无家庭经济负担或属于小康生活家庭,她们多注重服装服饰的款式和搭配,自由支配的费用较多。
商品定品
由于本店的目标对象是20-35岁年龄段的女性群体,因此款式应相应斯文、时尚、新颖,不能过于前卫、夸张。价位将定在中、低档次上,大众化且让顾客有“物超所值”的感觉。
三、店面选址、装潢
店面选址
虽然地点并不是服装服饰店经营成功的唯一前提,但是铺址的选取仍然极大限度地影响店铺生意的好坏。好店址的特点主要有6个方面:
1、商业活动频繁。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一般指商业中心、闹市区。
2、人口密度高。在商业街、居民区附近开店,人流量大,各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的人都有,对于服装服饰款式或类型的选择比较容易。
3、客流量大。涉及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因素。
4、交通便利。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话,客流量自然增大。
5、人流聚集或聚会较多。百货商场、服装商场附近的服装服饰客流量较多,因为客人在逛完商场后会顺带到附近的街店转一圈。
6、同类店铺聚集。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越多,顾客在这里进行比较和选择的机会就越多,因此若能集中在某一地段或街区则更能招揽顾客。
符合以上条件的地方主要有佳丽广场、万达商业广场、光谷、群光广场等
经比较分析店面地址,我决定将店开在光谷广场
门面20平方米左右
店面的装潢
店面装潢关系到一家店的经营风格,及外观的第一印象,因此,装潢厂商的选择十分重要,所找的装潢厂商必须要有相关店面的装潢经验。譬如,开咖啡店就一定要找有咖啡店装潢经验的厂商,开儿童美语就必须找有儿童文教装潢经验的厂商。因为,装潢厂商如果没有同类型店面的装潢经验,到时候所装潢出来的店面,在实务操作上,就未必能完全符合需求。届时,如果再打掉重做,当然就费钱费时。
所以,我在装潢前请装潢公司先画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侧面图、所要用的材质、颜色、尺寸大小等,都要事先注明清楚。为便于沟通清楚自己所想要装潢的模样,最好先带装潢厂商到同类型的店去实地观摩,说清楚自己想要装潢的感觉,这样装潢出来的店面,才会比较贴近自己的想法。我要求的装潢效果如下:
1、门口醒目的广告明确,让路过的人一目了然店内是卖什么东西!重要的一点,相同的衣服挂在不同档次的的店铺会用不同的效果,不要因自己店内整体的形象
影响到自己的衣服的档次,影响到顾客的购买欲!当然本店刚开张简装为宜。
2、灯光等硬件配备也非常重要的,如果店铺不够亮膛,给人感觉就是象快倒闭的!晚上门头的灯一定要亮,一下子能吸引路过的顾客的眼球!灯光也能让衣服更动人,但是不同的灯光会有不同的效果,冷暖结合是服装店最适合的,如果全部是冷光(也就是平时所看见的白色灯光)店铺虽然亮堂,但是给人的感觉惨白不够温馨,衣服会显得不够柔和!加上暖光灯(平时看见的射灯之类的黄色光)能中和惨白感觉,照射出的衣服也更动人!空调在夏天必需要俱备,不然店里很难留住顾客有耐心挑选衣服的,身上粘滋滋的,试衣服也不会有心情的!
三、费用预算
1、预算(投资额为2000元左右做市场分析调查[主要是武汉市服装业情况、店面情况]提前预付6个月店租,3000元/月合计18000元总计2万元)
(1)、装修:
A、灯具、全身模特X3、半身模特X2 1000元
B、店内装饰1800元
(2)、产品首批调货1.2万元(3个档次,其中主要中高档占65%,补充中档占30%,特价品、服装配饰占5%)
四、人力规划
我计划雇佣三个人,两个小姑娘最好是漂亮MM(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MM容易招揽顾客奥),主要负责接待顾客。
另外招一个年龄大点的阿姨和我自己轮班倒收银,我基本上一直要在店里看着的(除了进货或者重要的事,自己创业累点是应该的)。
两个小姑娘的工资,800/月。
大一点的阿姨也一样,800/月,不收银出了问题它要负责。
五、营销策略
一、开幕促销
当一切都就绪之后,就准备择期正式开幕。开幕当天为招徕顾客,办一些促销活动势不可免,促销活动不外乎打折、赠品及抽奖等三大类型。同时在周围小区散发些传单。
二、衣服的陈列
做女装产品关键要品种多,给客户有足够的挑选余地,这与其它品牌专卖店不同,不是依靠主要几个款的来销售!产品陈列上要突出自己服装的特点,把上衣,裙子,裤子,套装等分
开陈列,除了店铺看上去整齐外也给有目的性购买的客户挑选提供方便,如果只想买裙子的,他只需在裙子类挑选,如果买了裙子又想配上衣,直接可以到上衣类去搭配!量多的款可以用模特出样,往往出样的衣服是卖得最快的!橱窗里的出样要经常更换,这不能偷懒!
三,长期发展营销策略
1、原则:每周都要有新货上架,以中档为主,高低档为辅(高档点缀低档适量)
2、方针:尽量把其中的每个环节作成标准化,以备日后发展连锁,即模式复制
3、服务:训练营业员的基本利益,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及服务宗旨。无论顾客是否买衣服或者买所少钱的衣服都要微笑送客让其满意离开,常此以往才可能有口
碑相传的美益度,也才会有回头客。顾客的要求在可能实现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
4、方法:
(1)初次来店的惊喜
免费赠送小饰物,小挂件,让其填一份长期顾客表(做客户数据库)
(2)增加其下次来店的可能性
① 传达每周都有新货上架的信息
② 利用顾客数据库,以某种借口施以小恩惠,使其来店领取或告知打折消息,或者免费送过季衣服(要定量)或送生日礼物等
③ 购适量女士手袋告知顾客一次购物满400元送一只女士手袋或者累积消费600元及以上。(获得奖励之后在从新累积)
(3)满意购物并使其尽可能介绍其他买家来店购买
① 告知顾客量大或团购可优惠,如:一次购满500元及以上打8折等,或者个人累积消费1000元既获得一张8折的金卡
② 介绍新顾客,如:每介绍一位新顾客并购满200元及以上送推荐人50元购物卷等。
(4)不定期打折
①人一定程度上都喜欢贪小便宜,女人就更是如此了。“店铺开张大赚送”、“本店商品八折优惠”,也可以采用买一送一的策略(送的货以滞销货为主,过季货为辅)这些招牌通常能抓住女人的心。
(5)一年中做几次短期促销,售价定为10-30元,非常聚人气!再把店内滞销款低价一起处理!如五一,十一,三八等最佳时间
六、本店管理制度
为规范本店管理,体现本店品牌形象,特别制定本管理制度:
1、服务员需按店规穿着服装。
2、每天两次大扫除,早晚各一次,营业时间内保持店里、店外干净卫生。
3、每星期二、六模特衣服更换一次,每星期一高柜货物调换一次。
4、待客须热情、仔细、认真。
5、请节约用电,白天开室内“外孔灯”、“壁图灯”,阴天时加开“灯光模特”。每天傍晚开室内“内、外孔灯”、“灯光模特”、“室外孔灯”;20:00至22:00开“招牌射灯”。请节约用水。
6、节约电话费,每次打电话不可超过5分钟。每月电话费最高限额100元/月,超过部分由导购共同承担。
7、每天须盘点货物,若出现货品及促销品缺欠,由导购共同负担,货品按零售价赔偿,导购移交货时需检查金额及真假,若发现欠缺及假币,由导购承担。
8、若导购辞职,须提前一个月告知,同意后方可辞职。
9、行为规范、工作积分
第五篇:创业事迹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冯仁彬创业事迹 学员档案:冯仁彬,男,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独后村人,初中文化,2005 年进入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厨师专业学习,现任滕州市木石镇独后村农家小院炒鸡店老板,年收入50 多万元。没有实现自己从小树立的大学梦,初中毕业以后他觉得自己梦想破碎,每天情绪低落,也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在家人的引导下进入厨师行业,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扇门。回首冯仁彬的人生经历,他曾经在饭店后厨给人打杂;曾经进入正规院校接受培训;曾经回家创业,却又屡屡受挫……在这期间他愈挫愈勇,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地锅鸡”。蓝翔技校教会他技术 初中毕业后,冯仁彬没有考上高中,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跌入了低谷,没有了方向可寻。他眼含泪水,问自己的父母他到底应该怎么办。父母看到孩子的现状,也是有些苦恼,他们四处打听,终于给他寻得在饭店跟着师傅打杂的工作。迷茫中,他似乎有了新的方向。然而,“工资太低,学不到系统的技术,哪能够养家糊口呀”,于是,冯仁彬有了学习技术的想法。“我可要好好选一所学校学技术”,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我认识了好多同学,有了自己佩服的老师”,决定在蓝翔技校学习,仿佛给冯仁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冯仁彬的印象里,自己的厨师老师技术精湛,厨师车间总能见到他身穿厨师服,头戴厨师帽,拿着重重的锅,在灶台上蹿起几尺高的火苗,掂来掂去。同学们初见这个场景就会不由自主地喊“哇,厉害”,心里想着自己也要学会。蓝翔技校实行出了名的军事化管理模式,冯仁彬起初不习惯,想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我不得不佩服我的老师,他天天找我谈话,给我鼓励,再淘气的心都会被他软化。” 老师严格要求,他不止讲解菜的做法、成本预算、切配、营养搭配等,还训练刀工,从切土豆丝、萝卜丝开始。晚上,冯仁彬经常在车间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厨师技术在毕业时已获得老师的赞扬,成为优秀毕业生。“短短三个月,我学会了很多,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的基本功练得很扎实,刀工更是不在话下”,冯仁彬道出了自己的喜悦。创新做法得到了老板肯定 冯仁彬毕业后,来到青岛胶州市的一家星级酒店上班。没有社会经验的他,认为只有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为以后铺好道路。“每月工资600 元,干的是后厨工作”,短短十几个字,道出了他刚毕业的现状。他每天勤勤恳恳,仔细研究菜品的做法,不时融入自己的想法,对菜品进行创新。他的这一做法得到了老板的肯定,顾客的认可度一步步提高。“其实能够得到肯定,是我最高兴的事情”,说这句话时他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一年之后,他跳槽去了另一家酒店,负责酒店的凉菜。他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想法也越来越多。“厨艺逐渐成熟,经验逐渐积累,人脉逐渐拓宽”,这时他决定自己创业当老板。经常以顾客身份到一些饭店学习2008 年,冯仁彬回到自己的老家木石镇独后村,想着创立属于自己的店面。他翻阅资料,考察地形,确定经营范围,他不想做一些普通的菜品,去复制别人的套路。冯仁彬最拿手的菜肴就是做各种鸡,他想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恰巧当地有现成的笨鸡,他就急中生智抓住这个点做起了自己的“特色地锅鸡”。创业初期是最不容易的,店面装修、水电、房租、人员、菜品等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而且还需要资金。他东借西凑加上自己积累的钱,好不容易凑足了四、五万元。他本以为自己的事业会一帆风顺,顾客会大量地上门光顾,结果每天店里都是空荡荡的。冯仁彬每到晚上都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琢磨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眼看着这四、五万元就要化为泡影,他一下子瘦了很多,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连房租都挣不出来。他便以顾客的身份去一些饭店学习,品尝他们菜品的味道,观察他们经营的方式。很快他有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改进,菜品的味道更加适合大众,价格也有所降低,还经常搞优惠活动。这样顾客渐渐多了起来。“他家的地锅鸡是最好的” 2014 年春节后,他把饭店搬迁到了交通便利的工厂附近。这家饭店面积300平方米,叫做“农家小院炒鸡店”,主营家常菜和特色炒鸡,客源主要是私企老板、工人。他认为现在这家店生意好的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菜肴独特,服务到位,价格优惠。“他家的特色地锅鸡很入味,是我吃过最好的地锅鸡,每次聚会都到他的店里来”,一名顾客告诉采访人员。听到这些,冯仁彬遮不住脸上的笑容,笑着回应:“谢谢您对我厨艺的肯定。” 冯仁彬用“特色”创立了自己的事业,是“特色”助他登上事业的高峰。这么多年来他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顾客群。对于未来,他想继续扩大店面规模,让自己的特色地锅鸡更加有“特色”,赢得更多顾客的光临。还没有踏入而立之年的冯仁彬,生活得很滋润,年收入五十多万元,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相信未来,他的生意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