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王集镇食用菌发展情况
王集镇食用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徐渡、张坝两个基地,种植面积400万平方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前几年市场价格的波动,造成许多大户闲置菇房,针对这种状况,镇、村两级积极招引外地客商,带资金、带技术来承包菇房,徐渡基地目前已有71个菇房种上双孢菇、茶树菇等品种,每个棚的产出量1000斤以上,价格都保持在4元/斤左右,张坝基地38个菇房全部种植双孢菇,产出量也都在千斤以上,价格都维持在4元左右,张坝基地今年在种植上放弃过去堆料的繁琐和用工,利用鸿丰果蔬基地的金针菇下脚料作为底料种植双孢菇,大大的降低用工成本。保证了较好的品质。
第二篇:尹集镇食用菌产业振兴工作汇报
尹集镇食用菌产业振兴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近年以来,尹集镇积极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立足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把发展有机食用菌生产和绿色蔬菜产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不断优化政策,强化服务,强力推动,食用菌从无到有、从小到强,向有机化、生态化发展,成为我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业的主导产业。
一、目前食用菌现状
尹集镇食用菌养殖主要集中在张老庄村,主要品种是双孢菇、鸡腿菇、草菇等,目前已经在张老庄村建设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45亩,计划投资600万元,分三期实施,一期已建成宽11米,长110米的养殖棚2个,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折叠面积10000多平方米,二期将今年年底建设8个养殖棚,养殖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三期新上使用菌深加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食用菌80万斤,产值800万元。以张老庄为中心、辐射朱庄、唐洼、张官屯、张立吴、北代等村的食用菌产业带正在形成。总结我镇食用菌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呈规模化发展。已形成以双孢菇为主,鸡腿菇、草菇、香菇等多菇并举的生产格局,实现了特色村为主、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基地规模迅速膨胀。利用草菇的生长期,巧打“时间差”,引导蔬菜大棚户在大棚种植间息养殖草菇,进一步扩大了食用菌养殖规模。
二是呈产业化发展。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覆盖食用菌产业。我镇依托张老庄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成立了益多多食用菌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和合作社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拉动,全镇的食用菌产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三是呈有机化发展。建立了有机示范基地,与五岳华夏技术中心合作开展有机食用菌认证,统一制定了《有机食用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从菌种培育、原料配置、加工储存到销售管理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技术流程,食用菌产业向有机方向迈进。
四是呈生态化发展。食用菌养殖主要是利用麦秸、稻草、牛粪等作为生产原料,年可转化麦秸、稻草等作物秸秆100000公斤、牛粪等牲畜粪便100000公斤,使麦秸、稻草、玉米芯等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得到循环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优惠政策。成立了有机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由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镇长带领农业、财政、水利、林业、农经、工商、卫生、环保等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并将有机食用菌发展纳入相关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形成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技术人员下到基层帮助抓的工作机制。在土地、技术、信息、项目资金、小额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解决养殖户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和资金难题。
(二)瞄准有机化目标,强化宣传引导。坚持“高水平起步,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高效率示范”的原则,将食用菌产业定位于有机产业,张老庄食用菌生产基地按照有机食用菌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栽植、管理,与五岳华夏技术中心签订了有机认证协议,8月份就可进行栽植。同时为了大力发展有机食用菌产业,邀请该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学涛到我镇进行有机食用菌技术培训,召开了相关村干部及菇农就有机食用菌发展进行座谈,组织相关人员到寿光参观有机食用菌发展,广泛宣传发展食用菌生产的重要意义、作用和优势,动员广大菇农、加工企业和乡村干部积极参与,不断壮大有机食用菌产业规模。
(三)农企联动,加强合作。按照“提高组织化程度抓合作、发展合作组织富农民”的思路,引导成立了“益多多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合同化生产,找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和利益共同点,实现企业盈利、农户增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机制,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由无序到有序,由产量型向产量、质量并重型发展。
三、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食用菌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我镇食用菌生产仍存在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二)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多为农民,技术不统一,整体技术偏低,有待强化培训。
(三)基地、协会牵动力不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产业链条不紧,基地辐射拉动作用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扩大规模,增强产业吸引力。只有壮大规模才能吸引客商,扩大销售,开辟市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紧紧围绕有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多渠道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巩固壮大已形成张老庄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由于利用蔬菜大棚栽培食用菌,在提高投入产出比方面已显示明显的优越性,下步将充分利用蔬菜大棚进行菜菇的间套或轮作生产,如大棚春黄瓜、秋番茄、架下套种平菇或毛木耳,更好地发挥大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食用菌产业的更新换代步伐。
(二)严格有机化操作,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大有机食用菌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力度,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严格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全程有机化管理,不断提高食用菌及其产品得优质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壮大龙头,增强产业带动力。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益多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有机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除产品外,出菇后的菌糠也可开发利用。其中菌糠饲料可喂猪和牛,增重效果比较明显,同时菌糠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用于提高提高土壤肥力,因此要做好食用菌副产品的综合开发这篇大文章,形成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打造品牌,增强产业影响力。大力打造和培育有机食用菌品牌,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实行统一标识、包装、销售,扩大有机食用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各位领导,尹集镇有机食用菌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初期,产业的壮大,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我县食用菌产业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一园多点”产业布局,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打造食用菌发展“产、供、加、销”全产业链,通过以“聚合力、挖潜力、添动力、激活力”为主要内容的“四力”举措,切实走出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路子。
一是引进企业“聚合力”。
实施《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等,通过“优势互补、保底销售、资金共管、风险共担”利益联结发展机制,引进贵州丰源、聚控科技、金山里等企业合作开展示范种植,通过“一园”示范引领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方式,辐射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2021年,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获中央扶持资金800万元;全年兑现区级食用菌产业发展资金1020.21万元。累计完成食用菌全产业链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42100万元,到位资金41100万元。已建成连体大棚25栋、单体大棚30栋、双联栋大棚21栋,总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27168平方米。二是打造基地“添动力”。
采用“企业+村委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本土大型标准化菌种生产高科技企业,配备菌种自动化生产线、万级洁净度生产车间和实验室,启动食用菌全产业链“智慧菌云”平台,利用PC管理端和移动手机端相结合方式,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菌种棒生产、种植、加工、供销、认证及检测6大环节,助推食用菌产业生产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可视化、闭环生产。截至目前,打造牛场布依族乡阿所村食用菌基地100余亩,建成食用菌大棚60个共计14400平方米,种植羊肚菌50万棒;通过“智慧菌云”平台建立数据采集点31个,建设智能菇房50栋,每个菇房可减少40%以上的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的管理成本。三是创新工艺“挖潜力”。
按照“种植在全省、加工在**销售在全国”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食用菌初精深加工,主要涉及珍稀食用菌烘干、冻干、菌汤、菌粽;破壁灵芝孢子粉、孢子油、灵芝片加工,开发红托竹荪乳酸菌饮料等。同时,为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改用清洁能源锅炉灭菌,集中回收菌袋农膜,开展废弃菌棒综合循环利用及地栽培食用菌土壤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已建成中国一东盟青少年艺术交流活动中心、贵州菌菇博物馆、集种植加工、会议会展、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老养生、商业服务为一体的“蘑力小镇”等。在麦架镇麦架村建成菌渣处理线1条,年产8000吨有机肥,获省农业农村厅肥料正式登记。四是搭建平台“激活力”。
着眼“产销衔接”,聚力破解销售难题,以市场为导向,瞄准省内外市场,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加强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效应。同时,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发展以冬荪、红托竹荪、天麻为主林下经济,打造食用菌种植采摘基地,延伸发展农家乐,丰富白云旅游项目,拓宽食用菌的销售渠道。截至目前,依托蓬莱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已注册云尚菇、白云山珍、孔小菌、黔六珍、六芝园、黔贵新三宝、银伞菇等品牌。2021年,通过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田园直购、电商平台、网络销售等渠道销售食用菌产品约2万余吨。第四篇:我国食用菌的发展
我国食用菌的发展 摘要:食用菌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已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而就是这样一个朝阳产业,在发展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食用菌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食用菌栽培面临的困难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作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我国不仅拥有丰富的菌品种,而且产量也相当高。另外,我国人口多,劳动力相对廉价,这
使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欧美低了约1/3,再加上国家将食用菌的栽培当成扶贫的主要项目来抓,使得食用菌在全国发展迅速,食用菌产品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及加工食品。食用菌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食用菌生产销售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市场潜力来。
正文:食用菌为大型真菌,现代研究证明食用菌是人们理想的天然食品和多功能食品。我国是利用和人工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国家,黑木耳、香菇栽培分别于1400年前和800年前起源于我国,银耳、草菇人工栽培也起源于我国。我国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坚实的栽培基础。园艺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这一点来讲,食用菌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十分巨大。食用菌栽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产业,可消化现代大农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的剩余物及农产品加工中的下脚料,让其变废为宝成为人类的健康美味食品,而食用菌生产产生的下脚料又是种植业、畜牧业的优良肥料与饲料,在现代大农业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食用菌发展状况及趋势: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有些国家还建成了年产鲜菇千吨以上的工厂。1950年,全世界较大面积的栽培食用菌约5类,产量约7万吨,西欧一些生产蘑菇的国家,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的平均产量约为2000克左右。到1980年,栽培种类已超过12类,产量约121万吨、有的国家每平方米的产量已提高到27千克。近年来,还发展了既供观赏又供食品的家庭种菇和用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技术。中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
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
(1)、食用菌产业是朝阳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成为中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地位,是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作物之一。目前我国从事食用菌菌种、种植、收购、加工、运输和贸易的相关人员已达三千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不断增多,年产量持续增长随着食用菌技术的应用普及,市场需求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环境,中国食用菌行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的稳定发展阶段。
(2)、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中国农作物秸杆年积累量上亿吨,林副产品产量上亿吨。丰富的农林废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劳动力资源丰富。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食用菌生产是我国农林经济中具有较强活力的新兴产业,也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
(3)、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大国食用菌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我国食用菌的平菇、香菇、双孢菇、黑木耳、金针菇、猴头菇、草菇等品种产量为世界之首,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达1150万吨(2006),占世界总产量的65-70%,占世界食用菌贸易总量的40%,贸易总额达11.2亿美元,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除产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种类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知食用菌近950种,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约有六十余种,例如双孢菇、香菇、金针菇、平菇、滑菇、竹荪、毛木耳、黑木耳、银耳、草菇、猴头菌、杏鲍菇、白灵菇、鸡腿蘑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国还大力发展了以灵芝、冬虫夏草、茯苓等为代表的药用菌产业和以松茸、牛肝菌、块菌、羊肚菌等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产业。近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保证安全,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发展优势产品,开发珍稀品种;在生产技术上,向机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经营上,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开发保健食品,提高综合效益;在产品流通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在食用菌消费上,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在对外出口贸易上,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拓宽出口渠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
(4)、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中国的食用菌重点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四川等省。全国有两个省
年产量超过100万吨,3个省超过50万吨,6个省超过30万吨,4个省超过10万吨。但是,全国食用菌的生产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尤为缓慢。
(5)、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出口量在万吨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2个,出口值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有15个,总之,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面临的困难:(1)、质量成为销售壁垒一向被我们视为朝阳产业的食用菌,在2002年突然行情大跌。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食用菌产品出口除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明显增多。另外,由于我国食用菌主要是由菇农来种植,这样生产规模不仅小而且较为分散,生产技术就很难规范,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其次,菌种混杂、退化、质量差,缺乏新菌种,致使我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出现良莠不齐,档次低的现象,再加上一些生产经营企业为了争取客户、争抢订单竞相压价,寻求短期效益,造成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很难形成规模生产效应。除此之外,产销失衡也是影响我国食用菌市场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食用菌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再加上国家多年来一直鼓励种植,造成全国食用菌生产经营企业一哄而上,出现了生产、供应过剩的局面,而市场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使得种的多买的少,供大于求局面使食用菌国内市场失去了平衡,再加上“农残”问题也十分严重,从而使我国食用菌国际市场竞争力也日渐疲软。
(2)、标准化生产刻不容缓针对我国食用菌面,临的现状,蒋润浩认为,要想使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食用菌生产安全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食用菌生产稳步发展和扩大出口。只有从菌种选育、菌种管理、菇场选址、菇房管理、栽培技术、生产加工到储藏运输及销售。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培育骨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来提高产品档次,以及增强行业之间的管理,规范经营秩序,也是帮助我国食用菌稳步出口的关键。
参考文献:
我国食用菌进出口贸易现状及产业发展的对策第5期2008年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态势第1期2011年《食药用菌》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发展展望第1期2006年
中文食用菌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及使用《上海农业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第4期2010年
《各种药食用真菌全套资料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食用菌文摘》
《食用菌栽培与加工(第二版)》
《食用菌制种技术》金盾出版社
第五篇:发展食用菌种植合同书
发展食用菌种植合同书
甲方:
乙方:
为带动一方经济,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共谋发展,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根据乙方委托生产杏鲍菇菌袋袋,乙方如需要甲方提供技术服务,甲方委派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
2、甲方按市场行情价,现金回收乙方产品,杏鲍菇每市斤最低保护价2元(根据产品上市时间定价格)。
二、乙方责任和义务
1、杏鲍菇菌袋2元/袋,货到付款,托运费由乙方一次性付清。乙方向甲方首付菌袋款50%,下余50%收菇时扣除,如乙方收入不够成本时,下余50%可免扣除。
2、按甲方派出的技术员指导的技术规程要求,乙方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生产,做好管理,种好菇。
3、技术员的食宿由乙方负责,为技术员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保证技术员的安全。
4、乙方为甲方免费提供收菇场所,维护收菇秩序。
5、如货到后,乙方有异议或拒不收货时,乙方必须负责把托运费一次性付清。
三、违约责任
甲方:
由于甲方的杏鲍菇菌种质量造成不出菇现象,通过菌业专家鉴定得出结论后,甲方退回乙方所付的菌袋款,按合同法赔偿乙方的损失。
乙方:
乙方如不按照甲方技术员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操作,以及在指定的生产时间内没有完成生产,而推迟出菇所造成的产量下降,或者私自用药所造成的少出菇甚至不出菇现象,责任全部由乙方承担。
四、如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甲、乙双方互不追究责任。
五、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必须信守合同,不得随意退出合同。
六、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
七、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