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镇人口流动人口培训材料
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对象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夫妇双方均是干部职工和夫妇一方是干部职工,另一方是下岗职工或城镇无业居民的,由夫妇双方单位或依托另一方单位管理服务;第二类夫妇双方是下岗职工或城镇无业居民且居住在乡镇街道的,由夫妇双方所在的乡镇计生办或社区管理服务;第三类散居在农村的城镇居民(非农业户口)和下岗职工,由所在村委会管理服务。
一、资料设臵
一、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一)报表:
1、市级城市人口报表四张(季报)
2、机关单位月报告单
(二)卡册:
1、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卡
2、环孕情服务补救措施登记册
3、生育节育管理登记册
4、独生子女领证登记册
5、社会抚养费征收台帐 6、90年以来干部职工计划外生育及查处情况登记册
7、非农业人口计划内生育指标审批登记册
(三)责任书:
1、***年度乡镇机关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2、包单位包户包对象一览表(与包机关单位专干签定)
(四)干部职工计划生育档案
1、对象:乡镇辖区内所有在职职工。
2、要求:
①科级以下干部职工计划生育档案一式三份,本人所在单位存一份,乡镇计生办存一份,县人口局存一份;县级以上干部计划生育档案一式四份,本人所在单位存一份,乡镇计生办存一份,县人口局存一份,市人口委城镇科存一份,新建档案右上角要贴有夫妇双方近期二寸彩色合影照。每月根据月报上报情况由职工所在单位和计生部门共同运转,并将相关复印件装入档案袋内。
②档案袋内资料包括:全县干部职工计划生育建档登记表、夫妇双方和其子女户口本复印件、独生子女证复印件、收(抱)养证(民政局正式文件)、公证书、二孩生育证复印件、计划外生育处理文件复印件、社会抚养费征收票据复印件、双胞胎确认材料、死亡证明、节育证明复印件等。(根据本人情况不同而定)
③所有复印件必须由单位负责人审核签“此复印件与原件一致”字样。
④“全县干部职工计划生育建档登记表”必须由单位业务主办据实填写,不得缺项、漏项,登记完后,由干部职工本人核对签字、业务主办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加盖公章后上报乡镇计生办审核,经审核情况属实后,由审核人签字。
⑤此档案随工作调动(包括借调)转出转入,在转档案时,必须用封签密封,并加盖计生办公章。
⑥转入的档案,拆封、初步审核后换新档案袋,重新进行编号,按要求①确定建档份数。
档案建立必须整齐、规范,真实可靠,如有弄虚做假或漏档的干部,在提拔任用时,城流办拒开证明,后果由所在乡镇自负。
二、机关单位计划生育活动室:
(一)机构人员:
有计划生育办公室挂牌,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且有文件,有专(兼)职人员办理计划生育业务。
(二)、报表类 月报告单
(三)、档案类
存有单位所有在职干部职工计划生育档案,分孩次装盒。
(四)、卡册类
1、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卡
2、环孕情服务补救措施登记册
3、生育节育管理登记册
4、人口登记册
5、流出人口登记册
6、流入人口登记册
7、男职工两半户计划生育登记册
8、独生子女领证登记册和保健费发放登记册
9、已婚育龄妇女访视情况登记册
10、社会抚养费征收台帐 11、90年以来干部职工计划外生育及查处情况登记册
12、非农业人口计划内生育指标审批登记册
(五)、合同类
机关单位要与育龄干部职工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
(六)、责任书类:
1、***年度乡镇机关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2、包单位包户包对象一览表(机关单位与业务主办签定)。
(七)、其它:
1、职工学习笔记(每季度一次)
2、永久性计划生育宣传横幅(牌)户内资料:(详见县局(2008)7号文件)
三、干部职工环孕情服务工作。
凡49周岁以内所有未采取绝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必须进行每年四次环孕情服务检查,对未参检的育龄妇女必须按照人口局2009(56)号文件进行处理。
四、干部职工超生违育清理清查。
干部职工超生违育清理清查,必须认真扎实,摸清底子,清查埋报、漏报,对清理出超生违育的干部职工,必须在3月底前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人口局,各乡镇必须要有进展。(附表5张)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
所谓流动人口,指不改变原居住地户籍,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县际以外,1个月以上,从事务工、经商、社会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的或以生育为目的男女流动人员。
所谓“成年育龄人员”是指18周岁——49周岁的流动人员。所谓“成年育龄妇女”是指18周岁——49周岁的流动育龄妇女。
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要和常住人口一样对待,一样管理,一样服务,并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在继续落实流出人口“十个一”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流出人口“八项”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坚持流入人口“四同”工作理念,使流动人口由阶段性突 4
击检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服务管理转变。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及重点
对象:离开常住地30日以上,跨越县(市、区)的行政区域,赴异地从事务工、经商或者居住生活,年龄在18-49周岁之间的成年育龄人员。
管理服务的重点是已婚育龄妇女。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服务原则: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一)流动人口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机构的职责:
1、为流出人口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程序:年满18周岁的育龄群众长期外出前,到户籍地行政村登记→村委会出具介绍信(年龄、身份证号、婚姻、生育节育等)→乡(镇)计生办填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档案” 并签订管理与服务合同→乡(镇)计生办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对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形式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3、指导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适时提供随访服务。
4、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与流出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5、建立与现居住地的经常性联系协调制度,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信息沟通和发馈工作。
6、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二)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机构的职 5
责:
1、查验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的流动人口在规定期限内补办。
2、建立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登记制度,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生育变动信息。
3、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城市社区或村(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日常管理服务和统计评估考核。
4、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各项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出租屋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和劳动用工等相关管理工作中。
5、为流入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定期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及时准确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将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的结婚、生育状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
6、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7、支持、鼓励和指导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用工单位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开展计划生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措施:
(一)流出人口管理服务
1、“十个一”工作机制
流出前参加一期劳务培训;发一份流出人口计划生育专用信封;免费办理一本《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一次 6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服务对象委托一个联系人;签订一份计划生育管理合同;建立一份流动人口档案;流出后提供一个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每季度电函访一次;按规定时间寄回一份《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2、“八项”服务管理工作制度: ⑴建立流出人口外出申报、返回注销制度。⑵建立村组、社区流动人口信息协查、上报制度。⑶建立定期流动人口清查制度。⑷建立流出人口重点对象“托管”制度。⑸建立流动人口网络管理制度。
⑹建立流出人口节育手术、环孕情服务补助费报销制度。⑺建立流动人口定期考核工作制度。⑻建立流动人口部门齐抓共管工作制度。
(二)流入人口管理服务
1、坚持流入人口“四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的工作理念。
2、定期进行全面清查,及时提交反馈协查信息。
3、要协同公安、工商、税务、教育、卫生等单位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定期查验工作。
4、坚持以人为本,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便民维权及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协查通报。便民维权在镇人口局2009(67)文件。协查通报单随报表报回。
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跟踪管理
跟踪管理服务以离开户籍地30日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重点管 7
理对象为主,各乡镇要抽调工作人员必须在流入地人口计生部门的配合下,有针对性的开展跟踪管理服务。特别是对未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要简化办证手续,开展上门免费办证服务;对未参加环孕情服务的,督促在流入地上站检查;对生育子女后未落实节育措施的,督促落实相应节育措施。各乡镇要积极依托省驻外流动工作站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通过定期电话、信函协查等方式,逐步建立两地协作关系,明确双方职责,联手解决流动人口重点对象跟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纵向连通,横向互动,努力推动两地协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三年三步走”。2010年,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三年三步走”的第二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各项绩效指标达到90%以上。针对我县城镇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情况,积极探索服务管理新载体、新内容、新模式,打造具有本县特色的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品牌。
七、流动人口专项治理活动。
八、资料设臵
(一)乡级资料设臵:
1、组织领导
乡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文件
2、卡册档案类
①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卡
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乡级管理与服务登记册(流出)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乡级管理与服务登记册(流入)
④《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登记册 ⑤《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验证登记册 ⑥流出人口申报注销登记册
⑦流入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提交、协查登记册
⑧农村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手术费及环孕情服务补助费报销情况登记册
⑨流出重点管理对象“托管”登记册 ⑩流出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协查反馈登记册 ⑾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对象档案 ⑿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摸底表
3、上墙牌表类
乡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一览表
4、管理合同类
①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
②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
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与房主、业主签定)
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查通报单和信函
5、报表类
①省级流动人口统计报表(表1-8)
②各类花名(××年甘肃省流入育龄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登记册、××年甘肃省流出育龄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登记册)
③全员流动人口统计表
④“PADIS”系统国表
(二)村级资料设臵:
1、组织领导
乡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文件
2、卡册合同类
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登记册(流出、流入)
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
③流出人口申报注销登记册
3、报表类:
省级流动人口统计报表(表1-8)季报
九、信息管理
(一)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PADIS)PADIS作为电子政务的一种,它的全称是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是于2005年立项成功的,是当前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它涵盖了当前人口计生信息化最急迫、最关键、最基本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1、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首先就要加强新形势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也就是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这是新时期“大人口”环境下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流动人口管理作为PADIS中的一个子系统,通过各地人口部门的配合,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相互交流与共享,而且能够实现在线条件下的实时更新。其次,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协作的有力保障。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作为全国性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它的建立和运行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动轨迹、流动趋向、婚育状况等信息,为区域协作机制的顺利运行,特别是为流入地和户籍地在相互配合 10
开展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提供有效的核对、共享依据,充分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共享,大大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第三,启用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将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PADIS流动人口子系统启用后,能够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信息状态紧紧地掌控在该信息平台中,使未来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与全国并轨,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轨道。同时也为我们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PADIS系统的更新要求日更新,最好每天进入系统查看本区域的流动人口状况,及时协查回复信息。
3、PADIST系统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用户名: L621027,密码:621027001
(二)甘肃省全员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GPL)
按照《全员人口管理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标准执行。通过采取村(居)采集、乡(镇、街道)录入的方式,实现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省级集中。
1、特点:GPL系统项目的实施,能够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地实现人口计生系统内部分层次、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对人口计生业务发展的预测分析、决策管理提供全面信息支持。能够实现全员流动人口业务的规范化、自动化、系统化和管理决策信息化、科学化。
2、统计口径:离开户籍地县域30日以上(流出人口)、流入现居住地30日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异地居 11
住的成年流动人口和随其流动的未成年人口(指0岁以上的所有流动人口)。其中:同城区间人户分离人口即婚嫁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服军役、上中等以上学校等人口除外。
3、信息采集项目: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流动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和其他信息。全员流动人口统计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现居住地地址、户籍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号码、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流动原因、流出(返回)日期/流入(离开)日期、婚姻状况、家庭户信息等13项;流动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包括育妇基本信息、婚育信息、配偶信息、子女信息、计划生育信息等全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平台所要求的信息;其他信息指涉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自主采集的相关信息。
4、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采集注意事项:在流入、流出人口信息匹配时,现居住地地址、流动原因、流入(离开)日期以现居住地采集信息为准,其他项以户籍地采集信息为准。姓名、性别、现居住地地址、户籍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文化程度(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户口性质、流动原因、外出(流入)日期、返回(离开)日期、婚姻状况等12项为必填项。其中现居住地地址和户籍所在地地址必须采集到省、市、县、乡、村五级和门牌号。
5、全员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录入注意事项:
a、姓名:暂时没有取名的新生婴幼儿姓名填写“C”+母亲姓名; b、公民身份号码:尚未取得公民身份号码的流动人口,其公民身份号码填写18个“0”。特别注意审核信息系统中16周岁(含)以上、公民身份号码为18个“0”的流动人口个案信息的准确性。c、在同一辖区内(村级)如果用多台计算机录入数据时,要先设 12
臵开始号段,不然会由于同一辖区内流动人口登记序号和人口电子档案号相同导致数据丢失(主要操作在GPL系统的属性栏的其他中设臵)。
6、数据上报时间及规定:GPL数据要求每月12日前上报县流动办(备份全部数据)审核,经流动办审核通过后,每月16日至20日上报省数据库。
7、GPL系统和PADIS系统之间的关系 : 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直观的理解为WIS系统中的人口库和育妇库,只不过GPL系统是国家把甘肃作为试点省实行的区域间的一种信息交换平台,试点结束后二者将要合二为一,用另一种系统代替这两种系统。
第二篇:2流动人口培训材料
流动人口培训材料
一. 什么样的人需要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民,外出前须办理国家统一格式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1离开户籍所在县(市)的行政区域;
2拟异地居住30日以上;
3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
4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
二.怎么样办理流动人口?
申领《婚育证明》,应当填写《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并向发证机关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1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2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所在单位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3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
4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
已生育子女的,还应当提交由施术单位或者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还应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有效期限是多长?
一般情况下为三年,重点管理育龄妇女的为一年。
四.流动人口在现居享受哪些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1依法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流动地的奖励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五.流动人口有哪些义务?
1育龄夫妇应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措施。
2接受户籍地和现居地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
3外出前主动告知流动去向的详细地点,流出时间和联络方式。
3到居住地后应主动交验婚育证明,按要求进行登记、填报相关信息。遵守现居地流动人口的管理规定。
第三篇:流动人口培训会议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范围:即离开常住户籍所在地30日以上,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年龄在18周岁至49周岁之间的育龄妇女。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不列入流动人口范围。
下面是《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审验机关为街道办事处计生科。
流动人口流出前,要向所在单位或者户口所在的社区居(村、家)委会提出申请,由所在单位或社区居(村、家)委员会出具婚育情况证明,并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合同或协议(已婚签合同,未婚签协议)一式两份,(一份村居存档,一份本人保管),建立流出育龄妇女档案。然后,由本人携带户口簿、身份证、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一张和所在单位或社区居(村、家)民委会出具的婚育状况证明材料(已婚人员应当提交结婚证、已生育子女的提交避孕措施情况证明、计划外生育的提交处罚情况证明、符合生育条件的提交生育证)到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的计生部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育龄妇女需到县区级计生社区服务中心或街道办事处的计生服务站落实节育措施后方可办证。由街道办事处计生科发放《证明》。
流入育龄妇女到达现居住地或从业地后,其所在的社区居(村、家)委会或务工、居住单位应在15日内,对其计划生育
情况进行登记、建档。然后连同《济南市市中区流入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报送单》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报现居住地所在的街道办事处计生科,由计生流管员对《证明》进行审验,并将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录入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平台;然后由现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计生、公安、工商等部门审验《证明》,并分别填写《证明》审验登记本。最后,将流入育龄妇女纳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情况信息通报其户籍地。
接下来,我们再看村(居、属地单位)应存留的流动人口文书档案。村居流管档案归最少必须有三个档案盒。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一:包括
1、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流管相关文件;
2、居委会流管工作总结、计划、各类信息;
3、流动人口各种报表。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二:
包括
1、流出未婚育龄妇女登记本;
2、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登记本;
3、办事处反馈的流出微机信息档案(每月月末反馈一次);
4、全员流出人口信息登记薄;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三:
1、流入未婚育龄妇女登记本;
2、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登记本;
3、办事处反馈的流入微机信息档案(每月月末反馈一次);
4、全员流入人口信息登记薄。
5、《济南市市中区流入育龄妇女基础信息报送单》存根。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四:
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档案(黄皮本)
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档案(一人一本)的内容是:(1)育龄妇女的身份证、结婚证复印件;(2)《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合同书》;(3)流出前查体证明;(4)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5)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单(因流出省市不一,可以为流管平台上的打印稿,也可以是现居住地的纸质件);(6)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信息通报单(流管平台上的信息打印或本人寄回的查体报告单均可)。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档案五:
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档案(绿皮本)
流入已婚育龄妇女档案,里面必须有(1)《流动人口婚育证明》;(2)夫妻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3)结婚证复印件(结婚时间少于五年的需要准备,其它不必);(4)《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二胎生育证》的复印件(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婚育证明中注明是待孕的需要准备,其它不必);(5)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合同书;(6)《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存根。
最后,强调一下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工作。
一、清理清查范围及方式
本次清查范围为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所有的村居的流入人员。重点是所有的流入已婚育龄妇女。
二、具体方法步骤
街办、村居划定区域,开展自查。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计生工作人员每周到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调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情况,重点调查漏管的流入育龄妇女。主要调查商场、工地、门头房、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出租房、餐厅、宾馆、各种娱乐服务场所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同时,对无业居住在辖区内的流动人员基础信息也要摸清底数。
三、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各村居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扎实开展工作,层层落实职责。
2、定期报表,通报情况。每周三作为本周上报清查工作报表的日期,希望各村居按时上报。
3、全面清查、详细登记。要认真登记每一个人的详细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认真负责的做好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工作,并将它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进行下去。谢谢。
第四篇:农村流动人口培训材料
合肥市流动人口培训材料
一、省、市平台个案督查要求:
流出地存在问题:流出地三张表,省内外孕环检对象提交反馈和登记、期内出生信息的通报反馈和登记、省外协查信息的反馈;
1、信息的核实反馈:(不及时、反馈方式不规):
(1)反馈不及时:省内流动(工作日):对孕环检信息(10)、出生怀孕期内信息(5、3)、协作区举报区(5)、双向协作信息(5、7)的提交未按规定的时间内反馈(工作日);省外流动(自然日):现孕信息为7天,未办婚育证明和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信息为15天,避孕节育和“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信息为10天。(除协作和举报区外,其余不及时指标反映在报表,见后期报表分析)(对8004中的省际待办事宜、避孕节育报告单、一孩登记单的处理、网络化协作平台协作区举报区个案信息,网上交验、其他信息、双向协作信息、流动信息通报、包括网上办证2个版块的收信箱要每天查看核实,按时反馈)(2)反馈方式不规范(省内流动,主要表现在)
一是反馈选择核实信息一致,但实际为信息不一致,且督查前尚未纠正)或者流出地反馈备注内容里指出信息与流入地信息不一致。二是流出地女方外嫁反馈查无此人或者是查无此人、外嫁选择回复信息不一致
(如有不同,回复信息不一致,并指出不一致内容。凡是回复信息一致的,“反馈备注内容”里不要说明基本信息、生育史节育史等问题)上述反馈方式会导致反馈类型错
反馈方式不规范(省外流动):省外避孕节育报告单的通报以及省际待办事宜的信息,一是如果确属于本街道常住人口,但节育史或者其他基本信息有误差的或者目前已返乡的,选择“不接收”或“查无此人”。(可以选择接收或情况属实,再通过流出人口个案向对方发送说明协查说明原因,如果是避孕节育报告单通报而对象户返乡,手工发送协查并注明情况)
二是对于非本地常住人口,但大全员有(人才市场),选择恢复“情况属实”或者“接收”的,尤其是办婚育证明人员(办证地不作为管理的依据,流出人口的界定以管理地界定)
上述两种反馈方式导致漏档(一个原则,WIS有卡反馈情况属实,反馈查无此人或不接受,WIS无卡全员注销,注销原因婚嫁)
三是不属于本街道的常住人口,但全市范围内有管理卡,没有要求上级协查转移而是直接反馈查无此人或不接收,(2013年元月起省督查将对查无此人的反馈进行复核,对全市范围内有WIS卡反馈查无此人的进行考核,以提高全省反馈质量)
四是对省际待办事宜回复情况属实的,没有对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只核对勾选项目(所有省际代办事宜的基本信息、勾选项目、配偶和子女信息都要和本地8004卡,WIS卡核对,对于有误差的处理方式,常用操作有2张方式,一种是把对方信息修改和本地一致,回复“情况属实”,备注不注明不相符内容。一种是不修改对方不一致信息,回复“情况属实”,备注注明不相符内容。规范的操作是把不一致的修改后,备注说明哪一项有误已修改)
对于转移到管理地的省际待办事宜,除规范上述操作外,新的接收单位在对协查内容进行核实补充时,协查内容的“基本信息”中“户籍地地址”、“单位代码”、“户籍详细地址”要修改为WIS管理地(实际流出地)。
2、流出人口的建档(含WIS建档)(1)漏建档(8004以及WIS):
一是属于被查单位流出人口,但8004系统未建流出人口档案的或者WIS信息管理里未建卡
二是非本地流出人口,但对方提交的相关信息,反馈备注内容没有说清楚或回复信息一致,(尤其是跨省批量管理或省际待办事宜提交的信息,回复情况属实或者信息一致)
(2)建卡不规范(8004):主要是对退档人员没有回档,而是重新建档。(会导致流动信息的地址不规范)
重卡(含身份证号码一致的同音不同字的对象):本街道或区内重卡,可以在监控报表里查询,跨县重卡同一个对象户,回复女方外嫁未及时注销卡片或退档(大全员或8004)
3、期内信息的上报登记(出生、怀孕、孕环检)(1)出生信息登记
一是出生未登记:通报的实际本地流出人口期内出生信息中,800
4系统以及WIS信息管理里没有登记出生信息个案数 二是登记不及时,登记但超过一个月;
三是登记不规范,虽然登记了,但登记在生育信息模块里,而不是现有子女数模块。
(2)出生信息录入不一致:流出地反馈信息一致,但流入地通报的出生日期与8004系统以及WIS信息管理登记的出生信息的出生时间(包括同月不同日)、性别、孩次、政策内外不一致,而在反馈时未说明。
(3)怀孕、孕环检及其他流入地通报的信息:流入地的通报信息经核实无误后要及时在WIS和8004系统更新登记
4、计划生育基本信息(夫妇姓名、身份证号码、节育措施、流入地地址登记)
其中流入地地址登记情况(不相符)
一是流出卡片登记流入地地址与通报单位不相符。
二是流入地已有退档通报,户籍地流入地址未及时变更或退档。三是同一个对象,收到不同流入地信息通报,流入地址未及时新增变更
四是通过清理得出流入其他地方,未通报给原建卡的流入地 不详细
一是省外流出育龄妇女只登记到县区级
二是通报单位是社区,但流入地地址只填写到街道的为不详细(对于街道通报信息,回复的同时要点击“查看卡片详细信息)
不规范
一是流动人口流动信息发生变动时,流出地直接修改流入地地址和流动时间,而不是增加流动信息的(一方未建卡经核实后确实为流入到原居住地地址,可直接修改地址,其余均要新增流动地址)(通常是流出地收到不同的单位通报的信息)
二是流入地址填写社区级以上不是点击菜单而是进行手工填写。流入地存在问题:
当前督查内容:流入地三张表,省内外孕环检对象的季度参检、期内出生信息的通报和出生前孕环检质量、一方未建卡的发信情况; 对于表一孕环检,注意返乡参检的规范性,首先返乡参检必须得到户籍地的认可,其次参检时间必须是在户籍地的返乡参检时间,并不是流入地操作时间。第三,自然季度内参检。
对于表二出生信息的通报:省外出生必须协查发送出生信息,并勾选政策属性。对于流入后出生的,必须同时通报怀孕信息,其中省外的必须协查怀孕信息。(省外妊娠信息的通报不能代表怀孕信息的通报、省外发送过怀孕协查的出生,并明确政策属性后,可以“生育信息”的通报,在批量处理里查询)
对于表三的一方未建卡:要注意未建档(包括退档里查询不到的)育妇的发信。发信日期要注意是否是新建流出卡的日期(以前流出地建卡的发信不代表新建流出卡的发信)
二、相关报表指标的理解和要求
1、新监控报表(表
一、表八):
问题指标:“本季度未参检人数”,季度末点击个案查询
问题指标:怀孕无结果、未通报怀孕信息(省外怀孕必须发送协查)
问题指标:本季度流入后出生信息通报数(省外的含批量处理)小于例数,怀孕信息通报数小于例数
此表为本次新增报表,问题指标:省内通报出生信息,反馈信息一致但未建档数、反馈信息一致但未登记子女数、省外通报期内出生信息(批量通报生育和子女信息),反馈情况属实但未建档数、反馈情况属实但未登记子女数
此表为本次新增报表,问题指标:省内流入:反馈信息一致但未建档数、反馈信息不一致但未建档数、本季度省外协查:反馈情况属实但未建档数
问题指标:流入和流出地重卡(含市、省范围重卡)、地址未登记到乡镇,流入一方未建档大于建档和未建档的10%。流出一方未建档发信情况,市内重卡未杜绝指标,县内一方未建档杜绝指标
问题指标:15周岁以上流入、流出未登记和不规范数。
反应全员流动建档情况。问题指标:流入流出重卡、地址未登记到乡镇。
2、跨省协作报表(协查管理、避孕节育报告单、一孩生殖服务通报和接受情况)
接收现居住地发送协查:(流出人口)
接收现户籍发送协查:(流入人口)
三个主要指标:反馈率、反馈查无此人比例(流入、流出)和过期反馈
提高反馈率(统计9月30号前所有接收信息反馈),减低查无此人比例(市内建卡要转移,清理出本街道漏档要建卡),杜绝过期反馈(省级待办事宜要每天查询)
避孕节育报告单、一孩生殖服务通报和接受情况指标:已接收和超时未接收情况(后一个指标是已经接受,但接收不及时)对于超时未接
收属于杜绝指标。
3、流动人口网络化协作平台
(1)信息统计报表相关指标:孕环检网上交验收信和反馈、其他信息收信和反馈、双向协作信息收信和反馈(统计末,当天信息要回复)
(2)信息专报报表:2013年,各市推荐工作信息专报的数量和质量将纳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考评。省里将按月统计各市信息采用率(采用率=采用专报总数/市级推荐量),年终将以采用率作为信息专报推荐质量的考评依据。
流程:各街道自己发布信息发送在网络化协作平台,市级择优推荐,省在市级推荐的稿子里采用相关好的信息发布在省网站的流动人口版块。(通过平台和网站的查询都可以看到发布情况)各地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的数量。
第五篇: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绵阳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 目 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专 业 社会工作 院 部 法学与社会学院 学 号 2005160089 姓 名 木乃布铁
指 导 教 师 孙长勇 讲师
答 辩 时 间 2009年5月
论文工作时间:2008 年11月 至2009年5月
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学
生:木乃布铁 指导老师:孙 长 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人口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快速增加,城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为了预防城镇失业人数比例过大,从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增加的成因,探讨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镇失业
现状
成因
对策
The Causes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Unemployed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graduate: Mu Naibutie Supervisor:
Sun Changyo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of China's cities and towns are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d rapidly because of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ost promin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socio-economic problems.In order to prevent the urban unemployment ratio of the number from too large, start with the status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for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ep up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changing careers, to develo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maintain fast economic growth,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effort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market and so on measures to govern the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Key words:
unemployment of the cities and towns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前言................................................................1
一、城镇人口失业的现状..............................................1
(一)近年城镇失业人数逐年上升趋势................................1(二)城镇登记失业不断攀升,城镇真实失业人口数创建国以来之最高....1(三)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2(四)隐性失业大量存在............................................2
二、失业的成因分析..................................................2
(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2
(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下岗人员..................3
(三)技术进步的影响............................................3
(四)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3
(五)金融危机的影响............................................4
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4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4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4
(三)加强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5
(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城镇就业现状的保护和立法................5
(五)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5 结 语............................................................6 参考文献............................................................7 致 谢............................................................8
前言
城镇人口失业是我国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它不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有必要深入思考,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且又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故而,城镇失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摸索着自己的前进道路,其在经济增长与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量大以及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和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诸多问题,都一度使城镇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
一、城镇人口失业的现状
(一)近年城镇失业人数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10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表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创三年来最高水平。[2]但4.2%对应的失业人数究竟是多少呢?官方并没有披露这一数据。但从08年5月份官方公布的《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告》中显示,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对应的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假定09年的登记就业基数不变(事实上应该大于07年),那么4.2%对应的登记失业人数应该是871.5万。目前,城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城镇登记失业不断攀升,城镇真实失业人口数创建国以来之最高
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集中表现在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字,2002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770万,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约为410万人;其他下岗职工约为200万人;仅此三项之和即为1380万人。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实际使用的城镇就业人员的数字计算,我国2002年城镇失业率约为7.2%。如果再考虑到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的劳动年龄限制和尚未登记的失业人员,扣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隐性就业人员,我国2002年城镇失业率大概在9%左右。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城镇真实失业人口也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三)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相当突出。就农业而言,我国目前约有从业人员3.2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约19.5亿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6亩地。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农业人口不到该国人口总量的 5%,而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则高达 160亩—1700亩之间。假定我国农业劳动力总量不再增长,从近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10亩地的标准,将有1.2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中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22.5亩地的标准(即日本1999年达到的水平),将有 2.5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从长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50亩地的标准(即南美洲国家1999年达到的水平),将有 2.8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城镇而言,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人,这还不够满足城镇每年新增约1000万劳动力的求职需要。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规定,2001—2005年每年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约800万人,实际上恐怕不止此数。如果再加上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分流人员,我国城镇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工作岗位的缺口约在2500万左右。
(四)隐性失业大量存在
隐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虽有工作岗位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失业,或在自然经济环境里被掩盖的失业。第一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衰退时期,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即使未被解雇的工人也无法有效地使用,甚至在繁荣时期,过分膨胀的就业也会出现人员臃肿的现象。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隐性失业人员已“蒸发”了相当一部分,但仍有一部分尚未“蒸发”或有待“蒸发”。我国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隐性失业呈现此消彼长、新增量与消减量几乎不相上下的变化态势.在变化中,隐性失业的产生正在由以体制性原因为主转向以结构性原因为主,并由宏观层面转向企业微观层面.与隐性失业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隐性就业现象大量存在,并作为对前者的一种隐性缓解;对逐渐增多的名义上退出劳动力供给队伍的人口中的潜在就业压力,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城镇外来劳动力的低失业率有利于“稀释”城镇失业率;城镇对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控制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失业而不是其在城镇就业.二、失业的成因分析
(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
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
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著,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下岗人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当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一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其次,从所有制结构来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就业岗位就要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转移。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强。那么非国有经济就必须参与进来,但是一部分处于劳动年龄的人,由于就业观念作怪不愿进入非国有企业,从而为失业者。
(三)技术进步的影响
“机器排斥工人”历来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现象。实际上,在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排斥工人”的现象无时不存在着,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现代化大生产经济,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等资本吸纳的话劳动数量明显减少,这样,在新增投资没有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资本总额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会增加,反而减少,失业人数的增加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技术进步还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引发失业人口的生成。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的产业部门迅速兴起,一些旧的产业部门逐渐被淘汰,被淘汰的产业部门游离出大量劳动力,而那些新的产业部门则需大量劳动力就业,由于技术素质要求的不同,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又不能完全甚至大部分进入新的产业部门。同时,保留下来的传统产业部门,由于技术装备更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也必然会有一部分职工失业。并且科学技术进步越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越快,含有传统旧技术的企业与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差,排斥和失业的人数就越多。
(四)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我国目前尽管仍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但市场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已开始出现。在经济扩张阶段,我国的就业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原因是由于投资的带动,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充足,不仅使企业隐蔽失业减少,而且往往还可以扩招一些正式和临时的工人。同时随着投资增长,建筑业需要从农村招收大量的建筑工工人,从而也减少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但是,在经济紧缩阶段,投资下降,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产品积压,正式工人下岗,大量从农村招来 的临时工和建筑工人又纷纷回到农村,此时,隐性和显性的失业都会增加,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O,国外企业的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加大,这就更加大了我国城镇就业的压力,导致城镇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五)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中国经济以及家电产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随着内外需求的减少,存货增加,流动性变弱,产业风险拉高。增加了城镇人口失业的数量,连锁零售业作为家电业的战略枢纽产业,对缓解经济变冷、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择业观,严重影响了失业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尽快帮助失业人员认识形势,面对现实,而不要怨天尤人,悲观失望,帮助失业人员提高思想认识,这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第一,要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失业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失业现象,只是失业率有高有低,我国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然也不例外。第二,要认识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就是“流动”,要学会在流动中寻找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劳动者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失业未必是坏事,而是提供了重新创业的机会。第三,要认识到劳动力过剩是相对的,就业机会是永存的。当前的就业问题,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还有许多新的就业领域有待进一步开拓。失业人员择业,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打开思路,放开眼界。要逐渐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劳动光荣的观念;要不卑不亢、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就一定能够闯出一片就业的新天地。
(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
从理论上讲,在技术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一定的劳动力投入与相应的资本结合,推动经济按一定的速度增长;反过来,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投入,即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一般说来,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呈现出就业增长下降趋势,呈现出“有增长,无就业”的特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在下降,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扩大,其作用越来越有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就业增加的作用,还必须注重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协调起来。从现阶段来看,模式的选择优于速度的选择,只有在适当的经济增
长模式下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根据我国的“比较优势”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了我国应该选择创造就业的增长模式。因此,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包括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制定促进其发展的有关政策,并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积极吸引外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鼓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狠抓资源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资源吸收更多的劳动,创造更大的产出。
(三)加强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
当前,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反失业措施中的重要一项;从以上的分析也可以看到,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也是我国失业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在我国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对于减少失业人口特别是技术进步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人口的存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使我国的职业培训更加有效,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体系完备、运作规范高效的新型培训制度。首先,我们应该树立起终身教育观念,制定职业培训的长期规划,并以法律法规形式给予相应的制度保证,使职工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其次,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劳动预备制的建立完善以及再就业培训的发展上。国内外实践表明,再就业培训是一种积极的劳动市场政策,能有效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而且,这要比单纯向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和生活补助等措施积极得多。因此,国家应该从失业救济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失业人员的就业转岗培训,使失业救济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第三,积极开辟培训资金的筹措渠道,增加人力投资,扩大职业培训范围,在资金上保证培训的长期化和制度化。
(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城镇就业现状的保护和立法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深层矛盾和问题。它不仅是制约经济增长、国有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产生大量失业人员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城镇就业现状的保护和立法。首先,从所有制结构来讲,要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扶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高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其次,从产业结构上讲,在调整、改造加工产业,推进基础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各国的经验看,在第三产业中,社区和个人服务业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领域,发达国家目前的这个比重一般在40%—50%,而在我国第三产业中,目前社区和个人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只占20%左右,发展的潜力还相当大。第三,从企业结构上讲,要在深化国有大型企业改革、造就一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的同时,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利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
(五)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劳动力市场越规范,越透明,交流越活跃,越有利于各种劳动力参与公开、公平和有序的竞争,有利于调节劳动供求,促进劳动就业。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健全,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清除那些分割市场阻碍要素流动的过度干预,创造一种面向全体城乡人员和劳动力的平等竞争的劳动市场,这样的市场既可为失业人员创造平等竞争的求职机会,又对下岗职工形成就业竞争的外部压力,迫使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面向市场自谋职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择优聘用人才创造条件,有利于创造劳动需求。建设劳动力市场,要加强和完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加强职业指导和转业转岗培训,减少因信息不畅而造成的再就业困难。中等以上城市要加快实现市级劳动力供求信息计算机联网,并积极推动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统一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结语
城镇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他们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也构成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解决好城镇人口失业社会保障问题十分必要,本文从城镇失业人口基本现状入手,继而研究了城镇失业人员贫困程度的测定及贫困类型,分类了城镇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论证了城镇失业人员救济标准的确定,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失业保健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庆松.当前中国城镇失业人口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2] 陈英乾.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及扩大就业的政策研究[J].山系财经大学报.2005,(1). [3]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就业与发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4] 王诚.当前经济增长中的失业及其治理[J].劳动经济.2001,(2). [5] 张茜.试论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6).[6] 辜胜阻.中国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7] 袁志刚.失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7. [8] 王承英.中国再就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9] 赵莉.我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新视野.1991,(1).
[10] 张华 朱智文.现阶段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原因分析[J].开发研究.2000,(5). [11] 杨宜勇.失业冲击波[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 [12] 李永周等.中国再就业工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致 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的写作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孙长勇老师。孙长勇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细心地纠正我论文中的错误。除了敬佩孙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王清均。腾措等同学,他们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论文设计,帮助了我很多。如果没有她们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打下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四年大学生活才过的丰富多彩。
最后感谢法学院和我的母校-绵阳师范学院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木乃布铁 2009.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