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政字〔2012〕43号 -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大全

时间:2019-05-13 03: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政字〔2012〕43号 -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政字〔2012〕43号 -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大全》。

第一篇:体政字〔2012〕43号 -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大全

体政字„2012‟43号

关于开展2013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总政宣传部文化体育局,总局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各有关科教单位:

2013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局管体育社科项目)申报工作即将开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3年度局管体育社科项目设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申报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申报青年项目的负责人须为已获硕士以上学位、无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39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以下的青年学者。申请编译项目者须自行解决著作权问题。

二、每位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申报。

三、重点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1-2年,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研究时间一般为1年。

四、局管体育社科项目不接受个人申报,申报人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认真审核后统一报送。凡在申请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申报者个人三年申报资格和申报者所在单位两年申报资格。申报项目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位,需同时提交本单位申报项目目录,加盖科研管理部门公章,电子版发送邮件到政法司理论处。

五、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每个单位最多可申报10个项目,其他单位最多可申报3项。请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做好申报项目的初审工作,提交高水平的申报项目。

六、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不结项、不立项”原则,承担总局2011年度及之前年度项目的负责人,已到结项期限的,须按要求时间将结项材料报送理论处,否则负责人所属单位不能申报2013年项目。

七、在研局管体育社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负责人不能申报。

八、申报项目首先经过初审,然后通过专家双向匿名评审确定立项名单。

九、项目申报不收评审费。

十、项目申报需提交《申请书》1份原件,《活页》(与《申请书》中的“项目设计论证”栏目内容一致)一式5份,单独填写,夹在《申请书》封底前。《申请书》与《活页》要求一律用计算机填写,A4纸双面印制。以上材料(《申请书》、《活页》)从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下载(网址: http://)。

十一、申报工作从2012年10月20日开始,2012年11月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截止,逾期不予受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理论处

邮政编码:10076联系人:卢伟芃 刘桂花

电话:(010)87182431、87182429

电子信箱:lilunchu@sport.gov.cn

附件:2013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doc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2013年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项目课题指南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以服务体育发展改革实践为宗旨,围绕体育工作实践和理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广大理论工作者开展多层次的课题研究,促进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做好这项重要工作,体育总局研究制定了2013年度课题指南,希望大家在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题申报。

指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项目。重点项目的申报题目必须与指南所列题目一致,具体研究内容由申报单位按照申请书要求拟定。体育总局将组织专家评审,如果同一题目有多个申报单位通过评审,将采取第二轮评审或组织专题答辩会形式最后确定项目承担单位;第二部分为一般项目。指南所列只是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申报题目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化和细化。一般项目将通过专家评审确定承担单位。根据申报内容和质量,申报一般项目也可能在确定立项时被列入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

1.世界各主要国家体育政策规划及组织机构的动态研究 2.培育发展群众体育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我国集体球类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4.扶持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政策研究 5.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研究

6.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兴奋剂问题研究 7.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研究

8.我国体育彩票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一般项目(含青年项目)

1.体育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2.体育在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定位、意义及作用研究 3.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内容及标准体系研究 4.城乡之间、区域间体育协调发展研究 5.不同人群体育发展研究

6.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研究 7.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及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研究

8.运动项目协会和总局项目管理中心在全民健身推广和普及中的职能和作用研究

9.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10.社会体育供给与需求结构研究 11.体育休闲研究

12.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3.我国竞技体育社会价值与评价体系研究 14.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改革研究 15.我国职业体育发展研究 16.县区级业余训练问题研究

17.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研究 18.青少年体育发展与学校体育改革研究

19.我国健身服务与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20.体育场地、设施、用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 21.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领域的社会学、行为学、法学、伦理学研究

22.体育法制建设研究 23.《体育法》修改研究

24.我国体育行政执法与体育诉讼研究 25.我国地方体育法规规章的比较研究 26.政府职能转变与体育社团建设研究 27.运动员社会保障及职业发展研究 28.体育行业作风建设研究 29.体育对外交往研究 30.体育传播研究

31.体育理论建设与创新的研究

32.信息技术创新在体育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33.国外体育发展动态研究 34.各国体育组织机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研究

35.中外体育史及体育思想史研究 36.体育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

37.具有原创性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专著 38.国外体育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译介

第二篇:集美大学体育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大学体育》游泳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大学体育》游泳课安排表(1-5 周)
10:00-11:00(第一场)深池 浅池 班级 942 941 周一 教师 郑磊石 赵源伟 班级 781 773 教师 林峰 徐茂典 班级 11:00-12:00(第二场)深池 浅池 教师 班级 教师 班级 2:00-3:00(第三场)深池 浅池 教师 班级 教师 3:00-4:00(第四场)深池 浅池 班 班级 教师 教师 级 944 943 魏栩 邱丽羡 4:00-5:00(第五场)深池 浅池 班级 946 945 教师 魏栩 邱丽羡 班级 797
793/2

时间 段 星期

5:00-6:00(第六场)深池 浅池 教师 班级 教师 班级 教师

廖菲菲 林峰 徐茂典

803

953

陶凌荣

810 811

廖晓青 郑华轶

954 812

朱南胜 巫寿生

956 955

朱南胜 侯明英

819 815 817

徐茂典 巫寿生 廖晓青

826 957 958

宁峰 侯明英 朱南胜

822/3

廖晓青

周二

828 周三 841 968 966 965 周四 侯明英 陶凌荣 848 850 852 988

徐茂典 张霖 郑捷 郑晔 李林 巫寿生 吴正耀 849 张霖 950 949 侯明英 邱丽羡 856 857 855 廖菲菲 林志旭 李林 865 959 951 952 宁峰 赵源伟 邱丽羡 侯明英
858/9

李林

960 862

廖晓青 张霖

947 948 周五

郑磊石 廖晓青

880 870

廖菲菲 郑晔

876 873

曾亮 巫寿生

882

田勇强

961 888 962 890

赵源伟 王联聪 廖晓青 郑晔

913 915

蔡惠玲 巫寿生

963 912 964

赵源伟 巫寿生 廖晓青

907 906 896

蔡惠玲 廖菲菲 田勇强

905 903

郑华轶 郑晔

911 900

李林 王联聪

注: 请各位老师及时通知各自班级学生按时上课。


第三篇:2009年集美大学

2009年集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暑期调研论文参考选题

1、建国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地区社会发展成果调研。

2、建国60年,我看家乡的变化。

3、通过个人或小组调研活动分析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

4、××地区(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效性调研。

5、科学发展观与我的家乡建设。

6、调查分析家乡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出现的问题。

7、农村基层干部的“发展观”调查及分析。

8、通过个人或小组调研活动分析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意义。

9、调查分析某一乡镇(街道)干部对“海西”建设的认识。

10、海西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调研。

11、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在思想观念方面的新的变化及其意义。

12、以家乡模范人物为例,谈谈什么是人的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3、以家庭某一重大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成功推行为例,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普遍指导意义。

14、调研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分析。

15、运用矛盾分析原理,分析家乡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

16、考察当地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包括宗教、迷信活动等,说明坚持辩证唯物论、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性。

17、联系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重要性。

18、就你家乡青年人的精神生活状况作一次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19、请在你的家乡作一次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的调查,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20、××地区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21、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

22、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分析。

23、当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24、以所调研的农村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例,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原理。

25、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

26、当地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研分析。

27、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28、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29、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化及其发展趋势的调研。

30、结合建国60周年的庆祝活动,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及效果进行调研分析。

31、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32、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的调查分析。

33、当地如何发展自身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4、当地如何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5、当地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经验教训。

36、调查当地如何运用邓小平科技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37、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调查研究。

38、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39、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0、调研近年来当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41、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分析家乡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2、调查我校毕业生在各单位工作表现及其业绩和思想行为表现。

43、调查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伦理价值观的状况。

44、谈谈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

45、调查当地青少年犯罪的具体事例,论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6、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7、建国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成果调研。

48、当地自然灾害和环保问题调研分析。

49、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和谐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50、企业遵循“诚信”原则的现状调查。

51、当地司法“公正”和“效率”状况。

52、文明学校建设调研报告。

53、厦门市“两个先行区”建设的情况调研。

54、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实证调研。

55、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调研。

56、基层政权建设及民主政治发展调研。

57、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58、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59、当地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研。

60、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研。

61、大学生入党动机与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调研。

62、当地村民、居民自治组织选举状况调研。

63、当地农村城镇化进程调研。

64、文明校园建设调研。

65、通过个人或小组调研活动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66、科技兴农的典型调研。

67、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先进典型调研。

68、社会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69、关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调研。

70、某某乡镇水资源污染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71、某乡镇(社区)居民收入差距的调研分析。

72、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73、进城务工青年生活状况与心态调查。

74、我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分析。

75、对使用盗版软件问题调查及分析。

76、反腐倡廉在当地情况如何?

78、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情况如何?

79、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色”变化。

80、某一乡镇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81、不同阶层人员的经济状态和政治状态的调研。

82、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发展调查。

83、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8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

85、贯彻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8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87、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88、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和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研究。

89、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和分析。

90、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的典型调查。

9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县(乡、街道)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92、本地在推进节能减排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93、今年来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

94、油价上涨对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的影响调研。

95、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96、××地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经验调查与分析。

97、××地区耕地利用与保护的调研分析。

98、新形势下当地低收入群众生活保障问题的调研。

99、建设和谐社区(乡镇)的典型调查。

100、大学生勤工助学情况的调查。

注: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各位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调研,并写出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原理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的调研论文。

第四篇:集美大学策划书格式

集美大学第十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三号宋体)

学生··社团(协会)第·届······活动(三号宋体)

主办:集美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集美大学学生··社团

协办:···················

··年··月··日

(标题)关于举办集美大学····活动的策划书(方案)

(空一行)

为隆重纪念·,引导团员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激发团员学生的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大力弘扬我校特有的“三种”精神,充分展示我校团员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广大学生的·,提高团员学生的··,经集美大·

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审核并报校团委批准,集美大学学生··社团(协会)定于··年··月··日在··举办·。·

一、活动名称:集美大学····活动

二、活动主题: ···(例如:弘扬“五四”精神,与祖国共发展)

三、活动时间: ···年··月··日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内容:

六、活动要求

七、安全措施

八、预计参与人数

1、参与人数:

2、工作人员数量:

3、观众人数:

九、附件

1、活动安排表

2、经费预算

3、宣传品样稿(策划书、传单、海报、广播稿)

[附件具体内容应附在落款之下,若版面不够,可另附一页。]

活动负责人:

联系方式:

主办:集美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集美大学学生··社团

协办:·

·年··月··日

第五篇:集美大学期末复习材料

期末复习材料

试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论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以下原理: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这正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又必须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政策,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时空条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就是坚持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超历史、超时空的“左”的倾向,也要反对落后于时空条件变化的右的倾向。⑷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实际情况,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坚持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理。总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坚持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则,也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因此,它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从这个实际出发,是否符合这个实际。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重要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

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

试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原理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政治体制,从广义上是指一个国家的政体,也就是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狭义上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即政党、议会、政府、法院、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组织形式和相互关系。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政体而言,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政党制度而言,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国家结构形式而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及“一国两制”。政治体制是与基本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以及权限划分,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的相互关系的结构形式,组织协调各种机构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等。政治体制改革,顾名思义,是要改革具体的政治体制,而决不是改变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历史形成的,是广大人民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进行选择的结果。它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旧政治制度比较,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持这种基本制度。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着事实上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以及官僚主义问题,这些弊端破坏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新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党的十五大再次重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在当前不仅必要而且相当紧迫。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理由:第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可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可以消除政治体制中的弊端,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加以确认,我们所有的改革最后能不能成功,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原有体制的弊端集中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家长制作风、形式主义等等。这些弊端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体制则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享有各种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如果不切实有效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认真解决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基本政治制度就会发生扭曲,人民当家作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当然就更谈不上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逐步健全人民群众参加管理的形式和制度,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影响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曾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第四,政治体制改革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要求。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建设起来的,而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只有凭借一定的政治设施和制度才能得到贯彻和传播。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政治环境。

与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适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积极稳妥地不断向前推进。主要进展包括以下各方面内容:

这就是:针对我国原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缺陷,并进而针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包括市场机制自发作用固有弊端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发展城乡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和反腐败斗争等各个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推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推进体制创新的重大举措。其中,有些已经取得了令党和人民满意的成效,有些还在继续探索、经受实践的检验。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必须肯定的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是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需要的。对这个制度不是抛弃,而是要坚持、完善和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永远不能动摇这个信念。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尽管可能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但千年以来的历史中曾经有过这样的大好局面吗?这一切发展都是在我们现有的政治体制下发生的,难道这种政治体制要不得吗?!难道制造了那么多危机的西方体制是好的吗?!他们都要改变了,我们还要搬过来么?!难道这是对人民负责?!难道这样才算是社会的“良心”?!

什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正确的方向就是坚持“三统一”。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简单地说,就是在强调民主、发展、自由等的同时,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今天的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意志就没有中国人民的一切。而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为了推进人民的事业的,是为保障并不断扩大人民权益的。在这之外,就是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都要依法而行。“三统一”就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和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正在上演一场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剧。离开了这当中任何一条,我们都会犯错误,人民都会遭殃。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在今后的改革之路上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政权建设,这其中的核心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要有更好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更好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更好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还要有更好的任期和退出机制。

其次是改革完善行政体制,使之更加有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一方面是提高行政的效率,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配置,具体来说是大部制。不光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做了很多尝试。另一方面则是转变政府工作作风,调整政府工作的方式,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再次是推进基层和地方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主要是指村、乡一级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比如: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出现的基层公共事务的人民会商制度,这个制度创新开始于浙江台州温岭的“民主恳谈”,这是现阶段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此外,很多地方人大在吸收人民群众的参与,广泛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比如:浙江温州乐清人大的人民听证制度等。这些都是中国的政治创造,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成果,今后还要继续推广、继续探索。

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势头很好,中国已经确实进入了复兴模式,坚持我们经过长期探索、反复实践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并随着实践的发展继续探索完善,就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即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在一个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并规定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发展方向;矛盾的斗争性则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并最终使矛盾双方突破原有的限度,旧的矛盾统一体解体,新事物诞生。

比如国家之间的关系。世界上有诸多国家共同生存于同一个地球上,共同拥有着地球上的资源。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它们进行贸易往来,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它们也相互竞争,力图在各个方面获得相对多的利益。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合作和斗争中走到了今天的。首先,伴随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形成,各国之间出现了贸易往来,各国开始了交往,使得地球上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比以往更大。其次,随着各国,尤其是大国对现状的不满,相互之间又存在着对立、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许多局部性的战争都是这种斗争激化的结果。战争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不过也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原子弹、氢弹都是在战争背景下诞生的。今天,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和竞争同样共同推动着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由此可见,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商品二因素矛盾

举例说明: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就要进行一定形式的劳动。使用价值的不同属性,决定了劳动的特殊形式。如生产上衣需要裁缝的劳动,裁缝利用尺子、剪刀等缝纫工具,对布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上衣。这种劳动是根据劳动的目的、加工对象、生产手段、操作方式、生产结果等来区分的。这种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它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永久条件,是不以社会形态的变化为转移的。但是,具体劳动的种类和操作方式,都随着生产力和生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和变化。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这种撇开了具体劳动特殊性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它体

现着人和社会的关系。

答:(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价值不能独立存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的内涵

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具体劳动规定什么劳动、怎样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则讲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因而二者是相互排斥的。

(3)无论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价值,都是劳动的产物,并且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劳动是不一样的,即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其原因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它们之间是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劳动二重性为因,商品二因素为果。

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每一种具体劳动,都能够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产品,而每种特殊的产品又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特殊的需要,即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因此,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能形成商品的价值;

价值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而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正是抽象劳动,即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

简述价值量的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出来的商品的价值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增减不定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相等。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一定时间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表明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数量增多,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却减少(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把增多了的商品所含的相应减少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加在一起,其总量与原先的总量一样。反之亦然。

下载体政字〔2012〕43号 -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政字〔2012〕43号 -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美大学毕业论文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组成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顺序如下: (一)论文题目(标题);(二)作者(×学院×专业×届×);(三)指导教师(导师的姓名、职称);(四)中......

    集美大学毕业论文注意

    毕业生提交材料清单:毕业生专题论文,毕业生实习技术报告(含日记),英文翻译及短文,光盘,档案袋。 邮寄地址:厦6门市集美区石鼓路176#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办公室杨秦榕。邮编361021联......

    集美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集美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灵魂工程,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进一......

    集美大学毕业生见习协议书

    集美大学毕业生见习协议书甲方:(就业见习基地) 乙方:(毕业生) 学院专业学历毕业时间 为帮助乙方提升职业技能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根据《福建省省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暂行......

    集美大学聘请客座教授暂行规定

    集美大学聘请客座教授暂行规定 为了加强学校同国内外学术界和知名人士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的学科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规范客座教授的聘请工作,结合学......

    集美大学 暑期论文论文要求

    附件2:集美大学大一、大二学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要求 一、调研论文的撰写要求 (一)调研论文中,既要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分析,又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相关原理,达到理论与实践......

    集美大学文学院实习报告

    文学院毕业实习报告 子曰:听而忘之,见而记之,行而知之。听则聪,见则明,行则悟。11月8日到12月28日的分分秒秒里,我迈出了人生教育生涯中真正的一步,踏上漫漫人生征途的求索道路。一......

    集美大学 暑期论文承诺书

    附件6:集美大学社会实践调研论文承诺书本人(小组成员)郑重承诺:所呈交的社会实践调研论文《》,为自己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研究成果,尽我(们)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