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曹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购买使用农机的热情,农机数量迅速增加,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曹县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曹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28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8596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9567台;耕整地机械14419台,种植施肥机械55294台,农用排灌机械44462台(套),田间管理机械2306台,收获机械4625台,收获后处理机械4122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18549台,农用运输机械123791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379台。农机数量的迅速增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显著提高。去年全县实施机耕作业面积114000公顷,机播作业面积170610公顷,机收作业面积157600公顷,农机跨区作业面积68194公顷。小麦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已向复式、保护性耕作等高层次机械化方向发展;玉米生产播种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收获环节机械化得到迅速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也实现了新突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超过85%。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在抢农时、抗灾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土地流转、繁荣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等方面,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
1、农机化促进工作得到重视。近年来,曹县把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把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现代化列入全县重点工作来抓,确定了包括农业现代化的“三化互动”工作思路,实行“大农口”服务机制,整合农口资源,把农机化耕、种、收水平列入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对农机化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3、农机化扶持政策有效落实。一是落实资金扶持政策。农机购置补贴额度逐年上升,受益农户逐年增加,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方面。按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相关规定,税收部门对全县156家农机生产、维修、销售企业实行减免税收优惠,农机户农机经营作业收入全部免税,交通部门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免征了养路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
4、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机化工作日益重视,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有效拉动了社会对农机化的投入,各类先进适用、技术成熟的农机具不断得到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动了曹县农机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作物耕、播、收、植保、脱粒、农田排灌、农业运输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机化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农机效能的充分发挥,大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劳动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增产增收,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县农机化发展正在实现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
5、社会化服务工作广泛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中的亮点。农机部门每年及时收集、发布作业信息,制定作业指导路线,做好作业机械的审验签证,安排人员随队服务。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推动效应初步显现,逐步向“一条龙”服务模式转变。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全县现有农机经销点51个,农机维修点156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636个。
6、农机化装备结构不断优化。从单纯的粮食生产作业机械向多元化的大农业作业机械化发展,并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近几年推广的农业机械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和其它机械等。尤其是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不断得到推广应用,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7、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近年来,曹县按照“统筹规划、加大扶持、培育亮点”的总体思路,通过政策倾斜、市场引导、精心培育、大力扶持,着力加强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代表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06个,合作社成员2520户,农机大户279户,拥有大型机械3367台,配套机具5623台,注册资金8000多万元,服务农户18万户,2013年服务总收入1.4亿元。其中12个农机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市示范性农机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成为山东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奖励项目单位,2个农机合作社获得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我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成为我县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
8、农机化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一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劳动力转移快速。近年来,小麦、玉米、经济作物等机械化项目的快速推进,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二是机手收入大幅提高,农民快速致富。农民直接经营农机发家致富。一台收获机每年农机作业收入在3万元以上,一大批农机大户涌现,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三是抗灾能力大幅提高,有效确保社会稳定。今年秋旱,涉及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曹县积极组织抗旱机具上阵作业,确保了小麦适时播种,农业机械在抗旱保秋种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种田大户大幅增多,土地流转得到有效促进。种田大户同时多为农机大户,不仅大面积承包了当地闲置土地,还为当地的农户提供机耕机收服务,签订服务合同,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了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机化发展措施有待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新型农机具的宣传、配套、示范工作做得还不够充分,不少农民对先进农机具的增产增收作用不够了解,接受程度不高。
2、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农机站,在册的农机管理员有400余人,但全身心从事农机服务管理的人员不足50人,多年来,县农机部门及乡镇农机管理站未招录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得不到补充,年龄和知识结构日益老化,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突出。其次是农机化事业经费和推广经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
3、农机推广力度有待加大。秸秆还田是目前从根本上解决禁烧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我县大中型动力等配套机械相对少,农户也认为成本高,仍有一些农户没有应用这一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和经济作物机械推广应用工作比较慢,一些列入省市重点补贴的新型农机,我县尚未有配套扶持措施。
4、制约环节有待改进提高。一是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仍不高。尤其对大宗农作物生产,鼓励、引导和组织合作经营、统一服务等方面措施不多,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程度低。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分散是制约我县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农机专业服务尤其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有的地方机耕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进地难、维修难、存放难、加油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机效率发挥。
5、农机安全管理需要强化。农机管理队伍的人员老化、农机监理还存在安全检测设备落后,服务设施陈旧,乡镇农机执法和农机管理站无固定办公场所,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导致许多工作都是勉强支撑,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已明显不适应。农机监管难以实现全覆盖,农机挂牌发证年检“三率”不高,报废农机超期使用等情况较普遍,存在农机事故隐患,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建议和对策
1、提高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充分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自觉性,提高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
2、大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一是要建立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要保持连续稳定的购机补贴政策,不断增加补贴资金总量,扩大补贴机具范围,确保农机推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提高农民的购机热情。要将农机推广等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农机化的有效投入。二是要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整体装备水平。要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长,继续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适合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中小型农机具,不断推动我县农业产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三是要加强农村机耕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县乡两级政府要进一步搞好农田布局规划,建设好机耕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为大中型农机具下田作业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3、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要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要求,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新水平,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把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农机大户作为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扩大宣传,采取更加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培植农机大户和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4、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农机主管部门要密切与公安交警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从解决农机不落户、不办证、不年检、带病作业等问题入手,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培训、教育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机手的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知识的专门培训,努力消除监管“死角”和“盲区”,及时纠正和依法查处各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切实提高农机作业安全保障能力。
5、引导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重要基础条件。要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和统一服务型等多种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尤其要根据我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支持合作组织提供从供种、育苗、机耕、机播、植保、机收的“一条龙”服务,加强宣传示范,鼓励引导农民更多地参与合作经营和统一服务,以规模化促进机械化。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xx县农业机械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为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总站抽调职工深入村屯农户,针对我县农机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xx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xx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省处于上等水平,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名列前茅。截止目前,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1.73万千瓦,全县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66%,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9,651台,小型拖拉机保有量7,512台,拥有配套农具19,975台,水稻育秧大中棚20,000栋,水稻插秧机5,713台,播种机3,129台,联合收获机1,389台。现已组建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6个,水田农机作业协会18个。水稻生产普遍应用机械播种、大中棚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获,旱田也是机械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收获;水、旱田均采用机械整地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调研表明,制约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存在误区。
接受调研的大部分农户对大型农机具整地、播种、收获作业给农业生产带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灾能力、节种节肥、减少粮食损失、增产增收、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等作用认识不足不全。
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盲目地攀比,购置农机具随意性大,出现了各家各户拥有的机具小而全、品牌杂的混乱局面。全县水稻插秧机5713台,最佳作业期满负荷作业可机插114万亩,而实际机插只有80.5万亩,水稻插秧机利用率为71%。水稻收获机1,389台,可完成机收作业156万亩,而实际机收97.1万亩,收获机利用率为62%。拖拉机可进行整地、播种、中耕、田间运输等农机田间作业,可进行各种作业70天,而实际全县拖拉机平均作业只有30天左右,拖拉机利用率只有43%。
第二,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
现有农机装备中,大、小型机车配置不合理,小型多而大型偏少。全县100马力以上拖拉机仅有12台,80-100马力才64台,一万七千多台拖拉机几乎都是中小型。在秋季深松整地、深翻整地作业中,只有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才能达到理想作业效果,能够达到标准深度。我县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4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机多具少,机具配套比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全县拖拉机保有量17163台,配套农具19975台(套),机具配套比为1:1.2,比较合理的机具配套比应该为1:3。农具相对的不足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造成了农机资源的浪费。
第三,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
乡镇农机服务中心设置地在农村,面对农民,本该是最便捷、最有效的农机服务机构,但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没有资金设备等投入,对人员培训少,没有办公地点、维修设施,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维修服务能力差,致使绝大部分服务中心有名无实,已基本失去了应有的服务功能,不能发挥正常的服务作用。
第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局面尴尬,教育培训工作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农机安全管理缺少刚性政策、法规支持,使工作经常出现尴尬局面。比如,农机安全检车没有上路权,为工作正常开展带来极大不便。又如,农用机车已达到报费时限而仍在作业,因为对此没有强制处罚规定,致使农机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农机教育、培训由于近年的投入减少,缺少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薄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农机作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
全县2007、2008年两年分别在清河镇、祥顺镇、乌鸦泡镇、三站乡四个乡镇建立6个农机作业合作社,国家共补贴项目资金240万元。由农机大户出资牵头,其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合作社。目标是通过装备大型机械,集中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带动、辐射周边地区,起到示范作用。
从调研结果看,合作社自经营以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营情况不好。其原因主要是,组建初始,由于分散农户每家都有较多耕地,自耕自种,效益可观,不愿拿出耕地入股,合作社就没有耕地股,合作社大型机具,无活可干,年作业量很少,直接影响收入,只靠对外零星作业来维持经营。
三、对策及建议
第一、对农民认识不高的问题,通过帮助农民分析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使他们提高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要借助媒体作用进行宣传。利用电视渠道,通过编辑播放通俗易懂的节目向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进一步真正认识农机。
二是要强化自身作用进行宣传。农机人要时刻把宣传农机化为己任,做到工作时间专门宣传,业余时间随地宣传,走亲访友顺便宣传,来人咨询借机宣传。
三是要调动乡、村干部作用进行宣传。乡(镇)和村直接面对农户,做农民工作既便利又有效,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宣传农机化,具有事半功倍的便利条件。
第二,对于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大型偏少的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大型机车的补贴力度,提高单台补贴额度,增加补贴机车数量,鼓励和吸引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针对机、具配套比偏低的状况,立足帮助农户制定可行计划,对利用率低的机、具通过组合或买卖等方式调剂余缺,按生产实际需要达到合理配置。
第三,对乡镇农机服务中心功能瘫患的问题,应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项目、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使乡、镇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尽快得以恢复、发展、壮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对于农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相关法规、政策,投入资金、设备,完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支持保障管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第五,对农机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建议在组建合作社初期就应科学论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农民人均耕地少的村屯,来集中土地,严格按照省有关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章程,真正纳入一定数量土地入社,把零散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耕作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发挥出合作社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发展调研问卷
XXXX大学“青春行,中国梦”社会实践服务团 红楼斋主整理
农业机械化发展调研问卷
尊敬的朋友:感谢您配合我们的调查活动。请针对自身情况,请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一、您是否拥有农机设备?
□是□否
二、您拥有的农机设备有哪些?
□ 拖拉机□ 联合收割机□ 玉米收获机□ 插秧机□ 植保机械□ 耕整机械□ 其它
三、您的农业机械设备是个人使用还是商业化使用?
□ 个人使用□ 商业化使用
四、您认为您的农机设备使用频率怎么样?
□ 较低□ 一般□ 较高□ 高
五、您对农业机械的操作、保养、修理知识掌握程度如何?
□ 较好□ 一般□ 较差
六、您获得现有农机操作维修保养知识的途径是?
□ 自学实践□ 集中培训□ 师傅传授
七、您希望进一步学习所购置机型的驾驶操作、使用调试或修理知识吗?□ 希望□ 不希望
八、你认为农机设备应多长时间更新换代一次?
□ 五年以下□ 十年□ 十五年以上
九、您认为农业机械化与手工劳作相比是否占有绝对性优势?
□ 是□ 否
十、您购机时农业机械管理部门给予了哪些帮助?
□ 经费补贴□ 购买指导□ 农机使用技术指导□ 其他
十一、在你看来本村需要多长时间将会实现整体的农业机械化?
□ 一年□ 两年□ 三年
十二、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将小规模土地改革成为大规模土地?
□是□ 否
十三、您认为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农机而管理部门实行刑责统一化是否优于行责分立?
□ 是□ 否
十四、您认为农机跨区作业是带来哪些便利?
十五、您对农机化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第四篇:农业机械化及发展
农
业
机
械
现
状
及
发
展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
农机机械现状及发展
###
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农业物料学和控制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现代农业工程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农业机械的设计与检测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力学和机械工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拖拉机实习等。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国家基础工程农机业 农机产品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使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技、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为此,就我国农机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2国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经济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现状
目前欧美国家水田生产已经高度机械化,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产体系与配套机具。但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和农业生态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产增收为目标的新的农机化技术和机具还会不断产生,20 世纪70 年代德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其动力机械进一步向大功率大型化方向发展以适应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同时复式作业和联合作业机具有了新的发展,开发出了免耕深松灭茬施肥播种1 次完成的机具,以适应保护性耕作多种高性能机具前后挂接进行联合作业。作业机械和运输机械一体化,牧草收获机械集收,割,捡,机械大幅度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而且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生产出了一些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的农业机械。如有利于保护性耕作的深松灭茬圆盘,有利于节水的喷灌机械及节约种子的精密播种机等。并推出了液压旋转双向犁,同时卫星定位激光制导等高新技术也被应用到农业中。例如
(1)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人均耕地较多。在种植业中,主要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所需的大型高效农业机械,如74 340kW 大功率轮式拖拉机及配套宽幅耕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机械青饲料联合收割机等。
(2)英,法等国则为中等规模集约化经营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农业机械以中型为主。意大利是当今世界农机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销售国,其生产销售的拖拉机大部分为四轮驱动
73.5kW 以上的大功率产品,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在各国履带拖拉机生产日渐减少的今天,意大利在20 世纪90年代末的履带拖拉机仍占拖拉机产量的一定比例。
2.2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状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不断将高新光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来使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发展例如将激光技术应用于拖拉机利用激光计算机导航装置在室内荧屏前一人可操纵多台激光拖拉机进行耕作将产量计量器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在收割作物的同时准确地收集有关产量资料绘制各田地的产量分布图将超声波应用于挖土机将微波技术用于杀死昆虫及干燥谷物等除此之外由于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研发出了可代替人或犬放牧羊群的牧羊机械狗能辨别出苹果是否成熟的摘苹果机器人还有无人插秧机无人驾驶拖拉机使用3S 技术等这些产品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3国内农机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十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制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了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上,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强大的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与此同时,国内农机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3.1 国内农机业存在的问题
国内农机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是还不能适应全部的市场需求,如品种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市场急需的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水稻、玉米等作物种植、收获机械,牧草机械,农产品深加工装备等供给不足,还要依赖从国外引进。另外,产品可靠性还不尽如人意,产品制造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流通体制改革快于生产体制变化等。
国内农机业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农业装备开发的难度大;二是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利润低;三是目前的大部分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研发能力很差;四是行业管理水平有待于改进。但大多数农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等状况。农业机器作业期短、功能单一,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含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这也是我国农机行业的现状。国内农机业的发展趋势对农机企业而言,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若要满足市场需求、吸引用户,走高品位、低价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出热点农机,从而抓住市场的制高点。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走符合国情和国际装备制造业潮流的道路。
3.2、国内农机业的优势
3.2.1机遇期
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在2004年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订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地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得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性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
3.2.2建立工业体系
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整个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
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我国农机产品门类复杂、品种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95小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对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显着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
3.2.3增强国际交流
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地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3.2.4可持续发展
走绿色化产业道路,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讲,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3.2.5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
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外农机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场上数量和价格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我国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并且在拖拉机产品上,实现了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第1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研制成功,已在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国内第1台GPS收获机已经在福田重工诞生。
4结合生产实际,产、学、研、推、管相结合。
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
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5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粮食增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6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是放飞梦想的地方。首先,学好专业,注意修养。为使自己三年之后能够插上知识的翅膀飞翔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我必须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增加就业能力。既已定下目标,便有前进的动力,我会勇往直前。不管地经历有多少风雨,我都会风雨兼程。
第五篇:农业机械化发展
关于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5月17日至21日,州政协副主席贺耀荣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四县市10个乡镇,对自治州农机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全州拥有拖拉机6.42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100马力以上)2173台,占总台数的3.38%,中型拖拉机(25一100马力以下)12060台,占18.79%,小型拖拉机49967台,占77.83%。目前,全州农机固定资产总值19.15亿元,农机总动力163.4万千瓦。经营收入累计达12.85亿元,利润总额4.84亿元。种植业耕、播、收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9.06%、92.01%、54.74%,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6%。分别较全疆和全国机械化水平高出
3.4、29.6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使用效率不高。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和“三高三低”现象,即: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常规耕作运输机械多,收获专用机械和高性能机械少。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和产后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畜牧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果业机械化水平低;平原区机械化水平高,山区机械化水平低。1
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基层农机站体制不顺,基础设施简陋。我州多年来,乡镇农机站“人、财、物”归乡镇管理,致使大部分乡镇站的办公场所、经营服务设施、试验基地被挤占、拍卖、流失,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几乎一无所有。全州有65个站,其中34个站无办公室,尤其是农机工作人员大部分被乡镇机关挤占和借用,在编不在岗,专人不专业,农机技术队伍呈现出知识老化,人材断档,新老比例失调,青黄不接的危急状态。如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农机管理站,借用农科站办公室办公,只有一老一少两名工作人员,根本无法从事对600多台拖拉机的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及服务等工作。
(三)农机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推广经费严重缺乏。近几年来,自治州财政每年补贴农机专项经费仅有100万元,大部分县市财政对农机投入就更少。导致农机具更新换代步伐缓慢,与当前面临的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大趋势很不适应。加之金融信贷政策缺失,社会资金吸引不够,使得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机械装备难以推广使用,阻碍着农机事业发展。
(四)农机合作组织不健全,服务功能弱。现行农机户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作业信息闭塞,机械种类少、规模小、利用率低、效率差。形不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格局,难以承载大型农机作业项目。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功能弱,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
(五)小规模土地经营现状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和使
用。小地块、小条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了大型农机具作用的发挥,面积小,插花田、作物杂,导致了农机作业难度增大、作业效率低、能耗增加,严重阻碍了大型农业机械效率的稳步提升。
(六)农机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作业质量不高。现有农机手绝大多数过去仅从事小农机具操作,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地专业技能培训,对先进的大中型农机具掌握不熟练,突出表现在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操作规程不规范,作业质量低下,严重存在着下铧不力,起铧不稳,深翻不透,沟播不直,行距不端等质量问题,与兵团农机作业水平和质量相比,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精耕细作和一穴一粒的精播要求仍有不小的距离。因农机作业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面对农机大户一业独大的强势,有相当数量的农户无奈的选择了顺其自然,造成了机主与农户事实上的价格偏移和心里失衡,农机节本增效的优势难以体现,老百姓意见较大。
三、几点建议
(一)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要科学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种植业机械,要以发展大马力拖拉机为主体,配套发展高架调幅犁、动力驱动耙和大型联合整地机为主的耕、整地机械,激光平地机械,节水灌溉机械,积极推广大型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械,棉花、番茄收获机械、残膜回收机械。要大力推广并重点发展以土壤深松、少耕和免耕等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畜牧业机械,突出发展牧
草收获和饲草料加工机械,配套奶牛机械化清粪、投料,机械化挤奶、鲜奶保鲜、储藏、运输等机械,大力推广猪禽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线,使全州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基地的80%达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养殖水平。林果业机械,重点推广挖穴机械、移栽机械和管理植保机械。设施农业发展,重点推广卷帘机、微耕机械等。
(二)加快体制改革,理顺体制关系。一是认真做好乡镇农机管理站“三权归县”工作。各县市尽快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构与建设的意见》[新政发(2010)25号]文件精神,将乡镇农机管理站收归县市农机局管理,从而真正使农机系统成为协调有序、高效运转的有机统一体。二是积极争取农机购臵补贴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的改善。按照自治区农机局每个站补助30万元的标准,用三年时间完成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工作。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绩效挂钩的工作责任制。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创收,激发活力,调动农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无心干事、无钱干事、无人干事”的问题。允许农机科技人员有偿为农机合作组织提供服务;允许农机科技人员入股参与农机专业合作社搞经营服务;允许乡镇农机站参股共同经营农机合作社。有条件的乡镇站,应把公共服务职能同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积极鼓励乡镇农机站围绕农机化开展有偿服务,增强基层站的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农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于资
金投入。按照新政发[2010]25号文件要求,“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地方财政预算中农机专项推广经费不得低于自治区每安排5000万元经费的30%,建议州、县市人民政府,将乡镇农机站的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现阶段州、县市农机推广经费标准应与农业、畜牧系统站所同等对待。同时,要加大农机信贷和农机保险工作力度。采取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措施,吸引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对农机化的投入,优化农机结构,逐步构建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为支持、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机制。
(四)加强新型农机合作化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要求。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通过机具、技术、劳动等要素的合作,建立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股份(合作)制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扩大服务规模,增强服务能力,引导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服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扶持发展一批农机服务龙头企业,不断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要求。同时,要加强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维护农户的利益。
(五)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改变土地小规模经营模式,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采取“示范带动、培育改造、规范提升、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将分散的土地采用反租倒包,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和各种合作经济组织集聚。以农业机械化推动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推动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形成互动式良性循环格局,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搭建广阔平台,促进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六)实施人才兴机战略,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有关部门要把农机人才培训纳入自治州人才整体培训计划和职教计划,落实专项经费。加大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和农机操作手的教育培训力度,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争2015年达到文化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技术等级均有明显改善,促进自治州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七)尽快制定出台自治州加快农机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推进自治州跨越式发展,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关键手段。建议州人民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尽快制定出台《自治州加快农机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进一步突出农业机械化在自治州“科学跨越,富民强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