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时间:2019-05-12 18: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第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论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现状;发展思路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农业只有加快现代化进程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1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取消对国内农业的各种扶持和补贴,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成绩是主要的。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发展势头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1-2]。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

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3-4]。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3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变化,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4参考文献

[1] 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2] 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3] 伦冠德.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5):247-249.[4] 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

第二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要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阐述了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论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现状;发展思路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农业只有加快现代化进程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机械化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1我国农业及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特点,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取消对国内农业的各种扶持和补贴,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成绩是主要的。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机装备总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农机化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领域不断拓宽。小麦主产区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发展势头正在加快。与此同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也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正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同时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以及发展不平衡,如: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高、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1-2]。

2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化,如不断培育和推广应用各种新的高产优质抗逆品种,利用普及新的耕作栽培、饲养护育技术;二是劳动手段的机械化,即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体系,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与劳动力形成配套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三是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核心技术组成,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如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这一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提高

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是基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新时期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要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角度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3-4]。因此,农业机械化最终要在农业现代化中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3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思路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做出了贡献,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系统部署了建设现代农业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我国今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中,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变化,都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和更快的要求。

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

2.2.3农机门类品种上存在明显缺陷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产环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化水平太低。我国有0.25 亿hm2 水田,稻谷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缺乏适用的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主要靠手工作业,机械播种、插秧只占种植面积的2.2%,机械收获占2.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机播水平的1/10 和机收水平的约1/5,严重地制约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南方一些地区出现的土地抛荒现象与水稻机械化严重滞后具有直接联系。在农田作业各主要环节上,收获机械化是水平较低需求最大的一类。此外,玉米收获机械化在少数地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棉花机械收获仍属空白,具有节水、节肥、节种等性能的机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数量不足、水平

不高的问题,影响了节本增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农机门类品种和适用性上的缺陷,使农机产品存在过剩与短缺并存的现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和农机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2.2.4 农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的作用在于农民的购买、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许多地区存在农民买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数量和水平的提高。其表现为:一是“买不起”。一般农田作业机械,大中型的需要5万~10万元,小型的需要0.3万~1 万元,一次性投资大。而目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支出负担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不足。虽然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购买农机补贴政策,但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二是“用不好”。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农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以及农机技术无偿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农民素质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农民虽然买得起农机,但也用不好农机。三是“效益差”。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比较低,培训机会少,不能科学地使用农机,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时,农机作业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农机具闲置与非田间作业时间多,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2.2.5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整体效益差

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下滑, 农机维修管理关系不顺, 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有实力的农机大户少, 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刚刚起步, 还不够规范。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使用水平低, 农机经营总体效益差。

2.2.6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

大中型机具较少,小型农机具居多,配套率过低,农机作业范围狭窄,致使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的转化。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农机总量增长较快,但先进技术的应用仍较慢;虽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机已开4参考文献

[1] 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2] 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3] 伦冠德.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5):247-249.[4] 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3]

第三篇: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固原市农业机械财政投入分析

摘 要

农业机械化对对促进粮食增产、提高农业总产值、降低农业劳动力使用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优化种植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固原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和自治区在这一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有力促进了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逐步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保障了粮食增产和农业稳定,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真正使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企业得效益,农机装备总量逐年稳步增长,农机装备结构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农业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农业产量快速增加,为固原市农业发展带来重要意义。

关键词:固原市、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分析 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制约突出,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硬约束趋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家庭规模经营小,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严峻挑战。“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方面,要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的农机装备数量,加速机械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应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通过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现补贴精准到位,提高财政投入效率,促进农机装备应用与生产向数量质量并 1 重,机械化作业向全程、全面发展,整体上向优质、高效的转型升级,是适应经济运行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杨敏丽 2015-04-18)财政部表示,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了217.5亿元(人民币,下同)贴补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共补贴购置各类农机近600万台(套),惠及382万户农户。凭借资金支持,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部表示,2013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将超过10.6亿千瓦,同比增长3%;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59%以上,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同时,农机工业也因此受益。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6%,高出全国机械工业行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农机购置补贴设立于2004年,是中国政府对农业的四项直接补贴之一,补贴标准由中央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该补贴已逐步覆盖主要农业机械种类,范围扩展至全国所有农牧业县,资金规模也逐年增加。政府计划通过补贴,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同时扩大内需。据官方数据,这一补贴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03年的35%提高到2012年的57%。财政部表示,为落实中共中央推动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要求,2014年将继续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李晓喻 2014.01.14)

目录

绪论..............................................................4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4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4 1.2 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5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5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5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5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5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5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6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6 2.2.1.农业产值...............................................6 2.2.2.农业产量...............................................7 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7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7 3.1 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7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7 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8 3.2 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8 3.2.1.目标清晰...............................................8 3.2.2.受益直接...............................................8 3.2.3.整合统一...............................................8 3.2.4.操作简便...............................................8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8 4.1 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8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9 4.2.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9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9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9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9 4.3 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9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9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绪论

为全面掌握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今后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通过对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农业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老旧农机装备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1、固原市农业机械化现阶段状况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相比中北部黄河灌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落后,201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4.68万kW,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52.76%,拖拉机拥有量达到4.11万台,配套农机具6.20万部,配套比为1.0∶1.5。农用拖拉机在册管理3.80万台,入户率为92.5%;在册驾驶人员3.4万人,持证率为89.7%;检验拖拉机2.71万台,检验率为71.3%。农机管理机构实编人员170人,高级职称32人,占总数的18.8%,中级职称88人,占51.8%,初级职称22人,占12.9%,技工或工勤人员9人,乡级农机监理参公编制人员19人;45岁以上63人,占37.1%,35~45岁79人,占46.5%,35以下28人,占16.5%。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55个,从业人员964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44个,从业人员788人。

1.2农机化财政补贴投入

2013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701万元,其中原州区1020万元、西吉县1228万元、彭阳县1048万元、隆德县890万元、泾源县515万元。2015年自治区下达固原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4570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4240万元、自治区补贴资金330万元。

中央和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11大类31个小类102个品目机具。固原市用于拖拉机及各种农机具计划补贴资金3095万元、牧草机械210万元、玉米收获机械520万元、马铃薯收获机械750万元及补贴农机作业公司126万元。补贴重点是马铃薯生产、覆膜及残膜回收、牧草收获及包膜机械等特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今年自治区拟在原州区、西吉县和彭阳县实施农机深送整地作业3万亩,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 安排作业补贴75万元,鼓励有条件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承担农机深送整地作业任务。

1.3 农机化财政补贴政策

2015年宁夏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范围覆盖全区22个县(市)区和农垦系统,实施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补贴方式,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包括种植施肥机械、设施农业设备等10大类27个小类79个品目。其中,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而补贴额低于500元的部分机具不列入补贴范围。

此外,凡购买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覆膜及残膜回收机械,牧草打圆捆、包膜机械以及枸杞植保机械、深松机,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再累加补贴20%。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深松机、水稻插秧机、免耕播种和植保机械敞开补贴。

据悉,2014年宁夏农机总动力达到80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2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9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2、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的意义及取得成就 2.1 加大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意义

2.1.1.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支柱型产业,农业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近些年来,随着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农业遭受到了比较大的挤压,加上传统农业的生产力较低,经济效益较低,也使很多农民放弃了土地,投入到了城市建设与工商业之中,导致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特别是在一些山区,由于机械化水平较低,体力劳动繁重,很多人都放弃了农业生产,这也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流失。

2.1.2.能够有效提升粮食产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够不断的提升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效益,这在农业中也是一样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耕地面积的日益缩小,想要保证社会的安定与人们的安居乐业,除了依靠进口之外,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而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高、进度快、质量好、经济合算,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和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农机化水平,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比如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可以进行有效的灌溉,提升灌溉有效性的实现,依靠机械化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科学的进行综合治理,另外运用机械化进行施肥,更可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与吸收率,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的提升粮食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些都是提升农业生产价值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对于粮食产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2.1.3.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随着三农政策的逐步深入,国家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也在逐渐的增大,另外加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我们也都深刻的认识到了:农村要实现小康,关键要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靠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而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实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产技术的推广,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农艺与农机相配套,只有农机发展了,农业综合机械作业水平提高了,这些高产、省工、节本的关键措施才能落到实处,这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上一个新台阶。只有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实行,才能够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当然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业劳动程度,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根本途径,这也为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与生产力。所以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2.2 农业机械化取得成就

2.2.1.农业产值

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13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6.2% 其中:农业产值58.51亿元,林业产值4.53亿元,牧业产值25.3亿元,渔业产值0.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7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72亿元,增长6%。

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9.0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8.9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02.1元,比“十一五”末增加3621.8元,年均增长10%以上;以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对农业增加值占到82%。2.2.2.农业产量

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93.92万亩,比上年减少4.98万亩,下降1.2%。其中:夏粮面积为115.31万亩,减少10.28万亩,下降8.2%;秋粮面积为278.61万亩,增加5.31万亩,增长1.9%。全市粮食总产量79.86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夏粮产量16.72万吨,减少20.4%;秋粮产量63.13万吨,增长6.4%。全市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7.92万头、36.06万头、86.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1.4%、下降3.4% 和增长9.3%;出栏猪、牛、羊分别为19.9万头、26.88万头、89.94万只,分别增长1.7%、7.3% 和14.7%;肉类总产量达到7.42万 吨,增长8.5%。其中:猪肉产量1.48万吨,减少2.9%;牛肉产量3.94万吨,增长12.9%;羊肉产量1.55万吨,增长12.6%。

全市养殖肉牛105万头,肉牛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黄牛冷配改良覆盖率达到95%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1.2吨以上,年加工精淀粉15万吨。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蔬菜产业提供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元。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9.5万吨,粮、肉、蛋、奶、蔬菜、油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平稳。2.2.3.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

2013年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0.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43.98万千瓦,增长1.7%;汽油发动机动力3.78万千瓦,增长1.2%;电动机动力32.62万千瓦,增长0.4%。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11万台,增长3.8%;拖拉机配套农具6.2万台。耕整地机械3.18万台,种植施肥机械5.06万台,农用排灌机械3.58万台,收获机械0.68万台,畜牧养殖机械8.5万台,农用运输车5.97万台。农业机械耕作面积384.2万亩,机播面积291.57万亩,机电灌溉面积54.92万亩,机械植保面积61.03万亩,机械收获面积222.15万亩。2015年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6.04%,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3%。

3、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问题及遵循原则 3.1农机化财政投入问题

3.1.1财政补贴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水平不高,补贴总量根本达不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并且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补贴数量虽不断增加,但间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补贴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按照WTO《农业协定》我国可利用的支农补贴分为以下几方面:黄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提供直接支持的,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根据WTO黄箱政策规定,我国今后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量不能超过48亿元人民币,而现有补贴大约平均每年仅276亿元人民币,离48亿元尚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即所谓的“绿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不直接提供支持的,不必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我国绿箱补贴量较多但结构不尽合理。如我国每年平均支出1514.2亿元人民币,主要对农业提供的“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46.4亿美元),占25%;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所占比重较小,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3.1.2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

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时滞长,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 比较高。如粮食补贴中,山东省每亩补贴的工作成本为1元。河北省在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共抽调2万多人,每人用了近6个工作日。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另一方面,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3.2农机化财政补贴遵循原则

3.2.1.目标清晰

要解决农机补贴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家感到需“补”、需“贴”的地方很多,因此在执行目前出台的少数补贴政策中,有意无意加入了过多的附着功能,使得补贴的目标混杂起来。同时实行直补办法后,农民拿到钱之后,也不清楚或者并不在意政府补贴的具体政策意向,从而使补贴的政策威力打了“折扣”。所以,为了使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出效力,从政策制定者这方面讲,应注意使各项补贴政策的目标指向更加清晰,从政策推行者这方面讲,应注意加大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力度,使补贴政策信号能够迅速准确地传到千家万户。3.2.2受益直接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应当是农业补贴的直接受益者,政府部门和其他中间环节在实施农业补贴过程中只能间接受益。但农民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基层实施国家补贴政策的“代理人”、“经营人”,总会有个别人自觉不自觉地“讨”农民的“便宜”,他们在事实上是“反”补贴的力量,因为他们的行为在实质上损害着农业补贴。所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要加大监督机制的建设,使“跑、冒、滴、漏”降低到最低限度。3.2.3整合统一

世界上并不存在功能齐备的农业补贴,必须设计出各类不同功效的补贴制度,对农业农民实施全面完整的保护。在实施补贴中,应注意区分各类补贴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效用,让各类补贴配合使用,起到综合效用,也起到放大各单项补贴功效的作用。现在各项补贴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掌管,容易出现各唱各的调的现象。努力整合各类补贴使之产生“共振”,当是我们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的应有之义。

3.2.4操作简便

多年实践证明,最可行的办法不一定是“好”政策,而是简便易行的政策。因为有些“好”政策实施成本过高,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好”政策偏于复杂,不易为基层准确把握,基层往往会简单化操作,使那些复杂的“好”政策产生出了“坏结果”。当然,很多简便易行的政策,缺点肯定不少、漏洞在所难免,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简便易行的好处是在执行中不容易走样,容易取得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效果。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也必须朝“操作简便”的方向努力。

4、农业机械化财政补贴改进措施 4.1改善农业补贴管理,保护农民利益 4.1.1.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的法规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补贴长期存在着补贴政策目标短期性、补贴方式模糊性、补贴对象和补贴数额的随意性等,使补贴效果难以集中体现和发挥出来。为此,有必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补贴法规,使之成为支持、保护和发展农业的一项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对农业的补贴数量,把对农业的支持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美国把支持农业的资金投入公众化、固定化并写入农业法中的做法对我国从法律法规上明确对农业的投资数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1.2建立农业补贴综合管理体制

应强化农业部的职能,或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补贴的部级单位或部级的监管部门,整合财政补贴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集中、高效、协调财政农业补贴,解决目前农业补贴多头管理,以及在使用中的“跑、冒、滴、漏”的问题。

4.2 增加补贴额度。改进补贴方式

4.2.1.积极推行财政对农户直接补贴公示制度

对补贴农户的粮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对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资金进行全方位公示,发挥了广大农民直接监督的作用,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4.2.2通过财政补贴,建立对农业投入的激励机制

通过贴息、担保、政策优惠等方式,引导并刺激银行信贷资金、外资、民资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投资的吸引力。同时对目前的财政补贴资金扶持对象、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减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体制性障碍,通过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规费减免等方式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的投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凡是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都可以平等享受财政资金的扶持,从而引导社会资金的广泛投入,丰富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式。

4.3在补贴对象上实现从全面补贴向重点选择的转变

4.3.1注重对农业保险业务亏损的补贴

农业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风险大且难以控制,赔付率高,经营保险业务普遍存在亏损问题,以至许多商业保险企业限制开办或不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支持农业保险业务的全面开展,首先,需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由政府直接开办或政府委托的保险机构开办,经营亏损由财政补贴。这项补贴肯定比财政直接用于救灾支出少得多。不仅能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摊风险损失,而且能极大地减轻财政的救灾支出压力。其次,鼓励地方或农户成立互助保险合作组织,建立农业保险专项风险基金,通过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办法,扶持其发展。

4.3.2重视对农村人才引进、培养的补贴

现阶段的我国财政资金的农村教育补贴主要是对农村学生的补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补贴。下一步,财政资金补贴要对在农村工作的教育工作者T资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农村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培养出人才;此外,对在农村工作或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也要进行工资补贴,使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在城市工作,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到基层展示才华;最后财政补贴还要鼓励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把农民的大学建在家门口,培 养适用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的实施并不妨碍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城市需要的人才不一定必须是高科技人才,农村也不是只需要简单劳动力,应逐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要建立大进大出的人才流动机制,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

结论

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机械根据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取得较快发展,主要通过中央财政补贴与自治区财政补贴,固原农业机械从数量与现代化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的数量与文化程度也有所提高,对固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固原市的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居民生活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本文对于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的研究存在诸多缺点,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研究方法的偏差导致无法完全准确描述固原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程度,只能通过展示不连续的相关数据来为大家展示。对进一步开展研究,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运用更具体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做到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路战远.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思考.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2.[2] 刘兆清.农机化干部岗位培训要把握四个结合.山东农机化,2001(2):9.[3] 马国祥.农机化信息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作用分析.现代农业装备,2009(3):61-62.[4] 徐茜.农机化推广措施研究.吉林农业,2011(9):153.[5] 柳睿.4570万元助力固原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华网宁夏频道,2015:04 [6] 杨敏丽.完善农机补贴政策 提高财政投入效率.2015-04-18,中国经济网 [7] 李晓喻.财政投入加码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中国新闻网.2014.02.14

第四篇: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泰市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1、农机装备总量不断增大,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64万千瓦,农机总值3.5亿元,农用拖拉机10661台,各类配套机具2.88万台件,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2.84亿元。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机械、机播、机收均在95%以上。玉米、花生、地瓜的生产机械化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排灌、农副产品加工、运销机械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农业机械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条件,受到了农民群众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98年以来,新泰市农机局连续七年被省或泰安市农机办评为先进单位。

2、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农机服务范围逐步拓宽。多年以来,我们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满足了全市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要求,有些项目在全省及泰安市处于领先地位。一是小麦机收。我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从1996年的30多台发展到现在的1100多台,机收水平达到了95%,彻底解决了农民三夏期间劳动强度大、怕雨天受损的现实问题,小麦机收工作受到泰安市政府表彰。二是旱作农业开发。针对我市山区面积大,土地贫瘠、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组织大型农业机械,对这些丘陵薄地进行综合开发,将坡地改梯田,小块变大块,深耕加厚土层,“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产量提高了30%以上。三是花生机播、机收工作,在泰安处于领先地位。四是适应我市农业生产的特点,推广自主创新型机具。为适应塑料大棚生产的需要,我们推广了小型微耕机、电动卷帘机等设施农业机械。另外小麦精播、覆膜穴播、座水播种、玉米机械直播也都在泰安起到了带动示范作用。

3、大力加强农机执法工作,农机安全形势稳定。以建设平安新泰为目标,强化农机执法工作,保证了农机安全生产。农机执法人员从源头治理,到村庄、集市、沙场、石料厂等货源集中的地方现场办公,服务方便机手,有效地提高了机进行检审及挂牌。把每年6月份作为全年安全生产月,利用广播、明白纸、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安全生产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农机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另外加大农机打假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根据省、泰安市农机办“打假护农”的指示精神,结合“3.15”消费者保护日,与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密切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假护农”专项治理活动,2005年检查农机经营户90家。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2批次,净化了农机产品经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同时积极开展了农机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已累计办理各类职能鉴定1500多人。

4、农机经营效益提高,农机服务逐步走向产业化。2005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2.84亿元,纯收入(包括国家税费、集体提留、农机经营者所得)1.04亿元,其中个体从事农机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93%,全市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500户。近年来,全市大力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形成了“龙头乡镇站带动农机户、农机大户带动农机户、农机户户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共同闯市场,既方便了农民,又给自己带来了较好的收益.每年的三夏期间,市农机局都组织大型联合收割机外出跨区作业,平均每台联合收割机收入2万元,最高的可收入4万元,跨区作业成为农机户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并逐步从三夏扩展到三秋,从小麦机收扩展到玉米机收,发展势头良好。

二、我市农机事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机投入不足,推广力度受限。由于农业机械(像玉米联合收割机等)一次性投入大,比较效益低,农户购买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去年开始有了购机补贴,但资金非常有限,补贴机具种类和标准都很少,局限性大,我们又没有经费和补贴资金,市财政对农机的投入也比较低。在工作中遇到农机户提出财力物力的要求,我们也无法满足,工作难度较大。二是农机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市一级农机培训机构?市农机化学校被列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六个县市区中也是唯一的,由于没有资金保障,教职工情绪波动,不利于培训人才。大多数乡镇农机站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少数的一人兼数职,根本不能开展正常的农机管理工作,有一个乡镇站全站没有一个在编人员。

三是农机执法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农民对农机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如:车不挂牌,人不办证,不检审,不参加安全学习,农机部门既没有上路权,也没有强制措施,管理起来显得比较被动。进村入户常遭遇对抗,影响干群关系。

四是受自然条件所限,一些农机技术难以推广。如小麦机收、玉米机收,在一些山区、丘陵面积较多的乡镇难以实施,道路窄、机器进不了地;地块小,拖拉机调不过头来。在这些地方,大型机具难以推广,农机化综合水平较难提高。

三、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赋予农机部门的职责、地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关键是要引进和采用新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现代农机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机化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农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办农机化。

2、建立多形式的农机投入机制。农业机械化要继续发展,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采用合理的多元化农机投入机制非常重要,国家资金重点用于农机新项目的开发、示范和引导,集体资金主要用于大中型农业机械以及新型农业机械的发展补助,协助农机户解决购机

困难,农户资金主要用于需要普及推广的机具。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集体资金为补助的多元的农机化投入机制,更快更好地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搞好技术推广。农机化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最终还是靠科技解决问题。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是农机化的先导。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也是先进科学技术推广的过程,必须加快推广步伐。

4、加强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在理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乡镇一级农机管理服务站要提高服务水平。村一级,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实体型农机队和配备专职农机管理员。在全市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功能齐全的农机管理服务网络。

5、严格执法,强化管理,搞好服务。根据《农机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机。一是搞好农机安全管理业务工作,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率和审验率,减少事故率。二是搞好对农机维修网点、供应网点和从业人员的挂发牌证、审验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保证维修质量和机具、配件质量。三是农机技术培训,要适应形势要求,搞好各级各类农机管理人员、操作驾驶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四是组织好农机作业。充分发挥现有机械的作用,同时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膨胀农机总量,不断提高全市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作者单位:新泰市农机局、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农机站)

第五篇: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分析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分析

一、中国农业机械化在快速健康中发展

农业是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受务农人口众多、农户土地规模较小和农民收入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很多农田作业环节还必须依靠人畜力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2001至200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千瓦增长至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长到1728.3万台。2006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比上年增长40%。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二)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着提高。

2006年,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23.4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和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

(三)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不经济。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业机械跨区收获小麦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结合起来,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2006年夏季,全国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39.2万台,完成小麦机收超过3.2亿亩,每天最高收获面积达到1600万亩。目前,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领域正由机械收获小麦向机械收获水稻、玉米和机械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等项目拓展。与此同时,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农机协会、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以跨区作业为品牌和关键农时季节为主战场的农机服务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四)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制开发的扶持力度很大,“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直接投入的农机化科技攻关资金为2800万元,“十一五”时期会超过1.4亿元。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和关键技术日趋成熟,油菜、牧草、甘蔗收获机械技术的创新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一批节能、增效、环保的农机化重点技术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2006年,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在我国北方400多个县(场)实施,推广面积超过2000万亩;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比2005年增加1000万亩。此外,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甘蔗、牧草生产等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农机化技术已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

二、中国农业机械化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国家重视农机化的发展。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依法促进的阶段。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四个1号文件都对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加

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环境、经济条件、技术支撑和社会氛围都非常有利。

(一)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后,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相继颁布或修订完善了配套规章或条例,我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管理已经步入了有法可依和规范健康的法治轨道。购机补贴被国家确定为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中央和地方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和范围逐年增加。2004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资金从0.7亿、3亿、6亿到12亿,连续数年翻番增长。2006年,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对农机化的投入超过47亿元,比上年增加15%以上。这种持续加强的支农惠农政策有力调动了农民购机和用机的热情,促进了农机行业的快速振兴。

(二)农机化技术支撑和装备制造体系日渐强大。

近年来,农机行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主动顺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和现代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重点加强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装备攻关,支持优势经济作物、畜牧产品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使农机化技术的部分“瓶颈”环节和系统组装集成问题得到解决。中国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已经跻身世界农业机械生产大国行列,能够提供适应我国农业生产要求、质量较为可靠的农机产品。民营企业发展成为农机制造业的主导力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得到明显改善。2006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总产值1316.7亿元,同比增长25%。国外农机企业纷纷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在华办厂,一些科技含量高、适应强、质量稳定可靠的农机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满足了农民和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农机制造企业的壮大,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持。

(三)农民和农机户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员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2004年以来,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减少1200多万人,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农民和农业生产对机械化作业的依赖性显着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劳动观念的转变,农民要求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可以预见,我国农机作业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农机热”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持续下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已经成为农业机械投资的主体,2006年我国农村农机户近3360万户,乡村农机人员达到4100多万人,农机销售、作业和维修市场等三类服务的经营收入达到2829亿元,经营农机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三、中国农机化在持续有力的推进

我国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今后中国政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农机化:

一是强化政府部门引导、服务和调控职能,落实和完善扶持政策。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是推进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促进政策。政府将通过购机补贴政策进行产业宏观调控,用补贴增量调整农机存量结构,用集中招标方式调控产品价格,用选择补贴对象的方式推进农机服务专业化,用选择补贴机具种类方式促进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用调整补贴实施范围方式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用实施补贴目录方式扶优扶强企业。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机具购置补贴金额达到12亿,补贴区域覆盖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补贴机具种类增加到7大类24种,玉米收获机械、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补贴试点逐渐扩大,启动花生收获机械补贴试点,县均投入规模扩大,适当向粮食大县和农牧业大县倾斜,提高单机补贴额度,并适当提高血防区农机补贴的比例。除此之外,政府还将加强配套法规及地方法规建设,逐步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信贷税收、机耕道建设和科技攻关等扶持发展政策。二是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共同利用。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后,我们将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

创新,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坚持走共同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建立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基层农机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和投诉监督等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购机补贴资金也将优先用于扶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科技大户和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

三是积极推进农机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促进农机科技成果的应用。我们将重点加强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装备攻关,支持优势经济作物、畜牧产品和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农机企业和农机化技术推广单位的优势,凝聚和整合行业科研力量,做到产、学、研、推相结合,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和科研单位的联合,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增强农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大力发展新型农用工业,增强农机工业的供给保障能力,实现由农机生产大国向农机生产强国转变。重视农机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建立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科技示范户为主体,农机科研、教育等单位和生产、流通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积极推动农机化技术的普及应用。

四是强化农业机械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农机化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管理规章、技术标准,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和认证制度,搞好重大技术推广机具的鉴定选型工作,积极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依法加强对生产、流通领域和在用农机的质量监督和调查,加强农机维修管理,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装备建设,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其驾驶人的安全监督管理,使农机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协调,安全生产和效益提高并重

下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机械化及发展

    农 业 机 械 现 状 及 发 展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农机机械现状及发展 ### 摘要: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

    农业机械化发展

    关于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提升自治州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5月17日至21日,州政协副主席贺耀荣......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一、基本情况定新彝族苗族乡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地处东经106o03,——106o12,,北纬27o08,——27o15,之间。金**公路横贯乡境,境内距离8......

    辽阳市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辽阳市钢铁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一、基本现状 辽阳市的钢铁产业有着20多年发展历史,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改造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我市按照国家、省关于整顿钢铁企业的有关要求,......

    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一五”以来,我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农业机械化的程度如何。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

    无为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思路

    无为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思路 无为县农机推广站 史奇 摘要:在针对无为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全面调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无为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总结了......

    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定稿]

    调研报告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亳州市卫生局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农村卫生既是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也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开展深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