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周恩来精神扎根小学生心中
让周恩来精神扎根小学生心中
三堡乡祁庄小学 吴伟村
周恩来这位世纪伟人,全党楷模,已是家喻户晓。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甘做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毕生的追求。他这种甘当公仆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不停地鞭策自己,使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懈的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远离周恩来总理生活的时代,对周恩来比较陌生,认识比较肤浅,他们只是通过一两篇课文了解到周恩来的事迹,对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人格、崇高品质没有具体和全面的了解。我认为我们在学习周恩来精神的时候,不仅要加深自己对周恩来总理伟大精神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更应该向小学生宣传责周恩来总理的伟大精神,让他们了解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让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深深扎根于小学生的心中,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流传百世。
周总理,他志存高远,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风华正茂的他怀揣理想,东渡求学。他“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诗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对学习与运用、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一生践履。他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并非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腾飞。学以致用,成为周恩来一生的思维“定势”,不仅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法,而且为他提供了孜孜以求的动力,激励着他活到老、学到老。这也使我懂得我们年轻人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这这种品质对我们以及小学生都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周恩来总理的青春奉献给了革命,他领导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总理的心血奉献给了新中国,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他倾心血于人民,尽赤胆于祖国,唯独没有考虑过他自己;他一心为公,相忍为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才华奉献给了世界和平,他的翩翩风度,胆识谋略震惊了万隆会场,征服了亚非人民,吸引了大批大洋彼岸的友人,他在世界舞台重塑中国形象,为祖国赢得更多的国际朋友,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作为一国的总理,他经常与邓颖超同志互勉:要努力学习,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列。这也是对我们现代青少年的要求,让我们能够不停的补充着自己的知识以及不停地锻炼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小学生们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将来就一定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周总理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浮现在我们脑海,他那少年立志,奋发图强的精神永远值得新时代少年学习。
第二篇: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
让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到,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这是《孝经》中的语录。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奇迹。让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今年的这个暑假,是孩子过的比较充实的一个假期。其中,有五天的时间里我把孩子送到了大州公司中,让孩子在那儿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刚知道这消息时,孩子心里激动万分。那儿吃住免费,我教育孩子做好充分准备后,她就踏上了通往学习传统文化的路程。
在那里,孩子见到了那个“班”的“班主任”——傅老师。在孩子的眼里,这个“班”的教师和学生都很奇怪:学生最小的只有六岁,大的十八岁;老师有“爸爸”、“妈妈”、“奶奶”,这真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在那里,孩子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后,就开始了站军姿。其实我的孩子晚去了一星期,刚开始站军姿的时候,是从十分钟开始的,慢慢的增加了时间。孩子第一次集训就站立了半小时,这期间,有的同学挺不住,就休息,因为考验他们的事物太多了,那儿不仅有苍蝇、蚊子„„而且还有小狗。但是孩子坚持住了,我知道这与我们平时对她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她很小的时候,我就引导她做事要专心,要有始有终,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教育她明白半途而废的危害。所以这“度日如年”的半小时她硬是坚持下来了!
吃过早饭后,他们回到教室,开始朗读《孝经》、《弟子规》、《论语》。一天的生活是辛苦而充实的。晚上,那儿的蚊子成群,成群的,孩子们成了它们的“晚餐”,被咬得满身大包,而且很难睡着。做妈妈的又怎能不心疼,但我十分清楚让孩子此行的目的,所以再心疼我也没有让孩子放弃。她也很懂事,她说这些日子里,虽然苦,但是也很快乐,真是苦中作乐啊!她说那里的老师更不容易,既要教育还要照顾他们,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给我一一列举着:吴老师教我们唱了许多歌;傅老师傅老师是一位尽职的“班主任”,关注我们的衣食住行;张老师给我们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她还说,张老师的老伴已去世,身体也很虚弱,但仍忍着悲伤赶来为我们上课;刘老师整天陪我们,与我们一起学习,晚上,洗澡,她帮我们试水温„„晓宏也说,这五天的经历是她一辈子的财富,听到孩子如此说,做家长的又怎能不欣慰?
五天的时间虽短,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注重传统文化对孩子的熏陶,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孩子一定会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第三篇:让爱国主义深深扎根青少年心中
让爱国主义深深扎根青少年心中
共青团湖北省委
2009年第8期 ——文化建设
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国青年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奋进,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创造了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爱国主义具有与本民族历史发展同步前进、与时代主题相吻合的特征,在社会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青年一代发扬爱国主义,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胡锦涛总书记这一精辟论断,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明确指出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同时也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
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核心的是要把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引导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即“六个为什么”),深刻理解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深刻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最本质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引导广大青少年全面认识国情和省情。要紧密联系新中国6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成就和经验相结合的高度,引导广大青少年充分了解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全面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正确看待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要结合省情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系统了解我省经济、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省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
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要通过中国历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培养青少年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引导青少年坚持把改革创新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坚持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自觉将炽热的爱国情感转化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的实际行动,进一步融入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火热实践。
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项战略举措。面对新阶段社会思想深刻变化、青年思想更加活跃的现状,共青团组织必须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青少年特点,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
性和针对性。
一是突出主体性,注重自我教育。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发挥青少年的能动作用,是确保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要坚持引导青年与尊重青年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符合青年情、富有青年味、贴近青年心。要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青少年创造性地自主开展活动,让青年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二是突出层次性,注重分类引导。对中小学生,重在发挥体验教育的作用,通过歌曲传唱、诗文颂读、绘画展览、主题队日等方式,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对大学生,注重运用历史的、现实的、逻辑的方法进行有效引导,强化理性分析,坚定他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对企业青年,着重引导他们把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目标结合起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弘扬职业文明;对进城务工青年,要着重引导他们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就业技能,培养文明观念和创业精神;对农村青年,要着重引导他们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增强科技致富能力,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突出时代性,注重创新载体。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代特色,教育内容要有时代感。紧紧抓住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和话语体系,善于把党主张的“大道理”化为各个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小道理”,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融入青少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在教育引导的手段、路径上要善于创新。
四是突出引导性,注重社会观察。一方面,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党校、团校、青年理论读书小组的阵地作用,通过理论培训、社会实践、挂职锻炼、跟踪培养、对外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青年骨干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引
导,帮助他们充分了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促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理性。
五是突出实践性,注重情感转化。深化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广泛开展中学生“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教育活动,强化中学生在内心深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认同;组织开展“情系湖北”志愿服务行动,在扶贫助困、环境整治、植树护绿、交通疏导、文明推广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年把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具体行动。同时,要注意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与为青年的成长发展提供服务、帮助解决青年主要困难相结合,用具体有形的服务来吸引青年、感召青年,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六是突出群众性,注重扩大参与。要抓住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以及少先队建队60周年等契机,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逐次推进,通过广泛开展面对面宣讲、大力选树和宣传青少年典型,不断掀起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热潮。在组织好面上重点活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指导和推动基层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广泛吸引各界青年直接参与,努力扩大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团组织在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建立完善资源整合、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制,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广大青少年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
第四篇:让礼仪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让礼仪之花在幼儿心中扎根
摘要: 3至6岁的幼儿,模仿性强,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提升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礼仪教育 行为训练 礼仪认知
1、有计划地加强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训练。
结合一日教学设计可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安排以幼儿的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的培养目标,我们安排社会性发展教育内容从多方面涉及一系列教育活动,使之形成综合主题教育的模式,通过主题活动与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相互渗透,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情景表演,让孩子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环境里,得到礼仪教育。童谣语言的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于背诵,对于孩子有着挡不住的诱惑。如:小班的儿歌《轻轻地》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如:情景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观看了生动的表演,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这些活动采用童话故事、寓言、儿歌、情景表演、动画片、参观体验等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趣味性、知识性、鼓动性与针对性,能唤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2、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教育者容易产生误区把德育工作只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早晨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每天早上我们两位老师带着一位幼儿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小朋友早上好”的问候,一个个彬彬有礼的:“您好、再见”的礼貌动作,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仪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现在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再见等,并知道了与人交往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一日活动中不管是在游戏的选择,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间的友情帮助,孩子们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班集体中传播着文明礼仪的气息,洋溢着温馨,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3、创造、提供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
面对独生子女自私、任性、攻击、缺少同情……等问提社会性的问题,教育者往往将侧重点更多地放在对幼儿的教育,然而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的交往空间,幼儿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自由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各种角色,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演练让幼儿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复习、运用和内化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又如:游戏操作活动中我在手工区投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让幼儿用这些材料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的组画。孩子会主动承担,进行分配,经过讨论、商量、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最后共同完成,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大班孩子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打电话游戏”表演正确的接打电话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懂礼仪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的情境表演,最后在再现幼儿的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与评价,进一步巩固“铃声不过三,礼貌问候,对方挂了电话才能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的学习。又如:“帮助别人真快乐”用以大带小的教学形式,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穿鞋袜,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教育者还可充分结合一年中的各个节日活动,开展一些适合幼儿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在自然、社会环境里,如果只把孩子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氛围,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节日文化,通过让幼儿走进节日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庆祝国际三八节中老师在幼儿园课堂内事先对孩子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幼儿简单的手工制作本领。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做花)、尊敬长辈(给妈妈送花)、行为习惯(整理废物)、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使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来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感。“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准备了蚕豆,和小手一起劳动,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看着自己剥好的蚕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劳动过后的喜悦和自豪,激发了幼儿爱劳动的强烈意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了解到了五一劳动节真正的含义,感受到了辛勤劳动者的光荣!
4、家园同步教育
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孩子这一张“白纸”画的好还是坏,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试想:家长如果平时就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一方面,请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家长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观察家长,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家长和别人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班级中的教师、小伙伴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请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品德教育,必须家园同步进行,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5、积极评价,促进内化
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我们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偶发事件采用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了问题和问题情景,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适当的评价不仅起督促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以激励。我们运用“礼仪小宝贝、“每周之星”等的评比活动,同时,在班级墙面环境中,我们开设了礼仪特色板块,结合阶段礼仪重点,定期更换特色板块内容:让幼儿相互评价,彼此对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家园联系的“月评价”和“学期幼儿测评”等,促使幼儿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引导幼儿虚心好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幼儿的实践行动。一项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个阶段就能实现的,坚持不懈地进行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只有这样,文明礼仪之花才会在幼儿心中扎根。
第五篇:周恩来精神
1、淮安分行营业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银行消费者这一特殊类型的消费者进行特殊保护,(1)将银行消费者安全保障权(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知情权,获得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知识的权利、公平交易权、求偿权进行细化分析,以便做到详细清楚地了解。(2)同时积极履行相关的自身义务,除承担一般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外,还依情况承担风险提示业务、保护消费者金融隐私的义务、消费资讯揭示义务、不得通过服务章程或者格式合同与条款向消费者转嫁风险的义务、参加存款保险的义务,确保消费者放心。
2、同时,及积极配合银行业协会的指导、监督,促使其成为银行消费者保护的重要辅助手段。
3、营业部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行动,切实保护银行消费者的权益。
一是不断开发适合消费者的特色产品。大力开发电子银行交易渠道,先后开通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转账机、家易通等产品,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服务。二是精心组织,采取进商户、现场咨询等方式,积极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开展了多种多样专项宣传活动。三是认真做好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在营业大厅明显位置公布了服务收费价目表、日常投诉受理电话,摆放了客户意见箱、意见簿;定期开展客户回访和问卷调查,多渠道、多方式收集金融消费者的投诉建议。四是针对自动取款、存款机相关业务,设置了专人负责,每天都对机器进行维护,保证消费者的用卡安全,确保消费者的账务正确。五是强化服务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现场暗访等方式,监督检查柜面服务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采用“神秘客户”方式,不定期对全行营业网点进行柜面服务暗访,以客户体验视角监测营业网点服务环境及员工服务行为,了解营业网点服务规范履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