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材料:某县坚持科学发展促扶贫深刻变革

时间:2019-05-13 03:0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材料:某县坚持科学发展促扶贫深刻变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材料:某县坚持科学发展促扶贫深刻变革》。

第一篇: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材料:某县坚持科学发展促扶贫深刻变革

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材料:某县坚持科学发展

促扶贫深刻变革

XX县作为全省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9县之一,按照“抓扶贫就是抓经济,既要富民又要富县,既要增加农民收入又要改善基础条件”的思路,把扶贫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走科学发展式扶贫新路子。

——农业结构转型了。由过去的分散种养植,发展到现在的设施农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技能型劳务输出等多业并举,设施蔬菜和设施规模养殖两大主导产业,XX年完成产值21.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1%。

——农民收入拓宽了。农民由单纯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由原来的单纯种养殖收入拓展到租金收入、股金收入和进公司务工的薪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188元、XX年的4021元,增加到XX年的5010元,分别增长20.7%和19.7%。

——农村环境变美了。硬化村街道路142.9公里,清理垃圾和杂物30万吨,拆除危房493间,粉刷墙壁110余万平方米,村庄周围全部绿树环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增强了。全县范围内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实施集中连片供水和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有效灌溉面 积达到14.6万亩,对39个村进行低压电网改造,改造危房5000户,完成3条旅游道路44.6公里建设,建村卫生室346个,新建村幼儿园3所。

一、扶贫攻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把“五位一体”作为培强产业的主要模式

在产业培育上,彻底打破以往一家一户的惯性扶贫模式,鼓励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用集体的力量攻破资金、项目、技术等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为引进龙头企业搭建平台,仅XX年一年,即在设施规模养殖产业上引进了XX二商二期、XX德清源、湖南佳和、XX弘基集团等龙头企业,在蔬菜种植上引进了富京、崇园、攀宝、龙和、华耐等10多家公司。

联建经营,农民受益。鼓励农户组建合作社,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5家,发展社员6710户,辐射带动农户1.95万户,年实现经营收入近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1%。通过合作社运作,探索了村集体以土地和水电设施入股、群众参与的联建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无资金、无技术、无场地难题,规避了市场风险,收入更有保障,并通过土地“大流转”形成了土地租赁、入股分红、入园打工“一份土地挣三份钱”新格局。

金融联动,破解难题。成立担保公司,企业和农户与县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破解了融资难题。

“五位一体”的有力实施,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农民走股份合作的信心倍增,积极参与合作社组建,使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实现了“两减两增”:即传统种植作物减少,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增加;分散养殖减少,标准化设施规模养殖增加。以玉米为主的传统作物被经济作物取代,蔬菜种植面积由10万亩增加到14万亩,形成了“百里绿色蔬菜产业带”;规模养殖场由30个增加到81个,其中千头规模养殖场由4个增加到21个,万头规模养殖场实现“零”的突破,达到6个。

二、扶贫攻坚与城镇化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综合水平的主攻方向

一是注重发挥“规划”先导作用。突出规划的科学性,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河北农大、铁道学院等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幸福乡村》建设等规划。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计划为契机,规划以中心村为战略举措,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县建成100个中心村,行政村由440个撤并到303个,自然村消减三分之一。

二是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探索了村企联建、整 体搬迁、改造提升和市场运作四种建村模式。龙关镇尤家沟村依托当地企业优势,通过村企联建,解决了新民居建设资金难题。雕鹗镇康庄村和三道川乡老栅子村,实施整体搬迁,通过旧村复耕,解决土地指标难题。大海陀乡二炮村、雕鹗镇尤庄村就地对原有民居实施改造,避免了大拆大建。后城镇后城村通过市场运作,筹资1.8亿元,建设新民居住宅楼,使农民享受市民居住条件。XX年,全县共打造16个新民居示范村,为今后新民居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

三是注重发挥“项目”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注重农村项目建设,整合力量,把新民居所在地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主战场,水电路讯房全面跟进,综合施治。另一方面,注重引进大项目入驻,成立对京招商联络处,专门安排一名副县长主抓,加强与XX对接,把引进的10余家央企、民企项目全部建在农村,引领农村发展。

四是注重发挥“环境”的促进作用。注重发挥优美环境对农村生产生活信心的提振作用,以“四清四化”为载体,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体工作中,坚持集中治理与常规巩固相结合,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推行“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运作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责任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13万群众主动参与,自动酬劳10万余个。

三、扶贫攻坚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撬动杠杆

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格局。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引导,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1+X”大资金投入格局。第一,财政投入为先。县财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00万元,撬动各方面资金14.4亿元投向扶贫。资金整合到位。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打捆使用”的原则,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水利、交通、住建、扶贫等部门资金2.5亿元,实现了项目资金投入由“单兵突击”向“集团作战”的转变。其次,部门和企业帮扶。争取省发改委等定点帮扶单位资金967万元,争取省扶贫专项资金1470万元,争取企业社会捐赠资金1130万元。第三,搭建融资平台。成立霞城投资公司和霞丰信业投资公司,增加“三农”贷款担保业务;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协议,开展五户联保小额信贷。利用省、市、县担保资金,累计融资6亿元。

二是完善政策激励机制。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围绕土地流转、蔬菜种植和生猪规模养殖,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关于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贫困村农业重点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土地流转方面,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网络队伍,分级成立规划办公室,全县共流转土地8.9 万亩。在产业扶持方面,县政府出台政策,对蔬菜种植和设施规模养殖给予补贴。在蔬菜大棚上,依据类型,给予3000-XX0元补贴,并对农户贷款建棚给予财政贴息1年,对新增规模露天蔬菜给予扶持,政府提供每亩200元补贴资金。在设施养殖业上,依据规模,分别给予30-100万元补贴,贷款部分财政贴息2年。

三是建立人员保障制度。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选派1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任村“第一书记”,实行“集团化”帮扶。为加强对驻村人员管理,建立“月计划、周督导、半月调度”的工作制度和驻村工作人员、派出单位、乡镇党委、督导组、联络员“五位一体”捆绑连带责任追究机制,激发了驻村人员的工作干劲。

四是强化工作考核督导。建立产业项目、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台账和例会制度,领导小组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纪检、组织等部门组成巡回督导组和检查指导组,定期督导,严格奖惩,跟踪问效,有力助推扶贫攻坚进度。

四、扶贫攻坚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村级层面,实施“三个起来”管理体系。“三个起来”,即社会新风树起来、美好家园建起来、脱贫致富干起来。建立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组织、村代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谐促进会“六位一体”的农村组织管理体 系。一是创新村党组织形式。创新了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链上建支部三种基层组织设置模式,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落实村代会制度。1万多名村民代表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拆迁、征地、土地流转、四清四化、产业培育等诸多难题。村监会负责监督村务公开、村集体财务,给老百姓一个明白。二是鼓励成立经合组织。在经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实现了“办一个专业社,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的目标,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建立和谐促进会。在44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和谐促进会,划小了农村社会管理层次和维度,农村各种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就地得到解决,信访量平均降低60%。

在乡镇层面,实施“四个一”服务体系。一是给乡镇党委、政府下放一批权力。把涉及公安、民政、计生、林业、国土,人事等12个部门的39项权力下放到乡镇,解决了乡镇想办事无权和权责不对等问题。二是每个乡镇建立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四个一”的核心是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县便民服务中心的示范引领下,形成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全县18个乡镇全部建成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中心,年办件量达1.3万件,确保群众办事不出远门、不跑远路。三是建立一套民情档案。民情档案包括村情档案和户情档案两方面,安排专人管理,形成一套完备的电子档案,供群众随时查询,全县18个乡镇共建立民情档案20多万份。四是发 放一张党群联心卡。全县共发放联心卡20多万张,接到群众电话600多个,解决百姓问题2056件。“四个一”的实施解决了“乡镇协调靠感情、群众办事靠人情、百姓诉求靠交情、领导决策缺实情”等一系列乡镇管理难题,建立起党联系群众新型纽带。

XX县扶贫开发的实践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是扶贫开发的支撑点在产业,落脚点在群众增收,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种植结构,向经济作物转变,按照“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思路,结合当地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选准主导致富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经合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让群众广泛参与到产业经营中,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二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在农村,主体是人民群众,如何让群众从内心理解、拥护扶贫开发的好政策,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扶贫开发这场工作热潮中,是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是扶贫攻坚必须作为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工程,破除以往扶贫部门“单打独斗”的旧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部门帮扶、社会推动”的扶贫攻坚合力,推动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扶贫开发必须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产业扶贫统筹考虑、整体推进,从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瓶颈入手,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入手,动 员全县上下力量集中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生活环境,与城市相当的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

五是扶贫开发必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解决乡镇管理难题,畅通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拓宽群众参政议政渠道,解决村级组织管理难题,提高基层民主自治水平,实现党组织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全覆盖,这样才能让群众更有自觉性,更具主动性,工作更有干劲。

第二篇: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是摆在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新考卷。

一、“枫桥经验”产生的背景探源。

浙江、江苏环抱长三角地区,上海市被其环绕。近现代以来,受到了现代文化洗礼,工商业发达,人们的权利意识十分强烈。因此,矛盾纠纷特别多。这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厄迪惯习理论可以作出合理解释。惯习理论认为,行动是由关于在社会世界中如何运作的实践。它的特征是:其一惯习具有相对普通性与绝对特殊性相统一的特点;其二惯习是一种非形式化的实践知识,而非推论的或意识层次的;其三惯习具有使用上的迁移性;其四惯习抵制变化;其五客观结构的内化过程,不仅是心理的过程,而且是具体过程,体现在人们的姿势、步态和语言风格上。用惯习理论解释江浙一带经济发达、百姓精明,做事认真、讲求效率,矛盾纠纷繁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枫桥经验”的变化、发展创新。

(一)枫桥经验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开展了普遍的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如何达到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教育改造少数人的目的,当时并没有一套真正成熟的做法,而枫桥镇创造了“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批示:“要各地效仿,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第二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枫桥创造了依靠群众改造流窜犯,帮教失足青少年的成功经验。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枫桥镇又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范。

第四阶段:新世纪以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枫桥经验”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注重德法兼治,创新方法,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第五阶段:近日,总书记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中明确把“枫桥经验”概括为“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强调要“紧紧扭住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发展好。

(二)“枫桥经验”密码:发挥政治优势,相信依靠群众,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平安。

(三)枫桥经验升华。2004年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将“枫桥经验”纳入“平安浙江”建设,创造性地发展了:综治工作中心、综治进民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民主恳谈、和谐劳动关系等。浙江省公共服务平台(81890)建设,已达86.5%的乡村,党员干部把“脚板”与“鼠标”“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把“枫桥经验”变成“网上枫桥经验”。

(四)时代在变,方法在变,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根本目的始终不变。浙江省在坚持“枫桥经验”上,坚持五个注重:注重源头治理,预防在先,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注重整合基层力量和资源,夯实社会平安根基;注重专群结合,群防群控,构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线;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着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注重统筹谋划推进,坚持发展稳定两手抓,“经济报表”、“平安报表”一起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浙江省平安浙江建设收到了明显成效,该省信访总量、刑事发案率,以及安全生产事故都呈现了明显下降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为“两高三降”:两高即人民群众满意率“高”,矛盾化解成功率“高”。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浙江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5.93%,连续九年保持在较高水平,被认为是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2012年浙江省共排查各类矛盾41.4万件,成功化解40.51万件,化解率达97.85%。

“三降”即刑事发案、安全生产事故和信访总量明显下降4.3%和6.8%,连续九年实现三个“零增长”目标。

三、“枫桥经验”创新。

江苏省南通市贯彻“枫桥经验”,创造出南通大调解模式:党委政府领导,政法综治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方式,形成了集控制、调解、处置一体的工作格局。

南通模式呈现四个特征,即联动性、实体性、专业性、权威性。即:

其一联动性。南通市大调解的关键在于“大”,“整合资源,整体联动”是南通大调解最为显著的特征。(1)在组织架构上,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单位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调解大格局。该市健全了市大调解工作委员会、县乡调处中心、村居级调处站、十户调解小组和基层调解信息员纵向到底的调解工作大网络。(2)在内涵建设上,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形成了化解矛盾纠纷的大合力。县、乡调处中心整合司法、公安、城建、信访与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资源,健全公安、检察、法院与大调解对接机制,结合运用多种手段对社会矛盾纠纷进行调解。(3)在工作机制上,融矛盾纠纷调解、听证对话、风险评估、调解处置于一体,形成预防、发现、受理、调处和化解的工作大体系。县、乡、村调处中心(站)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实行“零报告”制度,对政府即将出台的政策措施与项目进行听证对话。

其二实体性。南通市大调解的运作在于“实”,“实体运作,规范运行”,是南通大调解的核心要素。一是做实专门机构。全市9个县(市、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均为党委、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调处中心主任由党委分管领导担任,配备两至三名副主任,工作人员9—11人;122个乡镇(街道)调处中心作为大调解体系的主要支撑,各配备不少于二名专职调解员;2255个村级调解组织与村(居)综治办、警务室三位一体,各配备一名专职专干、一名驻村民警、二名专职调解员。二是落实工作责任。赋予县、乡调处中心矛盾纠纷分流指派调处调度、调处督办、“一票否决”建议和渎职责任追究五大职权。县级调处中心履行对辖区内调解组织的指导、协调、管理、培训、督查、考核职能,受理调处一些行政争议和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乡镇调处中心负责调处自身受理,上级指派和村居委协调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村(居)调处站负责调处本村居民一般民间纠纷的排查和调处。

其三专业性。大调解的活力在于“专”,“一综多专,专业调处”是南通大调解机制的成功创新。综就是县、乡大调解中心作为综合性的调处平台;“专”就是专业化调处机制,包括医患纠纷调处,劳资纠纷调处,环保纠纷调处、交通事故调处,以及公安、检察、法院与大调解对接机制。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劳资、拆迁、环保、交通等专业专业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使大调解工作显现出综合性平台不断加强和提升、专业性机制不断创新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其四权威性。大调解的权威性在于“公”,“公信力强,权威性高”是南通大调解机制的内在品质。南通大调解,既坚持党政主导,又保持调处中心作为社会组织较强的独立性,使之能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政策调解、依法调解、以德调解结合起来,使矛盾得到公正化解,以公正赢得公信。南通市从司法、劳动、工商、医院等职能部门选聘一批群众威信高、熟悉法律政策、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员担任调解员;乡村调解员以长期担任农村领导工作,情况熟悉,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为主,以他们在群众中心公道正派的形象赢得公信。坚持“阳光调解”,健全听证认证,公示公告、督查回访等制度,做到纠纷状况公开,调处过程公开,调处结果公开,以公开赢得公信。大调解在江苏生根开花结果。江苏省自2003年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3.14万件,防止民转刑11935件,越级上访3993件,群体事件3448件。

四、主要启示:

从枫桥经验到南通模式,充分显示出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命力。但是,在建设法治中国的今天,包括平安中国的建设,如何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在省级以下地方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建设地方法治政府呢?我觉得要搞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赢得省市县乡党委一把手的重视。在**,中央赋予了先行先试试点工作,无疑是转型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手抓发展、改革,一手抓稳定,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浙江、江苏的平安建设之所以卓有成效,关键就在于各级党委一把手重视。

二是要出台地方法规,为大调解给予立法支撑。在国家层面,《人民调解法》也已出台,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从南通发端的大调解实践再次证明,没有省级人大细化《人民调解法》的地方立法,就没有办法解决大调解涉及的人、财、物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不能解决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机对接。因此,省一级的地方立法势在必行。

三大调解的社会化拓展势在必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调解面临许多新情况,广大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一要做好人民调解员的选任工作。注重地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员工作并具有一定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人选任

到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来。二要做好人民调解员的法律培训工作。要下大力气,组织培训村级人民调解员,切实提高广大调解员的法律素养,为人民调解工作打好基础。三要做好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职业化工作。要从离退休法官、检查官、公安民警、部门离退休基层干部中,选任人民调解员,要注重邀请热心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老教师、老专家、老学者参与人民调解。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的综合机制。因此,认真落实“枫桥经验”和南通大调解经验,对我们来说仍任重道远。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坚持改革创新 谱写时代华章——探寻学校的变革发展之路

坚持改革创新 谱写时代华章

——探寻一中的变革发展之路

10余年前,受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学校规模扩大的同时,出现了生源外流、师资流失、管理混乱、教学质量滑坡等情况。在此困境下,2007年,张玉坤同志临危受命,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带领一中人负重奋起,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探寻突围变革之路,从而实现了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从低谷跨入全市先进行列,教学质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坚持以干部人事改革为先导,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领导干部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整体年龄偏大,“新鲜血液”供给不足,精通教学业务的人员不多,不能发挥领头雁作用的现状。该校把干部人事改革作为首要议题。为使改革活而不乱,他们深思熟虑,排除阻力,不徇私情,坚持以“用好的作风把作风好的人推上前台”为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民主程序,分别对副校长、中层干部实行了两轮竞聘上岗,数十名年富力强、业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认可的一线教师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一中干部梯队建设已经形成,选拔机制日臻完善,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该校多次被评为全县干部作风建设先进单位。

坚持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着力提升育人质量。近年来,**一中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办学,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2016年,该校启动了“多元办学创新思路及优才”培养计划,制定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名校对接,学习和探索名校特色办学经验。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合作,加盟了全国中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联盟。与山东大学数学院、物理学院合作,建立起了新的奥赛培训合作机制。成立了“优才办公室”,遴选出各学科专、兼职拔尖创新人才辅导员,加强对优秀学生的专职培训。在突出尖子生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规划设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收到明显成效。2019年高考,该校无论重点还是普通指标均取得较大突破,再次为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坚持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关键,着力打造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借鉴名校管理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打破原有的以年级处单一横向管理为主的模式,实行分管校长、年级处、职能处室综合管理、纵横结合的网格式管理模式,达到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整体推进的效果。同时,强化以制管人,以制管事,建立了涵盖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各层面的管理制度120项,把学校工作全部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坚持以分配机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动力。本着“一切向前勤倾斜,为教学一线服务,上课多少不一样,上课好孬不一样,班级管理好坏不一样”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分配体制,实行既重过程,又看结果的综合考评办法,实现了利益分配的最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抓手,着力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公开竞标,引进竞争机制,盘活了食堂、印刷厂、学生宿舍、卫生室的承包经营,解决了后勤工作资金投入多、管理难度大、运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难题;通过拍卖经营权、吸收社会资金建立了综合服务区,解决了学生生活问题。对涉及敏感的工程项目、大件购置等,全部实行对外公开招标,对不能招标的项目,均由审计部门审核把关,一切工作都在阳光下操作。2010年,学校被评为全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2018年,学校餐厅成为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现场会观摩点。

有革新才有发展,**一中的改革为其积聚了腾飞的力量。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教学示范校、省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市文明单位、全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全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科技大学优秀生源基地,……,这些殊荣纷至踏来,见证了该校改革的卓越成效。

第四篇:农业人口意外保险经验材料创新思路助发展真诚合作促双赢

创新思路助发展真诚合作促双赢

--志丹支公司“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经验交流材料

(2009年2月7日)

各位阳光同仁:

在过去的2008年,我们志丹支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阳光文化”为指引,以业务拓展为目标,按照总公司“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辉煌”的公司发展战略,全体上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各项经营指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营业绩。特别是我公司开办的“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更是开创了全国保险界的先河。现将我公司开展 “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做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希望我公司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借鉴。

一、独辟蹊径,创新思路,构想开展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我公司自2007年9月份成立以来,在业务发展上不断开拓创新,把业务的发展重点放在非车险业务的拓展上。二00八年,中支公司计划在我公司办理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这一计划下达后,我公司针对志丹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政府积极寻求为农民办实事好事的现状,将此做为开展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切入点。据调查,在志丹县10.5万农业人口中,每年

1发生各类意外事故死亡致伤约200起,患重大疾病,医疗费花费在1万以上的约180余起,灾害事故和疾病成为制约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积极响应县委、政府提出的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新志丹”的要求,促进县域经济平衡发展,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提高农民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我公司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议为全县农业人口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运作模式,构想是由“政府买单、农民受益、公司运作”三方联动共赢,开创出了意外险销售的新模式,也为非车险业务拓展创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二、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成功签单全县农业人口意

外伤害保险。从2008年初开始,我公司以“成本、盈利、发展”的核心主题为业务发展的战略指引,通过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市场营销和运作推动意外险的快速发展,实现公司业务规模与盈利的双飞跃。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沟通协调。延安中心支公司领

导高度关注我公司与县政府的业务洽谈情况,曾先后两次亲临公司作指导,听取公司关于对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承保、理赔等方面的专题汇报,指导公司确定工作思路,参加与县政府主管领导的业务洽谈。我公司经理、副经理经

常奔赴在县政府各部门之间,积极疏导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公司针对农业人口意外伤害保险客服工作的具体需要,制定并加大对此项险种的投入和倾斜力度,保证了各环节的服务措施,通过创新的服务思路和特色的服务手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执著的敬业的精神赢得到了志丹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二是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在取得县政府为全县农业

人口办理团体意外保险的意向后,我公司面对此项新型险种的历史空白,在毫无任何参考资料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在阳光文化的指引下,以阳光发展观与价值观为统领,将“价值发展、实现盈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制定出分三步实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以“成本”为战略保障。通过大量的市场摸底、调研,对采集到的保险信息和市场动态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与此同时有6家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参与此项业务的竞标,竞争十分激烈,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积极探索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办法和策略,研究制定出了专门的《志丹县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承保方案,进而有力地提升了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步,以“盈利”为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千道理、万道理,不盈利就没道理”的经营理念。我公司结合对志丹县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市场总体形势的调查分析,发生意外死亡伤残的每年大约在30-40人之间,这就

为我们开办此项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利润空间。第三步,以“发展”为战略指引。公司要发展必须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就必须发展有价值的业务,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就是很有价值的非车险业务。在业务还没有确定开办之前,我公司多次向县政府递交承保的优惠政策,理赔的具体服务措施。终于在2008年的5月6日的志丹县政府常务会上全票通过,由我公司承办全县“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标的为全辖所有农业人口10.5万人,承保计费人数7万人,优惠率为33%。保险金额为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限额每人1万元,总保险金额7亿元。保险费率为1.4‰,保险费为98万元,由县财政统一列支。

三是成立专门机构,搞好理赔服务。在中支公司领导和

志丹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了更好地为农业人口提供及时周到的保险理赔服务,体现“满意在阳光,理赔在阳光”阳光保险公司的特色服务,我公司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意外险部,由1名副经理主管,抽调2名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和客服人员负责管理及理赔工作,设立24小时报案电话,并配备了专用查勘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相关的硬件设施,为承保客户提供从签发保单、收取保费到受理案件、查勘定损、理赔计算、赔款支付等一站式保险服务。树立了阳光保险公司在行业中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是强抓业务落实,让农民受益,政府满意。自业务签

单意外险部成立后,我公司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别到12个乡镇就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进行宣传,让这一“政府买单”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公司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按照行业协会公布的保险服务标准,认真进行落实,并就农村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业务特点,制定出了六项承保服务制度和八项客户服务措施。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客户的监督。定期向县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赢得了政府的高度信赖和农民的良好口碑。也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稳定了与县政府的合作关系,取得了相互信任与支持。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创新思路求发展,真诚合作促双赢,才能带来业务发展上的突破和业务规模的稳固增长,逐步提升阳光保险公司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巩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以上是我们在签订“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县域

通保第一单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代表过去。新一轮的目标、新一轮的考验又交付在我们的肩上。2009年,我公司将根据总公司战略目标中的具体要求,牢记“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销售工作思路。团结协作,创新奋进,真抓实干,将工作做细、做实,真正使工作落到实处,确保2009年各项工作目标顺利

实现,为公司的可持续有价值发展再做出新的贡献。

阳光保险志丹支公司

二〇〇九年二月七日

第五篇: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某工业区创新运作模式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某工业区创新运作模式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创新发展典型经验:XX工业区创新运作模式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XX市XX工业区位于天安门正南50公里,总体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XX年6月28日,经XX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XX年3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开发区。建区以来按照“产业园区化、技术高端化、生产低碳化、服务公共化”的思路,突出“高端发展、绿色崛起”工作理念,着力抓龙头、上项目、聚产业、优服务,开创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XX模式,实现了由“筑巢引凤”到“腾笼换鸟”的巨变。截至目前,XX工业区签约引进项目348个(其中亿元以上132个),项目总投资499.8亿元、2.29亿美元,已竣工投产项目84个,在建项目61个。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12.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0.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8亿元,实际利用内资29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97万美元,实现出口额64378万美元。截至今年5月19日,完成财政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2.5%。在XX工业区的带动下,XX县域经济快速 发展,XX年GDP完成92.7亿元、财政收入19.38亿元,分别比XX年增长121.8%和735.3%。

近年来,随着XX工业区的快速发展,先后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大环保园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省级十强开发区”、“XX最具品牌影响力工业园”、“XX最具影响力产业新区城市”等荣誉称号,XX工业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创新“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运营模式

“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运营模式,即: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经营,专业化招商;标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其主旨就是把XX工业区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运营模式对其进行开发建设。XX年6月,经XX市和XX县两级党委、政府反复论证,决定把XX工业区作为一个整体项目来运作。由XX华夏房地产公司出资成立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XX县人民政府与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开发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由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XX工业区的投资开发主体,全权负责XX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同时成立XX工业区管委会,作为XX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立足于发挥政府独有的政治、政策、行政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从规划执行、辖区居民、社会秩序、公共事务、基层组织、企业监 管等方面入手,担负辖区区域管理工作职责及土地征用、企业服务等中心工作。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创新性,负责资金筹集、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着力解决资金、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等难题,有效解决了XX工业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创造出了1+1>2的效果。

(一)政府搞服务,主要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职责履行到位。在管委会设立发改、财政、国土等11个职能部门,组建专门专业保障队伍,负责为入区企业跑办相关手续、搞好协调服务。其中,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保障组,主要负责协调项目各类手续办理过程中的有关事务;政务效能监察组,主要负责对各职能部门政务服务效能进行监察、处理;重大项目特事特办应急处理组,主要负责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土地、资金、政策等关键问题的研究、处理和解决;治安稳定组,主要负责工业区社会治安环境治理以及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信访稳定事件。按照各组的职能分工,坚持重点时期早餐会、情况日报、周报、月调度等制度,为重点工作的有效持续推进提供了保障。二是确保土地征转到位。把土地征转作为保证项目落地的重中之重,依法履行程序,积极稳妥推进。投资10亿元占地400亩的正兴车轮(两期)项目、投资15亿元占地220亩的锦绣前程玻璃生产项目,在3个月内全部办完各项手续,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

(二)企业搞服务,主要是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投资服务平台。三浦威特公司设立了由总裁牵头的投资服务中心,从投资咨询、厂房建设、生产经营,到饮食起居、事务协调等,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切行政审批手续均由投资服务中心指派专人全程代办。同时,设立了24小时开通的服务热线,明确专人负责与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方面搞好对接。生活上,为客商提供高标准的客房、办公室,免费提供餐饮、洗衣等日常服务,做到了让客商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二是人力保障平台。通过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组织参加人才招聘会,工业区先后与XX高等院校签订了劳动人才培训协议,为入区企业提供和输送各种人才,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建区以来,累计为企业输送各类用工6000多名。三是金融支撑平台。为有效缓解入区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工业区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协议,成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试点单位,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分别签署了金融支持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园区内企业提供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金融支持。

二、坚持“统一规划、产城共建”的基本定位

坚持“产城同建、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和“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做大做强京南卫星城,全力打造“产业高端、空间生 态、人文荟萃、近悦远来”现代田园城市。

一是重规划、讲品位。由“新都市主义”倡导者美国DPZ(美国国家规划顾问机构之一)、EDSA(美国历届总统的规划顾问机构)、RTKL、英国阿特金斯(ATKINS)、德国罗兰·贝格等国际级的规划设计机构担纲规划设计工作及产业定位研究。在制定空间战略发展总体规划的过程中,聘请了8个国家的20多位专家组成“国际工作营”,用长达半年的时间进行规划设计,在40多个规划方案中反复遴选,确立了最终方案,达到了“用规划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用设计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对接”的目的。

二是重内涵、讲实效。在规划的核心理念上,工业区定位于“未来城市实验区”,着眼于创造“居住、工作、服务”三位一体的环境氛围。为保障规划的贯彻实施,按照DPZ的规划思想并遵循国家规范,聘请天津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空间战略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了修订,鲜明地提出了不与XX比大比高的基本思想,确定了与XX比蓝天、白云、绿地的环境发展方向。在利用好永定河道及水资源的同时,工业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以大面积的生态绿色走廊区隔,生产区、研发区、配套区以主体园林连接。

三是重布局、讲科学。根据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确立的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坚持把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布局上,科学分配城市可持续 发展的未来空间,把电子信息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放在靠近城区、上风上水的位置(北部),把汽车零部件等轻污染的产业放在偏离城区、下风下水的位置(南部)。同时,以产业核心区为主体,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分区,迅速树立形象、形成聚集、提升人气、展示活力。

四是重整体、讲协调。结合《XX县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将工业区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划定规划区范围,协调好老城(县城建成区)与新区(工业区)的融合发展,充分满足工业区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同时,无论是路、水、电、讯等公共设施,还是学校、医院、商务、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都坚持在县城区总体规划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五是重执行、讲刚性。遵循已经确立的发展规划,工业区坚持加强测绘管理及用地管理,严格实行基础设施项目和入区产业项目报批审核制度,建立了相关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确保规划执行过程中不跑偏、不走样,实现“新城区、新品位、新形象”。区内凡不符合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及其它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同时,严格要求通信、电力、道路、市政等公共设施的施工建设都必须按规划进行。

三、突出“市场运作、专业招商”关键环节

专业化招商是XX工业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XX工业区始终绷紧招商引资这条主线,坚持以市场化的营销理念和 专业化的招商手段,突出项目质量和规模,取得了丰硕的招商成果。

一是公司操盘。工业区建立以来,为充分发挥企业运作的优势,由三浦威特公司组建招商局,全面负责招商引资工作。所需人员均面向全国择优高薪招聘招商人员,目前已由130名(其中,留学归国人员6名、投资专业人员9名、韩籍人士2名,其他人员均为国内知名院校投资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招商人员组建了一支为企业投资提供咨询和初步可行性分析的投资顾问型的招商团队,划分若干专业招商团组,对重点项目集中跟进、全程追踪,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跟进计划进行及时修正,全力完成最终目标。

二是准确定位。在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招商的主攻方向,对外主要是韩资、台资项目,对内主要是XX、上海和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主要是突出京东方、华为、富士康的配套企业,汽车零部件重点是围绕正兴车轮向上下游企业延伸。由于定位合理、方向明确,目前,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三个产业链条。

三是专业招商。总结和研究世界先进企业投资决策模式,XX工业区在XX富顿大厦及深圳等地的核心商务区设立了招商中心,组建了一支为企业投资提供咨询和初步可行性分析的投资顾问型招商团队,划分若干专业招商组,对重点 项目集中跟进,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跟进计划进行及时修正,确保完成最终目标。由于招商队伍的专业化,经过几年艰苦努力,XX工业区实现了招商引资的“三个转变”,即:招商目标由单纯的追求个体企业,转变为以发展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产业龙头为核心的产业链招商;招商活动由单枪匹马、“猎手型”的招商员招商,转变为由研究策划组、公关推广组分工协作的“特种部队型”招商;招商方式由外行招商、全员招商转变为专业投资顾问、行业专家招商。

四是完善机制。XX工业区坚持正确摆布“好”与“快”的关系,严把环境质量关,实行项目审核准入制度,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在项目正式签约之前,坚持从产业政策、环境评价、投资密度、科技含量、财政贡献率五个方面进行严格评审,对凡是不符合标准与条件的项目,一律坚决说“不”。在项目签约之后,坚持对项目进行长期跟踪,对凡是不按协议约定、时间节点履行的,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要求其改正或退出。建区以来,已先后有30多家企业,因不符合准入条件而被拒之门外,有8家企业未按协议约定、时间节点履行而被要求退出。

XX工业区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运作”XX创新模式道路,成为XX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和巨大引擎,正在不断推动XX在全面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全力推进“四化”同步建设,率先 打造环京津发展增长极战略突破口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下载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材料:某县坚持科学发展促扶贫深刻变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材料:某县坚持科学发展促扶贫深刻变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