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基层电网企业劳动竞赛的实践与创新(定稿)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电网企业劳动竞赛的实践与创新
摘 要 劳动竞赛,被列宁同志称之为“伟大的创举”。立足与基层电网企业实践层面,开展形式多?拥睦投?竞赛是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提升职工履职能力的强大动力和重要途径。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积极探索新时期基层电网企业劳动竞赛的新办法,不断创新劳动竞赛管理模式,建立劳动竞赛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劳动竞赛对提升工作水平和提高职工素质的拉动作用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基层电网企业 劳动竞赛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3.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2-000-02
一、从“绩效管理”视角透析“劳动竞赛”实践价值
劳动竞赛,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和特质。在基层电网企业背景下,无论因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劳动竞赛都必定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干部职工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符合基层电网企业建设的具备目标;三是实践成果的比较和交流。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劳动竞赛具有丰富的实践效应
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劳动竞赛已经呈现出鲜明的供电行业特点,体现出丰富的实践效能:一是推动了干部职工两大素质的提高,实现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行为风范和业务素质多方面明显提升;二是丰富了实践内涵和管理外延,通过多形式的创建载体和竞赛活动,为干部职工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遇。三是有效运用典型推动和精神激励手段,营造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干部职工敬业爱岗、创新创效、忠诚奉献的事业热情;四是结合实施“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推动一线“窗口”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有力地提升了国网品牌社会美誉度。
(二)科学的劳动竞赛必将产生积极的管理因素推动
劳动竞赛,作为一种管理形式,目标是为了提升基层电网企业的履职绩效,其内容和形式是否科学,其实践价值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关键在于能否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否产生积极而充分的管理绩效。
在常态环境中,影响基层电网企业管理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和机会。前两项属于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项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可用公式表达:P=F(SOME),其中:P为绩效,S是技能,O是机会,M是激励,E是环境)。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经过科学设计和谋划的劳动竞赛活动,以特有的实践形式和管理载体,一方面,推动员工素质提升,解决技能问题,为员工个人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丰富了发展机会,在两大主观性影响因素方面产生了积极管理效应;另一方面,有效运用典型推动和创先争优载体,强化了激励效应,通过广泛深入的服务文化建设,推动了基层工会实践环境的转型和优化,从客观方面,进一步产生有力的管理推动。
因此,从绩效管理的目标考量,当前,我们要增强劳动竞赛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能仅仅从提高职工素质、激发工作热情的浅显层面设计形式和界定内容,更应当深入管理的机理、应合管理的要求,内化为完善管理机制的探索,外化为强化管理因素的推动,方能充分展示实践绩效,体现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劳动竞赛工作的最终目标和核心价值。
二、基层电网企业劳动竞赛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观念陈旧
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搞劳动竞赛不合时宜,落后于形势;认为劳动竞赛的开展占用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影响日常业务工作开展;少数职工甚至将其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参与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难以形成浓厚的竞赛氛围。
(二)形式上缺乏创新
劳动竞赛是一个传统项目,在做法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思路,因此往往在形式上缺乏亮点和新意,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内容重样、手段陈旧、项目单一等问题,导致职工主观上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或应付态度,难以激发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热情,从而直接影响了竞赛的组织开展以及最终的效果。
(三)管理上流于形式
将开展劳动竞赛视为硬性工作任务,有的只说不做,应付上级,即使组织开展了也只是敷衍了事,不讲究实际效果。竞赛结束后没有认真总结、巩固、提高并推广竞赛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没有实现学比赶超争先进、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目的,使竞赛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四)理念上缺少支撑
部分劳动竞赛还是停留在“发一发通知、搞一搞比赛、评一评奖项”的层面,没有跟上“两个转变”的步伐并与之相融合,劳动竞赛缺少应有的理念支撑和内涵底蕴,企业文化对基层工会履职尽责的助推作用也未充分发挥,直接导致劳动竞赛无法在高平台上运作,在高层次上收效。
三、创新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将劳动竞赛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1.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营造学习竞赛氛围。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和载体,广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与劳动竞赛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努力营造浓厚的视觉氛围和舆论环境。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形式,使广大职工明确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是竞赛的基础和前提,参与竞赛、相互切磋是对学习成果的交流和检验。大力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劳动竞赛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而多渠道、多层次劳动竞赛的开展也能够营造只争朝夕、不进则退的学习氛围,促使广大干部职工自我加压,树立肯学、勤学、善学的学习观念,形成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的良好局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岗位竞争力。
2.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搭建竞赛培训平台。职工素质培训是实现职工创新创效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培训上建平台、搭“梯子”,才能有效地把队伍的智慧潜能挖掘出来,通过提升素质能力促竞赛。一是要重视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更新培训内容,逐步由过去“缺什么、补什么”的应知应会培训,转变为培训技能和学习力,传授先进技术与办法。二是要与职工实际相结合,量体裁衣,定做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进度的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和培训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努力拓宽每个人的发展空间,使其都有展示自己最佳才能的舞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和人才储备。三是要注重创新培训形式,运用培训辅导、自学自修、学历教育、劳动竞赛、考试测评等灵活多样的载体,强化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及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与推广,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形成求知有学处、深造有去处、实践有用处的良好局面。
3.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构筑竞赛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是劳动竞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因。一是要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把规章制度、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劳动竞赛的组织内容,活动方式和实现途径之中,逐步建立劳动竞赛长效驱动机制。二是要把劳动竞赛纳入“创先争优”评价考核体系,将调研信息被采用或获奖、工作经验被交流和推广、各项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取得以及劳动竞赛的名次等证明学习成效与工作业绩的资料进行整体评价和考核,作为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及考察、评价、使用干部的依据之一,建立学习与工作相融合,竞赛成果与职工待遇、经济利益相关联,育人与用人相统一的机制。三是建立基层电网企业青年人才库,设立竞赛奖励基金,对职位和工资福利进行动态管理,实行优胜劣汰,全方位多角度鼓励职工不断提升自己的?C合工作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激发职工在“建、创、争、赛”中充分体现自身的创造力和价值,促进职工自身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实现和谐发展,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和团队核心竞争力,展现良好的创先争优绩效。同时,挖掘、培养、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和竞赛标兵,为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示范作用。科学考核、经济奖惩、精神激励并重的综合激励模式取代以往单纯侧重物质鼓励的模式,能够使劳动竞赛不仅成为检验职工工作能力水平的标尺,而且成为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内源力。
(二)将劳动竞赛和民主管理相结合
民主管理是劳动竞赛的有效载体,同样劳动竞赛也为民主管理不断赋予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只有把劳动竞赛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在竞赛中得到落实。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竞赛机制,促进竞赛的标准化管理。一是劳动竞赛的方案必须由职工民主决策,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基础上形成决议,使其在目标、奖惩、考核等方面更加符合竞赛实际和职工利益。二是切实规范考核方式,严格执行考核程序。要遵循明确的、严格的考核规则,并将奖励的项目、成绩、集体、个人等相关资料予以公示,置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广泛听取意见,使竞赛成绩排序做到透明、公正。三是严格实施奖惩措施,提升竞赛热情。坚持做到该奖必奖,该罚必罚,端正导向,增强竞赛的严肃性。在范围上,要改变过去看面子、讲平衡、轮流坐庄的做法,讲劳动竞赛的真实结果作为评比的唯一标准;在结果上,要改变过去劳动竞赛只奖不罚的模式,实现有奖有罚的竞赛办法,对劳动竞赛达到或超过考核目标的要予以奖励或重奖,对于完不成目标、弄虚作假或应付不作为的部门、个人适当处罚。只有奖罚分明,劳动竞赛才会热情高、出成效,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三)将劳动竞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电网企业的重要资源,是广大职工在履职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主导模式,对干部职工发挥着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而劳动竞赛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之一,既是企业文化生动、直接的表现形式,又对企业文化起到深化、拓展和推动作用。一是劳动竞赛对企业文化有引导作用。劳动竞赛的开展,能够激发并形成敬业奉献、自强不息、创先争优等团队精神,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对职工人格的塑造和理想目标的追求起到了强大的引导作用。同时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大批先进人物,其先进思想、高尚品德和模范事迹的弘扬与践行又丰富了企业文化,在单位内部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推动力,促进基层工会建设的快速发展。二是劳动竞赛对企业文化有激励作用。企业文化中的经营管理理念,决定了劳动竞赛的组织原则、整体目标、评价方式以及改进措施。在劳动竞赛的评价机制中引入文化管理的各种理念和措施,把企业的价值观念通过劳动竞赛这种方式得以传递和深化,使之成为业务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内部管理的有形抓手,真正起到凝心聚力、激发斗志、引领前进的精神旗帜作用。在劳动竞赛的激励与推动下,企业文化能逐步建立起一条维系全体职工的精神纽带,调动和激发起职工渴望荣誉和尊重、渴望通过赛果、实绩来证明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使他们以充沛的精力、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加快基层电网企业“两个转变”中来,为深化“三个建设”、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拼搏奉献、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 李少华.煤炭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浅析[N].大同日报,2015-11-30(006).[2] 姬恒飞.深入开展劳动竞赛 引领职工建功立业[N].银川日报,2015-11-26(001).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基层交警部门如何加强管理创新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交警部门如何加强管理
创新
2010年6月,在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广东现场会上,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提出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积极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2010年8月,部交管局又专门召开会议,对交警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出部署。公安交通管理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乃至整个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社会管理创新落实到交通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对传统交通管理工作有所突破、有所转变、有所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论是群众还是社会都对交警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群众对交警工作的期望值也逐年的增加,为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基层交警部门的体制创新、队伍创新就显得迫在眉睫。作为基层交警部门的一名普通民警,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也深深的感觉到基层交警部门的旧的体制,旧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的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已经提上日程。那么,如何在交警工作中实现管理创新,既做到维护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稳定,又做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呢,这将成为基层交警部门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交警管理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基层
交警部门工作创新的问题
一、基层交警部门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队伍建设问题。队伍建设问题是一个关系到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问题,更是关系到能否更好的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综合问题。现在基层交警部门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警力不足。警力不足的问题是困扰基层交警部门进行执法的主要问题,也是队伍建设问题的症结所在。队伍建设做的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队伍缺乏人手,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没办法实行,警力不足同时也会造成民警执勤时的捉襟见肘,从而不能很好的对路面交通状况进行管制。
二、基层交警部门往往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协警队伍。协警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警力不足的很好的补充,但是,现在国家对协警的定位缺失,没有很好的管理办法条例,造成协警队伍庞大,流动性大,难于管理,在多数情况下,很难将协警队伍纳入队伍管理创新范畴之内。
三、民警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思想上往往还存在特权。由于协警队伍的存在,造成基层交警队伍在思想上并不能很好的达成统一,思想上缺乏高度,缺乏统一的认识,部分民警甚至在服务宗旨上存在认识偏差,导致特权思想的泛滥,同时也会出现公路三乱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十分不利于队伍建设。
四、队伍班子建设存在不足。班子建设应该是队伍建设的指向标,具有引导带动作用。但是就基层交警部门的班子建设来
看,大都只停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实施的持续性和长久性,这就造成了队伍在建设方面出现上下脱节的现象。
二是管理体制的问题。管理体制制定的是否合理,是否有效事关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层交警部门的管理体制创新一直未能真正开展,在体制方面创新的滞后,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受挫。由于迫于基层民警警力不足的现状,许多民警只能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内进行连续作战,也有很多民警在工作中连轴转,有部分民警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体制下就显得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厌战心理,导致民警在执法时出现态度差、服务差的现象。
二、在管理体制中缺乏部门联动,管制缺少合力。在基层交警部门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交警单打独斗,单警种作战的局面,这种现象极易造成民警的心理压力,造成民警的心理不平衡。
三是服务模式的问题。多年来,交警部门一直是服务于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维护的单一性质的服务部门,服务角色存在单一性和单向性,服务模式也一直是被动服务,未能很好的转变角色,转换服务模式。这种模式转变的乏力主要体现在民警在服务的过程中未能很好的完成角色转变。
一、在道路执勤方面。部分民警未能充分认识到社会形势的发展势头,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理解存在偏差。在执勤过程中仍以“管理者”自居,未能很好的完成由“管理者”向“服
务者”的转变,服务意识不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薄弱,这就导致民警在执勤时容易发生警群冲突,使群众的满意度下降。
二、在窗口服务单位。部分窗口服务单位服务人员也未能充分认识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在服务时仍存在“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为一些非法行为的滋生创造了条件。
二、新形势下破解管理问题的措施初探
一是狠抓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民警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面对基层交警部门协警队伍数量庞大,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要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只能从思想建设上入手。紧紧抓住政治思想教育这条主线,不失时机的开展民警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民警执法为民意识,针对民警的思想实际,认真组织民警学习,使民警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主线的信心。明确领导班子成员是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着“讲政治、爱人民、守法纪、重操守、务实效”的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整合抓队伍建设的力量,多层次、多点面地合力聚集,充分调动全方位抓思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民警认真制定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深入挖掘问题,仔细分析原因,立足整改提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民
警队伍实际,为广大的民警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二是整合力量,突破瓶颈,加强队伍管理创新。结合已有的工作创新模式,总结创新实践经验,进一步对民警的管理工作开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使民警能在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下,在一个健康、阳光、有序的心理状态下开展道路交通维稳工作。严格落实路面网格化巡逻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强力推进机动车涉牌涉证、酒后驾驶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统筹兼顾、有的放矢,严密道路交通动态防控体系,有效地提升了道路交通管控能力。同时创新巡逻模式,将定点巡逻和流动巡逻相结合,实施错时巡逻,在保障民警身心健康的同时确保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另外,还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积极调动社会参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在保证交警部门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主动权的同时,适当放权,最大限度的完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化。同时积极探索,在政府引导,交警部门主导,社会各界监督的大背景下,适当地进行道路交通管理的商业化,形成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转变思想,完成角色转换。民警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保平安、促和谐、维稳定、保畅通、促发展”为工作宗旨。完成角色转换,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思想上的转换。加
强民警的思想教育便成为了首要任务。民警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履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理念,以“我为群众保平安,我为经济作贡献”为工作宗旨,在服务的软硬件建设上完成质变,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窗口服务单位要进一步落实便民措施,以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服务模式,积极进行流程调整和业务重组,推行“一窗式”、“一站式”服务,采取弹性工作制方式“流动车管所”,定期开进全市各企业单位、社区开展预约服务、零距离宣传、“巡诊”服务、错时服务等服务项目,主动为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学生、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职工、老弱病残、偏远地区群众等提供车管业务服务。
第三篇:新形势下基层油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基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大型国有石油天然气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安全环保长效机制,遏制事故的发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是企业达到本质化安全的有效手段。通过文化建设感召,增强岗位员工的事故隐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生产协作意识,使“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成为员工安全行为准则。才能实现安全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本文根据安全文化理论,结合辽河油田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途径,探索出新形势下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的做法,对同行业基层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本文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把安全生产的点子落在人的因素上,才能达到员工“无需要求,无需监督,自觉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的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关键词:安全 管理 文化 建设
引言:企业安全文化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来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文化的程度,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
当前,油田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安全工作已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安全生产的诸多要素中,安全文化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主导了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措施等其他安全要素,决定了安全生产能否真正抓好。对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辽河油田通过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为油田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借鉴
企业安全文化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企业安全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沉淀于企业及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
因此,可以说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当前,有的企业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却熟视无睹,违章作业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难得出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不牢固是产生矛盾的关键所在。如果说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那么文化 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所谓的安全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要让全员每一分子都参与进来,通过增强岗位员工的事故隐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生产协作意识,使“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成为员工安全行为准则。只有使安全生产变成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安全工作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例如杜邦公司通过采用现代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见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员参与,必须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必须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一个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树立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遵章守纪、自我防范的意识。他们的安全文化建设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切为了员工,一切相信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人本观念是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本准则。因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只有把安全文化建设做为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才能达到员工“无需要求,无需监督,自觉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的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2.1 安全教育应温馨化
良好的安全教育形式不仅能激起人们学习掌握安全法规的热情,也能促进大家在行动上自觉做好安全工作,确保人们的平安和幸福。曾几何时,不时看到在高压电线杆和变压器旁贴着“高压电危险,擅接和盗窃打死人不负责任”和“工人违章作业是自杀,干部违章指挥是杀人”的告示。这些单位搞好安全工作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好的,但似乎给人一种安全工作是非常恐怖和血腥的感觉。不可否认,安全工作做不好是要流血和流泪的,但决不是已经到了没有办法的地步,更不是恐怖的事情。只要严格按照安全法规和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去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不必用那些过激的言辞和不文明的方式去警醒和教育人们。2.2 安全管理要有人情味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员,设备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许多企业对职工的安全管理“严”字当头,严格管理,严格考核,这无可厚非。但在人们思想十分活跃的今天,仅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实现安全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的情绪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仅靠严格的制度、严格的手段来约束,职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反之,在充满人情、亲情的氛围中工作,职工的情绪就会稳定,心态就会摆正,就会自觉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比如,我们把职工“全家福”放进生产班组,职工们每天上班前看一眼,仿佛亲人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工作现场,头脑中就会出现亲人的嘱咐:要为作业区、为家庭、为个人注意安全。此举为枯燥乏味的安全工作注入浓浓的“人情味”。如果说制度管理是硬管理,那么人情化管理则是软管理,两者应该达到和谐统一。因此,企业要在严格制度约束的同时,更应该认真揣摩职工的心理需求,在安全管理中多注入一点人情味,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进而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心态转变。2.3 安全管理要细节化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安全管理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这些细节本身并不复杂,但就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而酿成大祸。因为细节形成环节,环节造就系统,重视环节就是重视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在大连石化的三起着火事故中,问题的根源也是在于忽略了一些工作的细节上。忽略细节的教训是沉痛的,代价是巨大的。一位管理专家说过:“做人、做事、做管理——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对我们安全管理的忠告。
例如,我们倡导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放大镜”,其目的是把我们自己的长处、弱点都看清楚,然后抓住细枝末节不放,真正沉下心来,用“细节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细节的工作去发现问题、细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处理细节隐患入手,切实消除一切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使员工懂得1%的错误会导致100%的失败的深刻道理,从而在安全工作中实现“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的工作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文化与每个人的工作态度、思想方法以及工作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践行企业安全文化,只有解决好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素质问题,消除管理、工艺、设备上的各类安全隐患,达到员工与设备之间、员工与环境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互动的最佳境界,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使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及效应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辽河油田采油厂是以超稠油生产为主的单位,近年来,随着区域内生产轮次及开采方式的转变,安全风险因素逐渐增多,生产油井硫化氢含量最高达5000ppm,SAGD油井温度高达190℃以上,同时主力生产区域全部位于绕阳河套内,油井与苇田共存,加上受油井开井数多、运行设备多、岗位操作人员多,及生产方式、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如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加重了经营承包、利益驱动的砝码,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相对来讲也更难驾驭。那么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笔者认为,必须在人的身上作文章、下功夫、出点子、动感情。3.1 在安全基层上求实
完善基层中心站队干部HSE管理职责。按照分工划分、“直线责任”、“属地管理”职责等方面,完善了基层中心站队干部HSE管理职责,有效地避免了基层“都管都不管”的矛盾,同时也为事故责任划分了明确界线。
为充分调动一线班组长工作积极性,制定《 一线班组长激励奖金分配管理办法》,对一线16个班组长设立了激励奖金,并制定了分配管理办法,提升班组长HSE管理及油井对标管理水平。
坚持开展“我们不能忘记”活动,对建区12年以来发生的15起轻伤以上事故,进行了梳理,分析事故的原因,通报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后果,结合安全心理分析,形成案例分析,并进行了分层次的安全经验分享。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使事故在员工的记忆中慢慢淡忘的时候,让这沉重的代价引起员工深思与觉醒。3.2 在安全教育上求新
我们不断尝试员工愿参与、易接受、有兴趣的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结合职工的思想实际,做好一人一事的安全教育工作。2010年以来,我们通过“安全教育管理大调查”得知,部分员工对作业区的安全教育活动感到呆板、单调和老一套,为此,我们除了成立了“员工安全演讲讲师团”外,在班组的日常安全教育上,开展了安全漫画、征文创作活动,在“安全活动月”、“安全活动日”以及作业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中,也把安全漫画比赛作为一项活动内容,同时,在作业区编发的《简报》上专门设立了“安全漫画角”。从而突破了安全宣教那种贴标语、出板报、发传单等老套办法,找到了一种员工易参与、易接受、感兴趣的有效载体,使安全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员工的每幅漫画作品都是
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甚至是自己曾经的违章行为,真实地反映了生产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安全问题和习惯性违章现象。通过让员工自己用漫画的手法表现出来,印象十分深刻。让大家在笑声中学会了安全、读懂了安全、更加牢记了“安全”二字的分量,见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3.3在员工管理上求变
安全工作的最佳效果是通过人做到早预防,化险为夷,为此,我们在做好以往员工管理工作的同时,转变思维,将安全心理学引入到安全管理上。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违章直致发生事故不外乎有以下种种心理:不重视心理、与我无关心理、自我表现心理、侥幸心理、经验主义、从众心理、逆反心理以及反常心理等等。几年来,为改变作业区的“亚安全”状态,作业区实行了“十种人”管理,特别要求班组长要重点管好“十种人”,使安全管理更加人性化和贴近实际。这十种人包括:事不关己的局外人、受了处罚的情绪人、粗心蛮干的鲁莽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婚前婚后的幸福人、家有变故的闹心人、休假归来的疲劳人、少言寡语的沉闷人、投机取巧的懒惰人、新来乍到的生疏人。为做好这“十种人”的工作,作业区在去年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了“十种人管理档案”,并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同时将安全心理学作为机关干部和班组长安全培训的必修课,使他们能够随时了解掌握员工的状态,及早发现和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结论及认识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都是安全生产工作最极为重要的环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效率提高,安全文化意识深入人心之后,才能有效地杜绝大量安全隐患,将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意义上落实到位。与所有文化现象一样,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并且对大多数在其氛围中的人,都有着普遍的影响力。正是这种稳定性,使企业把握安全生产的规律,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对策和战略才具有实际意义。尽管安全文化可以通过管理手段加以推动,但是真正对人产生深刻影响的合理的安全文化,一定要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而强行推行的多变的文化只能让人无所适从,无法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当然也要强调,安全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并不排斥其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的创新和发展,换言之,安全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第四篇: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手册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手册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抓基层、打基础,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本书立足于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积极推进工作创新、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功能、发展党内民主、加强自身建设等具体实际工作经验,以具体实例为素材,详细介绍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创新的方方面面。具体涉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党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反腐倡廉和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工作,旨在提供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经验,供读者参考,从而帮助读者在具体实践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本书特点鲜明:以党中央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和重大部署展开论述,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紧扣基层党组织工作实际,力求深入挖掘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性;针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找原因、讲办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本书的出版,对于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使党的基层组织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绪论 立足创新,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力度和水平
第一章 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重点与基本启示
三、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
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着眼点
六、在继续解放思想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七、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七、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八、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九、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十一、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十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参考案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四个围绕”全面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
第二章 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创新和队伍建设
一、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二、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三、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覆盖面
四、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五、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干部选拔基本原则
六、坚定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
七、以提升执政能力为核心 探索干部管理新路径
八、创新基层干部考核的方式方法
九、探索发展党员新机制,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十、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基点强化党的执政意识
十一、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十二、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参考案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党委开展党建工作绩效管理调查“推优+票决”:构建发展党员新机制第三章 基层党组织宣传工作创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基层党组织宣传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原则
三、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范围和主要任务
三、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工作的范围和主要任务
四、基层宣传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五、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舆论导向
五、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舆论导向
六、积极扩大基层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五、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舆论导向
六、积极扩大基层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七、基层党组织宣传工作的方法创新
八、基层党组织宣传工作的形式创新
九、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九、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十、配合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做好宣传工作参考案例江门市基层宣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第四章 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一、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
四、做好接待群众工作
五、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六、开展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
七、开展设岗定责活动
八、组织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九、深入基层调研,虚心向群众学习
十、加强基层统战工作,维护各民族群众的团结
精心组织、诚心服务、加强领导,开展党员服务一条街活动——浙江省丽水市直机关党工委强化党员服务意识活动纪实党心连民心 共建宜居家园
——记河北区江都路街如皋里社区党总支
第五章 创新党员教育工作,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
一、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二、接受党组织教育是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三、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领
四、党章是党员教育的首要内容和根本依据
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
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七、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创新
八、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
九、建立党员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十、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案例:
让远程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江西省吉安市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工作试点
第六章 建立健全对党员的管理、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一、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
二、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三、不断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四、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
五、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六、帮助党员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七、加大对优秀年轻基层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
八、及时解决党员思想疑难问题,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九、建立联系和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制度
十、建立健全关怀退休和老党员制度
参考案例:
“八项帮扶制度”贫困党员受益
第七章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一、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经验
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三、明确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四、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
五、严格办理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六、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
七、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八、做好流动党员中的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转正工作
九、加强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工作
十、发挥党小组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作用
着力构筑流动党员之家
――塘南镇驻无锡流动党支部先进事迹
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抓好春节期间返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第八章 建设风清气正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一、扎实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建设廉政文化
二、树立和弘扬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三、建立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四、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五、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六、认真学习贯彻党内监督条例
七、认真配合上级巡视组的工作
八、积极推行基层干部问责制度
九、完善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制度
十、创新干部监督制约机制
参考案例
湖北郧西问责风暴“刮倒”31名干部
第九章 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二、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
三、主要领导亲抓基层党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建立基层党建目标管理制度
五、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六、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例会制度
七、建立基层党建工作保障机制
八、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报告述职制度
九、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十、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参考案例:
五方并举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第五篇:【样本】新形势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近年来,菜市街道党工委通过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构筑了教育、制度、监督、队伍、文化五位一体的防控体系,选准了构建和谐街区的着眼点、切入点、支撑点、结合点和关键点,以反腐倡廉“五抓”为载体,以廉政文化“五进”为切入点,努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了有益实践和思考。
一、抓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选准构建和谐街区的着眼点 教育既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更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屏障。在教育上,我们认为,一是要注重日常教育制度的落实,遇有重大的学习课目我们及时学习,确保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通过制度的落实、教育内容的强化,保证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我们通过上“廉政党课”、学习讨论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要做一个心地纯净、品行端正的人,把“八荣八耻”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三是要开展典型、警示教育。我们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梦断庄园》《忏悔录》等典型案例为内容的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三观”,较好解决了党员的权利观、地位观、政绩观的摆位问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抓制度,形成用制度有效遏制腐败的坚固屏障,选准构建和谐街区的切入点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的体制机制,即不易腐败的防范机制、不敢腐败的惩治机制、不愿腐败的自律机制、不需腐败的保障机制。总之,就是用制度保证不能腐败。菜市街道党工委根据区纪委要求,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同时,又先后制定了《机关干部考勤制度》、《接待就餐制度》、《机关干部服务承诺》等制度,并落实了机关干部服务证和岗位牌,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对前来办事人员必须做到“四个一”,即;递一杯茶,问一声好,让一个座,给一个满意答复。居委会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百”即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暧百家心。这些措施和制度大大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强化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力的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居务公开制度,一是对涉及居民的所有公务活动全部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街道社区资金的管理,堵塞漏洞,防止违规现象发生。
三、抓监督,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选准构建和谐街区的支撑点
和谐社会是规范、有序的社会,有序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控。菜市
街道党工委在监督方式上,突出事前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等各种监督形式的有机结合;在监督对象上,突出对党政领导和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党员干部的监督;在监督内容上,突出对用权、管财、掌物等关键环节的监督,保证权力行使公平、公正、公开。在抓监督运行过程中,党工委注重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性,采取三种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一是公开承诺。班子成员定期就如何履行职责、抓好责任分管工作及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情况向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做出承诺并进行公开。二是意见征询。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基层,利用调研、走访等机会,或者专门到群众中主动征求对本人及下属的意见,通过意见征询,听到了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和要求。三是“聘员”示范,在行风评议过程中,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中聘请了29名行风监督员,对监督员的重视和信任带动了广大群众对行风评议监督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行风好转。
四、抓队伍,立足于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素质,选准构建和谐街区的关键点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键要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在抓队伍建设中我们注重从四个方面来做。一是更新观念,找准位置,发挥纪检监察队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自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三是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建设。定期对纪检监察队伍进行专业等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学习意识和服务意识。四是不断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全系统反腐倡廉的合力。
五、抓文化,立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选准构建和谐街区的结合点
廉政文化可以有效地拓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影响力和渗透力,为构建和谐街区服务。党工委在抓廉政文化服务党风廉政建设上,注重创新载体、突出特色。几年来,街道党工委以廉政文化“五进”(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为切入点,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廉政文化;“文明、和谐、崇廉”的社区廉政文化;“知荣、明耻、爱廉”的校园廉政文化;“尚廉、守廉、和睦”的家庭廉政文化;“守法、诚信、廉洁”的企业廉政文化。不断创新思维,力求实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廉政文化活动,使清廉之风吹进街区的每一个角落。主要开展了五个主题活动。一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权力公开运行、效能建设相结合,着力塑造机关干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新形象。围绕效能建设年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在党员中先后开展了“我与软环境建设”“细节决定成败”等大讨论和读书征文活动。二是以“创清风社
区”为主题推进廉洁文化进社区,与创造和谐社区相结合,营造一种“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社区新风尚。在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中,党工委在各社区推广了民兴花园社区的“社区、业主、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廉政文化新格局。原省纪委副书记刘大民、省纪委常委韩玉起一行4人在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里景瑞等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民兴花园社区创新的“三位一体”的廉政文化新格局及300米长的特色廉政文化长廊,给予了高度评价。天兴社区党总支创办的“道德点评台”,把辖区内的宣传廊、板报栏、阅报栏充分利用起来,制作出道德教育专栏,用以在各个公开场所,大力宣传廉政文化。把群众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有重点地宣传和评点,如先后宣扬了老党员白曙光热心帮助盲人;老干部唐玉琳救助打工女产妇;老干部郑吉玉为居民排忧解难;好律师杨森林等社区党员典型,使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社区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采取群众评议的方式抨击各种不道德行为,为有效地开展廉政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天兴社区的示范作用下,各社区先后建起了25块“道德点评台”,目前运行良好。沙河口区及大连市也推广了我们的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市、区公民廉政文化建设。在连续四届“菜市街道市民文化艺术节”中党工委将廉政文化融入其中,通过辖区百姓自编自演的小品、相声、快板、戏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将廉政文化深入百姓生活。党工委还充分利用“企业之声文艺汇演”;“廉政之声”广场文艺晚会;庆祝党的生日文艺晚会等将廉政文化内容穿插其中,让广大居民享受精彩纷呈文化大餐的同时,品尝到了廉政文化的独有韵味,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欢迎。三是以“铸师魂、展师风、树形象”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四是以“争当廉内助、树立好家风”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与提升社区和谐度相结合,营造一种“廉洁丈夫、模范妻子、孝顺儿女”的社区家庭新风尚。五是以“依法经营、廉洁从业、诚实守信”为主题推进廉政文化进企业,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廉洁的企业文化相结合,推进了廉政文化的深入服务。
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积极创新思维。一是要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长效管理体制;二是要在健全责任体系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要在深化行政效能监察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工作热情和对群众的感情;四是要在巩固提高示范点上下功夫,进一步延伸辐射廉政文化建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