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的实施方案
河东区职业中专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
教学和校园文化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广大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推动学校育人事业的科学发展,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的工作重点,根据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区教体局“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动员大会精神,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和内化,正确引导师生汲取先进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目的意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载体,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师生道德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化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和激励广大师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一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养学生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扎实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学校思品、社会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分学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文化教育。
二是发挥主题特色课程的育人作用。我校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组织开展了三大特色主题系列课程教育活动:1.各年部、各班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各班级利用班会讲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相关内容,让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核心、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都能够耳熟能详。进行了国歌、校歌班级比赛,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进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主题演讲。2.通过公民教育主题课程强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教育——主要通过社会实践课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雷锋活动等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推行搭建了一个学生、学校、家长三方互动教育的平台,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家校互动大会,对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意识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社会主人翁意识。
三是通过养成教育主题课程强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从养成入手是兴隆台一中开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针对性地提出:“爱国先从爱班、爱校、爱集体开始;敬业先从”把负责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的责任心和做事态度开始;诚信先从不说谎、不欺诈开始;友善先从关爱身边的人开始”的养成教育指导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很好地融入进去。学校特别强调和重视遵守纪律、遵守行为规则的养成教育,为了使之得到落实和抓出成效,学校进一步强化了精细化管理,改进了学校日常值日制度,变每日一班的值日管理变为每日上下午各一班的值日管理,值日管理过程更为细化、更有力度,并采取用短信和校务日志的形式每日向师生反馈当天班级、学生表现情况。学校还在制度上保证了教育的时间,学校规定每天早自习后为学校集中小结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教育落实到每天,落实到年级、班级各个层次,养成教育得到真正的有力的落实。学校良好的校风、文明守纪的学生风貌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年来,无师生违法犯罪发生,无一起校园伤害事故及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学校举办了校园文化节、德育、体育工作现场会。学生们军队般“快、静、齐”的集队、整齐的做操以及学生良好的课内外组织纪律和文明规范的行为等,都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赏。
兴隆台一中 2014年12月26日
第三篇: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 冯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当今社会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这些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完整体系。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引领和整合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凝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重 要标准。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不能简单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取代校园文化建设,而应努力构建一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指导的、符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构建中小学校园建设的基本模式;二是促成学校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学校充满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夯实思想基础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思想指引,坚定共同理想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目标指引,弘扬时代旋律,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动力指引,弘扬知行荣辱观,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行为指引。
校园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这是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第二层是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第三层次是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社团的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学风等;第四层次是精神文化,这里主要是指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校园文化这座大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着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的思路,着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添校园学术气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文化层次多样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等,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也叫校园显 性文化。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等等都应该成为历史沿革、文化积淀、传统承递、办学特色的显性标志。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条件保障,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激发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建设要从教育教学的需要通盘考虑。整洁、优美、品位高雅、错落有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更要重视提升校园风貌中的文化含量。着力体现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如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体育活动场所,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使人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指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等,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的制定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价值导向高度一致,相互依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保障学校的科学有序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学校领导集体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作为处于指挥、协调、控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学校领导,它在学校组织中的作用是巨大而又极为重要的,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组织内部的成员都有着成败优劣的影响。
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因此,在校园制度建设中,要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发挥教师群体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师拥有关乎学校发展决策制订的参与权和对重大事件的质询权。
加强学生管理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紧密联系。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自我管理者。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受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执行水平。学校制度应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民主性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文化,能够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全开足各类课程,以课程、课堂、课本为载体,坚持将课堂德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将各学科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建设,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现实性,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如: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名篇、词赋经典等;历史学科中所蕴藏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教育就是“导人向善”。只要有了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教育意识,就可以更多地找到教学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点,让“仁爱”、“正义”、“担当”、“明辨是非”、“自强不息”等道德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可以使当代青少年不迷失方向。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要突出社会实践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把学生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提出目标要求和规定相应学时学分。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觉和认知理解。要以学雷锋、学道德模范为载体,组织学生在学校参与“敬师长、读好书、做好人”的道德实践,在家庭参与“孝父母、知感恩、会节俭”道德实践,在社会参与“爱家园、讲文明、懂礼仪”道德实践,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要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各类活动场所建设,形成一批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活动,依托基地创新案例、多出成果、培育人才。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全过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德育工作为先导,全面实施养成教育。以安全工作为重点,努力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以环境建设为抓手,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利用晨读、队日、升(降)国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等特殊时段,开展“国旗下讲话”、毕业寄语等活动,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讲征文、歌曲传唱、书法名家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站、图书阅览等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实践中。在教学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教职员工管理等,都要彰显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抓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要加大对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要把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 育课程体系,要在相关培训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要继续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评选、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弘扬高尚师德,提升正能量。要抓好中小学学校领导、党员教师、思品课教师、班主任等队伍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校风,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也是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的优良传统、教育规律和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信念等,它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离开校园精神文化就将迷失方向,校园精神文化如果离开校园文化建设就将无所依附。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学校管理者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学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既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也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的表现。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校园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作为教师,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校园精神文化是有文化品位的学校领导带领有文化素养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成果,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碰撞融合的结晶。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每所学校也都在不断给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增加扩充新的内涵。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的文化格局。
多元文化的存在是文化融合的前提,经过融合达到多种文化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尊重,互相补充、汲取,进而创造出新的校园文化,使多元文化并存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互动,成为促进学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宏观背景。
融合的前提是尊重差异,学会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表现矛盾的统一性,同时也表现矛盾的差异性,和谐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使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之间的文化共同前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在这种交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融合的关键是要坚持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体。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体,才能以精微的洞察找出其生生不息、穿越时空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了我们今天如何在中西古今的文化交流、冲突、融会中走我们自己的道路的基本思路,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句话,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使外在的文化现象内化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上述五种校园文化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所以,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校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终极目的就是育德育文育智育人。育德是灵魂——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育文是底蕴——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新形象,增强软实力。育智是素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是本质——树立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人生的起跑线,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后代子孙,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重要载体。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中小学校园文化这座大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的思路,着重提升中小学校园文化品位,增添校园文化气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文化层次多样的校园文化体系。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学设计大赛—
题目:《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数学
任教年级:五年级
作者:陈翠珍
单位: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
联系电话:***
单式折线统计图
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科学兴 国,科教强国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统计图的使用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正、平等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国家现在正在全国范围内在国民心中树立良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国家富强、民主。一个国家要强大,科技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将来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你们听说过了吗?我国家早在2001年起,就每年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人。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热爱科学,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2年,参赛队伍已经达到了51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陈翠珍(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示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能表达清楚意思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2年)。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
(3)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根据图中的点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板书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从2006年到2012年,哪年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板书
线段: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教师:观察一下其余的5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为什么?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更“强大”的地方,也更能体现这些比赛的一些具体情况。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07年数量减少,2008年数量增多,2009年数量稍微减少,2009年至2012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对,说明爱科学爱创造的青少年越来越多,科教兴国也是必然。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13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教师得知2013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13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3)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
4、举例认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四)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集体评议,汇报交流: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
2、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练习根据统计图找相关信息。(2、3、4题,课件示题,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再集体汇报评议。)
3、根据某地2014年全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生在作业纸中练习)。
(五)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通过学习这些统计知识,我们更加热爱科学,也明白了科技发展能让我们的祖国更强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会更和诣,更文明。我们也要热爱生活,要科学公正的整理生活中的数学数据。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线段: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探讨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依托、文化支撑和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路径,要从凝聚共识、法治规范、典型示范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生活生活情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先进文化之魂,是引领人们崇德向善、立言立行的航标灯塔。不论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实现,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都不能光喊口号、搞“形式主义”那一套。要想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文化活力、凝聚人民力量的作用,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捷径,只能靠脚踏实地地贯彻,扎扎实实地落实。正所谓“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1]p103。为此,要用中华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要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警示作用,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法律化;要从小事做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
一、以情动人,修身立德,崇尚立志养心,趋善避恶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思想篱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1]p1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同样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史,凝聚着亿万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和对中国梦的美好向往。无论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人民情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宽广胸襟,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为政之德,无不是中国先人深沉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是他们对当时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经验总结和思想凝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吸取养分。用“夙夜在公”代替骄奢淫逸,用“鞠躬尽瘁”代替唯利是图,用“克己奉公”代替徇私枉法,用“知耻禀节”代替鄙陋龌龊。用中华文化的民族魅力和朴素情感,融情于人,寓情于理,努力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汇聚起一股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洪流,牢牢筑起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篱笆,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弘扬真善美,坚守道德底线。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用个人的小德来筑社会和国家的大德。社会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个体的不一致性,若是非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人,必然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当前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要允许个体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上的高低不一。但是,这不等于放任自由,没有底线。任何时候,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区别是不能抹灭的,是非曲直是不能颠倒的,老实人不能吃亏,坏人要受到惩罚,向人民者荣,逆人民者亡,都是不能改变的。这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可僭越的底线。要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有赖于社会的道德约束和个体的道德自觉。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处理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弘扬真善美,坚守道德底线。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做到心中有明镜,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同时,要发挥道德心灵净化器和行动指南针的作用,用知行合一的德,“引导人们激浊扬清,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着力把扭曲的价值观矫正过来”[3],从而以个人的小德铸就社会的大德大善。
3.汇聚持久的追梦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竹有立根破岩而坚劲之志,人能“虽九死而犹未悔”。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是催人向前的兴奋剂,是团结中国心、汇聚中国情、支撑中国梦的巨大力量。当前,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挑战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一些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干部由于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生活上腐化、政治上腐败、道德上堕落。一些人由于信仰缺失,崇尚个人利益和金钱至上,从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置若罔闻、事不关己。这是我们的“总开关”失了灵,是我们要亟待解决的核心价值观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国之魂魄,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每一个“追梦人”都要具备的“定风珠”。任何时候,都要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补好精神上的“钙”,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抵御艰难险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铸就辉煌中国梦。
二、以法束欲,检身自律,坚持三省吾身,慎独慎行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去,用法律的力量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树立全民的“法治信仰”。
1.运用法治思维,做到于法有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复杂的工程,光靠伦理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拿起法治这根“带电的高压线”,在硬性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共同守则予以遵循。要将“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制度建设中去,使制度本身既具有公正性又具有严明的纪律性,又使制度的实施能够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合理的赏罚机制、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惩恶扬善、奖廉惩贪,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到重大改革、重大议题和重大判断都“于法有据、于法有理”。一定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贯彻法治思维,做到知行合一,“上下对称”,从而为法治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树立法治信仰,严于律己。习近平同志曾经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1]p273。人心也是最大的法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自觉树立起法治信仰,做到人人心中有杆法治的秤,促使人们从“他律”走向“自律”。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思想境界,坚持“三省吾身”,每天“照照镜子、洗洗澡”,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行,少一点利益薰心的诱惑,多一些克己奉公的执着,坚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体公民要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学法,日常守法,遇事用法。我们要以法约束自己,讲规矩,守礼节,绝不“越雷池半步”,脚踏实地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下去,贯彻下去。
三、以行示人,落实细小,做到上行下效,清风劲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人们的自觉践行,空谈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必须从小事做起,于细处着手,克服困难,创新方式,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吹遍千家万户,润泽每一个人。
1.健全领导体制,树立先进典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航人”。当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进家庭、进学校,关键在党,成败在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强化党委领导,加强社会协调,督促单位落实。其次,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不断完善自身,做好本职,奉献社会与人民。再次,各级党组织要本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把道德修养、思想觉悟、诚实守信等指标,纳入到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任用选拔和日常学习中,加强党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吃苦、为人民的好队伍。
毛泽东曾经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一个榜样胜过于书上二十条教诲”[1]p89。要不断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和道德标杆。通过“感动人物”“十佳青年”“文明单位”“诚信单位”等评选活动,将一些先进的人物和他们的典型事迹挖掘出来,通过在社会上的广泛宣传与倡导,让人们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先进事迹,激励人们效仿他们、学习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努力创造一种讲正气、崇德善、乐奉献的和谐社会新风尚。
2.加强载体建设,营造主流生活情境。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4]。我们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建设,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种形式植入书本、网络、电影、动漫等载体中,加以传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核心思想以文字、符号、图像和影视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方便人们记忆与理解,从而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践行。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进家庭、进学校的有益途径,开拓传播渠道。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心中有榜样”,分清好人与坏人,辨别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生活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书本、融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社会生活中,要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的向导作用,贴近群众,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从细处着手,于实处用力。“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每一个宏图远志,都需要具体的支点;每一个瑰丽梦想,都需要现实的落点。”[1]p1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就要从细处着手,于实处用力。首先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十三五”规划,将其融入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过程中去,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政治民主、文化自由、社会公平和生态和谐。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青年教育问题、人民住房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群众养老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凝聚、社会的稳定和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工作,必须要深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特征和思维共性,根据他们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清楚地知道,只有解决好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才能落实好一群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最终才能形成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从而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惠及百家。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3]袁新涛.习近平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责任编辑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