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断壮大农机合作社 探索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途径
创办农机合作社
探索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途径
红光农场
在分局“以小谋大、追求最佳”的精神理念鼓舞下,积极创办农机合作社,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两年来,通过创办农机合作社,使农场新增进口拖拉机8台套;国产拖拉机12台套;联合收割机29台,总动力3040马力,总投资1250万元。今年农机合作社联合整地22万亩,起垄20万亩,收割作业17万亩,实现收入874万元,纯效益430万元。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较好地解决了“农场两自理、四到户”后,农户自由购臵农机具,盲目发展,无序竞争,作业质量差,经营分散,资源浪费的难题。从而加快了农机更新、完善配套使用、规范管理及现代大型农机具规模经营的步伐。其推进生产力发展和促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作用日益凸现。
一、创新运行机制,提高合作社组织化程度
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兴,农机必先行。创立农机合作社前,全场小四轮由改革之初的36台增加到2007年的541台。家庭农场各自为战,分散经营,农机作业市场无序竞争,农机作业质量差,无法连片作业,原有的农场大机械优势逐渐萎缩。全场50%左右的耕地,因耕作水平低,抗旱排涝能力差,比较效益低下。散、乱、无序的农机作业方式已严重阻碍了农场农业的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农场紧紧抓住国家惠农政策,通过农垦总局补贴230万元,农场补贴83万元,个人筹集933万元,先后购进迪尔8430拖拉机两台、凯斯285拖拉机一台、迪尔7820拖拉机两台、维美德T171拖拉机三台、东方红轮式拖拉机12台;联合收获机29台。
现代化大型农机具增加后,随之又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一是操作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大型机械操作使用知识,致使耕作质量差;二是有机户与农户之间对接难,大机械无法连片作业,效率低;三是有机户之间盲目竞争,抢战耕地作业,秩序乱。
针对这一状况,农场认识到光有先进的现代化农机具是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的,必须有一个现代的管理制度和农机耕作运行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现代大型农机的优势,才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于是农场决定打破管理区界限,提高农场对农机耕作的掌控权,组建农机合作社,实现有序购臵,按区耕作,以质求效,规范运营,科学发展的目标。
农场委派主管农业的副场长,农机科具体运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起草了《红光农场农机合作社章程》。通过广泛宣传、动员,使拥有100马力以上的15户有机户共18台套大型农机具和29台联合收割机户,在自愿的前提下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法定程序设臵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选举了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监事2人,理事会对合作社制定了会员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明确了理事长职责,监事职责和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员农机作业业务由合作社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农场农机步入由自主购臵、自由发展、无序耕作转为科学规划、可持续积累与发展的轨道。
二、创新经营管理,夯实合作社发展基础
众所周知,管理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如果管理不到位,合作社的成立也就会成为一个花架子,失去其运作的真正意义。为此,农场协助农机合作社在管理上下功夫,具体运作中突出“四化”。
一是运行企业化。农机合作社自2007年3月建立之日起,就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员以自有机械入社,实行联合作业,内部实行单机核算,自负盈亏,责任到车到人,按动力机械的功率分配作业量,农场指导不领导,农场参与不参股,农场帮办不包办,使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康运行。
二是管理科学化。在农机、政研部门的指导下,农机合作社以科学管理为先导,突出抓好社员及入社机械的管理,合作社制定了《合作社各岗位职责》、《合作社员工守则》、《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安全生产制度、职责》、《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效益分配办法》、《社员奖罚制度》、《更夫职责》等,规范了合作社人、机、效的管理。在科学管理上重点实施了“五统一分”。“五统一”,即合作社对全部机械实施统一编号。按机械马力及购进先后顺序进行社内编号,进行管理;统一指挥。由社长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作业量,不同作业标准,统一指挥调配车辆,并开具作业派车单,社员凭派车单实施田间作业;统一保养停放。凡入社车辆在耕作和收获季节分两个作业区统一停放看管,有效减少了空运里程,便于集中调度耕作,合作社共投资285万元建2个标准化停放场。农机保养间2000平方米,车库3000平方米,零件库2000平方米,油料库500平方米,农具棚10000平方米。统一耕作标准及收费价格,提请农场职代会通过,并向农户公示,杜绝了低标准、多收费现象的发生;统一核算。各机车作业量由合作社统一核算,达不到作业量的将减少其下一年作业量;“一分”。就是作业费经合作社统一收取,经下一年农户春播结束,作业质量无异议后,按照单车作业量及质量,单独分配,自负盈亏。
三是作业标准化。标准化作业是合作社生存的基础。农机合作社采取“两准一验”的办法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合作社投入作业的机械在投入作业20日内,由合作社申请农场农机科等部门进行检验,登记注册。检验合格发放准入证,无牌、无照、无证及低于80马力的不合格机械不准投入作业;驾驶人员必须持有驾驶证并经岗位培训后准许参加作业;投入作业的机械,在松、耙、起垄环节统一质量标准,作业结束时,由作业 区主任、职工代表、农户、合作社社长,入社作业农机户联合对耕作质量进行验收,达不到作业标准的,由作业户重新负责作业直至达到标准,不重复计费。对一年两次达不到作业标准的,合作社在下一年度减少其作业面积20%,引起较大争议造成较大影响的将做退会处理,实现了各环节的标准化,使农场三秋工作步入分局总局先进单位。
四是发展规模化。合作社拥有的农机具都是100马力以上现代大中型农业机械,没有规模化的作业面积,合作社就会增加生产成本,无法发挥机械作用,生存就难以维持。对此,合作社在农场的指导下,积极主动与农户对接,并在全场划分2个耕作责任区,配套机械动力固定,由合作社发给农户作业质量信誉卡,使全场农户“松、翻、耙、起垄”作业均交给合作社,保证了合作社机械的作业面积,为其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三、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合作社市场化运作能力 合作社的壮大与发展,就是要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经营市场化为目标。通过市场求生存,通过效益联结互惠互利,积累资本壮大发展。在合作社的运营中,农场清楚的认识到靠农场有限的13.1万余亩耕地,只能使农机合作社温饱有余,发展后劲不足。对此,农场积极与海伦市政府、周边乡镇及国有林场公司联系,通过免费到海伦市乡镇展示耕作水平和效果,邀请海伦市政府、农业局及各乡镇领导到农场参观大机械整地现场,使农机合作社走出场门,作业地域拓展到海伦市的南华 糖业基地,东林乡、双录乡、共合乡及周边的5个国有林场,跨区整地16万亩,跨区收获4万亩,创收409.6万元,纯效益200万元。目前协会正积极努力,与周边市县农民签订长期土地耕作协议。内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四、农机合作社组建取得的成效
农机合作社组建和运行的近两年时间,成效令人瞩目。首先是机械组织化程度提高。结束了过去家家户户小机械作业,单打独斗,分散经营、无序作业、效率低、质量差的状况;其次是提高粮食产量,由于大机械以现代耕作措施为前提,有效的保护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强了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场农作物在大灾之年获得大丰收,经农业部门测产,产量比大机械耕作前提高15%以上。第三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大机械耕作后杜绝了花花田,职工在农场和合作社的共同指导下,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出现了玉米、月苋草、菇娘、甜菜、马铃薯、紫苏等种植专区,便于集中管理收获,使农户亩均增收150元;第四是促进了耕地的流转,推进耕地连片,促进耕地规模经营,目前已有43户将耕地流转给种地大户或有机户,使大机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五是有效促进了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实行大机械作业,农户劳动强度降低,全场农业富余劳动力达到1105人,大部分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或投入到农场其它行业创收,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据农场非国有经济办公室统计。全场长期及季节性外出打工人员由过去的872 人增加到1657余人。
五、兴办农机合作社的几点启示
农机合作社的成功运行,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政策扶持是前提。农机合作社受服务范围和对象的限制,启动之初,机械投入大,利润空间窄。需要农场的关注和支持。即在购买机械上帮助争取优惠政策,在组建上帮助制定章程制度,在作业上积极作好农户工作,杜绝小四轮作业,保证耕地面积,在拓展市场上帮助协调联系,穿针引线,这样合作社才能不断发展。
启示之二,机制创新是关键。合作社要发展,就要有一个健康灵活的体制及运行机制做保障,农场垄断合作社就难以发展壮大,不掌控,合作社就难以形成合力,为此,必须指导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自愿入会,通过内部约束及农场宏观调控,促其利益联结,共同发展。
启示之三,加强农机技术人员培训是保障。农机合作社拥有的农业机械,性能越来越先进,缺乏文化的原始机务工人难以操作和最大限度挖掘机械潜力,为此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加强农机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合作社人员掌握和应用农机新技术的能力,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动力。
第二篇: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
发展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机械化(浦北县农机推广站陈坤忠535300)
近年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的颁布实施,各地农机部门顺应形势,因势利导,积极指导组建了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末,浦北县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19个,注册资金750万元,固定资产918万元,入社210人,机具291台,合作社机耕作业面积 2012k㎡,机插面积530k㎡,机收面积800k㎡,作业总收入625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浦北县目前组建的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合作社组织化程度较低,运行不够规范、服务功能不强,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当前要围绕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大好形势,贯彻落实中央、全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全区农机化工作部署,按照区农机局《关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工作要求,抓住当前农机发展的有利时机,采取加强领导、政策扶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示范带动等有力措施,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指导服务。
《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业机 1
械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因此,农机部门要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维修、安全监理、信息服务等力量,形成合力,狠抓落实。主动帮助合作社在工商登记、财政支持、信贷服务、税收减免、土地租赁、用电用油等方面解决困难和问题,研究并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范畴,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制造和提供有利条件。
二、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发展环境。
要加强对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农机合作社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缺乏机具设备和运作资金,迫切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持、协调和帮助。今年五月自治区农机局出台《关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申请购置国家补贴农机具不受数量限制,优先补贴,实行多购多补”,各级财政对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具还可以实行累加补贴。这是广西出台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好政策。要采取制定更多的比如财政资金扶持和农村科研推广项目支持等扶持政策,改善发展环境,引导合作社以农业为本,多种经营,向更多更广的服务领域延伸,使
其路子更宽一些,步子更坚实、更大一些,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上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健康轨道。
三、坚持规范建设,健全完善制度。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合作社,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在工商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自治区农机局要求的“五有”(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规范化建设标准。切实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调动社员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实力,确保合作社正常运行。农机专业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原则和程序,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按照合作社章程指导业务工作。同时制订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制度、财务制度和作业标准等,使合作社在技术标准、作业质量、经营秩序、内部管理都有章可循,形成一套规范管理、独立经营、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
四、激活投资机制,增强服务功能。
一是做到鼓励引进工商资本和扩大粮农参加的有机结合。按照多元投入、合作兴社、激活潜力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改善主体结构,提高造血功能,增强服务能力,允许和鼓励社员带机具带土地入股。积极推进股份合作社制,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逐步建立国家扶持、群众
自筹、银行贷款、集体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努力拓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利空间。既要鼓励合作社积极引进、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又要鼓励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加强横向联系,实行异地合作,实现跨区域作业,努力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延长农机服务产业链。三是努力打造服务品牌。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土地流转速度有所加快,土地逐步走向规模化经营,这就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农机服务组织为其开展专业的农机服务,业主考虑该组织的实力、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相当重视其服务品牌。服务是农机专业合作社最具特色的品牌,也是生命力所在。注重品牌发展和文化建设,按照“叫得响、拉得出、能战斗、有活力”的要求,不断健全机制,改善服务,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
五、加强典型宣传,积极示范带动。
要努力创造条件,按照自治区农机局的工作要求,每个县培育发展1—2个制度健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宣传推广《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合同》等规范,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指导、服务。不断创新发展条件,及时总结先进典型,示范推广好做法、好经验,使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信心。浦北县努力创建小江镇元贵和泉水镇泉辉两家示范农机合作社。农机部门扶持一定的启动资金,解决办
公场所,建立管理制度,县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支持,厂家赠送机具设备。今年四月八日在小江镇元贵农机合作社召开全市农机化春耕生产现场会,合作社的大中型拖拉机和高性能插秧机现场进行机耕和机插示范表演,演示效果良好。全县今年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5台,合作社占25台。通过加强典型的宣传、细致耐心的服务、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内在动力,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必将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探索和建设,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的内涵,意味着农机经营新时代的到来,是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以“五有”为建设标准,以实现“五化”要求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做实、做强、做大,就能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建设项目计划书
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建设项目计划书
一、基本情况
***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农户326户,1321人,其中在家189户755人,外出137户566人,贫困户82户,贫困人口307人,占全村总人口23.3%,**年实施双到户39户,145人,低保户33户,75人。耕地面积1.3万亩,草原面积5.21万亩。退耕还林**62亩,优质牧草留床面积6200亩,**年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羊只饲养量3845只,大牲畜96头。村级两委班子健全,以党支部统领的各项功能齐全.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全村有耕地面积1.3万亩。主要种植马铃薯、葵花、荞麦。由于人口大量外出、在家务农人员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部分家庭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农业的发展,以致大量土地重新复耕,农业机械化是现在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村特别把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小杂粮农业、秋腹膜等作为一项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这给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效益。但由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备严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尽快改善生产条件,降低耕作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本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实施地点和范围
项目实施地点在***乡***村,辐射全乡13个行政村。
四、项目内容、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建设资金131万元(合作社自筹31万元,财政补贴100万元)
1、工人工资8万元,2、代耕代种作业费10万元.3、机具购置3台需花费81万元【每台农机配全各类用具(梨、旋耕机、挖洋芋机等)需要27万元】;购置挖机1台,32万元,共计花费113万元。
1>、购置农机3台,81万元。
27万元/台×3台=81万元
2>、购置挖机1台,32万元。
32万元/台×1台=32万元
五、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项目由***村申报,并进行监督管理,成立农机合作社,由社员大会通过,理事会组织实施,管理措施到位。合作社对项目设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益有保障。
保障措施
1、技术培训
做好对农民(农机手)的技术培训。
2、加强领导。
⑴项目实施实行后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机进行严格管理,责任到人;
⑵与农机手签订代耕代种服务合同;
3、机具选购工作计划安排
资金到位后。我村计划购置农耕机3台,配备各类设备(梨、旋耕机、挖洋芋机等),挖机一台,(主要借石油开发及其他项目)。
六、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年实现农田机械作业1万亩,年实现经营服务收入3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社会效益:一是缓解了农村种田难的矛盾。目前,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机械化再不为种田难发愁,也不再需在农忙时节返乡种田。二是由于机械化耕作、收割比牛耕和人工收割收费低,实现了农民和农机经营者“双羸”。三是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四是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第四篇: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建设项目计划书
农机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建设项目计划书
***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农户326户,1321人,其中在家189户755人,外出137户566人,贫困户82户,贫困人口307人,占全村总人口%,**年实施双到户39户,145人,低保户33户,75人。耕地面积万亩,草原面积万亩。退耕还林**62亩,优质牧草留床面积6200亩,**年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羊只饲养量3845只,大牲畜96头。村级两委班子健全,以党支部统领的各项功能齐全.项目背景
全村有耕地面积万亩。主要种植马铃薯、葵花、荞麦。由于人口大量外出、在家务农人员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部分家庭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农业的发展,以致大量土地重新复耕,农业机械化是现在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村特别把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小杂粮农业、秋腹膜等作为一项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这给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效益。但由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备严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尽快改善生产条件,降低耕作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本村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实施地点在***乡***村,辐射全乡13个行政村。
项目建设资金131万元
1、工人工资8万元,2、代耕代种作业费10万元.3、机具购置3台需花费81万元【每台农机配全各类用具需要27万元】;购置挖机1台,32万元,共计花费113万元。
1>、购置农机3台,81万元。
27万元/台×3台=81万元
2>、购置挖机1台,32万元。
32万元/台×1台=32万元
项目由***村申报,并进行监督管理,成立农机合作社,由社员大会通过,理事会组织实施,管理措施到位。合作社对项目设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益有保障。
保障措施
1、技术培训
做好对农民的技术培训。
2、加强领导。
⑴项目实施实行后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机进行严格管理,责任到人;
⑵与农机手签订代耕代种服务合同;
3、机具选购工作计划安排
资金到位后。我村计划购置农耕机3台,配备各类设备,挖机一台。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年实现农田机械作业1万亩,年实现经营服务收入3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社会效益:一是缓解了农村种田难的矛盾。目前,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机械化再不为种田难发愁,也不再需在农忙时节返乡种田。二是由于机械化耕作、收割比牛耕和人工收割收费低,实现了农民和农机经营者“双羸”。三是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四是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第五篇:扎兰屯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推荐)
扎兰屯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
一、扎兰屯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背景
扎兰屯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有农户63421户,农业人口23.9万人。农用地总面积476.9万亩,耕地总面积319万亩,其中家庭承包耕地(简称农村土地)249.7万亩。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农民对生产资料、农机新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机化发展机制对农民的农机装备水平、结构以及运用各种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扩大农机化生产和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户与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量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各种组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如何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为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我们在宣传指导、扶持和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推进农机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二是在合作社组建上,主管部门搭平台,给政策,用优先享受国补资金等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扶持。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宣传和推广。组织农民和乡村干部进行学习和考察,互相交流,增加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信心。四是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扎兰屯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65个,分布在全市11个乡镇、办事处,入社社员529人,注册资金总计万元。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815台(套)。年作业面积311400亩,助农增收2757万元。
从组织形式上看,扎兰屯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能人带头型。由农机能人、经纪人牵头,联系种粮大户、农机手、农民等自愿按股份制原则入社。如蘑菇气镇的继洲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农机大户牵头型。由农机大户发挥自身机具多、服务能力强、作业范围广的优势,吸纳农户、机手入股。这种类型是目前的多数。如成吉思汗镇的启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村委会主办型。主要依靠村集体兴办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村一般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建设资金主要靠村委筹措,由村干部领办,联合本村的农机户成立的农机合作社。这种类型合作社的特点是村干部有带领农民勤劳致富的强烈责任心,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用于扶持合作社为本村开展农田作业,而又不以赢利为目的。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红炮台新村村长姜树田带领组建的树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扎兰屯市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自从农机合作社的组建以后,对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现代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能够有效地保证土地深松深翻,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有利于精量点播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机农技结合,进而提高粮食产量和土地产出率。例如蘑菇气镇爱国村组建农机合作社后,全村玉米亩产量由2007年的600公斤增长到2011年的900公斤,增幅达50%。2011年,为爱国村生光种植合作社5000亩地膜玉米进行了从春到秋的整地、播种、收割一条龙服务,为农民增收达100多万元,同时为入社农民近5000亩农田提供农机服务,为农民节省农用机械费用达50多万元。由于大型农机具的使用,进行深翻整地,极大地改良了土地营养结构,受到了广大社员和周边农民的欢迎,同时也为合作社创收100多万元,年终社员二次返利中,每户社员家庭分红近1万元。二是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作为前提和重要保障。农机合作社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达到资
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继州农机合作社带动土地规模面积达5万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13.2%。2011年秋季的玉米收割中,农机合作社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发挥了显著作用,为农民收割玉米时,只收成本价,比市场收割价格低,深受农民欢迎。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合作社的不断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2011年全镇累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140人,比上年新增转移人口1100余人,这些人绝大多数是由于农机合作社组建才外出打工的。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通过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机械创收等多种方式增加有效收入。例如继洲农机合作社就是充分发挥大型机械作用组建的,2011年入社成员人均收入达到8650元,高出没有农机合作社的村四分之一。继州农机合作社除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农闲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修造行业。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合作社在当地都是很有影响力的组织,承担着主要的机械化作业任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先导作用。
四、扎兰屯市农机合作社发展制约因素
一是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由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自为政,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标准低下。二是道路、桥梁过窄,林网过密,制约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从目前看,农田道路过窄,不利于大机械行走;林网太小,致使大机械难以使用,空运转时间太长,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农机合作社经营状况受到严重制约。
三是合作社投资都是机械设备,用资金量大,资金短缺是制约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障碍。
四是农机合作社规模小,目前虽然实现了跨区作业,但服务品牌品种单一,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五、促进扎兰屯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支持。一是合理布局。主管部门要投放主要精力,抓住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规划的契机,组建不同形式的现代农机合作社,要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大豆主产区,以配备深松整地和收获机械为主;杂粮生产区,以配备深松整地机械为主,积极探索玉米收获机械化;畜牧业地区,以配备深松整地和青贮收获机械为主,大力推行青贮玉米机械化;水稻主产区,重点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资金扶持。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投放力度,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现代农机合作社倾斜,实行优先补贴、多购多补,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累加补贴;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机合作社;财政要配套一部分合作社场库棚建设资金和业务部门必要的管理经费;在银行信贷上给予优先扶持。三是政策扶持。支持现代农机合作社承担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建设项目,将现代农机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多渠道争取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免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四是合力推进。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示范区配套设施建设进行推进。农业开发、优质粮工程、良种补贴、高产玉米生产、水利专项等项目集中向现代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项目区投放。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现代农机合作社。同时,建立防范风险机制,由政府补贴等形式参加农业保险。
2、积极稳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主要是通过发挥农机作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作用,抓住全市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利契机,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实行连片整地。实现土地连片种植,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从而大大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空间。
3、建立以深松为主的土壤耕作模式。秋整地是解决干旱最有效途径之一。应建立以深松为基础,少耕为原则,保护性耕作为方向,蓄水保墒提高地力为核心,实行深松、浅耕、免耕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模式。坚持整地作业标准化,逐步使农民由随意耕作向制度化耕作转变,由连年平翻向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相结合转变,由单机多次进地向一机多能联合作业转变,由多耕向少耕转变。建立科学合理的耕作模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减低成本,增加效益。同时不断创新完善现代农机合作社的服务方式,使各市场主体间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目标。鼓励现代农机合作社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强发展活力。
4、强化服务,拓宽市场。要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的能量集聚优势,面向市场,开拓更为广泛的农机化作业领域,同时,积极推进团队作业能力和专项作业能力建设,通过强化作业服务,延长作业时间,提高经营效益。
5、规范管理,完善功能。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经济组织章程、运转规则、作业质量标准、价格承诺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机合作组织机具和场、库、棚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逐步建设一批以农机大院为载体,集机车存放、维修保养、技术培训、作业安排为一体的农机合作组织。
6、搞好社员培训。既要加强对社员的技术培训,又要强化对合作社负责人的经营管理培训。要对合作社的负责人灌输新的理念,逐步转变家庭式、作坊式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使驾驶员懂技术、会保养,提高农机田间操作技术,从而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