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出租车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04:0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肥市出租车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肥市出租车管理办法》。

第一篇:合肥市出租车管理办法

第141号

《合肥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7月24日市人民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年9月1日起实施。

市长 吴存荣

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保障乘客、经营者、驾驶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租汽车的经营和管理。

本办法所称出租汽车,是指按照乘客要求提供客运服务,以行驶里程和时间计费的5座以下小型客车。

第三条 出租汽车行业发展应当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建设和其他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相协调,按市场需求实行总量控制。

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规划、新增运力投放计划和出租汽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辖三县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出辖区内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规划,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 出租汽车行业实行统一管理、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安全运营、优质服务的原则。

鼓励出租汽车经营者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出租汽车行业的主管机关,其所属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出租汽车行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公安、工商、价格、质量技术监督、财政、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环保、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出租汽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文明行业等活动,对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在安全运营、文明行车、优质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和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等方面事迹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经营许可

第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取得经营权的出租汽车, 在明晰产权、规范权属关系的基础上,确定经营者,具体方案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本办法实施后新投放的出租汽车,通过招标投标等公开、公平的方式确定经营者并实行企业化经营。

经营者应当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合同》,取得经营权,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方可开始运营。

第八条 经营权以单台车辆为计算单位,取得经营权的出租汽车按单车颁发车辆运营证,一车一证。

取得经营权后3个月内未将车辆投入运营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期限为8年。

出租汽车企业收购出租汽车并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或者出租汽车及时更新为安全环保舒适性车辆的,可以适当延长其经营权期限,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条 本办法实施后新投放的出租汽车,其经营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让。本办法实施前已有的出租汽车,其经营权的转让按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

在出租汽车经营权有效期内,经营者可以按规定办理出租汽车报废、更新手续,经营权剩余期限结转给新车。

第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转让的,转让人、受让人应当到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登记,领取并签订统一格式的转让合同。

第十二条 受让人应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就剩余年限的经营权签订使用合同,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并领取新的车辆运营证。

第十三条 出租汽车经营权期满后,以公平竞争方式重新确定经营者;同等条件下,在经营期内经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考核合格的经营者,优先取得经营权。

国家、省对经营权期满后的处理有新的规定的,按其规定办理。

对经营者考核的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十四条 出租汽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停止运营,交回有关运营证件,拆除计价器、顶灯,清除出租汽车专用标志,并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有关手续的,由交通、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一)经营权期满未继续取得经营权的;

(二)经营者终止经营的;

(三)经营期间发生严重违法经营行为,被吊销运营证的。

第十五条 出租汽车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与接受委托管理服务的出租汽车不少于600辆(其中不少于100辆由企业出资购臵且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办公场所和固定停车场地;

(三)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财务状况及相应的责任承担能力;

(四)具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并符合规定条件的驾驶员;

(五)具有与经营业务和规模相适应的技术、财务和经营管理人员;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现已在经营的出租汽车企业,其出租汽车全部由企业出资购臵且实行企业化经营的,不受前款第(一)项限制。

第十六条 出租汽车个体经营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有关规定的出租汽车;

(二)有符合规定的资金;

(三)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 申请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应当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有关材料。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非企业化经营的出租汽车应当委托出租汽车企业实施服务与管理,双方应当签订统一格式的合同并报市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备案。合同文本由市交通、工商部门监制。

第十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变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注册地址或者更新车辆,应当到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

出租汽车企业合并、分立、变更股权,应当按规定到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在核定的运营区域内从事出租汽车运营,不得擅自停止、终止出租汽车运营,不得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

出租汽车经营者需要停止或者终止运营的,应当在停止或者终止运营前30日内告知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终止运营的,应当在终止运营后10日内交回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并办理有关注销手续。

第二十一条 出租汽车除应当符合公安部门对机动车辆的统一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使用规定的车型,喷涂符合统一规定的颜色;

(二)按照规定安装标志顶灯,设臵空车待租、暂停服务等运营标志;

(三)在车辆规定部位贴挂运营价格标准、监督电话号码,放臵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四)车身、车厢、行李厢整洁,座套干净,车辆设施完好,尾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五)配备灭火设备,安装检定合格并附打印装臵的税控计价器;

(六)按照有关规定安装和使用具有行驶信息采集、存储、交换、实时监控功能的设施;配备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等技术设备接口;

(七)车窗不得使用有色玻璃,不得粘贴太阳膜以及喷印其他标志、标识。

第二十二条 出租汽车转为非经营性车辆的,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清除出租汽车专用标志和专用设施。

第二十三条 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

(二)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有3年以上驾龄且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记录;

符合前款条件的驾驶人员,经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后领取客运资格证,2年内可以从事出租汽车驾驶。

被吊销客运资格证的驾驶员,从吊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领客运资格证。

第二十四条 每辆出租汽车配备的驾驶员不得超过3名。

第三章 运营管理与服务

第二十五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遇突发公共事件等特殊情况,应当服从出租汽车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

(二)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出租汽车及配套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三)与驾驶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报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备案;

(四)制定服务规范和安全行车、治安防范等制度,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

(五)依法办理乘客意外伤害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强制性保险;

(六)建立健全车辆及驾驶员档案管理以及乘客投诉制度,按时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报送统计资料;

(七)按规定实行运营交接班,配合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及时处理乘客的投诉;

(八)不得非法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不得以要求驾驶员出资购臵车辆、一次性买断出租汽车经营权或者以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高额承包费等方式向出租汽车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

(九)不得使用无车辆运营证或被暂扣车辆运营证的车辆从事出租运营;

(十)不得聘用无客运资格证的驾驶员从事出租汽车运营;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 出租汽车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管理和服务;不得违规收取各种费用,不得克扣、截留政府发放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款。

第二十七条 出租汽车企业应当与公安机关签订《治安责任书》,明确并落实下列治安责任:

(一)建立健全内部治安保卫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治安保卫人员,落实治安防范措施;

(二)对从业人员进行治安防范和遵纪守法教育;

(三)进行内部治安安全检查,发现和消除治安安全隐患,对公安机关指出的治安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四)配合公安机关建立相应的治安防控网络。

第二十八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随车携带车辆运营证、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二)保持车辆整洁卫生,设备、设施完好;

(三)出租汽车空车待租时,应当开启空车待租标志;

(四)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收取车费;

(五)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招揽乘客或者强迫乘客乘车;

(六)按照乘客指定的目的地选择合理路线行驶,不得故意绕行;

(七)未经乘客同意,不得搭乘其他乘客;

(八)不得在禁停路段内停车载客或者无故拒载乘客;

(九)不得中途倒客、甩客、敲诈乘客;

(十)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等设有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场的区域运营的,应当进入专用停车场,并服从调度,依次排队候客,不得场外揽客、扰乱站场秩序;

(十一)发现乘客遗失物品的,应当设法归还失主,无法归还的,应当及时交有关部门依法处臵;

(十二)不得拒绝乘客使用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支付租车费;

(十三)不得利用出租汽车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十四)服从公安机关对出租汽车进行的治安检查,发现违法犯罪嫌疑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汽车驾驶员可以谢绝或者终止服务:

(一)乘客在禁止停车的路段或者遇到红灯停驶时要求搭乘的;

(二)乘客携带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的;

(三)乘客携带超出车辆行李厢容积物品的;

(四)乘客携带宠物及其他污损车辆物品的;

(五)醉酒者、精神病患者在无人陪同时乘车的;

(六)乘客有其他违法要求或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条 乘客应当文明乘车,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携带国家规定的危险物品及其他禁止携带的物品乘车;

(二)不得要求驾驶员违反交通管理规定行车、停车;

(三)按计价器显示金额支付车费,并支付乘车途中的过桥、过路、过渡等费用;

(四)不得损坏车内设施、设备。

乘客违反前款第(一)、(二)和

(三)项规定的,出租汽车驾驶员可以拒绝或者终止服务;终止服务前的车费,乘客应当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支付。

乘客污损车内设施的,应当赔偿。

第三十一条 乘客夜间要求驶往边远、偏僻地区的,出租汽车驾驶员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乘客随同到公安派出所、治安报警点或者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办理登记手续;乘客不予配合的,驾驶员可以拒绝提供服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乘客有权拒绝支付乘车费用:

(一)不使用或者不按照规定使用计价器的;

(二)不出具出租汽车专用票据的;

(三)因驾驶员的过失或车辆原因不能及时将乘客送达目的地的;

(四)驾驶员未经乘客允许搭乘他人的;

(五)驾驶员拒绝乘客使用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支付车费的。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出租汽车驾驶员拒载:

(一)车辆开启空车待租标志后,遇乘客示意停车后不载乘客的;

(二)车辆开启空车待租标志后,在停靠站点或路边候客而不载乘客的;

(三)载客途中未经乘客同意而中断、终止服务的;

(四)在运营期间挑拣乘客的。

第三十四条 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以及客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臵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场,并免费向出租汽车开放。任何单位不得收费或者变相收费,不得垄断运营业务。

第三十五条 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根据乘客意愿,按照规定临时停车,方便乘客上下。

在中心城区的道路上,公安部门应当根据方便乘客的原则和道路交通条件,合理设臵出租汽车停靠站点,并设立明显标志;出租汽车应当在停靠站点临时停车,上下乘客。

第三十六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经济发展和出租汽车经营成本的变化情况,适时提出调整出租汽车租费标准的方案,经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七条 非本市市区出租汽车不得在本市市区范围内运营,送客至本市市区返程的除外;外地出租汽车在本市市区行驶的,必须关闭空车待租标志。

禁止使用农用运输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非机动车、电瓶车等不符合国家运营车辆标准的车辆从事出租汽车经营。

第三十八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投诉制度,设立并公布投诉电话。

乘客认为驾驶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投诉。乘客投诉应当提供所乘出租汽车车牌号、乘车票据、起止地点、行驶路线、本人联系方式及真实姓名等有关证据和资料。

乘客自投诉之日起5日内不提供有关证据和资料或者不协助调查的,视为放弃投诉权利。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发现乘客投诉依据不充分、证据不足,或者属于无理取闹、恶意诬陷的,可以拒绝受理。

被投诉的驾驶员及所在企业应当协助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投诉。无正当理由不接受调查询问的,视为放弃申辩。

第三十九条 乘客投诉计价器失准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受理后,可以将计价器及其附属装臵进行证据登记保存,并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确认,由此发生的直接费用由乘客先行垫付,最终由责任者承担。

第四十条 驾驶员对经营者的投诉、驾驶员及经营者对出租汽车管理工作人员的投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及有关主管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遇有出租汽车经营者或驾驶员报警求助时,应当及时予以处臵、救援,保护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经营者的资质条件、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安全运营、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教育等情况进行考核评定。

对驾驶员客运服务情况,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可以实行记分制考核。

对出租汽车经营者和驾驶员的考核应当客观、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十三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和制止扰乱出租汽车市场秩序的行为。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可以在公路征费稽查站、客流集散点、出租汽车停车场及停靠站点、车辆维修和检测现场实施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和复制有关材料。但是,应当保守被检查单位和个人的商业秘密。

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或者情况。

第四十六条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对没有车辆运营证又无法当场提供其他有效证明的车辆予以暂扣的,应当出具暂扣凭证,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当事人应当在暂扣凭证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对提供车辆运营证等有效证明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及时退还被暂扣的车辆;对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或者经查实属于无证运营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后,应当立即退还被暂扣的车辆;对逾期不来接受处理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拍卖暂扣车辆。

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对暂扣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不得收取保管费用。车辆在被暂扣期间因保管不善造成损坏或者灭失的,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应当依法赔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出租汽车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使用未取得出租汽车车辆运营证的车辆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

(二)聘用未取得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的人员驾驶出租汽车的,责令改正,处2000元罚款;拒不改正的,吊销车辆运营证;

(三)擅自停止、终止出租汽车运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吊销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和车辆运营证;

(四)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

(五)擅自转让出租汽车经营权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车辆运营证;

(六)未建立出租汽车车辆及驾驶员档案,或者未按时向出租汽车管理机构报送统计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未及时处理乘客投诉或者拒不配合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调查处理乘客对其投诉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八)未按规定执行运营交接班制度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并处100元罚款;

(九)车容车貌不整或者运营标志不全的,责令改正,可并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日常经营管理混乱,资质条件、经营管理、服务质量、安全运营等考核不合格的;

(二)以要求驾驶员出资购臵车辆、一次性买断出租汽车经营权或者以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费等方式向出租汽车驾驶员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的;

(三)违规收取或变相收取各种费用的;

(四)克扣、截留政府发放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款的。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出租汽车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未持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上岗,或者未随车携带车辆运营证的,给予警告或者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照计价器显示的金额收取租车费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拒绝乘客使用城市智能电子收费系统支付租车费的,给予警告或者处50元的罚款;

(四)采取欺骗手段招揽乘客或者强迫乘客乘车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故意绕行或者运营中未经乘客同意搭乘其他乘客的,没收违法所得,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六)无故拒载乘客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七)中途甩客、倒客、敲诈乘客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未在出租汽车专用停车场依次排队候客,站场外揽客、扰乱站场秩序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九)超出许可的运营区域运营的,没收违法所得,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出租汽车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第五十一条 出租汽车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一)没有落实《治安责任书》规定的责任或拒不与公安机关签订《治安责任书》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治安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公安机关指出的治安安全隐患未及时进行整改,以致发生利用出租汽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对单位治安责任人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出租汽车经营者、驾驶员及乘客的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价格、税务、环保、劳动与社会保障等管理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出租汽车管理机构、其他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他人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法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出租汽车经营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不按照规定受理、处理乘客投诉的;

(五)违法扣留出租汽车或者车辆运营证的;

(六)不按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七)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八)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篇:出租车管理办法

泰州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泰政发[2001]18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保障经营者、从业人员和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汽车(以下简称公共汽车),是指在城市内按固定线路行驶、固定站点停靠的公共客车。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汽车客运的监督管理工作。

计划、经贸、公安、工商、安全生产监督、规划等部门,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做好公共汽车客运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贯彻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原则。

公共汽车客运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章 经营资质管理

第五条 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㈠经营者必须是依照法律规定设立的企业;

㈡有技术状况达到二级以上、品牌经国家认可的中、高档客车(15座以上),新办公司应有品牌经国家认可的中、高档新车;

㈢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资金; ㈣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㈤有配套的经营管理制度;

㈥有安全生产监督、公安部门认可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第六条 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应当取得交通部门核发的下列客运资格证件:

㈠经营者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㈡车辆的道路运输证件; ㈢从业人员的服务资格证件。

第七条 拟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当地县级以上交通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交通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取得经营权;不符合条件的,交通部门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外地注册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设立公共汽车客运业务机构的,应当经本市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核准。

第八条 经营者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并持车辆牌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到交通部门领取车辆营运证件。

第九条 交通部门应当对公共汽车客运的从业人员进行岗前业务培训,培训合格的,发给服务资格证件,确定从业人员的上岗服务范围。第十条 经营者应当接受交通部门对其经营条件的审验。

经营者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经营的,或者审验不合格的并在规定期限内仍不符合经营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注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或者道路运输证件,并书面告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一条 经营者发生合并、分立、歇业,或者变更名称、项目等事项的,应当向交通、工商部门提出申请,并办理客运资格证件、营业执照的变更、注销手续。

经营者变更线路、营运车辆数、营运时间、行车间隔和售票方式等,应当向交通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二条 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实行有偿使用,市政府另行制定有偿使用的具体办法。

经营者转让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的,双方应向交通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办理有关转让手续,办理手续期间不得影响正常营运;原通过行政审批方式无偿取得的线路经营权不得转让,由交通部门在本办法实施后收回。

第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3年内不得申请客运线路经营权:

㈠被取消客运线路经营权的;

㈡未经批准放弃未到期客运线路经营权的;

㈢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等指令性任务的。第三章 营运服务管理 第十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㈠建立健全营运管理、车辆检修、安全行驶、车容卫生、投诉处理等规章制度,并制定服务规范;

㈡建立和落实运输安全责任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障运输安全;

㈢营运车辆上发生诈骗、敲诈勒索、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时,经营者、驾乘人员应当设法制止,及时报警;

㈣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专用发票;

㈤按规定向交通部门报送营运报表,接受交通部门对其营运资料的查阅;

㈥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下达的抢险救灾、战备等紧急运输的统一调度;

㈦按照批准的线路、营运车数、营运时间、行车间隔等组织营运;

㈧变更线路、站点以及暂停营运的,应当提前5天报告交通部门批准并在各站点公告;对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变更线路、站点以及暂停营运的,应当立即报告交通部门并及时公告;

㈨采取无人售票方式的,其车辆和班次应当符合无人售票营运条件,并在主要站点提供零钱兑换服务。

第十五条 公共汽车驾驶员、乘务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㈠持证上岗、服务标志齐全;

㈡遵守交通规则和防治噪声污染的有关规定,禁止超员载客;

㈢不得擅自拆卸车内安全、服务设施;

㈣按规定出具车资发票;

㈤按照核准的线路走向、班次正点运行,提供报站提示服务,报清线路名称、走向及停靠站名,不得擅自缩线、改线,不得溜站或者站外上、下客;

㈥维护车厢内的正常秩序,保持车内环境卫生,不得将垃圾扫出车外污染路面。

第十六条 公共汽车营运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㈠车辆、机具和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要求,保持技术状况完好;

㈡证件齐全、牌照清晰,设施齐全,车容整洁;定期对车辆及其内部设施进行清洗、消毒,保证车辆清洁卫生; ㈢在规定的位置标明经营者的名称、标识、编号和监督投诉电话;

㈣在车厢内规定的位置张贴线路价格表和乘车规则;

第十七条 乘客应当遵守乘车规则,并按规定支付车资。乘客违反前款规定的,驾驶员、乘务员有权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第四章 场、站管理

第十八条 公共汽车客运场、站,是指经交通部门批准设置的,供公共汽车停放、上下乘客的场所。

第十九条 公共汽车客运场、站的建设由交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公共客运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公共汽车客运场、站的设置,必须经交通部门审核后报有关部门批准。公共汽车客运场、站由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经营单位负责管理。

公共汽车客运场、站竣工,应当经交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一条 公共汽车客运场、站应当向全行业开放,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共汽车客运场、站关闭、拆除或者挪作他用,不得从事危害公共汽车客运场、站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 公共汽车客运场、站管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㈠按规定设置乘车须知和里程价格表,公布监督投诉电话和服务标准;

㈡建立管理责任制度,维护营运秩序,禁止拉客和拒绝载客;

㈢保持公共汽车客运场、站环境的整洁;

㈣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使用税务部门监制的统一发票;

㈤线路途中的停靠站牌应当保持完好、清晰,标明本站站名、首末班次、沿线站名;

㈥发生重大或者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向交通部门报告。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交通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对公共汽车客运行为实施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行为,维护经营者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道路运输监督检查人员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四条 交通部门应当对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实行考核管理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经营者经营质量信息。

第二十五条 交通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违法经营投诉举报受理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对投诉举报,交通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30日内进行调查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

投诉举报人投诉举报时应当提供有效证据。被投诉举报者及其所在公司,应当配合交通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六条 交通部门依法进行检查时,发现无道路运输证从事公共汽车客运活动,可以中止其运行,并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中止经营者车辆运行的,应当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负责人批准,出具由省交通部门统一印制的中止车辆运行凭证,并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当场中止车辆运行的,应当在24小时内补办手续。经营者接受处理的,应当当日恢复营运。

交通部门对中止运行的车辆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除因不可抗力外,造成车辆及随车物品遗失、损坏的,应当予以赔偿。因经营者自身原因,发生的费用和车辆的自然损耗,由其自行承担。

第二十七条 交通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公正执法,对所属监督检查人员加强教育,对监督检查人员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依法处理。

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廉洁奉公。在执行公务时,应当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扰乱公共汽车客运经营秩序的,由县级以上交通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但无道路运输证件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活动的,责令改正,对车辆每辆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第三十条 无正当理由未按照批准的线路、经营区域运行的,责令改正,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不经交通部门批准,转让或者变相转让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经营权的,没收违法所得,取消线路经营权。

第三十一条 无故在途中更换车辆或者将乘客移交他人运送的,处以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公共汽车客运经营者未建立和落实运输安全责任制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依法追究驾驶员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交通部门可以暂扣、直至吊销其道路运输证件。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交通、公安等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应当依法管理,秉公执法,接受群众监督。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守处罚程序。发生以权谋私、敲诈勒索、刁难经营者的;违反法定权限、程序执法的;对投诉举报超过期限未作处理、答复的;滥用自由裁量权,作出不适当行政处罚决定的;以及违反法律、法规其他规定的,由上级机关对单位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

第146号

《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2月22日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吴存荣

○○九年一月十六日

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排水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安全运行,改善水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合肥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的排水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排水,是指对城市产业废水、生活污水(以下统称污水)和大气降水(以下简称雨水)接纳、输送、处理、排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市排水设施包括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公共排水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公共管网、沟(河)渠、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自建排水设施是指产权人自行投资建设用于本区域排水的管道、沟渠、泵站和污水处理设施。

第三条 城市排水遵循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城市排水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市排水管理机构负责城市排水的日常管理工作。

环保、规划、财政、公安、价格、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排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依法排水和保护排水设施的义务,对违法排水和损坏排水设施的行为有举报的权利。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等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市的排水专业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市排水专业规划,组织编制辖区内排水专业规划,并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排水设施应当实行雨水、污水分流;雨水

管道和污水管道不得混接。

现有的排水设施未实行雨水、污水分流的,应当按照雨水、污水分流的原则逐步进行改造。

城市污水管网未覆盖的区域以及再生水需求量大的地区,应当规划建

设小型污水处理厂。

第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排水专业规划,制定城市排水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等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各区、开发区应当根据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建设计划,配

套建设辖区内相应的排水设施。

第九条 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排水专业规划将排水设施建设纳入项目配套建设计划,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前,应当征求市排水

管理机构的意见。

第十条 排水设施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应当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依法实行招标投标。

承接排水设施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第十一条 排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有排水管理机构参加的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现有和经规划确定的排水设施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章 排水管理

第十三条

在城市污水管网覆盖区域内,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禁止将污水排入雨水管网或者将雨水排入污水管网。

第十四条 向城市污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的企事业单位、污水处理厂以及将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排水单位,应当依法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

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的企事业单位以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向城市污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应当向市排水管理

机构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部门在核发排污许可证前,应当就项目污水是否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事宜征求市排水管理机构的意见。

市排水管理机构为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的企事业单位办理接入城市排水管网手续时,应当查验环境保护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证或者准予

试生产的证明。

第十六条 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排水许可申请表;

(二)排水情况说明(含企业经营范围、水量、污水处理工艺等);

(三)排水设施平面图;

(四)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市排水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核发城市排水许可证:

(一)污水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三)已按照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四)已在排放口设置专用检测井。

重点排水户除符合前款条件外,还应当具备对水质、水量检测的能力

和相应的检测制度。

对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堵塞或者损坏的,除符合第一款条件外,应当修建预沉设施。

第十八条 城市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期满需要继续排放污水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市排水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市排水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

延续的决定。

因建设施工需要向城市污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临时排放污水的,排水许可证的有效期由市排水管理机构根据排水状况具体确定,但最长不得

超过施工期限。

第十九条 排水单位和个人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后,应当及时到市排

水管理机构办理接管手续。

市排水管理机构应当对接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发生错接、漏接、不接等情况。

第二十条

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的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许可的内容排放污水。

排水单位和个人需要变更排水状况时,应当提前15日向市排水管理机构申请变更登记,经批准后方可排放。

第二十一条 在汛期或者发生排水设施冒溢等特殊情况时,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排水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按照要求排放污水。

第二十二条

排水单位和个人因意外事故致使有毒、有害或者易燃、易爆物质排入排水设施的,应当立即报告排水管理机构 和环境保护部门,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扩大。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向城市污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工业废水、医疗污水的企事业单位、污水处理厂以及将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排水单位的排水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检查;市排水管理机构负责对其他排水单位和个人的排水水质、水量以及污水管网内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排水监测档案。

排水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做好水质、水量监测和检查工作。

市排水管理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定期互相通报监测信息。

第四章 排水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第二十四条 公共排水设施由排水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管

理和维护。

排水设施养护、维修可以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维护单位,并逐步实

行市场化运作。

自建排水设施由产权人或其委托的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二十五条 维护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制定维护计划和检查巡视制度,对排水设施进行养护维修,保证排水设施安全运

行。

第二十六条 排水设施因破损等原因发生冒溢等事故时,维护责任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修,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排水设施运行,并及时

向排水管理机构报告。

抢修排水设施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不得阻挠。

第二十七条 因公共排水设施抢修或特殊维护作业需暂停排水的,排水管理机构应当提前告知沿线排水户,并且尽快恢复正常排水。

对生产、生活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大范围暂停排水,应当报经市或者

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发布通告。

第二十八条

在城市公共排水干线管道两侧各5米内和支线管道两侧各3米内进行施工作业,影响排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与维护责任单位商定保护措施,并由维护责任单位监督实

施。

第二十九条

因建设工程需要改变排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排水管理机构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 禁止下列损坏排水设施的行为:

(一)向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倾倒垃圾、粪便、渣土等易堵塞物;

(二)将油污(油烟)、施工泥浆直接排入排水设施;

(三)向排水设施排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

(四)堵塞排水设施;

(五)擅自占压、拆卸、移动、穿凿排水设施;

(六)擅自向排水设施加压排水;

(七)损害排水设施的其它行为。

第三十一条 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接受排水管理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

污水处理厂应当安装进出水流量计和在线监控装置,并与排水管理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控中心连网。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排水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罚款;造成排水设施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在城市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将污水排入污水管网的;

(二)将雨水排入污水管网的;

(三)未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

(四)超过城市排水许可证规定的有效期限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

设施排放污水的;

(五)违反城市排水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

施排放污水的。

有前款第(一)、(二)项行为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三)、(四)、(五)项行为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

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造成排水设施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向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倾倒垃圾、粪便、渣土等易堵塞物的;

(二)将油污(油烟)、施工泥浆直接排入排水设施的;

(三)向排水设施排放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的;

(四)擅自在公共排水设施防护范围内进行施工作业,影响排水设施

安全的;

(五)堵塞排水设施的;

(六)擅自占压、拆卸、移动、穿凿排水设施的;

(七)擅自向排水设施加压排水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三)、(四)项行为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五)、(六)、(七)项行为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

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排水单位违反水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环境

保护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盗窃、损坏排水设施或者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排水设施维护责任单位不及时清淤或抢修,造成排水单位或个人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主管部门及排水管理机构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主管部门及排水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

第三十八条 市辖三县的城市排水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1999年11月22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合肥市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76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城乡建设 市政 办法

发: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法制办、省建设厅,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检察院,合肥警备区,各人

民团体,各民主党派。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2月1日印发 共印320份

第四篇: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

合肥市人民政府令

第174号

《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8月27日市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2月10日起施行。

市长:张庆军 2014年9月15日

合肥市居住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安徽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办法》(省政府令第244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非本市户籍人口到本市居住,或者本市户籍人口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跨县(市)、区居住的人员。但是,本市市区户籍人口在市区范围内跨区居住的除外。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的申领、发放、使用等相关服务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保障权益、优化服务、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 流动人口应当依法办理居住登记,自愿申领居住证。

居住证是流动人口在本市就业居住、依法享有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证明。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人口分布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

—1—

均等化。

第七条 公安机关负责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申领受理、制作、发放以及居住信息管理等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和便民原则,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受理机构)承办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采集和居住证申领受理、发放等工作。

第八条 发展改革、教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房产、建设、工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财政、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工作。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村(居)委会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业园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流动人口实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信息采录等工作。

第十条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政务信息资源公共平台建设单位应当分类完善流动人口信息资源系统,通过人口资源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基本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第十一条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 居住登记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应当自到达居住地之日起15日内,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流动人口,可以由其监护人或者受托人代为申报居住登记。

第十三条 居住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户籍所在地住址、现居住地住址、居住事由、服务处所、联系方式。

流动人口在申报居住登记时,应当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第十四条 在旅馆以及其他可供住宿的经营性服务场所内住宿的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住宿登记的,视为居住登记。

第十五条 在学校、培训机构寄宿就学或者培训的流动人口,由学校、—2—

培训机构负责登记;在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流动人口,由救助机构负责登记。

负责登记的单位应当自办理登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报送当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房屋租赁或者职业介绍中介机构,应当自与流动人口建立、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租赁关系、中介服务关系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报送当地公安派出所。

第十七条 居住地址发生变更的流动人口,应当在变更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变更登记;持有居住证的,居住证登记信息相应变更。

流动人口居住地址发生变更后,1个月内未申报变更登记的,居住时间自重新申报居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十八条 在本市办理居住登记或者居住地址变更后尚未办理居住证的,应当在初次登记或者变更登记每满1年之前1个月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居住登记信息确认,居住时间可以累计计算。未办理居住登记信息确认的,居住时间自重新办理居住登记或者信息确认之日起计算。

第三章 居住证申领和发放

第十九条 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有固定住所、合法稳定职业或者连续就读,年满16周岁的流动人口,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理机构申领居住证。

居住在单位或者学校集体宿舍的流动人口,可以由单位或者学校统一代为申领居住证。

第二十条 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有效身份证明、近期1英寸免冠相片1张和符合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住所、职业或者就读等证明材料。

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符合申领条件且申报材料齐全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核发居住证;对申报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告知所需的材料;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告知申领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居住证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近期相片、户籍所在地住址、现居住地住址、签发机关和签

—3—

发日期。

第二十二条 持本省其他行政区域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到本市办理居住登记且符合本市居住证申领条件的,可以持原居住证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居住证改签,居住时间自在本市办理居住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四章 居住证管理

第二十三条 居住证一人一证,居住证有效期为1年。居住证持有人居住1年以上的,应当在有效期满前1个月内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签注手续;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

居住证使用功能中止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自中止之日起1个月内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恢复,居住时间可以连续计算;逾期未办理签注手续的,居住证使用功能终止。

第二十四条 居住证持有人离开本市居住的,应当到原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理机构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五条 居住证持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注销其居住证:

(一)不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流动人口;

(二)居住证使用功能终止;

(三)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住证;

(四)居住证持有人死亡;

(五)其他应当注销居住证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居住证遗失、污损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理机构补领、换领居住证。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居住信息采集、管理、使用过程中所获悉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擅自披露、买卖或者违法使用。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有权依法查验居住证。

有关单位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或者履行法定职责需要确认流动人口身份信息时,有权要求出示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骗领居住证或者冒用他人居住证,不得买卖、使用伪造、变造、骗领的居住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扣押或者变相扣押居住证。

—4—

第五章 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

第三十条 居住证持有人按照有关规定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提供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和失业登记、创业服务、职业培训信息和就业信息查询等服务;

(二)在本市就业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三)参加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

(四)居住满6个月 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享受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五)随居住证持有人居住3个月以上的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享受相应的儿童保健服务;

(六)育龄夫妻在居住地可以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依法享受生育奖励、优待,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

(七)凭居住证和居民身份证办理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八)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本省户籍流动人口,可以申办出入境证件;

(九)本省户籍流动人口可以在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办边境通行证;

(十)参与用人单位或者居住地社会事务管理;

(十一)符合本市落户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本市常住户口;

(十二)依法享受的其他权益和公共服务。

第三十一条 符合本市人才引进条件的,或者居住登记1年以上、在本市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居住证持有人,除享有第三十条规定的权益和公共服务外,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持居住证与子女身份证明,可以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向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区管委会教育部门确定的学校申请入学,学校接收确有困难的,应当提请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区管委会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5—

(二)居住证持有人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保障性住房;

(三)依法享受的其他权益和公共服务。

第三十二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政策法律咨询、职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等公共服务,并监督用人单位维护流动人口劳动用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三条 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幼儿园、学校做好流动人口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三十四条 卫生部门应当为流动人口开展健康教育、儿童预防接种、妇女儿童及老年人保健、传染病防控、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公共服务。

第三十五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向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夫妻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并向其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六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为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不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七条规定申报居住登记、办理住址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公安机关可以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未按时报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公安机关可以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200元以下罚款: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住证的;

(二)非法扣押他人居住证的;

(三)冒用他人居住证的;

骗领的居住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回。

—6—

第四十条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伪造、变造的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伪造、变造的居住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四十一条 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二)利用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住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三)违反规定扣押居住证的;

(四)将流动人口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的;

(五)在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工作中有其他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行为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华侨的居住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居住登记、变更居住登记、居住证签注和改签不收取费用。首次申领免收证件工本费,补领、换领居住证的证件工本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流动人口在本办法实施前已申领的暂住证,在暂住证有效期内仍然有效;需要使用居住证的,可以持暂住证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换领居住证,居住时间累计计算。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10日起施行。

—7—

第五篇:合肥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合肥市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修订稿三)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本市骨干教师、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统称骨干教师,下同)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范围内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和教学研究机构的骨干教师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概念】骨干教师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高、教学研究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并在教育、教学或者教研岗位上发挥指导、示范、带头作用的优秀教师或者教研员。

第四条 【培养选拔总体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着眼长远需要,建立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力度。

第五条【分类】本市骨干教师分为市级骨干教师、县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三个级别。

第二章 选拔和认定

第六条【选拔】选拔骨干教师,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坚持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采取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广泛发动、自愿报名、严格评审、逐级推荐、择优认定的程序选拔。上一级别的骨干教师原则上从下一级别骨干教师中产生。

(二)主要面向在职一线教师和专兼职教研员选拔。兼任学校中层以上管理职务的教师参加骨干教师选拔的,每周兼课应当不少于本学科专任教师课时量的50%。

(三)市、县(市)区、学校骨干教师每届选拔的数量占本市、本县(市)区、本学校专任教师(教研员)总数的最高比例分别为4%、10%、20%。

第七条【基本条件】市级骨干教师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学历和教师资格合格。

(二)教龄满6年。

(三)热爱教育事业,师德良好,工作表现优秀。

(四)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讲师、小学高级教师)及其以上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或被选拔为县级骨干教师满一届。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参加选拔的,还应取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或者在相应的市级以上专业团体中取得专业认证。

(五)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农村学校教师可适当放宽)。

(六)积极参加学科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教育教学效果好,近3年内上过县级以上公开课。

(七)参与县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或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教学论文或获得市级以上教育科研奖励。

(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其中,没有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的城镇学校教师还应当有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1年以上的经历。

县级、校级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分别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作为选拔、评审和认定骨干教师的依据。

第八条【认定程序】市级骨干教师由学校、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逐级推荐,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考核、评审后认定。县级、校级骨干教师分别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组织评审、认定,结果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发证】实行骨干教师证书制度。骨干教师证书由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认定单位发放。

第三章 职责和待遇

第十条【职责】市级骨干教师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在师德建设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承担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示范课、观摩课等教学任务。通过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搭建的工作平台,主持或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建立个人教育教学博客,及时上传教育教学心得或经验总结供教师浏览。

(三)在指导年轻教师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承担培养年轻教师的任务,每年有计划地指导2名以上年轻教师。积极承担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听课、评课、教研指导活动。

(四)在教育科研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根据教研部门确定的教研课题,主持或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期内主持或参与至少1个县级以上课题研究。

(五)在继续教育方面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自觉进行在岗学习进修。及时了解本学科教学前沿信息,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积极承担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的教学辅导任务。

(六)在对外交流和支教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积极承担由教育主管部门或其他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对外交流、支教、送教和讲学活动。

县级、校级骨干教师的职责分别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确定。

第十一条【待遇】骨干教师优先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研修、学习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

第十二条【待遇】骨干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教师职务,在评奖评优中优先考虑。

第十三条【待遇】教研部门优先吸纳骨干教师为学科中心组成员或名师工作室成员。第十四条【待遇】骨干教师承担研究课题、教改实验和教学指导任务,可适当计算工作量。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和教学指导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应当予以奖励,标准由所属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确定。

第四章 培训和使用

第十五条【培训制度】实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制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根据骨干教师成长的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和研修。

优先选送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为晋升高一级骨干教师创造条件。学校应当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第十六条【培训机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和管理,由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具体实施。

第十七条【培训组织】培训机构要制订科学的培训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课程计划。培训方案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八条【培训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定并完善考核办法,保障培训质量,逐步实现培训的信息化管理。骨干教师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的,由教育主管部门授权培训机构颁发结业证书。

第十九条【使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为骨干教师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根据骨干教师的特长,安排他们开展示范教学、学术讲座、课题研究等活动。第二十条 【使用】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送教和讲学,有计划地选派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开展校际流动或跨校兼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支持农村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五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一条【管理体制】实行骨干教师分级管理制度。市级骨干教师由市教育局负责管理,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协助;县级骨干教师由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学校协助;校级骨干教师由学校负责管理。

第二十二条【动态管理】各级骨干教师均实行动态管理,每届管理期为3年;期满可参加下一届骨干教师选拔。

第二十三条【联系制度】建立骨干教师联系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与骨干教师保持经常联系,听取骨干教师对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第二十四条【沟通机制】建立骨干教师工作沟通机制。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向县级教育主管部门通报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及管理情况;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定期向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本地区、本学校骨干教师的工作表现。

第二十五条【考核制度】建立骨干教师考核制度。对骨干教师每年进行一次学专项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次。学校应当加强骨干教师日常考核,建立骨干教师管理档案。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及时记录骨干教师相关信息。

第二十六条【表彰奖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积极宣传推广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骨干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支持骨干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第二十七条【终止资格】骨干教师在管理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调查核实后,按照选拔认定权限,取消或者终止其骨干教师资格,收回骨干教师证书,终止相应待遇:

(一)在骨干教师选拔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师德表现不良的;

(三)专项考核不合格的;

(四)管理期内离开本市教育系统的;

(五)非组织原因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

(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者刑事处罚的;

(七)其他应当取消或者终止骨干教师资格的情形。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参照适用】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的选拔和管理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上级没有具体规定的,可以参照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九条【有效期】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合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合教〔2010〕13号)同时废止。

下载合肥市出租车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肥市出租车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租车管理办法(5篇材料)

    安庆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行为,提高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质量,保障乘客、出租汽车客运经营者及驾驶员的合法权益,促进......

    出租车安全管理办法

    出租车安全管理办法为有效地防范和打击以出租汽车为侵害目标及以出租汽车为作案工具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出租车业主的正常经营,保护驾乘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城市出......

    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合政〔2007〕3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三十日......

    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合科„2008‟51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合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管理,经研究,对2004年颁发的《合......

    合肥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大全

    【发布单位】合肥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150号 【发布日期】2009-12-25 【生效日期】2010-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

    合肥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合肥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青年文明号 《合肥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促进全市创建青年文 明号活动更加广......

    合肥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合肥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户外广告设置的监督管理,保护城市景观风貌,维护广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

    合肥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合肥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66号 【发布日期】2013-03-22 【生效日期】2013-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