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19-05-13 04: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篇: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扈清荣,王德英,温兴红 【关键词】

护士

职业危险因素自18世纪医学之父Bernadio Ramazini提出这个概念后[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是集手术、治疗、检查或抢救于一体的重要场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及各种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X线、传染性手术等。因此手术室护士具有较高的职业危险。为了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必须首先明确职业危险因素的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措施。

物理性危险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常见的物理性危险因素有长时间不协调的工作姿势,如低头、扭颈、站立等造成的肌肉骨骼系统损伤、针刺锐器伤、X线等的损伤。

1.1 不对称的工作姿势造成的损伤

颈椎系统损伤是手术室护士中最常见的一种物理性损伤,由于手术的需要,手术护士必须长时间低头,不断的转动颈部来完成手术器械的传递;已有研究证明这种长时间斜肩扭颈易引起颈椎曲度变直、增生等颈椎损伤;长时间处于站立的体位,脊椎负重时间过长及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及腰椎系统病变。

1.2 锐器、针刺伤

在手术过程中要接触各种锐利器械及污染的针头、缝针、手术刀片、骨科用的打孔器等,都易造成伤害。手术中需要抽取各种血标本及抢救危重患者容易造成针刺伤,被患者污染的血液随针尖等器械进入伤者的体内,会引起某些疾病的传播[2]。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或锐器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HBV、HCV和HIV。这些都对手术室护士构成一定危险。

1.3 X线损伤

骨科手术经常使用X光机对患者进行透视定位,根据周文娟等的研究,X线对手术室护士的敏感部位(乳房、性腺、甲状腺、卵巢)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3]。在90kV、4.5mA条件下,器械护士10s、30s 4个部位的辐射量为0,随着时间的延长辐射量加大,其中卵巢10min为14μGy,15min可达到56μGy;在相同条件下巡回护士10s内接受的辐射量为0,15min可达到36μGy,穿铅衣则可明显下降[3]。因此,应尽量劝说医生缩短X线曝光时间,最好控制在30s内,必要时要穿铅衣,佩带眼镜,并与球管保持在1m以上距离。

化学性危险因素

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些化学消毒剂明确标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甚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出现症状。常见的化学性危害因素有化学消毒剂、麻醉废气及各种内置的填充材料。

2.1 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是手术经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戊二醛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时间吸入或空气中混合浓度过高,可造成眼结合膜炎等眼睛损伤、皮肤过敏、胸闷气喘等;常用的熏蒸消毒剂甲醛等,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长期接触用其熏过的电刀、导线、内镜器械易引起职业性哮喘,严重者可致癌及胎儿致畸[4]。其他如熏房间用乳酸、臭氧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手术间较小,通风效果差,使用频率高,更加大了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

2.2 各种内置填充材料

骨科使用的骨水泥、骨黏合剂等,据调查有一半以上对人体有刺激性,特别是含有丙烯酸酯类的材料,Smith等调查发现,其易引起皮肤红肿、触觉过敏或者脱皮等,严重者可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哮喘[1]。

2.3 空气污染

全麻手术中和手术后排放的废气,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醚及CO2,易引起头痛、头晕及呼吸道不适、刺激性流泪等;房间照射消毒时的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眼睛都有一定损伤,长时间在紫外线浓度高的环境中,易引起视力下降、皮肤老化,甚至引起皮肤过敏。最好的方法是提高防范意识,要戴防护眼罩等。

生物性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每天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感染的器械,易造成感染,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会造成自身感染,也可以引起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3.1 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

含有HBV、HCV、HIV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器械是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要经常接触的,我国属于肝炎高发流行区,据统计有10%~20%的人为HBsAg携带者,它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血液传播性疾病,被针刺伤一般只需0.004μl血液就可以致病[5]。急症手术患者无法做肝功及其他检查,更容易造成危害。据报道,易感人群发生一次HBV针刺伤后的感染几率为6%~30%[6],另外,乙肝病毒的生存能力很强,在干燥环境中可生存1周。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患者的血液及被患者污染的器械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感染。HIV患者的血液、唾液、体液、眼泪中均可分离出HIV病毒,专家认为同一锐器接触HIV患者再刺伤,医务人员造成的感染几率为0.4%,接触HIV的患者的眼、鼻、口腔分泌物感染率为0.1%,完整皮肤几乎不感染。尤其是基层医院,不具备检查HIV的能力,这就更加大了其危害,对于HBV可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保护率在70%~90%,免疫效果可持续3~5年,目前HIV、HCV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可靠的疫苗,手术室护士更应加强对病毒的认识和防护。

3.2 各种传染性手术

各种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患者手术时,因其具有空气传染性,对消毒隔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当,不仅会危害医务人员,更可能交叉感染给其他手术患者。此类手术在免疫力低下及特殊时期(哺乳期、孕期、月经期)更易引起感染,应尽量避免接触,必要时做好防护措施。

心理社会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又由于医生及患者的要求及法律意识不断的增强,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繁忙、紧张的工作,使护理人员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业绩,但持续的高压易造成负面影响,身心疲惫,特别是与医生配合不协调、人际关系紧张、对工作前景担忧、一时疏忽引起的器械敷料清点失误等都可以引起烦躁、焦虑、抑郁,严重者可产生偏激及不当的应对机制,如自杀倾向、心理疾病等[7]。

除以上的职业危险因素外,还存在着长期戴乳胶手套,电灼伤、电刀烧灼的烟焦味等因素危害,并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手术的开展,新的职业危害因素会不断出现,因此有待于进一步去发现和研究,并且寻找更好的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邓立梅,赵佛容.口腔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57-59.杨晓华,周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2-653.周文娟,孙晓红,高波,等.X射线对手术室女护士敏感器官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00.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胡菁颖.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锐利器械伤害的现状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37-739.胡正英.医院感染管理和薄弱环节.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6,6(4):237-239.侯美凤,江利秋,孙细玉,等.手术室护理风险及法律问题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19-120.

第二篇: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楚雄州人民医院手术室

胡兰花

手术室是一个集手术、麻醉、抢救工作为一体的特殊科室,有别于门诊和病房。而手术室护士又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群体,在承受巨大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些职业危险因素。来源于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诸方面的不良因素时刻威胁着手术室护士姐妹们的健康。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并正确的加强自身防护。

一、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

1、意外伤害: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使得护士极易发生针、刀、剪等锐器伤。例如器械护士传递器械频繁或方法不当容易刺伤别人或误伤自己。巡回护士在抢救病人时由于时间紧、节奏快也极易发生针头刺伤和玻璃划伤。这种伤害除了造成开放性伤口外,最严重的后果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而造成感染。

2、感染手术的污染:

随着现在疾病谱的改变,手术室接待的手术患者中时不时都会有一些传染病患者。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近年来也越来越多,我们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工作过度紧张时极易发生锐器伤而造成感染。

3、化学消毒剂、麻醉残余气体:

手术室中不可避免要使用一些化学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在物体表面和空气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残留,再者就是各种麻醉药品和麻醉气 体在空气中也有一定的挥发性浓度。手术室护士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会给呼吸道、皮肤、粘膜、眼睛、神经系统等带来不良的刺激。

4、易燃易爆因素:

术中使用的氧气、酒精等都有可燃性,使用不当或大意疏忽都可能造成危险性后果。

5、电离辐射与x线损害:

目前高科技在手术室中广泛应用,各种先进仪器不断引进。给我们的手术带来了便捷,但是这些高科技产品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长期电离辐射与x线的蓄积可引起作业人员的疲劳、困倦、食欲不振甚至致癌。

6、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士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长期处在快节奏、高效率、不间断的工作中。容易造成身体疲劳,高度精神紧张。遇到危重、复杂手术和抢救时表现更为明显。新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举证倒置的新举措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更加增大。在日常工作中常出现对自己的行为不自信,偶有强迫行为倾向。

二、防护措施: 1充分的术前准备:

为了能在术中更好的和医生配合,不至于慌乱中出现问题。术前一日要到病房看病人,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部位、包块大小、有无血液传染病。这样我们就能完善的准备器械,并做好自身防护 工作。

2、认真做好特殊感染手术的消毒隔离: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害,手术室护士应多学习病毒的传播方式和相关知识,学会看各种检查化验单,术前认真查阅病历,对已确诊携带特异性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做好特别记录,提高警惕,加强自身防护。对急诊和未确诊的患者一律按阳性处理,并重点抓好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在进行静脉穿刺、抽血、清洗器械、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时应戴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目镜、防护面罩、穿隔离衣、脚套等。在工作中各项操作要谨慎,动作要规范,尽量避免意外锐器伤。如不甚发生刺伤,应立即脱掉手套,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2%的碘酊消毒,不脱碘。并及时采用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隐性感染。手术结束后,受污染的手术间用2%的消毒灵拖地,内用物不得移出。紫外线空气消毒1小时。所有器械均应用2%的消毒灵浸泡30分钟后彻底清洗,再送高压灭菌备用。

3对有害气体和有害液体的防护:

3.1有害液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术中常用化疗药物做局部治疗,如顺铂、5fu.、丝列霉素等,如药物喷落可造成局部刺激症状,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所以我们配置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口罩、帽子和乳胶手套。还有就是化学消毒剂,气味相当刺激,但手术室中必不可少,原则上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就首选高压灭菌。

3.2有害气体: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品可能在空气中残留,尤其 是有时候忘记关麻醉机的挥发罐,导致的伤害更大。因此我们要做好检查工作,做好自身防护。

4特殊仪器使用的防护:

现代医学在日新月异的进步着,各种高科技仪器不断涌现在手术室中,如:冷冻治疗机、微波治疗机、超声刀、激光治疗仪、等离子消毒机等,这些高新的仪器都可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危害。我们在使用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使用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例如使用激光治疗仪时,我们戴上防护眼镜可减少对眼睛粘膜的刺激、防止灼伤。骨科手术要做术中透视时我们尽可能穿上防护衣,减少伤害。

5锐器的管理:

手术室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关心手术步骤,精神压力大,其针刺伤发生率高,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提高警惕、手术台上不可用手弯曲手术缝针,不可用手装卸手术刀片。锐利器械不可手对手传递,也不可将针头或刀片尖端对准他人。废弃的各种锐器应有固定的锐器盒放置。

6自我调节:

手术室的工作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工作,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耐力。倘若身体不佳,那么在工作中就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因此我们在平时要注意营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睡眠充足,加强锻炼身体,每天精神饱满的面对工作。综上所述,在手术室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职业危险因素,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些职业危险因素,提高自己的防护意识,正确的做好自身防护,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体魄,全身心的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为手术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三篇: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

刘洁

(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手术室,陕西安康 725000)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和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1. 刀片、针刺伤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术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机率最高。

2.噪音 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

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化学消毒灭菌剂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每台手术

结束后特别是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

使用化学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含氯消毒剂喷洒、熏蒸、擦拭室

内污染的器具,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的戊二醛和含氯的空气或直接接

触戊二醛、84消毒液,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对人体的毒性最大,当浓度>20mg/L

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

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 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职业性

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4废气 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

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

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

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光化效应的作用光谱

光化反应可引起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活性发生变化,分子的高级结构也

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如杀菌作用、红斑效应、色素沉着、维生素D

合成等生物效应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心理疲劳

专家们已证实:[3]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护士完成。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8]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1.1针刺、刀伤的预防

1.1.1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正确认识职业暴露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致感染的称职业暴露。医生手术前常规为病人做好血液的HBV、HCV、HIV检查,急诊手术病人按阳性处理。术中医护人员只关注病人的手术进展和生命安全问题,而自身的个人防护无暇顾及。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病人及“自身无伤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病人和自身的健康。

1.1.2安全处理针头、刀片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应及时放入利器盒内。传递刀、缝针时放慢速度,或将手术刀放在弯盘中传递,避免直接手-手接触。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或折断针头。要用持针器夹取缝针,勿用手中的纱布垫直接擦拭手术刀刃上的血液,用毕及时撤除所有不必要的锐器,将电刀、钻头等锐器放入固定保护位置或锁定,以免意外触动开关造成损伤。手术间内物品及用物只限一人使用,手术结束后将刀片、缝针置入利器盒内按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清洗、消毒器械时,锐利器械单独放置,打包时器械尖锐端使用保护套,避免刺伤。

1.1.3针刺刀伤的应急处理 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离心端挤出残血,用5%碘酊消毒,若病人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h内注射高效价乙肝病毒抗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如果病人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h内尽快服药预防,直至IDV感染预防有效果。发生职业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院感科,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测,如为阴性,则分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

2.1 噪音防护 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等需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润滑剂。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

3.1化学消毒灭菌剂的防护 将戊二醛熏箱安放在有排风能换气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用甲醛液固定标本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翻拨。接触戊二醛溶液时戴好橡胶手套和防护镜,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用84消毒液喷洒地面时,30min后通风。

4.1 麻醉废气的管理 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添加麻醉剂时要防漏,全麻过程中废气排放管道应通向室外或使用二氧化碳吸附剂吸附废气,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漏气,室内有良好通风设备(送新风换气)。

4.2高频电刀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电刀时要及时吸去烟雾,并持续送新风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医务人员有害气体的吸入。

5.1 激光手术的防护

我们规定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

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07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讨论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文献:

刘俐、孙建平传染性手术中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0(1)1420

陈云芳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J)当代护士2005(1):86-87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8):626-627

第四篇: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现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比较防护措施实施前后1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目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体现在心理、生理、理化和生物等因素;防护措施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24-02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量最为繁重的场所,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高工作量、紧张、无规律的工作环境下,极易造成手术室护士出现高压力[1],进而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目前,手术室的职业危害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医院的关注,如何有效的减少手术室危害对于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提高手术室手术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并在分析结果上实施了相关防护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危险因素分析

1.1 理化因素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手术器械,且手术器械多为锐器,护理人员在手术器械的传递、拆卸、清洗、整理过程中极易出现损伤;再者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常需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排泄物,极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乙肝、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感染风险;患者在手术前均需进行麻醉[2],麻醉机排出的废气、碘仿纱布挥散的碘蒸气等实验室废气均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心情烦躁等不良情绪;手术室还为噪声污染严重的场所,手术室内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各种手术仪器工作时候的噪音,长时间处于强噪音条件下会对护理人员的心血管、内分泌和听觉系统产生损害;手术室每天需常规进行消毒,通常使用低浓度挥发性的化学试剂进行消毒,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时间接触这些化学试剂,会出现过敏、头痛、皮肤瘙痒等一系列的不适反应。

1.2 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优于工作的不规律性,往往需要长时间、高强度、高紧张度的进行工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3],长期处于这种工作条件下极易导致护理人员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

1.3 生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姿势多以站立为主,且由于工作的无规律性无法正常饮食,因而极易出现胃炎、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4],同时由于手术过程中受到噪音的危害,会对护理人员的听觉系统产生明显的损伤。

1.4 生物因素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均会寄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极易被这些病原微生物所感染,进而患上传染病。防护措施 针对上述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了以下的防护措施:① 职业危害培训 新护士再进入手术室工作前,均需接受职业危害教育的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强化自我保护意识;② 防护制度建立 手术室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将手术时操作规范化,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规范化操作规程进行术中配合,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5];③ 理化因素防护 护理人员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药物的给药浓度,防止因浓度过高,而出现药物挥散,同时将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置于室内通风良好的位置,密封保存,检查化学试剂时避免直接接触,如果沾有化学试剂,应立即冲洗,将损伤减小到最低;④ 噪声防护 合理布置手术室内手术器械的位置,并定期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对于齿轮部分定期上游,陈旧的仪器应及时淘汰,手术过程中避免大声喧哗,减少护理人员进出手术室次数;⑤ 劳逸结合 手术室护士长应根据手术室的工作量,弹性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超负荷工作,同时注意增加护理人员的营养供给,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检查,使护理人员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临床观察指标 以防护措施实施前后一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情况作为观察指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ridit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结果

比较防护措施实施前后1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情况发现,实施后患者的工作压力明显少于实施前。护理措施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结果见表1。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在极富有工作挑战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职业伤害性。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手术室护士的防护问题,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防护措施,从预防入手,消除手术室护理人员(尤其是新护理人员)的恐惧感和盲目性,有效的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危险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次研究发现,防护措施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高压率明显低于防护措施实施前(P<0.05),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开展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和制定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总之,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于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 鲜玉梅.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09,16(2):125-126.[2] 庞启容.助产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4(5):18-19.[3] 路娜.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和自身防护[J].中外医疗,2009,13:120.[4] 宋瑞霞.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93-94.[5] 李美清,蔡秋玲,黄柳芳,等.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3):112-114.

第五篇: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

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

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细菌病毒污染、化学消毒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以及锐器刺伤、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

手术室护士在这种环境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洗手护士长时间颈椎前屈位站立;

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处理重物;进食时间不规律;并且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因此,如何运用一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危险因素

1. 锐器刺伤

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洗手护士传递缝针、手术刀、电刀等锐器动作不规范易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缝针、刀片刺伤。

 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电锯、电钻的使用致血滴骨沫飞溅

极易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 巡回护士配药、打针极易被安瓿玻璃划伤、留置针针芯刺

伤,极易感染上如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 。某手术医生做肝叶切除术,术中被缝针刺伤,三个月后

感厌食无力,检查后感染上乙肝。

 我科护士工龄5年以上的被锐器损伤的比例100%。

2.噪音 无影灯、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电钻、空调及病人的呻吟等是手术室噪音的主要来源。手术室护士长时间在紧张和高噪音的环境中工作,易影响其心血管、内分泌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化学消毒灭菌剂、药物

 感染手术,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都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室内污染的器具,浸泡器械,长时间吸入混有高浓度含氯的空气,可引起皮肤灼伤、头痛、头晕、胸闷、气促、咽喉干痒、色素沉着等症状。

 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导管需用甲醛熏蒸消毒,甲醛有致敏、诱变、致癌作用,对眼睛、呼吸道、皮肤刺激性很大,当浓度>20mg/L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头痛、心悸及失眠等。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会引 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是引起

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2%碱性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 紫外线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有强氧化作用,能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哮喘。紫外线侵害可使皮肤过敏、电光性眼炎。

 术中台上台下需注射细胞毒类药物,如5-FU、顺铂、丝裂霉素,药物溢出药滴挥发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吸入会引起头晕恶心,长期暴露会引起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这种慢性的远期效应往往不易被人们注意。

4废气 主要是氨氟醚、异氟醚等,它可从麻醉机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及操作能力等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能力下降。电离辐射与X线损害 目前高科技在手术室广泛应用,各种仪器不断涌现手术室,如超声刀、激光治疗仪、C形臂等,这些高科技产品对人体都有一定的辐射,长期电离辐射与X线的蓄积,可引起作业人员的疲劳、困倦、白细胞下降、甚至致癌。

6感染手术的污染 随着现代疾病谱的改变,手术室接待的患者中经常会有一些传染病患者,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近年来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要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工作过度紧张时极易发生锐器伤而造成感染。

7电灼伤、化学药品烧伤

手术室使用大量的仪器设备,因空气潮湿、连接或操作不当及设备老化等原因,常有漏电、短路现象发生,患者、医护人员也因此被电灼伤。

 乙醇消毒尚未干透或用量过多浸湿无菌单、床单,使用电刀术中产生火花,遇易燃液体发生起火造成患者和医护人员烧伤,这样的事故国内屡有报道。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8-10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8-10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护士完成。此外摆手术体位、手术开始结束时抬病人,都需要很大的体力,易引起腰肌劳损。

 洗手护士长时间颈椎前屈位站立,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易引起颈椎病及大隐静脉曲张。我科护士工作5-10年的,大隐静脉曲张率30%

9心理因素

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长期处在快节奏、高效率不间断的工作中,导致身心疲劳,思维发散,精力不集中。在日常工作中常出现对自己的行为不自信,偶有强迫行为。

 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不协调 业务不熟练,沟通不佳,护患关系、医护关系紧张,导致手术是护士心情压抑,挫折感,影响心情及工作。我科护士工作5-10年的,心电图S-T改变的占50%。

10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易引起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胆囊炎。

防范措施

1锐器伤的预防

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正确认识职业暴露

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职业关系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而致感染的称职业暴露。医生手术前常规为病人做好血液的HBV、HCV、HIV检查,急诊手术病人按阳性处理。手术室护士要重视把保护病人及“自身无伤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造成的污染和伤害,确保病人和自身的健康。

安全处理针头、刀片

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应及时放入利器盒内。正确传递手术刀、缝针,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或折断针头。要用持针器夹取缝针,勿用手中的纱布直接擦拭手术刀刃上的血液,用毕及时撤除所有不必要的锐器,缝针、刀片用持针器放入治疗碗内,电刀、钻头等锐器放入固定保护位置或锁定,以免意外触动开关造成损伤。手术间内物品及用物只限一人使用,手术结束后将刀片、缝针置入利器盒内按医疗垃圾焚烧处理。清洗、消毒器械时,锐利器械单独放置,打包时器械尖锐端使用保护套,避免刺伤。针刺刀伤的应急处理 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离心端挤出残血,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若病人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h内注射高效价乙肝病毒抗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如果病人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h内尽快服药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后做好详细记录并上报院感科,尽快采暴露者血液做HIV抗体检测,如为阴性,则分

别于暴露后6周、8周、3个月、6个月定期查HIV抗体。

2噪音防护 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等需定期维修,活动部件上润滑剂。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

3.1化学药物、消毒灭菌剂的防护

 将甲醛熏箱安放在有排风能换气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用甲醛液固定标本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翻拨。接触甲醛溶液时戴好橡胶手套和防护镜,防止溅入眼中或吸入。

 用84消毒液喷洒地面时,30min后通风。浸泡器械时严格按说明书比例配置,先放水后放药,严禁用热水配制,以放大量氯气逸出。

 紫外线开关设在室外,消毒应在无人条件下,避免双眼直视,消毒完毕通风半小时后再进人。

 配制化疗药物时戴乳胶手套,太好口罩、帽子、防护镜,注意规范操作。

4.麻醉废气的管理

 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添加麻醉剂时要防漏,全麻过程中废气排放管道应通向室外或使用二氧化碳吸附剂吸附废气,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漏气,室内有良好通风设备(送新风换气)。

高频电刀使用产生的烟雾、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电刀时要及时吸去烟雾,并持续送新风净化室内空气,减少医务人员有害气体的吸入。电离辐射与X线损害

在使用这些特殊仪器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如骨科手术要做术中透视时,应减少人员,参加手术人员穿铅防护衣,手术房间、门进行防辐射处理。

激光手术的防护 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感染手术的防护 关键在于预防为主,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卫生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7电灼伤、化学药品烧伤 手术室电路定期检修,仪器设备定期保养,术前检查仪器性能,确认完好方可使用。用乙醇等易燃性消毒剂消毒时消毒液量要适中,勿浸湿无菌巾,等消毒液干后再手术。

6.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07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

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讨论 手术室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文献:

刘俐、孙建平传染性手术中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0(1)1420

陈云芳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J)当代护士2005(1):86-87

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627

下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 汉寿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毛广平 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

    检验科职业安全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文档

    【摘要】 目的:探讨检验科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方法:加强管理及人员学习培训,完善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实施防护措施,使用安全保护产品,防止......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1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36432.htm 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摘要:手术室护士是一群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人群。手术室的特殊环境使得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在一些危险的因素当中,从而......

    手术室护士职业操守(本站推荐)

    * 欢迎走向新征程 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手术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的愿 景 我们怎样进入角色 我们如何更优秀挑战与压力 新征程起点 手术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939年的延安......

    手术室护士职业幸福感

    我的职业幸福感 “ 你幸福吗?”这是最朴实无华的提问,在个人心中有各自回答。“幸福是什么?”“让生活过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是温总理对幸福的归纳。 从懵懵......

    加油站危险因素分析

    1 环境风险分析 加油站的环境风险是指油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物料在失控状态下发生的突发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其定义为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后果的乘积。......

    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

    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 2011-04-01 09:46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在医院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