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学校汇报材料讲解
密山市兴凯湖乡中心学校汇报材料
密山市兴凯湖乡中心学校坐落于峰密山麓、兴凯湖畔。学校始建于1949年,2006年10月实施了集中办学,形成了一所中心学校和一所完全村级小学的办学格局。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
多年来,在上级的领导下,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中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原则,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先后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创新学习实验校、黑龙江省绿色学校、鸡西市示范小学等光荣称号。2008年荣获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获全国“全人教育”两项特等奖,并在全国2009年明德小学年会上作经验报告。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心学校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60平方米,其中明德教学楼建于2006年,面积2600平方米,南侧旧校舍1060平方米,建于1984年,2006年进行修缮,用于学生食堂和辅助专用教室。最南侧有旧校舍300平方米,建于60年代,已停止使用。兴凯湖村小学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学校依据办学规模和需要,统筹规划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绿化区,科学布局,确保功能齐全。
2006年,2600平方米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修建了B级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240人就餐。建设了学生宿舍和洗浴室,配置了学生物品柜。方便了学生住宿生活。通过维修和改建完善了各种专用教室和生活用室,并按标准逐步配齐相关器材,满足教育教学需要。2008年构建了水泥篮球场和甬路,建设了一个综合体育活动小区,并设置一套体育器材,地面铺设人造草坪,确保学生锻炼时的安全。
为加大信息化教学进程,10个普通教室均设置了投影电视机、光盘播放机,利用在全国获奖的九台笔记本电脑,投入五万元,全部具有多媒体教室功能,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实现校园网与互联网连接,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2009年,根据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学校建设了标准化44座语言学习室,提升了语音教学效果。
目前还有爱民、新民、金银库、杨木嘴四个村小的闲置校舍,640亩校田地。
中心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432名学生,平均班额43人。学前三个班,120名幼儿。兴凯湖村小5个教学班,75名学生。平均班额15人,学前两个班,30名幼儿。全校共有教师62名,平均年龄43岁。18名党员,在岗11名。教师高级职务1人,中级职务38人,其它23人。按配置,校长1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中层
领导8人。学历、技术职务均达标,并经过岗位培训,胜任本职工作。
二、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
1、深化课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办学特色: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全人教育。
(1)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以人为本,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传承与创新中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德育工作放在了首位。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落实了德育必修课,深入开展了生命教育、有德育学科渗透的方案和各学科德育渗透课例指导于教学。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教育,经常性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有健全的学生德育考评制度,把德育作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重视学校常规德育工作,以《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加强学校常规德育工作,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95%以上。积极组织好班队活动,开展了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德育教育活动基地利用的好。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救助、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过去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方案、记录、总结齐全。建立健全
了德育工作网络,开办了有专人负责的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
(2)健全了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做到了每学年对每个学生家庭走访不少于1次。加强了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共同创设了良好的德育环境。学校构建实践教育德育工作模式,结合“全人教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校园绿化公园化”、“劳动服务”系列社会、家庭、学校生活实践活动。在“自豪的中国人”、“光荣的劳动服务”、“废品利用小巧手”、“我为他人献爱心”等专题实践中,推进养成教育。学生知其义见其行,学生们怀揣一片赤诚,奉献一方爱心,将仅有的积蓄零用钱为汶川灾区捐款9168.4元。
(3)规范常规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是我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按照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和省颁布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实验、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落实学校课程中,我们通过对学生、家长及社会调查,广泛征求意见。针对农村学生学习艺术机会比较匮乏,而学生迫切需求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书法、绘画、舞蹈、声乐、二胡、小提琴、弹拨乐、竹笛、手工制作九个门类艺术校本课程,经过校本培训,选派有艺术专长、具有任课能力和经验的教师任课。组织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简介和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2001年艺术校本课程正式纳入课表。根据小学生心理与生理不同阶段的差异,分为高低两个学段,打破年级制约,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参加学习。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自主成长的空间得以拓展,全体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加学习,参加率100%。与此同时,学校开展艺术兴趣小组、艺术爱好者冬夏令营活动,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学生创设了获得成功的平台。学生的艺术素质普遍提高。几年来,我校共有430名学生在全国书画、舞蹈、器乐比赛中获奖。学校两次荣获全国“双龙杯”、“世纪之星”奖。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称号。黑龙江电视台、密山市电视台多次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学校还采用了以科研促发展策略,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被授予全国创新学习实验校称号。
我校高度重视体育、卫生工作,积极创新地开展大课间、体育运动会活动,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值得我们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全校无一名近视生,近视率为0。
2、突出内涵,优化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优良育人环境。
在绿化美化工作中,师生动手,种植结合以白杨、垂柳、长青松、榆叶梅、水蜡苗为主,形成高、中、低的绿化美化立体布局,并辅以草坪、花带、花池,总体形成空间四个维度。绿满校园、鲜花竟放。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进行资源整合,挖掘创新,让四面八方融进校园文化,形成以“两廊一窗”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
1、文化艺术长廊,在走廊内两侧墙面布置了“三字经”、《弟子规》、《劝学》等中华文化经典、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简介、中华诗词、师生书法、绘画、手工作品等,实现了文化经典与视觉空间艺术的有机结合。
2、中华诗词长廊。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对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等具有重要作用,并能激发学生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的情感。为节省资金,我们选择了仿大理石瓷砖,购置了简单工具,由学校部分教师利用休息时间雕刻、安装,精造了诗词84首,全长120米。
3、民族文化展窗。在教学楼前,安装了13块展窗,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古代四大名著》、《敦煌艺术》等简介展示其中,清晨和课间,学生驻足两廊一窗前,朗读、欣赏、品味,润物细无声,高尚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
3、强化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构建学习型学校,强化领导干部、专任教师的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首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教师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共同愿景。建立了学年、音体美、英语、综合等8个学习团队,强调成员之间的专业合作、研讨。提出了“困惑就是收获,成功源于思考与实践”的学习理念,促进教师主动性反思与实践。同时,我校还实行“五个一”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妈教师每周做一次教学反思交流,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建立一套学生成长档案,每周提出一个新课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除此之外,采用了“课题带动”、“骨干示范”、“校长课改讲坛”、“专题讲座”、“学习笔记”、“三课一条龙”等多种学习培训形式。构建了“自学反思式”、“案例研讨式”、“互动交流式”、“专题讲座”、“教学论坛”五个培训模式。构建了学习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网络培训,学习先优模先进事迹、专家讲座、教育教学案例、网络互动交流研讨等。
课程改革以来,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的校本课程,满足艺术校本课程开课的需要,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艺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以此引领,对全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书法、绘画、舞蹈、声乐、二胡、小提琴、古典弹拨乐、竹笛、手工制作九个门类。到目前,全校教师每人教会一门以上的艺术特长,其中18名教师具备了独立教学能力。保障了艺术校本课程的开课质量。
学习型学校建设,提升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目前,学校有省级教学能手1名,鸡西市教学骨干12名,密山市教学骨干17名,近年来
名教师在鸡西市、密山市教学大赛获奖。
4、优化管理,提升寄宿办学水平。
寄宿制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工程。我校通过加强学生吃、住、行的细节管理,形成内在的规范意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思。学生乘车、就餐、住宿、预习、文体艺活动等充实到《小学生一日常规》中,对学生日常自我保护、文明行为、卫生习惯、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建立“纪律卫生日检查”、“安全行为指导”、“行为规范监督岗”等机制,使学生日常生活小事中的不断反复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逐步使学生行为意识与表现养成持续稳定的完善品质。
食堂设食堂主任一名,另聘五名工作人员,经过体检合格和素质考核。由学校零利润经营,降低成本。实行分餐制,饭菜经过科学的营养配置、严格的操作流程。
学校设舍务主任一名,专职舍务教师六名,每日指导学生的住宿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组织学生学习文体艺活动。每日有领
导带班和舍务教师共同保护学生安全和快乐住宿。住宿学生243名,均有档案和家长联系卡,学生生病等特殊情况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学生上下学主要有4条线路公交车,公交车不能到达的地,由2辆接送学生专用车负责接送。各种车辆均经交通部门检验认证。学校、司乘人员、学生家长签订责任状,分段负责学生往返安全。学校由安全校长负责,带领教师接送学生,监管车辆及司乘人员状态,履行交接手续。
学校目前有两个锅炉采暖,每年进行检测维护,运行正常,能够达到温度要求。学生日常饮用纯净水。学校打深水井一口,经检测各项指标合格,满足了食堂及其它用水。学校有专人值班值宿,周边环境良好。多年来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5、近两年财务收支情况。
2008年,教育局应拨与实际拨付公用经费为183610元,还拨修缮费40000元,预算外收入为181250元。总收入404860元,支出403100元,主要支出取暖费、水电费、维修、培训、差旅费、办公费、设备购置和办公费。2009年应拨与实际拨付公用经费181170元。还拨付修缮费88900元。
学校本着科学规范管理,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率的原则,财务工作运行良好,收支基本平衡。
三、学校近期规划及设想。
“创办区域品牌学校,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是我校办学的总目标。
依据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近期主要规划:
1、继续完善各种专用教室。目前各种专用教室还存在着部分兼用,面积不足的问题,逐步挖掘潜力加以完善。
2、按《仪器配备标准》,继续充实综合实验室、综合实践室、音体美教室等教育教学仪器,达到《标准》要求,满足教学需要。
3、完善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普及。
4、在抓好常规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我校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全人教育办学特色。
5、加强“学习型学校”建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校舍建设规划:
建筑1500平方米,学生宿舍和食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由于我校没有专用学生宿舍,教学楼内设置的学生宿舍,存在着宿舍面积不足,舍内人数较多的问题。而且也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辅助专用教室建设,在适当时机,构建专用的学生宿舍及食堂会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并能有效提升寄宿制办学水平。
学校汇报材料
兴凯湖乡中心学校
2009年12月13日
第二篇:如何和学校讲解优势
列出在宿舍安装投币洗衣机的好处:
1、符合国家提倡校园服务社会化的大政策。
2、能有效解决住校学生洗衣难问题,学生投币洗衣,自主、自愿、自助、时尚方便。
3、节省学生洗衣所耗的时间和精力,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4、能有效提高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品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5、能有效节约学生洗衣用水,实践证明用洗衣机洗衣物会节省30%-50%用水量。
6、无需校方投资、维护和管理,却能达到提升学校综合办学的条件的效果。
商用投币洗衣机主要用于公共场所((学校、工厂、酒店等)采用比家用洗衣机更高品质的电机、减速器以及耐腐蚀的材料以保证在公共场所的长期正常使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洗衣机配备投币箱,由投币系统自动控制洗衣机的运行,操作简单,无需有人值守,极大的降低了管理成本。
第三篇:学校参观讲解词
学校参观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工作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我校于1978年建校,迄今已有37年的历史。2011年在开发区建成了一所占地27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高起点、高规格、现代化的新校区,恢宏大气的校园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的名片。2013年4月,学校成为第三批国家中职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目前,学校开设有数控、电子、美术、汽修等四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还有计算机、学前教育、护理、动车、民航等十二个专业,在籍学生达5300多人。我们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为开发区美的集团等30多家企业开展技术培训,输送技能人才。接下来,大家就在校领导和讲解老师的陪同下,参观一下我们美丽的校园。
大家看到的是我校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广场,目前我们正积极投入到2015年秋季招生工作中,这也是相当于为开发区的各个企业在招募技术人才。广场是举行升旗仪式、早操、集会、大型文体活动、课外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间时,进入机房、车间等实训场所的班级这里集结,排着整齐的队伍,举着班牌进入科技大楼。课余时,这里是文体活动的主阵地。同学们在这里口号嘹亮,歌声阵阵,舞姿飒爽,掌声雷动,留下了求学过程中的美好回忆。
科技楼:共84个
一楼为数控实训中心、二楼为汽修实训中心、三、四楼为计算机实训中心、五、六楼为电子实训中心、七楼为护理实训中心、八楼为学前教育、酒店管理实训中心。
数控实训室:
PLM仿真实训中心:投资60多万,主要是模拟真实的实训场景,将老师的操作用摄像机实时传送到屏幕上,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机加工中的各个细节部分,然后可以在电脑上进行仿真操作。
数控加工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投资100多万,有三台数控加工中心。每个加工中心都可以完成零件车、磨、刨、铣等多个工序。
数车、数铣实训室:每个实训室拥有数车60台,数车技术在目前的各企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数车是先在电脑上绘制好零件的图形、尺寸,然后通过电脑控制机床进行加工。目前社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要量较大,学生学到过硬的技能,到企业后岗位好、工资高。
餐厅育人主题——健康美味的好私厨,培养美德的新窗口
学校提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食堂当成自家的厨房”的口号。分管领导和食堂工作人员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翻新菜品,改进口味,提高饭菜的质量,使同学们吃得健康,吃得满意。我们将传统的窗口服务,排队打饭的就餐方式改进为分班级、划区域、本班学生自主服务,“自助式”就餐。学生想吃多少,打多少。通过值班干部现场监督,推行“光盘行动”,用抽奖等激励方式,引导学生成为“光盘先锋”,有效地扼制了浪费粮食的现象。就餐完毕后,各班同学自觉打扫本班的就餐区域,使食堂成为又一个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等美德的好场所。
第四篇:社区廉政文化汇报材料1讲解
推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深化居民反腐倡廉工作 西城社区廉政文化汇报材料
西城社区党支部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广泛宣传,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纪委七中全会精神,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社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使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化载体,措施有力,把廉政工作作为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并作为一项常规性重要工作部署实施,不断开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领导重视,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导性。
西城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定了《西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按照“统筹规划、跟踪检查”的原则,稳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社区工作的全过程。社区领导班子经常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及时召开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利用宣传厨窗、展版等载体,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二、做到完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体系。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指导思想。为深入建设社区廉政文化,我社区及时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支部组织干事、居委会主任、社区五大组织为成员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建立社区廉政文化台帐,做到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核心,支部组织干事组织协调各负其责, 使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有依有据,分工明确。
2、结合社区的实际,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等相关内容。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平安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设相结合,大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重点对社区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覆盖社区党员、社区居民、外来人员等群体的社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阵地。使廉政文化建设具备“六有”条件:一有廉政文化活动室;二有廉政文化图书专柜;三有廉政文化宣传专栏;四有廉政文化活动制度;五有廉政文化宣传队伍;六有社区廉政文化教育网络平台。使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来。
健全的廉政文化的组织制度,不断强化的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力度,结合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宣传方式,使得社区在廉政文化建设做到“机构,人员,活动,措施”四个落实。
3、开展以居民申请低保、廉租住房补贴、临时生活救助、困难职工慰问、医疗救助等惠民政策的廉政建设,严格按照要求,依规、依纪,严格程序,阳光作业,杜绝“优亲厚友”。凡是涉及居民的惠民政策社区都进行了公示,以便于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结合社区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
1、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与特色,结合现实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西城社区结合庆祝“七一”建党节,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进行“自查自纠”的座谈会议,在座谈会议中经过大家的谈话,发表各自的看法,使党员干部吸取他人的优点,挖掘自身的缺点,成功的使每一位参加座谈会议党员干部对于廉政文化建设以及自身的优缺点都有了强化了解,并对廉政贯彻和实施都能做到从己做起,带动旁人。
我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一方面重视正面教育,认真学习先进典型 的经验和事迹,强化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用反面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集中组织收看反腐倡廉电教片,使大家引以为戒,吸取教训,自觉抵制贪图享乐的思想和行为。使廉政文化以多种形式深入社区群众心中,做到提升廉政文化品位,使社区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和形式日趋丰富,社区廉政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社区民主管
理制度逐步完善,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区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大大增强了社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真正使廉政文化深入社区居民心中。
2、社区党支部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利用辖区各单位的阅览室场所,实行资源共享,开辟一块“廉政文化小书角”,向广大党员和居民开放,宣传廉政知识。
3、社区党支部准备在西宁小区,天意花园小区设值廉政文化宣传栏,印发廉政文化宣传单,组织志愿者对廉政文化进社区进行散发与讲解,使得社区廉政文化走到社区居民的身边去,每时每刻的将廉政文化都围绕在群众身边。
通过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开展,把反腐倡廉的宣传对象从党员干部延伸到社区群众中。社区廉政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广大居民增强了廉洁意识,并且促使社区社会风气整体提高,为构建文明社区、稳定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一点请求:由于社区常年靠租房办公(房租费已经3年没有付了,更没有会议室,活动室,所以,很多活动难以开展。恳请部门尽快向政府协调,解决三年的房租费和办公场地,以便更好地工作。
越城镇西城社区 2012年10月31日
第五篇: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讲解
蚕桑产业建设汇报材料 2011年 3月 29日
春雨润物,万物复苏,正值全县人民紧锣密鼓的开展以蚕 前准备为主的蚕桑生产之时, ***一行不辞辛劳莅临我县检查 指导蚕桑产业建设。在此我代表中共 **县委、县人民政府向 ***一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并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蚕桑产 业基本情况和今年蚕桑产业工作重点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县情
**位于陕南中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横贯东西, 地貌呈“两山夹一川”之势。全县总面积 1525平方公里,辖 7乡 8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万 人。境内生物、旅游、水力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蚕 桑、畜牧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特别是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是 西北主要蚕桑基地县之一。旅游资源以 ***等自然景观和古街 古镇等人文景观颇具特色。交通便捷,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 阳安铁路和210、316国道在县城交汇,西汉高速、十天高速 公路均过境我县,是陕川鄂三省间重要的交通枢纽。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27亿元,增长 16.1%;完成财 政总收入 1.45亿元,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5429万元, 增长 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1亿元, 增长 18.5%;农民人均纯收入 4026元,净增 688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14794元,净增 2128元。
二、蚕桑产业发展情况
蚕桑产业是我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兴桑养蚕历史悠 久, 国家一级文物西汉 “鎏金蚕” 的出土地和古代 “丝绸之路” 之源头, 是国家级蚕桑标准化示范县、陕西省优质蚕桑基地县。**蚕桑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自 1978年开始,历经 30年的发展积累, 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后发优势。特别是自 2006年实施 “一县一业” 蚕桑产业突破发展” 的发展战略以来,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下,科学确立了以现代 农业理念引领我县蚕桑产业发展,以做强蚕桑基地为突破口, 以发展丝绸工业为重点,围绕培育强村大户、开发系列产品、推进产业化经营三个
关键环节,确立了 “实施由传统蚕桑产 业向现代蚕桑产业转变、由整县推进向分区指导转变、由千家 万户养蚕向强村大户转变、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的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在“四个转变”的支撑下我县蚕桑基 地迅猛发展,蚕桑企业迅速壮大,蚕桑科技日新月异,现已形 成集育苗植桑、制种养蚕、收烘缫丝、捻丝加工和副产品开发 于一体的贸工农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格局。蚕桑产业已成为我 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2010年各项数据指标较 2005年均实 现翻番, 2010年实现蚕桑产业总产值 5.56亿元,其中实现蚕 桑农业产值 2.56亿元,实现蚕桑工业产值 3亿元。蚕桑产业 工、农业生产环节共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 1153元,较上年净 增 432元,增幅 59.9%,蚕桑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8.6%;蚕桑产业实现蚕农人均纯收入 2053元, 较上年增长 60%。一是强村大户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蚕桑强 村大户支撑战略,强力推进 80个强村大户的培育工作,在巩 固了 2008、2009年 2000个养蚕大户的基础上, 新培育了 1500个养蚕大户,使全县年养蚕 10张以上的大户达到 3500户,大
户养蚕技术、养蚕量大幅度提高, 80个蚕桑强村全年养蚕 7.26万张,占全县养蚕总量的 64.1%。
二是蚕桑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和改建桑园 7500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 7万亩,新建标准蚕室 304间(23081㎡ , 改建蚕室 126间(7560㎡ , 实施桑园流转 5000亩, 全年养 蚕发种 113246张, 较去年增长 13%, 产茧 3560吨, 产值达 10698万元。
三是科技成果创新能力增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实验 基地的支持下,合作研究的集丰产桑园建设技术、桑园配方施 肥技术、桑园复合经营技术、桑园化学除草技术和多批次养蚕、小蚕共育、大蚕蚕台育或地面育、熟蚕自动上簇及蚕桑机械化 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省力节本简易化养蚕技术”体系的形成及 “国家蚕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彩色丝的开发利用”等科技 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县蚕桑产业科技水平处于西北领先地 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助推我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力 量。
四是基础配套逐步完善。县蚕种场年产 40万张蚕种生产 能力建设全面完成,蚕桑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80个蚕桑强村配备了蚕桑辅导员,蚕桑辅导员已经成为蚕桑综合 技术指导、省力节本养蚕技术推广、蚕病防治等蚕桑发展的主 力军, 15个乡镇成立了蚕桑服务队, 组建了 19个蚕桑专业合 作社,初步形成了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社会化服务机构协同服 务的良好局面。
五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展。在继续开发以桑枝食 用菌和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桑园 养鸡,拓宽了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的领域,增加了蚕农的收入。
2010年全县栽培桑枝食用菌 2002万袋、实现产值 1亿元,发 展以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种 3.11万亩,产值 3732万元,发 展桑园养鸡 109户 18.3万只,产值 1097万元。
六是蚕桑示范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我们始终坚持抓点示 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措施,将发展重心逐步转移到蚕桑效益倍 增示范建设上,着重实施了“一带、两区、三社、四村、五室、百户”建设,极大的促进了全县蚕桑产业建设发展。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及重点
今后五年是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突破发展,实现蚕桑丝绸产 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坚定“一县一业”发展蚕 桑产业的决心和信心,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和不足, 科学规划部署 “十二五”,紧紧围绕“全县建成优质丰产桑 园 7万亩(高标准桑园 5万亩,实现年养蚕发种 15万张, 年产鲜茧 500万公斤以上,农民蚕桑综合收入 4亿元,茧丝绸 及副产品加工业产值 6亿元,蚕桑产业总产值 10亿元”的总 体目标任务,全面提高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程度,实现“一稳”(蚕桑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二增”(强村大户倍增、综合 效益倍增,“三优”(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 职工队伍,“四化”(产业集聚化、技术规范化、产品特色 化、发展持续化,推动整个蚕桑丝绸产业的优化升级,力争 把 **建成国家级生态优质蚕桑基地和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强村大户战略,做实蚕桑生产主体。围绕 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建设, 2011年要全面完成 5000
个养蚕大 户的培育工作,加快蚕桑资源、奖扶资金向强村大户集中,适 度引导有一定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的蚕农通过土地流转和桑
园承包等形式开展业主经营,大力倡导每个养蚕农户“三到五 亩桑园,养蚕十五张,收入过万元”的基本规模和生态模式, 发展和培育一批养蚕万张镇、千张村、百张社。将 80个强村、5000个大户培育成名副其实、不可逆转的蚕桑生产主体。(二强化基地标准建设,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围绕 蚕种生产、标准桑园建设、简易蚕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 良簇具推广等方面加强蚕桑产业能力建设,建立蚕品种、桑品 种储备库和繁育试验基地,把国内抗病性能最强、产量最高、丝质最优、最适宜我县蚕桑生产特点的优质蚕品种应用于蚕桑 生产;桑园和蚕室建设坚持围绕大户,坚决按照规范化、标准 化建设;有计划推进产业道路、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桑园基 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蚕桑机械;推广普及优良簇具 方格簇,三年内把方格簇的使用率提高到 96%以上。
(三完善蚕桑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发展保障。一要 加快 完善独具 **特色的省力节本多批次养蚕技术体系,大力普及小 蚕共育技术和省力节本多批次养蚕技术,逐步实现小蚕共育、大蚕分户饲养、分工合作的“流水式”养蚕作业,改农户一个 月养蚕为半个月养蚕,缩短养蚕周期,增加养蚕批次,提高劳 动生产率;二要 完善蚕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优化蚕品种结构, 调整养蚕布局, 规范蚕药市场, 蚕病综合防治做到 “五个统一” , 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用药品种、统 一使用方法;三要 建立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 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专业技 术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蚕桑技术推广队伍。四要 建安全防护体系。完善桑、蚕病虫害监测预警、检验监督、控制扑灭、技术支撑以及物资保障系统,建立覆盖全县、规模
适度、功能齐全、高效精干的具有现代水平的桑、蚕保护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桑、蚕病虫害造成的生产损失。
(四)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加快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合作 社建设,逐步扩大覆盖面,壮大合作社本身的实力,强化服务 和维权作用,积极探索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方式,我们最终就是要把蚕桑合作社打造成承接政府技术服务及扶 持和企业反哺服务蚕农的平台,建立蚕农与
龙头企业与市场平等对话的平台。
(五)稳步发展综合利用,逐步拓宽开发领域。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围绕“富硒”品牌 建设,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科学开展桑园套种、桑园养鸡,探索利用蚕沙、蚕蛹、桑叶等资源,开发市场前景好、资源利 用率高的新产品,逐步拓宽综合开发领域,提升科技含量,多 渠道增加蚕农收入。
(六)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丝绸工业。按照打造 中国西部丝绸工业高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壮大现有的,培育 本土的,引进外来的”原则,重点招引织绸、服装等下游产品 及高端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落户,逐步实现从丝到绸到服装的 产业延伸。
四、2011 年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 今年我县继续捆绑“一县一业”、财政 支农整合、东桑西移、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等项目资金 800 万元用于支持蚕桑产业发展,全年规划养蚕发种 12 万张,产 鲜茧 380 万公斤,发展桑枝食用菌 2500 万袋,发展桑园养鸡 100 户,实现蚕业总产值 6.4 亿元,较上年增幅 15%以上,其 中蚕桑农业产值 3 亿元,蚕桑工业产值 3.4 亿元。
(二)重点建设内容
1、继续实施大户强村战略。围绕 80 个蚕桑强村,重点培 育年养蚕 1000 张以上的村 20 个,巩固 2008 年、2009 年、2010 年培育的 3500 个养蚕大户,新培育养蚕大户 1500 户,提前完 成培育年养蚕 10 张以上大户 5000 户的目标。
2、大力实施蚕桑基地基础建设。新建 150 亩优质桑苗基 地(预计生产优质良桑苗 400 万株),新建标准桑园 3000 亩,建标准蚕室 330 间(总面积 19800 ㎡以上),新建标准化小蚕 共育室 10 处(总面积 1000 ㎡)。
3、加大示范建设力度。今年我们一方面在继续巩固抓好 2010 年“一带、两区、三村”示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
十、百、千、万”示范建设。即:新建 10 个标准化小蚕共育示范 点、培育 100 户年养蚕 20-30 张的效益示范户、培育年养蚕 1000 张以上的重点村 20 个、培育年养蚕 10000 张以上、年蚕茧收 入 1000 万元以上的产茧基地乡镇 2 个。
4、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一是稳步发展桑枝食用菌,全 年完成生产桑枝食用菌 2500 万袋,目前正在进行装袋点菌工 作,试验开展优质桑枝黑木耳的品种引进及栽培工作;二是科 学开展桑园套种,全年完成以桑园套种地膜洋芋为主的桑园套 种 3 万亩,并试验开展两季套种试验(即:冬季套种地膜洋芋,晚春套种黄豆、花生等);三是大力发展桑园养鸡,全年完成 桑园养鸡 100 户 20 万
只,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桑园养鸡模式。
5、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一是完善蚕品种供应体系,今 年县蚕场新建设备齐全的蚕种生产试验室 200 ㎡,计划引进 2-3 个抗高温、抗多湿的优质蚕品种,并做好农村中试和繁育工作; 二是规范蚕桑合作社运行机制,引导合作社在资源配置、技术指导、蚕农合作、信息共享、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 建立现代蚕桑经营管理机制,完善 “公司+合作社+农户”一 体化的蚕茧生产经营模式,以蚕桑合作社为纽带组织订单生 产,实行保护价收购。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我县蚕桑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紧缺,恳请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能发挥行业优势,在培养蚕桑专业人才方面给予我县倾斜 支持,同时继续加大对我县现有蚕业技术人员和种桑养蚕专业 户的技术指导培训。二是我县省力节本养蚕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但是还处于初 级阶段,还有提升的空间,恳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能继续在省 力节本等新技术推广提高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请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蚕桑实用技术推广、农业产 业化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建议将“**试验基地”扩大为“** 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