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广州市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2002〕10号 【发布日期】2002-02-22 【生效日期】2002-02-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广州市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穗府〔2002〕10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市农业局《关于加强广州市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农业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关于加强广州市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决议》、省政府《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议案的办理方案报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实施办法》以及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用5年时间,建立健全省、市、县(区、县级市)、镇四级动物防疫网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与规划。
从2002年起至2005年,用4年时间建立、健全市、区(县级市)、镇三级动物防疫网络,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使我市动物防疫工作跃上新台阶。
(一)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的建设是我市三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高标准的动物疫病监测中心,使之具备快速处理动物疫情的能力;完善动物防疫监控网络,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按本方案的标准,建设8个区(县级市)级兽医防疫检疫站。
(三)按本方案的标准,建设26个重点镇、珠江管理区以及40个普通乡镇畜牧服务机构。
(四)从化市畜牧兽医中心站及该市6个乡镇畜牧服务机构已列入省补助范围,其建设按省的办法执行。
(五)天河、海珠、芳村、黄埔4个区所属各镇和白云区的新市、同和、石井共10个镇畜牧服务机构的建设,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按本方案的标准由区、镇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建设。
二、建设标准。
(一)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
1.人员配备:按职能、业务工作的岗位配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其中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人员不少于15%,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学历人员不少于40%,熟练掌握实验室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0%。
2.办公、实验场地建设:办公用房面积13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实验室建设须达到GMP标准,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与配备的先进科学仪器相适应,其中洁净度达10000级的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洁净度达100000级的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清洁级实验室500平方米;配备专门的动物试验场,面积为200平方米;配备专门的冷库,与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相适应。
3.仪器设备的配备:配备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包括微机(疫情信息处理及管理系统、疫病诊断及分析系统、防疫技术资料管理)、台式高速离心机、低温高速离心机、普通离心机、冷冻切片机、超声波处理机、气相原子吸收光谱仪、液相原子吸收光谱仪、测汞仪、分光光度计、石蜡切片机、组织捣碎机、血液分析仪、酶标仪、电泳仪、二氧化碳培养箱、普通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干燥箱、小型冷冻干燥机、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解剖显微镜、超净工作台、超低温冰柜、低温冰柜、普通冰箱、酸度计、真空泵、液氮贮存设备等,以及其它为保证诊断、检验、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配套设施及器具。
4.实验室工作能力:具备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科研能力,对常规中毒病检测和诊断能力,以及肉品质量标准常规项目的检测、科研能力;能对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常见疫病进行研究,应用新科技成果,为动物防疫工作服务,使之具有较强的技术推广、技术培训能力;能对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罕见病和新疫病进行研究,并提出控制疫病的有效措施;能开展细菌、病毒的分离鉴定,常见寄生虫的初步鉴定,常规的血清学监测;能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动物疫情调查,指导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计划的实施。使我市的动物疫病监测机构达到进出口检疫机构同等水平。
(二)区(县级市)级畜牧兽医中心站。
1?人员配备:按编制指标配足工作人员,其中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人员不少于2人,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学历人员不少于30%,初级职称人员不少于30%,熟练掌握实验室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3人。
2.办公、实验场地建设:办公用房面积2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与配备的先进科学仪器相适应,其中洁净度达100000级的实验室面积100平方米,清洁级实验室100平方米。
3.仪器设备的配备:配备与开展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包括微机(疫病诊断及分析系统、疫病资料管理)、普通离心机、石蜡切片机、酶标仪、普通生化培养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解剖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电泳仪、低温冰柜、冰箱等,以及其它为保证诊断、检验、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配套设施及器具。
4.实验室工作能力:具备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能力;能开展常见寄生虫的初步鉴定,常规的血清学监测;能指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使我市区(县级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技术能力处于全省县级站的领先水平。
(三)重点镇畜牧服务机构。
1.人员配备:按编制指标配足人员,其中中级职称或大专学历以上人员不少于2人,初级职称或中专学历人员不少于2人,熟练掌握实验室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
2.办公、实验场地建设:办公用房面积20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实验室面积6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实验环境,与仪器设备的配备相适应。
3.仪器设备的配备:配备与开展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包括微机(疫病诊断及分析系统、疫病资料管理)、普通离心机、普通生化培养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冰箱等,以及其它为保证诊断、检验工作正常开展的配套设施及器具。
4.实验室工作能力:具有动物疾病的临床诊疗、简单的细菌染色观察和寄生虫观察能力,能较好地掌握防疫信息,指导辖区内的动物防疫工作。使我市重点镇畜牧兽医站的技术能力处于全省镇级站的领先水平。
(四)普通镇畜牧服务机构。
1.人员配备:按编制指标配足人员,其中中级职称或大专学历以上人员不少于1人,初级职称或中专学历以上人员不少于2人。
2.办公、实验场地建设:办公用房面积15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实验室面积50平方米,具有良好的实验环境,与仪器设备的配备相适应。
3.仪器设备的配备:配备与开展业务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包括普通离心机、普通生化培养箱、干燥箱、生物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冰箱等,以及其它为保证诊断、检验工作正常开展的配套设施及器具。
4.实验室工作能力:具有动物疾病的临床诊疗、简单的细菌染色观察和寄生虫观察能力。
三、资金来源。
(一)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的建设与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的建设合并考虑,建设资金根据建设进度由市计委会同市财政局解决。
(二)区(县级市)畜牧兽医中心站的建设资金由区(县级市)本级财政解决,根据项目建设完成的时间要求分阶段投入。
(三)26个重点镇、珠江管理区及40个普通镇畜牧服务机构的建设:办公及实验室用房建设资金由区(县级市)、镇两级财政解决,新建或重建的镇级畜牧服务机构应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做好动物防疫网络的建设规划,使规划更符合实际并具有超前性,每个站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应在200平方米以上;实验室条件控制及仪器设备由市、区、镇三级财政按3:3:4的比例,根据项目建设的进度分阶段投入。
(四)从化市畜牧兽医中心站及该市的6个乡镇畜牧服务机构(已列入省补贴范围)的建设资金,市财政根据省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
四、建设项目进程。
(一)2002年至2005年,市投入的动物防疫网络建设项目进程安排如下: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数量
合计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 1 2 0 0 重点镇及珠江管理区畜牧服务机构 27 6 10 11 0 3 普通镇畜牧服务机构 40 0 0 20 20
*从化市畜牧兽医中心站及该市的6个乡镇畜牧服务机构(已列入省补贴范围)的建设,按省安排的项目进程执行。
(二)区(县级市)畜牧兽医中心站的建设按规定的建设标准于2004年完成。
五、计划资金投入。
(一)市投入范围动物防疫网络建设项目基建及实验室仪器计划投入资金如表:
表
一、市投入范围动物防疫网络每个站的建设计划投入资金情况表
单位:万元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每个站
投资额/已投入 投资
总额 资金来源
市投入 县配套/自筹 镇配套 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 基建投入 625/290 625 525 /100 实验室环境控制 200 200 200 添置仪器设备 120/120 120 120 小计 945/410 945 845 /100 26个重点镇及珠江管理区畜牧服务机构 仪器设备投入 4 108 32.4 32.4 43.2 实验室环境控制 6 162 48.6 48.6 64.8 小计 10 270 81 81 108 40个普通镇畜牧服务机构 仪器设备投入 2 80 24 24 32 实验室环境控制 3 120 36 36 48 小计 5 200 60 60 80
合 计 1415 986 141/100 188
注:
(1)从化市畜牧兽医中心站及该市的6个乡镇畜牧服务机构,已按省要求于2000年市财政落实14万元配套资金。
(2)26个重点镇和珠江管理区畜牧服务机构的实验室条件控制及仪器设备投入的资金,每个站为10万元,由市、区、镇三级财政按3:3:4的比例投入,即分别投入3万元、3万元和4万元。
(3)40个普通镇畜牧服务机构的实验室条件控制及仪器设备投入的资金,每个站为5万元,由市、区、镇三级财政按3:3:4的比例投入,即分别投入1.5万元、1.5万元和2万元。
表
二、市投入范围动物防疫网络计划投入资金年度安排表
年度 序号 建设项目 每个站
市投入
(万元)数量
(个)市投入
/自筹(万元)市投入金额
年度合计/ 自筹(万元)
2000年前已落实 1 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 410 1 310/100 2002年 1 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 220 1 220 238 2 重点镇畜牧服务机构 3 6 18
2003年 1 市动物疫病监测中心 315 1 315 345 2 重点镇畜牧服务机构 3 10 30
2004年 1 重点镇畜牧服务机构 3 11 33 63 2 普通镇畜牧服务机构 1.5 20 30
2005年 1 普通镇畜牧服务机构 1.5 20 30 30 合 计 986/100
*计划资金投入说明:
为避免重复建设,市对动物网络建设所需资金,每年由市农业局和财政局,按方案的标准和要求对计划实施单位进行审核。单项已达标的站,该项原则上不予安排资金;单项未达标的,由该站提出申请,由市财政局、市农业局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及安排资金,缺什么补什么,务求物尽其用,不浪费资金。
(二)未达到本方案建设标准的区(县级市)畜牧兽医中心站,各区(县级市)须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完成时间,由区(县级市)财政安排资金建设。
(三)未达到本方案硬件建设标准的镇畜牧服务机构,各区(县级市)须按照本方案规定的进度,由区(县级市)、镇两级财政安排资金建设。
六、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管理。
(一)市级资金由市农业局根据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进度,编制年度计划,送市计委、市财政局审核后联合下文划拨。
市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先由区(县级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填报《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协议书》,向市农业局提出申请,经市农业局核实、汇总后送市计委、市财政局审核后联合下文。区(县级市)政府对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投入要作出4年规划,向市农业局提出申请并填写《协议书》,按协议书组织人员对建设资金、用地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于领导重视、规划落实、资金到位的区(县级市)、乡镇给予优先补助;对在限期内无规划的单位,市暂缓安排市级资金。
各区(县级市)政府必须落实建设资金,务必按时按质完成动物防疫网络建设。
各区(县级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项目建设资金、进度等计划,报市农业局汇总后送省农业厅备案,并签订完成动物防疫网络建设的《任务书》。
(二)各区(县级市)政府、市及各区(县级市)财政局对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要加强管理,严格按照项目计划投放,对基建项目要按工程进度拨款。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仪器设备的资金,要由同级财政部门集中支付。要监督资金的专款专用,各部门不得用项目资金购置通信、交通设备,或用于弥补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对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不落实或挪用建设资金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审计机关对动物防疫网络建设资金要加强审计监督。各级审计机关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市审计局将进行抽查。
七、组织领导及管理。
(一)我市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实施情况,要自觉接受市、区(县级市)人大的监督。建议各区(县级市)人大监督本区(县级市)政府,把动物防疫网络所需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二)各区(县级市)政府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把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要把动物防疫工作作为各区(县级市)政府考评和政府领导任期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区(县级市)政府要继续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规划,切实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动物防疫检疫人员的行为,改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动物防疫执法水平;各区(县级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动物防疫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执法责任制度,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依法防疫,敢于执法,严于执法,更好地维护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秩序。
(三)区(县级市)、镇两级政府必须根据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人事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1993)农(政)字第4号〕,以及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粤财农(1996)7号〕精神,落实有关政策,解决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三定”及事业费、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我市共有82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编制人数有631人,财政部门应按镇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待遇给予核拨经费,把畜牧兽医站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创造有利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
(四)市、区(县级市)的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4年工作规划,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广州市动物诊疗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和健全《广州市屠宰场及动物饲养场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广州市动物检疫管理规范》、《广州市动物检疫员、监督员管理及考核办法》、《广州市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办法》等,对动物防疫工作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动物疫病的综合防制能力,切实做好动物防疫、检疫、防疫监督等职能工作。
(五)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花大力气,按动物防疫网络建设标准的要求配备人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优化年龄结构,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六)市、区(县级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必须强化管理,强化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加大动物防疫执法力度,强化依法防疫灭病工作。按要求做到防疫到位、检疫到位、监督到位、服务到位。
(七)我市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市农业局根据省农业厅的部署统一规划,组织实施。
(八)在我市动物防疫网络建设期间,市农业局应将每年年度计划报市政府备案;每年年终,应向市政府汇报本年度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府将每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一次检查。
本方案由市农业局负责具体实施,各级政府及计划、财政、机构编制、工商、卫生、交通、经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97]14号 【发布日期】1997-01-22 【生效日期】1997-01-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穗府(1997)1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安居工程实施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5〕6号)和国家建设部《关于印发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建房〔1995〕1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
一、一、实施安居工程的基本宗旨
(一)我市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宗旨:以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为发展方向,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和城市住宅建设,提高全市居民整体居住水平。实施安居工程的目标:现阶段主要解决全市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改善和提高我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本世纪末实现我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每户一套单元,住宅成套率85%以上。
(二)我市安居工程的范围:包括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对象的解困房、廉价房以及由市政府统一安排投资的机关干部、教师及其他系统建设的政策性住房。
(三)安居工程从投资、建设、销售到售后各项服务管理,都必须按照住房新体制的要求进行,实行政府扶持、单位支持、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原则,使之成为加快住房建设、解危解困和建立住房新制度的示范工程。
(四)通过实施安居工程,调整我市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并对社会力量建房进行正确引导。
(五)实施安居工程,对党政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教师、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中低收入以及各类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基本不再零星划地建房,所需的房屋。按政策规定的价格,统一由安居工程解决。
二、二、安居工程的组织和实施机构
我市安居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由主管市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计委副主任、市国土局房管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外经贸委、规划局、公用局、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局园林局、统计局、住建办、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广州电力工业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协调解决安居工程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议我市安居工程的行政规章、政策规定,包括实施办法、住宅建设方案、销售政策和物业管理办法,审定安居工程住宅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审核安居工程住宅建设和投资计划,确定国家安居工程贷款分配方案,负责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和分配,监督安居工程资金的使用,制定全市安居工程统计工作制度等。日常工作由市住宅建设办公室负责。
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是:
(一)市住宅建设办公室(简称市住建办,对外同时挂市解决住房困难办公室的牌子)的职责是,拟定我市安居工程的建设成本、财务、价格、统计、建设计划等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制度等,报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或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负责全市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补偿、设计、招标投标、工程质量、验收、出售、定价、售后服务及建设资金的落实等具体实施工作。
(二)机关、教师住房及其他系统的政策性住房,纳入全市安居工程的范围。按照市的有关规定,仍由市政府机关住房办公室、市教委教师住房建设办公室等机构分别组织实施。
(三)市计委、建委、教委、财税、规划、国土、环保、市政、园林、供水、供电、供气、电讯、邮政、公用、公安、商委、人防、消防、环卫、卫生等部门对安居工程小区规划和建设中有关基础、公共等配套设施要优先安排,大力支持。
实施安居工程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报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实施安居工程的进度、资金、房源等情况的报表,应按规定定期报市住建办,综合上报国家建设部及国务院房改办。
三、三、安居工程的建设规模
根据广州市建筑与房地产业“九五”计划,“九五”期间,广州市需新增居民住宅31万套,据此测算,需增建住宅建筑面积约1860万平方米,年均增建372万平方米,6.2万套。
安居工程住宅建筑面积拟占市区年施工住宅建筑面积的20%左右,即年均需增建约75万平方米,1.3万套,加上公共建筑面积(约占住宅建筑面积15%),全部按新征土地并按容积率2计算,年均需增建设用地43万平方米。
按安居工程多层住宅每平方米综合成本造价控制在约1900元至2200元,高层住宅控制在约2800元至3100元,并随每年物价指数上升适当幅度,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分别占总建筑面积的60%、40%测算,平均每年约需投资18亿元。
四、四、安居工程的建设管理
(一)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选点与规划,必须符合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适应我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 目标要求。用地要符合节地和节能的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市政设施条件降低成本。要合理分布,符合降低和疏散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有利于市区大片、连片、配套发展的原则。坚持综合开发,小区建设高起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经济、适用、美观。
(二)安居工程的建设用地,由政府提供,一律按行政方式划拨,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统一由市住建办分期征用,市属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要按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严格控制征地价格,办理征地手续。
(三)安居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小区应以多层住宅为主,适当建设部分高层住宅,合理确定建筑密度。
(四)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一经审定批准,由市住建办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工作,向有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强、信誉良好的开发企业招标。
(五)安居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必须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安居工程的开发建设凡是动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应按1%至3%的比例计取总包管理费,在政府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收益控制在5%左右,以适应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的经济承受能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六)安居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执行国家施工规范和标准,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使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30%以上。
(七)安居工程住宅以中小套型为主,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相结合,充分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生活习惯,既不搞高标准住宅,也不能建成简易住宅。每套住宅平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至65平方米左右,通过精心设计,提高和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住宅的户室类型,要以二室户型为主,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至65平方米左右,比重占总户室数量的80%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少量的三室户和一室户型,三室户型面积控制在70平方米至75平方米左右,一室户型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左右。在满足住户使用的前提下,要提高住宅设计的科技含量,广泛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型墙体;外墙立面装饰美观,室内按一般水平装修;整体立面要新颖;小区要留有充足的绿化地带,保证小区环境的美化。
(八)安居住宅小区要努力完善配套设施。交通、卫生、医疗、教育、文化、体育、;邮电、水电、通讯、商业网点、燃气等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要超前或同步进行。
(九)安居工程建设成本要按照国家安居工程规定的七项因素严格控制,努力降低造价。七项因素是: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小区外的配套公建费,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小区内的公建配套计入房价)、1%至3%的总包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
五、五、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
(一)为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缩短建设周期,实施安居工程单位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城市住房基金、单位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售房预收款、低息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二)每年由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协商市计委和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和我市安居工程总体规划以及实施计划,确定向国家申请贷款的额度;根据我市各安居小区的建设计划和进度核定对国家下达的安居工程专项贷款的分配额。使用安居工程贷款的单位必须按规定比例配套自筹资金,并按国家规定的有关管理办法,向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申请贷款。所安排的安居工程贷款必须用于安居工程住房建设,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三)安居工程各实施单位,以及承担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开设安居工程配套资金和贷款的专项帐户,编制国家专项资金贷款、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运用的财务报表,定期报道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
(四)为确保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的正常周转,要加快预售安居工程住宅,回收资金。各专业银行要建立个人或单位购房抵押贷款制度,扩大个人购房贷款辐射面,个人首次付款的比例要达到房价的40%以上,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在住房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中每年应尽可能地提取相当比例的资金,委托专业银行向我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解困房的个人提供购房抵押贷款。
(五)根据每年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和实际需要,按照国家低进低出的贷款规定,在住房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安居工程建设。
六、六、安居工程住宅的出售、出租管理
安居工程住宅直接以成本价出售。为适应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的各种不同要求,安居工程住宅80%组织直接出售,10%可以由银行组织抵押,10%组织出租。凡具广州市户籍,市属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街道居民,已参加住房公积金存储,其住房条件低于本市平均水平的中低收入住户,均可申请购买或租住。安居工程住宅优先出售给上述住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售给离退休职工、科技人员、教师中的住房困难户,不售给高收入家庭。具体实施细则由市住建办另行制定。
由市政府安排投资的机关、教师及其他系统建设的安居工程政策性住房,只限于本系统内向个人出售、出租或安排使用。
安居工程住宅是享受国家及市政府优惠政策而建设的专用房,只供符合条件的职工、居民家庭自住使用,不能私自转让和出租。如确需转售的,购房后5年内,只能由市住建办(或政策性住房建设机构)按已使用年限折价收购;5年后需进入市场出售的,须报经市住建办批准,由市住建办决定折旧收购或批准自行出售,对所出售住宅的增值部分的分成,按有关文件执行。因出售所购安居工程住宅而产生的住房困难,市住建办及所在单位不再负责解决。
七、七、安居住宅小区的管理
(一)安居住宅小区应实施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由市住建办参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市安居住宅小区特点的物业管理规定,并委托符合规定条件的物业公司管理,使小区成为功能齐全,能为居民提供多方面、多层次服务,环境清雅,秩序良好的新型文明居民区。
(二)安居小区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要立足服务中低收入家庭的居民,区别于商业住宅区,保证让居民享受价廉、质优的居住条件和管理服务。
安居小区的公共设施维修费,由管理安居小区的物业公司根据维修费用开支预算并报经批准后,按照一定比例向住户收取。
(三)安居小区按规划配套的商业用房、幼儿园,由投资单位组织管理或进行物业出租管理,以补贴小区物业管理费的不足,补贴的比例在保证能收回成本的情况下按其实际收入情况另行规定。安居小区商业用房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四)安居小区物业管理要走自我发展的道路,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开展多项经营,丰富小区的物质文化生活。物业管理公司妥协调好居委会和住户关系,支持居委会工作,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八、八、实施安居工程的优惠政策
为确保控制安居工程住宅的建设成本,保证广大中低收入居民能够买得起房、住得起房、租得起房,对我市安居工程给予以下优惠政策:
(一)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二)市政府在职权范围内对有关安居住宅小区建设、出售的费用,免征配套设施建设费(含市政建设配套费、消防设施配套费、污水集中处理建设费、小区配套设施缺口统筹金、教育设施配套费、人防设施统建费等)、征地粮食价差、新型墙体材料保证金等,减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费、供电、供水有关负荷及其设施费等,并免征各种有关的地方行政性收费。对于地方征收的各项税种,要按规定给予减免,对财政共享税种,要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办法给予政策优惠,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安居小区外的各项大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由政府负责出资组织建设。小区内的各项小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由承建单位按规划要求在土建工程竣工前建成或完善,确保安居小区能满足入住户的各种居住需求。
九、九、安居工程建设计划
1997年12月底前,现在建的同德、大塘、棠下三大安居解困住宅小区的整体建设先后完成并逐步交付住户使用。现处于筹备阶段的琶洲、小新塘、大但沙三大安居小区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集贤庄、黄金围、金沙洲、东沙开发区安居工程项目,应在“九五”期内全部建成。根据广州市的住宅建设发展需要,还要在芳村和其他地区划地筹建安居住宅小区,以适应居民对各方位居住地点的需要。努力实现2000年前全市居民的整体居住条件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州市人民政府
我区召开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
毒影响大会
4月11日,我区召开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大会。区委书记赵军明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苏小澎主持并通报了我区《关于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的工作实施方案》,传达了广州市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等重点工作督导动员会议会精神。广州市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第九督导组副组长、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代泽英到会指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潘文捷、区政协主席袁东华出席。
会议强调,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指示要求的重要保障。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深刻认识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要决定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影响。会议强调,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坚定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七个有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防范“家长制”和“一言堂”,持续整顿“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白云发展的磅礴力量。牢牢扭住正确选人用人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强化选人用人监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纠正“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动向新表现,强化区委巡察监督、区纪委派驻机构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会议强调,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把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扛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导问责,形成整体合力。严格执行方案,准确把握原则、重点和方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从严从实与依法依规相结合、坚持肃清流毒影响与巡视巡察反馈整改相结合,认真抓好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肃清流毒“回头看”等重要工作,及时辨别、彻底清除流毒影响,不折不扣完成肃清工作任务,营造更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政治生态环境,为广州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当好排头兵打造白云品牌、作出白云贡献,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上新水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四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几项工作制度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82]32号 【发布日期】1982-02-16 【生效日期】1982-02-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几项工作制度
(穗府(1982)32号一九八二年二月十六日)
为克服官僚主义、文牍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使政府机关的工作适应四化建设的要求,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特制定《市人民政府几项工作制度》。
一、一、关于会议制度
市政府工作的重大问题,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属于主管的副市长职责范围内的业务问题,由主管的副市长直接负责处理。
会议讨论的事项,应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坚决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官僚主义作风,反对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集体讨论决定了的问题,以及领导同志职权范围内决定的问题,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决执行。有不同意见可以提,但不能顶着不办或置之不理。
需由上级机关决定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上级机关请示;属于本级职权范围的问题,应自行负责处理。
(一)建立市政府党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即市长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全体会议制度。
1.市政府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或副书记主持,党组全体成员参加,副秘书长列席。会议主要内容是:
(1)传达和研究贯彻省委、省府、市委的指示和决定。
(2)讨论准备报请市委审定的事项。
(3)研究政府工作及经济建设中有关方针、政策和干部问题。
(4)学习上级领导同志的指示,学习外地经验;交换意见,互通情况。
2.市政府常务会议(即市长办公会议),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主持,各副市长、秘书长参加,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有关副主任列席。会议主要内容是:
(1)传达和研究贯彻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市委的有关指示、决定以及重要会议精神。
(2)讨论准备报请省政府、市委、市人代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定的重大事项。
(3)讨论政府工作部署,总结检查执行情况。
(4)审查全市国民经济计划、长远规划和财政预算,总结检查执行情况。
(5)讨论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重要指示、决议、指令、条例等。(6)讨论管理体制、重大经济政策的调整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
(7)讨论各部门、各区、县请示市政府解决的重大事项。
(8)讨论由市政府任免和奖惩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9)讨论由各副市长提出的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10)听取各部门的工作汇报,交换意见,互通情况。
3.市政府全体会议,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主持,各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的各委、办主任、局长以及相当局级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视讨论的内容,通知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列席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的重要指示和决定,讨论决定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通报重要政治经济情况,协调各部门工作。市政府党组会议原则上定为每月召开一次;市长办公会议原则上定为每星期召开一次;市政府全体会议暂定每半年召开一次。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可临时召开会议。每次例会或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召开会议,市府办公厅提前发出通知。
为了提高会议的质量,各部门需提交党组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问题,应事先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意见。如涉及其它部门的问题,应事先与有关部门研究,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有不同意见,应将不同意见说明;有些问题可提出几个方案,报经主管领导审定后方提交会议讨论。有关部门应将讨论的问题,印成书面材料(一式三十份)于会前五天送市府办公厅。
凡提交会议讨论的议题,由秘书长或指定的副秘书长汇集提出初步意见,党组会议的议题报请党组书记或副书记审定;市长办公会议的议题报请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定。会前将材料发给与会同志审阅准备意见,开会时一般不再念材料全文。与会领导同志都要加强集体领导观念,关心全面工作。会上要聚精会神讨论问题,不搞“副业”,不开“小会”。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应事先请假,对已收到的会议讨论文件、材料,如有修改、补充意见和建议,应加具意见于会前退市府办公厅,以便在会议讨论时反映。缺席者,应尊重和服从会议的决议或决定。
会议可根据讨论的内容,通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有关部门应按讨论的内容准备意见,届时来一位熟悉该项工作的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不得代替,一般不要带工作人员。在讨论与本部门有关的问题后,即可退席。
每次会议研究决定的问题,印发《市政府党组会议纪要》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按会议性质,分送市委常委、市长、副市长、党组成员、正副秘书长,并视会议决定事项,增发有关部门。《会议纪要》具有正式文件的性质(按照市委的规定,《纪要》发出分送市委书记、常委后,请即进行审查,如有新的意见,在七天内提出,如超过该时间未提出意见,即表示同意),各有关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并主动把办理情况或结果告市府办公厅。市府办公厅要经常检查《会议纪要》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定期向市领导同志汇报。
(二)实行分工负责。
1.市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常务副市长协助市长主持政府日常工作。各副市长按照分工,负责分管的工作。秘书长协助市长、常务副市长处理日常工作。副秘书长协助副市长和秘书长协调各战线、部门的工作。
2.各副市长对所主管的工作,应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各部门请示的问题,凡属上级党委、政府或会议已有原则规定的,由主管的副市长自行负责处理;涉及其他副市长主管的工作,应主动同有关副市长商量解决或联合召集会议研究解决。对于紧急重要的事项,应及时用电话或当面报告市长、常务副市长决定。凡是副市长在自己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或者几个副市长碰头研究能解决的问题;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能处理的,或部门之间能协商处理的问题,都不要提交市府集体研究讨论,以免延误时间。
3.市政府决定的事项,由主管的副市长组织有关部门实施。
二、二、关于文件处理和审批制度
要按管理权限严密文件的审批程序,以加快文件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一)市政府发的文件,属于既定政策的一般性问题,由主管的副市长审核同意后,送常务副市长审批;涉及其他副市长主管的工作,先经有关副市长审阅后,再送常务副市长核批。属于重大的问题,由主管的副市长审核同意后,送市长、常务副市长核批。经会议讨论同意上报或下达的文件、纪要,一般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签发,必要时,送常务副市长签发。
应尽量减少文件,凡是能当面解决或电话商量解决的问题,不要都发文件,必要发文时,重要的可用市政府名义,一般的可用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说明是经党组或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的即可。
(二)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各区、县人民政府主报市政府的文件,应一事一文,由市府办公厅根据文件的内容处理:凡属临时性计划外增加的基建项目、经费开支、外汇使用、劳动指标等方面的问题,由主管副市长审核后送常务副市长核批,重大问题提请集体办公时议定或经市长核批;凡属无归口部门管理的问题,送有关的副市长审核;凡属有归口部门管理的问题,转有关主管研究处理。
(三)各部门、各单位要求解决具体问题的文件,应直接主送主管该业务的工作部门研究处理。不要事事报市政府审批,以减少文件的承办环节,加快处理的速度。如主管部门处理不了的,应当提出具体意见,直接送主管副市长审批后答复。
区、县、局下属单位要求解决问题,需要请示报告时,应报主管的区、县局研究处理。今后,凡属越级报送市政府的,原则上转其主管部门处理。
(四)市政府各部门,都是政府机关的组成部分,是代表市政府分管一个方面工作的职能办事部门,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在职权范围内,对所主管的业务工作应积极主动地负责处理。不要把应当由本部门负责处理的问题,报送市政府审批。要求解决具体业务的问题,凡是省、市主管业务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应直接主送有关主管业务部门研究处理,不要报市政府审批或要求以市政府名义报省政府。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主管的业务工作,应由本部门行文,如涉及几个部门的工作,可由有关部门联合行文。如认为把握不大,可先送主管副市长审阅。
(五)市政府和各部门要加强文电处理,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有时间性的、重大的事情要及时处理;一般的也要在十五天内处理:
1.对上级领导同志的指示、批办事项,要及时把办理情况向有关领导同志汇报;
2.对下属单位的请示报告,凡在本部门职权范围内能处理的,要及时处理;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由本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联合答复来文单位(如市府办公厅转办的,同时抄送市府办公厅);
3.对市府办公厅转办的文件,认为需由市政府名义答复的,应提出处理意见,代拟批文稿,经本部门负责同志签署后送市政府审批;
4.对于问题复杂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不能在规定期限处理的,应先向有关领导同志(或来文单位)说明情况,并抓紧办理。
(六)各委、办代拟需由市政府名义上报或下发的文稿,要由本部门负责同志签署后报市政府。重要的文稿,必须由第一把手签署,第一把手不在,由主持工作的负责同志签署上报(局代拟文稿应先送归口委办审核)。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的问题,要事先由本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同有关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洽商,经会签后上报。经过洽商,如果意见不一致,主办部门应将各方的意见如实报告市政府审定。
(七)对国务院、省政府文件,属本部门办理的,应积极主动办理。如需要转发各单位执行的,由主办部门提出翻印份数和发送范围,交由市政府办公厅翻印下发;需要提出贯彻意见的,由主办部门起草贯彻意见,经部门负责同志签署后送市政府核发。
对国务院部门及省政府各部门的文件,除涉及面广或重要方针、政策性的由市政府组织贯彻或转发外,一般均由对口委、办、局组织贯彻或转发。
(八)各级领导同志对办文要认真负责,应对文件亲自进行审阅、修改。对事情要表态,不能在那些要决定问题的文件上只划一个圈。
(九)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文电的催办回报制度。对本部门承办的文电,要认真及时办理并做好办理全过程记录,定期进行催办。一般应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催办,紧急的必须随时催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报。
以市政府(或办公厅)名义向上级的请示报告,原则上由办公厅催办;各业务部门以市政府(或办公厅)名义下发的文件,凡要求下级贯彻执行的,各有关业务部门要及时了解贯彻执行情况,并将了解的情况向市政府作简要的回报。
三、三、关于请示报告制度
市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在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监督下进行工作。在处理政府事务中,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分别向省府、市委、市人大请示报告工作。
(一)市政府需向省府、市委、市人大请示报告事项:
1.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中的重大方针、政策、法令性的问题;
2.全市国民经济计划、全市财政预算的制定和重大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计划和重大基建项目的确定;
3.政府各项工作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4.重大外事、外经活动;
5.涉及全市范围和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其他重大行政措施和工作部署;
6.需要报请批准发布的重要决议、命令、通告;
7.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法令中遇到的问题;
8.市政府工作机构、人事的变动;
9.重大灾情;
10.上级领导机关规定需请示的事项。
(二)市政府各部门对于主管业务的方针、政策、计划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及按规定要请示报告的问题,应及时向市政府请示报告。
(三)市政府各部门每年应向政府报告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日常业务工作动态,可定期或不定期向市政府和主管的副市长报告。
(四)市政府各部门对省、市会议决定事项或市政府交办的事项,要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并将办理、落实的情况及时上报。
(五)市政府各部门召开有区、县、局及大型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市性专业会议,事先必须报经主管的副市长批准;重要的经主管的副市长核批后,送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批准,由市政府(或办公厅)行文通知,也可在文内写明“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或“经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同意”的字句,由主办部门行文通知。会议的具体组织工作,均由主办部门负责。一般性的会议,由主办部门或与有关部门联合行文通知。
四、四、关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
(一)建立接待来访制度。每周半天,由市长、副市长轮流接待人民群众的来访,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对事关重要的群众来信来访,市长、副市长要亲自接待处理,对群众个人的正当要求,要责成有关部门认真妥善处理并报告办理结果。各部门负责同志对本系统的来信来访,应积极予以解决,不要把矛盾上交。
(二)市政府和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按分管的业务,建立联系点。为提高工作效率,提倡每月有一次到基层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问题。要以普通群众的身份,每月至少一次同人民群众交谈,了解情况,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改进政府工作。
(三)市政府和各部门的负责同志,应通过座谈会、个别家访、谈心交友等多种形式,与劳动模范、革新能手、专家、教授、社会知名人士、所属下级干部,建立密切联系,请他们出谋献策,主动征询并直接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市政府和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下去检查工作、了解情况时,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特殊化,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提倡轻装简从,以了解真实情况,切实解决问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分区关于印发《广州市接收安(推荐)
【发布单位】81905/81906 【发布文号】穗府[1983]80号 【发布日期】1983-08-20 【生效日期】1983-08-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分区关于印发
《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的通知
(穗府(1983)80号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人民武装部,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妥善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是一项关系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认真地做好军队退休干部的安置和管理工作。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及时研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继续为革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1]39号《 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粤府[1983]52号《关于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的暂行规定》的精神,为做好我市军队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特作如下暂行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凡要我市接收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需经省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介绍,并经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审查后,方可接收。各区、县不得直接接收军队退休干部(包括由军队落实政策改为退休的)。
各区、县军队退休干部的住房建成后,要向市填报《军队退休干部住房建成报告表》,由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上报省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通知有关部队。部队接到通知后,应派人前来我市做好交接的准备工作。
第二条 第二条 有关部队接到安置地区的通知后,应在军队退休干部报到前,将其档案材料直接送往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进行审查核对。退休干部的档案,要按干部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登记,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丢失涂改和泄密。
第三条 第三条 军队退休干部的住房建成以后,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住房收费标准,依照粤府[1981]92号文件规定,按当地政府机关干部宿舍收费标准收费。民政部门要根据军队退休干部的年龄、身体等具体情况,做好住房分配。分配住房的标准:团职干部七十平方米建筑面积,营职以下干部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分配住房的原则:夫妻双方同时退休的,按职务高的一方居住标准分配住房;一方退休、一方仍在部队的,暂不安排住房;一方离休、一方退休的,随离休干部居住;现在住地方分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其住房面积不低于现行规定标准的,不再分配住房。住房面积低于现行规定标准(不包括《暂行规定》公布以前接收的军队退休干部),本人要求分配住房的,可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收回,不得同时占用两处住房。对其中人口较多、住房较拥挤的,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住房。房管部门收回这部分住房后,应优先照顾分配给以前回地方的无房和住房拥挤的军队退休干部。广州地区的军队退休干部,住部队房屋的,分配住房后,应将原住房交回部队。
第四条 第四条 军队退休干部来我市安置时,广州地区的军队退休干部搬家所需车辆由原部队负责;易地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搬家到达广州车站、码头后的运输车辆,安置区、县的民政部门可协助联系租用车辆,但所需费用应由本人负责向原部队报销。
第五条 第五条 军队退休干部和随迁家属的户口,凭军队军以上政治机关的证明书、介绍信(其随迁家属凭户口迁移证和粮食关系转移证明),和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的军队退休干部落户介绍信,及退休干部随迁子女名单,到市公安局核对、登记、加签之后,再到驻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当地粮食部门凭公安部门的落户证明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部门开具的《军队退休干部粮食关系介绍信》,及迁出地的粮食供应转移证明,办理粮油衔接供应手续。随退休干部到农村安置的家属子女,原是城镇户口的,随迁后仍吃商品粮。
第六条 第六条 易地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经批准随军的配偶、未成年、待业的子女及退休前批准随军的其它亲属可随迁。其配偶是国家正式职工(含集体所有制)的可以随调。易地后身边无子女照顾的(指无未满十六周岁的子女),或身边虽有子女,但因子女残废不能照顾父母的,准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含其子女的配偶)。对于他们的工作调动,随迁前由部队派人携带随调人员档案到安置地区的人事、劳动部门联系安排工作,落实安排单位后一起随迁。对于军队退休干部在退休前随军供养的、现在部队服役的子女退伍后,可到退休干部居住地区落户,按城镇退伍军人安排工作。
军队退休干部随迁的子女就学,教育部门应凭当地安置部门的证明,办理户口后,在居住地区安排就读。
第七条 第七条 军队退休干部当年的退休费、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残废金、医疗费、护理费、水电补贴、福利费等,由军队一次交给地方的安置部门。退休当年所需的其它经费,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从下一年起,其退休生活费等,由区、县民政部门按标准列入区、县财政预算并按月发给。
第八条 第八条 要关心军队退休干部的身体健康。军队退休干部享受国家机关相同职级干部的公费医疗待遇并按其住地,就近划分医疗单位就诊。军队退休干部随迁家属及子女,应按规定办理统筹医疗。
第九条 第九条 要在政治关心,生活上照顾好军队退休干部。军队退休干部进点安置后,党员必须持部队党组织的介绍信到市委组织部转组织关系。在军队退休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要按党章规定成立党的组织,归当地政府直属机关党委或民政部门党组织领导。要健全党的生活制度,组织他们阅读、学习上级有关文件,使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其生活物质供应,享受地方同级退休干部的待遇。要鼓励军队退休干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和文娱活动,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
第十条 第十条 军队退休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区、县武装部门应主动了解军队退休干部的安置工作情况,协助地方政府与部队加强联系,做好接收安置工作和思想工作。各级计划、基建、民政、公安、粮食、人事、劳动、教育、卫生、财政、物资、房管、商业等部门,都要满腔热情,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把安置军队退休干部工作做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