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关于严格规范因公出国(境)考察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办〔2002〕6号 【发布日期】2002-03-12 【生效日期】2002-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关于严格规范因公出国(境)考察审批制度和 禁止用公款旅游的规定》和《广州市关于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规定》的通知
(穗办〔2002〕6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关于严格规范因公出国(境)考察审批制度和禁止用公款旅游的规定》和《广州市关于制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规定》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三月十二日
广州市关于严格规范因公出国(境)考察 审批制度和禁止用公款旅游的规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及中央纪委关于禁止领导干部巧立名目用公款出国(境)旅游的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作出如下规定:
一、严格规范因公出国(境)考察审批制度
(一)凡属一般性考察、学习和没有明确公务目的及实质内容的出国(境)活动,市外事办不予批准;出国(境)团组必须严格按批准的方案实施,不得绕道旅游或擅自延长在境外停留时间。
(二)坚决执行领导干部出访要与其公职身份相称的规定。同一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同级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得同团出访或同时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
(三)凡可由较低级别人员完成的任务,不得派较高级别人员出访;凡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任务,不得派非专业人员出访。
(四)继续执行市纪委、市外事办、市监察局《转发省纪委、省外办、省监察厅转发中共中央纪委外交部监察部关于对跨地区、跨部门团组加强管理监督和检查、坚决制止公款出国旅游的通知》(穗府外字〔2001〕13号)的有关规定,对未经预审的双跨团组,不予审批。
(五)离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再派遣出访执行公务,如受聘继续工作,或因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出访执行公务的,经征得原所在单位同意后,由派遣单位办理出访手续。
(六)因公临时出国(境)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属于公款的临时因公出国及赴港澳人员,要到市外事办办理出访任务批件及因公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原则上不能持因私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副县(处)级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填写《因公出国及赴港澳人员审查表》,提出审查意见后按现行审批办法到外事部门办理出国(境)手续。正县(处)级以上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一般可与出国(境)任务一起办理审批手续,但要由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填写《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报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市管干部由所在单位向市外事办申报办理出国(境)手续,同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审核;市委组织部如有不同意见,要及时书面告知市外事办。
二、建立领导干部出国(境)情况反馈制度
(一)因公出访团组要严格执行回国(境)后一个月内向审批部门递交出访报告的制度。
(二)领导干部出国、出境(含因公、因私)返回后一个星期内填写出国(境)回执单,由所在单位加具意见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登记存档。回执内容包括签发证机关、出国(境)证件名称、号码、有效期、出国(境)时间和返回时间等。
三、严格管理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件
(一)严格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件的发放和管理,严禁异地发证。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和常驻国(境)外工作期满回国(境)后,要在规定时间内将护照或赴港澳通行证件交由发证机关指定的部门统一保管。其中,持多次往返港澳通行证件的人员每次从港澳回来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证件上交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保管、登记。
(二)加强对因公证照管理的检查监督。有关单位每季度要对因公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件收缴保管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各区、县级市和市直局以上单位每年6月底和12月底要将证照使用管理的情况向市外事办报告,同时抄送市纪委、市监察局和市委组织部。
(三)把好新发证照和使用的关口。发证机关在办理新证(照)时,须将原有旧证(照)收回注销后方可办理。领导干部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期间不得同时持用因公和因私两种出国(境)证件。
(四)认真做好市管领导干部因私护照的管理工作。继续严格执行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我市市管干部所持因私护照管理的通知》(穗组通〔2001〕71号)的有关规定,凡确因工作需要或其他私人原因办理因私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的,要按干部管理权限报其上一级领导机关审批;公安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凭任务批件办理因私护照或赴港澳通行证。凡通过因私途径出访和赴港澳人员,各级财务部门不得为其报销出访费用。否则,以违纪论处。
四、严禁用公款出国(境)旅游
(一)加强对有出国(境)组团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管理,严禁接收各行业协会、群众团体、各单位集体组织的公款出国(境)旅游。
(二)旅行社接收出国(境)旅游者,必须要求旅游者所在单位领导或所在地有关部门在审批表上说明是自费旅游或探亲。否则,不得接收报名。
五、严肃查处公款旅游和违反外事纪律的行为
经查实凡属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招商、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变相出国(境)旅游的,所有出国(境)费用要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用公费变相出国(境)旅游的通知》(中办发〔1993〕16号)的规定全部自理,单位领导批准报销的要追究责任;组团单位的违纪收入要全部没收,上缴国库。对用公款变相出国(境)旅游和违反外事纪律的行为,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对违反〈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严肃处理。对未经组织批准,私自获取国(境)外永久居留权的外派人员,一经发现立即调回,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不按期上交因公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的要通报批评,并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对在填报因公出国(境)材料中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六、切实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领导
实行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工作责任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切实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领导,对所管理的领导干部出国(境),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认真做好因公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的保管、收缴工作,认真执行因私护照和赴港澳通行证的报告、登记制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严肃查处。市纪委要加强对禁止领导干部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市委组织部、市外事办、市旅游局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严格把关,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出国(境)的管理工作。
中共广州市纪委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
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广州市旅游局
二○○二年三月七日
广州市关于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规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精神,以及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问题重申并作出如下规定:
一、严格执行禁止用公款吃喝玩乐的有关规定
(一)公务接待内宾,原则上在内部宾馆或招待所安排食宿,并严格遵守食宿接待标准,不准超标准接待。凡要求往豪华宾馆的,住宿费用自付。
(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除陪同上级和外省、市人员到企业、农村、街道等基层单位参观、考察工作可按有关规定陪餐外,一律不准接受这些基层单位的宴请。
(三)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不得超标准安排用餐;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到农村基层进行公务活动,不准用公款在社会上的营业性饭店用餐。
(四)元旦、春节期间,党政机关之间不搞相互走访拜年活动。
二、严禁利用举办会议、庆典礼仪活动用公款吃喝玩乐和发放纪念品
(一)坚持节俭从简的原则,尽量减少各种庆典礼仪活动。必要的庆典礼仪活动要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不得借召开会议、举办活动名义发放纪念品。未经所在单位组织安排,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各类庆典礼仪活动,不准接受主办单位赠送的纪念品,更不准索要礼品或纪念品。对无法拒收的礼品、纪念品要按规定及时登记、上交。
(二)坚持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会期和费用开支,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每月中旬无会议制度。禁止巧立名目召开各种轮流做东的联谊性会议。严禁组织召开各类没有实质内容的研讨会、学习班等,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借机用公款大吃大喝,搞公款旅游。
三、严禁用公款到高消费娱乐所场进行娱乐活动
国家公职人员不准用公款获取或收取馈赠的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和高消费娱乐场所的使用券;不准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到营业性娱乐场所、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节假日用公车外出旅游或用公款参加民间协会或社团自发组织的体育比赛、健身等活动;严禁到下属单位或基层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四、严肃纪律,加强作风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开展经常性的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思想教育,使全体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群众观念。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头执行本规定。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要根据本规定,加强专项检查监督,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对违反规定者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广州市委党风和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二年三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97]14号 【发布日期】1997-01-22 【生效日期】1997-01-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穗府(1997)14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广州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市安居工程实施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 国家安居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5〕6号)和国家建设部《关于印发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意见的通知》(建房〔1995〕1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安居工程实施方案。
一、一、实施安居工程的基本宗旨
(一)我市实施国家安居工程的宗旨:以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为发展方向,促进住房制度改革和城市住宅建设,提高全市居民整体居住水平。实施安居工程的目标:现阶段主要解决全市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问题,改善和提高我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本世纪末实现我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每户一套单元,住宅成套率85%以上。
(二)我市安居工程的范围:包括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对象的解困房、廉价房以及由市政府统一安排投资的机关干部、教师及其他系统建设的政策性住房。
(三)安居工程从投资、建设、销售到售后各项服务管理,都必须按照住房新体制的要求进行,实行政府扶持、单位支持、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原则,使之成为加快住房建设、解危解困和建立住房新制度的示范工程。
(四)通过实施安居工程,调整我市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并对社会力量建房进行正确引导。
(五)实施安居工程,对党政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职工、教师、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中低收入以及各类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基本不再零星划地建房,所需的房屋。按政策规定的价格,统一由安居工程解决。
二、二、安居工程的组织和实施机构
我市安居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由主管市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计委副主任、市国土局房管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政法委、市教委、外经贸委、规划局、公用局、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局园林局、统计局、住建办、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广州电力工业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协调解决安居工程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议我市安居工程的行政规章、政策规定,包括实施办法、住宅建设方案、销售政策和物业管理办法,审定安居工程住宅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审核安居工程住宅建设和投资计划,确定国家安居工程贷款分配方案,负责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和分配,监督安居工程资金的使用,制定全市安居工程统计工作制度等。日常工作由市住宅建设办公室负责。
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是:
(一)市住宅建设办公室(简称市住建办,对外同时挂市解决住房困难办公室的牌子)的职责是,拟定我市安居工程的建设成本、财务、价格、统计、建设计划等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制度等,报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或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负责全市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征地、拆迁补偿、设计、招标投标、工程质量、验收、出售、定价、售后服务及建设资金的落实等具体实施工作。
(二)机关、教师住房及其他系统的政策性住房,纳入全市安居工程的范围。按照市的有关规定,仍由市政府机关住房办公室、市教委教师住房建设办公室等机构分别组织实施。
(三)市计委、建委、教委、财税、规划、国土、环保、市政、园林、供水、供电、供气、电讯、邮政、公用、公安、商委、人防、消防、环卫、卫生等部门对安居工程小区规划和建设中有关基础、公共等配套设施要优先安排,大力支持。
实施安居工程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报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有关实施安居工程的进度、资金、房源等情况的报表,应按规定定期报市住建办,综合上报国家建设部及国务院房改办。
三、三、安居工程的建设规模
根据广州市建筑与房地产业“九五”计划,“九五”期间,广州市需新增居民住宅31万套,据此测算,需增建住宅建筑面积约1860万平方米,年均增建372万平方米,6.2万套。
安居工程住宅建筑面积拟占市区年施工住宅建筑面积的20%左右,即年均需增建约75万平方米,1.3万套,加上公共建筑面积(约占住宅建筑面积15%),全部按新征土地并按容积率2计算,年均需增建设用地43万平方米。
按安居工程多层住宅每平方米综合成本造价控制在约1900元至2200元,高层住宅控制在约2800元至3100元,并随每年物价指数上升适当幅度,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分别占总建筑面积的60%、40%测算,平均每年约需投资18亿元。
四、四、安居工程的建设管理
(一)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选点与规划,必须符合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适应我市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 目标要求。用地要符合节地和节能的原则,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市政设施条件降低成本。要合理分布,符合降低和疏散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有利于市区大片、连片、配套发展的原则。坚持综合开发,小区建设高起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方便,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做到经济、适用、美观。
(二)安居工程的建设用地,由政府提供,一律按行政方式划拨,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统一由市住建办分期征用,市属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要按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严格控制征地价格,办理征地手续。
(三)安居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小区应以多层住宅为主,适当建设部分高层住宅,合理确定建筑密度。
(四)安居工程建设项目一经审定批准,由市住建办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工作,向有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强、信誉良好的开发企业招标。
(五)安居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必须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安居工程的开发建设凡是动用国家政策性贷款的,应按1%至3%的比例计取总包管理费,在政府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收益控制在5%左右,以适应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的经济承受能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六)安居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执行国家施工规范和标准,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使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30%以上。
(七)安居工程住宅以中小套型为主,多层住宅与高层住宅相结合,充分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生活习惯,既不搞高标准住宅,也不能建成简易住宅。每套住宅平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至65平方米左右,通过精心设计,提高和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住宅的户室类型,要以二室户型为主,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至65平方米左右,比重占总户室数量的80%以上;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少量的三室户和一室户型,三室户型面积控制在70平方米至75平方米左右,一室户型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左右。在满足住户使用的前提下,要提高住宅设计的科技含量,广泛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型墙体;外墙立面装饰美观,室内按一般水平装修;整体立面要新颖;小区要留有充足的绿化地带,保证小区环境的美化。
(八)安居住宅小区要努力完善配套设施。交通、卫生、医疗、教育、文化、体育、;邮电、水电、通讯、商业网点、燃气等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要超前或同步进行。
(九)安居工程建设成本要按照国家安居工程规定的七项因素严格控制,努力降低造价。七项因素是:征地和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小区外的配套公建费,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小区内的公建配套计入房价)、1%至3%的总包管理费、贷款利息、税金。
五、五、安居工程的资金管理
(一)为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缩短建设周期,实施安居工程单位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通过城市住房基金、单位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售房预收款、低息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二)每年由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协商市计委和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和我市安居工程总体规划以及实施计划,确定向国家申请贷款的额度;根据我市各安居小区的建设计划和进度核定对国家下达的安居工程专项贷款的分配额。使用安居工程贷款的单位必须按规定比例配套自筹资金,并按国家规定的有关管理办法,向建设银行广州市分行申请贷款。所安排的安居工程贷款必须用于安居工程住房建设,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三)安居工程各实施单位,以及承担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的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开设安居工程配套资金和贷款的专项帐户,编制国家专项资金贷款、住房基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运用的财务报表,定期报道市安居工程领导小组。
(四)为确保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的正常周转,要加快预售安居工程住宅,回收资金。各专业银行要建立个人或单位购房抵押贷款制度,扩大个人购房贷款辐射面,个人首次付款的比例要达到房价的40%以上,还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在住房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中每年应尽可能地提取相当比例的资金,委托专业银行向我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解困房的个人提供购房抵押贷款。
(五)根据每年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和实际需要,按照国家低进低出的贷款规定,在住房基金和住房公积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安居工程建设。
六、六、安居工程住宅的出售、出租管理
安居工程住宅直接以成本价出售。为适应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的各种不同要求,安居工程住宅80%组织直接出售,10%可以由银行组织抵押,10%组织出租。凡具广州市户籍,市属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街道居民,已参加住房公积金存储,其住房条件低于本市平均水平的中低收入住户,均可申请购买或租住。安居工程住宅优先出售给上述住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出售给离退休职工、科技人员、教师中的住房困难户,不售给高收入家庭。具体实施细则由市住建办另行制定。
由市政府安排投资的机关、教师及其他系统建设的安居工程政策性住房,只限于本系统内向个人出售、出租或安排使用。
安居工程住宅是享受国家及市政府优惠政策而建设的专用房,只供符合条件的职工、居民家庭自住使用,不能私自转让和出租。如确需转售的,购房后5年内,只能由市住建办(或政策性住房建设机构)按已使用年限折价收购;5年后需进入市场出售的,须报经市住建办批准,由市住建办决定折旧收购或批准自行出售,对所出售住宅的增值部分的分成,按有关文件执行。因出售所购安居工程住宅而产生的住房困难,市住建办及所在单位不再负责解决。
七、七、安居住宅小区的管理
(一)安居住宅小区应实施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由市住建办参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市安居住宅小区特点的物业管理规定,并委托符合规定条件的物业公司管理,使小区成为功能齐全,能为居民提供多方面、多层次服务,环境清雅,秩序良好的新型文明居民区。
(二)安居小区的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要立足服务中低收入家庭的居民,区别于商业住宅区,保证让居民享受价廉、质优的居住条件和管理服务。
安居小区的公共设施维修费,由管理安居小区的物业公司根据维修费用开支预算并报经批准后,按照一定比例向住户收取。
(三)安居小区按规划配套的商业用房、幼儿园,由投资单位组织管理或进行物业出租管理,以补贴小区物业管理费的不足,补贴的比例在保证能收回成本的情况下按其实际收入情况另行规定。安居小区商业用房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四)安居小区物业管理要走自我发展的道路,以服务居民为中心,开展多项经营,丰富小区的物质文化生活。物业管理公司妥协调好居委会和住户关系,支持居委会工作,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八、八、实施安居工程的优惠政策
为确保控制安居工程住宅的建设成本,保证广大中低收入居民能够买得起房、住得起房、租得起房,对我市安居工程给予以下优惠政策:
(一)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二)市政府在职权范围内对有关安居住宅小区建设、出售的费用,免征配套设施建设费(含市政建设配套费、消防设施配套费、污水集中处理建设费、小区配套设施缺口统筹金、教育设施配套费、人防设施统建费等)、征地粮食价差、新型墙体材料保证金等,减收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费、供电、供水有关负荷及其设施费等,并免征各种有关的地方行政性收费。对于地方征收的各项税种,要按规定给予减免,对财政共享税种,要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办法给予政策优惠,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三)安居小区外的各项大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由政府负责出资组织建设。小区内的各项小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由承建单位按规划要求在土建工程竣工前建成或完善,确保安居小区能满足入住户的各种居住需求。
九、九、安居工程建设计划
1997年12月底前,现在建的同德、大塘、棠下三大安居解困住宅小区的整体建设先后完成并逐步交付住户使用。现处于筹备阶段的琶洲、小新塘、大但沙三大安居小区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集贤庄、黄金围、金沙洲、东沙开发区安居工程项目,应在“九五”期内全部建成。根据广州市的住宅建设发展需要,还要在芳村和其他地区划地筹建安居住宅小区,以适应居民对各方位居住地点的需要。努力实现2000年前全市居民的整体居住条件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分区关于印发《广州市接收安(推荐)
【发布单位】81905/81906 【发布文号】穗府[1983]80号 【发布日期】1983-08-20 【生效日期】1983-08-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分区关于印发
《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的通知
(穗府(1983)80号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人民武装部,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妥善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是一项关系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认真地做好军队退休干部的安置和管理工作。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及时研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继续为革命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广州市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暂行规定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1]39号《 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粤府[1983]52号《关于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干部的暂行规定》的精神,为做好我市军队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特作如下暂行规定:
第一条 第一条 凡要我市接收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需经省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介绍,并经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审查后,方可接收。各区、县不得直接接收军队退休干部(包括由军队落实政策改为退休的)。
各区、县军队退休干部的住房建成后,要向市填报《军队退休干部住房建成报告表》,由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上报省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通知有关部队。部队接到通知后,应派人前来我市做好交接的准备工作。
第二条 第二条 有关部队接到安置地区的通知后,应在军队退休干部报到前,将其档案材料直接送往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进行审查核对。退休干部的档案,要按干部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登记,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不得丢失涂改和泄密。
第三条 第三条 军队退休干部的住房建成以后,民政部门负责分配,房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住房收费标准,依照粤府[1981]92号文件规定,按当地政府机关干部宿舍收费标准收费。民政部门要根据军队退休干部的年龄、身体等具体情况,做好住房分配。分配住房的标准:团职干部七十平方米建筑面积,营职以下干部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积。分配住房的原则:夫妻双方同时退休的,按职务高的一方居住标准分配住房;一方退休、一方仍在部队的,暂不安排住房;一方离休、一方退休的,随离休干部居住;现在住地方分房(指分配给本人或配偶的住房),其住房面积不低于现行规定标准的,不再分配住房。住房面积低于现行规定标准(不包括《暂行规定》公布以前接收的军队退休干部),本人要求分配住房的,可分配住房,但应将原住房收回,不得同时占用两处住房。对其中人口较多、住房较拥挤的,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酌情留用一部分住房。房管部门收回这部分住房后,应优先照顾分配给以前回地方的无房和住房拥挤的军队退休干部。广州地区的军队退休干部,住部队房屋的,分配住房后,应将原住房交回部队。
第四条 第四条 军队退休干部来我市安置时,广州地区的军队退休干部搬家所需车辆由原部队负责;易地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搬家到达广州车站、码头后的运输车辆,安置区、县的民政部门可协助联系租用车辆,但所需费用应由本人负责向原部队报销。
第五条 第五条 军队退休干部和随迁家属的户口,凭军队军以上政治机关的证明书、介绍信(其随迁家属凭户口迁移证和粮食关系转移证明),和市军队退休干部安置办公室的军队退休干部落户介绍信,及退休干部随迁子女名单,到市公安局核对、登记、加签之后,再到驻地派出所办理入户手续。当地粮食部门凭公安部门的落户证明和军队退休干部安置部门开具的《军队退休干部粮食关系介绍信》,及迁出地的粮食供应转移证明,办理粮油衔接供应手续。随退休干部到农村安置的家属子女,原是城镇户口的,随迁后仍吃商品粮。
第六条 第六条 易地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经批准随军的配偶、未成年、待业的子女及退休前批准随军的其它亲属可随迁。其配偶是国家正式职工(含集体所有制)的可以随调。易地后身边无子女照顾的(指无未满十六周岁的子女),或身边虽有子女,但因子女残废不能照顾父母的,准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含其子女的配偶)。对于他们的工作调动,随迁前由部队派人携带随调人员档案到安置地区的人事、劳动部门联系安排工作,落实安排单位后一起随迁。对于军队退休干部在退休前随军供养的、现在部队服役的子女退伍后,可到退休干部居住地区落户,按城镇退伍军人安排工作。
军队退休干部随迁的子女就学,教育部门应凭当地安置部门的证明,办理户口后,在居住地区安排就读。
第七条 第七条 军队退休干部当年的退休费、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残废金、医疗费、护理费、水电补贴、福利费等,由军队一次交给地方的安置部门。退休当年所需的其它经费,由安置地区民政部门按当地国家机关干部的标准,向同级财政部门编造预算列支。从下一年起,其退休生活费等,由区、县民政部门按标准列入区、县财政预算并按月发给。
第八条 第八条 要关心军队退休干部的身体健康。军队退休干部享受国家机关相同职级干部的公费医疗待遇并按其住地,就近划分医疗单位就诊。军队退休干部随迁家属及子女,应按规定办理统筹医疗。
第九条 第九条 要在政治关心,生活上照顾好军队退休干部。军队退休干部进点安置后,党员必须持部队党组织的介绍信到市委组织部转组织关系。在军队退休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要按党章规定成立党的组织,归当地政府直属机关党委或民政部门党组织领导。要健全党的生活制度,组织他们阅读、学习上级有关文件,使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大事。其生活物质供应,享受地方同级退休干部的待遇。要鼓励军队退休干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和文娱活动,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
第十条 第十条 军队退休干部的接收安置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区、县武装部门应主动了解军队退休干部的安置工作情况,协助地方政府与部队加强联系,做好接收安置工作和思想工作。各级计划、基建、民政、公安、粮食、人事、劳动、教育、卫生、财政、物资、房管、商业等部门,都要满腔热情,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把安置军队退休干部工作做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工作制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2〕16号 【发布日期】2002-03-05 【生效日期】2002-03-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工作制度 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
(穗府办〔2002〕1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工作制度》、《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与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联系。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三月五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工作制度
一、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以下简称办公会议)是市政府领导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其基本工作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研究确定全市知识产权管理的重大政策与对策;统筹协调全市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和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对外工作机制,统一处理知识产权涉外事宜;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联络制度,建立信息沟通、情况通报和发布制度;建立涉外及重大知识产权案件联合执法制度;建立定期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发布制度。
二、办公会议由主管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市领导主持,成员单位由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执法、司法和其它与知识产权工作有关的政府部门组成。
各成员单位选派一名领导(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出席办公会议,同时选派一名联络员负责本单位与办公会议的联络工作,并邀请市委宣传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市中级人民法院、海关有关领导列席会议。
三、办公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知识产权局,负责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市工商局、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及市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派人参加办公室工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筹备工作及贯彻落实会议决定事项;督促落实市领导交办的工作和负责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定时向市政府汇报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统筹协调本市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组织知识产权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四、办公会议的工作方式以定期召开(每年2次)或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市长决定临时召开全体会议,总结交流工作情况,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协调解决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问题。
五、对办公会议形成的决议,办公会议的成员单位与有关部门应结合本单位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六、办公会议的成员单位对本部门组织的涉及其他部门的知识产权工作,应当提请办公会议召集有关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对本部门发生的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办公会议报告。
七、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络员会议,交流汇报本单位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关事项(要有书面材料);联络员每半年应将本部门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统计报表上报办公会议办公室;每年将涉及本部门的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写成书面总结,于次年1月10日前交办公会议办公室。
八、办公会议办公室应及时将各成员单位上报的工作情况汇总,报市领导并及时向各成员单位通报。
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经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审议确定,广州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如下:
一、市府办公厅
负责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事务的协调工作。
二、市知识产权局
(一)负责市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履行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统筹协调职能,积极配合各成员单位落实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确定的各单位工作职责;
(二)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为企事业单位实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战略作好政策指导;
(三)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牵头组织有关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联合执法活动;
(四)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创新体系,抓好专利示范工程及试点企业工作;
(五)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
(六)认真贯彻执行《广州市专利管理条例》,落实《广州市发明专利申请费用资助管理办法》和《专利实施资金管理制度》,为科技创新、鼓励发明创造服务;
(七)指导各行业协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制度,加强对专利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教育,规范专利技术市场。
三、市工商局
(一)参加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工作,及时向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通报在商标管理和执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典型案件及相关数据,研究和提出加强商标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二)在监督广告经营活动工作中,对涉及专利广告的,要加强查验、核实权属及专利广告出证证明;
(三)与市知识产权局合作,加强对流通领域专利侵权商品的执法检查工作,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围绕我市实施的名牌战略,指导企业开展商标战略研究,将实施名牌战略与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四、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市版权局
(一)参加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工作,及时向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通报在版权管理和执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典型案件及相关数据,提出加强版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制定有效措施,要求所属单位在书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刊登(播出)的专利、商标广告,严格查验、核实专利、商标权属及专利广告出证证明。
五、市社管办(市扫黄打非办)
(一)参加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工作;
(二)协助各知识产权工作部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三)及时通报境内外音像制品保护、打击盗版工作的有关情况,协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处理涉外知识产权事宜;
(四)会同市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活动。
六、市公安局
(一)严格贯彻执行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公通字〔2000〕88号)精神,主动配合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
(二)积极配合、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集中打击行动,及时查处阻碍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执行公务的案件;
(三)加强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建立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案件的移送机制。
七、市法制办
(一)指导协调各知识产权工作部门的立法工作;
(二)监督、协调知识产权各工作部门的执法工作,促使各部门密切配合;
(三)指导知识产权行政复议工作。
八、市计委
(一)在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时要列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内容;
(二)与知识产权工作部门联合制定地方政府投资的研究开发项目的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办法,对凡是列入政府计划的重大投资生产性项目,论证时要进行国际专利检索,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在知识产权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九、市经委
(一)指导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设立责任人制度,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利)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企业专利战略;
(二)指导工业企业把技术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工作结合起来,将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将拥有专利为主的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作为建立与管理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重要条件和考核内容;
(三)积极扶持原始创新、跨越性技术的发展,支持申请国内外专利保护;
(四)加强对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专利)的监督检查,积极引导督促企业建立职工发明创造的申报与审批制度,保障国家、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指导工业企业做好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将入世后知识产权内容列入企业经理、职工培训内容,会同市知识产权局抓好工业企业专利试点工作;
(六)指导工业系统行业协会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自律制度。
十、市科技局
(一)为适应入世后科技创新需要,实施专利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贯穿科技创新全过程;
(二)建立并强化科技评价体系中知识产权比重,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前要进行国内外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并根据入世后科技创新需要,调查清理近年有关科技政策和规定,增加相应的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的内容;
(三)将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立项、评估、鉴定、验收、奖励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专利知识产权拥有量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四)在科技经费安排上,应向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倾斜,对发明创造所需经费予以重点扶持;
(五)对于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应以发明专利的获得为立项目标和验收指标;
(六)将自主知识产权内容列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考核以及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指标体系;
(七)在对科技咨询、评估等科研中介服务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工作中,涉及专利技术咨询、评估业务的,要与市知识产权局协调,制定认定和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十一、市质监局
(一)对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实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及时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联系处理;
(二)在检测生产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工作时,指导企业增强专利意识,使创新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保护。
十二、市商业局
(一)指导商品流通领域建立专利、商标订货、进货的验证、索证制度;
(二)配合有关部门对商品流通领域中涉及专利、商标的宣传广告进行查验、核实权属证明和专利广告出证证明;
(三)会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定期对商品流通领域进行检查,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和假冒知识产权商品在市场上流通。
十三、市外经贸局
(一)指导我市各类从事外经贸业务的企业和外资企业,学习TRIPS及有关的国际法规,提高企业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觉性。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出口企业对专利产品、专有技术、商标等开展国外申请、注册、认证等工作,维护我市出口产品、技术在对外贸易中的合法权益;
(二)在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和国际招标中,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对外贸易的法规、条例,避免引进国家限制、禁止进口的技术、设备;引导企业利用多种渠道,开展相关技术、设备、产品的专利检索,提高引进的质量,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三)围绕我市出口商品、技术状况,结合国际陆续出台的与WTO接轨的各项法规的实施,对国际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调研,适时提出促进我市出口产品、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
十四、市文化局
(一)在管理电影市场、演出市场、文化娱乐市场工作中,应明确凡涉及专利广告内容的,一定要办理广告出证手续;
(二)在管理美术品市场工作中,对涉及侵犯版权的问题,应与市版权局协调处理。
十五、市司法局
(一)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教育列入全市法制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规划中,针对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把知识产权的知识列入局级以上干部法制教育的内容;
(二)在组织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业务培训和成人法学教育工作时,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培训。
十六、市教育局
(一)将知识产权知识教育列入市教育系统的科研、科普工作内容,指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二)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开展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并对优秀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
(三)指导市属院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或课程。
十七、市财政局
(一)在指导全市资产评估工作中,对涉及知识产权评估业务的机构,应与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协调制订行业管理办法;
(二)对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处理涉外事宜和行政执法所需经费应予重点支持;
(三)在资助专利申请、专利技术产业化方面,向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倾斜,加大政策和资金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十八、市外办
(一)会同市知识产权局每年召开向外国驻穗使领馆、外交人员通报本市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通报会;
(二)协助组织本市召开的知识产权国际会议;
(三)支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开展国际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十九、市统计局
(一)指导专利统计工作列入全市统计工作的指标体系;
(二)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对企业的专利统计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二十、市府研究室
(一)重点开展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战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会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开展知识产权专题调研,指导我市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三)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等政府文件时,加大对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宣传的力度。
二
十一、广州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管委会
(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领导及广大职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二)利用专利信息和运用专利战略,提高技术开发和项目引进的管理水平;
(三)建章立制,营造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吸纳人才、项目、资金的良好环境。
二
十二、市委宣传部
(一)指导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加强对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宣传;
(二)配合知识产权工作部门,组织新闻媒体采编人员深入企业、科研院所,对成功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市场优势的典型单位和事例进行经常性宣传报道。
二
十三、市中级人民法院
(一)按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参加或者缔结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厉制裁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二)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交流合作,通过总结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经验,选择一些典型案件进行研讨、交流,提高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三)与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配合共同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二
十四、广州海关、黄埔海关
(一)依照国务院《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二)积极配合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协助调查侵权物品进出口的情况。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2004]56号 【发布日期】2004-11-19 【生效日期】2004-11-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意见
(穗府[2004]56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苹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以下简称《决定》)。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贯彻落实《决定》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决定》的重大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就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等内容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对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3年底,我市人均耕地面积仅0.3亩,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些土地,如果不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遏制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粮食安全难以确保,生态环境难以维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会严重削弱。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的极端重要性,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的要求上来,切实担负起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历史责任。
当前,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迅速掀起学习高潮,广泛开展对《决定》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要通过学习,把握《决定》的指导原则,提高对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真正把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上来。
二、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
(一)圆满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市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做到基本农田总量不能减少,用途不能改变,质量不能下降。在目前已基本摸清我市基本农田现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市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工作,迎接国家和省的验收。国土、农业等部门要结合检查工作,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及时发现和纠正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建立起区别于一般耕地的更加严格的基本农田长效管理机制,为今后搞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二)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组织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力争在规划深度和编制水平上超越上轮规划,在编制方式上有所创新,使其成果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我市今后若干年的土地利用行为,并成为我市土地管理的基本依据。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是在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有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要维护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加强农用地转用审批的规划和计划审查,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对农用地转用的控制和引导。规范用地行为,凡不符合规划、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用地。抓紧进行国土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彻底查清全市建设用地的总量。
(三)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和基本农田调整。要严格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凡涉及改变土地利用方向、规模、重大布局等原则性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即修编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报国务院批准,修编各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报省政府批准。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报国务院批准;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法定最高标准执行,对以缴纳耕地开垦费方式补充耕地的,缴纳标准按当地最高标准执行。
(四)结合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新规定,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向发展改革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用地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对涉及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投资中安排补充耕地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严格进行审查,凡不符合土地利划,没有农转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用地预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各类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建设单位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
(五)巩固成果,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要巩固开发园区清理成果,对于已撤销园区,原用地单位要落实复耕的措施,严禁闲置、荒废土地;对于保留和拟保留园区,今后要引导其集约利用土地,严禁闲置土地。要圆满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检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检查、清理拖欠农民征地补偿款检查等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专项检查,对于清理出来的问题要认真整改,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的验收。
(六)有保有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建设用地。要正确处理保护耕地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在保护耕地、遏制乱占滥用土地的同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建设用地,应予以保障。如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亚运会场馆、中心镇建设、农民拆迁安置用地等,要用足用好现有土地政策,国土部门要在用地指标方面予以保障。同时要搞好调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要限制用地。要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对闲置用地要积极调整使用,促进集约用地。
(七)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大力推进农用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农用地质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今后要把连片的农用地、基本农田整理作为农用地开发资金投向的重点,保证我市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要在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农村居民和农村工副业恂中心镇集聚,促使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减少农村建设对农用地的占用。
(八)严格依照土地管理法审批土地。目前,我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2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暂停了农用地转用审批的报批工作,彻底清查了已报批和拟报批的各个项目用地情况,对清查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今后要坚决按照整个项目的审批权限报有批准权的政府审批,严禁规避法定审批权限,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审批。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重点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新上建设项目首先要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林地、草原和湿地。
(九)加强对征用农民集体土地补偿的监督。在治理整顿期间,我市结合国家清理拖欠农民征地款专项检查,对1999年以来征用集体土地的补偿款支付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清查,要求各区(县级市)限期解决未能按时付清农民征地款的情况,经过一年多的清理,现已基本解决了拖欠征地款的现象。今后,凡征用农民土地的,各区(县级市)政府部门负责监督用地单位付清农民补偿款,对于拖欠农民征地补偿款的区(县级市),市将暂停受理该地区的用地报批申请。
(十)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我市已逐步建立采取多种安置措施安置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制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货币补偿安置措施。今后,要逐步将农民纳入社保体系,采取为农民购买社会保险、对失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介绍失地农民就业,对于有稳定收益的项目,农民可以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多种安置措施。
(十一)完善征用土地程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我市始终将维护农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的权益放在首位。在征用农民集体土地时,已建立国土资源听证制度。凡在2004年5月1日后拟订的征地方案,农民就征地的补偿标准和安置途径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农民要求举行听证的,国土部门必须依照有关法规组织听证。对于没有听证材料的用地报批申请,一律不予受理。
(十二)加强征地实施过程监管,健全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制度。针对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容易引发农民上访的特点,我市逐步加强了对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和使用的监督,严禁各级政府截留征地补偿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广东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征地补偿款中,土地补偿费支付给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支配使用,用于壮大集体经济。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于支付给青苗和地上附着物所有人,安置补助费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农业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必须经本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半数以上人员同意,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补偿费的收支和分配情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接受监督。各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会计审核制度,定期审计征地补偿费的支配和使用情况,并向本经济组织成员公布。
(十三)加强对新增项目用地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整的有关政策,严控水泥、电解铝等国家限制项目用地项目的用地申请;继续停止高档别墅类房地产、高尔夫球场等用地的审批;对于党政机关超标准建设办公楼、绿化广场用地要从严审批。
(十四)加大力度清查处理闲置土地。一是加强对土地征用或农转用经批准后,未积极完善批后实施或供地手续土地的清理力度。征用或农用地转用经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二是要加强对原已批出的存量闲置土地的调查处理。盘活政府土地资源,节约新增用地成本。
(十五)坚持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方向,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探索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的方式。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探索实行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制度。经依法批准转让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协议出让土地除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外,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违反规定出让土地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十六)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为依法严格土地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土地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要大力宣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控,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及时发现案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执法监察网络,继续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要抓大案查要案,坚持既查处事又查处人的原则,严厉打击土地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当事人。国土、公安、纪检监察、城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切实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
严格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能否落实,土地能否真正管住管好,关键在各级领导。《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和责任在中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权力和利益在地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侏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领导要落实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为官一方,守土有责”。要根据《决定》的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市的土地管理水平。
(一)坚决按照国家、省有关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在今年底前完成我市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各级政府及市、区、县级市国土、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相互配合,保证完成体制改革的工作目标。
(二)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加深对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2003年2月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面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大检查,清理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切实落实暂停审批农用地转用的决定,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积极进展,初步遏制了滥设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的势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治理整顿,各级政府和领导加深提高了对严格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重要性的认识,明白了必须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但应当看到,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成效还是阶段性的,乱占滥用耕地的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还未消除,土地管理绝不能松懈。各级政府和领导要认识到,严格土地管理,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牢固树立遵守土地法律法规的意识,依法用地管地。恢复用地审批,并不等于放开用地。任何单位用地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取得农转用计划指标,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国土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办理用地报批,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审批权在国务院和省政府,我市涉及农转用和征收的用地都必须上报省政府。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用地,对违反法律法规批地、占地的,必须严肃查处。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观念。
(四)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各级人民政府。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把保护耕地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要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制,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各区、县级市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耕地保护目标的落实。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深刻认识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严格依法管理土地,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04年11月19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