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森林条例

时间:2019-05-13 04:3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森林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森林条例》。

第一篇:江西省森林条例

江西省森林条例

(2007年3月29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保护、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方针, 加强丘陵山区林业建设,发展平原林业,建立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业长远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用于林业发展的资金,并将公益林补偿、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良种选育、林业科学研究与推广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实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

林业工作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林业工作。

第六条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鼓励采取利用外资等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林业,开展林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森林经营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政区域的林业长远规划,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森林资源统计、公告制度,并逐级上报森林资源消长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的情况。

第八条 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按隶属关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森林、林木的有关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第九条 利用森林资源建设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或者从事森林旅游的,不得超过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森林公园的设立、变更和撤销,应当依法办理审批等相关手续。

新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 对森林资源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提出公益林和商品林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经批准划定的公益林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一条 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由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分担。森林生态效益直接受益单位,应当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益林的保护、建设以及对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二条 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的原则。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应当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为林业产权交易、木竹及林产品交易提供服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林业、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林业产权交易、木竹及林产品交易监督管理工作。

禁止垄断和封锁木材市场,禁止对木竹及林产品实行地方保护和限价经营。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木竹检量、采伐作业设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林业社会中介组织,帮助林农发展林业。

依法建立林业担保制度,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为发展林业提供资金支持。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林地管理,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实行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采取措施稳定林地面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使用土地。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第十五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或者进行其他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由用地单位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按前款规定申请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或者非法人其他组织资格证明、公民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

(三)与被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签订的补偿协议;

(四)拟占用或者征用的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五)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及相关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核手续。

第十六条 建立占用、征用林地补偿制度。具体补偿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林业、国土、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拟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资源条件、市场需要和产业基础,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引导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群众营造薪炭林,改灶节柴,使用沼气等其他能源,改善农村燃料结构。

第三章 森林保护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

在行政区域交界的林区,有关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护林防火联防组织,共同负责森林防火、扑火和护林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国有林场,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检查森林火灾隐患和林业有害生物、维护林业管理秩序、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保障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林区县应当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森林火警电话应当向社会公布。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为全省森林防火重点期。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重点防火区域、决定提前或者延长本地区的森林防火重点期,并予以公告。

加强对林区野外用火的管理。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机关批准,并落实防火措施。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应急预案,划定一般预防区和重点预防区,落实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和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严格森林植物检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入。发生严重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除治措施,消除隐患,防止蔓延。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省的补充名单,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疫区、保护区的划定和撤销,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发生重大疫情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第二十一条 有森林景观的经营单位,应当负责辖区内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风景区、旅游景点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依法建立森林保险制度,开展森林火灾等相关保险业务,提高林业经营者抵御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下列区域可以依法设立自然保护区:

(一)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区;

(四)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

第二十四条 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未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的认定,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采伐、木材运输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活立木采挖、移植、运输的监督管理,依法处理非法采挖、移植、运输活立木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违反规定采伐公益林区域内的天然阔叶林;

(二)违反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

(三)违反技术规程采割松脂;

(四)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第二十七条 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治安秩序。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确定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鼓励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招标、拍卖等方式,利用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由造林者所有,并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

鼓励营造人工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逐步增加阔叶林的比例,不断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森林效益。

第二十九条 造林绿化实行部门和单位负责制。依法负有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完成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分配的植树任务。未履行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交纳绿化费,用于植树绿化。

第三十条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湖泊周围由各有关单位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新建、扩建道路、水利等建设工程,应当将绿化建设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概算,并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依法明确管护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母树或者有足量目的树种等具备天然更新成林条件的林地、新造幼林地和飞机播种的林地,应当实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可以采取全封、轮封等方式。

封山育林区域应当设立标志。封育期间内,禁止在封育区域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和其他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

封山育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编制设计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跨乡镇行政区域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

第三十二条 林地权利人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病虫害除治迹地,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

第三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植树造林,建立人工商品林基地。

单位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个人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50公顷以上需要采伐的,可以单独编制年度森林采伐限额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林木采伐计划实行单列。

人工商品林基地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

第三十四条 植树造林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使用良种壮苗,提高林木成活率。

植树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不得计入年度造林完成面积,并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补植。

第五章 森林采伐

第三十五条 森林采伐实行限额采伐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批准森林采伐限额,并严格控制本地区的森林采伐量。

省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下达本省的年森林采伐限额,下达到县(市、区)和限额编制单位。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定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并下达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木材生产计划分配给林木所有者。木生产计划的分配应当在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第三十六条 森林年采伐限额每5年核定一次。在一个采伐限额执行期内,上年度采伐限额有节余的,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可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预留采伐限额不得超过年森林采伐限额的10%。

人工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不足的,从省预留限额中解决或者向国家申请解决。

第三十七条 禁止商业性采伐公益林。因抚育、更新或者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需要采伐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中的毛竹或者非天然阔叶林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需要采伐其他公益林中的毛竹或者非天然阔叶林的,应当报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八条 采伐林木应当依照《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申领林木采伐许可证,但农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第三十九条 负责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部门和受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受理采伐林木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批准采伐的,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不批准采伐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对年采伐限额内胸径10厘米以下的间伐材、成过熟人工用材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林的采伐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批准。

在非林地上营造的商品林,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登记造册,林权所有者可以自主采伐。林权所有者需要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7个工作日内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四十条 经批准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申领林木采伐许可证,纳入当年的森林采伐限额。

因埋设、架设输水、输电、通信、广播等管道、线路需要采伐林木的,应当经林木所有者同意后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应急处臵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采伐林木的,可以先行采伐,但应当在应急处臵结束之日起30日内补办林木采伐许可证。

第四十一条 商品毛竹林,由生产经营者自主采伐,但不得超过核定的年采伐限额,不得采伐四年生以下的毛竹,采伐后的毛竹林每公顷立竹数不得少于1500株。第四十二条 单位或者个人在林区经营(含加工,下同)木材,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法人或者非法人其他组织资格证明、公民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申请经营木材的规模证明以及相关资信证明;

(四)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森林资源利用可行性论证报告;

(五)项目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年消耗木材5000立方米、毛竹10万根以上的,还应当提供与之规模相适应的自建工业原料林基地证明。

第四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在受理木材经营许可申请后,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年加工消耗毛竹10万根以下的,依法直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二)年加工消耗毛竹10万根以上30万根以下的,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直接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年加工消耗非毛竹类木材、毛竹30万根以上的,逐级报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受理的木材经营许可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四十四条 禁止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木材经营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木材经营许可证件。

第四十五条 运输木材应当依法办理木材运输证件,凭证运输。

申请木材运输证件,应当提交采伐许可证或者其他合法来源证明、检疫证明和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文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销售、加工无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其他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

木材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原材料收购台账、木材运输证登记台账和产成品销售台账。

第四十七条 木材检查可以采取固定检查和流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无证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应当予以制止,可以暂扣无证运输的木材,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木材检查站依法处理。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道路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木材检查站站址。

禁止以伪装、藏匿等方式逃避检查或者拒不接受检查强行运输木材。

第六章 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及纠纷处理

第四十八条 森林、林地依法属国家、集体所有;林木依法属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其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式样的权属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十九条 国家所有的林地上自然生长的森林、林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经营的森林、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权属于国家,由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在其管理使用的土地上自行营造的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属于上述单位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权属于该单位。

第五十条 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权属:

(一)依法划定的自留山归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山上的林木归其所有,自留山可以依法继承。

(二)依法确定的家庭承包山,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可以依法继承,山上林木归家庭承包户所有。

(三)自留山、依法确定的家庭承包山抛荒3年以上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造林,但不得改变其使用权的归属,所造林木的收益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林地权利人协商分成比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成例不低于70%,林木采伐后,林地交还林地权利人经营管理。

(四)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按人口折算人均面积,实行承包经营,也可以折股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以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应当进行评估,依法转让。折股收益的70%和转让费的70%以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均分配,其他部分用于林业发展和公益事业。本条例实施前,已依法以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其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当时约定。

确定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时,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代表同意,并依法签订承包(流转)合同,依法发放林权证。

第五十一条 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的转让,依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执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权管理工作,引导和支持家庭承包山在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依法流转。

第五十二条 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在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证属实的,原发证机关应当撤销所发的山林权属证书,并依法重新确定山林权属:

(一)伪造发证依据或者一方当事人隐藏、毁灭有关证据的;

(二)发证机关工作人员在发证时徇私舞弊的;

(三)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证属错误发放的;

(四)违反法定程序发证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该审批无效,对审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烧制的木炭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非法烧制的木炭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或者封育期间在封育区域内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以及有其他毁林或者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行为,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取得木材经营许可证,在林区擅自经营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收购、销售、加工无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无其他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收购、销售、加工的木材或者违法所得,并处没收木材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木材经营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木材经营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证件和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木材经营企业没有建立原材料收购台账、木材运输证登记台账和产成品销售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伪装、藏匿等方式逃避检查或者拒不接受检查强行运输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运费,并对承运人处运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

江西省森林防火条例

(1989年7月15日江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994年2月22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第一次修正 1996年12月20日江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2012年9月27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森林防火责任制度,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森林防火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指导森林防火责任制的建立;

(三)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安全检查,督促有关森林火灾隐患整改;

(四)组织、协调和指挥本行政区域的森林火灾扑救;

(五)研究、协调本行政区域有关森林防火工作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建立专职指挥制度,加强对专职指挥人员的培训,推进森林火灾扑救专业化、规范化。

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森林防火责任,做好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七条 林区的村(居)民委员会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管理机构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应当健全森林防火组织,订立森林防火公约,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实行森林防火分片包干责任制。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按照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承担其经营范围内的森林防火责任。

第八条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本省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防火联防机制,确定联防责任区域,制定联防制度和措施,实行信息共享,并加强监督检查,共同做好联防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一)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的;

(二)发现森林火灾及时报告,避免重大损失的;

(三)扑救森林火灾表现突出的;

(四)推广和运用森林防火技术取得显著成效的;

(五)为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作出其他突出成绩的。

第二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上一级森林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的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井冈山、庐山、南昌西山以及其他林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管理机构应当编制本区域森林火灾专项应急预案,报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林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森林防火规划,建立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和指挥通信系统,设置火情瞭望台、火险监测站和电子监控、无线通信等设施、设备;在林区主要入口或者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设立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合理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或者开设防火隔离带,建设防火通道;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建设森林火灾扑救物资储备库,储备森林防火物资和器材。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非法占用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火情瞭望台、火险监测站和电子监控、无线通信等设施、设备。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教育、司法行政、广播电视等部门和新闻媒体应当组织和开展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普及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安全避险知识,增强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

每年10月为本省的森林防火宣传月。春节、清明、冬至等森林火灾易发期,各级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森林防火宣传。

第十四条 在林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新建开发区或者建设其他可能影响森林防火安全的工程设施的,应当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或者开设防火隔离带、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等森林防火设施。森林防火设施应当与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规划、验收阶段,有关项目审批部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当定期对穿越林区的电线、电缆、管道进行安全检测检修,采取有效防火措施,防止因线路、管道故障引发森林火灾。

因林木生长危及电线、电缆或者其他管线安全,导致森林火灾隐患的,应当及时采取消除措施。需要砍伐林木的,应当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和有森林防火任务的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林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林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指导森林经营单位和林区的村(居)民委员会建立群众扑火应急队伍。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群众扑火应急队伍应当配备扑救工具和装备,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森林消防机构,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七条 林区的村(居)民委员会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个人,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承担下列森林防火职责:

(一)宣传森林防火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讲解防火知识;

(二)巡山护林,管理野外用火,制止违反规定的野外用火行为,消除火灾隐患;

(三)及时报告火情,参加森林火灾扑救,协助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林区的村(居)民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森林火灾信息员,森林火灾信息员应当及时报告火情。

第十八条 森林防火是一项全年性的工作,每年10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为本省森林防火重点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决定提前或者延长森林防火重点期,决定提前或者延长森林防火重点期的,应当向社会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森林防火重点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林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

春节、清明、冬至期间和春耕备耕、秋收季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加强野外用火监测,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第二十条 森林防火重点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烧荒、烧田埂草、烧草木灰、焚烧秸杆、吸烟、烤火、野炊、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一切野外用火。

因造林整地、烧除疫木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申请野外用火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交包括用火目的、地点、面积以及防火安全措施等内容的书面用火申请。

(二)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实地核查用火单位或者个人的防火安全措施。

(三)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予以批准的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予以批准的,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备案;不予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书面告知用火单位或者个人。

经批准野外用火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由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派员配合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到现场进行指导。

经批准野外用火的,用火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组织扑火人员,在森林火险等级三级以下天气条件下用火;用火结束后,应当检查清理火场,确保火种彻底熄灭,严防失火。

第二十一条 森林防火重点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

进入林区的旅客列车和汽车,司乘人员应当对旅客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严防旅客丢弃火种。第二十二条 森林防火重点期内,省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森林防火区设立临时性的森林防火检查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森林防火任务的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森林防火巡查。执行检查、巡查任务的人员应当佩戴专用标志,对进入车辆和人员进行森林防火检查,对携带的火源、火种、易燃易爆物品应当集中保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条 森林防火重点期内,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必要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布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信息,必要时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广播、电视、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应当根据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要求,无偿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森林火险天气预报。第二十五条 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严防被监护人进入森林用火、玩火。

第三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公布森林火警电话,建立森林防火值班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毗邻交界地区发现森林火灾的,当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全力组织扑救,并互通信息,互相配合,不得互相推卸责任。

第二十七条 发生下列森林火灾,所在地的市、县(区)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报告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省人民政府,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一)省际交界地区的森林火灾;

(二)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的森林火灾;

(三)受害面积在一百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

(四)威胁村庄、居民区和重要单位、设施的森林火灾;

(五)发生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其他重点林区的森林火灾;

(六)超过十二个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七)需要省人民政府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八)其他影响重大的森林火灾。

第二十八条 发生森林火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或者应急处置办法,根据火灾现场情况,合理确定扑救方案,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并指定负责人及时到达森林火灾现场具体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

发生森林火灾时,有关部门以及森林消防、群众扑火应急等扑火队伍,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做好扑救森林火灾的有关工作。

在森林火灾现场,可以根据需要设立扑火前线指挥部。第二十九条 驻赣武装警察森林部队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统一调动,并接受火灾发生地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省人民政府支持驻赣武装警察森林部队建设,提高其扑救森林火灾的作战能力。

第三十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全力救助遇险人员,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做好火灾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为主要力量,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未成年人和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第三十一条 因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可以决定采取下列措施:

(一)开设应急防火隔离带或者转移疏散人员;

(二)拆除或者清除阻碍森林火灾扑救的有关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障碍物;

(三)人工增雨、应急取水;

(四)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五)调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协助灭火救援;

(六)其他应急措施。

因扑救森林火灾需要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森林火灾扑灭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的物资、设备和交通工具,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补偿。

第四章 灾后处置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事故责任和损失情况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在森林火灾扑灭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调查报告。

发生在行政区域交界地着火点位置不清的森林火灾,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在十五个工作日内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交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三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当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森林火灾的有关情况建立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森林火灾情况统计,按要求上报。第三十四条 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向社会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

第三十五条 对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符合烈士评定条件的,依照《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省或者设区的市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决定调动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跨区域执行扑救任务的,应当给予执行扑救任务的森林消防队伍适当补助。

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森林火灾肇事单位或者个人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

森林火灾肇事单位、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先行支付。第三十七条 因森林防火责任不落实,防控措施不力,造成野外火源失控、森林火灾频发、发生人员伤亡或者重大以上的森林火灾的县(市、区),由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依照省有关规定将其确定为森林防火重点管理县(市、区),予以督促整改。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森林防火专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预防、扑救和基础保障等工作。

第三十九条 在林区依托森林资源从事旅游活动的景区景点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森林防火措施,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每年将不低于百分之三的门票收入用于本单位经营区域的森林防火。

第四十条 省人民政府加强航空护林工作,建立相关单位参与的航空护林协作机制,完善航空护林基础设施建设,并保障航空护林所需经费。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航空护林机构应当做好航空护林规划的拟定和实施、航空灭火的组织和协调以及相关飞行的管理和保障工作。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森林火灾保险保费补贴机制,鼓励和支持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参加森林火灾保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有森林防火任务的管理机构应当为所属的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依法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鼓励乡(镇)人民政府和有森林防火任务的单位为所属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四十二条 森林防火专用车辆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和标志灯具,车辆通行费和车辆购置税依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予以免除。

森林防火专用车辆执行扑救森林火灾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

(二)发现森林火灾隐患未及时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的;

(三)对不符合森林防火要求的野外用火予以批准的;

(四)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报告森林火灾的;

(五)未及时采取森林火灾扑救措施的;

(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责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区内的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拒绝接受森林防火检查或者接到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八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八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重点期内在森林防火区烧荒、烧田埂草、烧草木灰、焚烧秸杆、吸烟、烤火、野炊、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野外用火的,由森林防火人员进行教育劝阻或者制止违法行为,并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给予警告,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重点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进行造林整地、烧除疫木等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重点期内经批准野外用火,而未按照规定的操作要求用火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故意破坏或者非法占用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火情瞭望台、火险监测站和电子监控、无线通信等设施、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造成损毁的,责令赔偿损失;并给予警告,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森林高火险期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的命令,在森林高火险区内野外用火,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森林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森林火灾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责任人补种树木。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条例所称林区,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地区的林场及成片林地。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 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编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纲要》的通知要求,结合江西省森林经营实际,为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林分质量,切实推进全省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充分认识森林经营重要性和紧迫性

森林经营是指从宜林地上形成的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生产活动,包括森林造林、抚育、主伐再更新等重要内容,它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效益的重要措施。搞好森林经营工作,对于调整优化林分结构、缩短森林培育周期,确保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林业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量轻质”的问题,导致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和效益不高,现已成为制约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全省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7%,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42.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2008年,我省全面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现有闲臵土地大面积营造森林,至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63.0%。因此,在林地利用率空间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加强森林经营,积极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森林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前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森林经营现状

㈠森林资源现状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据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7万公顷,占63.7%,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公顷,毛竹总株数142283.1万株,森林覆盖率60.05%。长期以来,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模式下,重造林、轻管理,虽然全省林地利用率较高,但森林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五多五少二低”。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阔叶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9.1%;纯林多,混交林少,混交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22.3%;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近成过熟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2.3%;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复层林不足乔木林面积的20%;人工林中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异龄林不足人工林的5%;乔木林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42.1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毛竹林单位面积立竹度较低,平均每公顷立竹仅1758株,而且大径竹比重小。

㈡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森林经营意识淡薄、森林经营标准和激励机制缺失、森林经营投入不足,我省现阶段林业生产普遍存在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问题,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1.森林经营意识淡薄

林业的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育过程。由于对森林经营认识有偏差,普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从政

3府层面分析:近些年来,我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多,任务重,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前期造林任务上,无力顾及森林经营。另一方面,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各级政府部门都以造林面积和林木覆盖率为主要指标考核林业建设成效, 很少考虑造林后森林的培育问题,忽视了营造林质量。从经营者层面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省林木所有者大多数是林农,由于林业的回报率低、见效慢,林农对林业收入期望值不高,森林经营意识不强,目前基本沿用原有的传统粗放经营模式,轻给予重利用,只栽不管或栽后管理不到位。

2.森林经营标准缺失

为顺利推进“林业五大转变”,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应制定一整套适应商品林和生态林发展的森林经营标准,指导林业生产。目前,我国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但在如何培育森林资源方面,特别是针对商品林和生态林如何经营管理方面没有较系统的、完善的技术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寻。另外,我省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和生态监测评价体系,缺少对森林经营的科学评价,无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措施,致使森林资源处于盲目经营的状态。

3.森林经营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林业重点工程的投入,只考虑了种苗费和前三年的抚育费用,幼林郁闭后的森林经营,没有资金投入。即便如此,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也仍然不足。县级林业部门负债多、负担重,育林基金大都成了“育人基金”。地方财政对林业的投入有限, 有些重点林区县甚至从林业部门挖走部分育林基金。江西省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省份,林农是森林经营主体主体,经济的不宽裕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森林经营中,而且,国家、省、市对森林经营也没有投入专项资金,因此,森林经营难以开展。

4.林业现行政策束缚了森林经营的开展

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现有采伐管理政策极大地影响了林木抚育间伐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一是木材采伐限额指标直接影响了抚育间伐能否开展。目前的森林采伐限额对木材利用做了必要的规定,但就如何改善林木结构,如何有效地开展林木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缺乏应有的手段和措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造林抚育工作的开展;二是间伐材的“一金两费”征收导致经营者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从而直接影响抚育间伐开展的力度和积极性;三是国家启动的各类林业建设项目和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 缺少对森林经营的扶持。

四、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㈠指导思想

高举“生态产业,绿色富民”旗臶,围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郁闭度达到0.2以上、具备经营条件的乔木林(不包括竹林、经济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灌木林)为主要建设对象,以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为主要经营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健康发展、森林多功能的充分利用、人工林集约经营等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模式和技术,树立起森林经营理念,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森林经营,促进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㈡建设原则

⑴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 ⑵坚持依法限额管理、凭证采伐的原则; ⑶坚持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原则; 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的原则 ⑸坚持以技术规程为指导、可持续经营的原则。㈢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对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进行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大培育森林资源力度, 积极推进分类经营,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地生产率,使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达到双增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第一阶段目标

至2015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3.第二阶段目标

至2020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五、森林经营主要任务与重点

㈠主要任务与重点 1.中幼林抚育

公顷的商品林和

公顷的生态林进行中幼林抚育,抚育措施包括砍杂、除灌、间伐等措施。

2.低产低效林改造

公顷的低产商品林和

公顷的低效生态林进行改造,改造的措施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

㈡主要措施

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对生态林主要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从而逐步优化森林结构,将针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将同龄单层林改造为异龄复层林,并由一次性皆伐、人工更新改为按目标径级分年择伐、天然更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经营。对商品林主要采用集约经营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重点是选用优良品种,加强森林经营,重点是清除杂灌、控制林分密度,从而提高林木生长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

1.中幼林抚育

⑴商品林抚育:在林分未郁闭前,重点是以清除杂灌、除萌等为主的抚育措施;在林分进入郁闭后,重点是以除萌、间伐为主的抚育措施,重点是伐除林内霸王树和无明显培育前途的林木及病腐木、枯立木、空心木、丛生萌芽条。根据林分密度状况疏伐对目标树生长有影响的其它有林木,每亩保留目的树150-200 株;5-8年后,进行一次疏伐,每亩保留100-120株;到林龄30年时,再进行一次密度调整,每亩保留40-80株。

⑵生态林抚育:生态林抚育重点是通过卫生伐、透光伐等措施清除林分内病腐木、枯立木和不具培育前途的林木。

2.低产低效林改造

低产低效林改造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两种方式。⑴补植改造

低产林补植改造以补植目标树为主;低效林补植改造以补植阔叶树为主。

⑵更新改造

商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小片混交;生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阔叶树为主,实行带状混交或品形混交。

六、创新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机制

㈠完善林业建设政府目标考核机制

⑴在原有森林覆盖率指标的基础上,将森林质量同时纳入政府业绩目标考核体系中,提高森林集约经营度。

⑵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师考核机制,推进森林资产评估市场建设,完善活立木市场机制,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⑶政府以无偿投入、低息贷款等方式加大林业项目建设投入,并积极推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力支持林权抵押贷款。

⑷鼓励通过森林资产流转、拍卖方式,发展林业民营企业,实现林业规模经营,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⑸依据新形势下林业建设新任务,改革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综合监测体系,制定完善适应生态林、商品林森林经营标准。

⑹以法制林,强化管理。要真正将森林经营纳入法制轨道,达到管理规范,突出开展好扼制“四乱”为内容的专项打击,对破坏森林经营的人和事,必须坚决打击制裁.决不姑息。

七、保障措施

㈠把森林经营与发展林业放在同等位置

增加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前提,开展森林经营是取得森林效益的手段,两者不可偏废。在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中,要充分体现森林经营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森林经营是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把森林经营与林业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臵。在林业生产计划的安排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列入其中;在林业考核内容和检查验收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和效果作为重要考核目标。

㈡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

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大力宣传营造林生产“管重于造,三分造,七分管”的思想及全省各地营林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典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营林意识和自觉性,使营林重要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森林经营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在林区各县树立起近多个森林经营典型,在典型示范中把一些成型配套的管理技术、经验和模式在典型内组装,将其作为森林经营示范现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农积极参与森林经营活动。㈢创新森林经营政策机制

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对现有林业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包括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森林分类区划调整、产业政策的完善、采伐限额管理方式、投资机制的确定等等。在各方面体现开展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㈣增加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

按照森林经标准体系的要求,对现有分类经营中不合时宜的规程、标准,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建立一套符合现林业要求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商品林培育技术规程及指标体系、以及森林经营主体经营方案及作业设计规程、森林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等。

㈤加大对林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稳定和完善林地使用制度,赋予和保障使用者长期而稳定的林地使用权。允许林地使用权自愿、有偿、合理流转。鼓励和引导林农、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切实减轻林农税费负担。三要不断完善木材交易市场,打破木材独家收购或地区保护,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使木材生产者多得益。四是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增加生态建设投入。增加政策性贷款,延长贷款期限,加大贴息幅度,发放造林补助,吸引社会投入。

㈥增加对森林经营的资金投入

森林经营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建议在今后的林业建资金计划安排中,把森林经营列入专项投资,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要对国有林场加大扶持度,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森林 经营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篇:江西省森林条例——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森林条例

(2007年3月29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保护、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方针, 加强丘陵山区林业建设,发展平原林业,建立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业长远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用于林业发展的资金,并将公益林补偿、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良种选育、林业科学研究与推广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实行林业建设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植树造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林业工作站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的行政事业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林业工作。

第六条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鼓励采取利用外资等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林业,开展林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 森林经营管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政区域的林业长远规划,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更新实行管理和监督,定期组织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森林资源统计、公告制度,并逐级上报森林资源消长和森林生态环境变化的情况。

第八条 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按隶属关系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森林、林木的有关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

第九条 利用森林资源建设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或者从事森林旅游的,不得超过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森林公园的设立、变更和撤销,应当依法办理审批等相关手续。

新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规划相协调。

第十条 对森林资源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林业长远规划,提出公益林和商品林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经批准划定的公益林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一条 公益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由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分担。森林生态效益直接受益单位,应当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公益林的保护、建设以及对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补偿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条 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的原则。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应当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为林业产权交易、木竹及林产品交易提供服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林业、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林业产权交易、木竹及林产品交易监督管理工作。

禁止垄断和封锁木材市场,禁止对木竹及林产品实行地方保护和限价经营。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木竹检量、采伐作业设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林业社会中介组织,帮助林农发展林业。

依法建立林业担保制度,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为发展林业提供资金支持。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林地管理,严格实施林地用途管制,实行占用或者征用林地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采取措施稳定林地面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使用土地。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

第十五条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或者进行其他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由用地单位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按前款规定申请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人或者非法人其他组织资格证明、公民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建设项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

(三)与被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签订的补偿协议;

(四)拟占用或者征用的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五)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及相关材料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核手续。

第十六条 建立占用、征用林地补偿制度。具体补偿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林业、国土、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拟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资源条件、市场需要和产业基础,编制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引导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群众营造薪炭林,改灶节柴,使用沼气等其他能源,改善农村燃料结构。

第三章 森林保护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护林组织,负责护林工作;督促有林的和林区的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组织群众护林,划定护林责任区。在行政区域交界的林区,有关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护林防火联防组织,共同负责森林防火、扑火和护林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国有林场,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检查森林火灾隐患和林业有害生物、维护林业管理秩序、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森林防火应急预案,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保障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经费。林区县应当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森林火警电话应当向社会公布。

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为全省森林防火重点期。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重点防火区域、决定提前或者延长本地区的森林防火重点期,并予以公告。

加强对林区野外用火的管理。在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林区野外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机关批准,并落实防火措施。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应急预案,划定一般预防区和重点预防区,落实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和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严格森林植物检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入。发生严重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除治措施,消除隐患,防止蔓延。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省的补充名单,并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疫区、保护区的划定和撤销,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发生重大疫情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临时性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第二十一条 有森林景观的经营单位,应当负责辖区内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风景区、旅游景点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依法建立森林保险制度,开展森林火灾等相关保险业务,提高林业经营者抵御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下列区域可以依法设立自然保护区:

(一)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区;

(四)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

第二十四条 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未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的认定,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采伐、木材运输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活立木采挖、移植、运输的监督管理,依法处理非法采挖、移植、运输活立木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违反规定采伐公益林区域内的天然阔叶林;

(二)违反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

(三)违反技术规程采割松脂;

(四)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第二十七条 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治安秩序。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确定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鼓励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招标、拍卖等方式,利用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由造林者所有,并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

鼓励营造人工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逐步增加阔叶林的比例,不断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森林效益。

第二十九条 造林绿化实行部门和单位负责制。依法负有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完成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分配的植树任务。未履行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交纳绿化费,用于植树绿化。

第三十条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湖泊周围由各有关单位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新建、扩建道路、水利等建设工程,应当将绿化建设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概算,并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依法明确管护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母树或者有足量目的树种等具备天然更新成林条件的林地、新造幼林地和飞机播种的林地,应当实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可以采取全封、轮封等方式。

封山育林区域应当设立标志。封育期间内,禁止在封育区域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和其他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

封山育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编制设计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跨乡镇行政区域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

第三十二条 林地权利人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病虫害除治迹地,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

第三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植树造林,建立人工商品林基地。单位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个人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50公顷以上需要采伐的,可以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林木采伐计划实行单列。

人工商品林基地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

第三十四条 植树造林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使用良种壮苗,提高林木成活率。

植树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不得计入造林完成面积,并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补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风景区、旅游景点的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管护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二十二条 依法建立森林保险制度,开展森林火灾等相关保险业务,提高林业经营者抵御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下列区域可以依法设立自然保护区:

(一)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天然林区;

(四)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源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区域。

第二十四条 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未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采伐和采集。珍贵树木和林区内具有特殊价值的植物资源的认定,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森林采伐、木材运输管理的规定,加强对活立木采挖、移植、运输的监督管理,依法处理非法采挖、移植、运输活立木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违反规定采伐公益林区域内的天然阔叶林;

(二)违反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

(三)违反技术规程采割松脂;

(四)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第二十七条 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林区治安秩序。

第四章 植树造林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确定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鼓励单位或者个人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招标、拍卖等方式,利用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植树造林。营造的林木,由造林者所有,并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

鼓励营造人工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逐步增加阔叶林的比例,不断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森林效益。

第二十九条 造林绿化实行部门和单位负责制。依法负有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完成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绿化委员会分配的植树任务。未履行植树义务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交纳绿化费,用于植树绿化。

第三十条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岸、水库湖泊周围由各有关单位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

新建、扩建道路、水利等建设工程,应当将绿化建设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概算,并与所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验收合格后依法明确管护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有母树或者有足量目的树种等具备天然更新成林条件的林地、新造幼林地和飞机播种的林地,应当实行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可以采取全封、轮封等方式。封山育林区域应当设立标志。封育期间内,禁止在封育区域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和其他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

封山育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编制设计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跨乡镇行政区域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布实施。

第三十二条 林地权利人对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森林病虫害除治迹地,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

第三十三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植树造林,建立人工商品林基地。

单位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1000公顷以上、个人投资营造人工商品林面积50公顷以上需要采伐的,可以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林木采伐计划实行单列。

人工商品林基地由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

第三十四条 植树造林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遵守造林技术规程,使用良种壮苗,提高林木成活率。

植树造林成活率不足85%的,不得计入造林完成面积,并应当在当年或者次年补植。第四十七条 木材检查可以采取固定检查和流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无证运输木材的,木材检查站应当予以制止,可以暂扣无证运输的木材,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木材检查站依法处理。

省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道路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木材检查站站址。禁止以伪装、藏匿等方式逃避检查或者拒不接受检查强行运输木材。

第六章 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及纠纷处理

第四十八条 森林、林地依法属国家、集体所有;林木依法属国家、集体和个人所有。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其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式样的权属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四十九条 国家所有的林地上自然生长的森林、林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经营的森林、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权属于国家,由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配林木收益。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在其管理使用的土地上自行营造的林木,以及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属于上述单位所有的林木,其所有权属于该单位。

第五十条 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权属:

(一)依法划定的自留山归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山上的林木归其所有,自留山可以依法继承。

(二)依法确定的家庭承包山,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可以依法继承,山上林木归家庭承包户所有。

(三)自留山、依法确定的家庭承包山抛荒3年以上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造林,但不得改变其使用权的归属,所造林木的收益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林地权利人协商分成比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成比例不低于70%,林木采伐后,林地交还林地权利人经营管理。

(四)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可以按人口折算人均面积,实行承包经营,也可以折股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以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应当进行评估,依法转让。折股收益的70%和转让费的70%以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均分配,其他部分用于林业发展和公益事业。本条例实施前,已依法以其他方式承包经营的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其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当时约定。

确定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时,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代表同意,并依法签订承包(流转)合同,依法发放林权证。第五十一条 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的转让,依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执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权管理工作,引导和支持家庭承包山在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依法流转。

第五十二条 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在调解处理山林权属争议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证属实的,原发证机关应当撤销所发的山林权属证书,并依法重新确定山林权属:

(一)伪造发证依据或者一方当事人隐藏、毁灭有关证据的;(二)发证机关工作人员在发证时徇私舞弊的;(三)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证属错误发放的;(四)违反法定程序发证的;

(五)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 法 律 责 任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该审批无效,对审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利用天然阔叶林烧制木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烧制的木炭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非法烧制的木炭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毁林开垦、采石、采砂、取土、种果,或者封育期间在封育区域内砍柴、采挖药材、挖取树蔸,以及有其他毁林或者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行为,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以上3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取得木材经营许可证,在林区擅自经营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非法收购、销售、加工无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无其他合法来源证明的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收购、销售、加工的木材或者违法所得,并处没收木材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第五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木材经营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木材经营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证件和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木材经营企业没有建立原材料收购台账、木材运输证登记台账和产成品销售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伪装、藏匿等方式逃避检查或者拒不接受检查强行运输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运费,并对承运人处运费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2009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2日在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 吴新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沉着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全省生产总值64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财政总收入816.8亿元,增长22.8%,地方财政收入488.6亿元,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8.6亿元,增长4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82.8亿元,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66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4697元,增长14.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1‰。受宏观物价形势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6%,没有达到预期调控目标。

去年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年初,我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及时提出“九保一平安”的应对措施,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打赢了电力抢修、交通疏导、民生保障和灾后重建的硬仗,铸就了伟大的抗冰救灾精神,这是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勇于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立即组织人员奔赴一线抗震救灾,广泛发动社会募捐,提前完成支援彭州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全力开展对口支援小金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支援灾区作出了应有贡献。充分体现了江西人民与灾区人民血浓于水的浓浓真情,充分体现了江西人民心系灾区、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在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适逢北京奥运圣火进入我省传递,我们在省委领导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了传递活动圆满成功,得到了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进入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我们在省委领导下,认真

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对策措施,保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过去一年,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种粮补贴39.09亿元。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新增耕地8.6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91.6亿斤,增产10.8亿斤,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4家,总数达到407家,带动农户336万户。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了山口岩和伦潭水利枢纽工程、廖坊灌区一期、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新增900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完成投资900亿元,58个重大产业项目全面推进。中兴南昌软件产业园、九江龙达年产30万吨粘胶短纤维、江西升阳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江西赛维LDK多晶硅片三期、江西晶能光电30亿粒蓝绿光LED芯片、江钨集团1000吨高比重硬质合金、九钢120万吨高线技改、江西格美科技多晶硅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完成投资82亿元,重点扶持的32个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吉安三江无纺布、百勤异VC钠抗坏血酸等14个项目已形成部分生产能力。高新矿产经济工程完成投资25.5亿元,江西碱业60万吨联碱等项目开工建设。工业园区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新增3个,总数达到13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3.5亿元,增长21.9%;实现利税680.2亿元,增长12.8%。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有效组织了全省政银企合作系列对接活动。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口径增长18.6%。强化信贷担保能力建设,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2家证券公司、3家期货公司和6家保险公司成功入赣,渣打银行、香港大新银行在赣设立分支机构,标志着我省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设立了九银、赣商2家村镇银行,地方金融业进一步拓展。赣锋锂业等4家企业完成上市前准备工作,全省上市公司直接募集资金110.7亿元。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重点推进了南昌农产品物流中心、江西供储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流通企业和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成功举办了2008?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5.6%和20.6%。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的成效进一步显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力度加大,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1.36%,提高1.56个百分点。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县域经济活力增强,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新增6个,总数达到12个,南昌县进入全国百强县。

(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首批42户省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下放到市县,84户政策性破产企业进入破产司法程序,其中26户破产终结,推进了江钨集团、煤炭集团等9家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设区市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78.6%。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

深化,新增20个林权交易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森林火灾保险等有序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所有乡镇全部推行“乡财县代管”。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县(市、区)扩大到31个。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组建了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有限公司、省水利投资公司、省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控股)公司。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成功举办2008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第六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第五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第二届赣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04亿美元,增长16.1%;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1100亿元,增长32.8%。新引进世界500强背景企业6家,总数达到36家。进出口总额137.49亿美元,增长45.1%,其中出口76.86亿美元,增长40.8%。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5.62亿美元,增长25.6%。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南昌保税物流中心获准设立,赣州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共青青年创业基地、吉安(深圳)产业园、赣州香港工业园创立挂牌,新设南昌海关驻上饶办事处,新增南昌-首尔、南昌-澳门国际(地区)航线,开通了九江港对台湾港口的直航。国际友好城市新增8对,总数达到45对。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增加值、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省的53%、55%和69.8%。

(三)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鹰潭至瑞金、石城至吉安等5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武吉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0公里,总里程达到2316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15万公里。完成“渡改桥”72座,累计完成156座。衡茶吉等3条铁路和京

九、峰福2条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铜九铁路建成通车,全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88公里,总里程达到2512公里。九江港城西港区集装箱码头一期及其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南昌昌北机场和景德镇机场扩建工程继续推进,完成了赣州机场迁建并实现通航。新昌、井冈山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天然气省网一期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分宜电厂33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矶山湖风电20台风机、华能瑞金电厂2台35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新增统调电力装机70万千瓦,总量达到1053.41万千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省接访中心、省档案馆、省方志馆、省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

(四)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积极启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完成了10大基础课题研究、总体规划上报和18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85个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扎实推进,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了“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133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了环境专项督查。完成了一批火电厂脱硫改造,全省关停南昌电厂等小火电机组62.5万千瓦,淘汰了38个企业和落后生产线。全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5%以上和3.4%以上,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8.5%,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五)切实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民生工程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发放支持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6.55亿元,占全国新增数的40%,位居全国第一。新增城镇就业47.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24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75.3万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月人均提高111元。城市和农村低保户月人均财政补差分别提高到140元和55元。3.25万人得到临时救助。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70余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参保分别新增99.74万人和364.9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增加到2929.5万人,参合率达91.3%。儿童一类疫苗全部实行免费接种。加强食品和药品安全监测,“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对我省的影响得到妥善处置。在全国率先为城乡598.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34.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得到政府资助。为农村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发放特殊津贴1亿元。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并落实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2.14万户群众受益;新增廉租住房133.2万平方米,2.66万户群众受益。为农村低保对象新建住房6500套、维修改造危旧住房7000套。完成移民扶贫搬迁5万人。新解决了1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12万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个高科技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景德镇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挂牌,启动了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了科技交流与合作,省部会商取得积极成果。完成了1473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增加到300元、初中增加到500元,提前一年达到国家标准。安排5.6亿元用于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继续加强,社会力量办学规范有序发展。在省委直接领导下,引进重用了一批高学历人才。人才跨省流动进出比1.15∶1,继续呈现进大于出的好势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84个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接待国内外观众1400万人次,增长80%。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实现“四个全覆盖”,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红歌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开展了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药品价格降幅达36.16%。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我省运动员分别取得3金、1银、1铜和2金、1铜的优异成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统计审计、方志档案、决策咨询、社科研究、参事文史、地质勘查、气象测绘、防震减灾、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人道援助和社会慈善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进行了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不断完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国家安全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群众安全感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突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9个方面43个重大课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关键举措,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工作效能,修订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制定了《江西省行政效能监察办法》、《江西省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办法》等重要规章制度。加强政府立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法规议案10件,制定和修改政府规章6件。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活动。开通了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和省(市)长手机、信箱。组织了“应急2008”综合应急演练。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拒腐防变教育机制、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与历届政府奠定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广大公安干警,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在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产业层次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些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下降;财税减收因素大大增加,增收面临巨大压力;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加大,增加群众收入尤其是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不容忽视;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作风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努力解决。

二、2009年的工作

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与江西干部群众一起过年,这是对江西人民的巨大关怀、巨大鼓舞、巨大鞭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推动我省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嘱托、不负期望,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影响不断加深,全球性经济放缓已成定局,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更加突出,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大大增加。但总体上看,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江西发展处于上升期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办法总比困难多,困难面前勇者胜。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关键是坚定信心,关键是事在人为,关键是真抓实干,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以创造性工作在应对挑战中赢得新机遇,在破解难题中实现新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

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以赴保增长,千方百计保民生,加大力度保稳定,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迈出富民兴赣新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更加扎实的措施抓好工业,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没有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工业发展。

切实抓好优势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好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高新矿产经济工程,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市场、有技术、有后劲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太阳能光伏、LED半导体照明、精深铜加工、飞机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及钢制品、光学、电子信息以及铜、钨、稀土、钽铌精深加工等重大产业。全力抓好一批产业集聚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开工建设洪都大飞机项目一期、江铜年产40万吨铅锌冶炼、江西赛维LDK新增1.5万吨硅料、横店集团稀土深加工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继续抓好江钨4万吨镍钴新材料、博硕科技电脑配件技改、洪钢7万吨无缝钢管、江西晶科年产1400吨多晶硅锭(片)生产线、巨石集团30万吨玻纤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争取新钢300万吨薄板、九钢120万吨中厚板技改、泰豪科技家用静音电源技改、江西格美多晶硅片、江西格特拉克年产100万台汽车变速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切实抓好工业园区发展。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园发展。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落实政策措施,重点抓好新余光伏、鹰潭铜加工、小蓝汽车及零配件、南昌LED发光材料等10大重点特色产业园。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项目集群,加快引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效应大、抗风险能力强的骨干项目,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产业集聚基地。省财政继续安排3500万元,扶持园区内能够带动产业集聚的龙头企业、利用特色资源进行深度加工的重点企业和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配套项目。突出提高工业园区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产出规模、出口创汇、效益贡献、发展后劲,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园区,在项目审批、用地安排、产业扶持、资金融通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引导工业园区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切实抓好企业发展。只有企业强,才能发展好。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加强适销对路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动产品优化升级,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大力开展以节能减排增效、节支降本增产为主要内容的“双增双节”活

动,着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资源能源利用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就业型、成长型困难企业实行有关规费减免,降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社保缴费门槛,全面落实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搭建贷款信用担保平台,重点对有市场、有合同订单、有效益、有信誉,不是高污染、高能耗、高危产业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增强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企业与国家大产业、大工程、大项目加强对接,抢抓订单,扩大市场份额。帮助和支持适销对路产品扩大有效生产。整合资金2亿元以上,免费为工业园区新招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切实提升科技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推荐评审机制、扶持投入机制、成果考核评价机制,整合财政性资金2亿元,新扶持30个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抓好100个重点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重点抓好铜材料及制品、陶瓷材料及制品、民用直升机、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制品等12类重大战略性产品的技术创新,争取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有新的突破。着力构筑科技创新高端平台,重点推进太阳能光伏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景德镇陶瓷科技城、瑶湖科技创新城,开工建设省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进科技对外开放与合作,举办好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和江西省技术、项目、人才对接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项目。实施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团队,突出抓好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化工等领域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重点培养100名科技经营型、经营科技型优秀创新人才。进一步完善扶持激励机制,对全省百项重点自主创新产品开发与试产计划项目中符合条件的自主创新产品给予奖励,将符合条件的省级新产品列入省本级政府采购目录予以扶持。

(二)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以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突出抓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长久不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全省4300万亩耕地的底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农业项目支持、相关补贴倾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支持发展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省财政新增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建设100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重点抓好70个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改进木材采伐指标管理方式、扩大林木火灾保险试点范围等配套改革。今年林权抵押贷款力争达到35亿元。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用于林区村级防火,安排5000万元支持特色林业产业发展。

以实施“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启动“新增百亿斤优质商品粮工程”,重点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高产创建示范工程、良种推广工程、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水源和灌溉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保障服务工程、沃土

工程、防灾减灾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确保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00万亩以上,总产达395亿斤以上。在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组织实施新增百万吨油料工程、百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工程、百万亩城市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千万亩柑橘(果业)发展产业化工程、鄱阳湖现代渔业发展“双百”工程等10个大宗农产品基地化、产业化工程。

以拓宽增收渠道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农民增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较大幅度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标准,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省财政安排4000万元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全面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充分发挥收购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省财政增加安排3000万元,总额达1.3亿元,重点支持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三是着力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帮助农民增收。坚持外出转移与就地转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镇、进工厂、进园区、进社区,从事生产制造、建筑施工、社区服务,经商办企业;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依托当地市场和资源,从事农产品加工、经销、商贸服务,创办实业。大力发展农村劳务中介,强化信息技术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帮助和支持。改进户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消除一切对农村转移人口的歧视性政策,让进城务工人员进得来、稳得住、有保障。四是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工业园区为重要平台,积极引导和鼓励园区企业在稳定现有用工的同时,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招纳熟练工,既为农民工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打好基础。鼓励和引导积累了一定资金、技能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实现由劳务向创业转型。认真落实我省鼓励工业园区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17条政策措施,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信息登记管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小额贷款扶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工作,尽最大努力促使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抓好城乡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抓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修编,进一步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严格城乡规划的实施与管理,通过规划调控和引导,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积极有序推动人口向城镇转移。进一步提高中心城镇的辐射力、带动力和承载力,增强园区的吸纳能力,加快人口向城镇和园区集中,力争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2.8%。增强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扩大县区发展自主权。继续对市县新建投产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值税省级分成部分全额奖励,并按奖励额的10%给予嘉奖。加大财政对县(市、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县级财力占全省的60%左右。继续安排4亿元发展奖励资金,对税收增幅高、增量大的县(市、区)进行奖励。为支持市县开放型经济发展,出口退税市县负担部分全部由省财政承担。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省级集中部分全部返还市县,并依法依规管理和使用。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力争新增2个,总数

达到14个。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抓好“一村一品”、村庄清洁绿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省里再选8000个村点开展新农村建设。

(三)着力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拉动力

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保增长加大投入要落实在项目上。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难得历史机遇,选准项目、争取项目、建好项目,为构筑江西崛起大格局打好基础。确保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突出交通运输和电力能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开工建设瑞金至寻乌、南昌至德兴等10条高速公路,续建鹰潭至瑞金、石城至吉安等7条高速公路,建成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加紧做好赣州至崇义等9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全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7公里,总里程2433公里,改造国省道800公里。开工建设杭南长客专等9个铁路项目,续建向莆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等8个铁路项目,加紧做好昌吉赣城际铁路、京福高速铁路(江西段)、阜鹰汕铁路等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续建昌北机场和景德镇机场扩建工程,加紧做好上饶三清山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南昌至湖口Ⅱ级航道整治等6个航运项目,续建新干港河西货运码头等4个航运项目。开工建设贵溪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等10个能源项目,续建天然气省网一期工程等8个项目,力争建成长岭风电场等14个项目,加紧做好彭泽核电等9个项目的前期工作。突出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开工建设峡江水利枢纽等6个项目,继续抓好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等16个项目,力争建成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一期工程,完成3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突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开工建设中国(江西)将军雕塑园等14个项目,续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21个项目,加快建设江西艺术中心等项目,力争建成江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12个项目,加紧做好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等6个项目前期工作。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开工建设南昌地铁1号线等51个项目,续建萍乡市污水处理工程等15个项目,力争建成宜春污水处理厂一期等18个项目,加紧做好设区市应急备用水源等8个项目的前期工作。

活跃市场,促进消费。大力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力争新增廉租住房29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万平方米。结合旧城改造,加快推进棚户区(城市低洼危旧房住宅区)改造。认真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以下普通商品住房契税税率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购买或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一律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按低限减半征收经营性收费,认真落实经济适用房按揭贷款政策,提高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的购买能力。依法依规组织启动货币化房改工作。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引导房地产商理性确定商品房价格,薄利多销,让利于民,增强市场信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方式,繁荣市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力争销售总额超10亿元的商业零售企业达到3-4家,年交易额超6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达到3-4个。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家店的建设改造,进一步

完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好“家电下乡”工作,为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提供规定价格内13%的补贴,促进农村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扩大“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效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游、购、娱、食、住、行配套。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实施居民休闲旅游行动计划,扩大客源,提升水平。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旅游总人次分别增长20%和15%以上。

强化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对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支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信贷规模,争取全省贷款规模增幅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于“三农”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用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积极引进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机构入赣,抓好民生银行南昌分行、中银国际证券、永安期货江西营业部的筹建和开业,鼓励已在省内落户的股份制银行在有条件的设区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培育上市资源,做大江西板块。进一步规范有序发展金融信贷担保公司,提高省投资集团、地方铁路投资集团、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的融资投资能力,抓紧筹建省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全面启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抓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发展。规范发展各类服务性中介组织,提升信息通讯及软件服务外包业发展水平,大力支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与运营。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实施好下放权属、股权多元、嫁接改造、转制重组及兼并破产等“五个一批”改革,推进首批42户下放省属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工作。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合作与重组,重点推进江钨集团与上海望潮、煤炭集团与北京中弘、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中银香港等合作。抓好新钢与洪钢的整合重组,支持江铜、江钨等有融资能力的优强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在安置好职工的前提下,继续推进69户政策性破产企业的破产操作。进一步完善企业薪酬分配机制,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增量资产奖励股权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行公共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统一规范透明、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省直管县”改革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县(市),逐步推开“村账乡代理”。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扩大到61个县(市、区)。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设区市级公务卡制度改革。切实抓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全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制订和落实好相关配套措施。抓好区域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抓好南昌、新余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和萍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全省改革探索经验。

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重大产业招商,组织好第七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第四届中国“五会”(南昌)经贸恳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争取一批技术领先的企业落

户江西。力争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利用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资金增长20%以上。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结构,力争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推进阿尔及利亚(中国)江铃经贸合作区、汪氏集团阿根廷经贸合作区和多哥中国农业示范中心建设。积极支持省地矿局、省核工业局、江铜集团、江钨集团、省煤炭集团等在伊朗、澳大利亚、秘鲁、菲律宾、印尼等国进行矿产合作勘查开发。加强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大通关”区域合作机制,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直通放行”的通关适用范围,推动和支持“无水港”建设,力争新开1-2条国际(地区)航线,提高“铁公水空”联运水平,降低口岸物流成本。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文化出版产业以及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等。继续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领头创业,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鼓励设立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为创业融资提供支持。新建20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力争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上缴税金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8%以上。

(五)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绿色生态江西建设

全力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做好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争取年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纳入国家重点功能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抓好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做好一批战略性工程的前期工作,突出抓好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调研论证和申报立项工作,争取尽快通过国家审批。

切实抓好以“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整治和建设。继续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内50%以上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同步建成。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营运,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开工建设一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重点推进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提高无害化处理率。加大“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生态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继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七个不准”专项治理行动。保护区内凡不符合“三个坚决不搞”要求的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并转,其他企业也逐步有序迁出水源保护区范围。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坚持科学造林,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和农村房前屋后空地造林绿化,省财政再安排3亿元免费向农村群众提供造林苗木。抓好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血防林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争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支持和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九江、南昌、赣州出口加工区、宜春经济开发区等10个生态工业园的创建。省财政安排3500万元重点支持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植保技术,大力发展“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使规模化养殖场减少污染。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实施好丰城电厂综合节能改造、晶能光电LED产业化等重点节能工程。抓好火电、钢铁、水泥、化工等重点企业脱硫改造,新余电厂、井冈山电厂、九江电厂燃煤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建成投运。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和建筑节能工作。抓好萍乡市、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江铜集团、华春集团等4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加大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增加减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总额达到7000万元;增加节能专项资金1000万元,总额达到4000万元。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强环保立法,开展“五河”源头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争取年内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坚决把好项目准入关,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决策、每一个项目中,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管项目多大,坚决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建立健全环保监督评估机制,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实行预警,对超标排放、整改不力的市县实行“区域限批”。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省财政增加安排1亿元,总额达到3.8亿元,对纳入政策范围的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提高至10元。省财政安排8000万元,对五大河流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力争全省主要河流及鄱阳湖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五河”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内监测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

(六)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支持农村校舍改造和中学实验室建设,加大城区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办好特殊教育,切实改善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条件。进一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切实保障这部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财政再安排4亿元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化解。加快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力争达到70%,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与就业的对接,切实提高就业率。做强做优高等教育,积极抓好“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继续抓好高校债务化解工作。规范民办教育,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百千万工程”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教师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面向海内外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各类人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切实抓好科技事业发展,加强科技知识普及等各项工作,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挖掘深厚的赣文化底蕴,把握时代特征,打响赣文化品牌。继续扩大红歌会影响,唱出特色品牌,唱响主旋律。办好第四届江西艺术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城乡人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实施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力争全省40%以上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积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支持广电、报业、出版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抓好江西国际影视文化城、出版产业基地、泰豪动漫产业基地、景德镇陶瓷创

意文化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典籍整理和文史研究工作。

加强卫生、体育和人口计生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加强公共医疗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突出改善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条件,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医疗质量。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动力和活力。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抓好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筹备第七届城运会,认真备战第十一届全运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毫不松懈抓好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交通、化工、建筑施工、大型娱乐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高度重视抓好森林防火,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维稳工作,健全信访制度,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化解,尽最大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应急管理,依法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强民兵预备役、“双拥”、国防动员和民族宗教工作。切实关心老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事业。

七)继续精心组织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发展经济、造福人民是政府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的民生工程,将突出“雪中送炭”,着力解决最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让人民群众直接受益,让公共财政的优惠直接落在老百姓身上;突出民生工程的连续性,在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工夫;突出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和公共社会事业倾斜;突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可持续实施,确保民生工程好事办实、实事办好。重点围绕八个方面,办好60件实事。

一是努力扩大就业。着力办好5件实事:以创业带就业,新增18亿元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个人创业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展。加强就业培训,安排2.6亿元,培训57万农村劳动力;免费为40万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提供技能和创业培训。扶持困难群体就业,确保有就业愿望和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为残疾人购买3500个公益性岗位。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农林水失业人员、未安置的城镇退役军人等统一纳入失业登记范围,享受就业扶持政策。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力争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其中“4050”人员新增就业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30万人。

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能力。着力办好12件实事: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财政月人均补差分别增加15元、10元。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省财政增加安排1200

万元,年人均提高60元。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老职工救济金水平,完善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制度。提高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月人均提高到300元。提高部分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月人均增加20元。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水平,增加企业军转干部和部分退役军人生活补助。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省财政安排4000万元对因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实行临时救助。建立因自然灾害死亡人员抚慰金制度,按每人5000元标准抚慰家属。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对困难群众实施法律援助。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扶助对象,每年发给720元奖励扶持金,让计划生育家庭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新建2个市级儿童福利院和4个市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10.5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其中为1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7.35万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让残疾人更多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

三是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办好6件实事: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城镇职工参保人数达到557万人。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人均增加140元。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13.5万人。扩大城镇职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参保职工达到290万人。提高失业保险统筹水平,参保人数达到270万人。省财政增加1000万元对离任老村支书、村主任给予生活补贴,新增安排1000万元对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三院”中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给予工作补贴,新增安排2000万元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给予工作补贴,让长期工作在最基层的同志生活上得到应有的照顾。

四是大力加强医疗保障和食品药品安全。着力办好12件实事: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职工达到500万人。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85%。财政安排7亿元以上,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免费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发放公共卫生服务卡7000万元。确保1-6级残疾军人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基本医疗费用保障率达到100%。确保全省以乡为单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率达到100%。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省财政增加安排1000万元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开展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试点,降低群众看病负担。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执业医生给予补助。省财政安排2.6亿元,将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基本工资全部由差额补助转为全额保障。

五是继续大力推行济困助学。着力办好5件实事:增加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经费,省财政新增安排6000万元支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改小班”建设,新增安排5000万元支持农村中小学配套设施和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安排3000万元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地方课程通用教材。扩大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将“我省考取公办大学家庭困难学生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的政策扩大到国家统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将“对公办学校高中阶段家庭困难学生每人每年补助800元”的政策扩大到民办普通高中,受益学生分别达到2万和8.2万人。资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入读技工院校,符合条件的每人补助学费4000元。省财政安排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助学

贷款。省财政安排9亿元,对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对财政困难县(市、区)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实行专项补助。今年所有县(市、区)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要全部发放到位。

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着力办好4件实事:扩大廉租住房保障,力争新增廉租住房5.9万套,租赁补贴12.8万户。继续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受益家庭达到1.4万户以上。省财政安排廉租住房建设补助资金5.9亿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奖励资金3000万元。结合旧城改造,积极推进棚户区(城市低洼危旧房住宅区)改造。建立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救助制度,省财政安排1亿元,支持帮助农村困难群众新建、重建住房6500套以上,让住房条件差的困难群众真正得到住房改善。

七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着力办好3件实事:继续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完成深山区、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群众5万人移民搬迁,启动小水库移民的解困工作。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计划”,重点抓好全省3069个重点村扶贫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扶贫,安排1000万元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和105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扶持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扩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帮助贫困农户通过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八是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办好13件实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新开工建设306座“渡改桥”项目,硬化1.1万公里农村公路,新建2500公里通村砂石路,新建120个乡镇客运站、2000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全面启动3433公里通乡油(水泥)路建设。改善群众供用电条件,新建和改造电力线路4695公里。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筹集资金2.6亿元使行政村宽带网络通达数达1.5万个以上。筹集资金1500万元帮助3000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开通卫星电视。启动“村邮户箱”工程,逐步解决邮件及时投递到户问题。加大改水力度,新增150万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推行清洁能源,增加农村沼气用户15万户。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在县城以上城区建设100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开放式居民休闲公园、绿地。全面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省财政新增1亿元主要用于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财政再安排1.2亿元免费向公众开放84家博物馆和纪念馆。建设10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室,建成2000个“农家书屋”。省财政增加安排1000万元补助基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筹集资金1600万元在500个行政村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场所工程建设试点。省财政安排1.2亿元,继续免费为农民群众送电影、送演出、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09年,我们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肩负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将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不断提高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致力于事业,无愧于人民。

着力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和创造力。加强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研究有效对策,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励精图治,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在破解发展难题上,把实事求是的作风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把与时俱进的要求贯穿于发展实践中。把中央方针政策同江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战胜困难的政策措施、破解难题的实际能力,以创造性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深入开展以依法高效、优化环境为目标的“机关效能年”活动,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提高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办好事的水平。加快建立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行政运作机制。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扎实推进以大部门体制为主的省级行政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服务,突出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主动服务,为地方基层发展主动服务,为抓好项目增强后劲主动服务,为优化发展环境主动服务,自觉地用地方发展的实际效果,用为基层和企业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效果,来检验衡量政府工作效能,努力使江西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省份之一。

着力提高民主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决策效能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是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投资的确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政府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公正公平、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着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抓好政府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坚持从省政府做起,从领导班子成员做起,凡是有碍公平、公正和廉洁的事情,坚决做到不插手、不干预、不打招呼、不写条子,一切依法依规办事。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强化项目资金监管,切实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做到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及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四项支出“零增长”。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力拼搏,齐心协力把富民兴赣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内容注释及主要统计指标

为便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附录有关内容注释及主要统计指标:

九保一平安:是省委、省政府对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提出的目标要求,即保安全、保食品供应、保电通、保气通、保水通、保路通、保邮电、保救灾抗灾、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平安有序。

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基本要求是,在不填湖、不填河、不占林地、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宜耕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复垦和农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农民收入、森林覆盖率、发展后劲“六增加”。

“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是省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部署。即省里重点抓好1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个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设区市重点抓好10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县(市、区)重点抓好1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鄱阳湖现代渔业“双百”工程: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改造标准化池塘水产健康养殖基地100万亩,改、扩建40个年苗种繁殖能力在5亿尾以上规模的主要水产苗种繁殖场,实现到2015年水产品产量达到300万吨、渔业纯收入227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产100万吨、增收100亿元。

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壮大并形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农业产业化、旅游、商贸物流企业,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利税超5亿元的工业企业;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的核心企业集团和工业园区,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利税超50亿元的工业园区;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利税超100亿元的优势产业。

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坚持“整合资金、捏紧拳头、有限目标、重点扶持”原则,通过部门推荐、专家评审、综合平衡、好中选优,每年选择30个左右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出见效快、发展后劲大的科技成果项目给予资金、政策上引导性、开发性、基础性的支持,以帮助尽快实现产业化。

高新矿产经济工程:立足于矿产资源条件,采用先进开采和精深加工技术,多层次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由高消耗、低产出向低消耗、高产出转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形成一批以铜、钢铁、多晶硅、钨、稀土、陶瓷、水泥、盐、有机硅、钽铌等为主的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

10个生态工业园: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江出口加工区、新余经济开发区、宜春经济开发区、横峰工业园区、全南工业园区、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鹰潭工业园区、萍乡经济开发区、吉州工业园区。

拟重点推进的10个特色产业园:新余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鹰潭铜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园、小蓝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园、南昌航空特色产业园、南昌LED发光材料特色产业园、赣州钨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园、赣州稀土特色产业园、赣州香港特色产业园、江西台湾特色产业园、江西省陶瓷特色产业园。

上大压小:是电力企业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主要内容是: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逐步关停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10万千瓦级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以及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各类机组;同时,新上一批发电效率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机组。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在保证各级既得利益不变的前提下,采取“八个到县”,即体制基数直接固定到县、收入计划直接下达到县、基金收入分成直接到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补助直接下达到县、财政结算直接办理到县、资金调度直接拨付到县、各项债务直接落实到县、财政工作直接部署到县;“两个不变”,即市对县支持不变、数据报送汇总程序不变,构建省对县市直接支持的机制,增强县级财政活力。

乡财县代管:在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基础上,对编制预算、账户设置、收付方式、采购办理、票据管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实行“六个统一”,以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规范乡镇收支行为。

村账乡代理:为强化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以乡镇财政所或农经站为主代理村级财务,统一管理村级资金,协助村委会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村级财务。

公务卡:是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它既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等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财政财务管理的独特属性。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加强公共财政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方便预算单位用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

无水港:在内陆地区建立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建设10条高速公路:隘岭(赣闽界)至瑞金、上饶至武夷山、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吉安至莲花、瑞金至寻乌(赣粤界)、南昌至德兴、永修至武宁(庐山西海)、龙南至杨村(赣粤界)、南昌至奉新(靖安)、南昌南外环。续建7条高速公路:彭泽至湖口、鹰潭至瑞金、石城至吉安、九江至瑞昌、赣州至大余(茅店至三益段)、萍乡至洪口界(赣湘界)、景德镇南外环。加紧做好9条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南昌至

铜鼓(南昌至奉新)、赣州至崇义、九江绕城、吉安绕城、彭湖高速公路牛矶山至彭泽段、抚州至吉安、井冈山(厦坪)至睦村(赣湘界)、上饶至德兴、资溪里木至花山界(赣闽界)。

铁路项目:开工建设9条铁路:杭南长客专、赣韶、九景衢、皖赣铁路复线、皖赣铁路电气化改造、赣龙铁路复线、武九铁路电气化、新余洋坊站扩能改造、萍乡工业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续建8条铁路:向莆铁路、昌九城际、南昌枢纽西外环线、衡茶吉铁路、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峰福铁路电气化改造、樟树新干盐化工产业基地专用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专用线。

航运项目:开工建设6个项目:南昌至湖口Ⅱ级航道整治、九江港214货运码头、樟树港盐化工码头、万年港综合码头、丰城港曲江码头、南昌白水湖综合码头。续建4个项目: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新干港河西货运码头、吉安港石溪头货运码头、南昌至瓢山航道整治。

能源项目:开工建设10个项目:贵溪电厂“上大压小”、洪屏抽水蓄能电站一期、进贤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上饶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赣州南50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永修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流湖等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110千伏奉新港头等输变电工程、呜西煤矿、一批煤矿安全改造项目。续建8个项目:新昌电厂“上大压小”、华能井冈山电厂“上大压小”、九江八里湖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南昌象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天然气省网一期、江西修河下坊水电站、丰城矿务局石上井、江西赣西电煤储运有限公司选配煤中心。建成14个项目:抚州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萍乡湘东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台等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南昌长均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江西长岭风电场项目工程、江西大岭风电场、鄱阳生物质能发电、万载生物质能发电、吉安凯迪生物质能发电、金佳谷物生物质能发电、萍乡矿业公司宜萍煤矿、丰城矿务局云庄井、丰城乐平英岗岭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2008煤矿第一、二批安全改造。加紧做好9个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新余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谭塘等6个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扬子洲等10个输变电工程、江西彭泽核电项目、抚州电厂、景德镇电厂2×600MW级机组“上大压小”扩建项目、九江电厂“上大压小”项目、江西老爷庙项目前期工作、江西煤炭储配调运中心。

农林水项目:开工建设6个项目:峡江水利枢纽、浯溪口水利枢纽、廖坊灌区二期工程、优粮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吉安市国家大型商品粮产业基地、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续建16个项目: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伦潭水利枢纽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廖坊灌区一期、吉安县永和堤除险加固、人畜饮水安全建设配套、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世行贷款江西省综合农业现代化、九江市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省防灾减灾中心项目、日本政府贷款江西林业可持续工程、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

双百市场工程:是指从2006年起在全国实施的农产品市场建设工程。国家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指从2005年起在全国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通过连锁经营的形式,建立和改造现有农村商业网点,逐步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推动绿色生态江西建设推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一大”,即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即抓好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四个方面的绿化工作。

三个坚决不搞:是项目审核把关的一条重要原则,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

七个不准:不准在江河源头核心保护区开办任何有污染的企业,不准在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有任何污水排放口,不准在城市主要生活区设有排放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和高分贝噪音的项目,不准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开山采石采矿,不准在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建设有碍景观的项目和建筑,不准在林区砍伐天然阔叶林,不准向鄱阳湖及主要大面积水体排放污水。

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实现“四个全覆盖”:每年为农民免费送戏4场实现乡镇全覆盖,每年开展2次文体活动实现乡镇全覆盖,每月放映1场电影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每年放映4场电影实现农村中小学全覆盖。

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从2008年起,省财政投入1.1亿元用于实施这项工程。其中2009年安排2000万元,重点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

中小学教师队伍“百千万工程”:到2010年,建设省市县三级100个“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培育1000名左右社会公认的中小学名师,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10000名。

“双师型”教师:即职业院校“双能+双证”的教师。“双能”:既有上讲台讲课的能力,又有生产第一线动手的能力;“双证”:既有教师资格证,又有与所教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职称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大班改小班:从2009年起,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加快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使更多中小学班级人数符合教育部规定,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

下载江西省森林条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森林条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改善森林质量对策研究

    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对策研究 刘晓勇、况水标、何小军、谢明华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6) 摘要:为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改善森林质量,文中认真分析了全......

    森林运动会作文[样例5]

    森林运动会作文(精选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

    森林动物园作文合集[样例5]

    森林动物园作文合集七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相信写作文......

    森林重庆心得体会[样例5]

    南山风景区位于重庆长江南岸,北起铜锣峡,南至金竹沟,包括汪山、黄山、袁山、蒋山、岱山、老君山、文峰山等数十座山峰。从渝中区隔江遥看,峰峦叠嶂、郁郁苍苍,恰似一道拱卫山城的......

    有关森林探险作文(样例5)

    有关森林探险作文汇编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

    【精华】森林运动会作文汇总(样例5)

    【精华】森林运动会作文汇总八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

    江西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样例5]

    江西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40分) 1、一类卷(34—40分)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正确。 2、二类卷(28—33分)符合题意,感......

    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样例5]

    附件: 江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保证重点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经费的有效使用,特制定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