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改善森林质量对策研究
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对策研究
刘晓勇、况水标、何小军、谢明华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6)
摘要:为提高江西省森林经营水平,改善森林质量,文中认真分析了全省森林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健词:森林经营;森林质量;江西省
中国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Forest Manangememt Level in Jiangxi Province
Liu Xiao-yongKuang Shui-biao
(Academy of Forestry Inventory & Planning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 Jiangxi
33004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orest management level and forest quality in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the forest management and the present forest problems and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problems as well.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quality, jiangxi province
森林质量是评价森林林分优劣状况的一项综合性评价指标,高质量的森林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而且森林结构合理,森林各项功能发挥充分。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是改善森林质量的主要措施。为践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切实提高森林经营水平,积极营建高质量的森林已成为江西省新时期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1
1江西省林业发展现状
1.1森林资源现状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光照充沛,四季分明。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非常适宜杉树、马尾松、樟树、槠树、栲树、毛竹等林木生长。据“十五”期间(2002~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hm,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7万hm,占63.7%,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m,毛竹总株数142283.1万株,森林覆盖率60.05%。长期以来,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模式下,虽然全省林地利用率较高,但森林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五多五少二低”。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阔叶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9.1%;纯林多,1322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晓勇(1977-),男,江西新干人,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规划设计工作。
混交林少,混交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22.3%;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近成过熟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2.3%;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复层林不足乔木林面积的20%;人工林中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异龄林不足人工林的5%;乔木林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42.1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毛竹林单位面积立竹度较低,平均每公顷立竹仅1758株。
1.2森林经营现状
江西省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0.05%,位居全国第二。按林地权属划分,国有136.0万hm,占12.8%;集体926.6万hm,占87.2%。按林木权属划分,国有175.1万hm,占16.5%;集体680.8万hm,占64.1%;民营193.9万hm,占18.5%;外资5.0万hm,占0.5%;其它7.8万hm,占0.7%。在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前,大部分集体林属村民小组所有,小部分以自留山和责任山的形式分山到户,由于责权利不清晰,管理混乱,集体林基本处在半荒废或荒废状态,只栽不管,重采轻育,间伐砍大留小,森林质量难以提高。2004年实施林权制度改革后,全省集体林山场基本上已分山到户,明晰了产权,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形式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体制,经营主体变成了千家万户,集体林经营变成了私有林经营,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但由于林权分散,林农单户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低,掌握的科技能力有限,缺乏经验和市场竞争能力,集体林集约经营水平依然不高,以传统粗放经营为主。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80%以上森林经营主体为农户,户均拥有山林面积约1.5hm,由于经营粗放,营造与采伐不科学,缺少抚育、施肥、防火和防病虫害管理,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质量不高,林分平均公顷蓄积仅为28.2m,家庭年均林业收入不足1000元。对于国有林,主要以国营林场经营为主,但是,目前全省大部分国营林场历史包袱重,建设资金欠缺,为了维持单位运转,森林经营资金投入很小,普遍存在造林更新不及时、管护不到位、择伐时砍大留小等现象,森林经营管理较为粗放。
总之,大部分森林经营主体由于建设资金不足、新技术应用推广能力有限,森林集约经营程度低,森林质量难以提高。森林资源是数量与质量的统一体, 量与质的保证是森林资源发挥其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效益的基础。因此,为了改善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切实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迫在眉睫。[1]3222222223
2存在的问题
2.1集约经营森林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一是森林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目的认识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责任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生物多样性,因此,他们参与森林集约经营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普遍存在炼山造林,大面积营造以杉木、湿地松为主的针叶纯林等不科学的经营措施;二是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林业建设的认识仍主要停留在量的认识阶段,注重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忽视森林质量建设,对森林质量既无衡量标准和具体建设措施,也未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考核范围,经营者缺少正确引导,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不高;三是长期受森林传统粗放经营管理影响,经营者产生了思维定势,对林业经济效益单位面积产出期望值不高,在粗放经营已能达到心理预期目标时不愿意参与集约经营,在营林管理方面,良种选育、育苗技术、水肥管理、造林、抚育和间伐改造等各环节不配套,经营粗放;四是林农经营规模小,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不高,加之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轻壮年劳动力大部分进城从事了第二、三产业,留在家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在自身条件实施集约经营困难,又不愿意雇人的情况下,参与集约经营积极性不高。
2.2森林经营管理研究基础薄弱,科技成果贡献率较低
全省林业科学研究基础平台薄弱,特别是在集约经营管理森林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创性、自主创新不足,科技成果储备不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林业科研与生产结合不够,科技对林业生产管理的贡献率较低,大部分相关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无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经营科技含量提升。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家对森林经营管理研究资金投入不足,相关的科研成果相对较少;二是林业产业化发展滞后,缺少连接林业科技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发展平台,往往科研机构研制的新技术“养在深闺”,不能及时进行实验与推广;三是森林经营者普遍存在素质差,生产力落后,对科学技术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需求;四是科技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缺少深入农村、农户的技术服务,林农不能及时掌握先进实用的森林经营新技术。
2.3缺少科学经营森林的必要资金与技术
林业生产周期长,前期经营投入较大。实施森林集约经营不仅提高了森林经营管理成本,而且对经营者有一定文化素质要求。江西省为我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经济发展依然比较落后,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素质不高,接收新技术能力不强,因此,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扶持资金有限情况下,林农不仅缺少集约经营森林必要资金,也缺少相应技术,所以实施森林集约经营难度很大。对于林业企业,特别国有林场,职工多,承担的历史包袱重,经济运行困难,在职工工资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技术,但由于缺少建设资金,森林经营水平依然难以提高。[2]
3发展对策与建议
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经营者集约经营森林意识
当前,林业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观念上,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不高。为此,各级政府必须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提高林农综合素质,增强科学经营森林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林农逐渐应用科学、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参与林业建设。
3.2搞活森林经营机制,调动经营者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
搞活森林经营机制,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有利于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林业建设,从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商品林经营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放活经营,取消原
有采伐量、采伐方式和采伐时间约束,以各种鼓励形式促使经营者科学经营、合理采伐,如设立商品林科学经营发展基金,对按照森林经营方案要求,及时抚育、科学间伐、科学择伐、小面积皆伐的经营者,以及大径木、乡土珍贵树种定向培育的经营者给予适当奖励和再生产资金扶持,变原有被动接收科学经营措施为主动实施科学经营措施,从而实现商品林集约经营;对生态公益林应稳定补偿资金筹措渠道,提高补偿标准,确保公益林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得到合理的资金补偿,同时也可通过购买、置换等形式将集体林转为国有林,建立公益性的国有林场,国家承担国有林场日常运行经费和生态公益林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所需的各项经费,从而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水平。
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林农在明晰林权、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合作制、股份制、租赁等方式组建新的林业经营实体,发展林业经营大户。发展林业经营大户,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调动经营者主动参与集约经营森林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改善森林质量。另外,鼓励企业走“公司+农户+基地”发展道路,将林农和企业捆绑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形成林、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壮大林业产业,既有利于弥补林农集约经营森林缺陷,提高其森林经营水平,又有利于企业拓宽和稳定原料供应渠道,增强原料供应能力。另外,积极培育活立木交易市场,规范森林资源流转,使林农可以通过活立木交易市场随时变现自己的林木,也可以将林地转让他人造林,变长期收益为现实收益,有利于调动林农集约经营森林积极性。
3.3编制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明确落实集约经营森林措施
森林经营方案是指导林业生产单位集约经营森林、合理确定采伐量、监测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规划林业建设工程的基本依据。为了做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落实工作,首先应提高和完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确保调查成果能够满足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需求;其次,应积极引入先进实用的森林经营管理技术,采用公众参与式方法,编制高质量的森林经营方案;最后,应强化森林经营方案法律地位,确保经营单位积极参与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有关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3.4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林农集约经营森林
通过政策扶持,在重点林业县交通便利区域建立林业科技示范园,构建集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和推广于一体的平台。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优势为基础,资源优势为支撑,人才优势为保证,将当前先进实用的林业新技术集装在园区内,将园区办成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基地,专业人员技能操作的基地,林业技术培训现场,净化科技市场、推广高新技术成果的辐射源。通过试验观察,样板示范验证科研成果先进性和适用性,取得成功后,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在同类区域进行大面积推广。
3.5推行森林认证,加快科学可持续经营森林进程
实行森林认证制度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我们只有[3]
与时俱进,才能与世界同发展,同进步。江西省由于森林经营企业规模小,且大部分森林为集体林,以林农自己经营为主,至今仍未开展森林认证。因此,为提高全省森林经营水平,今后应通过林地流转方式扩大森林经营企业规模,鼓励其开展森林认证,科学管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与木材利用各环节,实现森林集约经营。
3.6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森林集约经营
为了提高经营者造林积极性,政府应建立林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渠道可从地方财政预算和受益林业发展的部门(如水电部门、森林旅游部门和工矿企业等)提取。基金主要用于营林和林业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如通过贴息贷款、补助种苗费、给予中幼林抚育补助等支持林业经营者。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给予生态公益林林权所有者合理经济损失和用于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资金。
加强林业科研单位和森林经营单位联系,针对森林经营单位最迫切需要的科技需求,通过政府投资,提高林业科研单位技术成果转化率和推广率,推进林业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另外,在技术服务方面,应加强地方林业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深入乡(镇)、村林业科技服务站,通过加强新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切实落实技术人员包村、包片服务林农责任,并实行相关责任追究制。
参考文献:
[1] 石春娜,王立群.浅析森林资源质量内涵[J].林业经济问题,2006,27(3):221-225
[2]黄建华.福建林业科学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3月,第33卷第1期
[3] 亢新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55-262.[4] 师丽华,赵利群等.在中国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势在必行[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 No.1
[4]
第二篇: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江西省森林经营规划纲要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编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纲要》的通知要求,结合江西省森林经营实际,为调整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长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改善林分质量,切实推进全省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充分认识森林经营重要性和紧迫性
森林经营是指从宜林地上形成的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生产活动,包括森林造林、抚育、主伐再更新等重要内容,它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效益的重要措施。搞好森林经营工作,对于调整优化林分结构、缩短森林培育周期,确保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林业普遍存在“重造轻管、重采轻育、重量轻质”的问题,导致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和效益不高,现已成为制约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据统计,全省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3.7%,森林覆盖率达60.05%,位居全国第二。全省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42.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2008年,我省全面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充分利用现有闲臵土地大面积营造森林,至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将达63.0%。因此,在林地利用率空间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加强森林经营,积极提高林木生长率和森林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前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中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二、森林经营现状
㈠森林资源现状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据统计,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5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062.7万公顷,占63.7%,活立木总蓄积35357.2万公顷,毛竹总株数142283.1万株,森林覆盖率60.05%。长期以来,在传统粗放经营管理模式下,重造林、轻管理,虽然全省林地利用率较高,但森林质量较低,主要表现“五多五少二低”。即:针叶林多,阔叶林少,阔叶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9.1%;纯林多,混交林少,混交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22.3%;中幼林多,近成过熟林少,近成过熟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2.3%;单层林多,复层林少,复层林不足乔木林面积的20%;人工林中同龄林多,异龄林少,异龄林不足人工林的5%;乔木林林分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42.1m,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2%;毛竹林单位面积立竹度较低,平均每公顷立竹仅1758株,而且大径竹比重小。
㈡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森林经营意识淡薄、森林经营标准和激励机制缺失、森林经营投入不足,我省现阶段林业生产普遍存在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问题,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1.森林经营意识淡薄
林业的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培育过程。由于对森林经营认识有偏差,普遍存在重造轻管现象。从政
3府层面分析:近些年来,我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多,任务重,主要人力、物力、财力都用在前期造林任务上,无力顾及森林经营。另一方面,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各级政府部门都以造林面积和林木覆盖率为主要指标考核林业建设成效, 很少考虑造林后森林的培育问题,忽视了营造林质量。从经营者层面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省林木所有者大多数是林农,由于林业的回报率低、见效慢,林农对林业收入期望值不高,森林经营意识不强,目前基本沿用原有的传统粗放经营模式,轻给予重利用,只栽不管或栽后管理不到位。
2.森林经营标准缺失
为顺利推进“林业五大转变”,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应制定一整套适应商品林和生态林发展的森林经营标准,指导林业生产。目前,我国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但在如何培育森林资源方面,特别是针对商品林和生态林如何经营管理方面没有较系统的、完善的技术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寻。另外,我省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较完整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和生态监测评价体系,缺少对森林经营的科学评价,无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营措施,致使森林资源处于盲目经营的状态。
3.森林经营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林业重点工程的投入,只考虑了种苗费和前三年的抚育费用,幼林郁闭后的森林经营,没有资金投入。即便如此,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也仍然不足。县级林业部门负债多、负担重,育林基金大都成了“育人基金”。地方财政对林业的投入有限, 有些重点林区县甚至从林业部门挖走部分育林基金。江西省属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省份,林农是森林经营主体主体,经济的不宽裕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森林经营中,而且,国家、省、市对森林经营也没有投入专项资金,因此,森林经营难以开展。
4.林业现行政策束缚了森林经营的开展
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现有采伐管理政策极大地影响了林木抚育间伐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一是木材采伐限额指标直接影响了抚育间伐能否开展。目前的森林采伐限额对木材利用做了必要的规定,但就如何改善林木结构,如何有效地开展林木抚育间伐,提高林分质量缺乏应有的手段和措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造林抚育工作的开展;二是间伐材的“一金两费”征收导致经营者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从而直接影响抚育间伐开展的力度和积极性;三是国家启动的各类林业建设项目和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 缺少对森林经营的扶持。
四、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㈠指导思想
高举“生态产业,绿色富民”旗臶,围绕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以郁闭度达到0.2以上、具备经营条件的乔木林(不包括竹林、经济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灌木林)为主要建设对象,以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为主要经营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健康发展、森林多功能的充分利用、人工林集约经营等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模式和技术,树立起森林经营理念,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森林经营,促进全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㈡建设原则
⑴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 ⑵坚持依法限额管理、凭证采伐的原则; ⑶坚持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原则; 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的原则 ⑸坚持以技术规程为指导、可持续经营的原则。㈢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对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进行中幼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加大培育森林资源力度, 积极推进分类经营,不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地生产率,使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达到双增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第一阶段目标
至2015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3.第二阶段目标
至2020年,将对全省
公顷中幼林进行抚育,公顷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基本实现中幼林抚育率达到50%以上,低产低效林改造60%以上,森林年生长率达,单位面积蓄积量达。
五、森林经营主要任务与重点
㈠主要任务与重点 1.中幼林抚育
对
公顷的商品林和
公顷的生态林进行中幼林抚育,抚育措施包括砍杂、除灌、间伐等措施。
2.低产低效林改造
对
公顷的低产商品林和
公顷的低效生态林进行改造,改造的措施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
㈡主要措施
依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对生态林主要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从而逐步优化森林结构,将针叶纯林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将同龄单层林改造为异龄复层林,并由一次性皆伐、人工更新改为按目标径级分年择伐、天然更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经营。对商品林主要采用集约经营理论指导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重点是选用优良品种,加强森林经营,重点是清除杂灌、控制林分密度,从而提高林木生长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
1.中幼林抚育
⑴商品林抚育:在林分未郁闭前,重点是以清除杂灌、除萌等为主的抚育措施;在林分进入郁闭后,重点是以除萌、间伐为主的抚育措施,重点是伐除林内霸王树和无明显培育前途的林木及病腐木、枯立木、空心木、丛生萌芽条。根据林分密度状况疏伐对目标树生长有影响的其它有林木,每亩保留目的树150-200 株;5-8年后,进行一次疏伐,每亩保留100-120株;到林龄30年时,再进行一次密度调整,每亩保留40-80株。
⑵生态林抚育:生态林抚育重点是通过卫生伐、透光伐等措施清除林分内病腐木、枯立木和不具培育前途的林木。
2.低产低效林改造
低产低效林改造包括补植改造和更新改造两种方式。⑴补植改造
低产林补植改造以补植目标树为主;低效林补植改造以补植阔叶树为主。
⑵更新改造
商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速生树种为主,实行小片混交;生态林更新改造营造树种以阔叶树为主,实行带状混交或品形混交。
六、创新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机制
㈠完善林业建设政府目标考核机制
⑴在原有森林覆盖率指标的基础上,将森林质量同时纳入政府业绩目标考核体系中,提高森林集约经营度。
⑵建立森林资产评估师考核机制,推进森林资产评估市场建设,完善活立木市场机制,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⑶政府以无偿投入、低息贷款等方式加大林业项目建设投入,并积极推进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力支持林权抵押贷款。
⑷鼓励通过森林资产流转、拍卖方式,发展林业民营企业,实现林业规模经营,促进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⑸依据新形势下林业建设新任务,改革完善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综合监测体系,制定完善适应生态林、商品林森林经营标准。
⑹以法制林,强化管理。要真正将森林经营纳入法制轨道,达到管理规范,突出开展好扼制“四乱”为内容的专项打击,对破坏森林经营的人和事,必须坚决打击制裁.决不姑息。
七、保障措施
㈠把森林经营与发展林业放在同等位置
增加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前提,开展森林经营是取得森林效益的手段,两者不可偏废。在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中,要充分体现森林经营在现代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森林经营是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提高林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把森林经营与林业发展摆到同等重要的位臵。在林业生产计划的安排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列入其中;在林业考核内容和检查验收上,把森林经营项目和效果作为重要考核目标。
㈡加大宣传力度,典型示范
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大力宣传营造林生产“管重于造,三分造,七分管”的思想及全省各地营林生产的先进经验和模式、典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营林意识和自觉性,使营林重要的思想深入人心,让森林经营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在林区各县树立起近多个森林经营典型,在典型示范中把一些成型配套的管理技术、经验和模式在典型内组装,将其作为森林经营示范现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农积极参与森林经营活动。㈢创新森林经营政策机制
在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的同时,对现有林业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包括林业分类经营制度、森林分类区划调整、产业政策的完善、采伐限额管理方式、投资机制的确定等等。在各方面体现开展森林经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㈣增加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
按照森林经标准体系的要求,对现有分类经营中不合时宜的规程、标准,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建立一套符合现林业要求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商品林培育技术规程及指标体系、以及森林经营主体经营方案及作业设计规程、森林经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等。
㈤加大对林业的政策扶持
一是稳定和完善林地使用制度,赋予和保障使用者长期而稳定的林地使用权。允许林地使用权自愿、有偿、合理流转。鼓励和引导林农、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二是切实减轻林农税费负担。三要不断完善木材交易市场,打破木材独家收购或地区保护,实现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使木材生产者多得益。四是各级政府要尽可能增加生态建设投入。增加政策性贷款,延长贷款期限,加大贴息幅度,发放造林补助,吸引社会投入。
㈥增加对森林经营的资金投入
森林经营培育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建议在今后的林业建资金计划安排中,把森林经营列入专项投资,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要对国有林场加大扶持度,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森林 经营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篇: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对策
论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其对策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本文根据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将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公益林及人工林,同时,描述了以上三种森林的质量状况,简略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从高新技术的使用及参与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有的放矢,综合提高、全民参与机制的建立、建立土壤数据库,、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及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面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对策做了相应阐述。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发展;天然林;公益林;人工林
森林被喻为地球的“心脏”,每天约消耗掉39.9亿吨二氧化碳,泵出27.9亿吨氧气;森林就像一个天然的屏障,竭尽所能的减少如二氧化硫、有害菌及微生物、噪音、粉尘等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还担负着环境气候的调节、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持物种丰富度的生态责任;除此之外,它还为人类提供木材、药材、果类、草料等生产生活材料。然而,近25年来,全球森林面积消失了120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领土面积还大近三分之一。地球已经开始“心力衰退”:气候异常、物种减少甚至有的可能已经灭绝、水土侵蚀及水土流失等现象愈发突现„„。如何保证森林在维持自身小系统和大循环平衡的前提下提供人类必须品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讨论研究的热点,而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及焦点已经上升到亟待解决的新高度[2]。
森林可持续经营定义:就是为了获得森林在质量和数量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的同时持续地满足人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而采取的经营措施[3,4]。
1.中国森林现状
1.1 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
森林资源第八次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总体是呈现出数量和质量双增长的阶段。
[5]虽然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一直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一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发展国,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以毁灭林地方式进增加农业耕地面积;二是我国是封建君主社会,历代君王及权贵都会首选大径级有价值的木材兴建土木;朝代更替,耗用大量原始森林制造冷冰器。据中国林学会回推分析,到2000年前的汉朝时期,森林覆盖率已经降到50%以下,而到明末清初时,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21%【6】;三是近代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两国的战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也耗损了大量森林。70年代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6%。从古至今,虽然历朝历代也有对森林进行过保护,也进行了营林,但终究经验不足,认识不深,森林的缓慢增长难敌森林破坏的进度。1.2 中国森林质量概况
中国森林质量总体较差,本文根据森林的生境脆弱程度,将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公益林及人工林。
我国现有天然林分布不均,破坏程度高,北方大径级高价值的林木已经所剩无几;南方则以中低产林改造为“合理”借口,将可触及的天然林或是皆伐或是择伐,导致除了远不可达的林地之外,人力可及范围内的天然林基本都遭受了破坏。最终,影响和降低了整个天然林的生态作用[7]。
公益林作为保护脆弱生境的天然屏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旨在对公益林进行保护及开发。但目前,法律及保障措施都还不健全,很多距离村庄近的公益林被盗伐;补偿机制只针对数量补偿,没有进行质量补偿;公益林中天然林占比少,树种少,组成简单,有些地方没有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乡土树种,导致造林不成功。再者,我国公益林经营管理粗放,没有根据其功能进行适宜的经营措施,同时也缺少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当下,我国公益林承担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已经超出了自身创造的能效。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措施来迅速提高公益林的综合效益,是比扩大面积更实际和更突出的问题[8]。
人工林作为近十年来林业发展的功臣,为我国的林业及林业产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快速发展之下的环境生态等问题就暴露了出来:采伐周期短、纯林面积过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弱[9]、经营方式粗放,采伐方式单一,基本是皆伐、清山整地方式不佳,导致土壤养分只有输出,而后果就是不停的施肥以维持表面地力、过分注重生长量,而忽视环境的自然演替,导致人工林内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群落类型少、土地退化、土壤板结,病虫害越发严重。以上的情况带来的经营结果就是人工林的单位面积产量越来越低,而且,由于长期单一树种循环种植,导致树种的抗逆性减弱。会影响干形、及通直度,最终导致材质差。
2.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对策
10]2.1高新技术的使用及参与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
如今,世界各国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投入都有所增加,林业领域所使用的高科技也越来越多。都致力于节省人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干扰、提高森林的生态作用及产量。在调查和监测方面,有通过对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来对森林进行资源判读、林木树高模型建立、生长量调查等[11];随着无人机的产生,林业调查中,如火灾监测、森林资源调查、伐区调查、森林结构、病虫害等监测等都已广泛使用无人机;在外业调查中,全站仪、MINI超站仪、三维激光测树仪等高精仪器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为外业调查提供了便利。但由于以上技术还不够成熟,还不能达到林业工作者要求的程度,比如遥感影像数据成像过程中干扰情况去除、无人机续航、全站仪体积大、重量高、精度有限、MINI超站仪中心位置的变化会引起误差变大、没有输入功能等问题有待解决[12]。目前,针对国内森林资源方面的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13]。想要实时监测和提取某森林的信息情况也还没有实现,因此,在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高科技经营必然替代粗放经营模式,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北斗、高分三号的分辨率都非常高,可达到1m。如此高精度的数据,完全可以满足全国范围内林业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该数据库一旦建立,那么,森林资源监测就会24小时进行,与GIS结合后,不仅可以呈现实时森林动态图,还可对森林动植物、生态环境、土壤、自然灾害、人为破坏、森林质量进行对比监测。以达到林业信息一体化,为林业管理者提供造林、经营、管护、采伐决策支持,同时,也为较正我国当前的林权证提供数据保证。也为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14]。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建立耗时大、工期长,但受益面广、是一劳永逸的工作。2.2 有的放矢,综合提高
针对当前我国天然林、公益林、人工林的问题,要从经营技术和管理方法、科技投入、健全法律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能。
天然林现在是全面禁止采伐。这样一来,天然林基本就被边缘化了,只要没有人去乱采伐就行。但实际上,对于当前我国天然林质量如此差的现状,放任不管是不行的。要进行适当的人为干预,对此,要对天然林进行全面勘查,这就需要借助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帮助。将天然林根据质量标准划分等级,根据等级区别,将质量最差的天然林由近及远进行清理采伐,伐去死的、病的、差的植株,补种优势树种或乡土树种。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标准、配套法律,防止出现早些年的中、低产林改造时,将好的天然林当成差的以谋取利益。当然,要进行这一巨大工程的前提是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天然林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却是势在必行。在天然林经营过程中,利用GIS及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可视化目标数林分作业辅助设计系统[15],同时建立天然林林地档案信息,并制作出每株树的位置图以统计林分,模拟系统可进行树种标记、非保留木采伐及更新标记,为天然林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对于公益林,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安全成为时代主题。如何营造稳定的、健康的、合理的生态林成为关键。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大,木材供应严重不足,如何使公益林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供木材产品也是重要课题。首先要提高公益林质量和数量就要拉大缓冲区,增加横向和纵向补偿,使公益林自身造血。同时,科学种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及草本,实现生态系统稳定均衡,以达到人们赋予该公益林的生态作用。其次,要增大树种结构,根据公益林所处位置和承担的功能不同,进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如补植、去病株、促根、矮化、去枝丫、施肥、防火等,优化景观以达到优美及独特性[16];再次,加强和规范法律,减少偷伐盗伐及自我毁林及烧林现象;最后,我国对于公益林树种的遗传改良方面研究当前还是较少的,要加强针对多功能防护树种的研究,尤其是加强乡土树种抗逆性及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引种驯化实验,提高遗传多样性的探讨理论研究等,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公益林树种基因窄化问题,推动公益林快速、可持续发展[17]。我国人工林的发展迅猛,但问题重重。就轮伐期问题来讲,在原产国澳大利亚,桉树轮伐期相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长的,浆材最早皆伐年龄在10年,最晚20年;锯材最早皆伐年龄 为25年,最晚为45年[18]。根据经营需求,浆材在种植过程中不进行间伐,而相反,为了获得大径材,锯材一般都会进行两次间伐。澳大利亚桉树采伐时,以获得浆材为主的林木平均蓄积量为206.5立方米/公顷,以获得锯材为主的林木平均蓄积量(含间伐蓄积量)为499立方米/公顷。而中国桉树,除广西钦州某公司的桉树是以制浆为主,其他大部分公司的木材则是为了做锯材,但皆伐年龄基本为5年,皆伐时的平均蓄积量115立方米/公顷,明显低于澳大利亚。两国的林业发展状况说明,澳大利亚为了更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及地力,采用了长轮伐期经营方式,而国内为了利益最大化,采用有赚即采的经营模式。
对于轮伐期的问题,有学者表示,桉树在中国生长期如果延长,即会空心。对此,为什么在原产国不会,在中国会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是不是品种问题?会不会是一种病?也可能是经营管理问题„„总之,经营期需要延长是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因此,应该加大科研投入,找到和解决增大轮伐年龄的症结。对于当前我国木材资源匮乏的现状,一刀切的将采伐年龄提高到十年或几十年,是非常不现实的,但循序渐进这一原则是可行的。另外,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采伐作业的指导、监督和验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乱伐及过度伐的查处,同时,取缔非法收购窝点及加工场所
[19]
。在南方,人工林种植范围虽在营林规划里有明确规定,超过35度的坡度不可以种植人工林,但综合前几年的外业调查来看,40度以上的人工林经营都是常有的事。因此,规范种植也是未来人工林发展必须要做的事[20]。根据我国南方山地的特点,在坡度较大,山体2/3以上的部分种植乡土阔叶树,营造近自然林,山体以下种植人工林,进行一山两经营,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及起到对林地内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作用。同时,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可以考虑林下种植,如草药或者禾本植物,以增加土地利用率,实现多功能林业及近自然林的协同发展。再次,加强调研和科研,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一旦有新品种,就会一股脑的种植新品种,不考虑实地情况和立地条件,导致造林不成功。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立地条件等建立林业科学研究产业基地,找准品种,适当营造,以观后效,如不适宜则及时调整,像美国罗斯福防护林的建造一样,在种植中校正修改,改造自然的同时顺应自然才会得以成功。2.3 全民参与机制的建立
林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环境可持续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林业资源在改善人们生活居住环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是林业资源间接和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林业建设的主力军
[21]
。要动员全民参与林业发展的主流中来,让人们认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增加全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做到全民参与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在公共宣传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切身体验环境优美带来的生活享受,从根本上转变“与我无关”的观念。二是民众参与政策决策。在制定有关林业政策法律时,能听从广大民众代表的心声。三是从教育角度,提高全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林业基本常识。四是实施森林认证。森林认证过程是公众参与的过程,进行森林认证本身可以提高林木的附加值,也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企业形象,同时,提高 了林业单位的经营水平。2.4 建立土壤数据库
根据研究角度不同,有人将土壤定义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促进动植物生长、维持环境水平、保护生物健康的能力[22],也有人认为土壤健康问题不单纯是土壤本身,还应纵观地上植物的健康[23]。可见,土壤的健康状况与林木健康是息息相关的。在当下,全社会对木材的需要日益加大,如何维持土壤地力显得尤其重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高对土壤的监测、管理与利用,是林业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佐证[24]。我国尺度较详细和功能较齐全的1:100万的土壤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成的[25],并利用GIS,将土壤属性与空间数据图斑合理连接,进而实现土壤空间与属性数据库的连接[26-27],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长期跟踪的数据与之对比。因此,在建立森林数据库的同时,补充土壤数据,只有不断的进行内容添加及更新,才能不断的完善土壤数据库。再次,建立土壤处理实验室,并优化处理方法及降低测定费用。我国没有土壤测定标准的实验室,只有根据客户需求简单测定的土壤检测机构。因此,应该建立实验标准,为土壤规范化检测和评价做依据。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2.5 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使用可以有效缩短培育周期、提高繁育质量和速度、增强抗性等,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林业领域对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及木质改良方面转基因技术研究正在进行,并有了突破性进展[28];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定位方面的应用等也在进行,并将在遗传鉴定、优良品种定向培育与培养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9]。因此,大力发展生物工程如细胞遗传变异及染色体倍性理论研究等在林业中的应用,加大基因工程及分子遗传领域的经费投入都是生物技术工程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将会为我国实现林业集约化经营和培育做出巨大贡献。2.6 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什么样的森林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对于这一问题,当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令人信服的量化标准和评价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在景观和林分尺度建立了很多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组织结构力指标、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与抵抗力指标、森林生态系统交通指标、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指标和林地环境指标[30-33],但绝大多数成果停留在建立标准和指标体系上。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可持续评价方法是林业可持续经营过程中,经营质量和经营效果评测手段,是制定和调整经营计划的依据,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适合我国当前情况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3.结论
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作重而道远,需要根据中国环境脆弱程度的实际情况重新划分林种,再根据林地类型采取适当的经营措施及管理手段,有效利用高科技如3S与生物技术等的辅助及支持,建立完备的森林与土壤数据库系统,以便全面掌控林业资源信息,同时也为未来的科研和决策做技术支持。加快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 杜文涛.科学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实现东北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吉林农业,2013(12):30-30.[2] 吕彦彬.探究如何改变长久利用到林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3] 徐斌,张德成,胡延杰,等.世界林业发展热点与趋势[J].林业经济,2013(1):99-106.[4] 郭峰.北沟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2009-2013)[G].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2014.[6] 中国林学会.中国森林的变迁[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7] 马威.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15.[8] 沈国舫.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1):10-18.[9] 李秀启,陈吉山.论混交林的优越性[J].林业勘查设计,2006(2).[10] 康庆江.森林资源管理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J].林业勘查设计,2014(3):16-17.[11] 冯仲科,黄晓东,刘芳.森林调查装备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5, 46(9):257-265.[12] 解明星.MINI测树超站仪的研制与技术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13] 郭雅丽,关锐,陈勇.基于“GIS”的森林资源变化分析[J].科技资讯,2007(8):183.[14] 庄莉.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15] 巫志龙.天然针阔混交林择伐生态影响及作业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16] 杨应祥.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J].防护林科技,2014(3):124-125.[17] 韦菁璐.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途径探讨[J].大科技,2015(15).[18] Australia’s plantation log supply 2015–2059.[19] 郭宪波.科学合理采伐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途径[J].城市地理,2014(10):22-22.[20] 徐红梅,汤景明.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2013(1):34-37.[21] 宇文思名,张渊,胡绪垚.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展望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 2013(1):24-24.[22] Doran J W, Salfey M, Pankhurst C,et al.Defining and assessing soil health and sustainable productivity [J].Biological Indicators of Soil Health, 1997,35(3):1-28.[23] Van Bruggen A H C, Semenov A M.In search of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soil health and disease suppression[J].Applied Soil Ecology,2000,15(1):13-24.[24] 吴克宁,张雷,吕巧灵,等.基于MAPGIS建立中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土壤通报,2008,39(3):475-479.[25] Shi X Z,Yu D S, Warner E D Soil database of 1:1000000 digital soil survey and reference system of the Chinese 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oil Survey Horizons,2004, 45(4):129-136.[26] 张定祥,史学正,于东升,等.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的基础[J].地理学报,2002, 57(s1):82-86.[27] 张定祥,潘贤章,史学正,等.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土壤通报,2003, 34(2):81-84.[28] 樊传庆,赵国敏,郑志辉,等.浅谈生物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 2013(11):19-19.[29] 祝剑峰,李芬.生物技术在现代林业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5):67-67.[30] 马克明,孔红梅关文彬,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一与方向[J].生态学报,2001,21(12):2106-2116.[31] 袁兴中,刘红,陆健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627-629.[32] 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8-37.[33] 陆元昌.森林健康状态监测技术体系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I):20-25.
第四篇: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对策研究
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对策研究
杨 林1,梁玛玉1,陈宏刚1,郝英春1,胡敏锐1,汪俊2
(1.国家林业局西南航空护林总站,云南 昆明 650021;2.河南省森林航空消防站,河南 郑州 450003)
摘 要:本文介绍了南方森林航空消防现状,分析了影响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的因素,在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安全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航空领域安全理论、管理经验及法规措施,提出了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森林航空消防;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南方林区;对策;研究 研究背景
森林航空消防是利用飞机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和扑救的一种手段,是森林防火的重要手段,是现阶段我国最为先进的防火、灭火措施。西南航空护林总站(以下简称总站)是一支服务于南方林区的专门从事森林航空消防的队伍,始建于1961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林业局直属的司局级事业单位,下属有普洱、保山、丽江、成都、西昌、百色六个航空护林站(以下简称航站)。近年来,总站实施了“东扩”战略,业务范围延伸到了中南和华南地区,在广西柳州市、梧州市,贵州省贵阳市,四川道孚县,云南省昆明市、大理市,江西省九江市和河南省洛阳市建立了森林航空消防基地,并多次派飞机临时到广东、湖南和重庆等省市执行扑火任务。2007年,江西、河南两省相继建立航空护林站并开展了森林航空消防工作。2010年,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印发了《森林航空消防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总站负责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森林航空消防工作。2010年秋冬季和2011年春季,在国家森防指的关怀下,在广东省森防指的努力下,总站在广东省的清远和梅州两个基地正式开展了森林航空消防工作,为广东省成功举办亚运会,实现“平安亚运”作出了应有贡献。2011年夏季,总站在重庆市也正式开展了此项工作,为重庆抗击严重旱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南方森林航空消防护区范围已扩大到171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7.8%),是10年前西南航护面积(76万平方公里)的2.25倍,是目前北方地区航护面积的2倍左右,航期也由过去一个春航发展到春、夏、秋、冬四个航期,业务手段由过去以Y-
5、Y-12等固定翼飞机巡逻报警为主发展为现在以M-
26、K-32和M-171等大(中)型直升机吊桶灭火为主,使森林航空消防真正成为南方森林防火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航空消防具有火情发现早、报警快、扑救及时、效率高、收益大、机动灵活等特点。特别是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的偏远林区、原始林区和 1
自然保护区实施森林航空消防,作用更为明显,优势更加突出,有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由于森林航空消防又属通用航空范畴,是租用通用航空公司飞机来执行任务,一般在中空(距地面1000-7000m)、低空(距地面100-1000m)和超低空(距地面5-100m)高度作业飞行,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很可能机毁人亡,损失无法估量。因此,森林航空消防是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尽管总站自建站以来未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但近年来随着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加剧,全球气候异常,恶劣天气增多,火情频繁发生,森林航空消防飞机处置森林火情的次数和参战重大森林火灾的机率加大。同时,随着航期的不断延长,航护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建航站的不断增多,南方森林航空消防的航期、范围和站点较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都要大、都要多,航站从业人员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常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些因素致使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温家宝总理2006年1月23日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搞好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是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并加以研究的问题。影响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的因素
南方森林航空消防现行模式是航期总站租用通用航空公司飞机,将飞机放在指定机场,由下属航站或基地统一使用和管理,航站(基地)对飞机有调度权,机组根据航站飞行计划与航站观察员一起共同完成森林航空消防飞行任务,飞行安全、技术操作、飞行地面保障、油料供给、飞机警卫、飞机维修、通讯导航、消防以及机组人员食宿、进退场车辆由通航公司负责。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影响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观因素也就是人为因素,其主体包括航站和通航公司两个,通用航空公司本身对安全生产要求非常严格,体系非常完善,这里不多强调,本文主要分析航站自身方面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飞机因素、火场因素、气象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所有影响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因素中唯一的主观因素。可能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航站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措施不落实,一些措施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没有得到认真执行,航站调度人员在安排飞行计划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存在随意性,导致一些飞行计划在执行阶段出现达不到放飞条件飞机放飞出去,飞机中途反航或灭火方案出现偏差等情况;二是航站安全生产责任不到位,基础工作薄弱,管理混乱,违规操作,准许无关人员乘坐飞机,乘机人员不按安全规定乘机,观察员和机组人员在执行航空直接灭火时不按照操作规程来作业;三是新到南方林区执行任务的机组缺乏森林航空消防飞行经验,特别是缺乏机降、索降、滑降、吊桶灭火经验,由于通用航空公司平时没有上述科目的训练时间,执行任务的机组往往临阵擦枪,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安全问题。
2
2.2 飞机因素
飞机是开展森林航空消防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飞机就谈不上森林航空消防。因此,飞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森林航空消防的安全生产。首先,从机源和飞机现状来看,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市场还不成熟,发展水平较低,适合在南方林区作业的飞机数量少,机源紧张,机型难以选择。现用于南方林区的机型主要有M-
26、K-
32、M-171直升机和Y-12固定翼飞机。其中直升机主要用于航空直接灭火,固定翼飞机主要用于巡护和火场侦察。Y-12飞机为国产飞机,其性能相对过去使用的Y-5飞机要好,基本能满足在南方林区巡护和火场侦察的需要。而M-
26、K-
32、M-171直升机是俄罗斯生产,性能较过去常用的M-8直升机要好,能满足南方林区吊桶灭火的需要,但在南方高海拔林区,飞机性能会大大下降,也会制约飞行安全。2.3 火场因素
火场是森林航空消防的主战场,无论是日常巡护发现森林火情还是根据地方防火部门的请求,专门侦察火场、或对火场实施机降、索降、滑降和吊桶灭火时,飞机都要在火场上空或周边飞行作业。由于南方林区发生的森林火情往往地处偏远山区,通常山高林密、地形复杂,给飞行带来一定难度;同时森林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致使火场上空及周边能见度较差,视野不好,影响飞行。另外,飞机在火场上空作业时,受森林燃烧产生的强对流和火场小气候的影响,飞机较为颠簸,容易造成飞行人员身体不适,而且森林燃烧会消耗掉大量的氧气,致使火场上空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如果飞机超低空进入作业时,很容易使飞机发动机缺氧窒息,造成空中关车的严重后果。2.4 气象因素
气象与森林航空消防的关系十分密切。飞机从起飞到着陆,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由于森林航空消防使用的机型较小,通常在中低空飞行,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气象因素是一个影响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所有气象要素中,云、能见度和风是影响飞行活动最经常的三个要素,在此着重谈谈。
2.4.1云对飞行的影响
云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和(或)冰晶共同组成的可见聚合体,其底不接触地面。云的多少、高低会直接影响飞行。对飞机起降和低空飞行影响最大的云主要是对流云和低云(包括浓积云、雨层云和各类低碎云),这些云高度低,对流强烈,常常造成飞机积冰、飞机颠簸,强烈风切变、雷击和冰雹,成为飞行障碍甚至危及飞行安全。同时还会造成飞机左右剧烈摇晃,操纵困难,仪表失灵,这既使飞行员紧张疲劳,又使飞机无法保持平衡状态,还使观察员无法正常观察火情。低云、对流云、高层云能造成恶劣的能见度,一般在几十米以下,易造成飞行员错觉,影响目视飞行。2.4.2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
能见度是指正常人的视力,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将目标物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最大距离。能见度是决定飞行活动的最低气象条件之一,是决定开关机场和 3
发布危险天气通报和警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飞机起落要有1.5km以上的能见度,机场能见度太差,就可能发生事故。影响能见度的气象要素主要有雾、霾、烟幕、沙尘暴、吹雪等。当机场有雾时,会严重妨碍飞机的起飞和着陆,处理不好,还会危及飞行安全;当火场有雾和烟幕时,对侦察、空投、摄影、摄像及航空直接灭火等活动有影响。由于护林飞行以目视飞行为主,在巡护飞行中,有霾天气会使飞行能见度变差,还易产生偏航和迷航,飞行观察员也难以判断是森林火情还是生产用火。2.4.3风对飞行的影响
风是指空气相对于地表面的水平运动。危害飞行安全的风主要是侧风、顺风、大风和“恶风”,但阵风、风切变、下沉气流、上升气流和湍流也是危害飞行安全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森林航空消防飞行必须考虑风的影响。飞机的起飞与着陆通常选择逆风进行。顺风起降,会使地速增大,增长滑行距离,容易冲出跑道。侧风条件下,两侧机翼受力不均,不易保持平衡,会使飞机产生扭转和倾斜,甚至冲出跑道或倾斜旋转而折断机翼、起落架。阵风的影响有时比侧风大,会引起飞机强烈的颠簸,这种小范围不规则的运动,在飞行的各个阶段都是非常危险的。在飞机起飞或着陆时,风的突然变化,可能使飞机失去控制,还会影响下滑曲线,使目侧偏高或偏低;在飞行中,风的突然变化会使飞机颠簸,机内各种仪表指示往往要落后一些,给操纵飞机带来困难,影响飞行安全。
除上述因素外,降水、气温、雷暴和冰雹等对飞行也有影响。降水会使飞机滑跑距离增长,使能见度降低,影响正常飞行;气温高低可改变发动机的推力,影响空速表、起落滑跑距离等;雷击、冰雹常使飞机失事。2.5 地形因素
南方林区特别是西南林区地形特别复杂,属于青藏高原体系,横断山脉支系,区内山高谷深,地形起伏较大,最高点在四川省境内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m,最低点在云南省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m,平均海拔在2000 m以上。由于区内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差较大,地形切割强烈,高山河流纵横,地形条件极为复杂。因此,不仅给森林航空消防飞行带来困难,而且对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要求极高,很多已习惯在平原地区作业飞行的机组来到西南林区,由于飞行高度较高,空气缺氧,飞行员很难适应这种环境,都感到飞行难度较大,特别是在执行机降、索降、滑降和吊桶灭火任务时,为了完成航站交给的任务,常常要对一些海拔较高的火场进行航空灭火,难免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西南林区地处边疆,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交界,国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这些国家经济欠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粗放,生产生活用火习惯落后,火源管理不严,常常引发森林火灾烧入我国境内。为此,森林航空消防飞机还要常在边境地区侦察火情和灭火作业,而边境一线往往由于山水相连,林村交错,地形较难判断,飞行难度较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3 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影响南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的因素,结合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安全生产经验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航空领域在安全生产方面好的做法,4
提出以下几点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措施和建议。
3.1搞好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站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自觉性
总站和各航站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要明白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森林航空消防事业的兴衰和全站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森林航空消防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是要加大安全宣传教育的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通过召开会议、网站宣传、组织培训、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要把安全宣传教育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把安全宣传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常抓不懈,努力在单位内部营造“安全文化”,增强职工做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使安全生产形成每个职工的潜意识和自觉行动。三是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形成全体职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同时,要借助宣传教育,认真研究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和具体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职工,在单位内部形成环环相扣的安全责任网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3.2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机构
总站和各航站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生产机构。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以及《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抓好落实,建立单位、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即总站的总站长、航站的站长、机关各处(室)的处长(主任)是总站、航站、处(室)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负总责,要把安全与生产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要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同志。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把安全指标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本着健全安全生产机构,强化安全管理的原则,总站必须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各航站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3.3 强化安全生产措施,稳妥实施森林航空消防飞行
森林航空消防是一个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生产过程就是使用飞机发现和扑救森林火灾,整个生产过程主要是在空中完成,任何差错漏洞都可能危及飞机和人员安全,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要在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安全高效。3.3.1飞行组织阶段
在这个阶段,调度员要根据社情、林情、火情、天气情况和卫星林火监测情况等,综合应用西南总站管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认真分析,科学制定飞行计划,精心组织飞行。同时,严格执行“三不放飞”原则(即:低于天气标准不放飞,飞机状态不佳不放飞,飞行员身体状态不好或是情绪不稳定不放飞),严把放飞关,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要严格掌握乘机人数和飞机装载物资的重量,禁止安排与森林航空消防无关的飞行,与森林航空消防无关的人员严禁乘机。因 5
工作需要乘机的人员,必须经过航站和有关单位政审后方可登机。登机前调度员和观察员应向乘机人员宣传《西南森林航空消防乘机安全需知》,并要求乘机人员在乘机期间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携带危险品、枪支弹药登机,自觉接受检查,自觉维护登机和机内秩序,不准吸烟、随意走动和乱动飞机上的设备。3.3.2飞行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观察员和飞行员要遵守有关空中管制规定,应按计划航线飞行,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变航线飞行,同时飞机不得进入国境线我侧10km以内飞行,发生森林火灾需要侦察或实施航空直接灭火时,由航站报所在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批准后方可实施。另外,必须严格掌握返航标准,达到返航标准必须迅速报告调度指挥中心并立即返航。固定翼飞机的返航标准为:低云量大于5个以上,云底高度600m以下,能见度小于5km;直升机的返航标准为:低云量大于7个以上,云底高度300m以下,能见度小于3km。若遇其它特殊情况,比如飞机故障、天气突变恶劣、临时禁航、机组人员身体不适等也须返航。森林航空消防飞行应根据任务的要求、地形和使用机型来确定飞行高度和方法,速度在200 km/h以下的飞机距地面障碍物不得少于50m,速度在200 km/h以上的飞机距地面障碍物不得少于100m。飞机返航落地的备份油料不能少于30分钟。3.3.3航空灭火阶段
在这个阶段,观察员必须严格按照总站制定的《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西南森林航空消防直接灭操作规程》、《西南森林航空消防飞行观察操作规程》等,与机组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掌握好开展航空直接灭火的条件,避免安全事故。一是航空灭火作业中要严格掌握水源条件和火场作业条件,尊重机组人员意见,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强求机组人员执行飞机难以承担的任务。二是直升机在开展吊桶灭火时,最低天气标准为:直升机距云底的垂直距离不少于100m;平原地区能见度大于2km,高原(山区)和丘陵地区能见度大于3km;逆风风速应小于20m/s,侧风风速应小于10m/s,顺风风速应小于5m/s。三是存在下列因素时,直升机不宜实施机降灭火,如:气温高,飞机加油超量;航路天气不符合飞行条件,有雷暴区、结冰区、云底高在300M以下,碎云量7个以上,能见度2KM以下;降落点难以选择,距火场较远。四是直升机在野外起降时应选择净空条件好、场地坚实平缓、便于起降的地方,且起降场地的长宽不得小于旋翼直径的两倍,相邻两个起降点间隔距离应大于旋翼直径的两倍,跑道长度通常应大于机身长度的4倍。五是需要对火场实施机降灭火时,起降场地应选择在火场上风方向,直升机着陆后不关车,且距离火场边缘不少于300m;若着陆后关车,起降场距离火场边缘不少于2km,禁止机组离开直升机。六是侦察火场时,飞机可沿火场边缘保持目视飞行,不准进入浓烟中或烈火上空低空飞行。七是机降队员在机、滑(索)降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安全登机、乘机和离机。
3.4 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航站人员和设备安全
航期是总站和各航站工作最繁忙、最紧张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发生安全事故的时期。因此,航期中要提高警惕,加强人员和设备管理,经 6
常对业务设备检修与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转。一是对森林航空消防业务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尤其是在防火高峰期和处置重要火情期间,禁止私自外出、酗酒和留宿,确保人员随时到岗就位;二是完善森林航空消防业务设备使用的管理办法,对滑降、吊桶、通讯、办公设备和车辆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确保随时处于良好状态;三是对森林航空消防车辆实行统一管理,专人驾驶,做到驾驶员与车辆相对固定,确保车辆处于良好状态,保证航期业务人员进退场交通安全。
3.5 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搞好安全生产监督和检查
安全生产重在防范,贵在落实。总站和各航站要认真搞好安全生产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本单位、本部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完善防范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二是要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每年开航前要对本单位内部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自查,查找易发安全事故的每个环节和每个地方,一旦找出漏洞和隐患,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整改;四是对责任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要严格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五是航期中,总站要及时派出工作组对各航站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对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和部门,责令整改,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总站要作出严肃处理,对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和通报批评。
参考文献
[1] 吴卫红主编.西南森林航空消防培训教材[M].昆明,2004:1~213 [2] 刘洪诺主篇.西南航空护林志[M].昆明:民族出版社,2005:143~170 [3] 郑林玉,任国祥主编.中国航空护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5~172 [4] 王迎新主编.航空安全与航空事故范实用手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1~292
作者简介
杨林,男,汉族,1972年6月出生,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森林航空消防工作,现任国家林业局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林学会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林业局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电话:0871-6273317 传真:0871-6273317 电邮:kmyanglin@126.com 通讯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青年路253号,邮编:650021 7
第五篇:江西省县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定20060610修改
江西省县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
技术规定
(试
行)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
2005年6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为科学编制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参照原林业部《国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原则规定》(1996),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
编制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我省林业在全国率先跨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要求,指导县(市、区)科学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全面实现分类经营,努力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是编制中长期林业发展规划、进行作业设计、安排林业生产建设与投资的法定技术文件,是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考核林业生产和各级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的重要依据。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每十年一次,即以十年为一个经理期,并和当地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本期方案要求与国家“十一五”计划相衔接,并落实“十一五”计划。
第四条
编制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应当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贯彻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和持续利用的思想,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科学调整林种、树种和龄组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合理确定森林采伐量和编制采伐限额,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古树名木和重点生态公益林。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的原则。科学区划地类,充分利用水热潜力,加速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集约度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和名、特、优、新林业商品经济资源,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三)坚持因地制宜和合理配臵相结合,促进城乡林业协调发展的原则。区别山区多林县与平原少林县,正确界定不同的经营方向和培育目标,编制各具特点的森林经营方案,采取不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
(四)坚持外延与内涵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林业资源整体素质的原则。加快困难立地宜林地、采伐迹地和平原、低丘岗地的造林与更新步伐,促进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并采取集约化与适度规模化的经营措施,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
第五条
编制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依据:
(一)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文件或计划任务书;(二)地方政府批准实施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三)林业区划、中长期规划;
(四)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规程(范);
(五)按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要求完成并核准的最新森林资源调查成果,包括二类调查成果、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结果和各类林业专业调查成果;
(六)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完成更新合格的最近的森林资源档案资料;(七)有关大中型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总体规划设计文件;(八)林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果、经营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林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最新成果等。
第六条
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应在编案前由编案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经营目标;
(二)以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为主要内容的分类区划(调整)与保护、发展规划;
(三)林业生产经营(种苗、造林、更新、抚育、改造、采伐、加工、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等)规模与布局;
(四)森林资源培育(种苗、造林、更新、抚育、改造、采伐等)技术设计;(五)合理年采伐量的计算确定与采伐限额编制,森林采伐技术设计;(六)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七)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森林游憩等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设计;
(八)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九)森林经营方案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
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深度可根据各地资源状况、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家林业发展规划、计划等因素自行确定,但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森林经营类型和本经理期的经营措施要落实到小(细)班,以经营类型为基本规划设计单元;
(二)本经理期需要进行改造、采伐更新和适宜培育森林资源的林地要落实到小(细)班,并确定下一个经理期的森林经营类型;
(三)本经理期前5年的森林采伐与培育规划指标应分别森林经营类型分解到、落实到小(细)班,后5期规划滚动安排但暂不分解到;
(四)较大规模的木材加工、林产化工、多种经营等林业产业项目要做出预可行性研究;
(五)其它项目原则上只进行宏观规划。
第八条
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程序分以下四个阶段:(一)编案准备阶段。即在确定编案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技术、人员队伍和资金方面的准备,编写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收集各类信息,确定技术经济指标等。
(二)分析论证阶段。包括:
1、对县域森林资源、林业产业与经济结构、经营管理现状与系统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明确林业发展潜力、优势和经营方案应该和可以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内容),提出科学的森林经营方针和发展目标,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营规模与布局进行决策优化,提供若干个可供优选的方案;
2、由主管部门、调查规划设计部门、经营单位及其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对提供的方案进行论证、评审和优化,确定一个原则方案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三)规划设计阶段。即在原则方案的控制下,展开各项森林经营规划设计,编写县(市、区)经营方案文本。
(四)审查修改阶段。将编写完成的经营方案文本(送审稿)及其各项专业成果资料送交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审查意见对成果进行修改定稿。
第九条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组织
(一)编案工作在县(市、区)林业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林政资源管理、营造林、资源调查监测、计划财务与规划设计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具体编案工作。
(二)实行技术责任制。为保证编案工作质量,各县(市、区)应确定技术总监,负责业务技术指导与质量把关。编案成果应由技术总监和林业局长共同签名盖章确认。
(三)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承担编案工作的队伍应当具有乙级(含)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非持证单位编制的方案,林业主管部门不予认定。编案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还应当吸收乡镇林业工作站的技术人员参加。
第十条
森林经营方案的审批程序
(一)县(市、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完成后,先由县(市、区)林业局进行初步审议,然后由设区市林业局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和设计单位进行终审。
(二)经终审的森林经营方案,由编案领导小组报请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
信息收集与专业调查
第十一条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应收集以下信息(一)图件资料
1、地形图:比例尺1:1万和1:5万及其它;
2、县(市、区)森林分布图、林业分类区划图,乡(镇)林业基本图、林相图;
3、航拍照片:尽可能收集近期大中比例尺航片;
4、其它图面资料。
(二)林业区划、规划、调查的成果资料
1、林业区划、生态公益林区划、农业区划、农业气候区划等区划资料;
2、林业规划、速生丰产林与工业原料林建设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果业规划等规划资料;
3、二类调查、土壤普查、野生动植物调查、森林病虫害调查等调查资料。(三)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与地质,包括区位、成土母岩、母质、地貌特征与地质灾害等情况;
2、气候与水文,包括降水、蒸发、气温、积温、极端温度、风力、霜期、日照、冰雹、干旱及灾害天气、水系、水库、水位及灾害水文等情况。
(四)社会经济
1、乡(镇)、村、小组个数;
2、总人口(城镇与农业人口)数、劳力与分布;
3、国土面积与分类,包括耕地(水田)、旱地(坡耕地)、林地、园地、水面等情况;
4、林地林木权属情况;
5、林业经营情况,包括经营林业(种苗、造林更新、抚育间伐、林分改造和主伐等)的历史习惯、技术水平、传统经验和经营效果等;
6、GDP、农林牧副渔业产值情况;
7、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8、道路、航道码头与交通运输情况。(五)林业工程建设情况
1、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小型生态公益林、国家重点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森林公园、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防沙治沙林、堤(渠)岸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
2、世行贷款、日本政府贷款、部省联营、林业专项贴息贷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等商品林业工程建设情况;
3、良种繁育基地、优良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种苗工程建设情况;
4、病虫害、森林火灾等防灾救灾工程建设情况;
5、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建设情况;
6、龙头企业、民营造林工程建设情况。(六)林业经济情况
1、县域内林业企事业法人单位(林业局、林场、苗圃等)与职工从业人员情况、社会工资与林业行业工资水平情况;
2、最近五年木材及林副产品供求与产销、加工利用、多种经营情况,以及县域周边一定半径范围内木材及林副产品加工企业及木材消耗、流通等情况;林产品市场与竞争情况;
3、历年林业投资与资金来源情况;
4、林区道路、房屋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5、营造林及木材生产成本、税费、金融支持政策情况。(七)林区多资源资料
1、林区枝桠材及“三剩”资源数量及利用潜力;
2、林区水资源(面积、流量、水质等)及利用潜力;
3、林区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药用、食用、工业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培育利用状况及开发条件与潜力;
4、林区景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
5、林区其它资源(建材、煤炭、矿产等)的开发潜力。
第十二条
编案前还应当收集或编制适用的森林经营数表(模型),如立地指数表、林分生长过程表(收获表)、林分生长率表(模型)、材种出材率表、经济林收获表(收获预测模型)等。
第十三条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应当充分利用已有合格的专业调查资料。现有专业调查信息不能满足编案要求时,需要按国家林业局、省有关技术规定进行补充专业调查。专业调查的内容主要是:
(一)地貌地质调查。查清县域内主要山脉、河流水系的位臵与走向,调查大、中、小地形与垂直高差的水热变化情况及与土壤、植被分布生长的相互关系。
(二)立地类型调查。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要按照中国立地分类系统,并注意与县林业区划系统衔接,进行准确的立地分类和命名。通过调查,提出正式的立地类型表、立地类型分布图和立地类型调查成果报告。
(三)林业土壤调查。查清编案区域的成土母岩、母质、土壤种类、性状及分布规律等影响造林营林的主要因素。
(四)植被调查。调查植物种类、生长状况及演替过程。
(五)林分调查。在编案区域内选择不同立地条件、树种、年龄、生长状况的代表性林分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起源、树种组成、林龄、树高、径级、蓄积量、郁闭度、病虫害、森林火灾等。人工林(含平原绿化、通道绿化等)还要调查所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如种苗来源与品质,整地时间与方式方法,栽植规格、密度、工序与时间,抚育、施肥等管理措施,成活率与保存率、森林权属与造林单位等,总结营造林经验,编制造林典型设计表、造林类型表、森林经营类型经营措施表。此外,林分还应当开展以下调查:
1、天然更新调查。调查森林权属、立地条件,目的树种起源、分布、株数、树高、频度、树龄及生长情况,以分析不同立地和权属条件下天然更新的可能性及人工促进的科学措施;
2、生长量调查。要通过调查建立生长量预测模型,作为间隔期内资源数据更新的基本手段,以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为编案确定合理的采伐量和采伐限额。
(六)森林采伐调查。调查当年实施皆伐、择伐、抚育间伐、补充采伐和林分改造等各类采伐地段的情况,如采伐林地林木情况,采伐的面积、方式、蓄积、树种出材量、采伐剩余物利用、采伐单位与证号、林权情况等。
(七)权属与纠纷调查。查清编案范围内林地林木权属情况,包括联营、合作、租赁与纠纷情况。
(八)征占用林地调查。调查五年来林地因征占用而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包括地点、范围、面积、征占用部门及用途等。
(九)珍稀野生动植物与古树名木调查。查清珍稀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分布、栖息环境和种群消长变化规律。
第三章
林业系统分析
第十四条
林业系统分析是编案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逻辑起点。信息收集与专业调查结束后,必须对编案单位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各子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和结构解析,进一步明确其优势条件、发展潜力和主要存在问题,使编案工作更具针对性。
第十五条
林业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森林经营环境分析、林业经营状况分析和林业系统诊断等内容。
第十六条
森林资源分析与评价应突出以下几个要点:
(一)森林资源(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景观游憩资源、湿地资源、种质资源、野生动植资源等)的种类、数量和特点(如分布、结构、消长动态等);
(二)森林资源权属(国有、责任山、自留山、以及联营、合作、租赁、拍买等流转情况)种类、面积及蓄积量;
(三)本经理期可开发利用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及可利用程度。
第十七条
森林经营环境分析应对编案单位所处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等外部环境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影响森林经营管理的有利环境因子、潜力因子和障碍因子,并考量其影响程度。
第十八条
森林经营状况评价应侧重于对编案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职工队伍、产业结构、林业资产与经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失败教训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和总结。
第四章
经营方针、目标与布局
第十九条
经营方针是经理期内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和林业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国家和地方有关林业方针政策在编案单位的具体体现。经营方针的确定应充分体现政策性、方向性、针对性和简明性。
第二十条
在经营方针的指导下,确定一个经理期通过努力可望达到的经营目标是编案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经营目标的确定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一)森林经营目标与国家、省林业规划发展战略相协调,也是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一部分;
(二)森林经营目标是实现编案单位林业长远发展目标的阶段性指标;(三)经营目标应切实可行,有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四)目标内容应包括资源(森林面积与覆盖率、蓄积量、多样性等)增加、结构(林种、树种、林龄、林副产品、产业等)增优、效益(生态、经济、社会)增长、管理(体制、机制、保护等)增强和环境改善等方面,涉及各项目标指标应尽可能具体与量化。
第二十一条
经营目标确定后,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优化林业布局,应当进行经营区划,将经营范围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功能和经营方向的经营区。
经营区划应综合考虑已有的林业区划、林种区划、生态公益林区划的成果,考虑资源分布状况、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和林业生产特点,以流域、山脉等为界进行,同时符合全国林业“分区突破”的要求。对自然保护区、湿地、树(物)种原生原产地、森林景观、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有特殊意义与功能的区域应单独划分经营区。
第二十二条
在经营区划基础上,依据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方针和经理期经营目标进行林业建设和森林经营的总体布局,确定每个经营区的经营方向、经营重点、建设项目与规模、森林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主要措施等。
第五章
森林经营类型
第二十三条
编案单位应把森林的自然分类与经营分类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森林经营类型。根据森林经营特点和经营水平,我省森林经营类型按“经营区 — 一级林种(公益林、商品林)— 二级林种(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防护林、特用林)— 森林经营类型”四级进行组织,并以森林经营类型为基本的规划设计单位。通过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把经营目的、经营周期、经营水平、立地质量相同或相似的小班组织起来,进行定向培育,并编制相应的经营技术措施与产量指标。所有森林经营类型构成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森林经营体系,长期指导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
第二十四条
要根据经营区划与经营类型进行林种调整,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一)生态公益林按国家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试点项目安排及地方公益林建设可能进行调整确定。全省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比重控制在40%范围内。
(二)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在适地适树的条件下按照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
(三)经济林按照“名、特、优、新”的要求进行科学调整。
(四)薪炭林按照群众生活需要、农村能源结构变化与发展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第二十五条
森林经营类型的分类主要根据下列因素:
(一)林种:分用材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用林、竹林。
(二)培育目标:用材林按培育的材种不同(如分大、中、小径材等);工业原料林按原料不同(如分纸浆材、胶合板材等);防护林按防护功能不同(如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等);薪炭林按燃烧值不同(如分高值、中值、低值等);经济林按性质不同(如分油料、果品等);竹林按用途不同(如分笋用、材用、笋材兼用等)。
(三)树种:用材林与工业原料林按优势树种不同(如分杉木、马尾松、桉树、杨树等);经济林按目的树种不同(如分脐橙、板栗等);竹林按主要树种不同(如分毛竹、丛生竹等)。
(四)起源:用材林分为人工林、天然林(人工促进)和飞播林。
(五)立地质量等级:用材林和拟造用材林的宜林地按同一套立地质量等级划分。
(六)经营集约度:人工用材林按集约和一般两种划分。(七)经营周期:工业原料林按长、中、短三种划分。
第二十六条
经营技术措施的设计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并建立相应的标准化经营模型:
(一)培育目标与培育周期;
(二)最适宜的立地类型或立地质量等级;(三)种苗品质要求;
(四)造林方式、初植密度和成活率、保存率指标;(五)抚育方式、、强度与施肥要求;(六)间伐年龄、次数、强度与方式及出材量指标;(七)不同培育阶段的主要保护、管理措施;
(八)采伐方式与技术指标;
(九)一个经营周期的投入产出指标或现金流量。
第二十七条
主伐年龄和产量指标。一般用材林主伐年龄按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确定;定向培育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主伐年龄按国家林业局颁规程;工业原料林主伐年龄按经济成熟结合龙头企业市场需求确定(参照江西省林业厅赣林资字【2003】80号文件规定)。一般人工用材林的生长指标按龄级确定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年蓄积生长量等生长指标;定向培育速生丰产林生长指标按国家林业局颁规程标准。
第六章
森林采伐
第二十八条
森林采伐规划设计应以发展森林资源、合理调整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条例》和省有关规程、标准为依据编制。
第二十九条
森林采伐包括主伐、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其它采伐、毛竹采伐等六种类型。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进行的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防火线和林道建设等经营活动引起的森林消耗和出材量必须在本章中列出,但可在“森林培育”和“森林保护”等有关章节中进行具体规划设计。
第三十条
编案单位的年采伐量是各种采伐类型采伐量之和。确定合理年伐量的原则是:
(一)采伐量小于用材林的生长量;
(二)优先安排抚育和低产林分改造的采伐,以提高林分质量和合理调整林种、树种与林龄结构;
(三)经理期内年伐量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与均衡,不造成某些年的停产和严重供不应求;
(四)年伐量的确定不包括“不可及”的森林资源。
第三十一条
计算年伐量应依据编案单位森林资源状况和经营水平,以森林经营类型为单位,分别采伐类型和方式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进行:
(一)皆伐作业
1、以轮伐期公式计算:
年伐面积 = 用材林各树种经营类型面积/轮伐期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
本公式适用于龄级结构比较均匀的县(市、区)或近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林,不适用于幼中龄林占优势的县(市、区)。
2、以成熟度公式计算:
年伐面积 = 成过熟林面积/一个龄级期的年数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
本公式仅考虑现有成过熟林资源的及时利用,适用于龄级结构比较均匀和幼、中龄林占优势的编案单位。
3、以林龄公式计算:(1)第一林龄公式
年伐面积 =(成过熟林+近熟林面积)/2个龄级期的年数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2)第二林龄公式
年伐面积 =(成过熟林面积+近熟林面积+中龄林面积)/3个龄级期的年数 式中:中龄林包括2个以上龄级时只取其靠近近熟林的1个龄级纳入计算范围。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
以上两个公式重在按面积调整龄级结构,比较适用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县(市、区),其中第一林龄公式适用于中幼林占优势的县(市、区)。
4、以林况公式计算:
年伐面积 = 按林况需要采伐面积/采伐期限 年伐蓄积 = 按林况需要采伐蓄积/采伐期限
本公式适用于生长不良、病虫害危害严重防治无效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的林分。
(二)择伐作业
年伐面积 =(需要择伐的成过熟林面积+采伐周期内进入择伐作业的成过熟林面积)/采伐周期(或经营期限)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采伐强度×(成过熟林净生长量/2)
(三)疏伐作业
年伐面积 = 可及疏伐面积/采伐期限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可及疏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四)散生木、四旁树采伐
年伐蓄积 = 可及散生木、四旁树蓄积量/采伐期限(五)抚育间伐
年伐面积 = 需要抚育间伐的面积/抚育间伐间隔期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抚育间伐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抚育间伐强度(六)林分改造
年伐面积 = 需要改造林分面积/改造年限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改造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采伐强度(七)防护林更新采伐
年伐面积 = 防护林更新采伐面积/采伐期限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防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采伐强度
第三十二条
森林合理年伐量应在计算年伐量的控制下,综合考虑国家和地方林业产业政策、限额计划、林业经济状况、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长远利益和环境承受力等制约因素,根据编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决策,并分别采伐类型提出本经理期的采伐面积与蓄积计划。
第三十三条
应根据合理的年伐量、市场需求材种产品确定各木材生产材种产品的生产结构、木材生产消耗率、不同林分材种出材率指标、采伐规模等情况,按采伐类型估算各材种木材年产量,并进行木材生产规划。
木材年产量 = [年伐蓄积量-(年伐蓄积量×木材生产消耗率)]×木材出材率 第三十四条
伐区配臵的原则是:
(一)以村为单位,根据各村近、成、过熟林分布情况安排木材生产任务;(二)伐区开发顺序应根据现有林道情况,先干线后支线,先近后远;(三)急需改造的林分应优先安排。
第三十五条
采伐方式应根据林分特点、地形条件、更新方式和社会经济状况,按国家有关规定,本着有利于降低成本、环境保护的原则确定。
第三十六条
竹林一般采取龄级择伐方式,其采伐年龄的确定应既有利于竹材产品生产,又有利于竹林培育。竹林的合理年伐量应根据经营方向的不同分别经营类型单位计算。毛竹年采伐量控制在立竹总数的20%以内。
第三十七条
森林采伐的机械设备、生产用工与成本效益应分别采伐类型、依据补充调查的定额指标和森林采伐规模进行规划和估算。
第七章
森林培育
第三十八条
森林培育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地力,加速恢复和增加森林资源,改善林分质量,保护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生产力,并有利于森林防灾减灾。
第三十九条
森林培育应分别种苗(种子、苗木)、造林与更新(造林、迹地更新)、抚育间伐(未成林造林地抚育、天然更新林地抚育、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低产低值森林改造、疏林地改造、灌木林地改造)四大项目进行规划设计。
第四十条
森林培育规划设计应依据经营规模、分别经营区、按一级林种和森林经营类型进行组织。各项指标应规划设计到每一个经营类型,设计深度最低应满足本规定第七条的有关要求。各项施工技术标准和作业方式以森林经营体系中相应的经营模型的有关设计为准。
第四十一条
种苗是造林更新的物质基础,是培育优质、速生、丰产森林的前提,应根据造林更新规划的需要进行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苗生产规划设计。种苗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母树林设计
要根据种子需求,在母树林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母树林,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确定母树林的位臵、面积、种子采集和处理措施,提出促进结实和提高产量、品质的措施,计算采种量、采种成本。
(二)种子园设计
要根据种子需求,根据有关技术要求进行建园地选择,并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建立或改良种子园的位臵、面积和主要技术措施,计算建园成本。
(三)“四圃”设计
对杉木等可进行无性繁育的树种,应当进行原种圃、采穗圃、扦插圃和测定圃的规划设计,以保留优良遗传性状,不断提高遗传增益。
(四)苗圃设计
要按照就近育苗的原则,以规划小型临时苗圃为主,临时苗圃与永久性中心骨干苗圃相结合,以满足造林更新需要。苗圃设计要按照有关技术要求选择圃地,确定适宜的位臵、面积,计算需种量、产苗量和估算投资,落实有关如贮藏、催芽、土壤消毒、截根、移栽、灌溉、施肥等育苗基础设施与设备。
第四十二条
造林更新规划设计要把握适地适树、良种壮苗、混交、初植密度、看天栽植与随起随栽、防火林带与配套工程等主要环节。
(一)适地适树。要对荒山荒(沙)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宜林地进行立地选择与小(细)班区划,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配臵树种。
(二)良种壮苗。要规定造林更新用苗的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全面推选良种优质化。要确定上山苗木等级不低于二级。
(三)混交。要根据目的与伴生树种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确定混交树种组合与比重,促进林分质量与功能的提高。
(四)初植密度。要考虑林种要求、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水平与造林更新成本的经济性,合理确定初植密度。
(五)看天栽植与随起随栽。为确保一次成活率达到95%以上,减少因补植的造林损失,必须规定看天栽植,即栽植天气要适宜,要有充分的前期雨量。同时要根据日劳力可能栽植量确定起苗量,所有起苗必须当天栽植完成。
(六)防火林带与配套工程。要设计以阔叶树为主的生物防火林带,并配臵适当坡度、通达的林道,形成造林施工作业通道并有利于今后的间伐与主伐作业。
第四十三条
抚育间伐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幼林抚育、用材林间伐抚育、经济林与竹林抚育、特用林与防护林抚育、封山育林。
(一)幼林抚育。对象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设计内容主要有抚育的方法、次数、年限、是否施肥和实行林地间作绿肥、药材及农作物。目的是促进林分尽快郁闭成林。
(二)用材林间伐抚育。要根据有关技术标准,按不同林种、树种和经营类型确定间伐方式、方法、强度、开始年龄、间隔期、次数、最终保留密度和施工作业技术要求等。
(三)经济林与竹林抚育。经济林抚育是增产的关键,要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和经济林地与林分的生长状况确定土壤改良、嫁接、修枝、整形等技术措施。竹林抚育的目的是提高竹、笋产量。抚育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垦复、除杂、去石、挖蔸、施肥、禁笋和合理采伐等。
(四)特用林与防护林抚育。对母树林、种子园和优良种源区的特用林分,为保证高产稳产及优质种子的供应,应当设计加强抚育的措施,如除草松土、深翻、施肥等。防护林抚育的目的是促进郁闭,以尽快发挥防护功能,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除草、松土、砍杂等。
(五)封山育林。封山育林花工少、成本低、效益大,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大力推行。封山育林设计应重点把握以下两点:
1、林地条件:对宜林荒山荒地、老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其中或附近应有一定数量、种子更新能力强、萌生性好的母树,分布恰当,结实正常;有一定数量的目的树种幼树,分布均匀,生长健壮;地被物不妨碍天然下种和萌芽更新。对疏林地应有一定数量的幼树且能形成林分。封育的林地应相对集中连片。
2、方式: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并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合理确定全封、半封或轮封的方式、年限和其它配套措施。
第四十四条
低产林改造规划设计要抓住以下环节:
(一)改造类型。在具体立地条件下,现有林分不能发挥土地的最大生产潜力;林分起源不合经营要求;木材质量太差,心腐病严重;林分立木度过低、生长量很少的疏林;经济价值不高、没有培育前途的幼、中龄林等。
(二)改造对象:灌木林地;低生产力、无培养前途的多代萌芽林;由经济价值低且生产力不高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天然更新不良、低产的残败近熟林,郁闭度在0.4(含)以下的林分,疏林地;病虫害与火灾后的残败林。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需要进行低产林改造的林分主要包括:
(1)疏林地中,林种为用材林的部分;
(2)乔木林中郁闭度0.4(不含)以下的用材林;
(3)乔木林中郁闭度0.4以上的用材林:①中、速生树种:幼龄林亩平年生长量低于0.2立方米、中龄林低于0.3立方米;②慢生树种(硬阔类):幼龄林低于0.1立方米、中龄林低于0.2立方米。慢生树种包括:柏木60、马尾松140、台湾松142、其它松类144、硬阔类220-263、混交林类350-370;中、速生树种包括:湿地松141、火炬松143、杉类180-201、软阔类280-339。③亩均蓄积3立方米以下的近熟林;
(4)林分平均年龄30年及以上、4年以下的不列入低改计算范围。(三)改造原则:改灌木林地为乔林、经济林;改疏林为密林;改低产的萌芽林为实生林;改低产、低值林为高产、高值林;改慢生林为速生林;改针叶纯林为针阔混交林。
(四)改造方法:根据林分生长情况、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采取以下改造方法:
1、全面造林改造法。用于地势平坦、恢复快、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郁闭度0.4以下的林分。主要措施是全面更换树种,重新造林。
2、局部(带状、块状)造林改造法。用于林中空地、经营粗放且立地条件差的低产人工林。主要措施是按适当比例混交树种,改善组成。
3、综合造林改造法。用于林相杂乱、疏密不均、大小不
一、高矮不齐、林龄相差悬殊的复层林和已遭受自然灾害的林分。主要措施是砍造结合。
4、封育改造法。用于岩石裸露、土壤贫薄、采伐后不易更新的林分。主要措施是封山保护。
5、林地改良。施肥、深翻、引种固氮植物、灌溉与排水等。
(五)改造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是确定改造对象;二是确定改造方式,提出主要技术措施;三是确定改造年限、分改造面积、改造出材量及成本效益分析等。
第八章
林产工业发展
第四十五条
林产工业规划应在对林产工业原料与利用量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产品方向的确定。产品应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前景。按加工方法,林产工业大致分为以下产品方向:
(一)机械加工:制材、木材干燥与防腐、细木工、削片等;
(二)机械化学加工:各种人造板,如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纤维板、木丝板等;
(三)化学加工:纸浆、人纤浆、木材热解、木材水解、植物提炼(烤胶、芳香油、松节油、松针油、松香、三苍子油、香精等)。
第四十六条
林产工业规划要特别注意森林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对已建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林产工业项目应提出减产、限产或关闭的建议。
第四十七条
林业工业规划要对布局与规模进行充分论证。要根据原料基地与供应、辅料供应、煤电能源与消耗、场址条件、周边同类项目建设、市场供求等情况进行布局与规模的分析论证。大中型项目的技改、新建应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批立项,单独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不列入森林经营方案。
第九章
林区多资源开发
第四十八条
林区多资源开发是全面利用森林资源、搞活林区经济、调整林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环节。必须以当地多种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科技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林区综合开发与多种资源综合利用的宏观规划。规划项目包括林副产品、森林游憩和多种经营等方面。
第四十九条
林副产品规划主要应根据林区多种资源特点、市场需求和开发能力等因素确定重点开发的产品系列(如木材产品、果茶产品、编织产品、森林饮料、森林蔬菜、森林药材、木本粮油、林化原料、林木种子与花卉、观赏盆景等)、开发利用程度与规模、开发利用模式(如农林复合经营),并根据补充调查确定有关单产指标进行产品产量估算。
第五十条
森林游憩规划应充分利用林区的森林景观观赏资源、优质空气资
81920第六十五条
县级森林经营方案应以乡(镇、场)、村为单位组织实施,并制定实施细则。森林培育、森林采伐等应在施工前进行作业设计,严格审批程序与技术要求,并按设计组织检查验收。
第六十六条
为实施好县级森林经营方案,县要加强林业机构人员能力建设。一要建立精干的专业调查规划设计队伍,以有能力承担作业设计、施工指导、检查验收和资源档案更新任务;二要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以保障以乡、村为单位的方案的组织实施。
第六十七条
维护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遇有经营方针、目标、布局、主要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等重要内容的调整、采伐量的变更,必须经原调查规划设计单位与审批部门的认可与批准,任何单位与个人均不得随意变动。
第十四章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
第六十八条
森林经营方案的主要成果包括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附件、附表和图面材料四部分。
(一)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
1、林业系统分析;
2、森林经营方针、经营目标与森林经营类型;
3、森林区划与布局;
4、森林培育规划;
5、森林采伐规划;
6、森林与环境保护规划;
7、林区多资源开发;
8、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9、基础设施建设;
10、效益评价;
11、经营方案组织实施,等。(二)附件
1、有关会议纪要与文件;
2、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与审定意见;
3、森林分类区划报告与审定意见;
4、森林合理采伐量或限额编制论证报告材料;
5、“三表”及编制说明;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三)附表
1、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2、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
3、植被按起源统计表;
4、生态公益林(地)按事权等级统计表;
5、规划林种按地类面积统计表;
6、经济林树种按林种面积统计表;
7、竹林统计表;
8、分流域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
9、乔木林及疏林郁闭度统计表;
10、立地类型面积统计表;
11、造林地按造林类型面积统计表;
12、造林地按立地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
13、林分经营类型面积统计表;
14、应抚育间伐面积蓄积统计表;
15、低产用材林改造面积蓄积统计表;
16、森林经营措施规划表;
17、年森林采伐量测算表;
18、造林规划表;
19、幼林抚育规划表; 20、用材林主伐规划表;
21、更新采伐规划表;
22、抚育间伐规划表;
23、低产用材林改造规划表;
24、用材林主伐设计表;
25、更新采伐设计表;
26、抚育间伐设计表;
27、低产用材林改造设计表;
28、林业职工基本情况统计表,等。(四)图面材料
1、县(市、区)行政区划图;
2、森林资源分布图;
3、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图;
4、森林资源发展布局图;
5、林业产业发展布局示意图;
6、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示意图,等。
第十五章
附则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第七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颁发的《江西省集体林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定》及其它相关规程同时停止使用。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信息收集与专业调查..........................................................................4 第三章
林业系统分析......................................................................................7 第四章
经营方针、目标与布局......................................................................8 第五章
森林经营类型......................................................................................9 第六章
森林采伐............................................................................................11 第七章
森林培育............................................................................................14 第八章
林产工业发展....................................................................................18 第九章
林区多资源开发................................................................................18 第十章
森林与环境保护................................................................................19 第十一章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20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21 第十三章
组织实施........................................................................................22 第十四章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22 第十五章
附则................................................................................................23 附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