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04: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否把我县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xx县辖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人。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xx 所,其中小学xx 所,初中xx所,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各xx所。全县现有幼儿园xx所。全县现有专任教师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人,普通高中xx人,职教中心xx人,特教学校xxx人,幼儿教师xx人。全县中小学在校生xxx人,其中小学xxx人,初中xxx人,普通高中xxx人,职业高中xxx人,在校残疾儿童少年学生xxx人。全县在园幼儿xx人。

二、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振兴xxx经济的战略措施,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为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高度重视,积极担负县域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县切实将教育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规划,研究措施。坚持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视、同期部署、同步考核。县委、政府两办督查室定期组织专项督导,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学期组织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县教育工作。

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充分落实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发放,教育人事调配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县教育支付中心统一管理。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县、乡政府抓投入、抓建设、抓硬件;教育局及各学校抓管理、抓质量、上水平。为促进各项责任目标的落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亲自调研,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确保全县教育工作健康、优质运行。

2、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实施。我县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校舍建设进程。一是xxx迁建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xx亿元、占地xxx亩,目前已经完成立项、选址、土地预审、设计与勘察招标等前期手续,一期工程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二是城区xxxx小学新建项目。该项目占地xx亩、总投资xxx万元,现正在开工建设,xx月份投入使用。三是中小学、幼儿园校舍提升工程。正在进行中的xx个全面改薄项目、xxx所农村幼儿园改造项目,xxx年xx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2)学校内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xxx年全县投资xxx余万元用于学校、幼儿园内部装备购置。其中投入xxx万元购置了多媒体器材xxx套、录播设备xx套以及部分电脑、图书、音体美器材等,xx处学校达到“人人通”。投资xxx万元对xx所日托幼儿园进行建设,配备了先进的教学器材和大型玩教具等。

3、加大力度,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1)育人环境实现跨越提升。一是“美丽校园”创建初见成效。各中小学以“净、绿、美”为目标,因地制宜对校园整体环境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xx所试点校以点带面,共投资xxx万元,大力开展了校园植树、种花种草等活动,实现美丽校园全覆盖,校园环境由外及内“靓”了起来。二是学校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各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历史资源,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xxx镇希望小学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的xx文化,被光明网记者报道;xx中学的xx文化、xx小学的xx文化、xx小学的xx文化等,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环境文化育人效果进一步增强。(2)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扎实推进。进一步明确责任,全体干部教师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形成了“时时处处有人抓,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安全工作合力;全面加强了师生安全法制教育,县局建立了“安全信息快播平台”,各学校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法律知识讲座,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获奖学生xx多名;牢牢抓住“五个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全县校园安全稳定工作连续六年受市局及县政府表彰。

4、多措并举,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1)积极引进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我县建立了稳定的教师补充体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特岗计划教师等形式,每年均选聘一批优秀教师,全部充实到乡村和偏远学校,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不专业、不专职等问题,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xxx年,为农村中小学、幼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xxx名,录用特岗教师xxx名。

(2)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制定了《校长及教师交流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农村教师享受农村教师津贴、职称评审倾斜等优惠政策。

(3)梯队性开展教师培训,引领专业化发展。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教学思想和方法。近年来,组织优秀教育干部、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每年共选派外出培训xxx余人次;组织中心校长、中学校长先后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来我县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开展县级培训约xx场xxx人次,选派人员外出培训xxx余人次;开展了小学数学、英语、语文和音美教师观摩课活动,受益教师xxx余人次。二是积极实施教育干部和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工程。确定了各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目标,大力支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教学比赛活动;全面落实教育干部任课和听评课制度,切实提高了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坚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正能量。一是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问卷”“师德论坛征文”等活动,提高了教师师德水平和依法从教意识。二是成功举办“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教师幸福成长”报告会,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继续在全系统开展了“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活动,录制身边最美教师典型事迹宣传片,使全县教师学有榜样、行有表率、比有目标。三是强化师德师风考核。规范了师德评价体系,在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全县干部教师层层签订《师德承诺书》和《在职教师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加大督查力度,严肃查处教师乱办班、乱征订、体罚学生等违规违纪问题,维护了教育良好形象。

5、全面育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系列活动。(1)开展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着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每年组织多次全县性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成长,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第四届“阅·知·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八次全县范围的校园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丰富校园活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活动。按照“全面实施、示范引领”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全县首批xxx所“素质教育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组织举办了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与论坛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推动全县各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6、深化课改,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不断深化校本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深化校本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薄弱学科教学,重点督查中小学音美教学情况,确保开课率和教学质量。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落实《xx县教育局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实行作业公示和抽查制度,严格控制作业留量,改革作业形式和内容,精选精批,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作用和团队合作优势,构建跨城乡、跨学校、全员参与、即时探讨的“大教研”体系,积极推广先进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网络集体备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历年组织教师多媒体应用培训xxx余人次。

7、乘势而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1)进一步推进乡镇中心园和日托园建设。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规范”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切实解决幼儿接送难问题。

(2)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依据《xx县学前教育工作综合评估标准》,对各幼儿园进行经常性、全方位督查评估,充分发挥县直幼儿园的“六中心”作用,积极组织送教下乡、邀请幼教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玩教具展评、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素质与保教质量,促进了幼儿园办园水平升级上类。xxx年,全县有xx所农村幼儿园通过沧州市农村示范幼儿园验收。

8、齐抓共管,不断提高普及程度

严格按照《xx县教育局关于严格中小学生入学和转学管理的暂行规定》,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就近入学,切实解决无序择校和大班额问题,促进校际间生源的相对均衡。严格落实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流向实行动态监控,实现学籍管理规范化。将控失保学工作任务分解到全体教育干部和教师,并列为绩效考核重要指标。

9、整体推进,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普通高中教育。xxx立足校情,因校制宜,努力推动内涵式发展。强化制度落实,向管理要质量;提升师德师能,向团队要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向科研要质量。

(2)职业教育。县xxx积极拓宽渠道,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常规管理,提升管理声誉;坚持“老专业升级改造,适时增加新专业”办学思想,加强校企联办,借助外力为学生设计成长路径。

(3)特殊教育。县、乡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保障体制,提高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县特教中心内部设施齐备,注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4)成人教育。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科技、农业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搞好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5)民办教育。制发了《xx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的通知》,不定期对城区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专项督查整治,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依法取缔各类非法民办教育机构。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区学校班容量过大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学校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年龄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干部及教职工的观念、作风、能力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还不完全适应。

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建议

综合分析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教育发展应确立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动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寻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构建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教育事业新格局。

首先,继续增强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教育事业投入,增大教育事业办学规模。着力眼下,聚焦项目建设,加快进程,进一步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一是xxx迁建项目。加快推进速度,力争尽快开工建设。二是全面改薄工程及幼儿园提升项目。今年规划全面改薄项目xx个、农村幼儿园改造项目xxx个,争取今年年底投入使用,解决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问题。

其次,不断提高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是提高队伍综合素质。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师德满意度测评,严肃查处违背师德行为,切实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意识。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实施骨干教师带动策略。严格落实教育干部任课评课制度,促进全县干部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二是不断引进师资。进一步加大教育人才招录力度,为教育发展蓄足后劲,注入活力。

最后,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一是规范督导考评,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管理为抓手,严格落实好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评制度,继续推行全县教育工作大督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开展。二是创新办学理念,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抓实抓牢xxx所试点示范校,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潜心开发校本课程, 盘活课程资源,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篇:aaa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高新教育事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自第二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根据办事处党委的统一安排,本人对教委的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广泛与一线干部、教师座谈、交流,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对教委的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高新教育基本现状

高新办事处目前共有普通小学2所,在校学生1710人,幼儿园5所,其中民办园2处,在园幼儿共计860人,全办共有教职工135人,其中党员47名。随着办事处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学校的布局调整基本到位,高新教育进入了稳定快速发展时期。教委先后获得“教育和谐发展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三净二建工程先进单位”“幼儿园常规管理先进单位”“规范收费工作先进单位”“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 “邹平县五好站所” “邹平县学前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教育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内部设施逐渐到位。办事处历届领导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大力发展教育的基础办学条件,从根本着手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在调查中发现,两所小学建筑均为近几年来新建,特别是高新小学标准化较高。近几年办事处又投资先后为两所小学上了校园网,基本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化,大部分教师有了办公电脑,同时学校的功能室也已基本健全,教师办公和学生学习条件有了显著改善。

2、师资力量总体较好,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调查显示,教师学历合格率(即学历符合教育教学要求的)达到了100%,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获得了本科学历,专科普及率也达到了90%以上。先后有15位教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32位教师执教的课被评为省、市、县优质课,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总计达到了120余篇。

3、素质教育顺利推广。两所学校,美术开课率都达100%,90%学生能唱好歌,95%以上学生能画好画,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两手抓。在调查中得知学校的多元化教育主要包括:器乐辅导、舞蹈、歌唱、绘画、健美操、开心阅读和经典诵读等。其中开心阅读和经典诵读分别为高新小学、新民小学的特色教育内容,曾多次在县里的比赛中获奖,多元化教育在学校的发展是十分成功的。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发现,高新要实现打造教育强办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一是教师年龄结构堪忧,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落后的教师仍然占据很大一部分。这些教师大多保持传统教育观念,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方式,不仅理念不先进,且教育方法落后,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这一现象在新民小学表现尤为突出,大部分教师年事渐高,或已接近退休,他们中的很多曾是民办教师,教育部门的继续教育与学习培训对他们来说已是杯水车薪,能否增加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保持教育的持续发展功能,提升教学水平,是目前急需改进的课题。

二是部分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铁饭碗”未从根本上打破,教师舞台缺乏强烈的“商业竞争”,给了很多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得过且过的机会。趁教育转型期,趁各项体制和机制不健全,趁教师岗位竞争与淘汰机制不成熟、未定型等因素,致使他们竞争意识不强,或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或“车到山前必有路”等观念和行为较为普遍。

2、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政府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有限,其投入要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且正在加大力度解决教育问题,但相比经济发展来说,还是缓慢了许多。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表现在城乡之间更为明显,如与开发区学校相比差距就相当大。总而言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潮中,教育的长远发展难以抵御短期经济发展这块蛋糕的巨大诱惑。对于政府来讲,真正把基础教育工程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3、信息技术水平偏低。随着办事处对此项目的投入增加,学校的“远教”工程设备、实验设备等渐渐完善,但仍不齐全,质量也有待提高。学校的大部分微机已不符合新的规范化标准,部分微机已处淘汰状况,部分教师还是多人共用一台微机。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还处于基本能用的最低标准。

二、对办事处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1、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加大流动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秀教师不仅要为城区受教育者服务,更要为农村受教育者实现教育公平。制定并完善教师流动机制,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竞争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是注重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抓好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工作。教育是一项最需与时俱进的工程,教育要想为社会发展服务,就要及时拓宽教师知识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深化教师教学素养;要加大教科研力度,全面推行校本课程培训,深化校本课程研究,实施新课改;德育工作要抓出特色,做实“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工程”。

2、坚持社会发展应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就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一是要有教育长远规划及合乎实际的教育发展思路。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做教育就要有做“大教育”的思想。办事处要用招商引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行动、责任心和恒心来发展教育,要有加大力度发展教育的决心、信心和责任心,制定长远规划,并贯彻到实践中去。

二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才能保证教育可持续发展。要产出就得有投入,对教育的投资不能仅想到眼前利益,要看到整个地区、甚至是国家的未来持续发展。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充分争取上级教育拨款,并合理利用,作好长远、合理规划。

三是要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办事处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教育工作,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向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征订、乱罚款。

三、对教育工作者的建议

1、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教学 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可以说,这是我们社会各界工作的理论指导,它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要全身心地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践行到实际工作中去。

2、爱教育与教育爱相结合

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十七大精神,告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不计个人得失,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教育我们未来祖国的栋梁,也能真正做到爱国、爱家、爱民,为国、为家、为民。教育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未“想”、不敢“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要心里装着学生,时刻想着学生,把学生当作子女般热爱、教育与培养。

3、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生活于现在,着眼于未来。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教师不同于教书匠,必须深谙“生有涯而知无涯”的道理,需要终身学习,不断进取,使自己具有广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挑战,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第三篇:关于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教育基本情况

**县现有中小学校35所,其中,初级中学12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高级中学2所(二中、余山高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朝中),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32,438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5,474人,初中在校13,21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410人,职业高中在校340人,全县小学生毕业率达100%,初中毕业生率98.2%,高中毛入学率64%;全县中小学教职员工总数2,624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1.3%,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80.1%。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较速的发展,取得很大的工作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了现代化学校建设进程。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装备已经驻入大多数学校,2008年,县政府又投入250万元,解决了18所学校的新老“三室”等装备。制定了**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加快了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化、现代化、均衡化的进程。加大助学力度,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信免费提供教科书,切实落实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按时足额到位。通过定期举办各项活动,加强了学生素质培养,全面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素质,高中教育更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质人才。同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二是促进了城乡教育发展。加大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力度。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上,合理调整了学校布局,有力地解决了县域内学校点多面广、资源分散、办学效益差的问题,教育资源得到了优化,整体办学水平有所提升。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形成了多方扶持和改造薄弱学校的好局面。逐步缩小了城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三年时间开展了对新聘校长的培训,共有106名校长和业务校长参加了校长职业化、学校德育管理、新课程理论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大力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活动把教育科研与教师经常性的教学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加强了平安校园建设。教育局成立了安全办、各学校设立了安全保卫处,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分别单设了安全副局长、安全副校长领导指数,专人负责学校安全工作,为各校新配备了专职校医21名,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实行安全工作日零报告制度,坚持月例会制度,定期听取基层单位工作汇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县教育局汇同安全、消防、卫生、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多次对全县

中小学进行防火、交通、餐饮等方面的检查。为提高师生的安全知识,举办了全县中小学首届安全知识竞赛,各校还通过出板报、墙报、校园广播、广场宣传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教育战线广大干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全县教育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较为普遍。镇内有初中4所,95个班级。在校生5985人,平均每班63人其中农村进城学生2633人,占44%。小学5所,114个班级,平均每班63人。在校生7176人,其中农村进城学生3526人,占49%。

二是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仪器和标准化建设还有差距。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大幅度改善。但是,根据调查情况看,目前,全县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教学设备仪器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和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仪器和小学科学实验设备缺口较大,初中技术实验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尚未建设,中小学图书数量不足,音、体、美器材不配套;二是学校占地、辅助教室及生活用房不足,城镇学校尤为突出。如新建小学由于校园面积紧张,学生课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学校没有地方建设学生食堂,好多学生中午到校外小餐桌就餐,既不便于对学生的管理,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是职业教育相对滞后。我县职业技术学校组建已经五年了,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呵护下,在政策、资金、设备、教师等多方面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职业教育有所发展,学校建设、办学规模、教育改革和职业培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培养了一批技能型人才,在我县已有一定社会地位。但是发展仍然相对较慢,面临着资金缺少、生源不足、专业老化、毕业生就业难等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要全力解决城镇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要扩大县城中小学办学规模。根据国家规定,原则上每二万人需要一所初中,每一万人需要一所小学。根据县城现有生源情况和将来发展趋势,现在应统筹考虑和规划城镇学校布局。可以设想,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将呈现逐年递趋势,城镇中小学的办学压力将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并最终解决这一矛盾,应对县城内中小学校布局做进一步规划。建议一:红星小学、第三中学已被居民小区包围,现有学额已超过了学校承受能力,待小区居民全部入住后,学生入学问题将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可否将第三中学异地重建(也可新建一所小学校),原址建一所小学。新建学校地址有两处,一处为位于**镇德胜村的原德胜小学旧址(初步测量占地面积不足);另一处为县委党校对过的拟建中医院地址,从布局的合理性看,此处为最佳。(如在此地建学校,可拉动北环的房地产开发。)建议二:要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尽可能利用和挖掘闲置资源,适当增加师资配备,扩大班级数量。加大对农村中

小学师资力量的投入,开齐开全学科,吸引当地学生就近上学。从而逐步解决县城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时,要统筹兼顾,均衡发展。要积极向上和社会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强对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针对新建小学目前缺少食堂问题,有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大协调力度,帮助学校解决建设食堂所需用地,促使该校食堂早日建成。

三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我县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要积极克服面临的实际困难,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引导。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调整办学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人才,确立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作用。

第四篇: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5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通过全市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使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科学规划教育发展目标,理清教育发展思路

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结合我市教育发展的需要,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依照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我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干部和人事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教育事业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环境。

为了使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得到较好的落实,完成了三城区初级中学及部分完全中学移交区级人民政府管理工作,贵阳七中等二十三所直属中学全部移交三城区管理,结束了我市多年来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规范的历史。

(二)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五爱一讲”主题活动,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读书活动,推出《中小学生礼仪读本》并在全市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教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倡导文明班风、校风。

完成了全市国民体质监测6~18岁城乡汉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任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师资培训工作。举办了全市青少年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少儿体操、武术、羽毛球、珍珠球、蹴球等十余项体育锦标赛和元旦越野赛跑比赛。组织了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市中小学校“班班有歌声”的比赛活动,开展了全市少儿书画大赛。

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贵阳市安全文明校园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确保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三)构建金阳新区基础教育体系,完善新区教育服务功能

为构建金阳新区小学、初中、高中相互配套的基础教育框架,切实解决新区居民子女读书问题,加快了贵阳一中金阳新校、贵阳三中新校和贵师附属实验小学的建设步伐。贵阳一中金阳新校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完成了贵师附属实验小学的组建工作,200多名小学适龄儿童到学校就读。贵阳三中新校建设工程已于9月正式破土动工。

(四)实施“温馨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让人文关怀覆盖全体农村学生

2005年农村学校全面铺开“温馨工程”,共投入资金135万元,建设了661个小伙房;投入资金495万元,改造或建设学校厕所693个;投入资金285万元,建设了655个创业实践基地,各村级小学均在不同程度开展或确定了创业实践基地的发展项目。一些区、县还自发地开展了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试点工作。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总计投入资金1231万元,改造项目31个,危房改造面积21209平方米。

(五)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制定出台了《贵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细则》等系列文件,59所中小学经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达到了标准化办学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继续加强市直属薄弱学校的建设,总计投入资金1672万元,重点改善了13中、21中、30中、33中四所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六)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规模保持增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2005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2325人,在学研究生5527人,毕业生739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32万人,在校生20.71万人,毕业生3.9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42万人,在校生7.58万人,毕业生1.4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31万人,在校生6.13万人,毕业生1.53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21万人,在校生15.77万人,毕业生5.3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6.36万人,在校生37.53万人,毕业生5.55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65万人;全市特殊教育招生232人,在校生1687人,毕业生176人。

(七)建设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机制,保障远教功能的充分发挥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硬件建设工程,组织实施了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40万元,建成了15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基本完成了对我市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面覆盖。在硬件设施基本到位的情况下,适时将工作重点放在远程教育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的研究和建设上,建立了远教工作例会制度,制定了《贵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区、县、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经费不能低于费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经费的5%。

(八)认真落实“两个为主”,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开展大规模的调研统计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市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情况底数。制定了《贵阳市加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方案》,将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贵阳市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加强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地公办学校建设,接纳更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共投入1040万元重点对云岩、南明、小河三城区7所公办学校进行了改造,有近4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获益,免费到公办学校就读。

(九)合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安排职业教育经费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0%,主要用于试行职业教育券和农村职教中心建设等。同时,中职扩招20%,对初中生实行了“一考多分流”的办法,鼓励报考中职校效果明显。

民办教育专项补助费由上年的20万元增至100万元,增幅达400%,用于对承担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生均补贴公用经费,同时继续为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300万元。加大了对民办学校规范发展的引导力度,出台了《贵阳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设置暂行标准》,并从今年起按新标准对民办学校进行审批。

(十)以《贵阳市教育督导规定》的实施为着力点,确保教育全局工作的全面顺利完成

率先在全省出台了第一部教育督导政府规章──《贵阳市教育督导规定》(贵阳市人民政府令),对加强我市教育督导工作,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保障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二、2006年贵阳教育工作展望

2006年,教育工作坚持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贵阳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做好谋划未来工作。颁布和实施《贵阳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制定《贵阳市2010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力争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进一步落实农村教育政策,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统筹城乡教育,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及设备购置工程”,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贵阳市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贵阳市标准化学校建设评估标准》,按规划、按标准,合理有效地使用市、区(县)两级教育经费全面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2006年创建一批城乡标准化学校(含农村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三小”工程建设,探索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责任。做好实施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弱势学生群体帮扶政策。对云岩、南明、小河、白云、高新5个区和全市18个贫困乡镇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全市城市低保家庭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实行“两免”。切实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关政策措施,2006年改善城区8所公办接纳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学校,城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尽可能安排空余学位招收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入学。

加强市移交三城区初级中学的管理及业务指导,确保移交学校的平稳过渡。年内完成三十六中等4所薄弱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工作。全面完成贵阳三中新校建设,确保9月1日正式开学。

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以县级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教研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同时,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

积极推进普通高中稳步发展。启动或完成贵阳一中二期、贵阳二中、六中、民族中学改扩建工程,鼓励支持实验三中、民族中学、息烽中学、修文中学争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确保清华中学、开阳一中、乌当中学、白云二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二次评估,鼓励支持贵阳十中、十四中、二十五中按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办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扩大招生规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继续实行“职业教育券”制度。2006年重点扶持4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进行公办职校引进民间资本的试点,鼓励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扩大中职校招生规模,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扩大就业范围。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积极支持贵州大学金阳新校区的建设,力争年内动工。加快我市“一本两专”的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筹建集学前教师教育、初等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一体的教师教育分院。加大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力度,力争完成组建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完成贵阳卫生护理职业学院建设任务。

民办教育的重点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向非义务教育发展,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开展对民办中学的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督促指导民办学校依法办学,提升办学水平。对承担进城就业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生均公用经费补贴,鼓励支持民办学校自建校舍,继续为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

(三)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调研工作,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加强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对全市青少年体质调研结果分析研究工作,完成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研究报告。研究制定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方案。以开展预防传染病及学生常见疾病、加强学校食品工业安全管理为重点,认真抓好农村学校食品卫生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实现我市农村中小学和所有行政村现代远程教育全覆盖的目标。切实加强远程教育网站资源和教学软件及光盘库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维护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开通贵阳教育城域网,建设贵阳市教育局局域网,基本完成“贵阳市市民受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继续推进城区中学“班班通”工程建设。加强对全市教育的宏观研究,开展义务教育公平入学,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重大课题研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大力推进中考招生改革。按照“梯级测评、整体提高”的思想,搞好高中会考的改革和组织工作。创新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继续开展英语教师暑期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对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水平,确保我市各级各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全省同级同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

(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量考核和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启动新一轮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抓好学科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重视新任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加强各区(市、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重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

继续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做好面向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工作,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建立城镇教师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促进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做好筹划建立教师人才交流市场的前期调研工作。

(五)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推进地方性配套教育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切实加强教育执法监督和依法治校工作,完善学校法人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确保80%学校成为安全文明校园,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坚持落实《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政策,规范向学生收取服务性收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举办或变相举办文化学科类实验班、特长班,研究缓解“择校热”问题的办法,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

第五篇: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7年,贵阳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完善结构,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教育事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教育民生问题提到前所未有高度

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见》。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07年,全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共计125976人,小学100050人,初中25926人,其中,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达4.35万人,接收比例为34.52%。

“两免一补”范围继续扩大,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中央、省共补助资金3406.2万元,市补助资金1894.5万元,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并对住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全市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达57万人次,比2006年增加10万人次。

改扩建8所公办学校用以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制定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学杂费补助实施方案,对就读民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每人补助100元,共计投入资金820万元。

(二)依照规划推进学校基本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办学

按照全市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共完成32所农村寄宿制标准化学校建设,投入资金490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478万元,地方资金2424万元。花溪区、修文县、息烽县、清镇市获得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奖励项目8个,总投资1073万元,其中国债资金700万元。安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28个,投入资金3953万元,现已有8个学校开工建设。高中建设取得新进展,贵阳一中二期主体工程完工;贵阳六中学生食堂、宿舍完成建设;贵阳民族中学扩建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已进入施工招标阶段。积极做好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工作,贵阳实验三中、贵阳民族中学接受了省教育厅的验收评估。

(三)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

出台了《贵阳市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抓好两所高职院校的建设,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开阳、乌当、修文、息烽等4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启动一批有特色的优势专业实训基地。全市中职招生完成21000人,超计划数5000余人,完成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发放工作。市级投入资金200万元,发放职业教育券4000张。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巩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成果

建设并开通了 “贵阳教育信息网”,开发了贵阳市民受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以贵阳市教育科研网为门户的教育科研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切实加强农村远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配送一套英语教学光盘。

(五)中考及高中招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高考成绩喜人

制定《2007年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改革方案》,明确规定2007年贵阳市四城区普通高中招生采取网上录取的方式进行,确保高中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高考成绩整体大幅度提高,全市共有高考考生22404名,其中理科考生14805名,文科考生7599名,高分段学生所占比例居全省之首。

(六)开展师德教育专项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出台了“师德专项教育年活动”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师德教育巡查机制,开展了演讲、征文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校级干部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力度,举办了为期60天的贵阳市教育系统县级干部培训班,选送了62名校级干部到北师大参加“新时期成功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认真做好面向社会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已认定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8607人。全市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4%、98.2%、95.1%。

(七)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全市整体形象

圆满完成了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语言文字工作迈入国家一类城市行列。贵阳幼师的舞蹈作品《银项圈》荣获多彩贵州舞蹈大赛金奖,获第六届中国舞蹈大赛荷花奖“大地之舞杯”民族民间舞银奖,代表贵州参加全国第七届舞蹈大赛,并进入决赛。

(八)严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决治理学校乱收费。通过检查督促,各学校大都严格按规定收费,基本未发现自立项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回扣或提成代办费等违规行为和“坐收坐支”等违反“收支两条线”的现象。

二、2008年教育工作展望

2008年,教育工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公平为宗旨,抓住“两基”迎“国检”这一契机,切实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的相关内容,努力构建比例合理协调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为实现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学有所教”目标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切实落实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的相关内容,制订“学有所教”行动计划并全面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坚持把有限的财政教育经费向农村、农民工子女、城乡低保人群和薄弱学校倾斜,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发展差距。

2008年元月发生的特大凝冻灾害使贵阳市各级各类学校受灾达到961所。要积极开展以“保开学、促发展”为核心的灾后学校重建工作。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周密方案,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春季新学期顺利开学。

(二)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把“两基”迎“国检”放在全年工作的突出位置,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目标责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2008年办学条件达标任务。全部初中、小学各自对照标准逐项开展校级自查,按要求完成乡(镇、街道、社区)级和县(区、市)级自查,确保“两基”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按规划、按标准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合理有序有效地使用市、区(县)两级教育经费,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规模办学。在云岩区、南明区做好义务教育学区化建设试点工作。做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工作。

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措施。在两城区改扩建或新建2所标准化中小学,其他各区

(市、县)县城各改扩建或新建1所标准化中小学。公办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市级财政投入1620万元,对承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提供生均公用经费补贴,用于抵顶部分学费和改善必要的办学条件。

加大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和政策倾斜,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三)统筹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与招生,稳步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地方性学科建设

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扎实推进贵阳二中、六中、民族中学改扩建工程,完成十二中运动场拆迁,继续支持各区(市、县)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标准化普通高中建设,继续鼓励和支持息烽中学、修文中学改善办学条件并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统筹管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招生和就业工作。出台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继续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券”制度,组织好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重点扶持5所县级职教中心和5个优势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引导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建立民办教育专项补助机制,用于扶持高中阶段民办教育的建设贷款贴息、教学设备补充、开展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等方面。

加快贵阳学院地方性学科体系建设,力争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开工,实现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搬迁,促进贵阳市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素质教育调研,总结成功经验,提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做好普通高中课改试点工作,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坚持“梯级测试、整体提高”的原则。

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组织实施2008年中考体育考试工作,举办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

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推进“班班通”和“堂堂用”,不断丰富中小学课堂教学手段。完成贵阳市市民受教育管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教育城域网网络建设,开发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和“贵阳市教育电子地图”查询系统。全面推进学校和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五)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和人才选用制度

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的制度建设,规范办学行为,修订完善相关政策、规章和制度,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科学安排有限的教育经费。加强对教育项目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的论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继续深入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级干部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力度,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度,完善校长和教师的交流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师德建设成效纳入学校评估和校长考核体系,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服务期制度。继续开展全市中小学名师工程。做好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审工作。

(六)以生为本,规范办学,推进教育公平,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

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不得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校务公开,严肃查处各种违规乱收费行为,清理和规范学校服务性收费,禁止一切挪用、截留、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行为。

健全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机会。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子女的资助和农村“留守儿童”的近距离亲情教育工作,保障女童和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继续推进农村

中小学“三小工程”建设,探索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严格规范招生考试秩序。继续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在全市实行中考网上报名、网上评卷、高中三年入出口网上公开评价和网上阳光录取。

下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教育事业发展报告一、2006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6年,贵阳市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主线,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构建......

    XX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XX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

    XX教育局关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

    发展教育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 振兴乡域经济 —谷金楼迎接市政府评估督导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5月22日)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我乡检查指......

    关于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扎实推进“四型xx”建设,提出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在完善投入机制、......

    安化彝族乡教育事业发展调研[精选]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调研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安化彝族乡 摘要:安化彝族 教育小学 初中 主题:教育事业发展参与者:坝思源 教育是民族振兴之本,一切科技、人文、经济发展都离......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为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机关幼儿园张美用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长期发展缓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要发展,结合实际本人认为,教育观念要更新,地年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