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时间:2019-05-13 04: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第一篇: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门或者金融管理部门主导,通过综合运用财政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撬动金融资源流向扶贫领域,包括风险补偿、扶贫贷款贴息、民生金融扶贫、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扶贫等。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结合贫困户资金需求特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贫困户金融需求,达到金融机构和贫困户双赢效果,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链式扶贫贷款等。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贫困地区产业经济,以产业经济,带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金融机构通过对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链条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效果。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是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挥其“线上”和“线下”联动优势,推动贫困户生产和扶贫产业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与农业产业化企业、贫困户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农业企业、农户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融资平台、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等,结合信用信息数据库,对精准扶贫融资需求进行线上撮合。如郁南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互联网+金融+农业+旅游”合作平台,创新了“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众筹”等融资产品。

总体上看,不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各有优劣。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较好解决了精准扶贫的外部性问题,通过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引导市场资源流向扶贫领域,总体调用的金融资源较多,扶贫效果较好;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和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可持续性较好,但由于金融扶贫的公益性特征,项目收益率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积极性不强;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一般,调用的金融资源一般,互联网融资模式往往成本较高,影响扶贫效果。

二、当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堪忧,抑制了扶贫金融供给

一是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员信用数据不足或缺失增加扶贫贷款违约风险,贫困地区部分贫困户信用意识不足,或是没有历史信贷等数据记录,农村尤其贫困地区信用机制不完善,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大,违约风险较高,银行机构多以“惜贷”来防范违约风险。据调查,大部分不良贷款借款户将诚信观念抛于脑后,成为典型的“老赖”,这种赖债思想会潜移默化影响其家庭成员甚至身边的人群。二是部分贫困户有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扶贫资金理解为救济金,对贷前调查反感,逾期还款导致不能享受贴息政策,甚至认为“金融扶贫就是国家救济,借钱可以不还”。三是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认知不足,在建档立卡和评级授信中不积极配合,贫困人员信用问题精准识别较难。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明显,金融产业扶贫切入难

一是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不够,当地有特色、有市场前景、产品需求稳的产业不多,特色产业发展上不去,无法切实有效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无法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预期效果。二是贫困地区现有的规模企业,扶贫产业规模小,承贷能力有限,扩大再生产意愿不足,信贷需求不旺,信用环境欠佳,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不够。三是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有效抵押物缺乏、发展生产动力不足,自然灾害、市场等风险大,盈利能力不佳,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也不足。

(三)金融扶贫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健全

一是当前辖内开办的主要普惠金融产品中,除妇女创业贷款、金融扶贫贷款等少数产品有财政基金作为担保或者贴息以外,其他大多数均需要借款人自行提供满足信贷条件的担保条件。由于民生贷款的申请人本身能够提供的抵押担保较少,很难达到金融机构关于抵押物的基本要求。二是扶贫资金多头管理,分散于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而且资金投入多以分指标、定规模的方式,到村到户到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财政扶贫资源与金融信贷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三是产业扶贫类贷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普遍未建立起专门的由财政主导的扶贫担保公司或者扶贫专项基金,即使已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也较小,后续投入跟不上。

三、?M一步改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雪中送炭”精神,对精准扶贫工作加大投入,给予更大支持。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根据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精准扶贫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作金融系统工作,在扶贫信息共享、金融扶贫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协助。此外,也要对贫困户加强政策引导,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摒弃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

(二)金融产品创新上切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面构建精准扶贫金融产品体系

1、推进各类扶贫救助、创业助业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优势金融扶贫产品,继续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扩大覆盖面。同时也要结合精准扶贫需求,进一步创新助学贷款、扶贫消费贷款、红色创业贷款等新的产品。

2、创新特色扶贫产业金融产品,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一是以地方培育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为契机,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上给予政策倾斜,为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二是在贫困地区通过组建生产园区,直接建立种植生产基地,通过统一生产管理和物流销售,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扶持发展一批相对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特色优质企业,增强其吸引带动作用。三是针对扶贫对象和特色产业,实行差异化帮扶模式,在项目选择、制定政策、安排资金时,都要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确实能够带动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金融精准扶贫方案,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金融扶贫模式的积极性。

3、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促进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推动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三)配套服务上要整合资源,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供给正向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源。二是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为金融扶贫创造良好环境。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扶持、引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探索支持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市场发行专项用于农户、涉农企业、扶贫开发等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推动设立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贷款增量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扶持力度。同时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保险机构涉农保险能力。三是探索建立面向精准扶贫领域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解决贫困户和扶贫产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难题,大大提升融资能力,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途径,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金融生态环境上要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金融精准扶贫生态环境

一是依托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扩大非银信用信息采集,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和运用,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三是培育贫困户珍惜个人信用的意识。通过警示教育,提醒贫困户树立“珍惜信用”的意识,增强个人信用保护意识,当诚信客户。

参考文献

[1]陈芳.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6,(7):57-66。

[2]胡明琦.贵州省农村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4,(7):224-224。

[3]田莹莹,王宁.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9):60-62。

[4]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武汉金融,2015,(9):56-59。

[5]杨伟坤,赵惠娟,刘彬.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实践及启示――基于河北省易县扶贫社小额信贷扶贫创新案例分

析[J].世界农业,2013,(1):112-11。

[6]杨云龙,王浩,何文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四元结构”理论假说[J].南方金融,2016,(11):73-79。

[7]郑屹.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26-30。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on Accurate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u Xiufeng

(Xiny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Xinyi Guangdong 525300)

Abstract: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inancial role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precis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main focuses and ideas of the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analyzes the main mode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the mode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by Japan'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NAFTA),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of Indonesia's microfinance lenders and China's government-led mode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financial-led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industrial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and Internet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based on this,the main practices of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summarized,studied the main problems in China's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from the ideology,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ancillary services,financi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put forward the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Keywor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Financial supply;Rural Finance;Rural credit system

第二篇:精准扶贫建议

精准脱贫几点建议

(安徽省广德县 吴兴龙)

要精准扶贫不得不正视以下问题:

1、全国各地情况不同,如何划定贫困标准?

2、如何确保动态变化中的贫困档案数据真实、准确、有效?

3、如何在扶贫实施过程中不产生或尽可能少产生对扶贫政策依赖而自愿贫困或假贫困的人群,也就是扶贫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贫困人口自觉脱贫而不是自甘贫困?

4、如何避免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脱贫任务,从数据上制造脱贫假象?如统计前阶段性攻坚扶贫、突击扶贫,一时间数据上显示脱贫,完成统计任务后群众实际返贫。

我建议:精准、高效、务实的扶贫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扶贫工作,至少而不仅限于采用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点:全国联网,精准扶贫信息

1、所有扶贫对象必须前往所在派出所进行登记指纹信息、笔迹信息、影像信息、身份证信息、其他特殊情况信息,或者由派出所集中时间对扶贫对象进行上门登记,为了鼓励信息登记,进行了信息登记的扶贫对象都可以领取100元扶贫现金(扶贫现金发放到扶贫对象的银行卡里);

2、所有扶贫对象的信息全部做成电子档案,上传至全国扶贫网存档,并可由政府扶贫办动态管理;

3、所有扶贫对象的贫困原因和家庭成员信息必须由所在村(居)委会调查并上报至扶贫办,供扶贫办统一上传扶贫网并分析归类;

4、全国扶贫网所有信息只有政府扶贫办及公安机关可以进行查询及管理,作为国家保密信息,其他人不得查看;

5、每个村(社区)每名扶贫干事(科员、领导)对点帮扶10户扶贫对象,乡镇、城区只要领导对点帮扶特别贫困对象2户,所有扶贫对象在全国扶贫网的信息每季度必须更新一次,具体工作由扶贫干事上报扶贫办,由扶贫办安排信息员管理;

6、贫困标准应该按照该省省会城市人均GDP的一定比例确定贫困人口、特别贫困人口。第二点:考核绩效,激发扶贫热情

1、所有考核工作都由全国扶贫网随机抽取的地方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事先不可得知扶贫对象的帮扶干部信息,事后不可向帮扶干部示意沟通,做到全程对扶贫工作进行保密,考核时可以对所在单位进行说明,并出示全国扶贫网发送的调查验证函,所在单位在网站验证后准予其完成此项工作,考核中做到尽可能的考核公平,考核结果通过网络发送给贫困人口所在村(社区)委员会进行一个月的公示;

2、对参加考核的工作人员及对象进行扶贫奖补,奖补款项必须在贫困人口脱贫后两年后发放,发放前再次进行匿名考核,考核通过,奖补由全国扶贫办直接拨款;

3、对成功扶贫帮扶(两年后仍未返贫)的干部进行荣誉表彰,由全国扶贫办直接表彰;

4、所有地方政府不需要每年上报扶贫成绩,全国扶贫网可以自动统计结果,各级政府都可以直接查询,并对短期脱贫,长期返贫的情况进行重点发布分析,并计入地方政府扶贫考核分数之中,对扶贫干部来说是一直跟踪的,避免考核成绩张冠李戴。第三点:多管齐下,引导群众脱贫

1、首先是教育智力帮扶,列入贫困人口子女和本人可以享受免费职业教育及培训,免费参加各种考证,由地方政府针对扶贫网上的本地贫困信息因地制宜制定培训课程和教育方案,所有培训课程和教育方案必须形成文字材料,写清楚培训原因,直接在网上上报全国扶贫网备案。跟踪好培训对于贫困人口的后续发展是否有直接或间接帮助,并及时分析改善培训课程。

2、其次是就业帮扶,各级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的新进聘用人员应优先聘用贫困人口,新引进的园区企业应鼓励设臵扶贫岗位,积极为贫困人口发现就业岗位;

3、再次是创业帮扶,各级地方政府因联合本地实际,为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创业孵化场地,甚至可以免费提供早点摊及位臵,帮助其从小生意开始创业,所有早点摊由政府采用PPP形式进行管理。

4、最后是直接帮扶,直接给贫困人口进行最低生活保障及医疗救助。

5、补充一点就是带动帮扶和惩罚性帮扶。带动帮扶:鼓励已脱贫人群或企业带动周边贫困人口主动脱贫,并对成功带动的人群进行表彰,表彰形式可以是对企业进行减税、增加企业党支部入党名额,对个人进行容易荣誉表彰、对有特别贡献的可以直接推荐入党等。惩罚性帮扶:对于儿女不孝而导致的贫困,必要时可以对儿女所在单位、企业及本人实行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第四点:集思广益,发挥社会力量

1、每个人都可以在全国扶贫网发布个人的建议,全国扶贫网进行筛选归类,必要时进行网络投票选举,获得采纳的可以获得高额的奖励;

2、积极鼓励社会扶贫力量,对于自愿扶贫的社会组织、个人,全国扶贫网可以对其安排一定数量、一定区域的扶贫人口。

第三篇:音乐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音乐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摘要:传统音乐在多年的蛰伏中其基础的传统形式已然跟不上 21世纪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加入是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之后,各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受到阻碍。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也是广受大众喜爱且易于接受的艺术。我们在传播传统音乐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应通过全面、合理、有效的方式为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音乐;贫困地区;扶贫教育

一、引言

陕西地处中国中心,是十三朝古都,传统音乐曾经在此广为流传。随着时代发展,由于传统音乐无法适应,所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其中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更是不可丢失的,发展也因此变得刻不容缓。信息时代来临后,网络惊人的效率和平台是与以往不同的。“互联网+”的出现,在给传统音乐的宣传强大助力的同时,也给了其发展的新机会。我国的众多学者也在发扬和传承并提出了许多新的举措,传统音乐的魅力由此得到发掘,吸引了新生力量进行二次创作。即便如此,在网络的庞杂信息内,人们依然倾向于快速的娱乐文化,它对传统音乐的网络资源大量侵占,一定程度上成了其发展的阻碍。

二、新背景下艺术与传统形式的矛盾及创新发展

(一)传统形式下的音乐发展

中华民族纵贯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它无与伦比的文化。在保护

传统音乐这一道路中,受众范围较窄是保护和发扬它的最大障碍。保护传统音乐不仅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而文化本身是人们发现美之后的一种记录,一种精神寄托,每种文化都是非常美好的有意义的存在,是需要去发扬去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的东西。古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时,这样的文化盛世反映出的是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究心情。师父徒弟之间言传身教,弟子间的差异,不同流派之间更是碰撞出不一样的理念。大家求同存异,促进着文化发展。有非常多优秀的民间艺人,技艺高超手艺纯熟。传承文化技艺的同时,不断地探索和进一步发展。根据当下的文化意识,每个时期都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二)信息时代的新发展

互联网出现的最大价值无疑是给了人类一个前所未有甚至不可思议的交流平台,也在无形中给每一个网民赋予了思考和发声的权利,文艺评价也不再单一、权威,每一个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别样人生来抒发自己异于他人的看法。审美的差异、思想的不同,自然会将人类分类成各类的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其独到的艺术见解、艺术需求,在给艺术家创造无数的机会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大的责任,满足群众的需求,提升群体的审美,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富含深厚的魅力。陕西地区地处中国的中心,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是炎黄历史的传承者,是盛唐文化的见证者。自古以来两河流域的经济来往汇

聚于此,丝绸之路的经贸传输自此开始。这是政治文化汇集的中心。这里有历朝历代的史料记载,俗乐与雅乐并行,能更加直观的呈现给研究者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产生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出现,促使网友进行一场又一场的头脑风暴,给予了大众新的发展思路和参与途径。“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脱离传统形式后,伴随着讨论群体的扩大,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速度加快。涌现出更多十分新奇的想法,同时也得到了比以往更多更杂乱的信息。参考信息增多,思考与反复推敲信息的正确性,斟酌更恰当的用词表达显得尤为重要。从前仅有本行业本专业的人关注,十分局限。加入新鲜血液后,创新形式多变,专业角度与非专业角度融合,文化迅速发展。在如此快速有效的互联网背景下,拆除了传统的教室的墙壁,改变了只有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才能进行教育的状况,学校的大门不再是障碍,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任何地点进行音乐学习。在言传身教的时代,消息人脉的不灵通,是阻碍求学于名师的最大阻碍,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名师教学的录播可以随时观看学习,教育资源不再集中化,师资价值可以被充分开发。但是传统方式与新时代的方式,仍然存在有对立的情况,传统名师的教育,不仅是对技巧的传授,更是将自己的美学理念、艺术思想乃至哲学思维对学生的指引,进而创造更新形式、更高水平的价值。但在互联网时代的娱乐至死精神的引导下,快餐式的娱乐和文艺偏向让人们不能细心体味每一个作品的艺术性,民众长期暴露于低阈值的文艺作品中,审美水平大大降低,极易满足于艺术价值不高甚至庸俗的作品,对高艺术性的作品不理解、不认同,给在快餐文化时代发展的艺术以最大的挫败。名师的百个弟子,再次成为名师的数量寥寥无几,艺术家并非是可以“量产”的人才,传统的师徒式的教育形式,是对人才发掘的不可复制的方法。很多传统音乐都来自民间,常被冠上土气的标签,艺术的精华部分难以被接受。随着网络进入了农村,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农村与城市距离拉近,传统音乐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也有很多音乐创作者,在接触到了来自网络新的信息之后,将传统的艺术不断地发展创新,通过互联网,也逐渐得到了年轻人的认可,如同美国的 countrymusic 在无线电时代得以广泛的发展传播,并在今后的百年里还仍然不断和 rock、Bules等融合发展一样,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应如同countrymusic一般,不断在新时代,富集特定时代具有的独特魅力与能量。

三、将“互联网+”的新影响与音乐教育发展的平衡与结合

(一)中华民族的革命历程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革命史,革命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源头,它激发着一代代人前进的动力,鼓舞人们直面高山,将人民凝聚一心。在依此文化进行的艺术创作中,音乐作为对情感直观表达的艺术形式,根据时代的文化特征,产生了独特的革命音乐,给予革命战士们以及全体人民以力量。由于音乐可以对情感直接表达的特征,音乐在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宣传意义,一段带有动听旋律的歌词会比一段通知报告更容易产生深刻印象,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人民团结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的宣传。所以音乐教育,对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有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

(二)新背景下的融合与矛盾

“互联网+”形式的提出是对整个社会产业的巨大影响,无论是信息、交通、服务等任何行业都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快速高效发展,互联网产业的地位也在一次次的冲击实业,教育也自然在新时代的冲击下,不断地在改变。在音乐教育这部分,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渗透,发现了以往面对面教学方式中的弊端,教育形式的自由,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室的线上管理,都是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独特优势。这种新形式的教育,庞大的教育信息、教育资源随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供人选择,满足自己独特的对知识的需求,各种艺术形式的受众也更加准确而庞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句已经人尽皆知的话,同样在网络教育中适用,正是由于信息的极度庞杂,对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成为了能否对自我优质教育的考题。人人可以为师,这种自由的形式,会出现很多无用甚至起反作用的信息,没有学习基础的大众,在无判断力的情况下,很容易跟随着错误的教学影响今后的学习。所有的文化创新背后,也终究逃不脱美学思维、哲学思想、时代特征的指引,但是时代的变迁,基本矛盾的不断变化,人民所希望实现的目标也在不断变化,每个音乐形式都应在每个所处的时代,都应该结合时代展现它的魅力,再通过高速的互联网渠道,应更加可以发挥出它充满力量的能力,它激昂的价值观和质朴的美学。

四、对周边贫困地区进行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的试验

(一)贫困地区的文化现状

贫困地区经济模式相较于城市十分单一,侧重于农业且老龄化严重。一家人中通常以祖孙互相依存,青壮年外出打工居多数,人均收入不高。入学率低,存在重男轻女倾向的地区更是重灾区,女孩读不完义务教育早早辍学,男孩不满法定工作年龄打工的情况比比皆是。对现状不改观,教育的忽视,环环相扣导致教育的彻底断层。即便是如此不容乐观的教育现状下,文化发展却没有遭遇太多的阻碍。音乐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就是对人内心的最主观的一种表达方式,无论在何种条件,只要人们还对生命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美好充满了渴望,那么音乐的传承绝对不会停止。研究者发现当地一首《陕西民谣》被大众广泛接受,一代又一代人传唱至今。传统音乐作为一种饱含着特殊民族情感的音乐,唤醒了人们的意识,武装人们的头脑。

(二)贫困地区的音乐教育试验

1.贫困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现状

在针对一些地区的学校进行音乐教育时,教学用具不全,基础设施老旧损坏的概率非常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广播播放一些音乐知识,定期组织演出并邀请传统艺人加入。开发新鲜的,老少皆宜的形式,提高参与感和民族荣誉感。听觉刺激着大脑,而优秀的艺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虽然这些地区住房条件差,食物单一,娱乐也很少,但是也因此,人们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人们对于仅有的传承下来的娱乐,在不间断地传递,苦中作乐的乐观主义也让人们的创作欲望似布朗运动一样从不停歇,同一首音乐,在不同时代的人

们口中,也具有了那个时代独特的特色。

2.试验形式与感悟

通过感情的流露去感悟每一首音乐中内核的情感与思想,体会每一首音乐中的艺术性,再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意义、作者的价值观,进而是对个体自我的艺术理解能力,审美水平乃至对事物理解能力甚至哲学思想的促进和提高。音乐的教育在科学的教育体系中应占有较大的比重,这是一种接触文明,接触文化的直观的形式,在贫困的地区,经济条件的确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限制了思维的发散范围,但是音乐的宣传教育,势必会对这些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在人们长年对贫困地区的负面看法中,我们应该去找到一个办法去缓解这一切,经济的弊端,物质的匮乏,是最重要的关注点,同时在发展经济的时刻,辅以代表美学的音乐教育,给人以激励,也应当是慎重考虑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马舒.欠发达地区基础音乐改革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杨艳丽.社会音乐教育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袁橙.从支教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教学实验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4]吴月欣.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音乐教育[J].星海新月学院学报,2005(1).

[5]陈春华.农村音乐教育的弊端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

[6]吴佳欣.在传统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情感教育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2).

[7]罗旭.陇州小调保护与传承现状论析[J].艺术百家,2018(1).作者:许琳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第四篇: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国内外扶贫模式经验借鉴 国外扶贫模式

王卓(2004)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扶贫模式分为三类:即以巴西、墨西哥扶贫模式为代表的“发展极”模式;以印度、斯里兰卡扶贫模式为代表的“满足基本需求”模式;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1.1“发展极”模式

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5 年在《略论发展极的概念》中提出的。所谓发展极就是基于不发达地区资源贫乏状况和非均衡经济发展规律,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 这些中心具有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服务、决策等多种中心功能,好似一个“ 磁场极”,能够对周围产生吸引和辐射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王卓(2004)通过对巴西的“发展极”战略实施绩效的分析,得出了“发展极”扶贫模式能够通过极化或扩散效应带动周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以经济增长方式促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自下而上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缓解区域性的贫困状况。

执行发展极战略的还有墨西哥、智利、哥斯达黎加、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王俊文(2009)在《国外反贫困经验对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中,阐述了发展中国家贫困基本特征及反贫困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实施特别计划、区域开发政策和传递系统建设。文章研究了巴西扶贫中“发展极”战略的实施与运行,巴西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基于“发展极战略”的反贫困战略模型,对确定的目标“发展极”给予重点投资,并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主要有:(1)建立专门开发机构指导、组织、实施落后地区开发,并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体系;(2)制定推行各种落后地区开发计划;(3)实行各种鼓励政策、促进“发展极”建设。

尚玥佟(2001)对巴西贫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巴西贫困的原因有以下五点:(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掠夺与统治;(2)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3)收入分配不公;(4)区域发展极不平衡;(5)教育水平低下。文章以几个实际案例介绍了巴西实施“发展极”的反贫困政策,并认为巴西实施的反贫困战略使贫困人口比重下降,贫困人口人数减少。文章介绍了巴西在反贫困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1)农村土地改革;(2)北部农业发展计划和全国一体化计划;(3)迁都巴西利亚;(4)最低收入保证计划。

吴金光(1996)在《墨西哥扶贫》一文中,介绍了墨西哥为扶贫而开展“团结互助”国家工程。“团结互助”国家工程主要包括社会福利、生产和地区发展三个方面。主要作法是提供基础设施和提供资金帮助。

1.2“满足基本需求”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P· 斯特雷坦(Paul Steretein)指出:“从把经济增长作为通过就业和再分配衡量发展的主要标准到基本需求的演进,是从抽象目标到具体目标,从重视手段到重新认识结果,以及从双重否定(即减少失业)到肯定(满足基本需求)的演进”。

满足基本需要战略注重对穷人,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商品和服务、基本食物、水和卫生设施、健康服务、初级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以及住房等。满足基本需要战略认为,消除贫困有两条道路,一是直接向穷人提供保健服务,教育、卫生和供水设施,以及适当的营养;二是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穷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1962 年, 印度政府率先提出在限定时期内使贫困人口享有一个最低生活水平以满足其最低需要的政策, 这就是“满足基本需要”模式的雏形。王卓(2004)将印度政府执行的“满足基本需要”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第四个五年计划投资重点由工业转向农业, 推行“ 绿色革命”为主要内容, 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 运用一系列综合农业技术措施来提高产量, 以解决粮食问题和农村贫困问题。第二个阶段是第五个五年计划提出的稳定增长, 消除贫困, 满足最低需要的战略口号, 并实施多种计划来帮助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 包括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医疗、农村道路、农村供水、农村电力等社会经济基础 2 设施, 还包括农村住房建设, 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文章认为,“满足基本需要”战略的实施,缓解了印度贫困的程度。

杨文武(1997)研究了印度贫困的基本特征,根据1970-1992年的数据,得出了印度贫困的六个特征,即:(1)90年代以前印度的贫困程度在不断地下降;(2)90年代以后贫困程度有所加剧;(3)农村贫困程度受农业丰歉和政府反贫困运作能力的制约;(4)城市贫困程度受城市非组织部门就业机会的制约;(5)贫困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6)贫困人数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文章分析了导致印度贫困的四个原因,包括:(1)历史上的殖民剥削和掠夺;(2)现存的生产水平低下;(3)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与收入分配不公平;(4)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1.3“社会保障方案”模式

社会保障方案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实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方案。主要内容是政府针对贫困人口的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状况, 直接对穷人提供营养、基本的卫生和教育保障及其他生活补助, 以满足贫困人口的家庭需要。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 贫困面小, 因此社会保障方案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主要反贫困措施。

王卓(2004)认为社会保障方案是通过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实现反贫困目标的,具体做法包括:(1)通过累进税减少高收入者的收入;(2)通过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

黄爱军等(2010)介绍了美国扶贫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文章介绍了美国扶贫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和社会福利项目。文章认为美国扶贫减困的政策的最大特点可以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众评判”三句话来概括。具体表现为:(1)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比较通畅;(2)扶贫减困有稳定的资金来源;(3)贫困救助体系比较健全;(4)各类扶贫减困项目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实施。

陆涌华(1996)在文章中介绍了美国政府的扶贫职责,阐述了扶贫资金的来源以及扶贫方式,文章认为,美国的扶贫模式包括直接救助、间接救助、低价出售国有土地和矿山和给贫困地区优惠政策等。

林乘东(1997)研究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已构成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反贫困政策。文章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和公共教育三个方面。文章认为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可以形成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贫困者对生存资料和部分发展资料的消费需要,通过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福利国家”论者所鼓吹的“收入均等化”性质。文章认为要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需要具备五个条件:即(1)欧美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的;(2)实行福利政策,级解大众贫困也是缓和刹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质,保证垄断资产阶级利润的需要;(3)福利政策的实施,既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也足劳动生产卒提高的结果;(4)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生产力的发展使工人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的再生产资用大大提高,实行福利制度是提高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需要;(5)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向发达国家倾斜,使得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聚集了巨额财富,具备了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财力。

王俊文(2008)介绍了发达国家贫困特征及反贫困措施,文章认为可将其反贫困对策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贫困人口的反贫困对策;二是针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落后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反贫困对策。文章归纳了美国的反贫困政策,认为美国反贫困政策包括反贫困计划、反贫困对策以及反贫困公共政策。反贫困对策包括:(1)学费分期偿还制;(2)平等的收入政策;(3)负所得税方案。政府反贫困公共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改变“天然人力资本”收入差异和种族经济差异方面的政策;(2)为妇女提供平等就业和收入机会及经济地位方面的政策;(3)为保持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文章认为,通过这些反贫困的政策,解决了美国的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采取综合性援助措施,为受援地区或社区创造了经济机会,缓解了贫困。

何慧超(2008)认为美国的反贫困政策是一种仅仅向特殊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服务的、覆盖面较低、与工作紧密联系、促进贫困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的模式。中国扶贫政策演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过 4 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显示,从1978~1985年,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25亿,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了一半,截止到2007年,贫困人口减少到1479万人,同时贫困发生率也相应的急剧下降,从1978年的30.7%减少到2007年2.0%。从1978年至今,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多归功于中国政府出台大量扶贫政策,在这30多年来,中国的反贫困发展历程和扶贫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蒋凯峰,2009)。

2.1 救济式扶贫(1978~1985)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此举大大的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7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1984年,国家开始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县乡村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为推动全国减贫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工代赈政策深受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1984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惠农政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对一切农、林、牧、副、土特产品(包括粮食、木、竹)都不再实行统购,改为自由购销。开放竹木市场,允许自由出售。耕地承包期可以延长到30年,允许转让承包,草山草坡应分包到户,由户长期使用,宜林近山、肥山、疏林山可划做自留山,由农户长期经营,允许继承,产品可以自主处理,远山、痰山、荒山可以独户、联户承包经营,承包期不少于50年(何承金等,1992)。从1978年至1985年,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至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03)。

2.2 开发式扶贫(1986~199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四次会议于1986年3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该计划中指出把基本解决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长期发展目标。同年,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开办扶贫贴息专项贷款业务,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资金支持。1987年,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开发工作的通知》,明确地把经济开发作为一项最终解决中国贫困地区人口温饱、进而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目标和战略措施。为此,国务院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阳小明,2006)。1990年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的通知》。1993年11月5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各级政府要继续坚持扶贫开发工作,集中力量从事扶贫工作。中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到20世纪末基本实现“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为贫困农户增加人力资本。从1986—1993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4 500万,年均减少640万,但进入90年代,减贫速度明显放慢,1991—1992年年均只减少250万贫困人口(严瑞珍,1999)。

2.3 内外兼顾扶贫(1994~2000)

1994年4月15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一个有明确目标、措施、途径和期限的全国性扶贫纲领,以加大反贫困力度,要求到2000年,基本解决当时农村8 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同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扶贫贷款业务有农行转到农发行,1995年1月14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职责,相互协调,强化“三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1996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文件。1997年8月,国务院制定了《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国家扶贫资金的管理。同时,中央财政对国有贫困林场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帮助国有林场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及发展生产。1998年5月,扶贫贷款业务再次转回农行农行接受农发 6 行转划得扶贫贷款。2000年起,信贷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稳步脱贫,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朱镕基在1999年指出了,要采取“退耕还林(早)、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大力发展植树种草。2000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开展2000年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1994年至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94年的7000万人减少到2000年的3290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1994年的7.7%下降到3.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2.4 多元化扶贫(2001~2010)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减贫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2001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要在2001~2010年内解决剩余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巩固现有的扶贫成果。

为了探索扶贫开发的新举措,针对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200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印发了《关于异地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这个试点工程的实施范围主要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搬迁对象为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2004年全国开始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具有以下特点: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农民和政府共同筹资。同年也发布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指出农村特困户大病医疗救助计划是直接针对特困户,有助于减轻特困户的经济负担,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粮食补贴,粮补的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和稻谷,补贴直接发给农民。2005年,中共中央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此举加快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水平,稳定了当地社会的好局面。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由于农业税的取消,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村减贫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6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政策举措,要求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 7 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为加强对贫困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全国,这一举措惠及全国1.5亿学生。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降低了农村家庭经济负担。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保障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孔祥智,2008)。2001~200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001年的2927万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已从2001年的3.2%下降到1.6%(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由此看出,中国的反贫困工作进行的非常的成功。经验借鉴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扶贫的形势依然严峻,扶贫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了更有成效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既需要坚持自己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持之以恒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又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扶贫减困方面的好做法,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中国应该从其他国家的扶贫模式中吸取有益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为中国扶贫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黄爱军等(2010)通过对美国扶贫特点的研究,提出了五条完善我国扶贫政策的意见:(1)探索建立起更能准确瞄准贫困群体需求的机制;(2)进一步完善贫困救助的网络体系;(3)建立多元化的贫困救助资金来源渠道;(4)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5)扎实推进扶贫立法进程。

孙志祥(2007)提出要从美国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改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出:(1)采取更加积极的福利政策;(2)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补救型”的社会救助政策;(3)加大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建立以工作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4)发挥民间组织在慈善、救助方面的作用。

何慧超通过对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进行比较,总结出其对中国的启示。包括:(1)把实行扩大的就业政策作为反贫困的治本之策;(2)建立健全完善的社 8 会保障机制;(3)高度重视城市贫困群里可能能力的培养。

王俊文(2008)以美国反贫困为例,阐述了美国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几点我国制定反贫困对策、措施的意见:(1)区域开发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为保证;(2)有明确的区域政策发展目标;(3)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方式上,政府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解决区域发展的差异性;(4)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5)在发展战略上,通过培育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发展;(6)在资金筹措上,除增加政府财政拨款及补助外,地方政府还应制定一整套系统的招商引资政策。

而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政策进行研究后,王俊文(2009)指出了我国制定反贫困政策、措施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文章以发展中国家巴西反贫困为例,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巴西反贫困经验、政策和措施。通过对巴西反贫困政策的研究,文章认为,在面对我国反贫困政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具体国情,选择适合我国的反贫困模式、路径;(2)逐渐加大反贫困资金投入;(3)改善、提高贫困地区社会服务;(4)充分认识反贫困过程是一个长期艰辛的历史发展过程;(5)成功的反贫困政策、措施必须直接面对穷人,使真正的穷人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卓.中国贫困人口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9—72.[2] 王俊文.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发展中国家巴西为例[J].农业考察, 2009,03:209-213.[3] 尚玥佟.巴西贫困与反贫困政策研究[J].拉丁美洲研究, 2001,03:47-51.[4] 吴金光.墨西哥扶贫[J].中华民族,1996,07:59.[5] 杨文武.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1997,03:58-68.[6] 黄爱军,朱奎.美国扶贫艰困的主要特点及启示[J].江西农村经济,2010,08:68-70 [7] 陆涌华.谈谈美国的扶贫方式[J].湖南经济,1996,10:48-49 [8] 林乘东.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政策及其实施条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02:124-127.[9] 王俊文.国外反贫困经验对于我国当代反贫困的若干启示——以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8,03:104-107 [10] 何超慧.美国和欧洲国家反贫困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民政,2008,09:18-19 [11] 蒋凯峰.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12] 何承金、杨顺成、赵学董.80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政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13]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概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4] 阳小明.新时期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15] 严瑞珍.50年来中国减轻农村贫困措施与成就[J].世界农业,1999,09 [16]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7] 孔祥智主编.崛起与超越——中国农村改革的过程及机理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孔志祥.美国的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3:94-97.

第五篇: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一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一:

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按照上级要求,笔者深入到挂点乡镇xx镇以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后盾单位扶贫工作情况

1、精准摸底。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队员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到所有村民小组,用三天的时间,走家串户,摸清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贫穷现状、对34户123人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详细分类,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科学规划。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村队贫困户三年脱贫工作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脱贫人员名单,明确帮扶人员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的脱贫方案,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精准确定扶贫攻坚的“路线图”。

3、精准措施。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最紧迫的中心工作、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财力支出、项目布局、基础设施、排忧解难、工作举措上聚焦精力,集中攻坚,全力落实。一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养殖户借助商务部《新农商网》平台销售农产品,开展网络购销业务,促进消费拓展,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同步推进;二是通过招商引资促发展。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抓好招商引资是充分发掘资源潜力,促进贫困村尽快脱贫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了解水银江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积极帮助该村规划招商项目,加强对水银江村农业招商工作的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宣传联系村的资源开发前景,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我们拟引进恒康药业集团在该村建立中草药基地,大力扶持中草药合作社做强做大,目前,基地正在烧山整土阶段;三是抓新农村建设。根据规划,2015年计划通村公路1公里,目前,该村公路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四是建设村级活动室。目前村民活动室正在抓紧建设,活动室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村支部、村委会无办公场所的状况。

二、部门职能扶贫工作情况

1、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商务部门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来抓。一是培育电商扶贫创客群体。发挥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村贫困户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鼓励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加盟知名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或自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就业力度。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优先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电商创业培训和指导。利用与阿里巴巴、杰夫、高格等电商对接契机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乡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2、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商贸重镇建设”、“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和“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农村市场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加快商贸重镇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搭建城乡流通网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贸易平台。

3、搭建农村流通网络。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商、供销、邮政、物流、金融、通信等行业资源,依托大型流通企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市场的广泛应用,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4、全力推进外派劳务。把外派劳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健全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完善监测、评估、预警及安全保护工作体系。积极与人社、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加强出国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国务工增收致富。

5、营造良好的农村消费环境。强化商务执法,规范建设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城乡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规范,深入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严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商业欺诈行为,建立完善重要商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经商环境和安全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二:

2015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驻xx乡xx村工作组集中精力、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按照工作计划,已圆满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xx乡xx村位于xx县东南部,距县城31公里,距xx乡政府约4公里,长渝高速公路、209和319国道从村内通过,对外交通甚为便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个自然寨,168户,715人,劳动力330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89人。土地总面积xx亩,其中耕地550亩(水田483亩,旱地73亩,人均耕地1.46亩),林地xx亩,草地xx亩,农村建设用地xx亩,交通用地64.2亩,未利用地xx亩。2012年,全村总收入42万元,人均纯收入620元。通过识别,2014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7户、181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8户39人。在贫困农户中,残疾人4人,孤寡老人5人,危房户3户,缺乏劳动能力农户62户,因长期患病致贫农户2户,长期缺粮农户4户16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全局成立新一轮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石国兴任组长,副局长xx为副组长,相关股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并确定副局长xx负责局驻xx乡xx村精准扶贫的日常工作,派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xx和工作队长xx常驻村开展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局长亲自牵头,率领干部100余人次深入扶贫联系村同老百姓一道进入田间地头同吃同劳动。

(二)狠抓群众思想转变。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中国梦”。紧紧围绕省委“四化两型”战略和州委“坚守三个一、用活三个优、瞄准四个目标、实现四个成为”以及县委的“一合三化”的发展思路,致力提高群众思想素质,与群众座谈,拉家常,了解群众的需求,并着力转化干部群众滞后的思想观念。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召开了高标准村级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大会,将全村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思想大洗礼,同时也让群众从中感悟到思想的转变。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三制一卡”党建工作方法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扶贫村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载体、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为扶贫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指导村党支部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村、支两委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二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驻点村党员结合村里发展,搞好驻点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在率先发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促进和谐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驻点村发展的整体合力;三是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配合村支两委班子及和民兵营、共青团、妇代会、治保会等其它组织,做到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位、抓落实;四是指导村支部每年培养建党积极分子2名以上,发展新党员1名,同时培养3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五是建立管理规范、功能综合和党员活动室和村活动场所,做到有标牌、党旗、远程教育设备、宣传栏和党员实试阵地;六是建立健全三会一得制度、“四议两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认真识别贫困对象。

今年,根据县扶贫开发办的要求,对xx村进行了一次贫困对象调查摸底,并按照贫困户识别的标准,在全村进行了一次全民投票海选,成功识别出贫困对象27户,贫困人181人(其中新识别贫困农户2

人,原两项制度户1户1人,原低保户2户6人)。现已上报乡扶贫办审核,并报县扶贫开发办审核。通过贫困对象的识别,为精准实施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统筹协调扶贫资金。

全力协调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民族发展、通达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国土整治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调度到位。同时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我局严格财政纪律,严格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要求,及时将扶贫资金拨付到位,严禁对扶贫资金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挥霍。统筹协调到位资金67.4万元,其中解决65套太阳能财政补贴资金10万余元,扶贫开发办为xx村大小自然寨1公里机耕道硬化资金38万元,财政古井改造5.5万元,财政水沟维修8.2万元,争取养殖大户国家财政补贴1.5万元,同建同治我局出资给双龙村、xx村4.3万元,特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缺粮户慰问金2万元,自然灾害我局出资1万元。项目资金100万元,修建一个活动场所,修建一条两个自然寨1600米的通村道,同时已硬化,水沟维修、地质灾害(垮塌50米,已堡坎)。

(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联系交通局新修硬化从xx村至319国道2.5公里村道,硬化宽4米;新修xx村小寨至大寨通村道长1.6公里宽4米的机耕道,并已完成硬化;维修水沟1条共800米;改造古井1口。二是扶持65户农户建设了65套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三是联系组织部投入资金10万元建设双龙村村部并联系县交通局投资10万元修好双龙下寨半坡3公里进寨公路保护栏工程。

(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巩固粮食生产。积极争取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全村土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高耕地面积的质量和数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推广优质杂交水稻良种,实行科学种田,努力提高单产,确保全村粮食生产自给有余。二是发动群众扩大烟叶种植面积,2014年种植大烟叶138亩,2015年种植190亩,通过广大群众的努力,创下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三是努力发展家禽养殖,通过大户带动办法,发展家禽养殖业,扶持驻点村“种”、“养”、“加”大户4户共1.5万元,全村养羊190只,牛21头,养羊大户吴金建养羊125只,龙巴四38只,龙天玉27只。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开展2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村级协会组织,送2名骨干去安江农校学习,提高农村实务技能。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荒山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林木业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1800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八)开展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建好农家书屋,投资10000元购书3千册。

(九)关心好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思想道德引导,从心理等多层面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十)因xx村龙德友在2014年六月期间失火,烧掉了全部房屋和农产,扶贫工作队和千名干部下乡排忧解难,工作组和乡党委、政府及村支两委帮他到县保险公司办好保险费xxx元。

国土资源局帮扶解决龙德友5000元,联系民政局给龙德友补助xx元,住建局扶持无房资金xx元,合计3.08万元,解决了龙德友无房的困难。给失火户麻文庆,联系合险公司解决房屋保险费1.48万元,住建局解决xx元,联系民政局解决1000元,合计2.58万元,也解决了麻文庆无房的困难。

(十一)同步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建村级卫生室1个,修建垃圾站6个。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实施广播电视通工程,搞好村级文艺队伍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实行计划生育与建整扶贫相结合,投资xx元计划生育经费,对5户结扎户落实结扎,每户补助300元,3户上环户每户补助200元,对5户五保户每户补助300元。对1户独生子女户补助300元,全村无一列超生,并多次顺利通过检查验收。四是努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和普法宣传,增加群众法制观念和道德规范,抓好社会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妥善处理多种社会矛盾,努力创造农村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五是开展文明创建。开展“文明创建进农家”活动,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建好农家书屋,投资10000元购书3千册。六是关心好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思想引导,从心理等多层面帮助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局领导对xx村两个孤儿全年帮扶xx元。七是关爱扶贫村贫困户,全局27名主要领导干部一对一定点到户扶贫问苦,每人自己拿500元给贫困户,合计xx元。

三、抗旱救灾

在20年一遇的大旱之中,我局给双龙村抗旱救灾解决抗旱资金xx元及xx村解决抗旱资金xx元;联系405对及xx村大寨排灌抽水维修联系资金1.5万元;解决了在抗旱期间xx大寨600对人的饮水和200多牲口的饮水问题。

2015年投入xx乡xx村和双龙村的资金共计278万元整。

四、下步打算

认真贯彻落实xx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集中精力,强化措施,扎实推进下一轮精准扶贫,为实施精准扶贫带动村民奔小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下载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金融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笔者作为农发行零陵支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就零陵区富家桥镇王何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一......

    精准扶贫的金融之路

    精准扶贫的金融之路 精准扶贫的金融之路【农村金融时报】编者按:“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

    运用PPP模式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研究

    PPP模式参与精准扶贫专题研究 ——贵州罗甸县案例分析 一、精准扶贫概述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提......

    “商业保险”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商业保险”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目前,我国脱贫现实需求巨大,扶贫供给精准化趋势明显,保险作为扶危济困的行业,其特殊的属性与服务精准扶贫天然契合,并具有独特优势。基于保险的属性......

    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实施精准扶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破解贫困难题、实现同步小康的有效之策。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对扶贫开......

    精准扶贫的反思及建议(本站推荐)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反思及建议 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县,乌蒙山片区县,全县辖XX个乡镇(区)XX个行政村,其中贫困乡镇XX个,贫困村XX个,贫困农户XX户XX万人,是贵州西部地区扶贫开......

    精准扶贫示范点打造建议

    精准扶贫示范点打造建议 一、 现场点 花园红坡盖村、顾县马家村、白庙瞿家店村、新场七星照月村、大佛三官店村、普安新庙子村、石垭大禹山村、九龙九道拐村、天平先锋观村......

    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 2010-1-20 11:6【大 中 小】【打印】【纠错】 1、英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英国确定工程造价有关的计价依据主要有工程建设标准、工程量计算规......